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农二师二十一团“绿洲杯”活动总结
2005年团党委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团场发展和兵团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把握时机,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围绕兵团经济发展目标,切实抓好水利各方面的工作,使水利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农业再获丰收,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在兵团的关怀、师的支持及团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团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年,全团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4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50.5万元,团自筹790.5万元。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展开:4350亩生态林加压滴灌项目得以全面实施;20000亩袖筒灌工程初具规模;7000亩移动首部工程已完成;人饮水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低产田改造及伏治碱工作也初见成效等等。在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团场积极利用自筹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我团的水利基本建设呈现出一个新的高潮。到2005年底,我团已实施或完成的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30标公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个;人饮改水受益职工群众达3200多人;修建防洪堤12公里;新建生态林加压滴灌4350亩;修建小型水工建筑物116座;清淤排水渠20公里。预计全年总节水能力550万立方米,其中防渗渠节水250万立方米、加压滴灌节水300万立方米。高新节水技术蓬勃发展,截止2005年12月,我团滴灌面积达到1.3万亩。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总结我团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有: 1.领导重视,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机构
团党委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员先进性以及党的中心工作来抓,实行领导负责制,并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全面抓的局面,并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帮助解决难题。并指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汇总工作,及时报送农田水利建设动态信息,同时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的完成。
2.科学规划,着眼长远,推进水利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兵团水利部门编制的《兵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兵团解决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规划》、《兵团400万亩现代化节水灌溉规划》等水利专项规划要求,根据我团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二十一团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同时,团水利科和设计院投入较大的力量,编制完成和团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和设计方案,报送有关部门审批,为争取水利项目的计划创造了条件。
3.重视质量,强化管理
为了确保节水灌溉项目工程质量,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一是落实质量管理“四制”。坚持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人员责任制、质量监督制、质量责任终身制。二是严把施工“五关”(材料采购关,施工工艺、跟踪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环环相知,把责任落到实处,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三是注重引进吸收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施工工艺,坚持土洋结合。四是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保护,抓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工作,确保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发挥。五是狠抓工程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水价及水费计收办法“四落实”,同时建立工程的技术档案,切实强化工程的建后管理。为了加强对节水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严格按照兵团下发《兵团节水灌溉运行管理办法》实施,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各单位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在建设管理上,从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转变为建设与管理并重,科学确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项目法人制、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开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同时多次召开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提高了管理水平。由于严格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安全。
4.加强经验交流和运行管理,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效益 为了加强对节水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在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兵团党委《关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决定》及兵团编制并下发的《兵团节水灌溉运行管理办法》,团水利科及水管连多次举办节水灌溉培训班、经验交流会,提高了全团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工作的开展,强化了工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建管并重。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各单位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现有设施老化失修
近年来,师团两级党委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我团灌溉设施落后,投入水平与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灌溉工程配套率低、老化失修严重,仍是影响灌溉工程发挥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
2.水利需求与资金投入的差距大
水利建设投资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现有的节水灌溉系统虽然已经完善,但对系统运行管理很重要的测水、测肥、测压等先进设施配备严重不足,影响了系统效益的充分发挥。
4.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团场用水需求不断扩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及巴州水管处下调团用水指标,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矛盾,要缓解这一矛盾,还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5.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团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整体来看发展很不平衡。由于地理条件及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导致我团有些单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个别单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速度缓慢。
