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1:3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总量规模,尤其关系到消灭贫困和实现社会经济均衡、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对丘陵山区增加财政投入、降低地方财政配套比例、完善有偿资金政策等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促进了丘陵山区“三农”工作,特别是在丘陵山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但我们要对丘陵山区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的基础上建设高标准农田,就必须了解高标准农田的定义、内涵、目的、作用和意义。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定义、内涵

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就是在现有基本农田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完善现有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农业机械化体系,将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综合组装配套应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增加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使农业生产达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作用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适当超前”的原则建设高标准农田,对基本农田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科学规划,对废弃地进行复垦整治,建成田面平整、格田成方、绿化成行、灌排设施配套、地力水平较高的高标准农田,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效益共赢,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意义

在丘陵山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解决丘陵山区农村部分可耕地高低不平、农田环境面貌零乱、农田灌排系统不配套、抗灾能力降低等问题,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但丘陵山区县与平川县相比,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1、农民自筹压力大。丘陵山区的农民普遍收入水平较低,每年的经济收入在保证日常生活开支、承担上学、看病等的开销后,再承担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自筹资金就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民普遍反映农业综合开发是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筹资投劳是应尽义务,但较大的自筹资金数目,与他们较低水平的收入是一个明显的反差。

2、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成本高。丘陵山区的地形以丘陵和半山区为主,成千上万亩开阔平坦的大面积农田很少见,大多以小流域的几百亩或几十亩连片,而且地形错综起伏,复杂多变。加之丘陵山区往往基础设施落后,到自然村落和田间地头的机耕路基本没有,交通极其不便。农业综合开发施工条件差,材料二次转运费用高,加之物价上涨幅度大等众多原因,造成欠发达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造价高。现在寿阳县的中低产田投资标准是980元/亩,从绝对数看确实在逐年提高,但是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逐步推进,越到后面实施的地方,立地条件越差,但越是这种偏僻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实施开发,相应的投资要求也就越大;同时随着物价的上涨,工程造价大幅上涨。仅就农民工工资而言,2001年的普工工资是15元/工日、技工工资30元/工日,由于物价上涨,2008年普工工资已涨到55元/工日、技工工资已超过100元/工日,成三倍增长,造成现在的亩投资标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我们认为在丘陵山区搞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当提高亩建设投资标准:一要加大对丘陵山区的投资力度,丘陵山区往往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高,但由于经济不发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乏力,所以请求上级财政加大对丘陵山区无偿资金投入力度,降低县级财政配套及农民筹资投劳标准,减少或取消土地治理项目中的自筹资金,以实现丘陵山区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二为确保开发一片成功一片,提高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必须提高亩投资标准,建议将投资标准提高到1200-1500元/亩为宜;三要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费比例,丘陵山区财力有限,仅靠财政拨付的办公经费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的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评估论证和项目实施管理不太现实,应提高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项目管理费比例,达到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管理水平的目的。下面我们分别就寿阳县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亩投资980元、亩投资1200元、亩投资1500元情况作一对比:

一、寿阳县基本情况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太行山西麓,晋中市东北部、潇河中上游, 东北与阳泉市交界,西北与太原市为邻。全县辖7个镇、7个乡,总面积2116平方公里,人口21.4万人。

寿阳县属黄土丘陵山区,境内四面环山,中间为丘陵盆地,平均海拔1200米,境内地形为西北部最高,海拔1700米,由西向中部逐渐低斜呈阶梯状下降,到中部县城海拔为1020米,由中部向西南又逐渐倾斜,到西南边缘西洛镇,海拔仅为813米,境内相对高差达934米。境内地形地貌又可分为台塬、丘陵、河谷三个类型区。丘陵区分布于台塬区到河谷区过渡地带,在丘陵区,深厚的黄土层地表由于自然冲蚀形成了许多较为宽广而平坦的垣地和残垣地,出现了本地区特有的丘陵山地地形地貌;四大、八小较平坦宽广的台塬垣地及残垣地间以数以千计的沟壑、山梁,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变。河谷区主要为境内潇河、白马河、向阳河及其支流沿河两岸,地势平坦而狭长,范围较小。境内主要河流有潇河、白马河、人字河等,均属汾河水系。此外还有向阳河,属海河水系。就全境来讲是较典型的侵蚀形黄土高原丘陵山地地形地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其较为独特的特点。

寿阳是农业大县,寿阳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及全国最大的旱垣无公害茴子白生产基地县,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寿绿”无公害茴子白以其低糖、高钙、多VC的优势销往全国各地。

