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苏财建[2007]143号 苏国土资发[2007]391号
江苏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苏财建[2007]143号 苏国土资发[2007]391号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财建[2007]143号 苏国土资发[2007]391号
各市县财政局、国土资源局: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规定,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研究制订了《江苏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江苏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江苏省省级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方式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奖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意见的通知》,以及财政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是指为加大基本农田建设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投入,促进全省耕地总量平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省财政专项安排的资金。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来源为:中央分配我省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我省省级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中计提的省级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其他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项目,是指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等。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划定、基本农田整理、动态巡查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基本农田管理信息化建设、保护标志维护以及日常监管等。
土地开发,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可开垦的区域内,以荒山、荒地、荒滩等未利用土地为对象,通过工程或生物措施进行整治、加工和配套建设,以达到可供利用的活动。
土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第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耕作条件,促进全省耕地总量平衡;建立健全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年度项目资金预算,依法筹措和使用项目资金;加强会计核算、财务预决算和资产管理工作,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强化财政财务管理监督。第五条 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共同做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财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项目预算的审查、下达,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监督,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查等工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组织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竣工决算审查、项目验收组织等工作。
第六条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和批准
第七条 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有关要求,提出年度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申请指南,组织项目的申报、审核、论证等工作。
第八条 市县国土资源和财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及经费预算等,其中,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按《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编制,基本农田保护项目预算按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的相关要求编制,于每年4月底前联合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
第九条 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项目按要求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纳入项目备选库。项目备选库定期维护,实行滚动管理。项目备选库中项目建设位置、建设规模等情况发生变化的,市县国土资源和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请求调整。
第十条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年度预算,从项目备选库中确定年度安排项目,并委托相关中介机构对预算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在9月底前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指标。
第十一条 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指标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如果涉及项目建设位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率、投资总规模中任阿一项,以及因此而引起的项目设计变更和预算调整的,应按原批准程序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不涉及上述内容调整的,由市县财政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调整后报省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所在市县按照项目法人制的要求及时落实项目法人单位,项目法人单位为项目资金的核算主体,除省另有规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目提取项目资金。项目法人单位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等单位,签订实施合同,按照合同规定组织项目实施。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单位应在项目区醒目位置发布项目实施公告,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项目公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位置、建设总规模、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投资、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建设工期、土地权属状况、项目法人单位、项目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等。
第十四条 项目法人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和支出预算,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的使用,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内容,扩大支出范围,不得用于与项目无关的其他支出。年终末完工项目的资金结余,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十五条 项目实行预决算审查制度。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共同组织项目预决算审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根 据预算审查和决算审计结果共同批复项目预算和竣工决算。
预决算审查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确定委托。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等方式公开选取预决算审查单位,建立预决算审查单位名录库。
第十六条 项目工程施工实行监理制。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和合同,选派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对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监督,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承担监理责任。未经工程监理单位签署合格意见的,项目法人单位不得申请拨付工程款,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等方式公开选取监理单位,建立监理单位名录库,对监理单位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保证监理单位执业质量。各项目法人单位在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建立的监理单位名录库中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监理单位并进行委托,委托协议报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十七条 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地上附着物拆迁补偿费,设备购置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
前期工作费,是指项目在工程施工前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在不超过工程施工费8%的比例内按实列支。包括:项目立项审查及报批、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项目勘察、施工设计、土地清查、项目招标和工程监理等发生的费用。
