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宁夏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宁夏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1年1月18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王正伟
各位代表: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这个庄严神圣的地方。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们沉着应对,攻坚克难,夺取了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成就。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旺盛势头。
--经济增速刷新纪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3亿元,增长13.4%,是新世纪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一、二、三产分别增长7%、16%、11.6%。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87亿元,增长34.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50亿元,达153.6亿元,增长37.7%。
--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强劲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64.7亿元,增长30.9%,接近“十五”总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增长19%;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增长63.2%,其中出口增长57.5%,增幅居全国前列。
--结构调整实现突破。设施农业提前跨过百万亩大关,特色农业产值占比突破80%;“五优一新”工业增加值以20%的速度增长,低能耗产品出口额超过60%;旅游业异军突起,物流金融快速增长;绿色环保产业发挥效益,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4个县(市、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西北最大的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建成投用。文化卫生体育设施继续完善,服务功能快速提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前10年实现全覆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4‰。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0项民生计划全面落实,30件为民实事超额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45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4675元,增长15.5%,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余额达1170.3亿元,增长20.9%。
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区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上又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区各族人民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成一批重大项目,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集中开展宁东、黄河金岸等项目建设大会战,重点推进50个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建成了宁东至山东直流输电、神华宁煤煤基烯烃一期一套等一批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工程;贯通了银川至石嘴山、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和吴忠黄河公路大桥;完成了太中银铁路建设等工程,新增铁路里程375公里;六盘山机场建成通航,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包兰铁路复线、银川火车站改造加速推进;一批城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成投用;贺兰山体育场、宁夏大剧院、儿童医院、防沙治沙技术学院一期等一批社会事业工程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盐环定扬黄续建、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和“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等项目加紧建设,治理水土流失1134平方公里,新增造林1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4%。
(二)突出培育优势产业,跨越发展的路径更加明晰。制定了“l+7”配套政策文件,力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以“三大示范区”统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设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三个百万亩”工程,设施农业、覆膜保墒旱作农业、扬黄补灌高效节水农业分别达106万亩、130万亩和60万亩,灌区种植冬麦64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枸杞、葡萄、红枣、马铃薯、淡水鱼等13个特色产业规模、效益呈两位数增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成功引进雨润、煌上煌等一批知名“农字号”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2%。以“五优一新”产业带动新型工业发展,提升“五大十特”业园区功能,宁东基地建设全面提速,灵武羊绒产业园跻身国家级园区。新增煤炭产能1000万吨、新型煤化工产能112万吨、火电装机360万千瓦、风电装机68万千瓦,多(单)晶硅产能达8500吨、太阳能发电装机11万千瓦,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电力五大行业增加值增幅均超20%。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能力居全国前列。以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0个,完成投资160亿元,新增工业增加值46亿元。实施重大科技专项33个,两大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世界首条正负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单极试运行,首套煤基烯烃项目试产成功,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并网发电,均创同类项目世界之最。以节能减排助推发展方式转变,果断采取10项硬措施,阶段性关停140家能耗高的企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3%,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56%、1.02%。坚持办好10件环保实事,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着力扩大消费需求,跨越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认真落实国家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大力实施“万村千乡”、“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程,成功引进华润万家、北京物美、世纪金花等大型商贸集团,城市连锁经营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和90%的行政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三大口岸”、“九大物流园区”和“十大专业市场”,开通银川至迪拜货运航线、银川至连云港集装箱班列,民航客运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增长28.3%。精心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黄河大峡谷、须弥山石窟、水洞沟遗址等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8亿元,增长27.6%。积极培育房地产、汽车等消费热点,商品房销售936万平方米,增长20.7%;汽车类零售额59.1亿元,增长44.2%。
(四)全线贯通黄河金岸,跨越发展的平台更加宽广。黄河金岸建设全面展开。402公里标准化堤防和508公里滨河大道全线通车,两岸新增耕地4.7万亩、湿地11万亩、生态绿地65万亩。华夏石刻艺术园、黄河文化展示园、世界沙博园“三大主题公园”规划完成,枸杞博物馆、黄河圣坛、黄河书院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加快推进。以黄河金岸为主轴,带动了沿黄10个城市的共同发展。银川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联合国宜居城市进展顺利;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城市特色更加鲜明,承载力不断提升;贺兰跨入西部百强县行列,灵武、平罗、青铜峡位次前移;12个特色示范乡镇建设步伐加快。公积金异地购房贷款全面推开,4条城际公交开通运行。山川互动效应显现。随着沿黄城市带辐射力的增强,以固原为中心的宁南山区进入了快速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固原市在陕甘宁老区的重点城市地 位日益凸显,中南部县城聚集能力正在增强。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稳步推进,又有4万人迁入移民新村。第三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全面完成,草畜、马铃薯、苗木、劳务、生态旅游等产业提速升级,中南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3年高于川区。
(五)成功举办中阿经贸论坛,跨越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出台了“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意见”,高水平举办园博会、文博会、房车节等六大节会,首届中阿经贸论坛成为我区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会国家最多的国际性盛会。启动了“三大基地”、“五个中心”的具体规划,银川德胜清真食品、吴忠穆斯林用品工业园加快建设,在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宁夏产品销售中心。多批次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及东盟、中东等地开展大型招商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800亿元;积极开展与周边省区的横向联合,成功举办能源化工“金三角”合作论坛。大力度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自治区直管县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农垦、集体林权、农村土地流转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招商银行银川分行、宁夏回商村镇银行挂牌运营,宁夏银行天津分行加紧筹建;信贷市场活跃有序,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573.6亿元和2398.7亿元,增长25%和25.1%;青龙管业实现我区民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六)全面完成民生计划,跨越发展的合力更加增强。全年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389亿元,占全区一般预算支出的70%。全民创业深入开展,培育小企业3658个、小老板8830个,创造新岗位4.76万个,1.97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75.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5%。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妥善解决12.1万人的养老和2万人的医保遗留问题;率先在全国开展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率先在全国建立孤儿养育津贴制度,7000多名孤儿生活得到保障。城乡居民稳步增收,提高全区最低工资标准,调高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落实农业5项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首创廉租房配建制度,补助标准西部最高,新建廉租房1.4万套、经适房1.9万套、棚户区住房9170户,改造危窑危房3.4万户,7.6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30多万农民喜迁新居;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从最高时的14%回落到5.9%。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新建改造加固校舍120万平方米,新增教学班800个;营养早餐工程惠及山区37.5万中小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4.5%,教育强县(区)达18个;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明显增强,中职招生增速全国第一;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民族教育积极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改善,新建改扩建县以上医院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9所、社区和村卫生室77所;公立医院优势特色专科建设效果显著,中医药、回医药稳步发展;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惠及13万妇女儿童;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疫病防控有力有效;“少生快富”扩面提标。文化体育等事业加快发展,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学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月上贺兰》、《花儿》等剧目荣获国家级大奖。成功举办黄河金岸国际马拉松赛、第十三届全区运动会和第七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第五届全国特奥会上实现奖牌和总分双突破。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推进。慈善、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妇女儿童等事业快速发展。地质勘查、统计调查、防灾减灾、外事侨务、参事文史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七)大力加强效能建设,跨越发展的保障更加有力。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6件、政协委员提案485件,提请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10件,制定政府规章12件,取消或调整行政审批事项35项;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突出高效便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区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网上审批和督查取得有效进展,率先在全国开展乡镇民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试点;出台政务公开等有关制度,行政透明度全国排名第二;强化效能目标考核,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加强管理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强化城镇社区建设,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人防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强化廉政为民,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实行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突出对中央扩内需项目的监督检查,因公出国(境)、公务购车及运行、公务接待支出得到合理控制。
各位代表,总结去年,我们深感欣慰和自豪;回顾“十一五”,我们更觉得不平凡、不寻常。可以说,“十一五”是宁夏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5年来,我们经受住了诸多重大事件和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全区经济实力和各项事业连续跃上新台阶。与2005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从612.6亿元跃升至164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47.7亿元增长到15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094元提高到153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509元增加到467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58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均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5年。5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刻领会国家的战略导向,主动对接,积极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与宁夏结合的文章,宁东基地建设规划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宁夏沿黄经济区、六盘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以及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等写入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吴忠、固原、中卫等市县(区)将列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特别是国务院专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区确定了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六大基地、六个示范区、一个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宁夏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我们成功举办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活动,向全国、全世界展示了宁夏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奋力跨越的新形象,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着力推进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以“五优一新”产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以特色旅游和物流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以黄河金岸为重点的城乡山川统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成效。我们积极申请国务院批准我区永久承办“中阿经贸论坛”,实现了对外开放的历史性突破。我们连续4年实施民生计划,投入资金1257.4亿元,为民办实事120件,新建维修校舍228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县级医院23所、乡镇卫生院238所,建成廉租房和经适房11.1万套,改造棚户区住房1.4万户、农村危窑危房14.7万户,解决了158万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修建农村公路6500公里,减少贫困人口33.2万人,56.3万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2万农民参加了新农合,123万农民参加了新农保,有效缓解了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饮水难、居住难、出行难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难题。我们面对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出手快、出拳准,及时采取作用直接、见效迅速的一揽子应对举措,成功战胜了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
各位代表,5年的拼搏奋斗,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5年的生动实践,积累了西部欠发达地区解决发展问题的宝贵经验,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宁夏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回首这5年,我们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动,我们感念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与厚爱,感激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感佩600多万回汉各族人民的卓越创造与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驻宁部队、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较小,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二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山川、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扶贫攻坚及生态移民的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三是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节能减排约束增大,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任重道远;四是公共服务较为薄弱,一些行业管理粗放,群众关心的房价较高、物价上涨、教育医疗优质资源紧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十二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5年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区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推进以项目为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主要任务的农业现代化,着力推进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着力推进以沿黄城市带为支撑的特色城市化,着力推进以生态治理和节能减排为抓手的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以生态移民攻坚为重点的扶贫开发进程,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奋力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2%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500元(约合625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完成1.5万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竞争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主攻方向;必须把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有力支撑;必须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动力;必须把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保障。
