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紧贴群众需求,紧扣保障民生大全
潍坊市深入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建设
2012年,潍坊市民政局将紧贴群众需求,紧扣幸福潍坊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建设,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弱势群体的幸福感满意度。
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城乡低保。中心城区和市属开发区的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以上,其他县市区也要相应提高。全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以上,确保保障标准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率,城乡低保补助率分别达到65%和70%以上。二是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000元和2200元以上。三是建立城市“三无”人员(无法定赡养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生活救助制度,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的要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和6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四是探索建立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五是全面推进低收入家庭经济收入信息比对系统建设。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严格按标准和程序把好城乡低保入口和出口关,彻底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六是持续开展敬老院改扩建工作,对部分基础设施差、配套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的敬老院进行改造,保证我市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0%以上。举办全市乡镇敬老院院长培训班,不断提升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七是全市医疗救助金筹集达到人均4元以上,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加入新农合。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降低救助门槛,对五保户和城乡低保户实施不设起付线、不限病种救助,全面推开“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八是加大临时救助资金的投入,切实做好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因病因灾致贫户,以及其他临时性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
全面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以提高救灾应急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一是对市县两级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人员进行调整,强化工作责任。二是加快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修订我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三是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知识竞赛,争创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四是以今年民政部采用新的灾情管理系统为契机,全面推进镇街和社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系列培训。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加强合作,密切关注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动向,扎实做好灾情核查统计上报等工作。五是搞好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更新、充实救灾物资,加强救灾装备,切实提高救灾能力,保证在灾情发生12小时内,受灾群众有
网络建设年”活动,完善市、县、镇、社区四级慈善网络。二是扎实做好“慈心一日捐”活动和慈善基金设立工作,力争将慈心一日捐活动扩大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及到广大市民,为慈善事业募集更多资金。三是继续组织好朝阳助学、大病救助、银屏惠老、夕阳扶老、情暖万家等慈善救助工程,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救助活动。四是贯彻《潍坊慈善总会系统自律公约》,落实慈善公开日、慈善公开周制度,建好用好市慈善公开展示厅,打造“透明慈善、阳光慈善”,提高公信力。五是围绕“建慈善之城,享幸福潍坊”,抓好慈善宣传,促进慈善文化发展。六是持续开展并完善创新“定点选项冠名赞助活动”。七是组织开展山东高校“扬帆工程”慈善项目。
全面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一是在民政服务窗口单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力争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婚姻登记处达到全国3A级标准。三是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组织好“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亲情服务和极端恶劣天气的巡回救助,着力打造“鸢都温馨驿站”救助品牌。四是积极推进以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和数字地名为主要内容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五是做好清明节期间祭扫安全工作,严防火灾和践踏等事故的发生。六是推进基本殡葬服务公益化改革,全市居民基本丧葬费用由政府买单,年底实现全覆盖。抓好殡葬用品全市公开集中订购,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民。
第二篇:紧扣中心 紧贴领导 紧抓落实
紧扣中心 紧贴领导 紧抓落实
中共xx区委办公室
2010年以来,区委办公室紧紧把握办公室作为区委的中枢、“窗口”部门这一特殊地位,紧扣xx区发展这一中心,紧贴区委领导集体这一核心,紧抓执行这一要害,坚持以人为本、以心为本、以情为本,努力建设“战斗集体”、“精英团队”,添彩xx新腾飞、新跨越。2010以来,先后获得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青年文明号”、区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等各类集体、个人荣誉42项。
“文”以辅政:全年约15万字文稿的“鸿篇巨制”,丰富“内陆香港”思想内涵。文字工作既是区委办公室作为区委“参谋部”的“看家本领”,又一直是办公室服务部门、基层的“拿手好戏”。我们一直追求“以文辅政”、“文以载道”的高远境界,为谋划xx、助推发展,打好“超前战”,当好“智囊团”,追求精品力作。2010年,伴随着xx城市蝶变、产业升级、民生改善,我们坚持用文字记录大拆迁的“xx速度”,聚焦大整治的“重庆风格”,描绘大规划的“xx框架”,见证大开放的“xx高度”,“品质+速度”完成了全市经济工作会、城市建设整治等4.5分钟限时交流发言、市委汇报,起草了区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民生十条”等文件,形成了 1
“xx区互联网产业发展”、“七星岗街道开放式小区物业管理”等高质量调研报告,撰写上报1000余条区域信息。
