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情况报告
200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资金报告
内容提要:
1.我们估计,2008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是6730亿元,较2007年负的资金缺口有明显的改变,房地产行业资金趋紧的特点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集中体现。但是资金供求存在缺口,不意味着对行业进行注资就能够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房地产行业遭遇调整的关键在于需求出现观望和萎缩。
2.我们对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有两种预测,中期调整和短暂调整。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中期调整,那么资金缺口将达到9290亿元。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短暂调整,那么资金缺口将达到4925亿元,短暂调整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末有可能出现明显复苏,中期调整意味着2009年仅仅是行业调整的第二年,调整仍将延续更长时间。如果没有重大的调控政策来应对中国宏观经济下行态势,那么房地产行业陷入中期调整的可能性更大。
3.我们认为2008年下半年将是地价和房价均面临显性化下行压力的初始期,销售放缓和销售利润下滑不可避免。考虑到行业调整的主要压力来自需求空缺,然后才是资金紧缺,因此我们对以单纯注资的“救市”方式持否定态度,注资无法解决需求观望和行业调整的根本问题。
宏观经济减速 2008年GDP预计增长10%
一.房地产行业概况
2008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开始走向调整,CPI的居高不下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成为国家宏观经济的主题。房地产行业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也将走向一个相对较长的调整期,市场观望气氛浓厚,销售节奏明显放缓,是导致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根源。
(一)宏观经济形势
从2007年5月开始,CPI指数开始显著上升,到2008年上半年CPI长期居于8%的高位。对此,央行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就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7月,CPI情况开始好转,预期2008年下半年CPI为6%,全年CPI为7%,2009年CPI将在5%-6%之间,通货膨胀洪峰已过。但与此同时,GDP增速也出现了明显滑坡。预计2008年全年在10%左右,如果没有较为明显的调控措施,那么2009年GDP增速在9%左右。
图一:2003年至今宏观经济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经济的减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投资的减弱和出口的减少。从影响GDP的“三驾马车”的情况来看,扣除掉物价因素后,消费保持在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上,但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放缓,以及房市和股市的严重低靡,使得消费难以继续告诉增长。投资实际增速已处于10年平均水平之下,外贸实际增速则处于10年来相当糟糕的状况。2008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另外,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已经开始显现,2009年,欧洲和日本经济有可能增速低于1%甚至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在创下2003-2007年持续五年平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后,可能步入一个较长周期的景气下行通道。
房地产业需求微缩 资金链紧绷
(二)房地产行业供给面形势
2008年的房地产行业可以用三个特点来概括:市场交易量萎缩,价格增幅放缓,资金链条偏紧。
从2007年10月开始,房地产行业已连续三个季度行业景气指数下降。消费观望情绪从珠江三角洲开始向全国蔓延。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增速上升较快,银行开发贷款增速略有收紧,但是销售预收款和按揭贷款增速大幅下降。以按揭贷款为例,贷款增速的下降并不在于“二套房贷”政策的收紧、按揭申请拒绝率的上升或按揭贷款利率的上行,而在于银行受理的按揭申请宗数明显下降。加之货币政策的收紧和资本市场的股灾,更令房地产商的多融资渠道举步唯艰。需求萎缩和资金绷紧预示着房地产商开始进入了行业的调整期,这个过程那能比一般预想的更为漫长。
图二:房地产行业景气指数
资料来源:Wind咨询
从土地购置和储备情况来看,在《土地为祸、资金为王:中国房地产土地囤积和资金沉淀报告》中,我们估测截至到2007年末房地产行业土地储备规模大致为10亿平米,沉淀的资金接近2万亿元。从截止到2008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尽管土地购置和完成开发面积的增速在放缓,但土地购置价格和面积仍然处于缓慢上涨的阶段。其中,2008年一季度的土地购置面积增长率达到29.7%,而第二季度环比迅速下跌到了-4.5%的水平,随着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抽紧,预计未来土地购置面积继续上涨的势头会有所抑制,2008年全年开发商土地储备仍会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0.6-0.8亿平米,土地储备总量仍持续多于10亿平米。而土地购置成本也始终处于较高水平。2008年1、2季度,尽管土地“招拍挂”的流拍流标现象日益严重,土地交易价格同比却分别上升16.5%和10.1%,土地储备成本持续增加。
从开发面积的情况来看,2008年第一季度开发面积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进入2008年第二季度之后,开发面积同比增速逐月下降,但仍在高速增长的惯性轨道上。
图三: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房地产投资的情况来看,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依然迅猛。投资增幅居高不下,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下,2008年房地产投资规模将继续突破2万亿元,投资增幅依然可能维持在28%-30%左右的高位,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约5个百分点,2008年房地产投资增幅比05-07年并无明显回落。
图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地产新开工、竣工和施工方面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三者的同比增幅达到25.9%、26.9%和27.5%。较去年同期增幅都有显著上升。到第二季度,这种情况出现了明显改变,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减缓作用开始显现,新开工、竣工和施工面积的同比增幅下降到了14.1%、4.4%和15.0%,增幅的下降正是房地产投资减缓的重要表现,而这种投资减缓的趋势正在继续蔓延,预计后两季度房地产新开工和施工面积还将继续下跌。
图五:全国新开工、竣工和施工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可以看出,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面依然活跃。土地市场交易依旧较为活跃,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位运行。然而,这种情况从二季度和一季度的对比来看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二季度的供给面较一季度出现明显的弱化,而且这种趋势并不是短期的,在房地产商资金链趋紧的情况下,供给面的减少才刚刚开始,预计三季度和四季度将能够进一步看到房地产供给面的下降。
(三)房地产行业需求面形势
从需求面的情况来看,房地产需求已经明显陷入观望,这个过程先于供给面的收缩而出现。2008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面积逐月下滑,一季度和二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7月份的统计数字更加显示了这种趋势,7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8%,环比下降27.1%,呈现出2008年以来最大的跌幅。
图六:房地产销售面积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目前房地产销售面积的急剧下滑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2006年下半年之后,商品房价格和土地价格上涨过快,行业销售利润率的上升和商品房品质的上升开始脱节,这种涸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使得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发生根本转折。其次,2007年下半年开始,经济景气下滑,通胀阴影未去,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背景发生根本转折。再者,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反应相对迟缓,土地储备和在建新面积较大,现金流平衡压力发生根本转折。最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下行,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周期比预想的更长,股市和房市的低靡使消费者购买力至少折损3万亿元以上。需求空缺的情况有可能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进一步蔓延。
(四)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
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双双下降,从需求端给了房地产行业以沉重压力。调整迟缓的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格使得销售节奏更为迟缓。目前价格调整仍不充分,市场仍在等待房价和地价的公开下跌,而不是遮遮掩掩的变相下跌方式。
从调整的进程看,2007年12月深圳的房地产销售价格环比出现下滑,到2008年8月同比也出现下滑。深圳是当前国内房地产销售价格跌幅最大的城市。上海的情况略好于深圳,供求的双向下降支撑了上海房价,2008年2月起,但上海房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停止,7月,房地产销售价格开始出现下滑。北京地区的房价略显坚挺,但是到2008年6、7月,京城房价环比上涨停止。从以上迹象看,房价的调整似乎刚刚拉开序幕,而不是接近尾声。
全国主要城市房价上涨势头出现明显的停滞,关键因素仍然是销售量需求的萎缩。在供给面平稳增长的背景下,需求面迅速下滑,决定了价格趋势必然出现逆转。
图七: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需求面的打击是房价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到2008年上半年为止,全国范围的房价还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然而,随着需求的继续减弱,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会进一步加剧,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也相对趋缓,房地产市场正在缓慢而不可避免地步入调整阶段,房价也将面临十年来从长期持续上涨走向在中期内公开下跌的转折点。
放松银根的救市措施不可取
二.房地产资金供求缺口分析
(一)房地产资金来源分析
从资金来源来看,房地产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开发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和预付款、按揭和土地转让收益。从统计的数字来看,2008年以来,开发商自筹资金和开发贷款同比仍有较快增长,其余类型的资金来源增幅停滞不前。到2008年第二季度,原本一季度增长迅速的国内贷款也急剧萎缩,同比增幅0.5%,与前期30%-40%的增幅相去甚远。定金及预付款增幅6.6%,其他资金增幅1.3%,也和前期差距很大。
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除自筹资金意外,开发贷款增速不断下降,其余资金来源方式则已明显萎缩,可见房地产资金供给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图八:房地产资金来源分类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资金供给总量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发现,房地产资金在2007年第四季度达到一个顶峰,2008年较2007环比开始出现下降。同时,资金供给的增长率从2007年第四季度已经开始大幅向下,这种趋势从7-8月的数据来看还将持续,预计三季度房地产资金供给增幅会接近0甚至达到负水平。
房地产资金来源的趋紧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首先是银行贷款的减少。紧缩的货币政策和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波动性的忧虑,给房地产商向银行申请贷款带来了困难。同时,当房地产市场开始走向调整,银行方面也进一步收缩对房地产市场的贷款,以避免承受因为房地产市场衰退所带来的风险。其次是销售的下降。销售的下降必然带来预付款和定金数量的减少,同时按揭部分也进一步减少,这一部分资金来源的减少完全是由需求下降所带来的。
我们认为,先有需求空缺,然后有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短缺,因此单纯放松银根的“救市”措施是不可取的。增加行业资金供给,除了能够增加土地储备和商品房空置规模,减轻开发商队伍的洗牌力度之外,无法扭转宏观经济的颓势,也无法扭转处于观望和萎缩的需求,市场调整有其内在节奏和周期。因此房地产市场资金供给仍会进一步收紧。
图九:房地产资金来源总计和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房地产资金支出分析
开发投资是房地产资金支出的主要部分,大概占房地产商总支出的70%-80%。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字来看,2008年1、2季度开发投资依然呈现较快的增长,增幅达到30%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速更快。7月份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投入速度并没有明显的放慢迹象。这一部分资金的大量投入,也是造成房地产商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
