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 …(五篇)

时间:2019-05-14 10:4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 …》。

第一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 …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 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http:// 日期:2016年02月16日 来源:科技部

国科发资〔2016〕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纳米科技”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1.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申报项目应根据总体目标提出明确、可考核的约束性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任务(或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作为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之一。

2.项目的组织及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签署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

——各推荐单位参考往年推荐规模,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单位及其合作方的资质、科研能力的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会议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确定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意见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从接到通知日到正式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20天。

——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会议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专业机构将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建议立项。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将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三、申请资格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注册时间为2015年3月31日前)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申报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6年1月1日以后出生),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 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3.“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通信”、“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3个重点专项中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设课题,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员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35周岁(1981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须同时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

4.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限申报一个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12月底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5.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6.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7.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对于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请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参与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6年 月25日8:00至3月18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进一步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2.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6年3月21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

联系电话:010—88654074。

3.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3月21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

(1)“纳米科技”重点专项:010—58881073;

(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010—58881078;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010—58881079;(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010—58881071;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9号楼,邮编:100044。

(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010—59199380。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邮编:100122。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010—68510207;

(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010—68598087;

(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010—68511009;

(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010—68511832。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编:100045。

附件:

1.“纳米科技”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 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科 技 部 2016年2月5日签发 2016年2月16日发布

第二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专项2018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

指南的通知

国科发资〔2017〕2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新能源汽车”等11个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1.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2.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署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申报项目的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三、申请资格要求

1.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6年9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8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5.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6.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7.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8.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四、具体申报方式

1.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7年10月16日8:00至11月29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2.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7年12月6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

联系电话:010-88654074。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7年12月6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

(1)“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92、68104462;

(2)“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10、68104457;

(3)“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778、68338941;

(4)“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17、68104457;

(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30、68104408;

(6)“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96、68104457;

(7)“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72、68104423;

(8)“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67、68104492;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9号楼,邮编:100044。

(9)“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207717、68207716;

(10)“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207725、68207724;

(11)“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207731、68207732;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27号院8号楼11层,邮编:100846。

附件:

1.“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3.“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4.“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修订说明

5.“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6.“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7.“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8.“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9.“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0.“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11.“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科 技 部

2017年9月27日

2017年10月10日签发 发布

第三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重点专项2017年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与有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开展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成运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作用。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全面推动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和《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71号)有关要求,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任务安排,按照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协议)要求和落实国家领导人外交承诺的任务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形成机制,编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7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和实施进展

本专项按照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等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不同特点分别细化任务部署。通过支持重大旗舰型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开展共同资助联合研发、推动科技人员交流和合作示范,鼓励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鼓励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式全方位支撑科技外交和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各项重点工作。通过加强统筹协调,集中科技创新合作资源,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政府间科技合作布局;通过实施具体项目合作落实协议和承诺任务,确保国家科技领域外交主张、倡议和承诺落地,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和区域性重大共性问题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2016年,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签署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以及双(多)边政府共识,本专项共支持了我同美国、新西兰、加拿大(安大略省)、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国、匈牙利、以色列、荷兰、泰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丹麦、比利时、波兰、捷克、奥地利、葡萄牙、德国、法国、芬兰、欧盟、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国际组织、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国际组织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国际组织等3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的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本着平等合作、互利互惠、成果共享、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推动开展了实质性科技创新合作,对于促进科技外交、推动开放创新、提升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能力、全面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国际合作发挥了旗帜性、引领性作用。

2017年,本专项继续支持我国与相关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签署的有关政府间协议框架下开展的各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项目,项目任务涉及政府间科技合作层面共同关注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以及通过科技创新合作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的有关问题等。针对政府间关注的重大议题和共同挑战,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加强科技创新合作,致力于共同推动解决有关问题,为新型大国关系注入科技特有内涵。以科技创新领域交流合作为先导,围绕互联互通和其他民生科技领域,推动加强能力建设,促进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协同发展。积极参与政府间国际科技组织,促进创新领域的多边科研和技术合作。推进我国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加速推动国内外大型研究基础设施开放共享。鉴于国家外交工作需要和本专项定位,对于2016签署的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以及国家新近做出的重大外交承诺任务,本专项2017指南一并予以支持。

2017年第一批项目已于日前对外发布,支持我国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墨西哥、塞尔维亚、欧盟、德国、希 腊、以色列、蒙古、印度尼西亚、南非、埃及、金砖国家等14个国家、多边机制开展政府间科技合作。

二、国别、领域和方向

经与有关合作方政府磋商议定,2017年第二批项目将支持我国与12个国家和多边合作机制开展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任务数143-145项左右,每个项目实施周期为2-3年。对应安排如下。

1.1中国和芬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芬兰共和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关于中国-芬兰科技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领域方向:

——清洁技术(包括但不限于节能及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控制和管理、低碳产业)。

——信息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5G及物联网技术与平台、垂直行业应用合作、新商业创造和服务创新)。

——城镇化(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与废物、废水管理,如废物管理设计、废物循环利用、生物燃气收集,废水解决方案)。

——创意设计(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市规划及设计,如智慧城市概念、绿色和可持续建筑和建设,智慧交通、体育 场概念和设计、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等)。

