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规划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西安市规划局关于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规划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分局(含各开发区分局)、县建设局:
为加强我市集体土地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规划审批管理,规范村民自建住宅建设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城乡规划条例》、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建设及拆迁补偿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市政办发[2010]192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规划审批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办法:
一、村民申请宅基地的范围和条件
本规定所指村民宅基地的范围是西安市行政辖区范围。
村民申请宅基地自建住宅的条件应具有本村常住户口,并参与本村集体经济分配。
二、村民申请自建住宅应依法申请并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需提交下列资料:
1、书面申请(原件1份);
2、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1份,核原件);
3、常住户籍证明(复印件1份,核原件);
4、村委会书面意见(原件1份)及相邻住户的意见(现场勘查认为需征求四邻意见的提供原件1份);
5、土地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权属证件(原有宅基地范围证明或土地管理部门出具的新划拨宅基地批件原件1份);
6、建筑设计方案图;
7、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根据我市村民建房的实际需要,村民宅基地自建住宅应严格控制标准。一般情况下村民在宅基地自建住宅,人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5平方米以下,层数为2层,屋顶至地面高度控制在10米以内。
四、村民自建住宅建房应按程序依法申请办理规划审批许可手续。村民申请新建、改建、扩建住宅的,向村民委员提出申请,持宅基地使用证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村镇规划及相关规定提出初审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所在区规划分局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所在乡镇街办不予受理,区规划分局不得进行规划许可:
1、近期规划改造,拟建用地已列入征用范围的;
2、村民所在村庄已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
3、使用原有宅基地翻建住宅应符合村庄规划,无《危房鉴定书》或已超过本办法第五条人均建筑面积控制标准的;
4、占压城市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黄线控制范围的;
5、没有村庄规划的。
五、坚持监管与疏导并重的原则,积极做好村民自建住宅的管理。
1、村民在宅基地上自建住宅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规划审批许可等资料和证件。
2、村民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未开工建设且未申请延期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自动失效。
3、村民个人建造住宅应当在工程竣工三个月内,向当地街办书面提出竣工验收申请,街办验收合格后将相关资料交原发证机关备案。
4、对未经规划许可或超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建设的,由所在乡镇街办责令限期拆除超建部分,并按超建部分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五至十处以罚款。
5、对妨碍阻挠执法或以获利为目的,组织村民突击加建的个人或组织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各分局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审批和管理,秉公办事,许可事项应在行政许可法规定时限内办结。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拖延或拒绝履行职责的,按有关规章制度追究责任。
六、周至县、户县、高陵县、蓝田县村民自建住宅规划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七、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二篇: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
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豫.政.(2021)4号)、《市贯彻<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实施方案》(.政.办(2021)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在保障村民居住权利、提高村民建房质量、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加强.政.策指导,细化工作职责、明确具体任务,严格审批程序、强化监督执法,促进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省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我区落地生效,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1.编制县(区)域规划。以乡镇为单位,在深入研究村庄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搬迁撤并类等类型,逐村明确村庄分类,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
2.编制村庄规划。结合区及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村庄规划,试点先行,分类编制,有序推进,优先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规划编制,2021年全区力争完成20%的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2025年全区村庄规划应编尽编。
3.核发规划许可。按照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原则,已编制村庄规划的,村民在村庄规划区内选址建设住宅的,根据各相关机构联审结果,依法依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未编制村庄规划的,可按照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注明建设管控要求和约束条件,规范村民住宅建设行为。