房地产开发投资从分类的情况看,住宅投资依旧是主导,始终占据70%以上的投资比例。这个比例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住宅类投资的增幅基本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步,2007-2008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幅度。
图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投资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地产商的第二大资金支出是土地购置,2003年以来,国内土地的供给量基本稳定,在每年4亿平方米的水平波动,差距不是太大。然而,土地价格却是年年上涨,哪怕是根据官方数据简单推算,到2008年上半年,土地储备规模也已超过3.2亿平米,楼面地价的购置价格也已上升到1100元/平方米以上。
图十一:土地交易量和土地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7年,房地产商购买土地的投入已经超过4000亿元,2008年上半年则超过了2100亿元。
另外,商业银行贷款的本金支出和利息支出也是房地产商的重要成本之一。从房地产商的资金结构来看,有75%的资产来自于负债,每年偿还银行的本息是房地产商重要的资金支出项。下表显示了开发商的贷款本息偿还压力。
图十二:房地产商贷款应付本金和利息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释:房地产商应付本金计算方法为当期前3-5年贷款的三年平均值;房地产商应付利息为当年开发贷款存量和当年人民银行3-5年贷款的乘积。
最后,房地产商在经营中的税收支出也是一部分重要的支出,在房地产企业经营业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税收支出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到2007年税收支出已经接近2500亿元。
图十三:房地产企业税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综上所述,房地产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房地产投资、购置土地、应付本金和利息以及应付税费等几个方面。2007年,房地产商的支出达到一个顶峰,从2008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增速有所放缓,但支出还在继续增加之中。
(三)房地产资金缺口历史分析
从房地产资金流出的情况看,从宏观统计数据可得,2003-2007年,开发投资占房地产企业资金流出的比例最高,5年基本稳定在68%-69%,贷款本金偿还所占比例一般在16%-18%,购买土地资金占比约11%-13.5%,税收所占比重较小。但这并不一定符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至少从微观上运用上市公司的样本试算时并非如此。
从房地产资金流入的情况看,2003-2007年,开发贷款的占比一般在20%左右,而自筹资金的占比在30%-33%,最大的部分是其他资金,其中包括了定金和预付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土地转让收益,占比达到46%-50%,其中的定金和预付款占比达到30%-40%,这三部分资金基本上涵盖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入情况。外资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比较小。
表一: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分析
2003-2007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情况尚不明显,2007在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极好的年度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供给甚至大于需求,2006年资金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2003-2005年的资金略有供给缺口,全行业的资金供求局面一直偏紧。
图十四:房地产商资金缺口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03-2007年的情况来看,2007年是房地产企业资金最充裕的一年,虽然支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房地产市场极度繁荣的条件下,房价上涨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为房地产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流入,2007年也是房地产行业少有的出现较为明显的正现金流的年份。
2008上半年行业资金缺口528亿 全年预计6730亿
三.房地产资金缺口预测及分析
(一)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评价和资金缺口计算 2007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中国经济继1992到1996年之后,经历了第二次连续五年GDP增速超过10%的高速增长周期,并达到了经济景气的颠峰。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6100点以上的历史新高。房地产市场则在稍早于此也达到了景气顶点,需求膨胀的同时伴随房价高涨,房地产商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囤积土地,以求未来更加迅速地扩张和发展。
此后,市场迅速陷入调整并且调整的幅度和周期超出了事先最悲观的估计。首先是股票市场开始大幅度下跌,从6000点跌至4000点,又从4000点向2000点而去。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调整也大体从2008年开始了,市场观望气氛日益浓厚,房地产商的存货量开始提高,房价也明显松动。景气下行、信贷紧缩、销售迟缓、土地储备规模和在建设规模的庞大,都决定了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的逐步凸现。但是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上半年,资金缺口实际上并不十分严重,仅约528亿左右,问题刚刚浮现。
表二: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注释:税收支出一项为根据2007年数据估计所得
我们计算2008年上半年的资金缺口在528.48亿元,缺口较小。真正的情况远远没有上半年的数据显示的那样乐观,原因在于2008年第一第二季度,房价尚能处于上涨的时期,销售虽然有回落但销售利润率的回落还不是特别显著。上半年国内贷款的投放额也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贷款数的将近60%。这种情况在今年下半年将出现明显的变化。下半年房价的下跌和销售量的继续萎缩是可以预期的.(二)2008年房地产资金缺口计算
2008年,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销售量额下降,如此强烈的观望情绪必然造成2008年的销售量较2007年有所下降;(2)是房价的下降,房价撑不过第三季度,2008年房价的调整势在必行;(3)疯狂的购地行为停止,购地支出将出现下降;(4)开发商将减缓投资开发增速;(5)紧缩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不会出现反转。尽管近期出现了降息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这种调整主要是针对通货膨胀的回落、对经济增速滑坡的忧虑、以及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着三大因素作出的调整,我们并不认为房地产信贷会有明显松动。
在以上预期之下,我们对2008年的资金缺口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表三: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情况预测(单位:亿元)
假设条件:
(1)08年开发投资额增速0%(08年上半年增速33%,全年将进行全面下调);(2)08年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10%(08年上半年购买土地增速明显减缓,上半年同比增长7.6%,但下半年资金链趋紧给予同比下降10%的评定);
(3)所有新增房地产贷款为3-5 年期,08年偿还03-05年贷款;(4)税收支出同比下降10%;
(5)企业纯自筹资金占投资额30%(参考历史值);(6)国内贷款全年同比持平(货币政策要求);
(7)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面积同比略有上升,但二季度同比下跌了10%左右,7月更是下跌了27%,预计三四季度这种下跌情况还将持续,给予全年20%下降的预计);
(8)08年房价下跌10%(一二季度房价暂时没有出现下跌,但7月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下跌,08年出现10%的房价下跌是可以预期的)。
(9)利用外资情况上下半年持平。(10)央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表四:2007年参考数据(单位:亿元)
如此看来,在进入今年第四季度之后,房地产景气将继续下滑,资金压力的不断增加和销售节奏难有起色将迫使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加入到公开降价的行列中来。
(三)2008年房地产资金缺口敏感性分析
一、资金缺口对自筹资金占投资额比重的敏感性分析(单位:亿元)
资金缺口对自筹资金占投资额比重的敏感性分析
结论:房地产资金缺口对自有资金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我们认为,房地产商提高资筹资金的比例有助于缓解资金缺口,是房地产企业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资金缺口对2008年开发投资额增幅的敏感性(单位:亿元)
资金缺口对2008年开发投资额增幅的敏感性
结论:资金缺口对开发投资额增幅的敏感性较高,开发投资额决定了房地产企业支出的绝大部分,如果未来房地产企业要应对资金紧缺的现象,减少开发投资是最直接的减少资金缺口的方法。
三、资金缺口对国内贷款增速的敏感性分析(单位:亿元)
资金缺口对国内贷款增速的敏感性分析
结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资金缺口对新增国内贷款增速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但是,如果央行放松银根,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但无助于行业景气的恢复。
四、资金缺口对拿地支出的敏感性分析(单位:亿元)
资金缺口对拿地支出的敏感性分析
结论:资金缺口对拿地支出的增速不太敏感。主要原因是,虽然地价近年来上涨及其迅猛,但地价占房地产总成本的比例11%左右,因此地价的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弱。
(四)2009年房地产资金缺口计算
对于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的调整轨迹:其一是中期调整,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走向萧条,进入一个长期的深度调整期,在2009年全年行业没有复苏势头;其二是短期调整,在经历一年多时间的调整以后,到2009年底出现较为明显的复苏势头,房地产市场重新走上较为强劲的发展轨道。我们目前认为,房地产行业陷入中期调整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短期调整的可能性。
决定200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如果宏观经济继续走弱,同时紧缩的政策不变,房地产行业极有可能进入一个长达几年的调整阶段,行业衰退在所难免;如果宏观经济能够迅速走强,国家同时放松银根,房地产市场将可能经历一个较短的调整过程,2009年底有望走出低谷。在这种预期之下,我们对2009年房地产市场资金缺口分两种情况进行预测:长期调整情况和短暂调整情况。
可能性1:中期调整、资金缺口近万亿。
如果2009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中期期调整的情况,我们对市场的预测如下:销售量进一步萎缩,房价继续下跌,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弱,购买土地持续减少。整个房地产市场将进入衰退阶段。
表五:2009年房地产行业长期调整情况资金缺口情况预测(单位:亿元)假设条件:
(1)09年开发投资额增速下降20%;(2)09年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0%;
(3)所有新增房地产贷款为3-5 年期,09年偿还04-06年贷款;(4)税收支出同比下降10%;
(5)企业纯自筹资金占投资额30%(参考历史值);(6)国内贷款全年同比下降20%;(7)0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8)09年房价下跌20%。(9)利用外资情况和08年持平。(10)央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可能性2:短期调整,资金缺口近5千亿
如果2009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短期调整的情况,我们对市场的预测如下:销售量萎缩后年底出现反弹,房价小幅下跌后反弹,房地产投资反弹,购买土地持平。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在09年的短期调整后,在第四季度开始出现明显复苏的势头。
表六:2009年房地产行业短期调整情况资金缺口情况预测(单位:亿元)假设条件:
(1)09年开发投资额增速和08年持平;(2)09年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10%;
(3)所有新增房地产贷款为3-5 年期,09年偿还04-06年贷款;(4)税收支出同比下降5%;
(5)企业纯自筹资金占投资额30%(参考历史值);(6)国内贷款和上一年保持一致;(7)0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升5%,;(8)09年房价上升5%。
(9)利用外资情况和08年持平。(10)央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我们倾向于认为,在短期调整和中期调整两种可能性当中,出现中期调整的可能性更大。理由如下:
1、宏观景气下行不支持行业快速复苏,目前景气下行具有国内和国际经济周期的“双重叠加效应”。从国内经济周期来看,2003-2007年间,我国连续5年GDP增速高于10%,并且通货膨胀情况大致良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增长周期,2008年仅仅是景气下行的第一年,这次下行经济下行周期可能较之1992-1996年之后的调整过程更为漫长。从国际经济周期来看,以美国次贷危机为特征的全球金融动荡,较之1997年的东亚区域金融危机的广度,深度要严重得多,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比东亚危机更为严峻,这种内外部景气周期的双双下行,导致房地产行业不太可能在2009年领先于其他行业出现明显复苏。
