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
附件: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指导意见
经过近期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评审,针对目前报告编制和报告评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问题和意见:
1、报告编写中各章节之间衔接不顺,预测评估和《开发利用方案》脱节,没有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预测和评估,要求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说明各煤层和各采区的接替情况,尤其是对五年适用期内的采掘范围要明确,对《开发利用方案》五年开采期内采区和工作面没细化的,要依据矿山开采设计明确。方案中要体现远粗近细的原则,对五年适用期内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土地、地形地貌景观要具体详细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措施,防止采动引发地质灾害。
2、针对调查内容明显不详实的情况,要细化调查内容。调查是预测的基础,预测要结合调查的结果进行类比分析,调查不仅是对地裂缝地面塌陷的调查,村庄工业广场周边可能受到采动影响的不稳定或欠稳定坡体也要调查,采动影响下坡体的稳定性将会对村庄造成破坏。
3、目前预测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模型不合理,计算参数不精确,计算点位不具代表性,反映不出地表的沉陷规律及实际状况。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计算结果没有真正应用在预测过程中,问题是计算归计算,分析归分析,没有真正体现出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要单独对五年期内的地表移动变形进行计算,对地表沉陷范围及沉陷量采用概率积分法最好使用专用软件进行计算,并绘制地表移动变形等值图,进而进行采矿引发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根据目前的各编制单位实际情况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案进行,对五年期内的计算分三部分,一为按移动角确定五年期的塌陷范围;二为对五年内采煤工作面上方具有代表性的地表点进行移动变形量计算;三为计算地表移动变形的稳沉期,为后续工程治理提供时间依据。
4、土地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分析,可根据五年期开采范围用地表下沉10mm等值线划定塌陷范围或采用开采沉陷移动角划定塌陷范围,根据地表移动变形计算结果,参照土地复垦规范(井工部分)中表B.3和表B.4确定破坏程度,统计其各破坏程度面积,以进行后续的工程量统计计算。
5、监测工程应具体化,明确监测目的,针对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进行监测,尤其是涉及人员安全的工业广场和村庄煤柱周边,建议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说明点位的布置,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和精度指标。
6、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考虑《开发利用方案》中留设的保护煤柱,一般情况村庄建筑、工业广场、铁路等已留设保护煤柱,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但考虑到采煤可能引起建筑物或工程设施附近边坡的移动,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可按留设煤柱条件下评估等级上划一级确定。
7、所布置的地质环境监测点,其目的性必须明确。地质灾害监测点一般布置在受保护对象(如村庄、高等级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的周围;含水层监测点主要针对居民饮水水源;地形地貌景观监测点主要布置在各类保护区、公路可视范围或可能塌陷严重的地区,主要针对采矿过程中可能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情况监测,而不是恢复治理后管理构成监测。
8、各矿山企业将承诺书(见附件)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必备要件插入《方案》文本中,并按照承诺书要求立即开展2012年度的治理工程。
附件:承诺书
承 诺 书
根据国务院法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394号令)和国土资源部部门规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部长令第44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采矿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晋办发[2010]66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我矿委托资质单位编制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治理方案》),按照备案《治理方案》的要求,我矿立即启动2012年度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会同资质单位如期按照《治理方案》要求,搞好单项工程的勘查、施工设计、施工、验收等工作。治理费用列入生产成本,可以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列支。如不能完成治理的,我矿山企业自愿接受国土资源部门依据以上规定实施以下处罚: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予治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责令限期治理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治理,所需费用由责任单位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照批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治理的(采矿权人),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采矿权人承诺(盖章):
年 月 日
第二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附件
《治理方案》附件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评审申报表》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承诺书》
3、《受理登记表暨评审事项通知书》
4、《资料真实性承诺书》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表》
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评分表》
7、《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评审表》
8、《编制单位主要编写人评审专家执业信誉记录表》
9、《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备案登记表》
10、《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主要工程统计表》
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备案审查责任表》
1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责任书》
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14、《野外综合情况调查表》
15、《社会环境调查表》
16、《水文地质调查记录表》
17、《地质灾害调查记录表》
18、《矿区含水层破坏情况调查表》
19、《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情况调查表》
第三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告表(表1)中经济类型、生产现状、建矿时间、企业规模、服务年限、主要编制人员、经费估算及资金来源,是不是填的不合理或没有填?
