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文化遗产最需要警惕的几种破坏
世界文化遗产最需要警惕的几种破坏
3月16日,建成于1882年、对巴干达族人具有重要文化和宗教意义的卡苏比王陵发生火灾,王陵内的主建筑物几近被大火烧毁。卡苏比王陵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市郊,主要由树木、稻草、芦杆、篱笆条等材料建成,一旦失火,损失必然十分惨重。与此类似,许多在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文化遗产也是十分脆弱的,自然灾害的侵袭、人类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压力等都可能给它们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了解和警惕这些可能出现的“杀手”,才能更好地呵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最无情的破坏:地震、海啸等天灾
强烈的地震及海啸等自然灾害具有难以预见、不可抗拒的特点,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是自然和人文景观最可怕的敌人之一。海地南部的雅克梅勒曾于2004年被列入海地官方的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年1月的海地地震使雅克梅勒市许多建于17世纪末的建筑坍塌,而位于海地北部、包括一个皇家宫殿遗址和一个堪称西半球最大城堡的国家历史公园等历史遗迹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发生在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也使得印度南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海岸寺院遗迹群遭到严重毁坏。
此外还有一种天灾值得一提,那就是雷电。位于日本京都的醍醐寺2008年8月曾发生火灾,寺中的观音堂——“准胝堂”以及与其相邻的一个建筑被全部烧毁。据调查,火灾由雷击所致。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作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中许多建筑物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珍贵遗迹遭此劫难令不少人扼腕叹息。这些天灾确实非人力所能控制,但人们在它们面前仍然不是无能为力的。譬如:对于印度海岸寺院所受的损失,管理遗迹群的印度考古局的官员表示可以加固其东侧那道抵御海水侵蚀的堤坝,防止以后海啸来袭;日本有关专业人士也建议进一步完善醍醐寺的避雷措施。
最难预防的破坏:日积月累的自然侵蚀
比起地震和海啸的瞬间摧毁,一些缓慢的自然侵蚀显得不那么惹人注意,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日积月累就会对文化遗产造成莫大的伤害。柬埔寨古建筑群吴哥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人间瑰宝”之称。为了保留原貌,遗产保护学家有意保留了吴哥窟周围四处横溢斜出的老树。但天长日久,许多树根穿透建筑石块,加速了窟身的分崩离析。除此之外,树根和石头之间的空洞是白蚁的天堂,这些长翅膀的破坏者已经在2002年蛀倒了有名的塔蓬庙屋顶,这让吴哥窟的管理者很是头疼。
印度知名古迹泰姬陵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但2007年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空气污染给泰姬陵这座著名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披上了一层灰黄的“外衣”,严重破坏了其美感。报告认为,泰姬陵由白变黄,主要是因为空气里长期存在的大量悬浮颗粒所致。一直以来,印度当局为保护泰姬陵也算不遗余力,古迹变黄虽然不能怪在他们头上,但是归根结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是难辞其咎。
最不能容忍的破坏:人为损毁
如果说自然的破坏令人深感痛心,那么人为的刻意损毁则让人感到愤怒。那些为了私人利益去盗窃、破坏历史遗产的行径,实在为人不齿。中国、埃及、俄罗斯等文物大国都面临着文物失窃的问题。据俄罗斯内务部最新统计,2009年俄登记在案的艺术品和文物盗窃案超过1100起,涉案总金额约7200万卢布。2008年,英国著名旅游景点——史前“巨石阵”也遭破坏。破坏者是两名男子,他们用锤子和改锥等工具从巨石上凿下一块硬币大小的石块,还在巨石上留下了一道长约6.4厘米的刮痕。“巨石阵”遗址位于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600年左右,是目前全球保存最完好的史前遗址之一和世界文化遗产。据调查,破坏者可能是要把石块盗走作为旅游纪念品。
伯罗奔尼撒半岛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奥林匹亚遗址和公元前5世纪的埃皮达夫罗斯剧场。2007年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火灾对希腊部分世界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但据分析,除了高温、干旱、大风等因素,人为纵火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希腊法律规定任何人不能砍伐林地改建其他项目,因此很可能是有人蓄意纵火以避开法律的约束。
2009年,智利海港城市瓦尔帕莱索因天然气泄露发生爆炸,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两幢古建筑遭到损毁。人类在享受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与之而来的危害。
