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区关于因病返贫情况的调查报告
x区关于因病返贫情况的调查报告
1、研究背景与概况 1.1调查内容
目前中国还有592个贫困县,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村居民达9800多万,约占全国农村居民的10%,还有1500多万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有的地方返贫率高达20%,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了很大比例。湖北省贫困人口819.61万人,因病致贫、返贫占27%。xx2013年总人口数为55171人,农村人口数为32289人,年均人口纯收入5542元;贫困人口为9091人,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913人,参保率达98.04%。本次对xx特区的调查,旨在为我区建立在村医疗保健制度及卫生扶贫提供可靠的依据。1.2调查对象
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本次调查的适用对象,而其中在近年内由于“因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为此次调查的重点人群。1.3调查方式
为了使得本报告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资料详实,我们采取了查阅、搜集资料、与卫计委等相关部门交流信息材料、召开村干部座谈会、入户走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
二、研究内容与结论 2.1 文化程度及职业情况
我区人口素质、文化素质的低下影响了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发挥。在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包括半文盲)占调查人数的16.51%;小学文化(包括在校小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0.14%;初中文化(包括在校学生)占调查人数的78%左右;高中及以上文化占调查人数的24.31%。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2.8%,使其劳动力负担较重。2.2 致贫原因统计
因患疾病致贫是我区贫困户的主要原因(40.65%),如果加上缺乏劳动力中大部分因病而丧失劳动力或死亡的,其因病致贫、返贫率高达65%以上。他们大多是为家人看病,担负了昂贵医疗费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农民的医药费用支出,绝大部分是农民自己承担。一旦患病住院(一次),都差不多要花去农民一家人一年或几年的收入,甚至负债累累。所以不少农民慢慢抱起了“小病捱、大病拖、危重才往医院抬”的念头。
经过对我区农民调查,及各办事处妇联主任的询问中,得知现医保村民负担的比率过大,加之部分村老年人所占比率已超过20%,有病人群增多。现导致“看病难”、“医疗难”的主要原因多数是在于农民对医疗费用承受能力的问题。合管办的数据显示该区2013年度因病住院人数为5398人,实际支出费用为1860万,农合实际补偿数仅为955.7万;大病住院人数229人,实际获得补偿率为47.4%。综合数据可分析,贫困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主要原因是医药费过高,而农民收入低,支付医药费能力有限所致。因此农民患病就诊,就会在贫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也会使刚刚脱贫的农民重新回到贫困线以下。
2.3就诊者医药费来源情况 通过我们对调查结果的认真比对分析,发现贫困户就诊所用医药费主要来源是变卖家产,加上借、贷款近占了80%,用家中积蓄支付医药费的仅占了8.19%。农民一患病就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生活都有可能存在问题,所以农民患病就诊率较低。若贫困户一有人患病,近几年都不会走出贫困圈子。
近日,北京市民政局下发《关于开展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有关问题的通知(试行)》,明年1月起正式实施。《通知》规定,因患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可申请“因病致贫”医疗救助。其中,有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白血病等15类重大疾病患者的家庭,每年最高可申领医疗救助资金8万元。(11月25日《新京报》)
客观来论,我国城乡居民加入医保的比例已然较高,用卫生部透露出来的数字就是已经达到了90%以上,可谓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同时,大病医保制度,在搞了几年试点之后于今年也在我国各地全面铺开,“因病致贫”的几率,要比前些年低了许多。但是,医保制度的问题仍然非常明显:一是,报销比例过低,即便是新农合与城居医保合并了,也存在报销比例过低、自负部分高昂的问题;二是,一些大病病种及用药并没有列入医保目录,而相关部门定的大病报销比例仅为50%,“大病返贫”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在分级疹疗制度未落地之前,小病也容易在高级别医院花大价钱。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仍然存在“因病致贫”的很大可能。对这部分群体而言,医疗负担仍然是压在他们身上的大山,一人得病、全家返贫的现象仍有可能随时出现。
北京明年起将实施的“因病致贫可申领救助”政策,就是针对以上权利漏洞打的一个补丁,是要从根上移除医疗负担过重这座大山。而最高可领8万元的利好,也确实能够减轻部分人的生活压力。笔者认为,这体现了前段时间中央召开的扶贫工作会议的精神,尤其体现了总书记讲的“精准扶贫”的精神。这种做法,没有把扶贫当成是“大锅饭”,没有搞平均主义,而是一种针对特别群体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扶贫方式,是让最该需要帮扶的群体得到社会与制度的关怀和雨露。
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这显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监测公报数,中国还有7017万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6年时间7000多万,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个月要减贫100万。在这样的扶贫工作压力之下,最忌惮的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应该做到的就是精准扶贫,看看哪些人最需要帮助,并在根本上给予制度兜底。北京市搞的“因病致贫可申领救助”政策,应该为各地省市相关部门拿来借鉴和仿效。不可否认,北京是首都,许多先进的政策也都有实施的财政支撑与政策通道,有许多其他地方政府都不一定能有的资源,但是,对于能够体现中央精神、能够惠及百姓利益、能够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好政策,各地政府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借鉴。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调查内容随着xx年中国入世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我国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国家针对医疗领域的财政支持占国民经济比率的日益缩小使得当今社会上“求医难、看病贵”的现象日渐突出。非凡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渐渐带有普遍现象。据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近1xx年来我国患病人次1xx年内增加7.1亿在每1xx年来医疗费用的增幅远大于居民收入增长三成人因病致贫。xx年以来医疗费每年上升14全国居民一年医疗负担达6xx年的17下降到13.4xx年又降至8.6。由于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也已成为社会均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在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加以关注调查对象占中国人口比率近8xx年内由于“因病而导致贫困”的农民为此次调查的重点人群。调
