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衙农家乐项目建议书(农家乐方向)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池州马衙生态家庭农场开发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池州马衙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王红星
所有制形式:民营有限责任公司
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拟建在池州市贵池区马衙办事处大路村王村组,童铺村郭村组、柯村组、陶村组境内。
5、建设内容:
项目拟流转及征收约310亩,其中:流转农田及荒地约210亩、征收约100亩。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农业园(水生动植物养殖区、果木种植及林下养殖区、经济林、野菜培植区)230亩;星级农家乐占地80亩,其中农家乐20亩,民俗村30亩,农作物及果木采摘区50亩。其中:管理用房1050平方米,生活用房12650平方米(含度假村及民俗村),配套服务用房1500平方米,以及其它附属工程。
6、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池州马衙生态农业开发项目总投资6100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五年,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767万元人民币,五年后达产达效。
7、资金筹措方案为:企业自筹3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申请立项支持1100万元。
8、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项目完成后可带动当地带动当地富余劳动力200人,预计农民增收效益600万元。
二、项目投资单位基本情况
安徽宜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于二OO五年二月成立,位于安庆市菱北西路长江广场2﹟楼,2010年6月取得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 2010年6月24日成立池州分公司,且于2013年年初组建了安徽建科监理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现注册资金人民币200万元,办公面积约1400m2(含池州分公司办公面积),是自2006年6月安庆市成立招标采购管理局以来“最佳诚信招标代理机构”、2007~2008年度、2011~2012年度安徽省“双满意工程招标代理机构”、2007~2008年度、2009~2010年度及2011~2012年度安徽省“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先进单位”、2011年度全市“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先进单位”之一,并于2009年3月通过ISO9001:2000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安徽宜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00余人,技术力量雄厚,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是我省工程专业执业人员多,各专业咨询人员配备齐全,执业质量控制制度完善的综合型工程咨询公司之一。公司自组建以来,严格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大力实施三级复核及执业风险金制度,先后为安庆市及周边单位提供了有关建筑、装饰、安装、市政、水利、公路、园林、修缮、加固等专业的工程咨询业务服务,赢得了委托单位的一致赞誉。
针对池州马衙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公司成立项目推进小组,从生产、营销、物流、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方面综合推动。
近两年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
(1)2013年营业务收入1500 万元,实现利润300 元,资产总额3000万元。(2)2014年预计营业收入2500万元,实现利润450万元,资产总额4000万元。
三 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背景与动机
全球农业处于全面复苏周期的开始,今后几年农产品市场将基本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农产品安全将越来越重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将成为主流。
国外专家预测,世界绿色食品产值在今后10年内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市场时尚,像锌消费量年增长率甚至达到50%。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已成为消费、铁、硒、钙等矿质元素,对人体有益,一些富硒、富锌、富钙、富SOD等等农产品,将有不错的市场效果和经济效益。
另外随着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逐渐关注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来农产品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农业将会更多的进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快速消费品的需求具有可持续性,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人类回归自然的需求将使农业旅游拥有很大发展潜力。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的基本支撑。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也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快速成长起来,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希望能将生活与自然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将农业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发展模式即生态农庄。
在中国,生态农庄是近几年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但现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不少资本已经进入这个行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目前,在中国生态农庄已经形成了多种经营发展模式,其中一些也获得了很高的回报,比如安徽的小团山香草农庄,弘毅生态农场,凤凰公社等知名农庄。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为生态农庄构建多元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广阔机遇,目前主流的经营模式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生态旅游,定位高端旅游市场,开发商务休闲旅游服务,其次,利用农庄自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生产高质量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提供给高级餐厅和酒店,当然还可以建设游乐园,深化旅游服务的开发等等。
生态农庄拥有广泛的市场前景,社会的进步为它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只要能抓住机会,把握好时机必能在这个领域获得巨大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分析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增加,整个生活在城里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山水风景、农场的田园风光情有独钟,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喜欢跑到农村去拥抱大自然。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发展迅速,不免有不法商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连大型超市也难免假货充斥,到底哪里能买到真正的土特农产品,让城里人不免疑问,以致于宁愿开上几十分钟的车到农村去购买。
3、随着化学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毒蔬菜、毒米、毒水果的事件时有发生。到底吃什么安全?什么是生态食品?生态食品的生产过程是什么?哪里能买到生态食品?这些关系到自身安全的大问题迫使很多城镇居民以探究竟。不免亲自去农村体验、观察、监督、购买。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及倡导环保低碳节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生态型农业、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向往走进自然,体验田园美景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梦想和时尚,不但对绿色天然无污染有机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更需要一个幽静休闲有山有水的环境来舒缓和净化自己的心灵。而我们农庄的建设就出于这样一个人性化的指导思想和艺术化的设计理念。
(三)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乡发展格局正逐步向“以城带乡,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郊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这就要求城乡郊农业要为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娱乐场所;要为市民提供无污染、无公害的新鲜水果、蔬菜、花卉和特种鲜活或观赏用农产品;要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供场地;要为城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绿色空间,改善都市生态条件,美化都市环境;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载体。
(四)风险与机遇
机遇分析 :
(1)政府政策: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安徽省政府、池州市政府对生态观光型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在“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有着明确具体扶持政策;
(2)行业优势: 在农业领域,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利润最高的。具有市场大、低风险、收入稳定、投资回报率高的优点;作为“绿色”行业,市场成熟期长,可持续经营时间长;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又称“朝阳”产业,所以风险公司、外地企业对生态农庄的投资兴趣浓厚,这对给我们在融资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风险分析 :
(1)市场风险: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竞争(恶性竞争)、品牌竞争等等因素会影响和制约项目的预期经营目标。应不断加强创新,持续保持竞争优势。(2)管理风险:项目的品质控制、管理质量、服务态度、经营方式也是主要风险因素。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生存管理能力。
(3)环境风险:客流量、消费习惯、消费需求以及技术发展的变数等周围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项目经营的因素。要学会不断的观察、调整、适应。
(五)目标与前景
1、建设以“ 生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的生态农庄。
