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
南岗卫生院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
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报告、登记、分析、反馈系统。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监测:
1、临床医生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诊断。诊断明确后,认真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 并于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同时,针对感染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2、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同一病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病例超过3例以上,应立即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和感染管理科,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及时组织主管医师、护士查找感染原因和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流行与暴发。
3、同一病人出现多次、多系统、不同部位、不同病原体的感染,主管医师应分别报卡。
4、感染管理科负责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监测,并开展医院感染三大率的调查,每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反馈存在问题。
①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发病率 进行监测,要求医院感染率低于10%;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低于0.5%。
②
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10%。
③ 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监测,医院感染患者送检率≥50%。
5、感染管理科负责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提出改进措施;年终有总结报告;监测结束,应有终结报告。
6、及多重耐药菌进行监测。
二、通报与反馈:
1、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的签收、审核、登记及汇总工作,并且每月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2、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出版一期《医院感染监控通讯》,统计分析该季度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三大率、医院感染细菌分布情况、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情况,以及各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细菌分布情况,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通报。
3、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多重耐药菌进行统计分析,微生物室每季度对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布在《医院感染监控通讯》上,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通报。
4、每月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送检率、漏报率纳入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内容,感染管理科将考核结果向科主任、护士长及院领导反馈。2017南岗医院感染管理科
第二篇:行风监测与通报制度
为了进一步强化行风工作,全面落实行风建设负责制,确保行风建设工作健康向前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由市公司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在各县(市)公司、各区营销部建立行风工作监测点,负责对全公司行风工作情况进行适时监测。
二、各相关单位要把那些热爱企业,熟悉各项服务规范,责任心强,文化素质较高切具有一定工和经验的同志选派到指
定监测点工作。
三、监测员数量由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原则上县(市)分公司不少于三人,各区营销部不少于两人。
四、行风监测员受市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和本单位的一把手直接领导。
五、各监测员要切实履行职责,对责任区内的行风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监测,认真填写监测记录表,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六、各监测点要做好相关资料统计工作,在每月月底前将统计资料及时上报市公司纪检监测部门、对突发性和趋向性问题,要写出书面说明。
七、监测员要参加本单位定期召开的服务工作会议,各单位要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八、市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对各监测点反馈上来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并定期通过公司oa办公网进行通报,对问题严重的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处罚意见,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绩效考核和处罚。
九、市公司纪检监察将不定期对各监测点进行检查,对不履行监测职责的,要进行批评,问题严重的要建议相关单位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篇: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7.1压力蒸汽灭菌
1、工艺监测:每锅登记温度、压力、时间、锅次、消毒员等。
2、化学监测:每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粘贴3M指示胶带。
3、B-D试验:每日一次。
4、生物监测:每月一次。
7.2紫外线
1、日常监测: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使用人签名。
2、强度监测:每半年一次。
7.3消毒剂
1、生物监测:碘、酒精、过氧乙酸、氯每季一次,戊二醛每月一次。
2、化学监测:氯等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滴定法测浓度。
7.4消毒或灭菌物品、手、物表、空气,每月生物监测一次。
7.5内窥镜
1、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监测。
2、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必须每月监测。
7.6污水、污物
1、污水余氯每日2次监测。
2、每月进行粪大肠杆菌监测。
3、每月进行一次致病菌监测。
第四篇:医院感染监测情况总结
2011年医院感染监测情况总结
一、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
1-10月份共监测出院病人12685 例,187人发生医院感染,感染例次数205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47%,例次感染率为1.62%。感染病人病原学送检率为62.96%.其中各科室的感染率如下:呼吸内科0.61%、消化内科0.83%、心血管内科1.96%、内分泌科1.1%、老干部病房3.55%、感染科0.6%、肿瘤科7.94%、神经内科1.8%、中西医内科0.65%、普内科3.24%、普外科1.65%、肛肠外科1.39%、普儿科0.51%、新生儿科2.65%、南院急诊2.35%,骨一科、妇科、产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均为0。
2011年监测ICU出院病人170人,11人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47%。
二、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
2011年共监测出院病人12685人,187人发生医院感染,漏报1人,医院感染漏报率为0.008%。
三、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调查: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15%,Ⅰ类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率为99.85%。
四、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
2011年对全院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横断面调查,共调查病例3489份,使用抗菌药物的1822例,使用率52.22%;
其中一联使用1128例,二联使用632例,三联使用60例,使用
率分别为32.33%、50.44%、1.72%。
细菌学检查114例次,菌检率60.96%。
五、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调查:
2011年前三个季度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共调查42个科室,采集样本2159份,具体情况如下:
1、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共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情况543份,合格数543份,合格率100%。其中空气270份,合格数270份,合格率100%;物体表面167份,合格167份,合格率100%;医务人员手表面106份,采集的对象主要是医生、护士、实习生、进修人员,合格数106份,合格率10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共监测使用中消毒剂286份,消毒物品201份,灭菌物品934份,内窥镜、活检钳、细胞刷共监测51件,合格率均为100%。
3、监测血透中心使用中的透析液、反渗水共33份,合格33份,合格率为100%。
4、生物监测灭菌器共223个,合格数223,合格率为100%。
第五篇: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范文模版)
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一、各科室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
二、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每半年定期召开监控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存在问题。
三、各科室要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执行“标准预防”,“手卫生制度”,“职业防护”等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每半年培训不少于一次,全院性培训参加人数不少于80%。
四、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如有流行暴发倾向及时报告。主要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发病率≤8%,漏报率≤10%。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95%,无菌物品合格率100%(3)紫外线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 uW/cm2。新进灯管≥90 uW/cm2
五、建立严格的科室清洁、消毒与隔离制度,对不同传染源引起的感染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六、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
七、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登记、交接、运送、焚烧等流程的管理,八、污水污物排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个管理环节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
*******医院
2013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