工程施工费,是指实施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他工程等各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发生的支出,包括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各种税金。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组成。直接费主要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施工机械费;其他直接费主要包括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和施工辅助费。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用和现场经费等组成。
地上附着物折迁补偿费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拆迁的房屋、林木及青苗等所发生的适当补偿费用。按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地补偿标准或规定计算拆迁补偿费。其费率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lO%。
设备购置费,是指符合项目规划设计的项目配套设备购置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竣工验收费,是指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完工后,因项目竣工验收、决算t成果的管理等发生的各项支出,在不超过工程施工费5%的比例内按实列支。包括: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的编制及决算的审计费,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竣工测量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志设定费等。
业主管理费,是指项目法人单位为项目的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管理性支出,在不超过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三项费用合计2%的比例内按实列支。主要包括: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等。
不可预见费,是指项目施工过程中困自然灾害、设计变更、人工、材料、设备和工程量等发生变化而增加的费用。
第十八条 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财政部门接到项目开工申请后,可以预拨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启动资金。项目法人单位应按照项目规划设计、合同、和实施进度,填列项目资金支付申请,附发票等原始凭证,经国土资源财务部门初审提出意见,报财政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要逐一审核原始凭证,在原始凭证上签署审核意见,注明列入前期工作费,工程施工费等费用后,退项目法人单位作账,拨付相应资金。项目竣工验收前应预留1 5%左右的工程款,项目竣工验收后,仍应预留5%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质量保证(保修)期满后拨付,保证(保修)期按合同约定。财政主管部门亦可委托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核支付凭证。
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不符合批准的建设内容、不符合合同条款规定、以及不合理的负担和摊派等,不得支付。
项目应根据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资金支付申请应经财政部门审核。
第十九条 项目预、决算审查费,工程监理费编入项目预算,暂不下达市县,在相关工作完成后,由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委托协议和工程进度直接支付。
第二十条 财政主管部门要督促项目法人单位依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
第二十一条 项目因不可抗逆的原因终止,应由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项目组织清算,清算后剩余资金按原拨款渠道上缴。
第二十二条 项目法人单位应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从项目申报到验收通过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妥善保管。项目完成后,项目法人单位应及时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县级国土资源、财政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自验,自验合格后申请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验收。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接到项目验收申请后,应及时组织对项目进行验收,亦可委托市级国土资源、财政主管部门验收。在项目通过验收前,必须进行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查。项目资金如有结余,按原拨款渠道上缴。
第二十三条 项目验收内容和要求:项目规划设计任务执行情况;项目建设是否符合耕作的要求,沟、渠、路、涵是否配套;工程建设质量是否符合项目建设要求;项目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是否符合财政财务管理要求;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是否完整准确;土地使用管理与工程管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土地权属调整是否科学合理、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档案资料是否装订成册,管理是否符合要求;新增耕地面积认定是否准确;项目实施后的效益情况等。
第二十四条 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应责令限期整改。规定期限内不纠正的,追回项目投资,并取消项目所在市县以后年度申请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合的资格。
第二十五条 市县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项目组织实施情况,认真填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情况季报表”(见附表),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1 O目前报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对不按时报送季报,或者季报数据等内容不完整真实的,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可以暂缓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季报工作同时纳入财政经建系统和国土资源财务管理系统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六条 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对项目的组织实施、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组织监督与检查,并适时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十七条 项目法人单位要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严格遵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并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第二十八条 对弄虚作假、截留、挤占和挪用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应采取通报批评、暂缓或停止拨款和终止项目、暂停本地区项目立项、核减或取消该地区下一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指标(包括地方60%部分)等措施;并按《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省政府第32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市县财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新国土资发〔2001〕107 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新国土资发„2001‟107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及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利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土地闲置费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申报、审批、实施管理和验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
(三)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与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相结合;
(四)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广开渠道,因地制宜,切实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六)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土地权属无争议;
(七)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四条 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状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
第五条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审批和预算建议评审,并对项目实施实行监督检查及终验等管理;地、州、市、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审核、实施、初验及成果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审批