2、为了推动池州生态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升级,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该项目以美好乡村建设为中心,以星级农家乐建设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业生态产业模式安排规划:第一产业:蔬菜水果、名特优新畜禽养殖和与生态农业相关的生物技术;第二产业: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等农产品的开发、加工。第三产业:建立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拓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功能。项目区内按生态农业模式的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种养殖品种、规模、生态链。同时本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改善当地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体育类)同时推广订单制作,解决富于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四、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区拟流转310亩土地用于建设星级农家乐项目,项目包括生态农业园及星级农家乐两块,其中生态农业园包括:水生动植物养殖区、果木种植、经济林、野菜培植区、林下家禽养殖区;星级农家乐包括:农家乐20亩,民俗村30亩,农作物及果木采摘区50亩。
其中:管理用房1050平方米,生活用房12650平方米(含度假村),配套服务用房1500平方米,以及其它附属工程。
五、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的建设规划
池州马衙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是“以科技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战略,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项目区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
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
5.2项目区域分布及分期计划 一期项目:
1、拟承租大路村王村组农田约67.16亩及各约3亩的水塘两处,用于建水产养殖区及果木种植采摘区、其中约5亩用于建水产养殖区、果木种植采摘区的管理用房及配套服务用房。
2、拟承租大路村王村组荒田约20亩(含许家冲5亩),用于建水产养殖区和果木种植采摘区、观光植物区及家禽饲养区、其中约2亩用于建家禽养殖区的管理用房及配套服务用房。
3、拟承租大路村王村组、童铺村郭村组、柯村组约17.16亩周山水库,用于建水产养殖区。
4、拟征收童铺村郭村组周山水库旁5户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的住房(其中有1户居住,余下4户房屋未居住已不同程度损毁)含宅基地在内占地面积约10亩,用于建小型服务中心及配套服务用房。
二期项目:
1、拟承租童铺村郭村组50亩农田及约2亩的水塘一处、转承租约60亩现状为香樟树苗圃的林地,拟拆除现状为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鸡棚两处,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主体尚未完成的管理用房(房屋已不同程度的损毁)。两处鸡棚现已停止饲养,约60亩的香樟地杂草丛生,无人管理。承租用于民俗村建设,民俗村包括: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区;果木种植及采摘区和具有江南风情的排楼及建设管理用房和配套服务用房。
2、拟征收童铺村陶村组2户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的住宅房含宅基地在内的约25亩农田(不包括陶村组、郭村组共有的一处水塘)用于建服务区(含接待中心、办公中心),建一定规模的景观区、品茗区,建休闲活动区(含运动中心、餐饮中心、棋牌中心、游乐中心),员工宿舍及经济林及花卉种植的建设管理用房及配套服务用房。
3、大路村王村组19亩原是荒地,现已退耕还林地,置换以后拟征收用于排楼式度假村建设。
六、项目计划实施进度及达产后经济效益
园区以荒山绿化工程为切入点,开发以生态种植、养殖为主导的有机生态农业园。总开发面积310亩,计划投资1.1亿元,项目总工期5年,自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建设期为2年,二期建设期为3年。一期项目完工后即可部分运营,二期全面完工后效益预计:
生产无公害蔬菜 10万公斤/年
3元/公斤*10万公斤=30万元
鸡(循环饲养3000只左右土鸡,年出栏8000只商品
土鸡,蛋鸡1000只,年销售土鸡蛋18万个)8000*70+180000*0.8=70.4万元
水产品 3万公斤/年
8元/公斤*3万公斤=24万元
各类水果 10万公斤
3元/公斤*10万公斤=30万元
良种猪仔出栏(10公斤)500头/年
100元/头*500头=5万元
商品猪出栏 1000头/年
17元/公斤*150公斤*1000头=255万元
经济间种作物 100万元/年 花卉及观赏类苗木 20万元/年
旅游收入 100万元/年(并可逐年上扬)年产值约634.4万元。可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不含土地取得费用,项目总投资6100万元人民币,建设期为五年,分两期期完成。项目投资三年后达产达效。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767万元,预备费用333万元。
一期项目投入1500万元: 1、40亩梯形人工湖建设及原小水库水面治理费用、含鱼苗费用300万元,2、野菜种植区土地平整费用5万元,3、道路5KM,费用70万元,4、雨水管网及配电、排灌系统,费用140万元,5、生产管理用房、农家乐一期生活用房及配套用房4200㎡,费用约为800万元,6、其他费用200万元 二期项目投入4267万元:
1、土地平整费用150万元,2、道路18KM,费用252万元,3、雨水管网及配电、排灌系统、滴灌系统,费用345万元,4、排楼式度假村及管理及配套用房7800㎡,费用约为2340万元,5、民俗村建设费用约为800万元(其中江南风情的仿古式民宅及配套用房3200平方米),6、苗木购置费用80万元
7、其他费用300万元 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
项目总资共需63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3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申请立项支持1100万元。
项目资金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及实施计划,确定建设期为五年,投资额在建设期内全部投入,其中一期投资1500万元、二期投资4267万元。据各年具体实施情况安排流动资金的用款计划。
八、项目组织管理 8.1项目管理
池州马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项目建设的具体承担实施单位,是项目的直接责任人单位,负责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
8.2项目财务管理
严格按照项目区建设方案资金使用预算,公司财务部门负责资金使用的审核、管理。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科学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禁挤占、挪用项目资金。
九、项目进展情况与建议
该项目是池州市审计局招商项目,在池州市审计局领导的引领下,投资方已于池州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初步对接,本项目前景广阔,是朝阳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项目实施可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符合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项目计划方案初步合理。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以下建议:
(一)组织保障
为更好推进本项目实施,建议马衙办事处成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提供明确的征收、拆迁补偿标准及文件依据;明确项目规划建设约束条件;明确项目牵头单位(如招商局),配合单位(如土地、规划、林业、水利、农委以及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并责任到人。
(二)场地基础设施保障
在政府明确征收、拆迁补偿标准、项目运营期限及项目规划建设约束条件(如设施及农用地规模)并提供相关文件依据的情况下,针对项目区内高低差大,抛荒地多,水塘需大力治理,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不完善的具体情况,建议由政府在项目实施前组织专人对项目区待开发土地进行五通一平。
(三)技术保障和技术支撑
建议由区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举办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及标准手册;聘请省、市果树专家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和指导,切实把生产栽培技术和技术规程落实到农业庄园创建的每个管护区和每个农户,实现农业园区农户全覆盖并幅射带动周边农户。
(四)政策保障
充分利用各种惠农政策,增加对农业庄园创建的物化补贴,如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整合与农业庄园有关的各类项目资源,加快改善农业庄园的生产条件。保证农业庄园建设需要的资金、物资等,推进农业庄园建设工作有效展开。
在明确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与贵池区签订框架协议,框架内容主要表现为五通一平(308国道至项目区区大门需修建7米水泥路面,水、电、气、通讯、道路修建至生态旅游服务区),在框架协议签定的基础上与马衙办事处签订池州马衙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合同书,并附项目用地现状图及四至边界图。政府需明确合同签订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第二篇:“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建议书
“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人员众多,科研力量雄厚。在职人员990人,专业技术人员140多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30多人,初级职称的110多人,并且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有着广泛的联系,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项目项项目
项目建设单项目主管单位黄山区林业局,主管全区的林业生产、资源管理,技术位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建设单位生产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水、电、通讯)等比较完善,区位优势明显。
二、项目背景
(一)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太平湖位于我区人口密度最大,景色优美的江南旅游中心,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境北,东依黄山,此邻九华,原系青弋江上游,舒溪河流域,位于东径117055′—188013′,北纬30014——30029′,东西长约60公里。南北最宽处6公里,最窄处仅200余米,最大水面面积94平方公里,最小水面面积88平方公里,景区面积275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430平方公里,横跨两区县(黄山区、泾县)乡镇(新明、龙门、新华、永丰、广阳、乌石、清溪、平湖、桃源)。项目区依山傍水,景色怡人,人文景观丰富,以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依托原始的自然的风光,让人们尽情领略农家的田园风情。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拓宽旅游服务领域,积极适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消费,促进农民增收,我们以生态优势和农家特色为依托,以农家院落为载体,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城乡交流为目标,大力发展“农家乐”新型休闲旅游,拉动居民旅游消费,逐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份额。
