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森林火灾的灭火措施
森林火灾的灭火措施
扑救森林火灾要立足于早发现、早扑灭,同时要灵活运用灭火战术,贯彻基本作战程序,采取合理的灭火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和危害。
一、灵活运用灭火战术
扑救森林火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立足现有装备,充分发挥人与装备的最大效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灭火方法,快速反应,打早、打小、打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扑救森林火灾的基本原则。1.预有准备,快速反应。
①每战预有充分准备,是灭火部队快速反应,夺取灭火主动权和顺利完成灭火任务的前提,是适应灭火战斗情况突然、任务紧急和灭火节奏快等特点的需求。
②平时准备要做到充分到位,做好灭火作战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物资准备、训练准备,制定灭火预案,搞好灭火战备工作。
③在临战准备时要做到及时、准确、高效运转,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准备工作,实现以快制快。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快速反应,做到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2.集中兵力,重点用兵。
①在力量部署上,要突出灭火重点地域和重要时节,把火头、外线火和明火作为控制重点,把烧向价值较高林地和居民地的火线作为控制重点,并在重要部位形成优势,确保一举达到灭火战术目的。②根据火线蔓延速度和火场周边的扩展情况,将灭火参战兵力在灭火关键行动上形成拳头,强调灭火首次打击力度,力求一次歼灭,避免由于灭火兵力投入少,形成杯水车薪的局面,失去有利的灭火战机。
③处理好火场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保证火场重点的同时,也要兼顾火场全局。
3.因情就势,活用战法。
①根据火场的实际情况和既定灭火方案,捕捉战机,灵活使用灭火兵力,巧妙运用灭火战术,采取有针对性的灭火战法,争取灭火主动权,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预期灭火作战目的。
②在火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当审时度势,做到火变我变,及时地调整或改变打法,依据上级总的灭火作战意图,果断、灵活地指挥部队灭火。
4.速战速决,保证合围。
①灭火作战部队必须做到集结快、出动快、扑救快、清理快、转场快,利用有利于灭火战机出现期间,将火灾迅速彻底地扑灭。
②正确确定灭火战斗部署,合理使用灭火战斗力量,简化灭火组织指挥程序,加快灭火组织准备。战斗中,加快灭火节奏和进程,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灭火目的。
③灭火作战部队在控制火线行动中绝对不能中途停止前进或自行撤出火场,必须战斗到会合。
5.整体协调,合力灭火。①森林火灾扑救往往是灭火单位多,灭火技术和手段构成复杂,必须优化组合和协调运用各种灭火力量。
②灭火队伍内部以及各灭火单位间在灭火作战中的积极配合和密切协同,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和提高整体灭火作战威力。
③根据上级灭火作战意图和本级任务,协调一致地组织部队灭火战斗行动。
6.注重效益,确保安全。
①在灭火作战中,要精心组织,正确部署,科学指挥,迅速消灭火灾,提高灭火作战效益。同时要减少灭火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②灭火战斗中,必须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受火灾威胁的城镇、村屯的居民和林区重要设施的安全。
③时刻提高警惕,及时预见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积极采取果断措施,避开危险情况,防止事故发生,保证灭火参战人员及其灭火装备在灭火战斗行动中的安全。
(二)扑救森林火灾的战术方法。
森林灭火战术方法是在扑救森林火灾的战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它包括森林灭火基本战术方法、一般森林火灾灭火战术方法和重特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术方法等内容。
1.森林灭火基本战术方法。(1)封控外围,阻截火线。按照上级统一的灭火作战计划,迅速调集主要灭火力量,利用防火线、道路和河流等有利条件,对火场外围快速展开封控,把正在蔓延的火线变为圈内火,切断火线蔓延。具体行动包括多路开进,迅速封控;突出重点,多层封控;阻截火线,控制蔓延等。
(2)突破火线,分段扑灭。
在火线上选择一个或多个突破点,迅速突破火线,而后展开对火线的控制。利用地空并举,两线运兵优势,多点投放灭火兵力,同时选择多个突破口,将火线分割成若干段,分别扑灭。选择突破点的原则,一是根据兵力运输情况,选择可以迅速到达火线的地段;二是选择有利于迅速向重点方向和紧急目标进攻的地段;三是对于高强度火线,通常选择火线火势弱,可以安全突入的地段;四是按照指挥部统一部署确定的地点突入。具体行动包括接近火线,迅速突破;一点突破,分击合围;集中兵力,一线推进;递进分割,一线超越;兵分两线,对进合击;多点突破,分段扑灭等。
(3)追歼火头,控制要害。
灭火队伍在火场、地形、植被和机动装备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外侧沿火线两个侧翼向火头夹击,或从火线尾翼突入,沿火线内侧夹击火头,控制火场的主要方面,最终实现合围的战法。具体行动包括避开火锋,侧翼迂回;两翼并进,对进合围;压制火势,控制火头等。
(4)打烧结合,以火灭火。
就是灭火队伍采取直接灭火与以火攻火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战法既可阻截火线又可进行防守和火场自救。具体行动包括弯曲火线,直线点烧;打烧结合,以火圈火;预设隔离,以火攻火;利用依托,以火攻火;分组实施,全线点烧等。
(5)打清结合,稳步推进。
灭火队伍采取消灭明火与清理火线相结合,彻底消灭余火、暗火,防止复燃,以巩固灭火效果。具体行动包括边打边清,一打多清,先打后清等。
(6)打隔结合,阻隔阻火。
灭火队伍采取直接灭火与开设隔离带相结合的方法。开设隔离带就是在火场蔓延前方的一定位臵,利用人工或机械开设生土带,伐开隔离带,点烧隔离带,对地面可燃物采取洒水、辗压形成阻火带,开设隔火沟等,阻隔火线蔓延。
2.一般森林火灾灭火战术方法。(1)重点用兵,控制要害。
坚持“打早、打小、打了”的灭火一般原则,集中兵力投入火场,以火场火头和蔓延的主要方面为重点扑救对象,压制火势,控制火头,迅速消灭火场要害。必要时可采取以火攻火和开设隔离带的方法阻止火头蔓延。
(2)打清结合,速战速决。
控制火头后,火势相对平稳。应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多点突破,分割火线,缩短进攻距离,加快灭火战斗进程,做到边打边清,稳步推进。充分发挥灭火参战部队的最大作战效能,力求一举歼灭,一次取胜。
3.重特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术方法。(1)阻强扑弱,控制要害。
扑救重、特大火灾要有足够的兵力保证灭火作战需要,指挥员必须审时度势,区别火线强弱,科学部署兵力。运用预设隔离,以火攻火;利用依托,以火攻火;预设隔离,阻截火线;封控外围,阻截火线等灭火战法,采取立体打击手段,阻截火头和难以控制的火线,减弱火势,控制要害,为部队直接灭火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2)全线用兵,迅速合围。
在火头和火场蔓延的主要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之后,灭火部队要抓住有利时机,全线用兵,多路出击。运用多点突破,分段扑灭;打清结合,稳步推进等灭火战法逐个击破火线,形成合围之势,力争迅速控制火灾。