第六条 项目申报单位为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土地开发项目须经地、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土地整理复垦项目须经地、州、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项目申报实行一年一报,每年申报时间为第一季度。
第七条 立项规模。土地开发项目的总建设规模不低于60公顷,不超过600公顷;土地整理项目的总建设规模不低于40公顷,不超过800公顷;土地复垦项目总建设规模不低于20公顷,不超过400公顷,项目相对集中连片,单片不低于10公顷,片块不超过10片。
第八条 项目净增耕地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60%;土地整理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10%;土地复垦净增耕地面积不低于项目规划设计面积的40%。
第九条 申报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地、州、市中请报告;
(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土地开发用地批准文件或申请;
(四)项目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五)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图;
(六)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七)项目总体规划图;
(八)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审查报批工作实行会市制度。会审工作由耕地保护处牵头,有关处室(局)配合。
第十一条 耕地保护处收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申请材料,经初审符合要求的,逐件进行登记、编号、填写收文日期、报件单位或报件人。
第十二条 经耕地保护处初审后的项目,委托自治区土地整理中心进行咨询论证。土地整理中心应派员到项目现场,实地核对土地利用现状,对项目的开发面积进行勘测定界。自治区土地整理中心应在接受委托任务后的30日内完成项目论证工作。并将论证结果送耕地保护处。
第十三条 经过立项论证的项目,由规划处、地籍管理处、财务处进行审查。规划处对项目区规划和计划进行审查;地籍管理处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件进行审查;财各处对项目投资计划和项目预算建议进行审查。各处的审查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耕地保护处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关处的审查意见汇总。
第十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审批由厅办公会会审,会审会议由厅领导和办公室、政策法规处、财务处、规划处、耕地保护处、地籍管理处、土地利用处、地质环境处、执法监察局的负责同志参加。会审会议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符合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
(二)是否符合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三)项目区待开发土地权属是否清楚、地类面积是否准确、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否吻合;
(四)项目投资概预算情况;
(五)项目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所采用的工程措施、技术措施是否科学合理;
(六)有违法用地行为的,是否依法查处;
(七)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的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
(八)项目完成后,项目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预测及评价;
(九)涉及林业、草原、水利、环境等事宜的,是否附具相关部门的意见;
(十)其它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策。
第十五条 会审合格的申报项目,纳入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库(备选库)。上报国土资源部的项目计划,亦可从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库(备选库)中筛选。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十六条 项目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的实施管理,根据批准下达的项目计划和项目资金预算,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管理实行公告制、工程招标、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审计制。工程招标、监理和审计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项目实施采用合同管理方式。项目所在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实施合同,并按合同规定严格管理。项目实施合同应报批准机关备案。
第十八条 地、州、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在项目实施后每半年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书面报告一次项目实施情况。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各地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向全区通报。
第十九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需要修改设计的,须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竣工后,项目验收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及有关规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
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自验,地、州、市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验,初验合格的,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终验。
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工程数量和质量建设情况;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及资 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使用和土地权属管理情况;项目工程管护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等。
申请自治区终验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验收报告;
(二)项目自验、初验情况;
(三)项目财务预决算资料和审计报告;
(四)各项目计划与预算批准文件;
(五)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六)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七)项目总体规划图;
(八)项目规划设计图;
(九)项目竣工图;
(十)其它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 经终验确认项目规划设计任务全部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的,颁发项目合格证书。
对无特殊情况,造成工程延误或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停止资金拨付,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发现有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有关规定查处。
第二十二条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对新增耕地要严加保护,不断提高质量。耕地质量符合条件的,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不作土地权属调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后,原土地所有权不变。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未利用地,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承包、出让、租赁等方式,确定给单位或个人有偿使用,并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变更调查、登记发证工作。
第二十四条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验收工作完成后,项目有关材料(文字、图件,表册等)由自冶区土地整理中心负责立卷,送厅办公室存档。
项目申报单位从项目申报到竣工验收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
法(暂行)》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各地、州、市国土资源局:
现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法(暂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法(暂行)》
二OO五年十一月四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办法(暂行)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根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21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提交竣工验收申请的项目进行验收。
第三条 竣工验收依据自治区批准下达的项目设计、预算以及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第四条 竣工验收内容包括: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管理、档案资料管理情况以及工程管护措施等。
第五条 申请竣工验收应报送以下材料:
(一)项目竣工验收申请;
(二)项目竣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工程管护措施、投资预期效益分析、项目组织管理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以及文档管理情况等;
