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上的公章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的公章是怎么来的
比较完备的官印制度,形成于秦代,自丞相太尉到郡守县令,都由国君在任命时授予官印,同时配发穿在印钮上的丝带,叫做“绶”,以便须臾不离地佩带在身上。
公章,古称官印,是行使权力的信物,故又有“印信”的别名。公章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掌印成为掌权的代名词
从古书记载来看,官印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关于官印起源,汉代《春秋合诚图》里有这样的记载:传说尧与太尉舜坐在舟中泛游,忽然,一只凤凰飞到他们面前,将背负的图书交给尧。这图书装在一个赤玉匣子中,长三尺,宽八寸,上有黄玉检斗,用绳子捆扎,两端用泥封固,并加盖了“天赤帝符玺”的印章。这说明,印章最早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出现的。
比较完备的官印制度,形成于秦代,自丞相太尉到郡守县令,都由国君在任命时授予官印,同时配发穿在印钮上的丝带,叫做“绶”,以便须臾不离地佩带在身上。
秦末,天下大乱。项梁指挥项羽拔剑砍下殷通首级,“佩其印绶”,然后便自封为新的郡守,行令各县,“得精兵八千人”。这个凭印绶当官、认印不认人的制度,又为汉朝所继承。
汉武帝时,穷得连老婆也养活不起的朱买臣忽然被任命为故乡会稽郡守。当其回到下榻的会稽郡驻京办事处时,吏员们仍把他当穷汉看待,不予理睬,直至发现他怀里揣着印绶,“坐中惊骇”,马上排好队,一起跪拜。这种观念的沿袭,便使“掌大印”、“拿印把子”成为当官掌权的代名词。
印绶制度的另一特征,是以铸印材料和绶带颜色区别官阶。如汉代,丞相太尉一级高官,金印紫绶;御史大夫及两千石以上,银印青绶;六百石以上,铜印黑绶;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从晋代起,印绶制又改为印囊制,绶囊用皮革制成,盛进官印后佩在腰间,以绣缕区别官阶。
刘邦微时所干的乡亭小吏,倒也有“五两之纶,半通之铜”的一方小印。所谓“半通”,是相对于“全通”而言的:汉制,凡二百石以上的官印,“皆为通官印”,意思是具有发号施令的法律效力,“半通”,就当做具有一半法律效力来理解了。所以,刘邦领一个泗水亭长的“半通之铜”佩在腰间,摇来晃去,也挺神气。
从官员之印到官府之印
当时人对官印的理解是官员之印,而非官府之印。印绶由官员随身佩带,除非因犯法、罢官等缘故例应追缴外,升官调职或告老病殁,都可带走。中央因某个治事官职有缺而另授新官时,通常总是另铸新印,所以官印上的文字书写不可能长期保持统一。
这种一官一印的颁授办法,一直到南朝宋时,才有尚书左丞孔琳之上书提出疑问。他说,既然皇帝公侯的玉玺都是历代递用,并不使人怀疑他们是否拥有行使权力的资格,地位卑下的臣僚又何必非要把印绶佩在身上呢?宋武帝刘裕提倡节俭是出名的,便采纳了这个建议。“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官印移交制度,大抵就是从那个时候逐渐形成的。这种制度行之既久,给世人所带来的观念上的转变,就是官印乃某个部门某级机关行使权力的信物,这就同现代的“公章”概念贯通了,虽然在习惯上仍旧以“摘印”来指称罢官。
依循这种新的理念,更趋完备的官印制度的创立,应该说是发生在唐代。有个这样的例子:西晋赵王司马伦称帝时,为“取悦人情”,凡当年报名应试贤良方正、孝廉良将等文武各科的生员和16岁以上的太学生,以及各地州郡来京出差的吏员,一律免试授官,难以计数的官员,一概赐印,“金银冶铸,不给于印”,只好用木刻印章代替一时奇缺的金银铜材,舆论乃有“白板之侯”的取笑(《晋中兴书》)。
但是到唐初政体肇建时,作为中央最高政令执行机关的尚书省,只有总办公署(称都省或都堂)和吏、兵两部有印,其余各部司都用尚书省的印信发遣公事。因为官印只代表官府权力,而非官职,连左右仆射、侍郎郎中这等内阁首相、部长司长一级的高官,也无官印佩带。直到武则天当国时,体制改革,各部司的行政独立性加强,尚书省二十四司才分别置印。