查方式为了使得本报告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资料详实我们采取了查阅、搜集资料并
在重视一般性的基础上兼顾典型性对手边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来完成此调查报告。
二、研 究内容与结论当前“因病致贫”的现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中国的一
句古话。人难免会得病过去有专家说农民医疗费用如达到个人年收入的7xx年人所占比率
已超过xx年xx年农活白干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句顺口溜的流行就是现实生活的
写照。据调查在农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农民占到3xx年或几年的收入甚至负债累累。
所以不少农民慢慢抱起了“小病捱、大病拖、危重才往医院抬”的念头。目前我国经济尚
处在不发达状态还不具备把农民医疗保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条件政府或集体经济
也没有能力把农民医疗保障全包起来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无钱看病、因病致贫”问题一
直是个令中国农民头疼的问题。当前“因病致贫”的原因造成当下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
面有来自社会层面的也有来自家庭层面的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有历史造成的
原因也有当今政策和执行方面的原因。总之原因多种多样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抛去一
些非凡和偶然因素不谈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一下几个重点原因
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 置不均衡。据统计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人均占有量排在世界1xx年来全国
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xx年底已覆盖1.8亿多人但筹资力度小保障力度
不大仍然不能根本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
3、政府针对医疗事业的投入下降无形中变相
增加了病人的医疗支出我国近几年开展的“医疗改革”客观上是想把医疗活动交付市场
利用市场规律来解决旧有的医疗矛盾。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政府对于医
疗支出的下降。目前我国的医疗支出所占国民经济的比率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要说相比
发达国家即使是在亚洲横向比较我们的医疗支出比率也是低的这就造成了医疗事业为
了正常运转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要依靠国内市场要向病人和患者索取事业经费这也就
造成了医疗费用一路水涨船高。“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一部分费用自然就转嫁给了消费者
等于无形中增加了病人的医疗支出。
4、医疗和医药行业收费虚高超出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
坦率的讲我国目前的医疗收费存在着虚高和行业暴利的情况。其收费标准已经超过了一般 老百姓的可承受范围这一问题即使是在居民收入高、医疗保障好的大城市也是一件令人头
疼的问题再加上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医院和黑心药商在收费问题上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一问
题造成的社会影响日益凸现。由于我国城乡差别很大社会资源分配并不均衡这一令城市
第二篇: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
因病致贫返贫情况调查
——重大疾病对脱贫工作造成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已成为农村贫困地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顽疾,这值得引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重大疾病对脱贫工作的影响:
1、加深脱贫效果的不稳定性。一些农村贫困人口在政府帮扶以及自身努力下,辛辛苦苦地脱离了贫困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但是一旦有家庭成员遭遇某些重大变故,如癌症、事故致残等,使得原本捉襟见肘的经济情况迅速恶化。“一人生病,全家致贫返贫”,让众多家庭不得不重新迈入贫困户行列。
2、加重贫困家庭的生活负担。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较多,往往依靠单纯的农业种植收入来维持全家生计,生活尚且不易。在这种情况下,家庭主要成员身患重病或突遭意外伤害事故,不但无法外出务工,而且在治疗和日常照顾中还需要专人陪护,生活费、医药费等费用成倍增长,让贫困户的生活更加艰难,无法达到脱贫的目标。
3、加大政府的扶贫负担。城乡居民发生重大疾病后,政府在医疗保险等方面财政支出较多,再加上大病家庭的扶贫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扶贫队员结对帮扶,加重了政府扶贫的工作压力,对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
1、构建多层次大病扶贫治理体系。通过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对“因病致贫返贫”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数据库,科学评估因病致贫程度,提出帮扶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团组织、慈善机构积极参与大病扶贫。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扩大医疗救助资金的规模,对建卡贫困人群实行医保缴费补助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
2、改善基层医疗条件。增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基础医疗设备投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重大疾病贫困人口实行医疗费用控制管理,避免重复检查、不合理医药,缓解贫困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树立科学有效的疾病风险防患意识。教育引导贫困人口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定期组织参加公益健康体检,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引导贫困家庭对收入合理支配,动员参加政府主导、保险公司运营的覆盖低收入农户的重大疾病保险项目,有效解决重大疾病发生后的后顾之忧,缓解经济压力,使“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得以根本改观。
第三篇:失地农民返贫
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的生存、发展和就业的权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目前的安置模式普遍存在补偿数额低,风险不确定等因素不能很好的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土地换保障”的思路才能妥善的安置失地农民,让他们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一系列成果,才能真正解决失地农民返贫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 失地返贫 补偿机制 土地换保障
