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财规〔2011〕49号文件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1:0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财规〔2011〕49号文件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财规〔2011〕49号文件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苏财规〔2011〕49号文件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财政 厅文件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

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财规〔2011〕49号

省政府采购中心、省省级行政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各省辖市财政局: 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江苏省财政厅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1:

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是指为保证省级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江苏政府采购工作水平的提高,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的经费。

第三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规模按照上年度省级政府采购规模及年度平均增长等情况予以测算和安排。

第四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由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三部分组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55%、30%和15%。

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是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的省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业务经费;

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是指根据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省级集中采购机构进行监督考核的成绩给予的资金补助及奖励。

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是指为推动我省政府采购工作的创新发展而开展的专项研究、课题计划,以及建设维护全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供应商库、采购人库、代理机构库等相关工作等所需要的资金。

第五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扶持的对象为省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承担全省政府采购专项研究、课题计划及相关工作的单位等。

第六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安排的原则为:

(一)保障运转,促进创新。对实施政府采购的基本运转经费给予保障,并对工作创新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经费安排采取因素分配法,按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三)绩效挂钩,奖罚并重。对政府采购活动中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给予扣减。

第七条 根据经费安排原则,具体经费安排因素及方法如下:

(一)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分为协议供货费用和基本费用二项,先计算协议供货费用,剩余全部作为基本费用。

1.协议供货费用。以每个项目的采购规模及采购次数计算出该项目的分值,再按每1分1万元计算各项目的实际费用。

(1)采购规模:以各项目上年度在省级实现的采购规模为计算标准,500万元以下为1分,500-2000万元为2分,2000-5000万元为3分,5000万-1亿元为4分,1亿元以上为5分。

(2)采购次数:以省级为1,每增加一个联动的省辖市累加0.1分。一年内有多期招标的,最多按2次计算。项目有效期超过一年的,未招标的年度不安排费用。

2.基本费用。具体按采购规模及采购次数分别占60%和40%的比率综合考量。

(1)采购规模:以本机构实施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性资金的项目采购金额作为采购规模参与基本费用分配;协议供货项目的采购规模不参与统计。

(2)采购次数:以本机构实际组织并产生结果的采购项目个数参与基本费用的采购次数统计,其中范围涉及全省的项目按五倍数量计算采购次数;协议供货项目的采购次数不参与统计。

(二)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结合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工作的上年度考核情况,在年度中安排奖励经费。具体根据省级集中采购机构数量进行算术平均后,以各机构上年度考核成绩作为百分比计算数额。凡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扣减该机构本年度的全部工作考核奖励经费。

结余的经费,并入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统筹安排。

(三)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为深入研究政府采购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全省政府采购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安排有关政府采购专项研究、课题计划以及建设维护全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供应商库、采购人库、代理机构库等相关工作经费。

第八条 经费申请及安排程序具体如下:

(一)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由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参考省级集中采购机构本年度部门预算批复情况,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按程序报批后分批拨付资金。

(二)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由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结合对省级集中采购机构的定期考核和定项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和创新工作情况按程序报批后予以分批拨付。具体拨付方法按省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由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政府采购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和使用。其中,专项研究及课题计划等经费,由项目或课题的承担单位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及经费预算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对有关方案及经费预算进行评估及审核,通过后按经费预算及项目实施进度按程序报批后拨付资金。

第九条 政府采购专项经费应按规定用途使用。

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主要用于省级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开展所发生的专家评审费用、信息公告费用、开评标场地费用、《政府采购法》宣传费用、质疑投诉处理费用,以及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为保障机构的正常运作和有效发展而必需的其他费用。

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主要用于促进机构自身建设发展、员工培训等,同时可安排部分用于弥补本机构业务经费的不足。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主要用于弥补江苏省政府采购监督检查、业务培训、《政府采购法》宣传、质疑投诉调查处理、政府采购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发布以及建设维护全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供应商库、采购人库、代理机构库等工作所需资金的不足,以及为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创新政府采购工作而开展的专项研究、课题计划及相关工作等。

第十条 经费拨付办法:实行定期拨付和专项拨付两种。定期拨付指年初、年中预拨,年底根据各经费使用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经费使用情况予以增减。专项拨付是指对各项专项研究、课题计划及相关工作的经费予以专项拨付。

第十一条 政府采购专项经费使用由省财政厅负责监督,各使用机构应在年度终了后将使用情况报告省财政厅并接受检查。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及其他有关财务管理规定使用资金的,将相应扣减有关单位当年或下年的专项经费,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十三条 本办法2012年3月1日起执行,2010年7月26日印发的《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苏财规〔2011〕49号文件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 苏 省 财 政 厅

