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计算题

时间:2019-05-14 10:1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计算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人所得税计算题》。

第一篇:个人所得税计算题

1、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先生2011年10月份的收入情况如下:(1)月工资收入为5300元;

(2)向某家公司转让专有技术一项,获得特许权使用费6000元;

(3)为某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取得报酬50000元;

(4)因汽车失窃,获得保险公司赔偿80000元。计算张先生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2011年7月杨女士将自有住房按市场价格出租给张某用于居住,租期一年,每月取得租金收入3500元,当年8月发生房屋修缮费用2000元。杨女士当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多少元?(不考虑出租房屋的其他税种)

3、某个人2012年3月正式办理提前2年退休的手续,获得一次性补贴96000元,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4、假定税务机关对某研究所专家张某2012年度个人收入进行调查,经核实张某2012年1~12月份个人所得情况如下:

(1)每月取得工资收入5500元,1~12月份共计66000元;

(2)转让一项专利,取得收入50000元;

(3)7月份出版一本专著,取得稿酬12000元;

(4)9月份取得省政府颁发的科技发明奖20000元;

(5)到期国债利息收入900元;

(6)个人出租经营性商铺,每月取得租金收入3000元(不考虑其他税费)。

已知:在上述各项所得中,张某均未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有关单位也未履行代扣代缴税款义务。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工资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

(2)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

(3)稿酬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

(4)出租商铺取得的租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元。

(5)张某2012年应补缴个人所得税共计()元。

5、中国公民赵某2011年12月取得以下收入:

(1)购买福利彩票支出500元,取得一次性中奖收入200000元;

(2)为某企业设计照明线路,取得一次性设计收入15000元;

(3)将自有的两套住房中的一套出租,出租后仍用于居住,每月取得租金收入27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赵某取得设计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

(2)赵某出租房屋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不考虑其他税费)

(3)赵某当月共计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元。

6、中国公民李某为一文工团演员,2012年1-6月收入情况如下:(1)每月取得工薪收入6000元;

(2)每月参加赴郊县乡村文艺演出一次,每一次收入3000元,每次均通过当地教育局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00元;

(3)在A国讲学一次,取得收入50000元,已按该国税法规定在该国缴纳了个人所得税8000元;(4)在B国出版自传作品一部,取得稿酬160000元,已按B国税法规定在该国缴纳了个人所得税16000元。

计算李某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7、某个人独资企业按照税法相关规定计算出2011年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0元,则其全年应纳税额是多少元? 8、2011年10月份,中国公民张先生由一中方企业派往国内一外商投资企业工作,派遣单位和雇佣单位每月分别支付给张先生工资4000元和8000元。按照协议,张先生向派遣单位缴纳1000元,能够提供相关的证明。

(1)派遣单位应代扣代缴张先生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雇佣单位应代扣代缴张先生个人所得税多少元?(3)张先生汇算清缴时,应补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9、中国公民李某2011年全年收入情况如下:

(1)8月份出版一本著作,取得出版社稿酬8000元。在此之前,部分章节6月至7月被某晚报连载,6月份取得稿酬1000元,7月份取得稿酬1500元,因该书畅销,9月份出版社增加印数,又取得追加稿酬4000元,后被电影公司拍成电影,取得报酬1万元;

(2)7月将境内一处门面房出租,租赁期限1年,月租金4000元,当月发生修缮费1500元(不考虑其他税费);

(3)2011年10月从A国某大学取得演讲收入30000元,该收入在A国已纳个人所得税5000元;同时从A国取得彩票中奖收入2000元,该收入在A国已纳个人所得税500元;(4)月工资收入4200元;年终单位一次发放全年奖金25000元。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问题,每问均为共计金额:

(1)计算出版与连载收入及电影公司支付的报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取得的租赁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3)计算从A国取得的演讲收入和中奖收入在我国应补缴的个人所得税;(4)计算全年工资和奖金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四、计算题

1、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5300-3500)×10%-105=75(元)

特许权使用费应纳个人所得税=6000×(1-20%)×20%=960(元)产品设计取得的报酬属于劳务报酬,应纳个人所得税=50000×(1-20%)×30%-2000=10000(元)

获得保险公司赔偿免征个人所得税

张先生应纳个人所得税合计=75+960+10000=11035(元)

2、出租房屋以一个月的租金收入为1次计算个人所得税,出租其间发生的修缮费用可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房屋修缮费用每月扣除以800元为限,一次扣不完,准予在下一次继续扣除,直到扣完为止。2000元的修缮费用有2个月扣除800元、一个月扣除400元)。

2011年杨女士的租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3500—800)×10%×3+(3500—800—800)×10%×2+(3500—400—800)×10%=810+380+230=1420(元)

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个人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号),自2011年1月1日起,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个人,按照统一标准向提前退休工作人员支付一次性补贴,不属于免税的离退休工资收入,应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因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所属月份平均分摊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税公式: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月份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提前办理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月份数。

因此,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补贴96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96000÷24-3500)×3%]×24=[(4000-3500)×3%]×24=360(元)。

4、(1)5500-3500=2000(元)2000*10%-105=95(元)

工资收入全年应缴个人所得税=95*12=1140(元)

(2)特许权使用费应纳个人所得税=50000×(1-20%)×20%=8000(元)

(3)稿酬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12000×(1-20%)×20%×(1-30%)=1344(元)

(4)租金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800)×20%×12=5280(元)

(5)省政府颁发的科技发明奖20000元免税,国债利息收入900元也是免税的。张某2012年应纳个人所得税=1140+8000+1344+5280=15764(元),应补缴个人所得税税款15764元。

