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LNG储罐压力过高处理应急作业指导书
LNG储罐压力过高处理应急作业指导书
一、LNG低温储罐结构图及减压增压原理图
1.低温储罐为双层结构,内胆储存低温液体,承受介质的压力和低温,内胆的材料采用耐低温合金钢(0Crl8Ni9);外壳为内胆的保护层,与内胆之间保持一定间距,形成绝热空间,承受内胆和介质的重力荷载以及绝热层的真空负压。外壳不接触低温,采用容器钢制作。绝热层大多填充珠光砂,抽高真空。低温储罐蒸发率一般低于0.2%。
2.LNG低温储罐的减压增压原理图
低温储罐的出液以储罐的自压为动力。液体送出后,液位下降,气相空间增大,导致罐内压力下降。因此,必须不断向罐内补充气体,维持罐内压力不变,才能满足工艺要求。如图2所示,在储罐的下面设有一个增压气化器和一个增压阀。增压气化器是空温式气化器,它的安装高度要低于储罐的最低液位。增压阀与减压阀的动作相反,当阀的出口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打开,而压力回升到设定值以上时关闭。
增压过程如下:当罐内压力低于增压阀的设定值时,增压阀打开,罐内液体靠液位差缓流入增压气化器,液体气化产生的气体流经增压阀和气相管补充到储罐内。气体的不断补充使得罐内压力回升,当压力回升到增压阀设定值以上时,增压阀关闭。这时,增压气化器内的压力会阻止液体继续流入,增压过程结束。
二、故障现象:
LNG储罐压力迅速升高
三、可能出现的危险:
安全阀起跳喷液、阀门泄漏、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
四、关键控制点:
LNG储罐及附件
五、工具材料准备及安全防护设施配置:
防爆扳手、防护服、防冻手套、防护鞋、面罩或呼吸器、检漏仪一部、对讲机两部
六、主要人员:
现场操作人员2名、维修工1名、控制室监控员1名
七、作业气候、环境要求:
全天候
八、作业流程:
操作流程:
1、卸车时槽车增压过高:立即关闭自增压液相阀门并给储罐降压,待压力稳定后,缓慢打开自增压液相阀,卸车过程让压力稳定到(0.6-0.7)Mpa之间。
2、储罐内得LNG比重不统一或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罐内沸腾:如在卸车过程中,应立即停止卸车并给储罐降压,待稳定后采用正确的卸液方法(如有其他可卸液储罐应尽量让不同比重的LNG卸入不同的储罐),并且关闭正在出液的阀门,用沸腾储罐供液,降低其罐容。
3、储罐升压、降压调节阀问题(储罐压力过高或过低):如正在增压,应关闭自增压液相阀。升压过高时,用降压调节阀旁通给储罐降压。然后,仔细排查,根据具体情况(外漏、不过气、一直过气等),检修升压或降压调节阀。
4、储罐真空度不合格或保温材料问题,保温性能下降:首先打开BOG旁通给储罐降压,然后采用问题储罐供液;如压力升高过快立即启动倒灌作业,甚至打开EAG系统降压(不是紧急情况不能打开此系统),储罐内的LNG出完后,关闭进、出液阀门。确认正常后,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并与厂家联系,等待处理。
5、压力表问题:应更换压力表,将问题压力表维修后重新校 验或直接报废。
九、安全注意事项:
1、现场应有两人同时作业,并随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控制室监控人员,让其做好远程控制准备,直至作业完毕。
2、发现储罐压力异常应立即排查,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3、除站区发生更严重的事故外,发现储罐压力升高后应立即进行处理。
十、作业记录、总结
1、认真记录作业情况。
2、如出现问题应及时详细的分析总结。
第二篇:LNG站潜液泵故障处理应急作业指导书
LNG站潜液泵故障处理应急作业指导书
一、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典型的潜液式LNG泵的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电动机、主轴、轴承、叶轮、导流器等,部分产品还装有推力自平衡机构。
LNG潜液泵工作原理为泵启动后叶轮在驱动机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在叶片之间的液体受到叶片的推力,产生旋转运动,动能和压能增加,液体的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不断从叶轮中心流向四周,通过扩压管收集排出高压液体。LNG泵为潜液式两级离心泵,泵整体安装在一个真空绝热容器中,正常工作过程始终处于冷态,确保能够随时启泵加气;LNG泵由一台变频器控制其速度和流量,适应卸车、调压和加气等模式下不同的排量和压力要求。
二、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1.泵无法启动或液体无法到达。2.不能按额定功率和压力输送LNG。3.泵体振动
三、可能出现的危险:
影响正常加液
四、关键控制点:
潜液泵、泵池及其他附件
五、工具材料准备及安全防护设施配置:
防爆扳手、防护服、防冻手套、防护鞋、检漏仪一部、对讲机两部
