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活动方案(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11:1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活动方案(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活动方案(范文模版)》。

第一篇: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活动方案(范文模版)

琴、棋、书、画

——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和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大批优秀人才的重要指示”。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精神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要求,鼓舞青少年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胸怀祖国,情系中华,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为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拟由贵州省文联牵头,联合贵州省精神文明办、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文化厅、共青团贵州省委等部门共同主办以 “传承、推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的活动。

琴、棋、书、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为了传承、推广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青少年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质、宏扬民族艺术、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广大同学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建立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特开展以“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为主题的品牌公益活动。

此活动本着“传承、推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以爱心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以文化渗透爱心,愿为社会的发展和中华经典文化的传承尽一点绵薄之力,让一股学习经典传统文化之风吹遍我省,为此特举办此次公益活动来发扬华夏传统文化,我们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二、活动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活动,宣传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学习观念的传承与挖掘,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意义作一番探讨,为学习观念找到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从而作为中华民族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必需。

1、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人文素质,改善社会文化氛围,建设优良的学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国粹。

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鼓励同学们将有限的课余时间投入到更加积极有益的兴趣爱好中来,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培养兴趣爱好的平台。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传统民族文化氛围,进一步推动我国青少年精神文明建设,激发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追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宣传推广一批有影响力的琴棋书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及其教学方针、教学成果,针对性强、有效性高,为学生求学提供一个业余兴趣学习的优秀平台和途径。

三、活动主题

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办

贵州省文联 贵州省教育厅 贵州省文化厅 共青团贵州省委

2、承办单位:贵州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3、联合承办:

4、媒体协办: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贵州信息港、保德保洁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贵州音乐广播电台、贵州经济广播电台、贵州交通广播电台、贵州都市广播电台、贵阳新闻广播、贵州民族报、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贵州日报、贵州商报、金阳时讯、5、协办单位:给予活动支持的各机构

6、赞助单位:

五、组委会

总顾问:省委领导 顾

问:各厅局领导

任:拟由省文联领导担任和其他厅局领导担任

最多2名 副主任:省文联领导及各主办单位领导一名 办公室主任: 成员: 宣传报道 :

六、活动开展

为保证此次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此次活动拟用5年时间不间断开展,分三个板块来对活动进行系统的宣传和推广。

第一板块:宣传推广及免费培训推广活动

利用媒体造势、联系众多机构进行宣传,向学校、文化机构及有需要的人员发放免费学习劵。

培训内容主要以传统琴棋书画——古琴、围棋、书法、国画为主,配以其他艺术科目为辅。学习劵免费发放

预计发放学习劵价值约300万元,每年约60万元,每张学习劵学习时间在1个月到3个月之间,课时为8课时—24课时。

第二板块:在每天宣传推广学习的情况下,开展系列活动

珍惜美好年华塑造多彩人生

展示艺术魅力尽显个性风采

A、“诵读千古美文

传承经典文化”贵州省青少年儿童国学经典诵读大赛 B、贵州省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大赛 C、贵州省青少年儿童歌手大赛 D、贵州省青少年儿童器乐大赛 E、贵州省青少年儿童钢琴大赛 F、“传承与学习传统经典文化”征文大赛

第三板块:在此主题活动下,开展研讨交流学习(可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讲座交流)

七、活动时间:2010年——2015年

八、活动费用说明:

1、学习劵5年

约300万元(注:各艺术培训机构免费提供)

2、印制学习劵及宣传海报等 约30万元(注:5年费用,第一年约10万)

3、各类单项比赛约每项每次8万元

约96万元(注:每5年举办个

单项活动2次)

此次活动费用合计约430万元,其中学习劵可以联系培训机构免费提供(价值约300万元),各单项比赛可以通过收取一定参赛费解决部分费用。现在缺口宣传费用30万元,拟申请相关部门给予支持

贵州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2010年3月30日八、九、活动形式

1、联合贵州省各培训机构(琴、棋、书、画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免费提供给同学们2—3个月或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发放“学习券”的形式参加学习,学习券价值60-100万元),通过媒体及各承办机构宣传这一活动,活动时间于2010年5月启动,活动时间延续2-3年。