兵团、师及团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在兵、师两级党委的关怀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推进我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农二师二十一团“绿洲杯”活动总结
2005年团党委始终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作为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团场发展和兵团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把握时机,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围绕兵团经济发展目标,切实抓好水利各方面的工作,使水利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农业再获丰收,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在兵团的关怀、师的支持及团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团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年,全团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4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250.5万元,团自筹790.5万元。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展开:4350亩生态林加压滴灌项目得以全面实施;20000亩袖筒灌工程初具规模;7000亩移动首部工程已完成;人饮水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低产田改造及伏治碱工作也初见成效等等。在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团场积极利用自筹资金和群众投工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我团的水利基本
建设呈现出一个新的高潮。到2005年底,我团已实施或完成的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30标公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个;人饮改水受益职工群众达3200多人;修建防洪堤12公里;新建生态林加压滴灌4350亩;修建小型水工建筑物116座;清淤排水渠20公里。预计全年总节水能力550万立方米,其中防渗渠节水250万立方米、加压滴灌节水300万立方米。高新节水技术蓬勃发展,截止2005年12月,我团滴灌面积达到1.3万亩。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总结我团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主要做法和经验有:
1.领导重视,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机构
团党委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员先进性以及党的中心工作来抓,实行领导负责制,并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全面抓的局面,并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检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帮助解决难题。并指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汇总工作,及时报送农田水利建设动态信息,同时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的完成。
2.科学规划,着眼长远,推进水利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兵团水利部门编制的《兵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近期实施规划》、《兵团解决边境团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实施规划》、《兵团400万亩现代化节水灌溉规划》等水利专项规划要求,根据我团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二十一团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同
时,团水利科和设计院投入较大的力量,编制完成和团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研报告和设计方案,报送有关部门审批,为争取水利项目的计划创造了条件。
3.重视质量,强化管理
为了确保节水灌溉项目工程质量,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一是落实质量管理“四制”。坚持了行政首长负责制、技术人员责任制、质量监督制、质量责任终身制。二是严把施工“五关”(材料采购关,施工工艺、跟踪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环环相知,把责任落到实处,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三是注重引进吸收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施工工艺,坚持土洋结合。四是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保护,抓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工作,确保节水灌溉工程效益发挥。五是狠抓工程管理。做到机构、人员、制度、水价及水费计收办法“四落实”,同时建立工程的技术档案,切实强化工程的建后管理。为了加强对节水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严格按照兵团下发《兵团节水灌溉运行管理办法》实施,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各单位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在建设管理上,从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转变为建设与管理并重,科学确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规范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项目法人制、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开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同时多次召开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现场参观和经验交流,提高了管理水平。由于严
格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负责制,确保了工作质量和安全。
4.加强经验交流和运行管理,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效益 为了加强对节水工程管理工作的指导,在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兵团党委《关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决定》及兵团编制并下发的《兵团节水灌溉运行管理办法》,团水利科及水管连多次举办节水灌溉培训班、经验交流会,提高了全团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力地促进了节水工作的开展,强化了工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建管并重。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各单位运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认识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现有设施老化失修
近年来,师团两级党委加大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但由于我团灌溉设施落后,投入水平与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灌溉工程配套率低、老化失修严重,仍是影响灌溉工程发挥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
2.水利需求与资金投入的差距大
水利建设投资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现有的节水灌溉系统虽然已经完善,但对系统运行管理很重
要的测水、测肥、测压等先进设施配备严重不足,影响了系统效益的充分发挥。
4.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团场用水需求不断扩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及巴州水管处下调团用水指标,进一步加剧了用水矛盾,要缓解这一矛盾,还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5.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不平衡