六、主要人员:
现场操作人员2名、维修工1名、控制室监控员1名
七、作业气候、环境要求:
全天候
八、作业流程:
1.造成泵无法启动或液体无法到达的可能原因是转向错误和进口静压头不足,解决方法:检查转向,提高储罐气相区压力。
2.不能按额定功率和压力输送LNG的可能原因是管路压力损耗过大,需要检查管路压力情况,是否密封完好;叶轮或涡壳通道阻塞,需要专业人员拆卸检查清洗;耐磨环磨损或叶轮件损坏,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更换处理。3.泵体振动可能原因是轴承磨损或回转件损坏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更换;泵在最小流量下运行时要增加流量;轴承过紧或过载则要专业人员拆卸并维修;不正当的预冷,要充分正确的预冷;另外系统中有外来介质时需要专业人员清洗储槽、管路和泵内杂物。
九、安全注意事项:
1.定期对潜液泵进液、回气管路连接法兰进行紧固。
2.对管路紧急切断阀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正常。3.定期对潜液泵池地脚和顶部螺丝检查紧固。4.泵体外观清洁。
5.在泵运行时,随时观察有无异常噪音。
十、作业记录、总结:
1.认真记录作业情况。
2.如出现问题应及时详细地分析总结。
第三篇:LNG和CNG车应急处理方案
LNG槽车紧急情况处理办法
一、紧急情况分类
(一)槽车出站前发生泄漏;
(二)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超压状态;
(三)槽车发生翻车、受撞等交通事故;
(四)槽车真空意外丧失;
(五)槽车处于火灾环境。
二、应急处理方案
1.槽车出站前发生泄漏的应急方案
(1)驾驶员、押运员发现装车时发生泄漏,如漏气量微小,立即关闭进液阀门,协助站内操作工检测漏气点。
(2)驾驶员、押运员检测出槽车泄漏量较大(液体呈现喷洒状态时),立即气动关闭紧急切断阀门。
(3)驾驶员立即将事故情况准确地报告给分队长、充装站站长,协助站内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4)车队队长、安检员接到通知后,赶往事故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同时通过客服中心将事故情况报告抢险小组。
(5)事故处理完毕,经现场技术人员确认无任何危险隐患后,方可继续行车。
2.槽车行驶过程中处于超压状态的应急方案
(1)当槽车行驶途中罐体压力过高(超过0.7Mpa时),运输车应立即选择人员稀少、通风良好的位置停车,停车点附近不能有明火。
(2)驾驶员和押运员打开管路放空阀进行放散,直至压力表显示0.4Mpa以下时关闭阀门,放散过程中要设置警戒区域,密切关注下风向人员。(3)驾驶员立即将事故情况准确地报告给分队长和安检员,确认无隐患后方可继续行驶。3.槽车发生翻车、受撞等交通事故
(1)当发生翻车、受撞等交通事故时,驾驶员、押运员首先应确定现场附近无明火、易燃物,检查槽车有无漏气,立即向122交通事故勘察报警。
(2)当槽车未发现泄漏情况时,应及时准确地把现场情况报告给分队长,由分队长上报抢险小组。同时由客服中心通知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成员企业,在事故抢险小组未到之前协助驾驶员处理现场。
(3)当槽车发现泄漏情况,驾驶员和押运员无法控制漏气点时,驾驶员、押运员应立即选择人员稀少、通风良好的位置停车,停车点附近不能有明火。驾驶员气动关闭紧急切断阀,待泄漏量减小后穿戴防冻手套进行堵漏。
(4)驾驶员立即将现场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分队长报告,分队长按事故上报程序的要求逐级上报,并由客服中心通知抢险小组的成员赶往事故现场。待事故抢险小组到现场后确认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必要的处置,经过技术人员确定无危险隐患后,方可把运输车拖走或开走(在此过程中,客服中心应通知就近的燃气成员企业在事故抢险小组到来之前协助抢险)。
4.槽车真空意外丧失(内容器泄漏或外容器泄漏)的应急方案(1)当发现槽车压力急剧上升时,驾驶员、押运员应立即选择人员稀少、通风良好的位置停车,停车点附近不能有明火。(2)驾驶员和押运员打开管路放散阀、排空阀等进行放散,同时立即将现场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分队长报告,分队长按事故上报程序的要求逐级上报,并由客服中心紧急调遣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LNG槽车赶往现场进行倒罐。
(3)客服中心通知抢险小组的成员赶往事故现场,待事故抢险小组到现场后确认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必要的处置,经过技术人员确定无危险隐患后,方可把运输车拖走或开走(在此过程中,客服中心应通知就近的燃气成员企业在事故抢险小组到来之前协助抢险)。
5.当槽车处于火灾环境(发生火灾)的应急方案