拟支持项目数:10个左右。拟支持经费:12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1)本指南优先支持在以上四个领域中有产业化潜力的科研创新合作,尤其是产学研结合及技术示范项目;2)鼓励企业参与,鼓励多家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申报;3)中芬双方的合作单位投入力量要基本平衡;4)中芬合作单位要签署明确的知识产权协议;5)中方申报单位需提交芬方合作伙伴递交给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的英文版申请书。

1.2中国和法国政府间产学研创新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法国奥赛欧集团关于创新合作的实施协议》

领域方向:航空航天、空间、能源、交通、医药。拟支持项目数:10个左右。拟支持经费: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1)中法双方均由中小企业牵头申报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参与。政府仅为双方企业提供资助,要求企业至少提供与政府资助等额的配套出资。2)中方中小企业的标准请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于2011年6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法国中小企业要求雇员人数小于2000人。3)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1.3中国和比利时(瓦隆)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合体间的经济、工业、科学技术合作框架协议》

领域方向:信息通信技术与微电子、空间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

拟支持项目数:10个左右。拟支持经费: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1)对有企业参与并配套出资的项目优先进行资助。2)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

1.4中国和英国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研究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自2013年12月2日签署之日起有效期5年)、《中国科技部与英国卫生部关于中英两国抗生素耐药性科研与创新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12月6日签署之日起有效期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关于中英研究与创新行动计划的谅解备忘录》(自2016年12月6日签署之日起有效期3年)。

领域方向:抗生素耐药性、农业科技。

拟支持项目数:抗生素耐药性领域不超过14个,农业科技领域不超过15个。

拟支持经费:1.2亿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1)中方项目建议提交单位的英方合作伙伴需向英方科技计划主管部门进行项目申报,单方申报无效。2)抗生素耐药性和农业科技领域项目申报采取“2+2”合作模式,即中方项目参与方需至少包括一家中方企业和一家科研机构、英方项目参与方至少包括一家英方企业和一家科研机构。中方项目牵头单位既可以为企业,也可以为科研机构。3)项目执行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4)中外双方合作单位应签署协议或意向书等项目合作文件,其中必须包括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双方参与单位应明确在合作研发中的贡献和分工。

1.5中国和匈牙利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共和国政府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七届例会议定书》

领域方向:生命科学、生物与材料、环境保护、农业、信息通讯技术、能源利用等

拟支持项目数:4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400万元人民币左右。实施期限:2—3年。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1.6中国和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波兰共和国政府科 学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波兰共和国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关于共同资助联合研发项目的合作意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波兰共和国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三十六届例会议定书》

领域方向:

——工程与技术领域,包括机械工程、仪器仪表技术、动力与电气工程、矿山工程技术、冶金工程技术等;

——能源科学技术,包括新能源发展、清洁煤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材料科学,包括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

——环境科学技术,包括环境保护工程、水资源管理、污染防治、森林采伐等;

——食品科学技术,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安全等;

——医学,包括健康和医学技术;医学技术工程,包括生物医药、文明病诊断和治疗、个性化医疗、新药等;

——信息通信技术;太空研究;无人机技术。

拟支持项目数:6-8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2400-3200万元人民币左右。实施期限:2—3年。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根据《科技部关于征集2016中国与波兰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建议的通知》(国科外 发[2015]458号)要求已提交中波联合项目申报材料的中方单位无需重新申报,同时需请波方合作伙伴向本国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1.7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澳大利亚工业部关于中澳科学与研究基金管理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与澳大利亚工业、创新与科学部科学与商业化政策司关于中澳科学与研究基金联合研究中心项目的合作意向书》

领域方向:

——先进制造

·包括大数据在内的天文相关技术; ·制造业中的新材料;

·能够使制造业产品降低风险、增加产量、提高附加值的交叉领域相关技术;

——医疗技术与医药 ·个人健康管理技术;

·更好的医疗保健及服务模式;

——资源与能源

·低排放的化石能及其他资源产品生产;

·新型清洁能源资源、储能技术、以及应对需求的节能、低廉且可靠的技术。拟支持项目数:6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3200万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1.8 中国科技部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日本国际协力机构合作备忘录》

领域方向: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

拟支持项目数:5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日方合作伙伴须为日本国内具有开展海外活动资质的中小企业。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1.9 中国科技部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备忘录》

领域方向:领域不限

拟支持项目数:10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3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日方合作伙伴须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下属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2.0 中国科技部与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日本科技振兴机构合作备忘录》

领域方向:环境和能源

拟支持项目数:1个产业联合研究平台项目和10个联合研究项目

拟支持经费:4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联合研究平台项目1000万元人民币,联合研究项目3000万元人民币)

其他要求: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2.1 中国和韩国政府间大型产学研联合研究项目

合作协议:《中国—韩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议定书》

领域方向:生物(含传染病、脑研究)、ICT(含高端制造产业)及可再生能源

拟支持项目数:3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27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2.2 中国和韩国政府间科技联合研究项目