2、目前房地产行业遭遇并不单纯是资金供求缺口问题,而是预期变坏。在这种预期变坏产生了“三重紧缩”效应,第一重紧缩是消费延迟,无论是投资型还是自用型购房者均持货币待购,这种观望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恶化预期的自我循环。今年年初以来按贷款拒绝率没有上升,但申请件数的停滞就充分反应了这种观望情绪。第二重紧缩是,即便商业银行意识到对房地产行业过度收紧贷款可能会使得行业调整更加雪上加霜,从银行整体决策来看,适当维持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是必要和理性的,但从单个银行的决策来看,率先收紧开发贷款就成为“囚徒困境”式的必然选择,哪家银行率先收紧了开发贷款,就把房地产行业景气下行带来的风险转嫁给了尚未收紧房贷的银行。第三重紧缩是,我国房地产开发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模式,这种模式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获得最好的项目利润率,但有助于其规避市场风险,在销售节奏放慢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在建项目资金压力、建造成本上升压力、土地储备资金压力、资金成本压力等几乎全方位的压力,市场观望几乎等同于开发商失去了规避市场风险和项目风险的最主要的手段。上述三重紧缩,均不是通过简单放松房地产行业的信贷可以解决的。
3、房地产行业的中期调整,反过来又可能加深了宏观经济的景气下行,并使银行业资产不良率面临反弹压力。此外,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也可能严重恶化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的就业状况。下表给出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分布情况。
表七:主要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业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整理。
从总体而言,房地产行业陷入中期调整,可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不良贷款是万亿级的,但是现在尚难以判定贷款损失的严重程度。
4、外资难以充当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资金供给者,主要的理由如下:第一,迄今为止外资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始终不是主角,在我们2006年所做的《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渠道及规模估测报告》中,指出外资在房地产开发、购买和租赁市场上,除高端写字楼租赁市场之外,外资的份额估计未超过20%,在央行和外汇管理部门收紧外资进入房地产行业的渠道之后,目前外资进入该行业更为困难。第二,次贷危机在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内的蔓延远未结束,全球金融动荡百年一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美大型金融机构迅速从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紧缩,目前已经出现从新兴市场撤资的初步迹象,估计未来两年内,中国的外贸顺差以及利用外资FDI均将呈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因此这轮房地产行业调整不太可能伴随外资蜂拥而入“抄底”的现象。
5、针对宏观经济的扩张性调控政策,例如增值税转型、温和放松信贷、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等等均不足以使得房地产行业景气回升。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在地价款支付、地方税费征收方面可能对房地产行业相对较为宽容,即便如此,行业调整仍然难以避免。
上市房企净利润将有所下滑 净现金流为负
四.房地产上市公司分析
(一)上市企业总体净利润分析
2003-2007年,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营业总收入以及营业总成本都逐年递增,其中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成本的增长幅度,尤其在06和07年两年上市企业净利润的大幅增长。然而,情况从2008年开始有所改变,随着房地产企业营业收入的下降,净利润也在被压薄。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2008年难以实现像2007年一样的净利润高速增长的局面。
图十五:房地产上市企业营业总收入和总成本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8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净利润之和只占2007年净利润的43%,即使下半年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与上半年持平,那么08年净利润也要比2007年要低40.3亿,况且房地产企业2008年下半年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净利润可能在下半年较下半年有所下滑。总体而言,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的盈利情势并不容乐观。
图十六:房地产上市企业净利润情况和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房地产上市企业总体现金流分析
从上市企业的现金流情况来看,净现金流与07年相比已经明显减少。在08年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下降80亿元,而且可以看出,第二季度的净现金流已经为负。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十七:房地产上市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净现金流的是由经营活动现金流与融资及投资活动现金流相加总得到的。净现金流为负,也是由这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情况,许多购房者由于房价过高而无力购买,企业销售情况严重受阻,经营现金流在08年1、2季度出现了明显减少的现象。第二,企业的投资活动在2008年仍然高速攀升,2008年一季度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就已经超过了2006年全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的活跃,以及资金成本的上升给现金流状况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上市企业的融资活动所带来现金流与股市状况高度相关。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高涨的2007年,企业融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高达1064亿元,而现在我们面临着资本市场低迷,因此融资比较困难,第一季度融资活动的现金流为349.46亿元,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融资减少254.8亿元,为94.66亿元,还不到07年融资现金流的10%。
图十八:房地产上市企业总体现金流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净现金流的情况看,2003-2005年,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净现金流相对平衡,而2006年和2007年房地产企业在房价上涨的强烈推动下,现金流情况良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正现金流,特别是2007年,这种情况到达了一个顶峰。到了2008年第二季度,房地产企业的净现金流出现反转,在下半年经营现金流负值会继续增大,而筹资活动依旧不活跃的情况下,预计2008年全年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随着时间的推移,2008年下半年资金紧张状况比上半年严峻,而2009年则比2008年严峻。
第二篇:房地产行业资金供求缺口分析报告
房地产行业资金供求缺口分析报告
焦点大连房地产网 dl.focus.cn 2008年09月22日11:56 焦点济南房地产网
内容提要:
1.我们估计,2008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是6730亿元,较2007年负的资金缺口有明显的改变,房地产行业资金趋紧的特点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集中体现。但是资金供求存在缺口,不意味着对行业进行注资就能够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房地产行业遭遇调整的关键在于需求出现观望和萎缩。
2.我们对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有两种预测,中期调整和短暂调整。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中期调整,那么资金缺口将达到9290亿元。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短暂调整,那么资金缺口将达到4925亿元,短暂调整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末有可能出现明显复苏,中期调整意味着2009年仅仅是行业调整的第二年,调整仍将延续更长时间。如果没有重大的调控政策来应对中国宏观经济下行态势,那么房地产行业陷入中期调整的可能性更大。
3.我们认为2008年下半年将是地价和房价均面临显性化下行压力的初始期,销售放缓和销售利润下滑不可避免。考虑到行业调整的主要压力来自需求空缺,然后才是资金紧缺,因此我们对以单纯注资的“救市”方式持否定态度,注资无法解决需求观望和行业调整的根本问题。
一.房地产行业概况
2008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开始走向调整,CPI的居高不下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成为国家宏观经济的主题。房地 产行业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背景下,也将走向一个相对较长的调整期,市场观望气氛浓厚,销售节奏明显放缓,是导致开发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根源。
(一)宏观经济形势
从2007年5月开始,CPI指数开始显著上升,到2008年上半年CPI长期居于8%的高位。对此,央行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就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到2008年7月,CPI情况开始好转,预期2008年下半年CPI为6%,全年CPI为7%,2009年CPI将在5%-6%之间,通货膨胀洪峰已过。但与此同时,GDP增速也出现了明显滑坡。预计2008年全年在10%左右,如果没有较为明显的调控措施,那么2009年GDP增速在9%左右。
图一:2003年至今宏观经济走势
经济的减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投资的减弱和出口的减少。从影响GDP的“三驾马车”的情况来看,扣除掉物价因素后,消费保持在12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上,但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放缓,以及房市和股市的严重低靡,使得消费难以继续告诉增长。投资实际增速已处于10年平均水平之下,外贸实际增速则处于10年来相当糟糕的状况。2008年下半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另外,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已经开始显现,2009年,欧洲和日本经济有可能增速低于1%甚至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在创下2003-2007年持续五年平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后,可能步入一个较长周期的景气下行通道。
(二)房地产行业供给面形势
2008年的房地产行业可以用三个特点来概括:市场交易量萎缩,价格增幅放缓,资金链条偏紧。
从2007年10月开始,房地产行业已连续三个季度行业景气指数下降。消费观望情绪从珠江三角洲开始向全国蔓延。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筹资金增速上升较快,银行开发贷款增速略有收紧,但是销售预收款和按揭贷款增速大幅下降。以按揭贷款为例,贷款增速的下降并不在于“二套房贷”政策的收紧、按揭申请拒绝率的上升或按揭贷款利率的上行,而在于银行受理的按揭申请宗数明显下降。加之货币政策的收紧和资本市场的股灾,更令房地产商的多融资渠道举步唯艰。需求萎缩和资金绷紧预示着房地产商开始进入了行业的调整期,这个过程那能比一般预想的更为漫长。
图二:房地产行业景气指数
从土地购置和储备情况来看,在《土地为祸、资金为王:中国房地产土地囤积和资金沉淀报告》中,我们估测截至到2007年末房地产行业土地储备规模大致为10亿平米,沉淀的资金接近2万亿元。从截止到2008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尽管土地购置和完成开发面积的增速在放缓,但土地购置价格和面积仍然处于缓慢上涨的阶段。其中,2008年一季度的土地购置面积增长率达到29.7%,而第二季度环比迅速下跌到了-4.5%的水平,随着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抽紧,预计未来土地购置面积继续上涨的势头会有所抑制,2008年全年开发商土地储备仍会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0.6-0.8亿平米,土地储备总量仍持续多于10亿平米。而土地购置成本也始终处于较高水平。2008年1、2季度,尽管土地“招拍挂”的流拍流标现象日益严重,土地交易价格同比却分别上升16.5%和10.1%,土地储备成本持续增加。
从开发面积的情况来看,2008年第一季度开发面积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进入2008年第二季度之后,开发面积同比增速逐月下降,但仍在高速增长的惯性轨道上。
图三: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和开发面积走势
从房地产投资的情况来看,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依然迅猛。投资增幅居高不下,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下,2008年房地产投资规模将继续突破2万亿元,投资增幅依然可能维持在28%-30%左右的高位,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约5个百分点,2008年房地产投资增幅比05—07年并无明显回落。
图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情况
房地产新开工、竣工和施工方面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三者的同比增幅达到25.9%、26.9%和27.5%。较去年同期增幅都有显著上升。到第二季度,这种情况出现了明显改变,房地产投资开发的减缓作用开始显现,新开工、竣工和施工面积的同比增幅下降到了14.1%、4.4%和15.0%,增幅的下降正是房地产投资减缓的重要表现,而这种投资减缓的趋势正在继续蔓延,预计后两季度房地产新开工和施工面积还将继续下跌。
图五:全国新开工、竣工和施工情况
可以看出,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供给面依然活跃。土地市场交易依旧较为活跃,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位运行。然而,这种情况从二季度和一季度的对比来看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二季度的供给面较一季度出现明显的弱化,而且这种趋势并不是短期的,在房地产商资金链趋紧的情况下,供给面的减少才刚刚开始,预计三季度和四季度将能够进一步看到房地产供给面的下降。