(1)驾驶员、押运员应立即关闭所有气、液相阀门,当阀门无法关闭或泄漏处无法堵塞时,立即使用槽车自带干粉灭火器灭火。(2)火灾扑灭后,槽车泄漏的抢救方案参照抢救方案4。
CNG槽车紧急情况处理办法
一、紧急情况分类
(一)槽车出站前发生泄漏;
(二)槽车运输途中钢瓶发生泄漏;
(三)槽车发生交通事故,钢瓶未出现漏气情况;
(四)槽车发生交通事故,钢瓶出现漏气情况时;
(五)槽车发生翻车事故时,钢瓶无漏气情况;
(六)槽车发生翻车事故时,钢瓶有漏气情况;
二、应急处理方案
1、槽车出站前发生泄漏的应急方案
(1)驾驶员、押运员检测出钢瓶有泄露现象时,应立即关闭各瓶组阀门,关闭上游环路阀门。同时熄灭发动机,消除附近存在的明火及隐患。
(2)驾驶员立即将事故情况准确地报告给车队安检员、分队长、加气站站长及相关负责人,并协助站内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3)车队安检员、分队长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往加气站,查找漏点进行堵漏(如泄漏点过大,应采取对泄漏钢瓶进行放散),同时分队长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抢险小组。如安检员和分队长距离加气站较远,联系加气站内的技术人员对事故现场处理。
(4)待事故处理完毕,并确认无任何危险隐患后,方可根据分队长指挥,确定是否继续行车。
2、槽车在运输途中钢瓶发生泄漏,随时都有着火和爆炸危险的应急方案
(1)当钢瓶发生大量泄漏后,运输车必须停下,但停放地点不得靠近机关、学校、厂矿、桥梁、仓库和人员稠密的地方,停车位置应通风良好,停车点附近不能有明火。司机和押运员(至少有一人懂得运输车及钢瓶的工艺)应立即查找漏气点,找到后关闭各瓶组阀门,上游环路阀门,消除泄漏。
(2)发生泄漏应立即止漏,如不能控制漏气点,应及时把漏气管段的气体进行放散(放散过程中需设立隔离区,熄灭周边火种),司机和押运员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监护。
(3)运输车在运输途中钢瓶发生火灾时,驾驶员、押运员应立即将车停靠在空旷地带,拨打119求救。首先要射水冷却,并迅速扑灭运输车体的燃烧,再用干粉或直流水枪扑灭气瓶喷出的火焰。在灭火过程中,为了避免爆炸伤人,应划出危险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当发现火焰发白,并伴有“吱宁”的声音,运输车有摇晃、颤抖等异常红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在不能有效防止爆炸的情况下,应果断地将参加扑救的人员和车辆迅速撤离危险区。
(4)进行安全监护的同时,要及时准确的把情况报给车队队长,队长立即通知客服中心,由客服中心通知事故抢险小组人员,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燃气企业,在事故抢险小组未到达之前协助处理现场。
(5)事故处理完毕后,须经抢险小组专业人员确认无危险隐患后运输车方可继续行使。
3、发生交通事故,钢瓶未出现漏气情况时的应急方案
(1)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押运员应首先检查管路、阀门是否漏气。事故现场有明火,首先应该灭火,并立即向122交通事故勘察报警。
(2)当槽车未发现漏气情况时,应及时准确地把现场情况报告给分队长,由分队长逐级上报。
(3)待分队长和安检员到现场后确认事故的严重程度,确认钢瓶无危险隐患存在时,方可用拖车把运输车拖走,协助当地交警进行事故处理。
4、发生交通事故,钢瓶出现漏气情况时的应急方案
(1)当发生交通事故时,驾驶员或押运员应检查管路、阀门漏气现象。事故现场有明火,首先应该灭火,立即向122交通事故勘察报警。
(2)当发现钢瓶有漏气情况时,驾驶员和押运员无法控制漏气点时,应当关闭除泄漏管路之外其它钢瓶阀门,进行漏气管段的放散,放散的地点尽量避免在城镇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如只能在原地进行放散,应对周围设置警戒线,疏散附近居民。在高速路上放散时,至少要把同方向行使的车辆拦截在安全范围外的地方。
(3)放散的同时,应立即把现场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分队长报告,分队长按事故上报程序的要求逐级上报,并由客服中心通知抢险小组的成员赶往事故现场。待事故抢险小组到现场后确认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必要的处置,经过技术人员确定无危险隐患后,方可把运输车拖走或开走(在此过程中,客服中心应通知就近的燃气成员企业在事故抢险小组到来之前协助抢险)。
5、当运输车发生翻车事故时,钢瓶无漏气情况的应急方案
当运输车发生翻车事故时,钢瓶无漏气情况,抢救方案参照第3条,并听从技术人员的指挥进行吊装(严禁产生火花)。
6、当运输车发生翻车事故时,钢瓶有漏气情况的应急方案
抢救方案参照第4条,放散完后,听从技术人员的指挥进行吊装。
第四篇: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作业指导书)
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作業指導書)