纵观国际风云,把握发展大势,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全球经济在交汇中艰难前行、世界市场在摩擦中深度融合、各地发展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历史新阶段。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时代,抢占发展制高点,创造竞争新优势,实现宁夏新跨越,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今后5年,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战略性突破:
(一)着力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现代产业是支撑现代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钢筋铁骨。要把做大做强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作为提升我区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抓手。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三大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抓好13个特色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经营,以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继续保持我区农业在全国的先进水平。到2015年,设施农业达到160万亩,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突出发展新型工业,计划投资7000亿元,实施煤电化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大千亿”计划,力促工业经济总量翻一番。加快推进“五大十特”工业园区开发升级,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集群,努力走出一条精深加工、清洁生产、跨越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物流金融、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信息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二)着力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是培育和发展城市群。我们要在保护好母亲河的同时,充分发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优势,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建设,构建以沿黄城市带为核心区,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点线结合、良性互动的城乡一体新格局,使我区的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全面建设“一堤六线”,加快推进“六个一体化”,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精心打造示范西北、带动周边的沿黄城市带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到2015年,沿黄城市带经济总量占到全区的90%左右,全区城市化率提高到55%。实施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发展战略,夯实基础、强壮产业,做大城镇、转移农民,推进中南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城乡面貌的大改观、人民生活的大改善。
(三)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全面提升环境竞争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竞争力。坚持生态为重、环保优先,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筑祖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健全完善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综合治理重点流域和生态脆弱区,建设沿黄城市带绿色景观、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中部干旱带防风固沙和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四大绿色长廊,巩固扩大“人进沙退”成果,创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省区。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深入实施分区治水策略,探索完善水权转换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调控和保障能力,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省区,实现节水兴工、以工哺农、良性循环、永续发展。强化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侧重发展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大力推行低耗清洁的消费方式。强化源头控制,严格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探索开展排污排放权交易,推进环境协同治理,打造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良好人居创业环境。
(四)着力建设内陆开放试验区,全面提升开放竞争力。内陆地区的竞争实质上是开放的竞争。我们必须发挥人文、地缘、产业和民族团结的优势,以向西开放为突破,着力扩大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交流合作,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实现对外开放新突破。坚持每年举办中阿博览会,推动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申请设立中阿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保税物流、旅游免签、购物离境退税等新政策,架起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经济文化直接交流的“宁夏通道”。争取承担中国清真产业标准的制定和认证,探索建立国际相互认证和产业准入机制,建成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设计、认证、加工、博览、物流中心和具有浓郁穆斯林特色的休闲度假区,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生产基地、中阿优势特色产业对接基地、中国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人才培育基地。加快“走出去”步伐,巩固扩大外贸传统市场,大力拓展中东等新兴市场,全面提升对外经贸水平;加强与西部省区、沿海地区的战略合作,在横向联合中实现互利共赢。深化行政体制、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财税金融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增强发展新动力。
(五)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区,全面提升形象竞争力。一个地区的美好形象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宁夏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我们要倍加珍惜并发扬光大。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加快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扎实推进全民创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人都能够实现创业就业。加快推进生态移民,努力把我区建成全国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建成基本完备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让所有学生既能“有学上”,更能“上好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质优的健康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全区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宁夏大地,让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形象成为国内外熟知的靓丽名片,让每一个生活和工作在宁夏的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三、今年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从现在起,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完成年度单位生产总值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为确保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要切实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继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再添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后劲。
投资是第一拉力,项目是发展基石。今年安排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323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105个、50亿元以上的23个、百亿元以上的8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800亿元。主要分四大板块:工业板块920亿元。开工建设神华宁煤煤基烯烃一期二套等92个项目,加快建设锦宁120万吨铝镁合金等125个项目,建成投产宁夏石化500万吨炼油等59个项目。交通物流板块160亿元。重点是东线高速、同沿高速、石嘴山和兵沟黄河大桥、包兰铁路银兰段扩能改造、惠银段增建二线、银川至西安铁路、中卫和石嘴山火车站、河东机场三期扩建、贺兰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等42个项目。农林水板块115亿元。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大柳树工程前期工作,开工或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中南部城乡人饮安全水源、沙坡头南北干渠及灌区节水改造、星海湖标准化堤防、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防沙治沙等73个项目。社会事业板块75亿元。重点推进宁大科技综合楼、防沙治沙学院一期、财经职业学院和艺术学校新校区、宁夏大剧院、儿童医院、宁安医院、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设施等83个项目。对以上重点项目,要列出时间表,跟踪督查问效,确保进度和质量。要坚持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并重,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民间资本、市场主体和金融融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
(二)大力发展“一优三高”农业,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实践告诉我们,我区农业只有打特色牌、走高端路,做到品种优良化、技术尖端化、市场高端化、效益最大化,才能在国内外大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普及优良品种。充分发挥我区适宜发展制种业的地域优势,积极引进、繁育和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扩大提升优质稻谷、脱毒种薯、专用玉米、枸杞、长枣等制种业规模档次,建设西部重要的种子种苗基地。年内发展“宁粳43号”等优质水稻30万亩、脱毒种薯繁育16万亩、灌区优质冬麦75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畜禽水产良种化率都有新提高。要推广高新技术。主动上门对接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引进嫁接、集成示范一批尖端适用技术,加快建设银川国家级现代农业和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科技园。继续抓好120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强化首席专家负责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把示范基地真正打造成现代农业的样板区和先进科技成果的展示区。要开发高端市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继续提升设施果菜、清真牛羊肉、枸杞、红枣、硒砂瓜等农产品的品质和影响力,形成一县一特的品牌格局;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在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建立直销网络和“窗口”,千方百计把宁夏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打入国内外高端市场。要创造高效益。围绕特色农业产业链,深入实施龙头企业升级工程,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参与我区现代农业建设,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0家,总量达到450家,其中国家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80家。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使农产品实现多次加工转化增值和优质优价。高水平规划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力争5年内酿酒葡萄种植达到70万亩,10年内形成100万亩规模,并以此为依托做好文化旅游结合的大文章,使葡萄长廊与黄河金岸珠联壁合、交相辉映,成为塞上江南的新亮点。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一要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设施配套,再掀水利建设新高潮,新增节水灌溉5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50万亩。二要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等重点工程,尽快完成“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建设,新造林150万亩,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培育壮大后续产业。三要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新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客运站点220个,78%的行政村通沥青路、97%的通班车。四要扩大农村清洁能源覆盖面,沼气、太阳能受益农户达到60万户。
(三)加快实施“三大千亿”计划,争创工业发展新辉煌。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从今年开始,启动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4%。实施煤电化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计划。加快推进神华宁煤煤变油、国电英力特煤基化工以及宝丰煤热解多联产、宝塔石化精细化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发展壮大煤炭、电力、煤化工产业规模,新增煤炭产能1000万吨、电力装机298万千瓦,新型煤化工产能达到300万吨,在建设国家煤化工产业基地、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上取得重要进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计划。以10万千瓦光伏发电、100万千瓦风电以及中色东方9200吨铍青铜、隆基硅业3000吨单晶硅、伊品40万吨玉米深加工、石嘴山青年汽车城等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以及生物、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年增速力争30%以上。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引进新技术、采用新工艺、配套新设备,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集中抓好中电投青铝30万吨电解铝、宁夏石化45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大地化工PVA、荣昌特米尔精纺羊绒纱等重点项目,促使冶金、化工、建材和轻纺等传统产业整体装备尽快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推动园区集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设施,提升“五大十特”工业园区集聚效益,确保宁东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陆港经济区、中卫和太阳山五大工业园区分别完成投资310亿元、60亿元、60亿元、55亿元和47亿元,银川德胜、灵武羊绒等10家特色园区投资和总产值分别增长30%和20%以上,夯实我区招商引资的大平台,形成新型工业的增长极。进一步做好工作,全力争取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落地开工;支持银川市与中航集团合作,建立“大飞机”配套产业制造基地;加快石嘴山与淄博东西合作产业园建设;吴忠、固原、中卫也要积极与东部地区联办开发区、共建产业园。要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作用,培育更多的“旗舰”型大企业、大集团担当领跑重任,力争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5家、百亿元以上的5家。强力推进中小企业“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选择100个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至3亿元左右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制定发展目标和扶持政策,促其尽快成长;在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中,确定1000家进行重点培育,支撑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推动节能减排降耗。严格执行节能减排“十大铁律”,实施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等工程,全面开展建设项目能耗评估和清洁生产审核,突出抓好83户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认真抓好石嘴山市、宁东基地等国家级循环经济建设试点。毫不动摇地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项目准入,坚决杜绝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上马。继续实施10件环保实事,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效增加森林碳汇,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四)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实现服务业发展新突破。
构建大物流体系。建成投用“三大口岸”、“九大物流园区”和“十大专业市场”,打造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物流平台。重点培育领鲜物流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逐步形成覆盖全区、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区统一、全国互联的公共信息系统,提升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
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争取开通银川至北京、西安、兰州的动车组,加密现有航线班次,增加直飞上海、广州等东部主要城市的航班,开通运营银川至迪拜客运航班,有效缩短通达国内外的时空距离,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
构建大旅游体系。围绕打造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完善沙坡头、沙湖、须弥山等王牌景区功能形象,优化黄河大峡谷、火石寨、老龙潭等重点景区设施服务,推进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森林公园、六盘山红色旅游区的评星晋级。加快边塞博物馆、忠烈祠等旅游文化项目建设,创排经典旅游文化舞剧或实景演出。开发阳光沙疗、垂钓漂流、自驾车游等新业态,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提档升级。抓紧筹建宁夏旅游投资公司,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我区旅游开发。规划建设一批五星级宾馆,增强中高端接待能力。联合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展捆绑式宣传,加大营销推介力度,推进旅游省际合作,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全面提升“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构建大融资体系。引进各类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中介组织来宁设立分支机构,力争民生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落户我区。努力扩大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的利用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力争新增贷款超过上年。发展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融资担保机构,改善“三农”及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鼓励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争取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制定落实国务院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的配套措施,激活社会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构建大市场体系。深入实施“万村千乡”、“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工程,加快构建以大型交易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市场为支撑、城乡社区市场为补充的流通大网络。培育电子商务,发展连锁、代理、配送等新型业态,促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建成中国穆斯林国际商贸城,形成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成金凤万达商业广场,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企业,激发商贸零售市场的竞争活力。提升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会计审计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工程咨询、资产评估、监理代理、健身养老、家政助理等新兴服务业。
