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介绍
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天津滨海科技城、武汉东湖科技城和北京未来科技城被中组部列为中央企业集中建
设的四大人才基地
海创园概况
一、海创园位于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于2010年7月挂牌,定位为按全新机制运行的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高地。筹建以来,海创园边规划、边建设、边引才、边服务,各项工作环环紧扣、快速推进,创造了“海创园速度”。为推进海创园建设,浙江省委组织部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协调有关问题,杭州市政府、省科技厅、省人力社保厅、省科技厅均针对海创园出台了十分优惠的扶持政策;现海创园一期1平方公里已经完成规划设计,212亩启动区块由政府投资建设,已于2010年12月开工,另有17万方孵化大楼和12万方人才公寓正在建设;海创园招才引智工作深受热捧,目前为止已接待来考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360批近600余人次,接洽项目180余个,已经引进或签订意向落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67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7名(在其他地方申报入选),上报入选省千人计划4名;已有尚越光电、易文赛生物等32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落户,其中尚越光电、易文赛、华芯科技、星月生物、嘉禾众邦、海智等8家已租房入驻办公,欧佩亚、瑞丰等15家正在装修,奥克斯、优讯时代等9家正待土地指标或落实办公场所,另有107个项目已提交可行性报告。海创园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今年2月14日,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一行视察海创园。4月7日,中组部李智勇副部长一行实地调研海创园,对海创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4月14日,省委组织部蔡奇部长率队参加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工作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进一步明确将浙江海创园、天津滨海科技城、武汉东湖科技城和北京未来科技城一起,列为中央企业集中建设的四大人才基地。中组部希望浙江发挥民企优势,走出一条吸引人才工作的新路子。此外,我们还将积极打造人才特区,并带动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争创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
二、海创园特色和优势
海创园于2010年7月挂牌,定位为按全新机制运行的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高地。与一般高新技术开发区相比,海创园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优先目标。入园的项目必须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前提,尤其重视“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创业创新人才及团队的引进。二是以浙江经济特色和优势为支撑。依托浙江活跃的民营经济、充裕的民间资本、较高的市场化程度,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鼓励民营资本与海外人才合作创业,同时也欢迎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入驻建研发平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三是以全新的引才用才机制为重要保障。采用“属地政府建园区、企业投资办平台、条块政策作支撑”的模式,集中全省资源推动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海创园优势突出:
一是区位优越,海创园位于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是浙江省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战略地位十分显著。园区紧邻杭州绕城高速、杭徽高速出入口,距杭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10公里,据西湖9公里,杭州规划地铁5号线横贯园区,文一西路、留祥路、海曙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与市中心无缝对接;北临余杭塘河,水上巴士直通京杭大运河、钱塘江,立体式交通体系完善。二是环境优美,海创园坐拥中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区域内水网密布、湿地连片,在西侧与南侧有低山丘陵错落,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杭州天然氧吧、最适宜人居的创业天堂。园区南侧是较西溪湿地更为原生态的和睦水乡,还处于严格的保护状态。基于优越的生态本底,海创园及周边的开发注重原有地貌与生态的保护,当前按照嵌入式开发的理念推进建设。三是配套完善,与早期的开发区相比较,海创园与周边的建设将更加注重建区与建城相结合,强调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通过城市功能适当混合,为创业者提供有品位的居住环境,有价值的工作场所,多样化的休闲空间,高效的交通功能。以舒适的人居环境来吸引人才、发展产业。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要求,海创园要打造一座有特色的绿色人才城,在设计上采用微城市的概念,努力让人才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休闲在10分钟步行圈内进行。目前12万方的人才公寓、中央公园、星级酒店、大型商场及各类休闲娱乐项目均在加快推进,同时,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我们也在推进与国际医疗保险相接轨的医学中心,国际学校建设。
海创园的简介
凝聚海归力量 引领科创风范
发布时间:2011-7-22 0:00:00 访问次数:873次
构筑产业集聚区,开拓发展新空间,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十二五”期间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带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位于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是带动科创产业集聚区申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撑主体。
根据中组部《关于加快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浙江省海外引才工作从体制、模式、业态、品牌各方面不断向纵深推进,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和发展需要,2010年初,浙江省决定在杭州市余杭区集中建设海创园,并以此“破题”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