“事”以求精:大型会议、迎来送往的强度锤炼,彰显xx“五星级”服务水平。我们感到只有学会小题大做、举轻若重、见微知著才能当好区委管家,做好区委的“家务”、专业的会务、完善的服务。2010年,我们迎来了全国参加第27届六城区xx年会的客人,作为主办方我们努力为与会客人提供全程服务、保姆服务、细节服务,被各城区客人赞誉为“历届最好”。一年里,我们热情接待了一批“大人物”,保障了习近平、李长春、***等10余名中央领导同志在区期间的后勤服务;安排好了一批“大会场”,成功筹办了参与人数达3000人的全区团拜会和邀请50余名在区工作过领导的“十二五”规划座谈会;招待了xx“八方宾朋”,做好了长沙市、桂林市考察团等30批次区级党政代表团的来访。我们体会到,只有一丝不苟专注服务,一马当先创新方法,一点一滴追求完美,才能获得领导的认可、部门的称赞、来宾的满意。
“言”必求果:督查工作磨砺落实决策的“尖刀”,机要保密信守100字忠诚誓言。一分布置,九分落实。我们认为只有真正建好督查的“跑道”,才能让决策的“飞机”落地落实。我们积极创新实施分类督查方式,开展“紧扣中心”重点督查,“一线办公”现场督查,“巡回拉练”比较督查,“走进群众”倒逼督查,通过扎扎实实进社区、到工地、督部门、入住户、2
访群众,有效促进市、区重大会议精神落实,更好让市委、区委决策掷地有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365天24小时值守在机要保密岗位的干部,牢记去年11月18日面向国旗庄严宣誓的“100字誓言”,以始终如一的毅力、耐力和定力,确保了值班“零差错”、电报“零延迟”、文件“零耽搁”和设备“零风险”,保障了全区工作充分发力,更加给力,铸就了连续十年全市先进的殊荣。
“行”以为民:400余户家庭的真诚接触,18名干部的真情感受,锤炼懂民情得民心的一流队伍。我们始终坚持把基层社区作为“民情课堂”,把居民群众、一线职工作为“民情老师”,不断探索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新机制,在全区率先开展“社区工作周”、“换岗体验”,分批组织办公室干部脱产到社区开展实践锻炼一周,到环卫、城管、绿化、交巡等一线岗位参加换岗体验一周,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在群众工作最前沿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提高本领。2010年以来,办公室机关干部走进400余户群众家门,走遍xx大街小巷,走入区环卫三所、大溪沟创意产业园区、天极传媒等单位体会发展,向街道社区提出工作建议14条,形成《关于xx区准物业管理模式的调研报告》、《xx区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研报告》等成果,为区委提供决策参考。通过虚心学习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办公室干部少了娇气,多了朴实,少了傲气,多了谦诚,少了浮躁,多了踏实,工作作风更“盛”了,群众 3
意识更“浓”了,发展意识更“强”了,清廉觉悟更“警醒”了。
“情”以化人:张张特色文化牌串起千般感情、展示万般风采、塑造和美团队。我们积极打造办公室特色文化品牌,以增强队伍凝聚,增进思维碰撞,增色细胞创建,努力让“和睦家庭”更融洽,让“战斗集体”更精锐,让“精英团队”更具活力。
——一月一次鲜花讲台。围绕办公室干部“坐下来能写、站起来会讲”的素质要求,结合“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每月一次登上鲜花讲台,谈工作成果、讲日常体会,在自信中讲出自豪,在共性中讲出个性,在月月干中讲出月月新,营造了浓郁的“比赶超”氛围。
——一年数本《杂花树》。《杂花树》作为办公室内部刊物,发端于2004年6月,应经成为办公室全体干部“坐而论道,起而论剑”的一方阵地。每年不间断汇编的这本册子,用散文、诗歌等各种形式,记载着一茬又一茬办公室干部职工的心路心声、感悟感受,真正在收获感性认识的同时增加理性思考,在塑造共性的同时彰显个性。
——一年一次红色教育。我们坚持每年组织干部职工“走出去”,先后到杨尚昆故居、杨闇公纪念馆、赵世炎烈士故居、遵义会议旧址等红色圣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体验历史中传承精神,在追忆先烈中提升境界,在沟通交流中升华友情,4
不断增强“今天我以办公室为荣,明天办公室以我为荣”的团队意识。
——一年一台“委办春晚”。办公室干部职工每年通过项目招标、集体策划、全员实施,把自导自编自演的“春节晚会”,形成办公室的新年传统,打造成为办公室凝聚“亲情”、“友情”的平台,展示“创意”、“活力”的舞台,以每一个人在节目的筹划、排列、演出过程中,增强默契、增进友谊,真正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三篇:XX县紧扣群众需求务实推进惠民行动
XX县紧扣群众需求务实推进惠民行动
XX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会议精神,始终将解决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从细微入手,带着感情,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帮助,积极探索构建困难群众帮扶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惠民行动。
一、围绕发展主题,深化惠民理念
一是制定惠民规划。科学提出了未来五年惠民行动的目标、任务、要求和实现途径。二是确立惠民目标。制发了《XX县关于年“惠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教育资2007助、医疗保障、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扶贫解困、农村安居、耕地保护、城市功能升级、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建设、光纤网络、农民工培训、环境治理“十三项惠民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当前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三是深化惠民理念。坚持以富民为先、利民为要、安民为重、亲民为本,不断深化社会化、群众化、人性化、实效化理念,着力建设以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支撑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惠民行动,形成工作共管、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社会化格局。
二、紧扣群众急需,突出惠民重点
紧紧抓住山区农业大县的这一客观县情,通过加快发展,着重解决当前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出行难”问题。坚持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的修路原则,由县财政每年挤出10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建设专项奖励补助资金,对自筹资金完成硬(油)化公路任务的按标准给予补助,并提高了乡道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标准。到年,力争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亿元,基本上实现的建制乡(镇)通水泥油路、建制村通公路;一半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具备客车通行条件乡镇客运通达率达100%,基本形成“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100%路运输网。二是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突出抓好农业十大项目,即以“三村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君塘镇滴水村、大成镇马滩村、普光镇铜坎村、东乡镇黄金槽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做强西塔乳业、云蒙米业、桃花米业等龙头企业,整合肉牛加工业,实现林业产业化;建成年出栏优质肉牛30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示范园和年出栏生猪头的养殖示范园各100个,推进畜牧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建成君塘镇滴水村食用菌示范基地1000亩,推进食用菌集中连片发展;建立马铃薯原种园区100亩、示范片2001万亩,促进优质高产;用三年时间,完成10万亩水果品种嫁接改造;建成天台滑坡体果草畜沼示范园;建成普光片区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和低温储藏保鲜仓库;依托烟草公司、琦云药业等龙头企业,建成峰城片区优质白肋烟1000万亩、樊哙片区烤烟50001亩、龙泉周边地区优质中药材15000亩;每个乡镇搞好“五个一”重点示范项目(100个农村“五改三建”示范点、培育100个特色专业村、发展户1100种养大户、紧密联系外出优秀务工人才1000名、建立1001个推动产业发展的专业协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着力解决“饮水难”问题。