(五)全面建设黄河金岸,拓展城乡统筹发展新境界。
加快黄河金岸同城化步伐。要下好沿黄城市带建设一盘棋,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做大银川主城区,做特永宁、贺兰卫星城,提升城市管理、交通运营等水平,增强龙头带动力和区域辐射力。提升石嘴山、吴忠、中卫沿黄骨干城市功能,加快大武口—平罗、利通—青铜峡组团发展。规划建设宣和、石空、金积、叶盛、临河、掌政、金贵、陶乐、沙湖等特色示范乡镇和100个社区化新农村示范点,形成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新型村镇。全面推进省际、县际、城际交通线与滨河大道联通,形成109国道、滨河大道和东、西线高速“四线”齐驱、南北贯通的黄河金岸大路网。
提升黄河金岸建设管理水平。黄河金岸规划委员会要发挥好职能作用,统一管理两岸建设布局和建筑设计。打造沿黄城市带地标性主题建筑群,建成黄河楼、地质博物馆,开工建设华夏石刻艺术园、黄河文化展示园、世界沙博园、五千年华夏馆,加快推进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世界水车公园、黄河古渡坊、长河湾国际度假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沿黄土地整理和湖泊水系保护利用,实施河道疏浚加固改造,推进中卫腾格里湖、青铜峡鸟岛、平罗天河湾等湿地开发建设。合理布局一批休闲观光特色农业园区、观河栈道、汽车露营地等设施,全面推进滨河景观长廊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举办书画大采风、万人颂黄河、国际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充分展示黄河金岸的独特风采和价值。
大力发展山城经济。强化固原在宁南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的中心城市地位,实施中南部大县城发展战略。加快海原、同心、盐池等新区建设,提升回乡西吉、文化隆德、旅游泾源、生态彭阳、特色红寺堡等山城建设水平。推动城乡安全饮水工程、王洼铁路专线、六盘山热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生态绿化和水土治理,改善山区发展环境。推进太阳山工业园、固原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建设,做大草畜、马铃薯制种、设施瓜菜、生态旅游、劳务经济等主导产业,加速壮大中南部自我发展能力。抓住国家启动特困地区集中连片开发攻坚的机遇,完善整村推进、社会扶贫等工作机制,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广阔空间,形成南部山区与沿黄城市带良性互动、统筹发展的新局面。
(六)强力推进中阿经贸合作,增添改革开放新活力。
高标准办好“中阿博览会”。在巩固扩大“中阿经贸论坛”成果的基础上,谋划举办“中阿博览会”,把我区打造成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开工建设国际会展中心、中阿博览会永久性会址、阅海湾CBD总部商务区等配套服务项目。研究制定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国家标准,着力构建国内统一、国际认可的哈拉相互认证机制。抓紧规划论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综合保税区”。在制定好“三大基地”发展规划的同时,落实责任,加快进度,3年内,银川建成国内最大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设计中心、认证中心和博览中心,吴忠、贺兰分别建成国内最大的穆斯林用品和清真食品加工中心,灵武建成国内重要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物流中心。
全方位开展外引内联。突出新创意、采用新手法策划举办“沙特宁夏商品展”和“香港宁夏活动周”,高品位、大手笔、多亮点办好园博会、文博会、房车节、服装节等六大节会,进一步聚集商气、人气。深化国际合作、东西合作,加强与央企及各类商会、驻华机构的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招商引资机制。重点面向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和友好城市,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到位资金突破900亿元。推动能源化工“金三角”的构建,积极开展与陕甘青新和内蒙古等周边省区能源开发战略合作,在强化区域协作中壮大实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区外、国外建立原材料、生产加工和科技研发基地。
宽领域深化重点改革。推进自治区直管县改革试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推行项目代建制,完善政府投资运行体系。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加快集体林权制度和农垦改革,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等政策。健全国资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扩大民营资金进入的产业和领域,扶持壮大非公经济加快发展。推行资源税改革,研究出台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创新财税管理体制,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破解难题,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七)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各项事业新发展。
教育寄托着百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要全面实施《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政府投资新建改建县城标准化和乡镇中心幼儿园43所,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入园率超过50%。全面推进教育强县(区)创建,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改建加固校舍100万平方米,新增教学班360个,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族教育加快发展。发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引领作用,支持宁夏财经、工商等职业学院跻入示范学院行列。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和博士授予单位建设,支持宁夏理工学院尽快进入国内一流民办大学行列。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培养更多的名师和英才,把教育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千秋大事办实办好。
科技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支撑。要进一步加强部区、省际、院所合作,建设煤化工循环利用等技术中心。支持宁夏大学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鼓励大企业创办研究院所,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项目35个,推动旱作节水农业、土地综合治理、葡萄酿酒等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开展风电、光伏发电、钽铌铍新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实施“六大人才计划”,培育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医疗卫生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要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巩固深化药招“三统一”,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乡村和城镇社区倾斜,增加全区乡镇卫生院专业医生编制1184个,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公共医疗服务。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继续抓好“四免一救助”,对重度精神病人和贫困白内障患者的治疗给予资助。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年”活动,努力让群众享受公平、普惠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4‰以内。
文化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深入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覆盖、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宁夏演艺集团,重点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动漫创意、文化会展等新兴业态,启动运营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下功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增长点。鼓励文化创新创造,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发展,推出更多群众喜爱、健康向上的精品力作。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群众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承办高规格的体育赛事,备战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八)深入做好民生工作,开创构建和谐社会新局面。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年年都有新提高。
--抓生态移民促脱贫致富。启动实施《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加快生态、教育、劳务移民步伐,5年内投资105.8亿元,完成移民搬迁35万人,让这部分群众彻底摆脱生存困境。今年整合资金15亿元,新建移民新村77个,建成6万人的搬迁新房,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抓全民创业促充分就业。新创办小企业2000个,培养小老板2000名,确保新增城镇就业6.6万人,输转农村劳动力80万人次。继续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帮助更多失地农民、残疾人和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抓物价调控促市场稳定。在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的前提下,推动产销对接,全区建立300个鲜活农产品直销点,在5个地级市建立重要物资储备调运库,强化市场调控;加强价格监测和预警分析,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实施动态物价补贴,稳定社会价格预期;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抓合理分配促社会公平。深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完善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
--抓社会保障解后顾之忧。推进“五险”扩面提标,尽快实现省级社保“一卡通”。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扩大住院费即时结算和门诊大病统筹比例。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完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做好孤儿养育、教育和救助,为全区55万重点优抚、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对象发放取暖、节日补贴。开发聚集慈善资源,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抓保障房建设圆安居之梦。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新建廉租房1.2万套、经适房1.1万套、公共租赁房7000套,新增廉租房租赁补贴1.27万户。深入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危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新村20个,整治旧村200个,改造危窑危房3万户、棚户区住房8000户,使更多的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抓创新管理促社会和谐。健全基层管理体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强化信访督查督办,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及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性公共事件。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管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抓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工作。发展老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各位代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遇到的难处,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人民关心的难题,就是我们攻坚的目标;人民心中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人民面前,我们始终是公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永远的天职。恪尽职守,当好公仆,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每一位国家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强化行政问责,落实过错追究,做到有诉必应、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健全重大决策专家论证、集体审定、风险评估和社会公示制度,确保各项决策和行政行为更加符合发展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坚持廉洁从政,进一步增强凝聚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加快建立全区统一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奢侈浪费,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为民谋利上,把更多的财力投到民生改善上。坚持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各级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队伍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解决民生突出问题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实干兴政,进一步增强执行力。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兑现服务承诺,强化行政督查,完善效能考核,加快构建延伸到村的五级政务服务网络,推行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把我区打造成西部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省区。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立说立行、紧张快干,抓实盯牢、不打折扣,把前进中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把发展中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各位代表,“十二五”蓝图宏伟壮丽,今年的任务艰巨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科学发展,向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二篇:宁夏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宁夏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014年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报告在提出201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之后,紧接着从六个方面,对今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第三部分‚以改革统揽各项工作,大力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切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主题,提出要‚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政策,持续跟进监管,以改革统领全局,以开放助推发展。‛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为报告第四部分,提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战略举措。‛要求必须‚做优做强工业,做特做精农业,做活做大服务业,平稳迈过调整转型的坎,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第五部分‚实施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关系现代化全局。‛用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的理念来统筹空间规划,优化城镇布局,合理配臵资源,实现协调发展。并指明‚我们有条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清理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优惠政策,提高资源配臵效率 1 和公平性。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健全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研究制定煤炭和油气资源有偿开采办法。健全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土地批后监管,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用开放倒逼改革
开放也是改革,用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高起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安排试验区建设资金10亿元,进一步完善银川综合保税区功能,健全中阿博览会办会机制,办好系列活动,争取阿拉伯国家在宁设立领事机构,推动中阿商贸、能源、金融以及文教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构筑中阿合作宁夏渠道,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
迈过调整转型的坎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战略举措。要全面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做优做强工业,做特做精农业,做活做大服务业,平稳迈过调整转型的坎,构建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挺起发展的脊梁
工业要在培育、延伸、壮大上做文章。工业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脊梁和支柱,是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要着力打造一批产值过千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今年安排新型工业化资金27亿元,促进主导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规划 新型城镇化关系现代化全局。用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的理念来统筹空间规划,优化城镇布局,合理配臵资源,实现协调发展。我们有条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走在全国前列。
突出城市功能特色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银川要突出开放和现代化的城市特色,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石嘴山要突出工业城市特色,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吴忠要突出回乡特色,重点发展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仪器仪表、新材料及现代制造业;固原要突出生态环保特色,重点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和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中卫要突出地域特色,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业。
一张蓝图绘到底
规划是龙头,是未来建设发展的总纲。自治区编制的《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把区域定位、发展布局、生态体系、文化脉络等有机结合,这是我区空间发展的大战略,要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一张蓝图绘到底。各地各部门都要有一盘棋思想,严格落实这个规划,今年修编并实施分类总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起到引领和规范各项建设的作用。
●72小时
用好航权开放权益,开辟更多国际航线,争取国际中转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加快形成西向出境的空中走廊。
●220万吨
提升化工、冶金、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限制电解铝、水泥、钢铁等行业低层次扩张,淘汰焦炭、铁合金、电石、化肥等 3 行业落后产能,分解细化节能降耗任务,年内减少220万吨标煤能耗。
●3个百分点
加快宁东和石嘴山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园区中的循环,促进固体废物、污水等综合利用,逐步实现生产低碳化、清洁化、无害化,资源综合利用率年内提高3个百分点。
●10.2亿元
自治区安排资金10.2亿元,重点发展葡萄、草畜、瓜菜园艺等产业,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
●3个100和1个1000 葡萄产业,以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为主,配套旅游设施,培育文化元素,实施保税政策,努力实现100万亩葡萄种植基地、100公里旅游文化长廊、100个列级酒庄、1000亿元综合产值的目标,打造世界高端葡萄酒产地。