海创园是新形势下区域产业发展内在驱动力和中央、省市战略部署的有机统一,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探索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新共同推动的一个大战略,更是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平台。
(海创园鸟瞰图)
一、园区定位及突出优势
海创园于2010年7月挂牌成立,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辐射面积90平方公里,位于杭州市中心西侧,距西湖9公里,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城一路之隔,是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产业集聚厚积薄发,形成了“有核心、无边界,重集聚、大辐射”的空间特色。
(海创园挂牌仪式)
(海创园区位图)
(海创园规划图)中组部为“千人计划”的申报设立了“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四个平台,海创园从挂牌之日起,就定位于按全新机制运行的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高地、辐射长三角的西溪智力硅谷,积极引进创新项目和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搭建引才育才平台,并以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综合融汇四个平台,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区位优越:海创园位于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节点,是浙江省“十二五”重点规划建设的核心区块,战略地位凸显。海创园对外交通便捷,距上海168公里,汽车两个半小时、高铁半小时可达,离杭州国际机场仅20分钟车程;有10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主要城市,其中4条在海创园有出入口;杭州规划地铁5号、3号线以及文一西路、留祥路、海曙路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与市中心畅通;北临余杭塘河,水上巴士直通京杭大运河、钱塘江,形成了完善的立体式交通体系完善。
政策优惠:经省委组织部和杭州市多轮研究,针对海创园六大门类产业项目(电子信息产业类研发、生物医药产业类研发、装备制造产业类研发、服务中介平台产业类研发、软件与创意产业类研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类研发),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驻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创新创业若干意见(试行)》(杭政[2010]3号),允许海创园享受老城区政策,并充分体现“特区”个性化优势。此外,省工商局、省人力社保厅、省科技厅也制定专门政策给予扶持。2011年起,余杭区决定每年拿出全区财政总收入的1%和土地出让金的1%,专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及人才房建设等工作,全方位的政策体系为海创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支持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方面:前3年,按研发机构实际购买设备金额的20%、实际发生研发费用的30%予以补助,最高提供600万元研发补助;3年内,研发机构租赁的本部自用办公用房,按房屋年租金的60%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补助不超过50万元 ;单个企业最高提供500万元高新技术成果奖励。
支持人才创业方面:提供企业孵化补助,包括前3年租金减免、新产品开发补助、场地保障等;提供高新成果产业化补助,政府给予不超过企业投资额的30%比例,最高600万元的跟进投资;前3年租金减免;两年内最高500万元银行贷款贴息;最高500万元设备资助;提供4亿元的贷款“风险池”,支持创新信贷融资模式;培育企业上市。人才服务方面:规定人才认定分设A、B、C三类标准,享受有梯度的人才政策,A类人才最高300万元安家补助;B、C类人才提供面积不等的人才公寓或给予租房、购房补助;对符合条件、进园创业的海外留学生,给予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社会保险补贴;对接收留学生的园区企业,给予用工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对吸纳大学生创业的,按规定给予专项补贴。
(人才公寓)
环境优美:
海创园坐拥中国第一个城市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域内水网密布、景色宜人,连同依水而筑的仿古农居,共同勾绘出“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江南水乡美景。
(西溪湿地)海创园西侧中央公园,总面积达31公顷,是一个“集中体现江南水乡与城市湿地、城市与公园相呼应、生态与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城市休闲公园。
(中央公园)园区按照“高文化品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进行嵌入式开发,坚持人本理念,充分注重与周边生态、水系的结合,注重原有地貌与环境的保护,努力建成一座绿色人才城,让创业者的工作、居住、休闲、学习可以在10分钟的步行距离之内进行,让创业者体验到在这里“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
(海创园内院效果图)
服务优化: 组建海创园服务中心,设立杭州科创孵化器公司,有针对性地为海外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做到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参谋、成功之后当保安;提供研发平台、信息平台、服务(商务、工商、财务、法律、项目)台、投融资平台等服务,为企业突破各阶段发展瓶颈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以降低海外人才创业门槛与成本,让人才能够从繁杂的创业琐事中抽身,专注于核心工作,促进项目孵化、产业化推广与企业发展。
(浙江省首只主要投资“海归”创办的高新企业为主的股权投资基金——浙江海邦人才创
业投资基金落户海创园。)
产业优势:
海创园周边集中设置了信息产业园、创意设计园、金融商务区、综合配套区、科研文教区等产业园区,集聚了阿里巴巴、西溪国际信息产业园、恒生科技园、联强国际、加利利等一大批优质项目,集群效应逐渐显现,产业承载力突出。
(阿里巴巴淘
宝城)
(恒生科技园)
二、园区建设迅猛发展
