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章_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范文

时间:2019-05-14 10: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章_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章_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范文》。

第一篇:《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章_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范文

第三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本专题介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分部报告的确定及基本内容、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及其披露要求。

本专题的重点、难点内容如下:

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意义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公告。

(1)招股说明书的含义。

(2)上市公告书的含义、内容。

(3)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的区别。

(4)定期报告的内容、年度报告与中期报告及季度报告的内容上差异。

(5)临时报告的内容。

3.分部报告的定义、类型及编制基础。

(1)分部报告有两种类型:业务分部报告和地区分部报告。

(2)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为个别财务报表或合并财务报表。

4.确定分部应考虑的因素。

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承担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组成部分。

并非所有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均作为独立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来考虑,如果涉及因素相似,将其合并披露更为适宜。

5.报告分部的确定。

报告分部是指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概念,按规定应予相应信息披露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

(1)报告分部的确定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注意具体的重要性标准。

(2)低于10%重要性标准的特殊处理。

(3)报告分部75%的标准。

(4)垂直一体化经营下报告分部的确定。

(5)报告分部确定的可比性。

6.分部报告的种类、形式和基本内容。

(1)确定分部报告的形式的主要依据。

(2)主要报告形式下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

(3)次要报告形式下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

7.中期财务报告的基本构成和编制观点。

8.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原则。

9.中期比较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和内容。

注意:在中期财务报告中应提供的前期比较财务报表。

10.关联方关系的确定。

11.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露概述

一、股份公司与上市公司

(一)股份公司的类别

我国的股份公司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

(二)上市公司及其应具备的条件(一般了解)

二、上市公司信息露的意义和法律责任

(一)上市公司信息露的意义

1.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2.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落实公司管理人员的托管责任。

4.促进上市公司加强经营管理。

5.作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

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

(一)招股说明书

1.定义:招股说明书是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开发行股票时按规定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有关信息的书面报告。招股说明书面向一级股票发行市场。

2.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内容(一般了解)

(二)上市公告书

1.定义:上市场公告书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其管理当局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股票上市情况信息的书面报告。

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两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其相同点为:编制的主体和发布的方式以及使用的部分资料相同。其不同点主要有:一是公布的时间不同,招股说明书在前,上市公告书在后;二是标志不同,招股说明书的公布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既将上市,可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的公布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可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三是编制目的不同,招股说明书面向股票一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则面向股票二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宣布其发行的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流通交易。

(三)定期报告

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报告,其中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年度报告。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四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的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告。

2.中期报告。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报送记载的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告。

注意年度报告与中期报告的区别内容,年度报告比中期报告多(4)(5)(6)三条。

(4)持股5%以上股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情况;

(5)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持股变动情况、年度报酬情况;

(6)董事会报告。

3.季度报告。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季度报告应包括公司的重要提示、公司基本发问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及其他规定事项。

(四)临时报告

上市公司除正常经营活动外,还会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且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和股票的市场价格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股东的利益。临时报告主要包括重大事件报告和公司收购公告。

1.重大事件公告是指当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其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立即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的公告。

2.公司收购公告。发起人以外的任何法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达到30%时,应当自该事实发生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向该公司所有股票持有发出收购要约。

第二节 分部报告

一、分部报告的意义、类别和编制基础

1.定义:分部报告是跨行为、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按其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编报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信息的财务报告。

2.分部报告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按经营业务不同性质编制的分部报告,称为业务分部报告;另一种是按经营业务的地域范围编制的分部报告,称为地区分部报告。

3.企业一般应以其个别财务报表作为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在披露合并财务报表情况下,则以其合并财务报表作为分部报告的编制基础。

二、分部的确定

(一)分部的概念和类别

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承担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组成部分。

分部包括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两类。

(二)业务分部的确定

企业可能将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一个业务部门作为一个业务分部;也可能将承担风险和报酬相近的、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劳务的若干个业务部门组合作为一个业务分部。

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的因素:

(1)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

(2)生产过程的性质。

(3)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

(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

(5)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某一特定分部不大可能同时符合上述的全部因素,但企业在确定业务分部时,当包含了上述的大部分因素,就可以确定为某个业务分部。

(三)地区分部的确定

1.定义:企业在确定地区分部时,主要看作为某一分部的组成部分是否承担了区别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2.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

(1)所处经洗济、政治环境的相似性。

(2)在不同地区经营之间的关系。

(3)经营的接近程度大小。

(4)与某一特定地区经营相关的特别风险。

(5)外汇管理规定。

(6)外汇风险。

一般情况下,当包含了上述的大部分因素时,就可认定为某个地区分部。

(四)报告分部的确定

1.定义:报告分部是指符合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概念,按规定应予相应信息披露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

报告分部的确定应当考虑重要性原则,在确定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后,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进行重要性标准的测试,满足重要性标准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才能作为报告分部。

2.报告分部重要性标准的判断

当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的大部分收入是对外交易收入,其对企业盈亏具有重要影响且满足以下三个10%条件之一的,企业应当认为其符合重要性,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

(1)一个分部的收入占企业所有分部收入总额的10%或者以上。

(2)一个分部的营业利润的绝对额,占下列两项中绝对值较大者的10%或者以上:一是所有盈利分部的分部营业利润合计额;二是所有亏损分部的分部营业亏损合计额。

例3-1 甲公司是上市公司,某年其分部(含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及分部的有关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 分部资料表 项 目

A分部

B分部

C分部

D分部

E分部

合计

营业收入

6520

1120 860 740 480

9720

其中:对外交易收入

6000 740 620 560 380

8300

分部间交易收入

520 380 240 180 100

1420

„„

营业利润(亏损)

680 160(80)

60(100)

720

资产

6100

1200

1000 700 600

9600

从表3-1中可见,分部的大部分收入是对外交易收入,符合大部分收入为对外交易收入的条件。各分部的营业收入占所有分部收入合计的百分比计算如下:

A分部=6520÷9720×100%=67.08%

B分部=1120÷9720×100%=8.85%

C分部=860÷9720×100%=8.85%

D分部=740÷9720×100%=7.61%

E分部=480÷9720×100%=4.94%

从计算结果可知,A分部和B分部应确定为报告分部。

(2)一个分部资产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的10%或者以上。

3.低于10%重要性标准的特殊处理。

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未满足上述三个10%条件的,企业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1)不考虑该分部的规模,直接将其确定为报告分部;

(2)不将该分部直接确定为报告分部的,可将该分部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类似的、未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其他分部合并为一个报告分部;

(3)不将该分部指定为报告分部,且不与其他分部合并的,应当在披露分部信息时,将其作为其他项目单独披露。

4.报告分部75%的标准。

业务分部或地区部在满足10%的重要性标准确认为报告分部后,企业应当计算所确定的各报告分部的对外交易收入合计额占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是否达到75%(大于或等于)的比例,即分部报告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合计额必须达到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75%。如果未达到总收入75%的标准,则必须增加报告分部的数量,将其他未作为报告分部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确定为报告分部,直至达到75%的标准。