文件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财规〔2011〕49号

省政府采购中心、省省级行政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各省辖市财政局:

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江苏省财政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附件1: 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是指为保证省级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江苏政府采购工作水平的提高,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的经费。

第三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规模按照上省级政府采购规模及平均增长等情况予以测算和安排。

第四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由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三部分组成,其构成比例分别为55%、30%和15%。

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是由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的省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业务经费;

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是指根据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省级集中采购机构进行监督考核的成绩给予的资金补助及奖励。

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是指为推动我省政府采购工作的创新发展而开展的专项研究、课题计划,以及建设维护全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供应商库、采购人库、代理机构库等相关工作等所需要的资金。

第五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扶持的对象为省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和承担全省政府采购专项研究、课题计划及相关工作的单位等。

第六条 江苏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安排的原则为:

(一)保障运转,促进创新。对实施政府采购的基本运转经费给予保障,并对工作创新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经费安排采取因素分配法,按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分配。

(三)绩效挂钩,奖罚并重。对政府采购活动中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给予扣减。

第七条 根据经费安排原则,具体经费安排因素及方法如下:

(一)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分为协议供货费用和基本费用二项,先计算协议供货费用,剩余全部作为基本费用。

1.协议供货费用。以每个项目的采购规模及采购次数计算出该项目的分值,再按每1分1万元计算各项目的实际费用。

(1)采购规模:以各项目上在省级实现的采购规模为计算标准,500万元以下为1分,500-2000万元为2分,2000-5000万元为3分,5000万-1亿元为4分,1亿元以上为5分。

(2)采购次数:以省级为1,每增加一个联动的省辖市累加0.1分。一年内有多期招标的,最多按2次计算。项目有效期超过一年的,未招标的不安排费用。

2.基本费用。具体按采购规模及采购次数分别占60%和40%的比率综合考量。

(1)采购规模:以本机构实施的、资金来源为财政性资金的项目采购金额作为采购规模参与基本费用分配;协议供货项目的采购规模不参与统计。

(2)采购次数:以本机构实际组织并产生结果的采购项目个数参与基本费用的采购次数统计,其中范围涉及全省的项目按五倍数量计算采购次数;协议供货项目的采购次数不参与统计。

(二)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结合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工作的上考核情况,在中安排奖励经费。具体根据省级集中采购机构数量进行算术平均后,以各机构上考核成绩作为百分比计算数额。凡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扣减该机构本的全部工作考核奖励经费。

结余的经费,并入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统筹安排。

(三)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为深入研究政府采购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全省政府采购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安排有关政府采购专项研究、课题计划以及建设维护全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供应商库、采购人库、代理机构库等相关工作经费。

第八条 经费申请及安排程序具体如下:

(一)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由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参考省级集中采购机构本部门预算批复情况,根据本办法有关规定按程序报批后分批拨付资金。

(二)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由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结合对省级集中采购机构的定期考核和定项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和创新工作情况按程序报批后予以分批拨付。具体拨付方法按省级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监督考核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由省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政府采购工作计划及发展规划予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和使用。其中,专项研究及课题计划等经费,由项目或课题的承担单位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及经费预算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对有关方案及经费预算进行评估及审核,通过后按经费预算及项目实施进度按程序报批后拨付资金。

第九条 政府采购专项经费应按规定用途使用。

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业务经费主要用于省级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开展所发生的专家评审费用、信息公告费用、开评标场地费用、《政府采购法》宣传费用、质疑投诉处理费用,以及省级集中采购机构为保障机构的正常运作和有效发展而必需的其他费用。

省级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考核奖励经费主要用于促进机构自身建设发展、员工培训等,同时可安排部分用于弥补本机构业务经费的不足。

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经费主要用于弥补江苏省政府采购监督检查、业务培训、《政府采购法》宣传、质疑投诉调查处理、政府采购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发布以及建设维护全省政府采购专家库、供应商库、采购人库、代理机构库等工作所需资金的不足,以及为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水平,创新政府采购工作而开展的专项研究、课题计划及相关工作等。

第十条 经费拨付办法:实行定期拨付和专项拨付两种。定期拨付指年初、年中预拨,年底根据各经费使用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经费使用情况予以增减。专项拨付是指对各项专项研究、课题计划及相关工作的经费予以专项拨付。

