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时间:2019-05-14 12:2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

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第四条

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国家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

第五条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

第六条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海域使用统计资料。

第七条

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海洋渔业实施监督管理。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海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第九条

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域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海洋功能区划

第十条

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第十一条

海洋功能区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一)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

(二)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五)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第十二条

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经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经该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

经国务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国防安全或者进行大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区划。

第十四条

海洋功能区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但是,涉及国家秘密的部分除外。第十五条

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第三章

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第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申请使用海域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海域使用申请书;

(二)海域使用论证材料;

(三)相关的资信证明材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材料。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对海域使用申请进行审核,并依照本法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海域使用申请,应当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十八条

下列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

(一)填海五十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

(二)围海一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

(三)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七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

(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用海。

前款规定以外的项目用海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首页 | 海洋新闻 | 海洋机构 | 科技成果 | 海洋公报 | 海洋资源 | 海洋科普 | 沿海地方 | 海洋文献 | 海洋经济 | 数据资料 | 自然保护区

专题 | 海洋文化 | 预报服务 | 海洋法规 | 公告通知 | 海洋大事记 | 下载文件 | 英文版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海洋信息网-> 海洋法规-> 海洋法规数据库-> 国家海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四章

海域使用权

第十九条

海域使用申请经依法批准后,国务院批准用海的,由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向海域使用申请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用海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向海域使用申请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海域使用申请人自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之日起,取得海域使用权。第二十条

海域使用权除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方式取得外,也可以通过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取得。招标或者拍卖方案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招标或者拍卖方案,应当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

招标或者拍卖工作完成后,依法向中标人或者买受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中标人或者买受人自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之日起,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二十一条

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应当向社会公告。

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除依法收取海域使用金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发放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二条

本法施行前,已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的养殖用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核准,可以将海域使用权确定给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用于养殖生产。第二十三条

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海域使用权人有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海域的义务;海域使用权人对不妨害其依法使用海域的非排他性用海活动,不得阻挠。第二十四条

海域使用权人在使用海域期间,未经依法批准,不得从事海洋基础测绘。海域使用权人发现所使用海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及时报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

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按照下列用途确定:

(一)养殖用海十五年;

(二)拆船用海二十年;

(三)旅游、娱乐用海二十五年;

(四)盐业、矿业用海三十年;

(五)公益事业用海四十年;

(六)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五十年。

第二十六条

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海域使用权人需要继续使用海域的,应当至迟于期限届满前二个月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申请续期。除根据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需要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外,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应当批准续期。准予续期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续期的海域使用金。第二十七条

因企业合并、分立或者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变更海域使用权人的,需经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

海域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海域使用权转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海域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

第二十八条

海域使用权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海域用途;确需改变的,应当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前提下,报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九条

海域使用权期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海域使用权终止。

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应当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

第三十条

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

依照前款规定在海域使用权期满前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对海域使用权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三十一条

因海域使用权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海域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海域使用现状。

第三十二条

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三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

第五章

海域使用金

第三十三条

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上缴财政。

对渔民使用海域从事养殖活动收取海域使用金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三十四条

根据不同的用海性质或者情形,海域使用金可以按照规定一次缴纳或者按年度逐年缴纳。

第三十五条

下列用海,免缴海域使用金:

(一)军事用海;

(二)公务船舶专用码头用海;

(三)非经营性的航道、锚地等交通基础设施用海;

(四)教学、科研、防灾减灾、海难搜救打捞等非经营性公益事业用海。

第三十六条

下列用海,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减缴或者免缴海域使用金:

(一)公用设施用海;

(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

(三)养殖用海。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的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金缴纳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文明服务,并依法接受监督。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与海域使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海域使用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海域使用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占用的海域现场进行勘查;

(四)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

第四十条

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妨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四十一条

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海洋监督管理权的有关部门在海上执法时应当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海域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对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进行围海、填海活动的,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第四十三条

无权批准使用海域的单位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或者不按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的,批准文件无效,收回非法使用的海域;对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阻挠、妨害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的,海域使用权人可以请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排除妨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请求损害赔偿。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海域使用权期满,未办理有关手续仍继续使用海域的,责令限期办理,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办理的,以非法占用海域论处。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擅自改变海域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改变海域用途的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对拒不改正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海域使用权终止,原海域使用权人不按规定拆除用海设施和构筑物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拒不拆除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原海域使用权人承担。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按年度逐年缴纳海域使用金的海域使用权人不按期缴纳海域使用金的,限期缴纳;在限期内仍拒不缴纳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拒不接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不提供有关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决定。但是,本法已对处罚机关作出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违反本法规定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或者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后不进行监督管理,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

第五十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使用特定海域不足三个月,可能对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其他用海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临时海域使用证。

第五十三条

军事用海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制定。

第五十四条

本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

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四条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国家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

第五条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

第六条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海域使用统计资料。

第七条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海洋渔业实施监督管理。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海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滩涂、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他海域从事养殖和捕捞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等渔业生产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

第六条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渔业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重要渔业水域、渔港设渔政监督管理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设渔政检查人员。渔政检查人员执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交付的任务。

第七条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海洋渔业,除国务院划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的海域和特定渔业资源渔场外,由毗邻海域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

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渔业,按照行政区划由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商制定管理办法,或者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核发养殖证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核发养殖证时,应当优先安排当地的渔业生产者。