●35%和60% 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流通主体和外销窗口,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畜禽标准化生产率、农产品加工率分别达到35%和60%。
●1200万亩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守耕地红线,抓好土地整理项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改良盐碱地2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30万亩,创建高标准基本农田50万亩。●66% 建设自治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6%。
●13.8亿元
2014年安排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13.8亿元,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1650万人次
组建宁夏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城乡建设融合,激活旅游消费大市场。全年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0亿元。
●14.4亿元
全年投入科技和信息化资金14.4亿元。围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提升科技的支撑能力。
●30个创新平台
鼓励发展企业主导、市场需求、产学研协同的技术创新联盟,搭建先进铸造技术等30个科技创新平台,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全年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300人次,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建立5个国家级引智示范点,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24亿元
把沿黄城市带及黄河金岸、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作为自治区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安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亿 5 元,打造银川、吴忠、宁东组成的大银川都市区,发展石嘴山、固原、中卫等副中心城市,带动全区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三定‛工作
报告第三部分在谈到‚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时,提及要‚三月份完成自治区级的机构改革和‘三定’工作‛。所谓‚三定‛,原为‚三定‛规定,是中央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而对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所作规定的简称。即指:定机构(确定行使职责的部门,包括名称、性质<行政或事业>、经费<全供、差供、自收自支>等)、定职能(单位有些什么权力和职责),定编制(单位各种编制的人数,内设机构数,领导职数等)。政府购买服务
在第三部分‚统筹社会领域改革‛中,报告提出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政府购买服务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也是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必然要求。它的实质是在政府所需服务或者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中引入竞争,即从原来的独家提供改为多家公开招标竞争提供。它既能加速推进市场化进程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也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归纳起来,政府购买的服务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所需服务,如会议、物业、餐饮、教育培训等。二是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如公共教育、环卫、住房保障等。
信息高速公路 ‚推动三网融合,普及4G网络,构建信息高速公路‛,报告提到的信息高速公路,就是利用数字化大容量的光纤通讯网络,在政府机构、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以至普通家庭之间建成计算机联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相互沟通方式,加快科技交流,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享受影视娱乐、遥控医疗,实施远程教育,举行视频会议,实现网上购物,享受交互式电视等。
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
报告在阐述‚实现核心带动‛时,说到‚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镇化既然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就需要回归到产业发展、产业经济提升这一根本上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实体产业经济的发展和扶持上。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以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升级,将城市发展带到现实中来,贴合地区实际发展,为城镇化解决农民转型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八大工程‛
报告在‚建设美丽乡村‛这一部分中提到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八大工程‛,即指规划引领、农房改造、农民收入倍增、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文明村镇创建等工程。
法人治理结构
报告第三部分在谈到‚统筹社会领域改革‛时指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开展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法人治理,是指为实 7 现公立医院出资者的目的,平衡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若干制度安排。法人治理的根本精神在于,将公立医院的管理自主权从政府卫生部门下放给医院,从而政府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医疗行业的监管,同时履行出资人的监管职责,医院本身则搞好自身管理,同时在保证经济收入、公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满足病人和社会的需要。
深入探索建立权责明确、管理高效、激励科学、监管有力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不仅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使‚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核心所在,也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重要途径。
打造宁夏新硅谷
依托宁夏(中卫)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和银川IBI育成中心等,引进奇虎360、阿里巴巴等大数据中心项目,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形成西部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建设区域交通网
今年自治区安排综合交通建设资金65亿元。加快骨干公路建设,打通省际、市际、县际断头路。完善连接城乡的快速通道,实现城市重要节点的直达畅通。加快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开工银西、甘武铁路,推动银川至北京列车提速。
生态治理不手软
实施自治区环保行动计划,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政府办事好又快 推行行政审批目录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审批服务一门受理、多证联办,最大限度简政放权,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中阿博览成品牌
健全中阿博览会办会机制,办好系列活动,争取阿拉伯国家在宁设立领事机构,推动中阿商贸、能源、金融以及文教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构筑中阿合作宁夏渠道,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本组漫画何富成
继‚以改革统揽各项工作,大力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实施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之后,报告在第六部分‚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明确指出‚经济发展了,社会事业也要赶上来。‛计划全年安排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9.2亿元,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促均衡,使广大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报告第七部分‚全面完成十项民生计划,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开始即指出‚为群众谋福祉,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推进十项民生计划,切实办好30件为民实事,确保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紧接着即言明要‚扶持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是报告的第八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报告先对过去一年作风建设的成效进行了回顾,提出‚这些好方法、好经验,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继而又对各级政府及广大公职人员提出要求‚一定 9 要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夙夜在公,为国家尽好责、为人民服好务。‛
最后,报告激情洋溢地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共享文化大餐
为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文化大餐,是时代的召唤、群众的心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中国梦、宁夏精神凝聚团结鼓劲、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和服务能力。
兜住底、兜好底
社会保障是‚稳定器‛,关键要兜住底、兜好底,多做百姓需要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五险合一‛,实现城乡居民医保自治区级统筹和大病保险的全覆盖。继续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关心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残疾人基本生活,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织好社保网,温暖群众心。
恪尽职守、夙夜在公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的一年,我们深之又深研究问题、实之又实狠抓发展、诚之又诚为民办事、10 细之又细督查落实、严之又严强化纪律,对于克服社会上和我们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作风飘浮、眼高手低,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以及庸懒散软等现象,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些好方法、好经验,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各级政府及广大公职人员一定要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夙夜在公,为国家尽好责、为人民服好务。
不拍脱离实际的板
治理现代社会,要求各级政府在出政策、搞建设、办事情时,必须讲民主、讲科学、讲程序、讲效率。要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评估等制度,加强调查研究,注重集思广益,不拍脱离实际的板,不做违反规律的事,特别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一定要把账算明白,把前因后果想清楚,不能按下葫芦起来瓢。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改进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多开展下访谈心、结对帮扶、上门办理,将行政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健全常态化制度,以解决‚四风‛问题为突破口,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遏止迎来送往、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的东西,开管用的会,讲管用的话,行管用的文,文件和会议数量再压缩20%以上。每一位国家公职人员都要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能力、动员组织能力和处臵复杂矛盾能力。努力建设‚四个宁夏‛
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11 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9.2亿元
全年安排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9.2亿元,保基本、补短板、提质量、促均衡,使广大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两大‛抓手
扶持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百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抓手是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
●21亿元和7万移民
今年投入资金21亿元,搬迁生态移民7万人,两年内完成全部任务。搬迁完成后,要把工作重心转到确保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上来。
●投入扶贫资金8.5亿元
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用足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政策,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投入资金8.5亿元,整村推进500个重点贫困村的脱贫致富,并实行考核销号。
●6.7亿元就业资金
就业是安身立命之本,自己挣钱自己花,心里才踏实。稳定就业是我们工作的优先目标。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安排资金6.7亿元,强化培训,创造岗位,支持自主创业,让广大成功的创业者带动全社会实现充分就业。
●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 要统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的青年就业,促进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
●大病保险全覆盖
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推进‚五险合一‛,实现城乡居民医保自治区级统筹和大病保险的全覆盖。
●三年内改造完现有危房
安排资金3.4亿元,改造危窑危房4.5万户,三年内改造完现有危窑危房和土坯房。
●98%以上行政村通客车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新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220个,全区98%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客车,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
●110万缺水群众
加快实施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及连通工程,三年内让这里的110万缺水群众都能喝上放心水。
●压缩20%以上
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遏止迎来送往、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的东西,开管用的会,讲管用的话,行管用的文,文件和会议数量再压缩20%以上。
●‚三公‛经费预算再压缩5% 认真执行‚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标准,清理政府性楼堂馆所,13 ‚三公‛经费预算再压缩5%,让社会明显感到政府改进作风的力度,让百姓明显感到勤俭戒奢的成果。
●一条红线
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在法律框架内,这是一条红线,也是一条底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推进综合执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切实解决行政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公民。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多主动通报,少被动应急,提高工作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监督政府。
分级诊疗
报告第六部分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中提出要‚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推进分级诊疗、远程会诊‛。所谓分级医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各有所长,逐步实现专业化。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大医院由此可‚减负‛,将主要精力放在疑难危重疾病方面。而基层医疗机构也可获得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人,大量的病例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步入良性循环。
五险合一 这个词出现在报告第七部分‚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意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申报、统一征缴、统一稽核和统一经办。
智能交通系统
报告在阐述‚进一步改善群众安居条件‛时,提到‚建设智能交通系统‛。所谓‚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通过人、车、路的和谐、密切配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来缓解交通阻塞,提高路网通过能力,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
权力清单
报告在第八部分阐述‚要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时,提出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权力清单,指明晰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给权力划定边界。比如一个单位、一部分、一任领导干部,有什么权力,哪一个权力到底怎么运作,有什么程序,有什么保障,有什么监督,权力运行结果怎么样,都要向人民公布。这些都是权力的清单。由此来看,‚权力清单制度‛无疑是一项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措施,将方便公众对政府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
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六不准‛
在第八部分最后一节‚要把廉洁从政贯穿始终‛中,报告明确提出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六不准’,把权力关进 15 制度的‘笼子’里‛。此处的‚六不准‛,指: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这是中央用制度遏止‚特权思想和作风‛的响亮一炮,也是遏制‚四风‛顽疾,依靠刚性制度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关键一炮。
妇幼卫生‚七免一救助‛政策
指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筛查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四种疾病和治疗筛查出的患儿;对农村孕产妇急救、筛查出的农村乳腺癌和宫颈癌患者治疗给予救助等惠民政策。
治理现代社会
报告第八部分‚要把科学执政贯穿始终‛中,提到了‚治理现代社会‛这句话。治理一词,缘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往我们说‚管理‛,今天成‚治理‛,虽是一字之变,但这种从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变化,意味着我们不仅于思想观念上不再走人治的老路,而且于政治生态上铲除了人治隐形存在的可能,最终使那种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法治无所依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必然是法治。
关注困难生
要进一步加大困难学生资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读好书。织好社保网
继续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关心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残疾人基本生活,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织好社保网,温暖群众心。
管好‚嘴‛边事
要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织好食品安全的天罗地网,让群众吃得放心。
执法要从严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推进综合执法,规范行政裁量权,切实解决行政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位公民。
奉公当廉洁
严格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标准,清理政府性楼堂馆所,让社会明显感到政府改进作风的力度,让百姓明显感到勤俭戒奢的成果。
第三篇:宁夏固原市原州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原州区一届人大四次 会议文件
(三)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6日在原州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区长
张 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原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年。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原州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各族群众,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以12项重点工作和10件民生实事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务实苦