(三)编制依据
1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林业专题),国家林业局,1992年2月;、1、1、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 22
3、《黄山市黄山区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三、项目建设方案三
(一)市场分析
“农家乐”旅游面向的是大中城市的中老年人,他们长期生活在喧闹的城市,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中老人中间有的有许多兄妹和亲朋,长年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庭,城市居住条件又很不方便相会。“农家乐”给他们提供了相聚的空间,有的童年在农村度过,对农村有美好的回忆,步入中老年后,渴望回归自然,也有少数浪漫的青年男女,来到乡下,寻找一种新生活乐趣。
“农家乐”旅游是一种感情旅游,有的游客通过一次旅游便与农户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有不少“回头客”。
“农家乐” 旅游成本低,收费少,很容易被人接受。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旅游业越来越兴旺,“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空间很大,市场前景看好。
(二)技术方案(资料收集→调查论证→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组织实施→项目管理→项目验收
(三)建设条件
11、社会经济条件
黄山区土地总面积1639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16个村,总户数5.26万户,总人口16.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9万人,农村劳动力7.70万人,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2000年全区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1.76亿元,财政收入8088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416元。黄
2、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条件
黄山区有19个乡镇林业站,4个国有林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国有采育场、苗圃、林科所、国家森林公园各1个。全区林业职工总数990余人,技术人员147人,其中副高级技术职称6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技术职称人。
通过近年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我区林业生产管理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培训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项目管理人,为项目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
3、交通、运输条件
近几年,黄山区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铜陵长江大桥和太平湖大桥先后通车,进一步缩短了黄山区与外界的距离。目前,区内有国道一条,长40.7公里 ,省道三条,总长度153.6公里,县乡道五条,总长度139.4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的目标,随着“两山一湖”战略逐步推行,九华山—黄山公路、环黄山公路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改善我区交通基础设施。
4、外部协作条件
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两山一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了黄山区的地位。区委、区政府适时提出要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三最”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生态旅游区,这就为“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应因形就势,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道路建设:2000米。
2、“三改”(改水、改厕、改圈)50户。
3、接待设施。
项目建成后,游人可进行垂钓、尝试干农家活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亲身感受“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以及“当一天农民,做一回山里人”的乐趣。
(二)建设期:二年(2003年—2004年)
五、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引进外资80万元,自筹资金2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直接经济效益
项目以10年为计算期(2003年—2012年),项目建成达正常经营年份时,年均收入80.0万元(以年接待8000人次,人均消费100元计算),该项目经营的税费主要有营业税(3%),年上缴税费2.4万元,年总成本费用60.0万元,年均利润17.6万元,10年内累计经营收入800.0万元,累计利润总额176.0万元,累计上缴税费总额24.0万元。
(二)间接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不仅优化了旅游产业结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而且使人们休闲、养身
有了一个好去处,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更是难以估算。
(三)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优化了我区旅游结构,并为人们休憩和养身创造了一个天然环境,项目建设对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都有重要义。
由于“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是通过组织农户兴办旅游,这就增加了劳动力的就业门路,随着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扩大,群众的就业渠道更加广阔,这些都将有益于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财务评价(((年利润率=利润总额/收入总额×100%=22.0%
投资利润率=年平均利润/项目总投资×100%=17.6%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项目总投资×100%=2.4%
投资回收期n=k/p=100/17.6=5.7年k为项目总投资p为项目年均收入
收益率r=p/k×100%=17.6/100×100%=17.6%
(((五)结论与建议
项目建成后,按计算期10年计算,累计收入800万元,累计上缴税金24.0万元,扣除成本和税金后累计可得纯收入176.0万元,年均纯收入17.6万元,其经济效益是可行的。
项目建成后,可为人们提供多元化、多功能的休闲、养身场所,具有稳定而长远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项目有很好的抗风险性,因此该项目是切实可行的。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立项。
七、项目进展情况
目前正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八、合作方式
合作、合资。
九、联系方式
项目单位:黄山区林业局
地址:黄山区桃源路
法人代表:朱旭东电话:0559—8510008
联 系 人:林辉电话:0559—8510019
传真:0559—8510017
第三篇: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
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概况
项目名称:清源高新科技园“农家乐”旅游项目
项目单位:凉州区旅游局
项目建设单位:凉州区清源镇人民政府
一、旅游概况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四凉古都”之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以中
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于海内外。全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金盆养鱼”之称。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旅游业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围绕建设旅游大区这一总体目标,坚持走先导性产业──主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路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见证地”等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需求的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旅游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性行业。
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特殊,形成了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探险、滑翔、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有可供游览观光和研究的古建筑群、古遗址等文物景点多处,馆藏文物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汉简、汉代木雕、铜奔马、西夏碑、西夏文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稀世珍宝,百塔寺、天梯山、文庙、雷台、海藏寺、古钟楼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重要的景点。近年来,以感受大漠风光、戈壁绿洲为主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渠路林田、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相配套的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已逐步替代城镇居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新的旅游景观。
民俗风情浓郁,文化生活丰富。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年上半年投资万元,开发建设了众多的旅游景点,使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现已开放南城门楼、文庙、百塔寺、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等旅游景点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接待能力增强,全区现有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家,定点饭店多家,国际旅行社家,国内旅行社家,旅游定点商店家,医院家,风味小吃市场个,从业人员多人。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项目概况