2、承诺书应该是报告编制单位承诺还是建设单位承诺?
3、附图目录只有3张图。
4、该矿性质为整合矿井,但按照新建矿山要求编制报告是否合理?(P1)
5、一期工业场地(整合前的老工业场地)应注明是原哪个矿的。二期场地是新的吗?
6、翁杂村?
7、《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范》应为《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
8、该矿首采区南龙矿区划分为三个采区进行回采?(P13)
9、矿山地面工业场地位于井口附近。该场地地面平缓?(P12)
10、地形标高1156.3~989m(P12),但采矿标高+1200~+827m,地形标高小于采矿标高?核实地形标高。
11、(P19)向北延出图幅,什么意思?综上所述,大龙煤矿位于翁昭复式背斜东翼中部?
12、(P23)在大龙煤矿四周有不同规模的小开采?
13、矿区内植被土地复垦评审时专家已指出有茶场。
14、(P26)区域水土流失不为严重
1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任务该矿山没有具体化。
16、(P30)(P37)上下山移动脚取值不一致,地面崩塌面积不一致。
17、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该矿山采用什么设备监测、具体在什么地点布置几个监测点、由何种机构负责监测?都不太明确。监测资金一年12000元,够不够?
18、保障措施不具备针对性和个体性,没有具体内容。
第四篇: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探讨
作者:李勤厚 张一 石岩 赵忠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3期
摘 要: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因挖损、压占和采掘等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降低环境质量,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产环境。简述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形式和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恢复方案。
关键词: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067-01 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开发矿产资源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开发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因挖损、压占和采掘等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露天矿山鉴于经济的原因,矿山开采往往设计的边坡较陡,只要能保证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安全运行就可,留下了各种地质灾害隐患。闭坑后任其自由发展,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导致后发性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不断发生,环境进一步恶化。保护矿山环境,防止地质灾害,合理地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实现矿山土地植被资源的恢复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1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露采矿山开采所致的主要问题有,耗费过量的土地资源;被破坏的土地尚难被有效利用,既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又难以直接成为进一步服务于某种社会、经济目的用地;矿山边坡失稳易造成地质灾害;矿山废弃物堆置占用土地,又造成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源等。1.1 露天采场地质灾害
由于采矿本身是一种对原岩的破坏,采剥作业打破了边坡岩体内的原始应力的平衡状态,出现了次生应力场,在次生应力场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常使边坡岩体发生变形破坏,使岩体失稳,导致崩落、散落、座落、倾倒坍塌和滑动等。随着采矿工作的推进,裂缝会进一步的发展,一旦诱发因素(暴雨、地震等)出现,高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就很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2 排土场边坡隐患
排土场因矿山开采排土废渣而容易产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排土场的物质由地下采掘处的大量废石组成,加上场地有限废石堆往往堆的很高,这样一旦拦挡不当,则在暴雨或其他诱发因素的作用下灾害就可能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1.3 土地植被资源破坏
露天开采的采区、废弃土石堆、工业广场、施工道路随采矿的深入,露天采坑和“渣山”对土地资源及自然景观的破坏较大。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恢复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的目的是使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矿山开采必须遵循最小量化原则、无害化原则、资源化原则、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原则、立法原则,最终达到地形、植被在视觉和环境上与周围的区域生态融为一体。防治措施应根据环境问题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情况,分期实施,最终实现全部治理。具体措施应坚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原则,“宜耕则耕,宜绿则绿”,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经济、环境效益。2.1 露天采场的恢复及治理 2.1.1 地质灾害的监测及预防
监测露天边坡表面垂直移动、水平移动情况;监测露天边坡坡顶及开采作业面上的主要节理、裂隙面开张移位及相互贯通情况;监测主要节理、裂隙面雨季渗水情况;监测露天边坡后缘因开挖在重力作用下是否会诱发的横张裂缝及其发育发展情况;监测露天边坡及各级台阶面是否存在可能引发崩塌的有分离趋势的危岩体(块)等;露天边坡及各级平台雨水的排泄情况是否良好等。
2.1.2 露天采场的恢复治理
对露天采场底层平台进行回填处理,回填的材料主要利用未来采矿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弃矿渣及剥离的岩土,回填的高度不要求达到原始界面,而是最终保证整治后的露天采坑坑底与废弃采矿平台及平台之间具有良好的地面坡度,达到自然排水水平。