寿阳全县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近5亩。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属高寒气候类型。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四季分明,日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7.8度,日照2858.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11.3mm,平均无霜期140天左右,素有冷寿阳之称,民谚曰“冷寿阳、春晚无花秋早霜”。境内农作物种植种类较多,自然资源、农业资源较为丰富。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我们选择寿阳县农业综合开发景尚乡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为例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亩投资对比,该项目区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地类对于全县来讲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项目区东部是寿阳四大坪之一的景尚坪,属台塬坪地(旱垣地)地类,耕地面积约为4400余亩,占项目区的44%。向西是台塬坪地向沟谷地段过渡的坡梯田,耕地面积约2700余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27%;项目区西部是潇河上游木爪河河谷地段,耕地面积约2900余亩,占项目区面积的29%。项目区涉及我县景尚乡景尚(北下洲村民小组)、库韩(包括北下洲、南库韩、北库韩三个自然村)、重桃(重桃、圪垛)、禹家寨(禹家寨、南下洲)、松塔镇的郭村五个行政村九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052户,2979人,劳力1301人。其中青壮年劳动者占到总劳力数的65%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力占到总劳力的85%,农业技术员占到总人口的5%,具有一定的科技推广能力。

项目区五个行政村九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为16286亩,耕地总面积为13197亩,项目划定的治理面积为10000亩,项目区去年耕地产量平均亩产600公斤,小面积可达1000公斤,人均产粮6865公斤。去年完成机耕面积7800亩,占总耕地59.18%,机播面积7800亩,占到播种面积59.18%。去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812元。

三、项目区亩投资980元、亩投资1200元、亩投资1500元(高标准农田)三个投资方式项目建设内容及经济效益对比情况

Ⅰ、亩投资980元标准模式:项目总投资为98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73万元,自筹资金207万元。项目建设水利措施投入资金389.5万元,占总投资的39.74%;农业措施投入资金417万元,占总投资的42.55 %;林业措施投入资金97万元,占总投资的9.9 %;科技推广投资43万元,占总投资的4.39%;其它支出33.5万元,占总投资的3.42%。

(一)水利措施建设总投资389.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9.5万元,农民自筹资金40万元

1、机电井。新打机电井8眼,投资13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4万元。在河谷地段结合当地历年来打井水文资料,新打80-160米中层井6眼,并配套建设水泵房和井用提水水泵设备,总投资85万元;在靠近坡耕地地段新打290米机电深井2眼,并配套水泵和提水设备,投资51万元。

2、输变电线路。架设低压输变电线路5.3公里,配套变压器1套,完成对机电井电力配套,工程投资35.5万元。

3、灌排渠系工程。共埋设管道25.5公里,投资110万元。其中河谷地以机电井为水源配套埋设管道18公里,台塬坡地结合人畜饮水埋设管道7.5公里。

4、小型蓄水工程。针对项目区不同地形地类,建设不同类型蓄水工程,共建设小型蓄水工程84座,投资108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100万元,河谷沟地配合机电井和管道埋设工程建设100 M3蓄水池3座,投资16万元,充分利用山区地形条件,蓄水池建于坡地高端,通过管道自流灌溉农田;对台塬坪地地形,在台塬边缘土石结合层处,利用台塬析出地下“控山水”,建设100 M3截潜流蓄水工程3座,投资17万元;建设100M3蓄水池3座,投资16万元,通过管道埋设既解决项目区禹家寨、重桃三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又能完成300亩耕地水利灌溉;利用横穿项目区九榆公路和县乡公路及村通水泥路面作为天然集雨场,沿路建设集雨旱井75座,旱井采用砖砌瓶式结构,每座蓄水30 M3,解决约400亩农田旱作用水。

(二)农业措施总投资41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67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50万元。

1、改良土壤。对项目区4000亩耕地进行改良,共投资75万元。结合机械平田改土、测土配方施肥、玉米秸杆粉碎还田、机械深耕、增施农家肥等多项农业、生物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建设高标准农田。

2、购良种。采取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在项目区推广使用良种,购置玉米、蔬菜良种8500公斤,总投资4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5万元。

3、机耕路。项目区修建标准为4米宽河卵砂石机耕路18公里,总投资155万元,机耕路两旁配套种植道路防护林。

4、农业机械及农机具配套。购置和配套农业机械145台套,总投资10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其中购置和配套15-60马力的农用动力机械35台,总投资68万元;配套农机具95台套,总投资35.2万元;购置植保喷雾机械15套,总投资1.8万元。

