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5篇

时间:2019-05-14 10:3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篇: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鄂财教发[2009]97号

各市(州)、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财政局、教育局:

根据2006年第115期省长办公会议纪要决定,从2007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制定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

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标任务

1.引导各地逐步建立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机制,尽快改变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无房住、住危房、校外租房的现状,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条件,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和合理流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稳定发展。

二、使用范围

2.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不得用于教师产权房和其他用房建设、维修、改造补助及其它支出。

3.教师周转房产权归学校所有,提供给城乡交流教师、资教教师和无住房的教职工使用。

三、安排原则

4.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的安排,采取“以奖代补”原则,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工作措施得力的县(市)给予奖励性支持,并向其中的贫困地区、山区和革命老区等经济欠发达县(市)予以倾斜支持。

四、申报条件及要求

5.凡申请补助资金的县(市),必须提供县(市)政府工作方案和拟定的本县(市)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5年或10年规划及分年度实施计划。

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工作由县级政府统一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的制定,应结合本地教育结构、学校布局、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先规划、后实施”的原则,以改善教师居住条件、稳定教师队伍。

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规划选址应靠近学校,或在乡镇所在地集中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闲置校舍,鼓励各地将安全的闲置校舍改造成教师周转房,避免资源浪费。

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筑设计应以“安全、经济、适用、够用”为原则,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的规定,单套周转房建设面积控制在40-50平方米左右,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或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户型,室内简单装修。

6.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投入实行县级政府负责,所需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县级财政应按照当地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分年度实施计划,将所需建设、维修和改造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按照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按时办理支付手续。

县级有关部门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实行优惠政策,对建设、维修和改造过程中的各种税费依法予以减免。乡镇政府对教师周转房建设用地要加强调配,尽可能无偿划拨,以降低建设成本。

五、申报程序

7.每年9月底,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将当年新建、维修和改造教师周转房面积等情况,报经市(州)教育、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各地工作情况和本办法确定的安排原则下达当年奖励资金。

六、考核监督

8.坚持质量与效益并重,本着“经济、实用、安全、文明”的原则,以农村中小学教师“有房住、不住危房”为目标,努力改善其居住条件。要确保建设、维修和改造质量,防止浪费和不切实际的举债建设,严禁用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其他转移支付专项经费建设、维修和改造教师住房。

9.省级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只能用于补助各地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不得挪作他用。省级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将定期对各地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有关违纪情况将进行严肃处理。

第二篇: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亟待解决

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势在必行

——对石屯镇中小学教师周转房情况的思考

望谟县石屯镇石屯小学 王尚彪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我省农村教育,对农村学校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住房问题十分关注。本人在石屯小学任教二十多年,对石屯镇中小学教师的住房状况有深刻的体会。下面是本人对石屯镇中小学教师住房的了解情况及其思考。

一、基本情况

望谟县石屯镇位于望谟县西北部,距望谟县城33公里。全镇总面积216平方公里,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124个村民小组,80个自然寨。全镇共4624户,25800人,是全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一个镇。境内居住着布依、苗、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640人,占80%,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乡镇。2011年末,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17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教学班17个,在校学生768人,教职工53人;有镇中心小学1所,片区中心小学4所,村级完小3所,教学点20个,教学班92个,在校学生3113人,教职工190人。目前只有石屯中学有学生寄宿楼,寄宿生人数634人,占学生人数的83 %。

在全镇的243名教师中,对周转房有需求的有195人,占80%,而其中已解决周转房的教师有15人,仅占6%。

本镇教师家住学校附近离学校2公里以内不需要周转房的有48人,占20%;本镇教师家隔学校3公里以上需要周转房的有40人,占16%;外镇、外县乃至外省教师需要周转房的155人,占64%。教师普遍认为周转房人均30平方米比较合适。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原因

石屯镇各小学点多面广,如乐化、马路等小学,距镇18公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形成了四种类型的教师住房现状:

(一)住自己的房屋“走教”。经统计,全镇现有教师中有58名每天“走教”,占教师人数的24 %。部分教师是骑摩托车往返于学校,安全隐患大,已发生过一些交通事故。同时,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路途中,备课和休息时间不足,也给教学带来影响。

(二)用教学用房、办公用房作为教师临时宿舍的。全镇现有教师中有81名由学校解决或临时解决了住房,占教师人数的33%,挤占学校教学用房,由此带来的总是难免影响正常的教学用房需要,影响到学校其他功能如图书室、办公室等,而且这些房屋大多是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标准低,加之年久失修,房屋漏雨、粉化、破裂等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已成为危房。如包树中心小学教师宿舍是始建于七十年代的砖木瓦房,低矮、潮湿,部分墙体出现裂缝,房屋漏雨等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教师自己租房。目前,有77名教师在学校附近租民房暂居住,占教师人数的32%。由于住房不稳定,随时都可能成为无房户。同时,给教师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四)住学校简易教师宿舍。经调查,有11%的教师住在学校简易教师宿舍,住房人均面积8平方米。宿舍面积普遍狭小,且没有厨房、厕所,不利于教师日常起居。有的教师把宿舍一分为二,一半作厨房,一半作卧室,还兼备课用。房间里,摆有办公桌、衣柜、床、厨具等,拥挤不堪,连走路都有困难。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我省经济发展长期滞后,教育投入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尽管在“两基”达标期间,农村中小学教学楼等教学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但对教师的住房问题仍然无力顾及,而学校本身由于义务教育性质,也无力为教师解决住房问题;二是由于我省地处山区,农村农户居住点非常分散,为了照顾农村孩子就近上学,政府设立了众多的学校或教学点。以石屯镇为例,全镇15个村、3881名中小学生分散在21个教学点,除去镇中学、小学外,其余学校的教师人数153人,占全镇教师人数的63 %;学生人数2310人,占学生人数的60 %。这还是合并后的情况,之前是27个小学或教学点,造成教学资源更为分散,特别是教师住房安置尤为困难;三是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是在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后其收入才有所提高,此前收入低,没有多少积累,大多无力通过自身力量解决住房问题。

目前,各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尤其是校园校貌大为改观,但是教师周转房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简陋破旧的教师宿舍与整齐漂亮的教学楼形成强烈反差。

三、几点建议

望谟县的综合经济指标在全省位居末位,是国家级贫困县,石屯镇又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镇之一,望谟县石屯镇教师周转房情况应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据了解,我省有农村学校教职工近28万,其中对周转房有需求的超过15万人,达54%,而其中已解决周转房的教职工4万人,仅占14%,且大多数周转房建设年代久远、安全性差、2 功能欠缺。按教师人均35平方米,同时剔除学校已解决周转房的人数计算,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仍然是一项十分庞大而又急迫的工作。如要基本解决农村教师周转房问题,须在全省建250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房,需投入资金250亿元(按1000元/平方米计)。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村中小学教师安居乐业,农村教育事业才有发展基础。尽快解决周转房问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迫切愿望。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稳定农村教师“扎根乡村、无私奉献”的思想,解除教师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广大农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安心工作。因此,解决好农村教师周转房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和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一是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我省与全国其他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差距,建议争取国家对农村中小学建设逐步标准化,并由国家统一建设最终实现教育均等化。

二是要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的建设与集镇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农村中小学整合和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尽快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到位,将学校和教学点固定下来,以便国家集中财力物力,解决学校配套设施不足问题。

三是要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的建设纳入国家住房保障建设范围,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公租房建设的投入,建设教师周转房。教师居住,产权归政府,使用权归学校。

四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形成的闲置资产进行改造维修,解决一部分教师周转房问题。

五是在个别过于分散、零星,且不宜建设周转房的偏僻山区学校,建议采取特殊政策,由当地财政对教师给予适当的临时性住房补贴,以自行解决临时住房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投入,但就从望谟县石屯镇中小学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仍然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发展、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之一。因此,建设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势在必行。