2010年3月,省委组织部实地踏看海创园选址并着手筹建工作。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海创园从选址到建设的各项工作环环紧扣,快速推进,创造了“海创园速度”。1.建立机制,组织保障夯实完善。一是完善引才工作机制。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成立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团省委、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金融办、省外办、省国资委、省侨办、省科协、省侨联等17家部门组成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负责全省海外引才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在省委组织部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工作落实。二是健全协调推进机制。由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牵头,联合省市相关部门及浙江大学,组成海创园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实际问题,4个省级部门下派挂职干部支持园区建设。同时,“海创园服务中心”及以服务海创园为重点的行政服务中心、杭州科创孵化器公司也已相继成立。
(2010年4月27日,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踏看海创园选址。)
(2011年2月14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视察园区建设。)
(2011年4月7日,中组部李智勇副部长调研海创园。)2.政府主导,规划建设全速推进。海创园建设分先导区、一期(1平方公里)、二期(2平方公里)、三期(7平方公里),在规划建设上以“低碳、亲水”为理念,充分注重生态保护和文脉传承。目前先导区已建成5万平方米孵化大楼并投入使用,后续18万平方米和一期213亩启动区块已经开工。
(海创园一期启动区块,总投资17亿元。)
(现已建成先导区孵化楼5万平方米并投入使用,后续18万平方米正在抓紧建设中。)3.高端配套,园区环境不断提升。海创园及周边开发注重建园与建城同步,不断提升园区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宜学的杭州城西和谐示范区。周边沃尔玛商场、大型影院、商业步行街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正全面推进;与浙大合作共建的国际医学中心将于今年底动工,国际学校也将积极引进,届时医院和学校都将与国际接轨,以方便海外人才就医及子女入学。2010年园区及周边基础建设共投入资金28亿元。
(西溪深国投商业中心)
4.主动出击,招才引智成效显著。海创园招才引智工作得到了海内外企业与人才的广泛响应。成立之前,我们与省属企业及建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重点企业进行接触洽谈,有40多家重点企业表达了入驻意向,目前已有奥克斯、浙能等10家明确入驻园区。
(2010年11月16日,中组部人才局副局长、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主任,宋永华视察海创园内企业。)成立至今,省市区领导带队,赴日本东京、美国硅谷和华盛顿、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举办了6场推介会和恳谈会;参加了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组织300余名海外人才海创园之行,召开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新闻发布会。
(海创园香港合作与发展恳谈会)
(浙江省举办新闻发布会力推海创园)
(参加2010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杭州市长邵占维专程视察海创园展台)海创园积极与这些人才、项目开展多元化合作,自去年7月挂牌以来累计对接海外高层次人才258批460余人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7名,其中国家级“千人计划”7名;洽谈项目146个,尚越光电、易文赛生物等24个高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成功落户,80余个项目已提交可行性报告,30余个已进入评审环节。
5.互利共赢,产学研政合作全面开启。为进一步强化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充分发挥海创园有核心、无边界的独特优势,我们积极与国内著名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其中,余杭区与浙大的全面战略合作最具代表性。
(余杭区与浙江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科技、医学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包括共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余杭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人才驿站海创园工作站、海创园海外联络站,共建共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国际医学中心等多个合作项目。
(海创园香港联络站挂牌成立)此外,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南京邮电大学杭州三维无线与物联网研究院、中科院国家级光伏研究中心等高教科研平台也已经或即将落户。与美国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城市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建硅谷浙江国际创新中心、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国际学校等项目的洽谈正在深入推进。
三、努力开拓争创辉煌
根据国家提出用5-10年时间,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和支持2000名左右高层次创业人才;以及省委提出要用5年时间,引进1万名优秀海外创业创新人才和10万人次外籍专家,实施2000个重点国外引智项目,建立10至20家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要求,我们制定了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发展目标:5年内,力争引进10名左右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地位的科学家,集聚100名左右掌握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高端研发人才,1000名左右熟悉掌握研发技能的科研骨干;引进和集聚国家及省“千人计划”100名以上,其中国家“千人计划”25名以上,省“千人计划”75名以上;建成一个人才高度集聚,按全新体制机制运行的创新创业园区,进而带动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申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上述目标,海创园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拓宽渠道,加大招才引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海创园建设成效的最主要标志,要继续把人才引进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引进创业人才与创新人才并重,既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自主创业,也积极吸引省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科研院所到园区建设研发平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对接央企,鼓励央企入驻建研发中心;继续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建好建强以美、日、欧为重点的10个海外联络站,构建形式灵活、联络密切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平台,拓宽服务渠道;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间合作交流、洽谈会等活动;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平台,提供在线创业创新咨询服务,不断充盈海外高层次人才库,实现网上创业项目投资对接,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加强海创园与浙江大学的合作,依托浙大优势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2.