5、推广旱作农业。在项目区推广旱作农业2500亩,总投资3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7万元。其中进行保护性耕作1000亩,总投资19万元;玉米秸杆地膜二元双覆盖1500亩,总投资18万元。

(三)林业措施总投资9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8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17万元。

项目区种植农田防护林615亩,总投资85万元。其中机耕路两侧种植道路防护林网400亩,河滩种植小片防护林215亩;另外苗圃杨柳类树种育苗35亩,投资12万元,出圃树苗用于项目区绿化需求。

(四)科技推广总投资4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3万元。

(1)技术培训。培训农民2000人次,共需投资10万元,主要聘请有关专家,围绕农作物选种、栽培、管理等内容,采用培训班、专题讲座、印发技术手册等形式,对项目区农民进行轮流培训。

(2)示范推广。推广农业高新实用技术3项,示范面积500亩,需投资33万元。包括配方施肥技术、生物覆盖技术、优质粮食高产栽培等。

(五)其它工作及措施投资33.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3.5万元。其中管理费用21.5万元,主要用于前期考察、规划设计、项目招投标、编制初步设计报告、工程质量监测、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费用;监理管护费用投资12万元,主要用于工程监理管护。

项目按亩投资980元建设完成后,台塬坪地和河谷地基本达到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相比较坡梯田中低产田耕地因投资资金量限制、治理难度大及投入产出比高仅能达到农业基础设施有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的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Ⅱ、项目总投资为12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47万元,自筹资金253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入资金462万元,占总投资的38.5%;农业措施投入资金549.5万元,占总投资的45.79 %;林业措施投入资金97万元,占总投资的8.08 %;科技推广投资52.5万元,占总投资的4.38%;其它支出39元,占总投资的3.25%。农发工程在亩投资980元工程基础上增加如下工程:

1、新增新打300米机电井1眼,配套水泵房及提水水泵等配套设备共投资34万元。主要为坡地梯田埋设管道提供水源,解决坡地梯田水利灌溉。

2、输变电线路建设工程增加低压1.2公里并配套50KVA变台一座,主要是为增加的机电井提供电力配套,投资8.5万元。

3、灌排渠系工程增加埋设管道6公里,配合机电井为坡地梯田提供灌溉用水,共投资30万元。

4、改良土壤对项目区坡耕地结合机修水平梯田,配套测土配方,增施农家肥,修筑梯田梗等多项改土措施,改造坡耕地700亩,共投资113万元。

5、增加推广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1000亩,投资19.5万元。主要在坡地梯田区域进行,进一步改善坡耕地基础设施建设。

6.科技示范推广增加优质蔬菜模式化栽培示范100亩,投资9.5万元。

7、其它工作及措施增加投资5.5万元。其中管理费用增加2.5万元,监理管护费用投资增加3万元。

按亩投资1200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后,可极大地改善坡地梯田区域的农业生产水平,整个项目区基本上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Ⅲ、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84万元,自筹资金316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入资金482万元,占总投资的32.13%;农业措施投入资金686.5万元,占总投资的45.77 %;林业措施投入资金220.5万元,占总投资的14.7 %;科技推广投资65.5万元,占总投资的4.37%;其它支出45.5万元,占总投资的3.03%。农发工程在亩投资1200元工程基础上增加如下工程:

1、河谷区、台塬区土地条件好,水源有保障,耕地结合微灌配套建设大棚蔬菜种植园区50亩,总投资125万元。

2、河谷向台塬地过渡的坡梯田种植灌木式地埂500亩,投资13万元;种植山地防护林1250亩,树种包括刺槐、山杏、仁用杏、核桃,总投资110.5万元,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秀美山川,增加农民收入。

3、坡梯田区域建设4米宽机耕路3公里,投资32万元,便于坡梯田耕地农田作业。

4、科技推广增加扶持镇农技服务站1个,购置测土、蔬菜农药残留及农民培训仪器7台套,投资9.5万元;增加液体地膜粮菜种植应用及生物防治病虫害科技示范推广200亩,投资3.5万元。