(三)房地产行业需求面形势
从需求面的情况来看,房地产需求已经明显陷入观望,这个过程先于供给面的收缩而出现。2008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面积逐月下滑,一季度和二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7月份的统计数字更加显示了这种趋势,7月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6.8%,环比下降27.1%,呈现出2008年以来最大的跌幅。
图六:房地产销售面积情况
目前房地产销售面积的急剧下滑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2006年下半年之后,商品房价格和土地价格上涨过快,行业销售利润率的上升和商品房品质的上升开始脱节,这种涸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使得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发生根本转折。其次,2007年下半年开始,经济景气下滑,通胀阴影未去,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运行背景发生根本转折。再者,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市场反应相对迟缓,土地储备和在建新面积较大,现金流平衡压力发生根本转折。最后,宏观经济基本面的下行,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周期比预想的更长,股市和房市的低靡使消费者购买力至少折损3万亿元以上。需求空缺的情况有可能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进一步蔓延。
(四)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
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双双下降,从需求端给了房地产行业以沉重压力。调整迟缓的土地价格和商品房价格使得销售节奏更为迟缓。目前价格调整仍不充分,市场仍在等待房价和地价的公开下跌,而不是遮遮掩掩的变相下跌方式。
从调整的进程看,2007年12月深圳的房地产销售价格环比出现下滑,到2008年8月同比也出现下滑。深圳是当前国内房地产销售价格跌幅最大的城市。上海的情况略好于深圳,供求的双向下降支撑了上海房价,2008年2月起,但上海房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停止,7月,房地产销售价格开始出现下滑。北京地区的房价略显坚挺,但是到2008年6、7月,京城房价环比上涨停止。从以上迹象看,房价的调整似乎刚刚拉开序幕,而不是接近尾声。
全国主要城市房价上涨势头出现明显的停滞,关键因素仍然是销售量需求的萎缩。在供给面平稳增长的背景下,需求面迅速下滑,决定了价格趋势必然出现逆转。
图七: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
需求面的打击是房价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到2008年上半年为止,全国范围的房价还没有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然而,随着需求的继续减弱,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会进一步加剧,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也相对趋缓,房地产市场正在缓慢而不可避免地步入调整阶段,房价也将面临十年来从长期持续上涨走向在中期内公开下跌的转折点。
二.房地产资金供求缺口分析
(一)房地产资金来源分析
从资金来源来看,房地产商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开发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定金和预付款、按揭和土地转让收益。
从统计的数字来看,2008年以来,开发商自筹资金和开发贷款同比仍有较快增长,其余类型的资金来源增幅停滞不前。到2008年第二季度,原本一季度增长迅速的国内贷款也急剧萎缩,同比增幅0.5%,与前期30%—40%的增幅相去甚远。定金及预付款增幅6.6%,其他资金增幅1.3%,也和前期差距很大。
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除自筹资金以外,开发贷款增速不断下降,其余资金来源方式则已明显萎缩,可见房地产资金供给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图八:房地产资金来源分类
从资金供给总量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发现,房地产资金在2007年第四季度达到一个顶峰,2008年较2007环比开始出现下降。同时,资金供给的增长率从2007年第四季度已经开始大幅向下,这种趋势从7-8月的数据来看还将持续,预计三季度房地产资金供给增幅会接近0甚至达到负水平。
房地产资金来源的趋紧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首先是银行贷款的减少。紧缩的货币政策和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波动性的忧虑,给房地产商向银行申请贷款带来了困难。同时,当房地产市场开始走向调整,银行方面也进一步收缩对房地产市场的贷款,以避免承受因为房地产市场衰退所带来的风险。其次是销售的下降。销售的下降必然带来预付款和定金数量的减少,同时按揭部分也进一步减少,这一部分资金来源的减少完全是由需求下降所带来的。
我们认为,先有需求空缺,然后有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短缺,因此单纯放松银根的“救市”措施是不可取的。增加行业资金供给,除了能够增加土地储备和商品房空置规模,减轻开发商队伍的洗牌力度之外,无法扭转宏观经济的颓势,也无法扭转处于观望和萎缩的需求,市场调整有其内在节奏和周期。因此房地产市场资金供给仍会进一步收紧。
图九:房地产资金来源总计和增长率
(二)房地产资金支出分析
开发投资是房地产资金支出的主要部分,大概占房地产商总支出的70%—80%。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字来看,2008年1、2季度开发投资依然呈现较快的增长,增幅达到30%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速更快。7月份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投入速度并没有明显的放慢迹象。这一部分资金的大量投入,也是造成房地产商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
房地产开发投资从分类的情况看,住宅投资依旧是主导,始终占据70%以上的投资比例。这个比例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住宅类投资的增幅基本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步,2007—2008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幅度。
图十: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投资增长率
房地产商的第二大资金支出是土地购置,2003年以来,国内土地的供给量基本稳定,在每年4亿平方米的水平波动,差距不是太大。然而,土地价格却是年年上涨,哪怕是根据官方数据简单推算,到2008年上半年,土地储备规模也已超过3.2亿平米,楼面地价的购置价格也已上升到1100元/平方米以上。
图十一:土地交易量和土地价格指数
2007年,房地产商购买土地的投入已经超过4000亿元,2008年上半年则超过了2100亿元。
另外,商业银行贷款的本金支出和利息支出也是房地产商的重要成本之一。从房地产商的资金结构来看,有75%的资产来自于负债,每年偿还银行的本息是房地产商重要的资金支出项。下表显示了开发商的贷款本息偿还压力。
图十二:房地产商贷款应付本金和利息
最后,房地产商在经营中的税收支出也是一部分重要的支出,在房地产企业经营业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税收支出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到2007年税收支出已经接近2500亿元。
图十三:房地产企业税费
综上所述,房地产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房地产投资、购置土地、应付本金和利息以及应付税费等几个方面。2007年,房地产商的支出达到一个顶峰,从2008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增速有所放缓,但支出还在继续增加之中。
(三)房地产资金缺口历史分析
从房地产资金流出的情况看,从宏观统计数据可得,2003—2007年,开发投资占房地产企业资金流出的比例最高,5年基本稳定在68%—69%,贷款本金偿还所占比例一般在16%—18%,购买土地资金占比约11%—13.5%,税收所占比重较小。但这并不一定符合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至少从微观上运用上市公司的样本试算时并非如此。
从房地产资金流入的情况看,2003—2007年,开发贷款的占比一般在20%左右,而自筹资金的占比在30%—33%,最大的部分是其他资金,其中包括了定金和预付款,个人按揭贷款和土地转让收益,占比达到46%—50%,其中的定金和预付款占比达到30%—40%,这三部分资金基本上涵盖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流入情况。外资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比较小。
表一: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情况分析
2003—2007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情况尚不明显,2007在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极好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供给甚至大于需求,2006年资金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2003—2005年的资金略有供给缺口,全行业的资金供求局面一直偏紧。
图十四:房地产商资金缺口情况
从2003—2007年的情况来看,2007年是房地产企业资金最充裕的一年,虽然支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房地产市场极度繁荣的条件下,房价上涨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为房地产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流入,2007年也是房地产行业少有的出现较为明显的正现金流的年份。
三.房地产资金缺口预测及分析
(一)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评价和资金缺口计算
2007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中国经济继1992到1996年之后,经历了第二次连续五年GDP增速超过10%的高速增长周期,并达到了经济景气的颠峰。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达到6100点以上的历史新高。房地产市场则在稍早于此也达到了景气顶点,需求膨胀的同时伴随房价高涨,房地产商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囤积土地,以求未来更加迅速地扩张和发展。
此后,市场迅速陷入调整并且调整的幅度和周期超出了事先最悲观的估计。首先是股票市场开始大幅度下跌,从6000点跌至4000点,又从4000点向2000点而去。全国性的房地产市场调整也大体从2008年开始了,市场观望气氛日益浓厚,房地产商的存货量开始提高,房价也明显松动。景气下行、信贷紧缩、销售迟缓、土地储备规模和在建设规模的庞大,都决定了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的逐步凸现。但是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上半年,资金缺口实际上并不十分严重,仅约528亿左右,问题刚刚浮现。
表二:2008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情况(单位:亿元)
我们计算2008年上半年的资金缺口在528.48亿元,缺口较小。真正的情况远远没有上半年的数据显示的那样乐观,原因在于2008年第一第二季度,房价尚能处于上涨的时期,销售虽然有回落但销售利润率的回落还不是特别显著。上半年国内贷款的投放额也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贷款数的将近60%。这种情况在今年下半年将出现明显的变化。下半年房价的下跌和销售量的继续萎缩是可以预期的.(二)2008年房地产资金缺口计算
2008年,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销售量额下降,如此强烈的观望情绪必然造成2008年的销售量较2007年有所下降;(2)是房价的下降,房价撑不过第三季度,2008年房价的调整势在必行;(3)疯狂的购地行为停止,购地支出将出现下降;(4)开发商将减缓投资开发增速;(5)紧缩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不会出现反转。尽管近期出现了降息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这种调整主要是针对通货膨胀的回落、对经济增速滑坡的忧虑、以及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着三大因素作出的调整,我们并不认为房地产信贷会有明显松动。
在以上预期之下,我们对2008年的资金缺口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表三:2008年房地产行业资金缺口情况预测(单位:亿元)
假设条件:
(1)08年开发投资额增速0%(08年上半年增速33%,全年将进行全面下调);
(2)08年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10%(08年上半年购买土地增速明显减缓,上半年同比增长7.6%,但下半年资金链趋紧给予同比下降10%的评定);
(3)所有新增房地产贷款为3—5 年期,08年偿还03—05年贷款;
(4)税收支出同比下降10%;
(5)企业纯自筹资金占投资额30%(参考历史值);
(6)国内贷款全年同比持平(货币政策要求);
(7)08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一季度商品房销售额面积同比略有上升,但二季度同比下跌了10%左右,7月更是下跌了27%,预计三四季度这种下跌情况还将持续,给予全年20%下降的预计);
(8)08年房价下跌10%(一二季度房价暂时没有出现下跌,但7月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下跌,08年出现10%的房价下跌是可以预期的)。
(9)利用外资情况上下半年持平。
(10)央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表四:2007年参考数据(单位:亿元)
如此看来,在进入今年第四季度之后,房地产景气将继续下滑,资金压力的不断增加和销售节奏难有起色将迫使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加入到公开降价的行列中来。
(三)2008年房地产资金缺口敏感性分析
一、资金缺口对自筹资金占投资额比重的敏感性分析(单位:亿元)
结论:房地产资金缺口对自有资金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我们认为,房地产商提高资筹资金的比例有助于缓解资金缺口,是房地产企业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的重要方法。
