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外电工程设计原则和规定(修改稿)
广州市10KV电力工程相关 施工设计规范及条例
广州市10KV电力工程的一些基本情况
1.广州市10KV永久用电工程(也称外电工程)的工程范围一般是指:由10KV电 源点开始直至供电部门计量表的工程(即表前工程)。公变(公用变压器)需做到用户一户一表(包括集中抄表)为止;专变(专用变压器)需做到用户低压室低压柜为止。在此范围以后的工程是内电工程,在此范围以前的工程是电网工程。
2.负荷费(贴费):用户向供电部门申请用电,须交纳负荷费(自2000年6月1日开始公变部分的住宅用电部分不需交纳)。如果由变电站至开关房这一部分工程是由用户投资承建的,负荷费则按:240.00元/KVA计取。如果用户10KV电源是由附近开关房接取且此开关房不是该用户投资承建的,负荷费则按:330.00元/KVA计取。
3.负荷书(供用电方案协议):广州市电力工业局(用电处)按用户申请与用户签订的的供电方案协议。在负荷书中,明确了用户的用电地址、用电性质、用电容量、配变的容量和性质、供电方式、电房用途及数量、电能计量装置的类别及数量、负荷控制方式、功率因数要求、贴费和分摊电缆干线工程费的数额等,永久用电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送电等一系列工作都必须按照负荷书上的内容严格执行。
4.用电报装:用户用电需向用电地点所属区局申请报装,申请负荷在100KW以下的,在区局审批即可;申请负荷在100KW及以上的,须在市局审批。5.各区局地址及所辖范围与电话:
1)东区供电局:地址---五羊新城寺右新马路一街三巷28号;电话---87373174;
所辖范围:东至天河东路,西至越秀路,南至二沙岛,北至太和。2)南区供电局:地址---海珠区南华中路281号;电话---84398214;
所辖范围:海珠区、长洲岛、新造镇北片。
3)西区供电局:地址---中山八路85号;电话---81814246;
所辖范围:人民路以西,环市路以南,珠江以北,里水、白沙等镇以
东。
4)北区供电局:地址---广州新市黄石路口;电话---86627229;
所辖范围:白云区所属镇。
5)中区供电局:地址---广源路1053号;电话---86578429;
所辖范围:东至越秀路,西至人民路,南至沿江路,北至广花公路。6)黄埔供电局:地址---港湾路26号;电话---82278340;
所辖范围:天河东路以东,广汕公路以南,新塘永和交界以西,珠江
以北。
7)芳村供电局:地址---芳村赛坝路口;电话---81892701;
所辖范围:芳村行政区域及部分周边地区。
8)开发区供电局:地址---青年路北围工业一区;电话---82213338;
所辖范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行政区域和广州保税区行政区域。
6.区局的业务范围:
1)负责受理所辖区域内各类用电申请,资料传递、用电查询、咨询等。
2)负责收取贴费、电能表押金、电费保证金、申请试表费、违章窃电罚款、计量设备损坏赔偿费及日常电费等。
3)负责100KW(或KVA)以下(含原有容量)供电方案的制定、审批、施工、检查、竣工验收、送电。
4)负责10KV公用配电线路供电用户图纸的审核、现场施工检查、竣工验收、送电。5)负责处理电能计量装置故障检查,电费的抄收、查询、催缴电费、日常用电管理、用电调查和设备巡视及用电检查工作。
7.市局用电处的业务范围:
1)负责制定容量在100KW(或KVA)及以上供电方案的制定和审批。2)负责10KV用户工程安排、跟踪管理、竣工验收等业务。
3)负责业扩工作流程的考核、日常营业质量考核、签订“供电合同”及有关验收送电前的协调工作。
4)负责3000KW(或KVA)及以上小区10KV永久用电规划工作。5)受理用户用电信息查询,查询电话:业扩组—87774223
7.外电工程的承装程序:
1)向用户收集相关资料:委托书、首层平面图、电房所在层平面图、用户用电系统负荷情况(原设计院出的高、低压配电系统图、住宅大小及户数)、征地批文、红线图等。
2)填好供电部门的《客户用电报装申请表》,并让用户盖章后报入所属区局报装台。3)约区局报装班相关人员看现场并向其讲解具体情况,并追促其在报装表上填写初步意见;追促营业部主任在报装表上填写区局意见。
4)如申请用电负荷在100KW以下时,该案件即在区局审批;申请用电负荷在100KW及以上时,案件在区局初审后,转入市局用电处。
5)约用电处业扩组相关人员看现场并向其讲解具体情况,并追促其在报装表上填写意见,并尽快批出负荷书。
6)将负荷书交甲方,让甲方盖章,并交纳负荷费。
7)将甲方盖章后的负荷书交供电局盖章,完成负荷书签订。
8)约区局营业部相关负责人看现场,签订开关房及公变相关电房的电房供用协议(专变电房及低压房不需要签订电房协议)。
9)我司相关工程人员按照电房协议所圈订的电房位置尽快作出设计方案。10)约瑞宝设计室设计人员看现场,初步确定我司设计方案。11)追促瑞宝设计室设计人员出明确的设计方案。12)约区局生技部看现场,认可设计方案(公变)。13)约区局监察部看现场,认可设计方案(专变)。14)将设计图纸(电气部分)交生产厂家订货。
15)将设计图纸(土建部分)交土建施工队,进行土建施工。16)市局用电处确认方案。17)交设计费。
18)与南方电力集团下属公司签订高压工程分包合同。19)各设备(变压器、高低压柜等)就位,并进行低压安装。20)高压工程施工。
21)一户一表及集中抄表装置安装施工。22)完工后,高压试验,报竣工。23)区局生技验收(公变)。24)区局监察验收(专变)。
25)整理竣工资料,到区局营业部报装班办理用电手续。26)领表、装表,送电。
27)整理竣工资料,并让甲方签字确认后存档,与甲方结算。
设计、确定方案的注意事项
1.在遵守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符合广州市电力局、各区局的规范要求,满足用户需要的前提下,要做到:
1)设计方案尽量简化; 2)电房设计尽量减少占地面积;
3)设备容量确定要合理,在满足用户合理的发展需要之后,不要预留多余的备用容量; 4)设备选型时,除用户特别指定外,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力求采用国产设备,以降低工程造价;
2.在负荷书已批出的情况下,要按负荷书规定的内容设计。设计前,先仔细阅读负荷书,吃透其内容、条款。3.在负荷书尚未确定的情况下,要与市场部、业务部等部门同事沟通,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进行多方面比较,选出最有利于本公司的方案。
4.整个设计过程中,要与市场部、业务部等部门同事密切配合,从技术上、经济上为总经理、各部门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5.外电缆及电缆走廊的报建:新建的10KV电缆及电缆走廊需向市规划局报建,其程序如下:
1)购买由用电点到电源点的1/500《广州市地下综合管线图》一式四份。(如该用
电点地处新城区,则可能还没有管线图,就要购买1/500的《广州市地形图》
代替)地形图要到:建设二马路23号—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3楼购
买,且购图前需提供单位证明即图号。管线图要到:吉祥路80号1楼—广州市
城市规划技术开发服务部购买,电话—83369232,购图不需单位证明,只需提
供图号即可。
2)从甲方处取来用电建筑物的四置图,并将电源点建筑与用电点建筑物及相关道路用黑笔描到所购蓝图上。
3)将描好的蓝图交由瑞宝设计室盖章后报入规划局。4)规划局批出图纸。
规范及条例
一、10kV外电缆
1.电缆
a. 10KV高压电缆一般只用采用YJV22-3×70和YJV22-3×240两种规格。b. 电缆耐压选取8.7/15KV。
c. 电缆敷设方式、电缆并列条数及环境因素等造成的降容,校正系数按部颁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d. 3×70mm2高压电缆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a)高压柜与变压器之间。
b)开关房与专变高压室之间,且专变计算负荷(近似估算可按变压器总容量计)不大于2000kVA。e. 3×240mm多用于其他情况,但是当计算负荷大于7000kVA时,应考虑加大截面或增加回路。
2.敷设方式
按广州市供电及规划部门规定,电力电缆走廊位于街道、道路的东、南侧。a.直埋敷设
适用于中性土壤,没有障碍物及抖动负荷的通道。走廊宽度一般按电缆根数×200毫米。宜采用铠装电缆。(广州市城区内一般不采用此敷设方式)b.电缆沟敷设
适用于一般机动负载的通道。路边、非主要街道等。
分为大、小明坑两种: a)b)c.槽盒
适用于一般机动负载的通道。路边、非主要街道等。
常用的有两线槽盒(尺寸:1000*400*370)和四线槽盒(尺寸:1000*800*370)。盖
板均为:820*415*100(二、四线槽盒及盖板均为混凝土预制件)。d.排管
适用于机动负载的通道。如横穿主要道路、车辆经过较频繁的道路等。
主要有两种:
a)PE高密度管,用于顶管,不需开挖路面,用于交通繁忙地段,造价高; b)PVC管,埋管,须开挖路面。
c)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采用顶管方式施工敷设,因为该方式施工费用远远高于埋管敷设方式。
e.电缆桥架
一般用于室内。
a)从电缆进入建筑物到进线高压柜; b)出线高压柜到变压器。后四种方式较为常用。大明坑可敷设12或16条电缆。深1.2米以上,宽1.7米。小明坑可敷设6条电缆。深1.2米以上,宽1.25米。2
二、变压器
1.变压器类型的选择:
高层建筑或建筑物有地下室时,不得采用油浸式变压器,一般采用干式变压器。
油浸式变压器采用Y/Y0-12型,干式变压器采用D/Y0-11型。
2.变压器的保护方式:
公变容量不得大于1000KVA,全部采用负荷开关配合熔断器保护。
专变: 1)户内:
容量800KVA及以上采用断路器、继电保护。
容量小于800KVA采用负荷开关配合熔断器保护。
2)户外:
容量800KVA及以上采用断路器、继电保护。
容量小于630KVA可采用跌落式熔断器保护。
干式变压器:
应配有超温报警,超高温速断的保护装置(由温控仪来完成)。
油浸式变压器:
800KVA及以上应配备瓦斯保护(需采用VE或VC柜来完成),变压器容量在800KVA及以上一般不用油浸式变压器。3.户外变压器的安装方式:
630kVA及以下可采用台架式安装,否则采用箱式变。4.变压器进出线连接方式:
a.干式变压器高压电缆可直接接在变压器接线端子上; b.油浸变压器高压电缆要经铜排过渡后才接上变压器接线端子; 5.变压器管理方式的分类:
变压器根据管理方式、计量方式、产权归属等的不同分为公变、专变。二者的区别如下:
a.公变产权、使用权属电力局,由电力局无偿维护;公变部分工程竣工送电后,由供电部门采用统一的挂锁将开关房、公变房、综合房的门锁住,除了供电