5、(1)设计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15000×(1-20%)×20%=2400(元)

(2)对于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租金收入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700-800)×10%=190(元)

(3)中奖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200000×20%=40000(元)赵某当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40000+2400+190=42590(元)

6、(1)工薪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000-3500)×10%-105]×6=870(元)(2)演出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000-800-2000)×20%×6=240(元)(3)讲学的抵扣限额=50000×(1-20%)×30%-2000=10000(元)李某在A国缴纳了8000元,低于抵扣限额10000元 应补缴个人所得税=10000-8000=2000(元)

(4)稿酬的扣除限额=160000×(1-20%)×20%×(1-30%)=17920(元)李某在B国缴纳了16000元,低于扣除限额17920元 应补缴个人所得税=17920-16000=1920(元)

李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70+240+2000+1920=5030(元)

7、前8个月应纳税额=(45000×30%—4250)×8/12=6166.67(元);后4个月应纳税额=(45000×20%-3750)×4/12=1750(元);全年应纳税额=6166.67+1750=7916.67(元)

8、(1)派遣单位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4000×10%—105=295(元)

(2)雇佣单位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8000—1000—3500)×10%—105=245(元)(3)张先生10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8000+4000-1000-3500)× 20%-555=945(元)

应补缴个人所得税945-245-295=405(元)。

第二篇:财政与税收个人所得税计算题及答案

1.王某的一篇论文被编入某论文集出版,取得稿酬5000元,当年因添加印数又取得追加笔稿酬2000元。上述王某所获稿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5000+2000)×(1-20%)×20%×(1-30%)=784(元)。

2.某工程师2010年将自己研制的一项非专利技术使用权提供给甲企业,取得技术转让收入为3000元,又将自己发明的一项专利转让给乙企业,取得收入为45000元。该工程师两次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额=(3000-800)×20%+45000×(1-20%)×20%=7640(元)。

3.张某2008年1月利用休假时间为国内某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取得收入80000元,领取收入时通过有关部门向灾区捐赠20000元。计算张某上述收入在我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工程设计收入的捐赠限额=80000×(1-20%)×30%=19200(元)< 20000(元)

该工程设计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0×(1-20%)-19200]×30%-2000=11400(元)。

4.2008年我国某作家出版一部长篇小说,2月份收到预付稿酬20000元,4月份小说正式出版又取得稿酬20000元;10月份将小说手稿在境外某国公开拍卖,取得收入100000元,并按该国有关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10000元。计算该作家上述所得在中国境内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

拍卖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0000×(1-20%)×20%=16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0+20000)×(1-20%)×20%×(1-30%)+(16000-10000)=10480(元)

5.中国公民张某2010年12月份工资、薪金所得5500元。该月又获全年一次性奖金12000元。计算张某2010年12月份应纳的个税。

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税 =(5500 - 2000)× 15% - 125 =400(元)

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找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12000÷12=100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全年一次性奖金应纳个税 = 12000×10% - 25 = 1175(元)

张某12月份应纳的个税合计= 400+ 1175=1575(元)

6.中国公民张某2010年12月份工资、薪金所得1500元。该月又获全年一次性奖金12000元。计算张某2008年12月份应纳的个税。

(12000+1500 -2000)÷12=958.33(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

张某12月份应纳的个税合计=(12000+1500 -2000)×10%-25=1125(元)

7.中国公民张某2008年12月份工资、薪金收入1500元。该月又获全年一次性奖金12000元。张某2008年12月份应纳的个税为?

(12000+1500-2000)÷12=958.33(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

张某12月份应纳的个税合计=(12000+1500-2000)×10%-25=1125(元)

8.刘某写了一本介绍我国新税制的书,在中国税务上连载,每天1000元,共连载30天。后经出版社出版,取得10万元稿酬。该书一年后再版,又取得5万元稿酬。刘某去世后,该书又再版,5万元稿酬由刘某儿子取得。请问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连载:1000 ×30 ×(1-20%)×20% ×(1-30%)=3360

出版:100000 ×(1-20%)×20% ×(1-30%)=11200

再版:50000 ×(1-20%)×20% ×(1-30%)=5600

三版:5600元税款应由领取稿酬的刘某儿子缴纳。

9.2009年1月起,王某将一套别墅出租给某单位,租期一年,每月租金6000元,缴纳除个人所得税外其他税费1060元。2009年2月,王某对该房屋进行了维修,维修费1500元。请问王某2009年1月、2月、3月应当分别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1月:(6000-1060)×(1-20%)×10%=395.2元

2月:(6000-1060-800)×(1-20%)×10%=331.2元

3月:(6000-1060-700)×(1-20%)×10%=339.2元

第三篇:计算题

五、计算题

1.某场地平整有4000m3的填方量需从附近取土填筑,其土质为密实的沙粘土(Ks=1.25,Ks’=1.05),试计算:(1)填土的挖方量;

(2)已知运输工具的斗容量为2 m3,需运多少车次? 3.某工程基础(地下室)外围尺寸为35m×20m,埋深4.5m,为满足施工要求,基坑底面尺寸在基础外每侧留0.6m宽的工作面;基坑长边按1:0.5放坡,短边按1:0.33放坡。已知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K1=1.25,最终可松性系数K2=1.05。试计算:(1)基坑开挖的土方量?(2)现场留做回填土用的土方量? 4.基础平面尺寸为30m×10m,埋设深度为标高-3.5m,自然地面标高为-0.5m,四面防坡1:0.33,并要求每边留出0.5m的工作宽度,试求:(1)基坑放灰线的尺寸;(2)基坑的挖土工作量;

(3)当基础体积为153m时,则弃土量为多少?(ks1.24,ks'1.04)

36.设混凝土水灰比为0.6,已知设计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260㎏:650㎏:1380㎏,现测得工地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施工配合比。若搅拌机的装料容积为400L,每次搅拌所需材料又是多少?

