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厅关于商请提供我经济人口-湖北环境保护厅

时间:2019-05-14 12:5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保厅关于商请提供我经济人口-湖北环境保护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保厅关于商请提供我经济人口-湖北环境保护厅》。

第一篇:环保厅关于商请提供我经济人口-湖北环境保护厅

鄂环审〔2014〕407号

关于武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改扩建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武汉市绿色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你公司《关于申请审批武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项目选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雷竹村公司现有厂区内,主要建设内容为:在现有工程基础上进行改扩建,新建一台800吨/天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1×12MW汽轮发电机组等主体工程;搬迁改造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新建垃圾和燃煤运输高架通道及高架卸料平台、固化飞灰储存库,扩建现有垃圾预处理系统、原生垃圾库及成品垃圾库、垃圾空压站等公辅、储运和环保工程。项目建成后,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800吨/天,全厂垃圾处理总规模为2000吨/天。项目总投资1856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573万元。

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地点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落实报告书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可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核定的总量控制要求。因此,我厅同意按照报告书中所列的项目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下述要求进行项目建设。

二、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项目须采用生活垃圾为燃料,其掺烧常规燃料质量应控制在入炉总量的20%以下,并不得处理除生活垃圾以外的工业废物、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等。

(二)严格落实各项废气处理措施。焚烧炉烟气经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半干法脱硫、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器等措施处理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14)相应限值要求后排放。进一步优化焚烧炉设计,确保烟气在不低于850℃的条件下滞留时间不小于2秒。落实生活垃圾储运、处理过程中无组织排放废气防治措施,垃圾卸料及输送系统均须密闭设计,垃圾贮存采用微负压设计等措施,上述无组织排放废气须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三)严格落实各类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初期雨水应收集处理,循环冷却水应实现循环回用。垃圾渗滤液、卸料车和卸料区冲洗水、厂区地面冲洗水等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一并经改造后的渗滤液处理站处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优先回用于厂区生产或绿化,剩余尾水经市政管网排至金港新区污水处理厂,其中垃圾渗滤液处理站纳滤工序产生的浓液须全部回喷焚烧炉处理。软水系统再生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锅炉排污水经冷却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相关要求后全部回用于生产。

(四)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厂界噪声须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确保噪声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满足环境功能要求。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焚烧炉渣外售相关企业综合利用;厂区 — 2 —

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直接进入焚烧炉中焚烧;焚烧系统收集的飞灰经固化预处理后,须按相关规定检测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后运至陈家冲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飞灰暂存区填埋。布袋除尘器废弃布袋、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一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落实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相关手续,危险废物在转移过程中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飞灰库、固化飞灰厂内临时贮存库、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场所建设必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标准规范要求。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场所等关键点位应建设物联网监管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六)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采取分区防渗措施,按照不同防渗要求做好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的地下水防渗,重点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防治区分别参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进行防渗建设,防止地下水污染。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地下水长期监测点位,并做好水质观察。

(七)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各项措施。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事故排放污染物收集系统,确保事故情况下污染物不排入外环境。落实固化飞灰和危险废物的储运过程风险防范措施,做好柴油储罐及管道阀门的管理与定期维护,全厂设置足够容积的事故应急池。加大风险监控力度,及时监控,防止污染扩散。做好项目所在区域环保协调工作,建立企业、当地政府和周边水系三级污水应急防范体系。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项目投入试生产前,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的要求,将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报武汉市环保局备案。完善环境风险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加强职工培训,定期开展环境风险应急防

范预案演练,与武汉市江夏区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八)运输车辆应采用专用的压缩式密封垃圾车,严禁洒漏;合理确定运输路线,运输线路应尽量远离居民点。垃圾运输车辆须在厂区定点冲洗,冲洗废水纳入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九)按报告书要求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扬尘和噪声污染。