部门相关人员例行公事外,其他闲杂人等一律不得擅自开门进入。
b.专变产权属业主,由业主出资维护,专变部分工程竣工送电后由业主自行
看护电房及设备,用电地点区局监察班每年进行检查审核。
c.公变的供电用户一般不是单一用户;专变的供电用户一般是单一用户。d.公变计量为低压计量;250kVA以上专变计量为10kV计量,电力局不负责计量表后的变损、线损,由业主承担。
e.公变由各区局生技负责验收;专变由各区局监察负责验收。
1)公变
a.公变容量不大于1000kVA。选用油浸式变压器时容量不大于630kVA。b. 为便于运行维护,公变采用负荷开关配合熔断器保护。
c. 所有公变设施竣工送电后,均无人值班维护,若发生故障则拨打电房门上的急修电话通知所属区局急修班来抢修(维修费用由供电部门自行负责)。
2)专变
a.250kVA及以下专变采用低压计量,以上的采用10KV高压计量。
b.630kVA及以下采用10KV高压负荷开关带熔断器保护,630kVA以上采用断路器、继电保护。
c.专变容量超过500KVA的用户须装设无线电力负荷控制器。
三、高压柜
a. 高压柜的型式应选用符合GB3906-91关于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所定义的型式。b. 高压柜由进线柜、计量柜、PT柜、出线柜等组成。
c. 采用真空开关时,电源进线侧装设避雷器;采用负荷开关时可不装设避雷器。d. 进线柜开关设备的电源侧不得装设接地刀。
e. 当变压器为两台及以上时,出线柜应装设零序发信。f. 计量柜PT手车与进线柜开关间要有电气联锁防止偷电。g. 各类柜应装有带电指示器。
h. 参加组成环网的开关柜的开关应具有电动分合闸功能,以适应远方操作需要。还应装设故障指示器。
i. 各类柜均应有可靠的“五防”装置,即防开关误操作、防误入带电间隔、防带电合地刀、防带接地线或地刀合闸、防带负荷拉刀闸。1. 常用断路器
进口或引进型的有:VK、VC、VD4、VS1、VB等。
国产:ZN18、ZN28等。2. 常用负荷开关 采用SF6负荷开关。3. 断路器柜
常用的断路器柜有:KYN系列、VE等 4. 负荷开关柜
常用的负荷开关柜有:MG-SM6系列(施耐德)、HXGN系列等。
开关房内主要使用MG-SM6系列,其额定电流为400A、630A、1250A三种。常用的为630A、1250A。常用柜型如下: SM6-IM-------进出线柜
SM6-QM------熔断器+负荷开关组合柜(用于公变或630KVA及以下专变保护)SM6-GBM-----母线升高柜 SM6-GEM-----扩展柜
SM6-CM、SM6-CM2------电压互感器柜
SM6-DM1-A-----隔离开关+断路器柜(电缆进出线)
SM6-DM1-D-----隔离开关+断路器柜(母排出线与GBM联用)其中最常用的为:IM、QM两种。
四、低压柜
a. 低压柜由进线柜、电容补偿柜、联络柜、市电发电切换柜、支路配电柜等组成。b. 为减小短路容量,10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不宜并列运行。变压器母线段之间的联络开关和进线开关必须有连锁装置保证“三合二”。c. 电容补偿容量一般按变压器容量的1/3选取。
d. 封闭式低压柜内安装的开关要降容使用。降容系数根据开关布置密度选取,一般取0.8左右。
e. PGL型柜只允许在63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低压侧使用。
f. 设计时要考虑低压柜柜后的维护通道,如不留通道要说明清楚,订购侧面维护型盘柜。1.低压断路器 a. 万能框架式
用于主开关,额定电流为800-6300A,遮断电流较大。常用型号有:
进口或引进型:ABB的E系列、F系列;
施耐德的Masterpact-MT、M、D系列;
三菱的AE系列等。
国产型:DW系列的DW18、DW15等,最常用为DW18; CW系列。
b. 塑壳式
用于支路开关,额定电流为80-630A,部分厂家的可达到800A、1250A。常用型号有:
进口或引进型:ABB的S系列;
施耐德的NS、NSD系列; 国产型:常熟开关厂的CM系列; DZ20系列等。
2.低压柜
低压柜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
抽出式:BFC、GCL、GCK等;
固定式:PGL等。
五、电房
建筑物有地下层的,电房一般不占首层位置(开关房除外),大多设在建筑物的负一层。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但对多地下层的建筑,不宜设在最底层。
电房不允许有不相关的管线穿过。电房选址的三个要素:
a. 电房所在楼层的层高一般不宜低于4米。b. 距离电气主管井最好不大于10米。c. 有维护通道。
d. 电房墙体均采用厚240mm的一级防火砖墙。
1. 开关房
a. 用电电源取自开关房或变电站。
b. 开关房必需设在建筑物首层靠近道路方便进出的位置。
c.一般情况下尽量从就近的开关房接取,只有在负荷较大或开关房出线已满的情况下才采取变电站出线。
d. 按广州市要求,条件允许的新增用电户都必须按规划设置开关房,并预留备用回路,以配合电网的发展。(开关房一般要求装设两台以上的备用柜,中区局辖区范围内可不设备用柜)
e.城区内采用环网接线,开关房内用六氟化硫负荷开关柜。一般选用施耐德SM6系列。f.开关房进线采用电缆进线方式,不宜采用穿墙套管新型式。g.开关房应配置的附属设施: a)电缆头零序CT; b)电房湿度控制装置;
c)中心开关房进出线开关柜应装设短路故障显示器; d)进线柜电缆头及母线双侧带电显示器。
i.开关房内底层架空或掏空,以便于电缆进出和维护。2. 高压配电房(通称:高压室)
a. 公变和630KVA及以下的专变一般不设专门的高压配电房。3. 公变房、综合房
e. 在电房布置上,公变与公变开关柜之间的距离应便于操作、维护。与开关房在同一层而且距开关房不超过15米的公变可在开关房内控制,公变房内不需再加装高压柜;否则要在公变房内装设高压进出线柜控制。f. 单台容量630KVA及以下的公变一般不设独立的低压房,采用低压柜出线至表房的方式。
g. 公变房或综合房要安装供电局统一配置的温、湿度控制箱。其中包含有总电源控
制、温度湿度控制。4. 专变房
a.专变房不须装设温、湿度控制箱。5. 公共要求
a. 变压器房门宽为1800mm,其它配电房门宽为1500mm(若条件限制,也可装设1200mm电房门),高度为2500mm。电房门一般采用喷塑带网窗钢门应向外开并装锁。b. 电房的设计应考虑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如无法满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通风管道应采用非燃性材料。
c. 变压器室须有通风窗,应采用非燃性材料或难燃材料制作(一般采用砼百页窗)。d. 公共通道宽度不小于2500mm,专用通道不小于2000mm。e. 电房长(宽)度大于7m时,应装设两个电房门。
f. 各电房墙体厚度为240mm。内墙应刷白,地楼面一般铺水泥找平。g. 各电房应采取防止小动物进入措施。
a)各房门装设防鼠板;
b)各通风窗、通风口要装设防鼠网; c)高压配电室和变压器室装设驱鼠器;
d)电缆进出口处应无间隙;放完电缆后,要将电缆进出口封死; e)各穿墙母线、桥架、管线等安装孔间隙应封闭。
h. 室内油浸式变压器的正上方应装设消防部门认可的自动灭火装置。i. 电房应考虑装设防潮灯等防潮设施。
j. 变压器基础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一般要求不小于5000公斤/平方米。如原有楼板或地面不符合要求要采取加强措施。
六、低压配电
1.高层民用建筑和小区的定义 高层民用建筑:
1)12层及12层以上的住宅建筑; 2)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
小区指的是由开发公司规划并经市规划部门审批同意的特定建筑区域。2.负荷的分级参照部颁标准确定。3.负荷计算:
高层建筑、小区的住宅,办公、商场等厂所的单位负荷不宜小于以下值:
a.b.c.d.普通住宅----80 m以下按4KW/户计;80 m以上按6KW/户计。高级住宅----10KW/户; 办公楼、招待所----80W/m2; 商场、宾馆----100W/ m2。
2在根据上述单位负荷计算区域负荷或总负荷时不用再计入需用系数和同时系数。在做供电方案时,一般按设计院的或甲方提供的负荷来确定低压回路。4.0.4KV供电方式:
a. 低压配电柜采用成套开关柜。
b. 低压断路器使用空气断路器及塑壳断路器。c. 配电方式为TN-S制(三相五线制)。
d. 重要场所和气体放电灯的照明线路,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相同。e. 高层建筑楼层配电干线要采用插接母线。
f. 一般民用建筑的备用电源可采用双回路或自备发电机,重要负荷容量不大的以采用自备发电机的较多。主备回路间必须有可靠的闭锁装置防止并列运行。
g. 一级负荷的主备电源要求在末端切换。另外,不论级别,消防用电和电梯用电的主备电源切换都采用末端切换。
5.注意事项:
a.中区供电局要求露天街码配线必须采用BXF型耐油氯丁线,不得采用BV或BVV 双(单)塑线。
b.各区局规定,一户一表表箱前接地干线不得小于25平方毫米。且各需要接地的设备不得串联式接线,必须放射式接线。c.容量10KW及以上的一户一表用电采用三相四线供电。
d.黄埔、南区局工程,若需占用原有电缆走廊且该电缆走廊不是由该用户投资建造的,要收取电缆坑占用费。一般按1500元/米÷6来计算。
七、计量
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移动、更换、检验、拆除、启封、接线等由供电计量部门负责。
1.计量装置安装的原则
a.在负荷书中,已明确了用电性质、计量方式、计量点、计量装置安装位置。b.根据用户用电的供电方式和用电类别来确定。
c.同一用电的不同用电类别,要分别安装电能计量装置。
d.同一用电类别的多个用户(具有法人资格),分户装设电能计量装置。e.一般用户计费电能计量装置应装设在供用电资产分界处。
f.专线用户计费划分范围以供电资产分界处为计费点。为了计量准确、维护方便,电能计量装置装设在用户处。
g.电能计量装置只能装设子母表,不设孙表。h.电度表配置
2.10KV高压计量
a.变压器容量在315KVA及以上必须装设10KV高压计量。b.中压电能计量装置在室内应采用专用的中压电能计量柜。c.中压专用电能计量柜应布置在进线柜之后。
d.手车式计量柜要求电压互感器、中压保险丝、电流互感器及电能计量表应该全部装在手车上,严禁将电压互感器单独装在可抽出的手车上,以防偷电。e.电流互感器的变比选择要合理,正常运行负荷电流应达到额定电流的2/3,至少不得低于1/2。
3. 一户一表
一户一表用于居民住宅用电。