5、其它工作及措施增加投资6.5万元。其中管理费用1.5万元,管护费用投资5万元。

按亩投资1500元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后,整个项目区耕地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质的跨跃,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综上所述,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改造占我国耕地面积较大比例的丘陵山区中低产田为高标准农田,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的意义;但另一方面改造丘陵山区中低产田相比较平原地区而言,存在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民现代化农业意识滞后、自筹资金筹集难度较大、项目建设初期投资大改造难、工程建设投资成本高、经济效益较平原地区有差距等一系列特殊情况,所以考虑目前的人力、物价等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建议丘陵山区中低产田改造亩投资标准提高到1400-1500元为宜,以便于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建设高标准现代农田中的重要作用。

寿阳农发办 二00九年四月

第二篇:高标准农田建设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浅析

众所周知,粮食安全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重大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及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又制约粮食生产,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国家农业部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合现代管理理念、良好配套基础设施、高级农业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高生产能力的系统工程。国家通过政策拉动、资金投入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但达到怎样的标准是高标准农田,如何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研究重点。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保障水平的重大前举措。各地在政策配套、资金保障、体制运行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推进,已然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1988年以来,我们一直在着力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相关工作,面对建设背景、内在规律、运行机制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思想观念、建设模式、推进机制上均未完全作出适应性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应释放出的潜能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的警醒,及早作出谋划,制定出适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在规律的方案和模式并加以推进,才能确保其建设过程的科学和顺畅,也才能防止在造势上轰轰烈烈,在实际成效上却与中低产田改造并无二致的局面出现。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同于中、低产田改造,而是在中、低产田改造基础上进行的。模式是技术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针对当地发展存在的缺陷而寻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在农业发展中,模式一般包括经营模式、种植模式和工程模式,建设模式则是以当地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程模式与种植模式的结合,适合于当地农业发展。

二、XX省高标准农田发展浅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XX省内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以下对XX省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科学把握高标准农田的内涵

当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有一种倾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那就是认为所谓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单位投资额度高一点。这种认识,是对高标准农田内涵的严重误读。

高标准农田的内涵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点: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境及土地、气候等基本条件(体现基础性);能切实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安全(体现安全性或抗风险性);具备很高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生产能力(体现产出能力);拥有素质较高、呈现链状分布的耕作、管理、经营者(体现经营能力);整体农业状态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初具雏形(体现与农业经济整体的和谐度)。

二要明确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内容与要求

目前,高产农田建设潜力主要来源于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方面。通过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通过采取技术、工程、经济和行政措施,对粮食主产区内农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完善排灌体系,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田旱涝保收率和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成设施配套、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农田。

从各地高产稳产农田建设规划可知,目前高产农田建设主要基于对土地整理,集中在田块整理、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田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对工程方面的标准与要求也较细致,但在高产稳产农田土壤肥力建设方面明显不足。从高产稳产农田的内涵看,维持农田系统生产力健康发展的核心是保持土壤肥力,而现行土地整理中的土地平整,道路、沟渠与其他工程只是农田质量提高的配套设施,是外在的影响因素。随着土地整理的全面深化,在一般整理工程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应是今后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要建立促进农户保护与养护耕地的激励机制

耕地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保护耕地是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户共同的责任。而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在耕地保护特别是耕地质量保护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因此,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性将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高质量农田的持久性,但在实际中忽视的也恰恰是这些最重要的主体。农民对耕地投入不足,耕地地力下降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农业利益低下的现状,需建立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障制度。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规范耕地保护方面的立法,这样才能通过提高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来提高农田质量与提高粮食生产力。此外,耕地作为一种公共资源,需要对种植耕地的农区和农民给予相应的社会和生态效益补偿,特别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激励农户用地养地。

四要充分理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脉络

高标准农田功效的完全发挥,一要依赖于基础设施水平的高标准;二要依赖于扎实的“软实力”的强力支撑;三则要依赖于建设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切入点、科学的实施流程。从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中,我们可以观察出各地在农田建设、经营模式上均有不同的实践形态,这也让我们有机会逐步廓清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路和脉络。其间的关键词包括:一是土地规模经营。零散的地块、一户一品的种植模式,农田的高标准就无从谈起,对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尤其如此;二是设施农业。这是高效农作物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三是经营管理者培训,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标准农田运行机制是否能够最终建立的关键;四是合作组织的建立。合作组织是实现农产品与市场最大程度对接的必备条件。

第三篇:丘陵山区农田建设整治方式论文

当前丘陵山区开发模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比较

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要求在项目建设时,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行产的关键障碍因素,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虫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推广体系健全,规模经营适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并对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林业措施及科技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标准。但由于丘陵山区优势产业的多样性,决定了这样的一些措施标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其相同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