(3)守清结合,防止复燃。
明火扑灭后,灭火部队要及时清理火线,看守火场,防止死灰复燃。对地形和可燃物复杂的火线要进行重点清理,尤其是原始森林火灾,受地被物和较厚腐殖层的影响,常常是地表火和地下火同时发生,清理火线尤为关键,要派重兵隔离、清理和看守地下火,彻底清理残火、余火和暗火,看守好火场,防止火线复燃。
二、严格执行作战程序
扑救森林火灾,要按照成立指挥机构、搞好火情侦察、制定灭火方案、组织力量调集、建立通信网络、搞好后勤保障等程序实施,保证灭火工作有序开展。
(一)成立指挥机构。森林发生火灾后,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要立即指派灭火指挥员和工作人员,赴赴火场组织灭火工作,组成临时组织指挥体系。
1.组织指挥形式。
灭火临时组织指挥体系可大可小,有一人独立指挥、单层次灭火指挥部和多层次灭火指挥部三种形式。
①一人独立指挥。适合于指挥一个独立的灭火队灭火,火场面积在百公顷内为宜。
②单层次灭火指挥部。由3~5人组成,直接指挥一线的灭火队,可负责指挥几百公顷大小的火场。
③多层次灭火指挥部。适用于扑救大面积森林火灾,分为前线指挥部和总指挥部。
2.前线指挥部设臵地点。
一般设在能了望火场或距离火场较近(约10km)的安全地带。最好选在障碍物少的高地,用红旗作标志。
3.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部的组成依据国家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确定;前线指挥部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灭火队(组)。主要负责地面灭火、空中化学灭火、机降灭火等。
②联络协调组。主要负责申请地、市(县)指挥部给予必要的支援、向主管上级指挥部提出报告,请求所需的灭火力量,包括飞机、重型机械、增减灭火人员等。③宣传鼓动组。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鼓动,针对一些现场实例,报导灭火战斗中的好人好事,必要时可在报纸、电台、网络上给予宣传。
④供应保障组。主要负责对各灭火大队(组)供应或调整所需的灭火机具、食品及燃料等。
⑤通信联络组。为了防止火场混乱,特别是在较大的火场,事先要建立通信联络制度,做好记录。
(二)组织火情侦察。
掌握火情是下定决心,提出对策的首要条件,是指挥森林灭火的重要环节。
(1)侦察内容。
①火场的风向、风速和其他有关气象情况,当天的天气情况和未来24~72h的天气变化。
②林火蔓延方向、速度和火焰高度。
③火线的长度和火场面积,以及火的发展趋势。
④火场的地形情况,如山形、地势、河流、湖泊、公路、铁路、农田、防火线等。
⑤火场可燃物的种类与分布。
⑥可能受到威胁的居民点、仓库和其他重要设施。⑦火场已有的灭火队伍和灭火机具。(2)侦察方法。
①地面侦察。多适用于小面积火场。但在遇有大火场又不具备空中侦察条件时,要分段侦察,由前线指挥员直接掌握火情,指挥灭火。②空中侦察。多用于较大面积火场。乘飞机空中侦察速度快,居高临下,一目了然。
③卫星云图。发生大面积火灾时,可利用卫星云图了解火区情况。
(三)制定灭火方案。
前线指挥部要尽快熟悉掌握火场周围的地形地势和火情火势,并要依据当时和未来的风向、风速、降雨和气温等气象预报,以及火场周围的地形、地貌、森林可燃物类型及干湿分布状况,道路和河流等自然要素推断出火势的趋向。然后根据重点保护对象和现有的扑救力量及运输能力等确定控制燃烧区、兵力摆布和扑救程序,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灭火方案,组织人力、物力,打有准备之仗。
1.灭火方案的内容。
①根据火场面积的大小,火场气候、地理因素,火势发展的情况,确定需要多少兵力;划分几个灭火区域,每个区城需要多少人员,确定由谁指挥,哪个队攻打火头,哪个队攻打火场边缘,哪个队负责清理火场等。
②地面上用什么机械运输,从哪里调人,走哪几条路线,什么时间到达指定火线进行灭火最为有利。
③有哪些可以利用的灭火条件,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化险为夷。
④火场通信、后勤供应如何解决,做到既满足需要,又不浪费。⑤制定作战方案图,标明火场坐标和火势发展情况。2.实施灭火方案的条件。①各队的灭火指挥员、应是经过训练并具有实际灭火经验的人员担任。
②灭火队员也应是训练有素、且多数参加过灭火的人员。③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临时调集解放军指战员、群众参加灭火时,对他们进行过简单的灭火知识教育。
④灭火工具和手段对正在燃烧的森林可燃物非常有效。⑤有严格的火场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⑥有现代化的通信、交通运输工具。⑦有足够的后勤保障。3.灭火方案的调整。
灭火作战方案应根据火场发展变化,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因为诸如天气条件、地形、可燃物类型等的变化因素,都能促使林火不断地发展变化,加之灭火队伍的运动、灭火效能的发挥也都是变动因素,所以整个灭火过程都应是修正、补充灭火作战方案的过程。
(四)实施力量调集。
力量调集的基本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将灭火力量投入火场。通常采用摩托化行军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特殊情况下采取空中运输或水路运输。
1.摩托化行军。
用摩托车、运兵车等将灭火力量运抵火场。
①总队、支队统一组织部队摩托化机动时,要编队行进,编队车辆按规定顺序进行,行进速度由指挥车根据道路情况而定。②以大队为单位组织部队摩托化机动时,指挥车和运兵车统一编队行进。
③中队组织摩托化机动时,每台车配备1名驾驶员和1名驾驶员助手,并设车长1名,携带规定装备和物资,确保行车安全。
2.铁路运输。
①申请铁路运输程序。接到跨区域森林灭火预先号令后,由执行任务的部队提出军运申请,经上级后勤部门申请军运专列;接到开进命令后,凭军运号到车站军代表处办理装载事宜。
②车辆装卸。列车转载各类车辆装备,由军代处统一指挥,按规定进行装载;到达预定车站后,对车辆进行检查,按顺序卸载。
③人员装载。灭火人员全副武装,按硬座车厢座位定员数量的60%装载。
3.空中输送。
在任务紧急、道路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用直升机实施空中运输,严格按照架乘要求搭载人员和物资。机(索)降点要选择在距火点较近、易于识别寻找的安全地域。
(五)建立火场通信。
利用现有的有线通信、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卫星通信和图像通信等方式,在林区不同地点建立通信站(点),形成通信网络,以完成森林灭火信息传递、火情报警、调度指挥等工作。
1.小火场通信组网(一级组网)。
森林过火面积小于100万公顷时称为小火场。这种火场本县(市、区、局)的力量能够扑灭,不需要外援。小火场的通信组网方式应以本级平时使用的无线电通信网为基础,临时增设火场指挥台、车载台和手持机,形成火场通信枢纽,对上可以加入到本级通信网络,对下可指挥移动电台工作。
2.大火场通信组网(二级组网)。
当森林过火面积为100~1000万公顷时称为大火场。这种火场本县(地区)已无力扑救,需要毗邻单位、外系统或军队增援灭火,要有省、地、县级有关单位领导组成前线联合指挥部实施统一指挥。大火场的通信组网方式是在小火场通信组网的基础上,在火场前线指挥部增设1~2部短波电台,与省、地指挥部、航站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用超短波和短波电台相结合,组成大火场前方指挥通信枢纽,担负火场对上、对下以及各方面的通信联络。
3.特大火场通信组网(多级组网)。
当森林过火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时称为特大火场。这种火场一般火势凶猛,火烧面积大,有时甚至跨越省界,这就需要各地区、各行业、军民的通力配合。特大火场通信网的形式可按火场组网方式实施,但因火场面积大,参加灭火人员多、单位多,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电台、频率、网络的数量,形成多级网络。
(六)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主要包括给养保障、医疗保障、油料保障和技术保障等。1.给养保障。
