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实施细则(共)
《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46号发布的《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之外,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均执行《办法》和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除《办法》第三条规定的六类项目外,其他各类基本建设项目一律实行登记备案。第四条 《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不实行登记备案的六类项目具体范围的界定。
(一)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项目,是指在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和省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及指导投资方向的有关文件中,规定限制和控制投资建设项目。省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将汇集有关文件资料,不定期向社会公布。
(二)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性行业的项目,是指水利、电力(含热电联产)、煤炭、核能、石油天然气、矿山开采、公路、铁路、桥梁、港口(含码头)、机场、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等行业领域的建设项目。
(三)政府投资的项目,是指项目建设资金中包含财政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建设资金和由上述资金提供担保进行融资的项目。
(四)机关和事业单位建设的项目,是指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兴建的各类建设项目。
(五)利用国外贷款的项目,是指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商业贷款的项目。
(六)国内政策性贷款的项目,是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安排的贷款项目,各类贴息贷款项目,省基建基金等政府委托投资公司发放贷款的项目,以及政府协调金融机构安排的专项贷款项目。
第五条 项目登记备案按属地原则实行分级管理。
省级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办理中央驻鲁和省属企业项目的登记备案。
市级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办理市属企业项目的登记备案。
县(市、区)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办理县(市、区)属项目的登记备案。
无隶属关系企业项目的登记备案,按照属地原则,由市县两级发展计划部门办理。
第六条 国家级开发区内项目的登记备案,又开发区投资主管部门办理,并报当地发展计划部门备案。省级以下(含省级)开发区内项目的登记备案,由市、县(市、区)发展计划部门按隶属关系办理。
第七条 实行登记备案的项目,由企业填写登记备案申请表,并向登记备案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决定项目投资建设的正式文件或董事会决议。
(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新设立企业而尚未办理工商登记的,需出具各出资方关于项目建设的合作协议等有效文件。
(三)项目简介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项目提交项目简介;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由具备乙级以上工程咨询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
(四)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
(五)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预审文件,不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出具原有土地证明。
(六)在城市规划区内或对城市规划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由规划管理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
第八条 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条件的项目,可实行简化登记备案。
(一)不需新增建设用地的。
(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规定的第三类“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第九条 实行简化登记备案的项目,由企业填写登记备案(简化)申请表,并向登记备案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决定项目投资建设的正式文件或董事会决议。
(二)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三)原有土地证明。
(四)项目简介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具体要求同第七条。
第十条 登记备案机关根据《办法》的规定对企业报送的登记备案材料进行审核,并在自收到企业相关资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结。
对符合规定的项目,予以登记备案并出具登记备案证明;
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不予以登记备案,并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资料不齐全或有误的,将需要补充改正的材料内容和要求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登记备案项目实行全省统一编码,具体编码方法按附件执行。第十二条 登记备案证明由省发展计划部门统一印制。
第十三条 为便于重大项目的信息汇集和宏观管理,对登记备案的项目实行上级备案制。
市、县(市、区)和国家开发区登记备案机关出具的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的登记备案证明,在10日内将副本抄报省发展计划部门。
县(市、区)出具的总投资2亿元以上项目的登记备案证明,在10日内将副本抄报市发展计划部门。
第十四条 凡实行登记备案的项目,不要办理投资许可证。第十五条 项目发生重大变更的界定。
(一)建设地点发生变更是指项目建设地点在县(市、区)域间发生变化的。
(二)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化是指主要产品发生变更、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面积超过或低于原登记备案面积30%的。
(三)建设规模有较大变动是指年生产规模超过或低于原登记备案额30%的。
(四)变更建设方案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指变更建设方案后,按照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项目由原登记时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或影响很小的二、三类,变更为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一类,按有关规定必须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第十六条 已办理登记备案的项目,项目法人发生变更的,需重新办理项目登记备案。第十七条 已办理登记备案的项目,因资金来源和建设内容等发生变化导致项目性质发生改变,因而不属于登记备案项目范围的,应按规定程序重新进行审批。
第十八条 登记备案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完工后,应填写项目竣工情况表,及时向登记备案机关报送完工情况。
第十九条 按《办法》规定应当实行登记备案的项目,因特殊原因需审批的,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发展计划部门审查同意,可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在企业申请报批时,登记备案机关应向企业履行告知义务。
第二十条 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登记备案证明的,由负责管辖的登记备案机关依据《办法》进行处罚,取消其登记备案证明,并处2-3万元罚款。