相似的情况在其他部门也存在。唐德宗时薛之舆任谏议大夫,是隶属中书门下的正四品高官。因为并非一级行政机构,也无印信。薛以保密为由打报告给皇帝:“谏官所上封章,事皆机密,每进一封,须门下、中书两省印署文牒。每有封奏,人且先知。请别铸谏院印,须免漏泄。”这话听起来像是伸手讨权,还含有同中书门下闹独立性的意思。未几,此人被平调到中央大学做校长助理(国子司业)。
自德宗以后,内参密命,职权加重,号称“内相”,最终形成了与中书舍人分掌“内制”、“外制”的格局,作为一种标志,便是在宪宗初年的翰林院单独置印。官印脱离个人职级而完全成为施政机关的公章,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从此,政出多元、职司重叠的麻烦大为减少。
印制规格从唐朝起趋于周密
说到官印的规格,也有一个从紊乱到齐整的整饬过程。《古玺汇编》中战国时的官印,一颗编号为0007的“君之信玺”的边长才两厘米半,另一颗编号为0227的“左禀”印章的边长,倒有三厘米。再看《封泥汇编》中的两汉官印,不仅低级官印比高级官印大得多,其印面形制也“百花齐放”,有的极为方正,有的近似长方,有的四角呈弧形,还有圆形和椭圆形的,估计多为因材治印,逮到一块什么样的材料便做成什么样的印面。
至于印文的书写以及自左分行还是自右分行的排列方式,同样是五花八门,无章可循。当它们以整体形状出现时,固然可从金银材质、青黑绶色上区别规格,但一旦以封押形式反映在公文上,如非十分熟悉,困惑是无可避免的。
贾谊著《治安策》,揭述矫伪者诈取国库近十万石粮食,冒征六百余万钱赋,骗乘官车驿传郡国,应该说都与这些印制上的缺陷有很大关系。在形形色色的官印到处都是,甚至连离任或去世者曾经用过的官印也依然存在于世间的情况下,只要有人胆敢妄为,辨别真伪还真不容易。
从官印设置从严控制的唐代起,印制规格也趋向周密。诸司之印一律用铜铸,印体为正方形。此外,官印上有把柄以方便钤印的形制,即所谓“印把子”,也是在这个时候推行的。明代,各衙门印信俱由礼部铸印局统一刻制,且有详细的铸、换、辨、验条例,“凡在外文移到京,悉送铸印局辨其印信真伪”。
当然也不能说这样一来便能彻底杜绝诈伪,比如《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中那位在浙江布政司当差的吏目潘三爷,为帮助财主掠买妇女捞取酬谢,让匡超人替他捏造一纸乐清县署的公文,“家里有的是豆腐干刻的假印,取来用上”。不过这些花样只能在基层玩弄,而且是在里外勾结的条件下生效,要想去设有铸印局可辨真伪的京师行骗,就不那么容易了。
唐代起官印保管在府
官印的谨慎设置和保管,历来是典章制度的重中之重。如宋代《职制律》关于机关申请置印的规定:“诸官司应铸印记,先具以某字为文,保明申所隶,再行审验,关申尚书礼部。”如因旧损需换新印者,“给讫限,当日以旧印申纳尚书礼部棰毁”,也有先锉去印面一个角,集中销毁的。作废公章仍完好保留在世间这种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官印的保管方式,在秦汉魏晋一官一印的时代,各自随身佩带,朝夕不离。唐代起,印为机关公章,保管在府。
官印的使用程式及责任人员,也有严格规定。以唐代中书门下即政事堂的“堂印”为例,凡需要用印的公文,必须经主管长官判署、签押,并经誊写、校对后,再由“堂头”(相当于政事堂的办公厅主任)审核,审核无误后,方可盖印。
明朝宣德年间,御史李浚奉命赴浙江钱塘县督办粮储事宜。当地的县令是个阴险狡诈之辈,准备暗中设计陷害李浚。一次,县令将自己的一名心腹安插到李浚身边做仆役,仆役伺机偷走了官印。当李浚办公用印时才发现官印被盗,经前思后想,他判断官印被盗定与县令脱不了干系。
为找回官印,李浚的属下提出带人到县令府中搜查,被其当即阻止。因为这本是件没有确凿证据的事儿,若兴师动众闹得满城风雨,极有可能逼迫对方将赃物隐藏得更深或干脆销赃灭迹。冷静下来,李浚拿定了主意。他盛情邀请县令来府中摆宴庆贺。正当两人酒酣耳熟之际,院内浓烟突起,仆人惊慌通报,家中着火。李浚连忙起身进密室取出印盒交给县令并大声吩咐:“官印重要,请妥替保管,明日送还,眼下救火要紧……”说完不容县令推辞,离席救火而去。