给养保障包括行机动途中给养保障和作战行动保障。(1)机动途中的给养保障。①采取摩托化行军方式。以总队、支队为单位组织机动时,由炊事车实施伴随保障,或先行派出给养保障分队,在途中遇险设臵饮食保障点,通过就地采购、地方代供等方式提供饮食保障。大(中)队组织机动时,饮食保障以伴随保障为主,灭火队伍食用自带方便食品或利用自带炊具和给养进行自我保障,消耗的给养要及时补充。
②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列车上有餐车的依托餐车保障;没有餐车的以携带的食品自行保障。
(2)灭火作战实施阶段给养保障。
①灭火作战任务可在三日内完成时,火场饮食保障通常采用本级保障与遂行保障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实施。灭火队伍达到火场实施灭火作战第一天,灭火队员以随身携带的一日量应急食品自我保障。灭火作战行动持续1天以上时,要组织力量从集结地或宿营地搬运给养,或由留守人员前送给养。作战区域远离集结地时,灭火队员应携带三日量给养,自行保障。
②遇有重、特大森林火灾,灭火战斗超过3天时,灭火人员三日后的饮食保障,应由后勤前线指挥所协调上级和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2.医疗保障。(1)医疗保障的任务。
①总队、支队医疗保障应急保障分队主要负责参战队伍和前指人员的卫生防病,伤员救治和后送,联系、协调后送医疗机构。
②大(中)队以上本级编配的卫生人员为骨干组成一线抢救组,对灭火队伍实施伴随保障,负责伤病员的现场救治与后送。③机动途中和宿营阶段医疗保障的重点是卫生防疫。
④灭火作战实施中,医疗应急保障分队要深入一线进行巡诊,发现伤员及时救治。同时,要指导灭火人员利用自身携带的自救药品器材开展自救互救。
(2)伤员后送。
①组织伤员后送时,要根据地形、道路、距离和伤员伤情,采取人背、托扶、担架抬送等方法后送。
②烧伤伤员通常采取担架后送,道路条件允许时采用汽车后送。③组织伤员后送前,应对伤员的伤情进行检查,对昏迷、窒息、休克或其它危险伤情的伤员,要在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后后送;危险伤员后送要指派医护人员随行护理,就近送往当地医院抢救。
3.油料保障。
①灭火队伍行进途中自我保障,执行任务中协调所在地方政府协助保障。
②在执行任务地域情况特殊,地方无力保障时,要立足自我保障。③保障通常采取定点加油和分散加油方式。在灭火队伍集中地区,可开设加油站(或利用沿途地方加油站)实施定点保障。
4.技术保障。
①总队维修技术应急保障分队主要负责车辆维修,支队应急保障分队和大(中)队维修小组主要负责车辆保养和风力灭火机的修理。
②必要时,依靠地方维修力量修理。
四、合理采用灭火方法 扑灭森林火灾的基本方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和发展的,就是运用灭火原理,采用最佳的灭火手段,促使正在燃烧的林火熄灭。
(一)直接灭火法。1.扑打法。
①适用于扑灭初发火,处于三级风以下气象条件的林火。②该法通过扑打,能稀释可燃气体浓度,也有一定的降温、隔离和窒息作用。
③扑打时须轻拉重压,避免带起火星,扑打方向不要上下垂直,应从火的外侧向内斜打,边抽边扫,扫拖结合。可组织3~5人为一组,对准火焰同时打落,同时抬起,统一行动。
④灭火队员的体力消耗大,加之烟熏火燎,坚持时间较短,应采
取轮流作业。
2.土灭火法。
用土覆盖火线,促使火与空气隔绝、窒息的灭火方法。①适用于地面枯枝落叶较厚,林地土壤疏松,杂草灌木较多的地带。
②使用的工具有铁锹、铁镐等手工具,推土机等大型机具,还有小功率移动式喷土枪等。
3.风力灭火法。
利用风机产生的气流,把燃烧产生的热量带走,使温度降到燃点以下而熄灭。使用时,风力灭火机与火头最少要成60°,交叉鼓风灭火。
4.水灭火法。①如火场附近有水,应当用水扑救,用复式水枪、机动水泵、消防车喷水灭火,灭火效率高。
②利用直升机外挂吊桶载水,从空中直接将水喷洒到火头、火线上方进行扑救森林火灾。
5.使用化学灭火剂。
利用地面机具或飞机将化学阻燃剂喷洒到火头前、火线上方扑救森林火灾。
①飞机喷洒化学药剂直接灭火,或喷洒隔火带阻截林火的蔓延。②消防车喷洒化学药剂灭火、阻火。③手持机具喷洒化学药剂灭火、阻火。
(二)间接灭火法。
采用阻隔措施间接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1.开沟。
①用铁锹挖沟或用开沟机开沟,隔火沟必须挖到湿土层或砂石层以下20cm,可阻止地下火蔓延。
②在阻隔地表火和地下火并发的森林火灾时,在挖隔火沟的同时地上必须开设隔火线。
2.隔离带。
①在林火蔓延的前方,采用爆炸、火烧、人工挖掘或拖拉机开设生土带作为隔离带,并把带内的可燃物全部清理干净。
②开设生土带的宽度、长度要根据当地的树高和坡度的大小以及风向、风速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生土带的宽度需在10m以上。当大风天气,林区已形成急进地表火和猛烈的树冠火时,生土带的宽度一般需在50m以上。
③开设生土带的地点,要根据林火蔓延速度和开设生土带所需时间而定,应确保在火头到来之前完成生土带的开设。
④在平缓地带,隔离带走向要尽可能地与风向垂直;在山坡地带,隔离带要环山开设。
⑤尽可能利用河流、小溪等自然条件和道路、农田等人为条件设臵隔离带。
⑥设隔离带要讲究经济效益。林火与隔离带的距离要适当,距离越大,中间舍掉的森林资源就越多。
3.以火灭火法。
当林火已形成高温的急进地表火、强烈的树冠火,用人力难以扑灭,用其他方法开设隔离带有困难,或根本来不及开设隔离带,有时开设的生土带其宽度尚不足已阻止林火蔓延时,均可采用以火灭火法。
(1)点火的形式。
① 有控制线点烧。利用林区天然屏障,如公路、林区小路、河流、农田等为控制线,迎着火头方向点火。
②无控制线点烧。控制线开设出来后,若坡度较大林地,可在开好从山脊到山脚的垂直控制线(宽度为4~6m)上,每隔5~6m点火,也叫“梳形”点火法。在欲作控制线地段逐段点火,火线长度10m左右,待烧到2m宽左右,扑灭外侧火,让内侧火迎着蔓延过来的火。点火距离可隔一两个山头,适于阻截急进树冠火或急进地表火。
③“抽条式”点烧。在距火头下风向适当地段,利用已有屏障或临开设防火线,贴防火线蔓延方向的一侧分别在2m、5m、10m、15m处点几条火线,适于阻截火向下风头方向蔓延。
④梯形点烧。在火线前方先烧出一条控制线,点火后,后撤20~30m,烧第二条火线,再后撤点第三条火线,扑灭最后一条火线。
(2)点火的基本条件。
①要有统一指挥,要彻底清理火头与点烧线中间的人员,点火应由有经验的人员进行。
②为防止跑火,一般以在晚间进行为宜。
③点火时,必须建立起控制依托地带,如果控制线外侧不能确保控制火势蔓延时,坚决不能点火。否则火场面积越点越大,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④计算好点火地点与火头允许距离,这段距离包括需要隔离的宽度,加上火烧隔离带时间内火头向前蔓延的距离之和。
(3)点火不利情况的处臵办法。
①风向不利。顶风点火称之为风向不利。点烧这种火的时候,如果火势较强,风速较大,往往会出现飞火或者发生人工点燃的火线越过控制线等问题。解决的办法有:
A.寻找自然的或者开设有利的依托。B.采取多线带式点烧方法。C.加强控制线的防守。
D.注意观察烟柱的移动方向,烟柱的方向可以指示飞火的方向与范围。
E.要在飞火有效范围内设防。
②坡位不利。人工燃烧带从山上向山下燃烧时称为坡位不利。这时往往会出现风向不利时出现的一些情况,解决办法与风向不利时相同。但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A.尽可能不在坡度30º以上的地方点烧。B.不能在坡度超过40º的地方点烧。C.点火处不要选在可能引起树冠火的地方。
③可燃物条件不利。通常把幼林、针叶异龄林、森林可燃物密集且载量大视为可燃物条件不利。要尽可能不在这样的地方点烧。在不得不点烧时,必须做到两点:
A.把可能移走的可燃物搬走或清除。
B.集中较多灭火工具,尽可能地把点烧火线的强度控制在可以控制的程度,以防意外。
4.爆破灭火法。
用炸药爆炸,炸出一条防火隔离带,以阻止火势蔓延;也可用炸药爆炸火灾,产生冲击波,将火头压下,形成瞬间缺氧状态,以减弱火势。
5.人工降雨法。