第三篇:吉林农村厕所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吉林财政厅

吉林省农村厕所改造奖补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规范省级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16]60号)、《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吉财预[2016]156号)和《吉林省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吉财预[2016]61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厕所改造奖补资金(以下简称“奖补资金”),是指由省级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市县开展农村厕所改造的引导类资金。

第三条 奖补资金执行期限为5年。

第四条 奖补资金由省财政厅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改善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仅简称表述为“省住建厅”)共同管理。

第五条 奖补资金管理和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使用原则。奖补资金严格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农村厕所改造总体目标、任务要求,由市县政府统筹用于农村厕所改造项目。

(二)突出重点原则。对地方政府改造农村厕所意愿较强的市县和对成片改造且数量较大的市县给予重点支持。

(三)引导带动原则。对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的市县和对利用PPP等市场化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有效解决融资问题的市县给予重点倾斜。

(四)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资金的分配、审核、使用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二章 补助范围和标准

第六条 对完成纳入省住建厅农村厕所改造计划的市县给予支持,由市县统筹用于农村厕所改造支出。

奖补资金分为补助资金和奖励资金两部分。

(一)补助资金。依据省住建厅对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结果,省财政按每户4000元标准及验收合格数量,对市县给予补助。补助资金采取“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拨付。

(二)奖励资金。

对采取PPP等市场化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融资建设及后期运营维护管理效果较好的市县,省财政按每户100元给予奖励;

对完成或超额完成改造任务的市县,省财政给予奖励,具体标准:市县当年完成改造数量在全省平均数(全省改造任务/改造市县总数,下同)以内(含100%)的部分,按每户50元给予奖励;在全省平均数100%-150%(含150%)的部分,按每户100元给予奖励;超过全省平均数150%的部分,按每户200元给予奖励。

第三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省财政厅主要职责:

负责筹措安排奖补资金;审核省住建厅提出的奖补资金使用计划,下达资金支出预算;会同省住建厅调整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审核省住建厅提出的绩效考核报告;加强奖补资金监督管理。

第八条 省住建厅主要职责:

负责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提出奖补资金预算安排和分配建议;考核市县农村改厕改造任务完成情况;研究项目实施的管理流程、技术考核指标;提出绩效管理目标,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并形成绩效报告;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和日常跟踪检查。

第九条 市县财政和住建部门主要职责:

组织本区域内的项目实施,对资金的使用、项目进展等情况进行监管;按要求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并进行总结、分析,上报绩效考核自评报告;组织项目验收。

第四章 资金安排、拨付与使用

第十条 省住建厅于每年9月30日前,将下一奖 补资金需求和分配意见报省财政厅。

第十一条 省财政审核后于每年10月31日前,将下一农村厕所改造补助资金预计数提前下达市县财政,并在省人大批准预算后60日内正式下达补助资金。市县级财政部门将提前下达资金纳入本级预算管理。

第十二条 每年11月底前,省住建厅完成验收报告,省财政厅清算补助资金。

第十三条

农村厕所改造奖励资金,省住建厅于每年9月15日前,向省财政厅提报上一奖补资金的分配建议。省财政厅审核后,于9月30日前下达奖补资金。

第五章 资金监管

第十四条 奖补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无故滞留、拖延资金拨付;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原则上资金应于当年支出完毕,未支出的资金,按财政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 省住建厅、省财政厅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专项资金信息公开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住建厅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教育部

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教〔201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教育局: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教育部 2015年1月23日

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薄改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薄改补助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设立、通过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资金。

第三条 薄改补助资金由财政部和教育部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专项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预算编制,会同教育部分配及下达资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价;教育部负责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规划编制,指导

—1—

和推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工作,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项目管理,会同财政部做好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四条 薄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遵循“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奖补结合、省级统筹,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 地方各级财政要结合自身财力,增加对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经费投入。

第二章 资金使用范围

第六条 薄改补助资金支持范围以中西部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地区薄弱学校为主,适当兼顾部分东部省份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

