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15.12.11
第一条 为推进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提高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管理效能,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后到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期间,落实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的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后,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以及按照相关要求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情况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事中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
事后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依法取得的排污许可证、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环境影响后评价提出的改进措施、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
第四条 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下级环境保护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对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跨流域、跨区域等重大建设项目可直接进行监督检查。
市、县级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实行省以下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的地区,按照试点方案调整后的职责实施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部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环境保护部审批的核设施、核技术利用和铀矿冶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第五条 建设单位是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责任的主体。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和发生重大变动前,必须依法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落实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
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等排污。
实行辐射安全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严格按照辐射安全许可证规定的源项、种类、活度、操作量等开展工作。第六条 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开展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
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生产经营单位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产生长期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环境影响的水利、水电、采掘、港口、铁路、冶金、石化、化工以及核设施、核技术利用和铀矿冶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落实相应改进措施的情况。
第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采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挂牌督办、约谈建设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建设项目所在地进行区域限批或上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等综合手段,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督管理平台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信息和处罚信息,建立建设单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诚信档案、违规违法惩戒和黑名单制度。
第八条 市、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严格依法查处和纠正建设项目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向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年度工作情况。
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与市、县级环境保护部门上下联动,加强对所审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督促市、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履行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职责。
环境保护部地区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将环境保护部审批的核设施、核技术利用和铀矿冶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 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的要求,组织开展对地方党委、政府环境保护督察。地方各级党委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研究制定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建设单位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并主动接受上级环境保护部门督察。严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违法干预环境执法。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应对情况等环境信息。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公开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信息和环境违法处罚信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实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信息互联互通。
信息公开应当采取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网站、电视等方式,便于公众、专家、新闻媒体、社会组织获取。第十一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专业特长。公众、新闻媒体等可以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和“12369”环保微信举报平台反映情况,环境保护部门对反映的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及时作出安排,组织查处,并依法反馈和公开处理结果。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审批和事中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存在重要环境保护目标遗漏、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缺失、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错误、因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所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不合理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隐患的,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相关人员,除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并处罚款外,还应当依法追究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环境保护措施发生重大变化,未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拒不执行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行政拘留。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建设,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处以罚款。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落实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要求,造成生态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建设项目环境信息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十七条 下级环境保护部门有不符合审批条件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形的,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责令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批。
下级环境保护部门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作出审批决定的,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责令原审批部门撤销审批决定,建设单位重新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对多次发生违规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且情节严重的地区,除由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外,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可以上收该地区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
环境保护部门违法违规作出行政许可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九条 对利用职务影响限制、干扰、阻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法和监督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依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应负责任和处理提出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有关材料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追究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第二十条 对于在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当依照《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对环境保护部门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辞退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隐瞒事实、弄虚作假而产生违法违规行为或者被责令改正拒不执行的,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履行职责的,予以免责。
第二十一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强化培训,提高环境监督管理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健全依法履职、尽职免责的保障机制。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深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
