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第149号)

时间:2019-05-14 11:5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第14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第149号)》。

第一篇: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第149号)

关于印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了实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制定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五年十月十三日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

安监总规划字【2005】149号

为了实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申请、审核、检验、颁发、使用和管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见附件1)。

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是确认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准许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和使用该劳动防护用品的凭证。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由图形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编号构成(见附件2)。

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应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加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标识加施应牢固耐用。

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监察区域内煤矿企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使用情况实施监察。

四、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受理、核发和日常管理工作由设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负责,并对所核发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负责。

五、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二)具有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力量;

(三)具有能保证产品安全防护性能的生产设备;

(四)具有能满足产品安全防护性能要求的检测检验设备;

(五)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具有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七)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六、申请单位应按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的条件进行自查,符合条件的,填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请书》(见附件3),并附相关材料,报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

七、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符合要求的,向申请单位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告知申请单位按要求重新填写或补充申请材料。

八、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对通过初审的申请材料,组织审查人员进行技术审查,提出技术审查报告。技术审查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技术审查合格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对相关技术文件予以确认、存档,并发出现场评审通知书;技术审查不合格的,向申请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申请单位应在接到整改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复审仍不合格的,终止本次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办。

九、技术审查合格的,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组织评审人员对申请单位的主体资格、技术力量、生产设备、检测检验设备和管理体系等条件进行现场评审,提出现场评审报告。

现场评审实行组长负责制。评审组原则上应在接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下达的现场评审任务书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工作。评审组一般由2-3人组成;评审工作时间一般为2-3天。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派一名监察人员,监督现场评审工作。

十、现场评审人员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抽样有关要求抽封样品,填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抽样单,申请单位应于封样之日起5日内将抽封的样品寄往受委托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

十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检验工作,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委托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

承担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检验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应严格按国家、行业标准及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对出具的检验报告负责。

十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自收到现场评审报告(包括整改报告)及检验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综合审查。综合审查合格的,颁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准许在该产品上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并予以公告。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的有效期为4年。

十三、被终止申办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自终止申办之日起再次申办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时间间隔不少于90日。

十四、申请单位应承担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办费用。

十五、对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每年进行一次审核。

十六、对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可以委托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授权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不定期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检验。

十七、生产单位应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有效期届满90日前,按程序申请办理延续手续。

十八、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有效期内,生产单位的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变更的,应按程序申请换证;生产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通讯地址等档案信息变更的,应办理变更手续。

十九、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一)未能保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稳定合格的;

(二)生产现状发生变化达不到生产要求的。

二十、被暂停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应于90日内完成整改。经整改复查合格的,可以恢复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二十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并予以公告:

(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有效期届满,生产单位未按本办法要求提出申请延续的;

(二)弄虚作假,骗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

(三)整改期满拒绝复查或者经复查不合格的;

(四)生产单位被吊销或注销营业执照的;

(五)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已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

(六)国家已经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

(七)生产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

(八)转让、买卖或者非法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

(九)未能保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稳定合格而引起生产安全事故的;

(十)在被暂停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期间,擅自生产的;

(十一)未按规定进行年度审核或年度审核不合格的;

(十二)其他应撤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情形。

二十二、被撤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再次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80日,有二十一条第(二)项和第(八)项行为的,再次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时间间隔不少于2年。

二十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一)不按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工作的;

(二)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

(三)出具的检验结果错误,造成损失或重大不良影响的;

(四)无故拖延或拒绝检验工作的;

(五)将检验任务转包给没有资质或未经授权的检验机构的;

(六)检验人员弄虚作假或无故刁难被检单位的;

(七)检验有失公正的。

二十四、申请单位弄虚作假提供检验样品,或擅自更换已抽取的封样样品,应终止本次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申办,并在2年之内不得再次申办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二十五、评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现场评审纪律:

(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现场评审规范和任务书要求进行评审、取证;

(二)尊重生产单位的知识产权,保守评审中涉及的技术秘密;

(三)廉洁自律,不提供有损评审结论公正性的指导、咨询。

二十六、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核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或者其评审人员在评审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二十七、有关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投诉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受理;有关申诉和争议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受理。

二十八、进口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的颁发,采取按有效期管理和按进口批次管理两种形式。

(一)申请单位为产品制造商的,按本办法规定程序审查合格的,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

(二)申请单位为国内代理商、进口商或其它单位的,经技术审查和检验合格的,按进口批次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

二十九、进口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参照上述规定办理准用手续。

十、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从2006年4月1日起,生产经营单位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是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