优化配套,推进园区建设。海创园先导区在现有5万方孵化大楼的基础上,加快后续18万方建设,让入驻的项目边筹建边创业;启动区块37万方科技物业年内全部结顶,部分投入使用。一期1平方公里年内全面开工建设,二期2平方公里征地拆迁抓紧启动;抓好第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的入驻和建设,抓紧组织开展第二批入园项目评审,使签约和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加快海创园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完成16万方人才公寓建设;尽快与浙江大学合作启动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国际学校的前期工作,优化园区创业创新环境。预计今年海创园及周边配套建设投入将达到38亿元。
3.创新体制,打造“人才特区”。进一步细化完善园区政策,抓好现有政策兑现落实。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等地建设“人才特区”的做法,继续在园区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先行先试、力争有所突破。结合浙江省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吸引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入驻,加强对创业投资的引导,打造海创园“人才+资本”的创业创新特色。同时,强化精品意识,打造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业化服务团队,形成创新特色突出、服务质量一流、经营理念领先的管理模式;优化海创园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市民之家)、孵化器运作模式,集中资金、人才、市场、管理、政府等各种资源,为园区留学人员及项目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创业服务,协助解决初创企业发展难题,为科技创新企业突破各阶段发展瓶颈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4.区校合作,加快平台建设。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要求,扎实推进与浙大的全方位合作,着手建设浙江大学余杭技术转移中心,实施高校实验室、技术平台共享合作,推进浙江大学人才驿站、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及浙大科技园、教授村建设。加强与国内名牌大学、研究院所、实验室及国外一流大学的联系,大力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扎实推进通过政府投资建平台、资助企业建平台、联手大学建平台等模式,逐步建立投融资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培训中心等服务中心及其他公共技术平台,优化人才与产业发展平台,打造高效便捷、优质配套的发展环境。
第二篇: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文档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
团队资助申请指南
一、审批内容
对来我市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创业资助。
二、设定依据
(一)《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中共深圳市委,深发〔2011〕9号
(二)《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8年7月22日
(三)《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195号
(四)《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205号
(五)《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发〔2006〕1号
三、审批数量及方式
审批数量:有数量限制,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总额控制。单项资助金额500万--8000万元,分类资助:
第一类资助金额5000万--8000万元: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属国际重大科技、重大基础理论、重大应用研究问题前沿,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和一流水平,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具有明显的持续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第二类资助金额2500万--5000万元: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属国内重大科技、重大基础理论、重大应用研究问题前沿,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处于先进水平,拥有国内顶尖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第三类资助金额500万--2500万元:研究方向和项目目标属国内科技、基础理论、应用研究问题前沿,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具有一定的持续创新能力或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审批方式:无偿资助,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审批机关审定。
四、审批条件
(一)申请单位是在我市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的企事业单位;
(二)项目应符合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尤其是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我市重点发展或培育的领域;
