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Linux文版-实验5-用户与组群管理-学生实验报告-P课件
ZHOUUNIV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Linux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 实验
5、用户与组群管理 学 生 姓 名: 孙文浩 班 级 计算机141 学 号 14416122 学 院(系): 信息数理学院 指 导 教 师: 庄丽华 实验时间: 2016 年 10 月 25 日 实验成绩:
RSECHANG ITY
.5
.5
实验
五、用户与组群管理
一、实验要求
(1)掌握利用shell命令管理用户与组群的方法;
(2)掌握批量新建用户账号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1、利用shell命令管理用户与组群的方法
【操作要求1】新建一名为duser的用户,设置口令为“123456”,主要组群为myusers。【操作步骤】
(1)进入终端,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
(2)输入命令:groupadd myusers建立组群。
(3)输入命令:useradd – g myusers duser,建立新用户duser,其主要组群是myusers。(4)为新用户设置口令,输入命令:passwd duser,根据屏幕提示输入两次口令,最后屏幕提示口令成功设置信息。
(5)输入命令:cat /etc/passwd,查看/etc/passwd文件的内容,发现文件的末尾增加了duser用户信息。
(6)输入命令:cat /etc/group,查看cat /etc/group文件的内容。以上步骤截图:
(7)按【Alt+F4】组合键,切换到第四个虚拟终端,输入duser用户名和口令登陆到linux系统。
(8)输入命令:exit,duser用户退出登陆。
【操作要求2】将duser用户设置为不需要口令就能登陆。【操作步骤】
(1)按【Alt+F3】组合键,切换到正被超级用户使用的第3个虚拟终端。
.5(2)输入命令:passwd –d duser。
按【Alt+F3】组合键,再次切换到第三个虚拟终端,在Login:后输入:duser,按【Enter】键就能直接出现Shell命令提示符,说明duser用户不需要口令即可登陆。
【操作要求3】查看duser用户的相关信息。
【操作步骤】在第三个虚拟终端输入命令:id duser,显示duser用户的用户ID,主要组群的名称和GID,【操作要求4】从普通用户duser切换为超级用户。【操作步骤】
(1)第四个虚拟终端当前的Shell命令提示符为$,表明当前用户为普通用户。
(2)输入命令:ls /root,屏幕上没有出现/root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信息,而是出现提示信息,提示当前用户没有查看/root目录的权限。
(3)输入命令:su – 或者是:su – root,输入超级用户口令:123456,命令提示符从$切换为#,表明已经从普通用户转换为root。
(4)再次输入命令:ls /root,查看/root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信息,(5)输入exit命令,回到普通用户的工作状态。(6)输入exit命令,退出duser用户登陆状态。
【操作要求5】一次性删除duser用户及其工作目录。【操作步骤】
(1)按【Alt+F3】组合键,切换到正被超级用户使用的第三个虚拟终端。(2)输入命令:userdel –r duser,删除duser用户。处于登陆状态的用户不能删除。如果在新建这个用户时还建立了私人组群,而该私人组群当前又没有其他用户,那么在删除用户的同时也将一并删除这一私人组群。(3)输入命令:cat /etc/passwd,查看文件内容,duser的信息已消失。
.5
(4)输入命令:ls /home, 发现duser用户的主目录/home/duser也不复存在。
【操作要求6】新建组群mygroup。【操作步骤】
(1)在超级用户的Shell提示符后输入命令:groupadd mygroup建立组群。
(2)输入命令:cat /etc/group,查看文件,发现group文件的末尾出现mygroup组群信息。
(3)输入命令:cat /etc/gshadow,发现gshadow文件的末尾出现mygroup组群信息。
【操作要求7】将mygroup组群改名为newgroup。【操作步骤】
(1)输入命令:groupmod –n newgroup mygroup //其中-n选项表示更改组群的名称。(2)输入命令:cat /etc/group,查看组群信息,发现原来mygroup所在行的第一项变为newgroup。
【操作要求8】删除newgroup组群。
【操作步骤】超级用户输入:groupdel newgroup。
2、批量新建用户账号的步骤和方法
【操作要求】为全班同学10位同学创建用户账号,用户名为“s”+学号的组合,其中班级名册中第一位同学的学号为080101。所有同学都属于class0801组群。所有同学的初始口令为111111。【操作步骤】
(1)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输入命令“groupadd –g 600 class0801”(假设值为600的GID未被使用),新建全班同学的组群class0801。(2)输入命令“vi student”,新建用户信息文件。(3)输入i,切换为vi文本编辑模式,输入第一行信息“s080101:x:601:600::/home/s080101:/bin/bash”。(4)按【Esc】,切换到命令行模式,拖动鼠标,将整行选中,然后按yy,也就是将当前选中的行放到vi的暂存区域。
.5(5)然后按p,就复制一行信息。重复此操作9次。然后部分修改每位同学用户信息不同的地方。
(6)保存并退出vi。
(7)输入命令“vi stu-passwd”,新建用户口令文件。(8)按i,切换为vi的文本编辑模式,输入第一行信息:“s080101:111111”,即所有同学的初始口令为111111。按ESC,切换到命令行模式,拖动鼠标,将整行选中,然后按y键2次,复制行。
(9)连续按p9次,就可复制出9行信息,然后修改成正确的用户名。
(10)输入命令“newusers < student”,批量创建用户账号。(11)输入命令“pwunconv”,暂时取消shadow加密。(12)输入命令“chpasswd < stu-passwd”,批量创建用户的口令。(13)输入命令“pwconv”,进行shadow加密,完成批量创建用户账号工作。(14)输入命令“cat/etc/passwd”,查看/etc/passwd文件将发现所有的用户账号均已建立。
(15)用其中一个用户名登陆系统。
此方法批量创建的用户登录时的命令提示符,不是默认的[用户名@localhost ~]$,而是-bash-3.1$。如果希望使用默认的命令提示符,可将采用useradd命令新建的用户,如helen的用户主目录中的.bash_profile和.bashrc文件复制到批量创建的用户主目录即可。
.5