不论是平原圩区还是丘陵山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灌排设施、配套工程及道路建设都是建设的重点;都要通过土壤改良等农业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使之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规程的要求;都要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及农业科技含量;都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机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发展的产业不一致。平原、圩区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比较适用高标准农田的六条标准,而丘陵山区根据岗、旁、冲等不同地势,发展的产业不尽相同,冲田地势低洼,水源相对丰富,大多发展优质稻米,旁田根据种植习惯,一部分地区如丹徒的上党、谷阳、辛丰等地,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而另一些乡镇如句容的白兔、茅山、后白、天王等地以发展应时鲜果、茶叶等为主,而地势较高的岗地,则多以多年生的茶叶、葡萄、桃、李等经济林为主。产业不同,对各类治理措施的需求不一致。优质稻米产业区域灌排设施都是重点,并且由于地势平坦,可以按6条标准进行规划、治理,而丘陵山区不仅产业从多,地势也千变万化,很难完全适用高标准农田6条标准。如岗坡上发展茶叶,就更加侧重于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并且要以管道灌溉或喷滴灌为主,同是由于地面有起伏较大,水土保持等治理措施也是重点,像2011春的大旱,我市大部分茶叶基地由于灌溉水源及灌溉设施不配套,造成减产近30%;再如发展大棚蔬菜或草莓,灌溉方式要以滴灌为主,同时对灌排工程的设计保证率也要有更严格的要求,发展的目标不一致。平原、圩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以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保证粮食安全为主要目的。丘陵山区发展的目标比较多样化,有保证粮食安全的,也有以发展应时鲜果、茶叶等,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更有集种植、采摘、餐饮、观光等为一体综合效应为目的的。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分析

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适应各类作物的生长需求,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丘陵山区发展的产业不同,直接关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是优质稻米、设施蔬菜,还是经济林果、观光农业,在建设之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一般冲田、部分梯田基础比较好的旁田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岗地以茶叶、经济林果等多年生作物为主,其余部分旁田以发展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为主。

高标准农田的规划设计必须围绕产业发展来进行,冲田上发展优质稻米,规划设计可以完全按照《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来进行,而一些岗、旁田要按作物种类为同,分类规划设计,如茶叶,主要以水源工程、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为主,考虑茶叶的灌溉不是经常性的,因此渠道灌溉方式,与固定喷灌方式都不适用,因此可以考虑采用移动式喷灌系统,道路的规划设计就要考虑移动式喷灌系统的机器尺寸及灌溉半径,另外茶叶基地都具有一定的坡度,要考虑暴雨或山洪时的水土保持,并设计相应的工程;如果是草坪基地,采用固定喷灌系统比较适合,并结合草坪的生长特征,合理规划灌溉水源及排水系统。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综合性工程,涉及水利、农业、科技、林业、交通等方方面面,并且产业发展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多部门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并且丘陵山区产业发展变化比较大,一些具体标准要随产业的变化而随时变化,有些是永久的标准,如骨干灌排及配套设施,也有临时的标准,如田间配套等小型设施。

丘陵山区基础设施薄弱,部分地区田地零散,并没有突出的优势产业。这样的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分步实施,首先要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象骨干灌排设施及道路设施,并随着产业的发展,逐步配套各类设施,通过分步实施,达到高标准的要求。

第四篇:高标准农田建设知识讲解

走进大课堂: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整治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日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听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汇报时指出,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安排,多部门联合,发挥资金的整合效益。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座谈会,围绕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前景等展开热议,认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务必坚持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推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大幅度增加高等级耕地的比重,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将“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列入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七大内容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耕地质量的一种体现,也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期特约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郧文聚,以及程锋和王洪波两位博士,就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

问: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答: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将耕地整理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产稳产田。它不仅是一项田间工程,即对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实施土地平整、土壤结构改良的一项田面工程,是一个系统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续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措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和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基础保障,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管理部门所开展的土壤改良之类活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有人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该是农业部门的职责,这表面看是一个认识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理论问题,即资源管理、资源利用管理的分工问题。国土部门是土地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农业部门是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责任人。土地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本身要素水平的改善和资源保障能力的建设应该是国土部门的责任,而土地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确保资源不被破坏并有所改良是农业部门的任务。

农业部门开展的土壤改良活动,就是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过程。比如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改良过砂过黏土壤,排水洗盐、种稻洗盐,改良盐碱土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除了进行农田的土壤改良活动外,还要进行地块大小的设计、林网建设、灌排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建设和村庄整治等,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

问: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是什么?如何用耕地质量等级来衡量?