第十一条 政府采购专项经费使用由省财政厅负责监督,各使用机构应在终了后将使用情况报告省财政厅并接受检查。

第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及其他有关财务管理规定使用资金的,将相应扣减有关单位当年或下年的专项经费,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十三条 本办法2012年3月1日起执行,2010年7月26日印发的《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江苏省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办法(苏财规〔2015〕2号)

附件

江苏省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 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以下简称“新增费”)分配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分配管理的规定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新增费是指缴入省级国库地方分成70%部分的新增费,不含按苏政发〔2011〕66号文件规定提取的省级水利建设基金(3%)以及苏北地区县级以上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原缴省集中10%部分。

第三条 新增费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四条 鼓励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平台,统筹安排新增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整体效益。

第二章 支出范围

第五条 新增费专项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支出及其他相关支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支出包括:基本农田建设支出、土地整理支出、耕地开发支出。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支出、土地整治管理支出、耕地保护补偿相关激励支出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政策规定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 基本农田建设支出,是指为促进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进行综合整治发生的支出。

第七条 土地整理支出,是指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村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发生的支出;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所发生的支出;为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而进行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支出;项目区内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而进行的道路、电力、水源、灌排水(含灌溉、排洪、排碱)等基础设施、农田防护措施和为开展土地整治而进行的建构筑物拆迁补偿等支出。

第八条 耕地开发支出,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的,对滩涂、盐碱地、荒草地、裸地、空闲地等宜耕农用地、未利用土地进行适度开发,使之

达到可以耕种利用状态所发生的支出。

第九条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支出,是指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不改变所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日常管理补偿支出;土地利用现状、权属调查、土地登记及成果变更维护支出;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执法监察和动态巡查等监管支出;基本农田保护标识、标志设立和日常维护更新支出、档案管理等。

第十条 土地整治管理支出,是指为开展土地整治管理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具体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及成果使用维护和监管、土地变更调查核查、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与监测、信息化建设、前期选址、立项报批和审核论证支出;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绩效考评支出;耕地核查、后续管护、提高耕地质量等级支出等。

第十一条

土地整治按照项目进行管理,具体要求按国家和省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土地整治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

第十二条 土地整治项目支出包括:工程材料费、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和不可预见费。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拆迁补偿费。

第十三条 新增费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一)项目区外不直接与项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灌溉与

排水工程、电力工程和村庄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支出。

(二)与项目实施无关的车辆及机械设备购置;农业生产用具、设备等不属于项目规划设计需要的设备购置支出。

(三)办公场所改扩建、发放奖金津贴、补充工作经费、平衡公共预算。

(四)对外投资;赞助和捐赠支出;支付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赔偿金。

(五)与项目实施无关的其他支出。

第十四条 为土地整治项目配套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按规定需有关部门批准的,应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

资金分配

第十五条 新增费采用因素法分配至市县,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综合考虑各市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面积、缴入省级国库新增费和新增费使用考核情况等五项因素作为分配因素(五项因素所占权重分别为40%、20%、15%、10%和15%),确定资金额度。分配总额由省财政厅商省国土资源厅确定。分配因素、因素权重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适时调整。

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依照分配因素及权重分别计算各市县得分及其占总分比重,据此分配不低于当年分

配数额95%的新增费。其余5%的新增费部分,用于对“双提升”行动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结果较好的县(市)提高分配额度以及省级相关土地整治管理支出。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七条 地方应分配的新增费=[(本地区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全省当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40%+(本地区上一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全省上一基本农田保护总面积)×20%+(本地区上一耕地面积÷全省上一耕地总面积)×15%+(本地区上一新增费入库数÷全省上一新增费入库总数)×10%+(本地区前新增费项目实施情况考核得分÷全省上一新增费项目实施情况考核累计得分)×15%]×全省应分配新增费总额。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十八条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原则上于每年3月底之前,按因素法确定新增费分配方案,并将资金切块下达给市县。

第十九条 各市县国土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将切块资金安排至具体项目,并于当年6月底之前将新增费实施方案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备案。若发现报备的实施方案中包含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应于5个工作日

内要求市县进行调整。不按规定上报资金实施方案的,不予分配下一年资金。

第二十条 各市县国土、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项目实施,实际支出进度须符合相关要求,并按季度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报送新增费的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报告,项目完成后及时报送结项报告。

第二十一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对新增费使用情况组织跟踪检查。每年7月起对上一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前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按照确定的量化考核目标进行考核计分。