二、资金缺口对2008年开发投资额增幅的敏感性(单位:亿元)
结论:资金缺口对开发投资额增幅的敏感性较高,开发投资额决定了房地产企业支出的绝大部分,如果未来房地产企业要应对资金紧缺的现象,减少开发投资是最直接的减少资金缺口的方法。
三、资金缺口对国内贷款增速的敏感性分析(单位:亿元)
结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资金缺口对新增国内贷款增速的敏感性相对较弱。但是,如果央行放松银根,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但无助于行业景气的恢复。
四、资金缺口对拿地支出的敏感性分析(单位:亿元)
结论:资金缺口对拿地支出的增速不太敏感。主要原因是,虽然地价近年来上涨及其迅猛,但地价占房地产总成本的比例11%左右,因此地价的变化敏感性相对较弱。
(四)2009年房地产资金缺口计算
对于2009年的房地产市场,我们认为有两种可能的调整轨迹:其一是中期调整,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走向萧条,进入一个长期的深度调整期,在2009年全年行业没有复苏势头;其二是短期调整,在经历一年多时间的调整以后,到2009年底出现较为明显的复苏势头,房地产市场重新走上较为强劲的发展轨道。我们目前认为,房地产行业陷入中期调整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短期调整的可能性。
决定200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如果宏观经济继续走弱,同时紧缩的政策不变,房地产行业极有可能进入一个长达几年的调整阶段,行业衰退在所难免;如果宏观经济能够迅速走强,国家同时放松银根,房地产市场将可能经历一个较短的调整过程,2009年底有望走出低谷。在这种预期之下,我们对2009年房地产市场资金缺口分两种情况进行预测:长期调整情况和短暂调整情况。
可能性1:中期调整、资金缺口近万亿。
如果2009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中期期调整的情况,我们对市场的预测如下:销售量进一步萎缩,房价继续下跌,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弱,购买土地持续减少。整个房地产市场将进入衰退阶段。
表五:2009年房地产行业长期调整情况资金缺口情况预测(单位:亿元)
假设条件:
(1)09年开发投资额增速下降20%;
(2)09年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0%;
(3)所有新增房地产贷款为3—5 年期,09年偿还04—06年贷款;
(4)税收支出同比下降10%;
(5)企业纯自筹资金占投资额30%(参考历史值);
(6)国内贷款全年同比下降20%;
(7)0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
(8)09年房价下跌20%。
(9)利用外资情况和08年持平。
(10)央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可能性2:短期调整,资金缺口近5千亿
如果2009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短期调整的情况,我们对市场的预测如下:销售量萎缩后年底出现反弹,房价小幅下跌后反弹,房地产投资反弹,购买土地持平。整个房地产市场将在09年的短期调整后,在第四季度开始出现明显复苏的势头。
表六:2009年房地产行业短期调整情况资金缺口情况预测(单位:亿元)
假设条件:
(1)09年开发投资额增速和08年持平;
(2)09年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10%;
(3)所有新增房地产贷款为3—5 年期,09年偿还04—06年贷款;
(4)税收支出同比下降5%;
(5)企业纯自筹资金占投资额30%(参考历史值);
(6)国内贷款和上一年保持一致;
(7)0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上升5%,;
(8)09年房价上升5%。
(9)利用外资情况和08年持平。
(10)央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我们倾向于认为,在短期调整和中期调整两种可能性当中,出现中期调整的可能性更大。理由如下:
1、宏观景气下行不支持行业快速复苏,目前景气下行具有国内和国际经济周期的“双重叠加效应”。从国内经济周期来看,2003-2007年间,我国连续5年GDP增速高于10%,并且通货膨胀情况大致良好,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增长周期,2008年仅仅是景气下行的第一年,这次下行经济下行周期可能较之1992-1996年之后的调整过程更为漫长。从国际经济周期来看,以美国次贷危机为特征的全球金融动荡,较之1997年的东亚区域金融危机的广度,深度要严重得多,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也比东亚危机更为严峻,这种内外部景气周期的双双下行,导致房地产行业不太可能在2009年领先于其他行业出现明显复苏。
2、目前房地产行业遭遇并不单纯是资金供求缺口问题,而是预期变坏。在这种预期变坏产生了“三重紧缩”效应,第一重紧缩是消费延迟,无论是投资型还是自用型购房者均持货币待购,这种观望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恶化预期的自我循环。今年年初以来按贷款拒绝率没有上升,但申请件数的停滞就充分反应了这种观望情绪。第二重紧缩是,即便商业银行意识到对房地产行业过度收紧贷款可能会使得行业调整更加雪上加霜,从银行整体决策来看,适当维持对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支持是必要和理性的,但从单个银行的决策来看,率先收紧开发贷款就成为“囚徒困境”式的必然选择,哪家银行率先收紧了开发贷款,就把房地产行业景气下行带来的风险转嫁给了尚未收紧房贷的银行。第三重紧缩是,我国房地产开发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快速拿地、快速开发、快速销售的模式,这种模式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获得最好的项目利润率,但有助于其规避市场风险,在销售节奏放慢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在建项目资金压力、建造成本上升压力、土地储备资金压力、资金成本压力等几乎全方位的压力,市场观望几乎等同于开发商失去了规避市场风险和项目风险的最主要的手段。上述三重紧缩,均不是通过简单放松房地产行业的信贷可以解决的。
3、房地产行业的中期调整,反过来又可能加深了宏观经济的景气下行,并使银行业资产不良率面临反弹压力。此外,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也可能严重恶化我国中低收入阶层的就业状况。下表给出了目前商业银行贷款的行业分布情况。
表七:主要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业结构
从总体而言,房地产行业陷入中期调整,可能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不良贷款是万亿级的,但是现在尚难以判定贷款损失的严重程度。
4、外资难以充当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资金供给者,主要的理由如下:第一,迄今为止外资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始终不是主角,在我们2006年所做的《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渠道及规模估测报告》中,指出外资在房地产开发、购买和租赁市场上,除高端写字楼租赁市场之外,外资的份额估计未超过20%,在央行和外汇管理部门收紧外资进入房地产行业的渠道之后,目前外资进入该行业更为困难。第二,次贷危机在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内的蔓延远未结束,全球金融动荡百年一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美大型金融机构迅速从流动性过剩转向流动性紧缩,目前已经出现从新兴市场撤资的初步迹象,估计未来两年内,中国的外贸顺差以及利用外资FDI均将呈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因此这轮房地产行业调整不太可能伴随外资蜂拥而入“抄底”的现象。
5、针对宏观经济的扩张性调控政策,例如增值税转型、温和放松信贷、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等等均不足以使得房地产行业景气回升。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在地价款支付、地方税费征收方面可能对房地产行业相对较为宽容,即便如此,行业调整仍然难以避免。
四.房地产上市公司分析
(一)上市企业总体净利润分析
2003—2007年,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营业总收入以及营业总成本都逐年递增,其中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成本的增长幅度,尤其在06和07年两年上市企业净利润的大幅增长。然而,情况从2008年开始有所改变,随着房地产企业营业收入的下降,净利润也在被压薄。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2008年难以实现像2007年一样的净利润高速增长的局面。
图十五:房地产上市企业营业总收入和总成本情况
2008年第一和第二季度净利润之和只占2007年净利润的43%,即使下半年净利润的增长速度与上半年持平,那么08年净利润也要比2007年要低40.3亿,况且房地产企业2008年下半年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净利润可能在下半年较下半年有所下滑。总体而言,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的盈利情势并不容乐观。
图十六:房地产上市企业净利润情况和增长率
(二)房地产上市企业总体现金流分析
从上市企业的现金流情况来看,净现金流与07年相比已经明显减少。在08年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下降80亿元,而且可以看出,第二季度的净现金流已经为负。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十七:房地产上市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情况
净现金流的是由经营活动现金流与融资及投资活动现金流相加总得到的。净现金流为负,也是由这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情况,许多购房者由于房价过高而无力购买,企业销售情况严重受阻,经营现金流在08年1、2季度出现了明显减少的现象。
第二,企业的投资活动在2008年仍然高速攀升,2008年一季度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就已经超过了2006年全年的投资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的活跃,以及资金成本的上升给现金流状况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上市企业的融资活动所带来现金流与股市状况高度相关。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高涨的2007年,企业融资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高达1064亿元,而现在我们面临着资本市场低迷,因此融资比较困难,第一季度融资活动的现金流为349.46亿元,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融资减少254.8亿元,为94.66亿元,还不到07年融资现金流的10%。
图十八:房地产上市企业总体现金流情况
从净现金流的情况看,2003—2005年,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净现金流相对平衡,而2006年和2007年房地产企业在房价上涨的强烈推动下,现金流情况良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正现金流,特别是2007年,这种情况到达了一个顶峰。到了2008年第二季度,房地产企业的净现金流出现反转,在下半年经营现金流负值会继续增大,而筹资活动依旧不活跃的情况下,预计2008年全年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随着时间的推移,2008年下半年资金紧张状况比上半年严峻,而2009年则比2008年严峻。
第三篇:房地产最新行业报告
房地产:经济下台阶,政策露山水(国泰君安3.30)逻辑:中央对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基调已经定为“双向调控”。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指出:所谓双向调控亦可称分类指导,即对一线城市继续增加供应,抑制、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限购政策不退出;而对于库存量比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结构、供应结构。我们认为,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边际好转为大概率事件。地方政府此前的部分调控政策有望在 2014 年 4 月陆续到期,齐部长指出 “双向调控” 要求一线城市限购政策不退出,但对库存量较大的城市,并未突出强调限购不退出,这或许意味着存在部分城市限购淡化的可能,我们认为此类城市基本面越差,其政策面边际好转的概率和程度就越大,地产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就越可能愈演愈烈。
目前地产股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地位,再加上房地产再融资开闸,优先股试点等政策红利的释放,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经营积极性有望大幅提高。
选股思路:
1)看图说话:看好京津冀区域和海西平潭,两个区域均具有高度的政治意义,未来政策红利或不断兑现。京津冀一体化:推荐“廊坊二宝”(华夏幸福、荣盛发展),受益公司有首开股份、华业地产、廊坊发展等。海西平潭:推荐中福实业。
2)优先股受益:推荐万科 A、保利地产、招商地产、金地集团。
3)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七小虎”,推荐:中洲控股、中华企业、华发股份、深振业、北京城建;受益公司:天津松江、电子城。
第四篇:房地产行业实习报告
我们的专业是工程管理,房地产是我们以后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加上我俩对房地产十分地感兴趣,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房地产信息充足的企业来丰满自己幼嫩的翅膀。房地产评估公司属于房地产中介机构,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这里实习会使我们得到更
我们的专业是工程管理,房地产是我们以后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加上我俩对房地产十分地感兴趣,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房地产信息充足的企业来丰满自己幼嫩的翅膀。房地产评估公司属于房地产中介机构,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这里实习会使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而许多专家学者给房地产估价下了一个美妙的定义房地产=科学艺术。正式这种既有科学知识的严谨也有艺术的魅力,我们才能满腔热血的爱上房地产估价这一行业,才能主动的才房地产的知识中自由的遨游!