5.垂直一体化经营下报告分部的确定。

企业的内部管理如按照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不同层次来划分,即使其大部分收入不通过对外交易取得,仍可将垂直一体化经营的不同层次确定为独立的报告业务分部。

6.为提供可比信息报告分部的确定

对于上期确定为报告分部,但本期不满足报告分部确定条件的分部,如果企业认为该分部本期依然重要,单独披露该分部的信息能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则不必考虑该分部的规模,仍应将该分部确定为本期的报告分部。

三、分部报告的种类及其确定

(一)分部报告的种类

分部报告按其报告的形式分为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二)分部报告形式的确定

当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其产品和劳务差异的影响,应以业务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以地区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次要报告形式。

当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其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经营活动的影响,应以地区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主要报告形式,以业务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的次要报告形式。

而当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同时较大地受其产品和劳务的差异以及经营活动所在国家或地区差异的影响,则应以业务分部作为披露分部信息主要报告形式,以地区分部作披露分部信息的次要报告形式。

四、分部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主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1.主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无论是以业务分部还是以地区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均应披露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利润(亏损)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等分部信息。

(1)分部收入

分部收入通常不包括下列以企业整体为基础来计划和管理投资、融资行为所产生的收入以及非营业活动产生的收入:①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②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③处置投资形成的净收益。④营业外收入。

(2)分部费用

分部费用通常不包括下列项目:①利息费用。②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损失中应承担的份额。但分部日常活动是金融性质的除外。③处置投资发生的净损失。④营业外支出。⑤所得税费用。⑥与企业整体相关的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3)分部利润。分部收入减去分部费用后的余额为分部利润。

在企业需要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合并利润表中,分部利润(或亏损)应当在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前确定。

(4)分部资产。

(5)分部负债。由于企业发生的借款或发行的债券通常是以整个企业为基础而发生或发行的。但如果某个分部的分部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则其分部负债中就应该包含该项项款或应付债券。

分部负债也不包括与企业整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分部信息与企业财务报表总额或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衔接(一般了解)

(二)次要报告形式下会计信息的披露

分部信息次要报告形式披露的内容应依据其主要报告形式是业务分部还是地区分部确定。

1.次要报告形式应当披露下列信息:

(1)对外交易收入占企业对外交易收入总额10%或者以上的地区分部,以外部客户所在地为基础披露对外交易收入;

(2)分部资产占所有地区分部资总额10%或者以上的地区分部,以资产所在地为基础披露分部资产总额。

2.企业在编制分部报告时,除对上述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外,还应当披露下列内容:

(1)分部间转移价格的确定及其变更。

(2)分部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3)前期比较数据。第三节 中期财务报告

一、中期财务报告的概念、基本构成和编制意义

(一)中期财务报告的概念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2)中期财务报告的基本构成

中期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二、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

关于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独立观,一种是一体观。

从国际惯例看,世界上,除了美国、我国台湾等少数国家或者地区采用中期财务报告的一体观之外,大多数国家或者地区采用的都是独立观。

我国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应当侧重于以独立观作为其理论基础。

三、中期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中期财务报告也应遵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其中的重要性和及时性,是编制中期财务报告需要特殊考虑的两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重要性。

企业在编制中期财务报告遵循重要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应当以下中期财务数据为基础。

(2)重要性的运用应当保证中期财务报告包括与理解企业中期末财务状况和中期经营成果及期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

(3)重要性程度的判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职业判断。

2.及时性。

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比年度财务报告更加及时的信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四、中期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

(一)中期财务报告确认与计量的基本原则

1.中期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

2.中期会计计量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

例3-9 A公司于2006年9月10日利用专门借款开工建造一项固定资。2007年3月1日,该固定资产建造工程由于资金周转发生困难而停工。公司预计在1月内可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工程可以重新施工。事实上A公司于2007年6月15日获得专门借款,工程重新开工。

依据借款费用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中断期间的借款费用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本例A公司在编制第二个季度财务报告时,对于购建固定资产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以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期间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这样,由于所购建固定资产的中断期间超过了3个月,应将中断期间发生的所有借款费用全部费用化,一方面将第二季度4月1日至6月15日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第二季度的损益,另一方面将第一季度已经资本化了的3月份借款费用也应当费用化,调减在建工程成本,调增财务费用。

3.中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应当与年度财务报告相一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应当符合规定。

企业对于中期会计政策变更,应按规定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告附注中作相应披露。若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能够合理确定,且涉及本会计年度以前中期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数字的,应视同该会计政策在整个会计年度和可比中期财务报表期间一贯采用,在追溯调整本会计年度以前各中期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数字的同时,相应追溯调整以前年度可比中期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留存收益和其他相关的项目数字。

对于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限得的收入,除了在会计年度末允许预计或者递延,中期财务报告也相应允许预计或递延处,企业均应在发生时予以确认和计量。

五、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

1.如果中期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发生了变化,企业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报告中期内处置了所有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在报告中期又没有新增子公司,则中期财务报告只需提供母公司财务报表,而不必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但上年度比较财务报表仍应包括合并财务报表,除非上年度可比中期末企业没有子公司。

(2)报告中期内新增子公司,则企业在中期末应将该子公司财务报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2.企业在中期财务报告中应提供下列前期比较财务报表:

(1)本中期末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度末的资产负债表。

(2)本中期的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的利润表以及上年度可比期间的利润表。

(3)年初至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和上年度年初至可比本中期末的现金流量表。

例3-11 A企业按要求提供季度财务报告,2007年第一、二、三季度提供的季度财务报告中应分别提供如下财务报表:

(1)2007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应当提供的财务报表(见表3-4)

表3-4 报表类型

本年度中期财务报表时间(或期间)

上年度比较财务报表时间(或期间)

资产负债表

2007年3月31日

2006年12月31日

利润表

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

2006年1月1日至3月31日

现金流量表

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

2006年1月1日至3月31日

在表3-4中,因为是在第一季度,所以“本中期”与“年初至本中期末”的期间相同,本中期利润表即是本中期至本中期末利润表,相应地,上年度的比较利润表也只需提供一张。

(2)2007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应当提供的财务报表(见表3-5)。

表3-5 报表类型

本年度中期财务报表时间(或期间)

上年度比较财务报表时间(或期间)

资产负债表

2007年6月30日

2006年12月31日

利润表(本中期)

2007年4月1日至6月30日

2006年4月1日至6月30日

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

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

2006年1月1日至6月30日

现金流量表

2007年1月1日至6月30日

2006年1月1日至6月30日

(3)2007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应当提供的财务报表(见表3-6)。

表3-6 报表类型

本年度中期财务报表时间(或期间)