三、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试验,我掌握了利用shell命令管理用户与组群的方法,还掌握了批量新建用户账号的步骤和方法。在用户管理中,我熟练掌握用户多和族的维护管理工作,在软件包管理中,我熟悉了RPM包和TAR包的使用方法。
.5
第二篇:实验六 用户与组群管理
实验六 用户与组群管理
实验目的
(1)理解文件/etc/passwd和/etc/group的含义;(2)掌握桌面环境下管理用户与组群的方法;(3)掌握利用Shell命令管理用户与组群的方法。
实验内容
1、桌面环境下管理用户与组群
[操作要求1] 新建两个用户帐号,用户名为xuser1、xuser2,口令为“usr1259”和“usr1128” [操作步骤](1)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X Window图形化用户界面,依次选择“主菜单”-“系统设置”-“用户和组群”,启动“用户管理器”窗口;
(2)单击工具栏“添加用户”按钮,弹出“创建用户”对话框,根据提示输入各新用户的用户名、口令并确认口令,完成用户新建;
(3)启动gedit文本编辑器,打开/etc/passwd和/etc/shadow文件,观察文件末出现的两个新用户的帐号信息;打开/etc/group和/etc/gshadow文件,观察文件末新增的两个私人组群信息;
(4)注销当前用户,以xuser2身份重新登录系统,确认新建用户操作成功;(5)在“终端”下输入命令“pwd”,屏幕显示xuser2登录后进入用户主目录/home/xuser2;(6)返回超级用户的桌面环境。[操作要求2] 锁定xuser2用户帐号 [操作步骤](1)在“用户管理”窗口的“用户”选卡中选中xuser2,单击工具栏上的“属性”按钮,打开“用户属性”对话框;
(2)选择选卡“帐号信息”,让复选钮“用户帐号已被锁”选中,“确定”返回;(3)再次以xuser2身份登录系统,观察操作结果;(4)返回超级用户的桌面环境。[操作要求3] 删除xuser2用户 [操作步骤](1)单击“用户管理” 首选项“编辑”菜单,取消“过滤用户和组群”选项,此时“用户”选卡中将显示包括超级用户和系统用户在内的所有用户信息;
(2)利用窗口的搜索功能,在“搜索过滤器”栏输入“x*”并回车,显示以x为首字符的用户;
(3)选中xuser2用户,单击工具栏的“删除”按钮,删除用户并返回;
(4)再次搜索以x为首字符的用户,确认删除操作成功。[操作要求4] 新建两个组群myusers和temp [操作步骤](1)在“用户管理”窗口中选择选卡“组群”,显示当前所有组群;
(2)单击工具栏“添加组群”按钮,弹出“创建新组群”对话框,根据提示输入必要信息完成新建。
[操作要求5] 修改myusers组群属性,将用户xuser1和jkx加入组群myusers [操作步骤](1)在选卡“组群”中选择组群myusers,单击工具栏“属性”按钮,弹出“组群属性”对话框;
(2)进入选卡“组群用户”,选中xuser1和jkx为当前组群的成员,“确定”退出,返回前一窗口,观察修改后组群myusers的信息。[操作要求6] 删除组群temp [操作步骤] 与删除用户的操作类似。
2、利用Shell命令管理用户与组群
[操作要求1] 新建用户duser,口令是tdd632,主要组群为myusers [操作步骤](1)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系统;
(2)输入命令“useradd –g myusers duser”;(3)输入命令“passwd duser”,根据屏幕提示输入并确认口令(自设口令);(4)输入命令“cat /etc/passwd”,查看文件末尾是否存在新用户信息;(5)输入命令“cat /etc/group”,查看文件内容是否改变;(6)注销当前用户,以新用户身份登录。[操作要求2] 设置用户duser无需口令就能登录 [操作步骤](1)通过命令“su-”切换到超级用户;(2)输入命令“passwd –d duser”,设置用户duser无需口令就能登录;实际应用中应慎用此功能;
(3)注销系统,重新以duser身份等录,输入用户名duser按[Enter]即登录到系统中。[操作要求3] 查看duser用户的相关信息 [操作步骤] 输入命令“id”。
[操作要求4] 从普通用户duser切换为超级用户 [操作步骤](1)以普通用户duser身份登录系统后,Shell命令提示符为“$”;(2)输入命令“ls /root”,屏幕提示当前用户无权查看/root目录;(3)输入命令“su-”或“su-root”,根据提示输入超级用户口令,验证成功后提示符变为“#”;
(4)再次运行命令“ls /root”;
(5)输入“exit”回到普通用户状态。[操作要求5] 删除用户duser及其工作目录 [操作步骤](1)切换到超级用户;
(2)输入命令“userdel –r duser”,删除指定用户;(3)输入命令“cat /etc/passwd”,查看是否存在duser的相关信息;(4)通过命令“ls /home”,查看是否存在duser的工作目录。不能删除处于登录状态的用户;如果某用户新建时还创建了私人组群,且该私人组群中没有其他用户,则删除该用户的同时也将删除这一私人组群。
[操作要求6] 新建组群mygroup,修改组群名为newgroup,然后删除 [操作步骤](1)在超级用户的Shell提示符后输入命令“groupaddd mygroup”(命令有误,请自行更正);
(2)依次输入命令“cat /etc/group”和“cat /etc/gshadow”,验证新建操作成功;(3)输入“groupmod –n newgroup mygroup”,选项“-n”表示更改组群名称;(4)输入命令“cat /etc/group”,验证更新操作成功;(5)输入命令“groupdel newgroup”,删除指定组群。
3、批量新建多个用户帐号
作为系统管理员,有时需要批量新建多个用户帐号,如果使用之前的命令和方法逐一创建,将非常费时而且容易出错。通过预先编写用户信息文件和口令文件,利用newusers等命令能实现成批处理的功能。
假设将新入学的12级学生添加为新用户,每个学生帐号的用户名是“s”+学号,他们都属于一个组群12students,可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创建公共组群students12,输入命令“groupadd –g 600 students12”,为方便后续操作,指定组群的GID为600;
(2)编辑用户信息文件:使用任何一种文本编辑器输入用户信息,并保存为文件students.txt。用户信息必须符合/etc/passwd文件的格式,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字段排列也必须与/etc/passwd文件完全相同。每个用户帐号的用户名和UID必须各不相同,口令部分用“x”填充。编辑完成后文件students.txt内容如下:
s2012091101:x:601:600::/home/s2012091101:/bin/bash s2012091102:x:602:600::/home/s2012091102:/bin/bash s2012091103:x:603:600::/home/s2012091103:/bin/bash s2012091104:x:604:600::/home/s2012091104:/bin/bash s2012091105:x:605:600::/home/s2012091105:/bin/bash s2012091106:x:606:600::/home/s2012091106:/bin/bash s2012091107:x:607:600::/home/s2012091107:/bin/bash s2012091108:x:608:600::/home/s2012091108:/bin/bash s2012091109:x:609:600::/home/s2012091109:/bin/bash s2012091110:x:610:600::/home/s2012091110:/bin/bash
(3)创建用户口令文件:使用任何一种文本编辑器输入用户名和口令信息。每一行对应一个用户帐号,用户名与用户信息文件的内容相对应。文件名为password.txt:
s2012091101:2012091101 s2012091102:2012091102 s2012091103:2012091103 s2012091104:2012091104 s2012091105:2012091105 s2012091106:2012091106 s2012091107:2012091107 s2012091108:2012091108 s2012091109:2012091109 s2012091110:2012091110(4)利用命令newusers批量创建用户帐号(超级用户身份):newusers (6)利用chpasswd命令为用户设置初始口令:chpasswd < password.txt。如果无错误提示,再次查看/etc/passwd,将发现用户初始口令设置成功。 (7)利用命令pwconv恢复shadow加密:pwconv。该命令将/etc/passwd文件中的口令进行shadow加密,并将加密口令保存到/etc/shadow文件。 (8)以其中任何一个新用户身份登录系统,查看终端下的提示符状态,如图: 注意:以批量新建的用户名登录时会发现命令提示符不一样,如果需要使用默认设置,可复制独立创建的用户(如jerry)的用户主目录中的设置文件.bash_profile和.bshrc。 实验五:用户与群组管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户和组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户和组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 计算机一台,内存1GB,且安装有RedHat90。 三、实验内容 (一)用户管理 1.使用用户管理图形操作界面创建用户账户。 (1)打开“用户设置对话框”,然后单击“添加用户”按钮,弹出“新建用户账户”对话框。 (2)切换到“账户”标签页,在“用户名”文本框中输入用户名和真实姓名,从“配置文件”下拉列表中选择“Ddsktop User”选项设置创建用户时所使用的配置文件,在“密码”选项框中选中“手动设定密码”并设置和确认密码。(3)添加管理用户账号的的权限,选择“用户权限”选项卡,设置此用户拥有管理用户的权限。 (4)设置用户的主文件夹目录和所属群组。 2.使用命令创建用户账户zhangsan,并设置其口令为111111,设置用户名全称为张三,办公室电话为57111111; adduser zhangsan 输入新的UNIX口令:1111111 重新输入新的UNIX口令:111111 passwd:已成功更新密码 全名:张三 房间号码: 工作电话:57111111 3.修改用户zhangsan的密码为222222。passwd zhangsan 输入原UNIX口令:111111 输入新的UNIX口令:222222 重新输入新的UNIX口令:222222 4.锁定用户zhangsan,使其不可登录。 passwd-l zhangsan 5.为用户zhangsan解锁,使其能正常登录。 passwd-u zhangsan 6.修改用户zhangsan的主目录为/home/opop,并自动创建/home/opop目录。 usermod-d /home/opop-m zhangsan 7.修改用户zhangsan的登录名zhaoliu。 usermod-l zhaoliu zhangsan 8.修改用户zhangsan的用户全称为张三。 usermod-c 张三 zhangsan 9.将zhangsan的UID修改为1005,用户名改为sun,再把它的主组改为root组。 usermod-u 1005-l sun-g 0 zhangsan 10.查看用户配置文件passwd的内容。 cat /etc/passwd | grep zhangsan 11.使用命令删除用户账户zhangsan,并且在删除该用户的同时一起删除其主目录,并重新查看配置文件passwd的内容。 userdel –r zhangsan cat /etc/passwd | grep zhangsan 12.使用命令创建组群group1,并且在创建时设置其GID为800; groupadd –g 800 group1 13.修改组群group1的新的GID为900。 groupmod-g 900 group1 14.使用命令修改组群group1的新组群名称为newgroup,设置组群group1的口令为222222。 (1)groupmod –n newgroup group1(2)gpasswd newgroup //输入密码222222 15.查看组的配置信息。 cat /etc/group | grep newgroup 15.删除组群newgroup后重新查看配置信息文件的内容。 groupdel newgroup cat /etc/group | grep newgroup 用户与组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训目标(1)掌握在 Linux 系统下用命令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2)了解和掌握 Linux 操作系统的权限概念。 二、实训环境 一台已安装 CentOS 4 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内存大于 1G,CPU频率大于 2GHz。 三、实训内容 Geecy 软件开发公司即将开始在 Linux 系统上进行两个项目的开发。开发人员 David 和 Peter 组成一个小组,负责 A 项目的开发;开发人员 Jack 和 Mike 组成另一个小组,负责 B项目的开发。系统管理员 Ray 需要为这四名开发人员分别建立用户账号,并满足一下要求。 (1) 建立目录“/project-a”,该目录里面的文件只能有David 和 peter 两人读取、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执行,其他用户不能对该目录进行任何的访问操作。 (2) 建立目录“/project-b”,该目录里面的文件只能有Jack 和 Mike 两人读取、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执行,其他用户不能对该目录进行任何的访问操作。 (3) 建立目录“/project”,该目录里面的文件只能有David、Peter、Jack 和 Mike 四人读取、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执行,其他用户只可以对该目录进行只读的访问操作。 