(三)项目建设情况表、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单位和个人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不填此表)、项目投资预期效益表、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表式附后)
(四)竣工验收图、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地籍图;
(五)项目财务决算与审计报告;
(六)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第六条 竣工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以下备查材料:
(一)项目竣工申请;
(二)项目竣工报告与有关图、表;
(三)立项申请及有关批准文件;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书;
(六)项目实施方案;
(七)项目招投标有关资料;
(八)有关合同书、协议书和任务委托书;
(九)项目工程质量监理、检验有关资料;
(十)项目工程监理总结报告;
(十一)项目财务决算与审计报告;
(十二)项目投资预期效益情况报告;
(十三)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
(十四)有关影像资料(土地开发整理前、后现状的影像资料)。
本条第(七)、(十一)款,单位和个人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不作要求。
第七条 项目竣工后,项目承担单位在6个月内应向所在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交验收申请,逾期不申请的,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将追查责任,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止受理项目所在县(市)申报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八条 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的项目竣工申请,依据本办法组织开展竣工自查,自查合格的项目,向地、州、市国土资源部门提交竣工自查情况报告,申请竣工初验。
第九条 地、州、市国土资源部门受理竣工初验申请后,依据本办法组织竣工初验;初验合格的项目及时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同时附项目初验情况报告和本办法第五条规定上报的材料。
第十条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受理竣工验收申请后,依据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组成验收组,开展竣工验收。
第十一条 竣工验收的步骤:
(一)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由项目承担单位、监理单位分别向验收组汇报,并接受验收组对项目建设情况的质询;
(二)实地查验工程建设、新增耕地和土地权属调整等情况,听取项目区群众的意见;
(三)查阅项目有关资料;
(四)反馈项目竣工验收情况。
第十二条 竣工验收组在验收中如发现擅自改变项目区位置、面积、投资、新增耕地面积,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等重大问题,应终止验收,追查责任,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按程序重新进行验收。对于整改后验收仍不合格的,停止受理该县(市)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相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第十三条 竣工验收组在验收工作结束后,形成竣工验收报告,颁发竣工验收合格证。
竣工验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竣工验收工作概况;
(二)本办法规定的竣工验收内容的认定意见;
(三)项目实施存在问题与建议;
(四)竣工验收结论。
第十四条 竣工验收费用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1‟330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竣工验收有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办法和廉政要求,客观公正地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使用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金进行农业开发以及单位或个人投资的土地开发项目的竣工验收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江苏省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办法(苏财规〔2015〕2号)
附件
江苏省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 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新增费”)分配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的规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新增费是指缴入省级国库地方分成70%部分的新增费,不含按苏政发〔2011〕66号文件规定提取的省级水利建设基金(3%)以及苏北地区县级以上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原缴省集中10%部分。
第三条 新增费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四条 鼓励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统筹安排新增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整体效益。
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五条 新增费专项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支出及其他相关支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支出包括:基本农田建设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开发支出。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支出、土地整治管理支出、耕地保护补偿相关激励支出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政策规定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 基本农田建设支出,是指为促进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进行综合整治发生的支出。
第七条 土地整理支出,是指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村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发生的支出;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所发生的支出;为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而进行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支出;项目区内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而进行的道路、电力、水源、灌排水(含灌溉、排洪、排碱)等基础设施、农田防护措施和为开展土地整治而进行的建构筑物拆迁补偿等支出。
第八条 耕地开发支出,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地、空闲地等宜耕农用地、未利用土地进行适度开发,使之
达到可以耕种利用状态所发生的支出。
第九条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支出,是指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不改变所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日常管理补偿支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调查、土地登记及成果变更维护支出;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执法监察和动态巡查等监管支出;基本农田保护标识、标志设立和日常维护更新支出、档案管理等。
第十条 土地整治管理支出,是指为开展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及成果使用维护和监管、土地变更调查核查、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监测、信息化建设、前期选址、立项报批和审核论证支出;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绩效考评支出;耕地核查、后续管护、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支出等。
第十一条
土地整治按照项目进行管理,具体要求按国家和省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土地整治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
第十二条 土地整治项目支出包括:工程材料费、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拆迁补偿费。
第十三条 新增费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项目区外不直接与项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与
排水工程、电力工程和村庄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出。
(二)与项目实施无关的车辆及机械设备购置;农业生产用具、设备等不属于项目规划设计需要的设备购置支出。
(三)办公场所改扩建、发放奖金津贴、补充工作经费、平衡公共预算。
(四)对外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
(五)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条 为土地整治项目配套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按规定需有关部门批准的,应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
资金分配
第十五条 新增费采用因素法分配至市县,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综合考虑各市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面积、缴入省级国库新增费和新增费使用考核情况等五项因素作为分配因素(五项因素所占权重分别为40%、20%、15%、10%和15%),确定资金额度。分配总额由省财政厅商省国土资源厅确定。分配因素、因素权重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适时调整。