合作协议:《中国—韩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议定书》

领域方向:生物(含传染病、脑研究)、ICT(含高端制造产业)及可再生能源

拟支持项目数:8个

拟支持经费:8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2.3 中国和韩国政府间产业技术研发合作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大韩民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关于加强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韩国产通部国际合作司关于启动2017年产业技术研发合作项目的纪要》

领域方向:电动自动车、智能船舶、物联网家电、机器人、生物健康、航空无人机、高端消费品、新能源、高端材料、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新一代显示器、新一代半导体

拟支持项目数:5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125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2.4中国和泰国政府间双边联合研究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纪要》

领域方向:农业、科技创新政策、能源、公共卫生、信息通信技术

拟支持项目数:10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2.5 中国和泰国政府间三边联合研究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纪要》

领域方向:农业、信息通信技术、能源

拟支持项目数:2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2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合作必须由中泰双方联合第三方开展,第三方以东盟国家优先。中泰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2.6 中国和越南政府间联合研究项目

合作协议:《中国—越南科技合作联委会第九次会议议定书》

领域方向:医药卫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拟支持项目数:4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8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2.7中国和以色列政府间产业技术联合研究项目 合作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创新合作协定》、《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以色列创新署关于2017联合资助计划的的合作备忘录》

领域方向:领域不限 拟支持项目数:10个左右

拟支持经费:2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其他要求:合作项目类型为联合研究项目。要求企业作为牵头申报单位。双方合作单位须分别向本国主管部门申报。