第二十一条 应办理而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或项目发生重大变更而未重新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由负责管辖的登记备案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在规定期限内未予改正的,登记备案机关依据《办法》进行处罚。其中,应办理而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可处1-2万元罚款;项目发生重大变更而未重新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登记备案机关实施处罚时,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二十三条 登记备案机关对违反《办法》和本细则规定的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第二十四条 登记备案主管部门应当对登记备案项目进行规范管理,并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加强对登记备案项目的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及时汇总、分析和发布项目信息,正确引导投资方向。
第二十五条 登记备案机关进行项目登记备案管理及行政监督时,不得向任何企业和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六条 登记备案机关及有关责任人违反《办法》和本细则规定,对符合规定的项目,拖延、拒绝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或为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出具登记备案证明的,登记备案主管部门将责令限期改正,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山东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4年04月01日 实施日期:2004年04月01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
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46号
《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已经2002年10月16日省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
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二〇〇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
第一条 为简化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程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登记备案,是指对由企业自主决策、使用自有资金、商业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市场融资投资建设的竞争性项目,取消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并以项目登记备案证明取代项目审批文件的制度。
第三条 除下列项目仍按照基本建设管理规定进行审批外,其他项目一律实行登记备案:
(一)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项目;
(二)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性行业的项目;
(三)政府投资的项目;
(四)机关和事业单位建设的项目;
(五)利用国外贷款和国内政策性贷款的项目;
(六)国家和省规定必须进行审批的其他项目。
第四条 县以上发展计划部门负责项目登记备案工作;建设、国土资源、环保、消防等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以上发展计划部门应当加强登记备案项目的监督检查,做好项目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公布,正确引导投资方向,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第六条 项目登记备案实行分级办理。省属项目和总投资限额以上的项目,由省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办理;其他项目由市、县(市、区)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办理。
项目总投资限额由省发展计划部门确定。
第七条 申请项目登记备案的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应当向发展计划部门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副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和项目登记备案申请等资料;新增建设用地的,还应当提交用地预审文件。
提交的资料应当真实、有效。
第八条 发展计划部门应当对申请登记备案项目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的规定;
(二)是否符合国家、省有关环境保护、土地和资源利用的规定;
(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九条 发展计划部门自收到登记备案相关资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符合前条规定的项目予以登记备案,并出具登记备案证明;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不予登记备案,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条 发展计划部门出具的登记备案证明与批复的其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下达的投资计划具有同等效力,企业可凭登记备案证明办理用地、规划、建设、消防等手续。对应当实行登记备案而未依法登记备案的项目,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取得登记备案证明后项目发生重大变更或者1年内未开工建设的,必须重新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原登记备案证明自然失效。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项目发生重大变更:
(一)建设地点发生变更的;
(二)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化的;
(三)建设规模有较大变动的;
(四)新增用地面积超出原备案面积的;
(五)总投资额超出原备案数额30%以上的;
(六)变更建设方案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
第十三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展计划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应办理而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
(二)项目发生重大变更而未重新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
(三)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登记备案证明的。
具有第(三)项情形的,发展计划部门应当及时收回登记备案证明,并告知金融机构等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四条 发展计划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为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出具登记备案证明的;
(二)对符合规定的项目,拖延、拒绝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
(三)为未取得登记备案证明的项目办理用地、规划、建设、消防等相关手续的。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 2003年1 月 1日起施行。
(本办法下载自山东发改委网站http://首页--政策法规)
第三篇: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解读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 146号
《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 已经 2002年 10月 16日省政府第 28次常务会议 通过,现予发布,自 2003年 1月 1日起施行。
省长 张高丽
二 00二年十月三十一日
山东省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办法
第一条 为简化基本建设项目办理程序,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 登记备案,是指对由企业自主决策、使 用自有资金、商业银行贷款或者通过市场融资投资建设的竞争性项目, 取消项目建议书和可 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并以项目登记备案证明取代项目审批文件的制度。