2007年,全县将新建微水工程100处、集中供水工程1000处、红层丘陵找水打井口,解决农村1420003万人的饮水困难。四是着力解决“就医难”问题。完成了5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并自筹资金250万元,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40万农民群众。五是着力解决“上学难”问题。全部免除了包括农村在内的90.5万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16.9万名贫困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为71.6万名贫困住校生提供了生活补助费,0.3万名城市低保家庭贫困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改造中小学危房3万平方米,推进了教育公平。同时,启动了农村安居工程,解决400户无房户的住房困难。
三、突出统筹协调,兼顾不同群体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惠民工程。
一是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努力扩展受惠群体。春节前夕,集中开展了“走进千家万户,慰问困难群众”万名干部送温暖活动,慰问了困难群众10000余户,惠及到贫困农民、社区贫困居民和城镇困难职工、特困教师、农村五保户和城镇残疾人、基层贫困党员及干部、优抚对象和全县所有老红军、老八路,及离休老干部代表等各类困难群体。
二是针对不同群体需求,不断创新惠民方式。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学生”等专项活动,保障不同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利益。由县领导带队,到中石油罗家寨天然气净化厂、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看望慰问了外籍民工,到成都、上海、昆山、广州、新疆等地看望慰问宣汉藉民工,送去了家乡的温暖。组织了农民工法律志愿服务队,2006年免费为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16万元,兑现落实相关待遇48290余万元。建立了留守学生班队和“代管家长”队伍,开展了留守学生
第四篇:XX县紧扣群众需求务实推进惠民行动
XX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会议精神,始终将解决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从细微入手,带着感情,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运用各种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帮助,积极探索构建困难群众帮扶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惠民行动。
一、围绕发展主题,深化惠民理念
一是制定惠民规划。科学提出了未来五年惠民行动的目标、任务、要求和实现途径。二是确立惠民目标。制发了《XX县关于年“惠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教育资2007助、医疗保障、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扶贫解困、农村安居、耕地保护、城市功能升级、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建设、光纤网络、农民工培训、环境治理“十三项惠民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当前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三是深化惠民理念。坚持以富民为先、利民为要、安民为重、亲民为本,不断深化社会化、群众化、人性化、实效化理念,着力建设以政府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支撑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惠民行动,形成工作共管、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社会化格局。
二、紧扣群众急需,突出惠民重点
紧紧抓住山区农业大县的这一客观县情,通过加快发展,着重解决当前群众最现实、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出行难”问题。坚持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的修路原则,由县财政每年挤出1000万元作为农村公路建设专项奖励补助资金,对自筹资金完成硬(油)化公路任务的按标准给予补助,并提高了乡道公路养护补助资金标准。到年,力争全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亿元,基本上实现的建制乡(镇)通水泥油路、建制村通公路;一半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具备客车通行条件乡镇客运通达率达100%,基本形成“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农村公100%路运输网。二是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突出抓好农业十大项目,即以“三村建设”为载体,重点打造君塘镇滴水村、大成镇马滩村、普光镇铜坎村、东乡镇黄金槽村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做强西塔乳业、云蒙米业、桃花米业等龙头企业,整合肉牛加工业,实现林业产业化;建成年出栏优质肉牛30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示范园和年出栏生猪头的养殖示范园各100个,推进畜牧养殖标准化规模化;建成君塘镇滴水村食用菌示范基地1000亩,推进食用菌集中连片发展;建立马铃薯原种园区100亩、示范片2001万亩,促进优质高产;用三年时间,完成10万亩水果品种嫁接改造;建成天台滑坡体果草畜沼示范园;建成普光片区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和低温储藏保鲜仓库;依托烟草公司、琦云药业等龙头企业,建成峰城片区优质白肋烟1000万亩、樊哙片区烤烟50001亩、龙泉周边地区优质中药材15000亩;每个乡镇搞好“五个一”重点示范项目(100个农村“五改三建”示范点、培育100个特色专业村、发展户1100种养大户、紧密联系外出优秀务工人才1000名、建立1001个推动产业发展的专业协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着力解决“饮水难”问题。2007年,全县将新建微水工程100处、集中供水工程1000处、红层丘陵找水打井口,解决农村1420003万人的饮水困难。四是着力解决“就医难”问题。完成了5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并自筹资金250万元,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40万农民群众。五是着力解决“上学难”问题。全部免除了包括农村在内的90.5万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16.9万名贫困生提供了免费教科书,为71.6万名贫困住校生提供了生活补助费,0.3万名城市低保家庭贫困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改造中小学危房3万平方米,推进了教育公平。同时,启动了农村安居工程,解决400户无房户的住房困难。
三、突出统筹协调,兼顾不同群体