(三)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是指由海外专家、留学回国人员及有丰富海外工作经历人员组成,由1名带头人和不少于4名核心成员组成(核心成员指团队中承担主要创新科研任务的引进成员,不包括用人单位为团队提供的原有配套人员和2009年1月1日以前已在深工作的人员),在国内外科研机构或重大项目稳定合作2年以上,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学术水平在本领域内具有明显优势,已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四)团队成员来我市工作时间须在2009年1月1日之后(千人计划入选者不受此限)。带头人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团队平均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五)团队引进后需在深圳连续工作时间5年以上,团队成员每年在深圳工作时间6个月以上。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系统http://stias.szsitic.gov.cn/在线填报申请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登记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四)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五)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验原件)(非事业单位提供);
(六)上一财务审计报告或通过审查的事业单位财务决算报表(注册未满一年的可提供验资报告)复印件(验原件);
(七)留学回国人员须提供我市或其他城市外国专家局出具的出国留学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验原件),海外专家须提供我市或其他城市外国专家局出具的就业许可证复印件(验原件),有海外工作经历的须提供海外任职证明材料复印件(如工作签证、任职经历证明等,验原件,外文须提供中文翻译)。第一批书面材料受理时,上述证明材料如已在办理但暂时无法提供的,可先提供受理回执复印件(验原件),并于7月31日前补交,愈时不交将被视同自动放弃申请;
(八)团队成员与申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意向性合同复印件(验原件);
(九)团队成员身份证或护照、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十)团队成员间的合作经历证明材料,以及相关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奖励证书等复印件,发表的代表性论著、论文的首页和摘要复印件(外文须提供中文翻译)、主持(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复印件;
(十一)申请单位最近一次验资报告或其他股份占比情况证明材料复印件(验原件)。
以上材料一式十份,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以上材料光盘一式十份。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登录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系统 http://stias.szsitic.gov.cn/在线填报。
七、审批受理机关
受理机关: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受理时间:
1、网络填报受理时间:5月10日至11月7日;
2、第一批书面材料受理时间:5月13日至5月31日;
第二批书面材料受理时间:8月1日至11月11日;
3、联系人王生电话:*** 82490257
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东大厅11-14号窗口。
八、审批决定机关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九、审批程序
申请单位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进行初审――组织专家函审――组织专家现场评审――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拟定团队资助建议名单――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团队资助名单——社会公示――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委员会共同下达团队资助资金计划――申请单位与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签订项目合同书――市财政委员会拨付资助经费。
十、审批时限
每年一次,成批处理。
十一、审批证件及有效期限
证件:批准文件。有效期限:申请人应当在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与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签订项目合同书。
十二、审批的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资助。
第三篇:2012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
2012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
项资金
创业场租补贴申请指南
一、审批内容
在我市注册,其股东和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为留学回国人员或外籍高级专家的创业公司创业场租补贴。
二、设定依据
《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中共深圳市委,深发〔2011〕9号。
三、审批数量及方式
审批数量:有数量限制,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总额控制。
场租补贴面积最高不超过500平方米,租金补贴前两年最高不超过30元/平方米·月,第三年不超过15元/平方米·月。补贴时间从2012年1月起计算。
审批方式:无偿资助,自愿申报,社会公示,审批机关审定。
四、审批条件
(一)申报主体是在我市注册的创业企业,其创办人和核心管理团队须为留学回国人员或外籍高级专家,并为公司股东。其中留学回国人员或外籍高级专家所占公司股份不能低于15%。
(二)申报主体必须获得过我市孔雀计划创业资助或团队资助或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资助。
(三)申报主体创办人和核心管理团队人员应具有市外专局出具的资格审查证明。
(四)申报主体必须是2010年1月1日之后成立的企业。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系统
https://apply.szsti.gov.cn 在线填报申请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二)创办人和核心管理团队人员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市外专局出具的留学归国或外籍专家资格审查证明复印件(验原件);
(四)公司营业执照、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国地税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以上材料要验原件);
(五)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六)已在租赁所进行备案登记的有效租房合同复印件(验原件);
(七)本交纳房租发票复印件(验原件);
(八)上一财务审计报告和纳税证明复印件(验原件),其中财务审计报告中应有办公房租支出专项情况说明;
(九)外籍专家还需提供市外专局出具的外国人就业证复印件(验原件);
(十)公司股东和股份证明文件复印件(验原件);
