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0: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篇: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30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0-02-28 【生效日期】1990-0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90年2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控制新的污染,防止生态破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一切对环境产生或者可能产生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包括:

(一)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建设项目;

(二)水利工程、江湖整治工程以及海域、水域工程建设项目;

(三)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含车站、货场、编组站)、公路干线、大型停车场(站)等建设项目;

(四)火药、炸药、农药、石油、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有毒物品贮存设施建设项目;

(五)大中型饭店、宾馆、游乐场、体育场(馆)等建设项目;

(六)医院、疗养院、大中专学校、科研机构等建设项目;

(七)微波通讯、雷达、发射台、大型输变电站(所)等电讯工程建设项目;

(八)城市新区、新住宅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开发区、文化科技区、工业开发区等区域开发建设项目;

(九)矿藏、石油、天然气、地面水、地下水开采等资源开发项目;

(十)污水、垃圾处理厂(场)等废弃物处理、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十一)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三条 第三条 建设项目必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审批制度;其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建设项目的选择、布局、定点、设计、施工应当根据国家或者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拟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产业结构安排和工业布局、区域功能规划的要求进行。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的排放应当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改建、扩建或者技术改造的项目,应当采取措施,治理原有污染,恢复整治受到破坏的环境。

第四条 第四条 禁止在水源保护区建设污染、破坏水源的开发建设项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疗养区、生活居住区以及其他国家或者地方规定实行特殊保护的地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及自然景观的项目。已建成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令其限期治理污染、恢复整治被破坏的环境、停产或者搬迁。

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本地区环境容量或者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的地区,不得建设可能加重该地区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项目。

第五条 第五条 严重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必须经省环境资源厅批准,在省人民政府指定的污染控制区内兴建。

严重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由省环境资源厅编制名录,每年予以调整和公布。

第六条 第六条 一切外引或者内联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严重污染的项目在考察和谈判时,必须的环境保护部门的人员参加;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有环境保护的具体条款,明确规定当事人各方在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义务和责任,落实防治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措施。

外引或者内联的建设项目应当选择无污染、无破坏或者少污染、少破坏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不得引进或内联污染、破坏严重而又没有防治设施的项目;对可能产生污染、破坏但有配套治理污染设施的项目,必须同时引进或者内联相应的治理设施。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环境管理

第八条 第八条 建设单位在向经济计划、经济合作等部门报送项目建议书时,应当根据拟建项目的性质、规模以及拟建地的环境状况,对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同时报送省或者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经济计划或者经济合作等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必须征求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 第九条 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同时,委托持有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对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供有关资料。

省外评价单位到本省承担评价工作的,必须在省环境资源厅注册登记。否则,不予承认或者处以罚款。

第十条 第十条 承担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编制评价大纲,由建设单位报送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环境保护部门在收到评价大纲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审查意见,逾期未作答复的,视作审查同意。

评价大纲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同意,不得开展评价工作。

建设单位报送评价大纲时,同时报送评价费用概算,经环境保护部门审定后,作为付款依据。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承担评价工作的单位应当如期完成评价工作,并对评价结论承担责任。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凡列入《严重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项目名录》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未列入《名录》的,一般可以填写环境报告表。环境保护部门认为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审前四十日(报告表为二十日)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未明确划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项目,在项目定址或者初步设计审批前四十日(报告表为二十日)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权限为:

(一)跨省的项目,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项目和投资总额两亿元以上的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时报送省环境资源厅备案;

(二)跨市、县项目,投资总额在两亿元以下、五百万元以上(含本数,海口市、三亚市为一千万元)的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由项目所在市、县环境资源局签署意见后,报省环境资源厅审批;

(三)前两项规定以外及省环境资源厅委托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由项目所在地环境资源局审批,但县环境资源局限只审批环境影响报告表;

(四)各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项目及审批决定,必须在五日内报省环境资源厅备案;上级环境保护部门认为下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批决定不适当时,在收到上报备案的审批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将意见通知下级环境部门复审并以复审决定为准;

