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综合管网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11:4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地下综合管网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地下综合管网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地下综合管网的报告

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的报告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综述

1、什么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

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的前提。传统的市政公用管线的直埋敷设方法必须反复开挖路面进行施工,严重影响城市的交通与市容,干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早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法国、日本等国的城市为合理充分地使用地下空间,先后采用了综合管沟。迄今在我国,对综合管沟的使用尚处于发展认识阶段。

所谓共同沟,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是指即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设置于道路下,用于容纳两种以上公用、市政管线的构造物及其附属设备(又称共同沟或综合管廊,同时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以及通风、防火、监测等多种系统。它可以把分散独立埋设在地下的电力、电信、热力、给水、中水、燃气等各种地下管线部分或全部汇集到一条共同的地下管廊里,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共同维护、集中管理。

图一 城市地下管线改造前后对比示意图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分类 国内外共同沟建设常用的三种形式(1)干线共同沟

特点:干线共同沟一般设置于道路中央下方,负责向支线共同沟提供配送服务,主要收容的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也有的干线共同沟将雨、污水系统纳入。其特点为结构断面2 尺寸大、覆土深、系统稳定且输送量大,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维修及检测要求高。(2)支线共同沟

特点:支线共同沟为干线共同沟和终端用户之间相联系的通道,一般设于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下,主要收容的管线为通信、有线电视、电力、燃气、自来水等直接服务的管线,结构断面以矩形居多。其特点为有效断面较小,施工费用较少,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较高。

(3)缆线共同沟

特点:缆线共同沟一般埋设在人行道下,其纳入的管线有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管线直接供应各终端用户。其特点为空间断面较小,埋深浅,建设施工费用较少,不设有通风、监控等设备,在维护及管理上较为简单。

3、共同沟的发展现状

(1)国外情况

欧洲:共同沟的建设最早在欧洲兴起。巴黎在 1832 年建造以排水为主的廊道中,创造性地在其中布置了一些供水管、煤气管和通讯电缆等管线,形成了早期的共同沟。目前,巴黎已建共同沟超过 100km,且收容的管线也越来越多。西班牙目前有92km长的共同沟,除煤气管外,所有公用设施管线均进入廊道,并制定了进一步的规划,准备在马德里主要街道下面继续扩建。俄罗斯莫斯科建120km的共同沟,除煤气管外,各种管线均有。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区街道下有30km 3 的共同沟,建在岩体中,战时可作为民防工程。前东德在1964年开始修建共同沟,已有15km建成使用。芬兰将共同沟深埋于地下20米的岩层中,而不直接建于街道下,其优点是可节省30%的管线长度。日本: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共同沟建设最先进的国家。早在关东大地震以后的东京复兴建设中,就于1926年完成了九段阪和八重洲两处共长1.8km的共同沟。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城市的恢复和迅速发展,共同沟建设问题再次被提上日程。1963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关于建设共同沟的特别措施法》,以规范和推动共同沟的建设。到1992年,全国共同沟总长达310km。因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共同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日本计划到21世纪初,在80多个县级中心城市的城市干线道路下建成长约1100km的共同沟。

(2)国内情况

台湾地区:台湾共同沟的建设始于1991年的台北。目前,台湾已建共同沟有300多km;正在建设淡海及高雄新市镇、南港经贸园区等的共同沟;完成了洲美快速道路、大度路等共同沟工程的设计;4 制定了台中市、嘉义市、新竹市、台南市、基隆市的共同沟整体规划;进行了配合捷运路网、敦化南北路、新社区、铁路东延等共同沟的规划。台湾共同沟的建设非常重视与地铁、高架道路、道路拓宽等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整合建设相结合。如台北东西快速道路共同沟的建设,全长6.3km,其中2.7km与地铁整合建设;2.5km与地下街、地下车库整合建设;独立施工的共同沟仅1.1km,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建设总成本,有效地推进了共同沟的发展。

大陆地区:大陆地区进行共同沟的建设起步较晚。1992年,上海市政府规划建设了大陆第一条规模最大、距离最长的共同沟——浦东新区张杨路共同沟。该共同沟全长11.125km,共有一条干线共同沟、两条支线共同沟,其中支线共同沟收容了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为我国其他城市共同沟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目前,上海还建成了松江新城示范性地下共同沟工程(一期)和“一环加一线”总长约6km的嘉定区安亭新镇共同沟系统。北京早在1958年就在天安门广场下铺设了1000 米的共同沟。2006 年在中关村(西区)建成了我国大陆地区第二条现代化的共同沟。该共同沟主线长2km,支线长1km,包括水、电、冷、热、燃气、通讯等市政管线,但为减少施工难度、节省空间、降低工程造价,没有纳入排放雨水和污水的重力流管线。杭州在站和站前广场改建工程中,为避免站屋和各地块进出管线埋设与维修开挖路面,从而影响车站的运行,将给水管、污水管、电信电缆、电力电缆、铁路特殊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电缆、公交动力线、供热管等置于共同沟内。杭城目前最长 的共同沟——钱江新城第一条长达 2.16km 的管线共同沟也于2006 年初完工。目前,共同沟还仅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新区有所建设,尚未得到推广和普及。但随着近几年全国掀起的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已开始着手共同沟建设的试验和规划,如重庆、广州、南京、济南、沈阳、福州、郑州、青岛、威海、厦门、大同、嘉兴、衢州、连云港、佳木斯等。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有哪些特点及优点?

1、综合性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市政六大类管线集中综合布置,形成新型的城市地下智能化网络运行管理系统。这是充分考虑到地下空间的利用是不可再生的和它的不可逆性,一旦形成,土地将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它的存在也势必影响将来附近地区的使用,这些特点就要求对地下空间的规划必须格外重视。6大类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强电和弱电。根据各城市或根据不同路段6 的需求,管廊的空间和收容物可以根据规划和市场要求进行设计。

2、长效性

市政管廊土建围护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可保证“管廊”50年以上使用寿命,并按规划要求预留50年的发展增容空间,做到一次投资,长期有效使用。

3、可维护性

市政管廊内预留巡检和维护保养空间,并设置必需的人员设备出入口和配套保障的设备设施。平均每1000米设一个工作井,同时配备起重吊桩和活动梯车为管线更修管线、检修、使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4、高科技性

市政管廊内外设置现代化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采用以智能化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为主、人工定期现场巡视为辅的多种高科技手段,确保“管廊”内全方位监测、运行信息反馈不间断和低成本、高效率维护管理效果。智能化监测可以使我们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隐患,使危险被阻止于最小范围内。

5、抗震防灾性

市政管线集中设于地下市政管廊内,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在预留适度人员通行空间条件下,兼顾设置人防功能,并与周边人防工程相连接,非常状态下可发挥防空袭、减少人民财产损失的功效。最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的地下空间资源,并使其从平战结合的思想进行结构设计。

6、环保性

市政管线按规划需求一次性集中敷设,可为城市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地面与道路可在50年内不会因为更新管线而再度开挖。市政管廊的地面出入口和风井,可结合维护管理和城市美化需要,建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小品。旧模式的重复开挖,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不言而喻的。

7、低成本性

由于市政管廊采取一次投资,同步建设,各方使用,多方受益的形式,不仅克服了现存模式的多种弊端,而且在综合成本上也得到了降低和控制。旧有模式的单打独斗的多家报批、多头建设、重复开挖以及新工程的施工对地下旧有管道所造成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等最终使成本增高。

8、投资多元性

市政管廊可将过去政府单独投资市政工程的方式,扩展到民营企业、社会力量和政府等多方面共同投资、共同收益的形式,发挥政府主导性和各方面积极性,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有效解决此类市政工程筹资融资难度大的问题。到2020年城市化水平要达到60%,发展中国家市政公用建设比例应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15%,而我们才仅仅是3%,因此,鼓励多种经济成分进入市场公用事业,吸纳社会资金和境外资本参与市政建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市场和发展的必需。市政管廊软结构的组成,具有它的特殊性,它既是一种经营性行业(可以通过市场补偿),同时又是一个公益性行业(诸8 如:排水管网、公用空间、设施的建设及养护等。

9、营运可靠性

市政管廊内各专业管线间布局与安全距离均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沿管廊走向,结合防火、防爆、管线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设置分隔区段,并制定相关的营运管理标准、安全监测规章制度和抢修、抢险应急方案,为“管廊”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管理保障。据统计,我国的市政公用设施65%已经陈旧,全国供水管网漏失率最高达40%,平均失水率达27%以上,相当一部分的城市燃气管网建于七八十年代,已经运行了二三十年,这种潜在的危险足以令我们夜不安枕。

采用综合管廊形式的城市地下管网系统与传统直埋式管网系统相比较有如下优点:

1.有效节约空间资源,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由于道路的附属设施集中设置于共同沟内,能有效集约化地利用道路下的空间资源,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空间,增强道路空间的有效利用,并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创造良好的市民生活环境。