a.一户一表每一户用电容量按不低于4KW负荷计算。b.入表线采用BVV双塑铜芯线,截面不小于6平方毫米。c.电表为20A(20—80)四倍表。
4.高层建筑及小区用电的计量
a.高层住宅及小区住宅按一户一表原则装设计量装置。b.楼层应设专用表房,表房要求如下: a)表房位置宜靠近电井。
b)一般情况下,表房面积按每8-10户一平方米预留,并且有足够的电表安装位置。
c)表房内操作通道安全净距单列为1.2米,双列为1.8米。d)表房的高度不宜小于2.5米。c.要安装集中抄表装置。
d.高层住宅的电梯、水泵、消防、楼梯照明等公共用电,必须独立装设电表。
第二篇: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
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
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
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2年10月30日通过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业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13年1月2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2月1日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的决定
(2013年1月21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该规定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
(2012年10月30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13年1月21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文物管理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活动。
第三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规定,并负责对全市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
规划、财政、国土房管、公安、建设、宗教、民政、农业、工商、环保、水务、交通、林业园林、旅游、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设立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规划、财政、国土房管、公安、建设、宗教、民政、农业、工商、环保、水务、交通、林业和园林、旅游、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
(二)审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文物保护重大政策措施,并督促实施;
(三)协调、指导重大文物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拆除、迁移、重建文物保护单位等重大事件的处理,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四)督促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五)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区、县级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 市、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根据省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授权作出的决定,依法查处文物违法行为。
对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市、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职责分工依法查处:
(一)市文物执法机构负责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巡查,查处涉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违法行为,负责对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抽查,并对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二)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巡查,查处涉及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
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发现涉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报告市文物执法机构。市文物执法机构发现涉及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告知相关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予以查处。
涉及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由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负责查处。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发现涉及二级以上文物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移送市文物执法机构予以查处。
第六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不可移动文物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七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水平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第八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来源包括:
(一)国家和上级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
(二)本级政府安排的专项经费;
(三)文化事业建设费;
(四)其他合法来源的资金。
第九条 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下列用途:
(一)需由政府财政承担费用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二)对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抢修的资助;
(三)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的补助;
(四)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
(五)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六)对文物保护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奖励。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管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并将该资金的使用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十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以发起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向文物保护社会基金进行捐赠,捐赠款物专门用于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社会基金的设立、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组建或者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文物保护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并定期组织培训。
第十二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三条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规划、国土房管、建设、教育、科技信息化、旅游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文物资源进行普查,并将普查结果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物普查档案,并做好电子档案的数据备份。
第十五条 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新发现的文物进行认定,对已认定的文物进行登记并公布。
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名称、类别、年代、位置、范围等予以登记并公布,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文物利用应当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在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注重文物的科学研究、审美、教育等社会效益,发挥文物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与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