实习的一个月很快就要结束了,再回首这丰收的一个月,我们感到十分的欣慰,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公司介绍
北京北方房地产咨询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公司)系北京北方房地产咨询评估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脱钩改制后形成的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评估业务且具备最全面评估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之一。北方公司以北京为依托,业务范围辐射全国。具有技术力量雄厚,信息灵敏可靠,服务行为规范,规模信誉良好的优势。
1,公司的主要业务有
①,房地产开发土地使用权获取方式前期策划;房地产投资分析,可行性研究;房地产投资的资金融通;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房地产抵押贷款(个贷)评估;房地产拆迁评估。北方公司自1993年以来,对不少项目参与了整个策划,并成为多家集团公司的长期咨询评估机构,成为许多集团公司的顾问单位,比如北大青鸟集团,隆达集团,北京市供销社,北京金隅集团,首创置业,国贸,北辰等。
②,基准地价及各类宗地地价,房产价值评估业务。
基准地价编制:北方公司曾在1993年主持制定了浙江省温州市的基准地价,并参与了其它省市基准地价的制定,获得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发的1993年局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浙江省土地管理局颁发的1992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业务包括出让或国家收回土地的地价评估;转让,出租,抵押,作价入股房地产的评估;企业兼并,破产,清产核资涉及的房地产估价;司法仲裁涉及到的房地产估价;征收土地税费涉及的土地估价;其它依照法律,法规需要进行的房地产估价。
③,在全国范围内为企业股份制改制提供土地资产评估及政策,法律咨询。
北方公司自1993年起一直被国土资源部确认为a级土地估价机构,是全国最早从事上市公司土地估价的机构。已参与了百余家上市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土地资产评估,政策咨询,及土地资产处置的协调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股份制改造中的各个环节,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合理的土地资产处置方案,便于土地资产与其他资产衔接平衡,达到上市标准。
④,为各种形式的产权变动提供整体资产的咨询评估服务。
目前已为几十家企业进行了整体资产评估及其咨询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企业清算资产评估,企业工商注册资产作价入资评估,资产补偿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类型丰富多样。
⑤,具备提供完备法律咨询服务的能力。
北方公司现有法学硕士4名,其中具有律师资格的3名,具备提供全套法律咨询服务的能力,尤其在房地产专业法律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使客户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公司特点及优势
①,公司具备五种资质:
⑴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颁发的全国土地评估资格。
⑵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资质。
⑶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颁发的评估资质。
⑷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颁发的房地产经纪资质。
⑸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认定的房屋拆迁评估机构(第一批)。
作为目前全国具备资质最全面,最高级别的的评估机构,北方公司在目前许多评估项目同时归口两个以上政府部门领导的情况下,在协调各方关系方面更显示出我公司的巨大优势。这一点是那些资质不全或不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无法比拟的。
②,灵敏可靠的信息来源
北方公司与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财政部,外经贸委,各省及地方房地产管理部门等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并融会贯通。尤其与各省市土地管理部门及土地评估机构关系密切,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地价行情,可以协助客
第五篇: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房地产行业分析
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从近年房地产企业的盛衰起伏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发展的几个重要的趋势性特征:
行业资源日益集中,经营规模化正成为趋势; 多项目运营、集团化管控成为发展重点; 粗放经营向精细化经营方式转化; 异地扩张与全国性企业品牌显现; 民营企业力量崛起和壮大; 客户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
什么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王石说是人才,潘石屹认为是创新,任志强提出是资本,也有人说是管理、是资源整合能力,是土地、是资金,是关系。我们认为无论是从行业利润空间变化引发的需求,还是从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规范化的集团管控与成本控制管理始终是大型地产集团必然的选择和核心竞争力,是需要急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里问题就出来了,规范化的集团管控与成本控制管理到最后还是需要更多的人才来支持,这时候就需要的是像我们这样的猎头公司,也就是说这就是猎头公司在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光明。
下面是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内部组织架构图
董事会 总经办
营销策划中心
工程管理中心
企业管理中心 销售部
设计部
人事行政部 策划部
工程部
培训部
总工室
物业管理部
装修部
财务部
预决算部
公关部
项目拓展部
下面是2009年中国房产百强企业
1.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3.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 5.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6.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7.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9.北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0.大华(集团)有限公司 11.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2.雅居乐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13.龙湖地产.14.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15.首创置业
16.SOHO中国 17.北辰实业
18.招商局地产 19.阳光100置业集团
20.江苏新城地产 21.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上置集团有限公司 23.重庆市金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4.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5.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6.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27.农工商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北城建 29.中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30.融侨集团 31.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32.新湖中宝 33.宁波银亿集团有限公司
34.上海三盛宏业 35.福建正荣集团有限公司
37.北金隅嘉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39.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1.福星惠誉房地产有限公司
43.四川蓝光和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45.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7.上海中房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49.南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51.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53.坤和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5.珠海华发实业有限公司
57.浙江国际嘉业地产
59.重庆隆鑫地产(集团)
61.厦门禹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3.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65.上海爱家投资(集团)
67.上海市上投房地产有限公司
69.花样年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71.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
73.广西东方航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75.上海凯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77.浙江佳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79.海亮集团有限公司
81.深圳市天健房地产开发实业有限公司
83.翠屏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85.奥宸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87.杭州宋都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89.联发集团有限公司
91.杭州开元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93.中大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95.中骏置业控股有限公司
97.莱茵达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99.沈阳银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36.建业地产
38.方圆地产
40.沿海绿色家园集团
42.鑫苑(中国)置业有限公司
44.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46.金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
48.上海城开(集团)有限公司
50.重庆协信控股
52.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54.南方香江集团有限公司
56.深圳富通地产
58.上海景瑞地产(集团)
60.天津市房地产发展(集团)
62.百步亭集团有限公司
64.永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66.青岛海尔房地产
68.旭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0.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72.中冶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74.广州百嘉信集团有限公司
76.浙江昆仑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78.上海三湘股份有限公司
80.浙江金龙房地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82.广州颐和集团有限公司
84.青岛伟东置业集团
86.深圳市合正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88.大发集团有限公司
90.众安房产有限公司
92.上海中锐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94.重庆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96.吉林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98.泛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上海海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附TOP10公司简介:
1、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2008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52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29.4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478.7亿元,结算收入404.9亿元,净利润40.3亿元。
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最受合作伙伴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六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2008年入选《华尔街日报》(亚洲版)“中国十大最受尊敬企业”。
万科1988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至2008年末,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31个城市。当年共销售住宅42500套,在全国商品住宅市场的占有率从2.07%提升到2.34%,其中市场占有率在深圳、上海、天津、佛山、厦门、沈阳、武汉、镇江、鞍山9个城市排名首位。
万科1991年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家上市公司,持续增长的业绩以及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赢得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过去二十年,万科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1.4.%,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6.2%;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入选《福布斯》“全球200家最佳中小企业”、“亚洲最佳小企业200强”、“亚洲最优50大上市公司”排行榜;多次获得《投资者关系》等国际权威媒体评出的最佳公司治理、最佳投资者关系等奖项。
经过多年努力,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旗下“四季花城”、“城市花园”、“金色家园”等品牌得到各地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公司研发的“情景花园洋房”是中国住宅行业第一个专利产品和第一项发明专利;公司物业服务通过全国首批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创立的万客会是住宅行业的第一个客户关系组织。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聘请第三方机构,每年进行全方位客户满意度调查的住宅企业。