引领、科技支撑、土地流转、创新机制等措施,引导、支持天启薯业、六盘山薯业、丰禾种苗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马铃薯种薯三级繁育体系建设,生产原原种3000多万粒,发展原种2400亩、一级种薯4万亩,建成中河、张易2个万亩马铃薯种薯基地。中河马铃薯种薯基地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突出劳务人员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出两个重点,坚持市场引动、中介带动、政府推动,全年输出劳务10万人、创收6.2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全年农业实现增加值7.5亿元,增长8.5%。
工业经济增效明显。采取招商拉动、技改促动、品牌带动、联营推动“四动”措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力提升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全力搭建招商平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引进投资1.8亿元世界500强企业中航郑飞集团清真养生小杂粮深加工项目、投资6000万元的有机枸杞种植及深加工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烧结制品项目及农机城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我区。东风雪铁龙4S店、石膏矿开采、马铃薯种植及深加工、通用航空产业园等项目已初步达成投资意向。全年招商引资落地项目14个,到位资金2.7亿元。在2010年宁洽会暨首届中阿经贸论坛期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投资贸易项目洽谈签约先进单位”。投资9700万元,12公里的绿色长廊,成功举办了须弥山旅游推介会和文化旅游周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2.8万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56万元。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3亿元,增长15%。
二、全力以赴上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争取落实国家、自治区政策性项目196项,投资8.75亿元,带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同比增长26.1%。项目数量、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须弥山景区沿线绿化整治、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农田骨干林网、新农村道路绿化、机关单位绿化等一批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补植补造面积15万亩,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绿化道路254公里,新增造林面积6.6万亩。须弥山旅游线绿化整治工程规模大、速度快、质量高、效果好,被区内多家新闻媒体誉为“原州速度”。
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田渠林路综合治理,库井窖池综合利用,建成头营南塬、沈河2个5000亩节水灌溉(配套)工程,开工建设三营甘沟、鸦儿沟2个万亩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新增(改善)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综合治理杨达沟、共和等流域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农村人饮工程14处,7.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田水利建设获得自治区“黄河杯”竞赛奖。
“教育强区”如期实现。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力度,整合中小学校37所,利用整合后的校园建成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使1000多名学前儿童入园梦想变成现实。大力实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严格控制班额人数,城区中小学起始年级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9.1%。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启动。“教育强区”创建工作高标准通过自治区验收,成为宁南山区首批教育强县(区)之一。
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科技入户及农村信息化工程,组织开展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实施科技试验示范51项,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2项,培训农民3.6万人,“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卫生事业深入发展。认真落实卫生惠民计划,扎实推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等公共卫生项目,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中有增,分别达到88.4%和95%,全年为参保群众报销医药费6598万元。
计划生育有力推进。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积极探索并试行少数民族户均“两孩半”生育做法,受到区、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誉为“原州模式”。在国家奖励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再投入120万元帮扶资金,助推群众生育观念转变,提前3个月
地震防御区、国有林场棚户区及盐化工基地搬迁范围内的3500多户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是近年来我区集中新建农民住房数量最多的一年。着力构建城乡新型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全年发放各类救助、救灾资金1.04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统筹城乡医疗保险两项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多方筹措206万元,资助636名高考成绩达到二本以上录取分数线的农村大学新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大学新生迈入大学校园;落实生源地助学贷款1464万元,资助困难大学生2713人。为598名孤儿发放了养育津贴,免费救助残疾人600多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2015万元,开发新项目156个,创办小企业240家,培育小老板342人,新增城镇就业30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以内。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五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深入开展新一轮“平安原州”创建活动,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严厉打击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加强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推行领导包案、定期接访等各项制度,深入开展大接访、大走访活动,排查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监控,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
流力度,公开招考公务员36名。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标志着“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和跨越。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突出表现在: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7%,较“十一五”规划目标加快2.7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2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5.5%,超出规划目标2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 %,超出规划目标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4%,超出规划目标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1∶19∶60调整为“十一五”末的17∶20∶63,一产稳中有降,二三产业比重提升,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稳步发展。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和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建成了以头营马园、彭堡闫堡等为代表的高标准设施农业园区21个、面积7.2万亩,累计推广节水保墒覆膜种植48万亩,成
1GDP的贡献率达到63%。
——基础设施明显改观。“十一五”期间,累计争取项目399个,国家投资13.45亿元,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在林业生态建设上,相继实施了大六盘生态经济圈、三北防护林四期等林业重点工程,累计造林30.8万亩,先后建成了福银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贺家湾水库绿化、须弥山旅游线产业带、北部川区宽幅林网等生态建设亮点工程。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8.4%提高到“十一五”末的12.7%。在农田水利建设上,大力开展宁南山区节水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完成6处库井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扬黄灌区节水灌溉配套工程,新增灌溉面积8.8万亩;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477平方公里,全面完成青石峡等1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先后实施了固原东部农村重点供水工程、固扩十一泵站以后人畜饮水工程及22处农村中小型安全饮水工程,13.8万人告别了饮水困难的历史。在农村道路建设上,抢抓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新修农村砂砾路63条718公里,新建油路78条814公里,通油路的行政村达到14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7%。在村镇建设上,加快完善村镇建设规划,先后建成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示范村57个,完成了三营、黄铎堡一期,张易,杨郎小城镇建设,小城镇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并建立了长效机制,3建乡镇文化站8个。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采,2008年被授予“全国民间社火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开展。累计投入资金3.5亿多元,完成三批104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任务,7.8万群众告别贫困。按照“救助一批、扶持一批、带动一批”的原则,改造危窑危房7900户,4万群众迁入新居。立足区情,从2008年开始分三期实施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建成了团结、三和、利民3个移民新村,0.8万群众搬出深山。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2.4万人次,发放保障金1.8亿元。全面落实家电下乡、农资直补、退耕还林、教育“三免一补”、学生营养早餐等惠民政策,五年累计向群众兑现政策性补助资金8.1亿元。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促进就业工作,新建义乌商贸创业园、二营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基地14个,新增就业岗位12822个。群众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现代通讯、交通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肉、蛋、奶人均占有量有较大提高,人民生活逐渐向小康迈进。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科学审视区情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5快速发展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支持原州发展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自治区、固原市驻原各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原州区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还很差,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二是工业经济总量不大,效益水平较低,缺乏大企业的带动,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较弱;三是投资活力不足,财政保障能力弱,招商引资和融资困难,资金、技术、人才等仍然是制约我区发展的瓶颈;四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大项目支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很低;五是机关效能建设有待加强,干部的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责任意识、服务水平、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7务,面临着加快工业化进程与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双重责任。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继续深化区情认识,立足新起点,明确新要求,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的主要奋斗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到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102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8%,24%,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2.11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五年累计134.3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三次产业竞相发展,结构调整为11:25:64,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9%以上,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科技运用能力明显提升,率先进入宁南山区科技示范县(区)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25元,年均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625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总人口控制在46.5万人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
9培育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新型产业。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以建设西兰银交汇中心物流集散基地为目标,建设清水河综合物流带和三营物流带。培育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物流企业1-2家,建设马铃薯、清真牛羊肉、冷凉蔬菜等自治区级批发市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须弥山石窟、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等八大旅游景区,将原州区打造成宁夏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紧紧围绕“抓规划谋发展,抓项目促发展”的基本思路,筛选储备项目投资规模达到800亿元以上。到“十二五”末,45%行政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所有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建设西南部水源涵养林、东部水土保持林、清水河流域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形成“U”型生态屏障及以枸杞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到2015年,境内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完成造林150万亩。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水源、安全饮水、库井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到2013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末,全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8平方公里,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1万亩。
五、强化社会公共服务
努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基本普
1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健全公共财政体制,防范财政风险。加强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政策,支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的发展。
2011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11年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向新的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及原州区委一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围绕固原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生态农业,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倾力打造商贸物流重区,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更加注重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努力把原州区建成宁南山区统筹城乡的示范区、产业聚集的核心区、宜居创业的和谐区。
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亿元,同比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2亿元,同比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0%;社
3河、三营建设3个万亩种薯繁育基地。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其中脱毒薯面积30万亩。做强草畜产业。按照以牛为主、多畜并举、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建设肉牛养殖示范村12个,新建1000头以上养殖园区1个、500头以上园区2个,种植牧草33万亩,肉牛饲养总量达到20.5万头以上。以三营为中心,培育10万只养鸡园区1个,2万只标准化养鸡场5个。全年畜禽饲养总量185万个羊单位。引进、扶持一批肉类加工和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农村专业合作社,实现草畜产业由养殖育肥向长途贩运、精深加工方向发展,集中力量打造“宁夏清真牛羊肉基地县(区)”。做长枸杞产业。以三营、头营为中心,启动建设10万亩枸杞产业带,建成2个万亩枸杞园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积极引进招商企业参与枸杞基地建设及产品深加工,推动枸杞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优质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打造宁南山区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做精小杂粮产业。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和区域优势,发展1000亩小杂粮优质原料生产基地5个,带动全区种植小杂粮7万亩。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小杂粮系列加工食品,突出绿色、有机、清真特色,提高杂粮食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劳务产业。进一步巩固拓展劳务输出基地,以技能型培训、有组织输出为抓手,培训城乡劳动力1万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3000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重点培育电焊、5度,提高马铃薯淀粉企业废水污染防治能力,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
三、抓商贸旅游繁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实施商贸兴埠和旅游拉动战略,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5亿元,增长15%。围绕建设西兰银交汇中心物流集散地,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二十里铺物流市场带和三营物流市场带。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中介、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健全城乡物流网络,活跃城乡商贸流通。新建(改造)农家店80家,发展仓储物流企业2家、流通合作组织5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三便民一推动”等扩大内需工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亿元,同比增长17.5%。围绕建设宁夏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紧紧抓住自治区“以须弥山旅游区开发建设,带动大六盘红色生态旅游大发展”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改善须弥山石窟景区沿线环境,完成景云寺恢复重建工程,办好须弥山文化旅游节,提升景区品位,打造宁夏王牌景点。组建旅游开发公司,开发旅游资源,完成西北农耕博物馆布展开放,开辟安西王府遗址、禅塔山、西海子等新景点,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家风情和农业观光旅游,大力推介宣传“清凉原州”旅游品牌,放眼全国精品旅游线路,依托六盘山机场发展包机旅游,推动原州旅游产业取得重大突破。
