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北京居住证管理办法拟年内出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北京居住证管理办法拟年内出台
时事政治:北京人事考试网提供201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最新新闻事件:北京居住证管理办法拟年内出台。通过了解北京最新时政,可以帮助京考考生积累更多申论热点及行测常识技巧等,预祝考生备考成功。了解更多公务员考试最新新闻,请点击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市政府法制办近日通报全年立法工作计划,其中最受关注的《居住证管理办法》被列入力争完成项目。据悉,该《办法》大方向和去年底国务院法制办相关办法征求意见稿一致。
市政府今年共安排立法项目74项。其中,力争完成项目12项,包括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项目2项,拟出台政府规章项目10项,和民生关系密切的包括《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居住证管理办法》;抓紧工作、适时提出项目20项,包括地方性法规项目6项,政府规章项目14项;调研项目42项,包括地方性法规项目21项,政府规章项目21项。
市政府法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完成的《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草案)》拟规定,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对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实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指挥调度、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应急状态下,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按照政府要求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平台、110、119、122等城市公共服务平台之间应当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做好突发事件和其他公共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条例(草案)》还强调社会急救能力建设,规定了社会急救知识培训及其管理制度。
在抓紧工作、适时提出的项目中,地方性法规项目《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正在加快调研起草。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立项审查意见,此项立法要力求体现“以人的安全为核心,尊重自然规律,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指导思想,要把气象灾害防御和治理“城市病”结合起来,做好科学规划建设防灾、尊重自然规律排除隐患消灾、应急反应减灾等三方面的制度设计。
据悉,《房屋租赁管理条例(草案)》、《全民健身条例(修订草案)》、《工资集体协商规定》等备受关注的立法项目,均在起草过程中。此外,饮用水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动车停车和不动产登记等问题,起草单位将抓紧时间积极推进,立法条件和立法时机成熟的,将及时按照立法程序做好起草工作。
从暂住证到居住证的沿革
1986年1月1日,北京开始实施暂住证制度。
1995年7月15日,北京市规定,外来人员未取得暂住证,不予办理营业执照等。
北京中公教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05年3月25日,暂住证不再成为外地人在京经商务工的“通行证”,但在京居住仍要办理暂住证。
2009年12月2日,北京市综治办副主任苗林曾透露,2010年起将启动推广带有信息、服务功能的居住证。
2011年1月,北京市有关部门称将逐步实行居住证制度。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后,有望根据居住年限、社会保险参保年限以及纳税情况等,享受阶梯式公共服务。
2015年1月,酝酿了4年的北京市居住证制度有望获得重大突破。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长王安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及全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时表示,今年将继续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出台居住证制度,研究制定积分落户政策。
目前,居住证制度尚未实施,外来人口在北京居住,仍需按办理《暂住证》的相关规定申领《暂住证》。
北京中公教育
第二篇: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三五年内校长教师轮岗成常态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三五年内校长教师轮岗成常态
农大西校区招警 课程钜惠7月14日,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在与民盟、民进对口联系会议上透露:为充分发挥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2014年以来,全市已新建、改扩建优质中小学 33所,累计新增11万个城乡一体化学校学位,“幼升小”和“小升初”首次全部采用网上统一服务管理系统。本市正在研究起草中小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指导意见,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教师轮岗办法正在拟定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此前,本市已出台13个重点改革文件,现正研究制定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中高考改革方案、教育督导改革意见以及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具体改革举措。
针对社会呼声较高的校长、教师流动问题,本市已开始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区管校用”管理改革,坚持“政策引导、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提高质量”的原则,引导校长教师交流,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为普通校补充和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笔试辅导课程【面授】
“从缩小城乡、校际差距的实际需要出发,郊区将以城乡学校之间交流轮岗为主,城区将以热点学校和非热点学校之间交流轮岗为主。我们鼓励城区优秀教师跨区域到农村校任教,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线联平解释。
今后,本市将继续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2014年以来,已依托全市15个培训基地开展了32个专业教师培训项目和6个教师培训试点项目,共计培训约4万人次,并对73名中小学名师进行了专题培养。本市还设立了农村特级教师特设岗位,鼓励优秀教师从事农村教育。据悉,本市将出台中小学教师绩效奖励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
新建改扩建33所中小学