最不该出现的破坏:战争摧毁
战争的炮火摧毁了那些著名的景观,但战争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最不该出现的,因为战争是每个爱好和平的人都不想看到的。
2001年,塔利班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执意炸毁了建于公元5世纪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种族清洗运动由此达到顶点。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发生军事冲突不久,他们就互相指控对方在战争中对对方历史和文化遗址的破坏行为。格鲁吉亚发表了一份长达26页的详细报告,报告表明俄罗斯在当年8月的空袭中摧毁了格鲁吉亚数十座历史悠久的教堂、修道院和博物馆。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声称格鲁吉亚军队破坏了俄罗斯11处文化和历史遗址,其中包括18世纪的圣母教堂、一座犹太教堂和历史保留区的一些建筑。
最貌似无辜的破坏:旅游开发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说起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开发的同时不注意保护,就会给那些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本身及周遭环境造成损害。首先,大量游客毫无节制地涌入,会给古迹增加难以承受的压力。前些年,吴哥窟的旅游开发状况一度为人们所担忧。古吴哥文明的重要遗迹金巴坎神殿是遭受损坏最严重的遗迹之一,每天傍晚至少有3000人爬上其窄窄的石阶,抢占观看吴哥城日落的好位置,甚至任意搬弄散落其间的石雕。其次,过度开发会让整个生态系统变得紊乱。著名的巴戎神庙因周遭的观光建筑业者过量抽取地下水,神庙主体已经开始下陷;好莱坞在吴哥窟拍摄影片《古墓丽影》时也曾给石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弹孔疤痕。
(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二篇:文化遗产被破坏方式
文化遗产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弘扬古代文化的重任,但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不堪重负”也不幸成为许多文化遗产发出的共同声音。
中国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中国城市快速增长引发盲目行为,破坏了历史建筑和文物。他表示,中国文化遗产正面临自1949年共产党执政以来的第三次严重破坏。此前两次分别是50年代末的“大跃进”,和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在过去10年中,很多中国城市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开发热潮,通常会将整片地区夷为平地,代之以高层公寓和写字楼,而其中有些地方原先到处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北京为了筹备奥运会,狂热的城市开发速度在过去两年进一步加速。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反映出地方官员盲目求大、求新、求异。这就像是撕毁一张无价的画作,然后再以廉价的印刷品取而代之。但试想,如果这些遗迹得到良好保护,它们的价值将会大幅增长。
原因:
最无情的破坏:地震、海啸等天灾
强烈的地震及海啸等自然灾害具有难以预见、不可抗拒的特点,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是自然和人文景观最可怕的敌人之一。
海地南部的雅克梅勒曾于2004年被列入海地官方的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年1月的海地地震使雅克梅勒市许多建于17世纪末的建筑坍塌,而位于海地北部、包括一个皇家宫殿遗址和一个堪称西半球最大城堡的国家历史公园等历史遗迹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发生在2004年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也使得印度南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海岸寺院遗迹群遭到严重毁坏。
此外还有一种天灾值得一提,那就是雷电。位于日本京都的醍醐寺2008年8月曾发生火灾,寺中的观音堂——“准胝堂”以及与其相邻的一个建筑被全部烧毁。据调查,火灾由雷击所致。醍醐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作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中许多建筑物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珍贵遗迹遭此劫难令不少人扼腕叹息。
这些天灾确实非人力所能控制,但人们在它们面前仍然不是无能为力的。譬如:对于印度海岸寺院所受的损失,管理遗迹群的印度考古局的官员表示可以加固其东侧那道抵御海水侵蚀的堤坝,防止以后海啸来袭;日本有关专业人士也建议进一步完善醍醐寺的避雷措施。
最难预防的破坏:日积月累的自然侵蚀
比起地震和海啸的瞬间摧毁,一些缓慢的自然侵蚀显得不那么惹人注意,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设法制止,日积月累就会对文化遗产造成莫大的伤害。