(十)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设置规范的污染物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场,并设立标志牌。烟囱应按规范要求预留永久性监测口,并安装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因子在内的烟气在线连续监测装置;全厂只设一个废水排放口和清净下水排放口,排放口须设置包含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因子在内的水质在线监测设备,上述在线监测装置须与环保部门联网。项目投运后,应按计划定期做好周边土壤、大气中特征污染物二噁英、重金属等跟踪监测工作,例行监测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监测结果须报武汉市环保局备案。

(十一)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防护距离控制要求,防护距离内现有居民必须搬迁,并配合地方政府做好规划控制工作,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得新建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点。防护距离内居民环保搬迁工作完成前,本项目不得投入试运行。

(十二)利用现有显示屏及时将企业排污情况向公众公开。进一步完善交流平台,加强与周边公众的沟通,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三、项目建成后,新增主要污染物总量须通过排污权交易获得,新增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来源按武汉市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方案调剂,指标来源替代项目执行情况一并纳入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检查内容。

四、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 — 4 —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一)在下阶段设计中应进一步优化细化环境保护设施,落实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各项措施及投资,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招标文件中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开展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理工作并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工程环境监理报告,环境监测和监理报告作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依据之一。

(二)本批复自下达之日起5年内有效。项目建设地点、工程规模、生产工艺以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发生重大变更时,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重新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三)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向武汉市环境保护局书面提交试生产申请,经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生产。在项目试生产期间必须按规定程序向我厅申请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正式投入运行。违反本规定要求的,承担相应环保法律责任。

五、我厅委托武汉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该项目施工期和试生产期间的环境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省环境监察总队负责不定期现场检查。

六、你公司应在收到本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送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并按规定接受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9月2日

第二篇: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管理流程图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管理流程图

注:建设项目验收审批文件、限期整改通知书,由环评受理室统一交送建设单位及有关抄送单位。验收流程说明: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受理要件(一)建设项目验收申请1份(建设单位正式文件,加盖印章)、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报表及环评批复复印件,需要试生产的提交项目所在地市级环保局出具的试生产批复文件1份。

(二)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提交建设项目验收申请报告;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提交建设项目验收登记卡。(验收申请报告、登记卡纸质版2份,加盖建设单位印章)。

(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自查报告(纸质版2份,加盖建设单位印章)。(四)提交由有相应验收监测(调查)资质、符合《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9号)和《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监测函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办函[2002]424号)要求的单位编制的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纸质版2份,加盖监测单位印章)。

二、验收时限

1、建设单位向省环保厅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由监督管理处在3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通知建设单位。

2、建设单位接到省环保厅同意开展验收监测(调查)的通知后10日内委托具有相应验收监测(调查)资质的单位开展验收监测(调查)工作并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在接受委托之日起60内完成验收监测(调查)报告。其中需要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方案的,须经省环保厅监督管理处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验收监测(调查)工作。

3、省环保厅在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验收监测(调查)报告5日内,由监督管理处组织对监测(调查)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对符合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省环保厅在5日内组织所在地市、县(市、区)环保局和行业主管部门组成验收组进行现场检查,提出验收意见。

4、经验收检查合格的,建设单位应在5日整理竣工验收材料报省环保厅,监督管理处在3日内完成审查并起草批复意见。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按月在《山东环境》网站(www.xiexiebang.com)进行公告。

三、验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六、三十六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主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水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水污染的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部门检验,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准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一条)“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防治法》(第二章第十三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确定需要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五章第四十四条)“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批准,建设项目不得试运行;环境保护设施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第十三号令)(全部内容)。

第三篇: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流程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流程

一、受理申请

建设项目经所在市环保局批准依法进入试生产后,完成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的编制,由建设单位向省环境保护厅提交竣工环保验收申请。对于验收申请材料完整的,审批大厅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和行政许可特别程序告知书,告知申请单位须进行专家现场检查;对于验收申请材料不完整的,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验收申请材料包括:

(一)建设单位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申请(建设单位正式文件并加盖公章);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表)(环保部制式);

(三)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表)或调查报告(表);

(四)建设项目环保执行情况总结(建设单位正式上报文件);

(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表(制式试行表);

(六)市级环保部门同意项目投入试生产的正式文件;

(七)建设项目环评批复文件(复印件);

(八)由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编制的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含电子版);

(九)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以上材料各一份,未注明复印件的应提交原件。

二、验收公示

环评处会同审批大厅对受理的拟进行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每半月进行一次公示(涉密项目除外),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参照《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环办[2003]26号)执行(式样附后)。在公示期间,如公众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举报,环评处会同督查中心对公众反映的问题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暂停验收审批流程,待处理完毕后继续进入流程。

三、现场检查

环评处每半月组织专家组(A类)或委托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B类)对拟验收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现场检查情况和验收意见反馈环评处。

四、验收批复

对拟通过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由环评处依据以下材料起草验收意见,经处务会研究后报厅领导审批。建设项目验收审批文件经审批大厅送达建设单位,抄送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一)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

(二)现场检查情况;

(三)验收申请材料(全套)。

不予通过环保验收的项目,由环评处负责向建设单位正式下达限期验收通知,限期不得超过30天。完成整改内容后,重新向省环境保护厅提交验收申请。

五、时限要求

环评处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验收审批手续(不含专家现场检查15个工作日和建设项目整改时间)。

六、验收公告

环评处会同审批大厅、信息中心按季度对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公告(涉密建设项目除外)。

第四篇: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流程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工作流程

一、受理申请

建设项目经所在市环保局批准依法进入试生产后,完成验收监测或调查报告的编制,由建设单位向省环境保护厅提交竣工环保验收申请。对于验收申请材料完整的,审批大厅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和行政许可特别程序告知书,告知申请单位须进行专家现场检查;对于验收申请材料不完整的,不予受理,并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

验收申请材料包括:

(一)建设单位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申请(建设单位正式文件并加盖公章);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申请报告(表)(环保部制式);

(三)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报告(表)或调查报告(表);

(四)建设项目环保执行情况总结(建设单位正式上报文件);

(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表(制式试行表);

(六)市级环保部门同意项目投入试生产的正式文件;

(七)建设项目环评批复文件(复印件);

(八)由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编制的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含电子版);

(九)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提交施工期环境监理报告。

(十)违法试运行或违法生产项目提交处理结果证明。

以上材料各一份,未注明复印件的应提交原件。

二、验收公示

环评处会同审批大厅对受理的拟进行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每半月进行一次公示(涉密项目除外),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参照《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环办[2003]26号)执行(式样附后)。在公示期间,如公众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举报,环评处会同督查中心对公众反映的问题组织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同时暂停验收审批流程,待处理完毕后继续进入流程。

三、现场检查

环评处每半月组织专家组(A类)或委托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B类)对拟验收建设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现场检查情况和验收意见反馈环评处。

四、验收批复

对拟通过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由环评处依据以下材料起草验收意见,经处务会研究后报厅领导审批。建设项目验收审批文件经审批大厅送达建设单位,抄送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和市、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一)竣工环保验收公示材料;

(二)现场检查情况;

(三)验收申请材料(全套)。

不予通过环保验收的项目,由环评处负责向建设单位正式下达限期验收通知,限期不得超过30天。完成整改内容后,重新向省环境保护厅提交验收申请。

五、时限要求

环评处在受理建设项目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验收审批手续(不含专家现场检查15个工作日和建设项目整改时间)。

六、验收公告

环评处会同审批大厅、信息中心按季度对完成验收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公告(涉密建设项目除外)。

主题词:建设项目 竣工 环保验收 流程 通知

抄送:各设区市环保局。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办公

室2011年11月3日印发

第五篇:环境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省环保厅文件)

环境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条件

(汇编)