第四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2月13日至2018年2月27日,修改意见请于2月27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联系方式: sfs_swyyc@most.cn“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18申报指南健康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国民对健康的需求快速增长,人们在希望“好看病、看好病”的同时,更加关注疾病的预防、个体功能的完善、健康状态的良好,以及健康寿命的延长。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本专项旨在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要求,以及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及《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战略部署,突出“战略前移、关口前移”,聚焦健康风险因素控制、老龄健康服务等关键问题,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健康失衡状态的动态辨识,健康风险评估与健康自主管理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人体健康状态量化分层、健康信息的连续动态采集、健康大数据融合分析、个性化健身技术等难点和瓶颈问题,引领构建以主动健康科技为引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能力和自主性;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养老服务标准及评价体系,推进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连续性服务的生命全过程危险因素控制、行为干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的技术产品支撑体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技支撑。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部署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以及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四个重点任务。任务一: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健康影响因素的关键基础研究1.1健康生物学机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研究1.1.1增龄相关的健康状态减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研究内容:利用人类早衰症和灵长类动物模型,结合基因编辑和多组学分析,研究增龄相关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稳态改变的分子信号网络,绘制增龄伴随的表观遗传变化图谱,探讨人类器官功能减退及向退行性变演化的细胞分子机制,寻找新的器官功能减退相关基因和分子标志物。考核指标:发展不少于2种研究增龄相关器官功能减退的新技术新方法;建立不少于8种用于研究增龄相关器官功能减退的人类干细胞和动物模型体系;绘制灵长类动物(包括人)器官组织功能(不少于4种)随增龄减退的分子图谱;鉴定不少于5个新型的人类细胞衰老调节基因;明确不少于2种可指示人类生物学年龄的新型分子标记物。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2我国人群健康生物学年龄评价体系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我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等临床实验室指标的表现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筛选并验证老龄化相关实验室指标,鉴定生物学年龄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老年人生理年龄和实际生理功能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测试指标;建立中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的综合量化评估方法及体系,据此划分老龄化年龄节点。研究生物学年龄同器官功能减退的关系,开发相关疾病及功能减退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我国老年人生物学年龄指标数据库。考核指标:筛选并验证不少于20项反映人体各主要系统或功能老龄化相关的生物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等实验室指标,明确人类生物学年龄的分子标记物;开发不少于2种基于实验室指标的老龄化预测模型;制定生物学年龄老龄化标准,产出不少于2个系统生物学年龄评价体系及老年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明确生物学年龄与功能减退和疾病的关系。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同时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 1.2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1.2.1 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健康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研究内容:建立覆盖全国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中南、华南、西南、西北)增龄研究队列,长期跟踪随访。从个体身心状态、社会参与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多层面采集增龄过程中机体重要器官与系统功能和疾病风险因素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数据。建立复杂多维数据分析处理方法,阐述我国人群增龄过程中的健康相关状态变化关联、特点与规律。考核指标:完成不少于25000例的增龄研究队列建设,保证长期跟踪随访。建立资源共享的中国人群増龄状态生物样本库和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分析增龄过程中机体健康相关状态变化特点与规律,以及各种变化与健康相关因素间的关联。建立老年健康状态综合评估指标与标准,完成并提交至少在我国六大地域中的3个地区20-30家不同级别医院和社区老年人群健康状态综合评估判定结果和单位使用意见反馈;拟定健康老龄化进程评估方案;发布中国老年人群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申请专利 3-5 项。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优先支持已有良好前期研究基础的研究团队,要求具有相对稳定的专职数据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与样本管理场地。要求采用统一提供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队列所建立的样本和数据必须按照专项的要求进行共享,各类数据及样本需及时提交本专项建立的大数据平台统一管理。1.2.2 我国长寿人群队列研究研究内容:建立和完善长期跟踪随访的长寿队列,开展90岁以上长寿老人健康状态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针对影响健康长寿的遗传与环境问题,开发遗传与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结局的测量、分级和评估的综合技术包。监测干预措施的影响,研发健康结果测量的技术。在典型地区开展适合于老年人群健康需求措施应用的策略评价。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4个健康长寿研究队列(1万人/队列)的共享数据库与生物标本库;阐明中国人群老龄健康的社会行为、生活习惯以及遗传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的影响;提取长寿相关正性因素并据此建立相关健康促进措施和健康风险干预策略;开发不少于4个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老龄健康影响结局的测量、分级和评估的综合技术包;完成全国4个地区的综合应用评价研究。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优先支持已有良好工作基础的研究单位,要求具有专业的研究队伍,专职工作人员,稳定的数据采集点。1.2.3微生态影响机体健康的机制研究研究内容:针对人体微生态变化对老年增龄过程中健康的影响,研究人体微生态内细菌、病毒、真菌等结构和功能随增龄的生理/病理演替,及其与宿主协同影响器官功能减退、老年退行性病变、精神及智力状态和寿命的机理;挖掘人体微生态影响增龄健康的诊断和干预靶点;建立一套促进增龄过程机体健康和有助于提高机体健康寿命的微生态技术体系。考核指标:揭示老年增龄过程中人体微生态细菌、病毒、真菌的结构功能变化规律;阐明人体微生态重要产物对寿命的影响和机制;明晰增龄过程中人体微生态变化与2-3种器官功能退化、疾病易感性以及免疫代谢退化的关系和机理;发现肠道微生态影响智力退化和精神障碍的作用机制;挖掘8-10个基于人体微生态的增龄健康诊断和干预靶点;找出健康长寿家族的人体微生态特征,创制2-3项诊断或提升增龄过程机体健康和寿命的技术或产品。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任务二: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2.1主动健康服务技术研究2.1.1运动促进健康精准指导方案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内容:精准测量不同体力活动方式的能量消耗,结合饮食、生活方式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体力活动能耗指南,探讨决定运动健身效果的关键因素,综合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开展运动健身效果的综合评价研究,为精准制定运动处方提供新方法,建立精准化运动处方库;开展传统体育养生项目挖掘及防治常见慢病效果研究。