2、有效避免“马路拉链”,充分发挥道路社会效益。由于共同沟将各类管线均集中设置在一条隧道内,消除了通讯、电力等系统在城市上空布下的道道蛛网及地面上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避免了路面的反复开挖、降低了路面的维护保养费用、确保了道路交通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时保证了城市道路的完整与美观,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3、集中建设运营和管理,有效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管沟内各种管线的运营管理和集中维护,提高工程的综合质量和投资效率,抬高管理层次;管线由于不直接与土壤、地下水、道路结构层的酸碱物质接触,可减少腐蚀,延长管线使用寿命;能根据远期规划容量设计与建设共同沟,从而能满足管线远期发展需要。

4、实时监控维护,提高生命线防震减灾能力。为各种管线综合管理并能利用先进的监视系统进行综合管理提供了可能,能及时发现隐患,及时维护管理,提高管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城市的安全度。日本阪神地震的防灾抗灾经验说明,即使受到强烈的台风、地震等灾害,城市各种管线设施由于设置在共同沟内,因而也就可以避免过去由于电线杆折断、倾倒、电线折断而造成的二次灾害。发生火灾时,由于不存在架空电线,有利于灭火活动迅速进行,将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

市政管廊的优点可总结为:“一次投资、永续利用、一次动土、不复开挖、智能管理、维护可视、无限增容、综合成本、整合资源、减少浪费、树立市政新形象”。

二、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规划、设计技术

1、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系统规划相关规定

(1)市政公用管线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综合管廊形式规划建设:

1)交通运输繁忙或地下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配合地下铁道、地下道路、立体交叉等建设工程地段;

2)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3)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4)需同时敷设多种工程管线的道路; 5)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6)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一般情况下,管线的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原则条件下编制,综合管廊的系统规划根据道路路网规划和管线专项规划确定,在此基础 11 上反馈给相关管线专项规划,经过多次协调最终形成综合管廊的系统规划。综合管廊系统规划应遵循节约用地的原则,确定纳入的管线,统筹安排管线在综合管廊内部的空间位置,协调综合管廊与其他地上、地下工程的关系;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要求,在城镇道路、城市居住区、城市环境、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热力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信息工程、防洪工程、人防工程等专业规划的基础上,确定综合管廊系统规划。综合管廊系统规划的编制应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充分调查城市管线地下通道现状,合理确定主要经济指标,科学预测规确保综合管廊系统规划和城市经济技术水平相适应。

图三 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示意图

(2)综合管廊容纳管线的规定:信息电(光)缆、电力电缆、给水管道、热力管道等市政公用管线宜纳入综合管廊内;地势平坦建设场地的重力流管道不宜纳入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内相互无干扰的工程管线可设置在管廊的同一个舱,相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应分别设在12 管廊的不同空间;信息电缆与高压电缆应分开设置;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可在综合管廊同侧布置,排水管道应布置在综合管廊的底部;热力管道、燃气管道不得同电力电缆同舱敷设。

(3)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规定:综合管廊的标准断面应根据容纳的管线种类、数量、施工方法综合确定。采用明挖现浇施工时宜采用矩形断面,采用明挖预制装配施工时宜采用矩形断面或圆形断面,采用非开挖技术时宜采用圆形断面、马蹄形断面。

图四 矩形断面综合管廊

图五 天津首条海河共同沟-盾构圆形断面

图六 集美大道共同沟预制件

图七 共同沟现浇结构

2、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的设计

(1)设计原则

综合管沟的设计宗旨是:“安全、合理、经济、简单、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1)、综合管沟的平面线型应基本与所在道路的平面线形平行,但综合管沟平面线形的转折角必须符合各类管线平面弯折的曲折角要求。

2)、综合管沟的纵纹应考虑综合管沟内部自流排水的需要,其最小纵坡应不小于2‰;其最大纵坡应符合各类管线敷设方便,一般控制值为20%,特殊情况例外。

3)、综合管沟的最小埋设深度应根据路面结构厚度,必要的覆土厚度以及横向埋管的安全空间等因素确定。

4)、综合管沟断面空间应能满足各类管线的敷设空间、维修空间 15 以及扩容空间的需要;断面型式与各类管线的布置应满足综合管沟安全运行的要求。

5)、综合管沟特殊断面的空间应满足各类管线的支接口、分支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材料投入口等孔口以及集水井的断面尺寸的要求。

6)、综合管沟内的缆线一般布置在支架上,支架的宽度与纵向净空应能满足缆线敷设及维修需要,支架的跨距应根据计算及实际施工经验确定;大口径的管道一般安置在支墩或基座上,文墩或基座的跨距也应根据计算确定。

(2)设计内容

1)、总体设计、工艺设计

包括综合管沟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各类孔口布置设计等。

2)、主体结构设计、围护设计、地基加固设计 3)、附属设备设计

包括综合管沟内部的给水、排水、照明、供配电、通风、消防、标识、建筑、防灾报警、电控监视等。

4)、综合管沟内各类管线技术设计

包括电力电线、通信电线、给水管道、热力管道等技术设计等。

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附属设施技术

1、排水设备

共同沟内部水管、结构壁面以及各接缝处都可能造成渗水、漏水,应及时排出。排水方式原则上采用纵向排水沟,并于共同沟较低点或交叉口设集水井,集水井设置间隔应不超过200米,并按3m2的容量,2m2的有效容积进行设计。每一集水井配备两台潜水泵自动交替或同时运转将集水井内(2m3)积水抽至路面侧沟内排放。为便于共同沟管理,集水井与抽水泵应纳入共同沟的自动监控系统,井内应设集水井水位探测设备,且抽水机应具备自启动能力。

2、通风设备

共同沟内需要维持正常通风,当共同沟内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应进行强制通风,以降低有毒气体的浓度。一般通风设备利用共同沟本身作为通风管,再交错配置强制排气通风口与自然进气通风口。为便于管线检修,并由共同沟外送入新鲜空气,自然通风口可兼作人员进出口使用。共同沟内的通风系统,按以下标准设计:

(1)共同沟内的风速: 2.0m/s以下;(2)进风口风速 : 5.0m/s以下;(3)共同沟内的湿度保持在40℃以下;(4)电力管道与外界温差控制在8℃以内;(5)通风设备的操作方式采用自动/手动两种方式,并在人员进出 口或其他适当地点设警报、监视器,并按氧气、湿度的监测结果自动开启风机;(6)通风口的噪音在3M半径的范围内必须控制在55dB以下。

3、电力设备

共同沟内电力照明均为一类负荷,我们决定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作为主电源、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并设不间断供电装置(UPS)作应急 电源,以保证计算机、防火、通信系统、事故照明、电话等特别重要一级负荷可靠性的要求。照明负荷虽然年负荷曲线变化不大,但日负荷曲线变化较大,且通风与排水设备使用是无规律性的。因此,应考虑负荷变动而导致电压的波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因此,应选用带自动调压的变压器,使变压器输出电压能随负荷的变化而变化,保证适当的电压水平。

接地系统:

(1)为保护共同沟内设备人员之安全,对共同沟内电力、通信、计算机等设备实行接地。

(2)系统类别及要求

①电力系统及设备共同接地,接地电阻10Ω以下;②通信系统设备接地,接地电阻10Ω以下;③计算机系统接地,接地电阻5Ω以下;④变压器配电室单独接地系统,接地电阻10Ω以下。(3)接地方式 各系统接地方式均采用铜棒或铜板接地,埋深合乎变压器室内线配线规则,各类接地均应设置接地电阻测试箱,并至少埋设两组铜棒(测试参考点)以供测试,接地系统配线皆采用PVC管内配设裸铜线,各接点焊接采用铜粉药焊,以确保接地质量。

4、通信设备

为使共同沟检修及管理人员与控制中心联络方便,共同沟内应配备相应的通讯设备。可以采用有线与无线两套通讯设备。

有线通讯系统:自控制中心引入共同沟,设内部通讯线路,每隔150M设一电话插座,检修与管理人员进入时携带自动电话,插入电话即可与控制中心进行有线联络。

无线对讲系统:主要为便于各管线单位维修作业时,共同沟内的工作人员与地面其他维修作业人员联络而设置,通讯模式与对讲机型号由各管线单位自定,在共同沟的设计中,只需消除屏蔽,能将无线信号引入即可。

广播设备:广播系统分为一般广播与紧急广播两种,其中一般广播为区域性广播系统,而紧急广播系统为共同沟全区的广播系统。播音室设于中央监控中心,平时可分区选择播放,紧急情况时可作全区紧急播音。