人工降雨灭火是在人为促进下,利用自然条件使云层早期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达到灭火的方法,是扑灭大面积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①在云层内引入致冷剂,促进局部云体冷却,而产生冰晶。②在云层内引入人工冰核,由人工冰核产生冰晶。一种是飞机在云层中喷洒;另一种是用高炮把致冷剂打到云层上去,爆炸后散布。
第二篇:水泥厂火灾及灭火浅谈
水泥厂煤粉制备着火及二氧化碳灭火浅谈
关键词: 二氧化碳灭火,着火点,火灾探测点位。前序:
随着国家对环保节能减排越来越重视后,电改袋或者电袋复合已经成为未来水泥行业煤粉制备工艺的一大必然趋势,但随之而来的粉尘着火、粉尘爆炸已成为一个让很多企业非常头疼的事情。即使很多水泥企业使用二氧化碳灭火设备,但依然火灾频发,究其根本原因依然是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
以下就其根本原因做简要分析。探测点设置不合理:
在对水泥厂煤粉制备二氧化碳灭火项目进行设计时,大多数时候其设计及安装均由消防工程公司或消防设备厂完成。这里就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不论是消防工程公司还是消防设备厂家,很多设计人员对煤粉制备工艺流程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一个不了解水泥行业的消防设计人员来设计水泥行业的消防,其设计合理性可想而知。
下面我们从整个煤粉制备工艺流程(原煤仓—磨机—选粉机--收尘器---磨机)来分析整个生产线主要的着火点。
原煤仓:原煤仓作为整个煤粉制备线煤粉流动的起点,在整个煤粉制备工艺中是一个很关键的设备,但原煤仓内部煤粉颗粒直径大,含水率高,空气流通性好,故原煤仓在整个煤粉制备工艺中,着火的概率并不是很高。
磨机:磨机在整个工艺中,属于火灾频发设备,尤其是辊磨,需要重点防护。磨机在季度检修后正式点火生产前,入口(俗称溜子)温度高达250~300℃,一旦入口处有积压煤粉,则很容易引起火灾,因此在磨机入口处必须安装温度测点来时时检测温度,同时需要各个生产班组人工检测,一旦出现冒烟必须及时处理,否则极有可能将火星引到收尘器内部,引起收尘器布袋着火。
选粉机:在整个煤粉工艺中,选粉机属于过渡性设备,积压煤粉量非常少,着火几率很小,在此不再过多分析。
布袋收尘器:布袋收尘器在整个防火工艺中,十分关键且极易着火,尤其是在灰斗部位长期积灰后,很容易由于煤粉自然而导致整个收尘器着火,布袋收尘器的防火在整个煤粉制备中显得及其重要。
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必须合理安置火灾探测器,根据笔者这几年在水泥行业大量的工程经验,火灾探测器(一般为热电偶或者热电阻)安装在灰斗2/3以上位置为佳,优点是:1)合理的避开检修口;2)一旦因煤粉自然引起火灾,可以在第一时间来发现;3)可时时检测煤粉流动时的时时温度,防止燃烧的煤粉经螺旋机进入到煤粉仓。
煤粉仓:煤粉仓着火,可以说是煤粉制备行业一个非常头疼且不易控制的事件。究其根本原因:
一、首先是煤粉储量大,长期积压容易形成自然;
二、起火点随机性强,不易发现;
三、容易引起爆炸;
针对煤粉制备火灾的特点及笔者在水泥行业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建议对一般消防设计提出以下问题及更改意见。
问题一:传统的消防设计,多采用热电偶温度探测器,且大多数消防设计单位模仿煤粉制备温度检测工艺做法,简单布置上、中、下三个测点,且热电偶长度不足,探测不到深位火灾。
更改一:仓内着火,最容易引起火灾的部位是仓底部以及仓柱体和椎体拐角的地方,另外中心线部位。这些地方或由于积压引起自燃,或由于空气流通差引起阴燃。因此在传统上、中、下三处布置温度测点的基础上,需采用特制加长型热电偶,尤其是中部,必须在测定仓壁附件温度的同时,在仓中心线部位设置一个2米左右长度的热电偶,时时检测仓中心部位以及煤粉下流入口的温度。
问题二:笔者走访许多水泥厂,很多单位在布袋收尘器出口安装一氧化碳/氧气分析仪,却很少在仓上安装一氧化碳分析仪。
更改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必须从粗狂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不能再短浅的以安全来换取企业经济效益。煤粉仓内由于煤粉的部分阴燃,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而一氧化碳气体是引起煤粉仓爆炸的很重要因素之一,一旦检测不到位很容易引起爆炸事故,笔者建议在煤粉仓上安装一氧化碳/氧气分析仪。二氧化碳喷点设置不合理:
磨机:在笔者对许多水厂原有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进行改造时,发现很多原有的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很少考虑磨机入口及本体着火,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一旦磨机着火且不加以控制,则燃烧的煤粉很容易随着负压气流进入到收尘器,引起收尘器着火。
煤粉仓:煤粉仓喷点布置不合理,也是水泥厂二氧化碳灭火常见的问题,许多厂家将二氧化碳气体输送管道随意的与导流器管道相连接,根本起不到抑制火灾的作用。
二氧化碳灭火机理之一是降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一旦氧气浓度低于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燃烧自然结束。因此在仓上布置喷点时,一定需要在顶部安装喷点,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稀释仓顶部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起到抑制火势发展的作用。预防措施不到位:
从消防理念来讲,防火比灭火更重要,许多水泥厂工段长在煤粉仓温度超温时,如没有检测到火灾,一般不会及时处理,而是顺其自然。思想上的麻痹是引起火灾由小到大的很重要原因。
笔者在海拉尔蒙西水泥工艺部陆总工程师交流时,陆总工程师提出与笔者非常相似的观点:“一旦煤粉仓温度超过80℃,应该立即开启2-3瓶二氧化碳,对仓内部进行空气稀释保护,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
蒙西水泥生产部严部长对仓安全的认识度也让笔者受益匪浅,在原有消防管道的基础上,增加两套二氧化碳临时喷放接口,在停窑期间,从喷放接口处喷入1-2瓶二氧化碳药剂,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需要说明:蒙西水泥使用的煤粉为褐煤,着火几率非常高,全场人员对火灾安全的认知度之高,是本人从事煤粉制备消防以来所见到的最佳的)。
结 束 语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行文当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望各同行的技术专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笔者将在后期的工程实践中,虚心采纳各同行的意见和建议。
如有工程需要,请与本人联系,以下为我私人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186 6231 5405 邮箱:***@163.com
第三篇:灭火措施
回龙煤业有限公司 马皇沟煤矿
防 灭 火 安 全 措 施
二O一一年三月
马皇沟煤矿
煤层自燃发火安全措施
为防止发生矿井火灾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公司财产及员工生命安全不受侵害,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矿井防灭火措施如下:
一、井上防灭火措施 ㈠建立健全防灭火组织 组 长:胡利平副组长;黄学富:
成 员:刘胜兵、黄仕询、徐安胜、江再发、姚顺富。
2、矿成立义务消防队
3、防灭火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消防器材的检查和对防火重点地点的消防监督检查,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检查每月一次,抽查不定次数,随时进行,及时发现消防隐患,限期落实整改措施。
㈡配齐配足消防设施