深圳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
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协同推进我市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有效衔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管效能,根据《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污染类、生态类、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深圳市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核管中心)及各区环保主管部门的监察执法部门为环保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办法所适用的建设项目实施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
第四条 深圳市环境监察支队统筹指导全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实施事中事后环保监管的稽查工作。
第五条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行政审批处审批的建设项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辖区环保监管部门实施事中事后环保监管;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行政审批处审批的跨区建设项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区由相应的辖区环保监管部门实施事中事后环保监管。
深圳市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核管中心)及各区环保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分别由其相应的环保监察执法科室或部门自行实施。
第六条 建设单位是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责任的主体。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和发生重大变动前,必须依法依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建设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备案后,由市、区环保监管部门将其纳入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范畴。
第七条 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的阶段是建设项目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后到投入生产或使用期间;事后监督管理的阶段是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后。
第八条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行政审批处审批的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处在审批工作完成后五个工作日内将环评文件、技术审查意见(如有)、环评批复等纸质档案移交至市档案管理中心,并书面通知市环境监察支队及相应辖区环保监管部门。
深圳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信息中心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或备案完成后一个工作日内通过审批或备案信息平台将电子档案推送至市环境监察支队及相应辖区环保监管部门。
档案移交和推送后,各级环保监管部门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按规范建立监管档案并将建设项目纳入事中事后环保监督管理。
深圳市东深水源保护办公室、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核管中心)及各区环保主管部门可自行制定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第九条 市、区环保监管部门可采用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环保专项执法、处理投诉举报等综合手段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严格依法查处和纠正建设项目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条 市、区环保监管部门应当公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信息和环境违法处罚信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实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信息互联互通。
第二章 审批类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环保监管
第一节 污染类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依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情况、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十二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的符合性情况、排污许可证申领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实施情况、排污许可证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落实情况、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维护和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和规范化管理情况、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和风险防范情况、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落实相应改进措施的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十三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工作,原则上保证对每个建设项目至少进行一次事中现场检查。
第十四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工作。对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按照每季度不少于25%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查,原则上保证每年对每个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其他按一般排污单位进行抽查。市环保监管部门至少按照1:5的比例(在编在岗的环境执法人员数量:被抽查单位数量)确定被抽查单位的数量;各区环保监管部门至少按照1:10的比例确定年去被抽查单位的数量。
第二节 生态类建设项目
第十五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依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情况、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十六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的符合性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实施情况、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落实相应改进措施的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十七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生态类建设项目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工作,原则上保证对每个建设项目至少进行一次事中现场检查。
第三节 辐射类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依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情况、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十九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核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的符合性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实施情况、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情况、辐射安全许可证许可事项和管理要求落实情况、辐射工作人员培训情况、辐射工作场所防护情况、放射性废物处置和规范化管理情况、辐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情况、辐射工作场所监测情况、评估报告提交情况、辐射安全隐患整治和风险防范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二十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电磁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的符合性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实施情况、电磁辐射达标情况、定期电磁环境监测情况、辐射安全隐患整治和风险防范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二十一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辐射类建设项目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工作,原则上保证对每个建设项目至少进行一次事中现场检查。
第二十二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的辐射类建设项目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工作。深圳市核与辐射管理中心负责制定和实施监管计划,明确重点监管项目、现场检查频次及具体检查内容,原则上对重点监管项目的现场检查频次不低于每年一次;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不定期对其他辐射类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章 告知性备案类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环保监管
第一节 污染类建设项目
第二十三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依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情况、经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二十四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经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符合性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危险废物处置和规范化管理情况、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和风险防范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二十五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主要结合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污染类建设项目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工作,并纳入一般排污单位进行抽查,市环保监管部门至少按照1:5的比例(在编在岗的环境执法人员数量:被抽查单位数量)确定被抽查排污单位的数量;各区环保监管部门至少按照1:10的比例确定被抽查排污单位的数量。
第二节 生态类建设项目