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依照分配因素及权重分别计算各市县得分及其占总分比重,据此分配不低于当年分
配数额95%的新增费。其余5%的新增费部分,用于对“双提升”行动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结果较好的县(市)提高分配额度以及省级相关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地方应分配的新增费=[(本地区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全省当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40%+(本地区上一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全省上一基本农田保护总面积)×20%+(本地区上一耕地面积÷全省上一耕地总面积)×15%+(本地区上一新增费入库数÷全省上一新增费入库总数)×10%+(本地区前新增费项目实施情况考核得分÷全省上一新增费项目实施情况考核累计得分)×15%]×全省应分配新增费总额。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十八条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原则上于每年3月底之前,按因素法确定新增费分配方案,并将资金切块下达给市县。
第十九条 各市县国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将切块资金安排至具体项目,并于当年6月底之前将新增费实施方案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若发现报备的实施方案中包含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于5个工作日
内要求市县进行调整。不按规定上报资金实施方案的,不予分配下一年资金。
第二十条 各市县国土、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实际支出进度须符合相关要求,并按季度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报送新增费的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报告,项目完成后及时报送结项报告。
第二十一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对新增费使用情况组织跟踪检查。每年7月起对上一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前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按照确定的量化考核目标进行考核计分。
第二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于每年12月底之前将检查和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市县目标考核结果作为当年分配因素之一。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除调减当年分配权重外,相应扣减当年分配指标。不予分配或扣减的新增费不再结转下年,由省统筹安排使用。被扣减地区不得参加追加调剂。
第二十三条 新增费预算编制遵循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的原则。凡50万以上的单个项目必须编制项目预算,预算编制严格执行《江苏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苏财建〔2013〕469号)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新增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并按规定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关科目。
第二十五条 新增费资金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平衡预算等行为的发生。
第二十六条 新增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新增费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要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确保新增费专款专用,切实提高新增费使用管理效率。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新增费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加强资金使用、资金管理、项目管理、项目实施、项目后期维护的绩效考评工作。
第二十九条 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将不定期对各地新增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可委托专业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结果与新增费分配挂钩。
第三十条 新增费使用单位要自觉接受各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新增费的行为,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一律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第四篇: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发布单位】湖南省
【发布文号】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发布日期】2007-10-24 【生效日期】2007-10-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南省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湘国土资发〔2007〕33号)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9月29日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执行中的问题,请及时告省厅。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二○○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发挥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省以上财政投资、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作为业主承担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第三条第三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项目的计划、立项、设计审批、预算审查、实施监督检查以及验收等行政管理工作。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实施、工程验收等项目管理中的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市州国土资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项目的选址踏勘、组织申报、实施管理等相关工作。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申报和实施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项目申报立项
第四条第四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收入预算,制定并下达项目申报计划。
第五条第五条 项目申报程序:
(一)市州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选址踏勘,拟定申报项目。
(二)项目拟定后,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报请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通过论证的项目,经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查后纳入项目库。
(四)市州国土资源局根据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项目申报计划申报立项。
第六条第六条 项目申报材料:
(一)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项目申报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的文件,县(市、区)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征求村组、群众意见的情况说明,项目选址踏勘报告;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七条第七条 项目申报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规划;
(二)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建设规模一般为300―1000公顷,片块一般不超过3片,具备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
(三)土地开发项目的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百分之六十,土地整理项目的新增耕地率一般应当达到百分之三;
(四)项目区无土地权属纠纷,经项目涉及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第八条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受理项目申报材料后,由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从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中按相关规定抽取专家,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项目立项的技术性审查,并将审查意见报省国土资源厅。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项目立项会审,通过会审的项目,批准立项。
第九条第九条 项目应当优先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主产区安排。
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禁止在法律法规规定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划定的禁止开垦区域内开垦耕地。