本办法的贫困地区是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的民族县和边境县,以及其他贫困县。其他贫困县由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摸底排查基础上,根据基本办学条件的差距,认为确实应当纳入薄改补助资金支持范围的县(市)。省会城市所辖区不列入本办法所指的贫困地区,市(州、盟)所辖区原则上不列入本办法所指的贫困地区。

本办法的薄弱学校是指教学、生活设施条件等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第七条 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薄弱学校必须是已列入当地学校布局规划、拟长期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或者幼儿园、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民办学校、地市及以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及因打造“重点校”而形成的超大规模学校不纳入支持范围。

第八条 薄改补助资金用于“校舍及设施建设类”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两类项目。

(一)“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主要包括:

1.新建、改建和修缮必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农村小学必要的运动场等教学设施;

2.新建、改建和修缮农村小学必要的学生宿舍、食堂(伙房)、开水房、厕所、澡堂等生活设施,以及必要的校园安全等附属设施;

3.现有县镇“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小学班额超过56人、初中班额超

—2—

过66人的义务教育学校)必要的扩容改造;

4.在宽带网络接入学校的条件下建设校园内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

(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项目主要包括:

1.购置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等教学仪器设备; 2.为宿舍、食堂(伙房)、水房等公共生活设施配置必要的家具、设备,以及必要的校园安保设备等;

3.购置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

4.购置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化网络设备等。第九条 以下内容不得列入薄改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一)独立建筑的办公楼、礼堂、体育馆、塑胶跑道、游泳馆(池)、教师周转宿舍等;

(二)一次性投入低于5万元的校舍维修和零星设备购置项目;

(三)教育行政部门机关及直属非教学机构的建设和设备购置等;

(四)其他超越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事项。

第十条 薄改补助资金严禁用于偿还债务;严禁用于平衡预算、发放人员津补贴以及冲抵地方应承担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公用经费等支出。

第三章 资金分配与拨付

第十一条 薄改补助资金按一定比例在中西部和东部地区间分别确定资金规模后按因素法分配到各省份,由各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第十二条 薄改补助资金分配因素包括基础因素、投入因素、绩效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

基础因素,下设贫困人口数及贫困发生率、人均可用财力、义务教育学生数及基本办学条件经费理论缺口数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相关统计资料获得。

投入因素,下设生均财政义务教育支出水平及增长率、上一省级财政安排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专项资金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相关统计资料和各省份资金申报材料获得。

绩效因素,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依据各省份制定的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任务完成情况及相关标准,组织考核获得计量

—3—

数据。

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规划编制质量、各类数据录入审核等业务工作管理,以及资金监督管理等情况。由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组织考核获得计量数据。

第十三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每年9月底前提前通知各省份下一部分薄改补助资金预算指标;每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中央预算后90日内,正式下达全年薄改补助资金预算。

第十四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接到中央薄改补助资金预算(含提前通知预算指标)后,应当在30日内按预算隶属关系及时分解下达,并提出明确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要求。有条件的,可以与项目一同下达。

第十五条 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在收到上级专项资金预算文件后的30日内,按照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将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到学校,落实到项目。

第十六条 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按照资金下达的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并及时将资金分配结果、项目执行情况录入全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

第十七条 县级教育和财政部门在分配薄改补助资金时,要坚持“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优先建设、购置教学和学生生活最急需的基本设备和设施。要注重投入效益,做到改一所,成一所,防止项目过于分散。

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豪华建设。严禁将资金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拉大教育差距。严禁举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根据省域内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任务和完成时限等因素,合理分配中央、地方财政资金,做到规范分配、合理使用,确保资金分配公平公正,切实防范廉政风险。

第十九条 分配薄改补助资金时,应当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地方实施的其他义务教育项目资金相互衔接,统筹安排,避免重复支持。

第四章 资金申报

第二十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15日前,向财政部和

—4—

教育部提出当年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

第二十一条 省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包括:

(一)上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上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落实情况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考核。

(三)上省级财政安排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专项资金统计表及相应预算文件。

(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即对照《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26号)附件所列各项绩效目标和工作任务,分别列示完成情况。