考核指标:构建运动处方理论体系,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体力活动能耗指南,建立适合中国人特点的运动处方制定标准,建立精准化运动处方库;挖掘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并进行效果验证;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建立相关规范和标准5套,申请专利5项以上;培养人才50人。支持年限:2018年-2022年拟支持项目:1-2项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实施相关工作条件和研究条件,要求国内优势科研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1.2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穿戴式、移动式、便携式、植入式、远程健康监测设备及终端,以家庭、社区、单位为中心,采集居民的日常基础身体指标、体征、行为、运动、饮食、睡眠等健康信息,以及血压、血糖、心电、呼吸信号、场景辨识等慢病管控相关的多参数数据;研究多维、动态、异构、多层次个人健康监测信息的集成、融合、存储、清洗和分析技术,开放式数据接口访问技术,个人健康数据隐私保护机制、健康数据服务安全管控机制和访问技术;研究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监测分析模型、个性化健康画像和健康评估技术,构建基于区块链架构的以个人健康监测信息服务为主的大数据云平台,构建个人健康监测的大数据表达、组织与访问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在不少于三个区域内开展个体健康大数据的有效利用,重点研究面向健康和体能评价、疾病预测预警、生活方式干预、心理和行为调控、慢病管控、个性化营养平衡方案等健康大数据应用新服务,实现基于数据科学驱动的疾病早期智能发现与预防,健康精准管理等应用。考核指标:在不少于三个区域内开展示范应用,采集不少于50万人以上人群的生理生化、运动行为、生活方式、疾病相关等多参数健康信息;实现不少于100万人以上人群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查询和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开发不少于10个面向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典型场景的健康大数据集成、融合、存储和分析的软件系统;构建动态、持续性的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实现个人健康数据的隐私保护机制,建立安全、开放式的数据访问接口以及共享利用规范;建立智能化健康监测数据模型及驱动引擎,开展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的示范应用;研发3项以上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表达、管理与访问相关的标准规范;研究建立不少于10项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典型应用。申请6项以上技术发明专利,获得20项以上软件著作权。支持年限:2018年-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企业牵头,加强产学研医合作。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1.3健康数据采集产品标准体系及通用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研究研究内容:围绕主动健康数据采集产品质量评价共性技术,跟踪主动健康数据采集产品相关技术领域国内外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并提出健康数据采集产品(包括动态采集、远程监测等产品)的标准体系和健康态评估体系。针对采集人体生理指标和健康态大数据的健康产品,研究其评估生理指标的测评标准。通过建立大数据健康评估系统,研究健康产品临床评价标准,实现健康数据采集和临床评估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考核指标:建立并完善主动健康产品和健康态评估标准体系;针对动态血压、脑电、心电、血氧、血糖等现代新技术所反应的人体功能状态,形成基于大数据的至少20种人体健康态评估标准;针对不同于疾病医学的健康态信息特点,形成人体健康态信息的规范标准1项;形成至少10-20项健康产品及评估的标准或规范。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国家医疗器械标准化专业机构牵头,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参与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社会团体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且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2.2 主动健康服务产品开发2.2.1运动健康随身连续监控研究内容:研究新型织物材料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力学与热生理模型;研究适用于老年群体的仿生自调节运动机理;研究与老年运动健康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基础参数相关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研发基于智能电子织物的穿戴式姿态监测、疲劳提醒、损伤预警和体能增强核心模块;开发具有步态调控和运动防护等功能的运动健康随身监控系统。考核指标:提供3种新型电子织物的力学与热生理优化设计模型和穿戴试样。低压力传感织物最大迟滞误差小于7%;拉伸传感织物在拉伸60%时非线性误差小于5%;织物肌电电极的表面电阻小于2Ω,电极噪声小于0.25mV;纤维基电驱动复合织物的能量密度大于1.2kJ/m3。步态调控的综合运动能效提升10%。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获得穿戴式步行器等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2.2穿戴式血糖监控与糖尿病管理研究内容:重点研发基于无创、植入、微创葡萄糖传感器的穿戴式连续动态血糖检测和电磁场等非药物调控设备,开展人体糖代谢功能健康评估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早期诊断和低血糖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开展个性化血糖调控方案和糖尿病及并发症慢病管理的研究。考核指标:建立基于无创、植入动态实时血糖浓度的量化与参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无创血糖传感器舒适可靠,可连续动态监测;植入式葡萄糖传感器寿命不低于15天,研发新型血糖浓度动态检测与调控系统;低血糖风险预测时间须提前30分钟,准确率不低于90%;实现血糖动态实时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与常规指尖采血一致性达到90%以上,研究成果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获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等医疗器械注册证3个。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2.3穿戴式心脏健康监测与干预研究内容:重点研发用于心功能分析与监测的穿戴式心电、心动和心输出量等检测设备,开展心脏健康状态评估及心肌缺血症、冠心病、心衰等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心源性猝死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开展降低心脏负荷、改善重要脏器灌注的血液循环重建干预方案的研究。考核指标:穿戴式心脏健康监测产品能够实现远程移动数据采集,电源续航力不少于48小时,舒适可靠;构建不少于4种临床心脏疾病早期诊断和心源性猝死预警模型,心肌缺血特征分析识别误差<10%;心源性猝死风险因子预警检出误差<30%;房颤特征分析识别误差<10%,心律异常分类识别误差<3%。研究成果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获得相关产品的医疗器械注册证4个。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2.4智能假肢膝关节及适配技术研究内容:研制智能膝关节假肢,突破外界环境识别、人体意图分析以及智能驱动等核心技术,提高大腿截肢群体的运动能力,增强运动稳定性,降低能量消耗。开展轻便化、低成本、易装配的新一代智能动力膝关节设计;研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反馈的智能动力膝关节人机交互与控制方法;解决智能液压阻尼缸、能量回收器等关键部件的加工制造工艺;搭建智能动力膝关节功能验证与评价平台,并开展适配技术研究和典型示范应用。考核指标:智能膝关节可以实现5种以上运动模式的智能切换;运动模态识别率不小于95%,可实现环境交互感知的闭环反馈;总重量小于2.5kg;智能液压阻尼缸直径小于32mm,重量小于0.5kg,阻尼可连续精确调整,能实现自锁,最小阻尼力小于5N;膝关节整机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疲劳测试,续航时间不小于8小时,最大承重不小于100kg;建立智能动力膝关节评测技术及规范;申请/获得不少于6项核心发明专利;开展不低于10例的示范应用。