各重点防火部位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和器材、油库、木 料场等场所配备干粉灭火器两部,必要时应配有消防栓、水枪、水龙带,设置专用灭火水池和消防泵;配电室、绞车房配备干粉灭火器、消防沙箱、灭火锨等。
㈢完善落实防火制度
1、完善防火检查制度,消防器材、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消防教育培训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各重点防火部位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制定灭火预案,让职工清楚一旦遇到火源,知道怎样扑救。
2、木料场、油库部位位置明显的“禁止烟火”警示牌,20米范围内严禁烟火。
㈣及时有效处置火险
1、一旦发生火险,发现人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警。
2、接报人接到火情报告后,视险情立即向专业消防队、防灭火领导小组以及职工群众报警,同时汇报分公司值班领导。
3、火险发现人,先期到达火场的扑救人员应利用现有灭火器材积极设法扑救火险,义务消防队员到场后按灭火预案立即实施灭火。
4、担任火场总指挥的最高行政领导会同防火小组成员应及时调整人员和灭火预案,尽快控制,扑灭火灾。
5、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处置火灾事故,找出原因和教训,制定出整改措施。做到警钟长鸣,长治久安。
二、井下防灭火措施 ㈠外因火灾防治措施
我矿煤炭属不易自燃型,建矿以来从未发生过自燃现象,因此外因火灾是矿井防灭火的重点。外因火灾主要来源于井下电器设备的失爆,电缆超负荷,电缆接头连接不良,违章放炮等原因根据以上实际制定措施如下:
1、认真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防火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火炉取暖”的制度和井下自检制度,严禁携带烟火下井。
2、必须在井上下设立消防材料库,井上下的消防系统设施、装备及消防材料和工具的品种、数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更换、保证齐全灵用。
3、设立地面和井下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理系统(可与防尘管路共用,但必须满足水量要求)。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的水量。
4、搞好机电设备管理,严格执行《机电设备管理制度》过流短路、漏电、三大保护,选型正确,整定合理,杜绝电器失爆,确保电器运行良好。
5、各机房硐室,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所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等集中铁箱内,集中处理,各机房硐室要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并定时试验更换。机房硐室周围 3经常保持清洁,对杂物经常清除。
6、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如果必须实施时,要制定安全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并指定专人在现场检查监督。
7、井下仓库、火药库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场所,杜绝火源,并设置消防系统,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8、加大通风管理力度,通风系统合理,提高通风工作质量,减少漏风,保证各通风地点有足够的风量和规定的风速。
9、加强反风设施的检查维修,确保齐全灵用。当井口及井底车场附近发生火灾时,由总工程师组织在井口和井筒人员安全撤离的同时采取反风措施。
10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对采空区和废巷道要及时封闭,防止老空区漏风,预防煤的自燃发火。
11、严格执行火药管理制度、放炮制度;禁止违章作业放炮,杜绝放明炮、糊炮。
12、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及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措施,想方设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调度室。
13、调度室接到火险报告后应立即汇报有关领导组织人员及时查明受威胁人员情况,组织矿山救护队抢救遇险人员。同时查明火灾地点范围和发火原因,采取措施避免火灾 气体向有人的巷道蔓延。
14、遇险人员要沉着冷静,迅速判断火灾可能危及的区域,在做好临时防护、佩戴好自救器的情况下紧急有序的沿避灾路线撤离。若无法撤出时,要迅速到一个不受威胁的就近硐室暂避,把入口关闭,隔绝风流,并设法与外界联系。
㈡内因火灾的防治措施
我矿煤炭随属不易自燃型,建矿以来从来没有发现过煤炭自燃迹象,但是我们在防治煤炭自燃发火方面也非常重视,并制定预防煤层自燃发火的综合措施如下:
1、所有采掘工作面、煤层巷道都必须统计煤层自燃发火期,通过观测统计,确定各煤层的最短自燃发火期。
2、开采自燃煤层时,集中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位置应布置在岩层内或不易自燃的煤层内;如果布置在容易自燃的煤层内,必须砌或锚喷。碹后的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或用无腐蚀性、无毒性的材料进行处理。
3、开采自燃煤层时,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并根据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燃发火期确定采区的开采期限。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带、残留煤柱等区域开采时,应根据矿山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在作业规程中另行确定采区开采方式和开采期限。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
4、开采自燃的急倾斜煤层用垮落法控制顶板时,在主石门和采区运输石门上方,必须留有煤柱。禁止采掘留在主石门上方的煤柱。留在采区运输石门上方的煤柱在采区结束后可以回收,但必须采取防止自然发火的措施。
5、开采自燃煤层时,应尽量在自然发火期内完成,并及时进行封闭,不能在自然发火期内采完并及时进行封闭的工作面和采区,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的孔洞等空隙采用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阻化泥浆、注凝胶、注惰性气体、均压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燃发火。
6、采用灌浆防火时,采区设计必须明确规定巷道布置方式、隔离煤柱尺寸、灌浆系统、疏放系统、预筑防火墙的位置以及采掘顺序。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同时安排防火灌浆计划,落实灌浆地点、时间、进度、灌浆浓度和灌浆量。对采区开采线、停采线、上下煤柱线内的采空区,应加强防火灌浆同时应有灌浆前疏水和灌浆后防止馈浆、透水的措施。
7、采用阻化剂防火时选用的阻化剂材料不的污染井下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在设计中要对阻化剂的种类、数量及阻化效果等做出明确规定并采取防止阻化剂腐蚀机械设备、支架的措施。
8、开采自燃煤层采用全部充填法采煤时,不得采用可 燃性材料作为充填材料,采空区和三角点必须填满。
9、开采自燃煤层时,在开采设计中,必须预先选定构筑防火门的位置,当采煤工作面投产和通风系统形成后,必须按设计选定的防火门位置构筑好防火门墙,并准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火门墙的材料。