目的:
意外事故是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不僅威胁着員工的身心健康,還直接影響生產.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关系到員工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涉及到企業乃至社会的稳定。为防患于未然,切实有效地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危害,及时有效地给予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保障全体員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企業作業秩序,保证各项生產生活工作顺利开展,依緊急事件處理程序,制定本应急处理作業指導書。範圍:
富港東坑廠區
定義:
意外事故,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出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职權
1員工:負責各类事故的報警,協助人員救助
2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在發生事故時報警并進行事故调查和對事故當事人及相關責任人進行懲戒处理。
3工安部:負責事故的報警受理.登記,并協助聯絡車輛救護傷員并參與現場勘查,程序:
1:員工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
1.1现场首遇員工为第一责任人。
1.2建立“首遇责任制”,即廠區意外伤害事故一旦发生,首遇員工,应在第一时间给予救助。否则,即视为失职行为,將根據員工獎懲相關條款予以追究责任。
1.3建立“第一时间汇报责任制”,即在发现意外伤害事故(含突发性疾病)后,首遇員工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所屬單位当日現場組長或課長。
1.4首遇員工在第一时间报告部門現場組長或課長。并视情况紧急程度可直接拨打各廠區消防中心電話,在条件许可情况下直接护送当事人到医院寻求救治,必要时寻求警力支持。
1.5現場組長或課長应在第一时间与首遇員工汇合,指导救治工作。若情况严重,并通知社會責任部和工業安全部赶赴医院(现场),同时向廠區最高長官汇报,并展開事故調查.呈送工業安全部.1.6事故單位負責人与受傷員工直接領導人应在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协助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廠區最高長官將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汇报当地政府和安全生產主管部门。
2.4在明确责任人的基础上,及时告知受傷員工的緊急聯絡人,说明情况,并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及时到医院与对方家长见面,协商处理治疗事宜。
1.7紧急救治工作结束后,事業單位要及时向现场員工了解情况,檢討事发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廠牌和知情人的证明材料),以便责任认定,进行相关处理。并重新增補車間危險源識別一覽表.1.8各事業單位和帶班組長課長要对受伤(发病)員工及时慰问,稳定情绪,做好认真细致的安撫解释工作。处理好善后事宜。
1.9积极协助社會責任部,做好投保員工的保险赔付工作和善后处理工作。组织教育培訓人員对受伤(发病)員工进行復工后的教育訓練。
2:意外触电事故的處理
2.1:触电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
2.2: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
2.3:用干棒、木板等做绝缘物,拉开触电者或电源线。
2.4:触电者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心跳应使他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一些氨水类物品或在他身上萨些冷水,摩擦全身,使其发热(冬天应注意保暖)并迅速请医生诊治。
2.5: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呼吸逐渐减弱或发生痉挛现象,但有心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6:如触电者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或出现“假死”现象,绝不可以认为已经死亡而放弃救治,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3:機械傷害,中毒事故的处理