7.一设备基础长、宽、高分别为20m、8m、3m,要求连续浇筑混凝土,搅拌站设有三台400L搅拌机,每台实际生产率为5m3/h,若混凝土运输时间为24min,初凝时间取2h,每浇筑层厚度为300mm,试确定:

(1)混凝土浇筑方案;

(2)每小时混凝土的浇筑量;

(3)完成整个浇筑工作所需的时间。

9.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1:2.46:4.67,水灰比0.55,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280㎏,现场实测砂的含水率3﹪,石子的含水率2﹪。现在用J1-250型搅拌机,试计算搅拌机的一次投料量。19.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1)弯起钢筋(如下图)

2)Φ6箍筋(135º/135º弯钩增长值为160mm)

10.某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C20普通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为1:2.12:4.37,水灰比0.62, 水泥用量为290㎏/

m3立方米。实测施工现场沙子的含水量为3%,石子的含水量为1%。搅拌机采用J-400A型,计算搅拌机的一次投料量。

11.某主梁设计图纸为5根25的钢筋,而施工现场无此钢筋,仅有28和20的钢筋,已知梁宽为300㎜,应如何代换?

22.某梁采用C30混凝土,原设计纵筋为620(fy310N/mm2),已知梁断面尺寸为宽×高=300㎜×300㎜,试用Ⅰ级钢筋(fy210N/mm2)进行代换。23.某梁配筋如下图所示,试计算各钢筋的单根下料长度?

第四篇:计算题

小升初总复习——数与代数

——计算能力过关专项训练

1.直接写出得数。

7×335733=×12=×24=÷2=12÷=1÷=498121047

2493431378×=÷=8÷=-=240÷=×=3910555242116

5513145419÷=×12=÷=×=÷= ÷3 =***311

(1***1+)×12=1-÷=÷×=×÷=(+)×= 46663663735582、求比值:1480.12 : 0.3 2

323.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48 :5.6 : 0.715 : 124632

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用简便方法算。

5431215(1)×24(2)×(3)(-)× 182542332

523153331(4)××(5)(+)×28(6)×+× 69404754

54千淘万漉虽辛苦,浪尽狂沙始见金。1

(7)3-

84742115÷5(8)8×15÷30

(9)71536×11 + 6÷11(10)(4-158)÷12

(11)9263 13(12)5114361233

(13)9348517

8359(14)(168)÷12

5.解方程。

(1)45x =310(2)16+3x=1

283(3)x721

(5)x-50%x=12(6)(125%)x10(7)χ-5

χ=240

千淘万漉虽辛苦,浪尽狂沙始见金。

(4)x35468)3x2(8-x)242

(6.解比例

17112

(1)x∶6 =∶(2)∶=∶x

84653

(3∶ x = 2∶6(4)∶x = 5%∶0.1

7.列式计算

(1)12乘的积,与12除以的商相差多少?(2)12的25%比一个数多62.5%,求这个数?(用方程)

(3)在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面积是多少?

(4)、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8.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332

:125%0.6:10时6.05km:605cm 4459、(附加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1)1125-997(2)998+1246+9989(3)(8700+870+87)÷87

千淘万漉虽辛苦,浪尽狂沙始见金。3

(4)125×8.8(5)1.3+4.25+3.7+3.75(6)17.15-(3.5-2.85)

(7)3.4×99+3.4(8)4.8×1.01(9)0.4×(2.5÷73)

(10)(1.6+1.6+1.6+1.6)×25

(13)12.3-2.45-5.7-4.55

(16)64.2×87+0.642×1300(19)78×12+0.125×12+0.5

(11)(457179+6-18)÷36

(12)

25100114)79÷215+511×2

(15)0.125×0.25×64 17)78×36+7.8×741-745(18)1321×17+17

×8(20)2.42÷34+4.58×11

3-4÷3(21)25÷1002526

千淘万漉虽辛苦,浪尽狂沙始见金。4

((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

老算法+新税率,年终奖缴税有变化

2012-1-10 8:54 转自互联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今年的年终奖要缴多少个税?这个问题大家颇为关注。尤其在去年9月1日,新个税法开始施行。但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算方法有变”被证实是个谣言。所以今年的年终奖仍要沿用老算法,不过税率是新调整的,这意味着,即使和往年同样数额的全年一次性奖金,但拿到手的钱数也会有变化。

这里我们请专业人士根据部分采访对象年终奖的数额来计算如何缴税。这里又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实际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等于或高于3500元。

市民刘颖在年终奖发放当月得工资收入为5000元,年终奖为1万元。工资5000元,减除3500元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3%计算,即:(5000-3500)×3%=45元;年终奖1万元,首先除以12个月约为833元,对应的适用税率3%,则年终奖应缴个税10000×3%=300元。刘颖应缴纳个税为300+45=345元。

第二种,如果实际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3500元。

市民陈新年终奖发放的当月工资为2500元,年终奖为1万元。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35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商数为750元,其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应纳税额=[10000-(3500-2500)] ×3%=270元,则陈新当月应缴纳个税270元。