区域分类:(1)各管道

(2)监控室及防灾中心

19(3)机房电气室

共同沟内还应设置闭路电视系统:安装摄像头作为监控设备,在人员进出口、材料搬入口、管线进出口等可能会有人员进出的地方均应装设摄像头作为监视系统,以备外人闯入。在共同沟内顶棚相应位置,应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定数量的摄像头。用以监控管线运行情况,以便在故障时迅速准确的确定故障位置。因为需要在多处监视多个目标,所以宜选择由摄像头、传输电(光)缆、切换分配器、视频分配器等组成的多头多尾系统。

5、照明设备

除特殊断面外,共同沟内每隔10米设一60W日光灯;局部的维修照明,采用工作灯补偿,故每隔20米设一多孔插座。插座与灯具均设于管道中央顶部,所有灯具和插座均采用防潮、防爆型。用220V照明电压。人员进出口内灯的开关应能遥控。照度可控制5~20lx之间。另设铅蓄电池组作应急灯电源。

配线方式:

(1)照明器具:由出口至灯具以金属软管内穿PVC线施工;(2)紧急回路配电为EMT配设耐火电线(840℃,30分钟);(3)煤气室内以防爆配管方式敷设。

6、监控系统

(1)煤气自动探测设备 煤气是否纳入共同沟,曾经是影响共同沟推广和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根据国内外共同沟建设的成功经验,只要在结构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加强共同沟内部对煤气的监测,纳入煤气管线的共同沟的安全性是可得到保证的。

共同沟如果纳入了煤气管线,为保证其安全性,除采取单室布置的措施外,还必须增加相应的煤气浓度自动探测设备。

浓度自动探测设备每隔50M设置一个,除能够向监控中心报知异常情况外,并必须与通风设备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合,当煤气浓度超标时,可自动打开(启)通风换气设备,有火花出现时,则启动灭火装置,避免事故的发生。

(2)集水井水位探测设备

设置水位自动探测设备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止集水井内的积水溢出。为此,应在每一个集水井内设一水位自动探测设备,当水位超过有效容积(2M3)对应的水位时,自动探测设备自动向监控中心报知水位异常的信息,并应和潜水泵联动,自动开启潜水泵,在短时间内排出集水井内的积水。

7、防灾设备

(1)防火设备

共同沟按防火等级分类应为特级保护对象,应采用全面保护方式。共同沟内应设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装置、火灾应急广播等,而且应设置消火栓系统联动控制系统。火灾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21 应包括自动和手动两种触发装置。共同沟内隔墙上人手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应装设消防电话分机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并应每隔50米设一组紧急电源插座。

探测器的类型可选用缆式线形感温探测器或空气管线型差温探测器,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火灾手动报警按钮应在火灾报警控制器或消防控制室的控制报警盘上有专用独立的报警显示部位号,不应与火灾自动报警部位号混合布置或排列,并有明显的标志。

消火栓系统联动控制中,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另外还应设有一个指示灯,该指示灯应当是消火栓水泵启动后的反馈信号灯,在消防水泵启动后,消火栓箱内启泵反馈信号灯应燃亮。同时要在消防控制设备上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

(2)防盗设备

共同沟内应设防盗设备,以备无关人员随意闯入。应在人员进出口材料搬入口管线进出口等人有可能进入的地方设置防盗报警装置,当来犯者打开盖板时,报警装置启动,实现音频报警。防盗报警装置的警戒触发装置应考虑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安装时应注意隐蔽性和保密性。防盗报警系统的探测遥控等装置宜采用具有两种传感功能组成的复合式报警装置,并应与闭路监视系统结合,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8、自动化监控设备

(1)智能中央监控的重要性 共同沟是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其内部不仅收容了维持道路沿线城市功能的自来水、煤气、电力、信息管线而且自身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繁多。无论纳入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将造成沿线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必须加强共同沟的平时管理。若采用人工管理模式,不仅运营管理费用高,而且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根据国内外共同沟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采用现代化的自动监控设备和中央监控方案是一种经济有效、快速反应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而为国内外共同沟运营管理所普遍采用。

(2)监控中心的任务

共同沟管线监控中心主要任务为确保沟内管线及操控设备能正常运转,并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反应处理,因此共同沟监控中心就好比是整个共同沟系统的神经中枢,通过自动化监视与侦测设备,将沟内任一角落的状况资料迅速传递收集于监控室中,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轻易的掌握所有情况。

(3)监控中心布置方案

智能化配电监控系统就是用通信网络把众多的具有通信接口的多功能参数仪表中低压断路器和控制设备与主计算机相连,由计算机进行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数据集中处理、监视和控制的配电系统。

在共同沟中央监控系统中,智能化监控系统至少要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即计算机、多功能电参数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状态采集)、通信模块和环境模块。(4)监控单元的主要功能及运用

1)、计算机:主要用来对带通讯的智能单元监测控制通讯和保护,可选择普通的计算机进行智能化管理。

2)、功能参数模块:主要采集数据,这部分由带有数字通讯接口的智能参数仪表组成。电参数模块可检测与计量,传感器内置,测量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频率,上、下限设定报警,自诊断即自检功能,一旦有内部故障LCD显示特定的代码,为及时检修和处理故障提供方便,也可以脱机完成现场监控。多功能参数仪表可装在重要的负荷,如进线柜、时时监测的馈电单元等。其作用相当于智能断路器的数据通讯单元。

3)、控制模块:可选择可编程序控制器(PLC),采集现场断路器、接触器的分、合闸故障状态接入PLC的输入端,通过PLC的继电器输出来控制分、合闸。附有RS485接口用于数据传送,通过通讯网络把数据送到上位机处理,并执行上位机的命令。

4)、通信模块:采用工业远程智能单元,具有RS485总线接口,它可用于连接远程或本地的智能设备,如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PLC、有RS485接口的仪表。通讯模块有三种类型的接口:电话线接口、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通过RS485接口用电话网络遥控远程设备。本地监控用的计算机与通讯模块的RS232接口连接;远程的个人计算机连接一台通用的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网络与通讯模块的电话线相连。通讯模块提供预置密码功能,远程的监控人员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接通。通过拨号可以电话网远端监控和故障拨号报警。5)、环境监测模块:可以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设定上下报警点,如配电房的温度,变压器的温度,配电柜内的温度,配电间的温度。尤其在共同沟中湿度比较大,中、高压配电设备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有环境监测模块,可避免因湿度、温度而引起的故障。

监控系统的通讯采用工业标准Modbus协议,采用RS485/RS232总线系统,各单元可以简单通过双绞线与主控单元连接。通讯模块可直接接公用电话进行近程及远程拨号监控,对系统进行参数设定及操作控制,也可发生故障时自动寻呼值班人员。

6)、监控系统软件

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下数字图形化,系统软件时时采集配电柜的数据来做出相应的处理,在主界面上显示整个系统图,通过鼠标点击在现场终端是否分合闸确认按钮,可完成断路器或接触器的操作。系统集中显示了配电柜的数据状态,当某一数据不在设定范围或有故障时,现场数据窗口以不同的颜色来显示,对运行的参数最大值最小值,发生的时间及全部参数存入磁盘或硬盘,作为设备运行参数档案或直接打印,大大提高了管理运行能力。

9、共同沟中心控制室

为了便于今后共同沟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监控,需建设共同沟中心控制室,内设共同沟运行管理机构及仪表监测和控制中心,对共同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同时考虑建设一段可由中心控制室直达的参观段。

四、当前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共同沟建设的一次性投资远远大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

据统计,日本、台北、上海的共同沟平均造价(按人民币计算)分别是 50万元/米、13万元/米和10万元/米。故有人认为其建设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合算。其实,这种认识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到共同沟的建设成本与综合效益的关系。台湾曾以信义线6.5km为例进行过测算,建共同沟比不建只需多投资五亿元台币,但75年间产生的效益却有2337亿元台币(包括堵车、肇事等社会成本的降低、道路及管线维修成本的减少等)。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施工产生的地下管线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400亿元。同时,交通的破坏、事故的发生使民众怨声载道,“扰民”现象严重。

(二)法规体系上有空白

为促进和规范共同沟的建设,日本于1963年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建设共同沟的特别措施法》。台湾于1989 年公布实施了《共同管道法》共34条,并于随后几年陆续公布实施了《共同管道法施行细则》共 14 条;《共同管道经费分摊办法》共6条;《共同管道系统上下空土地使用征收及补偿办法》共9条和《共同管道设计标准》共18条。目前,在我国大陆地区,对于共同沟的建设,规划、建设、26 经营、管理方面的法规,也没有设计、施工、验收方面的标准几乎是空白。201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2),部分省份住建系统也先后发布了相应的技术指南或技术导则,如2011年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福建省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指南(试行)》,2011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河北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导则》等。

(三)规划管理上有难度

由于我国市政建设方面的条块分割,各种管线分属不同的单位,报批和施工是各自为政,各权属单位往往不服从规划部门的统一管理,从而造成各类管线相互“打架”,不仅影响城市正常的生活和生产,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随时间的推移,将使地下空间资源的整合成本越来越大,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为实现地下管线空间开发有序,建设共同沟是一个跨行业、跨组织的协调工程,这既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集中管理,也需要各管线权属单位进行配合协调,如台北市推动共同沟建设的政府机关与相关管线单位全部算起来有58个之多,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四)资金投入上有不足