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应当与其文物价值、原有的使用功能、内部布局结构相适应。
禁止对文物进行破坏性利用。禁止从事可能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利用不可移动文物的,不得破坏文物历史风貌及周边环境。
第十七条 不可移动文物可以根据其功能、文物价值和场地布局等实际情况用作下列场所:
(一)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场馆;
(二)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展览场馆;
(三)旅游观光和休闲场所;
(四)宗教活动场所;
(五)其他合法用途。
法律、法规规定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应当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的,利用人应当依法办理。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不可移动文物利用申请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其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第十八条 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进行指导和定期检查监督,及时制止损害文物的利用行为,并向社会提供文物利用方面的信息服务。
第十九条 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保护管理责任人:
(一)不可移动文物为国有的,其使用人为保护管理责任人;
(二)不可移动文物为非国有的,其所有人为保护管理责任人;
(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人不明确、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无使用人或者使用人不明确的,由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保护管理责任人。
第二十条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负责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及安全管理;
(二)不得改变不可移动文物原建筑立面、结构体系、色彩色调、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等,保证不可移动文物的完整;
(三)不得损毁、擅自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与不可移动文物相关的建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确需进行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的,应当依法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四)不得擅自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装饰、装修,确需进行装饰、装修的,应当依法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五)发现危害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的险情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所在地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护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文物,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文物保护、修缮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指导。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可以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修缮、保养补助。
第二十二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文物的保护需要,制定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控制要求和保护措施,并以书面方式通知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发现文物有损毁危险,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未修缮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履行修缮义务。
第二十三条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协议。
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其辖区内的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协议,并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等服务和给予修缮、保养补助等方式,鼓励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主动与其签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协议。
第二十四条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其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助。区级、县级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补助的申请,所有人可以向文物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市级以上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养补助的申请,所有人可以向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具体补助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其所有人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以进行抢救性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承担。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职责分工,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自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之日起二年内提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依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二十六条 在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职责分工,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划出临时保护范围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公布其临时保护范围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
临时保护范围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依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相关规定进行控制。
在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同时,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撤销临时保护范围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
第二十七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建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以及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工程;
(二)经营易燃、易爆、有腐蚀性以及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项目;
(三)存储易燃、易爆、有腐蚀性以及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物品;
(四)进行其他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历史风貌及其环境的活动。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历史沿革以及地下文物分布状况,经组织勘查核实后,将地下文物埋藏比较丰富的地区划定为地下文物埋藏区,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核定。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规定公布施行后一年内向社会公布本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并根据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的具体情况,及时公布后续划定的地下文物埋藏区。