2、联合贵阳市书店、商场和学校及培训机构,以促销形式或返券形式、抽奖形式、VIP优惠形式、累计消费形式等发放“学习券”,其机构都可限量赠送给老顾客。例如保德保洁家政报,即可通过回馈客户的形式赠送“学习券”,也可连同其促销活动或辅助活动限量赠送给老顾客(如:凡当日在保洁公司聘请家政服务的客户,均赠送价值5元家政卡10张,共计50元面额。.凡累计聘请家政服务的达20次的客户,均赠送“学习劵”一张,价值300元。)

3、联合贵阳市媒体资源宣传此活动。例如:贵州信息港、保德保洁家政报等等。

十、宣传回报:

1、新闻宣传:新闻追踪报道活动进展情况,从活动启动到活动结束,宣传各培训学校的免费培训的情况,做好及时跟踪报道。

2、照片展览:在《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贵州商报》、《青少年文艺报》和“西部文艺网”上联合刊发学员学习琴、棋、书、画的照片、学习心得和成果。

十一、活动费用预算

1、“学习券”设计费用:600元

2、印制“学习劵”成本费用:1300元(第一批活动起动暂定1000份“学习券”)。

3、活动宣传册设计费用:600元

4、印制活动的宣传册、海报、宣传条幅和其他宣传费用:2000元

贵州省青少年文学艺术联合会

2010年3月30日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范文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祭祀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很容易想到礼仪廉耻孝等一些内容。纵观中国五年前的华夏文明进程,文化之博大精深为我们所折服。在这样包罗万象独具特色的文化系统中,祭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在原始时代,人们认为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把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它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

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在人类的童年时代,人们思维简单,富于幻想,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

同时,人类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幻觉梦境,也是难以理解的。古代先民相信,人死后其灵魂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人的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的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

祭祀神灵,是以献出礼品为代价的。人们对神灵的归顺,可以跪拜叩头,可以焚香燃纸,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人有七情六欲,神灵也是如此。人们既然对神灵有所祈求,理应舍得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以博得神灵的欢心。

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黍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

神讲究衣着饰物,祭品中少不了玉帛。《左传》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人有时也以人做祭品祭献神灵,古书称“用人”,后世称“人祭”。人祭,不仅在原始宗教中有过,而且在往后发展阶段的宗教中也有过,这是宗教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人祭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血,是一种特殊的祭品。古人相信,血是有灵魂的,因此有血血祭的。

祭祀,总要在某些地点举行。早期的祭祀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均可祭献。随着祭祀规范化,逐步出现了固定的场所。

最初的祭祀场所是比较简单的。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树下,或在水边,或在杆下。后来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便修建了神庙或祭坛。祭祀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地。古人认为,最重要的祭祀,祭祀场所反而最质朴,往往不用封土作坛,只把一块平地扫除干净即可祭祀,古人称之为“墠”。《礼记·礼器》称:“至敬不坛,扫地而祭。”《礼记·祭法》说:“除地为墠”。

(2)坛《礼记·祭法》注:“封土为坛”,即用土石堆砌成一个高出地面的祭坛。因祭祀对象不同,坛有不同的形状。祭天用圆坛,古称“圆丘”;祭地用方坛,古称“方丘”。坛的高度和宽度因时间、地点、等级而不相同。坛和墠通常位于城郊,偶尔也有设于山上的。秦汉封禅礼,就是在泰山顶封土为坛以祭天,叫“封”;又在梁父山扫地为墠以祭地,叫“禅”;合称为“封禅”。

(3)平坑 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大平坑作祭坛,古人称“坎”。

(4)宫庙 在坛或墠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宫庙最初只是为人神而建造的,后来许多神灵有了庙,如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等。但社坛上不得盖房,否则被视为“丧国之社”。

(5)坟墓 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到坟墓祭祀离祖先最近,祖先神听得最清楚。《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出外游说时,“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返其国不哭,展墓而入”。

关于祭祀制度,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特色部分,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研究探讨。

第三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10东会计4班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

论文提要: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认为只有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正文: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它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从动刀动枪、师夷制夷、公车上书、毁除科举,再到武装起义,直至满清王朝的覆灭,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曾感叹到,现在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10东会计4班

中传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但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费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这难道不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吗?