10、开采自燃煤层时,在采区设计中必须明确选定自然发火观测站或观测点,并定期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发现有自然发火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自然发火预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在自燃煤层中掘进巷道时,对巷道中出现的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火处理,并定期检查。
12、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立即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灾区人员和灭火工作。
一、规定
1、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2、每一名职工必须经过培训,未经培训,没有取得安全资格证的,不得上岗作业。
3、所有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4、全体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本规程,熟知本工种的各项规定。
(一)监测系统
利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测一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在可能发生自燃的地点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实时检测巷道内气体变化,以掌握各种可靠数据。
对监测系统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温度上升明显、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或增加较快时,要及时组织工作面所有人员撤离、防灭火等。并向通风科、矿调度汇报情况。严格按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认真填写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记录。
监测重点: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盲巷密闭墙,采空区,通风构筑物附近。
(二)综合防灭火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确保工作面的风量达到可靠风量以上,风速满足要求。
2、确保工作区域空气成份满足要求,正常情况下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其它气体符合规程规定。
3、如发生高温点、一氧化碳等异常现象及时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及时通知通风科,迅速查明原因,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向矿长、技术负责人汇报。必要时按要求组织人员撤离。
4、认真执行综合防灭火措施,保障防灭火用水有充足的水量和符合要求的水压。
5、对有发火危险的地区,采取喷射阻化剂,封闭注氮,调风均压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灭火措施。
6、按计划配足风量,至少每10天对工作面风量检测一次
7、安瓦工每天必须对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盲巷密闭墙,采空区,通风构筑物附近,进行瓦斯和温度检查一次。
8、保证将工作面浮煤清扫干净,不留隅角煤,严禁煤尘飞扬、堆积。
9、加强防尘设施管理,使用好各种防尘、降尘设施,不得拆除损坏,保障防尘用水的水量和压力符合要求。
二、防止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1、不得随意留顶底煤,及时扫清浮煤。
2、备好消防火水头、三通阀门,每50m设置一个消火水头,按有关规定配齐,消防设施使用可靠。
3、峒室、油脂库、配电点等峒室,配备2个8kg干粉灭火器,0.5m3砂箱及防火器材工具,由所机电人员负责维护。
4、采面预防煤层自燃发火,开展预测预报,定期对采面及周围采空区密闭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有自燃发火预兆时,要依据发火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
5、通风安全员巡回检查要求:工作面有人作业时,每班至少对该区域按规定路线和时间巡回检查2次汇报2次;工作面无人作业时,每班至少检查汇报一次,对于回风区域的硐室、密闭要设点每班检查汇报一次。
6、通风安全员要认真检查CH4、CO2、CO等有害气体浓度和温度,通风系统情况,“一通三防”设施状态和隐患等,并及时填写记录和汇报。
7、不得空班漏检和假检,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并互相签字,瓦检箱设在工作面机尾支架附近。
8、安全监测,工作面回顺设置各种传感器,与矿监测系统联网进行监测。
三、防灭火要求
1、本矿有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在回采期间保证将工作面浮煤清扫干净,应尽量保持设计的推进速度,在临时停产期间,要加大综合防灭火措施。
2、调整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
3、发现有自燃发火预兆时,要依据发火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篇: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解析
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 , 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第5.5.2条规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应设一个火灾警报装置, 其位置宜设在各楼层走道靠近楼梯出口处……;第8.3.2条规定: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但实际设计中, 许多设计人员总是把扬声器、声光报警器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设置于楼梯间内, 审核人员也总是“视而不见”。若将扬声器设置于楼梯间内, 火灾时, 楼梯间内将都听见应急广播, 而着火层却听不到, 这与《报规》第6.3.1.6条规定的火灾时接通着火层及上下层应急广播的控制程序相违背, 可能导致着火层及上下层人员不知道疏散, 而其它楼层不需要最先疏散的却都紧急疏散并引起恐慌的严重后果。若将声光报警器设置于楼梯间内, 导致的后果与扬声器设置不当相似。火灾时人的疏散顺序是由起火房间, 到走道, 经过安全出口到前室、楼梯间, 最后到达室外地面, 所以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各楼层走道内靠近楼梯出口处、前室、大厅等场所, 而不是在楼梯间内, 才能达到明显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束语