凉州是一个农业大区,自古就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围绕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河西志》中曾有“凉州畜牧甲天下”的记载。汉代开辟河西四郡后,推行了“徙民实边”和屯田制,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大片草原牧场变成了肥沃良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一度出现了“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的繁荣景象。魏晋时期,凉州出产的葡萄、皇献梨已成为贡品。隋唐时期,由于开通了西域商道,中外商旅往返跋涉于沟通中西亚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上,商业的发达、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书记载“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其地”。明清时期,由于采取了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措施,使农业经济重新起步,为今后凉州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凉州区清源镇位于城东公里,南临东河乡、武南镇,西接清水乡,北部毗邻双树乡,东与长城乡接壤。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凉古公路横贯全境。水、电、热资源丰富,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王庄村已定为全区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并列为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景点之一。清源镇占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生态示范园区万亩,荒滩地亩。辖区内有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万人,人均收入元。××××年,园区内共修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座,玉米制种亩,占园区总面积的,建立无公害辣椒地膜高垄栽培示范面积亩,小麦新品种展示面积亩,观赏加工型金盏花面积亩,黑小麦面积亩。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户,暖棚养殖圈舍个,牛存栏头,羊存栏万只。有沙枣、梭梭、花棒、柠条、红柳、国槐、新疆杨、芍药、丁香等多种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多种花卉品种。支柱产业以制种、苗木、日光温棚、规模养殖为主,逐步建成了高科技生态农业、酿酒葡萄种植、林木育苗、肉类蔬菜供应、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小城镇。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狼墩滩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延寿寺,旅游景点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漠公园,为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慎密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拟选址在清源镇东侧王庄、蔡寨、发展、清泉、新地等村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
三、项目的必要性
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回归自然,走近农家生活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现有的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一处体验农家生活、返朴归真的旅游场所,还能更好地展示凉州农业、农村建设中取得的先进成果,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⒉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源镇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近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乡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受到乡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清源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⒊是清源镇农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清源镇作为全区的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旅游资源之一,目前,农业生产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再利用现有设施农业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既能够解决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还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⒈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变的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对旅游的认识也从赏玩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转向绿色消费、健康旅游,并逐步趋向于频繁,特别是城市近郊范围,已成为城镇居民首选的旅游地。在农村做一天农民,忙农活、吃农饭、习农事,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⒉当地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条件基本具备。
清源镇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兴起,正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况且当地居民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切合当地实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项目开发完全可行。
⒊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凉古公路旅游线趋于成熟,旅游客源较为丰富。
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有旅游景区(点)处,其中凉古公路旅游线上如沙漠公园、神州野生动物园、延寿寺、张清古槐等旅游景区(点)已成为凉州旅游中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点),每年都有大量旅游者慕名而来,具有一定旅游客源市场。该项目开发建设后,必然会充实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功能,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以互补形式成为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不可缺少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第三章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
一、景区划分原则
根据景区资源特色及功能要求划分。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
集中开发建设,统一管理,充分抓住经济效益。
二、景区规划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根据地理特点及功能作用,划分为八个功能区。即:中心服务区、花卉苗木观赏区、旅游购物区、时令蔬菜种植区、畜牧养殖区、葡萄种植区、治沙成果展示区、民俗饮食区。
(一)中心服务区
中心服务区以王庄村小康住宅为主,它应具备优美的环境,较完善的基础建设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地形平坦,易于建设等特点。
近期主要工作:
()将王庄村新建的小康住宅挑选套改造建设为“农家乐”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其中按比例设有旅馆、商店、餐厅、舞厅等。
()王庄村西北角新建一个占地平方米的停车场。
()建立游客中心所,占地面积平方米。
(二)花卉苗木观赏区
花卉苗木观赏区以王庄村西北角区林业种苗基地为主,面积平方公里,是本旅游区的主体景区,可以现有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花卉品种为主,发挥制种育苗方面的优势,既可以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供游人观赏、采摘,献给游人一份劳动的喜悦。
(三)、旅游购物区
旅游购物区以蔡寨村为主,规划建设为销售当地民间手工艺品、土特农副产品的旅游购物场所。
(四)、时令蔬菜种植区
时令蔬菜种植区以发展村大棚种植为主,突出蔬菜种植的反季节性,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可观赏、采摘、习农的农家乐旅游地。
(五)、畜牧养殖区
畜牧养殖区以清泉村为主,突出规模养牛、规模养羊、规模养猪及特种动物的规模化养殖。
()建立游客中心所,占地面积平方米。
()新建一个占地平方米的停车场。
(六)、葡萄种植区
葡萄种植区以新地村为主,主要展示酿酒葡萄和各类可食用葡萄的种植规模,为游客提供一个观赏、品尝、采摘葡萄的场所。区内还可设立部分野营点,用帐篷木屋来接待游人,并可进行篝火晚会。
(七)、治沙成果展示区
此区位于清源镇东北部,凉古公路北侧,为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远期开发的项目,重点放在展示清源人民治沙以来取得的成果,引导人们爱护沙生动植物,爱护环境的实物教育上来。
(八)、民俗饮食区
凉古公路两侧建设为民俗饮食区,以现有餐馆、农舍为基础,以沙漠羊肉为品牌,以民俗风情为主线,突出乡情、乡味、乡土、绿色、传统农家食品特色。
()从现有餐馆、农舍挑选套改造建设为“农家乐”餐饮点。
()沿途村组路口各修建交通车候车站。共个。
第四章环境容量及游人规模测算
为了使景区中各种景观永久利用,必须有效地保护现有生态农业景观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游人数量,做好环境容量估算,为开展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一、环境容量估算
⒈面积测算法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可游栖空间为实际面积的,约平方公里。以每位游客平方米计算,日容量为人。每年旅游日以天计算,年容量为万人。
⒉线路测算法
以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主游览路线长度为依据。全区游览主干线长公里,取单位规模指数每人米,计算环境日容量为人。全年旅游日以天计算,年容量为万人。
二、客源市场分析
凉州区的国内旅游近年来出现了迅速发展的趋势,游客数量成倍增长。年达多万人次,较年增长了,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游客数量在本省名列第五。
对凉州区及周边居民来说,旅游目的地一般为近郊旅游景点,出行周期随节假日变化较大,消费重点多集中在饮食、娱乐等方面。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必然会吸引部分人前来此旅游观光。
另外,从旅行社外联情况看,近年凉州区旅行社接待的多日游的游客很少,接待一日游的游客年均多万人次。来凉州区旅游的外地游客多是过境客,在凉州区的停留时间短,消费重点主要集中在饮食、住宿、观光和交通等方面。消费额在元左右,对接待设施和服务要求较高。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极大的丰富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功能,延长这部分旅游者前来旅游观光的时间,提高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旅游综合收入。
三、游人规模测算
近年,沙漠公园和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旅游知名度游乐极大地提高,且这几年兴起的生态旅游热、沙漠旅游热,和人们崇尚自然、回归大自然热,都给了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风以及大庄科乡一次开发的绝好机会。
同时,对于本地的游客来说,对于现有古迹都已参观游览过,现在正转入回归自然之中,尤其是青年人更加追求自然和热爱自然,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必定是他们游览追求的目标。
本地居民市场一般可分成如下几个层次:
青少年市场:其旅游者一般热衷于农业观光项目的探奇性、娱乐性、品尝性、习作性等内容。
中老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文化、品尝、健身、购物等内容。
专业市场:旅游者热衷于科研、文化、书画、采风、购物等内容。
商贸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购物、产品加工、品尝、度假等内容。