以上材料一式二份,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登录市科技创新委员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系统https://apply.szsti.gov.cn 在线填报。
七、审批受理机关
受理机关: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受理时间:
1、网络填报受理时间:11月14日至11月25日。
2、书面材料受理时间:11月14日至11月26日。
3、业务咨询联系: 郝晨光,电话:26551699 赵大治,电话:26712061 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东大厅13、14号窗口。
八、审批决定机关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会同市财政委员会。
九、审批程序
申请人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现场考察--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会同市财政委员会审定--社会公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市财政委员会共同下达创业场租补贴资金计划--市财政委员会拨付创业场租补贴经费。
十、审批时限 每年一次,成批处理。
十一、审批证件及有效期限 证件:批准文件。有效期限:无
十二、审批的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办公房租补贴。
十三、收费 无。
十四、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和年检。
第四篇:2018年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定稿)
2018年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专项资金广东省第六批创新创业团队
配套项目申请指南
一、申请内容
第六批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项目配套资助。
二、设定依据
(一)《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深发〔2011〕9号);
(二)《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发〔2016〕9号);
(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深财规〔2013〕1号);
(四)《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财科〔2012〕168号);
(五)《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科技创新规〔2012〕9号)。
三、支持强度与方式
支持强度: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总额限制,按1:1比例对符合条件的第六批省创新创业团队予以配套支持。其中,已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资助的,其相应资助金额视同为广东省创新创业团队配套资助的一部分,该部分不再重复配套。
- 1 -
支持方式:无偿资助。资助资金分两期拨付,签订合同后对已下达到位的省财政首期资助资金(即省财政资助金额的60%)予以配套;团队通过广东省人才专项办公室中期考核,省专项资助资金余款(即省财政资助金额的40%)下达到位后予以配套。
四、办理条件
在深圳市或深汕合作区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且已获得第六批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专项资金资助。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申请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具有组织机构代码、纳税人识别号、社会保险登记编码的“一照四号”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申请单位2017完税证明复印件;
(四)申请单位2017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
(五)广东省第六批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经费下达文件、省创新团队资助合同书首页及盖章页复印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书脊注明“2018年广东省团队配套资助申报书”和团队名称。申报书及附件材料均需加盖用人单位封面章、骑缝章。线上(申报系统)与线
- 2 -
下纸质材料必须一致。
项目申报材料中拟取得的学术、技术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应与省创新团队资助合同书保持一致。项目申报单位对申请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如有虚假,我委核实后将不予立项资助,并将申报单位列入我委科研诚信负面清单,视情节轻重,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
七、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市科技创新委。
(二)网上填报受理时间:2018年9月17日至10月8日(截止至18:00)。
书面材料受理时间: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1日。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法定节假日除外),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45。
联系电话:88121039、88102204。
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西厅18-28号窗口。
八、办理程序
申请单位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创新委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创新委组织现场考察—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审核—社会公示—市科技创新委下达资金计划—申请单位与市科技创新委签订项目合同书—拨付经费。
- 3 -
九、办理时限 成批处理。
十、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资助。
十一、收费 不收费。
十二、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按照项目合同书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原项目下达机构验收结果为本配套项目的验收结果。
声 明:
我委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为项目申报单位代理资金申报事宜,请项目申报单位自主申报。我委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受理,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任何中介机构和个人假借我委领导和工作人员名义向申报单位收取费用的,请知情者即向我委举报。
- 4 -
第五篇:在深圳2012海外高层次人才
在深圳2012海外高层次人才
创新创业培训班上的讲话
大家上午好!