附件: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

2.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及标识说明

3.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请书

附件1

一、头部护具类

安全帽

二、呼吸护具类

防尘口罩

过滤式防毒面具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长管面具

三、眼(面)护具类

焊接眼面防护具

防冲击眼护具

四、防护服类

阻燃防护服

防酸工作服

防静电工作服

五、防护鞋类

保护足趾安全鞋

防静电鞋、导电鞋

防刺穿鞋

胶面防砸安全靴

电绝缘鞋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目录

耐酸碱皮鞋

耐酸碱胶靴

耐酸碱塑料模压靴

六、防坠落护具类

安全带

安全网

密目式安全立网 附件2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说明

一、本标识采用古代盾牌之形状,取“防护”之意。

二、盾牌中间采用字母“LA”表示“劳动安全”之意。

三、“xx-xx-xxxxxx”是标识的编号。编号采用三层数字和字母组合编号方法编制。第一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年份;第二层的两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生产企业所属的省级行政地区的区划代码(进口产品,第二层的代码则以两位英文字母缩写表示该进口产品产地的国家代码);第三层代码的前三位数字代表产品的名称代码,后三位数字代表获得标识使用授权的顺序。

四、参照《安全色》(GB 2893-2001)的规定,标识边框、盾牌及“安全防护”为绿色,“LA”及背景为白色,标识编号为黑色。

五、标识规格与适用范围:

1.焊接护目镜、焊接面罩、防冲击护眼具:

18mm(包括编号)x 12mm(如图一所示)

2. 安全帽、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盒)、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

27mm(包括编号)x 18mm(如图二所示)

3.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导电鞋、保护足趾安全鞋、胶面防砸安全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膜压靴、防穿刺鞋、电绝缘鞋:

39mm(包括编号)x 26mm(如图三所示)

4.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

69mm(包括编号)x 46mm(如图四所示)

第二篇: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定稿)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

2007年10月11日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发布,是基于国家取消行政许可后,为了加强劳动防护用品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而制定的行业规范。《规定》特别明确了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市场准入要求,并由原来的国家行政机关直接管理,改变为行政机关对“安全标志”管理机构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由中介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采用安全标志,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提供了一个载体、一种标识。这种载体和标识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也有利于加强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监督。安全标志不仅有体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符合要求的功能,也是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进入市场的一张通行证。同时,通过安全标志管理,使符合安全防护性能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进入市场,也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加强对市场的管理,促进劳动防护用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为了实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依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并于2005年10月13日起实施。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是确认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准许生产经营单位配发和使用该劳动防护用品的凭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制,加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印章。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由图形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编号构成(见下图)。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应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加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标识加施应牢固耐用。

标识规格与适用范围

1.焊接护目镜、焊接面罩、防冲击护眼具:18mm(包括编号)×12mm 2.安全帽、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盒)、自给式空气呼吸器、长管面具:27mm(包括编号)×18mm 3.阻燃防护服、防酸工作服、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导电鞋、保护足趾安全鞋、胶面防砸安全鞋、耐酸碱皮鞋、耐酸碱胶靴、耐酸碱塑料模压靴、防穿刺鞋、电绝缘鞋:39mm(包括编号)×26mm 4.安全带、安全网、密目式安全立网:69mm(包括编号)×46mm 安全标志管理部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监察区域内煤矿企业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使用情况实施监察。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受理、核发和日常管理工作由设在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负责,并对其所核发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负责。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检验工作,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委托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权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

安全标志的申请

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以下简称申请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2.具有能满足生产需要的生产场所和技术力量;

3.具有能保证产品安全防护性能的生产设备;

4.具有能满足产品安全防护性能要求的检测检验设备;

5.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6.具有产品标准和相关技术文件; 7.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单位应按以上条件进行自查,符合条件的,填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请书》,并附相关材料,报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符合要求的,向申请单位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告知申请单位按要求重新填写或补充申请材料。申请单位应承担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申办费用。

安全标志的审核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对通过初审的申请材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审查,提出技术审查报告。技术审查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技术审查合格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对相关技术文件予以确认、存档,并发出现场评审通知书;技术审查不合格的,向申请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申请单位应在接到整改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后复审仍不合格的,终止本次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申办。被终止申办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自终止申办之日起再次申办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时间间隔不少于90日。

经技术审查合格的,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组织专业评审人员对申请单位的主体资格、技术力量、生产设备、检测检验设备和管理体系等条件进行现场评审,提出现场评审报告。现场评审实行组长负责制。评审组原则上应在接到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下达的现场评审任务书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工作。评审组一般由2~3人组成;评审工作时间一般为2~3天。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派1名监察人员,监督现场评审工作。现场评审人员按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抽样的有关要求抽封样品,填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抽样单,申请单位应于封样之日起5日内将抽封的样品寄往受委托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

安全标志的颁发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自收到现场评审报告(包括整改报告)及检验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综合审查。综合审查合格的,颁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准许在该产品上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并予以公告。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的有效期为4年。进口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的颁发,采取按有效期管理和按进口批次管理两种形式。

1.申请单位为产品制造商,按本办法规定程序审查合格的,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

2.申请单位为国内代理商、进口商或其他单位,经技术审查和检验合格的,按进口批次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进口的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参照上述规定办理准用手续。

安全标志的管理

对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每年进行1次审核。对已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可以委托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权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不定期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检验。生产单位应于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有效期届满90日前,按程序申请办理延续手续。

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有效期内,生产单位的产品名称、产品型号变更的,应按程序申请换证;生产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通讯地址等档案信息变更的,应办理变更手续。

1.安全标志的暂停使用

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1)未能保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稳定合格的;