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相关基础和研究条件,要求产、学、研、医、检、适配等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2.5老年人跌倒预警防护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内容:研究老年人肌力评估、步态运动识别等关键技术,明确老年跌倒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制定老年人跌倒风险筛查标准,建立老年跌倒预警体系;研究老年人居家跌倒安全风险评估及适老化环境改善技术;研发步态识别、跌倒预警防护和运动监测管理等智能照护辅具和系统,并开展医院-社区-居家联动的应用模式验证。考核指标:构建集老年人跌倒预警、防护、安全监测于一体的综合监护系统。建立量化的老年跌倒风险筛查量表,发一套跌倒风险筛查评估软件,准确率≥92%,申请/获得产品注册证;制定一套适合中国老年人的自主平衡恢复策略训练方法,研发3-5种跌倒应急/防护装备,跌倒预警设备至少支持12种人体运动识别,准确率≥90%,跌倒防护设备重量<600g,预警时间≥200ms,准确率≥90%;研发至少3种老人居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设备,开发一套能够实现医院-社区-居家联动的老年人运动监测管理系统,平台最大吞吐量≥10万人次请求/秒,并开展不少于3家医院和社区的应用模式验证;申请/获得不少于20项核心发明专利,形成专利池。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2.6智能矫形器与外固定系统研究内容:针对四肢、躯干的畸形及骨关节、神经肌肉和足部常见疾病,研究其生物力学矫治机制,开发具有量化调控和动态矫治的智能矫形器和外固定系统;开发具有远程信息获取的个性化矫形器数字化设计制作系统,研究矫形器个性化适配的量化评估技术及方法;探索振动等促进骨愈合的作用机制,研发外固定矫正过程中骨愈合程度与软组织力学环境的定量监测以及畸形矫治的智能量化反馈调控技术;建立包含血液循环系统的足部肌骨系统数值仿真模型,研究微循环等生理特征及其测量技术,开发具有实时生理参数监测、应力分布优化和主动防护等功能的智能足部辅具;开展临床应用示范,形成相关的标准规范。考核指标:构建量化调控和动态矫治技术与方法,研发3种以上的智能矫形器、1种智能外固定系统和4种以上的足部辅具。其中智能矫形器应实现个性化矫形器的数字化设计优化,实现个性化适配量化评估、调控和动态矫治等功能,开展不少于50例的临床应用;智能外固定系统应具有矫正路径规划与优化功能,实现骨愈合程度的连续监测,并通过反馈机制实现外固定矫正的量化精准调控,平移和转动精度分别不低于0.01mm、0.1°,对矫治力控制精度不低于1N,开展10例以上的临床测试;足部辅具实现3种以上功能参数实时监测和3种以上主动防护功能,开展不少于200例的应用验证。3种以上产品通过国家级质检中心检测,形成3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申请/获得15项以上核心发明专利。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相关基础和研究条件,要求产、学、研、医、检、适配等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2.7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技术与系统研究内容:面向脑卒中患者、脑瘫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运动和日常行为能力评价与康复训练需求,研究视、听、触、运动一体化的虚实融合人机交互技术及生物力学仿真技术;研制具有运动功能定量评估、康复任务个性化设置及自适应调整、肌肉响应及力触觉实时反馈、虚拟场景及训练环境智能调控等功能的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制订运动康复评价与训练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规范和标准;开展相应的临床示范应用。考核指标:突破人体运动与行为高效建模、力触觉实时反馈与定量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3种;包含虚拟场景不少于10个,适用于5种以上功能障碍康复需求;单机系统可支持1000万三角面片场景、4K分辨率、90fps的实时绘制;交互行为识别率大于 90%,触力觉反馈的准确率达到90%,人体运动和行为模拟的物理可信度大于90%;定量区分上肢5个主要肌群和下肢7个主要肌群的肌肉力,时间分辨率高于1s;产品通过国家级质检中心检测,制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规范和标准2个,开展临床测试不少于300例;申请/获得不少于15项国家或国际专利。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相关基础和研究条件,要求产、学、研、医、检等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2.2.8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系统研究内容: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人群,研究基于认知行为学测试、脑电、近红外、步态特征、智能传感等多信息融合的数据采集及在线自适应认知评估关键技术,研发新型穿戴式认知障碍评估设备;面向医院、社区和家庭,研制具备远程肢体执行能力、眼动注意力和脑功能变化的日常监测和数据采集、远程服务器端数据采集与专家团队远程接入分析等功能的智能认知康复训练系统。考核指标:突破多传感信息融合及在线自适应认知评估技术,研发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老年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康复训练系统。系统具备多信息早期识别、穿戴式数据采集和评估、线上线下认知康复训练和数据管理等功能,其中穿戴式认知障碍评估产品信效度>85%,具备脑电、近红外脑功能、步态特征等3项以上客观指标分析功能,近红外脑功能分析指标不少于4个生理频段,步态参数实时处理能力≥100万条且误差小于2%;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具备肢体执行能力、脑功能和认知反应能力的实时监测功能,以及2种以上任务融合和自适应学习功能;完成不少于1000例的案例数据分析;建立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系统评测技术及规范;申请/获批6项以上发明专利。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牵头单位应具备相关基础和研究条件,要求产、学、研、医、检等优势单位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任务三:老年常见疾病防控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3.1老年常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3.1.1 老年围手术期管理的技术方案研究研究内容:研究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特殊危险事件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特殊风险的防控技术措施;研究临床麻醉中特殊监测手段和干预技术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转归和远期预后的影响;开展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综合干预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制定老年人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专家共识/指南。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6项针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特殊事件风险评估方法;组建不少于4个老年围术期特殊事件风险的综合干预技术体系;完成6个地区的综合干预及应用评价研究,示范地区围手术期特殊事件发生率降低20%;制定老年人围手术期管理指南。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1.2 老年衰弱状态的干预措施研究研究内容:分析老年人衰弱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研发老年衰弱状态的预测与早期诊断模型;建立对老年衰弱进行预防、评估、干预和综合管理的模式;开发适合于老年衰弱的综合干预技术措施,完成老年衰弱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制定我国老年衰弱防控共识或指南。考核指标:建立适用于中国城乡老年人群的衰弱评估量表;建立老年人衰弱的预测与早期诊断模型;开发老年人衰弱的早期诊断技术方法和诊断标准;建立不少于2个适合不同情况衰弱老人的综合干预技术,完成干预效果评价;制定我国老年衰弱防控共识或指南。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2 老年功能维持和康复护理技术研究3.2.1老年综合征的评估技术研究研究内容:分析研究以跌倒、营养不良为代表的老年综合征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研究预防与延缓各类型老年综合征的技术措施,提出干预并改善老年人器官功能的具体方法及生活行为干预模式,建立以老年器官功能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指标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考核指标:建立不少于5个量化的老年综合征预警及评估量表,完成并提交在我国六个地域中的至少三个地区且不少于2万老年人群的验证结果;建立老年综合征预警体系,制定不少于3项防控干预模式并评价干预效果;建立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维护的指标的疗效评价方法;制定不少于3项老年综合征防控干预指南。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2.2老年尿失禁的干预措施研究研究内容: 研究不同类型老年尿失禁的患病率和发病特点,建立适宜我国老年尿失禁人群的诊断标准与评估技术体系;针对尿失禁的遗传、行为危险因素,研究老年尿失禁预警体系,研究预防与延缓尿失禁的技术措施,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形成有效的临床解决方案;研发具有自动提供初步评价、诊断与治疗建议的智能化动态尿流率仪和电子尿裤;制定适宜我国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诊断与干预操作专家共识或指南。