发放年终报酬的节税建议

2011-12-7 13:42 绍兴会计网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年关将至,一些财务负责人又要开始琢磨如何发钱了。特别是那些效益较好的单位,如何将年终报酬“足额”——少纳税或缓纳税——发到员工手中,可能已经上了领导们议事的案头。其手法多是“改头换面”——比如把部分业绩提成改为劳务报酬发放;或“以票冲账”,让员工找发票通过“报销”的方式领取其高额的工资、奖金或分红等;更有甚者,直接从小金库发放年终报酬,偷逃国家税款。这显然是违法乱纪行为。但这种行为在我国的一些企业或单位、部门已经成为“习惯”;法不责众,也就成了税收监管部门的无奈。

我们认为:在高税负的现实环境中,与其让一些单位违法乱纪地胡来,不如给他们指出一条正道,在税收政策的约束范围内,合法地减轻税负。

鉴于此,我们想在现行税法环境下,分别从工资与福利、奖金与分红,以及劳务报酬三个方面,系统探讨年终报酬的发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节税建议。

一、工资与福利的发放及其节税建议

1.工资的节税建议

企业的薪酬制度与工资的税负密切相关。在实务中,企业一般根据薪酬制度确定发放方法,进而产生相应的纳税基数及其税负。所以,要想节约工资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必须从设计薪酬制度入手,依据现行的税收政策,制定更为节税的薪酬制度(今年肯定晚了,明年开始吧)。

(1)工资税前扣除的范围。依据现行税法,合理工资薪金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不合理的部分,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这就影响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成本。所以,明确税法规定的“合理工资薪金”范围,才能让发放的工资薪金全额在税前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关于合理工资薪金问题”明确:“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并要求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依据上述五条原则,设计、制定工资薪金制度,确保工资薪金全额在税前扣除。

(2)工资薪酬制度要具有节税功能。现代企业的工资薪酬制度,除了激励功能外,还应具备节税功能。依据国税函[2009]3号“五条原则”,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所得税。在此基础上,若遵循“分开发(分工资和奖金两部分报酬发放”和“平均发(每月的工资薪酬尽量平均发放)”两点设计原则,又可减轻个人所得税。这也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举例说明如下:假设某位员工(或高管)年薪160 000元,为了减轻其个人所得税,依据现行税率和相关制度,我们可以将这160 000元分为工资、奖金和扣除款项三部分处理。比如每月工资发放8 000元,扣除3 500元起征点,应税收入为4 500元,适用10%的税率,全年工资总额为96 000元(8 000×12);年终奖设计为54 000元(不超过此临界点),依据2005年9号文的规定,除以12个月,为4 500元,适用税率仍为10%;余下的10 000元,可以作为经营风险保证金予以扣除,攒在一起以后发放。这样设计,就能把该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税负控制在10%之内,达到最好的节税效果。

(3)工资薪酬制度应考虑的相关问题

1)一些单位在年终发放“第13个月工资”,依据税法该工资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合并纳税。所以,作为“第13个月工资”发放是否合适,要不要改为年终奖(可以享受2005年9号文的优惠政策),各个单位要算一算账,根据结果进行选择。

2)工资与社保基金密切相关,很多地方的社保基金就是跟着工资走的,所以要考虑工资变动引起的社保基金的变化,及其相关成本。

3)企业发放实物、有价证券等非货币工资,应并入当月工资总额纳税。

2.福利费的节税建议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对企业福利费的范围界定得比较宽泛,甚至包括了“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但现行税法规定,只有符合规定的福利费在工资总额的14%内允许在税前列支,这就锁定了福利费的税前扣除比例;国税函[2009]3号更是对财企[2009]242号进行了“瘦身”,将允许在税前扣除的14%福利费的范围缩小为: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至于发放给职工的福利费要不要交纳个人所得税,依据国税函[2009]3号并参照《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5号),我们总结出不征个人所得税的福利费仅仅包括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而“从超出国家规定的比例或基数的福利费、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补助;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单位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电子计算机等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都要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于年终发放的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福利费,在纳税上也有个选择:那就是并入工资纳税还是并入年终奖纳税,这其中的税负应该是不一样的。各单位可依据自己的工资薪酬制度,计算之后再进行选择。

二、奖金与分红的发放及其节税建议

1.年终奖的节税建议

年终发放的奖金即为年终奖。在现行税率体系下,两档税率能差10个百分点,或者说,发放的年终奖一旦超出低档税率的临界点——那怕是1元钱,就要按高档税率纳税,之间的税率最大相差10%.所以,我们建议年终奖的发放要遵循“不超标”的原则。

举例说明如下:依据2005年9号文,年终奖可以除以12个月,按得到的数额适用相应的税率。假设某单位发给职工小李年终奖18 000元,除以12个月,为1 500元,适用3%的税率,纳税540元(18 000×3%),小李拿到手的奖金为17 460元(18 000-540);而发给小张年终奖18 001元,除以12个月,为1 500.08元,适用10%的税率,速算扣除数105元,纳税1 695.1元(18 001×10%-105),小张拿到手的奖金为16 305.9元(18 001-1 695.1)。

因多领1元钱,小张比小李净损失1154.1元。这是比较冤的。

可以看出,在现行税率下,多发1元钱,最大可增加纳税成本88 000.45元。所以,在发放年终奖时,一定要注意临界点,牢牢把握“不超标”的原则。

应该强调的是,2005年9号文一年只能使用一次。一些单位按季度发奖金的制度应该调整一下,将奖金的大头放在年终发放,发放时使用2005年9号文的优惠,以降低职工的个人所得税。