据统计,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仅支持新增城市人口所需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就需4000亿元。而长期以来,我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一直偏低。1991年前14年占GDP的比重在1%以下,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3%以下。1992年后,其投资比重在稳 步上升,2004年,至分别达到了3.48%和6.78%,但与世界银行建议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3-5%和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9-15%的数据相比,仍显不够。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基础设施底子本来就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需加大投资力度。

2、主要对策

(一)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法规体系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广和普及共同沟建设的基础是制定相应的法规体系。在这方面,我们既可以借鉴如日本的《关于建设共同沟的特别措施法》和台湾的《共同管道法》《共同管道法施行细则》《共同建设管线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共同沟建设及管理经费分摊办法》等现有法规,也可借鉴如上海市的《上海市城市道路架线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的《重庆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等具体规定。共同沟的法规体系,主要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策立法;二是技术立法。政策立法,必须首先明确:凡是建设共同沟的城市道路,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另行开挖道路铺设管线,所有管线必须统一入驻共同沟,并按规定向经营管理企业交纳使用费。并就共同沟的所有权、规划权、建设权、管理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技术立法,主要是对共同沟的各种设计(如布局设计、结构设计、管线设计、防灾设计等)、施工方法(如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施工安全等)、检查验收(如验收方法、验收指标等)和材料设备(如建筑材料、监控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通信系统、28 标示系统和地面设施等)制定具体的标准和规范。

(二)结合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统一编制发展规划

结合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利用,发展共同沟,在功能上,要适应好现代城市的全面建设;在建设上,要利用地下空间的有限资源,这就需要通过实施统一的规划,使其与现代城市的全面建设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协调发展。在统一编制共同沟的发展规划时,一是要发挥政府作用。规划部门作为地下管线工程规划的综合协调机构,要把共同沟的建设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对于有关的新建项目,必须要求其把共同沟作为组成部分规划进去,并提供明确的 规划方案,否则不予审批。二是要明确具体内容。规划部门要按照“考虑城市长远需求、结合地下综合开发、完善管线合理配置”的原则,按照城市规划和管线专业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出共同沟的专项规划,具体明确管线布局、建设标准、资金投入和技术要求等内容,对地下管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三是要理清发展思路。结合我国城市建设、改造的特点,借鉴有关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共同沟的发展应立足“先新建,后改造”的指导思想。对于新建的景观区、商务区、开发区和居民区等,应将新建道路与共同沟的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同步施工,按道路的等级标准,构建起干线、支线有机结合的共同沟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旧城区展开,结合老道路的整修或拓宽,视情进行共同沟的建设。南宁市就以相思湖10条拟建大道为试点,在该片区实施“地下管线共同沟”项目,并以此为模板向全市铺开。

(三)成立专门机构和建立信息系统,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成立专门机构和建立信息系统,完善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现行管理体制中,市政管委虽是地下管线的管理单位,但其对各地下管线的权属单位并无行政权,在涉及到不同部门或领域的具体利益时,难以做到协调管理。如北京为了建设“北京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市政管委向各权属单位要求得到管线数据时,还是经过北京市委书记会议上讨论通过才得以完成。因此,为推进共同沟的建设,必须打破现有的“谁拥有、谁管理” 的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日本在中央建设省下设了16个共同管道科;台湾在台北市、高雄市分别成立了共管科与管线科。其主要职责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共同沟始建时,负责相关政策和具体方案的制定;共同沟在建中,负责投资、建设的监控;共同沟建成后,负责工程验收和营运监督等。目前,地下管线的信息大多还是利用图纸、图表等纸介质进行记录、保存和管理,存在资料不全、查询不便、更新速度慢、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为提高地下管线管理的水平,应将各种地下管线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显现出来,建立包括有 储存、管理、分析、统计、查询、输出、更新等多种功能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系 统,以满足各种机构、各种应用、各种事件处置的要求。如北京市政管委会在2004年就专门组织开发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了地下管线分布现状、运行状态、各类管线间的相关关系等基本信息。

(四)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创新投资、建设和运营机制 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国内外的做法,目前对共同沟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投资模式:一是政府投资。如台北市于1991年成立了25亿元(总额度 50亿元)的共同沟基金用以推动共同沟的建设。二是企业投资。如北京科技园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关村西区投资进行了共同沟的建设和地下空间的开发。三是多方投资。如日本规定:共同沟建设投资中的40%由道路部门负担,其余60%由占用共同沟的各管线单位按比例承担。为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设施领域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性资金的传统做法,共同沟的建设应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公开招标、特许经营”的方式,形成“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新型机制(简称 BOT),即政府只负责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操作程序的规范,如工程的规划论证、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招标方案的设计、投融资方案的研究、特许协议的起草等;而由企业负责投资建设(Build)、运营管理(Operate),并在合同期满后将经营权移交给政府(Transfer),再由政府与其续签合作协议或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运营管理企业。这种机制的优点在于:一是转变了政府职能。政府不再费神、费力、费钱直接参与工程的投资和建设管理,只需集中精力担当好“宏观政策制定者”和“具体方案裁判员”的角色。二是拓宽了资金来源。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便于发挥社会资金投融资的积极性,使有实力的多元化经济实体愿 意投资参与共同沟的建设。三是保证了项目实施。由于政府与企业签订了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具体规定了企业的责、权、利,企业必定会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正

常进行。四是实现了政企双赢。对政府来说,只需在前期投入少量的启动性资金,既可节约财政投入或实现零投入,又可吸收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社会资金投入,从而实现财政性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倍增效应。对中标企业来说,由于实现了投融资、建设、经营和管理一体化,就可通过对各环节进 行系统的规划和控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投资机制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共同沟的产权归国有上,这既利于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又可避免地下资源流失或企业垄断。

五、关于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成功案例

为解决市政管线敷设与城市景观、城市建设的诸多矛盾,许多城市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布设市政管线的新模式。综合管沟(以下简称管沟)是目前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在新区建设中逐步采用的新方式。综合管沟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市政公用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供水等市政公用管线,根据规划的要求集中敷设在一个构筑物内,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据调查资料介绍,上海安亭新镇、上海世博园区、广州大学城、昆明广福路和彩云路、苏州工业园区、兰州新城区、武汉王家墩商务区等地已陆续建成或在建综合管沟。

1、苏州工业园区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的示范意义

苏州工业园区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是中国与新加坡联合开发的,创新了所谓的“苏州模式”。“苏州模式”是管线规划完后,施32 工、竣工,动态管理、资料管理都在管线所掌控,搞一条龙服务。”首先,中新双方就互派专家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共同编制完成了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其中就包括地下管线的规划。工业园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经过10年的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实现了道路、电力、电信、给水、污水、燃气、雨水、供热、有线电视开通,中新合作区内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备。

园区的建设在具体的操作中,部分基础设施如燃气、给水、污水和供热等采用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这些基础设施项目有专业公司承担建设任务,根据招商和发展的需要,园区管委会制定每年的建设项目,由各专业公司按专业分解确定相应的管网建设计划,并自筹资金配合道路的建设同时进行。各源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供热厂等)的建设也在政府的指导下提前安排,各专业公司适度超前建设,确保供应。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资金调配也由各专业公司自行负责,建成后由各专业公司分别进行管理。

市场运作模式的建立,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压力,加强了专业公司的责任感,减少了建设与运行管理之间的矛盾,避免了以前建设完成后移交管理模式产生的种种扯皮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各专业公司的积极性。为了减少专业公司管网的渗漏,提高管网的安全性,事先对给水、污水、燃气管网的管材进行了筛选,提高了管材的质量。同时不断收集有关新材料资料,在一定范围内试用,成熟后再应用于

中心(管线管理所),以方便客户。同时要求各专业公司深入一线,想用户之所想,上门为用户现场解决困难,尽可能为用户提供连续不断的服务。”

2、昆明广福路和彩云路综合管沟的设计原则及建设经验

昆明市的管沟建设力度较大,目前已建成广福路(15km)、彩云路(23km)两条主干线综合管沟,还建成多条专业管沟(电力沟、通信沟),可保证50年内不因管线增容而重复开挖路面。各种管沟建设长达120km,总投资11亿元。广福路、彩云路两条管沟由昆明规划设计院负责规划,上海市政设计院完成施工图设计。昆明院市政一所李娅所长向我们畅谈了上述两个工程的设计原则和建设经验。

1.管沟建设需要政府支持,政策保障,规划超前,技术创新,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多元融资,资金到位,方能保证多方协调、通力合作、顺利推进、优质高效;

2.管沟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主体结构采用C2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S6,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管沟耐火极限不低于1.2小时;