(二)做好用地保障工作
1.预留用地空间。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时,可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预留用地空间,保障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需求。
2.拓展用地来源。要充分利用废弃坑塘、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等土地资源,通过村庄整治、废旧宅基地腾退等多种方式拓展住宅建设用地来源,满足符合宅基地分配条件农户的建房需求。积极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一户多宅”腾退和村集体内部转让办法,确保村内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宅基地选址应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带和地质条件不稳定区域。
3.严格用地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宅基地统一面积标准,城镇郊区和人均耕地少于667平方米的乡镇,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34平方米人均耕地667平方米以上的乡镇,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
超过167平方米。村民自建住房原则上以不超过三层的低层住宅为主,不规划建设三层以上的住房。
(三)做好建房管理工作
1.统一风貌管控。加强对农村建筑风貌的引导和管控。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结合当地风俗民情、文化传承、居住习惯,编制20套以上农村住房通用设计图册,无偿提供农户使用。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按照村庄规划确定的总体风貌定位,选择适宜的村民自建住房设计图册,引导村民按照设计图册建设住房。
2.加强工匠培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组织建筑工匠参加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每年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匠轮训一次,引导建房村民选择经过培训的建筑工匠或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
3.落实开工查验。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同意村民自建住房开工建设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相关机构进行现场开工查验,确定建房位置。村民自建住房未经现场开工查验的,不得开工。
4.严把建材质量。区市场监管部门要做好建筑材料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维护建材市场秩序,及时发布不合格建材信息。建房村民和施工方要选用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标准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5.严格建房监管。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明确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对村民自建住房实行质量和安全监管,也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实施质量和安全监管。同时,要加强日常巡查,对未
批先建、没有按图纸建设或没有按合同施工的行为,立即叫停,及时纠正。
6.严把竣工验收。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接到村民自建住房竣工验收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组织人员实地查验,检查农户是否按照批准面积、“四至”等要求使用宅基地,是否按照批准面积和规划要求建设住房,对验收合格的出具《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验收意见表》。
(四)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1.成立管理机构。2021年4月底前,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成立规划建设.委.员会,由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分管副职任副主任,并明确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
2.设立审批窗口。2021年5月底前,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设立村镇建设窗口负责宅基地管理和审批工作,对外统一受理宅基地申请。
3.加强工作力量。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加大对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做到工作人员专职专用,人员不足的,要及时调配人员予以补充,确保审批工作正常运转。
4.严格执法监管。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发现和依法查处村民未批先建、违规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全面落实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建立完善综合执法队伍,充实人员、加强力量,配备必要的执法设备
和执法车辆,及时发现和依法查处村民未批先建、违规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2021年4月底前,村级组织要明确1名宅基地协管员,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违规建房行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区级成立市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推进全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各项工作。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将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要依据《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贯彻执行工作。(二)注重宣传引导,强化业务培训。
各乡(镇、场、产业集聚区)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对《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依法依规用地意识,为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营造良好氛围,要把《管理办法》纳入乡村振兴培训的重要内容,分级分批对宅基地管理队伍、规划队伍、建房队伍、执法队伍开展轮训。(三)严格督导考评,狠抓工作落实。