2)生产现状发生变化达不到生产要求的。被暂停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生产单位,应于90日内完成整改。经整改复查合格的,可以恢复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2.安全标志的撤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并予以公告:

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有效期届满,生产单位未按本办法要求提出申请延续的;

2)弄虚作假,骗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 3)整改期满拒绝复查或者经复查不合格的;

4)生产单位被吊销或注销营业执照的;

5)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已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

6)国家已经明令淘汰或禁止使用的;

7)生产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

8)转让、买卖或者非法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

9)未能保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性能稳定合格而引起生产安全事故的;

10)在被暂停使用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期间,擅自生产的;

11)未按规定进行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

12)其他应撤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情形。

被撤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再次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时间间隔不少于180日,有第2项和第8项行为的,再次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时间间隔不少于2年。

申请单位弄虚作假提供检验样品,或擅自更换已抽取的封样样品,应终止本次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申办,并在2年之内不得再次申办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

3.评审纪律

1)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严格按现场评审规范和任务书要求进行评审、取证;

2)尊重生产单位的知识产权,保守评审中涉及的技术秘密;

3)廉洁自律,不提供有损评审结论公正性的指导、咨询。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核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或者其评审人员在评审过程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有关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投诉,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受理;有关申诉和争议,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中心受理。

从2006年4月1日起,生产经营单位采购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是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的产品。

防冲击眼护具

国家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杨文芬 陈倬为 邓保举

眼面部防护用品的分类

眼面部防护用品种类很多,依据防护部位和性能,分为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两种。

1.防护眼镜的作用和种类

防护眼镜是在眼镜架内装有各种护目镜片,防止不同有害物质伤害眼睛的眼部防护具,如防冲击、辐射、化学药品等防护眼镜。

种类:

防护眼镜按照外形结构分为普通型、带侧光板型、开放型和封闭型。

标记:防护眼镜的标记由防护种类、材料和其他(包括遮光号、波长、密度等)组成。分类及代号见表2所示。

表2 防护眼镜分类及代号

2.防护面罩的作用和种类 防护面罩是防止有害物质伤害眼面部(包括颈部)的护具,分为手持式、头戴式、全面罩、半面罩等多种形式。面罩分类、代号及其示意图见表3所示。

防冲击眼护具

防冲击眼护具是用来防止高速粒子对眼部的冲击伤害的,主要是大型切削、破碎、研磨、清砂、木工、建筑、开山、凿岩等各种机械加工行业的作业人员使用。防冲击眼护具包括防护眼镜、眼罩和面罩3类,常见的防冲击眼护具产品有以下5种。

1.有机玻璃眼镜(眼罩)这种眼护具透明度良好,质性坚韧,有弹性,耐低温,质量轻,耐冲击强度比普通玻璃高10倍。但是,耐高温、耐磨性差。主要用于金属切削加工、金属磨光、锻压工件、粉碎金属或石块等作业场所。

2.CR-39眼镜(眼罩)这是一种强度性能较好的塑胶片,特点是质量轻、强度高、抗冲击性能好,耐磨性能仅次于玻璃。

3.钢双纱外网防护眼镜

这是用金属制成的圆形镜架,镜框分内外两层,内层配装圆形平光玻璃镜片,安装镜脚。外层配装钢丝经纬网纱,上缘与内层框架上缘以可控扣件连接,下缘设有钩卡,镜架两侧外缘至太阳穴处,内外镜架连接。佩戴时,双层镜框重叠,可防止正面和侧面飞溅物对眼睛的冲击伤害。钢丝纱网会降低能见度,在需要时可以把外层网框下缘的卡钩启开,向上推动90°与视线平行,其上缘可控扣件能稳定外框角度,控制下垂。这种防护镜适用于金属切削、碾碎物料的作业场所,但不宜在高温和有触电危险的作业场所使用。

4. 钢化玻璃眼镜

这是由普通玻璃经800℃~900℃高温加热以后,再进行急剧冷却处理,使其内部结构应力发生改变,提高抗冲击强度制成的眼镜。这种钢化玻璃片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即使破裂也不产生碎片,其光学性能不发生任何改变。5. 其他材料制成的眼护具

有铝纱眼罩和用16目绿色铁丝纱网制成的眼罩和面罩,适用于建筑、开山筑路、凿岩、爆破等作业场所。防冲击眼护具的性能应符合GB5890-1986标准中的规定。具体要求见表4所示。

选择和使用

为了指导用人单位合理配备、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原国家经贸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组织编写了《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并于2000年3月6日发布,要求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该试行标准中关于眼面部防护用品的配备要求描述得非常明确,使用单位应按照标准中防护用品的配备标准配备眼面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也可以按照其中的规定提出配备要求。

使用者在选择眼面部防护用品时,应注意选择符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标志齐全、经检验合格的眼面部防护用品,应检查其近期检验报告,并且要根据不同的防护目的选择不同的品种。

1.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防冲击眼护具的级别,1级、2级防冲击眼镜分别用Gl、G2表示,同时,使用时还应注意检查产品的标识;