自创建以来,万科一贯主张“健康丰盛人生”,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鼓励员工和公司共同成长;倡导简单人际关系,致力于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氛围。2001年起,万科每年委托第三方顾问公司对全体职员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
公司致力于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至08年,万科共有15个项目获得“詹天佑大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其中天津公司水晶城、广州公司四季花城、中山公司城市风景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008年,万科集团上海公司荣获由中国质量协会颁布的“2008年全国质量奖”,成为房地产行业内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公司努力实践企业公民行为。万科从2007年开始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由公司出资建设的广州“万汇楼”项目被广东省建设厅列为“广东省企业投资面向低收入群体租赁住房试点项目”,并于08年年中正式实现入住。08年12月31日,由公司全额捐建的四川绵竹遵道镇学校主教学楼及卫生院综合楼交付仪式在四川遵道正式举行,成为震后首批企业捐建的永久性公共建筑。在由中国民政部主办的2008中华慈善大会颁奖典礼上,万科荣获“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内资企业”称号。
2、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 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外發展”或“本公司”)於一九七九年在香港註冊成立,是中國最大建築聯合企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一九九二年八月,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首開中資企業以香港本地業務資產直接上市之先河。2007年12月10日,中國海外(0688.HK)正式獲納入為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
本公司自成立以來,憑藉銳意進取的精神和科學嚴謹的管理,一直致力於專業化與規模化發展。核心業務為房地產開發和銷售,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長春、南京、西安、中山、佛山、珠海、蘇州、寧波、重慶、杭州、青島、大連、沈陽、天津、香港、澳門等21個城市和地區成功投資開發了眾多暢銷的精品樓盤。此外,本公司還涉及與地產有關的物業投資、物業管理、建築設計業務,以及管理、發展路橋為主的基建業務等。
2007年,公司榮獲多項殊榮,包括獲標準普爾公司選為「全球40大上市房地產公司指數成分股」、入選「香港恒生指數成份股」、中国大陆在香港上市房地产公司综合实力TOP10第一名、再次获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并以86.23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第四年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同時還荣获「中国蓝筹地产」榜首企业、「中国最佳品牌20强」等荣誉称号。中海地产的7个项目在质量、设计、管理等方面获得詹天佑大奖,占总量的三成多。此外,中海地产还荣获2007中国房地产业创建知名品牌(商标)企业和创建知名品牌(商标)推动力优秀企业荣誉称号。
截至2006年12月31日,本公司實現109億港元營業額及股東攤占溢利23.7億港元。至2007年年底,中國海外在內地、香港和澳門共21個城市或地區擁有土地儲備超過2000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港元,可滿足未來四至五年的發展需要。
本公司將繼續憑藉優秀的管理模式、廣泛的專業人才、良好的質量、高質素服務,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股東提供最佳的回報。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前身为保利科技有限公司。1984年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人的指示,原总参装备部和中信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军事装备进出口业务。1992年,根据国家改革开放和我军装备建设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在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正式组建,1993年2月在国家工商局注册。1999年3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由原隶属总装备部划归中央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领导管理,成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3年,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成为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25年来,中国保利集团公司秉承“为国防现代化服务,为国家现代化服务”之宗旨,在激荡的国内外市场大潮中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业已形成以军民品贸易、房地产开发、文化艺术经营、矿产资源领域投资开发为主业的“四轮驱动”发展格局。集团公司下辖保利科技有限公司、保利南方集团有限公司、保利(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保利财务有限公司等5个一级子公司,企业及项目遍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包头、济南、青岛、武汉、长沙、南昌、杭州、成都、广州、深圳、贵阳、南宁及香港等地区,在国外设有子公司和办事处。旗下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保利(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均为国内或境外上市公司。伴随国家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在资本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社会贡献、党建工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业绩。2008年底,集团总资产876.2亿元,同比增长28.4%;净资产136.2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营业收入234.4亿元,同比增长66.8%;利润总额48.7亿元,同比增长28.8%,已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缴纳税金34亿元。截止2009年6月,集团合并总资产逾1000亿元,同比增长29%,在自身发展史上首次并提前突破千亿元大关,进入138家中央企业前50名之列,跻身中央企业资产规模第一方阵。
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保利集团控股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也是中国保利集团房地产业务的主要运作平台,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企业,国有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榜首,并连续四年蝉联央企房地产品牌价值第一名,2009年,公司品牌价值达90.23亿元,为中国房地产“成长力领航品牌”。2006年7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9年获评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价值第一名,并入选“2008中国上市公司优秀管理团队”。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签约433.82亿元。截至2010年一季度,公司总资产已超千亿。
2002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公司开始实施全国化战略,加强专业化运作,连续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公司已完成以广州、北京、上海为中心,覆盖24个城市的全国化战略布局,拥有81家控股子公司,业务拓展到包括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工程施工、物业管理、销售代理以及商业会展、酒店经营等相关行业。
保利地产坚持以商品住宅开发为主,适度发展持有经营性物业。在住宅开发方面,逐渐形成了“康居”、“珍品”、“山水”、“尊享”的产品序列,涵盖中高端洋房、公寓、别墅多种物业形态;商用物业包括城市地标性写字楼、体验式购物中心、国际级标准展馆、超五星酒店等,具备多品类物业综合开发的实力。
公司奉行“和者筑善”的企业价值观,将“和谐”提升至企业品牌战略的高度,致力于创造自然、建筑、人文交融的和谐人居生活。将“和谐”理念始终贯彻于企业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客户服务全过程,不断研创节能环保、自然舒适的产品,提升产品品质,通过亲情和院式服务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2008年,保利国际广场获得美国《商业周刊》建筑设计大奖。
多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从人文、艺术、历史的角度,倡导和谐理念,关怀公众精神生活,继承保利集团的文化血统,整合保利集团的文化资源,以艺术魅力提升文化内涵。从“圆明园国宝展”、“佛石像展”、“青铜器展”、“改革开放30年交响音乐会”到“相约郎朗·和乐中国”选拔赛,保利地产高举文化地产旗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
保利地产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公司致力于为员工提供最佳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温暖和谐的工作氛围,帮助员工制定不同的成长规划,培养具有高尚职业操守的房地产开发和管理人才;致力于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友好的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与员工、合作伙伴和中国房地产行业共同成长。
保利地产秉承“务实、创新、规范、卓越”的经营理念,弘扬“奋发向上、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规范诚信、纪律严明”的企业精神,将诚信奉为立企之本。低调务实、规范诚信、专业高效的行事作风让保利地产获得了广泛的市场肯定和客户信赖。作为央企地产龙头,多年来,保利地产一直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更以“大社会责任观”为出发点,以回报社会、传承文化、推动行业进步为己任。积极参与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多个旧城改造项目,为城市建设、人民安居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八年来,保利地产循法尚德、诚信经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奠定了行业领军地位。未来保利地产将凭借准确的战略规划、优秀的管理能力、专业的市场运作和不断深化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发展,继续为实现打造中国地产长城的企业愿景而不懈努力。
4、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 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合生创展)1992年进军房地产业,1998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代码:754),是致力发展住宅地产、商业地产、酒店地产、旅游度假产业和物业管理产业等泛地产事业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
从1993年起,合生创展积极投身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建设,开香港地产集团大规模投资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之先河。短短十数年间,合生创展集团凭借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兢兢业业的态度,实施区域中心和系列品牌发展战略,在广州、北京、天津、上海等中心大城市成功打造了30多个项目,成为这中国大陆业绩表现最佳、开发规模最大、业主数量最庞大的房地产发展商之一,业已奠定行业龙头地位。
合生创展秉承“优质生活、完美体现”的企业理念,致力成为完美生活的缔造者。作为根源于香港的现代企业,合生创展汇集中港两地优势,将世界级居住经典引入中国,实现国人人居梦想,成就业主完美生活。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合生创展的追求。展望未来,合生创展集团将积极因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快城市化大潮的机遇和挑战,全力投身运营中国城市未来,向国际化、专业化方面迈进,成就“合生”辉煌品牌。
5、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编号:2777)成立于1994年,注册资金8.06亿人民币,集房地产设计、开发、工程监理、销售、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等业务为一体,拥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一级开发资质、甲级设计资质、甲级工程监理资质、一级物业管理资质及一级房地产中介资质,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公司于2005年7月14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为首家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 并荣登市值最高公司之一。自1994年成立以来,富力人倾尽心思与心血,从细节出绩效,终于赢得了客户的认同与赞赏。实力造就金牌品质,荣誉闪耀品牌辉煌,公司在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八年连续四年蝉联国家统计局评选及公布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第一名。2008年10月11日,荣获国家税务局计划统计司权威发布的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房地产行业第一名。
6、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恒大地产集团(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3333)是集房地产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物业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房地产综合企业。公司于2009年11月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国标准化运营的精品地产领导者,连续七年荣登中国房地产企业10强。集团拥有中国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一级资质的建筑施工公司、中国甲级资质的建筑监理公司、中国一级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
目前,恒大已战略性地进入广州、天津、重庆、沈阳、武汉、成都、南京、西安、长沙、太原、昆明、合肥、贵阳、南宁、南昌、石家庄、济南、洛阳、郑州、兰州、长春、银川、海南等全国25个主要城市,拥有项目57个,覆盖高端、中端及中高端、旅游地产等多个产品系列。
恒大高层领导管理团队18人,年富力强、专业经验丰富。平均年龄43岁,平均房地产开发管理经验16年,其中教授1人、博士3人、硕士5人。恒大还拥有一支近13000人的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房地产开发建设员工队伍,92%以上管理干部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恒大坚持全球化视野,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全面实施国际化精品产业战略,致力于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地产规模一流、品牌一流、团队一流的“三个一流”企业,全力打造全球化地产航母。