第十三条当事人因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发生争议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在争议解决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破坏养殖生产。

第十四条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水域、滩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征地的规定办理。

其他:

1、滩涂所有权

滩涂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其在地理形态上主要指低潮线和高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以及向海和岸两侧自然延伸部分,在法律上,滩涂主要指潮间带,但在不动产登记实务中,被界定为滩涂的范围会广于潮间带,这样,在实务中就存在着滩涂属于土地还是海域的争议。这一争议首先决定着是否可以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在滩涂上设定土地权利,其次,如果滩涂作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利客体,其与海域、土地界限的划分决定着滩涂财产权利客体范畴的边界。

在传统的民法上,滩涂属于海域而非土地,而我国的情形却不同,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由于对滩涂的利用已十分普遍,滩涂已成为可以进行排他性使用的自然资源,依据《民法通则》第七十四条和《土地管理法》第二条都把滩涂作为土地的形态加以规定,这样就确定了集体经济组织对滩涂的所有权,我国《渔业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也规定:“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的水面、滩涂,按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的规定办理”,因此,滩涂的所有权主体可以是国家和集体。

对于滩涂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立法,相关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上述《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渔业法》等法律中,许多省市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制定了本地区的滩涂管理使用法律规范,如《上海市滩涂管理条例》、《广东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保护管理规定》等。

2、滩涂使用权的取得与流转

滩涂的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围填滩涂形成土地;其二,利用围圈滩涂水面进行养殖。

(1)通过围圈滩涂形成土地

通过围圈滩涂形成土地,滩涂的开发利用人即取得土地使用权。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同其他土地是一样的。我国尚无滩涂开发利用的基本法律,但一些沿海省份对此做了具体的规定。如上海市的《滩涂管理条例》规定了滩涂开发和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具体程序。

①申请:开发利用滩涂的项目在八十公顷以下(含八十公顷)的,向滩涂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开发利用滩涂在八十公顷以上的,向市滩涂管理处提出申请。申请应当说明开发利用项目的用途、范围、使用方式及其开发利用期限等。

②审批:市滩涂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市水利局审批。对批准开发利用滩涂的,由市水利局核发《滩涂开发利用许可证》。

③变更登记:单位或者个人经批准开发利用滩涂后,需要改变开发利用项目的用途、范围、使用方式及其开发利用期限的,应当按照原申报程序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单位或者个人经批准开发利用滩涂后,需要转让滩涂使用权的,应当按照原申报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④开发验收:滩涂圈围工程竣工后,市水利局应当组织市城市规划、房屋土地和滩涂所在地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

⑤取得土地使用权:圈围滩涂形成的土地属国家所有。圈围滩涂工程竣工验收后,开发利用滩涂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持验收合格证明材料和《滩涂开发利用许可证》,向市或者区、县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土地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土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⑥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该《条例》规定:“圈围滩涂形成土地后,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在使用期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法律允许的其他经营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2)利用滩涂进行水面养殖

围圈不受潮汐影响的浅水区域,形成养殖池等进行藻、贝、虾、蟹的养殖,其养殖使用权的确定,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确认滩涂的养殖使用权,依照《渔业法》办理。我国《渔业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对水域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可以用于养殖业的水域和滩涂。单位和个人使用国家规划确定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域、滩涂的,使用者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本级人民政府核发养殖证,许可其使用该水域、滩涂从事养殖生产。核发养殖证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集体所有的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水域、滩涂,可以由个人或者集体承包,从事养殖生产”。依据上述规定,滩涂养殖权属于全民和集体所有,滩涂养殖使用权的取得,需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养殖使用证。但是,法律并没有规定承包国有滩涂和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集体所有滩涂的方式以及承包金的支付方式,如果一些地方法规对此作出了规定,则可按照地方法规的规定执行。

对于养殖使用权的流转,国家法律没有具体的规定,但一些地方法规对此作出了规定,如《广东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保护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在不改变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使用性质的前提下,经县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养殖使用权可以转让”。

(五)水面养殖权

水面养殖权主要是指权人利用水面资源进行水产养殖并获取收益及对该等权利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予以转让的权利。水面养殖权一般设定在湖泊、池塘、水库等水面资源上,是淡水鱼类生产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确认水面的养殖使用权,依照《渔业法》办理。因此,水面养殖权的确认、取得同前述《渔业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对于水面养殖权的流转方式,我国基本法律并无具体的规定,在实践中,可以通过转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流转。另外,还要关注一些水面资源丰富的省市制定的地方性规定。

在传统民法上,滩涂属于海洋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土地。在罗马法上,“海岸延伸到冬季最高潮所达到的极限”,而且“依据自然法而为众所共有的物,有空气、水流、海洋,因而也包括海岸。”[2](P48)这种传统民法对海洋与土地的划分标准,在当代亦无多少变化,例如“在日本,社会上通常的观点是,根据海水表面涨到最高潮时达到的水边线为基准划分海和陆地。并且现在一般认为海面以下的地盘不是土地。”[3](P17)因滩涂在最高潮时被海水淹没,因而应为海洋一部分。可见,凡是以海水高潮线作为海域与土地界线的国家,滩涂在其法律上应属于海域的一部分而不属于土地。