2.用前应检查防冲击眼护具的零部件是否灵活、可靠,依据炉窑护目镜技术要求中的规定,检查眼镜的表面质量。使用中发生冲击事故、镜片严重磨损、视物不清、表面出现裂纹等任何影响防护质量的问题时,应及时检查或更换;

3.应保持防护眼镜的清洁卫生,禁止与酸、碱及其他有害物接触,避免受压、受热、受潮及阳光照射,以免影响其防护性能。

第三篇:安监总厅字[2005]56号

安监总厅字[2005]56号

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业务规范》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质量,为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撑,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依据《安全生产法》、《统计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业务规范》,请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参照实施。

二○○五年七月五日 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业务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质量,为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提供全面、科学的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撑,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依据《安全生产法》、《统计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业务工作。

第二章 安全生产调度工作

第三条 安全生产调度值班。

(一)实行24小时不间断安全调度岗位值班和节日相关领导带班制度;

(二)收集、汇总本地区(辖区)安全生产信息,及时、准确地调度和掌握重、特大伤亡事故情况,认真做好安全生产信息记录;

(三)按照事故快报规定和事故信息处理程序,逐级报送事故情况,按时完成当日安全生产简况和有关报表;同时要及时对事故的抢救和处理情况进行跟踪调度直至事故抢救工作结束;

(四)接收或下发有关部门印发或报送的有关文件和传真;

(五)完成领导和上级安全生产调度机构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四条 事故快报。各类事故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报告,煤矿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报告

(一)事故快报的范围: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用机械和渔业船舶伤亡事故及其它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是指:

1.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受伤(中毒、灼烫及其它伤害);

2.造成10人被困或下落不明;涉险50人以上的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

3.紧急疏散人员100人以上(含100人);住院观察治疗50人以上(含50人);

4.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饮用水源、湖泊、河流、水库、空气等);

5.危及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车站、码头、港口、机场、人员密集场所、水利设施、军用设施、核设施、危化品库、油气站等);

6.大面积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和重要场所事故、严重爆炸事故;

7.轮船翻沉、列车脱轨、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及民航飞行事故;

8.建筑物大面积坍塌、大型水利、电力设施事故、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垮塌倾覆事故;

9.涉及外宾、重要人员的伤亡事故;

10.其它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

(二)事故快报的时限。接到事故信息后,按照以下规定报告: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或社会影响重大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6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2.一次死亡(遇险)3—9人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12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3.一次死亡1—2人的各类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省(区、市)安全监管部门调度统计机构;

4.煤矿一次死亡1—2人事故发生后要在24小时内逐级报告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三)事故快报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

2.事故发生地的行政区划(省、市、区、县、乡、镇);

3.事故发生的地点、区域;

4.发生事故的单位全称、经济类型(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等)、生产经营规模(设计能力、实际生产能力、经营规模);

5.发生事故的车辆、船舶、飞行器、容器的牌号、名称及核载、实载情况;

6.事故类型(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填写);

7.发生事故单位的安全评估等级和持证情况(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等)

8.事故现场总人数和伤亡人数(死亡、失踪、轻伤、重伤等);

9.事故简要情况(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10.事故抢救和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抢救的有关情况。

(四)事故快报的方式。接到事故信息后,根据事故情况,按以下方式逐级报送。

1.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下事故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的网络传输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

2.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发生后,使用网络传输软件和电话同时报告,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使用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

第五条 事故跟踪。接到事故信息后,要及时跟踪续报事故抢救和处理情况,直至事故抢救工作结束。

(一)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事故、社会影响重大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每天2次续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

(二)一次死亡(遇险)9人以下(含9人)事故每天1次续报事故抢救进展情况;

第六条 事故信息处理程序。接到生产安全事故信息后,调度值班人员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一)特大事故信息处理

1.接到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特大事故,应立即向本部门和本单位领导汇报事故情况,起草《重要安全 6 信息专报》,经单位领导签批后,及时报送上级安全生产调度统计机构;

2.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事故处理会议,根据单位领导的指示,协调事故抢救有关工作;

3.起草事故抢救处理工作意见和调度通报,经单位领导签批后,下发有关单位。

4.及时传达、转发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关于特大事故抢救处理工作的意见和调度通报。

(二)重大事故信息处理

1.接到一次死亡(遇险)3—9人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本部门领导或单位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填写事故卡片或起草《重要安全信息专报》,按照事故快报规定和本单位的有关要求,及时逐级报送事故情况;

2.根据本单位领导的指示,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事故处理会议,协调事故抢救处理有关工作;

3.根据本单位领导的指示,起草事故抢救处理工作意见和调度通报,经本单位领导签批后,下发有关单位;

4.及时传达、转发上级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关于重大事故抢救处理工作的意见和调度通报。

(三)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信息处理

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和重特大未遂伤亡事故信息处理等同于特大事故信息的处理。

(四)一般事故信息处理

接到一次死亡1—2人事故报告后,应及时填写事故卡片,按规定逐级报送。或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参照重大事故的处理程序处理。