群体: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一般来讲,群体通常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第一章、学生管理与团队管理 1.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学校的各种组织和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2.学生管理的三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3.学生管理的五个特点: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全面性、教育性(显著特点:具有很强的教育性,突出其培养人机制。)、周期性、沟通性;(教育性是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显著特点)4.学生管理的四个内容 ⑴ 学生的学籍管理; ⑵ 学生的常规管理; ⑶ 学生的德育管理; ⑷ 学生学习的管理; 6.学生管理的五个方法:⑴班级管理法;(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活动教育法④情境陶冶法⑤实践锻炼法)⑵自我管理法;⑶思想教育法;⑷行政管理法;(特点:①权威性②强制性)⑸制度管理法;(基本要求:①教育性②科学性③政策性④透明性。)7.学生管理的两个目的:⑴育人、⑵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9.团队的含义:一般认为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在学校组织机构中,团队可以既班级、少先队或共青团。9.团队的四个特点:①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即具有一定的目标;②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③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④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群体的凝聚力是共同兴趣,如旅行团、粉丝团.团队的凝聚力是共同目标,如足球队、班级)10.团队的五个基本核心要素,简称“5P”:即目标(purpose)、人员(people)、定位(Place)、职权(Power)和计划(P1an)。人员(people),是构成团队的最核心力量,3个(包含3个)以上的人员可以构成团队。 11.团队的四个组织形式(四种类型): 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自我管理型团队;③多功能型团队;④虚拟型团队; 12.团队的构建(成熟团队必备条件因素):⑴共同愿景;⑵共同的目标;⑶合理配制成员;⑷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拥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是团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团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直接决定着 团队的生存与消亡。)14.如何打造高效团队?:⑴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⑵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⑶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 第二章、班级管理与班 主任工作 1.班级的含义:班级是学校里班和级的总称,是以“班”或“级”为人员单位,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基层教学群体,即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2.班级授课制(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赫尔巴特完善)⑴ 在中国,1862年清政府开办京师同文馆,产生班级授课制最早雏形。1901“废科举,兴学堂”开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化教育。 ⑵ ☆①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A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B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C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②班级授课制明显的局限性则体现在:它强调统一,齐步走,缺少了一定的灵活性,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班级管理的三个特点 ①目的的教育性;②内容的广泛性;③对象的不成熟性; 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①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②是教育活动的保证; ③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④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7.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 ⑴ 制定五个步骤: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立目标。 ⑵ 目标制定的两种方法:①师生共商法:②班级管理者定夺法: ⑶ 目标制定的三点原则:①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②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③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 8.班级管理的内容 ⑴ 班级德育管理;(德育管理常用的三种方法:组织法、激励法、规章制度法) ⑵ 班级学习管理;(班级学习环境的管理:包括营造学习环境、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⑶班级文体活动管理; ⑷ 班级常规管理 9.