自然,失火、救火都是李浚亲手导演的一场戏,火势当然不大,不久便被扑灭。而捧着空印盒回家的县令却坐卧不宁,彻夜难眠,左右为难。若明日把空印盒原样返还,很难说清自己接受时印盒里面是空的。而弄丢了上司的官印,自己吃罪不起,势必还会祸及全家。县令越想越怕,只得把那枚刚刚偷来、预谋加罪李浚的官印重新放回印盒之内,第二天他不得不小心翼翼登门将官印完璧奉还。次日清晨,当看到印盒中安放着那枚失而复得、毫发无损的官印,李浚与县令两人目光对视,心照不宣地笑了。
能做到如此谨慎,自然是达到了“印记不得委其胥吏”的要求。也因此,公章也逐渐给地方办公带来了麻烦。按照规定,各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派上计吏到京师户部汇报地方年度财政收支,经户部审核数目完全符合后,方许奏销。钱谷数字如有分、毫、升、斗“轧不平”,整本财务报表便要被驳回重造。重造报表不难,难的是必须盖上原单位的官印才算合法,这样一个来回,就得多费个把月以至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了结。如此,不仅增添上计人员往返奔走的麻烦,也影响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手续繁琐,也逐渐成为大量使用公章的弊端。
第二篇:历史上第一个贪官是谁
历史上第一个贪官是谁
早年流行一部电视剧,叫做《宰相刘罗锅》,目的在于宣传清官的廉洁清正,不想刘罗锅一去不返,扮演贪官的和珅却一炮走红,从此和珅的角色逐渐活跃于银屏,看起来人们似乎不太关心清官的死活,对于贪官却骨子里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气概。今天江湖就给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贪官的故事。
所谓贪官,自然就是有权的贪婪之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义之财的官员,所谓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看看字,“官”头上戴有一顶大盖帽,下面张着两张口,并且以笔直的一竖连接着。这就是说,“官”头戴什么样的帽,就得始终如一地为“什么样的它”说话、为“什么样的它”执政,而不是把官帽当成一个大口袋,什么样金银珠宝,都统统装在这个口袋里,如此那是装不下去的。
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个贪官是春秋时期的羊舌鲋,他的哥哥可是大大的有名,叫叔向,羊舌肸。羊舌鲋虽然才能出众,却贪得无厌。晋昭公三年,晋国以羊舌鲋为代理司马,在平丘召集诸侯。当时,晋国军队驻扎在卫国,羊舌鲋为向卫国索赂,故意不管随意刈草的人。卫国派屠伯送给叔向羹和一箧锦,请求他的帮助。叔向收下了羹,而将锦交给屠伯。并告诉他,以国君的名义将锦赐给羊舌鲋。屠伯照做了,结果还没等他从羊舌鲋那里离开,禁止乱刈草木的命令就下达了。可见这个羊舌鲋真的不是一个好鸟。不过你幸运了一次,未必能次次幸运。当时晋国大臣邢侯和雍子争夺田产,羊舌鲋授命此案。本来只需要主持公道即可,可惜犯案的雍子很有门道,他有一个宝贝女儿,长得娇媚婉转温柔可亲,这雍子自己知道肯定会输掉官司,就把自己的女儿送给羊舌鲋,羊舌鲋一见到娇滴滴的美人,立刻说话不利索了,等到春风几度,居然判处邢侯有罪。
邢侯也不是省油的灯,自然恼羞成怒,居然在大堂上就把羊舌鲋和雍子给杀死了,并口口声声说抓住了什么把柄,后拉大家才明白,原来羊舌鲋是拿人家的手短。国君问叔向怎么办?叔向说:“他们三人同罪,处决活着的人,再将死者戮尸就行了。雍子贿赂,叔鱼卖狱,邢侯专杀,他们的罪行是一样的。自己有错却想夺得美名是为错,贪以败官是为墨,杀人不忌是为贼。《夏书》说:‘昏、墨、贼、杀。’这是皋陶制定刑罚。请按这样做吧。”于是邢侯被杀,雍子和叔鱼的尸体都被弃于市。羊舌鲋以贪坏法,卖法纵贪,被定为墨,贪墨一词也来源于此,雍子为躲避罪责,把女儿送给了主审的官员,开了性贿赂的先河,后来贪墨专指攫取美女。
有了索贿的,就要受贿的,所谓各取所需吧,从此贪官的市场一发不可收拾,王亚南曾经说:中国一部二十四史,其实是一部贪污史。如此贪污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而这个叫羊舌鲋的也因为美色而一命呜呼,真的是可惜可叹。
第三篇:历史上真正的海贼王是谁?[模版]
历史上真正的海贼王是谁?