7镇。选择10个自然村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配套建设水电路、新能源、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同步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建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各具特色的社区化新农村。完成黄铎堡、寨科小城镇建设。继续加大农村公路改造力度,不断改善群众出行条件,硬化乡村道路150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22个。争取小西湖公园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加大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力度,新建社区服务站8个,争创“四星级社区”3个。配合实施市区城中村“村改居”工作,将5288户20701人纳入社区管理,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五、抓民生计划落实,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民生计划为抓手,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工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巩固提高“教育强区”成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师德建设、师资培训,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内改造中小学14所。建成一幼、二幼、三幼,新建四幼。规范公立幼儿园收费标准,对年检优秀的民办幼儿园给予奖励扶持,逐步化解学前幼儿“入园难”问题。积极争取各类助学项目,对当年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农村大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大学生全部予以资助。科技工作。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完善网络平台建设,稳定信息员队
9等体育器材,发放广播电视“户户通”地面卫星接收系统1万套(户)。办好《新原州》报和《原州》文艺期刊,弘扬主旋律,讴歌新时代,提升原州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认真做好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增村级发展互助资金700万元,使互助资金总额达到4800万元,实现贫困村和生态移民村互助资金全覆盖。加大资金回收监管力度,确保互助资金安全运行。继续做好铁道部定点帮扶、闽宁丰原协作、区市单位包村等社会扶贫工作。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贫困面控制在25%以内。生态移民工作。把生态移民作为摆脱贫困的治本之策,实施“移民安居计划”,坚持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培育产业、增收致富相结合,以县外灌区安置为主,县内城市农村结合,多渠道搬迁安置移民,确保完成自治区下达给我区的移民任务。按照新的高抗设防标准,改造农村危窑危房1000户。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率分别达到85%和93%以上。全面推行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使身患重病、大病的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扎实做好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养老敬老、助学助残等工作。创业就业工作。建立创业带动就业和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新增发放全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元,年
1“两创建、两争做”活动,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关心老龄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切实做好史志、统计、粮食、供销、防震减灾、国防动员、档案管理等工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2011年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按照“提效能、促发展、惠民生”的要求,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
一、强化学习实践,切实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强化理论武装,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深化对宏观经济形势、科学发展规律和区情实际的认识与把握,不断获取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努力掌握做好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严密的学习制度和完善的学习机制,坚持组织导学、领导带学、先进引学、实践促学“四学机制”,着力解决学习的推动力、发展力、带动力。通过学习,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思想观念上有新解放,关注民生上有新举措,加快发展上有新突破,做到政治上不迷失方向,决策上不违背规律,思路上不偏离中心,工作上不脱离实际。
3政、行政复议、效果反馈、社会监督渠道,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使政府决策更加贴近民情、体现民愿、顺应民心。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引导各级干部讲诚信、重程序、守纪律,严格按法律办事、按程序办事、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得当。
五、加强效能建设,切实提高勤政廉政能力。政府效能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一以贯之。要树立“快”的追求,强化“快”的意识,发扬“快”的作风,保持“快”的节奏,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全面推行“问责、问廉、问效”制度,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努力建设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建设有所作为、值得人民群众信赖、让全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激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六盘山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推进原州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原州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0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0——GDP增幅创10年之最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643亿元,增长13.4%,是新世纪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 增 长 7%、16%和11.6%。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87亿元,增长34.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50亿元,达到153.6亿元,增长37.7%。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强劲拉动。固定资产投资达1464.7亿元,增长30.9%;消费400亿元,增长19%;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增长63.2%,其中出口增长57.5%。设施农业提前跨过百万亩大关,特色农业产值占比突破80%;“五优一新”工业增加值以20%的速度增长,低能耗产品出口额超过60%;旅游业异军突起,金融物流快速增长;绿色环保产业发挥效益,节能减排攻坚战全面告捷。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45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4675元,增长15.5%,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余额达1170.3亿元,增长20.9%。新增造林1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8%。
这一年中,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首届中阿经贸论坛成为我区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会国家最多的国际性盛会。●世界首条正负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单极试运行。
●首套煤基烯烃项目试产成功。
●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并网发电。
●灵武羊绒产业园跻身国家级园区。
●贺兰跨入西部百强县行列。●青龙管业实现了我区民营企业上市零的突破。●银川至石嘴山、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开通。●六盘山机场通航。
●开通银川至迪拜货运航线、银川至连云港集装箱班列,民航客运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
●公积金异地购房贷款全面推开。
●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7.8亿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0——七成预算支出用于民生
2010年共投入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389亿元,占全区一般预算支出的70%。年初制定的10项民生计划全面落实,30件民生实事超额完成。
●这一年中,全民创业深入开展,培育小企业3568个、小老板8830个,创造新岗位
4.76万个,1.97万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5%。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建立孤儿养育津贴制度,7000多名孤儿生活得到保障;解决了12.1万人的养老和2万人的医保遗留问题;率先在全国开展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首创廉租房配建制度,补助标准西部最高,新建廉租房1.4万套、经适房143万平方米、棚户区住房139万平方米,改造危窑危房3.2万套,7.6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实现住有所居,30多万农民喜迁新居;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房屋销售价格涨幅
从最高时的14%回落到了5.9%。
●教育方面,新建改造安全校舍120万平方米,新增教学班800个。营养早餐工程惠及山区37.5万名学生,教育强县(区)达18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4.5%。
●文化方面,《月上贺兰》、《花儿》等剧目荣获国家级大奖。
●农村方面,今年又有4万农民入住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移民新村。中南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3年高于川区。
●基本医疗服务不断改善,新建改建扩建县以上医院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9所、社区和村卫生室77所;妇幼卫生“四免一救助”惠及13万妇女儿童。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1——专家解读十大关键词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用一半多的内容阐述开局之年,可见其重要性。为此,新消息报特别邀请段庆林(宁夏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海晏(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其度(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解读报告中的亮点,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GDP增长12%
报告摘录:今年我区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完成单位生产总值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
段庆林:“十一五”时期宁夏GDP平均年增长率为12.66%,2011年GDP预期增长率调低到12%,主要考虑到我国已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常规增长阶段,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会逐步退出;为治理通货膨胀,中央也把2011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减少货币流动性。金融危机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正在展开,预计全国2011年GDP增速会超过9.5%。宁夏将2011年GDP增长率确定为12%是合适的,意味着既要保持较快发展,又要给抑通胀、调结构和惠民生留有余地。
CPI涨幅4%左右
报告摘录:今年我区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将以物价调控促市场稳定,在5个地级市建立重要物资储备调运库,强化市场调控;加强价格监测与预警分析,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实施动态物价补贴,稳定社会价格预期。
段庆林:多个国家级权威机构预测2011年CPI上涨4%至4.5%。价格上涨压力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翘尾因素,二是新涨价因素。有专家预测,假设2011年平均价格水平和2010年12月的水平一样,2010年全国价格翘尾因素就达到2.3个百分点。预测宁夏2010年价格翘尾因素会高于2.3个百分点,价格翘尾因素对2011年的物价影响不容乐观。新涨价因素包括资源价格调整和国际输入性通胀。国内资源税改革,理顺煤炭、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加上国内粮食、肉类、蔬菜、服务等价格的上涨,还有国际市场石油、矿产品、农产品等大宗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均对宁夏CPI上涨影响很大,抑制通胀任务艰巨。
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
报告摘录:高水平规划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力争5年内酿酒葡萄种植达到70万亩,10年内形成100万亩规模,并以此为依托做好文化旅游结合的大文章,使葡萄长廊与
黄河金岸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成为塞上江南的新亮点。
张海晏:贺兰山拥有我区酿酒葡萄种植的绝佳生态系统,在这里部署规模化酿酒葡萄种植与酒庄酒生产,使我区葡萄果酒生产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本身就是打造黄河金岸命题中的应有之义。当然,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发展葡萄酒产业,还在于百万亩葡萄种植园的旅游观光效能。
实施“三大千亿”计划
报告摘录:从今年开始,我区启动实施“三大千亿”计划,实施煤电化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计划,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计划,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
段庆林:“三大千亿”计划选择的依据主要是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精神。宁夏选择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培育宁夏竞争新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关重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化工、冶金、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使传统产业整体装备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更是宁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记者 裴艳)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2011——专家解读十大关键词
审批服务 全程代理
报告摘录:我区将加快构建延伸到村的五级政务服务网络,推行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和网上审批制,把我区打造成西部乃至全国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省区。
张其度:全程代理制度即全程办事代理制,特点是 “一旦受理,全程代办,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群众办事只需向受理窗口提出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就可在规定的时间拿回办理结果,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使办事程序简下来、运行成本降下来,实现政府提速、行政增效、群众减负。
开建沿黄 主题建筑群
报告摘录:开工建设华夏石刻艺术园、黄河文化展示园、世界沙博园、五千年华夏馆,加快推进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世界水车公园、黄河古渡坊、长河湾国际度假中心等项目建设。
张海晏:沿滨河大道部署一系列彰显黄河文化特色的地标性建筑群落,是发展沿黄城市经济区的迫切需要。宁夏本身就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例如水洞沟文化,可惜近代以来宁夏有逐步从中心文化淡出的迹象。自治区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高标准推进沿黄城市带重点工程建设,将极大提升宁夏在中华民族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打造物流 中转基地
报告摘录:建成投用“三大口岸”、“九大物流园区”和“十大专业市场”。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争取开通银川至北京、西安、兰州的动车组,加密现有航班班次,增加直飞上海、广州等东部主要城市的航班,开通运营银川至迪拜客运航班,有效缩短通达国内外的时空距离。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张海晏:宁夏完全有可能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特别是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开放的前沿阵地。宁夏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必将大大增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对外营销能力。宁夏经济长期以来偏重生产、漠视流通,难以挺进终端市场参与利润分配。如果能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宁夏经济就等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开发旅游新业态
报告摘录:我区将开发阳光沙疗、垂钓漂流、自驾车游等新业态,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提档升级。
段庆林:中国人的旅游形态从以观光型旅游为主,向以休闲度假型为主转变,这将对宁夏旅游市场带来深远影响。一是在团队观光旅游增长的同时,以散客为主的休闲旅游日益增多,客源结构变化需要改变旅游资源和服务的供给结构;二是深度开发阳光沙疗、垂钓漂流、自驾车游等新业态,是在推动宁夏3大旅游带发展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是建设具有西部特色旅游目的地的体现。
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报告摘录:今年我区将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宁夏演艺集团,重点培育现代演艺、数字媒体、动漫创意、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业态,启动运营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下工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增长点。
张其度:“十一五”期间,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5%,超过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但我区新兴文化业态起步晚、规模小、实力弱、空白多,急需创新思路,加快发展。不过,发展差距大也意味着发展潜力大、创新空间大。
新建移民村77个
报告摘录:我区将在5年内投资105.8亿元,完成移民搬迁35万人,让这部分群众彻底摆脱生存困境。今年将整合资金15亿元,新建移民村77个,建成6万人的搬迁新房,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段庆林:生态移民是自治区重要的战略选择,是加强山川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具体操作中,要处理好原住民与迁入者的土地关系,让移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处理好移民的文化、社会适应问题,要处理好移民中的大家庭的居住问题。
第五篇:宁夏固原地区固原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07年11月19日在固原市原州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原州区代区长
吴万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五年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自治区、固原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务实苦干,锐意进取,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2007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亿元,比2002
— 1 — 年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5.8%,提前两年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地方财政收入3000万元,可比增长96%,年均增长19.2%;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8亿元,是前五年的4.4倍。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围绕农民增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采取政策扶持、规划引导、典型示范、龙头带动的办法,实施了“百村万户养牛致富工程”和马铃薯、特色种植(枸杞、葵花、蔬菜)、劳务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建成马园蔬菜、老庄养牛等种养专业村(园区)178个,初步形成北部枸杞葵花、东部草畜林果、南部马铃薯、中部蔬菜的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结合区情实际,积极探索开展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2007年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168万个羊单位,马铃薯、特色经济作物、蔬菜分别达到71.3万亩、31.9万亩和7万亩,其中设施农业3.2万亩,农民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00元。草畜、劳务等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85%,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导产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食总产量在播种面积减少和干旱严重的情况下仍达到1.54亿公斤。预计2007年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11亿元、4.8亿元,比2002年增长1.3倍和83.5%。