2.分红的节税建议

分红是回报股东的方式。但对自然人股东来说,一旦分红,依据现行税法就必须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尽管这是“税后税”,但国家税法不改变,这个税就必须交纳。

我们认为,对在职的自然人股东来说,其回报是有选择的:分红或者发奖金。

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分红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的政策环境下,两道税率带来40%的综合税负,而工资薪酬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才45%,且要减掉速算扣除数。由此可以直观判断,回报在职的自然人股东,发奖金比分红更节约税金。

其实在自然人投资的企业账面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账户上所挂的金额,都含有20%的个人所得税。一些企业为了避税,采取不分红的方法规避纳税,其实是很不理智的——那些利润你总得分配,越积越大,以后反而不好处理。在税务征收实践中,我们对合伙企业“未分配利润”的账面利润,超过1年不分配的,视同分红,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一些地区对存在自然人股份的企业,也比照执行。

三、劳务报酬的发放及其节税建议

1.劳务报酬的“税款抵冲”作用

一些企业年终还要发放很多劳务报酬。其实很多企业的财会人员并不清楚,劳务报酬具有“税款抵冲”的作用。企业在支付劳务报酬时,一方面要代扣代缴领取人的个人所得税,履行纳税义务;另一方面,交纳税款后手续完备的劳务报酬支出,又可以依据完税凭证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冲减企业所得税。这就形成了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税款抵冲”作用。

举例说明如下:假设企业发放劳务报酬20 000元。依据税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额=(20 000-20 000×20%)×20%=3 200(元)

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这20 000元劳务报酬进入税前扣除后,可抵冲的企业所得税为:20 000×25%=5 000(元)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出,企业代扣代缴了3 200元的个人所得税,却抵冲了5 000元的企业所得税,中间还赚了1 800元。

2.劳务报酬“税款抵冲”的平衡点及其发放建议

通过计算,我们找到了三个“税款抵冲”平衡点:

一是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的条件下,劳务报酬若不涉及营业税,“税款抵冲”的平衡点为100 000元。验证如下:

000元劳务报酬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00 000-100 000×20%)×40%-7 000=25 000(元)

000元劳务报酬抵冲的企业所得税为:100 000×25%=25 000(元)

缴抵的税款均为25 000元,相等。

二是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的条件下,如果属于“对个人提供非有形商品推销、代理等服务取得收入”,要征收营业税,涉及5.5%的营业税及其附加,其“税款抵冲”的平衡点为62 893.08元。验证如下:

893.08元劳务报酬交纳的营业税及其附加为:62 893.08×5.5%=3 459.12(元)

893.08元劳务报酬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为:(62 893.08-3 459.12)×(1-20%)×30%-2 000=12 264.15(元)

合计为:3 459.12+12 264.15=15 723.27(元)

893.08元劳务报酬抵冲的企业所得税为:62 893.08×25%=15 732.27(元)

缴抵的税款均为15 732.27元,相等。

三是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的条件下,“税款抵冲”的平衡点为50 000元。验证如下:

000元劳务报酬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为:(50 000-50 000×20%)×30%-2 000=10 000(元)

000元劳务报酬抵冲的企业所得税为:50 000×20%=10 000(元)

缴抵的税款均为10 000元,相等。

若低于平衡点发放劳务报酬,交纳的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就低于节约的企业所得税,企业就占了便宜。但不是所有企业都知道占这个便宜。巧用所得税技巧 提供收入降低用工成本 2011-11-9 10:50 商界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给员工开税前1万元工资,企业要付出总成本约14410元,约为员工税后所得的2倍——如何才能在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范围内,在不影响员工实际收入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用工成本?

企业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激励”。

这次个税法修改,公众讨论得沸沸扬扬的大多是个税起征点,甚至有人认为新出台3500元的个税起征点仍然偏低。殊不知,个人不容易,企业更不容易。举例来说,现行3500元个税起征点情况下,我通过个税计算器,计算了在北京税前月收入为1万元的员工,其应缴纳个税322.70元,应缴纳社保与公积金合计2223元,税后月收入约为7454元;而另一方面,企业配套总支出为14410元——约为个人实际收入的2倍!

——这无疑反映了我国企业用工成本高企的尴尬现状。然而事实上,据我调查,目前80%以上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愿意将员工能够立即拿到手的实际货币收入提高,以激励员工。那么企业究竟如何才能在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范围内,在不影响员工实际收入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用工成本?

下面,我将用北京万禾公司的现实案例与大家一起探讨。

“1元钱临界点”

万禾公司是一家已进入IPO辅导期的节能行业的准上市公司。根据北京市对“五险一金”的缴费规定,万禾公司每个月为员工缴纳的费用约占其月工资的44%——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10%+失业保险1%+工伤保险0.3%+生育保险0.8%+住房公积金12%。也就是说,如果一名员工税前月收入为1万元,公司每月要为其承担4410元的“五险一金”。综合下来每个月,公司为该员工付出的总成本为14410元。

——税负高达44%!怎么办?万禾公司优化薪酬设计的第一步就是拿年终奖“开刀”。

这里面就存在筹划空间。如可以将原工资收入分为工资收入与年终奖金两部分,按最大限度适用低档税率,即10%税率推算,假定每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后给邹总监发放7000元工资,年终奖金最多可发放66000元,则每月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7000-3500)×20%-555=145元,表明全年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740元,而年终奖应纳税额为66000×20%-6660=6540元,则邹总监全年薪酬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740+6540=8280元。也就是说,税收筹划可为邹总监节税6660元,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笔6660元钱实际上就是为企业节省下来的。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会发现,事实上,节约的这笔6660元钱只是总节约额的冰山一角。也就是说企业不单单通过调整工资与年终奖的比例的方法,少支出了6660元的现金,而且通过降低邹总监的实发工资,相应的,其“五险一金”的工资基数就下降了,企业相应配套支出就少了,下面我可以再计算一个这个节约额。