在我国的情形却有所不同。在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对滩涂的利用已经十分普遍,滩涂已经被视为可以进行排他性使用的自然资源,已经属于民法上财产权利的客体范畴。依据民法通则第74条规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包括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可见,在我国民法以及土地管理法,已经把滩涂作为土地的一种形态。所以在我国,海水高潮线没有划分海域与土地边界的意义。

但是,我国法律将滩涂界定为土地后,并没有明确划分土地与海域的界线,现有的一些地方法规和规章所界定的滩涂范围,经常超过低潮线而延伸到浅海中。例如《广东省浅海滩涂水产养殖保护管理规定》第3条规定:“本规定所称滩涂,是指可用于海水养殖的潮间带以及与潮间带相连的海水养殖区或其他荒滩;但港区范围除外。”明确规定滩涂延伸至与潮间带相连的海水养殖区。再如,《上海市滩涂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圈围滩涂形成的土地,属国家所有。”从这些规定的字面含义来看,滩涂与土地是有区别的,否则不存在“滩涂形成土地”的情形。但从立法本意来看,其条文中的滩涂主要指淹没在海水以下的部分。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洋功能区划

第三章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第四章海域使用权 第五章海域使用金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制定本法。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法所称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本法所称内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持续使用特定海域三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动,适用本法。第三条(海域国有)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海域。

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必须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第四条(海洋功能区划)国家实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国家严格管理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第五条(信息管理)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第六条(信息管理)国家建立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依法登记的海域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统计制度,定期发布海域使用统计资料。第七条(监督管理)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海洋渔业实施监督管理。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海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第八条(遵守法律)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第九条(奖励科研)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域以及进行有关的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2章 海洋功能区划

第十条(区划编制机关)

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地方海洋功能区划。第十一条(编制原则)

海洋功能区划按照下列原则编制:

(一)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

(二)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四)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五)保障国防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第十二条(区划审批)

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分级审批。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功能区划,经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沿海市、县海洋功能区划,经该市、县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三条(区划修改)

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由原编制机关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海域功能。

经国务院批准,因公共利益、国防安全或者进行大型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改变海洋功能区划的,根据国务院的批准文件修改海洋功能区划。第十四条(区划公布)

海洋功能区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但是,涉及国家秘密的部分除外。第十五条(规划与区划相符)

养殖、盐业、交通、旅游等行业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第三章 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

第十六条(申请要求)

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

申请使用海域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海域使用申请书

(二)海域使用论证材料

(三)相关的资信证明材料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书面材料。第十七条(一般审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对海域使用申请进行审核,并依照本法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海域使用申请,应当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第十八条(国务院审批)

下列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

(一)填海五十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

(二)围海一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

(三)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七百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

(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

(五)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用海。

前款规定以外的项目用海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章 海域使用权

第十九条(申请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

海域使用申请经依法批准后,国务院批准用海的,由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向海域使用申请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用海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向海域使用申请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海域使用申请人自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之日起,取得海域使用权。

第二十条(招标、拍卖取得海域使用权)

海域使用权除依照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方式取得外,也可以通过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取得。招标或者拍卖方案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招标或者拍卖方案,应当征求同级有关部门的意见。

招标或者拍卖工作完成后,依法向中标人或者买受人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中标人或者买受人自领取海域使用权证书之日起,取得海域使用权。第二十一条(公告海域使用权)

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应当向社会公告。

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除依法收取海域使用金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发放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第二十二条(集体经济组织承包)

本法施行前,已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的养殖用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经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核准,可以将海域使用权确定给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用于养殖生产。第二十三条(保护合法使用)

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海域使用权人有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海域的义务;海域使用权人对不妨害其依法使用海域的非排他性用海活动,不得阻挠。第二十四条(禁止私自测绘与变化报告)海域使用权人在使用海域期间,未经依法批准,不得从事海洋基础测绘。

海域使用权人发现所使用海域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及时报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使用权期限)

海域使用权最高期限,按照下列用途确定:

(一)养殖用海十五年

(二)拆船用海二十年

(三)旅游、娱乐用海二十五年

(四)盐业、矿业用海三十年

(五)公益事业用海四十年

(六)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五十年。第二十六条(续期申请)

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海域使用权人需要继续使用海域的,应当至迟于期限届满前二个月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申请续期。除根据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需要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外,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应当批准续期。准予续期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续期的海域使用金。第二十七条(使用权变更与转让)

因企业合并、分立或者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变更海域使用权人的,需经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

海域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海域使用权转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海域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第二十八条(改变用途)

海域使用权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海域用途;确需改变的,应当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前提下,报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第二十九条(改变用途)

海域使用权期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海域使用权终止。

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应当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第三十条(使用权收回)

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

依照前款规定在海域使用权期满前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对海域使用权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三十一条(使用权争议)

因海域使用权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调解;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海域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海域使用现状。第三十二条(填海土地所有权)

填海项目竣工后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三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土地使用权。

第五章 海域使用金

第三十三条(有偿使用)

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上缴财政。

对渔民使用海域从事养殖活动收取海域使用金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第三十四条(使用金缴纳)

根据不同的用海性质或者情形,海域使用金可以按照规定一次缴纳或者按逐年缴纳。第三十五条(使用金免缴)

下列用海,免缴海域使用金:

(一)军事用海

(二)公务船舶专用码头用海

(三)非经营性的航道、锚地等交通基础设施用海

(四)教学、科研、防灾减灾、海难搜救打捞等非经营性公益事业用海。第三十六条(需批准的使用金减免)