第二十七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依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情况、经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二十八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生态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经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符合性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实施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二十九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生态类建设项目主要结合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节 辐射类建设项目
第三十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法依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情况、经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三十一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电磁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与经备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符合性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实施情况、电磁辐射达标情况、定期电磁环境监测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等。
第三十二条 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的辐射类建设项目主要结合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市、区环保监管部门可根据实际需求组织实施环保专项执法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条 豁免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及备案管理的建设项目主要由市、区环保监管部门结合群众投诉举报情况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工作。如果发现存在超标排污等其他违法行为,应按照相应法律规定予以查处。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负责解释,适时修订。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8年*月*日起施行。
第三篇:丽水文化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丽水市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及依据
为了加强对市本级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健康发展。根据《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广文化市场随机抽查规范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法规规章,结合市本级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市本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实施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实施机构
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本市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指导,组织实施、协调全市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工作。莲都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含经济开发区)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制度,具体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第四条监管范围
本办法所称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包括出版物、电影放映、印刷、演出经纪机构、文物、网吧等相关市场经营活动。
第五条监管原则
市本级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遵循合法合理、高效便民、程序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权力与责任、检查与指导、监管与服务相结合。
第二章 监督检查依据及内容
第六条 出版物出租经营业务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重点对出版物出租业务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出版物出租业务;
(二)出租违禁出版物,出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进口的出版物,出租未从依法批准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货的进口出版物,出租其他非法出版物和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明令禁止的出版物;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七条 电影放映场所(内资)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管理条例》,重点对电影放映场所下列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电影放映活动的;
(二)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规定的许可证、批准或者证明文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本法规定的许可证、批准或者证明文件的;
(三)放映明知或者应知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
(四)放映未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电影片的;
(五)未按照规定的时间比例放映电影片,或者不执行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停止发行、放映决定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改建、拆除电影院或者放映设施的;
(七)电影院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
(八)电影院在向观众明示的电影开始放映时间之后至电影放映结束前放映广告的;
(九)电影院有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
(十)利用电影资料片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经营性的放映活动的;
(十一)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后变更电影内容,未依照规定重新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擅自放映的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八条 电影放映场所(外资)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管理条例》,重点对电影放映场所下列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电影放映活动的;
(二)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规定的许可证、批准或者证明文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的许可证、批准或者证明文件的;
(三)放映明知或者应知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
(四)放映未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电影片的;
(五)未按照规定的时间比例放映电影片,或者不执行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停止发行、放映决定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改建、拆除电影院或者放映设施的;
(七)电影院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
(八)电影院在向观众明示的电影开始放映时间之后至电影放映结束前放映广告的;
(九)电影院有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
(十)利用电影资料片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经营性的放映活动的;
(十一)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后变更电影内容,未依照规定重新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擅自放映的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出版物零售单位或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重点对下列报纸、期刊、图书出版发行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
(二)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变更《出版物零售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三)发行违禁出版物,发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进口的出版物,发行未从依法批准的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进货的进
口出版物,发行其他非法出版物和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出版、印刷或者复制、发行的出版物;
(四)未能提供近两年的出版物发行进销货清单等有关非财务票据或者清单;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企业从事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业务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重点对下列印刷业市场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业务,未取得出版行政部门的许可,擅自兼营或者变更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或者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
(二)印刷业经营者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住所或者经营场所等主要登记事项,或者终止印刷经营活动,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并履行备案手续;
(三)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全印刷企业“五项制度”,并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贯彻执行;
(四)印刷含有反动、淫秽、迷信内容和国家明令禁止印刷的其他内容的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印刷国家明令禁止出版的出版物或者非出版单位出版的出版物;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一条 音像制品制作单位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制作的;
(二)制作法律明令禁止内容音像制品的;
(三)音像制作单位未依照规定验证音像出版单位的委托书、有关证明的;
(四)音像制品制作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业务范围等,未依照规定办理审批、备案手续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音像制品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业务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设立从事音像制品复制、电子出版物复制的;
(二)复制法律明令禁止内容音像制品的;
(三)音像复制单位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验证音像出版单位的委托书、有关证明的;