第三章 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及审查
第十条第十条 项目立项后,由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具有丙级以上测绘资质的测绘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对项目区现状进行测绘。测绘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项目区测绘工作完成后,由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依据项目立项批复和有关技术规范编制项目设计和预算。
设计方案形成后,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在项目区进行公告,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的意见。设计方案确定后,设计单位应当依据项目设计,按照预算定额标准和有关规定编制项目预算。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项目设计和预算应满足编制施工招投标文件、设备材料采购制作和指导施工的需要。
具有较强专业特点的桥梁、渡槽、塘坝等单体工程,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范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报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申报的材料包括:
(一)项目设计和预算文本、图册;
(二)征求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组、群众意见的情况说明;
(三)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的审查意见;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从土地开发整理专家库中按相关规定抽取专家,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对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技术性审查。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项目设计和预算技术性审查意见,审定项目建设任务,审批项目设计,审核项目预算,确定项目计划,并将项目预算报省财政厅审批。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下达项目预算后,省国土资源厅向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下达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
第四章 项目实施准备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根据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分配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组织有关单位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组织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审查。
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组织实施机构,工程监理和招投标组织形式,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财务、权属、档案等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有关规定选定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工程监理方案,并报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审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工程招投标组织形式,参与招投标方案的审查和招投标的监督工作,并根据项目特点,建立施工单位的行业管理制度。工程招投标鼓励推行“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报请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公告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做好项目实施的宣传发动和设计交底,组织施工单位完成设备、材料的准备和项目开工前的清场工作。
第五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省、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实施管理,全面、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的问题。
项目建设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项目施工单位应当按照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及工段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对出现质量问题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负责返工或返修。对因违反项目设计、施工合同延误农时或造成其他损失的,依法负责赔偿。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项目设计、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进行工程监理,对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承担监理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项目设计单位应当参与设计交底,负责项目实施中有关设计的咨询、指导等技术性服务工作。项目设计确需变更的,负责按有关规定进行修改。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管理,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组织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做好工程设施移交工作;即时收集整理项目档案资料。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督促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实施工程监理,提供技术服务;督促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和有关方面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实施及施工;建立项目实施巡查制度,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投资等情况。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按规定及时请拨付项目资金;定期开展项目实施的稽查;按规定及时办理项目设计变更,对发生的不可预见情况进行现场核实;调度和检查项目实施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要问题。
第六章 项目土地权属管理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开发整理的土地,其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
项目土地权属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平的原则,确保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加强项目区土地权属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项目立项和设计阶段,应明确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有权属争议且一时无法调处的土地不能纳入项目范围。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编制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应充分征求有关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村民意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批准后,应按规定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告。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项目批准立项后,应冻结土地权利变更,一般不作权属调整和土地利用现状变更。
因项目设计变更造成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变更的,应编制土地权属调整补充方案,并按规定进行公告、报批。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因项目实施确需调整土地所有权界线的,由双方土地所有权人签订土地调整协议,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因项目实施确需调整土地使用权的,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批准。
因项目实施致使农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变化的,应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批准。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土地权属调整涉及他项权利的应通知他项权利人参加。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土地权属调整争议由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处。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工程施工结束后,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土地权属,及时移交土地和有关设施,明确管护责任,落实耕种。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项目竣工后,应按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变更调查和登记发证工作。