3.1:当发生机械事故,应立即通知當班组长,由當班组长将伤者迅速送到车间医药箱处,根据其伤情实施伤势处理,若情况较为严重无法自行处理时,应知会部门主管并立即送到各廠區消防中心,由消防中心人员了解其伤情,安排车辆送往相关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
3.2:若发生急性中毒(主要是天那水、电油、油漆等)应立即通知其當班组长,并知会部门主管,解开伤者上衣,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告知工業安全部,由工業安全部安排车辆将伤者立即送到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一般情况不会发生此类事故)。
3.3:若发生硫酸、盐酸等腐蚀性很强的化学物品溅到身上或眼睛上时,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立即通知工業安全部送往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
4:意外火灾事故處理
4.1:当火灾发生时,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给消防中心或保安室,公司自動消防队员立即奔赴现场,组织人员扑救,并同时知会组长和部门主管。
4.2:若火势较大,在5——7分钟内无法扑灭时,公司报警人员应立即拨打“119”,请求消防队支援,并说清起火地点、火灾性质、有无受困人员等等,并留下电话,到厂门口迎接消防车辆。
4.3:同时通知當班组长与部门主管立即疏散人员,并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工作人员疏散到广场,并清点人数,是否有人还在火灾现场。
4.4:切断电源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电源总制。
4.5:一切过程皆应行动迅速、紧张有序、各司其职、积极扑救、让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还应注意自身的安危。
5:意外设备故障处理
5.1:作业时发现设备故障时第一时间关机,切断电源。
5.2:作业人员关机切断电源后及时找组长,报告设备故障状态。
5.3:组长知道设备故障后,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修理。
5.4:专业技术人员修机完好后通知组长,组长确认后通知作业人员继续生产。
罰 則
1員工有下列行為的,給予大過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遇到意外事故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意外事故的;
(三)在意外事故调查期间不配合的。
2各單位負責人在意外事故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記大過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意外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意外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3意外事故发生事業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給予解除勞動關係,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意外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意外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意外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意外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7:參考文件或附件
6.1 緊急事件處理程序
6.2不符合.矯正和預防措施作業程序
6.3 事故調查報告表
6.4 事故損失估算表
第五篇: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注水法处理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 引言
液化石油气在我国已广泛使用,因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而造成的事故曾多次发生,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分析液化石油气贮罐泄漏特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出现泄漏的部位不同,则泄漏物的状态、泄漏速度以及泄漏点对罐区构成的威胁各不相同,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大小也不一样。因此,有必要对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情况及其危险性特性进行分析,并讨论相应的对策。储罐可能出现泄漏的不同部位及危险性分析