3.合理布置防火分区。设计参照《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的规定,每隔200m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设置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阻火包等进行防火分隔,防止火灾蔓延;

4.适当选择进入管沟的管道种类。通过经济技术比较,管沟内只布置电力、通信、供水三类管线。燃气管道由于易燃易爆,不宜进34 入管沟。排水管道断面较大,且由于是重力流管道,其埋设深度顺着排水坡向不断加深,会使管沟断面和埋深加大,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故也不宜进入管沟;

5.管沟断面采用现浇混凝土单孔矩形箱涵形式,空间利用率高,便于安装维护。管沟内空净尺寸为3.8m * 2.85m,除安装各种管线外,适当留有检修操作空间。当需要避让管涵、桥梁、河流时,宜改用圆形断面,结构受力条件较好;

6.管沟设于城市主干道下,沿途与许多次干道、支路交叉,在交叉路口应预留沿途管线用户支线接口和管线引出段。广福路综合管沟全程共预埋72处管线接口及引出段;

7.每400m设一个投料口(兼作通风口)。投料口和通风口宜设在绿化带(侧分带)下,方便管线维护和更换;

8.预留支线接口处,宜局部向外扩大,方便管道支线安装施工。扩大的局部尺寸约为8m * 2.5m(宽度 * 进深)。

9.主干道两侧的雨水、污水排水管虽然不宜进入管沟内,但其埋设可以配合管沟的大开挖同时施工,减少道路重复开挖,降低施工费用;

10.每100m作为一个排水区间,在最低点设置集水坑,并设置水位自控排水泵。

六、关于如何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建设的几点工作思考

1、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相关政策背景

2、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完善管线信息系统

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包括明确责任部门,制定总体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和相关规范,组织好普查成果验收和归档移交工作。普查工作包括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和隐患排查。基础信息普查应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探测、补测,重点掌握地下管线的规模大小、位置关系、功能属性、产权归属、运行年限等基本情况;隐患排查应全面了解地下管线的运行状况,摸清地下管线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普查成果最终要按规定集中统一管理。

3、加强规划统筹,严格规划管理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统筹。各城市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对各类专业管线进行综合,结合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合理确定管线设施的空间位置、规模、走向等。编制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应加强与地下空间、道路交通、人防建设、地铁建设等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经过多次协调最终形成综合管廊的系统规划,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地下管线建设规划的基本依据。

综合管廊为大型地下综合管线工程,土建工程一般一次建设到36 位,管线工程一般根据使用要求分期敷设,考虑到远期使用的要求,综合管廊的土建工程宜按照远期的使用要求一次建设到位。系统规划阶段应当根据道路横断面形式合理确定综合管廊在道路下的具体空间位置,以利于道路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益。

4、加大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政策支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首先,积极争取中央现有政策性资金渠道支持,同时持续关注中央新的专项资金政策;其次,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基建专项资金,或发行政府一般债券或专项债券融资,管线单位配合落实部分资金,加快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再次;要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PPP),建设运营移交(BOT)等新试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第四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优化地下管线建设改造相关行政许可手续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5、统筹工程建设,规范市场管理

统筹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建设时序。根据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制定各专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并与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同步实施。要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工程建设,力争一次敷 37 设到位,并适当预留管线位置。要建立施工掘路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道路挖掘,杜绝“马路拉链”现象。

严格规范建设市场管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项目应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落实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施工许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监理、竣工测量以及档案移交等制度。要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确保施工质量和作业安全。

6、做好试点总结,突出示范效应

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建设。及时总结在规划建设、投融资、建设维护、定价收费、运营管理等方面成功经验,提高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水平。通过试点示范效应,带动具备条件的城市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改、扩)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的综合管廊建设。

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综述................................1

1、什么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1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分类...............................................................2

3、共同沟的发展现状...........................................................................................3

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有哪些特点及优点?...................................6

二、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规划、设计技术.........................11

1、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系统规划相关规定.............................................11

2、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的设计.................................................................15

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附属设施技术.......................17

1、排水设备.........................................................................................................17

2、通风设备.........................................................................................................17

3、电力设备.........................................................................................................18

4、通信设备.........................................................................................................19

5、照明设备.........................................................................................................20

6、监控系统.........................................................................................................20

7、防灾设备.........................................................................................................21

8、自动化监控设备.............................................................................................22

9、共同沟中心控制室.........................................................................................25

四、当前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26

1、存在问题.........................................................................................................26

2、主要对策.........................................................................................................28

五、关于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成功案例.......................32

1、苏州工业园区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的示范意义.................................32

2、昆明广福路和彩云路综合管沟的设计原则及建设经验.............................34

六、关于如何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建设的几点工作思考......36

1、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相关政策背景.....................................................36

2、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完善管线信息系统.....................................................36

3、加强规划统筹,严格规划管理.....................................................................36

4、加大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37

5、统筹工程建设,规范市场管理.....................................................................37

6、做好试点总结,突出示范效应.....................................................................38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共同沟)

第二篇:关于地下管网的报告

关于全厂给排水管网管道安装的报告

陕西未来能源煤制油项目工程部:

2012,由我单位中标施工的全厂给排水管网项目,一标段主材暂估2500万元,二标段主材暂估3100万元,目前我单位基本施工完毕。

根据合同第XX.XXX.X条要求,安装工程按发包人在其他项目清单与计价汇总表中的发包人供应材料暂估价中列出一笔金额(2500万元,二标段3100万元),不计入综合单价。承结算时按实际供应价格计取1%的保管费及定额消耗量计算发包人供应材料费,与发包人供应材料暂估价找差进行调整。价差部分计取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规费和税金。

根据合同要求,管道安装定额消耗量为4%,我单位认为:应该按照直管段实际工程量+定额消耗量4%的方式计算主材耗用量,而不是利用延长米的方式计算主材耗用量。

当否,请贵单位予以答复!

第XXX项目公司

201X/X/XX

第三篇:关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民革广元市委

关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共广元市委:

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随着广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地下管线的分布种类和数量也迅速增加。长期以来,由于地下管线属于隐蔽工程、只见投资不见效益等原因,致使我市地下管线管理手段和水平滞后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审批、轻监管,重建设、轻养护的现象。在工程建设和地下管线铺设施工中,时常出现地下管线挖断、挖伤,造成停电、停水、通信中断、污水溢出等严重事故的发生,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市民意见较大。对此,民革广元市委就我市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地下管网包括城市的供水、排水、排污、供气、电力、通讯网络等几十种管线,涉及规划、建设、城管、交通、电力、燃气、自来水、通讯等众单位和企业。目前,我市管网建设管理模式为:城建部门负责整个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规划、审批和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城管部门负责对管线建设开挖过程的全程监管和施工后损毁路面恢复,水务部

1门负责城市供排水网的建设管理,其他如电、气、通讯等管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收益”的建设原则,由相关的企业单位自行投资规划建设,基本保证了城市地下管网的正常运行。由于地下管网建设涉及的行业较多,投资主体多,各个单位在管网建设市都是各侍其主,在进行路面开挖、管网铺设、管网连接时,相互交叉、相互干扰、相互破坏的状况时常出现,导致地下管网处于无序管理状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管网建设规划滞后。我市城市发展与管网规划滞后的矛盾突,管网建设被动跟着地面建设跑,管网规划也没有跟上城市建设的步伐,没有形成统一地下管网综合规划,管网规划也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二)管线埋设布局混乱。各类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同,各行业管网建设各自为政,建设不同步,最后造成管线埋设、管理混乱,导致地下管网建设重复开挖、重复建设现象多,给城市发展埋下了隐患。

(三)管理协调机制未建立。地下管线的建设涉及众多部门和单位。目前,我市仅把管网建设作为市政项目建设的配套部分,由城建局和城管局等多个部门各负其责,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规划、报建、审批、勘测、验收备案以及资料归档管理流程,部门之间统筹协调不到位,长效管理机制缺失,没有建立专门的建设监管机构,存在规划难、建设难、协调难,从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和管理。

(四)监管措施不到位。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管线建设过程的审批管理和有效监督。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审批环节上,很多建设单位根本不履行相关的报批手续,私自开挖建设,违法建设突出,有的报批后,也没有严格按照审批要求开挖和建设,随意性大。对未办理相关手续或违章建设的管线工程,也尚未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监督管理环节上,缺乏完善的法规管理制度,缺乏宏观战略考虑,缺乏长远规划及建设维修计划,短期行为多,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重复开挖现象多。

(五)档案资料管理薄弱。我市地下管网建设的归档机制不完善,缺少有效的制约措施。很多施工单位完成的管线工程,仍未及时将竣工的地下管线资料归档到相应的建设单位或权属单位,相关单位更没有向城建部门移交,即使移交的地下管线竣工资料也是由一些建设单位用修改过的施工图进行简单代替,其资料数据往往误差较大,导致全市地下管网资料不全,现状不清,标志不明。