如果邹总监扣完“五险一金”后的每月收入为12500元,税后收入为11255元,那么反推其扣除“五险一金”前的工资约为15300元,个人缴“五险一金”合计约为2800.87元,企业缴“五险一金”合计约为5557.92元,企业支出总计为:15300+5557.80=20857.80元。

经过筹划调整,邹总监扣完“五险一金”后的每月收入为7000元,税后收入为6855元,那么反推其扣除“五险一金”前的工资约为9144元,个人缴“五险一金”合计约为2032.97元,企业缴“五险一金”合计约为4032.50元,企业支出总计为9144+4032.50=13176.50元。

这样一来,企业每月大约节省了(20857.80-13176.50)=7681.30元,其中包括了每月节约的税金为6660÷12=555元。一年下来,邹总监一人就可为企业节约支出约为92175.60元!可谓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说穿了,“五险一金”对企业来讲是个大文章,做到相对均衡就可以大大下降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当然,企业在节约“五险一金”支出的同时,一定不能伤害员工情绪。“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实际上,企业节省下来的费用完全可以通过现金补贴员工的方式来解决。也就是说,企业在人工成本支出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薪酬分配方式、时间、次数及每次的金额,可以使员工净收入也就是到手的现金收入达到最大化,获得企业和员工两方面都满意的税收利益。

新增工资福利化

上面谈的仅仅是企业人工成本支出总额不变的情况,事实上,现在企业要留得住人才,就要开出高工资——新增工资怎样合理避税?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实行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当累进到一定程度,企业支出越来越多,新增薪金带给个人的可支配现金将会逐步减少。从税收筹划的角度考虑,可以将部分个人现金性工资转为提供必须的福利待遇,以满足员工的消费需求,同时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效果。

比如万禾公司的销售经理张小江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后的工资收入8600元,每月支付租房、打车等费用约为4000元,除去这些费用后,张经理每月实际可用的收入约为4600元。但张经理应纳个人所得税额=(8600-3500)×20%-555=465(元)。企业可以改变一下上述费用支付方式,由公司为张经理提供免费住房、车辆。假定将张经理扣除“五险一金”后的工资收入下调为4600元,则张经理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3元,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如此筹划,对万禾公司来说,不仅没增加支出,并且可以增加在税前列支的费用4000元;对张经理来说,可节税近432元,实际上为企业节约了432元,全年节约了5184元。

另外,只要降低了工资基数,同样可以减少企业配套的“五险一金”支出,经测算,张经理每月实发工资(8600-465)=8135元时,企业配套现金总支出为15934.45元,当张经理每月实发工资(4600-33)=4567元时,企业配套现金总支出为8525.41元,可节约企业现金支出金额为:(15934.45-8525.41)×12=88908.48元。类似的方式,除上述由企业提供员工住宿、工作用车,是少纳个人所得税的一种有效办法外,还可由企业为员工提供免费膳食、提供必须家具及住宅设备等,适当降低员工的工资。

这样对企业而言,既可在不增加企业费用支出情形下提高企业的形象,又能把费用全额在税前扣除;对员工来说,既享受了企业提供的完善的福利设施,又少交了个人所得税,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和员工双赢局面,并且是完全符合税法条例规定的,不用担心税收上的风险。

奖金VS分红

除此之外,奖金和分红之间也存在一个纳税均衡点。

我们都知道,奖金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按工资薪金纳税,有免征额扣除,能减轻企业所得税;分红在企业所得税税后发放,按20%的税率纳税,无任何扣除,产生不了抵税作用,这一部分显然是重复纳税了。但国家税收政策就是这么规定的,政策不可能改变,企业就应要遵照执行,依法纳税。不过,如果我们把账算清楚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轻重复纳税。

这里边的一个纳税均衡点是:发多少奖金(X)交纳的税(Z)与发多少分红(Y)交纳的税(Z)是一样的。找到了这个均衡点Z,如果纳税额小于Z,我们就发奖金,因为此时奖金的适用税率低于20%,若是分红就要按20%的税率纳税;如果纳税额大于Z,我们就分红,因为分得再多,税率都是按20%计算,若是发奖金就要按大于20%的税率计算纳税。

万禾公司就充分运用了这个纳税均衡点原理,经过精算,一年为股东节约了80余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支出。所以,在对待奖金和分红的问题上,要让财务人员算一算,如何发放更合算,做到一举两得,减轻了税负又没有税收风险。

现在做企业很难,一方面税负较重,另一方面用工成本越来越高,对于民营企业更是如此。然而,企业在与国家进行税收博弈时,一定不能采用非法手段,特别是对于有理想在未来上市的企业,这些非法手段都是埋下的“地雷”。

事实上,通过万禾公司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精通税法的CFO,通过对员工薪酬激励的筹划,既可以增加员工和企业的税后收益,又能有效地达到节税和激励的双重效果。这样,企业成本降低了,也避免了税收风险。

——有正道,没人愿意走邪道,企业亦然。

在计算个税时,由于年终奖纳税采用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的商数来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样在每个税率进级阶段会出现“税前奖金多、税后所得少”的怪现象。该现象被称为“1元税差”,即在临界点,税前奖金多1元,税后所得反而会少一大截。

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实质上是一个数学问题,当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其除以12的商数来确定税率时,实际上已经改变了税率表中的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此时速算扣除数就需要重新计算,而不能再沿用根据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计算出来的速算扣除数了。

而企业的应对之策,就是在发放年终奖时要按整数发,要对照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考虑除以12个月份,确定发放额,最好发足额的整数,也就是正好除尽。比如6 000元(适用税率为5%),24,000元(适用税率为10%),60,000元(适用税率为15%),240,000元(适用税率为20%),480,000元(适用税率为25%),720,000元(适用税率为30%),960,000元(适用税率为35%),1,200,000元(适用税率为40%)——千万不要多发那1元钱!这1元钱就可能让你的年终奖的适应税率提高5%!