外来旅游者市场:通常热衷于民情、民俗、购物、品尝等内容。
二、项目客源预测
近年来,凉州区旅游行业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稳步递增,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旅客为主,旅游方式以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天,旅游动机以休闲娱乐、朝圣、度假、考察等为主,以××××年为例,××××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万人次,如果其中有的旅游者途经清源镇并停留下来参与“农家乐”旅游活动,每年将为清源镇带来万人次的客源。
从旅游时间和市场选择趋势而言,双休日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至二日游的机会。以××××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凉州区接待旅游人次为例分析,接待旅游者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居多,由此可看出区域内、省内短途旅游已逐步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居民重点选择的目标,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说明随着“五一”、“十一”等中长假“黄金旅游周”的规范化和区域化发展,凉州的客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扩大。若全武威市万人口有前来清源镇参与“农家乐”旅游,预计每年将有万人次来清源镇旅游观光。
总之,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农家乐”旅游项目潜在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第五章各类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一、交通规划
⒈各功能区之间的主要道路建设成为三级公路,公路路面宽米,达到能通行大客车的标准,总长度约为公里。
⒉为方便游人游览,购置旅游中巴车辆,定点定线运输游客,沿途建立主要候车站个。
二、接待设施规划
服务接待是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投资大,但管理好,收益也大。
⒈改造建设家庭旅馆套,占地平方米,改造建设旅游商店所,占地平方米,餐厅、舞厅等服务设施套,占地平方米。
⒉修建停车场处,总面积在平方米。
⒊在王庄村、林业种苗基地、发展村、清泉、新地村村边建三个公共厕所,方便游人。
⒋为节约能源,防止污水污染环境,在小康住宅新建个沼气池,消纳污水。
三、供电、供水规划
在王庄村安装一个变压器,并通向村内各服务点,送电入户。
景区内饮水水源充足,规划中安装净化水装置,来提供游人及村民的饮用水。
五、排污水规划
污水排放必须经净化后排到自然中,以保护环境。所以在小康住宅新建个沼气池,集中处理游人及村民排放的污水。
第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各种景观资源,必须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依法治园。
以《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作为治园根本,并制定相应的景区管理办法和处罚条例。乡镇派出所负责景区内治安管理,以制止破坏及违法行为的发生。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林
加强林木资源的保护,严禁乱砍滥伐,每年要在园区内栽植一批苗木树种,从绿化美景角度出发,形成布局合理的绿化带,提高林木的观赏价值。
二、水
随着旅游者的进入,水资源保护就更加重要,因为水可以使景区变得更有灵气。应特别注意小康住宅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置,必须达到国家净化标准后方可排放。
四、固体废物
旅游垃圾是许多景区都头痛的问题,也是旅游区的主要污染源。建立一系列的宣传措施,教育游人注意爱护环境。制定处罚条例,进行强制性管理。设置清洁队,负责景区内的清洁工作。
在边远地区中设立一个垃圾消纳场,对固体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五、粪便
在各景区内建立六个厕所,大的服务设施内也要建立厕所,并建两个生化、氧化塘,对人类的粪便进行分解处理。
第七章分期规划
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只有采用分期逐年投资、滚动发展的原则。先进行景观、服务设施等项的投入,待其知名度、可游度增大并取得一定的效益后,再加大投资并利用积累资金滚动发展,从而使旅游景区逐步完善。
一、第一期工程(××××年月—××××年月)
()改造建设好家庭旅馆的服务设备。
()改造建设好沿途民俗餐馆、旅游商店。
()改造建设各旅游区游客中心。
()加宽进入景区及景区内公路,近期可仍用砂石路面。
()建成园中厕所。
()平整两处停车场(中心区一个、清泉村一个)。
()饮用水净化装置。
()污水处理(沼气池)装置。
(沿凉古公路设置大型宣传广告牌块、旅游区内每米设置导识牌、警示牌块,共块。
()整修日光温棚间、整修动物饲养圈舍个。
二、第二期工程(××××年月—年月)
()修建米宽沥青公路。
()中心区的服务接待设施(包括宾馆餐厅、舞厅)。
()中心区度假村。
()建成四到五个正规停车场。
()继续完善饮用水净化装置及污水处理装置。
()完善电力及通讯设备。
()修建其他人文景观。
第八章投资概算
投资概算为—年中的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它根据《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参照有关林业、旅游经济指标及武威地区实际造价,进行投资估算。
“农家乐”旅游景区建设是一项投资周期短,但收益显著的事业。前期由于资金紧缺,所以,一期工程为××××年月到××××年月一年,投资额为万元;二期工程为××××年月到年月年一年半,投资额为万元。总计投资额为万元。其中:修建农家庭院万元,修建停车场万元,硬化村内道路万元,整修日光温棚万元,设置各种指示牌万元,购置配套设施设备万元,人员培训费万元,宣传费用万元,不可预见费万元。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投资估算表。
⒈装修农家庭院座,占地平方米,其中:每座占地面积平方米,房屋各间,为砖混结构,四合院式,院地面积平方米。
第四章资金来源及实施步骤
一、资金来源
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清源镇人民政府补助万元,清源镇村自筹万元,当地村民自筹万元,以工代资万元。
二、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半,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月—××××年月):完成项目工程图纸设计、日光温棚整修等工作;
第二阶段(××××年月—××××年月):完成小康住宅、停车场修建、村内道路硬化等工作、第三阶段(××××年月—××××年月):完成相关设施各种指示牌设置、配套设施设备购置、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
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
一、经济指标
⒈预测方法
经过比较选择,本建议书选用预见性较强的旅游人次增长预测和游客人均消费增长预测结合的预测方法。
计算公式:
×
×
×
—本项目规划期末年旅游人次
—本项目规划期初年旅游人次
—本项目规划期末年游客人均消费额
—本项目规划期初年游客人均消费额
—规划期内旅游人次消费年增长率
—规划期内游客人均消费年增长率
—本项目各规划期末年旅游直接收入
()预测发展指标
根据《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对全省“十五”期间和—年国内旅游人次增长率分别确定为—和—,入境旅游人次增长率预测分别确定为—和—;鉴于凉州区“九五”期间旅游总人次年均增长率及“九五”初期旅游人次基数较低使增长率较高;也充分考虑到“十五”期间凉州区旅游开发将加大力度等基本情况,将本项目规划期间(××××年—年)旅游总人次的增长率确定为。
凉州区“九五”期间游客人均消费在元左右,人均消费年增长率为,鉴于国内游客收入正在不断增长和凉州旅游产品开发将拉长游客逗留时间,也考虑到入境旅游人次目前较低及规划期间必将有较大增长等情况,将本景区规划期间(××××年—年)旅游人均消费的增长率确定为。
二、经济效益分析
()旅游收入
项目××××年月建成,当年即产生效益,按平均每天接待人,平均接待天数天计算,旅游者可发生以下消费,预计年收入可达万元。、餐饮娱乐收入,按每人元计算,人×天×元=万元;、自采花卉、蔬菜,习农等活动,按每人每次元计算,人×天×元=万元;、农产品如花卉、蔬菜现场出售,预计收入万元;、旅游商品、农家小吃出售,预计收入万元;
()成本费用,共计万元。
固定成本万元:、管理费用,按收入计,年费用万元;、年折旧及维修费(按固定资产万元计)万元。折旧匀限年;、水、电、暖费(包括灌溉、绿化、用水)万元;、年利息按计算,年利息万元。
可变成本万元:、人工工资,按每人每年万元计,除去经营者本人,雇佣人工人,年费用万元;、其他日用低值易耗品、原材料成本费,年费用万元。
()营业税
参考服务行业税率计征,年交税万元。
()营业利润年均为万元。
()投资利润率为%。
()投资利税率%。
()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营业额-可变成本-税金×%
--×%%
以上是××××年盈亏平衡计算,当盈亏平衡点<%时,该项目产生效益。
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出现盈余年份—出现盈余当年资金偿还额出现盈余当年收益总额-年
项目规划期间效益估算表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该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投资回收期短,产生效益快。
三、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凉州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既丰富了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各项接待设施和功能,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交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六章综合评价及结论
⒈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旅游产业的要求及武威市凉州区旅游产业规划要求,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价值,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⒉项目建成后,将对当地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迅速推出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黄金旅游线路,逐步拉长各功能区的产业链条,不断完善旅游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培育全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⒊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突出。建议有关部门及单位,切实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领导,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力争使本项目早实施、早见效。
第四篇:×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概 况
项 目 名 称:清源高新科技园“农家乐”旅游项目
项 目 单 位:凉州区旅游局
项目建设单位:凉州区清源镇人民政府
一、旅游概况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四凉古都”之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于海内外。全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金盆养鱼”之称。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旅游业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围绕建设旅游大区这一总体目标,坚持走先导性产业──主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路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见证地”等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需求的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旅游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性行业。