班级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包括:分解目标、组织实施、协调工作、激励学生);班级管理的总结。10.班级管理的方法:⑴ 了解学生的方法;了解学生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常用方法有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法 ⑵ 说理法;利用威信教育学生、入题入理入情入心、因材说理。⑶ 自我管理法;学生不仅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被管理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⑷ 其他方法:情感激励法、实践锻炼法、创新管理法。 11.班级文化建设(重点) ⑴ 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 ⑵ 班级文化内涵: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是灵魂,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 ⑶ 班级文化的分类: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即物质文化,软文化则是“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⑷ 班级文化的特点:1.教育性;2.凝聚性;制约性;4.自主性 ⑸ 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班级物质文化(基础);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保障);班级精神文化(灵魂)⑹ 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 ⑴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⑶打造班级精神,形成班级精神文化;⑷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2.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是专门管理者。 ⑴ 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四点:①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首要工作;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④组织于开展班会活动时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班会活动的程序:1.确定班会活动的主题;2.设计班会活动方案;3.实施班会活动;4,班会活动的总结和深化。) ⑵ 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特征,即标志:①明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共同的生活准则、④平等和融洽的氛围。 ⑶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必须做到四点:①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团队;②对全班学生提出班级建设目标;③制定班规并认真的贯彻执行;④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班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大得多) 13.班主任的素质 ⑴ 思想品德素质; ⑵ 知识和能力素质;⑶ 身体和心理素质; 14.班主任培养的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岗前培训;进行专项培训 第四章 共青团工作 ⑴ 共青团的性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⑵ 共青团的成立:1922.5.5,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正式成立。 ⑶ 共青团的组织原则:共青团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⑷ 团的全国领导机关是团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设立的中央委员会。团的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 ⑹ 团员的权利及义务: ①入团与离团: 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团员加入共产党员以后仍保留团籍,年满28周岁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不再保留团籍。 ⑺ 团的标志:团徽的左上角为黄星,周围黄圈,表明中国青年一代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徽由齿轮、穗、初生的太阳、光芒和写有“中国共青团”的金红两色组成,这是团的标志。⑻ 团章: ⑼ 团旗 ⑽ 团歌: 2003年7月22日 :共青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把 《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定为团歌。(胡宏伟词、雷雨声曲) 2.学校团组织系统分三级:一级团组织为校团委、二级为年级团总支(年级)、三级为团支部(班) 3.学校团组织的队伍建设:1.重视团组织建设;2.充分发挥基层团委作用;3.规范团员队伍建设;4.加强团干部的管理;5.做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4.共青团活动的意义:四个方面⑴通过活动吸引、团结广大青年群体;⑵通过活动增添团组织的活力;⑶通过活动教育广大团员;⑷通过活动使团干部和团员受到锻炼 5.共青团活动的要求:1.内容决定形式;2.从实际出发;3.适合青少年特点。 6.共青团活动的形式:1.团日活动;2.具有特色的活动;3.各种文体活动。第五章 学生会组织 1.学生会的职责:学生会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和共青团组织指导帮助下,学生自发成立的群众性组织,是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民主建设、文化建设、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是广大学生利益的忠实代表。