第二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财政厅于每年12月底之前将检查和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市县目标考核结果作为当年分配因素之一。对检查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除调减当年分配权重外,相应扣减当年分配指标。不予分配或扣减的新增费不再结转下年,由省统筹安排使用。被扣减地区不得参加追加调剂。

第二十三条 新增费预算编制遵循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使用的原则。凡50万以上的单个项目必须编制项目预算,预算编制严格执行《江苏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苏财建〔2013〕469号)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 新增费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并按规定填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相关科目。

第二十五条 新增费资金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准下达的预算,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平衡预算等行为的发生。

第二十六条 新增费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按照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新增费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尤其要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确保新增费专款专用,切实提高新增费使用管理效率。

第二十八条 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新增费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加强资金使用、资金管理、项目管理、项目实施、项目后期维护的绩效考评工作。

第二十九条 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将不定期对各地新增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可委托专业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结果与新增费分配挂钩。

第三十条 新增费使用单位要自觉接受各级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新增费的行为,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查处。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一律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第四篇: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苏财规【2010】7号)

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

苏财规【2010】7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管理,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水利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县,是指由省财政厅、水利厅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遴选确定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实行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和整体推进,有规划地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县级行政区。第三条 开展重点县建设工作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重点县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及“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

第五条 重点县建设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积极筹措和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引导受益农民投工投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第六条 市县财政、水利部门要集中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和相关资源,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扎实推进重点县建设。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各重点县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以及重点县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实施方案。根据工程建设情况和进度,及时修正和完善有关方案,严格管理,规范施工。第八条 重点县建设分批分期开展,每批重点县建设期限为三年。重点县建设以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续建、配套和改造为主,适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范围与内容包括小型排灌泵站、灌区渠系配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塘坝、小型涵闸、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体建设范围及内容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自行确定。各重点县应在搞好分类建设管理的基础上,突出建设重点,建设适度规模的不同类型的示范片,增强示范效应。

第九条 各重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完成县域范围内主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任务,初步实现基本农田“旱能灌、涝能排”,使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具体目标包括:

(一)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90%以上;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90%以上。

(二)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10%,或达到50%以上。

(三)苏南、苏中圩区、平原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大于90%,淮北、沿海地区和丘陵山区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

(四)排涝能力苏南地区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苏中地区达到10年一遇标准,苏北地区达到5—10年一遇标准。

(五)渠系水利用系数(大中型灌溉区斗口以下、小型灌溉区渠首以下)平均不低于0.65。

(六)建立多种形式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十条 省以上财政在资金安排上对重点县实行倾斜政策,其中省财政安排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补助额度。市、县财政也要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承诺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整合计划,积极整合各级各类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将预算安排的小农水专项资金及整合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支持重点县建设。

省级以上财政补助重点县建设的资金额度,在制定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另行确定。第三章 遴选与确定

第十一条 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工程效益较好。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有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三)水源有保证。现有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骨干沟渠及水利枢纽运行正常。

(四)县乡两级水利技术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乡镇水利站建设达到省提出的有关要求。

(五)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县级财政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大,近年来各项水利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到位且资金使用管理规范,能履行县级财政资金配套的承诺。

(七)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和经验,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八)通过三年建设,可以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主要目标。

(九)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产粮大县或农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较高的县。

在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前提下,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要求,在印发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时附加规定遴选重点县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

(二)县级未制定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的。

(三)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与内容的。

(四)因近三年对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门检查处理或通报,以及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第十三条 重点县补助资金额度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绩效因素三类。“自然因素”为耕地面积;“经济因素”为粮食总产量、商品粮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绩效因素”为县级财政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农民投工投劳、项目和资金管理等绩效考核结果。

省财政厅、水利厅根据上述因素和省以上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测算各重点县补助资金额度。

第十四条 重点县确定实行竞争立项制和配套资金承诺制,由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下发申报文件,各地自主申报经省评审后确定,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第十五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遴选确定的重点县名单,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第四章 申报与审查

第十六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申报主体为县级财政、水利部门。第十七条 项目申报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由各县级行政区财政、水利部门联合(区由市)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第十八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核查,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划指导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符合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避免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因地制宜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生产实际需要和投资可能,科学地确定工程措施和类型,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三)农民自愿原则。重点县建设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建设方案、筹资筹劳方案和管理运行方式要经受益区农民同意或民主议事通过。

(四)统筹兼顾原则。重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建设内容和规模。

(五)资金整合原则。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第十九条 重点县名单确定后,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下达重点县省以上补助资金控制指标,重点县据此编制项目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材料报省。由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专家对重点县的建设方案、标准文本等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将重点县有关申报材料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核查备案。未通过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的重点县或有关申报材料,由省进行重新遴选或退回有关县进行修改。