建立农村宅基地和村民自建住房管理工作考评机制,对监督管理不到位、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行为处置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挂牌督办,对工作不力、进度滞后的进行约谈问责,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第三篇: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西安市规划局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管理,提高控规审查审批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西安市规划局审查、审批(报批)应由本局审查审批(报批)的中心城和规划区范围内重要地区控规或其局部调整,适用本规定。市域其他地区的控规审查审批,由区(市)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此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
控规审批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控规(含大纲图则和详细图则两种形式,下同)的审查和审批(或报批),控规局部调整的审查和审批(或报批),以及控规编制、调整成果的管理和维护。
“大纲图则”是指按《西安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有关要求编制,并经审批的大纲性控规图则,“详细图则”是指按《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管理规定(暂行)》有关要求和“大纲图则”编制,不经公示、但经过审批的控规详细图则。我局现已编制、未经公示但审批完成的控规全部属于“详细图则”。第四条 控规方案审查审批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西安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暂行)》、《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暂行)》、《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等国家、省、市规范、标准、文件;
3、编制项目的上层次规划和相关规划;
4、项目范围内及相关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第二章
控规的审批(报批)
第五条 西安市规划局对控规成果的审批程序,包括初审、会审和审批(报批)三个阶段。
第六条 初审程序
初审程序包括规划局内各部门审查和专家技术审查(对控规“大纲图则”进行审查,原则上应邀请专家参与初审)。必要时可邀请市民代表参加初审。
一、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6套报审资料。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方案初审申请表》(1号表);
2、符合要求的控规图说文件。图说文件除包含有关资质证件外,还应明确注明有关责任人员(下同)。对符合报审要求的,由总工办在1日(本规定所称“日“,均指法定工作日。下同)内,将报审资料分送局相关处室(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信息中心。下同)和有关分局,城改办规划处。
对不符合报审要求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编制单位。
二、初审
1、初审及初审会议:接件6日内,相关处室和分局应安排专门人员对上报成果进行初审,并在初审后上处业务办公会,形成处审书面意见(2号表《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反馈到总工办。逾期未填写并送出《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的,视为无条件同意。
2、各相关处室、分局根据业务分工,其初审的重点内容为:区分局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各类基础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含已发、在办用地手续和建管手续),与本行政区发展或建设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总工办负责审查与已批准的上层次有关规划和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用地处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涉及本处负责的已批用地许可及相关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建管处负责审查在办建筑方案,有关城市设计或修建性详规的,控规编制的合理性,规范、标准的遵守情况等; 市政处负责审查规划范围内各类已发或在办市政工程手续的准确性,与相关市政系统规划的协调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城改办规划处负责审查,已办或正在办理城改项目,用地、建审等手续情况,控规编制的合理性等;
信息中心负责审查规划成果的电子文件格式的符合情况,以及与相邻控规的信息数据吻合情况。
3、专家技术审查
专家技术审查与各相关处室和分局的初审同时进行。由总工办组织专家,对控规成果的有关具体内容提出详细的技术审查意见。审查重点为技术规范、标准等的执行情况,控规分析论证的合理性,控规技术结论的合理性等。
专家技术审查意见由有关专家填写《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专家审查后在规定时间内送总工办。参与初审的市民代表(如果有)也应填写《控规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并在规定时间内送总工办,逾期未送达的,视为无条件同意。
4、现场踏勘:各相关处室接收报审资料后,可根据需要分别组织进行现场踏勘。踏勘工作的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初审程序合并进行。
5.总工办收集汇总书记面意见后,认为初审不合格的,发回编制单位,要求其按《控规初审意见通知书》修改后,重新申请初审。初审合格的,进入会审。第七条 会审程序
会审程序是指市规划局对控规成果进行行政审查。会议类别为局总工办程师办公会。
1.会审会议:由总工办在收到初审书面意见反馈后,对初审合格的在7日内,安排局总工程师办公会,在必要时负责通知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相关区(县)人民政府参会。会议应采取票决或议决的方式对规划成果是否通过会审作出决策,并提出书面会审意见。
2、会审意见:会审会后2日内,由总工办根据会审意见(纪要),形成《控规会审意见通知书》,分发各与会单位及编制单位。规划编制单位应根据《控规会审意见通知书》修改完善规划方案,填写《控规会审修改情况汇总表》(4号表)。完善后的规划成果转入报批程序。
3、会审不合格的,应在按通知书修改后重新申请会审。第八条 审批(或报批)
审批(或报批)程序指市规划局局长办公会审批控规成果(或向市人民政府报批重要控规成果)
一、接收申请
由总工办负责统一接收控规编制单位的8套报批资料: 报批资料包括:
1、《控规报批申请表》(5号表);
2、《控规会审修改情况汇总表》(4号表);
3、有关职能部门的书面意见(必要时);
4、会审后修改的控规图说文件(含包括全部规划成果的2套光盘)。
对符合报批要求的,由总工办组织相关处室成果验收;不符合要求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编制单位。
二、成果验收
接收报批资料后3日内,由总工办组织完成报批资料的审核验收(应有相关处室和分局参与并出具意见)。必要时,委托专业规划机构进行技术验收。
经验收合格的(含电子文档),转入审批(或报批)阶段;不合格的,由总工办退回编制单位继续修改。
三、审批(或报批)
报批资料经审核验收后,由总工办拟稿,报局长办公会审批(或转报)。转报的公文和控规成果由局办公室发出或报送。
第三章
控规局部调整的审批
第九条 控规局部调整审批程序分为申请、审核及受理,方案审查和审批(或报批)两个阶段。
第十条 控规局部调整的经办处室为用地处(长安、阎良、临潼)规划分局、城改办规划处。其余调整的牵头处室为总工办,分局、相关处室参与。
第十一条 申请、审核及受理
一、申请 由窗口负责接收申请单位的控规调整申请资料,转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受理。
申请资料包括:
1、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要求详细列明局部调整的内容和理由;
2、《控规局部调整申请审核表》(6号表。此表由窗口协助申请单位填写)。
二、审核及受理
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接收申请资料后,按调规技术规定5日内确定是否受理,确定不予受理的,告知不予受理的依据和理由;确定受理的,一次性告知自主论证的有关要求,由申请单位按要求自主组织调规论证。
第十二条 控规调整方案的审查审批
一、接收调规论证材料
由窗口负责接收控规局部调整申请单位的6套论证报审资料。
报审资料包括:
1、《控规局部调整方案审查审批表》(7号表。此表由窗口协助申请单位填写相关内容);
2、控规局部调整的专题论证报告(图说文件)。
二、分类审批
1、对符合报审要求的,由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进行分类。按调规技术规定属技术性调整的,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5日内提出书面调规意见并审批,3日内交相关处室完成备案。备案完成后有必要单独出图的由总工办安排调规出图,分发各相关部门存档;
2、不属于技术性调整的,由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在3日内将报审材料送总工办办理,并同时出具书面初审处理意见。
不符合要求的,由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转窗口将资料退回规划调整申请单位。
3、总工办在接收转报材料后l日内分发相关处室,各相关处室2日内应将处室初审书面意见(2号表)交总工办,总工办6日内安排局总工程师办公会。编制单位应参会,会议对调整方案提出审查意见并审批。审批采取票决制。
4、若规划调整涉及市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管理领域的,必要时由经办处室负责通知有关部门共同参加审查会。如需要,可由经办处室事先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并由专家组出具技术审查书面意见。
审批通过调整论证方案的,由控规调整的编制单位根据会议意见修改完善控规调整成果,报总工办验收。不同意调整方案的,由控规调整的编制单位根据会议审查意见继续修改,完善后重新报窗口申请审查审批。
三、审核验收 由总工办负责在接收已审批通过的控规调整修改成果后2日内完成审核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由总工办分发、归档并执行。
验收不合格的,由总工办退回规划调整申请单位继续修改完善。完成后,重新报总工办审核验收。
四、如属原控规中规划的公共绿地和独立占地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指标减少1/2以上的,以及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的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的建设控制指标调整的,属于重大调整。由总工办在审核验收后上报局长办公会审批。审批后由总工办2日内将批文和成果转发相关处室、分局。
五、分局、相关处室在控规使用、执行中发现有规划调整需要,属技术性调整的,由分局、相关处室自行调整审批,并报相关处室备案;不属技术性调整的,出具书面调整意见,报总工办组织论证和调整。
第十三条 对于时间紧迫的政府重大项目相关新编控规或其调整,按照“绿色通道”的思路,采取分局和部门联动的办法,召集紧急会审会议研究审批内容后,可一边组织论证和审查、修改,一边执行审批内容。其图文成果的审查、审批(报批)、分发的程序和责任主体不变。
第四章
控规编制及调整成果的管理
第十四条 控规成果管理
一、经批准的新编控规成果,由总工办在3日内将控规成果(加盖“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专用章”)和批文分发各业务处室、分局、信息中心。控规维护单位(编研中心)启动控规维护。
其中:总工办(含1套光盘)、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有关分局、信息中心(含1套光盘)各存一套图说文件(涉及城改办规划处的,报批时应请编制单位多报一套)。
二、信息中心在接收规划成果(含电子文档)和批文后,在5日内将其电子文档录入控规成果公布查询系统。
第十五条 控规局部调整的成果管理
经审批、并经验收(或经公示、批复)的控规局部调整成果,由总工办在2日内将调规成果(加盖“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专用章”)和批文分发各业务处室、分局、信息中心。控规维护单位(编研中心)启动控规维护。
其中:总工办(含1套光盘)、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有关分局、信息中心(含1套光盘)各存一套图说文件(涉及城改办规划处的,报批时应请编制单位多报一套)。
二、信息中心收到局部调整的批复和图说文件后5日内,将调整成果的电子文档录入控规成果公布查询系统。
第四篇:山东省济南市村民宅基地审批与建房规划管理宅基地申请流程
济南市市区村民宅基地审批与建房规划管理实施意见
为切实做好《济南市市区宅基地审批管理规定》(济政发[2010]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的贯彻落实工作,保障农民合法居住权益,现就进一步规范我市市区村民宅基地审批与建房规划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各区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宅基地的审批管理。宅基地审批要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原则,宅基地面积应严格控制在15号文规定的标准之内。市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和已列入近期改造建设计划的村庄原则上不再批准宅基地。
各区要结合村庄改造和土地整治,引导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整体村庄改造等形式集中成片建设农民住房的,相关审批手续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另行办理。