第二十二条 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作为开展绩效评价和资金分配的依据之一。逾期不提交申报材料的,在分配当年资金时,“绩效”和“管理”两个因素作零分处理。

第五章 资金管理与绩效评价

第二十三条 薄改补助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 教育部和财政部对薄改补助资金实施目标管理。省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要统筹组织、指导协调项目管理工作,督促专项资金落实到项目。省级以下教育和财政部门应当建立薄改补助资金项目库,实行项目管理,确保薄改补助资金使用可检查、可监控和可考核。

第二十五条 除高寒和高海拔地区外,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原则上应当在资金下达到省后两年内完成。

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办理验收和结算手续,同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和设施设备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六条 项目预算下达后,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履行项目变更和预算调整审批手续。

—5—

第二十七条 项目实施完成后,若有结余资金,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不足的,由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弥补。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和教育部根据各省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或再评价。各省份制定的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目标和计划将作为财政部和教育部对各省份进行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部和教育部分配各省份资金的依据。

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省级以下财政和教育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展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实施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当执行政府采购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规范采购行为。实施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属于基本建设的,应当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新建项目要符合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第六章 资金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明确资金监管职责。地方各级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管理和监督;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项目规划的编报和项目遴选申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地方特别是县级教育部门应当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总体规划、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其中,资金安排应包括项目学校名单、项目内容和资金额度,在县级教育部门的门户网站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年。

对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项目学校应当全程公开从立项、实施情况到验收的相关信息。

第三十三条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国家重点检查、省市定期巡查、县级经常自查的监督检查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薄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对薄改补助资金的使用

—6—

管理及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各学校应当强化内部监管,自觉接受外部监督,配合审计机关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纳入每年重点审计内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对于报送虚假信息、骗取薄改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中央财政将相应扣减下一资金;情节严重的,取消该省份分配薄改补助资金的资格,并在全国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三十五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专项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虚列、套取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以及疏于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地方财政和教育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地方薄改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或者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和教育部门依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7—

第五篇: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06月06日 15时53分 807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农业农村

“新农村”

“补助资金”

合肥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财政局、新农办:

为深入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决定自2007年起设立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为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特制定《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予印发。

请各县区财政局、新农办接到本通知后,认真按照有关要求,于2007年5月底前完成项目上报工作。

特此通知。

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市政府决定自2007年起设立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补助资金)。为规范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安徽省省级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合肥市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补助资金为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专项补助。各县区财政应安排配套补助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

第三条 专项补助资金由市财政局和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新农办)共同管理。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新农办主要负责项目的审查和监督。

第二章 扶持原则

第四条 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奖补结合的原则。专项补助资金不单独使用,用于扶持项目的后期补助,前期投入以乡村集体和群众投入为主;

(二)非重复补助的原则。原则上与其他政府性资金已予以支持的项目不重复交叉投入;

(三)务求实效的原则。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项入手,真正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四)重点支持的原则。侧重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

(五)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科学透明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

(六)动态管理的原则。对资金使用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立即终止扶持,收回补助资金。对考核资金使用效果较差的者,下不再安排奖补;

(七)总量控制、择优扶持的原则。

第三章 扶持范围和标准

第五条 专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奖补新农村建设“十镇百村“示范工程、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项目、中央财政整合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县配套资金项目、十强乡镇表彰奖励资金项目以及新农村宣传、培训等。

第六条 新农村建设“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和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项目,分为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村内道路建设奖补、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奖补、村内社会事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奖补等。其中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奖补资金占专项资金总额的50%。

(一)农业生产及基础设施建设奖补。主要用于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引导示范村镇围绕现代农业建设,改善田、林、路、渠等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促进农民增收。按项目投资总额的50%奖补,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二)村内道路建设奖补。示范点村、组内串通新建道路硬化及道路旁的下水道或排水沟建设按投资总额的50%奖补,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三)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奖补。对列入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的村,进行污水垃圾处理、改厕改圈、沼气池建设、立面整饰等。村内“四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私搭乱建)主要依靠乡镇、村组组织农民自行实施,镇村适当补助。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由村委员会按照农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整治最见效的原则,有重点的选择实施项目,进行一次性打捆申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奖补,最高不超过10万元。