不能正式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民族,无法在全球一体化局面下真正强大,只有文化渗透到位,一个国家的主权概念才能被人真正的承认与认可。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民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早已经引起了全球知名学者的关注,但是,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绵绵不断与博大精深,在现代经济的发展冲击下,很多的文化传统、文化底蕴正在悄然失去。而由五十六个民族几千年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也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逐渐淡漠、直至消失。

从全球的文化发展来看,漠视本国传统文化的国家,却更多的任由文化资源白白流失与浪费。这一点,从最近几年全球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上就能看出:每年中国总是申报很多,但是能够得到批复的却很少,原因无他,只因为我们空有传统文化,却没有对文化延续与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中国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在扬弃了落后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国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后,将在中国、在全世界显出勃勃生机。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10东会计4班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编者:张英 金舒年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编者:庞朴

出版社:中国和平出版社

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编者:王玉哲】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文化史述》

编者:刘蕙孙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5.《明日之中国文化》

编者:张君励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因此,摒弃出于对现实利益的得失和民族情节的片面做法,全面理性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良好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的镜鉴和现实的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弘扬;传承;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二、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1保护传统文化必须有选择性

精华与糟粕并存,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扬弃,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槽柏的过程.

2保护传统文化的关键是文化创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被压缩了.这其中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文化本身应对不灵活、缺乏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保护传统文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植

政府要极引导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加大财政投入,培养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和民团体。加强立法,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四、大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最重要的两个途径是:学校教育和媒介传播。

1学校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也是国家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这是向中国知识阶层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知识阶层是发展文化的生力军,是普及文化的传播者。这门课程应重在介绍中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传统风俗习惯、传统文学艺术等,让学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产生历史认同感和归属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发展的联系而产生自信心;吸收中国传统思想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而获得美的教育。

2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

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宣传,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学艺术、影视戏剧中,渗透在网络、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中,面向社会大众,重新唤起社会大众了解传统历史和文化的热情。通过这些媒介宣传,使中国传统文化民间化、大众化、全球化。

五、结束语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国家的文化价值核心,克服发展中的阻力,加深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才能促进文化间的有效的交流,保证中国文化价值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小英.高校图书馆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途径.商品与质量2011 年 8 月刊.[2]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3]邓显超.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机遇与挑战.长白学刊,2009 年第 2 期.[4]崔海英 邵丽君 王晶.探析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天下论文网.

第五篇: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

文 化 产 业 概 论 论 文

浅谈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保护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日趋淡化、不断异化的趋势,这是目前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本文将反思现状并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关键词:传统节日,问题,文化,传承,保护。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ccelerating, China'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as become the tendency of making light of alienation, and constantly, this is the holiday for our traditional culture.And this article will reflect on the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 way, worthy of our careful study.Key word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eritage and protection.传统节日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未来发展命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传承与保护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社会许多研究学者一直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一、传统节日所面临的问题

1、传统节日日趋淡化

从社会发展历史角度来看,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悄悄地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节日,也随之失去了以往依托的节日背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满田园气息的节味淡了。而从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和活动仪式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许多已面临失传。尤其是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压力下,特别是作为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许多讲究不甚了解。加之有的节日传统仪式复杂,无法满足他们对高效率的要求,所以这加速了传统节日淡化的趋势。虽然有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包粽子,但除了吃的形式不减,节日的文化内涵却越来越枯萎,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减,近乎名存实亡。

从过节的内容来看,文化总是要发展的,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才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传统春节一些倾向于物质消费方面的习俗和功能已经不能和人们的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了。

2、传统节日不断被异化 在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传统节日不断被异化变味,节日里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对于商家来说,在这些节日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扩大自己商品的出货量,进而通过薄利多销等方式达到自己赚取巨额利润的目的。

其次是腐败现象而助长传统节日被异化。近几年,由于政府官员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我国传统节日中的礼尚往来的形式成为一些人送礼拉关系的有利借口,许多人把我国的传统节日作为是巴结领导的好时机,节日也因此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

3、西方节日对我国传统节日构成冲击

近几年,我国传统节日变得越来越冷清,每当节日来临时,除饭店商场之外,其他场所显得有些门可罗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舶来的“洋节日”却越来越受大家欢迎,尤其是城市里的青年人参与圣诞节、情人节的热情,更加衬托出了传统节日的冷清。比如在圣诞节这一天戴圣诞帽的年轻人随处可见,打折促销的商家比比皆是,歌厅夜总会家家爆满。