二、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农村村(居)民的宅基地用地。各区每年要将市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3%-5%用于农村宅基地住宅建设。
各区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规划、审批宅基地,充分利用空闲地、老宅基地、废弃地或荒地进行村民住宅建设。
三、镇政府(含街道办事处,下同)应根据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委托,对辖区内的农村村(居)民宅基地住宅建设进行规划管理,组织开展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公布工作,引导村(居)民按照规划实施建设。
四、村(居)民新建住宅,按以下程序办理规划、用地审批手续:(一)申请人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建房申请,按照15号文的规定履行审核、讨论和公示程序。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村(居)民委员会出具证明材料并加盖公章后,连同申请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书面申请、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的材料、公示图片、建筑方案等资料一并报镇政府。(二)镇政府受理后,对村(居)民宅基地申请进行审查,并出具书面审查意见。同时,对村(居)民住宅建设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镇政府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将书面审查意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以及其他申报材料一并报所在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三)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上报的申请宗地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四)区政府批复后,由镇政府会同村(居)民委员会和宅基地申请人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
村(居)民住宅占用农用地的,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五、村(居)民使用原有合法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不再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只需到镇政府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村(居)民原有住宅虽不符合15号文规定的住宅建设条件,但确已构成危房的,可持身份证明、户口簿、危房鉴定报告、宅基地使用权属证件或者房屋所有权证书、建筑方案、村(居)委会签署的书面意见等资料向镇政府申请原址翻建。
六、村(居)民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不得超过宅基地面积的70%;建筑层数以两层为主,不得超过三层;总建筑面积不大于260平方米;室内外高差应控制在0.45米以内;层高一般不超过3.5米,底层层高可酌情增加,但不得超过4米。凡村(居)民住宅建设面积超出本意见规定标准的部分,征地拆迁时不予补偿。
宅基地建房的建筑间距,村庄建设规划有明确要求的,按照村庄建设规划执行。村庄建设规划没有明确要求的,由相邻双方协商约定;协商不成的,由镇政府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
七、市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对宅基地审批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区国土资源分局将新增宅基地纳入土地变更调查,并将审批目录于每年12月份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备案。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加强对宅基地建房规划审批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并监督镇政府在委托权限范围内对村(居)民宅基地建房行为依法实施规划管理,对镇政府履行委托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和评比。镇政府应当每半年将农村村(居)民住宅规划审批目录报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相应的派出机构集中审查备案。本意见自2013年10月20日起开始施行,有效期5年。
第五篇: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审查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 局部调整审查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提高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效率,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调整行为,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审查审批质量,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等有关法律、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二、凡涉及西安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控规局部调整,均应遵守本手册。
三、所有的控规局部调整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专业专项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提出的发展原则和重要理念。并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办理。
第二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非政府类调整项目)审查审
批程序及流程图
一、办理控规技术性调整
(一)必备文件:
1、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6份,含以下内容: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书(详细列明局部调整内容和理由,含联系人姓名及电话,A4纸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 ②土地权属证明文件(验原件、收复印件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③计划批准文件(限政府投资项目,验原件,收复印件); ④申请局部规划调整所涉及的相关批复、议事纪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⑤《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⑦市勘测院、规划院出具的勘测成果及红线图(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⑧已批准的总平面图(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⑨其它涉及控规调整的有关文件和材料。