本文列举的几个容易忽视的问题, 只是经常忽视问题的一小部分, 涵盖的范围非常有限, 希望这类问题能引起审核人员的重视。设计、审核人员应加强对规范、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熟练掌握其精神实质, 才能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参考文献: [1] G B 500162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2] G B 5004521995(2005年版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S].[3] G B 50067219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S].[4] G B 5022221995(2001年版 ,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S].[5] G B 5008422001(2005年版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S].[6] G B 50116219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收稿日期:2008212211;修回日期:2009203217作者地址:福建漳州芗城区漳响路消防支队电话:(0596 2972750 E 2mail :lqr119119@163.com 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 王新红
(北京市消防总队, 北京 100035 摘要:利用火灾风险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古建筑进行安全评估、建筑自身现状、着火源控制、人员疏散及消防设施配备情况、灾危险性, 找出重点防范区域, 提出防火、灭火对策。关键词:雍和宫;火灾风险分析;火灾危险性 概述
1.1 雍和宫基本情况
雍和宫是北京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位于北 京市北二环东北角, 占地17亩, 约11300m 2 , 南北长400m , 东西宽50m。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官改庙有260年,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雍和宫由南向北依次为宝坊院(现为停车
场、辇道院、天王殿院、雍和宫殿院、法轮殿院、万福阁殿院、绥成殿院等7个院落,6座主殿, 目前有18个对外开放殿堂和展室。
1.2 雍和宫防火现状
雍和宫的安全保卫工作由雍和宫管理处负责, 设有保卫部专职负责雍和宫的安全保卫工作, 有消防保卫干部5人。同时组建有保安、僧人志愿消防队各20人。日常消防监督管理由东城消防支队负责。虽然雍和宫有无可估量的文物价值, 但火灾预防工作仍面临许多问题。长期以来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用火用电管理不力、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欠缺等问题。据《中国火灾大典》记载,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 二月二十发生一起较大火灾, 消防队扑救5h , 火灾损失白银约500万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4年 五月 12009年第5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二十又发生一起火灾, 烧毁房屋30间。一次又一次的惨痛火灾事故给消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因此, 有必要对该古建筑火灾防治进行研究,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从而达到保护古建筑目的。通过调研分析, 当前雍和宫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 由于历史原因, 部分民用建筑和古建筑之间缺少防火分隔。目前, 雍和宫东西宽仅50m。在雍和宫西侧为雍和宫大街, 东侧药师殿、密宗殿等古建筑与相邻的民用建筑之间, 无防火分隔, 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此外雍和宫建筑群内部通道狭窄, , 组群规模布置, 一旦着火, 了便利条件,(2 , 耐火等级低, 火灾荷载大。由于雍和宫文物古建筑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 单位面积火灾负荷大, 建筑的木屋顶、木柱、木楼板、木隔断等建筑构件均为可燃物, 有的已经变色或碳化, 有的出现裂缝, 再加上北方气候比较干燥, 木质材料含水量极低。此外, 雍和宫古建筑殿堂内空间大, 窗洞较多, 一旦着火, 供氧充足, 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 容易形成轰燃, 火势难以控制。再加上寺庙内悬挂的帐幔、字画等物, 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
(3 人员疏散存在问题, 火源管理不严格。雍和宫是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每逢春节或节日因为香客、游客太多, 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制止游客吸烟, 燃香过盛大, 这些都带来很大的消防隐患。据统计, 每年春节期间日均客流量在6万人左右, 而游客出入口仅有3个,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容易发生人员疏散困难和集体踩踏事件。
(4 雍和宫周边有大量的小商店、小餐馆等六小单位, 与雍和宫之间没有防火分隔。其中卖香户67家, 存在使用明火点香和在店内存放大量可燃物的现象;餐馆16家, 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做饭, 没有构筑独立的储瓶间及相应的煤气报警和防爆排风设施, 一旦发生火灾或液化石油气爆燃等现象, 将给雍和宫的安全带来威胁。
(5 雍和宫火灾报警系统主要包括:①红外报警, 主要布控在雍和宫殿、法轮殿、大佛楼、戒台楼。②等离子光电感烟报警, 主要布控在库房、殿堂区、僧舍、佛学院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使用10多年, 设备陈旧, 火灾探测器故障率高, 部分殿堂数量不够, 且安装不合理。
(6 电气线路老化、超负荷用电现象严重。雍和宫许多古建筑的电气线路为20世纪70年代敷设, 多数
敷设不规范, 在敷设之初仅仅考虑寺庙及僧人的照明用电。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殿内使用的用电设备逐渐增多。特别是由于铺设的电线线路复杂, 部分电气线路没有穿管直接架设在木梁或木柱上, 用电器大多不符合规范;随着岁月的流逝, 线路已严重老化, 使得电气线路安全隐患日益严重。
(7 雷击也是造成古建筑火灾的重要因素。据统计, 1012%左右。雍和宫15, , 虽基本能满。
根据雍和宫的现有建筑结构, 笔者主要对以下18个大殿进行火灾风险调查:天王殿、密宗殿、讲经殿、雍和宫、药师殿、时轮殿、永佑殿、法轮殿、东西配殿、**楼、戒台楼、永康阁、延绥阁、雅曼达嘎楼、昭佛楼、万福阁、绥成殿等殿逐一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自身状况(面积、火灾荷载、可燃物分布(文物数量及现状、着火源的控制(灯具数量、电气线路布置、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数
量、通风口、报警系统、灭火救援力量(消防中队距离、装备力量、人员疏散设施(安全出口、疏散指示等 以及消防安全管理(摄像头。逐一分析影响雍和宫火灾风险水平的各因素, 分析不同宫殿的相对火灾风险水平, 找出重点防范区域, 提出相应的对策。防火灭火对策
雍和宫火灾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雍和宫古建筑火灾荷载高, 建筑之间缺乏有效的防火分隔, 火灾一旦发生极易迅速蔓延。因此, 防治火灾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采取以下一些火灾防治对策。