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规定公布施行后及时开展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划定工作。
市、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控制要求。
第二十九条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涉及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应当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建设控制地带的,应当书面告知相关建设单位取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意见。
第三十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本市行政区域内已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控制要求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提出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建议,市、县级市土地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划调整程序予以修改、调整。
第三十一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控制要求和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时,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听取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二条 在地下文物埋藏区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在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一)属于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在出让该地块前,应当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所需经费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
(二)属于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在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三)本规定生效之前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尚未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申请考古调查、勘探,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未按照前款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不得出让或者划拨土地。未按照前款第(三)项规定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文物,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考古调查、勘探费用由市人民政府承担。
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划拨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工作程序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大型建设工程包括下列工程:
(一)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
(二)在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以上;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或者扩建道路、桥梁、高速路、地铁、管网等重大线形工程。
突发性的抢险工程,负责建设、施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尽可能避开地下文物埋藏区。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在施工前告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文物的,应当配合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抢救性保护。
第三十四条 在房屋拆迁、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和生产等过程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的,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施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现场。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派员赶到现场,并于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现场。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确认需要保留的不可移动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改变文物原状。
第三十五条 经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出重要文物的区域,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划定临时禁止建设区。
在依法批准的工程建设中有重大考古发现、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市或者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收回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另行置换土地或者退还土地出让金。实施原址保护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市或者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合理补偿。具体补偿范围和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因特殊情况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经批准同意迁移或者拆除的不可移动文物,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详细记录、测绘、登记、拍照、摄像等工作,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交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整理存档;区、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资料交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整理存档。
拆除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价值的实物材料,属于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交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保存;属于区、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交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保存。
经批准迁移的不可移动文物,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政府批准的整体迁移或者拆卸迁移的要求原状修复。
修复、迁移以及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三十七条 市、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应当建立文物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利用文物保护单位视频监控网络、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等措施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八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政府信息共享系统向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不可移动文物的名单及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等相关信息,向规划、建设、水务、交通、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的有关信息。