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特殊,形成了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探险、滑翔、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有可供游览观光和研究的古建筑群、古遗址等文物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汉简、汉代木雕、铜奔马、西夏碑、西夏文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稀世珍宝,百塔寺、天梯山、文庙、雷台、海藏寺、古钟楼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重要的景点。近年来,以感受大漠风光、戈壁绿洲为主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渠路林田、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相配套的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已逐步替代城镇居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新的旅游景观。
民俗风情浓郁,文化生活丰富。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2003年上半年投资5535.25万元,开发建设了众多的旅游景点,使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现已开放南城门楼、文庙、百塔寺、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等旅游景点16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接待能力增强,全区现有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3家,定点饭店30多家,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6家,旅游定点商店4家,医院7家,风味小吃市场4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
二、项目概况
凉州是一个农业大区,自古就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围绕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河西志》中曾有“凉州畜牧甲天下”的记载。汉代开辟河西四郡后,推行了“徙民实边”和屯田制,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大片草原牧场变成了肥沃良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一度出现了“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的繁荣景象。魏晋时期,凉州出产的葡萄、皇献梨已成为贡品。隋唐时期,由于开通了西域商道,中外商旅往返跋涉于沟通中西亚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上,商业的发达、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书记载“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其地”。明清时期,由于采取了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措施,使农业经济重新起步,为今后凉州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凉州区清源镇位于城东13公里,南临东河乡、武南镇,西接清水乡,北部毗邻双树乡,东与长城乡接壤。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凉古公路横贯全境。水、电、热资源丰富,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王庄村已定为全区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并列为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景点之一。清源镇占地面积168.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生态示范园区1.5万亩,荒滩地2400亩。辖区内有5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765户,2.38万人,人均收入2775元。2003年,园区内共修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2座,玉米制种6000亩,占园区总面积的40%,建立无公害辣椒地膜高垄栽培示范面积50亩,小麦新品种展示面积25亩,观赏加工型金盏花面积100亩,黑小麦面积1亩。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140户,暖棚养殖圈舍80个,牛存栏2700头,羊存栏1.2万只。有沙枣、梭梭、花棒、柠条、红柳、国槐、新疆杨、芍药、丁香等40多种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10多种花卉品种。支柱产业以制种、苗木、日光温棚、规模养殖为主,逐步建成了高科技生态农业、酿酒葡萄种植、林木育苗、肉类蔬菜供应、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小城镇。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狼墩滩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延寿寺,旅游景点2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漠公园,为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慎密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拟选址在清源镇东侧王庄、蔡寨、发展、清泉、新地等村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
三、项目的必要性
1、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回归自然,走近农家生活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现有的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一处体验农家生活、返朴归真的旅游场所,还能更好地展示凉州农业、农村建设中取得的先进成果,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源镇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75元。近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乡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受到乡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清源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是清源镇农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清源镇作为全区的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旅游资源之一,目前,农业生产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再利用现有设施农业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既能够解决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还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1、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变的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对旅游的认识也从赏玩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转向绿色消费、健康旅游,并逐步趋向于频繁,特别是城市近郊范围,已成为城镇居民首选的旅游地。在农村做一天农民,忙农活、吃农饭、习农事,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当地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条件基本具备。
清源镇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兴起,正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况且当地居民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切合当地实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项目开发完全可行。
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凉古公路旅游线趋于成熟,旅游客源较为丰富。
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有旅游景区(点)35处,其中凉古公路旅游线上如沙漠公园、神州野生动物园、延寿寺、张清古槐等旅游景区(点)已成为凉州旅游中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点),每年都有大量旅游者慕名而来,具有一定旅游客源市场。该项目开发建设后,必然会充实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功能,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以互补形式成为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不可缺少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第三章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
一、景区划分原则
1)根据景区资源特色及功能要求划分。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
3)集中开发建设,统一管理,充分抓住经济效益。
二、景区规划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总面积约168.8平方公里,根据地理特点及功能作用,划分为八个功能区。即:中心服务区、花卉苗木观赏区、旅游购物区、时令蔬菜种植区、畜牧养殖区、葡萄种植区、治沙成果展示区、民俗饮食区。
(一)中心服务区
中心服务区以王庄村小康住宅为主,它应具备优美的环境,较完善的基础建设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地形平坦,易于建设等特点。
近期主要工作:
(1)将王庄村新建的小康住宅挑选30套改造建设为“农家乐”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其中按比例设有旅馆、商店、餐厅、舞厅等。
(2)王庄村西北角新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3)建立游客中心1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二)花卉苗木观赏区
花卉苗木观赏区以王庄村西北角区林业种苗基地为主,面积平方公里,是本旅游区的主体景区,可以现有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花卉品种为主,发挥制种育苗方面的优势,既可以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供游人观赏、采摘,献给游人一份劳动的喜悦。
(三)、旅游购物区
旅游购物区以蔡寨村为主,规划建设为销售当地民间手工艺品、土特农副产品的旅游购物场所。
(四)、时令蔬菜种植区
时令蔬菜种植区以发展村大棚种植为主,突出蔬菜种植的反季节性,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可观赏、采摘、习农的农家乐旅游地。
(五)、畜牧养殖区
畜牧养殖区以清泉村为主,突出规模养牛、规模养羊、规模养猪及特种动物的规模化养殖。
(1)建立游客中心1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2)新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六)、葡萄种植区