(1 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进行可燃物控制, 降低或者减弱可燃物的燃烧性能, 为火灾扑救赢得时间。首先, 作为承重结构, 梁、柱等木结构均应采取防火处理, 提高梁、柱的耐火能力, 其次, 对于殿堂内极易燃烧的织物制品, 应该运用化学阻燃技术进行阻燃处理, 使部分可燃材料变为难燃材料。
(2 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 降低和消除火患因素。主要包括严格火源管理、加强电气防火安全以及提高防雷能力。在雍和宫周围一定保护范围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在殿堂内严禁乱点灯和烧香, 对于为数不多的酥油灯和长明灯, 要加强管理, 确保火源不触及任何经幡等织物。
21王新红:雍和宫的火灾风险及防火灭火措施2009年第5期
雷击是古建筑发生火灾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要研究和配置合适的防雷装置, 合理安装避雷针、避雷网、引下线及接地电极等。
(3 确保消防器材及消防供水系统的完好有效。雍和宫内部专门划定了消防车道, 春节等特殊时期专门在东北门停放1辆消防车, 以备万一发生火灾及时扑救。院内有消火栓20个, 其中室外地下式消火栓7个, 室内壁挂式消火栓13个;消火栓箱11个, 内有斧、锹、钩、水带、钥匙等器材, 有530余具灭火器, 分布于雍和宫全院。供水管线接入市政管网, 入院管径为200mm , 常年水压3MPa , 消防水源充足。, 灾危险性大的殿堂量的灭火器,。
(4 火灾紧急状态下的人员安全疏散是雍和宫火灾安全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每年春节期间日均客流量在6万人左右, 共开设3个紧急出口, 但仍然不能满足需要, 由于古建筑的性质和内部结构特点, 不可能通过改变建筑结构来增设疏散通道和出口。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雍和宫内的人员密度, 在重要出口增设疏散指示灯具, 封闭非旅游区的路线, 简化疏散路线, 使人员疏散路线简洁、明了。
(5 对于火灾防治来说, 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特别是对类似于雍和宫的古建筑, 技术和管理同等重要。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和规章制度, 明确消防安全任务和职责, 加强雍和宫内僧侣和工作人员的防火意识, 提高防火扑救技能。例如春节期间雍和宫管理处专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制度, 制定各项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 加大控制力度。结束语
对雍和宫开展火灾风险分析, 有助于火灾隐患的确定和消除, 提高古建筑的安全性, 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古建筑的防火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此外, 确定古建筑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和水平, 把火灾风险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古建筑。最终达到既提高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 又能保持其原有独特建筑风格的目的。参考文献: [1] 范维澄, 孙金华, 陆守香, 等.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科 学出版社,2004.[2] 翁文国, 范维澄.中国古建筑防火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 术,2001,20(5 :20222.[3] 霍然, 胡源, 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中国科
《火灾分类》国家标准修订发布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最近发布第131号公
告, 批准发布G B ΠT 496822008《火灾分类》推荐性国家标准, 该标准代替G B ΠT 496821985, 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火灾分类》国家标准自1985年发布以来, 在消防, 广泛应用于防火为, , 这种分类已经2007年对火, 发布了IS O 3941:2007《火灾分类》, 因此我国火灾分类标准也应随之进行调整。结合我国国情, 在采用IS O 3941:2007时, 对1985版国标做了如下修改: ①不仅仅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定义火灾分类, 而是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六个不同的类别。②根据G B 501402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中的定义, 增加了E 类火灾(带电火灾。③根据IS O 3941:2007中的定义, 增加了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G B ΠT 496822008《火灾分类》国家标准新规定的六类火灾如下: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 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 类火灾:气体火灾。D 类火灾:金属火灾。
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 火灾。
有关专家认为, 新规定的火灾分类更加科学、合理, 实用性强, 更能满足消防工作对火灾分类的需求。新的《火灾分类》国家标准发布后, 凡有关规定与新标准不一致的, 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公安部消防局 屈 励
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4] 赵新文.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 信息,2004,(12.[5] 庄磊, 王福亮, 孙晓乾, 等.布达拉宫古建筑的火灾风险调
查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25(3 :3372342.收稿日期:2009202210;修回日期:2009204201 作者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外交部街甲1号东城消防支队邮编:100005电话:(010 85119060 3 12009年第5期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第五篇:火灾与灭火 教案
<火灾与灭火>教案
(秦淮区第43中学甘德全)
教学目标: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火灾发生时的个人防护
教学准备:打火机一只,烧杯一个,蜡烛一根,小火盆一个,水杯一个装上水,废纸若干。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组火灾场面图片。
一 火在人类进程的作用 二 火怎样怎样才能成为火灾 三 火灾的起因和损失可分几类 四 燃烧的条件
课堂实验
目的:去掉一个燃烧的条件就能灭火 五 灭火方法
六 假如我们遇到火灾,最有可能发生在哪里?有哪些危害?
七 消防常识
消防演习: 1 火灾中如何逃生如何拔打火警电话 八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1同学们,学习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课堂练习:P35 想一想 3,4 观看消防趣味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