市科技信息化、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文物执法机构提供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
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产权登记时,应当在房地产登记簿上注明该不动产属于文物。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政府信息共享系统,将办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产权转让、抵押或者改变其使用功能的信息提供给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并定期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卫星遥感系统监测到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其周边环境变化的资料。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政府信息共享系统,将办理利用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经营场地的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提供给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九条 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协助保护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的通知后,应当立即前往现场予以协助。
第四十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应当依法区分等级,实行科学分类,妥善保管,设置藏品档案,并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总帐、分类帐管理制度,对藏品以及帐目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藏品管理制度和检查结果及时报同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不得将馆藏文物和新征集未入库文物借给任何个人。
第四十一条 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或者其他单位举办展览需借用国有馆藏二级以下文物的,借出的单位应当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物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统一的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信箱、电子邮箱,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在收到投诉、举报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答复投诉举报人。
第四十三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物执法机构或者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未定期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未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或者未在规定期限内将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划出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划出临时保护范围或者临时建设控制地带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涉及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地下埋藏区未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的;
(六)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未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将已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控制要求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出让或者划拨未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
(九)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不前往现场予以协助的;
(十)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物执法机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四)项规定,未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装饰、装修,造成文物损坏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房屋拆迁、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和生产等过程中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不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现场,造成文物损坏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理意见前破坏现场或者对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确认需要保留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损毁或者改变文物原状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经批准迁移的不可移动文物,未按原状修复的。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文物执法机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办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手续,逾期不办理手续,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1994年11月24日起施行的《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原广州市医药中专学校)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原广州市医药中专学校)
简介及2008届毕业生情况
学校情况简介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颇具规模和影响的全日制公办国家重点职业学校,隶属广州市教育局管理,主要为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医药行业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教学与实验实训设备先进,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设施完善。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优良,拥有专兼职教师100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80多人,“双师型”专业教师占40%。
学校面向全省招生,目前在校中职学生3000多名,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大专学生600余人。学校一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投资了一千多万元用于添置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和教育信息化设备,建有十多个专业实验室:其中,有按照国际药品质量管理规范(GMP)标准建设的药剂实训车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首创建立的片剂车间虚拟现实教学室;建有覆盖全校教学课室、计算机房和办公场所的千兆校园网;近期内还将建成30,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中药园区。
学校注重与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建有广州地区医药行业药物制剂、药物分析、中药制剂专业职业技能考核点。学生毕业时既可取得市教育局验印的毕业证书,又能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中级证书。
严谨的校风和一流的教学质量,使毕业生受到各地区卫生部门,医药、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各企业的欢迎。每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来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毕业后可求职求学,历年参加高职或成人高考考试的录取率均达到95%以上。
专业课程简介
药物制剂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391名)