第三条 除下列项目仍按照基本建设管理规定进行审批外,其他项目一律实行登记备案:(一 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项目;(二 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性行业的项目;(三 政府投资的项目;(四 机关和事业单位建设的项目;(五 利用国外贷款和国内政策性贷款的项目;(六 国家和省规定必须进行审批的其他项目。
第四条 县以上发展计划部门负责项目登记备案工作;建设、国土资源、环保、消防等有 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以上发展计划部门应当加强登记备案项目的监督检查,做好项目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公布,正确引导投资方向,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第六条 项目登记备案实行分级办理。省属项目和总投资限额以上的项目, 由省发展计划 部门负责办理;其他项目由市、县(市、区 发展计划部门负责办理。
项目总投资限额由省发展计划部门确定。
第七条 申请项目登记备案的企业, 在作出投资决策后, 应当向发展计划部门提交企业营 业执照副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和项目登记备案申请等资料;新 增建设用地的,还应当提交用地预审文件。
提交的资料应当真实、有效。
第八条 发展计划部门应当对申请登记备案项目的下列内容进行审查:(一 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的规定;(二 是否符合国家、省有关环境保护、土地和资源利用的规定;(三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其他有关规定。
第九条 发展计划部门自收到登记备案相关资料之日起 3个工作日内, 对符合前条规定的 项目予以登记备案, 并出具登记备案证明;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不予登记备案, 并书面说明 理由。
第十条 发展计划部门出具的登记备案证明与批复的其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下达 的投资计划具有同等效力, 企业可凭登记备案证明办理用地、规划、建设、消防等手续。对应当实行登记备案而未依法登记备案的项目, 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国家和省另有
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取得登记备案证明后项目发生重大变更或者 1年内未开工建设的, 必须重新办 理登记备案手续,原登记备案证明自然失效。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项目发生重大变更:(一 建设地点发生变更的;(二 主要建设内容发生变化的;(三 建设规模有较大变动的;(四 新增用地面积超出原备案面积的;(五 总投资额超出原备案数额 30%以上的;(六 变更建设方案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
第十三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发展计划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 重的,可并处 3万元以下罚款:(一 应办理而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二 项目发生重大变更而未重新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三 提供虚假资料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骗取登记备案证明的。
具有第(三 项情形的,发展计划部门应当及时收回登记备案证明,并告知金融机构等有 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四条 发展计划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限期改正,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 为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出具登记备案证明的;(二 对符合规定的项目,拖延、拒绝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的;(三 为未取得登记备案证明的项目办理用地、规划、建设、消防等相关手续的。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 2003年 1月 1日起施行。
第四篇:山东省实施房屋登记办法细则
山东省实施房屋登记办法细则
关于印发《山东省实施〈房屋登记办法〉细则》的通知
各市建委(建设局)、房地产管理局,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建设部令第168号),规范登记行为,保障房屋交易安全,我厅制定了《山东省实施〈房屋登记办法〉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贯彻执行并及时总结经验,如在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厅。
二○○九年四月八日
山东省实施《房屋登记办法》细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房屋登记办法》,保障房屋交易安全,维护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房屋登记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房屋登记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房屋登记行为。具有独立利用价值的特定空间以及码头、油库等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的登记,可以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条 房屋所有权、抵押权、地役权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房屋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当事人可以申请登记。
房屋权利预告、对房屋登记簿的记载有异议及记载错误更正,司法、行政机关对房屋权利的限制和协助执行法律文书的备案,房屋拆迁许可等与房屋权利有关的事项,当事人可以申请登记。
第四条 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房屋登记的指导、监督工作。
房屋登记统一由房屋所在地的设区市、县(市)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设置的负责房屋登记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登记机构)办理。第五条 全省统一使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作的房屋(房地产)权属证书和登记证明,统一执行国家的《房屋登记技术规范》。
各设区市的登记机构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城乡统一的房屋(房地产)登记簿、登记信息系统及有关登记文本、表格;统一房屋(房地产)登记簿、房屋档案及有关证书、文本、表格的填写与管理;统一房屋登记信息的管理与查询。
第六条 房屋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按照建设部《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的规定申请查询、复制登记资料。对符合规定的查询申请,登记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查询服务,并按国家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第七条 从事房屋登记受理、审核工作的人员应当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或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考试,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房屋登记上岗证书,持证上岗。
第八条 登记机构对有关登记事项进行公告时,对国有土地上房屋登记,公告刊登在房屋所在地公开发行的主要报纸或者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或其设置的登记机构网站等公开媒体上。
对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将申请登记事项在房屋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内进行公告。公告文本应当张贴于集体组织办公地点公告栏或登记房屋上。
公告期为30日,其中集体土地上房屋为10日。经公告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方可予以登记。公告文本应当归档。
第九条 登记机构应当通过登记机构的网站、登记机构公示栏或其他方便申请人查阅的公开形式将申请登记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公示。