今天,科技部、人社部共同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举办2012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培训班。在此,我仅代表科技部火炬中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盼大家通过学习、交流和研讨共同将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工作做得更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将火炬中心承担的“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部分工作情况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同时也介绍一下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火炬中心下一步要做的几项重点工作。
中央层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的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五到十年时间,计划为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若干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千人计划”是我国最高级别、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战略工程。
自“千人计划”实施以来,这个战略工程深深吸引了海内外的注意力,对我国人才创业起到了强大的引领作用,极大地提 升了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对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千人计划的实施,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之本,是转型发展之源,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特别是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化的引领者。从前八批千人计划的实施效果来看,这些人才主要集中在各地的高新区等地,他们吸附了天使投资、政策支持、金融资本以及更多的人才资源,所创办的企业大多已度过艰难的初创期,转型进入成长期。与国内一般地区5%-10%的创业成功率相比,他们超过90%的创业生存率表明了“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综合素质。他们引领当地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形成国际化、高端化、集群化的规模效应。
(一)“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实施基本情况
“千人计划”实施近四年来,已有2793位专家入选,并已经开始在国内各地、各相关领域“发光发热”。部分专家已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院系、企业研究部门或企业负责人,在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机制创新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千人计划”包括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两大方面,分为5类项目: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和外专千人计划项目。设立了五个申报平台,具体是:1.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由科技部重大专项办 具体组织实施。2.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平台。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由科技部基础司具体组织实施;重点学科创新人才,由教育部具体组织实施。3.企业和国有商业机构平台。金融创新人才,由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组织实施;企业创新人才由国资委具体组织实施。4.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平台,科技部和人社部共同组织实施。5.外专千人计划平台,由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实施。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应具备的申报条件是: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学位,不超过55岁;拥有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成果;有海外创业经验或曾任国际知名企业中高层管理职位,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所在企业的主要创办人且为第一大股东,股权一般不低于30%;企业成立1年以上、5年以下,其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处于中试或产业化阶段。
创业人才作为“千人计划”的五个平台之一,自2008年下半年中央启动“千人计划”工作开始,截至2012年八月底,在已完成的前八批千人计划评审工作中,有28个省市的527名创业人才入选。列前五位的分别是:江苏154人,北京73人,上海59人,浙江(含宁波市)59人,广东(含深圳)32人。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三省市的人数达到272人,占总人数的51.6%。从技术领域来看:电子信息181人,生物医药161 3 人,先进制造61人,新材料56人,资源与环境18人,节能与新能源45人,其他(金融投资)5人。
第九批“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申报已于2012年7月结束。共收到江苏省、北京市、上海市等24个省区市申报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430人。申报数量居前5位的是:江苏省171人,浙江省56人,北京市42人,上海市36人,湖北省32人。从专业技术领域来看:电子信息领域147人,生物医药领域139人,先进制造领域22人,新材料领域45人,资源与环境领域16人,节能与新能源领域40人,其他领域21人。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从申报情况可以看到,各省市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吸引、聚集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但同时发现,有的地方过于注重申报人数的增长,对基本的申报条件把握欠规范。问题主要集中在:海外学历和经历、创立企业的时间、企业个人股份比例不符合规定等。
“千人计划”创业人才不仅仅对人才素质要求层次高,同时也要求精通企业管理。股份代持是一个非常集中的问题。企业注册之初,或许因为各种原因以股份代持的方式出现,但股份代持是有较大法律风险的,一个规范运营的企业是不应该出现类似的情况。知识产权问题也很常见。作为创业者,申报人的知识产权应该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通过协议或章程等法律文件进行约定,有利于企业间或与个人间在知识产权的界定 和划分,避免企业个人间产生知识产权纠纷。特别对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方是学校和院所,其法律文件的签署方必须是相应的法律行为承担方。
前八批中获得“千人计划”创业人才的527人中,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个领域的人数达到342人,是总人数的65%,近2/3。在近期申报人中,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的人数占半数以上,这与当前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但从具体的业务发现,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应用、电子商务和新药研发,人才同质化的现象严重,区域内产业布局缺乏层次。为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引进效果,各地方在申报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各地的产业经济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特点,加强在识人、引人和管人方面的工作。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区别认识创新和创业两类不同人才。由于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的着力点不同,就好比创新人才看重的是“跳高”,而创业人才是“跳远”。创新人才注重的是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先进性,创业人才是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突出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更关注技术与产业的结合。这就要求创业人才了解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同时,熟悉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市场动态。
2、各地方应按需引进人才。引智工作应结合地方的“十二五”规划,从地方经济和市场出发,有的放矢、有目标的开展。特别要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与当地科技管理部门和产业园区的管理部门,有步骤地共同制定人才引进规 划,建立引才目录,以使区域产业布局拉开层次,将人才引智的工作有序化、持久化,避免人才和产业同质化现象出现。
3、要提升有关科技人才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人才的引进与人才的合理配置密切相关,这就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切实加大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全面建设人才发展高地。
(三)各地做法探讨与借鉴
在创业类千人引进和培育的具体做法上来看,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无锡等地一些做法值得探讨和借鉴。通过优化和提升当地的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引人、留人、育人”的良好发展机制。