——二三产业增势强劲。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思路,着力发展二三产业,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抢—— 抓机遇,克服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等困难,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清水河省级工业园区,为工业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目前进园投产企业44家,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1%,聚集带动作用逐渐显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壮大民营企业,稳步推进企业改制,加快老企业技改扩建,促使建材、酿酒等传统工业稳步发展,以马铃薯淀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工业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发展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扶持商贸流通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档次,有力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五年间共引进项目58个、资金2.65亿元,培育出年产值上千万元的骨干企业5家,创出了“金糜子”、“六盘雪”等自治区级知名品牌。2007年,区属工业预计完成总产值5.3亿元,实现增加值1.8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96.3%和1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9亿元,较2002年增长89.3%,年均递增14.5%。
——基础设施建设再创佳绩。把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的有效载体,五年来共落实基础建设项目249个、资金7.5亿元,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程。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力推进退耕还林和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新造林9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7%;加大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力度,治理小流域21
— 3 — 条315.4平方公里;全面实施封山禁牧,围栏封育草原80万亩,建设沼气池5760座,新建了银平公路、福银高速绿色通道,大峁梁生态建设示范基地,茹河一期水土保持和庙台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取得实效。完成固海扬黄扩灌工程,新增水浇地12万亩。加固沈河等病险水库7座,修建高标准梯田33.7万亩;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7.2万人告别饮水困难;经过不懈努力,投资1.76亿元、惠及东部山区11.7万人的东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快速发展。福银高速公路原州段即将全线贯通,固原支线机场开工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新建油路12条298公里、砂砾路47条673公里、漫水桥涵36座,初步形成“三纵七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基本通公路的目标。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协助固原市完成了一批街巷改造工程;实施以乡镇办公楼为主的基层政权建设项目,有效改善了基层办公条件;基本完成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对张易、黑城等集镇街道、供排水管网进行硬化改造,兴建马铃薯综合批发市场,完成彭堡、寨科等农贸市场建设;创新投入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多方筹集资金9000万元,实施三营、七营镇区建设,完成街区道路硬化、供排水、市场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加强城镇管理,小城镇呈现出街道亮丽、产业兴旺、经济繁—— 荣的新气象。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投入资金2.3亿元,新改扩建五中、六中、六小等中小学校201所;率先在宁夏实现了远程教育“三种模式”校校通,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两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验收。严密防控、果断处置,夺取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完成14个乡镇卫生院扩建和区医院医技楼、精神病院住院部建设,率先在自治区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目标;药品配送率达到81.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8.7%,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以优化人口环境、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完善“三级承包”责任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扎实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和“一无”乡镇创建活动,计划生育率提高到87%,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6.4‰;全国“少生快富”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少生快富”扶贫模式被全国推广,获得全国“少生快富工程先进县”称号。深化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建成信息服务点138个,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广泛开展 “三下乡”、“四进社区”、“篮球进村”等活动,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城乡文化日益繁荣,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和“农村电影先进典型”称号。加强财税工作,实行积极的财
— 5 — 税政策,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以“乡财县管”为主的财政体制改革,对历年形成的乡镇债务全部予以化解,保证了基层政权平稳运行。坚持依法统计,完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次农业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开展机关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实现了编制实名制管理。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03年获得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称号。防震减灾工作全面加强,档案、史志、老龄、青年、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推进扶贫开发、完善保障救助体系入手,着力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一体两翼”扶贫方针,五年共落实各类扶贫资金3.68亿元,认真实施了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第一批26个整村推进村建设顺利完成,第二批38个整村推进村建设全面启动,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5.8万人,贫困面下降41个百分点。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五年间全区农民人均获得政策性收入1640元。实施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工程,4700户2万余名困难群众迁入新居。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落实城乡低保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发放各类救助资金9692万元,使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现象。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失业保险金得到足额发放,职工养—— 老、失业、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达到100%。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帮助1.35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预计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0元,比2002年增加901元,增长67%,年均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94元,比2002年增长93%,年均增长14%。群众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现代通讯、交通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千家万户,群众饮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人民生活逐渐向小康迈进。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四五”普法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全面启动,法律“七进”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规范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程序,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开通政府信息网站,办事效率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议案36件、代表意见建议259条、政协提案110件。深入贯彻《信访条例》,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扎实开展“平安原州”创建活动,构筑打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明显好转。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重点行业和单位安全专项整治,重大事故逐年下降。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局面得以巩固。
— 7 — 五年的奋斗,五年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实践启示我们:要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必须突出发展这一主题。五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问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全区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大胆实践,催生了“221”和“135”发展思路,谋发展、求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区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我们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意识,争取并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发展的重大项目,城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以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为政之本。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使广大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有力地维护和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改革,增强服务意识。我们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改革,创新机制,形成了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善抓落实的良好作风,在又好又快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过去的五年,我们遇到了“非典”、禽流感和持续干旱等困难和挑战,全区上下一心,攻坚克难,在应对困难和—— 挑战中顺利完成了撤县设区、区划调整、撤乡并镇、农村税费改革等重大工作。这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也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驻原解放军、武警部队,自治区、固原市驻原各单位共同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为原州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五年的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道路上机遇和挑战并存,不进则退,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抗灾能力弱,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二是工业经济发展仍显缓慢,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还不足以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三是固定资产投资乏力,信贷投入规模不大,缺少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四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够协调,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不同程度的存在,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五是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机关工作效
— 9 — 率和发展环境有待提高和优化;干部队伍缺乏年轻、新鲜血液,活力不足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政府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为跨越式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五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135”发展思路,牢固树立“争先进位”意识,深入实施“生态立区、科教兴区、产业富区、改善民生、和谐发展”的方略,凝心聚力、务实高效,坚持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努力提升工业经济,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倾力打造商贸大区,全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力争在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生态改善、和谐社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500万元,年均可比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元,年均增长8%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00元,年均增长7.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突出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两个重点,着力实施好“七大工程”。一是实施设施农业建设工程。以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北部河谷川道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设施园艺和设施花卉;在南部阴湿区和近郊发展拱棚蔬菜;在东部山区集中发展设施养殖和旱作节水农业。到2012年,全区设施农业发展到1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达到10个,把我区建成宁南山区种植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设施农业基地县(区)。二是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地域特色,狠抓基地建设,加快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强化科技服务,壮大龙头企业,促进特色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到2012年,全区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30万个羊单位,马铃薯、特色经济作物、蔬菜面积分别达到80万亩、50万亩和15万亩,把我区建成西北最大的优质食用葵基地,宁南山区最大的草畜、枸杞、蔬菜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三是实施
— 11 —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围绕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建设农田林网,新造林25万亩。以大红沟、杨达沟、峁头沟、茹河、西川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重点,治理小流域16条200平方公里。建设沼气池7000个,配置太阳灶3万台。到2012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四是实施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石景河、大红沟等水库10座,加固改造陈家沟等病险水库15座,完成扬黄灌区人畜饮水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沃土工程”,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到2012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万亩,新修基本农田28.5万亩,农机化率提高到45%。五是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机制,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信息、通讯等向山区农村延伸,提高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应用程度。到2012年,电话入户率提高到60%,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六是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重点抓好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技能培训、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通过加强基地建设、维权服务,壮大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达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的。到2012年,输出劳务11万人,创收5亿元。七是实—— 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完成所有村庄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进行村庄建设,有目的地建设中心村。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重点抓好村庄绿化、道路硬化、房屋改造、能源沼气、人畜饮水、文化娱乐设施配套和环境卫生清扫等工作,让群众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用上清洁气、住上砖瓦房。
二、以招商引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立足优势,挖掘潜力,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强工业、兴三产。一是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建立“政策引商、环境招商、服务安商”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落实和投资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社会诚信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和诚信文明的人文环境,用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弥补“硬环境”的不足。紧盯目标,强化责任,主动出击,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促进区域交流协作,把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引入我区。到2012年,力争引进几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项目,年均引进资金2亿元。二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管理,积极争取开工建设清水河工业园区二期工程,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不断增强聚集能力和承载能力,努力把清水河工业园区建设成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增