下列用海,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可以减缴或者免缴海域使用金:

(一)公用设施用海

(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

(三)养殖用海。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监查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的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金缴纳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监查人员)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文明服务,并依法接受监督。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与海域使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三十九条(监查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海域使用的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海域使用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占用的海域现场进行勘查

(四)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第四十条(监查证件)

海域使用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有效执法证件。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妨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第四十一条(执法配合)

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海洋监督管理权的有关部门在海上执法时应当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未经批准的占用)

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海域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对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进行围海、填海活动的,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第四十三条(违法批准)

无权批准使用海域的单位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或者不按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的,批准文件无效,收回非法使用的海域;对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四条(阻挠合法使用)

违反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阻挠、妨害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的,海域使用权人可以请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排除妨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请求损害赔偿。

第四十五条(期满后未续期的使用)

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海域使用权期满,未办理有关手续仍继续使用海域的,责令限期办理,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办理的,以非法占用海域论处。第四十六条(擅自改变海域用途)

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擅自改变海域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改变海域用途的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五倍以上十五倍以下的罚款;对拒不改正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第四十七条(使用权终止不拆除原设施)

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海域使用权终止,原海域使用权人不按规定拆除用海设施和构筑物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拒不拆除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原海域使用权人承担。第四十八条(不按期缴纳使用金)

违反本法规定,按逐年缴纳海域使用金的海域使用权人不按期缴纳海域使用金的,限期缴纳;在限期内仍拒不缴纳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

第四十九条(拒绝监查)

违反本法规定,拒不接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不提供有关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条(处罚决定)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决定。但是,本法已对处罚机关作出规定的除外。第五十一条(渎职)

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违反本法规定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或者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后不进行监督管理,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临时使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使用特定海域不足三个月,可能对国防安全、海上交通安全和其他用海活动造成重大影响的排他性用海活动,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临时海域使用证。第五十三条(军事用海)

军事用海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制定。第五十四条(生效日期)

本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及《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学习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1年10月27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发第六十一号主席令颁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部管理我国蓝色国土的法律,其意义非常重大。《海域法》的主要内容 共分八章五十四条

第一章 总则(1-9条)

第二章 海洋功能区划(10-15条)

第三章 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16-18条)第四章 海域使用权(19-32条)第五章 海域使用金(33-36条)第六章 监督检查(37-41条)第七章 法律责任(42-51条)第八章 附则(52-54条)第一章《总则》(1-9条)解读

1、海域----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的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

2、海域所有权属国家,个人和单位只能取得海域使用权。

3、海域管理的制度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

海域使用统计制度

海域使用监视监测制度

4、严格控制填海、围海等改变海域属性的用海。

5、特别明确的职责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海洋渔业

海事部门附则海上交通安全 第二章 海洋功能区划(10-15条)

海域使用试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分国家、省级、市县级,下一级的必须符合上一级的海洋功能区划,所有的用海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特别强调:沿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港口规划涉及海域使用的,应当与海洋功能区划相衔接。

第三章 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16-18条)单位和个人均可申请。申请的材料

审批的权限: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海洋部门只有审核权。对必须报国务院审批的作出专门规定,下一级越权批的无效。第四章 海域使用权(19-32条)

谁批准谁登记

海域使用权取得的方式:行政审批、招拍挂。

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用海的法律证明、使用权和收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物权法明确海域使用权可以作为物权用于抵押、贷款、继承。禁止从事海洋基础测绘

合作经营、变更海域使用权人,改变用途需报原批准的人民币政府批准

因公共利益或者国家安全的需要原批准的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对海域使用权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填海形成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3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向县级以上土地行政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焕发土地使用证书。第五章 海域使用金(33-36条)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收费依据-《财政部、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综【2007】10号)》和《海南省农业填海造地养殖盐业用海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和管理规定》 缴纳方式:一次性或逐年。免缴的对象——

1、军事用海、2、公务船舶专用码头、3、非经营性的航道、锚地等交通基础设施用海、4、教学、科研、防灾减灾、海难搜救打捞等非经营性公益事业用海。减缴或免缴的对象:

1、公益设施用海

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3、养殖用海。

第六章 监督检查(37-41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海域使用的监督检查。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参与和从事与海域使用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权监督检查海域使用者

第七章 法律责任(42-51条)处罚:

不改变海域属性的处罚5——15倍

改变海域属性的(围、填海)处罚10——20倍。

无权批准而批准使用的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到期未提出续用,而继续使用海域的责令限期办理,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擅自改变海域用途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使用海域面积应缴纳海域使用金的5——15倍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

海域使用权终止应按规定拆除用海设施和构筑物,拒不拆除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原海域使用权人承担。不接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

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违反本法规定办法海域使用权证书、或不监督管理、或发现违法不予查处的 第八章 附则(52-54条)

临时用海(不足3个月)办理临时海域使用证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2005年5月27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同年7月1日起施行。

2008年7月31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的决定修正,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共34条

第一条制定《实施办法》的依据《海域法》

第二条《实施办法》适应3个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 第三条排他性用海的项目

第四条省、市管辖的范围和监管责任

第五、六、七、八、九条讲的是海洋功能区划制度,1、编制要求,下一级要依据上一级编制即省要依据国家,市县要依据省;并报批后实施。

2、改变的要求,已经批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因国防安全、公共利益、或重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3、编制海域使用规划,报同级政府批准。