本专业学习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制剂设备、中药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法规与管理等。
中药制药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281名)
本专业学习课程有:基础化学、药用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中医基础知识、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与方剂知识、药事法规与经济法规、中药制剂分析技术与中药化学、制药设备等。
药物分析检验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185名)
本专业学习的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基础、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事法规与管理、药品生物检定、仪器分析、中药制剂分析与中药化学等。
药品营销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92名)
本专业学习课程有:基础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基础、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事法规与经济法规、常见病药物治疗知识、医药商品储存与养护、药物化学、药品销售技术、医药商品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中药商品、药剂知识、柜组核算等。
中药营销专业(中专学历三年制,毕业生人数44名)
本专业学习课程有:基础化学、微生物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基础知识、药事法规与经济法规、中药药剂知识、中药炮制技术、柜组核算、药品销售技术、市场销售、中药调剂学、中药鉴定技术、西药商品基础知识、常见病药物治疗知识、中药与方剂知识等。
药学(脱产大专二年制,毕业生人数118名)
该专业为我校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的成人高等教育专科班。本专业学习课程有:药事管理法规、药物商品学基础、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中医药学概论、微生物与免疫学。
学校地址:广州市 石井 凰岗 凤凰大道298号邮政编码: 510430
学校联系电话:020-***8传真:020-61155208联系人:宋老师、韦老师、钟老师、梁老师
学校网址:.cn
第四篇:南京市人防工程设计管理规定2009[模版]
南京市人防工程设计管理规定
宁防办〔2008〕109号
第一条为加强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质量监督和管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根据《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建设部 财政部关于颁发〈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2003〕国人防办字第18号)、《关于印发<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的通知》(建市〔2007〕86号)以及《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补充规定》(建设〔2001〕17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行政区域内的人防工程设计和审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全市范围内人民防空工程设计文件审查和设计管理工作(以下简称市人防主管部门)。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掩蔽与疏散、物资储备、人民防空指挥、专业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下简称单建式人防工程)、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以下简称附建式防空地下室)、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工程(以下简称兼顾设防工程)。
第五条单建式人防工程与附建式防空地下室的界定:
单建式人防工程是指任一个防护单元主体上方建筑物投影面积小于该防护单元面积一半的人防工程。
附建式防空地下室是指每个防护单元主体上方建筑物投影面积均大于(含等于)该防护单元面积一半的人防工程。
第六条人防工程建设规模按照下列标准划分:
(一)大型人防工程项目:
投资规模在2000万元(含)以上或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含)以上的单建式人防工程。
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各级人民防空指挥工程。
防护等级为四级及以上的附建式防空地下室。
(二)中型人防工程项目:
投资规模在6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以下的单建式人防工程或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0平方米以下的单建式人防工程。
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的各级人民防空指挥工程。
防护等级为五级及以下的附建式防空地下室。
(三)小型及零星人防工程项目:
投资规模在600万元以下或建筑面积小于3000平方米的单建式人防工程。
第七条承接我市人防工程设计业务按照下列设计资质确定:
(一)具备“建筑(含人防工程)”或“建筑(限人防工程)”资质的设计单位可以承接单建式人防工程的设计。
(二)具备“建筑(含人防工程)”或“建筑工程”资质的设计单位可以承接附建式防空地下室的设计。
(三)具备“人防工程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可以承接大型、中型及以下规模人防工程项目的设计。
(四)具备“人防工程乙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可以承接中型及以下规模人防工程项目的设计。
第八条城市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它地下工程建设中与人民防空相关的工程设施的有关防护方面的设计,设计单位应当具备“人防工程乙级”以上(含)资质。
第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和加固改造的人防工程不论投资主体或投资方式,初步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均应报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第十条 人防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并实行分级监督和管理。
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大型人防工程项目,报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查;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中型人防工程项目,由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小型及零星人防工程项目、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和地下空间开发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项目,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报审人防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审查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人防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报审表1份。
(二)人防工程初步设计图纸1份(设计深度应满足《江苏省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
(三)工程项目总平面图、地面首层建筑平面图、上部建筑给排水进出管竖向剖面
图各1份。
(四)人防工程结构计算书1份。
(五)首次报审的设计单位,请提供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复印件1份)。第十二条建设单位报审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报审表1份。
(二)人防工程施工图一式3份(设计深度应满足《江苏省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
(三)工程项目总平面图、地面首层建筑平面图、上部建筑排水系统图、地面首层给排水平面图各1份。
(四)人防工程结构计算书1份。
(五)人防工程平战转换预案1份。
第十三条组织审查的各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在受理设计文件后,应在下列期限内完成审查工作:
(一)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大型项目在20个工作日内;
(二)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中型项目在15个工作日内;
(三)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小型项目在5个工作日内;