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接管有液相进口、气相进口、液相出口、气相出口、排污口、放散口以及人孔等。由于集中应力的作用,各种接口、焊缝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中蒸气压高,液化石油气对法兰橡胶密封件的溶胀性强,因此法兰处较容易出现泄漏;液化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分,长期贮存时,水分会逐渐积累下沉,积聚在储罐的下部。罐越大,时间越长,积聚量越大。在罐底水层的作用下,罐底及罐底阀件的腐蚀比其它部位严重,容易出现泄漏。
2.1 管道或法兰泄漏
管道或法兰出现泄漏点时,液化气的泄漏速度较慢,泄漏或燃烧点离罐体远,危险性较小。停止输送气体,慢慢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的阀门,即可切断泄漏源排除危险。如果相邻阀门不能关紧,为防止泄漏点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而产生危险,还可以暂时主动点燃液化气,让其稳定燃烧,等必
要的抢险措施都准备好后,再扑灭火焰。
2.2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
罐体顶部或与顶部相连接的阀门、管道出现泄漏时,泄漏物为气相液化气,泄漏量相对较小;抢险人员直接接触的是气体,冻伤的可能性较低。2000年7月15日,一辆满载9吨(准载8吨)液化气的槽车在途径四川省绵阳市宝成铁路桥洞时,由于车身超高,与桥洞顶部发生碰撞,槽车被卡在桥下,槽车顶部发生泄漏,对铁路线和旅客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经消防官兵英勇奋战,强行堵漏成功。据悉,参加抢险的消防官兵当时虽未着防冻服装,却没有人员被冻伤。
2.3 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
无论是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泄漏出的都是液体,泄漏速度快,泄漏量大,泄漏点处于罐区之内,危险性比前面谈到的两种情况都大。1998年3月5日,陕西省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内一个400立方米球罐的根部阀门损坏,导致罐内液化气大量泄漏,引发了罐区的连续爆炸,造成11人死亡(事故中有7名消防官兵牺牲),31人受伤。1979年12月18日,吉林市城建局煤气公司一个400立方米的液化气罐的根部法兰泄漏,引起罐区连续爆炸,事故中死亡32人,受伤54人。1997年9月14日,印度石油公司彼雅卡炼油厂一个容积为12000立方米的液化气罐的罐根管线接口泄漏,引发了附近三个同样大小的液化气储罐和12个石油罐爆炸,造成25人死亡。
罐体底部泄漏或紧邻罐体的第一个阀门/法兰泄漏事故所具有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面:
(1)抢险救援的难度高
以上列举的液化气贮罐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泄漏部位都是在贮罐底部(或是紧邻罐底的第一个阀门和法兰,或是罐根管线接口),抢险人员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因为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关闭阀门的方法直接切断泄漏源。当抢险人员强行堵漏时,由于罐体直径大、罐下障碍,液化气泄漏压力大、流速快,难以实施堵漏作业;如果抢险人员皮肤直接接触到液态液化气,容易被冻伤,而且液化气还
能造成人员中毒,堵漏作业往往被迫中断。
(2)主动控制事故的可能性小
在储罐底部出现液相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不宜采用主动点燃液化气的方法。如果采用点燃法,形成的固定燃烧点离罐体很近,辐射热使罐体温度上升,直接威胁罐体安全;而且一旦出现储罐底部泄 1 漏,就会形成相当大的爆炸性气体区域,主动点火还有引起空间爆燃的可能。倒罐虽然可以减少泄漏罐内的贮量,但要以罐区其它储罐有足够的剩余容量为前提,而且在液相液化气被抽空之前,罐内压力不会降低,泄漏速度不会减缓,堵漏的难度不会降低。随着泄漏的继续,爆炸性混合气体的范围逐
渐扩大,危险性不断增大。
(3)发生爆炸性火灾的可能性大
由于气相液化气比同样条件下的空气重,不容易扩散,泄漏出的液相液化气气化后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很容易达到爆炸浓度极限(2%~10%),而液化气的最小引燃能量只有0.18 ~0.38mJ,很小的点量就能够将液化气爆炸性混合物点燃。液化气在泄漏时会产生高达数千伏的危险电压,从泄漏部位喷出的介质和容器都带有静电,其放电火花足以引燃液化气,即使抢险时划定了禁火区,潜在的静电放电危险也不能保证不发生爆炸。如果混合气体发生爆炸,势必引起罐区连续爆炸而使事故失