柬埔寨古建筑群吴哥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人间瑰宝”之称。为了保留原貌,遗产保护学家有意保留了吴哥窟周围四处横溢斜出的老树。但天长日久,许多树根穿透建筑石块,加速了窟身的分崩离析。除此之外,树根和石头之间的空洞是白蚁的天堂,这些长翅膀的破坏者已经在2002年蛀倒了有名的塔蓬庙屋顶,这让吴哥窟的管理者很是头疼。
印度知名古迹泰姬陵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但2007年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空气污染给泰姬陵这座著名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披上了一层灰黄的“外衣”,严重破坏了其美感。报告认为,泰姬陵由白变黄,主要是因为空气里长期存在的大量悬浮颗粒所致。一直以来,印度当局为保护泰姬陵也算不遗余力,古迹变黄虽然不能怪在他们头上,但是归根结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是难辞其咎。
最不能容忍的破坏:人为损毁
如果说自然的破坏令人深感痛心,那么人为的刻意损毁则让人感到愤怒。那些为了私人利益去盗窃、破坏历史遗产的行径,实在为人不齿。中国、埃及、俄罗斯等文物大国都面临着文物失窃的问题。
据俄罗斯内务部最新统计,2009年俄登记在案的艺术品和文物盗窃案超过1100起,涉案总金额约7200万卢布。
2008年,英国著名旅游景点——史前“巨石阵”也遭破坏。破坏者是两名男子,他们用锤子和改锥等工具从巨石上凿下一块硬币大小的石块,还在巨石上留下了一道长约6.4厘米的刮痕。“巨石阵”遗址位于英国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上,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2600年左右,是目前全球保存最完好的史前遗址之一和世界文化遗产。据调查,破坏者可能是要把石块盗走作为旅游纪念品 最不该出现的破坏:战争摧毁
战争的炮火摧毁了那些著名的景观,但战争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最不该出现的,因为战争是每个爱好和平的人都不想看到的。
2001年,塔利班不顾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执意炸毁了建于公元5世纪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种族清洗运动由此达到顶点。
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发生军事冲突不久,他们就互相指控对方在战争中对对方历史和文化遗址的破坏行为。格鲁吉亚发表了一份长达26页的详细报告,报告表明俄罗斯在当年8月的空袭中摧毁了格鲁吉亚数十座历史悠久的教堂、修道院和博物馆。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声称格鲁吉亚军队破坏了俄罗斯11处文化和历史遗址,其中包括18世纪的圣母教堂、一座犹太教堂和历史保留区的一些建筑。
最貌似无辜的破坏:旅游开发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说起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开发的同时不注意保护,就会给那些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本身及周遭环境造成损害。首先,大量游客毫无节制地涌入,会给古迹增加难以承受的压力。前些年,吴哥窟的旅游开发状况一度为人们所担忧。古吴哥文明的重要遗迹金巴坎神殿是遭受损坏最严重的遗迹之一,每天傍晚至少有3000人爬上其窄窄的石阶,抢占观看吴哥城日落的好位置,甚至任意搬弄散落其间的石雕。其次,过度开发会让整个生态系统变得紊乱。著名的巴戎神庙因周遭的观光建筑业者过量抽取地下水,神庙主体已经开始下陷;好莱坞在吴哥窟拍摄影片《古墓丽影》时也曾给石窟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弹孔疤痕。
第三篇:世界文化遗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特级作文讲堂 自作:“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
(导游)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解说词叫做什么——导游词习作要求:
•(1)写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导游词。•(2)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3)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4)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5)模拟导游进行讲解,要注意热情大方 范文 黄山导游词
• 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王诗诗,大家叫我王导好了。•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中外。今天我就给大家重点介绍黄山的奇松吧。
大家请看,黄山的松树能在岩石缝中生存,生命力极强。它们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迎客松等很多松树都因为它们的形状而得名呢!迎客松是黄山著名的景点之一,外形更是特别:它的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等会儿我们还可以在那儿尽情拍照,作为纪念。
黄山的奇观说也说不完,看也看不够。现在,请大家尽情去欣赏黄山的美景吧!请大家在游玩的时候不要乱扔果皮和和食品包装袋,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祝大家玩得愉快!