考核指标:建立不少于6项适宜我国老年尿失禁预防与延缓尿失禁的关键干预技术;研发具有自动提供评价、诊断与治疗建议的智能化动态尿流率仪和电子尿裤;形成不少于4套临床解决方案;制定适宜我国老年人尿失禁的评估、诊断与干预操作专家共识或指南。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2.3老年康复综合技术体系的研究研究内容:研究老年人脑卒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功能障碍等疾病康复的适宜技术,制订规范的老年三级康复技术方案,建立老年三级康复体系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建立老年疾病救治-机构康复-社区-站点/家庭康复-失能监测的全周期康复服务系统。研发适宜的康复技术服务流程与服务规范,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老年康复效果评估体系。开展康复护理衔接技术研究,初步形成针对严重失能、衰弱和临终状态的老年康复技术的专家共识;开发老年虚拟益智游戏。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6项针对老年常见功能障碍的三级康复关键技术;建立涵盖不少于10种老年常见疾病所需的老年功能障碍的康复技术方案和全周期康复服务系统;完成各康复服务系统的服务流程与服务规范;产出不少于3套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的老年功能康复效果评估体系,制定康复效果的评价标准;建立老年康复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建立不少于10个城市老年失能全周期康复服务系统;发布针对严重失能、衰弱和临终状态的老年康复技术专家共识;开发2套老年虚拟益智游戏。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不同级别医院、社区和科研院所参与联合申报。同时具有区域医联体基础。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3.2.4医养结合支持解决方案研究研究内容:研究适应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适合机构、社区、居家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综合评价体系及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社区虚拟医养结合平台;建立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标准、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规范化管理流程与制度;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员能力建设标准;建立医养结合服务培训系统,形成网络平台和电教培训教程;研发老年人生活及健康状况的电子监测系统,及健康风险报警系统;研发医养结合技术流动服务车及车载设备;研究不同模式的服务规范,并示范应用。考核指标:建立不少于2种的医养结合模式与服务规范;建立1-2项医养结合机构的相关服务标准与工作流程;制定2项医养结合机构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并示范应用;建立社区虚拟医养结合平台;建立1个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与全科相关专业培训系统;建立2个网络培训平台和系统电教培训教程。建立老年人的生活及健康状况电子监测系统,健康风险报警系统;研发不少于3种助老养老专科流动技术及设备,研发1-2种流动共享小型助老服务设备;形成标准的临终关怀服务,建立智慧健康养老体系。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由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要求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3.2.5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与服务包研究研究内容:针对老年人群健康特点,研究基于移动网络的中医便携式、可穿戴式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设备的关键技术,开发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家庭或个人便捷使用的中医信息采集设备;同时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针对有前景的已上市品种,升级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中药或保健品大品种;根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老年人群的生活特征,研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包,同时完成服务包服务技术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建立应用示范样板。选择中医临床有优势的老年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通过队列追踪研究以及相关疾病人群分析,研发早期识别指标与技术和中医预防措施与方案。考核指标:研发3种基于移动网络的便携、可穿戴式老年人的中医信息采集设备;升级开发适用于老年人的3个中药或保健品大品种(年销售额>5亿元);研发适宜老年人的3种中医诊疗与健康辨识设备新产品;完成老年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的6个服务包的设计制定、评价及其应用示范样板。建立45种老年病(骨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中医早期干预方案。支持年限:2018-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 不超过3项。有关说明:按研发适宜老年人的中医诊疗与健康辨识设备新产品,完成老年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的服务包的设计制定、评价及其应用示范,以及建立45种老年病中医早期干预方案3个方向分别申报。其中,研发适宜老年人的中医诊疗与健康辨识设备新产品方向要求企业参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任务四:主动健康和老年服务科技示范与应用推广4.1老年失能和残疾人康复体系应用示范4.1.1残疾人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体系建设和示范应用研究与示范内容:针对不同的残疾人群体,重点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产品的应用示范。研究残疾人辅具评估与适配方法,包括远程功能障碍评估、辅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研发辅助器具适配评估服务云平台;构建集评估、适配、训练于一体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并进行示范应用。考核指标:项目以国际功能分类(ICF)为框架,完成功能障碍、辅具适配和康复训练自我评估体系;完成辅助器具适配评估专家服务系统;建立残疾人辅具数据库;完成至少6类个性适配产品的跟踪和评价,并提交评价报告;在3个省、直辖市至少20个市县为至少5000个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培养辅助器具至少200人。支持年限:2018年-2022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地方财政配套经费与国拨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自筹经费与国拔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申报要求1.本专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除有特殊要求,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20家,其中任务二主动健康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5家。2.申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本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专项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如不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则不具备承担本重大专项项目的资格,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后而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责任的,则由专项管理部门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管理部门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3.本专项研究涉及人体研究需按照规定通过伦理审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专项研究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4.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个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个,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考虑后续择优支持,择优选择1个或多个项目继续支持。