上年度比较财务报表时间(或期间)

资产负债表

2007年9月30日

2006年12月31日

利润表(本中期)

2007年7月1日至9月30日

2006年7月1日至9月30日

利润表(年初至本中期末)

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

2006年1月1日至9月30日

现金流量表

2007年1月1日至9月30日

2006年1月1日至9月30日

六、中期财务报告附注披露的要求和内容

1.企业在披露中期财务报告附注时,应遵循以下两个方面要求:

(1)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披露。

(2)应当对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进行披露。

2.中期财务报告附注的披露内容(一般了解)第四节 关联方披露

一、关联方披露概述

(一)关联方的概论及其特征

1.定义:我国的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2.关联方的特征

关联方的特征具有以下特征:

(1)关联方涉及两方或多方。

(2)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

(二)关联方披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管,防止国家税收流失。

3.有利于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关联方系的认定

(一)关联方关系存在的主要形式

(1)该企业的母公司。

(2)该企业的子公司。

(3)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

(4)对该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

(5)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

(6)该企业的合营企业。

(7)该企业的联营企业。

(8)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个人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9)该企业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同以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

(10)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

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处理与企业的交易时可能影响该个人或受该个人影响的家庭成员,如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和子女等。

三、关联方交易的确认和类型

关联方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该定义包含如下要点:

1.关联方之间交易,通常在关联方关系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发生。

2.关联方主要是资源或义务的转移。

3.关联方之间资源或义务的转移价格是了解关联方交易的关键。

四、关联方信息的披露

(一)存在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信息的披露

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该企业存在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相关信息。

(二)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

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和交易要素。

企业在披露关联方的交易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应当披露连续两年的比较数据,以具有可比性。

(2)只有在提供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

(3)企业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对于已经包括在合并范围内各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予披露。

第二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摘要:上市公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引起信息失真,必然要求进行信息披露。随着一些上市公司舞弊案的查处与披露,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证券市场无法回避的焦点之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会计变为 “实时”而非事后反映各类交易,会计信息披露提供者与使用者的时空障碍也将消失。信息技术的日益先进,也将为会计信息披露多种计量基础进行编报并增加预测性数据创造可能。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信息失真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将逐步与国际接轨,银行和投资者的经营或投资理念,以及操作方式将发生变化,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依据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做出贷款或投资决策,以及操作计划。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对行业监管、公司自身的稳定及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外部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使信息需求者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盈利情况等信息,以便做出合理决策。本文拟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原则入手,讨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成因,继而提出有效对策。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及基本原则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是有差别的,通常情况下,卖方拥有较为完全的信息,而买方拥有的信息都不完全;经营者拥有较完全的内部信息,而投资者、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上市公司亦是如此。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

1、充分性原则。所谓充分披露原则是指为达到公正反映企业经济事项及其影响所必要的信息都应完整提供,并使使用者易于理解。充分披露的目的是满足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使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了解与决策,即对其决策是有用的。从这个目的出发,充分披露原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即会计信息应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只要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都应予以披露。无论对企业有利或不利都应予以披露,而且不仅仅只停留在披露对象的表面,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披露。

(2)会计信息披露的适当性。以信息提供方来看,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能无限度地披露;从信息使用者来看,其使用信息的目的在于做出正确决策。因此,过多地披露信息,反而会使使用者无所适从,判断混乱,不便理解、掌握和接受,甚至还会产生误解判断会计信息披露是否恰当,应运用重要性原则。所谓重要性原则是指当会计信息被遗漏或错误表达时,可能使依赖该信息的人做出不适当的决策。根据此原则,对于重要的项目,应从详披露,并加以重点说明,对于次要项目则从略披露,做到主次分明,轻重有别,便于使用者有效使用。(3)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首先会计信息披露要易于使用者理解和掌握。可理解性是决策者和决策有用性的连结点,即信息是否对决策者的决策有用,它决定了决策者是否能了解该信息。其次,披露的会计信息应能满足各种使用者的共同要求,是一种通用目的信息,不可能满足每个使用者的各种具体决策需要。

2、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所在。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经济事实,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用性。即真实的会计信息应有利于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增加使用者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降低投资决策盲目性与风险。

(2)相关性。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的根据市场用户的需求,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数量和质量,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息息相关。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3)可靠性。披露信息必须可靠,不能错误引导用户的判断,不能进行虚假的误导性陈述,也不得有重大遗漏。要使信息可靠,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许可范围内做到完整。遗漏能造成信息虚假或令人误解,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且在相关性上留有缺陷。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和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

(4)中立性。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当保持中立性。即会计人员形成会计信息的过程和结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否则信息的真实性就会受到质疑。如果为了达到预定的成果或结果,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列报。使财务信息影响了决策或判断,那么财务信息就不是中立了。目前许多企业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都与企业过于偏重当前利益,不能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我国所有公开上市公司都必须严格遵循信息披露规范的各项要求,提交并公开披露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和充分性及可比性的各种会计信息。但是当前在上市公司中,会计披露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主要有:

1、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管理当局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够真实。再者,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以粉饰经营业绩。自1992年以来,在上市公司中已先后暴光了深圳“原野”、海南“琼民源”及四川“红光”等公司严重蓄意搞会计造假、操纵利润的恶性案件。

2、信息披露不及时。根据有关规定,当发生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立即编制重大事件公告及时向社会披露。但仍有一些公司违反这一规定,不按法定时间正式披露会计信息。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一方面无异于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从而使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则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3、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对有利于公司的财务信息过量披露,而对不利于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企业偿债能力的揭示不够充分;很多企业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情况下,都不对后收账款的构成进行分析,或者对企业的对外担保情况、或有负债的具体内容进行隐瞒等等;对资金投放去向和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对一些重要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披露不够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为由隐瞒对企业不利的财力信息尤其是涉嫌违规行为的披露。

4、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同一项业务通常有几种会计方法可供上市公司选用,其结果仅造成各个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致使同类报表数据在各个上市公司之间缺乏可比性,而且为上市公司中的操纵利润行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原因

1、上市公司自身的内在原因。(1)公司利益的推动,某些上市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其良好形象,并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致于利用会计造假、操纵利润的各种利益冲动一直有增无减。其中有的为了争取上市而虚列股本及业绩;有的为了实现配股或提高股价而虚夸利润,谎报业绩;有的为了免于特别处理而粉饰绩效、操纵利润等。(2)公司股东的产权约束弱化。当前一些上市公司的现代产权制度还不能通过改革一步到位,其中由于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很难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由于社会公众股数量较少,股东较分散,也难以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从而造成这些公司的管理权失控,以致给利润操作者以可乘之机。(3)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目前某些上市公司正是由于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及管理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体制不顺,会计监督无力,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被削弱等原因,以致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甚至陷入财务困境而难以自拔。