(五)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资独资项目,一律将外汇折合人民币,按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期限为:

(一)报送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审批期限按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执行;

(二)大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期限为三十日;

(三)中、小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期限为十五日;

(四)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期限为十日。

环境保护部门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批准、不批准、退回修改或者补充评价的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作批准。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审查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工艺或者污染物排放情况有较大改变时,建设单位必须修改或补充报告书(表),重新报审。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费用和评价大纲、报告书(表)的审批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从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或者前期工作费用中列支;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退回作出补充评价的费用由评价单位自行承担。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收费按照工作量和技术难易程度而定,评价单位不得任意提高评价收费标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收费标准,按照国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与方法》,由省环境资源厅组织、监督执行。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费用不得高于二千元;请专家会审的费用按照实际开支计算。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经济计划、经济合作等部门在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当结合环境保护部门对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意见,进行审查。

对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报告书(表)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的项目,经济计划、经济合作等部门不得通过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

经审查通过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送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三章 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的环境管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时,必须同时委托防治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设施的设计。

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时,必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编制环境保护篇章,由建设单位于初步设计审查前二十日报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收到环境保护篇章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审查意见;逾期未作答复的,视作审查同意。

环境保护篇章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退回修改的,设计单位应当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

审查通过的初步设计,应当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和减轻施工噪声、粉尘、振动等污染和对水源、植被、景观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妥善处理、处置废弃物,及时修整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

环境保护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现场监督或者检查。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或者试生产的,其防治污染或者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试运行或者试生产;防治设施因故需要停止试运行或者试生产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

试运行或者试生产期间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国家或者本省的规定缴纳排污费或超标准排污费。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建设项目正式投产或者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该项目的防治污染或破坏设施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说明设施的动行情况和防治效果,并同时报送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在收到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逾期不验收的,视作验收合格。

凡未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办理营业执照,不得强行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在排放污染物时,应当执行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中规定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或者超标准排污费。

第四章 区域开发的环境管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区域开发建设前,组织区域开发的部门、单位必须委托评价单位对拟开发区进行环境本底状况调查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编制评价报告书,报省和所在地环境保护部门备案。评价工作在拟开发区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费用由组织区域开发的部门或单位支付,从区域开发前期费用中列支。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组织区域开发的部门或单位在制定开发建设规划方案时,必须有环境保护专章。其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目标;环境容量指标;污染物、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系统;综合利用资源计划;对开发引起的生态变化采取的防范措施;绿化规划;环境管理与监测;环境保护投资概算等。环境保护专章应当报送省和开发区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查。

开发建设规划方案的评审,必须有省和开发区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参加;评审通过的开发建设规划方案,报送省环境资源厅备案。

第五章 处罚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可处以罚款:

(一)不申报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或者未登记注册大纲未经批准,擅自开展评价工作的,对建设单位或者评价单位处以三千元的罚款;

(二)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编制、申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擅自委托设计、施工的,对建设单位按项目总投资额的千分之三处以罚款,并责令其纠正;

(三)因评价结论错误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对评价单位按评价费用的百分之一百处以罚款,并责令其重新进行评价,费用由评价单位自行承担;

(四)伪造或者谎报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对建设单位或者评价单位按照项目总投资额千分之五或者评价费用的百分之二百处以罚款;

(五)委托初步设计时,不同时委托防治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设施设计的,对建设单位处以三万元的罚款,并责令其纠正;

(六)因环境保护设施设计错误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对设计单位按照环境保护工程设计费用总额的百分之一百处以罚款,并责令其重新设计,费用由设计单位自行承担;

(七)建设项目正式投产或者使用前,不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或者报告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投产、使用的,对建设单位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八)未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拆除防治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设施的,对建设单位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不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直接进行区域开发建设的,对组织区域开发建设的部门或者单位处以五万元以以罚款,并责令其纠正;