(1)利用未来采矿过程中所产生废弃矿渣及剥离废土对采场进行回填,采场底层与各采矿平台表面采用全面覆土,覆土厚度约为0.3m。
(2)露天采场开采台阶上设水沟,地表水经水沟向较低标高水平排泄,尽量减少台阶积水。(3)回填过程中要求根据废渣的块(粒)度,自下而上按由粗到细的顺序逐层回填并碾压密实,防止由于表面废石粒径过大,造成渗漏,浪费客土量。设计最终地面坡度为不大于10°,达到自然排水水平。
(4)开采过程中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露天开采边坡要素进行开采。同时对露天采坑的边坡进行监测,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并及时对排土场及由于开采活动而遭到破坏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生存环境进行恢复,尽快在其表面覆土回填,恢复植被,植树造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2 排土场的治理
新建的排土场,如遇暴雨,有发生滑塌的危险。由于矿区废弃矿渣、剥离表土属无序堆放的松散物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因此,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1)削坡整平,降低坡高、坡角;(2)边坡加固、衬砌护坡;(3)为减小坡面侵蚀和降低滑坡的可能性,坡面设计相应的排水沟。
实施过程中对于整治好的边坡,要充分利用工程前收集的表土覆盖于表层;若矿区无足够的可适宜的表土,用不致造成污染的物料覆盖。2.3 土地植被恢复
矿山开采产生新的堆积、挖损地貌,形成较多的裸露土地景观,使原有的地形形态和地貌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土地资源及地表植被。因此,在拟建工程挖损时和压占前,一定对拟破坏场地的表土进行剥离,先将表土存放于客土场,待恢复治理将表土进行回用、平整后实施植被恢复工程。
栽植技术:定点植,使相邻行的定植点错开,整体成品字形排列。定植时苗干要竖直,深浅要适当,填土后踩实,最后覆上虚土。栽植深度应略超过苗木根颈,栽植后应及时浇水,保证造林成活率。
抚育管理:为保证造林成活率,达到植被恢复最佳效果,栽植后必须进行抚育,主要是浇水、松土和看护,其中以浇水最为重要,视干旱程度适度浇水,做到不旱、不涝,并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进行病虫害防治,使苗木成林。3 结语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恢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发生,从而保证矿山及所在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植被恢复可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提供一个山青水绿、生态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对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修订稿).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五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方案编制与审查要求
一、方案编制主要依据
1、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第十二条、十三条
2、技术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
3、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
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
工作通知》;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要求专家组应对治理方案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审;审查重点内容:包括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编制要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工作量和工作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工作手段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否相吻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是否清楚和客观、现状评估是否准确、预测是否科学;目标任务是否合理、工程部署与措施是否可行、经费估算是否合理、结论是否正确。
二、基本概念
1、地质灾害为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条例明确强调了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为了明确职责,分清责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有清醒头脑,不要把那些与地质作用无关的自然灾害列入地质灾害,特别要避免把人为造成的事故作为地质灾害。大家应该清楚,地质灾害防治的职责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事故的管理职责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江河堤坝和山洪灾害的管理职责在水利部门等等,特别千万不要把安全问题作为地质灾害。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指受采矿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的现象。主要包括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不要把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其他事故列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3、含水层破坏:指地下含水层结构改变、地下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或疏干、水质恶化
等现象。
4、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矿山建设与采矿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地形条件与地貌特征,造成土地毁坏、山体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等现象。
5、土地资源破坏:采矿造成的土地资源、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等的破坏。
三、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确定
• 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确定