二、传统节日的传承保护

1、贯穿传统节日保护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文化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保护

物质文化是任何文化形式存在的骨架和基础,而精神内涵则是每种文化形式存在的灵魂,传统节日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内涵,保护其神内涵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这是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核心原则。抓住节日中的物质文明宣传,通过物质宣传的刺激,从而使得精神文明的保护可收到更为顺利的效果。保护精神文明可以促进物质文明的顺利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且不容分割。

(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不应将“洋节”看成是洪水猛兽

类似“母亲节”这样的外来节日,可以弥补我们传统节日的不足。传统节日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着传统节日正走向消亡。保护传统节日,要留其“形”,将各种节日文化的瑰宝留下来;但更重要的还要扬其“神”,创新过节的形式,把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洋节的流行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必须尊重其代表的文化。正确对待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安全,防范西化、分化图谋的有利资源。与此同时,我们应当坚决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文化割据主义和保守主义,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进程,增强民族文化的世界性。

(三)重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统节日是一个综合性文化载体,传统节日是一个综合性文化载体,一个“年三十”不但为我们保存下了除夕年夜饭的制作方法,祭祖祭品的制作方法,节日盛装的制作方法,同时,除夕夜贴门神、贴春联、挂春桃、放爆竹、唱傩戏等民俗活动,也为绘画艺术、雕刻艺术、书法艺术、表演艺术以及形形色色的娱乐活动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这些优秀的节日类文化遗产发掘出来,不但可以弘扬其中的民族精神,带动假日经济,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节日仪式增进人际联系,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因此,将传统节日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加以保存,不但必要而且及时。节日遗产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保护好节日遗产,对于我们继承无形文化遗产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保护传承传统节日的重点措施

(一)重视传统节日文化应从政府做起

文化部向社会公示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入围。这标志着一场“民族节日保卫战”从政府层面开始打响,令人振奋。

要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首要的是创造环境和条件,来唤醒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传统节日虽然是历史形成的,但是作为一种民众的生活文化,它是自然形成的东西,像滚雪球一样,从原来得很简单的节日逐渐演变发展,最后形成固定的模式与内容。“国家应该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起到积极的调和甚至挽救的作用,以立法的形式保持中国传统节日的合理位置”。由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充满着浓厚的人伦亲情,是人的一种认同感、归属感、亲和力的情感需要,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人情味的、相对休闲的传统节日,将会是人们生活与情感的一种内在调节机制。作为时间的管理者,国家应该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起到积极的调和甚至挽救的作用,以立法的形式保持中国传统节日的合理位置。

以立法形式将传统节日固定下来,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确定传统节日,久而久之会增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进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使其内化成一种习惯,最终连接起传统文化的这根千年文脉。在近年的两会上,不少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呼吁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让群众有充裕的时间隆重过节,有充裕的时间去继承传统、光大传统,这是保护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官方的支持,一味地强调民间保护缺乏支撑力。据悉,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许多的传统节日便都被列为法定假日。既使是香港政府,几十年来也一直在扮演主导角色,拨款资助各社团举办中秋节游艺晚会,从迎月至追月,到场的人皆可免费享受娱乐节目。因而,政府应从袖手旁观到主动参与,积极引导,着力打造保护平台。以立法带动市场作用的积极发挥。

(二)促进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需重视市场的力量

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只是传统节日保护的第一步,随后而来的,则是如何让传统节日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立足,并与之相适应,从而在结合的过程中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有观念认为市场化的冲击是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其实不然。相反的,合理地利用市场的作用力,反而是发扬传统节日的有利途径。在某种程度上,市场手段对传统文化的推动作用反而远远大于单纯的社会教化。

(三)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教育(1)发挥传媒的作用 现代社会,大众媒体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对宣传民族传统节日的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把传统节日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在节日期间采取多种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传统节日。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要发挥善于节庆日策划和普及面广的优势,丰富节日荧屏。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央视国际等重点新闻网站应共同打造形成网上节日宣传教育平台。一个共同体有多大的凝聚力和自信,取决于它有没有足够的认同文化。因此认同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是无价之宝。而认同文化几乎都是传统的(或许有老传统、新传统之别)。年轻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去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增强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不要盲目地抛弃传统文化,应该回过头往后看一看,通过传统文化应该知道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阶段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社会正是发展到今天的社会,它又有一些什么新的变化和发展。传媒宣传的最终作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让青年和下一代形成文化认同感。(2)注重宣传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弘扬。宣传节日文化的人文精神让民族文化资源鲜活永恒,必须在外在世俗力量的基础上,寻找孕育内在驱动力的平台——教化——国家层面的国民教育和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国民教育让民族文化资源拥有获得广泛认可的社会价值尺度,并成为国家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个人化的修身齐家,则让民族文化的因子拥有了潜入百姓日常生活,在个人心灵生根发芽的文化资源,才是强大的、不随时间推移而摇摆的“神圣体”。