这1元钱就是年终奖发放传说中的临界点。

万禾公司正是充分运用了这个临界点技巧。经过测算,该公司因此一年为员工节约了48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支出,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就是公司少支付了48万元的用工成本。

削峰填谷

其次,工资与年终奖应该怎样配发?这牵扯到“五险一金”,也是有学问的。一般来说,企业员工薪酬一般都分为月工资和年终奖两部分,后者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然而,月工资和年终奖支付比例不同,会造成员工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差异。对企业来说,也就是要准确划分好月工资和年终奖的比例,要么削减每月的部分工资,加到年终奖;要么削减部分年终奖,分摊到每个月的工资里去——这两种“削峰填谷”的操作要视企业最终发给员工工资和年终奖的多少而进行权衡确定。

比如万禾公司项目总监邹如飞的工资薪金所得扣除“五险一金”等免税项目后,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50000元,每月收入为12500元,每月扣除标准为3500元,则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2500-3500)×25%-1005=1245元,邹先生每月税后工资为11255元,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245×12=14940元。巧签劳务合同节省个税支出

2010-5-18 8:32 吕风柱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随着人们法律观念的增强,在对外提供劳务服务时,提供者多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用工合同。然而,在签订合同时多数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薪酬、用工时限、用工条件等方面,对于税收往往忽略了。其实在签订劳务用工合同时,适当考虑一下税收因素,可以节省税款支出,得到实惠。

报酬与费用分开

目前,多数劳务合同在约定劳务报酬时,多采用“甲方支付全部劳务报酬,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自己负责”这样的字眼。对此提供劳务者多将其当作是一种约定俗成,殊不知这种约定却会使提供劳务者多负担税款。

例如,王先生应一家企业的邀请给部分管理人员培训,双方约定劳务报酬1万元,由王先生自己支付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在此种情况下王先生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10000×(1-20%)×20%=1600(元)。在此期间王先生共计支付交通等费用1400元,王先生实际获得收入7000元(10000-1600-1400)。

假如王先生与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时约定,劳务报酬8600元,由用工单位提供交通、住宿、就餐等。在此种情况下王先生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8600×(1-20%)×20%=1376(元)。王先生实际获得收入7224元(8600-1376),比前一种方式多获得224元。对于用工单位来讲,提供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有时就是举手之劳,不会增加太多费用,说不定还会比一次支付1万元劳务报酬节省。

劳务报酬与薪金合理转换

在提供劳务时有时因用工单位的用工时间长,劳务提供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会提供劳务。

对于此种劳务方式,劳务提供者可与用工单位协商,将劳务合同更改为招聘合同,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降低从而减少税款支出。

例如,李先生在一家企业长期从事技术顾问。李先生与企业约定的报酬为每年3万元,按月领取。假如李先生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将报酬性质定性为劳务报酬,那么李先生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0000÷12-800)×20%=340(元)。假如李先生与企业签订招聘合同,将报酬性质定性为薪金所得,那么李先生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0000÷12-2000)×5%=25(元)。通过比较发现,李先生在签订合同时选择招聘合同与劳务合同二者每月相差个人所得税315元。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因薪金与劳务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率设置不同,在计税数额较小时选择薪金个人所得税负较轻,在计税数额较大时选择劳务所得的税负较轻。“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的节税技巧 2009-9-1 11:17 葛长银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项目很多,我们选定“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两个常规项目,来谈一下节税技巧。

对于工资薪金收入,依据国家现行政策,我们的节税建议有二:一是平均发,也就是让员工的每月工资数额尽量平均,从而适应较低的税率,来减轻税负;二是分开发,即把员工的报酬分为工资和奖金两大部分,均衡地发放,来减轻税负。

通过两个具体案例,我们来看看工资薪金的节税技巧和效果。

【案例1】平均发放工资,员工就不用纳税了

某糖厂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一年只有四个月的生产时间,生产期间三班倒,忙得没日没夜,职工平均工资为4000元/月;其余八个月,职工没事干,每月发500元生活费。

糖厂代扣个人所得税的情况是这样的:

生产期间,企业每位职工每月应交个人所得税为:

(4000-2000)×10%-25=175(元)

这四个月,每人共纳个税700元。其余八个月,每月领取500元因不到起征点,不纳税。

其实这样代扣职工个人所得税并没有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个人所得税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明确了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等特定行业(季节性生产企业)可以实行年薪制计算工资和税金。《个人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又明确:特定行业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按月预缴,自终了之日起30日内,合计其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再按12个月平均并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多退少补。

糖厂是季节性生产企业,属于国家圈定的特定行业,若采取“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员工的纳税情况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员工每月平均工资=(4000×4+500×8)÷12=1666.67(元)