第十条 “共有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可以由相关的共有人申请”,是指相关共有人姓名或者名称变更,房屋坐落的街道、门牌号或者房屋名称变更。
房屋共有性质或共有份额变更的,应当由共有人共同申请。部分共有人因下落不明无法共同申请房屋登记的,应通过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等法定程序确定代管人或继承人后,由代管人或继承人与其他共有人共同申请登记。
第十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房屋,应当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的,应当提交监护人的身份证明材料。监护人处分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房屋申请登记的,由全部监护人共同申请,并提交为被监护人利益的书面保证。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当由法院认定,未成年人除外。
第十二条 申请人提供的登记材料中如有港、澳、台、中国驻外机构或外国的机构等其他境外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的,应当办理公证或者认证。
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文件原件是外文的,应当提供中文译本。第十三条 自然人委托他人申请房屋登记,委托书应当公证,并提供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
第十四条 委托代理人申请房屋登记时,登记机构就有关事项需要询问的,询问结果由代理人签字确认,委托人对询问内容的真实性和询问结果负责。
第十五条 登记机构工作人员实地查看时,应当制作查看记录,申请人应当予以配合。申请人不配合,导致无法实地查看的,登记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在查看记录中记载,并可以据此做出不予受理或不予登记的决定。
申请登记的文件与实地查看情况不一致的,登记机构应做出不予登记的决定。
第十六条 登记机构将申请登记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之前,申请人可以撤回登记申请。申请撤回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交身份证明;共同申请的应当共同向登记机构提出撤回申请;代理申请的,应当由本人或代理人依据撤回申请的授权委托办理。
申请人撤回登记申请,已交的费用不予退回。第十七条 对共有房屋的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向每个共有人分别颁发权属证书或登记证明,并注明权利“共有”字样;按份共有的注明各自的份额。
第十八条 房屋权属证书、登记证明遗失、灭失的,权利人在当地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声明内容要有遗失证件的号码等主要内容,然后凭报纸公告的遗失声明申请补发。补发的房屋权属证书、登记证明应注明“补发”字样,并将有关事项在房屋登记簿中记载。
第十九条 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楼盘表为基础,整合商品房预售许可、预售合同登记备案、房屋交易、房屋登记、房屋测绘、房屋档案、房地产企业、统计、信息发布和信息安全系统。
第二十条 因合法建造房屋申请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房屋已竣工的证明”可以采用建设主管部门出具的单体工程竣工备案证明,住宅小区应有开发主管部门出具的住宅小区综合验收备案证明或分期综合验收备案证明。其他自建房屋凡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的,可由居民委员会、村委、建设单位出具房屋竣工证明。
第二十一条 登记机构应当将建设用地使用权文件中的土地权属取得方式和土地使用年限、土地性质等土地信息,记载于登记簿及房屋权属证书。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办理登记手续时,应当对建筑区划内依法(按合同约定)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会所、幼儿园、及其公用车库、车位和物业服务用房等公共场所、公用房屋一并办理登记,由登记机构在登记簿上予以记载,并与该建筑区划内房屋基本登记单元的登记簿形成关联。共有物业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为“※※(区域)的全体业主”,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按合同约定归属建设单位或有关权利人所有的会所、幼儿园、车库车位,由合同约定的权利人申请登记。
第二十三条 廉租住房和住宅小区内按照规划配套建设的政务管理用房、社区居民委员会用房等,由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代政府直接登记;住宅小区内承担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校的房屋由政府职能部门或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登记。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向登记机构提交上述房屋登记的有关材料。
第二十四条 婚姻存续期间已登记为夫妻共有,又申请改为一方所有,或已登记为一方所有,又申请改为夫妻共有的,应当办理转移登记。
婚前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房屋,婚后夫妻申请改为共有的,应当办理转移登记。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因遗赠、继承等原因申请转移登记的,受遗赠证明、继承证明等应当公证。
第二十六条 凡涉及房屋分割、合并等有关面积发生变化的登记,应当提交有房屋测绘资格的测绘单位提供的《测绘报告》。通过拍卖方式取得房屋的,应提交有关部门、单位的《拍卖成交确认书》。
第二十七条 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房屋的所有权,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时,当事人可一并申请抵押权注销登记和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第二十八条 房屋未经初始登记,不办理房屋其他登记,但依据本《细则》申请预告登记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房屋权利人在申请房屋登记前死亡的,其继承人或其他合法的权利承受人应当在办理继承等转移登记手续时,凭相关的建房手续及生效的法律文书等有关材料一并办理房屋初始登记。
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申请房屋登记前终止的,其合法的权利承受人应当在办理转移登记时一并办理房屋初始登记。
当事人之间签订房屋转让合同后,未办理登记的,受让人处分房屋时应当补办登记。不能补办登记的,通过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解决。
第二十九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登记机构予以登记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办理。但要求登记的事项与登记簿的记载有冲突,或被执行的房屋未经初始登记,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第三十条 因房屋用途改变,或房屋改建、扩建致使面积增减而申请变更登记的,应出具规划等相关部门批准的证明文件。面积增减的,还应提交有房屋测绘资格的测绘单位提供的《测绘报告》。
集体土地依法转为国有土地,已经登记的房屋应当凭原房屋权属证书、国有土地使用权文件等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十一条 拆迁人申请被拆除房屋注销登记的,应当提交政府的拆迁许可文件及被拆除房屋的权属证书。拆除自有房屋并且不存在补偿安置的,只提交被拆除房屋的权属证书。
已拆除房屋未注销登记的,其原址上新建的房屋不予办理初始登记。
因放弃房屋所有权而申请注销登记的,应当提交房屋权属证书和放弃所有权的书面声明。
第三十二条 设有抵押权、地役权、预告登记或在查封的房屋,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时,应提交抵押权人、地役权人、预告登记权利人或查封机关同意的书面文件,先办理抵押权、地役权、预告登记注销手续、解除查封手续,再办理所有权注销登记。
第三十三条 变更或转移房屋抵押权后,抵押权设立的时间不变,登记机构应当在登记簿上记载变更登记或转移登记的时间。
第三十四条 主债权已消灭,抵押权已实现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抵押权消灭的其他情形出现,而抵押人拒绝申请抵押权注销登记的,房屋抵押人可凭相关生效的法律文书申请抵押权注销的登记。
第三十五条 申请最高额抵押权变更登记和转移登记时,应当提交抵押当事人关于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尚未确定的书面声明。