第七条 举报信息处理程序。调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举报信息后,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一)及时填写《安全生产事故举报信息登记卡片》,报送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二)接到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举报信息后,应立即向本部门领导汇报,同时填写《特大事故举报信息表》,报送单位领导批转有关部门立即进行调查核实,特大事故举报信息一经核实,要按照事故报告的规定逐级报告;

(三)对于上级部门要求调查核实的举报信息,要尽快予以核实,核实情况要及时反馈。

第八条 工作部署的跟踪调度。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安全生产工作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安全生产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

(三)特殊时期、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情况。

第九条 安全生产调度例会。安全生产调度例会由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织定期召开,在通报、分析阶段性安全生产情况的同时,对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安排。

第三章 安全生产统计工作

第十条 伤亡事故统计报告

(一)报告部门。各类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报告;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统计报告(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地区,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报告时限。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各类工矿商贸企业(包括煤矿)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在每月10日前逐级报送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三)报告内容。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逐项填报。

(四)报告方式。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的伤亡事故统计软件通过专用网络报送伤亡事故统计卡片;尚不具备专用网络传输条件的单位,可使用公共网络报送事故统计卡片。

第十一条 伤亡事故统计月报。伤亡事故统计月报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针对事故特点,对本地区安全生产情况作出简要分析。

(二)各类伤亡事故情况与同期对比表(工矿商贸企业、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建筑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其它)。

(三)煤矿伤亡事故情况及同期对比表(按煤矿类别、地区、事故类型分)。

(四)金属与非金属矿伤亡事故情况及同期对比表(按地区、行业、经济类型、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时间)。

(五)建筑业伤亡事故情况及同期对比表(按地区、行业、经济类型、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时间分)。

(六)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伤亡事故情况及同期对比表(按地区、行业、经济类型、事故类型、事故原因、事故时间分)。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形势综合分析报告。

(一)每月20日前以《安全生产简报》的形式逐级报送上月本地区(辖区)安全生产形势综合分析报告。

(二)综合分析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本地区(辖区)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分析。

2.存在的规律性、倾向性和突出性问题及原因分析。

3.对下一阶段安全生产情况的预测,指出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4.对下一步本地区(辖区)及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 有关统计规定解释。

依据《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交通事故统计暂行规定》(公交管[2004]92号)、《农业机械化管理统计报表制度》([1990]农(机)字第16号)、《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交通部令2002年第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报告和统计规定》(农业部、农渔发 [2004]13号)、《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公通字[1996]82号)、《铁路企业伤亡事故处理规则》(2002年1月1日执行 铁道部第7号令)、《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43号)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有关统计问题作以下解释:

(一)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含非法生产经营单位)的伤亡事故均应进行统计(公安机关列为刑事案件的除外)。

(二)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水上交通事故按事故发生地进行统计(船 11 舶在境外和公海海域发生事故按户籍港进行统计);民航飞行事故按飞行器注册地进行统计;渔业船舶事故按渔船户籍港进行统计。

(三)轻伤: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伤害。

(四)重伤: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及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伤害。在30天内转为重伤的(因医疗事故而转为重伤的除外,但必须得到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确认),均按重伤事故报告统计。如果来不及在当月统计,应在下月补报;超过30天的,不再补报和统计。

(五)死亡和失踪:道路交通、火灾和水上交通事故在7天内死亡或失踪超过7天的,均按死亡事故报告统计;其它事故在30天内死亡的(因医疗事故死亡的除外,但必须得到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确认)或失踪超过30天的,均按死亡事故报告统计。如果来不及在当月统计的,应在下月补报。超过上述事故规定报告期限死亡的,不再进行补报和统计。

第四章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工作

第十四条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基本情况、整改隐患、行政处罚、经济处罚、查处事故、听证复议诉讼、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安全生产许可持证、安全培训持证和执法文书使用等。

第十五条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告。

(一)报告部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填报。

(二)报告时限。按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省级以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报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的次数和时间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确定。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于每月8日前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报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

(三)报告内容。按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制度》的有关规定逐项填报。

(四)报告方式。应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开发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软件报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暂时使用报表传真报送。

第十六条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月报。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按月度编制《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月报》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统计月报》。

(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月报》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统计月报》的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监督执法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简要分析;

2.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或煤矿安全监察情况统计表;

3.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统计表;

4.重大隐患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统计表;

5.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情况统计表;

6.查处事故情况统计表;

7.听证复议诉讼情况统计表;

8.安全生产状况评估情况统计表;

9.安全生产许可证持证情况统计表;

10.安全生产培训持证情况统计表;

11.执法文书使用情况统计表。

第十七条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分析报告。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分析,在上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报表的同时,要及时上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分析报告》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分析报告》。

(二)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于每月10日前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分析报告》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分析报告》报送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省级以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分析报告》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分析报告》的时间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确定。

(三)《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分析报告》或《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分析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基本情况;

2.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要特点分析;

3.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4.对下一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和法制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 职业安全健康统计工作

第十八条 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以控制伤亡事故逐步向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拓展,做好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全国职业病的情况,全面、科学地分析、预测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形势,为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监管提供决策依据,按 15 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先以矿山企业尘肺病的统计为突破口,开展职业危害的统计工作。经过研究、探索,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其它领域扩展。