2014年以来,本市继续实施《中小学建设行动计划(2012-2014年)》,特别是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新建一批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学校管理等方面较好的优质学校,增加学位总量,满足入学需求,其中着力建设一批优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目前,新建、改扩建项目完成批复131个,开工73个,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完工33所,接收小区配套中小学校40所,累计新增学位约11万个。
城乡一体化校增7万学位2015年北京公务员网校辅导课程
自2012年起,本市推动建设了6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主要集中在人口快速增加的城乡结合部。截至目前,共新增7万余学位。
各区县立足开发本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新模式。西城推行“教育集团”改革,组建了实验二小、北京八中等15个教育集团,带动全区69所学校共同发展。海淀推行“一校多址”办学改革,调整小学学区划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和辐射。农大西学习中心
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东城17所优质学校带动19所普通小学办学,推行“学区制”改革,通过“入盟”、“入带”和建设新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途径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丰台和石景山聚焦教育生态,以教育集群、集团融合联动发展为着力点,整合区域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分校。
据悉,全市已有1591所学校实现了挂牌督导。远郊拟引知名民办机构
2014年秋季开学,本市20所高校和5个高水平艺术团体将正式支持140所小学特色发展工作,从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社团发展、教师培养、理论研究五方面,全方位支持小学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另有部分高校全面参与到中小学发展中来,举办附中、附小。
目前,本市已初步达成了通过政府购买高校英语课时的方式,加强部分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水平。此外,还要引入优质民办教育机构外语课程和师资资源,参与远郊区县小学发展。市教委正在考虑以“一个民办机构支持一个远郊区县”的模式,采取“校舍零租金、解决片内学生学位”的方式,吸引名校和民办教育机构在远郊区县举办优质民办学校。
此外,本市还在研究制订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英语以及物理、化学等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88亿元改造204所幼儿园
2014年上半年,本市已投入3.88亿元实施幼儿园条件达标改造工程,涉及204所幼儿园1296个班级。同时,投入经费21800万元,加强村办园建设,解决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儿童入园问题,逐步构建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针对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的现状,本市加强了培养力度,上半年累计培训5000人次。为促进民办幼儿园合法、规范办园,本市还启动了民办幼儿园办学状况评估试点。
“东西海”八成以上就近入学
2014年“幼升小”和“小升初”首次全部采用网上统一服务系统,实行计划管理,全程记录每名学生的入学途径和方式,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权限进行查询和监控。同时,取消“共建”入学,严控择校和特长生招生比例,实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就近入学比例明显提高。
东城区“小升初”就近入学比例达到88.4%,其中,通过大派位(含对口入学)进入优质教育资源初中校比例达到73.36%,比2013年增加 45.8%。西城区77%的应届小学毕业生通过电脑随机派位入学,就近入学比例近九成。海淀区“小升初”就近入学的学生比例达到83%,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由于普通高中全面取消招收择校生,2014年,全市83所优质高中30%的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校,其中66%的比例用来确保更多就读一般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引导初中生源的均衡分布。中招示范高中计划招生26000多人,占整个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一半左右,比2013年增加了1000多人。
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3.5%
农大西学习中心
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单位共有毕业生约23万人,其中本科生11.5万人,专科生3.6万人,研究生7.9万人。截至6月底,2014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83.5%。
在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方面,本市建立完善投入保障和综合协调机制,探索通过政府委托办学、购买服务解决随迁子女在民办学校入学问题。2014年,共有843名考生符合在京参加中职考试报考条件,首批114名非京籍学生在京参加了高职招生。
随班就读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也在不断健全,目前,全市已在1093所普通中小学、60个幼儿园和55个职业高中建立了随班就读教学点。中公好课堂-暑期YY大讲堂、模考
农大西学习中心
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第三篇:北京出台首个公务员职业道德准则
北京出台首个公务员职业道德准则
公务员职业道德准则首次出台
将作为选拔任用重要依据
以后,如果再碰到极个别公务员刁难群众、推诿懈怠,您可以直接斥责他“毫无职业道德”。北京晨报记者昨日获悉,本市首个公务员职业道德准则已经出台,明确要求所有公务员恪尽职守、公正廉洁、自重自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该职业道德准则,今后将作为北京市公务员考核奖惩、选拔任用时的重要依据。
旨在打造廉洁公仆队伍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日前发布首个《关于加强北京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试行)》,倡导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职业道德上要做到“四要”,即“要忠于祖国、要服务人民、要恪尽职守、要公正廉洁”。《意见》的发布,旨在填补公务员管理工作中关于职业道德建设制度、政策的空白,致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人民公仆”队伍。