(四)音像复制单位擅自复制他人的音像制品,或者接受非音像出版单位、个人的委托复制经营性的音像制品,或者自行复制音像制品的;
(五)音像复制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业务范围等,未依照规定办理审批、备案手续的;
(六)音像复制单位未依照规定留存备查的材料的;
(七)从事光盘复制的音像复制单位复制光盘,使用未蚀刻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激光数码储存片来源识别码的注塑模具的。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演出经纪机构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演出经纪机构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四条 演出经纪机构事项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演出经纪机构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重点对下列违法违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
(二)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
(三)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四)未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或未成年人禁入标志;
(五)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记录有关上网信息;
(六)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网络地址或者终止经营活动,未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或者备案;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或者将禁止出境的文物转让、出租、质押给外国人的;
(二)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或者拍卖企业拍卖文物,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记录或者未将所作记录报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七条 内资娱乐场所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办法》,重点对下列违法违规歌舞娱乐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歌舞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
(二)歌舞娱乐场所的歌曲点播系统与境外的曲库联接的;
(三)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屏幕画面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
(四)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
(五)未建立文化产品内容自审和巡查制度;
(六)变更有关事项,未按照规定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的;
(七)在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规定的禁止营业时间内营业的;
(八)从业人员在营业期间未统一着装并佩带工作标志的;
(九)未按规定建立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
(十)未按规定悬挂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十八条 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备案的;
(三)不按规定接受核验的;
(四)出售、出借、出租、转让或者擅自涂改、变造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印刷企业,外资独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业务,未取得出版行政部门的许可,擅自兼营或者变更从事包装装潢印刷品或者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
(二)印刷业经营者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住所或者经营场所等主要登记事项,或者终止印刷经营活动,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并履行备案手续;
(三)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全印刷企业“五项制度”,并在日常生产经营中贯彻执行;
(四)印刷含有反动、淫秽、迷信内容和国家明令禁止印刷的其他内容的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印刷国家明令禁止出版的出版物或者非出版单位出版的出版物;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第二十条 电影发行单位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管理条例》,重点对电影发行下列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从事电影发行活动的;
(二)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规定的许可证、批准或者证明文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本法规定的许可证、批准或者证明文件的;
(三)发行明知或者应知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
(四)发行未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电影片的;
(五)利用电影资料片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经营性的发行活动的;
(六)不执行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停止发行决定的;
(七)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后变更电影内容,未依照规定重新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擅自发行的;
(八)电影发行企业有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行为,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重点对以下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
(一)互联网文化单位未在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标签或者备案标签;
(二)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经营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未在其显著位置标明文化部批准文号、经营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未在其显著位置标明文化部备案编号;
(三)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擅自变更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名称或者增删内容;
(四)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经营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逾期未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五)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提供含有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或者提供未经文化部批准进口的互联网文化产品;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二条 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乙种)检查依据及内容
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重点对下列违法违规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乙种)活动进行检查:
(一)擅自开办视频点播业务的;
(二)未按《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视频点播业务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许可证事项、股东及持股比例或者需终止开办视频点播业务的;
(四)播放不符合《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五)未按规定播放视频点播节目的;
(六)有重要事项发生变更未在规定期限内通知原发证机关的;
(七)播出前端未按规定与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监控系统进行联网的;
(八)宾馆饭店允许未获得《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许可证》的机构在其宾馆饭店内经营视频点播业务的;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监督检查方式
一、事前约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容易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文化市场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约谈。对举办主体、活动内容及筹备情况进行了解,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干预,指导主办方进行调整并做好应急处置预案。
二、书面检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采取书面检查方式的,应当通过书面或者公告等方式,事先通知行政相对人书面检查的内容、时间,以及要求报送的书面材料等。
书面检查的内容主要是行政相对人是否按照行政审批确定的条件、范围、程序等从事行政审批事项活动的情况。
三、实地检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采取实地检查方式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实地检查可以依法采取勘察现场、查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人员、听取当事人陈述等方法。发现行政相对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允许改正的应当责令当场改正或限期改正,涉及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处理或移交其他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四、定期检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采取定期检查方式的,应当拟定监督检查计划。监督检查频次根据行政相对人情况确定。对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的行政相对人,应当根据情况增加检查频次。
五、随机抽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采取随机抽查方式的,应当拟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本市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建立监督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双随机”抽查机制,建立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名录库和文化市场监督检查人员名录库,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检查人员,每次抽取的执法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
六、专项检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管理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实施专项监督检查的,应当事先制定检查工作方案,方案包括检查目的、检查范围、检查方式、检查重点、检查时间等。专项监督检查结束后,应当制作完成书面检查报告。
第四章 监督检查流程及要求