2、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6份(图说文件,含电子文件)
备注:出现下列情况时必备文件可不含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1、经控规信息核定,属于控规信息有误的(详见《关于<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2、属于国家、省、市重大项目按“绿色通道”办理的。
(二)工作流程:
1、窗口工作人员按标准查验必备文件,受理报建,编排流水号,并将报建材料交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
2、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报处业务办公会审查审批,签发《控规技术性调整审查审批表》(6号表),形成6份备案审批材料,并填写《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
3、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将1份备案审批材料自行留存归档,其余5份交总工办备案。同时交窗口工作人员核发《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
4、总工办经办人员将3份备案审批材料分发分局(或城改办规划处)、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信息中心备案。同时确定控规版本号,启动控规维护程序。
备注:
1、原则上不予调整的控规内容参见《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第十一条;
2、控规技术性调整覆盖范围参见《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第九条、第十条。
(三)审批文件:
1、窗口核发文件:《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
2、备案审批文件: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
②《控规技术性调整审查审批表》(6号表); ③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二、办理控规非技术性调整
(一)必备文件:
1、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6份,含以下内容: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书(详细列明局部调整内容和理由,含联系人姓名及电话,A4纸打印,并加盖单位公章);
②土地权属证明文件(验原件、收复印件并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③计划批准文件(限政府投资项目,验原件,收复印件); ④申请局部规划调整所涉及的相关批复、议事纪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⑤《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⑧市勘测院、规划院出具的勘测成果及红线图(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⑧已批准的总平面图(非必备,验原件,收复印件); ⑨其它涉及控规调整的有关文件和材料。
2、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6份(图说文件,含电子文件)
(二)工作流程:
1、窗口工作人员按标准查验必备文件,受理报建,编排流水号,并将报建材料交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
2、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报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业务办公会审查,填写《控规(调整)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并加盖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技术专用章,形成报审材料;
3、用地处(或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经办人将5份报审材料转送总工办;
4、总工办经办人将4份报审材料转发分局(或城改办规划处)、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信息中心;
5、总工办、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和信息中心经办人报各处业务办公会初审,填写《控规(调整)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加盖技术专用章,并交总工办归总;
6、总工办经办人整理好报审材料和归总的《控规初审意见表》报总工程师办公会会审,会上填写《总工程师办公会会议纪要表》(7号表),并当场将纪要表发放与会单位和调整方案编制单位。同时确定控规维护版本号(需上局长办公会项目在局长办公会后给版本号);
7、调整方案编制单位报送5份按总工程师办公会纪要意见修改完善的控规调整成果,总工办经办人进行验收;
8、总工办经办人发放验收合格的控规调整方案(一般规划调整直接发放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和信息中心,并启动控规维护程序;重大规划调整需进行公示、报局长办公会或转报上级政府审批完成后再发放分局、城改办规划处、用地处、建管处、市政处和信息中心执行,并启动控规维护程序)。同时,总工办经办人填写《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交窗口工作人员核发。备注
1、报审材料包括: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 ②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
③《控规(调整)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
2、原则上不予调整的控规内容参见《西安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第十一条;
3、各相关处室应在接收报审材料后,将《控规(调整)初审审查意见表》(2号表)交总工办归总,逾期视为无意见;
4、未通过规划业务办公会审查的项目,规划编制单位应按会审意见作出实质性修改后重新报窗口申请审查审批;
5、控规调整编制单位修改完善方案时间不计入承诺时限内;
6、紧急规划调整项目各项目处室可根据《总工程师办公会会议纪要表》(7号表)及有关图文先行办件。
(三)审批文件:
1、窗口核发文件:《控规局部调整函复意见书》。
2、审批文件:
①控规局部调整申请报告;
②《总工程师办公会会议纪要表》(7号表);
③控规局部调整专题论证报告(含已按总工程师办公会意见修改完善并通过验收的控规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