正文: 一 什么是失地农民
在工业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成为一个边缘群体,因此我们给其一个特殊称谓——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是指农民的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农业户口的家庭人均耕种面积少于0.3亩的统称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群体。
二 失地农民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迅速扩大,为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征用。目前,我国已有被征地农民4 000多万。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从2001年到2010年,全国需要安排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 850万亩,其中90%以上为集体土地需要征用。按照全国人均耕地水平和现阶段每征用1亩耕地大约造成1.4个农民失去土地进行测算,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 850万亩,将有近2 600多万被征地农民需要安置,年均需要安置失地农民260万人左右。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通过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圈地以及“两换”等,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拥有了新的房产,且这些房产都是按照城镇化的价格标准计算的,同时还能享受了原先所没有的社会保障,使他们在财产性收入数据上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甚至,这件外衣的披上,让他们提前达到小康,甚至现代化水平。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失去土地的农民们,实际生活水平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之也流失了与土地相关联的一系列权利。因为土地被征用之前,农民主要靠土地来养活自己,土地是他们的立命之本,失去土地就相当于失去了生活的基本来源;而且农民一直是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工作;再者,土地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如果农民利用的好是可以为他们带来增值的,这就意味着农民失去土地后也就失去了一项经济价值极高的财产权利;最后,农民失去土地后,就失去了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这会间接导致村级干部的寻租行为。可见,土地的丧失会对农民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安置好这些失地农民将会阻碍国家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三 我国失地农民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土地征用前,农民种田收益虽不高,但这部分收入比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冲击更大,他们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后成了失地农民中的弱势人群。有些农民尽管目前生活还过得去,但由于打散工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这恋地情结也造成开发建设的一大障碍。
2、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空间窄,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有相当一些失地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在城市务工经商的能力。失地农民劳动力中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大都未接受过职业教育,在就业中缺少竞争力,在城市就业的领域有限。同时,失地农民进入城市不能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就业保障和失业再就业政策,加之农村一部分老弱病残人员本身已失去工作能力,进城后不能与城市人口享受同等的最低生活保障,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只能变为城市贫民。
3、再就业困难重重。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另外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上级尚未出台能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优惠政策,在制定享受低保政策上也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和倾斜,所以农民对征用土地并不是很欢迎。
4、生活成本提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已经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虽然征地后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补偿,但这部分补偿还不足以解决失地以后的生活来源问题。另外由于部分农民缺乏创业能力,到手的赔偿款不能变成“活钱”,导致失地后生活变得比较困难
四 解决失地农民把保障问题的建议
土地是农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是农村稳定的基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首先 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长期受益。为避免有限的补偿金短期内被“吃光分光花光”,在土地征用过程中,要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让利于民,并努力探索经营土地补偿金的路子。一是大力推行征地生活补贴与延期补偿办法。二是运作经营好村级土地补偿金。据调查,征地过程中,村级都有大量的集体资金。对这些作为解决村民公益服务的资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经营土地补偿金的路子,把土地补偿金留在村集体作为开发建设资金,通过村民入股、合作开发等形式建设标准车间向外出租的方式,让“死”钱变“活”,“小”钱变“大”,实现了土地补偿金的多次增值,让失地农民获得了长期稳定的收益。政府在征地中也要优先安排有发展潜力的地段,作为村级长远发展空间,指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三是加强土地补偿金监督管理。为保证土地补偿金的科学合理使用,给村民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在明确土地补偿金及其收益失地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强化对村级土地补偿资金的使用管理,避免被少数人挥霍蚕食。真正将土地补偿金用到明处、用到实处。定期公开账目,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让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监督权和治理权,同时也进一步缓和了干群关系。
建立健全就业扶持机制,加快失地农民转移步伐。