一、监督检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文化市场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每次检查前应确定检查范围、内容和工作要求。
二、检查记录: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检查的,检查人员应当制作现场检查记录表。检查记录经核对无误,由检查人员和行政相对人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行政相对人拒绝签名的,检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三、处理决定: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行政相对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允许改正的应当责令当场改正或限期改正,涉及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处理或移交其他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理。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整改复查: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做好复查记录。发现整改时限届满仍未改正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处理或移交其他相关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五、归档要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下列监督检查材料进行归档保存,完善监督检查数据库:
(一)行政相对人报送的材料;
(二)由检查人员签名的监督检查记录、询问笔录以及当事人陈述笔录等;
(三)其他相关材料。实施专项监督检查的,还应当将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和书面检查报告一并归档保存。
六、举报处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落实专人受理对违法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投诉与举报。收到对违法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举报的,应当及时登记受理并依法进行核查。经核查,被举报人确实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或移交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处理。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投诉人、举报人保密,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五章 监督管理措施
一、联合惩戒: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工商、公安、文化执法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从登记发照、审批备案、事中事后监管、跨部门综合执法等各环节的监管协同机制,共享监管信息,提高监管效能,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二、信用监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应当建立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对行政相对人实施分类监管。
三、风险监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全面梳理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及风险处置机制,在加强动态监管过程中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置风险隐患。
四、网格监管: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对行政相对人开展网格化管理。依照重点监管和面上监管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监管内容,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监管对象
为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明确网格化监管人员及其职责任务,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监管对象的信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社会监督: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协会自律监管。指导行业协会建立行规行约,制订行业标准,完善行业竞争规则,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六、检查纪律: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行政相对人从事文化市场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行政相对人正常的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行政相对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不得违法收取任何费用。
附件:1.出版物出租经营业务监管措施
2.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核发(内资)监管措施 3.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核发(外资)监管措施 4.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5.企业从事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6.从事音像制品制作业务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7.从事音像制品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业务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8.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9.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10.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设立、变更审批事项监管
措施
11.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事项监管措施 12.内资娱乐场所设立、变更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13.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审批项监管措施
14.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印刷企业,外资独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15.电影发行单位设立、变更批准事项监管措施 16.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17.开办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审批(乙种)事项监管措施
附件1
出版物出租经营业务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出版物出租经营业务
二、事项类型:完全取消审批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日常检查。检查出版物出租业务单位是否含有非法出版物。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
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
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2
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核发(内资)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核发(内资)
二、事项类型: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
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
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3
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核发(外资)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核发(外资)
二、事项类型: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
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
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电影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4
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审批
二、事项类型: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5
企业从事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审批
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企业从事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经营活动审批
二、事项类型: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6
从事音像制品制作业务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从事音像制品制作业务审批
二、事项类型: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7
从事音像制品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业务审批事项
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从事音像制品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业务审批
二、事项类型:全面实行告知承诺制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
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8
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事项
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9
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演出经纪机构设立审批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
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
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10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设立、变更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设立、变更审批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11
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12
内资娱乐场所设立、变更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内资娱乐场所设立、变更审批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13
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审批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从事出版物批发业务审批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14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印刷企业,外资独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印刷企业,外资独资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审批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