4、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批准后30日内必需向社会公布。

5、海域使用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第十条军事用海应确保。

第十一条必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用海围、填海超过27公顷,不改变属性的超过200公顷;市县审批权限:围、填海不超过27公顷,不改变属性的不超过200公顷;近岸海域审批的原则:切实保护、合理利用、节约利用岸线和近岸海域。第十二条申请海域提交的材料

第十三、十四条海域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

第十五条审批的时限20日,登记的时限10日,备案时限5日,不批准的要书面通知; 第十六条不得批准的项目 第十七条不得化整为零审批

第十八条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使用规划的养殖用海可以优先安排当地农村发展集体经济;

第十九、二十条发展养殖业要合理布局、科学确定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第二十一条审批的项目,批准之前应当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二条转让、出租、继承、抵押或作价入股依法办理登记

第二十三条无偿收回海域使用权的:闲置满2年;已非有偿方式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期限未满,但不在使用的。

第二十四条填海形成的土地,3个月内到国土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

第二十五条依法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并予以公告。依法收回海域使用权的;使用期满未续用或续用未批的;已换发土地证的。

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条海域使用金的缴纳、减免、管理。第二十九条处罚

第三十、三十一条滥用职权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予以处罚。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解释权归省人民政府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释义-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海域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5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对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进行围海、填海活动的,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

【释义】本条是关于非法占用海域,违法填海、围海行为应当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而非法占用海域以及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进行填海、围海活动的。本条所称未经批准,是指:(1)有关单位和个人未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海域申请材料即擅自使用海域的行为;(2)当事人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在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过程中,擅自使用海域的行为;(3)当事人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未获批准,仍然擅自使用海域的行为。本条所称骗取批准,是指有关单位和个人为了获得海域使用权,在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使用海域时,提供虚假材料,如虚假资信证明材料等,以获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的行为。

二、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因实施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而引起的,由行政机关依法给予制裁的,并且是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法律责任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本条是对违法行为人的行政处罚,是指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授权的其他组织对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追究的行政责任。对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罚,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对于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海域的,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违法行为人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即停止在非法占用海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有关活动,拆除在该海域的违法用海设施和构筑物,对海域造成破坏的,应当采取治理措施,进行整治,恢复海域被非法占用前的状态。对于在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在该海域内取得违法所得的当事人,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得。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行为人作出上述处罚行为的同时,还应当对其处以罚款。罚款的幅度为违法行为人占用该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5倍以上15倍以下。这里对罚款的幅度作了明确的界定,其基数为非法占用的海域在占用期间内应当缴纳的海域使用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事人的违法情况,在这个基数的5倍以上15倍以下范围内确定。进行处罚的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将未被占用的海域所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和被占用期间以外的该海域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计算在内。

(二)对未经批准或者骗取批准,进行围海、填海活动的,除了也要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处以上述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处罚外,还要对违法行为人处以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对非法进行填海、围海的行为规定较重的处罚,是因为填海、围海活动会对海域的自然形状、环境、功能等属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国家对填海、围海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进行填海、围海活动前必须进行开发规划和科学论证。根据本法规定,一些面积较大的填海、围海项目要经国务院审批后才可进行。非法的填海、围海活动由于未经过有效的审查,无法保证填海、围海的科学性以及是否符合本地区的海洋功能区划,甚至会改变海域的自然属性和破坏近岸海洋的生态环境,造成海洋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本条对非法进行填海、围海活动规定的罚款额较高。具体的罚款幅度和数额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法行为人进行填海、围海活动对海域造成的损害等具体情况确定。

第四十三条无权批准使用海域的单位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或者不按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的,批准文件无效,收回非法使用的海域;对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释义】本条是关于无权或者越权以及不按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的行政责任的规定。

一、在本法规定的各项法律责任的规定中,本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海域使用管理法的核心内容,在于确立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严格用海审批管理程序,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切实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为实现本法的立法目的,在法律上保证有关权力不得滥用,是十分必要的,而最有力的保障措施之一,就是规定对滥用权力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条就是对无权或者越权以及不按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的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规定。

二、适用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无批准权而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行为。根据本法规定,填海50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围海100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不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700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用海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项目用海需要经过国务院的审批。除前述以外的项目用海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单位和个人申请使用海域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该部门审核后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即海域使用的申请根据本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违反上述规定,由没有批准权的乡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海域的或者本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未授予海域使用审批权限的各级人民政府的其他部门或者单位批准使用海域的,都属于本条规定的无权批准而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行为。

(二)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行为。这是指下级地方人民政府越权批准应当依法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审批的使用海域的行为。例如,根据本法第18条规定,填海50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围海100公顷以上的项目用海应当报国务院审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如果批准了上述填海、围海项目,即为越权批准。

(三)享有有关海域使用批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不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的行为。根据本法第17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对海域使用申请进行审核。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是本法规定的一项重要制度,设立这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对海域使用进行管理,规范海域使用中的一些具体行为,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用海,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海域可持续利用,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法规定在对海域使用的审批中各级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海洋功能区划,对海域使用申请进行审核。凡是各级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在海域使用审批中违反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的,即是本条规定的不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的行为。

三、对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包括收回海域使用权和对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两种情况。