第十九条 矿山尘肺病的统计报告部门。煤矿企业尘肺病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统计报告(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地区,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金属与非金属矿企业尘肺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统计报告。

第二十条

矿山尘肺病统计范围。本地区(辖区)内的煤矿企业、金属与非金属矿企业。矿山企业尘肺病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具体分类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矿山尘肺病统计报告时限。矿山企业尘肺病的统计报告期为一季度报送一次。每季度后的10日前逐级报送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调度统计机构。

第二十二条

矿山尘肺病统计报告内容。

(一)现有职工总数;

(二)接触粉尘人数;

(三)本期和累计受检人数(Ⅰ级、Ⅱ级、Ⅲ级);

(四)本期和累计死亡人数。

第二十三条

矿山尘肺病统计报告方式。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开发的矿山尘肺病统计报表软件报送,尚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可使用传真报送。

第六章 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加强调度统计信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管理制度,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十五条 调度统计信息包括:安全生产调度信息、安全生产统计信息、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信息、职业危害统计信息文件及报表、报告等信息资料。

第二十六条 基本工作制度。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基本工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制度。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对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

(二)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处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信息处理和报送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本单位安全生产伤亡事故调度统计信息、执法统计信息、职业危害统计信息和安全生产举报信息等的处理做出规定。

(三)培训制度。根据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的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调度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安全调度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检查考核制度。根据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制定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对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调度统计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五)信息资料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资料的发放、借阅、归档和保密等管理办法。

2.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记录和台帐。主要有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信息记录;

(2)安全生产调度交接班记录;

(3)安全生产举报信息记录;

(4)事故处理会议记录;

(5)调度通报、通知、文件收发登记台帐;

(6)当日伤亡事故简况台帐;

(7)特大事故情况台帐;

(8)各地区安全生产情况台帐;

(9)各类伤亡事故台帐;

(10)重大未遂伤亡事故台帐;

(11)各类文件、简报台帐;

(12)事故跟踪信息记录;

(13)安全生产统计报表;

(14)行政执法统计报表;

(15)矿山尘肺病统计报表。

第二十七条 信息交流制度。

(一)制订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交流制度。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交流制度,明确信息交流的内容、范围、方式。

(二)建立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交流渠道。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总局调度统计机构每月编发《安全生产简报》、《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信息》(内部资料),定期编发《统计调查研究》,为安全生产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和信息支撑。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建立信息交流渠道,构建信息交流的平台,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安全生产信息的交流工作。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省(区、市)安全监管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可参照本规范制定本地区(辖区)安全生产调度统计业务工作规范。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安监总厅规划〔2007〕8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

(四)的通知

安监总厅规划〔200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安全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进展情况,为规范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基础环境和设施标准,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现将委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信信息中心编制的《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各级节点机房和布线工程技术规范-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

(四)》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以此为指导,做好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中相关节点机房和布线工程。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各级节点机房和布线工程技术规范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导书

(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七年一月

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包括四级节点,各级节点应根据网络、服务器等系统设备数量和规模的不同、机房面积的不同,对照本技术规范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实施机房和布线工程,以满足各级节点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实际需要。各级节点可以根据自身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实际需要,提升和扩展本节点机房和布线工程的实施标准,但至少应满足本技术规范所规定的相关要求。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项目验收将以本技术规范为基本依据。

本技术规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1993年2月1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发布,1993年9月1日实施)制定,如与国家有关标准不一致,以国家标准为准。

省级节点机房和布线工程技术规范

1.机房工程实施要求

1.1总体原则

应设独立机房,不应与其它任何非信息系统设备共用同一空间。根据机房功能、规模等实际情况,为了保证机房内不同设备对环境的不同要求,便于空调控制、灰尘控制、噪音控制和机房管理,应采用隔离墙将大空间分隔成不同的功能

区域。机房区内的隔断墙不必隔热,可使用玻璃隔断。对于面积小、功能单一的机房不需要分区。

机房应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机房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建筑平台中间区域并靠近竖井,以方便工作区网络布线,以及与所在建筑物的供电、消防、通讯的线缆联接。

与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机房。

楼层的选择应考虑空调机室外冷凝器的安装。对于机房专用的精密空调,室外冷凝器不得低于室内机3米,不高于室内机20米。放置冷凝器的平台应有足够的面积,一般两机组之间、机组与墙之间的距离要求≥1米。对于舒适性空调,应尽量将其室外机放在机房近处,避免因空调室内机与室外机距离过远或室外机与室内机高差太大而造成耗电量增加、效率降低、空调机寿命减损。同时应及时检修排水不畅的水管,防止空调机漏水造成设备损坏。

1.2机房承重要求

在选择机房位置时应及时确认机房所在建筑楼层楼板承重能力,对照本节点机房建设规模和设备数量,核定该承重是否满足需要,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加固措施对活动地板下送风不得有大的阻挡。