第七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和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项目资金实行预算管理。资金拨付和使用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不得办理超范围、超预算和虚列的支出。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下达后,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分期将项目资金分别拨付到省、市州、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项目资金请拨付工作应遵循严格管理、实事求是、追踪问效的原则。
项目工程款的拨付,由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提出申请,工程监理出具工程进度和质量意见,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实地核实,市州国土资源局签署意见,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按有关规定拨付工程款。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各级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建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按项目建立专账,准确反映项目资金使用和会计核算情况。
第八章 项目验收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市州或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工程结算审计。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县(市、区)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及时办理工程结算,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后,向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申请工程初验,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向市州国土资源局申请项目初验。
申请工程初验和项目初验应当提交申请报告,并附具项目竣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工程结算审计报告、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土地权属报告以及项目竣工图等资料。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市州国土资源局及其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农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村民代表进行工程初验和项目初验。
初验合格的,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出具工程初验报告,市州国土资源局出具项目初验意见。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通过初验的,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工程验收,并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综合效益,出具工程验收报告。
省国土资源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通过工程验收的,由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项目验收。申请项目验收应当提交申请报告,并附具工程验收报告、土地权属报告、工程监理报告、项目财务决算报告与项目资金使用审计报告等资料。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省国土资源厅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合格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向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下达项目验收意见。验收不合格的,由省国土资源厅责令省土地开发整理机构限期组织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实施和管理的责任目标,并对责任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当主动接受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省、市州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建立健全项目实施巡查稽查、责任制等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其土地开发整理机构应建立对项目测绘、设计、监理、施工、审计等专业机构的业绩考核、诚信考评等制度,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投资的项目管理办法。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苏财综[2009]67号、 苏价工[2009]346号、苏水资[2009]66 号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2009年10月30日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水利厅苏财综[2009]67号、苏价工[2009]346号、苏水资[2009]66 号文件印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水利部《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8〕79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
管理工作。
第三条 水资源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四条 水资源费包括地表水水资源费、地下水(含矿泉水、地热水)水资源费以及对超计划取水加收的水资源费。
第五条 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实行省统一指导,层级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财政、价格、水行政、审计等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省政府有关规定,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征 收
第六条 除《条例》第四条规定不需要申领取水许可证的情形外,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包括中央直属电厂)和个人,均应按本办法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条七条 水资源费实行计量征收、超计划累进加收制度,缴纳数额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确定。
第八条 水资源费由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取水许可审批权限负责征收。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委托征收应当以书面形式授权。
跨行政区域取水的,由取水口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省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负责征收,行政区域之间的资金分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与相关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协商确定。
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费征收未到位的,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征收或者补征,征收或者补征的水资源费直接缴入省级财政,不再与下级财政分成。
第九条 免征、缓征、减征水资源费的对象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市、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一律不得免征、缓征、减征水资源费。自本实施办法实施之日起,市、县(市、区)政府和部门已出台的免征、缓征、减征水资源费的政策自行失效,停止执行。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仅下列情形可免征、缓征或减征水资源费:
(一)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从事农业生产(限农业灌溉用水,不包括经营性用水),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二)乡镇供水中供农民生活用水部分,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三)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计划用水部分减半征收水资源费;
(四)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其他免征、缓征或减征水资源费的情况。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水资源费的,可以自收到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向发出缴纳通知单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缓缴;发出缴纳通知单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缓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期满未作决定的,视为同意。水资源费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日。
第十条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水利部备案。
下列类型取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适当降低:
(一)有完全回灌措施的地下水水源热泵取水;
(二)疏干排水中的直接回用部分,不包括转供水。
下列类型取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当提高:
(一)宾馆(饭店)、洗浴(桑拿)、游泳池及洗车用水;
(二)饮料、纯净水(矿泉水)、啤酒等特种行业用水;
(三)经批准,在地下水禁采区取用深层地下水的特种行业用水或者在地下水超采区取用深层地下水。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降低或者提高水资源费征收的具体标准由省物价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公共供水水资源费,列入水价成本,统一纳入基本水价。水资源费调价后,公共供水水价尚未调价前,按省定标准价外征收;公共供水价格调整时,优先将水资源费标准一次调整到位。