(一)因无权批准使用海域的单位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或者不按海洋功能区划批准使用海域而获得海域使用权的,其批准文件无效,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收回非法使用的海域。

(二)对非法批准使用海域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亦称行政纪律处分,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以及监察机关、人事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对违反法律或者违反政纪的人员依法给予的一种法律制裁。行政处分一般由受处分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决定。按照本条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目前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应当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执行。一般而言,给予行政处分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其一,对违法较轻,仍能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可以给予警告、记过、降级处分;其二,对违法较重,不宜继续担任现任职务的人员,给予降职或者撤职处分;其三,对严重违法失职,屡教不改的,可以给予开除处分。具体给予违法行为人何种处分,应当由其所在单位、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做出。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阻挠、妨害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的,海域使用权人可以请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排除妨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造成损失的,可以依法请求损害赔偿。

【释义】本条是关于海域使用权人请求排除妨害及损害赔偿责任的规定。

一、本法第23条规定,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并获得收益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一条是对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用海活动进行保护的规定。依照本法规定,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海域使用权人,在规定的海域内的用海活动是具有排他性的。也就是说,在特定的海域内使用海域的活动是海域使用权人专有的权利,这项权利是经过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合法的权利,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海域使用权人的同意在特定海域内进行其他的排他性用海活动是非法的,其行为将会侵犯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阻挠、妨害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的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直接侵犯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的权利。这里所说的直接侵犯,是指侵权人在海域使用权人拥有使用权的海域内从事了侵犯海域使用权人正当使用该海域的权利或者侵权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海域使用权人通过使用海域获得收益的权利。获得海域使用权证书后,海域使用权人即可在特定的海域内按照规定的用途进行排他性的用海活动,例如养殖、盐业和旅游等。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海域使用权人的同意,在其使用海域内进行其他排他性的用海活动或者进行阻挠、妨害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用海的活动都是侵犯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的权利。海域使用权人通过用海活动所产生的合法收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各种理由将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所获得的收益据为己有或者采取阻挠、妨害海域使用权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收益的行为。二是间接侵犯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的权利,这里所说的间接侵犯,主要是指通过损害相邻关系侵害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和获得收益的权利。所谓相邻关系,是指不动产的相邻各方行使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海域作为不动产,相邻海域的使用权人之间存在相邻关系。相邻海域的使用权人可以以自己的意志行使其权利,但不得损害相邻海域使用权人的权利。例如,相邻海域的一方使用权人在其使用的海域内施放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相邻海域的另一方使用权人无法养殖。但在通常情况下,妨害的性质既是侵权行为,又是滥用所有权的行为。在确定妨害责任时,大都采取“过度妨害”或者“妨害超出了邻人所应忍受的一般界限”的标准。因此,相邻各方应适当容忍来自于他方的轻微的损害,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和习惯,相邻一方给他人造成了过度的损害,这种损害已经超出了邻人所应忍受的界限,则表明侵害人主观上具有过错,应向受害人付因侵权行为所致损害的赔偿责任。

依照本法规定,使用海域应当先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海域使用申请,经批准后由相应级别的人民政府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确认海域使用人的海域使用权。

三、海域使用权人请求排除妨害的途径及损害赔偿责任。

(一)对阻挠、妨害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的,海域使用权人可以请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排除妨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海域使用权人的正当用海活动受到妨害、阻挠时,海域使用权人既可以要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以行政手段排除妨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运用司法手段,排除妨害。

(二)对阻挠、妨害海域使用权人依法使用海域并且因此而给海域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妨害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赔偿以弥补海域使用权人的损失。构成损害赔偿责任,一般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违法行为人的不当行为确实给海域使用权人的正当用海活动造成了实际的损失;二是违法行为人给海域使用权人造成的损害与其侵权行为有因果关系;三是有关法律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情形。损害赔偿责任可以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以调解的方式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海域使用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违法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海域使用权期满,未办理有关手续仍继续使用海域的,责令限期办理,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办理的,以非法占用海域论处。

【释义】本条是关于不按规定办理海域使用权续期手续仍继续用海的行政责任的规定。

一、本法第26条规定,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海域使用权人需要继续使用海域的,应当至迟于期限届满前2个月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申请续期。准予续期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续期的海域使用金。

本法第25条对下列用途的海域使用权的最高期限作了规定:(1)养殖用海15年;(2)拆船用海20年;(3)旅游、娱乐事业用海25年;(4)盐业、矿业用海30年;(5)公益事业用海40年;(6)港口、修造船厂等建设工程用海50年。符合上述用途的用海活动,应当在不超出最高使用期限的前提下,确定其具体用海的使用期限。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原海域使用权人将不得继续使用海域。海域使用权人需要继续使用海域的,应当至迟于期限届满前2个月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申请续期。经批准准予续期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依法缴纳续期的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制度是本法确立的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之一,是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法规定,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根据不同的用海性质,海域使用金可以按照规定一次缴纳或者按逐年缴纳。

二、违反本条第26条规定,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后,未办理有关手续仍继续使用海域的,应当承担本条规定的法律责任。办理海域使用续期的有关手续,是指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至迟于期限届满前2个月向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申请续期,如果在期限届满前2个月未提出申请,则视为海域使用权人在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后放弃使用该海域的权利。海域使用权人在提出申请时,还应当提交相应的书面申请材料。如果海域使用权人在申请续期时要求变更海域使用用途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审批权的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相应的书面材料,经批准后方可改变海域的用途。