1.3机房装修要求

机房装修应遵循国家有关标准,采用防火材料、防静电材料。墙面装饰宜采用贴墙材料(如铝塑板、彩钢板等)饰面,应做到:表面平整、气密性好、易清洁、不起尘、不变形。墙体基层应做好防潮、屏蔽、保温隔热处理。活动地板下的地表面应进行防潮处理(如涮防潮漆等)和下送风空调区域地台保温处理,保证下层顶板表面不会因楼板和冷风的温差而结露。

机房门窗应采用防火防盗门窗,机房内门窗可用无框大玻璃门,保证机房的安全,也保证机房内有通透、明亮的效果。机房的外窗应为双层密封窗。

机房应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应符合《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6650-86)。活动地板应可拆卸,所有设备的线缆的连接、管道连接及检修更换都应方便。活动地板的高度应不低于350毫米。

机房墙面装饰施工中应做严格密封处理(特别是活动地板下的密封),不能有漏风缝隙,以保证机房的正压和洁净度。

1.4机房内环境要求

应安装独立空调系统,保证24小时运转,维持机房内恒定温湿度,以保证设备使用环境;应对门窗作密闭处理,以保证环境清洁;机房应避免阳光直射;

机房必须安装新风系统,新风应有2~3级过滤,最后一级过滤应为亚高效过滤器,以补充机房新风和维持机房正压和洁净度。机房内不宜设采暖散热器,如设散热器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漏措施。

机房应配备标准尺寸的网络机柜和服务器机柜,以便网络、服务器等标准设备机箱可以顺利上架固定,机柜前后门不应采用封闭式,应采用透气性好的网孔式柜门,以保证设备得到良好的通风和散热。

1.5机房电气要求

机房负载分为主设备负载和辅助设备负载。主设备负载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外设设备、测试设备及监控系统,其供电质量要求非常高,应采用UPS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辅助设备负载指空调设备、动力设备、照明设备、维修设备等,由市电直接供电。不间断电源系统应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避免系统故障或维修时中断电源。未经不间断供电系统提供的电源不可直接向主设备供电,不间断供电系统容量应满足本节点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并考虑适当余量,尽量避免不间断供电系统带较大负荷运转,有条件的可以安装一主一备两套系统或采用模块化不间断电源系统实现系统冗余。后备电源时间视所保护的计算机设备及其应用系统情况而定,以保证断电时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保护性操作。

机房电气装置应选择优质电缆、线槽和插座。插座应分为市电、UPS及主要设备专用的防水插座,并应有明显标识。照明应选择机房专用的无眩光灯具,应保证主机房平均照度大于500Lx(勒克斯)。

机房宜采用双回路供电,由所在建筑物总配电柜直接提供。有条件的可使用后备柴油发电机作为主要的备用动力电源,其容量应包括UPS的基本容量、空调和制冷设备的基本容量、应急照明及关系到生命安全等需要的负荷容量。

机房所在建筑必须安装避雷针等防直击雷保护装置,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采取防雷措施。机房电源应采用地下电缆进线。当不得不采用架空进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应装设低压避雷器。雷雨较为频繁的地区或有条件的地区应在建筑物总配电柜、机房电源输入端、不间断电源输出端分别安装三级防过压保护装置,以防止感应雷所引起的雷电浪涌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过电压。

机房接地应包括机房计算机直流逻辑地、配电系统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防雷保护地等四种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欧姆);安全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欧姆);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防雷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逻辑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余三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最小值。信号系统和电源系统、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不应使用共地回路。灵敏电路的接地应各自隔离或屏蔽,以防止地回流和静电感应而产生干扰。

1.6机房消防要求

根据本节点规模选择消防模式,应采用气体灭火方式或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消防系统应有24小时监控和报警装置,并与所在建筑物消防系统联动,否则应安排专人值班。

1.7机房管理要求

机房应专人管理、进出应有登记,以便日后审计。有条件的应通过门禁系统进行自动记录和管理审计。

应做好机房漏水检测,机房的水害来源主要有:机房天花屋面漏水;机房地面由于上下水管道堵塞造成漏水;空调系统排水管设计不当或损坏漏水;空调系统保温不好形成冷凝水。

应对机房设备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洁净度、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等进行定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为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有条件的可采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上述综合监控和管理。

2.布线工程实施要求

布线系统应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施工、测试。同时,选购布线系统应着眼于未来,保证构建的布线系统有足够的传输余量,从而满足未来3~5年网络的升级更新。目前应以超五类和六类布线系统为主要选择。

机房内强、弱电走线应明显分开,以避免电磁干扰,一般要求强电采用地板下走线,弱电采用上走线,强电采用线槽,弱电采用吊装金属梯架。

工作区信息点布设数量应考虑充足,保证每台计算机直接接入机房内的交换机,不应在工作区设二级交换机级联,工作区与机房之间布线距离超过有关布线标准规定的传输距离的,应使用光纤布线作为骨干线路并通过交换机内部的光纤模块进行交换机的级联。

机柜内配线架、模块、跳线应与所选布线系统类型、性能要求、国际标准统一,并尽可能使用同一厂家的产品配合使用,以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更为优化。工程完工后应使用测试仪按照所选种类布线系统的国际标准要求进行链路和通道的现场测试,以证明其能够满足标准规定的指标。