2、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落后于实务,一些新业务的会计处理缺乏规范。到目前为止,我国颁布的几个具体会计准则,予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仍有许多领域尚未公布具体会计准则。如资产重组中的会计处理,由于缺乏具体会计准则的规范,实务中的会计处理很不合理,甚至成为某些公司操纵赢余的一种途径。

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实施和制定都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1)某些颁布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或缺乏可操作性、如《公布发行股份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准则》中规定,报告中要全面披露每股收益,但对什么是全面薄以及如何计算,尚未做进一步规定。(2)注册会计审计制度不完善削弱的对会计信息的鉴证作用。按规定,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公告书和报告应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但目前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审计责任的认识远远不足。虽然近年来已有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出现,但不可否认整体审计质量还是偏低。

4、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不健全。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中,我国证监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体系尚未理顺,证券会无论在监管的规范,范围及时同上,还是在监管及处罚力度上都还不健全、亟待改进和完善。

三、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综合分析及有效对策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综合分析 1.会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失真 信息经济中,不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率下降。会计信息不对称可以分成两种。

第一种是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企业由于选择了特定的会计方法而造成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偏向某一特定的信息使用者。有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在股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不对称引起股票交易成本上升,投资回报的期望值上升,股票市价下跌,流动性下降。相当一部分会计学者通过对股票市场的实际观察得出结论,当企业的会计信息在股票市场上是不对称分布时,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所采用的信息披露方法。第二种信息不对称是企业管理者与外部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般的上市公司避开的投资者对所购买股票企业的财力、经营成果,偿债能力等都无法确知。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则更多地了解公司内部的经营,他们在与投资者等外部使用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拥有大量的私人信息,对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不断地进行收益和盈余调节,向市场传递不正确的信息。常见方式有,在效益好的年份,对利润和资产进行隐藏,多计提各种准备,在效益不好的年份,释放各种秘密准备,弥补当年不理想的财务状况;或者利用掌握的内幕信息,掌握企业重大变更消息,为个人牟利。这种不对称使企业财富不公正地为少数内幕交易者拥有,会扰乱企业的真实股价表现,增加投资风险,打击投资者信心,长期来看会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以上的分析结果表明,会计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会计失真会削弱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管理者要迫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性。2.信息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办法

信息不对称难题是造成证券市场失误的最重要原因,其中,经理人知识多于投资者知识可能是证券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信息使用者个人无力评估和监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另外,如果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困难,经理可能会向股东隐瞒这些坏消息,从而加剧信息需求者的不对称信息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上市公司应享用更为全面的信息强制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监管的首要目的的是矫正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新经济下的上市公司应当为谁提供信息呢?(1)、投资者。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电子商务的发展,资本市场将快速发展,公司的股东结构将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上市公司不但要考虑现有股东获得信息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将公司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股东的注意,以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增强其发展潜力。此外,随着公司间竞争趋于激烈。为了求生存、发展、获利,公司必须要向潜在的投资者提供他们所需信息,才能吸引他们的关注,以利于公司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因此,潜在的投资者将成为新经济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2)、公司债权人。包括银行、供应客户、公司债券持有者等作为信贷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他们也应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了解上市公司资金用途、资产抵押、资金周转等财务状况,并作为他们刺激上市公司偿债能力,资产变现能力及长期盈利能力等的依据。(3)、政府的有关部门。包括税务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证券管理部门等。税务机关通过对公司信息的了解,可以确定公司纳税申报的执行情况,以便监督公司在依法纳税中应尽的业务。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求上市公司定期递交财务报告,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汇总编制本行业的财务报告,二是借以了解所属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对本行业所产生的影响。代理政府干预和管理证券市场的证券管理部门也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呈报整套财务报告,其目的是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监督上市公司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提供投资者导向材料,维护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

以上三类用户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外部使用者,他们有时对上市公司的报告目标持不同观点。监管部门的财务规定常着重于谨慎的观点处理资产和负债,其目的在于保护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使其关心偿付能力、重财务状况;投资者则更关心本期净利润的总数,及时性和预期现金收益等等。所以,尽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对公司的财务实力感兴趣,但是,监管部门与投资者在有些方面的兴趣不是完全一致的,上市公司应做出有区别的披露。

为了有效解决这种不对称问题,作为会计信息的制造者必须遵循区别披露的基本原则向所有证券市场参与者如实、充分、可靠地进行信息披露,特别要关注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弱势群体,要使他们在接受信息的质与量上跟大股东或集团无差别。而信息供给者与需求者在会计信息市场上也应处于对称的地位,否则会导致资源无效或低效配置。另外,所提供的财务报告要易于理解,并且公众于多种媒体,特别如网络向外部散布信息,保证所有相关参与者及时地获取信息,便于其决策。

(二)、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对策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核心是完善信息管理机制两方面,可以从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入手。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1)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目前必须将上市公顷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力管理部门分立,分属不同领导,分担不同职能。财务管理部门由总经理领导,会计部门由董事会领导,主要会计人员由董事会任命,并向其负责,让会计人员真正成为财务信息供给的主体,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员舞弊。

(2)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设置内审机构,归属监事会领导,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

(3)明确财务人员的信息供给主体的地位,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内部监督。(4)监督人员在企业中行使其职权财产保持高度的独立性。2.建立外部约束机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1)、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规范体系主要由《会计法》、《证券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股票发行与变量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等法律规范制度所构成。但是目前我国有关现行法规制度中仍存在漏洞和不足,如财务信息披露中对重大事件披露的规定显得不够明确和完整,商业秘密和必须披露的财务信息间的界限不够明朗等,这些地方都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2)、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①改革多头管理的体制。证券监管部门的设置应集中到两个层次:一是中央级的证券监管部门。负责对全国上市公司进行客观监管,统一制定证券市场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规范;二是证券交易所,它就遵循中央证券监管部门的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动和财务信息披露进行具体的详细的监管。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监察员制度,由中国证监会及其驻各地派出机构委派信息监察员到各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申报、年报、股利分配等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监督,防止外界各相相关利益集团对会计部门的信息供给横加干涉。③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办法,对违规行为予以明确界定,坚决杜绝不规范行为。(3)、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庆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完善审计准则修改审计假设及审计方法和程序,以适合我国证券市场不够规范的现实。加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承担责任的经济约束刚性和力度。目前,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赔偿责任几乎为零,资本市场公众投资者起诉激情不大及途径之少,使得我国资本市场上合计违规成本几近为零。因此,为了保证审计目标即披露重大错弊的实现,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资本市场诉讼和民事赔偿制度,并使其得到切实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成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和披露的可靠保证,才能保护投资者利润,促进证券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红英、郑兰先:《新经济下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中南财经政治大学2002年2月版,第145页

[2]王咏梅:《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1.4 [3]赵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考》,财会研究.2001.3 [4]张波: 《我国上市公司财力信息披露现状分析》,财会研究.2002.10 [5]刘姝威: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 [6]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trade, and capital flows under alternatve exchange rate regim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51.[7]Williamson,J The world economy:textbook in international econom Harvester Wheats, 2003,p16.