去控制。
由此可见,液化气储罐或紧临储罐的阀门、法兰等部位出现泄漏时,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发生爆炸火灾的可能性更大,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控制。使用向罐内注水的方法抢险
当储罐底部发生泄漏时,利用液相液化气比水轻且与水不相溶的性质(液相液化气的比重是4 ℃时水的比重的0.5~0.6倍),向储罐内注入一定数量的水,以便在罐内底部形成水垫层,使泄漏处外泄的是水而不是液化气,从而切断泄漏源,使火焰自动熄灭,然后再采取堵漏措施。这种利用水重于液化气的性质向储罐内注水而切断泄漏源或减少泄漏量的方法称为注水法。注水后,由于从泄漏部位喷出的是水而不是液化气,中毒、冻伤和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均大大降低。而且注水作业可以在远离泄漏点的地方进行,更可保证抢险人员的安全。2001年2月26日,武汉市青山区115街的武汉市水泥厂液化气管道发生泄漏,就使用了注水的方法抢险并取得了成功。1998年3月5日西安液化气站于16日30分左右出现泄漏,发生爆炸是在18 时40分,其间有足够长的时间采取注水法抑制泄漏,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坐失良机,以致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
使用注水法处理泄漏事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水法适用的对象
·泄漏物为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且其密度小于水,泄漏部位是在储罐的底部或下部;
·泄漏物为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且其密度大于水,泄漏部位是在储罐顶部或上部。
(2)泄漏部位的位置
必须确定泄漏部位是在储罐的底部、下部或与下部相邻的阀门或法兰。否则,水垫层高度难以达
到泄漏点高度,不能切断泄漏源。
(3)液化气的温度
通过查看温度测量仪表,了解液化气的温度是否在50℃以下,因为液化气储罐的设计温度为50℃,注水作业应在其设计温度范围以内进行。而且所注水的温度应低于液相液化气的温度,否则,注入的水会对液化气有加热作用。
(4)注水量的控制
所注水的体积加上液相液化气的体积应小于储罐容积的90%,即:V1+V2<0.9V 其中V1为注入水的体积(m3);V2为原有液化气的液相体积(m3);V为贮罐的容积(m3)。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5.3.8条明确规定:液化烃储罐的储存系数不应大于0.9。当储罐适量充装时,储罐内压为液化气的饱和蒸气压,温度每上升10℃,饱和蒸气压上升0.2MPa,能够保证安全。液化气的体积膨胀系数约为水的10~16倍,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升高10℃,体积膨胀3~4%。如果超装,气体空间过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液相液化气很快就会充满罐体,若温度继续升高,罐体因束缚液相膨胀而承受的压强会迅速上升,温度每上升1℃,压力就会上升2~3MPa,2 只要温度上升3~5℃,内压就会超过8MPa的耐压极限并发生危险[2]。
(5)泵房、配电房处可燃气的浓度
泵房、配电房等处的可燃气浓度应低于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以保证注水操作的顺利进行。一点建议
笔者在液化气储存单位进行防火检查时,发现液化石油气储存系统没有现成的管道可用于紧急情况下向罐内注水,这对注水法的实施非常不利。2001年1月17日8时16分,江苏省苏州市罗马磁砖有限公司一只储量100m3的储罐底部法兰垫圈老化出现泄漏,直接威胁罐区另一个同样容量储罐的安全。消防官兵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战斗,堵漏基本成功,但由于罐内压力很高,仍有少量泄漏。抢险人员当时就想到使用注水法制止泄漏,但因为没有现成的管道和接口可用于注水,只好让特勤中队继续堵漏,同时设水枪驱散气体,并倒罐抽走泄漏罐内的液化气,直到17时罐区才化险为夷。但并不是所有的消防部队都有特勤中队、特勤装备和相应的处理恶性事故的能力,如果这起事故发生在消防装备稍差的地方,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储罐设有注水用的接口,抢险成功的胜算就大多了。目前实施的《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没有对设置紧急情况下注水用管道和接口作出规定,建议下次
修订时能予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