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惠民工程。
一是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努力扩展受惠群体。春节前夕,集中开展了“走进千家万户,慰问困难群众”万名干部送温暖活动,慰问了困难群众10000余户,惠及到贫困农民、社区贫困居民和城镇困难职工、特困教师、农村五保户和城镇残疾人、基层贫困党员及干部、优抚对象和全县所有老红军、老八路,及离休老干部代表等各类困难群体。
二是针对不同群体需求,不断创新惠民方式。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学生”等专项活动,保障不同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利益。由县领导带队,到中石油罗家寨天然气净化厂、中石化普光天然气净化厂,看望慰问了外籍民工,到成都、上海、昆山、广州、新疆等地看望慰问宣汉藉民工,送去了家乡的温暖。组织了农民工法律志愿服务队,2006年免费为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16万元,兑现落实相关待遇48290余万元。建立了留守学生班队和“代管家长”队伍,开展了留守学生法制、安全、心理卫生等知识专题讲座,实行了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温暖了每一位留守学生,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三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着力提高惠民水平。加大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的协调沟通力度,及时兑现农民征地补偿费4900万元,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普光天然气净化厂、襄渝铁路复
线的顺利开工建设。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提高了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全县城镇居民实现了应保尽保;从2006年6月13日起,有539户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补差元;符1197511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分散、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月标准分别提高到元、元;对符合条件的失地农100150户纳入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把符合条件的水库淹没区困难群-5-众全部纳入了移民后扶政策惠及范围。
四、建立惠民机制,务求惠民实效
一是建立一把手责任制。紧密结合全县机关纪律作风整顿,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和部门定点帮扶乡镇、社区、学校和企业工作制度,开展了“亲民爱民为民,务实进位惠民”主题教育和“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将惠民行动的具体内容分解落实到县级领导、相关部门,落实到了人头,实行定人员、定目标、定期限、定奖惩“四定”措施,从资金、项目、信息上去帮扶困难群众,从感情上去关心困难群众,确保取得实效。二是坚持惠民政策导向。始终把“让全县人民得实惠”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基础,从体制机制上加大对教育、卫生、劳动保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三是多方筹集惠民资金。除加大财政投入外,通过金融机构联席会、银企座谈会、制定信贷投入指导意见等办法,促使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中小企业的金融投入。采用市场运作方式,鼓励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县慈善会和开展“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多渠道筹集惠民资金。四是加大智力扶持力度。扎实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安全、服务等活动,及时为农民群众提供了科技动力、精神食粮、智力支持和医疗保障。对居住地点距离天然气钻井较近的群众举办了安全知识讲座,建立了乡村图书室,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五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县委、县政府对各级各部门开展惠民行动的情况定期督促检查,并将这一活动纳入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的年终综合目标考核,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五篇: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浅析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一、民生的起源
在中国,自古以来变有众多的思想家关注民生,提出了许多关注民生的主张。就儒家学派而言,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他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此同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主张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对人民的侵扰。
在唐代,汤太重对君民关系有很深刻的认识,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由此才得以打造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
在近代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生”主张,但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民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民生问题的地位也得到一步步提高,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得到不断完善,未改善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依法治国的方略更是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何为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这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关注民生,要采取多种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解决我国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
民生是党的宗旨所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体现在一心一意改善民生上,就要把为民谋利益、谋幸福,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中。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只有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记挂在心上、解决在手头,才能使党的宗旨落到实处。