(十)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编制环境保护专章的,对组织区域开发建设的部门或者单位处以二万元的罚款,并责令其纠正。

依照本条规定对单位处罚时,可以同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责任人员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规定处罚所得罚款,应全部上交国库。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对依照前条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排除危害,消除污染的责任,并对直接受害者赔偿损失。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海南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09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88-01-12 【生效日期】1988-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8年1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防止新的环境污染,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污染是指对人体健康、周围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有害或不良影响(包括潜在影响)的废水、废气、废渣、粉尘、烟雾、恶臭、热污染、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噪声、震动。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建设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区域开发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包括不含土建的设备更新)以及可能受到环境影响的住宅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乡镇企业、工农联营的建设项目,按《上海市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办理。

第四条第四条 引进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要求。对产生的污染,国内不能配套解决的,应当同时引进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

第五条第五条 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制度;必须遵守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以下简称“三同时”)。

第六条第六条 市或区、县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审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

(二)负责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审查;

(三)负责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和施工过程的监督及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

(四)负责对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转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第七条第七条 凡进行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工程,对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积蓄、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影响的同类型的污染物必须同时进行治理。

对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中的其他类型的污染物,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治理。

第八条第八条 在下列地区范围内,不准新建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一)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疗养区;

(二)自然保护区、蔬菜保护区;

(三)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上下游一千米的卫生防护带内;

(四)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

第九条第九条 在下列保护区范围内,不准新建严重污染水体的建设项目:

(一)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

(二)崇明岛北岸纵深五公里陆域范围内。

第十条第十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在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完成。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有环境保护篇章。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一)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依据;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规定的各项要求和措施;

(三)防治污染设施的工艺流程、预期效果;

(四)对建设项目可能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五)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六)绿化设计、监测手段、环境保护投资的概算等。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在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建设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项目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程度等情况,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并须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较小的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建设单位也可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小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的技术改造项目在编制设计任务书阶段,由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或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或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审批权限的分工:

(一)投资总额超过三百万元或建筑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初步设计的环境保护篇(章)、环境保护“三同时”送审单、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等,经项目的主管部门环境保护机构预审后,报市环境保护局审批;

(二)前项规定数额以下的建设项目,经项目的主管部门环境保护机构预审后,报项目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三)引进的建设项目,按上述规定的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建设项目,须报市环境保护局审批:

(一)跨越区、县界限的建设项目;

(二)在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较大改变时,建设单位应相应修改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批。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意的建设项目,超过十八个月上级部门仍未批准立项的,须按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市或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内容的审核,须在自报告送达一个月内作出答复或签署具体意见。逾期不答复,可视上报方案已被确认。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并按照证书中规定的评价范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的规模、建设地点的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开展评价工作。在正式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编制的评价方案、提要或编写的评价大纲需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

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必须对评价结论负责。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包括评价报告书、技术评审费用),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作量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不得任意提高评价费用,并应向建设单位提供工作费用明细表。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技术评审)费用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中支付;不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其费用由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垫付,从工程总投资中列支。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可由建设单位会同承担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共同填写,也可会同具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共同填写。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报审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附有: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正本)按三分之一比例的缩印件;

(二)注明承担建设项目评价单位的名称、证书号码、业务范围,并加盖单位公章;

(三)经批准的评价大纲;

(四)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环境保护机构的预审意见。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完成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图后,建设单位必须填报环境保护“三同时”送审单,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核同意,并取得《上海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审核通知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三同时”审核通知单)后,向建筑管理部门申请建筑执照。

建设单位自接到环境保护“三同时”审核通知单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领到建筑管理部门的建筑执照的,该审核通知单作废,按前款规定重新办理环境保护“三同时”手续。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对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部门可在建设过程中就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同步建设进度进行检查。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试运转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试生产或试运转报告,经环境保护部门核实后,方能进行试生产或试运转。