2005年为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近日发出《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意见》指出,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使民族传统节日成为展示和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成为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要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相结合,与商业营销形成互动,不断增强节庆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让各族各界群众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充分享受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四)积极地借鉴国外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成功经验

当我们的传统节日失落之时,积极地借鉴学习国外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经验尤为重要。韩国和日本也曾经崇尚过西方文化,可是在经济起飞后,马上就认识到了传统的重要性。在当今中国失落的传统节日,在韩国、日本却是受到了民众的喜爱和政府的重视。政府措施方面;日本在五十年代就颁布了《文化遗产保护法》,韩国在1962年就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韩国把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日本也隆重地过春节,端午节列为节日。在日本,有专门的民俗博物馆,把以前用过的锄头、犁耙、钟表等都陈列展示出来,东西很简单,但至少可以让年轻人了解传统。韩国、日本人在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中,努力保持着华夏传统节日的原汁原味性。政府提倡各式各样的民俗节来丰富民众的休闲娱乐生活,有意识地保存、继承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在我国的香港,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政府的法定休息日。可以说,每当一个国家自己的文化面临消亡的危险的时候,国家都会通过法律的手段去加以保护。从韩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现代化进行得较好的国家来看,现代化本身就伴随着对自身文明传统的不断确认和自我认定。

在市场开发方面,欧美国家商业推广运作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商业公司是推广市场开发的重要力量。但鉴于西方国家的现状,在开发传统节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商业开发度的把握,任何商业利益的获得都不可以以传统节日文化思想精髓缺失为代价。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郑丹丹认为,圣诞节等洋节的盛行发生于全球化或者西方文明在全世界渗透的背景之下,是不同文明交融的结果。过洋节是个体身份建构的手段。因为西方文明的强势地位,过洋节可能被贴上有品位、时尚、时髦等标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霸权。最易接受的是影视的传播,比如美国的好莱坞影片,充斥着大街小巷的日剧韩剧等。长期以来,美国就是通过广电报刊、软件网络等途径,向第三世界灌输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动声色地使目标国家“西化”。美国一名社会学家声称:美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是长久以来人们为实现全球统一而作出的一连串努力中最有效的一次行动。美国兰德公司也在一份战略研究报告中称,受过西方生活方式熏陶的外国留学生回国以后,“其威力将远远胜过派几十万军队去”。洋节在中国盛行,可谓得其所愿。文化的保护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文化的传播过程,媒体是现代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媒介,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传播文化的价值观。

总结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驿站,用来承载民族的认同感,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生命、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薪火相传的节日总有一些含情脉脉的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使人间充盈着温情与暖意。传统节日彰显的仪节繁复、风雅精致、彬彬有礼、视教养为文化生命,高度审美的民族标识背后是高度的传统文化认同。我们这个民族有一些说不清的东西,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都不会忘掉,由此才铸成了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从古到今生生不息延绵不断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所面临的危机是暂时的,通过全民全面的努力,传统节日文化必将在可预见的将来赢得再一次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靳之林.关于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M].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社,2002.【2】 何明.高新技术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M].西安:西苑出版社,2002.【3】 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4】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下载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活动方案(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琴棋书画——中国经典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学习活动方案(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学习心得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 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

    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民间及官方对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也提上了日程。西方节日冲击中国传统节日,这让各界人士大为担忧。北京大学的一位教师说,一......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传承传统文化 培养社会脊梁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是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以传承、弘扬、创新、培训、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为......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新一代的青年们,我们需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弄清楚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征文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征文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看书,听别人讲故事,走亲访友,我耳闻目睹了许多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而经过今年学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本资料,让我深深地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已成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民间及官方对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也提上了日程。西方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呼,应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