第二十条 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财政厅、水利厅及时批复重点县建设方案,并下达省以上补助资金。

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根据省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具体组织实施。

第五章 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的组织协调,将重点县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推进重点县建设。

第二十二条 重点县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及水利行业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第二十三条 重点县建设要充分发挥受益区农民的主体作用,按照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的规定,遵循农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合理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重点县建设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各市财政局、水利局要加强指导监督,督促重点县认真做好前期工作,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第二十五条 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及时对完工工程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向所在市财政局、水利局申请验收。各省辖市财政局、水利局共同组织专家对重点县完工项目进行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省财政厅、水利厅备案。重点县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财政厅、水利厅共同组织验收。第二十六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组织专家,对已通过省辖市竣工验收的工程和项目随机抽查复验。对抽查复验中发现的问题,根据有关规定及时作出处理。

第二十七条 重点县要专门设置工程项目标志。各项目所在地要统一设置“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标志牌。第二十八条 各重点县要专门建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档案资料,主要包括:

1、项目申报、审批文件;

2、群众民主议事记录及出劳出资凭证;

3、工程实施方案及工程建设有关资料;

4、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包括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凭证、竣工决算及审计报告等工程验收资料;

5、工程相关图片、影音资料;

6、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重点县要强化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对项目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主要反映财政补助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方面的指标,并出具绩效评价报告。

第三十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重点县建设开展绩效考评工作。考核结果与下一重点县确定和补助资金规模挂钩。具体绩效考评办法由省根据财政部、水利部相关办法另行制定。第三十一条 重点县实行动态管理。省财政厅、水利厅依据绩效考评办法,对重点县一年一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重点县资格一年一确定,考核不合格的,取消重点县资格。

第三十二条 在重点县建设中,各级水利、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改革,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发挥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以及其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第六章 监督与责任

第三十三条 市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县建设项目和资金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第三十四条 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据规划,科学编制重点县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实施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承诺的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有效整合相关资金,建立和健全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和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第三十五条 重点县财政部门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及时拨付资金,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具备条件的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第三十六条 重点县水利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做好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和技术指导。加强质量监督,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督促落实工程管护责任。

第三十七条 省财政厅、水利厅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全程监管。重点抓好重点县选择、建设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三十八条 各重点县要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筹资筹劳等情况在受益区范围内张榜公布或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三十九条 在重点县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违反财政资金拨付和预算管理规定的单位和责任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处罚、处分。

对违反本办法或建设管理、资金使用混乱以及考核、抽查复验中发现违规违纪问题的,一经查实,取消重点县资格,并从取消资格之日起三年内不得重新申报。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各市县财政、水利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省财政厅、水利厅备案。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财预[2015]210 号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www.xiexiebang.com 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预[2015]210 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委):

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规范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运作和风险控制、预算管理等工作,促进政府投资基金持续健康运行,根据预算法、合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制定了《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政部

2015年11月12日

附件:

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规范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促进政府投资基金持续健康运行,根据预算法、合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基金,是指由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以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的资金。

www.xiexiebang.com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出资,是指财政部门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安排的资金。

第四条财政部门根据本级政府授权或合同章程规定代行政府出资人职责。

第二章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

第五条政府出资设立投资基金,应当由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报本级政府批准。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控制政府投资基金的设立数量,不得在同一行业或领域重复设立基金。

第七条各级财政部门一般应在以下领域设立投资基金:

(一)支持创新创业。为了加快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鼓励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

(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了体现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意图,扶持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改善企业服务环境和融资环境,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三)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为了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扶持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引导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有效解决产业发展投入大、风险大的问题,有效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为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公共设施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快推进

www.xiexiebang.com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八条设立政府投资基金,可采用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契约制等不同组织形式。

第九条政府投资基金出资方应当按照现行法律法规,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制定投资基金公司章程、有限合伙协议、合同等(以下简称章程),明确投资基金设立的政策目标、基金规模、存续期限、出资方案、投资领域、决策机制、基金管理机构、风险防范、投资退出、管理费用和收益分配等。

第三章政府投资基金的运作和风险控制

第十条政府投资基金应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运作。

第十一条政府投资基金募资、投资、投后管理、清算、退出等通过市场化运作。财政部门应指导投资基金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确保投资基金政策性目标实现,一般不参与基金日常管理事务。

第十二条政府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不得从事以下业务:

1.从事融资担保以外的担保、抵押、委托贷款等业务;