• 评估区范围应根据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确定(调查范围、评估范围和治理范围)。•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矿山地质
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评估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附录A。
• 评估区重要程度应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情
况、重要水源地情况、土地类型等确定,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构造、环境地质、开采情况、地形地貌确定,划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
• 矿山开采规模按矿种类别和年生产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
四、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范围应包括采矿登记范围和采矿活动可能影响到的范围。
•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以收集资料和现场调查为主。地形测量、遥感、物探、钻探、坑
(槽)探与取样测试等工作。填好现状调查表:
• 矿山概况:矿山企业名称、位置、范围、相邻矿山的分布与概况;矿山企业的性质、总投资、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矿山设计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设计生产服务年限;矿产资源储量、矿床类型与赋存特征;矿山开采历史和现状;矿山开拓、采区或开采阶段布置、开采方式(方法)、开采顺序、固体与液体废物的排放与处置情况;矿区社会经济概况、基础设施分布等。
•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山地质、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等。
•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
害及其隐患,包括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成因、危险性大小、危害程度等。
• 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等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 评估区含水层破坏,包括采矿活动引起的含水层破坏范围、程度,及对生产生活用
水的影响等。
• 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破坏,包括压占、毁损的土地类型及面积。
• 采矿活动对主要交通干线、水利工程、村庄、工矿企业及其它各类建(构)筑物等的影响与破坏。
•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精度。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0,有重大影
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比例尺不得小于1:1000。
五、原则、目标
(一)八个原则
1、依法保护原则;
2、最少量化原则;
3、资源化原则;
4、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原
则;
5、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原则;
6、保护与治理并重原则;
7、边开采、边治理原则;
8、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原则。
• 在评估方面遵循以下原则:
1、现状评估一般采用界线法,也就是将测试、测量结果与相关规范、标准相比较,确定其影响、破坏程度。
2、预测评估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类比法,分析地质环
境问题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影响与破坏程度。
3、新建矿山以预测为主;生产矿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并重,停采和闭坑矿山以现
状为主。
(二)目标要求
1、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2、目标:通过方案实施后,在一定期限内矿山地质环境整治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规范矿山开采活动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最大限度恢复到最初地质环境状态。并尽量量化目标。
3、原则上每个阶段目标五年。并与时间紧密结合。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任务和要求
•根据近中远期目标提出具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具体任务(按时间
分任务),包括三个方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治理恢复工程和监测工程。•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预防措施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针对开发利用方案,要提出科学合理的开采计划与采矿方案,并规范采矿活动;
(2)矿山地质灾害预防应在确定潜在的地质灾害威胁对象的基础上,根据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特征,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合理避让地质灾害、科学处置地下采空区、有效防护露天采场边坡与设置排水系统等。
(3)矿区含水层破坏预防要根据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赋存条件,结合采矿工程,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防止含水层破坏。
(4)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预防应采用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及时恢复植被,尽量减少山体破损、岩石裸露。
(5)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采矿造成的土地资源、地质遗迹、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等的破坏。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审查重点内容
• 新建矿山:
•一是从地质环境保护角度出发,评价矿山开采工艺和方法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工艺和方法提出改进或补救措施,提出科学合理开采计划与采矿方案,规范开采活动。