(六)信息平台尚未共享。近几年,市政府投入了近1000多万资金对城市地下管网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完善,建立了电子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平台。但该信息平台尚未与其他相关部门(如城管局、水务局、相关行业等)的信息管理系统共享,导致地下管线数信息有限,数据也不统一,加之平台信息未对外免费开放使用,难以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开挖和铺设提供有效服务。

二、几点建议:

从我市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看,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已十分重要和紧迫。为此建议:

(一)尽快落实措施,完善城市管网总体规划。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和总体规划,对现有管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加快完善现有管网的基础资料。在注重各行业现有单项管网规划的基础上,尽快落实,完善城市综合管网总体规划,尽可能做到科学规划,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规划过程中要立足现实,特别注意与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及道路建设相结合。严格编制好各部门具体建设详规和管网分项规划,做到规划统一。

(二)理顺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涉及到规划、建设、市政、建设、城管、施工企业、产权单位等众多部门,涉及到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讯等诸多行业,必须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了确保地下管线长效机制的有序、高效管理,需进一步理顺建设管理体制和管理流程,针对目前管理部门多,协调统一难的问题,建议市政府成立广元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专业机构,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队伍,统筹城市管网的规划、审批、建设、档案管理和道路管线事故的监察处理等各方面工作。只有建立了统一的权威管理机构,才能协调好各方关系,搞好地下管线的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三)严格审批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必须强化审批程序管理,严格规划许可和掘路审批。凡不符合城市地下管网整体布局和地下设施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不予审批,不予建设许可;新建、改建、扩建后交付使用未满五年或大修后未满三年的城市道路不得挖掘,杜绝计划外的道路和管线随意施工。二是加强城市地下管网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建议市政府在城市管网专门管理机构中组建地下管网综合执法队伍,经常组织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活动,加大对诸如擅自开挖道路、施工不文明等行为的监管、查处、处罚力度,依法处理管网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完善法规制度,强化依法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地下管网建设管理法规制度。建议尽快制定《广元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办法》,及时修改《广元地下管网档案资料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信息更新和档案归档制度,以市政府令在全市发布,提高全社会对贯彻落实有关法律规定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地下管线建设的有效制约和处罚措施,切实做到从工程建设源头到地下管线档案形成全过程的依法管理。将管线的查询、告知、施工、移交、预验收等管理流程制度化,法制化。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引导各施工单位、管线单位将履行有关法律规定变成自觉行为。

(五)建全档案资料,实现信息共享。一是对全市城市管网现状进一步普查核实,及时采集新建的地下管线数据,建立建全地下管网档案资料,并更新管线数据库,全面准确掌

握各类数据,并全部纳入数字化管理平台信息库,建成一个“信息内容丰富、更新维护及时、共享交换便捷”的综合信息平台,达到“统一、通用、标准、共享”的水平。二是对管线平台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地下管线信息资源共享,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免费开放信息平台,方便施工单位,管网使用单位查询使用,做到地下管线信息数据最大限度开放和应用。

(六)分步实施,启动城市共同沟系统建设。尽快启动城市共同沟系统布局规划和分步建设工作。共同沟具有集约、综合的特性,避免了由于地下管线埋设或维修而导致道路多次开挖的麻烦,将是我市未来城市发展的较好的选择。市政府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关于城区共同沟系统布局规划研究,在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治理、统一维护的原则,实行“新区先建一步、老区分步改造、全市最后联网”的做法,最终将我市地下管道的“七线八管”统一到城市公共管沟建设方面来,以保证设施能够不落后城市建设的发展,能够高效、优质地对外提供服务。

第四篇:地下管网保护方案(精选)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计划

四、施工准备

五、管网保护方案

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七、施工期间的管线维护、检查措施

八、管网保护应急预案

地下管网保护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南坪昌龙花园十字路口人行过街工程”,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坪的主干道:明佳路、光电路的交叉处━昌龙城市花园路口。桥位处南北向为明佳路,东西向为光电路。道路交叉口四周为学校、住宅、商住楼等,人行过街需求大。目前人行过街主要依靠交通信号灯控制,不仅影响车辆的通行能力,更对过街人群的安全有一定的隐患。为满足交叉口四周居民、学生等过街需求,缓解昌龙城市花园路口交通拥挤问题。新建天桥采用矩形平面环形布置横跨四个路口,上部结构采用钢箱结构,跨越单个路口桥梁跨度约为43米。桥面宽4米,根据业主提供控规资料,明佳路纵坡较大,为6.8%~7.2%,光电路纵坡较缓,约为1.8%。明佳路为片区南北向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现状车道宽16米,远期规划为24米,兼有交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光电路为片区东西向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现状车道宽19米,远期规划为31米,兼有交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

该天桥全长175.69m,全宽4.0m,净宽3.5m,与道路成正交,连接光电路、明佳路两侧人行道,天桥与人行道间采用梯步及自动扶梯接入,本桥采用钢箱梁主梁人行天桥。天桥的结构体系为连续钢箱梁体系。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设计图;

2、现有的管网资料;

3、国家及重庆市对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三、施工计划

结合本工程涉及管网保护的工程量较大,为保护管道未受扰动,管道范围内全部采用人工开挖,施工难度较大,固暂时拟定于2017年9月15开始施工,工期180天。

四、施工准备

本工程处于交通量大的光电路十字路口,原来的地下管线复杂,由于设计提供的图纸可能局部与实地不符,施工时通过探挖桩位确定地下管线走向并通过照片及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联系业主、监理、设计方进行确认。为使本工程早日竣工和保证施工质量,从安全角度考虑,如有管网,则按本方案进行保护。

1、管线保护目标

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无地下管网责任事故。

2、管线保护责任制

为了切实做好地下管网保护工作,强化“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本工程实行地下管线保护责任制,项目经理为本工程的地下管线保护责任人。

3、管网保护组织机构 组 长:刘杰 副组长:张兵

成 员:吴晓雪 张代禹 郭光剑 付俊锋

4、管线保护的前期调查分析

首先在工程施工前,加强对施工区域管线的调查工作,将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

(1)从技术上引起重视:我司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已从现状管线保护角度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从方案上保证管线的正常使用。

(2)从施工过程引起重视:在施工前,首先根据图纸,摸清现状各管线的管位和走向,对桩位进行探坑,确认其埋深和走向。

在对开挖位置进行探挖时,管线保护员、施工员随时监测,并指挥操作。在接近管道位置采用人工慢挖。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各岗位均要有人到位,严禁擅自离岗。开挖工人要有良好的配合意识,不擅自做主必须坚决服从指挥。(3)如在施工路段有现状管线,则根据不同的管线性质,各管道材料情况,分别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管线安全无事故。

5、管网保护管理措施

(1)工程实施前,向有关单位提出监护的书面申请,办妥相关管线保护的手续。邀请相关单位对我们进行管线保护的相关交底,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和专业单位对制定管线保护措施提供宝贵意见,并向项目经理、现场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班组长和操作工作安全交底,并协助项目建立“保护地下管线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

(2)落实保护地下管线的组织措施,管线单位委派管线保护专职人员协助本工程地下管线的监督保护工程,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与各施工队及各班组的兼职管线保护人,组成地下管线监护体系,严格按照监理公司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和经管线单位认定的保护地下管线技术措施要求落实到现场,并设置必要的管线安全标志牌、警示牌。

(3)成立由建设单位、各管线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的现场管线保护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检查管线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4)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经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本方案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施工,各级管线保护负责人深入施工现场监护地下管线、督促操作(指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章施工。

5(5)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现状与交底内容、探坑资料不符等异常情况时,立即通知建设单位和有关管线单位到场研究、商议补救措施,在未做出统一结论前,不得擅自处理或继续施工。

(6)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应严格安装本方案制订的应急预案处理。

五、管网保护方案

1、管线保护施工方法说明

⑴如施工时有地下管网,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保护,一是用穿管保护使用PVC管和波纹管双层保护,杜绝二次破坏;二是采用PVC和波纹管双层保护后探挖出多余线缆迁改至不影响正常施工位置。

⑵基坑开挖后,暴露或接近暴露的管线,应提前做好准备,及时予以防护。根据管线的种类,材质走向和位置,可分别选用以下几种方法防护。

A.隔离法。这种方法适合管线埋深较大而又临近桩基础或基坑的情况。对于管线埋深不大的也可采用隔离槽的方法,隔离槽可挖在施工部位与管线之间,也可在管线部位挖,即将管线挖出悬空。隔离槽一定要挖深至管线底部以下,才能起到隔断挤压力和震动力的作用。

B.悬吊法。一些暴露于基坑内的管线,或因土体可能产生位移而用隔离法将管道挖出的,中间不宜设支撑,可用悬吊法固定管线。要 6 注意吊索的变形伸长以及吊索固定点位置影不受土体的影响。悬吊法管线受力、位移明确,并可以通过吊索不断调整管线的位移和受力点。