— 13 — 长的发展平台。整合生产要素,加快三营清真牛羊肉、七营枸杞加工和黑城建材等工业小区建设,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到2012年,力争园区工业产值占到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三是加快企业改制和产业升级。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采取引资嫁接、资产重组、租赁承包、参股兼并等方式,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解决资金短缺、机制不活等问题。加大技术指导和资金投入,推进酿酒、铸造、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坚定不移地走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发展之路,大力兴办清真牛羊肉、马铃薯淀粉、枸杞、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争取五年内培育出2-3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5个自治区名牌产品。到2012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增加值达到3.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4%。四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市区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加快三营清真牛羊肉、货运,张易建材和七营枸杞等专业市场建设。启动建设马铃薯综合市场二期工程,使之成为集收购、贮藏、销售于一体的西北最大的马铃薯集散窗口和交易中心。加快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信息通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把我区建设成特色鲜明、机制灵活、—— 功能完备、网络畅通的宁南商贸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引导群众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和民族风情游,以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运输、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的大发展。到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亿元,年均递增12%。
三、以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改善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创新项目工作机制,紧扣发展重点选项目,紧盯国家资金投向争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考核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一个项目一名领导负责,一套班子专抓,确保项目争取和建设进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真正把项目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德政工程。今后五年要突出抓好以下重点:一是加强小城镇建设。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加快张易、黑城、寨科等中心集镇建设步伐,完善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加强城镇管理,增强综合承载功能,吸纳更多的农民进城创业。到2012年,基本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七营、三营、张易、寨科等为网络的城镇建设框架,城市化率达到40%。二是加强道路建设。以等级公路和“通达工程”为重点,延伸“三纵七横”道路网络,改造砂砾路,扩大柏油路,加强养护和监管,提高道路等级标准和通行保障能力。完成臭水沟至里沟等216公里三级油路、河川至康沟等421公里砂砾路、五营等20座漫水桥、黑城等6
— 15 — 个乡镇客运站建设。到2012年,干线公路油路铺装率达到95%,100%的行政村通等级公路,75%的行政村通油路。三是加强人饮工程建设。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完成东部、扬黄灌区人畜饮水工程,争取启动实施西部饮水工程。到2012年,从根本上解决我区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争取资金,整合教育资源,重点改造提升中小学校,建设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改扩建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完成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和乡镇计生站、文化站及5个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到2012年,乡乡有标准的计生服务站、文化站,社区有综合性活动中心,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四、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充分利用国家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帮扶,创新投入机制,全力抓好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努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把东部山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大力发展草畜、劳务、马铃薯产业和以秋覆膜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推广“上黄经验”,发展经果林,加快生态建设,做好生态移民搬迁,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2年,力争使东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全区贫困面下降到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促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到2012年,城区及川区乡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高中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0%,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7年,进入自治区教育强县(区)行列。加强基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行科技承包,推进科技入户、入园、入企。到2012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45%。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发展农村及社区卫生,扎实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活动,加强药品配送和农村合作医疗。到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拓宽计生优质服务内容,着力提升“少生快富”工程和“一无”乡镇创建水平,促进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大院”和文化示范户建设,发展民间文艺演出团体,搞好广场文艺演出,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村、进社区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关心弱势群体,完善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模,实现“零就业”家庭就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
— 17 — 理,落实信访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依法加强村(居)民自治组织管理,提高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探索建立人才补充、管理、运行机制,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在区委的领导下,增强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尽心竭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好头、起好步。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亿元,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增长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400万元,可比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4‰以内。
要完成2008年的目标任务,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采取以奖代补、金融扶持、部门帮扶、企业参与的形式,完善扩大马园、三营、庙湾、—— 七营四个设施农业园区,新建徐河、二营、中河、吴磨、姚堡、什里、闫关七个设施农业园区,抓好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信贷协调、水电路配套等工作,建设日光温室5000亩、移动拱棚1.2万亩、网室枸杞2.5万亩,实施秋覆膜5万亩。二是着力壮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改良畜禽品种,抓好饲草调制和动物疫病防控,扩大养殖规模,加快出栏周转。继续抓好“百村万户养牛致富工程”,发展养牛专业村20个,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80万个羊单位。提升脱毒种薯组培繁育能力,抓好张易、中河种薯繁育和寨科、张易、清河鲜薯贮藏外销基地建设,推广优质品种和覆膜栽培等高产技术,扩大机播机收和定单种植范围,种植马铃薯70万亩。建立无公害冷凉型蔬菜基地,发展蔬菜10万亩。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实施枸杞南移、林果东进,特色种植规模扩大到37万亩,其中葵花20万亩、枸杞10万亩(新栽植2万亩)、经果林3.5万亩。抓紧张易马铃薯、七营枸杞、黑城葵花等产品认证工作。三是全力打造劳务产业。发展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搞好“春季沿海、夏季区内、秋季进疆”等万人输出大行动,在巩固原有基地的基础上,新建劳务基地18个,稳定输出务工人员8.8万人,创收3.7亿元。四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多渠道争取扶贫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抓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转移培训”三大工程,— 19 — 实施好整村推进示范县综合扶贫项目,年底使第二批38个整村推进村整体达到“五通三有”和“六个一”标准,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全年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贫困面控制在10%以内。五是搞好新农村示范建设。集中力量,捆绑项目,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20个村开展新农村示范建设,突出抓好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农民素质提升、基层民主建设等各项工作。
二、加快发展二三产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园区为平台,以招商为动力,推动二、三产业在扩量提质上有新的突破。一是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加强园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实行承诺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围绕土地清理整顿“圈而不建、建而不用”的企业,督促已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促使协议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及早谋划,完成园区二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依托资源及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新引进项目6个,完成现有企业合作嫁接项目4个,引进资金2亿元以上,培育产值达千万元工业企业6家,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85亿元,实现税收150万元以上。二是提升工业运行质量。落实优惠政策,建立信用平台,开展银政、银企合作,增加信贷规模,共促诚信建设。推进炭山煤矿21万吨原煤、北海生物化工、同创光大枸杞等项目建设,加大源通环保、建祥混凝土等重点企业技改扩建力度,继续—— 加快企业改制步伐。采取领导驻点协调、银行授信支持、专家科技联姻等措施,帮助马铃薯淀粉、枸杞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走联合和规模经营之路,提高发展水平。年内区属工业完成总产值6亿元、增加值2亿元,分别增长13%和11%。三是挖掘三产增长潜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各类人士创业致富。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在城区和集镇发展服务业。继续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建设23个乡村“农家店”。引导居民发展社区服务,兴办信息咨询、餐饮娱乐、托幼养老等服务实体。积极发展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策划等现代服务业。围绕须弥山景区开发、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及民俗文化,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年内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增长16.8%。
三、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项目带动,确保已落实项目高质量、高速度推进。生态建设:实施荒山造林3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栽33.8万亩,搞好高速公路黑城至七营段22公里绿化;全面完成茹河二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农发二期开城项目区续建任务,加快刘店、西川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流域11条40平方公里,建设中川等23座骨干坝、小湾等18 座淤地坝;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400座。农田水利:加快东部饮水工程建设进度,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扬黄灌区
— 21 — 人畜饮水及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固改造陈家沟等3座病险水库,建成黑城六窑等4处人畜饮水工程,实施好上店子、康沟、二营水库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新修基本农田5.7万亩。道路交通:修建三营至寨科等三级油路5条98公里、张堡至学梁等四级砂砾路11条110公里,建成五营等3座漫水桥、黑城等3个四级客运站。市场贸易: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马铃薯综合批发市场铁路延伸线、信息检测中心、1万平方米气调库建设,力争一期工程年内投入使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工建设三营清真牛羊肉市场。公共设施:完成区医院门诊楼、火车头希望小学、三营和黑城中学宿舍楼、逸挥中学综合楼、西北农耕文化博物馆、区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建设,实施好须弥山石窟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项目,建成炭山等9个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河川寨洼等6个村级活动室、张易等6个乡镇计生服务站,争取改造社区3个。
四、繁荣社会各项事业
继续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完善和强化各项责任措施,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完成高中教育向城市集中,一个乡镇办好一所初级中学;切实抓好职业教育,力争上不了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和上不了大学的高中毕业生—— 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初高中毕业生及农民1万人(次)。继续完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农村卫生执法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服务水平;落实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帮扶计划;全面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农民基本健康档案,农民健康教育培训覆盖面达到95%以上;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大力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继续推进“一无”乡镇创建活动,年内完成“少生快富”1230户,计划生育率达到87%以上,所有乡镇达到“一无”标准。整合科技、教育、文化等涉农信息资源,建成14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和229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实施好国家科技示范县(区)及三营省级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广泛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积极争取文化设施项目,促进节庆、广场、社区、农村文化建设,抓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加强税收征管和国有资产管理。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重视青年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抓好国防教育、双拥优抚、防震减灾等各项工
— 23 — 作。
五、加强民主法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不断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巩固“平安原州”创建成果,加强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提高防控能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大力实施放心食品工程,加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畅通信访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1680人,其中“4050”等特困人员就业210人。继续积极稳妥地开展合村并组工作,提高村级干部待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确保各类保障资金及时发放。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制度,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爱老敬老”,关心五保老人的生活。争取改造农村危窑危房1500户。搞好“整治城乡环境、迎接五十大庆”专项行动,切实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广泛开展和谐村庄、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讲文明、重诚信的良好风尚。
——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围绕建设学习型、法制型、服务型、责任型、廉洁型政府的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高诚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
一、振奋精神状态,提高创造力。从领导做起,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气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全区人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创新,鼓励进取,努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创业的社会氛围。自觉置身发展大局中找准自己所处的方位,找准存在的差距,瞄准赶超的目标,坚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市场经济的手段,不断解决经济社会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加快发展的工作推向新阶段。
二、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公信力。以建立法制政府为目标,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市场准入和执业资格制度,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坚持从严治政,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对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医药购销、教育收费、行政许可、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
— 25 — 理腐败。增强法制观念,讲规矩、讲程序、讲诚信,严格按照《政府规则》办事,进一步规范政务行为。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落实重大事项公示、听政、咨询制度,把政府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推动力。建立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做到指向明确、措施具体、推进有序。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落实效果。建立“有所为”的激励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不能为”的防范机制;实行“有部署就要跟踪问效”的效能督查机制、规范实用的监督考核机制,用良好的机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管人管事、奖优罚劣。加强班子团结,坚持发扬民主,形成决策之前深入调研、决策之中充分酝酿、决策之后立即贯彻的良好决策执行机制,努力开创攻坚克难、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加强政策学习和理论研究,增强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精减文件,压缩会议,切实转变文风会风。大—— 兴调研之风,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要求各级干部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抓落实作为最大的政治,发扬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精神,大力弘扬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切实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的行动和实际的效果。部门、乡镇要按照“抓重点、解难点、出亮点”的要求,把各自的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与高的比绩效,与快的比速度,与强的比精神,与好的比后劲,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强大气势,使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年年有进步,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美好远景召唤着我们,宏伟目标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携起手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把我区打造成“人类生存精神的高地、宁南干事创业的热土”,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