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印刷业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15
电影发行单位设立、变更批准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设立、变更电影发行单位批准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16
设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审批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经营性互联网文化设立、变更审批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
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
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一)按照检查计划,落实检查工作。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应将检查情况备案,并进行汇总。
(二)按投诉举报线索进行检查。公布监督举报投诉电话、传真、邮寄地址,及时受理并核查。核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举报者。
(三)抄告抄报相关职能部门。
六、监管处理:
(一)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被检查对象违规经营且不属我局管辖的,及时移交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七、监管是否涉及其它部门:
(一)部门协管。加强部门协同监管,细化并严格执行执法协作相关规定,建立有关监管部门和公安、工商等单位信息共享、查处 通报、案件抄送制度。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二)社会共管。实现社会共同监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同监管,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探索与志愿者队伍承接,按照属地管理、根据片区分级负责的原则行使监督管理职责。
八、监管处室(单位):丽水市莲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九、投诉举报电话:0578-12345
附件17
开办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审批(乙种)事项监管措施
一、事项名称:开办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审批(乙种)
二、事项类型: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事项
三、监管内容:依据《广播电视视频点播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四、监管措施:
(一)日常检查。
1.告知承诺后的检查。行政审批机关,在作出准予行政审批决定后 2 个月内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是否属实进行实地勘察。发现申请人实际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的,行政审批机关将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依法撤销行政审批决定。
2.随机抽查。实现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不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二)重点复查。对曾被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的对象,自作出行政处罚或责令改正开始一年内,复查次数不少于 2 次。
(三)每月数据填报。通过监管对象提交的月报,了解各监管对象的经营业态,并做好网上填报工作。
(四)举报核查。对各类举报渠道接收到的举报信息进行核查。对被许可人资格及其经营范围的投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受理并进行核查。
五、监管程序:落实科学、规范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建立违规企业名录和违法经营者黑名单制度。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提高监管水平。
第四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一)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
部门名称:邢台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
为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品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和个人
二、监督检查内容
1、检查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是否设立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建立工作台帐。
2、检查GPS监控平台建设使用情况,是否配备或聘请专职人员负责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态,记录分析处理动态信息,及时提醒、提示违规行为。
3、检查是否按照规定,定期对驾驶人落实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以及恶劣天气和复杂道路驾驶常识、紧急避险、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措施。
4、检查驾驶人驾驶证审验和交通违法及记分情况,所持驾驶证准驾车型是否与实际驾驶车辆相符。
5、检查运输车辆检验、交强险期限、交通安全设施和车辆动态监控安装使用情况,抽查车辆防护装置、反光标识、灯光、轮胎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和是否存在非法改装,督促企业按时参加车辆检验,对已达到报废年限的车辆及时办理报废手续,督促运输企业和驾驶人及时处理交通违法信息记录。
三、监督检查方式
1、日常检查:本县行政区域内所有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每家每月不少2次。
2、联合检查:联合县安监局、县交通运输局联合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
四、监督检查措施及程序
1、对危化品运输单位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检查人员对检查情况要当场填写《交通安全检查记录表》,记录检查的时间、人员、检查内容,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并粘贴检查记录图片资料。
2、《交通安全检查登记表》一式两份,由检查的监管民警和被检查单位的交通安全责任人签字,一份由监管机构存档,一份由被检查单位留存。
3、检查结果及时录入“交通安全源头监管服务平台”。问题突出的,要及时将情况通报县安监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
五、监督检查处理
1、约谈单位负责人和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听取落实整改措施的汇报,提出整改要求。
2、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依法查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及其驾驶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处罚单位负责人、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人。
3、对工作中发现的交通安全隐患制作《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发布交通安全提示;对安全隐患突出的单位挂牌监管,提出书面整改建议,要求限时整改;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按期未认真整改的危化品运输单位,下达禁止车辆上路行驶通知书。
第五篇: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三、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制度
(一)对取消权力事项的监管
县商务局取消权力是指酒类零售许可事项,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开展对被取消事项重点领域的监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和范围
酒类零售
二、监督检查内容
监督检查范围主要包括:
(一)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相应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需要获得许可才能从事经营活动的,经营者是否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范围从事经营活动;需要备案的经营者是否依法办理了备案手续;
(三)经营者变更、注销等是否到商务主管部门依法办理了许可、备案等相关手续;
(四)经营者有无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禁止实施的行为;
(五)其他应当监督管理的行为。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对经营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定期检查和综合检查;
(二)要求企业报送经营情况和经营信息;
(三)每季度定期进行实地监督检查;
(四)随机抽取企业,查阅许可或备案文件和资料,结合实地检查情况进行评查;
(五)设立举报电话,接受举报和投诉,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督方式。
四、监督检查措施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监管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及不定期抽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每年原则上检查一到两次,如有举报投诉,随时进行检查;
(二)建立重大事件信息通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于相关指标偏高、潜在经营风险加大的企业应给予重点关注,对重大事件立即上报;
(三)开展各种方式的监管、检查工作,每年抽选不少于10%的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四)重点对企业是否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实施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应及时予以调查、处置;
(五)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核查,记录监督核查意见,每出具对企业的监督核查意见;对核查不合格企业,责令限制整改,并将核查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六)发挥行业协会监管作用,委托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助了解有关情况,加强对企业监督;
(七)建立与工商等有关部门的互动机制,互相通报日常检查监督信息,依各自职权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规范和处理;
五、监督检查程序
(一)确定监督检查的对象、内容和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监督检查;
(三)制作现场检查书面记录;
(四)制作监督检查报告;
(五)将监督检查结果、处理意见建议通知被检查者;
(六)督促落实整改;
(七)资料归档。
六、监督检查处理
(一)调查、检查中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况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有权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责令改正,并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调查、检查中发现商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成品油流通市场监督管理
一、监督检查对象