C.支撑法。对于管道悬空的,可沿线设置若干支撑点支撑管线。支撑体可考虑是临时的,如打设支撑桩、砖支墩、沙袋支撑等;也可以是永久性的,对于前者,设置时要考虑拆除时的方便和安全,对于后者一般结合永久性建筑物进行。

D.对管线进行搬迁、加固处理。对便于改道搬迁,且费用不大的管线,可以在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先行临时搬迁改道,或者通过改善、加固原管线材料、接头方式,设置伸缩节等措施,怎大管线的抗变形能力,以确保土体位移时也不失去使用功能。

E.卸载保护。施工期间,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荷载、或通过设置卸荷板等方式,使作用在管线及周围的土体上的荷载减弱,减少土体变形和 管线的受力,达到保护管线的目的。

六、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积极主动走访有关职能部门,尽可能收集有关管线的资料。

2、派专人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进行勘测调查。

3、绘出有关管线图纸,作为施工中管线迁拆或保护的依据。

4、管线悬吊结构经管线主管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部土方开挖。

5、靠近管道部位采用人工开挖土方,防止破坏管道。

6、对漏水或破坏的地下管线,按管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修复后,方可悬吊。

7、当采用吊梁悬吊管线时,根据开挖出的管线标高确定是否设置混凝土支墩,并预埋螺栓使其联结牢固,基础距开挖基坑的距离不小于100cm作为安全距离并采用支托保护,施工完毕后,当回填到保护线标高时方可拆除支托保护。

七、施工期间的管线维护、检查措施

(1)、管线维护

施工期间加强管线变形的监测工作,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一旦管线变形增大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八、管线保护应急预案

本工程施工期间,我项目部与管线权属单位密切联系,负责管线基本情况和技术信息资料,对现场的各类管线进行定位标示,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管线保护技术交底。并落实和实施管线保护的内容,及时检查管线的最新动态,确保管线24小时处于正常状态,保证管线安全。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事故抢救的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原则,编制安全应急预案。

按照“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设置安全应急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刘杰(***)担任,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和协调;副组长由技术负责人张兵(***)和专职安全员吴晓雪(1623570211)及各部门负责人担任,负责具体的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并组建事故调查、善后处理组,落实处理具体应急处理工作。

1、配置急救器材设备

日常药品、担架、公司车辆、社会车辆、手机、灭火器、砂袋、水桶、铁锹、雨衣、雨鞋、手电筒、潜水泵等

2、紧急情况处置程序

发现事故→报警→接报→发出命令→开始救援→现场处置→结束紧急状态。

现场处置: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安全应急小组报告并及时拨打110、120电话,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安全应急小组迅速将事故情况通告业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及当地派出所等部门。

(3)同时发出警报,通知安全应急小组成员迅速出发赶往事故现场。根据各自的职责,按应急预案的分工开展工作。指示有关小组查出事故发生的部位和原因,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

(4)事故现场必须要用隔离带隔离,以免旁观群众骚扰,确保事故调查组迅速到达现场查明原因,组织抢救。(5)组织一批抢救队伍和交通车辆,一旦发生人员受伤事故,及时进行救护并安全迅速地送到就近的医院。

3、应急抢险措施

(1)人体触电伤害事故抢险措施

发现有人员触电伤害事故,要立即关闭电源开关,针对被触电人员受伤情况作出简单诊断,当病人处于昏迷状下,要尽快对心跳和呼吸情况作出判断,看看是否处于“假死”状态。如出现“假死”状态,说明全身组织严重缺氧,此时情况十分危及,应采取有效方法:①把脱离电源后的病人迅速移至通风干燥处仰卧于平坦处,将上衣与裤带放松;②观察病人是否还有呼吸存在;③摸一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有没有搏动;④看一看瞳孔是否扩大。⑤采取人工呼吸法。⑥采取体外心脏挤压法。

在现场采取急救的简单方法外,马上要组织车辆将病人送往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项目部救援人员要护送到医院待病人脱离危险后才能离开。

(2)电缆、光缆挖断,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电缆、光缆挖断,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当班施工员应在5分钟之内电话通知安装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组织人员按照管线所属单位专业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管线修复完毕后,项日部组织人员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批评教育。与各管线所属单位协 调,配备足够的电缆等相关配件,确保紧急情况时的物资供应到位。

(3)自来水管线挖断事故的处理

如果施工现场发生自来水管挖断或涌水等事故.现场当班施工员在5分钟之内电话通知给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管线所属单位.联系自来水公司专业抢修队立即赶赴施工现场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现场配备足够的防水和堵漏应急物资。项目部应急小组应启动应急预案,项目部应急抢险队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抢险堵漏,确保紧急情况时能降低险情。

(4)燃气管道挖断或泄漏事故的处理

一旦发生燃气管挖断、泄漏等事故,项目部应急小组应启动应急案,并在5分钟之内上报上级领导及燃气单位,迅速隔离事发现场,将伤者迅速送往医院救治,撤离无关人员及群众。

4、事故处理完后,对损失进行评估,并对事故进行总结,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并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对施工作业人员有较大失误的,给予处罚处理,并把处罚结果上报监理、业主。

第五篇:河北省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河北省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河北省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2015年5月29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地下管网的有序建设和安全运行,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信息档案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市地下管网,包括城市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

本条例所称地下管线是指城市地面以下用于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交通信号、工业等用途的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本条例所称综合管廊,是指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面以下用于容纳多种公共设施管线的地下通道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建设、信息共享、动态监管、安全运行、落实责任的原则。

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应当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工程质量。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信息档案管理等活动的指导监督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成立城市地下管网领导协调机构,确定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城市地下管网的统一管理工作。

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交通信号、工业等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地下管线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六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城市地面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综合管理工作,安排必要的资金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确保其有效运行。

第七条城市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和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使用单位(以下统称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负责所属城市地下管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管线安全运行。

第八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城市地下管网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规 划 第九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管线专项规划。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提出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控制要求。

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和地下管线专项规划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编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应当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口规模、用地布局、产业布局、行业发展等需求设计相应容量的管线,并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道路交通、人防等规划相衔接。

第十一条各类城市地下管线的布局、敷设应当符合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地下管线专项规划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

在中心城区不得规划新建生产经营性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在其他地区规划新建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得在穿越其他城市地下管线时形成密闭空间,且距离应当满足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

第十二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和地下管线专项规划,并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建设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地下管线,应当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应当与道路建设工程一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占用尚未形成的城市道路或者城市道路以外用地的,应当依据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并征得土地权属单位同意后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取得该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无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或者不能确认城市地下管线准确位置的区域,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探测查明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并将探测查明的地下管线资料报送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抄告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放线,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竣工测量,形成准确的竣工测量数据文件和工程测量图等资料,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规划核实。

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未按规划建设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迁移、变更城市地下管线。确需迁移、变更的,应当经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章管线建设 第十七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和地下管线专项规划,提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遵循地下管线建设服从城市道路建设的原则,兼顾地下管线运行需求,编制城市道路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批准的城市道路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组织建设。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改造应当与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同步实施。城市道路范围外的地下管线分别纳入相关项目建设计划,配套建设。

第十九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施工掘路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道路挖掘。对不能与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同步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改造工程,开展有计划的道路挖掘许可审批,控制道路挖掘规模和施工时间,减少对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因敷设城市地下管线挖掘道路。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应当报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告。

超出前款规定年限,需要挖掘道路敷设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制定道路挖掘计划,纳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

第二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已规划的城市地下管线需要横穿道路但不具备建设条件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通知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按照规划要求为地下管线预埋横穿道路的管道。

随同城市道路建设的各类地下管线工程,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预留支管或者接口至城市道路规划红线一米范围以外。

第二十一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与道路同步建设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可以委托道路建设单位与道路建设工程一并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手续。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涉及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河道、航道、绿地、文物、人民防空工程和军用设施等,或者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的意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涉及许可或者审批事项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城市道路与地下管线同步建设时,道路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统筹协调道路工程和地下管线工程的施工,合理安排地下管线的建设工期;

(二)向城市道路建设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三)事先通知相关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做好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线的监护工作;

(四)督促和检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在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五)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三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城市地下管线的设计、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现状资料;

(二)城市地下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施工时,服从道路建设单位安排的合理工期;

(三)城市地下管线单独施工时,事先通知相关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做好施工现场城市地下管线设施的监护工作;

(四)委托并督促工程测量单位在城市地下管线覆土前完成测量工作;

(五)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四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二)按照经审查通过的施工图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公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项目信息,设置城市地下管线警示标志;

(三)需要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施工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需要占用人行通道的,合理设置临时通道,保证行人安全通行;

(四)在施工中发现原有城市地下管线位置不准确或者不明管线时,及时向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报告;