答:高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按照我国资源禀赋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水平,高标准应该体现对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综合支撑能力的高水平上,包括机械化生产、安全健康生产、方便加工运输交易等较宽领域的内涵。

用耕地质量等级来衡量,高标准农田应该是高等级耕地。其所处区域的光温(气候)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耕地产出率高。同时,由农业技术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区域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收益状况较好。此外,因农业区位和农业收入状况决定的农用地效益较高。总之,光温资源丰富、种植制度合理、土壤肥沃、灌排方便、生态环境保护条件良好、机械化程度高、效益水平高的耕地是高标准农田。

问:为什么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答:当前,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等级耕地约占2/3,相当数量的耕地利用不充分,布

局零乱,基础设施条件差。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布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潜力很大。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一直高度重视,提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思路。在这个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现在可以用于反哺农业、反哺土地的资金越来越充足。因此,在实现耕地保护理念转变的前提下,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问: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多部门协作,如何准确定位国土部门在其中的职责?

答:从实践来看,政府领导、国土部门搭台、多部门协作已成为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效组织方式。湖北等试点地区将此总结为“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这已成为共识。在多部门协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国土部门应该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作好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并组织省、县的土地管理部门结合土地整治工作搞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水平,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并且要搞好高标准农田在使用过程中生产能力的监管和持续建设。

问: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理念转变有什么关系?

答: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耕地保护理念由单纯的数量保护为主向以建设促保护理念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强有力的抓手,同时也是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

主讲人手记:实现耕地保护理念五大转变

我国耕地保护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内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土地利用多是一种粗放状态,保护土地的意识相对薄弱。当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时,资源性紧缺凸显,保住耕地数量、稳住粮食总产摆在了首要位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妥善解决好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关系,提出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土地整治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思路。可见,我国耕地保护正在从单一目标朝着多目标、综合性保护方向发展。当前,重点要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实现由数量保护到数量质量并重保护的转变。

保护18亿亩耕地内涵很丰富,不仅是面积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保护18亿亩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如果18亿亩耕地数量保持不变,但分布状态和质量水平由集中、连片、优质为主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那累积起来的效应将是令人吃惊的。因此,守红线的关键是要提升生产能力的底线,而不是仅仅守这个数量,要建立“守红线、提等级、优布局、严占补、控变化”的综合性、多目标、动态性的耕地资源保护理念。

——实现从重产能总量到重产能结构的转变。

保护耕地的关键是保护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过去我们更多地关注总量变化,而对结构性变化关注较少,导致潜力挖掘不均衡,要么过度,要么不足。因此,应由全国耕地保护政策“一刀切”向差别化保护政策转变,可以根据全国耕地质量的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区域、不同质量等级耕地的目标生产能力和等级建设手段。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充分合理地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耕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实现从重生产到重功能的转变。

耕地除具有生产粮食的主要功能外,还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保障功能。耕地可以说是生态安全的基础设施,人类生存离不开这个基础,它远比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重要得多。此外,耕地还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尤其具有珍稀土壤资源的耕地,是发挥传统文化功能和体现

社会文化价值的基本载体。所以不能随意破坏耕地,也不要轻易“搬家”,这样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护和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还要加强耕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保障功能。

——实现从资源管理到资源、资产、资本并重管理的转变。

耕地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是重要的资产和资本。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其资产、资本属性日益显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不断加深,这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把土地资源当作资产管理、当作资本运用,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此,土地管理要逐步向资源、资产、资本管理并重转变,不断强化土地资源的资产和资本管理职能,构建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

——实现由实体保护向综合保护的转变。

耕地保护不仅要保护耕地的数量和产能,还要关注粮食生产中带来的生态环境损耗成本,研究建立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制定补偿标准。比如实施“1毛钱工程”,对于售出商品粮的农民每斤补贴1毛钱,将1毛钱直接补贴给售出商品粮的农民,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和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第一节 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优化耕地利用格局

高标准农田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石之一,主要表现在: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优化耕地利用格局的有效手段。

从遥感影像资料看,我国耕地大多处于一种自然、粗放、无序的利用状态,田块畸零不整,细碎化程度高;使用权分散,承包权插花;灌溉排水不良,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耕地平均地块大小仅为0.087公顷,是荷兰平均地块大小的3.8%。这种状态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实施,不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使耕地由自然用地形态走向规划用地形态,由粗放利用走向集约利用,由无序用地走向有序用地。这是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分布、促使良田永久化,防止城乡统筹中“重发展、轻保护”的有效手段,也是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基础。