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的企业,取得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的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成品油经营资格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否存在下列行为:
1.伪造、涂改、买卖、出租、转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
2.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系统外销售的;
3.违反《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加油站或油库的;
4.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或质量不合格的成品油;
5.经营走私或非法炼制成品油的;
6.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的;
7.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的;
8.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
9.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
10.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
11.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经营行为。
三、监督检查方式和措施
(一)年检,要求取得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每年定期上报年检材料;
(二)日常监督、检查;
(三)对企业开展不定期检查,每年原则上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四、监督检查程序
(一)年检程序
1.每年12月30日前,由省商务厅下发《通知》,通知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的企业和取得成品油批发、仓储经营资格的企业,分别向省商务厅申报年检。
2.持证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填报《成品油经营企业检查登记表》,并提交相关材料至省商务厅。
3.省商务厅自收到年检材料之日起20日内完成年检工作。
4.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许可证副本上出具“年检合格”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书面告知企业并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由县商务主管部门报省商务厅撤销零售经营资格。
(二)不定期检查程序
不定期开展检查活动。
五、监督检查处理
经检查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经整改仍不合格的,按程序报省商务厅撤销零售经营资格。
(三)内贸特种行业监管
内贸特种行业审批主要包括对拍卖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和变更审批,典当行及分支机构设立、变更审批和直销企业产品说明重大变更审批的监管。为加强对该三类特种行业企业的监管,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一)取得拍卖经营许可的拍卖行及分支机构;
(二)取得典当经营许可的典当行及分支机构;
(三)直销经营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资格条件符合情况;
(二)企业变更符合情况;
(三)企业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拍卖法》或《典当管理办法》或直销行业有关法律的规定;
(四)拍卖、典当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五)拍卖、典当企业是否存在许可证转让、买卖、出租、出借等情况。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信息系统监管;
(二)行业协会协管;
(三)商务部门日常检查;
(四)各级商务主管部门抽查。
四、监督检查措施
(一)要求各企业按时上报经营数据和相关信息;
(二)以抽查方式开展现场核查,对不规范经营企业进行现场整改;
(三)对拍卖企业公告业绩。
(四)对典当企业开展年检工作,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任限期整改。
五、监督检查程序
(一)日常监管:通过信息系统对拍卖行或典当行及分支机构日常经营情况进行监管,如有违规情况,上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二)对拍卖行及分支机构公告业绩:县商务局通知取得拍卖经营许可的拍卖行及分支机构上报有关报表,综合信息系统监测情况,公告业绩及规范诚信经营情况。
(三)通过对直销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如有违规情况,上报省商务厅,省商务厅依据有关规定处理。
六、监督检查处理
经检查不合格的,责令整改,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等处理。
(四)酒类流通监管
省商务厅酒类流通监管主要包括省级注册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和全省酒类流通监管。为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一)省工商局注册酒类流通企业;
(二)全县酒类经营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酒类流通企业是否备案;
(二)酒类流通企业经营是否符合《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规定;
三、监督检查方式
县商务局根据实际需要对酒类流通企业进行直接监管,每年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
四、监督检查措施和程序
县级注册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在县工商局注册的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60日内,向县商务局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1.县商务局对企业提供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食品流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生产企业提供生产许可证副本复印件(以上所列复印件法人代表或业主均应签字、盖章)进行核对。
2.不符合条件或资料不齐的,一次性告知并退回;
3.符合条件的,5个工作日内发放备案登记证;
4.对备案登记相关咨询一次性给予回复。
5.企业应当自登记表上的任何登记事项发生变更30日内,向县商务局办理变更手续;县商务局收到企业提交的书面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6.《登记表》自酒类经营者注销或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自动失效;县商务局应定期与县工商局核实在县级注册企业的注销或吊销情况;
五、监督检查处理
违反《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县商务局根据管理办法给予相应处理。
(五)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对象主要包括发售单用途预付卡的品牌、集团以及规模以上企业,要求对其进行备案并进行监管。为了规范全省以上三种企业的发卡行为,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全县发售单用途预付卡的品牌、集团以及规模以上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品牌、集团以及规模以上发卡企业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备案手续;
(二)备案企业是否遵守发售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相关规定;
(三)备案企业是否遵守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
(四)品牌、集团发卡企业是否对隶属的售卡企业疏于管理。
三、监督检查方式及程序
(一)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工作检查可以采取自查、抽查的方式进行,或者以上方式结合进行,原则上每年一到两次,检查不少于备案企业的10%。
(二)县商务局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执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工作督查或者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三)执行监督检查的部门有权调阅相关企业数据信息和文件材料、实施现场检查。受查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阻挠或者拒绝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四)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执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应备案未备案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的企业违规发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等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报受查单位检 查纠正,受查单位应当报告检查纠正情况。
(五)县商务局根据反映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组织对属地企业执行监督检查。行政执法行为的调查结果应及时反馈有关举报、建议单位或者个人。
四、监督检查措施和处理
(一)发卡企业未按照规定办理备案的,由县商务局责令限期备案;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二)发卡企业违反发行和服务相关规定的,由县商务局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三)已备案发卡企业违反资金管理相关规定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四)已备案发卡企业疏于管理,其隶属的售卡企业12个月内3次违反相关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以对已备案发卡企业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五)已备案发卡企业因发生重大或不可恢复的技术故障,造成重大损失的,由备案机关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六)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监管
一、监督检查对象
全县零售商和供应商。
二、监督检查内容
零售商和供应商经营活动是否符合《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
三、监督检查方式和程序
(一)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检查可以采取自查、抽查、督查的方式进行,或者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进行原则上每年一到两次。
(二)县商务局根据上级机关部署或者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所辖区域执法监督检查工作。
(三)执行监督检查的部门有权调阅有关企业数据信息和文件材料、实施现场检查。受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应当予以协助和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阻挠或者拒绝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四)监督检查工作结束后,执行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对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通报受查单位检查纠正,受查单位应当报告检查纠正情况。
(五)县商务局根据反映以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举报、投诉,对有关企业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组织调查。行政执法行为的调查结果应及时反馈有关举报、投诉单位或者个人。
四、监督检查措施和处理
(一)零售商或者供应商违反《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的,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二)县级以上商务部门发现零售商涉嫌骗取供应商货款的,将其涉嫌犯罪的线索及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七)企业境外投资监管