2016.02.05更新:克劳斯·施托尔贝特尔 ——分割线—— 海盗控怒答!
为什么翻遍了高票低票,全都是15-18世纪的,大家真的都是大航海时代玩多了?
明明古代有很多很酷炫的海盗之王好吗?好吗?好吗? 既然没人说,那这个逼我就装了!在此,给大家科普一下千年前曾经让世人颤抖的海盗之王们(出名的 @苏沉船 说的差不多了我就不重复了)。说下我对于海盗王的定义: 第一,占领国家 第二,事迹6得飞起
以上两条实现任意一条即可入选备注: 大致总结我直接从百科扒了,懒得写。
我只负责盘点,想看细节的,请百度。1.金发王哈拉尔德【真实性需考证】为了一个公主统一挪威并且扬言挪威一日不统一就一天不剪头发剃胡子的那个,懒得写了直接搬百度(金发王_百度百科)。
哈拉尔德这个人的真实性确实是有待讨论的,我查了半天资料发现,在挪威历史里面找不到他,但是在北欧海盗历史可以找到他,翻越欧洲史的时候确实也能找到他的名字,然而翻阅海盗相关的书作者又明确告诉我这只是个传说。但我个人相信是真的,要知道1903年,考古人员就发现了奥斯伯格船冢,墓主人就是他祖母。
我翻了半天论文专著没找到中文的,相关的一本《挪威列王传》特么的还是英文版的,懒得译了,感兴趣的人就按着书名自给自足去吧。
如果有学北欧史或者是专门研究维京海盗的小伙伴,看到了请务必私信我!求!书!单!市面上卖的那些都什么鬼=皿= PS:看到两个颇为有趣的博文,留下地址供大家讨论。关于挪威国王哈拉尔德·哈拉尔迪真实人格的严肃探讨(修)_K上尉
“金发王”哈拉尔德--维京最后的国王2.巴尔巴罗萨兄弟 声名显赫的红胡子兄弟,巴巴罗萨王朝的建立者。哥哥奥鲁奇雷斯是巴巴罗萨一世,弟弟海雷丁是巴巴罗萨二世。注意:虽然同样是红胡子,可是他们和腓特烈一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二战时期那个出名的巴巴罗萨机化,指的是腓特烈一世。哥哥奥鲁奇雷斯 弟弟海雷丁
希腊被奥斯曼占领,奥鲁奇与弟弟海雷丁改信伊斯兰教,并加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后来两人则由士兵变成海盗。1504年,奥鲁奇侵击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船只,得到大批财物,迅速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其后,奥鲁奇得到突尼斯总督的保护,将一个近海小岛让给奥鲁奇作为基地。1514年,西班牙围剿突尼斯,奥鲁奇战败后被迫放弃基地(其中奥鲁奇与西班牙作战时受伤,海雷丁暂替阿鲁吉的海盗首领位置,重整旗鼓)。1516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去世,北非的阿尔及尔借机独立,于是奥鲁奇攻击驻守在阿尔及尔的西班牙军队,又攻占了阿尔及尔,成为苏丹。奥鲁奇自立为王后,与奥斯曼关系决裂,1518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出兵阿尔及尔,奥鲁奇缺乏支援下大败并战死,其皇位由其弟海雷丁继承。[1] 海雷丁继位后,即与土耳其重修旧好,恢复两地的关系,土耳其则封海雷丁为海上大将军及阿尔及尔的行政长官,海雷丁最终在伊斯坦布尔颐养天年至死。[2]3.教皇乌尔班二世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人不能算是海盗,不过此人发起的十字军东征拉开了名义上是基督教徒的十字军,实际上是烧杀抢掠的海盗的序幕。
额,或者咱们应该说他是,基督海盗之父(这名儿有趣)? 第一次圣战结束后此人卸任,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吃到了甜头的强盗们怎么忍心放着宝贝不抢走?于是乎,第二次十字军东征连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康拉德三世和法兰西国王路易都参与其中了,规模更大破坏力更强。麻烦的是,由于资金不足,很多人回不去自己的国家,吃饱穿暖都是问题,只好做海盗了。
接下来之后的几次东征我懒得扯了,感兴趣的请百度(其实是细节差不多忘光了,开玩笑,那么多名字鬼才记得住啊=皿=)。
总之,十字军东征虽然在历史上的评价是失败的,但是它一定程度上也确确实实打开了东西方贸易的大门,海盗正是在贸易之路上应运而生的副产品——从此地中海出现了大批的海盗。4.罗洛
看到没人提他我内心是崩溃的,这位出名的维京海盗中的大英雄居然就这么被大家忽略了?!