第三十六条 申请最高额抵押权确定登记时,申请人提交的“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已确定的证明材料”是指抵押当事人关于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确定的书面协议,或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确定债权数额的生效法律文书。第三十七条 办理最高额抵押权确定登记时,登记机构应当将最高额抵押权担保的债权已经确定的事实、确定时间和确定的债权数额记载于登记簿。
第三十八条 建房前土地使用权已单独设立抵押,建房时或房屋建成后,又申请房屋抵押登记的,应当先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注销登记后,登记机构予以办理在建工程抵押登记或房屋抵押登记。但现抵押权人出具知悉土地已经抵押的文书、并同意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地役权设立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将登记事项先记载于供役地房屋登记簿,再记载于需役地房屋登记簿。地役权转移、变更和消灭的应在登记簿上记载。
第四十条 可以申请更正登记的权利人是指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
可以申请更正登记的利害关系人是指对登记簿记载的权利归属存有异议,主张自己为真正权利人,或者对权利内容存在异议,认为权利内容与实际状况不符从而损害自己利益,并且有一定证据的人。
第四十一条 权利人可以就房屋的自然状况、权利内容以及其他事项与真实状况不一致的情形申请更正登记;但不得就房屋的权利归属申请更正登记。
利害关系人可以就房屋权利归属、权利内容及其他事项与真实状况不一致的情形申请更正登记。
第四十二条 “不涉及房屋权利归属和内容的”记载错误,是指面积、结构等房屋自然状况错误,或者笔误、遗漏等造成的记载错误。涉及房屋权利归属和内容的记载错误,登记机构应书面通知有关权利人在30日内办理更正登记。
应当办理更正登记,有关当事人未申请,或已申请更正但尚未办理完毕的,登记机构应当暂缓办理其他房屋登记。
第四十三条 房屋权利变动原因被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判决、裁决、确认、撤销、无效、解除等,相关权利人申请有关登记的,应按更正登记的有关规定办理。第四十四条 异议登记申请人应当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就异议登记事项提起诉讼并向登记机构提交人民法院受理的证明。
第四十五条 异议登记申请人在15日内向登记机构提交法院受理文件的,登记机构应当将法院的受理文件以及有关事项记载于房屋登记簿。
异议登记申请人未在15日内向登记机构提交人民法院受理文件的,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可以申请注销异议登记。
第四十六条 异议登记期间,异议登记申请人可以申请注销异议登记。房屋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可以持证明异议不成立的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等有关材料申请注销异议登记。
第四十七条 异议登记未注销,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因处分房屋申请登记的,应当先申请注销异议登记。
第四十八条 司法机关、房地产管理机关等行政机关、仲裁委员会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件,证明当事人以隐瞒真实情况,提交虚假材料等非法手段获取房屋登记的,房屋登记机构可以撤销原房屋登记,收回房屋权属证书、登记证明或者公告作废,但房屋权利人为他人善意取得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 依法撤销房屋登记的,登记机构应当做出书面决定,送达原权利人,收回房屋权属证书、登记证明;无法收回的,登记机构可以公告权属证书、登记证明作废,并记载于登记簿。
第五十条 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的申请人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乡镇、村企业。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因生产经营依法建设的房屋或基础设施,申请登记的,应当给予登记。
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兵役、升学、婚姻等不再是农村集体经济成员的人,对户口迁出前已在原集体土地上建成的房屋申请登记的,登记机构应予以登记。
依法迁入农村并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申请房屋登记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登记。本条各款登记申请,申请人应当提交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登记的证明。
第五十一条 村民房屋因分割等导致独立建筑为多个所有权人所有,具有明确固定界限并可以独立使用的,可以申请房屋登记。
第五十二条 申请登记的村民房屋,与他人房屋相毗连的,应当由相毗连房屋的所有权人出具证明材料或在房屋调查表上签字确认,以明确毗连墙体的权利归属情况。
第五十三条 办理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的地役权登记、预告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等,适用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四条 登记机构应当建立登记错误赔偿准备金。第五十五条 各设区市可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细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登记办法。
第五十六条 本《细则》自二○○九年五月一日起施行。《山东省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办法》(鲁建发【1998】45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篇: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
第148号
《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已经2002年10月16日省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张高丽
二○○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维护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团体,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
第三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协会、学会、联合会、研究会、促进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均应依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申请登记。社会团体经核准登记后方可进行活动。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工会(含产业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青联、侨联、台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团体,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并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不属于登记范围。
第四条 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五条 社会团体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二章 管 辖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涉及2个以上部门或者组织的,主要业务部门或者组织为业务主管单位。活动范围在乡(镇)或者城市街道地域内的社会团体,其相应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为业务主管单位。
第八条 省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全省性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市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全市性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县(市、区)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全县(市、区)性及以下区域性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
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