葡萄种植区以新地村为主,主要展示酿酒葡萄和各类可食用葡萄的种植规模,为游客提供一个观赏、品尝、采摘葡萄的场所。区内还可设立部分野营点,用帐篷木屋来接待游人,并可进行篝火晚会。
(七)、治沙成果展示区
此区位于清源镇东北部,凉古公路北侧,为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远期开发的项目,重点放在展示清源人民治沙以来取得的成果,引导人们爱护沙生动植物,爱护环境的实物教育上来。
(八)、民俗饮食区
凉古公路两侧建设为民俗饮食区,以现有餐馆、农舍为基础,以沙漠羊肉为品牌,以民俗风情为主线,突出乡情、乡味、乡土、绿色、传统农家食品特色。
(1)从现有餐馆、农舍挑选10套改造建设为“农家乐”餐饮点。
(2)沿途村组路口各修建交通车候车站。共 个。
第四章 环境容量及游人规模测算
为了使景区中各种景观永久利用,必须有效地保护现有生态农业景观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游人数量,做好环境容量估算,为开展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一、环境容量估算
1、面积测算法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总面积约168.8平方公里,可游栖空间为实际面积的1/150,约1.125平方公里。以每位游客1000平方米计算,日容量为1125人。每年旅游日以180天计算,年容量为20.25万人。
2、线路测算法
以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主游览路线长度为依据。全区游览主干线长9.5公里,取单位规模指数每人10米,计算环境日容量为950人。全年旅游日以180天计算,年容量为17.1万人。
二、客源市场分析
凉州区的国内旅游近年来出现了迅速发展的趋势,游客数量成倍增长。1999年达70多万人次,较1998年增长了19.39%,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长速度,游客数量在本省名列第五。
对凉州区及周边居民来说,旅游目的地一般为近郊旅游景点,出行周期随节假日变化较大,消费重点多集中在饮食、娱乐等方面。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必然会吸引部分人前来此旅游观光。
另外,从旅行社外联情况看,近年凉州区旅行社接待的多日游的游客很少,接待一日游的游客年均20多万人次。来凉州区旅游的外地游客多是过境客,在凉州区的停留时间短,消费重点主要集中在饮食、住宿、观光和交通等方面。消费额在180元左右,对接待设施和服务要求较高。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将极大的丰富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功能,延长这部分旅游者前来旅游观光的时间,提高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的旅游综合收入。
三、游人规模测算
近年,沙漠公园和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旅游知名度游乐极大地提高,且这几年兴起的生态旅游热、沙漠旅游热,和人们崇尚自然、回归大自然热,都给了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风以及大庄科乡一次开发的绝好机会。
同时,对于本地的游客来说,对于现有古迹都已参观游览过,现在正转入回归自然之中,尤其是青年人更加追求自然和热爱自然,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必定是他们游览追求的目标。
本地居民市场一般可分成如下几个层次:
青少年市场:其旅游者一般热衷于农业观光项目的探奇性、娱乐性、品尝性、习作性等内容。
中老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文化、品尝、健身、购物等内容。
专业市场:旅游者热衷于科研、文化、书画、采风、购物等内容。
商贸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购物、产品加工、品尝、度假等内容。
外来旅游者市场:通常热衷于民情、民俗、购物、品尝等内容。
二、项目客源预测
近年来,凉州区旅游行业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稳步递增,旅游客源结构以国内旅客为主,旅游方式以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0.5—1天,旅游动机以休闲娱乐、朝圣、度假、考察等为主,以2002年为例,2002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万人次,如果其中有5%的旅游者途经清源镇并停留下来参与“农家乐”旅游活动,每年将为清源镇带来2.8万人次的客源。
从旅游时间和市场选择趋势而言,双休日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居民提供了一至二日游的机会。以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凉州区接待旅游人次为例分析,接待旅游者5.01万人次,其中省内游客居多,由此可看出区域内、省内短途旅游已逐步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居民重点选择的目标,受到社会的普遍肯定。说明随着“五一”、“十一”等中长假“黄金旅游周”的规范化和区域化发展,凉州的客源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扩大。若全武威市196万人口有3%前来清源镇参与“农家乐”旅游,预计每年将有5.88万人次来清源镇旅游观光。
总之,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表明,“农家乐”旅游项目潜在客源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第五章 各类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一、交通规划
1、各功能区之间的主要道路建设成为三级公路,公路路面宽8米,达到能通行大客车的标准,总长度约为9.5公里。
2、为方便游人游览,购置旅游中巴车3辆,定点定线运输游客,沿途建立主要候车站8个。
二、接待设施规划
服务接待是旅游开发重点项目,投资大,但管理好,收益也大。
1、改造建设家庭旅馆30套,占地15000平方米,改造建设旅游商店20所,占地400平方米,餐厅、舞厅等服务设施10套,占地5000平方米。
2、修建停车场2处,总面积在2000平方米。
3、在王庄村、林业种苗基地、发展村、清泉、新地村村边建三个公共厕所,方便游人。
4、为节约能源,防止污水污染环境,在小康住宅新建30个沼气池,消纳污水。
三、供电、供水规划
在王庄村安装一个变压器,并通向村内各服务点,送电入户。
景区内饮水水源充足,规划中安装净化水装置,来提供游人及村民的饮用水。
五、排污水规划
污水排放必须经净化后排到自然中,以保护环境。所以在小康住宅新建30个沼气池,集中处理游人及村民排放的污水。
第六章环境保护规划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各种景观资源,必须坚持以保护环境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依法治园。
以《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规作为治园根本,并制定相应的景区管理办法和处罚条例。乡镇派出所负责景区内治安管理,以制止破坏及违法行为的发生。
一、林
加强林木资源的保护,严禁乱砍滥伐,每年要在园区内栽植一批苗木树种,从绿化美景角度出发,形成布局合理的绿化带,提高林木的观赏价值。
二、水
随着旅游者的进入,水资源保护就更加重要,因为水可以使景区变得更有灵气。应特别注意小康住宅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净化处置,必须达到国家净化标准后方可排放。
四、固体废物
旅游垃圾是许多景区都头痛的问题,也是旅游区的主要污染源。建立一系列的宣传措施,教育游人注意爱护环境。制定处罚条例,进行强制性管理。设置清洁队,负责景区内的清洁工作。
在边远地区中设立一个垃圾消纳场,对固体垃圾进行统一处理。
五、粪便
在各景区内建立六个厕所,大的服务设施内也要建立厕所,并建两个生化、氧化塘,对人类的粪便进行分解处理。
第七章 分期规划
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只有采用分期逐年投资、滚动发展的原则。先进行景观、服务设施等项的投入,待其知名度、可游度增大并取得一定的效益后,再加大投资并利用积累资金滚动发展,从而使旅游景区逐步完善。
一、第一期工程(2004年3月—2005年4月)
(1)改造建设好家庭旅馆的服务设备。
(2)改造建设好沿途民俗餐馆、旅游商店。
(3)改造建设各旅游区游客中心。
(4)加宽进入景区及景区内公路,近期可仍用砂石路面。
(5)建成园中厕所。
(6)平整两处停车场(中心区一个、清泉村一个)。
(7)饮用水净化装置。
(8)污水处理(沼气池)装置。
(9沿凉古公路设置大型宣传广告牌2块、旅游区内每200米设置导识牌、警示牌1块,共20块。
(10)整修日光温棚100间、整修动物饲养圈舍10个。
二、第二期工程(2005年5月—2006年10月)
(1)修建8米宽沥青公路。
(2)中心区的服务接待设施(包括宾馆餐厅、舞厅)。
(3)中心区度假村。
(4)建成四到五个正规停车场。
(5)继续完善饮用水净化装置及污水处理装置。
(6)完善电力及通讯设备。
(7)修建其他人文景观。
第八章 投资概算
投资概算为2004—2007年中的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投资。它根据《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参照有关林业、旅游经济指标及武威地区实际造价,进行投资估算。
“农家乐”旅游景区建设是一项投资周期短,但收益显著的事业。前期由于资金紧缺,所以,一期工程为2004年3月到2005年4月一年,投资额为 万元;二期工程为 2005年5月到2006年10月年一年半,投资额为 万元。总计投资额为 万元。其中:修建农家庭院 万元,修建停车场 万元,硬化村内道路 万元,整修日光温棚 万元,设置各种指示牌 万元,购置配套设施设备 万元,人员培训费 万元,宣传费用 万元,不可预见费 万元。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投资估算表。
1、装修农家庭院30座,占地10000平方米,其中:每座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房屋各8间,为砖混结构,四合院式,院地面积260平方米。
第四章 资金来源及实施步骤
一、资金来源
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清源镇人民政府补助 万元,清源镇 村自筹 万元,当地村民自筹 万元,以工代资 万元。
二、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建设期为二年半,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4年3月—2005年4月):完成项目工程图纸设计、日光温棚整修等工作;
第二阶段(2004年5月—2005年5月):完成小康住宅、停车场修建、村内道路硬化等工作、第三阶段(2005年2月—2005年5月):完成相关设施各种指示牌设置、配套设施设备购置、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
第五章项目效益评估及分析
一、经济指标
1、预测方法
经过比较选择,本建议书选用预见性较强的旅游人次增长预测和游客人均消费增长预测结合的预测方法。
第五篇:×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 概况
项目名称:清源高新科技园“农家乐”旅游项目
项目单位:凉州区旅游局
项目建设单位:凉州区清源镇人民政府
一、旅游概况
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四凉古都”之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闻名于海内外。全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金盆养鱼”之称。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旅游业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始终围绕建设旅游大区这一总体目标,坚持走先导性产业──主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路子,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见证地”等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需求的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一条龙服务体系,旅游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性行业。