违反本条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况分为以下两种:

1、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未办理有关手续仍继续使用海域的,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非法使用海域的行为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办理海域使用续期的手续。在对违法行为人做出上述处罚的同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做出对违法行为处以罚款的决定。根据本条规定,罚款并不是一种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不可对违法行为人单处罚款,是否对违法行为人并处罚款,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决定。为了达到对违法者的教育、惩戒作用或者违法行为具体情节较为严重,可以做出并处罚款的决定。罚款的幅度不得超过1万元。对于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未办理有关续期手续,但停止使用海域的,视为自动放弃海域使用权,不适用本条规定。

2、海域使用权期限届满,未办理有关手续仍继续使用海域,收到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的通知后仍拒不办理的,以非法占用海域论处,即按照本法第42条规定处理,未经批准非法占用海域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5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非法占用海域的,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违法行为人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恢复海域原状,即停止在非法占用海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有关活动,拆除在该海域的违法用海设施和构筑物,对海域造成破坏的,应当采取治理措施,进行整治,恢复海域被非法占用前的状态。对于在非法占用海域期间在该海域内取得违法所得的当事人,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得。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行为人作出上述处罚行为的同时,还应当对其处以罚款。罚款的幅度为违法行为人占用该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5倍以上15倍以下。这里对罚款的幅度作了明确的界定,其基数为非法占用的海域在占用期间内应当缴纳的海域使用金,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事人的违法情况,在这个基数的5倍以上15倍以下范围内确定。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擅自改变海域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改变海域用途的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5倍以上15倍以下的罚款;对拒不改正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

【释义】本条是关于非法改变海域用途的行政责任的规定。

一、本法第28条规定,海域使用权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海域用途;确需改变的,应当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前提下,报原批准用海的人民政府批准。擅自改变海域用途,是指海域使用权人在使用海域的过程中,不按照经过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海域用途进行用海活动的行为。海域使用权人不按照规定的海域用途使用海域的,应当承担本条规定的法律责任。

二、违法行为人承担本条规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对于在用海活动中,擅自改变海域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责令违法行为人停止其用海活动,在一定期限内改正其违法行为,按照经过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海域用途进行用海活动。对于海域使用权人因为擅自改变海域用途而获得收益的,应当没收其违法所得。对没有违法所得的,不适用该处罚措施。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违法行为人作出上述处罚行为的同时,还应当对其处以罚款。罚款的幅度为违法行为人占用该海域期间内该海域面积应缴纳的海域使用金5倍以上15倍以下。具体的罚款幅度由县级以上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对于海洋行政主管机关要求违法行为人限期改正,而违法行为人在规定时间内拒不改正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本法的重点之一是确立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度,违反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将会给海域的使用管理和权属管理造成困难,干扰正常的用海秩序。可以说,没有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的使用管理和权属管理也无从谈起。因此,本条对海域使用权人不按照海域用途使用海域又拒不改正的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即收回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是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的先决条件,收回海域使用权也就意味着违法行为人不能够继续使用该海域进行排他性的用海活动,例如养殖、旅游等。海域使用权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负责收回,并同时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海域使用权终止,原海域使用权人不按规定拆除用海设施和构筑物的,责令限期拆除;逾期拒不拆除的,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代为拆除,所需费用由原海域使用权人承担。

【释义】本条是关于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不按规定拆除用海设施和构筑物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根据本法第29条第2款规定,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应当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根据本条规定,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海域使用权终止后,原海域使用权人不按规定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因此,原用海设施和构筑物如不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而未拆除的,不承担本条规定的行政法律责任。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是依法行使本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的部门。具体由哪一级哪一地方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执行处罚措施,则要根据违法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海域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并经确认有违反本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的行为,根据违法行为的轻重和造成后果的大小等实际情况,可以依据本条规定做出下列行政处罚:

1、责令限期拆除。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向违法行为人发出处罚通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责令违法行为人在一定的期限内拆除其违法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这种处罚是一种行为罚,是对违法行为人实施的一种制止其违法行为继续进行并予以改正的行政处罚措施。违法行为人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后,应当立即拆除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或者影响其他用海项目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

2、罚款。如果当事人逾期拒不拆除的,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行政机关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一经做出,即对当事人产生拘束力,当事人在限定的期限内拒不拆除的,则要给予罚款的处罚。罚款是一种财产罚,是对违法行为人在经济上给予的一定惩罚,以补偿其造成的损失或者加强惩戒作用。本条对罚款的上限进行了规定,即只能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逾期拒不拆除的违法行为人给予罚款处罚的同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关单位代为拆除其违法的用海设施和构筑物,所需费用由原海域使用权人承担。这是一种行政代执行处罚。

三、本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是有顺序的,对违法行为人应当首先给予责令限期拆除的处罚,违法行为人如果拆除了其违法用海设施和构筑物的,就不能给予罚款的处罚。违法行为人逾期拒不拆除的,才应给予罚款和行政代执行的处罚。也就是说实施罚款和行政代执行处罚的前提是当事人逾期拒不拆除其违法用海设施和构筑物。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按逐年缴纳海域使用金的海域使用权人不按期缴纳海域使用金的,限期缴纳;在限期内仍拒不缴纳的,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