布线施工应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并受过所选布线系统厂方培训的工程队伍,在施工中应防止线缆物理损伤、松动、变形、受力等,以避免损耗和串扰。

机柜内、工作区所有信息点应有清晰、准确、牢固的标识。机柜和工作区跳线应使用原厂产品,尽量避免手工压接(六类系统不允许手工压接),以保证网络负荷较大时的传输效果。

市级节点、煤监分局节点、县级节点机房和布线工程标准参照省级节点要求,根据本节点信息化建设规模执行。

第五篇:安监总厅规划〔2012〕85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 开展深化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监管

和从业行为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

安监总厅规划〔2012〕8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2〕10号)、《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和国务院办公厅反腐倡廉任务分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牵头及协办事项实施方案》的要求,定于2012年7月至11月开展深化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监管和从业行为专项治理(以下简称专项治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惩防并举,打非治违,建章立制,规范发展”为指导,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治理,纠建并举、标本兼治,政企分开、市场引导的工作原则,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和规范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行政审批和执业行为,推动中介机构的管理权和监督权分开,完善机构监管制度,着重解决机构监管和从业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发挥专业机构事故预防技术支撑作用的长效机制。

二、治理范围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具有甲级、乙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专业服务机构。

三、重点内容

(一)深化治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资质审批和日常监管过程中的下列行为。一是不按规定审批资质。在资质审批过程中不按规定程序、资质条件和时限要求审批,或资质审批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任意拖延审批时间等行为。二是违规设立行政许可。违反“安全评价机构跨省开展安全评价活动,填写跨省开展评价工作报告表,报送评价项目所在地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的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变相设立规定之外的行政许可事项和层层备案等违规行为。

三是违反规定干预机构的业务活动。要求生产经营单位接受指定的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进行执业活动;在机构入股或参与利益分成,或利用职权向机构索要钱物等违规违纪行为。

四是日常监管力度不够。对机构违法违规查处不严,责任追究不力,查处不及时等行为。

(二)深化治理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执业活动中的下列问题。一是伪造、转让、租借资质证书或超出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从事安全评价、检测检验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问题。

二是开展安全评价不到现场,虚假检测检验,冒用签名、挂名,转包安全评价、检测检验项目,出具虚假或者严重失实报告的违法违规问题。

三是机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质量过程控制执行不力,制度形同虚设、管理混乱,现场勘查记录、影像资料归档不规范等问题。

四是专业人员配备和专业能力达不到规定要求,技术装备不能满足专业技术服务需要等问题。

五是信息公开制度执行不到位。违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推行安全评价报告等信息网上公开的通知》(安监总厅〔2011〕210号)要求,没有及时将安全评价报告等信息公开,或是公开不及时、公开虚假信息等问题。

(三)着力构建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规范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监管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研究制定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工作质量综合考评办法和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规范服务标准,完善现场评审专家随机抽选、专家评审和专业技术能力审查制度;建立更加严格的从业行为规范与承诺制度、违法违规机构“黑名单”公开通报制度、机构业务范围增减核销等制度和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积极构建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有效结合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安全生产专业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是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接受各方监督。进一步完善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安全标志管理信息公开制度,推进资质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公示、公告、查询,进一步推动安全评价报告等信息网上公开制度实施,推动资质审批和监管网上运行制度的完善。

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创新监管方式。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制定的“九条纪律”、“双五条规定”等有关要求,把反腐倡廉的要求融入业务工作之中,排查廉政风险,采取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运行。针对专项治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并完善加强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监管和廉政工作的规章制度。

四、工作安排

(一)机构自查阶段(7月)。

各安全评价和检测检验机构要按照要求,全面开展自查工作,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尽快完成整改,形成自查报告,报所在地省级安全监管局和省级煤矿安监局。

(二)省局自查抽查阶段(8月-9月)。

省级安全监管局、省级煤矿安监局要认真按照中央纪委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要求,开展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规范监管自查活动,纠正和整改违规干预、插手安全中介业务的问题,并形成自查工作报告,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和驻总局监察局;同时要按照统一要求,制定检查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对辖区内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监管和从业行为进行抽查。

(三)督导检查阶段(9月-11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会同驻总局监察局等有关司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深化专项治理情况进行督导和抽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要求。深化专项治理是规范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省级安全监管局、省级煤矿安监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定负责部门,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步骤、要求和保障措施,定期报送专项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工作建议,并于2012年12月底前将深化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

(二)强化监督,重在落实。要切实加强对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监管和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要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发挥媒体和群众的力量,对举报的重要问题要依照有关程序立案调查,对查出的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

(三)抓好结合,避免重复。要将深化专项治理工作与安全监管监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安全评价机构考核、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监督评审工作一并进行,并将深化专项治理工作作为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考核、监督评审的重点。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推动专项治理、政风行风建设、审核、监督评审等工作一并落实。

(四)注重教育,推广经验。要进一步加强安全评价、检测检验机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当前集中开展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业务培训。要积极推动安全生产专业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及时总结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在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专业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发挥防范事故等技术支撑作用方面的典型经验,并大力推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六

下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第14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实施细则(安监总规划字【2005】第14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