虽然我团的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一些成绩,但整体来看发展很不平衡。由于地理条件及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导致我团有些单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个别单位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速度缓慢。
兵团、师及团非常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在兵、师两级党委的关怀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推进我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管理
摘要:农田要想种的出庄稼,离不开灌溉,灌溉在农业生产中是起到无可替代的地位,给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最近十几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所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与节水处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设计;节水处理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占据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传统的水利灌溉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所以农业要想发展,必须改善农田的水利灌溉以及进行节水处理。
二、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标准
对于农田生产来说,最不能缺少的也是最重要莫过于水资源。这意思农田水利灌溉设计的意义以及作用。在对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时,必须要根据具体的地区所处的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设计,从而决定农田灌溉的取水方法。正常的情况下,分为两大方法。第一个是自取流水灌溉设计,就是要按照农田的分布情况以及农田周围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就近取水,通过管道或者渠道进行引流,对农田进行灌溉,这个方法的重点在意农田的附近必须要有水资源。第二个就是提水取水灌溉,这一个方法主要是由于农田灌溉附近缺少水资源,需要从比较远的地方引流或者提水进行灌溉。一般来说,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就这两个设计标准了。
1.自流取水灌溉方法
如果所要灌溉的农田,它的周围有河流或者湖泊的话,就可以将它们当作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而且为了确保灌溉水位的高度,在对农田水利灌溉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河流上游或者或者湖泊的某一个较高水位上,从而进行引水灌溉,引水灌溉的地点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仅从根本上引水水流的长度以及速度,还决定了引水渠道的建设以及经济投入成本。如果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会导致建设的经济投入成本过高,增加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负担。但是如果引水的水流过长,导致出现断流、截流的机率也大大的增加。
(一)无坝取水设计
在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过程中,如果打算采取在无坝取水,就必须要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分为建设闸门以及不建设闸门两种设计方案。并且还要将这两种设计方案分析调查,再进行探讨,得出如果不建设闸门,当遇到洪水或者暴雨等天灾时,可能降雨量以及洪水的侵袭就可以一下子把农田所有的庄稼毁坏。所以,在进行无坝取水的设计过程中,切记要考虑可能会发生的天灾因素,尽早采取合适的方案,将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排除掉。还要将渠道的角度也设计下,尽量避免出现较大的弯度,这样才能保证引水的水流平稳并且充足。在有条件的情况,还可以减轻或者避免水资源对引水口的冲蚀,否则一旦发生引水口的坍塌现象,将造成无法估算的造成的损失。
2.提取提水灌溉方法
(一)有坝取水设计
在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过程中,如果采取有坝取水设计,那么农田所在地区就必须是靠近水资源的,或者农田所在的地区就有河流以及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但是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导致水资源没有办法满足自流水灌溉,就必须在河道上设计修筑堤坝或者水闸,这样才可以提高水位,进一步引导水流灌溉。虽然这种建筑经济投入成本会比较高,但是却少了引水渠道的铺设,所以说,这种方案还是有利于引水灌溉,也避免了日常维护的资金花费。
三、有关农田灌溉水利节水管理方面的标准
对于农田灌溉水利节水管理方面的标准是要以农田所在的水源以及灌溉设计、对农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当地的经济实力和地形地势进行综合的考虑。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管理设计的越好,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水资源就越少,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经济的投入,还可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农田灌溉水利对于节水这方面的管理做的比较好,那么接下来的农田用水就可以得到保障。在通常情况下,管理标准可以直接影响到农田灌溉的范围和规模大小。按照管理标准来说,一般都跟以下这两个方面相关:
1.水利节水设计的保证百分率。通俗点讲就是说农田灌溉水利工程在整一个工作过程中,农田的需求用水量满足的年份占总年份的百分之几。若得到百分数值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这个农田灌溉水利项目在一百年内时间里有七十到八十年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保障,但是剩下这二十到三十年内,无法确保是否继续有水提供使用,很有可能会出现断流缺水等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得到的百分数在百分之八十左右,那么就道标这个歌灌溉节水工程范围对水利节水设计的保证百分率。
2.在旱季里农田生产的时间,一般来说,在旱季里,农田得不到雨水的滋润,所以只能凭借现阶段的引水进行灌溉。例如农田所在地不远的水库,湖泊,河流等等的供应水量进行一个借鉴,在出现无雨或者降雨量极少的情况下,当地的水资源丰富区域能够满足农田生产需要灌溉的时间,作为标准。例如,如果当地的引水只能满足农田灌溉生产七十到八十天的用水需求量,那么意思就是说,在旱季的情况下,农田还可以凭借水利设备挨过旱季的七十到八十天。
四、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目前对于农田节水灌溉的先进技术以及现今设备的推广力度不够。导致现阶段的喷、滴灌等等的具有高效节水灌溉性能的技术只用在经济作物上,没有真正的用在农田的生产上,只是作为一个示范版本,这是不利于农田的节水设计以及农业的发展,有待农业对其重视以及提高和在更广大的范围内推广实行。
2.农田灌溉区域以及节水灌溉的工程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产权关系不明确,这种不明确的产权关系直接影响到了管理和生产方面,导致管理权利以及职责不明朗,对生产不重视,对农田的生产安排不合理不科学,缺乏一个优秀的监督管理制度。
3.由于受到经济利润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农田所在地的水资源相对较多,那么当地的种植户或者农民们对于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就不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全面提高灌区水利用率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全面提高灌区水利用率
----在政协榆中县八届一次全委会上的发言 县政协委员 水务局党组副书记 丁建科
各位委员、同志们: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在当前水资源整体短缺的形势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和主要内容。所谓节水农业就是要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和灌溉水,通过采用水利、农业、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源在输水、配水、灌水直至作物耗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量和产值。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全县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地下水、降水三部分构成,地表水(主要是过境黄河水)总量336.4亿立方米,年调配我县仅1.1亿立方米;地下水存储总量15.52亿立方米,年可开发量0.41亿立方米;年均降水总量12.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通过高崖水库、龛谷水库调蓄利用和兴隆、麻家寺等自流灌区截引利用)0.437亿立方米。全县实际水资源总量17.057亿立方米,年可开发利用量仅为1.75亿立方米,2010年人均占有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为350.98立方米,1