第三篇: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引言

随着市场的发展,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违法事件层出不穷,对证券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造成巨大冲击。如何有效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达到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已成了世界证券市场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视研究,无疑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状况的改善、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创业板是我国股票市场运行十年的背景下推出的,其目的在于为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由于该市场的定位明显与传统企业不同,投资者在创业板上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主板市场上的风险,加之创业板作为小盘股市场,投资者信心对市场的成败至关重要,因此要加强对创业板市场的监管。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概念的界定

1.创业板的相关概念

创业板市场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创业板是指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重要补充,在资本市场有着重要的位置。根据上市公司规模、监管要求等差异,证券市场分为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创业板或高新企业板)等。中小板就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的,中国的主板市场包括深交所和上交所。有些企业的条件达不到主板市场的要求,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场上市,中小板市场是创业板的一种过渡。创业板是为了实现中国增长模式的转型、为了通过资本配置牵引增长模式转型而设立的。创业板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规定,以免高成长的公司因盈利低而不能挂牌,提高对公众最低持股量的要求,以保证公司有充裕的资金周转,设定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如两年内不得出售名下的股份等,以使公司管理层在发展业务方面保持对股东的承诺,创业板使用公告板作为交易途径,不论公司在何地注册成立,只要符合要求即可获准上市。

2.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概念

12创业板上市公司则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创业板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条件是:(1)最近三个会计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2)最近3个会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3)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4)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在上市门槛、规模、融资额、监管制度、信息披露

3、交易者条件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二)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的界定

1.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账务处 1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

2纳斯达克(NASDAQ)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68年着手创建的自动报价系统名称的英文简称。纳斯达克的特点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它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证券交易市场。3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理程序处理,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各种经济信息。

从会计信息使用者角度可以将会计信息分为对内会计信息和对外会计信息,即管理会计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前者是会计主体根据自己经营管理的需要而做的,无需向外部披露的信息。后者是指需要向外部披露,以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我们证券法中所要求的会计信息披露实际是对外会计信息的披露,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信息、审计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

2.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

在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一般是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其他披露文件,向广大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的货币信息以及有利于理解、分析利用上述信息的相关非货币信息。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规范证券发行公司及相关的单位和个人,以完整、准确、及时的方式向投资者和整个证券市场披露会计信息或者与会计信息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的制度体系。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公开原则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是证券法的核心和基石。信息披露制度也称信息公开制度,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过程中,以法定方式将与证券有关的一切真实信息向社会公开,以便于证券监管部门的管理和投资者对证券做出投资价值判断的法律制度。

3.创业板会计信息披露的特征

目前发布的《创业板市场规则咨询文件》中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创业板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上,将其内容与1997 年 1 月实施的《 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17式准则第一号 招股说明书的内容和格式》 和 《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七号 上市公告书的内容与格式(试行)》作一比较 我们发现 创业板的信息披露有了较大改进总的趋势是更全面,更严格,并与国际接轨。

(1)定期报告的披露及频率加快

主板市场只有上市公司报告和中期报告的披露要求,创业板在年报与中报的基础上增加了季度报告,二者在披露时限上的区别是主板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后的 120 日内编制完成年报,每个会计的前六个月结束后的 60 日内编制完成中报,创业板要求年报三个月编制完成,中报与季度披露时间限定为 45 日。

(2)技术的充分披露

技术的充分披露是创业板显著不同于审批制度下的主板市场的地方,体现了创业板的市场定位主要是面向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 因此创业板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有关技术项目的情况,包括核心技术的所有权与来源、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地位、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情况和公司拟投资项目的技术水平或者所采用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诀窍等。披露产品生产技术所处的阶段以及公司的研究开发情况保持技术不断创新的机制与进4一步开发的能力。如果公司所有或使用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公司也应明确揭示。此外在临时公告中,公司还应披露技术的出售、受让、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变动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程度以及技术在同行业中的重大变化等。技术作为创业板信息披露的重头戏,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的初创性与成长性、业务与盈利能力的稳定性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的现状和前景等都有较为准确的判断。

(3)强化了保荐人的责任

主板市场一般要求公司在上市文件中披露主承销商的基本情况、与上市发行人的有关利益以及其推荐意见,但并无持续披露责任。鉴于创业板的风险较大,创业板公司的保荐人要承担比主板上市公司的 4 宣晓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主承销商更多的责任,保荐的最低期限为上市的财政的余下时间及其后的两个完整财政。创业板公司须于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报、中报及季报中披露保荐人与公司的有关利益及其保荐义务。当保荐和约终止或保荐人替换时上市公司也必须及时刊发公告。

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证券监管机构监管上市公司的主要途径,信息披露制度是各国证券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则。信息披露制度保障了交易的安全,维护着投资者的信心,也维持了证券市场的稳定秩序。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步向规范化、法律化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也已建立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仍存在很多违规行为,散布虚假信息、隐匿真实信息或滥用信息操纵市场、欺诈投资者、转嫁风险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的完善和有序化,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无形资产反映不全面、估价不准确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不依赖于实物资产,而对无形资产的依赖程度较高。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其取得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公司无形资产与其市场价值有很强的相关性。但由于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不完善,对无形资产的披露过于简单且未作详尽的分类,多数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核算与报告披露中得不到反映。而这些信息恰恰反映了企业未来潜力、发展前景,是投资者评价企业的重要标准,不能完整反映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投资者的选择。从会计学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美国,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比重在资产总额中位居首位。无形资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由于第三方的评估报告也不可靠,因此对无形资产的估值具有更大的难度,容易造成估价的不准确,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价值。

(二)业绩预测不准确

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不仅要获得对以往业绩评价的依据,更加需要获得对企业未来业绩的预期,进而做出投资决策和其他决策。现行财务报告缺少对企业预测信息的披露,使得建立在原有经济环境之上的财务报告不能真正反映目前的经济事实。决策活动的最显著特征是对未来投资活动的筹划或规划,是一种包含有预期的经济行为。预测的不准确性主要是因为以历史成本为主编制的现行财务报告,存在严重局限性。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在于创造未来经济利益,而历史成本只能反映取得该项资产所花费的代价,却不能计量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企业资产的无形损耗大大加快,若完全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方法,必将使反映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不能正确表现企业的真实价值,削弱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导致对未来业绩的预期不准确性。