评审标准:环境保护专业高级工程师须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有关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技术问题,业绩显著,取得较大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著作;有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和指导工程师工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粤人职〔2000〕1号)

一、适用范围

我省从事环境科研、监测、评价、规划、工程设计、自然保护、技术信息等工作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员。(粤人职〔2000〕1号)

二、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粤人职〔2000〕1号)

(一)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三、学历、资历条件

根据粤人发〔2003〕178号文精神,学历、资历条件如下:

(一)获得博士学位后。〔其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业绩成果、论著等条件必须是获得博士学位后做出的方为有效。〕

(二)取得中级工程师资格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以上。

四、外语条件

根据粤人职〔2000〕1号和粤人发〔2007〕120号文件精神,外语条件如下: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外语A级考试,成绩达到人事部划定的合格线。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

(1)出国留学或在国外连续工作时间在1年以上的(须出具国家留学人员服务机构或驻外使领馆的有效证明)。

(2)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且个人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20万字符的(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测试)。

(3)获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申报时提交毕业证书原件和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历鉴定证明供审核,后者随申报材料上报)。

(4)获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现从事非外语专业工作的(要求同上)。

(5)取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BFT(A)级。

(6)具备博士学位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2、取得下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

(1)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以获奖证书、证明材料为准,下同)。

(2)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的。

(3)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上的。

(4)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以上的。

(5)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前3名),或地级以上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排名前3名)。

(6)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排名前3名),或地级以上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前3名)的。

(7)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3、在下列地区、行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1)在乡镇及以下基层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的。

(2)在县(不含市辖区)属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类、农业类(不含农业科研)专业技术工作的。

(3)在地级市及以下所属企事业单位工作、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地质勘探、水产、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的(在野外时间不少于8年,每年在野外时间不少于6个月)。

4、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

(1)1960年(含)以前出生的。

(2)1977年恢复高考统考前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且毕业的。

5、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1)转换系列评审,申报评审与转换岗位前同档次专业技术资格的。

(2)1997年以后,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取得合格成绩,现申报高一级别专业技术资格仍需参加该级别外语考试的。

(三)符合下列条件者,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可放宽到40分以上:

1961~1965年(含)出生,且从事非高教、科研岗位工作的。

五、计算机应用技术条件

根据粤人发〔2002〕81号、粤人发〔2005〕177号、粤人发〔2005〕180号、粤人发〔2006〕122号和粤人发〔2010〕176号文件精神,计算机应用技术条件如下:

(一)须通过5个(县以下基层单位4个)及以上模块考试。

(二)《计算机网络应用》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只作为继续教育证明,不作为计算机能力的有效条件。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或相应科目(模块)的考试:

1、计算机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2、在计算机室(中心)直接从事计算机工作3年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3、取得博士学位者;

4、计算机专业专职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

5、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或水平考试获得程序员以上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6、1960年12月31日前出生者;

7、符合粤人发〔2004〕223号文规定的突出贡献人员、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离退休人员

8、在农村乡(不含镇)属单位工作,或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专业技术人员。

六、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求,须进行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个人选修科目学习,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者72学时。

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指南中规定的必修内容和学习时间。公需科目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有关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确定,统一部署安排,每年定期发布公需科目学习指南;环境保护专业科目学习指南由省环境保护厅组织确定,报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后发布;选修科目由个人提出与本专业相邻或相近的学习计划商单位确定。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按照《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的管理办法》进行登记管理。

七、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之一(粤人职〔2000〕1号):

(一)从事环境科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主持或主要参与二项以上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地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国内、省内空白。

3、主持或主要参与三项以上不同类型的新技术成果推广项目,并取得显著效益。

4、负责开发环保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三项以上,并取得显著效益。

(二)从事环境工程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项以上大型或二项以上中型环境工程的全过程,并通过验收。