1、污水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无法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中心村或基础村建设村庄小型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每村补助3万元;进行生态净化处理的,每村补助1万元;垃圾集中收集及建垃圾池(箱),每村补助5000元。

2、改厕改圈。村内新建公共厕所,每座补助3万元;农户新建或改建三格式厕所的,每座补助300元;

3、沼气池建设。村内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每口奖补2万元;农户新建沼气池,每口奖补300元;实行“一池三改“(建一口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另外奖补500元。

4、立面整饰。对村庄房屋外墙及四周环境进行集中联片统一整修粉饰达20户以上的,奖补2万元。

(四)整治试点村社会事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村内兴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民培训学校)、农村信息站、村民理事会、农技大院、党员活动室等建设项目,每村补助1万元;中心村卫生室,每个补助1万元;中心村村级农民体育活动场所建设,每个补助1万元。

第七条 示范镇的小城镇建设项目及示范村镇的规划奖补资金使用意见,由市建委按照《合肥市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报市新农办审核,市长审批后,另行制定补助办法。

示范镇的小城镇建设项目及示范村镇的规划资金主要用于列入“十镇百村“中的示范镇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以及“十镇百村“规划奖补及培训等,已享受过规划奖补的不再补助。

第四章 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八条 项目申报

(一)凡属于本办法奖补范围,有受益区农民民主议定通过的项目建设筹资筹劳方案,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均可以乡镇为单位组织村委会进行项目申报。

(二)申报单位填写《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并附镇村规划、项目规划说明、相关图件、村民代表意见等附件。申报材料一式五份,由县(区)新农办会同财政部门审查提出初审意见后,于每年5月底之前联合行文上报市新农办、市财政局审核,否则将不予受理。

第九条 项目审批

(一)市新农办会同市财政局,对县(区)申报项目进行书面和现场审核,确定项目内容和奖补额度。对通过民主议定、规划详实可行、配套资金落实、群众自筹比例大、申报积极性高、实施受益面广的项目给予优先考虑。

(二)经审核后的项目由市新农办、市财政局汇总后报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条 专项补助资金实行两次拨付。

(一)项目批准后15日内,市财政与市新农办联合印发奖补文件,将资金拔付到县(区)财政支农专户,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专款专用。资金到帐后10日内由县(区)财政按50%的补助资金预拨给项目建设单位作为启动资金。

(二)项目竣工后,由项目建设单位将申请验收报告和项目总结上报县区新农办、财政局初验,县区财政局、新农办联合行文上报市财政局、市新农办,市新农办、市财政局办会同县区新农办、财政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的50%奖补资金。验收不合格的,由项目单位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然通不过市级验收的,收回剩余的奖补资金。对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占项目投资额50%以上(含50%)或项目奖补资金达到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的将实行财务审计,由项目建设单位向市验收组提供中介机构出具的该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并列明中央、省级、市级、县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项目内容和金额。否则,各县(区)财政局不予拨付余款。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督管理

(一)县(区)财政局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对专项资金到位不及时、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以及其它违反规定的行为要限期纠正;拒不改正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罚,同时,不再安排下该项目点其它项目资金。

(二)县(区)新农办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及时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情况,按时汇总上报项目的进展情况。项目实施完成后,各项目单位要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县(区)新农办,县(区)新农办要及早组织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搜集整理和工作总结,同时要引导示范村镇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市下达的实施计划和建设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严格按规划施工,保证建设质量。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内容、标准、规划、地点和资金用途。项目因故中止的,由市新农办、市财政局根据具体情况部分或全部收回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公示公告制

乡(镇)、村组织负责,以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等为单位,对项目规划、上级资金补助、群众筹资、投工投劳进行事前公示;对项目实施结果及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公告,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新农办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县区财政安排的新农村建设补助资金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表:

1.合肥市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略)

2.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项目验收表(略)

下载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维修和改造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