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多样,气候特殊,形成了沙漠、绿洲、浅山、高峰四大自然景观区,为发展沙漠探险、滑翔、休闲、高山攀援、雪峰寻奇,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其独特的干旱气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有可供游览观光和研究的古建筑群、古遗址等文物景点160多处,馆藏文物4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汉简、汉代木雕、铜奔马、西夏碑、西夏文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稀世珍宝,百塔寺、天梯山、文庙、雷台、海藏寺、古钟楼等名胜已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重要的景点。近年来,以感受大漠风光、戈壁绿洲为主的沙漠特色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渠路林田、大棚种植、特色养殖等相配套的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已逐步替代城镇居民传统的思想观念,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以体验农家生活,观赏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新的旅游景观。
民俗风情浓郁,文化生活丰富。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旅游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仅2003年上半年投资5535.25万元,开发建设了众多的旅游景点,使我区旅游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现已开放南城门楼、文庙、百塔寺、天梯山石窟、沙漠公园等旅游景点16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旅游接待能力增强,全区现有三星级旅游涉外宾馆3家,定点饭店30多家,国际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6家,旅游定点商店4家,医院7家,风味小吃市场4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
二、项目概况
凉州是一个农业大区,自古就是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围绕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
《河西志》中曾有“凉州畜牧甲天下”的记载。汉代开辟河西四郡后,推行了“徙民实边”和屯田制,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大片草原牧场变成了肥沃良田,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一度出现了“嘉苗布原野,百卉敷时荣”的繁荣景象。魏晋时期,凉州出产的葡萄、皇献梨已成为贡品。隋唐时期,由于开通了西域商道,中外商旅往返跋涉于沟通中西亚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上,商业的发达、需求的增长,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史书记载“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其地”。明清时期,由于采取了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措施,使农业经济重新起步,为今后凉州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凉州区清源镇位于城东13公里,南临东河乡、武南镇,西接清水乡,北部毗邻双树乡,东与长城乡接壤。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凉古公路横贯全境。水、电、热资源丰富,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王庄村已定为全区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并列为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景点之一。清源镇占地面积168.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生态示范园区1.5万亩,荒滩地2400亩。辖区内有5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765户,2.38万人,人均收入2775元。2003年,园区内共修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2座,玉米制种6000亩,占园区总面积的40%,建立无公害辣椒地膜高垄栽培示范面积50亩,小麦新品种展示面积25亩,观赏加工型金盏花面积100亩,黑小麦面积1亩。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140户,暖棚养殖圈舍80个,牛存栏2700头,羊存栏1.2万只。有沙枣、梭梭、花棒、柠条、红柳、国槐、新疆杨、芍药、丁香等40多种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10多种花卉品种。支柱产业以制种、苗木、日光温棚、规模养殖为主,逐步建成了高科技生态农业、酿酒葡萄种植、林木育苗、肉类蔬菜供应、休闲、娱乐、餐饮、旅游为一体的小城镇。镇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狼墩滩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延寿寺,旅游景点2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漠公园,为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经过慎密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拟选址在清源镇东侧王庄、蔡寨、发展、清泉、新地等村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
三、项目的必要性
1、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回归自然,走近农家生活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现有的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一处体验农家生活、返朴归真的旅游场所,还能更好地展示凉州农业、农村建设中取得的先进成果,符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源镇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全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75元。近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乡特色优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受到乡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利用现有的农业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清源镇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是清源镇农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清源镇作为全区的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城东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区的旅游资源之一,目前,农业生产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如果再利用现有设施农业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业,既能够解决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还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一个一举两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1、清源镇“农家乐”旅游项目地理位置优越。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变的越来越具有个性化,对旅游的认识也从赏玩名山大川、文物古迹转向绿色消费、健康旅游,并逐步趋向于频繁,特别是城市近郊范围,已成为城镇居民首选的旅游地。在农村做一天农民,忙农活、吃农饭、习农事,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势必会吸引大量的城市居民前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当地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条件基本具备。
清源镇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农家乐”旅游项目的兴起,正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况且当地居民已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切合当地实际,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项目开发完全可行。
3、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凉古公路旅游线趋于成熟,旅游客源较为丰富。
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内有旅游景区(点)35处,其中凉古公路旅游线上如沙漠公园、神州野生动物园、延寿寺、张清古槐等旅游景区(点)已成为凉州旅游中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点),每年都有大量旅游者慕名而来,具有一定旅游客源市场。该项目开发建设后,必然会充实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旅游功能,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以互补形式成为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不可缺少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第三章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
一、景区划分原则
1)根据景区资源特色及功能要求划分。
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
3)集中开发建设,统一管理,充分抓住经济效益。
二、景区规划
清源镇“农家乐”旅游景区规划总面积约168.8平方公里,根据地理特点及功能作用,划分为八个功能区。即:中心服务区、花卉苗木观赏区、旅游购物区、时令蔬菜种植区、畜牧养殖区、葡萄种植区、治沙成果展示区、民俗饮食区。
(一)中心服务区
中心服务区以王庄村小康住宅为主,它应具备优美的环境,较完善的基础建设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地形平坦,易于建设等特点。
近期主要工作:
(1)将王庄村新建的小康住宅挑选30套改造建设为“农家乐”住宿餐饮娱乐设施,其中按比例设有旅馆、商店、餐厅、舞厅等。
(2)王庄村西北角新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3)建立游客中心1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二)花卉苗木观赏区
花卉苗木观赏区以王庄村西北角区林业种苗基地为主,面积平方公里,是本旅游区的主体景区,可以现有沙生苗木、风景树种和花卉品种为主,发挥制种育苗方面的优势,既可以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供游人观赏、采摘,献给游人一份劳动的喜悦。
(三)、旅游购物区
旅游购物区以蔡寨村为主,规划建设为销售当地民间手工艺品、土特农副产品的旅游购物场所。
(四)、时令蔬菜种植区
时令蔬菜种植区以发展村大棚种植为主,突出蔬菜种植的反季节性,为旅游者提供一个可观赏、采摘、习农的农家乐旅游地。
(五)、畜牧养殖区
畜牧养殖区以清泉村为主,突出规模养牛、规模养羊、规模养猪及特种动物的规模化养殖。
(1)建立游客中心1所,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2)新建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六)、葡萄种植区
葡萄种植区以新地村为主,主要展示酿酒葡萄和各类可食用葡萄的种植规模,为游客提供一个观赏、品尝、采摘葡萄的场所。×高新科技园“农家乐”项目建议书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