1、建立部地合作的服务平台。搭建好平台,整合好资源,这是配合中央“千人计划”实施的重中之重。2010年12月31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领导机制下,“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首都创新资源平台)在京成立,平台旨在落实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推动人才、项目、资本、金融、政策等创新资源向中关村聚合,为人才创业提供集成服务。
2、设立支持“千人计划”专项资金。为有力支持科技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上海张江推出了激励人才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创新10条”,从股权激励、人才特区、科技金融、财税支持和 管理创新等五个方面着力创新突破。特别是在解决创业团队补贴、人才安居、重大专项补助、国资股权投入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
3、出台“千人计划”企业专门配套政策。加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整合和宣传力度十分重要。中关村推出了支持“人才特区”建设的13项特殊政策,包括重大项目布局、境外股权和返程投资、结汇、科技经费使用、进口税收、人才培养、兼职、居留和出入境、落户、资助、医疗、住房、配偶安置等。政策上的先行先试使中关村增强了对“千人计划”企业的吸引力。深圳有“孔雀计划”、武汉东湖有“3551计划”、无锡有“530计划”,都是专门针对人才创业的政策。
(四)关于火炬重点工作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是隶属于国家科学技术部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主要负责我国高新区、技术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及政策研究,承担火炬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统计、宣传、信息、培训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工作。
新时期火炬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以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一个行动,两项工程”,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载体;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重点,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抓手,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环境;以技术转移为突破口,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推进火炬各项工作,努力开创火炬工作新局面。
主要重点工作包括:
(一)深入实施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引导国家高新区跨越发展
完善并出台“国家高新区战略提升行动纲要”,全力提升国家高新区科学发展水平,努力实现从前提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使命跨越;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和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
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激活创新动力。坚持市场导向,在加速创新资源向高新区汇聚的同时,积极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探索建立更为顺畅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区 域协同创新能力。积极优化高新区内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引导高新区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在国家高新区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加速器建设,不断提升高新区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特色园区,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城市功能,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式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方式。
(二)启动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培育工程,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积极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研究调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支持范围和方式,重点向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倾斜;放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效应,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管理制度,支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行为。继续开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研究发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指数,引导中小企业创新方向。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研究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方案》,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化、高新技 术企业优质化,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完善重点技术领域,扩大知识产权范围;加强宣传培训,营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监督管理,优化管理制度,开展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
(三)积极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进一步完善集群发展的制度建设,制定和发布集群认定管理办法及指标评价体系,推动集群快速、持续和稳健发展,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加强对各地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指导,加快推进工作进程,建立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集群试点建设工作机制,促进集群试点建设工程纳入省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重点,完善支持集群建设的政策举措;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创新政府的组织、推进和管理方式,落实引进人才、技术、项目等政策措施;推动集群完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建立服务于集群发展专业孵化模式和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对集群发展的驱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能力;鼓励引导地方政府和高新区建立集群试点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投入;支持产业集群加强与国内主要科研机构合作,组建公司制新型研发机构,并在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投资等方面予以配合,实现集群创新驱动发展。
(四)稳步推进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继续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的实施,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专业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探索以需求为导向的技术转移途径,通过制度、组织和机制创新,持续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能力与活力的释放;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并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或国家高新区地区建设一批新型技术市场或技术转移平台;积极构建以技术交易市场、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公共平台等为主体技术转移全程服务链,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总之,火炬中心将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千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计划的实施,着力加强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服务复合型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引导国家高新区积极建设“人才特区”,完善有利于引才、育才、用才、成才的环境条件和事业平台。
感谢深圳各承办单位为此次培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周到的安排!预祝此次培训班的举办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新区人才高地的建设,提升创业人才工作的服务管理水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