【释义】本条是关于海域使用权人不按期缴纳海域使用金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本法第33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第34条规定,根据不同的用海性质或者情形,海域使用金可以按照规定一次缴纳或者按逐年缴纳。本条是对按逐年缴纳海域使用金的海域使用权人不按期缴纳海域使用金而给予的处罚。

二、依据本条和本法第50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根据违法行为的实际情况,依法做出下列处罚:

1、限期缴纳,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向违法行为人发出通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责令其在一定的期限内缴纳欠缴的海域使用金。违法行为人在接到限期缴纳的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欠缴的海域使用金。

2、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即在责令海域使用权人限期缴纳欠缴的海域使用金后,该海域使用权人仍不按期缴纳海域使用金的,则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其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根据本法有关规定,国家实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和海域使用权登记制度。海域使用权证书是由有关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并向海域使用者颁发的取得海域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如果海域使用权人不按期缴纳海域使用金则应视为放弃海域使用权。因此,要由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注销登记和有关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拒不接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不提供有关资料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释义】本条是关于拒不接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不提供有关资料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依照本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有权对本管辖范围内的海域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者应当自觉履行本法的有关规定,配合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有关资料,如果拒不接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不提供有关资料,就要依照本条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法行为的轻重和造成后果的大小等实际情况,可以依法做出下列行政处罚:

1、责令限期改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监督检查权时,海域使用者不予配合,拒不接受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不提供有关资料的,可以向违法者发出处罚通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责令违法者在一定的期限内改正其违法行为。

2、警告。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的一种较轻的处罚,是一种既有教育性质,又有强制性质的处罚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对违法行为人给予批评教育,敦促其改正违法行为。警告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3、罚款。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制裁。本条规定的罚款是一种并罚的行政处罚措施,即它在本条中不能单独适用,而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造成的后果等具体情况,在作出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处罚的同时,决定是否给予罚款的处罚。本条规定的罚款幅度为2万元以下,具体罚多少,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法行为的轻重,造成的后果等实际情况确定。

第五十条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决定。但是,本法已对处罚机关作出规定的除外。

【释义】本条是关于行使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的机关的规定。

一、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涉及诸多部门,按现行的管理体制,国务院交通、渔业、海洋等部门承担了海洋管理方面的绝大部分职责。国务院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交通、渔业、海关、海洋等部门都建立了部门直属的海上执法队伍,分别承担着海上交通安全监督(港务监督)、船舶与海上设施检验、海上救助打捞、渔政渔港监督、海上缉私和维护海洋权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考察等方面的任务。同时,国家也制定了有关的法律,如渔业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等,对各行政主管部门的海上监督管理权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在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各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共同执法,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具体情节等分别依照相应的法律,由有权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二、本法第7条规定,“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授权,负责本行政区毗邻海域使用的监督管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对海洋渔业实施监督管理。”“海事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对海上交通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也就是说,本法规定的行使海域使用监督管理权的机关有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因此,在海域使用监督管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关也应当是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海事监督管理机构。具体由哪个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则要依法根据具体的违法行为来确定。

三、根据本条的规定,行使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除本法已对实施行政处罚权的机关做出明确规定的以外,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决定。

四、本法第46条和第48条已明确规定,可以做出注销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海域使用权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是颁发该海域使用权证书的人民政府。

第五十一条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违反本法规定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或者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后不进行监督管理,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释义】本条是关于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根据本条规定,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法规定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如单位和个人未提交有关的书面材料或者提交的书面材料不符合规定,而向其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再如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申请而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越权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的等等。

(二)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后不进行监督管理。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海域使用者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后,应当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如检查其是否按审批时的海域用途进行使用,是否按时缴纳海域使用金等,不能不闻不问,不能等出现问题以后再处理,那时就有可能给国家或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的不作为,也要承担本条规定的相应法律责任。

(三)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本法规定的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反本法的行为是本法赋予他们的主要职责,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是一种玩忽职守的行为,就要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根据本条规定,违法行为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本条规定的行政责任的种类是行政处分,行政处分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对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违反本法规定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或者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后不进行监督管理,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关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根据违法行为人违法行为的轻重分别处以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或开除的处分。给予行政处分的前提条件是尚不构成犯罪。

2、刑事责任。对于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违反本法规定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或者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后不进行监督管理,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本条规定的刑事责任依照《刑法》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以及徇私舞弊犯罪的有关规定进行追究。本条规定的国务院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就是《刑法》中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即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按照《刑法》第397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397条第2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主要是指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公民死亡或者多人重伤等特别严重的后果,或者造成特别严重的政治影响。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的决定已由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海洋功能区划 第三......

    海南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发文机构海南(五篇模版)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发文机构: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法规文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号发布日期:2008-07-31 实施日期:2008-08-01 海南......

    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办法(2005年5月27日%B5[定稿]

    【发布单位】海南省 【发布文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2号 【发布日期】2005-06-01 【生效日期】2005-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管理法[定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管理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矿产资源勘查的登记和开采的审批 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勘查 第四章 矿产资源的开采 第五章 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管理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工作,维护矿业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二号) (相关资料: 法律2篇 行政法规4篇 部门规章36篇 司法解释3篇 地方法规177篇 裁判文书64篇 相关论文27篇 实务指南 立法背景1篇 实务指南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八届第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