建设项目在正式生产或运转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经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监测站进行污染因子监测和环境保护部门核实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凡违反本办法的,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有关规定,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未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初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篇(章)、环境保护“三同时”送审单审核手续的,属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对建设单位可处以五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的罚款,并补办审核手续;属小型基本建设项目或限额以下的技术改造项目,对建设单位可处以一万元以下、五千元以上的罚款,并补办审核手续。

(二)建设项目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核,强行投产或使用的,可责令其停产,并补办审核手续;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试运转不合格强行投产的,除责令停产外,并限期改进;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按污染程度可处以十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的罚款。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编制(填写)单位,如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结论错误,造成环境污染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以五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的罚款。情节较重的,还可取消其环境影响评价资格。

(四)评价单位超出评价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或无证承接评价业务的,其所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视为无效,没收其非法所得,还可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吊销评价证书。

(五)对违反本办法的直接责任人员,可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五百元以下的罚款,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决定,报区、县人民政府备案;超过五百元、不到一万元的,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送市环境保护局备案;一万元至十万元的,由市环境保护局审批,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试运转期间,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可按规定征收超标排污费;建设项目超过规定的试生产或试运转期限排放污染物仍达不到标准的,加倍征收超标排污费,责令通过整改具备试生产条件,并须经环境保护部门核实后,才能再次进行试生产或试运转。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外商投资企业排放污染物,必须向市环境保护局提交排放污染物申请,如实填报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方式、数量和浓度,经审核批准并取得排污登记证件后,方能生产或营业。排污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向市环境保护局申报。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以下,都包括本数。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和监督实施。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八年二月一日起施行。原一九八三年五月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防止环境新污染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天津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促 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本 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建设项目。

本办法所称建设项目,是指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等工 业项目、非工业建设项目(含餐饮、娱乐旅游服务业)和各类区域开发建 设项目。

所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对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保护申报登记、环境影响评价、防 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的管理制度。

凡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都必须同时对与该项目有关的原污染 源,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进行治理。

建设项目验收投产后,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审批要求,达到国家和本市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条 建设项目的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不符合城市 总体规划的现有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不得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污染物排放 总量,并应结合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老城区改造有计划地改产 搬迁。

对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选址报告中应当有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参与初步选址。

第五条 利用外资建设项目和从境外引进技术、设备以及从境外购买 产品,必须符合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原则。签定的合同和章程必须有环境 保护篇章,不得有违反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和损害环境的条款。

第六条 在本市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必须持有《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并须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域内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监督检查建设项目各阶段环境保 护工作。

市和区县计划、经济、城建、土地管理、规划、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 应当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纳入项目审理程序。

第八条 各有关部门在审理建设项目时,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因建 设项目污染危害而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 偿损失。

第九条 建设项目按污染程度分为较重污染项目(以下称一类项目)、一般污染项目(以下称二类项目)、较轻污染项目(以下称三类项目)和基本无污染项目(以下称四类项目)。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目录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项目建议书之日起7日内,向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申报登记手续。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下列建设项目的申报登记:

(一)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1000万元人民币)且 坐落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以外的建设项目;

(二)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含500万美元)且坐落在天津经 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以外的利用外资项目。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本行政区域内市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受理范围以外的建设项目的申报登记。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 坐落在所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的申报登记。

第十一条 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为四类项目的,纳入所在地 环境保护日常管理,不再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

(一)国家委托审批的项目;

(二)跨区、县的项目;

(三)一类项目;

(四)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

第十三条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管辖范围内负责审批下列 建设项目:

(一)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审批的项目;

(二)二类、三类项目。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坐落在各自区域内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建设项目。

第十四条 委托审批项目,委托部门应下达委托书;被委托部门应将 审批文件报委托部门备案。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区、县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 保税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对审批不当的可以责令重新审查,或者改变、撤销原审批意见。

区、县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应当定期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建设项目审批情况,并参加所 辖区内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的审查验收和监督管理。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手续。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有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题论述。不设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建设项目,应当在项目选址或者设计前办理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评价资 格的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应编制评价大纲 报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评价单位方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 作。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建设单位报项目主管部门预审,由市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履行环境影响报告 书(表)的审批手续:

(一)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发生重大改变的;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自批准之日起5年后开工建设的。第十八条 设计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设计文件中按《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设计规定》编制环境保护设计专篇。建设单位必须依据经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审批意见,落实防治污染措施的 设计和环境保护资金。

环境保护设计专篇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技术审查,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参加。

环境保护设计专篇经审查后,建设单位应当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 施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签定的施工合同中应当有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内容。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15日前,向工程所在地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经同意后方可施工。

第二十条 属于一类、二类项目,投产验收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 护设施的完成情况和试生产时间,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同意后,按规定的试生产期限试生产。试生产期为3至6个月,特殊情况经申请批 准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二)建设单位必须于试生产期满后1个月内,向项目主管部门和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附环 境监测数据)申请验收。

(三)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后,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验收 申请报告。未经批准验收申请报告的建设项目不能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属于三类项目,正式投产或者使用前应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超过规定的试生产期,污染物排放仍达不到规 定的排放标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保护措施审批表和试生产申请报告之日起3日内予以审批;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15日内予以批复。上报材料不全,审批时限自接到补充材料之日重新计算。特殊性质和特大 型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逾期不批 复也不签署意见的,视作批准。

第二十三条 涉及放射性、境外进口废物等特殊建设项目和在水源保 护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区域内的建设项目,除执行本办法外,还必须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可以对建设单位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等处罚,并根据不同情节 处以3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可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一)从事开发建设,未办理环境保护申报登记手续的。

(二)设计文件中环境保护专篇,未经审查或未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 护措施审批手续擅自施工的。

(三)试产期满后一个月内,既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又不办理延长试产期审批手续的。

(四)三类项目验收材料未备案的。

(五)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 的。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部门可以对建设单位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等处罚,并根据不同情节处以 5千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可处 以10万元以下罚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责令其停止建设、生产或使用。

(一)未履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手续,擅自建设的。

(二)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将自行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 的。

(三)超过规定的试生产期,并经限期整改污染物排放仍达不到规定 的排放标准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未经申报擅自施工,严重污染扰民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对施工单位处以3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消除污染。

第二十七条 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虚假或者评价结论错误的,由市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评价单位处以评价费用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其审批管理的权限执罚。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市管建设项目可以提出处罚建议。

第二十九条 被处以警告、罚款和停产的单位和个人,并不免除消除 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据《行政复议条例 》申请复议,也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中有关项目主管部门的规定,不适用于在天津经 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注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天津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市过去有关规定与本办法 有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精排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86年3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国家计划委员会 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

第一条 为了坚强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加快治理原有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第三条 引进的建设项目(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除执行本办法外,还应当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凡改建、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都必须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同时进行治理。

建设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和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审查;负责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负责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及建设施工的检查;负责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负责环境保护设施运转和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第六条 各级计划、土地管理、基建、技改、银行、物资、工商行政部门都应结合本规定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纳入工作计划。

对未经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凡环境保护设计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 1

资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凡没有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办理营业执照。

第七条 建设项目与的住负责建设项目的建设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环境保护设施的落实,监督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八条 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落实初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负责项目竣工后房事污染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九条 凡引进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是有关个方面必须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合同中不得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公益的内容。

第十条 建设项目建议书可根据拟建项目的性质、规模、厂址、环境现状等有关资料,对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提要报告表格式附后)。

第十二条 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确认,可只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小型基建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改项目(包括乡镇、街道个体生产经营者的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县级或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确认为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三条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经省级以上(含省级)的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报项目所在地的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同时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备案。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环境影响报告书须报送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查或批准:

1、跨越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建设项目;

2、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

3、特大型的建设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小型基建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改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按各地区规定的审批权限办理。

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建设项目起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可提交

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审查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规定颁布。