境外投资指我国境内企业通过新设、并购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等权益的行为。按照《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14年第3号),省商务厅负责全省企业境外投资的备案或核准(金融企业除外)。为了加强境外投资企业管理,做好风险应对和防范工作,特制定 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由境内投资主体以新设、并购(含参股)方式设立的境外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境外投资行为是否符合《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主要检查下列事项:
(一)境外企业状况,正常经营或是破产、清算、关闭、暂停营业等。
(二)遵守我国境外投资有关规定情况。
(1)境外投资事项(含变更、终止、境外企业再投资等)是否经过县级商务主管部门备案或核准,并在“境外投资管理系统”中及时、完整、准确填写了相关数据和信息。
(2)是否按《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制度》要求报送统计资料。
(3)境外企业是否向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报到登记并落实境外企业各项人员和财产安全防范措施、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4)是否遵守县级商务主管部门规定。
(三)遵守东道国有关规定情况。
(1)境外企业及其中方派出人员是否因违反东道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而受到处罚。
(2)境外企业经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安全、环保、劳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或纠纷。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检查事项。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专项检查:针对上级交办事项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向省商务厅报告,原则上每年一到两次,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
(二)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开展检查。
(三)日常监督检查:发证后开展监督抽查等。
四、监督检查程序
省商务厅下发文件后,提出检查重点和实施要求,组织县内主体企业上报境外企业情况材料,汇总上报省商务厅。
五、监督检查措施
县商务局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和相关境外投资规定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六、监督检查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可作如下处理:
(一)企业以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办理备案并取得《证书》的,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撤销该企业境外投资备案,给予警告,并依法公布处罚决定。且可在一年内不受理该企业任何境外投资备案申请;企业以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境外投资备案的,报省商务厅撤销相关文件,并可在三年内不受理该企业任何境外投资备案申请。
(二)违反规定的企业三年内不得享受国家和省、县有关境外投资政策支持。
(八)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监管
对外承包工程是指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以下统称单位)承包境外建设工程项目,包括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造价、采购、施工、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等活动。省商务厅负责全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批准。为了加强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管理,做好风险应对和防范工作,特制定如下监管制度:
一、监督检查对象
依法取得对外承包工程资格,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的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是否符合《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27号)、《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2009年第9号)的有关规定。主要检查下列事项:
(一)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状况,正常经营或是破产、清算、关闭、暂停营业等。
(二)遵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情况。
(1)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是否具备经营资格,是否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和应急突发事件的规章制度。
(2)是否按《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统计制度》要求报送统计资料。
(3)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中是否向我驻外使(领)馆经商处(室)报到登记。
(4)是否遵守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三)遵守东道国有关规定情况。
(1)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及其中方派出人员是否因违反东道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而受到处罚。
(2)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经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安全、环保、劳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或纠纷。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检查事项。
三、监督检查方式
(一)监督检查:由县商务局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全县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全部参加。
(二)专项检查:针对上级交办事项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向省商务厅报告,原则上每年一到两次,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
(三)据群众投诉举报开展检查。
(四)日常监督检查:对具备资质企业开展监督抽查等。
四、监督检查程序
省商务厅下发文件至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监督检查重点和实施要求,县商务局组织辖区内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上报情况材料,汇总报省商务厅。
五、监督检查措施
县商务局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违反《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管理办法》规定时,以书面形式告知,并责令有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
六、监督检查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可作如下处理:
(一)具备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通知整改。申请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证书》的,由原审批的商务主管部门撤销《资格证书》,并给予警告、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资格证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对外承包工程资格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违反规定的企业三年内不得享受国家和省、县有关政策支持。
(九)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监管
一、监督检查对象
取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证书》的企业。
二、监督检查内容
(一)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否存在下列行为;
1.买卖或者伪造、变造《报废汽车回收证明》; 2.不对回收车辆进行逐车登记; 3.改装、拼装、倒卖车辆
4.未按规定出售报废汽车“五大总成”和其他零配件; 5.不在公安机关监督之下拆解应监拆车辆; 6.违反有关技术规范的;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三、监督检查方式和程序
1.日常监督、检查;
2.对企业开展不定期检查,每年原则上抽查不少于10%的企业,对不合格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四、监督检查措施和处理
经检查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由县商务局报省商务厅撤销《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证书》。
(十)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冀政〔2010〕152号)要求,为促进行 政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滥用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制定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度。
一、主要内容
对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规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情节、性质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等情形进行细化,并归纳、分类;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或并用行政处罚种类的,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情节、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和违法当事人主观过错、消除违法行为后果或影响等因素,确定适用该行政处罚种类的具体标准及单处、并处的行政处罚的标准;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有自由裁量幅度的,根据上述因素,细化具体的行政处罚幅度;对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行政处罚罚款的裁量阶次和幅度的,可以按照比例原则匡算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裁量阶次和罚款幅度,但均不得超过法定罚款限度。
二、标准规范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冀政〔2010〕152号)的精神,省厅于2011年制定《河北省商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并根据工作需要于2013年进行了一次修改,作为全省商务系统行政处罚裁量的标准规范,在河北省商务厅官网上公布,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三、有关措施
(一)县商务局在省商务厅公布的标准规范内,结合本地实际,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具体标准,并组织实施。也可以直接使用上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同一行政处罚行为制定的裁量标准。
(三)县商务局在建立和推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公开信息、说明理由等程序规定和执法投诉、案卷评查、教育培训、案例指导等配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