——良田和良种、良法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本依托。

良种、良法和良田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三个要素。我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6年增产,连续3年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良种、良法起到了重要作用。“种子工程”建设已有15年历史,农业机械化基础很好,近10年发展很快。随着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和生物技术的兴起,良种和良法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相比之下,良田已经成为“短腿”,制约着良种、良法增产效果的充分发挥。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发挥良种、良法倍增效应和加速效应的基础工程。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增加农业补贴的主要途径。

生产要素改良是增长之本、增效之源,增长首先缘于投入要素质量的提高、有用知识的增加、生产组织的改进、体制安排的完善,这些都带来了更为高效的增长效率。我国目前对农业的补贴直接补在生产环节的多,而直接补在农民身上、补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良种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少。国家对良种和良法的补贴已经越来越重视,而对良田的补贴仍然不足。因此,农业补贴中应该增加对良田的补贴,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优化耕地利用格局,以促进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产出率的提高,这也是符合WTO规则的农业支持政策。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向。

据统计分析,全球农业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排放占人类活动造成的总量的50%和60%。如不实施低碳农业,2030年的排放量将比2005年分别增加60%和35%~60%;由于化肥氮施用和有机肥生产增长,到2030年农业一氧化二氮排放预计将增加35%~60%;到2020年由水稻生产引起的甲烷排放将递增16%。因此,农业领域实施节能减排非常重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优化水稻生产模式,从而减少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放,更好地在农业生产领域实施节能减排。

第二节 推动“两个结合” 提升“三个效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主要表现在: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实现“一个聚合”,即支农资金聚合。

在中央持续加强农业建设的总方针指导下,各行各业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不断增加,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标准粮田建设等良田建设项目很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金分散、综合效果不突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构筑良田建设的基础平台,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聚合资金、整合资金,达到连片整治、整村推进的综合效果。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推动“两个结合”,即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相结合、土地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

中央要求,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重视耕地质量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安排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农田排灌、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把800个产粮大县的基本农田加快建成高标准农田,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继续增加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投入,有计划地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推动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的有效结合,这是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两个基本途径,同时,也有利于集中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两项主要投入资金。

——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提升“三个效率”,即土地利用效率、土地产出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开展基于土地整治和土壤改良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土地生产条件和土壤条件得到改良,可以大幅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河南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工程、江苏“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浙江“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等为代表,整治成效显著。据统计分析,实施土地整理后,可增加有效耕地5%~10%,耕地质量等级提升1~2等,增产20%~30%,农机效率提高20%~30%。在黑龙江农垦系统,其农田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与地方相比,其土地利用率高10%、生产率高30%~40%。国际上,土地与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依赖的是新知识的运用,如种子的改善、土地的改良和生产技能的提高等。从表1可以看出,30年间美国和日本农业工人人均产出增长了5倍多,丹麦增长大约4倍,每公顷产量都翻了一番左右。

——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联动“四个环节”,即资金、项目、规划和政策。

政策需要通过规划落实,规划需要通过项目落实,项目实施需要资金保障。为落实中央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要求,首先要编制规划,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推进全国范围的土地整治规划;其次要用项目落实规划,从一个具体项目的“点”落实,到规划过程的“线”落实,最终取得规划整体的“面”落实的过程。只有保证项目落实、计划过程落实,才能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的根本落实。最后要按项目配置资金,这样便于管理好资金,也便于考核资金的使用效果。

表1 1980年美国、日本和丹麦的农业总产出、农地数量、人均农业产出和每公顷农业

注:1950年各国农业总产出、农地数量、人均农业产出和每公顷农业产出指数均为100。

资料来源:Hayami and Ruttan,1985:pp.467~469

第三节 多部门协作有计划地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议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像推进“种子工程”、“农机补贴”一样,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又称“良田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再用3~5个“五年计划”,把我国18亿亩耕地建设成为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基础良田。按照国际经验,通过30年努力,可以实现土地产出率翻一番,劳动生产率翻两番的目标。

——有效整合资金、聚合资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保障。

从总体上看,我国直接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资金是不足的,有必要创新制度,引导政策性资金、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做大支农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政策性资金必须到位,不能是口头支票,也不能以任何借口附加种种限制条件。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使之能取得合理利润,经济发达地区应该积极探索,消除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农村的壁垒;发展中地区更应该创新制度,在做大总量上下足功夫。在支农资金使用上,要坚决杜绝只知道资金何处来、不知道资金到何处去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作好规划和项目设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效果。