承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按照证书中规定的范围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五条 承担环境影响工作的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的规模、1建设地点的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开展评价工作。在正式开展评价之前,编制的评价方案、提要或编写的贫农国家大纲需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

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对评价结论负责。

第十六条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费用(包括评价审查费用)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量确定,评价单位不得任意提高评价费用。

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中支出。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用环境保护篇章。其内容应当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依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对顶的各项要求和措施;防治污染的处理工艺流程、预期效果;对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绿化设计、监测手段、环境保护投资的概预算等内容。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点等发生较大改变时,报审建设项目的单位应当适时地修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并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防止和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修整和复员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

第二十条 建设项目在正式投产或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情况,智力的效果、达到的标准。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或使用。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门自接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初步

设计环境保护篇章、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之日起,对上述文件分别在二个月、一个月、一个半月、一个月内予以批复或签署意见。逾期不批复或未签署意见的可视其上报方案已被确认。

特殊性质或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审查擅自施工的除责令其停止施工,补办审批手续外,对建设单位及其单位负责人处以罚款。

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而强行投入生产或使用,要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提要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是,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拟采取的防治措施惊醒评价;论证和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布局上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提要”是针对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们范围、程度较大的大型项目制订的。由于建设项目的行业不同,大小不同以及所处的地区不同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有很大差异。承担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工作。

一 总论

1、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2、编制依据;

(1)项目建议书的内容;

(2)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

(3)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等;

3、采用标准;

4、控制与保护目标;

二 建设项目概况

1、名称、建设性质;

2、地点;

3、建设规模(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

4、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5、主要原料、燃料、水的用量及来源;

6、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接受量和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噪声、震动数值;

7、废气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污染物处理方案、设施和主要工艺原则;

8、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9、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10、发展规划;

三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

(包括必要的测试)

1、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资料;

四 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和环境近期和远期影响分析和预测

(包括:建设过程、投产、服务期间的正常和异常情况)

1、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2、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对周围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提让的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5、噪声、震动、电磁波 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及防治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7、环境措施的投资估算;

五 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1、监测布点原则

2、监测机构的设置、人员、设备等;

3、监测项目。

六 环境影响损益简要分析

七 结论(扼要阐述下列问题)

1、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建设规模、性质、选址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3、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

4、是否需要再作进一步的评价。

八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第五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 竣工验收管理规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5年2月9日)

第一条 为加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保护管理,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

该设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会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检查其环境保护设施是否符合“三同时”要求,并将检查结果和建设项目准备试生产的开始时间报告当地地市级、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经当地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同意后,建设项目方可进行试生产。建设单位要确保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五条 试运行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建设项目排污情况及清洁生产工艺和环保设施运转效果进行监测。受委托的环境监测站可组织进入环境监测网的当地行业环境监测站参加监测。

受委托的环境监测站应当按监测规定或规范进行监测,并向建设单位提交《监测报告》。

监测费用根据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条 建设项目在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之前,建设单位必须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申请验收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自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已具备第九条规定的条件;

(二)按试车的有关规定组织环境保护设施联动试车,有试运转记录;

(三)按本规定附件格式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以下简称《验收申请报告》)的编写,并提交第五条规定的《监测报告》。第七条 建设单位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所在地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自接到《验收申请报告》之日起,一个月内组织审查验收。第九条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建设项目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齐全,环境保护设施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设计要求建成;

(二)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

(三)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建成后经负荷试车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四)外排污染物符合经批准的设计文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提出的要求;

(五)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且可恢复的环境已经得到修整;

(六)环境保护设施能正常运转,符合交付使用的要求,并具备正常运行的条件,包括经培训的环境保护设施岗位操作人员的到位、管理制度的建立、原材料、动力的落实等;

(七)环境保护管理和监测机构,包括人员、监测仪器、设备、监测制度、监测制度等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后,批准由建设单位提交的《验收申请报告》。

经批准的《验收申请报告》是建设项目总体验收的主要依据之一。《验收申请报告》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不能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下载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