(五)在施工中对其他地下管线或者市政、绿化、人民防空、文物及其他建筑物、构筑物等可能造成影响的,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六)因施工损坏有关设施的,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停工,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抢修,不得擅自掩埋或者进行临时处理后回填,发生的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

(七)负责本单位实施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向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提供。

第二十五条城市地下管线应当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在管线本体上附注相关标识。敷设非金属管线的地下管线工程应当同步布设管线示踪线及电子标签。

敷设燃气、热力、高压电缆等高危地下管线、以非开挖方式敷设地下管线或者位于道路用地红线范围及其建筑控制区内的地下管线,应当在地面设置相应安全警示标识,并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六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因场地条件或者地下空间占用等原因,需要变动地下管线平面位置、标高和规格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组织施工。

第二十七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当自城市地下管线工程验收合格后十五日内,依法向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施工许可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六个月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验收材料。

第二十八条因公共利益确需迁移、改建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协商实施方案,依法办理相关手续。涉及城市道路的,应当与道路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同步施工。

第二十九条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需要废弃地下管线的,应当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并将废弃的城市地下管线予以拆除。无法拆除的,应当将管道及其井室封填。

对权属不明的废弃城市地下管线,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予以公告,公告时间不少于十五日。公告期满后仍无法确定权属单位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组织拆除或者封填。拆除或者封填费用由本级财政解决。

第四章综合管廊建设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综合管廊建设。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采用政府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以及企业投资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等投资建设、维护和经营综合管廊。第三十一条城市规划建设新区应当同步规划和建设综合管廊;城市成片改造旧区、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以及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干道路,应当同步规划和建设综合管廊。不具备条件的,应当为综合管廊预留规划通道。

城市成片改造旧区或者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主干道路配套的管线,进入综合管廊投入运行后,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在三十日内拆除原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十二条综合管廊规划区内的管线规划,应当与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相衔接。

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区域开发与改造时公用设施容量的需要,为管廊内管线的新建、改建、扩建预留足够空间容量,并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

第三十三条综合管廊的建成区域,凡已在综合管廊中预留管线位置的,不得在综合管廊以外另行安排管线位置。

综合管廊的建成区域,除有以下情况外,不得批准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挖掘道路建设管线:

(一)因技术要求不符,无法纳入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线;

(二)综合管廊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

第三十四条综合管廊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内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确保各类市政公用管线安全、有序、高效、节能地建设和运行。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进入综合管廊的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可以通过租赁或者购买等方式取得综合管廊使用权,合理分摊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维护费用。

第三十五条综合管廊应当集中管理、统一维护,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确保进入综合管廊的地下管线安全运行。

综合管廊维护管理单位负责综合管廊内共用设施设备养护和维修,建立工程维修档案,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转,配合和协助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的巡查、养护和维修。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负责入廊各管线的设施维护。

第五章运行和维护

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安全监督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城市地下管网安全应急处置综合预案。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权属单位,应当制定本行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十七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权属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城市地下管线的隐患排查,对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和危险源,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权属单位设立统一的专线服务平台,接受单位和个人对城市地下管线或者附属设施损坏、缺失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举报。

第三十八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权属单位,应当重点改造使用年限超过五十年、材质落后和漏损严重的供水、排水管线。对存在事故隐患的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更换和升级改造,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

第三十九条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对所属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程设置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及警示标志,定期进行运行状态评估;

(二)建立日常巡查和维护制度,依法制止危害地下管线安全的违法行为,对城市地下管线或者附属设施损坏、缺失进行及时修复更新;

(三)对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以及可能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地下管线进行重点监测,保证其安全运行;

(四)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及时核实和处理举报;

(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六)根据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地下管线事故抢修;

(七)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档案制度。

第四十条城市地下管线出现故障、险情等突发事件时,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和权属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并同时通知市政公用工程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二十四小时内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抢修完工后,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市政公用工程主管部门,由市政公用工程主管部门及时恢复道路原状,保障道路通行,所需费用由破路的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承担。

第四十一条城市地下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压占地下管线或者附属设施进行建设;

(二)损毁、占用或者擅自移动地下管线;

(三)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毁地下管线的安全警示标志;

(四)堆放、排放、倾倒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

(五)擅自接驳地下管线;

(六)其他危及地下管线安全、妨碍地下管线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六章信息档案管理

第四十二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负责信息的收集、储备和更新工作,及时将地下管线的普查资料、竣工资料、补测补绘资料录入系统,实现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动态管理。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城市地下管线专项普查,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探测、补测,掌握城市地下管线规模大小、位置关系、功能属性、产权归属、运行年限等基本情况,并纳入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成果在验收合格之日起三个月内,纳入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第四十三条城市地下管网的信息管理应当坚持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整合,遵守信息安全和保密的有关规定。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和要求,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地下管网信息采集、监控和数据应用服务等多种功能,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网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省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城市地下管网信息数据的相关技术标准和信息共享目录清单。

第四十四条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建立所属地下管线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规定与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做到信息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第四十五条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不明或未建档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报告。

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查明不明城市地下管线的性质、权属,责令权属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测量。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测量数据。

第四十六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监督管理。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接收的城市地下管线档案应当及时登记、整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好无损。新建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三个月内,分别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报送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

城市地下管线迁移、变更、废弃之日起三十日内,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设施专业图上,并将修改后的专业图及其有关档案分别报送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第四十七条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和权属单位,移交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情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监督、指导和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做好城市地下管网工作。对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监督检查制度,依法检查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及其信息管理情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权属部门的管理,及时纠正和处理违法行为。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布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通信地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依法建设、维护地下管线等行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依法、及时处理,不得拖延或者推诿。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及时编制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规划、地下管线专项规划的;

(二)未按照规定办理相关许可、审批和竣工验收备案的;

(三)未按照批准的城市道路和城市地下管线建设计划组织建设的;

(四)未按照规定进行城市地下管线专项普查以及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应急协调机制和隐患排查制度的;

(五)对未经规划条件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工程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

(六)发现违法行为或接到举报后不予调查处理的;

(七)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建设单位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覆土前未按照规定进行竣工测量的,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二)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擅自迁移、变更城市地下管线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未按照规划要求为城市地下管线预埋横穿道路的管道、预留支管或者接口的,处预埋管道、预留支管或者接口工程造价四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施工单位未按照审查通过的施工图以及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的,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

(二)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原有地下管线埋设的位置不明或者不准确时,未及时报告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可能对其他建筑和设施造成影响,未停止施工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未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敷设地下管线、设立警示标识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在管线进入综合管廊运行后,未按规定拆除原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废弃地下管线未向城乡规划或者市政公用工程主管部门报告,或者未按照规定予以拆除封填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城市地下管线安全保护范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拒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压占地下管线或者附属设施进行建设的;

(二)损毁、占用或者擅自移动地下管线的;

(三)堆放、排放、倾倒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的;

(四)擅自接驳地下管线的;

(五)其他严重危害城市地下管线安全、妨碍地下管线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毁地下管线的安全警示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线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单位、权属单位未按照规定报送测量资料、移交有关档案,以及移交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部门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城市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不履行维护职责,造成公共利益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造成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 则

第五十八条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较大的镇规划区内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其信息档案管理适用本条例。其他建制镇参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军用地下管线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本条例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下载关于地下综合管网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地下综合管网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太原市城市地下管网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网规划 第三章地下管线 第四章综合管廊 第五章信息和档案管理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一......

    综合管网流程

    基本建设项目报批工作程序 一、工程项目立项审批 (一)、 项目建议书阶段(不少于30天) 1、学校根据校园总体规划向基建规划处下达项目建设计划。 2、基建规划处编写项目建议......

    神华巴盟地下管网施工总结

    神华巴彦淖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2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装置给排水工程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神华巴彦淖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12万吨/年焦炉气制甲醇装置给排水施工包含预处理、气......

    城市地下管网整治管理方案

    城市地下管网整治管理方案按照《》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地下管网管理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整治目标。结合开展《2021年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全省安全生产......

    弱电综合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xxxx弱电综合管网施工组织设计 第1卷 第2卷 第3卷 第4卷 第5卷 第6卷 第7卷 第8卷 第9卷 第10卷第11卷第12卷第13卷第14卷第15卷第16卷第17卷 目录 工程概况…………………......

    关于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的情况汇报(精选合集)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化规划建设 地下各类管网、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它不仅具有规模大、范围广、管线种类繁多、空间分布复杂、变化大、增长速度快、形成时间长等特点......

    关于某区地下管网建设和管理的研究分析报告五篇

    城市的排水系统是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排水管网以及污水处理厂构成,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出行,改善城市的卫生条件和市容市貌,以及避免路面的过......

    管网工程报告

    报 告 致:纳雍县县委、县政府环城路管网改造工程,因原地下管网多次整改施工,主干线形成无规律走向,左右摆动较大,无法提供原有管网资料。在施工中发现有部份路段与原考察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