(四)除人防部门投资建设以外的其它项目在10个工作日内。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对报送审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设计单位应对提交的设计文件的真实性负责,并应积极配合审查工作。
第十四条人防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擅自修改。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进行涉及审查主要内容的修改时,必须重新报原审批部门,由原审批部门组织审查合格后再批准实施。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或者设计单位对人防工程设计图纸审查意见如有重大分歧时,可向组织审查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提出复查申请,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作出复查结论。
第十六条人防工程设计图纸审查人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人民防空的技术标准,认真履行审查职责,并对审查的图纸质量负相应的审查责任,但不代替设计单位承担设计质量责任。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设计审查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2009年1月12日起施行,由市人防办负责解释。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广州市除四害管理规定
广州市除四害管理规定
(1994年7月7日广州市人民政府穗府〔1994〕59号公布,根据2005年1月13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号《关于修改〈广州市村镇船舶修造业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根据2015年7月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6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广州市摩托车报废管理规定〉等5件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病媒虫害的防治,提高环境卫生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四害是指蚊、蝇、鼠和蟑螂(以下统称四害)。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街和城镇范围内的单位、住户和个人均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除四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切单位、住户和个人都负有义务。各单位均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除四害责任人,加强管理,确保四害密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都有检举和控告责任。
第五条 广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称市爱卫会)负责本市除四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其办公室负责本规定的具体实施。
卫生防疫部门、卫生检疫部门按权限分工,负责技术指导和密度监测。
第六条 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文化、卫生、教育等部门必须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各种方法、形式,做好除四害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章 防治责任与标准
第七条 除四害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各单位和住户应按以下规定做好防治工作:
(一)下水道、沟渠、低洼地、水池及各种积水容器均应经常清理,保持畅通和净洁。
(二)粪池、粪缸应严密封盖。
(三)垃圾、腐烂有机物应有容器装载并加盖;栽种花木不施未经发酵的有机肥。
(四)室内外无鼠洞、鼠窝。
(五)地下管线沟或暗渠应封密。
(六)新建和改建房屋、马路、街巷的沙井口,应设置活动闸板或水封曲管。
第八条 单位辖内控制四害的标准:
(一)蚊:每百间厅、房有成蚊的不超过5间,每间成蚊不超过3只。
(二)蝇:饮食业、食品业、食品加工行业,医院、诊所的病房、诊室,机场、车站、码头的候机、船、车室,以及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厨房、餐厅、会议室、办公室、教室内无苍蝇,其他行业的工作间、车间等有蝇房间必须低于3%,有蝇房间的成蝇不超过2只。
(三)鼠:食品、饮食业室内无鼠迹,其他单位室内鼠密度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粉迹法5%、夹日法1%)。
(四)蟑螂:食品、饮食业的餐厅、厨房、熟食间、熟食店、食品车间(仓库)内无蟑螂,其他单位有蟑螂的厅、房数不超过5%;每间有蟑螂不超过5只。
第九条 单位、住户可自行购置除四害的药物器械对四害进行治理,也可雇请所在街道除四害管理站或除害杀虫专业服务机构承包治理,但应签订合同,明确责任。
第十条 居民住户应按照街道、城镇的统一安排和要求,做好除四害工作。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市、区、县级市爱卫会办公室(下称爱卫办)负责本辖区除四害工作的检查监督,街、镇爱卫会负责本辖区内除四害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街道、镇以及单位、住户除四害及除害杀虫专业服务机构所使用的杀虫药物,须经省、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并经省、市级卫生防疫部门检验鉴定认可,方可使用。不得使用卫生行政部门禁用的除害杀虫药械。
第十三条 街道除四害管理站及除害杀虫专业服务机构,每月应将承包单位或地区四害密度测定列表,分别上报所在街、镇、区爱卫办和卫生防疫站。
卫生防疫站每月应按全国统一规定,对辖区内街道、镇以及单位、住户的四害密度进行抽查监测,逐级上报,并由市防疫部门综合上报全国四害密度监测中心。
第十四条 街道、镇除四害管理站或除害杀虫专业服务机构只承包本街道、镇范围内的单位、住户的除害杀虫消毒任务,超出本街道、镇范围的,须报广州市鼠害与卫生虫害防治协会备案。
第十五条全市性统一的除四害行动,由所在区、县级市爱卫办组织实施。所需的药物由市爱卫办会同市卫生防疫部门确定,药物由市爱国卫生服务中心统筹,分派街道、镇供应。
公共环境(指外环境)药物费由区、县级市和街道、镇共同负担。单位和住户的药物费用自行负责,并由所在街道办事处统一收取。收费标准由市物价局另行规定。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六条 凡在除四害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和举报违反本规定行为的有功人员,由市、区、县级市政府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十七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街道、镇爱卫会给予处罚,但罚款累计超过2000元的须经区、县级市爱卫办批准,累计超过5000元的须经市爱卫办批准:
(一)单位、住户的粪池、粪缸、水池、沟渠、容器积水、建筑工地积水而孳生蚊虫的,责令限期清理,并按水体面积计算罚款,单位每平方米(不足一平方米者按一平方米计)罚款100元,住户罚款10元。
(二)单位、住户堆积垃圾、腐烂有机物,已孳生蝇蛆虫的,责令限期清理,并对单位处以500元、住户50元罚款。
(三)单位室内的四害中的一害超过规定标准的,责令限期除害,并按房间数计算,每间罚款100元。
(四)管线沟、暗渠没有封密而成为四害孳生地的,责令限期清理,并按长度计算,每米处以100元罚款。
(五)新建及改建房屋、道路、街巷的沙井没有按规定设置活动闸板、水封曲管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对建设单位按每个处以500元罚款。
上述
(一)至
(五)项的行为,逾期仍不改正的,加倍处罚。
第十八条 使用违禁除害杀虫药物的,由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理。造成重大伤害事故,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凡雇请街道、镇除四害管理站或除害杀虫专业机构承包除四害的单位或住户,如在承包期内违反本规定被罚款,属于承包责任的,所罚款项由承包者负责。
第二十条 凡刁难、阻挠、殴打依法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的,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单位或个人对爱卫办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按《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规定,申请复议和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执罚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贪脏枉法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除四害达标范围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自行划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爱卫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本市1987年3月23日颁发的《广州市除“四害”消毒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