民生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连。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切实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正是体现了这一本质特征。人民群众正是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就要求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把发展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上,体现在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脸上,这样的发展这才算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生问题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是如何使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问题。只有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民生的现状
目前,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民生问题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经过 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瞻 目的成就,不仅基本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新 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民生问题 日益凸显。
中国现在是一个金字塔型的社会分层结构,很不正常。当前全国居民低收入者以及中低收入者约占全部居民的 80%多,中等收入者只占全部居民的 10% ~15%。这样的社会结构不是健康的结构,不可能形成一种和谐安全的社会局面。
因此,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橄榄型的结构。重视并改善民生是当前我国促进“橄榄型”结构的形成有效方式。通过改善民生,可以满足民众的基本需求,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准的持续提升,从而有效保障民众有尊严的生存。在保障民众生存权的基础上,通过保障充分的就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继续发展的权利。通过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为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步人中产阶层提供充分的机会。
当前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中国的稳定,中国的发展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生问题解决得如何。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将解决民生问题列为首要的目标,并且开始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重点。“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对社会、国家、个人都有很重要的现实价值。
我国的社会不公正问题大多集中在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如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因此党和政府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才能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四、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目前,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总结党和国家近些年的政策措施,我得出以下总结。
总体而言,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另外,在生态建设上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法杖与自然保护相协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制定中长期规划。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收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就业问题。在就业方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了实现就业公平,强调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调了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明确提出初次分配也需要考虑公平问题,再分配要更加突出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社会保障问题。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不让一人因生活窘迫而绝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各项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缩小社会不公平,坚持以完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基本目标,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所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建立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此外,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加快发展。
4、医疗卫生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近年来国家快速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可以预期,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在近年内得到确立,它将从根本上免除国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5、文化体育问题。文化体育方面,积极发展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6、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分配方面,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7、社会管理问题。社会管理方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总结
通过改善民生可以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提供一个起码的尊严底线,从而消除贫困现象,减小或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还可以为每个社会成员广泛地提供最为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从而,有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充分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秩序稳定,秩序是一切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没有秩序的无政府状态,比任何专制的危害更烈。“安全、有序、稳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使民众安居乐业、共享太平,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而言之,解决民生问题在当下,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收入分配等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