月平均工资没有达到2000元的起征点,不用预缴税金;到年底算总账时,个人工资总额不超过24000元,也不用计算税金了。所以,依据国家规定改变计税方式,糖厂员工就不用纳税了,每年人均节约个税700元。

【案例2】年终奖发整数能节约个人所得税

依据国税发[2005]9号文件规定,年终奖按发放额除以12个月来确定适应的税率,那么发放多少就很有学问,因为多发1元钱,就可能多交几百元、几千元甚至是几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我们举例讲解:

张某得年终奖6000元,李某得年终奖6001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

张某的年终奖6000元除以12个月等于500元,适应税率为5%,没有速算扣除数。

张某应纳税额=6000×5%=300(元)

李某的年终奖6001元除以12个月等于500.08元,适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元。

李某应纳税额=6001×10%-25=575.1(元)

因为多领1元年终奖,李某除以12后超过500元,就适用10%的税率,比张某多交275.1元的个人所得税。

再例如,张某得年终奖240000元,除以12后,适用税率为20%;李某得年终奖240001元,除以12后,适用税率为25%。那么,因为多领1元年终奖,李某比张某多交11000.25元的个人所得税。

所以,在发放年终奖时,要对照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试算除以12个月后会落在哪一档税率区间,再来确定发放额,最好发足额的整数,也就是正好除尽,卡在临界点上,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比如6000元(满足5%的税率)、240000元(满足20%的税率)等,千万不要多发那1元钱甚至是6分钱,因为这6分钱除以12后,仍然可以四舍五入变成1分钱。这区区1分钱可以让你的年终奖适应税率提高5%。这1分钱在理论上称为临界点。

我们曾经手的一个企业,年终奖“发整数”,一下子节约了18万元的个人所得税。

从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工资薪金”项目,遵循“平均发、分开发”的原则,并考虑临界点,就能减轻一定的税负。

劳务报酬——“外快收入”的节税筹划也是以分为主。

税法规定:劳务报酬的每次收入在20000元以内,按20%的税率纳税;20000元至50000元之间,按30%的税率纳税;超过50000元的部分,按40%的税率纳税——即收入越高,税率越高。鉴于劳务报酬具有“一次性”(完活一次结算)、“多样性”(在多家取得)和“数额大”等特点,我们的节税思路也是分——“化大为小”。案例讲解如下:

【案例3】签好劳务报酬合同,减轻个人所得税

李先生是一位财务专家,与某高科技企业签订财务咨询服务合同,每年可获劳务报酬50000元,但李先生要支付交通费等费用10000元。我们看看如何签合同才有利于李先生。

方案一:全额签订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与企业签订全额劳务报酬合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签法,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50000元,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费用自理。

依据税法相关规定,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50000×(1-20%)×30%-2000=100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费用-个人所得税=50000-10000-10000=30000(元)

方案二:净额签订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与企业签订净额劳务报酬合同,即是仅就能拿到自己手里的实际劳务报酬签订合同,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40000元,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40000×(1-20%)×30%-2000=76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个人所得税=40000-7600=32400(元)

方案三:分别签订两个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是专家,对企业的发展能起到指导和顾问作用,在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时,就可分工作和顾问两项劳务分别签订合同。一个合同的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顾问费用20000元,合同签订后即付;另一个合同的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20000元,完工支付(两次收入至少要间隔1个月,否则要合并纳税),合作期间,李先生发生的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因为合同金额降低了,税率也就从30%下降到20%。李先生的纳税和收益计算如下:

个人所得税额=20000×(1-20%)×20%+20000×(1-20%)×20%=6400(元)

实际收益=合同收入-个人所得税=20000+20000-6400=33600(元)

方案四:签订税后劳务报酬合同。

李先生也可以与企业签订税后劳务报酬合同,内容大致是:企业支付李先生劳务报酬35000元,个人所得税、交通费等所有相关费用由企业承担。

由此,李先生的个人收益为35000元。

企业为李先生负担的税款为: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0.8÷(1-税率*0.8)

应纳税所得额=26400÷0.76=34736.84

应纳税额=34736.84×30%-2000=8421.05

含税收入=34736.84÷0.8=43421.05

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应纳税额=43421.05-8421.05=35000

比较上述四种方案,从节税的角度讲,最不利于节税的是方案一,纳税最多收益最小;方案二比方案一能省2400元税款,令李先生的税后收益从30000元增加到32400元;最利于节税的是方案三,比方案二还多节税1200元,但签订两个合同会给实际操作带来点麻烦;最利于李先生的是方案四,但企业如果算出自己要多支出4142.86元(35000元报酬+10000元费用+9142.86元税款-50000元合同价),恐怕合同的签订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下载个人所得税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人所得税计算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所得税

    案例分析:三个外国人如何缴税? • 乔治、布莱克和史密斯三位先生均系美国俄亥俄州人,而且都是美国科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高级雇员。因工作需要,乔治和布莱克两位先生于2006年12月......

    个人所得税

    第六章 所得税制度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了解)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纳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掌握) 包括中国......

    个人所得税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法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及产生与发展;掌握个人所得税法的基本内容,熟练应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征纳管理。 本章重点......

    个人所得税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浅谈 摘要 改革开放的实行及不断深化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不断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10月份纳税申报须知尊敬的扣缴义务人、纳税人:为使您及时、准确地办理10月份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我们特别就申报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整理汇集。请您在办理10月份个人......

    个人所得税

    一、2011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扣除数为3500元。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3%0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全月......

    个人所得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减除项目、费用标准改革研究 摘要:个人所得税对于我们即将毕业,迈向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与我们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个人所得......

    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