罗洛此人最大的功绩就是:诺曼底公国,具体请移步罗洛(北欧海盗首领)。
罗洛作为诺曼底公国的奠基人,不仅谋略国人,而且制国有术:他改信了基督教,去了法兰克的一个伯爵的女儿做妻子(别问我名字,忘了=皿=),促进民族融合,让维京人彻底融成了西欧大陆的一员,十一世纪的诺曼底公国被称为西欧封建制度最好的欧洲国家一点都不过分,而且,诺曼底人对于外来文化的尊重和宽容也是非常让人惊讶的,他们允许外来人继续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比如希腊人什么的),这一点在于黑暗封闭出来个巫女都要被烧死的中世纪,多么宝贵!你们造么!可以这么说,意大利能成为文化之都,这些海盗还是功臣呢。6.克劳斯·施托尔贝特尔
很遗憾这哥们我没找到图,对他感兴趣的人可以查找下汉萨同盟的相关历史,他在其中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虽然在历史中,他应该算是个loser,可是此人了不得。他有传说中的宝藏,宝藏,宝藏!!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十四世纪末,丹麦和挪威共同的君主玛格丽特女王想要趁着瑞典国内发生王位继承之争一举吞下瑞典,突然发起进攻。可是,虽然势如破竹,但是在斯德哥尔摩城踢到了铁板,女王因此下令:封城断粮。
守军只好向汉萨同盟求助,汉萨同盟因此发了个特令:这会海盗可以带着粮食入出斯德哥尔摩的海港,并给予奖励。很多海盗因此加入了斯德哥尔摩的援助,克劳斯也是其中之一。
最终,玛格丽特女王的计划失败了,为了表彰海盗们的努力,克劳斯为首的人获得了“海盗证书”——抢劫其他国家的船只不受处罚。
然而,因为海盗证书的诱惑,越来越多的海盗加入其中,海盗势力越来越大,开始嚣张地对港口的城市烧杀抢夺,汉萨同盟取消了对他们的保护,并且开始讨伐他们。最终以克劳斯为首的海盗被擒,处以死刑。
临刑之前,克劳斯想要用他抢夺获得的大量财富为交换让自己免于一死,结果被拒绝,而克劳斯的财富,也就成了大家疯狂追逐的海盗的宝藏。
克劳斯死后,一个农夫买瞎了他的红色魔鬼号,当拆除木板的时候,他发现了这笔巨大的财富。有人说农夫占有了这些宝藏,可是更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他把宝藏埋了起来。所以直到今天,寻找宝藏的人依旧数不胜数,目前有六处寻宝地点很受人关注:哥德兰岛的维斯比,波罗的海的乌泽多姆,吕根岛,费马恩城堡,某处的一个圣母教堂里或者距离那座教堂不远的小村庄。娱乐一下,补几个神话里面的海盗王: 1.阿基里斯嗯,没错,就是那个被后脚跟搞死的阿基里斯。事情起源于出名的特洛伊战争,不过如果你们觉得他们真的只是去打仗,那可就错了。
《荷马史诗》里面明确记载,这位神的宠儿在坐船的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且他还很自豪地说老子就是海盗呢: 航海途中,我攻陷了12座都城,到达陆地后,我又劫掠了大约1座城市。我掠夺了大量的战利品,全都运回来交给阿特柔斯之子阿伽门农。除此之外,还有:
我坐船去毁灭了十二座城,并且在这美好的特洛伊平原上毁灭了十一座城,我从这些城堡得过无数美好的财物。相对比较详细的我找到了几个网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部分内容懒得查书了,也是直接在这儿搬运的:
[原创]简明世界海盗之旅:古希腊海盗――七弦琴下的火焰 铁血网2.奥德修斯阿基里斯的好基友,那位被众神坑了在海上漂了十年的倒霉蛋。
懒得写具体的了,直接搬运《海盗地图》完整版,历史上所有知名海盗、历史、规章、海盗之歌
与阿基琉斯一样,奥德修斯也是一名海盗。我们在这里选取《奥德赛》中的两则故事,看看奥德修斯是如何夸耀自己的海盗“功绩”的:
“离开特洛伊之后,风把我们带到吉康人的地方伊斯马洛;我们攻下那座城,屠杀了当地居民,俘获了城里居民的妻子和许多财宝;我们平分了战利品,不让任何人失掉他应得的一份。”
“我才到家一个月,我的同伴就要我准备船只,我装备好了九只船,人们很快集合起来,到了第七天我们上船,我们来到埃及河口,去劫掠埃及人的美好村庄,掳获一些妇孺,屠杀当地居民。埃及人听见喊杀声,清晨从城里赶来;原野上布满步卒车乘和明亮的兵器……伙伴们不敢留下来抵抗,他们被四处包围,埃及人用锐利青铜兵器杀了我们不少人,另一些被活捉带走,强迫为他们服劳役。”
在荷马史诗中,有关奥德修斯的海盗经历时时可见。他自己也承认那段不太光彩的历史,可见奥德修斯正是通过当海盗聚敛了钱财,后来又当上了国王。
给没书的小伙伴一个网址,个人大致看看,觉得这总结的也挺好的了,顺便我自己也留个底。
《海盗地图》完整版,历史上所有知名海盗、历史、规章、海盗之歌TBC 等我收拾收拾资料,哪天心情好再继续补充。最后,忍不住多嘴一句:其实这些东西书上都有,包括 @苏沉船 等朋友的优秀回答,其实也就是搬运搬运再搬运,而且说得也没书本的详细。为什么你们不肯查书,甚至百度都懒得,却要来问知乎呢? Reference: [1]奥鲁奇·雷斯_百度百科 [2]巴巴罗萨·海雷丁帕夏
第四篇:流量是怎么来的?(范文模版)
很多卖家都在愁木有流量,那么流量到底是肿么来的呢?
在淘宝个性化搜索的大背景下,一个流量进入到你店铺里的过程是怎样的?
一、个性化筛选:通过对买家最近的浏览轨迹,购买能力,风格喜好等等因素,筛选出宝贝特征和详情页属性与之相符合的宝贝,按照下架时间抓取出来。
二、排名:在上一步基础上,淘宝会按照宝贝的权重排序。有一个好的宝贝权重才会有一个好的排名,才会有更好的展现机会。那么,影响宝贝权重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服务模型:好评率、退款率、退款速度、投诉率、纠纷率、DSR、旺旺在线、响应速度等等。
宝贝模型:7天增长、标题相关性、点击反馈(关键词点击率、访问深度、收藏、转化率、停留时间、回头客等等)
三、展现
四、点击:主图是否够吸引?标题所涵盖的关键词是否精准且与主图特征相符?
五、浏览:停留时间、访问深度、收藏、转化、跳失率
发愁木有流量的卖家,扪心自问一下,平时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在研究上面的各种因素,做了多少工作是对以上因素有帮助的工作? 我们刷单的目的在哪里?没错,是要有销量,但是你是否保证了你的7天增长了?你刷的关键词,是否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去淘宝指数看看,你刷的关键词,搜索指数有多少?没有市场容量,你的关键词刷了也白刷。做不出增长,刷了也白刷。
第五篇:来是偶然 走在必然(模版)
展信QQ糖:
给我一双手,对你依赖;
给我一双眼,看你离开;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人会忍心责怪;
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
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依旧是同一首诗,我送给的不同的人。
在这里,谢谢你曾经陪我走过的那些日子,和你在一起,我真的很开心。是我不好,不能陪在你身边照顾你不能给你想要的幸福,或许分开对你对我都是一个好的开始。
千般的不舍,万种的无奈,走到尽头依旧两手空空,结局还是一样来临。
你确实不在我身边了,你身边已多了一个他代替我来照顾你,原谅我以前的个性,原谅我不会用你想要的方式去爱你,原谅我的一切。
但我真的真的很爱你,请不要怀疑我对你的爱。虽有些残缺不全。
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