•二是对拟露天开采矿山,提出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减
少占地。
•三是对于固体废弃物堆放,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堆放、减少占地、防止污染和
预防地质灾害的保护措施。四是对于排放废水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矿山,应提出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保护处理工程。
•四是评价范围涉及保护区(自然景观、地质遗迹等)应划出保护区范围。• 生产矿山
1、对于露天开采矿山分析剥离—排土合理性和改进措施或提出重新设计剥离堆
排方案;
•提出废弃物对地质环境产生污染的技术措施,露天边坡合理的坡高和坡度范围。•
2、对地下开采固体矿山,预留矿柱、矿墙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或开发利用方案,若采用充填开采法,充填量是否达到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要求,提出进一步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控制地面塌陷措施。
2、治理恢复工程审查重点内容
1、露天不稳定边坡治理 ○
原则上对于开采后不稳定边坡,削坡减载,要求达到该岩性安全稳定坡角。对于危岩体可采取爆破清除或划定危险区的避让措施。
2对于必须加固露天边坡,也是以临时加固为主。○
3对于弃土弃渣场防治,应采取永久防治工程,一是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二是消○
除泥石流的激发条件—水源条件
4地面塌陷防治措施:是否对诱发他先原因分析清楚,一是控制或消除诱发原因;二○
是塌陷坑回填治理。
5地下水均衡破坏和地下水污染治理 ○
a、合理控制或减少抽排地下水措施,提高矿山排水重复利用。
b、对废水排放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应采取污水处理措施。
6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程 ○
a、土地复垦按照土地复垦方案执行
b、“因地制宜,因矿而异”的原则;植被选择要与矿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石环境相适应,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贫瘠等。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1要明确:监测位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由谁监测。○
2这部分要审查监测对象是否合理、监测内容或指标是否全面合理、监测点布置是否○
合理、监测频次是否恰当、监测方法是否正确可行
四、方案治理经费估算
• 《方案》经费估算参考标准:
1、《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3、《土地开
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
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5、《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
• 对于治理恢复方案费用估算对近期五年工作量工作费用要基本合理,最好按照
估算,经费估算包括保护、预防、治理恢复、监测等经费。
• 并做好与矿山企业协调与沟通。
• 省国土厅已上报省政府广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办法。实施
后按照该办法缴交保证金。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部署图编制要求
1、主要反映保护与治理恢复责任范围分区和主要工作部署;充分反映做什么、在哪
做、怎么做、什么时间做。矿区范围和影响范围界限清楚,2、重点防治区(重点保护区、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一般治理区和恢复区)治理方案分区应表示出矿山不同位置、不同地质环境问题、不同治理措施、不同时间的治理区,如:矿山南段采空区塌陷回填植树近期治理区。
3、防治措施和工程大比例尺镶图;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说明表(分区名称、位置、面积、地质环境问题、程度、防治措施、手段和进度安排等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和审查工作办法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评审和审查程序
1、对资格审查:采矿权申请人或者采矿权人,要选择具有编制“方案”相应资质的单
位,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09]458号)和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的要求,认真编制“方案”。单位资质符合性审查,编写人员资格审查。
2、由采矿权申请人或者采矿权人直接向省地环总站提出评审和审查申请,填写《矿
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申请登记表》(附件1),并向省矿业协会提交“方案”及相关审查资料。一级“方案”一式八份,二级“方案”一式六份,三级“方案”一式四份。
3、专家组成员由省地环总站负责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省地环总站办公室派人监督
抽取结果,并在专家确认表中签名,专家组长由省地环总站从抽取的专家中确认,专家组人数按一级“方案”5人、二级“方案”5人、三级“方案”3人组成。如果“方案”评审过程专家组意见出现分歧,总站征求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意见后,可增加2名
• 专家复审。
4、专家组评审后,编制单位应根据专家组的意见修改完善,并由专家组长给出复核意见,并在修改对照表上签署意见,提交审定方案一式三份(纸质和电子文档各三份),并填写基本情况表,加盖编制单位公章。
5、专家组成员依据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技术要求,对“方案”认真评审,并写出正式的书面“评审意见书”,评审合格的由专家组组长签名,形成专家组意见。
6、“方案”评审和审查采用会审形式。评审工作自收到申请及有关资料30日内完成评审、修改、复核工作(不包括退回修改的时间)。专家组在“方案”的评审过程中,必要时可提出安排现场考察。
7、专家对方案审查重点内容包括:《方案》编写的资格审查、《方案》编制内容与格
式评审、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的准确性和预测的科学性评审、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目标、任务合理性的评审、对治理工程部署及措施可行性的评审、对工程经费和保证金承诺合理性的评审;存在问题与建议和专家组结论(通过或不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