•(1)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加上“导游词”三个字,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
•(2)在具体内容方面,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 前言,也就是开头、开场白,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要注意简洁明了。• 分述部分是导游对所选景观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这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一定要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如果你要介绍多处景点,就按照游览顺序依次介绍。
• 结尾就是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后,或安排布置后面的活动及行程, 或对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等。
(3)在语言方面,一般要适时提醒大家注意事项,比如:在旅途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做文明游客,不乱吐乱扔乱攀摘等;在游览位置和景点发生变化时,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观看,并给游客留一定的时间自由观赏。请大家默读这段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做介绍?你打算怎样说好自己的开场白?在介绍资料时在哪些地方提醒大家观赏和注意?怎样提醒?介绍完后,怎样结尾? •
范文
长城导游词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很荣幸当今天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观赏我国鼎鼎有名的长城,这长城在世界上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期待吗?好,大家安静下来,上车,然后系好安全带。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那座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现在,我们的汽车已经到了,大家边参观边听我给你们介绍我国的长城。
大家看吧,这万里蜿蜒于中华大地的长城,以其无比宏伟的雄姿久闻于世。今天在“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下,许多地方已修缮一新,更加气势磅礴,成为我国名胜之首,不然,它怎么会吸引你们这些游人呢。
大家看,这长城像巨龙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长城,它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告诉你们吧,它是这两三千年,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大家喜欢吗?让我给你们讲吧。长城内外各族人民在无数次斗争和长期交往中,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为它赋诗作画,在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与画卷。
告诉你们吧,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上的防御性城墙!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这次长城之旅就到止结束了,大家今天参观得高兴吗?如果高兴,有时间还可以再来喔,THANKS!• 长廊片段:多媒体 佳作欣赏
•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请大家默读这段资料,想想:如果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客做介绍?你打算怎样说好自己的开场白?在介绍资料时在哪些地方提醒大家观赏和注意?怎样提醒?介绍完后,怎样结尾?
小结导游词结构
• 第一段:问候大家+介绍自己+告诉游客旅游目的地
• 第二段:介绍你要介绍的世界遗产概况:建筑时间、建筑用途、历史地位
• 第三段:具体介绍世界遗产的一两处景物、或者一两处特点 • 第四段:提醒游客注意事项,并提出感谢
第四篇: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导游词
世界文化遗产有很多,我说一个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本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但有非常多的艺术品流落国外,这是历史遗留的遗憾
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导游词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首,也是在太空中唯一可以看到的人类文明产物。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入侵。绵延万里的长城它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 体系。“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易守难攻。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民间传说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长城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万里长城以其婉蜒曲折、奔腾起伏的身影点缀着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使之更加雄奇壮丽。它既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遗产,又是 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今天国内外游人以“不 到长城非好汉”这一诗句来表达一定要亲自登上长城一览中华悠久文明、壮丽河山的心 情.长城由于自然风化严重,加上人为建设开发的破坏,长城需要大家的关心与保护
第五篇: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范文模版)
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
“打造”近几年来,我国出现了空前热烈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热。据报道,目前全国至少还有近百个项目已宣布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问题是,不少地方好像到现在也没明白,“世遗”主要是一项保护性、公益性的事业,而不是产业性、行业性旅游资源。于是,有些“世遗”所在地往往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盲目开发利用,热衷于破坏式“打造”,直到把文化遗产搞得面目全非。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切忌破坏式“打造”已经成为我们传承文化瑰宝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化遗产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魂魄之所在。保护文
化遗产,就是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自豪感和
凝聚力。但是,个别地方为配合旅
游开发将文化遗产进行低层次改
造,一味拆旧村建新村而不对文化遗产加以认真保护等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被保护项目的繁荣,实际是对文化遗产的一种根本性伤害。
为了保护好文化遗产,要杜绝破坏式“打造”,首先应该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要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发展,很多文化遗产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用于这项艰巨的保护工程。其次杜绝破坏式“打造”,还需要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中充分考虑“不能建什么”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建筑规划中不能只考虑
“建什么”,还应考虑到哪些东西不能建。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文化遗产我们只能“合理利用”。即“利用”必须以保证历史文化遗产不受损坏为前提,“利用”要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并不缺少必要的法规约束。但是政府在执法方面却“一团和气”,往往使相关法规形同虚设。杜绝破坏式“打造”,不让文化遗产被糟蹋,最需要严格执法,对于那种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被破坏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其文化内涵,为了“申遗”进行一些破坏式的“打造”,而应该秉承道家无为的精神,尽可能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使它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