《意见》共提出十五条职业道德规范和五项落实措施。在服务人民方面,《意见》要求北京所有公务员要“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增强对人民的感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要求,提供高效优质便捷服务”。在公正廉洁方面,《意见》要求公务员要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不以权谋私;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坚持原则,坚守防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加大监督形成有力约束
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决定的出台,北京公务员职业道德准则也有相应的内容配合,具体包括要求公务员“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在恪尽职守方面,《意见》还要求公务员队伍“严以律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市人力社保局表示,本市各部门要尽快结合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具体职业道德规范标准。职业道德也将被纳入公务员选拔任用时的考察评价内容,作为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对于有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可依法取消录用、任职资格。今后,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将列入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十二五”期间,会以领导干部、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为重点,对全市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轮训一遍。此外,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情况,本市还将加大社会监督力度,通过公务员信息公开、任职公示等渠道,形成有力的公务员职业道德约束。淮安律师:http:///huaian/
第四篇:北京工作居住证
北京工作居住证办理、工作居住证申请条件
北京工作居住证办理:(个人用户/单位用户)
工作居住证申请条件:
1.符合规定条件的申报单位连续聘用满六个月以上; 2.具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3.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大专学历+中级职称 4.在本市有固定住所;
5.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性不超过55周岁。
工作居住证申请资料: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法人)、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2.工作居住证申请表一式两份;申请办理报告;
3.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和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申请人在京合法固定住所证明; 5.聘用(劳动)合同;
6.在申请单位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7.近期一寸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工作居住证申请流程: 1.申请人向聘用单位申请;
2.由聘用单位向其所在区人力社保局申请; 3.区人力社保局审核合格报市人力社保局审批;
4.市人力社保局审批通过后由区人力社保局制作证件反馈聘用单位; 5.由聘用单位将证件交申请人;
审批时限:
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及制证。
申报咨询:
***(手机/微信)张老师
第五篇:北京公务员最新时事:京津冀医疗卫生一体化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时事政治: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大的战略规划,也需要小处着眼,甚至需要公共服务先行。让北京的大医院去河北广开分院,就是一个突破口。
最近,京津冀一体化被舆论热切关注。在官方热议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对接合作的同时,民间已经自发形成了河北楼市投资热潮。
相对于目前舆论热议的楼市先热等各项议题,也应该看到,京津冀一体化也应该是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在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之初,就应考虑推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资源的一体化配置。
具体到医疗卫生领域,有关方面不妨尽快出台政策,引导鼓励北京的大医院到河北开设分院。
据北京市卫计委统计,截至2012年底,除驻京部队医院外,全市共有三甲大医院59家。而301医院、协和、同仁等若干家大医院,可以说是全国知名。在“全国人民到北京来看病”的现实情况下,北京的大医院不堪重负,北京也承担了较大的人流压力。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方面,医疗卫生资源本应在疏解之列,无论是北京还是北京的大医院都需要减负;另一方面,则是河北方面的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除了石家庄三甲医院较多,其他地方则相对不足。比如保定有1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北京的一半常住人口,却只有7家三甲医院。如果,河北承接来自京津的各种功能转移,人口与医疗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将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疏解到河北,不是用行政命令,让那些大医院搬离北京,这样做伤筋动骨,影响太大,而且也会影响北京市民的医疗福利。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联手合作,用政策引导、激励北京的大医院到河北去开分院。
这是对各方都有利的好事。对民众,这当然是好事一件;对医院,则是一次发展的良机;对北京,这有助于分流就诊压力和职能疏解;对河北,则弥补了公共医疗服务的不足。
事实上,现在也不乏有类似的成功案例。比如,同仁医院亦庄分院成立十余年以来,不但起到了医疗资源均衡的作用,分流了大量院本部的就诊人流,而且已经成为辐射大兴、廊坊一带的一个医疗中心。据报道,301医院也已经在河北涿州建立基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月底,北京市卫计委表示,北京将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京外周边地区发展。目前,市卫计委正在研究具体方案。
如今,从多方报道来看,京津冀一些下属辖区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舆论也多着眼于行政职能的疏解、产业转移。但从本质上来说,京津冀一体化乃是区域资源的一次大的调整、重构,而并非单纯的经济现象,以及简单地人口转移,各项制度和公共服务的配套与衔接,至关重要。
京津冀一体化既需要大的战略规划,也需要小处着眼。在鼓励大医院到京外发展上,北京态度非常明确,这也需要河北方面做好相关的承接与配套。政府职能要真正到位,人性化的举措做到家,才能让人们愿意去河北,让转移到了河北的人在当地安居乐业。由此来说,京津冀一体化甚至需要公共服务先行。让北京的大医院去河北广开分院,就是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