第九条 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与其管辖的社会团体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托社会团体住所地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一定范围内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 公安、工商行政管理、财政、物价、税务、新闻出版、人民银行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做好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 成立登记
第十一条 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或者组织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
第十二条 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团体的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在业务上应当具有代表性。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会长(理事长)担任,并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三)有50个以上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会员在本行政区域的分布应当具有广泛性。
(四)有规范的名称。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非全省性社会团体不得冠以“山东”、“山东省”、“鲁”、“齐鲁”等字样。
(五)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六)有固定的住所。
(七)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基金会必须有专职财务人员。
(八)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并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九)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十三条 禁止成立以某一姓氏或者以某一姓氏为主体组成的宗族性社会团体。
乡(镇)和城市街道及其以下区域不得设立宗教性社会团体。
第十四条 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或者组织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由发起人或者筹备组织负责人签署的筹备申请书。
(二)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四)住所产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五)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职业、简历和住址等身份情况证明。
(六)参照国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制发的《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拟定的章程草案。
申请筹备成立宗教性社会团体除提交前款规定文件外,还必须提交有可考证的、符合我国现存宗教历史沿革的、不违背本团体章程的经典、教义和教规。
第十五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的有关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备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向发起人或者组织说明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
(一)有根据证明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
(二)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
(三)会员分布缺乏广泛性和代表性的。
(四)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曾经或者正在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在业务上不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
(五)在申请筹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六条 经批准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自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工作以外的活动。逾期不召开成立大会并申请成立登记的,其筹备批准效力自行失效。
第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社会团体筹备符合规定要求的,准予登记,发给民政部统一制发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对不予登记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将不予登记的决定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社会团体应当凭《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和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的证明申请刻制印章、开设银行帐户。
社会团体应当将经公安机关办理准刻手续后刻制的印章和依法开设的银行帐户,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后方可启用。
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拟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第二十条 社会团体经批准设立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是社会团体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资格,应当按照其隶属的社会团体的章程,在该社会团体授权的范围内发展会员和开展活动。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不得再设立分支机构和代表机构。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分支机构。
第四章 变更登记与注销登记
第二十一条 社会团体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社会团体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或者理事会的变更决议。
(三)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文件。
(四)变更办公住所的,提交新办公住所产权或者使用权证明;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的,提交交接双方的协议文件;变更注册资金的,提交验资报告。
社会团体修改章程,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十二条 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社会团体申请变更登记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作出准予变更登记或者不予变更登记的决定。准予变更登记的,颁发登记证书;不予变更登记的,应当说明理由。
社会团体变更负责人的,社会团体的原负责人或者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在变更登记后5日内,向接任的负责人或者有关工作人员移交社会团体证书、印章和资料。不得拒绝移交或者非法占有。
第二十三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注销备案(以下统称注销登记):
(一)完成了章程规定任务,没有必要存在的。
(二)自行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需要终止的。
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及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开展清算工作。在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二十五条 社会团体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
社会团体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文件和清算报告书。