富裕农民的最佳途径就是减少农民,尤其是加快失地农民的转移步伐,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为失地农民就业搭建服务平台。由于农民多数生活比较闭塞,与外界接触的信息渠道有限,可能就会失去许多外出务工的机会。为此,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信息平台和中介平台建设,对全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失地农民的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起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技术状况等在内的劳动力资源台帐及数据输出平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帮助失地农民就业。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征地后应优先招用被征地的劳动力,积极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农村失地人员,对用人单位招用失地农村劳动力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优惠;此外,认真清理和纠正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使失地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镇失业人员一样的最新优惠和扶持政策。同时,大力倡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实现农民充分就业,关键是要搞好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大政府投入,创新拓展培训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提高农民工的各项技能,针对用工单位需求,进行“订单式”、有针对性地专项技术培训,切实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素质。四是创造公益性岗位。将城市绿化、保洁、小区物业管理等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等由政府买单,提供给一些需要特殊帮助的人群,解决他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失地农民后顾之忧。
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是对安置工作的基本要求。本着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逐步到位的原则,坚持从为失地农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入手,探索建立三项保障制度,解除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一是实行低生活水平保障全履盖。整合国家支农资金,增加政府投入,对男年满60岁、女年满55岁的老人,每年给予一定额度金额的自保。对困难家庭纳入农村低保范畴。对特殊困难失地农民进行“农转非”,纳入城镇低保。定期开展结对帮扶和送温暧工作,着力保障重点人群的生活。二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放思想,探索失地农民养老模式,拓展保险资金交纳方式。采取村集体统一支付或者是由村集体和个人按比例缴纳的方式,合理负担,将失地农民逐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三是推行全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切实防止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就医问题,大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有效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
们的生活来源问题。
建立健全居住安置机制,提高失地农民生活质量。
不断改善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切实提高其生活质量,结合项目建设拆迁还建工作,大力实施村改居工程,逐步实现平房楼房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一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完善”的思路,把失地农民住宅小区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建设标准,配套物业管理,避免了无序开发,提高整个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创新拆迁补偿机制,体现物业富民。针对以往拆迁还建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创新灵活多样的拆迁补偿办法。实行合同约定,以房换房、货币化买断安置;政府出资补助,联户自拆共建等多种方式并用,让拆迁户参入到还建中来,实现每户一套或多套住房。三是发展物业经济,实现物业富民。引导市场发展,活跃繁荣物业经济,通过门面租赁、房屋出租,做到物业富民保障。
解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既是缓和干群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努力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卢海元.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J].中国农村经济,2003(6)2 万朝林.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与保障[J].经济体制改革,2003(6)裴智.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4)李文.实用不动产管理要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边泰明.限制发展土地之补偿与财产权配置[J].(台湾)土地经济年刊,19976 杨继瑞.中国城市地价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相关的参考文献还有:
[1]邓大松.社会保险.[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2]李珍.社会保险理论.[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3]熊敏鹏.社会保障学.[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许琳.论我国社会救助的多元化主体.[J] 中国软科学.2002.8.[5]杨团.对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的框架性思考.[J] 社会政策网.2008.4
[6]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7]任振兴.社会救助的概念及原则.[J] 社会福利.2003.3.[8]去年百分之十六点三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J] 光明日报.2002.2.[9]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跨世纪的改革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0.3.[1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编.[M] 北京:中国社会保险年鉴.2002.[11]王思斌.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3.[12]时正新.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3]关信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14]郑杭生等.全面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15]杨团.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2.4.[16]2001年公益览胜.[J]公益时报.2002.2.[17]张瑞等.城市低保的历史进程.[J]中国社会报.2002.7.20.[18]世界银行.让服务惠及穷人.[J]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19]蔡铮.中国如何躲过人口老化这一劫?.[J] 中国报道周刊.2003.6.[20]温家宝.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