2.投资二级市场股票、期货、房地产、证券投资基金、评级AAA 以下的企业债、信托产品、非保本型理财产品、保险计划及其他金融衍生品;

3.向任何第三方提供赞助、捐赠(经批准的公益性捐赠除外);

www.xiexiebang.com 4.吸收或变相吸收存款,或向第三方提供贷款和资金拆借;

5.进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对外投资;

6.发行信托或集合理财产品募集资金;

7.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业务。

第十三条投资基金各出资方应当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约定收益处理和亏损负担方式。对于归属政府的投资收益和利息等,除明确约定继续用于投资基金滚动使用外,应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投资基金的亏损应由出资方共同承担,政府应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出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可适当让利,但不得向其他出资人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不得承诺最低收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四条政府投资基金应当遵照国家有关财政预算和财务管理制度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制度,建立投资决策和风险约束机制,切实防范基金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十五条政府投资基金应选择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进行托管。托管银行依据托管协议负责账户管理、资金清算、资产保管等事务,对投资活动实施动态监管。

第十六条加强政府投资基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信用记录,并将其纳入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第四章政府投资基金的终止和退出

www.xiexiebang.com

第十七条政府投资基金一般应当在存续期满后终止。确需延长存续期限的,应当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与其他出资方按章程约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八条政府投资基金终止后,应当在出资人监督下组织清算,将政府出资额和归属政府的收益,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

第十九条政府投资基金中的政府出资部分一般应在投资基金存续期满后退出,存续期未满如达到预期目标,可通过股权回购机制等方式适时退出。

第二十条财政部门应与其他出资人在投资基金章程中约定,有下述情况之一的,政府出资可无需其他出资人同意,选择提前退出:

(一)投资基金方案确认后超过一年,未按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完成设立手续的;

(二)政府出资拨付投资基金账户一年以上,基金未开展投资业务的;

(三)基金投资领域和方向不符合政策目标的;

(四)基金未按章程约定投资的;

(五)其他不符合章程约定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政府出资从投资基金退出时,应当按照章程约定的条件退出;章程中没有约定的,应聘请具备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出资权益进行评估,作为确定投资基金退出价格的依据。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章政府投资基金的预算管理

第二十二条各级政府出资设立投资基金,应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章程约定的出资方案将当年政府出资额纳入政府预算。

第二十三条上级政府可通过转移支付支持下级政府设立投资基金,也可与下级政府共同出资设立投资基金。

第二十四条各级政府单独出资设立的投资基金,由财政部门根据预算、项目投资进度或实际用款需要将资金拨付到投资基金。

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的投资基金,由财政部门根据投资基金章程中约定的出资方案、项目投资进度或实际用款需求以及预算安排情况,将资金拨付到投资基金。

第二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向政府投资基金拨付资金时,增列当期预算支出,按支出方向通过相应的支出分类科目反映;

收到投资收益时,作增加当期预算收入处理,通过相关预算收入科目反映;

基金清算或退出收回投资时,作冲减当期财政支出处理。

第六章政府投资基金的资产管理

第二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完整准确反映政府投资基金中政府出资部分形成的资产和权益,在保证政府投资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

www.xiexiebang.com 各级财政部门向投资基金拨付资金,在增列财政支出的同时,要相应增加政府资产——“股权投资”和净资产——“资产基金”,并要根据本级政府投资基金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基金清算或退出收回投资本金时,应按照政府累计出资额相应冲减政府资产——“股权投资”和净资产——“资产基金”。

第二十七条政府应分享的投资损益按权益法进行核算。政府投资基金应当在终了后及时将全年投资收益或亏损情况向本级财政部门报告。财政部门按当期损益情况作增加或减少政府资产——“股权投资”和净资产——“资产基金”处理;财政部门收取政府投资基金上缴投资收益时,相应增加财政收入。

第二十八条政府投资基金应当定期向财政部门报告基金运行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投资损益情况及其他可能影响投资者权益的其他重大情况。按季编制并向财政部门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实施前已经设立的政府投资基金,要按本办法规定将政府累计投资形成的资产、权益和应分享的投资收益及时向财政部门报告。财政部门要按照本办法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要求,相应增加政府资产和权益。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制度,按对基金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投资运营情况等开展评价,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

第三十一条政府投资基金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对基金运行情况的审计、监督。

第三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投资基金运作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

www.xiexiebang.com 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省级财政部门可结合本办法及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下载苏财规〔2011〕49号文件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财规〔2011〕49号文件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政府采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