2、主持或主要参与五项以上小型环境工程的全过程,并通过验收。

3、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大中型工程运行,并主持二项以上大中型环境工程设备重大检修、抢修方案制定和实施。

4、主持或主要参与开发、应用环境工程新技术三项以上,并取得显著效益。

(三)从事环境监测、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完成省(部)级科技项目一项以上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地级市科技项目二项以上或地级市业务主管部门、县级科技项目四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并参加了相应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

2、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加国家级科技项目一项以上或省(部)级科技项目二项以上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地市级科技项目三项以上。

3、作为某专项技术负责人,负责数据综合分析和各类报告编写于审核工作三年以上,达到省级以上先进水平一项或经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采用的三项以上。

4、作为技术负责人,从事采样选点、分析、数据处理到报告编写等全过程四年以上;或作为某一环境要素负责人,从事该要素监测数据处理、分析、报告编写等技术工作四年以上。达到省。

级以上先进水平一项以上或经地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认可采用三项以上。

5、主编环境标准、监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规程三项以上,或主持编写环保部门中长期规划及有关重点项目的论证三项以上,并被有关部门采用。

6、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开发应用不同类型的监测新技术或新仪器三项以上。

7、在环境监测信息利用中有独到见解,起草或主持起草关于环境状况(含污染事故)等专题报告五项以上,并被省(部)级环保部门采用。

(四)从事环境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要参与制定、修订地市级以上颁布的环境法规、规划、标准、技术政策等三项以上。

2、主持制定科技或监测计划三年以上,实践证明其计划既先进又行之有效,对出成果出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3、对三个以上企业的三废治理进行技术指导,提出工艺技术改进方案并付诸实施,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经鉴定验收,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

4、主持推广环保新技术三项以上,并为实践所应用,效果显著。

八、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业绩成果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或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一、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二)市(厅)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二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三)获得有较大价值或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发明人)。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省(部)级以正式文件列为重点成果推广项目的课题或研究成果的技术负责人。

2、被省(部)级确定为定型产品并转化为商品生产、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研究成果二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

3、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有三项以上解决了所在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或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或明显改善。

4、承担完成大型环境工程项目一项以上、或中型项目二项以上、或小型项目五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实施后经有关部门验收确认为有效解决了所在地环境问题,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开发应用环境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并转化为商品,在实际中获得推广应用三项以上的技术负责人。

6、负责重大监测技术工作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环境科研、环境调查、环境规划、影响

4评价、工程验收、毒性鉴定,以及准则条例、手册、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报告的编写,监测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监测质量保证、监测方法研究开发、监测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监测仪器研制、改进等,其成果有三项以上受到市(厅)级以上表彰或被采用。

7、获得国家或省级优质实验室的主要技术人负责人。

8、制订、修订地市级以上环境法规、规划、标准、技术政策等的技术负责人,其技术管理成果有三项以上被正式推广应用。

9、对企业三废治理进行技术指导的技术负责人,有三项以上被企业采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九、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较高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较大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粤人职〔2000〕1号和粤人发〔2005〕300号):

(一)出版著作1部,及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

(二)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

(三)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

(四)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篇,以及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2篇。

十、附则

(一)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二)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指等级额定获奖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科技成果奖:主要指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

(四)疑难技术问题:指在项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本专业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

(五)主持或负责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指负责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论证、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并承担其中重要技术工作。

(六)技术骨干、主要参与(加)、技术负责人:指为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的某一方面的技术负责人或具体承担某一项主要技术工作,并完成其中的具体工作。

(七)项目全过程:包括项目的方案调研、论证、设计、实施、调试、验收、报告编写等。

(八)大中小型项目:按国家环境工程设计资质要求划定。

(九)专业学术刊物:指取得CN或ISSN刊号的专业学术刊物。

(十)该汇编如与原文件不符的,以原文件为准。

下载环保厅关于商请提供我经济人口-湖北环境保护厅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保厅关于商请提供我经济人口-湖北环境保护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