第四篇: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医疗启动暨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主持词[最终版]
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医疗启动暨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主持词
马金平
(2017年1月 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医疗启动暨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我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村人口精准医疗及健康扶贫工作。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同志们自觉关掉手机,或将手机调至震动,遵守会场纪律,保持良好秩序,集中精力开好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是政府副县长穆春同志。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民政局、扶贫办、人社局、卫计局局长、相关工作人员,县人民医院院长、诊疗小组大夫及有关工作人员,各乡(镇)政府乡(镇)长、各乡镇卫生院(分院)长。
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
第一项:请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杨青鸿同志对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医疗工作安排部署;
第二项:请县民政局局长谢志东同志表态发言;
第三项:请吉强镇政府镇长 同志表态发言; 第四项:请县人民医院院长杨杰同志表态发言;
第五项:请政府副县长穆春同志讲话。
同志们,今天会议议程已全部进行完毕。会上,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杨青鸿同志对全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精准医疗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县民政局、吉强镇政府、县人民医院三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最后,穆县长作了重要讲话。穆县长的讲话站位高、立意深,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会后进一步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我再强调三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动员力量。当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我县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要迅速召开领导办公会和全体同志会,认真学习传达这次会议精神,结合各自任务,领会实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实施精准医疗和健康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臵,动员社会力量,采取超常举措,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卫计系统要鼓起攻坚拔寨的战斗精神,坚决担当全县健康扶贫的使命任务,要树立愚公移山的坚定志向,全面加强我县健康扶贫的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加强协调,配套政策,严明责任,以严实的责任追究,确保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第五篇:防返贫工作方案
防返贫工作方案
为统筹做好防范返贫和继续攻坚工作,进一步巩固园区脱贫攻坚成效,防范边脱贫、边返贫,确保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根据园区主要领导意见,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依靠外部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扶业“五位一体”,树立综合扶贫、持续扶贫的理念,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减少贫困群众因病、因学、因灾等支出,构建防范返贫预警机制,提高脱贫质量,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主要目标
对贫困户实施分类管理、分级防控,着力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在发展上扶持,让具备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掌握 1-2 项劳动技能,发展 1-2 项特色产业,提高脱贫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实现由“帮扶为主”到“引导为主”的转变,实现“基本脱贫”到“稳定脱贫”的转变,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确保贫困户脱得掉、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三、工作举措
(一)划分风险等级,及时预警。帮扶干部要准确对脱贫户返贫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及时了解贫困户现状,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家庭收支情况等,一旦发现贫困户有返贫苗头,立即向乡村报告。
(二)因势利导,分级施策。结合已脱贫户返贫风险等级,针对对象户家庭实际情况,通过分级管理、精准施策,提高脱贫户的自我发展能力。一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帮”为主,重点帮助谋划项目、理清思路、发展产业、解决就业,继续加大输血力度,确保其有稳定的经营性收入。二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扶”为主,重点在能力上扶智,在持续“输血”的同时着力提高“造血”功能。重点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确保具备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有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或稳定发展特色产业。三级风险户在措施上以“引”为主,重点在思想上扶志,引导其加入新型经营主体或自主创业,激发其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热情,最终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其独立发展。
(三)跟踪观测,定期评估。帮扶责任人要定期上门走访落实帮扶措施,了解帮扶对象产业发展情况或就业情况,了解生产生活情况,了解教育、医疗、住房等保障情况,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防范返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帮扶干部要把防范返贫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续性,把防范返贫问题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二)压实责任。帮扶干部要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自身的帮扶责任,认真做好防范返贫工作。
(三)严明纪律。认真贯彻中、省、市、县有关规定,杜绝弄虚作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发生,确保工作扎实,过程务实。对不服从工作安排,不认真完成防范返贫工作的帮扶干部,将进行通报批评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