(三)非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

企业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一定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关,但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的背景信息、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公司的前瞻性信息。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年报着重于披露企业的财务信息,如营业利润率、每股净收益、流动比率等财务指标,而涉及到非财务指标的信息较少,尤其缺少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与社会责任的承担,它要求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对自身原因造成的资源损耗、人员消耗、土地利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负责。尽管有少数创业板企业对非财务信息予以披露,但是却没有重视非财务信息的质量。非财务信息的质量可以理解为信息的真实性、披露的充分性以及披露的及时性等几个方面。利用各种手段粉饰会计信息的行为数不胜数,严重影响到报告信息的质量。

(四)信息披露不规范

规范的信息披露可以使利益相关者更好的从财务报告中获得有用的信息,但目前部分创业板公司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为了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利用各种手段虚增利润、制造虚假证明文件、进行虚假陈述,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发布不实信息,以此获得上市资格。为了获得配股增发资格以满足对资金的持续需求,有些公司往往粉饰财务数据,进而披露虚假的财务信息。信息披露不规范,导致资本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减弱,股票价格无法准确反映真实价值,资源错位配置,资源使用效率低。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对于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给他们的投资决策带来误导,使投资者承担过高的投资风险,投资失误带来损失将会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在证券市场上将对企业的股价产生向下的压力,最终影响创业板公司在股市的整体价值。因此,充分披露上市公司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作出客观的判断,有效化解投资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五)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大股东控制力强、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往往“一股独大”。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如此,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情况更是如此。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兼任高层经理的现象非常严重,董事会不能发挥监督功能;监事会受制于公司管理层,其行为很难独立;董事会、监事会内部各职能委员会功能不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职工大会没有真正履行各自的职责,不能真正发挥相互制衡的作用,使管理层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

5一身,为违规信息披露提供了便利。

三、对规范创业板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增加对企业成长性、创新性信息的披露

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出于对无形资产的保密,公司倾向于较少披露无形资产。但公司无形资产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公司的获利能力,所以公司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也是对公司竞争力的一种宣扬。建立资产披露补充报告,进行多层次、实时的披露可以成为企业披露无形资产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以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对无形资产披露的不足。当然,处理好平衡商业秘密和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增加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

企业应该把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统一起来,考虑其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社会利益。公开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能使企业相关利益者了解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帮助投资者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进行可靠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若能包含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信息,必将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在利益相关者看来,只有业绩良好、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和环境负责的企业才可以健康持久的发展。

(三)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信息披露

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机构设置过于繁琐、员工对信息披露制度的不重视往往是导致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如,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监事会的监督不到位均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的不真实。更好发挥股东大会的决策作用,加强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强化道德,加强制度的学习、培训将成为改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必要措施。只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有效进行内部控制,才能真正规范信息披露。5吴霞:《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探讨》,《科技广场》,2011年第2期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四)不断健全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首先,要进一步的改组董事会,引入更多的独立董事。而且要制定严格的独立董事聘用政策,重点考查拟聘用独立董事的专业胜任能力与独立性。同时要实行任期考核与每年考核相结合的独立董事考核方式,淘汰不称职的独立董事,从而发挥独立董事制度所应有的制衡作用。另外,要尽量避免董事长与CEO 由同一人担任,这样才能使原有的层层监督与制衡机制得以运行,从而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其次,要引入监事会成员构成新机制。除按传统方式从上市公司内部选举监事会成员外,还可以吸收公司外部有监督意愿与实力的相关利益者进入监事会。例如,可以吸纳像银行债权人、机构投资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为监事会成员。同时,要明确划分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职责,既要避免重复监督带来的低效率,又要避免两者都放弃监督所导致的制衡缺失。

(五)完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律规范体系

1.建立有机的信息披露法律体系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系统建设刻不容缓,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交易比较活跃,信息披露量需求比较大,应该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特点单独制定相应的创业板市场保荐人信息披露规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和外部审计规范等法律规范体系,但是要注意的是各个法律之间的有机、和谐、统一,以确保从全方位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法律规则系统的规范建设。

2.大违规信息披露的惩罚和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

我国主板市场的信息披露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刚刚成立的创业板也出现了不少违规现象,因此,必须加大对违规信息披露的惩罚,对违规的上市公司负责人进行严惩;应当设计一套完善的创业板保荐规则和工作指引,并明确对保荐机构和保荐人的惩罚机制;对利用内幕信息进行非法交易的违规人员处予严厉的行政、刑事和民事处罚,这样才有可能抑制这种不良风气,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体系。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

[2]纳斯达克(NASDAQ)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68年着手创建的自动报价系统名称的英文简称。纳斯达克的特点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它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证券交易市场。

[3]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4] 宣晓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5]吴霞: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探讨[J].科技广场,2011(2)。

第四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论文作者: 准考证号: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主考学校:

完成时间:

目录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概述........................................................................................................1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1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2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2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3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情况..............................................................................3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3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3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4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4

(二)监管力度不够..........................................................................................................5

(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5

(四)利益牵引与驱动.....................................................................................................5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6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6

(二)加大监管力度..........................................................................................................6

(三)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7

(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8

五、总结........................................................................................................................................8 参考文献........................................................................................................................................9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资本市场顺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开始起步,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的起步较晚,会计信息披露也比较薄弱。随着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促进作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稳中求进。但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到计信息披露问,近年来发生的关于上市公司的恶性事件中,无不渗透着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上市公司会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从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的剖析,提出了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及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急待完善的具体制度。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 法律法规 治理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股票上市公司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或情况向证券监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众公告的一种行为。信息披露是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石,是确保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证券市场的根本前提,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在会计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坏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概述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合规性,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等。根据上述法律和行政法规,上市公司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包括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临时报告。这里的报告包括财务报告,财 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是必须披露的。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性原则

社会性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来反映经济活动,对企业进行考评,在核算中应把社会净贡献作为首要指标。

2、客观真实性原则

客观真实性就是要实事求是,它要求企业应客观如实地按事物本来的面目反映一切会计事项,不得歪曲或有主观成分,是可供检验的。

3、充分揭示原则

充分揭示要求企业披露的信息能全面地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社会责任信息,服务于政府、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等一切团体和个人,以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降低决策的风险性。

4、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要求企业在披露的内容、披露模式等方面应保持前后基本一致,以利于同一企业间的纵向比较和不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有利于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益。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1、是国家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依据。

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逐级汇总,便于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

2、为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

通过会计披露,可以使上级主管部门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全面认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指导、帮助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潜在投资者对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实力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其投资和贷款方向,减少投资风险,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为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职工提供必要的信息。通过会计信息披露,可以使经营管理人员掌握本单位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全部情况,分析本单位在经营活动中的优势,查明问题存在的原因,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工作,以便正确地进行经营理财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情况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虚假记载、误导或欺诈,这是对信息披露最基本的要求。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即财务会计信息不是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的真实体现。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主要表现在:

1、文字叙述失真

即有意歪曲业务的内容,张冠李戴,把不合理、不合法、虚假的业务或收支通过各种途径变通为合理、合法、真实的业务或收支,或做出虚假的陈述。具体表现为滥用各项损失准备、转回调节利润等。

2、数字不实

即经济业务内容本身是合法的,但在作会计处理时,经济业务的数据不真实,有意地扩大或缩小经济业务的数量。具体表现为虚增或虚减资产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少摊或多摊费用,少报或多报损失,利用关联方交易任意调节利润,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真实,财务信息失实。

(二)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

指对影响公司盈利或发展的有关信息陈述不充分,甚至断章取义,隐瞒事实,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误导投资者。披露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对关联间的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对资金投资去向及利润构成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对存在未决诉讼、仲裁、为其他企业提供财务担保、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等重大不确定事项的披露不充分;借保护商业秘密之名,故意隐瞒重大会计信息。

(三)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它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披露不及时,或者在公共传媒中出现的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误导性影响的传言、消息和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原因披露或公开澄清不及时。尤其是在公司资产重组方面,市场早在公司进行重大重 组的传闻中,股票价格有了很大涨幅之后,上市公司才在正式的“重大资产重组公告”中姗姗来迟地与公众见面。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资源,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信息披露一旦不及时,产生了内幕交易,对投资者的损害程度可想而知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不论定期报告还是临时公告,普遍存在着信息披露不及时的现象。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1、政出多门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为主体,以《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和证监会发布的有关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为具体规范,以首次披露、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为披露内容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初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但是由于政出多门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权责界定不清,导致对上市公司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管。尽管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有关准则,但作为主要报告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制度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信息披露的要求缺乏一致性,造成执行中的混乱状况,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另外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从而使财务信息失去“三公”原则,而“剥离”上市的有关制度也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

2、信息披露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环境

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信息操纵,从而使财务信息失去“三公”原则,而“剥离”上市的有关制度也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是违规成本低廉。其表现在:

(1)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机会成本很低。

(2)围绕着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有些执法者与公司串通一气,使造假信息更具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3)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的比例,被揭露的概率很小。

(二)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也很少严格约束会员。各个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的监管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财政、证券、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还有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社会公众媒体等‚多方部门都想插手。

监管方面发挥作用的只有证监会‚但是证监会的力量比较薄弱‚权威性也不强‚其他各个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都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合力‚共同来监管上市公司信息‚证券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原因之一。再者社会公众和媒体所起的作用又很小‚往往还会遭到排挤‚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起不到约束作用。

(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

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占的比重比较大‚流通股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容易存在不合理现象‚两极分化‚力量悬殊‚就很难对公司的管理进行控制与约束。上市公司缺少内部审计或者内部审计只能被削弱‚导致公司财务管理出现混乱‚财会信息失去真实性。

(四)利益牵引与驱动

利益牵引与驱动是产生上市公司不良会计行为的内在原因。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会计信息需求者对它的合作并不 影响另外的行为主体对它的使用。由于利益驱动,公司总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使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失公平,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规范和发展是证券市场永恒的主题。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程度均和信息质量高低息息相关。规范的信息披露行为是规范证券市场的前提,也是发展证券市场的关键。所以,要全面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1、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途径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是治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有效手段,制度是人们的行为规则,也是一种社会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是防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根本途径。国家立法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协调法规体系的相互配套,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的判断标准和惩处办法。制定有关法规时要考虑信息虚假披露所引发的民事赔偿责任问题,使相关法规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法律漏洞。

2、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1)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

信息披露准则是指证券市场上的有关当事人在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过程中依照法律、法规、证券主管部门管理规章及证券交易场所等自律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以一定方式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信息形成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是上市公司组织信息披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的法律准绳。(2)制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体系

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是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具体规定,首先是从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强制性要求和约束;其次,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

(二)加大监管力度 加大监管力度就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过程及市场进行约束与控制‚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公司利益会进行干预‚他们进行的干预大部分都是违法的‚所以要加大监管力度就要从公司高层人员入手‚追究他们的责任。所以‚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追究相关人的责任‚使会计信息在法律的保护下还原到真实。

(三)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实施诚信工程,强化道德,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加大惩处力度,更重要的是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诚信意识。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诚信工程:

1、建立健全法规制度

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保证诚信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失信者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为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和保障。

2、建立信用档案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建立从业人员的个人信誉档案,对其执业状况、守法情况等进行严格的登记,守信者奖励,不守信者惩罚。对不守信者造成的严重后果,不仅要在上追究其责任,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3、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全体会计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具体表现在:

(1)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2)必须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和淘汰制度,并接受财政部门及上级财会部门的监督。(3)在会计人员使用中要坚持边使用,边培训,边提高的原则,各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领导应对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成绩突出的会计人员予以表彰。

(四)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诸如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的“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存在缺陷等。实践证明,公司治理中的缺陷是导致上市公司失信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措施。

2、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和方法,强化公司治理,就是建立一套制度和方法,使公司实现的决策。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不仅仅是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营者之间的制衡关系上,而应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审视。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要求公司强化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我国目前的环境条件下,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一些强制性的公司治理原则去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着手根据中国国情,探讨并设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水准,一旦形成规范性文件,将公司治理结构、基本框架、水准以及涉及到公司治理、结构决策程序是否合规,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健全等方面进行监管,这无疑将会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与目前监管的现状有一定的关系。管理部门对“上市”失之于宽、对“融资”失之于松,造成上市公司鱼目混珠、泥沙俱下,大批“问题股”层出不穷。在证券市场还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完善、缺乏信用体制和约束机制的背景下,在权力经济和巨大的利益而前,宽松的监管往往造成上市公司的铤而走险。我认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必须在法律制度、监管力度等方面改进和完善。监管无止境,只有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建立更有效的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相信在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齐抓共管下,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逐渐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的逐渐规范,监管力度的逐渐深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定会日臻全面、充分和透明。

参考文献

[1]侯丽.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J].中国市场,2010 [2]赵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0 [3]梁燕云.浅析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经济师,2009 [4]马淑春.浅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5]牛广霞.浅谈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 [6]柴腾飞,文桂江.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 [7]崔超.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8]查瑞平.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山东商业会计, 2006

[9]徐舒韵.加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制的几点建议[J]财务与会计, 2000 [10]王慧,刘宏伟.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思考[J]广西轻工业, 2007

第五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博弈分析(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博弈分析

作者:吴霞

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08期

尽管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但还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扰乱了我国政治经济的正常运转秩序。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入手,用博弈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舞弊存在的原因。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博弈三方模型的描述与假设

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所涉及的直接利益主体有三个: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据此建立起来的博弈模型称之为三方模型,其关系如图1所示:

假设:(1)该博弈模型中博弈的参与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在某种约束下做出最优化的理性决策。(2)假设证监会有两种行动可以选择:即审查或不审查;上市公司管理高层有两种行动可以选择:造假或不造假;会计师事务所也有两种选择:违规或不违规。(3)假设每个参与其他参与人的行动选择的了解不一定准确,本模型参与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

二、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与证监会的子博弈及其分析

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与证监会的策略组合有以下四种策略:(监管,造假)、(监管,不造假)、(不监管,造假)、(不监管,不造假),相应的支付矩阵如表1:

在博弈模型表述中:E0代表上市公司的正常收益; E1代表上市公司因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所获得的额外收益;P1代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所作的惩罚;C1代表证监会监督上市公司所付出的代价或成本;S1表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对社会造成的负效用;μ1为证监会的监管概率;λ1为上市公司的造假概率。

根据该支付矩阵,可计算求得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最优造假概率λ1*以及证监会的最优监管概率μ1*,它们分别为:

λ1*= C1/(P1+S1)(1)

μ1* =E1 / P1(2)

综合数学推理过程可以看出,在证监会选择是否监管,上市公司管理高层选择是否造假的博弈中,Nash均衡是存在的,Nash均衡为:λ1*=C1/(P1+S1);μ1* =E1/P1。

从式(1)得出:(1)证监会的监管成本C1越高,上市公司管理高层造假的概率就越高。(2)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P1,越大,上市公司管理高层造假的概率就越小。(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对社会效用S1造成的损害额越大,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证监会自然会加大惩处力度,从而使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造假概率降低。从式(2)得出:上市公司的非法收益额E1越大,证监会审查概率相应地也就越大。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管理高层惩罚力度P1越大,使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不敢轻易造假,也使得证监会的审查概率下降。

三、会计师事务所与证监会的子博弈及其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与证监会的子博弈与前一个博弈基本类似。会计师事务所与证监会的策略组合有以下四种策略:(监管,违规)、(监管,不违规)、(不监管,违规),(不监管,不违规),相应的支付矩阵如表2 所示:

在博弈模型表述中:G0代表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收益;G1代表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合谋造假所得的额外收益;P2代表证监会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惩罚;C2代表证监会查处违规会计师事务所所付出的代价或成本;S2表示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对社会造成的负效用。

根据该支付矩阵,可以计算求得会计师事务所的最优违规概率λ2*以及证监会的最优监管概率μ2*,它们分别为:

λ2*=C2 /(P2+S2)(3)

μ2*=G1 / P2(4)

综合数学过程推理可以看出,在证监会选择是否监督,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是否违规的博弈中,Nash均衡是存在的,Nash均衡为:λ2*= C2/(P2+S2);μ2*=G1/P2。

从式(3)得出:(1)证监会的监管成本C2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概率就越大。

(2)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P2越大时,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概率就越小。(3)会计师事务所出于违规操作致使会计信息披露失真对社会效用S2造成的损害额越大,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证监会自然会加大惩处力度,从而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概率降低。

从式(4)得出:会计师事务所由于违规操作而得的非法收益额G1越大,证监会的审查概率相应地也就越大。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惩罚力度P2越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威慑力越强,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敢于违规操作的概率减少,从而使得证监会的审查概率下降。

四、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子博弈及其分析

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博弈比前面两个博弈要复杂。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策略组合有以下四种策略:(造假,违规)、(造假,不违规)、(不造假,违规)、(不造假,不违规),相应的支付矩阵如表3。

在以上博弈模型表述中:E0、E1、P1、G0、G1、P2同上; X1代表上市公司管理高层造假被证监会查到的概率;X2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因违规操作被证监会查到的概率;X3为上市公司造假而未被会计师事务所发现的概率;C3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审查成本;L为会计师事务所因拒绝上市公司管理高层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面临的一些损失。根据该支付矩阵,可求得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最优造假概率λ3*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最优违规概率μ3*,它们分别为:

λ3* =C3/(P2 X2-G1-L)(5)

μ3* =E1X3/(P1X1+E1X3-E1)(6)

综合数学过程推理可以看出,在会计师事务所选择是否违规,上市公司管理高层选择是否造假的博弈中,Nash均衡是存在的,Nash均衡为:λ3* =C3/(P2 X2-G1-L);μ3* =E1X3/(P1X1+E1X3-E1)。

从式(5)得出:(1)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本C3越大,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造假概率就越大。(2)证监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惩罚强度P2越高,查处的概率X2越高,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造假概率就越小。(3)会计师事务所违规而得的非法收入G1越多时,它越倾向于和上市公司同谋造假,因而使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造假概率越大。(4)会计师事务所因拒绝上市公司管理高层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面临的可能损失L越大时,会计师事务所越倾向于向上市公司妥协,从而使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造假概率越大。

从式(6)可得出:(1)上市公司管理高层因造假所得的非法收益E1越大时,非法收益中分给会计师事务所的那一部分也越大,导致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概率也就越大。(2)上市公司造假而未被会计师事务所发现的概率X3越大,会计师事务所违规的概率也就越大。

(3)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惩罚强度P1越高,查处的概率X1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概率也就越小。

五、三方博弈模型的综合分析

由以上证监会与上市公司管理高层、证监会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管理高层与会计师事务所三个子博弈,得到三者最优监管概率。通过对以上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是证监会加大对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惩罚P1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惩罚P2既可以减少证监会的最优监管概率,也可以减少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最优造假概率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最优违规

概率。由此可以看出,证监会加大惩罚力度是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的最佳办法。

二是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未发现上市公司管理高层在会计信息披露中造假的概率X3越大,其最优违规概率也就越大,事实上当X3为100%时,也即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审计水平低下或者审计责任心缺乏等原因而导致几乎一点都未发现上市公司管理高层在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造假行为时,等同于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管理高层同谋造假。而会计师事务所因拒绝上市公司管理高层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而面临的损失L增大时,上市公司管理高层的最优造假概率会增大,这也印证了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水平的缺乏而导致的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参考文献:

[1]刘志远:《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时代金融》2006年第10期。

[2]丁红燕:《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编辑 熊年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下载《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章_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级财务会计》第三章_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五篇范文]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6-09-20 10:53:00 ] 作者:耿建新 焦若静编辑:studa20 「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治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十五”......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摘要:证券市场在筹集资金、配置资源以及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09-11-08 17:01来源: 作者:未知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做到......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

    上市公司强制性及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国际比较研究

    上市公司强制性及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国际比较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企股份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不断高速发展、证券市场的日臻完善,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数量呈爆发......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五篇材料)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以“莱绅通灵”为例 中 文 摘 要 在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加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管理,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在实......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不规范是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益驱动、低廉的违规成本和相关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汇编)

    xx大学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系 别 年级专业 会计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xx大学 目 录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