远低于国际缺水警戒线1700立方米的水平。而全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7000立方米,全国为2250立方米,全省为1130立方米,全市734立方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65立方米,是全市亩均290立方米的55%,不到全省亩均374立方米的一半,仅为全国1440立方米的11%。
全县年用水量1.26立方米亿立方米,其中全县农业用水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79.36%;工业用水量0.1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29%;生活用水量0.08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6.35%。预测2021年全县需水量将达到2.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需水1亿立方米,工业需水0.24亿立方米,生活需水0.5亿立方米,生态需水0.86亿立方米。而全县现有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1.75亿立方米,即或加上引洮水每年2515.8万立方米的增量,达到2亿立方米,还是远不能满足全县需水量,且地下水严重超采,无潜力可挖,自产地表水开发殆尽,增加无望,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将会对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面对日益缺水的现状,近5年来,县委县政府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超过2亿元,先后建成和实施了榆中县中、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榆中县雨水集蓄利用项目、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工程及三电大型泵站改建等一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76万亩,新修梯田7.5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5平方公里,完成农业节水灌溉面积8.5 2
万亩,解决了8.5万人的饮水困难和23.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为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是,随着兰州东城区的崛起,工农业生产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需水将大幅度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二、农田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但与水资源短缺相反的是作为“第一用水大户”的农业灌溉也是水资源“第一浪费大户”。农民节水意识淡薄,“浇水越多越增产”的错误认识和生产习惯在广大农民中根深蒂固,节水意识淡漠,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
1、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田间灌溉工程不配套,设施老化,渠系渗漏损失严重,农业用水利用系数只0.5—0.6,与节水先进地区0.7—0.8的高利用率差距明显。
2、节水农业技术普及率低,节水灌溉面积仅占到设施灌溉面积的60%,其中科技含量较高的管灌、渗灌和滴灌面积仅占十分之一。在北部山区及旱塬地区集雨灌溉设施较少,已建成的使用效率较低,作用发挥不够。
3、推广节水农业的体制不完善。宏观上缺乏统一规划和调控指导,只重视节水设施的建设,忽视节水农艺等综合措施的开发。监督管理薄弱,重视水利设施建设,轻视维修、使用现象仍然存在。灌溉用水没有差别收费,节水对农民来说没有多少实惠,群众积极 3
性不高。节水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滞后。
三、对发展节水农业的思考和建议
1、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臵。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要把水资源管理作为事关榆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引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会日程,首先要加强县水政水资源办公室的建设,使之成为一支经费保障,装备精良,技术力量强的水政水资源管理队伍,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保障。其次要立足榆中实际,科学规划,按照“争取增加引洮水,开发利用黄河水,有效利用山泉水,控制利用地下水”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改变以往盲目开发,无序竞争,越开越深,越深越干得恶性循环局面。再此,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加强节水宣传,转变农民传统的灌溉观念,普及节水灌溉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珍惜,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 4
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兴隆山及南部山区水资源涵养林的保护,加强对采石、采砂,放牧等破坏水土保持行为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杜绝人为破坏植被而导致的新的水土流失。加强山泉水保护,教育广大农民群众从优先保障县城人民生活水的大局出发,减少南部山区水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保证灌溉供水。
3、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增加抗旱保障能力。加快在建引洮榆中供水工程建设进度,争取旱日发挥效益。同时积极争取增加引洮工程分配我县的供水量,进一步扩大效益范围,解决资源性缺水。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积极争取立项,增加兴隆、连搭灌区调蓄设施,增加对洪水的利用,充分发挥集雨工程的作用,有效集蓄雨水,解决工程性缺水。同时通过实施三电、和电大型泵站改造,兴建和平豆家山上水工程,增加黄河水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通过三电延伸工程建设将原兴隆、龛谷、连搭等灌区的部分灌溉面积纳入三电灌区,用黄河水臵换水质较好的自流水,以满足发展的设施农业用水需求。
4、加快原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通过实施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完善灌区田间工程和渠 5
道防渗工程等措施,减少渠系输水损失,恢复灌溉面积。
5、增加投入,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在普及渠灌稳固常规节水面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加强节水灌溉管理,引进喷灌、滴灌、渗灌、微灌、管灌等高新节水设备和技术,到2020年基本实现提黄、自流灌区渠灌化,井流灌区管灌化,结束斗渠以上渠道土渠灌溉的历史,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率,使全县渠系水利用率从目前的0.6左右提高到0.75。
6、加强水田用水管理。推进水田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组建灌区用水者协会,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灌区用水管理。实行水价改革,建设量测水设施,推行按计量收费、超量加价的水价管理模式,有效杜绝田间跑水、漏水现象。
7、加强地下水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划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绒线,特别是加强对金崖、夏官营等地下水资源超采地区的地下水保护,严格控制打井。必要时由政府出资进行地下水回灌补给,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的局面。
总之,要实现节水灌溉、达到水资源优化配臵和可持续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多种措施并举。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榆中山青水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全面、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五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当前“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收入问题。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