学生会基本职责有四方面:a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b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c组织学生深入社会;d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 3.学生会的工作思路:四方面⑴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⑵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⑶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⑷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 4.学生会的工作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弹性结构原则;3,责权统一原则;4,民主监督原则。 3.学生会的制度建设(如何建设,把握的环节) ⑴建立汇报工作制度;⑵建立会议制度;⑶建立检查考核制度;⑷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 第六章 同辈群体的认识与管理 正式群体:班集体、少先队、青年团、学生会 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体的志趣、爱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松散的群体关系。在学习群体中,同辈群体是非正式群体的一种。 最早拉开同辈群体研究序幕的是灭国教育性理学家科尔曼 1.同辈群体的含义:同辈群体又称同侪(chai)群体、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它是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一是“同辈”,决定了群体的年龄层次,强调的是年龄的相近性;二是 “意愿” 决定了同辈群体选择的自愿性,体现的是个体在自愿选择,自由结合的基础上自发组成的群体。2.同辈群体的分类:①娱乐型群体、②学习型群体、③违规型群体。3.同辈群体的特征:⑴交往的自愿性;⑵关系的平等性;⑶群体的凝聚性;⑷价值的趋同性。4.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积极的) ⑴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⑵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⑶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⑷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⑸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 5.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 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1.“差异交往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犯罪学家塞兰德《犯罪学原理》 2.“控制缺乏说”:代表人物雷克里斯 3.“亚文化理论”:科恩--《亚文化群体》 4.“标签理论”:代表人物是社会学家莱默特和贝克 6.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消极的) ⑴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而言。它是指由特定社会群体发明、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⑵“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重要他人”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包括两个层次:互动性重要他人、偶像性重要他人。 学生互动性重要他人的变化顺序依据年龄的增长依次为:“家长——教师——同伴——不存在重要他人” (3)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 8.网络环境下的同辈群体 含义:是指青少年在虚拟网络中通过各种方式认识的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并以情感为纽带而自发形成的网络频繁互动的群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现实群体的网络化;二是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同辈群体。 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①群体交往的开放性;②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③群体交往的匿名性。 9.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 ⑴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⑵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⑶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⑷有利于青少年个性的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 10.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⑴信息混乱;⑵网络成瘾;⑶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美国凯斯·桑斯坦提出的。就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 11.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与管理⑴以“教育 引导”取代“强制管理”:①同辈群体管理“宜疏不宜堵”;②同辈群体管理应灵活多样,分类管理;③同辈群体管理应发挥不同类型群体的积极作用。 ⑵利用“参照群体”,发挥个体的“领头羊”效应。 ⑶加强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第三篇:实验5(用户与组群)
第四篇:用户与组管理实验报告(例文)
第五篇: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课件转出-胡明最后(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