恒大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一级资质】
恒大地产集团旗下房地产开发公司,拥有中国一级开发资质,年开发面积690万平方米。公司从成立之初,就不断研究掌握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规律,在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建立起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过程质量控制和创优机制。2004年起,公司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大规模整合优势资源,与国内外房地产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强强合作,真正实现了满屋名牌的精品产品。先后开发恒大金碧花园、恒大金碧华府、恒大金碧湾、恒大金碧世纪花园、恒大御景半岛、恒大华府、恒大名都、恒大城、恒大绿洲、恒大金碧天下等系列项目近50个,形成了精品开发建设风格,先后获得30多项国家级殊荣,产品已经成为在全国享有广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强势品牌。
恒大建筑工程公司【中国一级资质】
恒大地产集团旗下住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拥有中国一级建筑施工资质,已形成了集建筑施工、装饰和园林古建筑施工等多种资质为一体的经济实体。拥有一支综合能力过硬的专业化队伍,可承担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设备安装、高级装饰等工程。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50余人,其中一级项目经理30余名,中、高级职称80余名。经过十年成长,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施工经验,工程质量达到中国先进水平,获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恒大工程监理公司【中国甲级资质】
恒大地产集团旗下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拥有中国甲级工程监理资质。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注册监理工程师等专业人员齐备,具有丰富的施工监理经验。公司通过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方式,聘请专业施工监理人才,不断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强化内部管理,坚决执行“24小时旁站”岗位责任制,全面实施“恒大精品标准”,形成了一套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及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在同行业中始终保持质量领先优势。
恒大建筑设计院【中国甲级资质】
恒大地产集团旗下住宅建筑设计院,拥有中国甲级设计资质。具有规划、建筑、结构、设备、园林景观、室内设计和建筑经济等专业设计人员200余人,其中多数为一级注册建筑师及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配备齐全,设备先进。曾独立承担大型居住区、五星级酒店、高级写字楼等综合性高品质设计工程30余项。恒大建筑设计院还与贝尔高林香港公司、美国WY国际设计公司、周德年恒昌等知名企业长期合作。
恒大物业管理公司【中国一级资质】
恒大地产集团旗下金碧物业集团有限公司,拥有中国一级物业管理资质。管理物业类型涵盖多层住宅、高层住宅、独立式别墅及商业物业等,不断升级“精品物业管理标准”,引入“对焦式”全新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服务优势日益凸显。
7、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2009年12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6亿元人民币,是大连万达集团旗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的唯一业务平台。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管理,核心产品是以“万达广场”命名的万达城市综合体。
截至2009年底,本公司已经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2个重点城市投资建设了37个万达广场,其中已开业13个万达广场,正在运营7家五星级或超五星级酒店。本公司计划在2010年新开业15个万达广场,新运营7家五星级或超五星级酒店。作为率先实现全国布局的大型商业地产投资及运营商,公司在中国商业地产行业内居于绝对领先地位,是中国商业地产的领军企业。
目前本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体的商业中心投资与运营(简称“商业中心”);五星级及超五星级酒店的开发与运营(简称“高级酒店”);商业运营及物业管理(简称“商业管理”);写字楼、公寓和住宅的开发销售(简称“销售物业”)在内的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公司四大业务板块之间相互支持、相互提升,形成了一个有机业务整体。这种以商业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掘业务板块之间联动效应的城市综合体开发与运营管理,构成了本公司的核心业务发展模式。
以“万达广场”命名的城市综合体是目前国内外领先的商业地产产品,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 为商贸、文化、娱乐、体育、餐饮等第三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从而带动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 全方位满足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从而有效拉动和刺激消费; ● 打造新的城市中心,完善城市区域功能,促进城市均衡发展; ● 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 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实现商业持续繁荣,创造持续巨额税源。
本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完整的产业链、突出的资源获取能力、独特的“订单地产”模式、成熟的盈利模式、高效的管控及执行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卓越的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依凭上述核心竞争力,本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万达城市综合体产品模式的快速复制,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实现全国布局的城市综合体投资及运营企业。
未来,本公司将利用“万达广场”的品牌影响力,继续重点拓展一线城市市场,适当扩大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并力争在各区域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从而巩固并进一步扩大全国性布局的长期竞争优势。
本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是:巩固亚洲商业地产排名第一的领先优势,力争成为全球商业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最终成为全球持有物业面积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从而实现“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的愿景。
8、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城),国内知名的房地产企业之一,专注开发系列城市优质房产品,具有国家一级开发资质,总部设在浙江省杭州市。绿城成立于1995年,2005年转制为外商独资企业,是香港上市公司——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900)的全资子公司。
历经16年的发展,绿城已辖有90多家成员企业,拥有员工3100余人,房产开发足迹遍及浙江省内的杭州、宁波、温州、舟山、湖州、绍兴、台州、丽水、金华以及国内北京、上海、天津、合肥、长沙、青岛、济南、南京、无锡、苏州、郑州、乌鲁木齐、海南陵水、大连等40多个城市。至2010年6月底,公司土地储备总用地面积达2300多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达3640多万平方米。
绿城专注于高品质物业的开发,住宅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和完善,已形成以杭州桂花城、合肥桂花园为代表的多层公寓系列;以杭州绿园、杭州春江花月、杭州西溪诚园、上海黄浦湾为代表的高层公寓系列;以杭州桃花源、青山湖玫瑰园、上海玫瑰园为代表的别墅系列;以北京御园、杭州留庄为代表的平层官邸系列;以杭州翡翠城、济南全运村、青岛理想之城为代表的大型社区系列;以温州鹿城广场、杭州蓝色钱江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系列,同时涉及高星级酒店、写字楼、学校等公建项目的开发。自2005年起,绿城介入城市安置房的建设。自1996年以来,绿城历年房产销售额名列浙江省同行业前茅,2009年绿城实现合同销售额达513亿元,位列全国第二。
绿城目前已连续6年名列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连续5年名列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2009年,绿城总品牌价值达58.36亿元,在混合所有制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二。
16年成长过程中,绿城始终坚信“讲正义、走正道,得正果”,坚持以“人文主义理想”为指导,坚守社会责任与义务,秉承“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观,以“为员工创造平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城市创造美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企业使命,全面构建人文、历史、员工、工作、品质、服务、社会等价值体系,努力打造“中国最具完整价值的房地产公司”,致力于为社会创造文明、和谐、温馨、优雅的居住文化及人文环境,为城市和历史留下优秀的建筑作品
9、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开集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国资委决定,由城开集团与天鸿集团合并重组,于2005年12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的国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首开集团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达到500亿元人民币,年开复工能力超过500万平方米,销售总额约100亿元人民币,员工总数近万人,其房地产开发主业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10、大华(集团)有限公司
大华集团始建于 1988年,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拥有40多家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集团具备国家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是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中国建设系统企业信誉AAA级和财务资信AAA级企业。
大华集团总部位于中国上海。10多年来,大华集团立足 “安得广厦千万家”的理想,本着“求实进取,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坚持“开发一块、繁荣一片、稳定一方”的方针,以“买得起的舒适生活”为核心价值定位,为上海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和上海城市化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 2004年,大华集团在上海 相继开发建设了宝山区的大华社区,浦东新区的大华锦绣华城,普陀区的大华清水湾,大华颐和华城,大华愉景华庭,闸北区的大华阳城花园和大华公园映象等一系列大华牌住宅商品,总计 商品住宅竣工面积约 500万平方米,公共及商业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2004年房地产业的销售额突破50亿元人民币。2005年集团计划实现住宅销售面积10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80亿元人民币。同时,大华集团科学系统地制定了“立足上海、发展全国”的战略,先后在武汉、马鞍山、南京、大连、沈阳、长春、西安等城市取得开发权。2004年,首批外省市项目分别在南京、武汉、沈阳、马鞍山等城市启动,项目涉及住宅和商业房地产,总建筑面积达266万平方米。2005年,部分外地项目将迎来销售盛景。
迄今为止,大华集团是上海市唯一一家商品住宅年销售面积总量连续 8年进入前5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2002-2003年,大华集团均在上海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综合实力排名中位居第2。2003年,“大华”被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集团成为首批进入上海品牌行列的两家房地产企业之一。2000-2003年,大华集团在上海市综合企业百强排名中分列第89、81、45、41位。2002-2003年,大华集团分列中国最大500强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第483名和422名。2004年,大华集团被国家建设部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评为“中国房地产成功开发典范企业”,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16家地产企业之一。同时,大华集团以1.354亿元的纳税额位居国家税务总局“ 2003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纳税十强排行榜 ”第 4名,成为上海唯一一家上榜的房地产企业。2004年,集团上缴利税高达7.9亿元,真正体现了大华“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社会责任感和行业使命感。大华集团开发建设的住宅产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级部委或专业协会认证评定的荣誉称号。主要奖项有:全国人居经典综合大奖;中国优秀环境综合金奖;中国 50佳著名城镇化社区;中国景观环境示范住宅;中国建筑设计示范单位;中国经典示范住宅;中国别墅地产示范楼盘;上海健康住宅社区成功开发典范等.
大华集团的地产文化探索和地产开发实践,集中体现在它独创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成长型的现代城市规模社区的开发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和强化城市社区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诸方面的协调整合功能,形成良性的开发合力;提倡开放的公园化街区式住宅文化,全方位注重住区与城市关系、人与环境关系的和谐性和有机多元性;营造便利、舒适、多样、传统与时尚并存的社区商业复合功能圈。其中,大华集团的“泛公园概念”在上海的宝山大华社区和浦东大华锦绣华城社区、普陀的大华颐和华城、闸北的公园映象,以及南京的锦绣华城和武汉的南湖公园世家等楼盘的开发建设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历经 17年,大华集团从“买得起的舒适生活”的提供者成长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大华项目建构日渐饱满,呈现出“低-中-高”多层级模式和“普通住宅、别墅、商业”多种物业形态,大华产业链也已覆盖房地产上下游多个产业领域。展望未来,大华集团将一如既往,在“建筑舒适人居,致力品质生活”的道路上全心全力为健康人居生活添砖加瓦。
上海房地产中介公司排名
1中原2汉宇3智恒4美联物业5合富置业6.21世纪锐丰加盟店 7易居臣信 8北京我爱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