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注销登记的,发给注销证明文件,收缴该社会团体的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社会团体经注销或者撤销后,其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同时注销或者撤销。
第二十六条 社会团体撤销其所属分支机构或者代表机构,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30日内,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手续。逾期不办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
第二十七条 社会团体经注销或者撤销后,其遗留的财产、人事问题由其业务主管单位负责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处理,登记管理机关予以监督。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
(二)对社会团体实施检查。
(三)对社会团体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社会团体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 业务主管单位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二)监督、指导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
(三)负责社会团体检查的初审。
(四)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
(五)负责社会团体的人事管理工作。
(六)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第三十条 社会团体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可以通过下列途径筹集开展活动的必需经费:
(一)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有关部门的资助。
(三)国内外组织或者个人的捐赠。
(四)技术资料或者科研成果的有偿转让费。
(五)举办展览、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有偿服务的收入。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 社会团体取得的各级政府的资助,按照省级以上民政部门、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社会各界的捐赠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三十二条 社会团体的资产来源必须合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会团体的合法资产。社会团体的经费和依照章程开展活动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社会团体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会团体应当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社会团体应当建立健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实现章程规定的宗旨。
社会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社会团体开展日常活动,对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或者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必须经到会会员或者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理事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必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的,也可以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三十四条 社会团体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
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当在社会团体换届或者法定代表人变更前,组织对其进行财务审计。
第三十五条 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使用社会团体编制,其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的工作报告。内容包括: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
(二)依照本办法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
(三)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
(四)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
(五)财务管理情况。
(六)应当报送的其他情况。
社会团体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应当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接受检查。
第三十七条 社会团体的重大事项必须向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报告。
社会团体应当将经批准编辑出版的图书报刊在发行之日起30日内报送登记管理机关。
第三十八条 新闻单位对社会团体进行宣传报道时,应当查验社会团体的登记证书。对不提供社会团体有效登记证书的,不得宣传报道。
第三十九条 社会团体成立、变更或者注销,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告。社会团体的登记证书或者印章遗失的,应当及时在报刊上声明遗失,并按规定申请补发登记证书或者按规定制作印章。
第四十条 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团体履行法定职责,不得收取费用。
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进行检查,不得收取费用。
第六章 罚 则
第四十一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登记:
(一)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
(二)连续1年以上未开展活动的。
(三)连续2年不参加检查或者连续2年检查不合格的。
第四十二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五)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从事营利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
(七)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未经批准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以社会团体或者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注销)的社会团体或者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继续以社会团体或者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并上缴财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四十四条 社会团体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封存《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社会团体被撤销登记,由登记管理机关收缴《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印章、标识和财务凭证。
第四十五条 社会团体变更负责人,社会团体原负责人或者有关工作人员拒不办理移交手续,非法持有社会团体证书、印章或者资料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移交,并可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擅自使用非法持有的证书、印章的,由公安部门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四十六条 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第四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5月15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