一、长寿区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后,我区始终按照胡总书记“314”重要部署,紧紧围绕重庆市“一圈两翼”总体发展战略,抓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机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积极融入主城发展,力争把长寿建设成为重庆的“工业高地、都市农业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流的生态大城市、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2007年,全区完成GDP总量125.3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42.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51.4%;实现农村社会总产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32 %;农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10.8 %;农民人均纯收入4158元,同比增长19.5%。
近年来,我区农业投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渐显现,逐步形成了柑橘、蛋(肉)鸡、有机水产品、能源甘薯四大优势产业和蔬菜、生猪等潜势产业。目前,我区已发展柑橘面积21万亩,蛋(肉)鸡500万只,10万亩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进程加快,长寿湖生态鱼已获得绿色有机鱼和国家名牌农产品认证,能源甘薯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左右。《柑橘产业发展规划》、《蛋(肉)鸡产业发展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规划》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区以“生态养殖——清洁能源——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为模式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我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条件。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大、加快、加强”的总体要求,以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现代工业的成果武装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发展水平,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化解产业空虚、解决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首要大事来抓。
(二)构建完善“五大体系”
1.现代农业装备体系——下大气力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的支农力度。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我区及时调整思路,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即:以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坚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在最近五年内,区财政将以产业扶持为重点,配套建设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总投入约5亿元,其中水利建设投入1.8亿元,交通建设投入1亿元。
二是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采取“集中财力、集中时间、集中投向”的方式,集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薄弱环节。把各部门、各行业性质相似、功能相近的专项资金适当归并,统筹安排,“打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或吸收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建立起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延长产业链条
根据国际国内、市内市外“农”情形势,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格局,并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打造重庆都市农业基地”,到2012年建成全市农业产业“四个第一”,即:最大的无公害柑橘基地,规模达40万亩;最强的无公害蛋(肉)鸡基地,规模达2000万只以上;最大的有机水产品养殖基地,规模达10万亩以上;最大的能源甘薯生产加工基地,年加工生产乙醇60万吨。
同时,我区十分注重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这种关联产业链目的是把千家万户的小市场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产业连接起来,把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与市内外大市场连为一体,实现农业市场化,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需求、农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我区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城乡关联产业。引导城镇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在新建产业上,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农用生产资料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第三产业等城乡关联产业为主。
3.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我区根据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分类培训、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对技术队伍的高新技术教育、对企业管理者的现代化管理教育,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一是尝试实行科技研发课题招投标制。二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承包制。三是大力推行校地、企地合作。
4.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狠抓源头治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前提,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我区要重点围绕柑橘、蛋(肉)鸡、水产、生猪、蔬菜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过程监测、市场准入等手段为突破口,强化农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
打造渝东物流中心,促进农产口市场流通,逐步建设起完善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按照我区农业产业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发展农产品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批发市场与中转市场、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建设科学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个市场流通主体,有效地解决了农资产品、农副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
(三)培育造就“一个主体”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之计。
1.培养新型留守农民
一是通过开办农民夜校或农民学校,对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中青年农民开展大规模培训,或聘请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式的现场上课,不断提高留守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对未升入大中专院校在家务农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工程;三是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规模经营大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一些技术性较强岗位的骨干农民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种植、养殖技术能手。
2.加强外出务工农民培训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致富农民。我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管理,创新培训制度,实行高、中等职业培训与企业岗位定向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实用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广泛就业和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