第五篇:2018山西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

2018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指南

2018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聚焦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和我省“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目标任务,支持我省具有较强国际科技合作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开展科技合作,支持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平台建设,以实现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的引进突破、先进适用技术的示范输出,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交流合作格局,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申报类别

2018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分为专项类和自主选题类两大类。

(一)专项类

落实中央“一带一路”倡议和我省“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目标任务,推进京津冀晋协同创新,聚焦我省重点国别、重点领域科技合作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有关关键技术需求,支持重点国际科技合作、区域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加速国内外创新资源在山西集聚,推动创新能力提升。共资助项目约15项,资助强度为每项50-100万元。

1、重点国别科技合作项目。支持省内企业面向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荷兰、意大利、挪威、俄罗斯、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全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且与我省具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国家或地区,开展联合研发或技术转移,优先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

此类项目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资助资金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

目标要求:

——实现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或技术引进; ——实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人才交流和人才国际化培养成效显著; ——召开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合作取得专利、技术标准、高水平论文等科技成果丰富。

2、重大区域创新合作项目。支持与省外“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及其他国家级研究机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机构等开展区域创新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并已在省内落地。

此类项目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资助资金不超过项目总预算的50%。

目标要求:

——实现相关领域关键技术的研究突破或技术引进; ——实现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人才交流和人才国际化培养成效显著; ——召开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研讨会议;——合作取得专利、技术标准、高水平论文等科技成果丰富。

3、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平台项目。支持已认定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结合自身发展和建设目标,自主确定合作研发和示范应用内容,开展系统性国际科技合作;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或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科技合作园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基地;支持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等与省内科技服务机构合作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开展跨国技术转移业务。

此类项目优先支持企业省内企事业单位申报。目标要求:

——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科技合作园/示范基地/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合作取得专利、技术标准、高水平论文,或实现相关技术转移转化等合作成果丰富;

——深入开展科研人员往来交流,人才交流和人才国际化培养成效显著;

——召开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会议;

——对相关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引领带动作用显著。

(二)自主选题类

本类项目以我省重点技术需求为导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人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重大疾病防控诊治、煤化工、现代农业等领域自主选题开展相关国际科技交流和合作研究。

二、申报要求及材料

(一)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为在我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事业单位。企业具有与实施项目相匹配的资金筹措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必要的研发条件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

2、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在职在岗的科研人员或管理人员(包括引进外籍科研人员),并有三年及以上与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意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信誉。省级单位申报的项目,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含副高);市、县级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项目负责人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中级)。

3、申报专项类中“重大区域创新合作项目”,申报单位应与省外知名高校,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所及其他知名研究机构,世界“五百强”企业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机构等就开展重大区域创新合作签署合作协议书。

专项类和自主选题类项目中涉及国际科技合作的项目,申报单位应已与国外相关机构,或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务的知名专家学者,或国际知名企业担任中高级职务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等签署有效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协议书。

4、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体申报。申报单位与合作单位应具有前期合作基础,并与其事先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以明确任务分工、经费分配、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

(二)申报材料

1、《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书》

2、项目可行性报告

3、相关附件材料:

(1)有效项目合作协议书(国际合作/区域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双方电子邮件和书信不能作为有效协议;

(2)项目组成员中,若有出国留学工作经历人员,提交留学归国人员证明;(3)申报单位为企业需提供上一的财务报表;(4)项目负责人在职在岗和职称证明材料;(5)相关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等证明材料;(6)项目申报单位研发投入(R&D投入)情况;(7)项目配套资金来源的证明材料;(8)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三)申报方式

项目申报采取网络申报和书面申报并行的方式进行。具体时间要求如下:

网络申报受理时间:2018年3月16日至4月24日。纸质材料受理时间:2018年4月20日至5月4日。1.项目申报单位在网络申报受理时间内登陆申报网址http://218.26.227.179/,完成注册及在线填报工作。

2.在线填报成功后,将生成书面申报材料A4纸双面打印,按顺利将申报材料、附件简装成册,一式五份报送项目组织(推荐)部门审查,并盖章推荐。

3.在纸质材料受理时间内,将书面材料报送至山西省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太原市桃园北路50号510房间)。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山西省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联系人:张春芳 0351-4043805 山西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 联系人:王斐 0351-2024105

下载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 …(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 …(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