公共供水及工业企业缴纳的水资源费计入生产经营成本;行政事业单位缴纳的水资源费在行政事业费中列支。
自来水水资源费不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第十二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优先采用先进的取水计量设施,提高取水计量精度,保证完好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损坏或者更换取水计量设施。
因取水单位和个人原因,未按规定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或者计量设施不合格或者运行不正常的;或者擅自拆除更换取水计量设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其最大取水能力核定取水量计征水资源费,并按《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第十三条 部分行业用水的水量核定和水资源费的计征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火力发电用水中的消耗水部分,按实际取水量核定;循环冷却用水(闭式)部分按实际取水量核定;贯流冷却用水(开式)按其取水量的1%核定。
(二)矿坑(基坑)排水、建筑施工用水,按实际取排水量核定。
(三)公共供水自来水厂应当在取水口安装计量设施;考虑公共供水的实际情况,水资源费暂按取水量扣除15%的漏损率计收,不得按售水量或供水量征收。
(四)临时应急调水,按照《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水资源费实行按月征收,每月5日前取水单位和个人向征收机关报送上月取水量(或发电量);每月15日前征收机关核定取水量,向取水单位和个人送达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和“江苏省水资源费专用收据”或“江苏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取用水单位和个人自收到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缴入同级财政部门设立的水资源费收入收缴专户。该专户除缴库外只收不支。
因取水量较小需延长收费周期的,征收机关应一次确定后,书面通知取水单位和个人。
第十五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不按时报送取水量的,征收机关可以按抄表记录或者按取水设施最大取水能力核定取水量。收到本期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7个工作日内不缴纳也不申请缓缴水资源费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应缴或者补缴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水资源费征收单位应向同级物价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江苏省水资源费专用收据”征收水资源费;已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地方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江苏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江苏省水资源费专用收据”一式四联,由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向同级财政主管部门购领。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填写“江苏省水资源费收据领用与缴验情况表”报省水利厅备案。
第三章 缴 库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水资源费收入收缴专户核算工作,及时准备向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水资源费收入情况,于每月25日前,按规定的政府收入科目名称和代码,将财政专户所收水资源费及利息及时就地办理缴库手续。
第十八条 水资源费缴库按照省财政厅、人行南京分行《关于加强水资源费缴库工作的通知》(苏财库〔2008〕办理缴库手续时,“一般缴款书”中的收款单位栏填写“财政部门”,预算级次填写“共享”(省级),预算科目填写“1030202水资源费收入”,收款国库填写实际收纳库款的国库名称,并在缴款书中注明省、市县(市、区)的分成比例数额。
第十九条 省以下各级人民银行收到缴入的水资源费及利息时,按省30%、市、县(市、区)70%的比例,就地分别划入省级和市、县(市、区)级金库。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月编制水资源费征收统计报表,财政部门按季编制收缴入库资金报表,两部门按季核对帐目后,逐级报送省财政和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 水资源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由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年终结余部分,跨结转使用。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平调、截留或者挪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 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范围包括:
(一)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分配及相关标准制定。
(二)取水许可的监督实施和水资源调度。水资源管理机构管理设施、设备购置;水资源费征收能力建设,包括取水计量设施补助与维护经费,征收环节有关的费用支出、执法成本等。
(三)江河湖库及水源地保护和管理。水源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措施,水功能区建设管理,水源地达标整治、水生态修复、湖泊保护与管理等。
(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水资源信息采集与发布,水资源公报、地下水监测月报、季报、年报、水源地水质旬报、水功能区水质通报等编制。水量水质监测和应急监测设备购置和设施建设。
(五)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科研、新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广。
(六)节水型社会建设补助;节水示范项目和推广应用试点工程的拨款补助和贷款贴息;水平衡测试补助。
(七)水资源应急事件处置工作补助。
(八)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和奖励;水资源管理培训、科研与推广、科技交流与合作;水资源管理、表彰和奖励。
(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编制水资源费收支预算,并纳入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水资源费使用实行项目化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用途编制专项支出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履行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职能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等需要,核定专项预算支出。资金管理按照财政专项资金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水资源费用于水资源开发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统筹安排使用。用于工程建设类项目,要按项目化管理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须经主管部门组织审查,项目完成后由水利、财政组织验收。用于科学研究或者规划类项目,研究方案或者规划大纲须经有关水利部门审查,研究成果应经过验收,并按合同进行管理。
第二十四条 省级水资源费收支纳入部门预算。
预算确定后,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根据水资源管理工作重点联合下达水资源费项目指南。各市、县财政、水行政主管部门于当年5月底前组织申报,6月底前省财政厅、省水利厅根据水资源管理工作重点,审核下达当年水资源费使用经费。
第二十五条 水资源费支出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213类“农林水事务”03款“水利”31项“水资源费支出”。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水行政、价格、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省级财政、水利、价格、审计、监察等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对各地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稽查,指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及时纠正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上级财政、水利、价格、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监督检查。
各级财政、水利、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水资源费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对不按要求实施项目和使用资金的,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可暂停资金的拨付,并督促其整改。
第二十七条 违反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条例》、《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南水北调基金按国家《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国办发〔2004〕86号)和省政府《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办法》(苏政办发〔2006〕6号)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物价局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予以解释。
第三十条 各地可根据本实施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水利厅备案。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苏财农〔2005〕183号)自本实施办法执行之日起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