结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抓紧推进全国范围的土地整治规划,尤其要重视市、县、乡级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来分析,加强市域土地资源空间的统一优化配置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县、乡级规划要突出一个“实”字,在科学确定建设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时序安排的基础上,做到“规划一块、实施一块、见效一块”,积累下来,逐步实现空间格局优化。在项目设计和实施中,一定要把耕地、道路、防护林、排灌渠道、机井、抽水站、输电线路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更大程度地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

——加强部门协作和社会舆论监督,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财政、农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多个部门,应在规划引导下,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按项目整合资金,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同时,良田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应该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所以在良田建设规划、实施和运行管理中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方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使项目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的参与、支持和监督,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科技支撑,建立格网化的监管体系。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如何确保建设过程中耕地布局朝着集中、连片、优质方向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可以研究一种基于

格网的耕地监测监管体系,通过在一定尺度和区域上划分格网,研究确定格网内的主导用途和基本布局,建立合理调整的管理规则和方法,确定格网内土地整治、等级提升的重点方向和建设标准,并研发基于格网的长期观测、遥感监测和有效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农田集中连片、等级不断提升、永续利用的战略目标。当前,依托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技术队伍,组织实施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在良田建设过程中耕地面积与等级监测评价,依据格网量化耕地布局和等别的变化,科学评价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的实施效果,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这将有利于指导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我国农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监管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有效结合良种、良法工程,实现传统农业改造。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种子工程、机械化工程、信息化工程等的先锋工程,是良种、良法发挥倍增效应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转型,必须走“良田、良种、良法”有效结合的道路,离开了哪一方面,都不能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在实施区域上,不仅要重视平原区的传统农业改造,还要重视山区、丘陵区的现代农业建设,探索适合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生产要素改良技术与模式,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能施展的地方实现现代化农业。

未来30年,是我国农村人口、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农业生产方式、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型期,也是因势利导、实施有计划地改造传统农业、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期。我们必须始终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坚决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前谋划,系统安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优质稳定的耕地资源基础。这是顺应时代要求、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第五篇: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省政府《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

(发稿时间:2010-3-9 10:28:08阅读次数:1795)

苏政办发〔2009〕127号

2009年11月16日

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

一、灌排设施配套。苏南、苏中圩区、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90%以上,淮北地区、沿海地区和丘陵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0%以上。日降雨150-200毫米雨后1天排出积水。控制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在田面0.8米以下,盐碱土地区在1.2米以下。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

二、农田平整肥沃。条田面积淮北平原地区200亩以上,其他平原地区100亩以上,丘陵山区50亩以上。耕层厚度大于20厘米,沙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斤20克以上,非沙土水旱轮作区20克以上、旱作区16克以上。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土壤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

三、田间道路畅通。机耕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接,路面净宽不少于3米,高出田面0.3-0.5米,主要路段硬质化;生产道净宽不少于2米,高出田面0.2-0.4米。

四、农田林网健全。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干支渠和机耕道两侧配置2行林带,农渠配置1行林带,达到一级农田林网(每格200亩)建设标准。

五、生产方式先进。平原地区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不低于80%,丘陵山区不低于60%。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六、产出效益较高。种植粮食田块年亩产1000公斤以上,种植其他作物田块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

下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报告 兰坪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农田分布很不规则,田块大小差异较大,自排自灌的程度很低,尽管通过近几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但得到综......

    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理评估报告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工 程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总监理工程师: 监理单位: 编制时间: 日期:2018.08.08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安徽鼎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受***(建设单位)的......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汾湖经济开发区地处吴江市的东南角,南连浙江,东靠上海,处于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地区,处于中国沿海和长三角洲对外......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永济市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城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开发部门的大力支......

    2021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5篇范文]

    2021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范文为进一步落实我局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确保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现拟定xxxx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建设范围集中在纬一路沿......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

    **县**乡**村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一一年三月 目录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 二、项目开发......

    高标准农田施工合同

    合同主要条款 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签订日期: 合同编号: 工 程 施 工 合 同 xxxx农业综合开发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合同 第1节 合同主要条款 发包方: (以下简......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情况汇报

    太和县2018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 情况汇报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要求,我局将“十三五”期间建设任务剩余27.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