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控制规范(存货)
会计控制规范——存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存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提高存货的运营效率,根据国家有关会计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存货是指公司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于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资等,包括各类原材料、商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有限公司(简称总部)及其所属各独立核算单位(以下统称区域)。
第四条 各独立核算单位总经理对本公司存货的安全、完整及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第二章 分工与授权
第五条
存货主要由采购部、营运部(收货部、库控部、商品部、前台部、防损部、配送中心)、财务部等进行分工管理。
(一)采购部
主要负责筛选符合本公司要求的合作供应商、验证合作供应商应具备的法定资格证件(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一般纳税人身份、生产许可证或代理权证等)、慎选适合本公司客户群的产品、与供应商洽谈合同条款(包括:质量、包装、品牌、折扣、价格、进货奖励、广告赞助、促销办法、订货办法、订货数量、货款支付条件、交货期限及送货地点等)、制定最有竞争力同时又有合理利润的商品售价、建立及维护商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档案资料(如供应商相关信息,商品项关信息等)等。
(二)营运部
属存货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存货的购置(取得)、验收、仓储、保管、销售、领用、盘点等环节。
1、商品部
负责存货的请购,部门人员应根据存货预算、实际需要等,及时提出采购申请,合理订货,防止不必要的资金占用和增加仓储负担。
2、收货部
根据有关验收规定负责对存货进行验收并入库。
3、防损部
参加存货的验收,监督存货的盘点,控制存货的损耗。
4、前台部
负责销售过程存货的清点核查及款项收取。
5、库控部
组织存货的盘点,监控库存异常。
6、配送中心
根据有关验收规定负责对存货进行验收并入库,同时对各门进行配送。
(三)财务部
负责制定存货管理制度,正确进行存货的日常核算,参与存货的清查盘点,掌握存货预算的执行情况等。
第七条 存货按购置与审批、验收与入库、付款、仓储与保管、销售与收款、盘点、处置等七个环节进行控制。
(一)购置与审批
各门店根据存货预算、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审批人员根据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采购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审批人应当要求请购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拒绝批准。
(二)验收与入库
收货部应当根据有关验收规定对实际采购物品进行验收并入库,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按批准意见处理。验收时,必须审核收到货物的明细,查明品种与数量是否与订单一致,对不符合规格或数量要求的应当拒绝签收,对无对应订单的货物,不得收货。
对款到发货的商品,若供应商所送商品与订单不符,需与相关采购人员取得联系后,采取处理方法。
(三)付款
财务部根据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颁布的《货款支付管理办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款支付手续。
(四)、仓储与保管
由配送中心及各子公司商品部负责。
(五)、销售与收款
由前台部、防损部共同负责。
(六)盘点
由商品部、库控、财务、防损等部门共同负责。
(七)、处置
处置是指存货不能按正常渠道进行销售和利用时所采取的减少库存的方法,由商品部提出,经相关人员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 审批人应当根据存货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存货业务。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存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存货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第三章 取得、验收与入库
第九条
各子公司根据实际经营状况需要购置存货的,按如下流程办理存货取得手续:
1、正常补货订单:按照正常的定货周期,按照建议订货量,由商品部主管固定时间向供应商发出订单,订单金额在3万元以内的由商品部经理审批,超过3万元的由副店总或店总审批。
2、新商品订单、恢复采购的订单由采购部发出,金额在3万元以内的由采购部经理审批,超过3万元的由采购副总监或总监审批。
3、促销商品订单由商品部门发出。若某商品既是新品又是促销品,则首张订单按新品处理,由采购部发出,后续补货定单则由商品部发出。
4、赠品转为卖品需做免费订单,办理入库手续。
5、审批人员根据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对订单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审批人应当要求请购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拒绝批准。第十条 存货到货后,由收货部和防损部负责验收,生鲜商品需生鲜部门参与验收,贵重商品与专柜商品须由所在区域参与验收并签字。
(一)收货部门根据订单通知的预定到货日期,应妥当安排卸货、验收和入库的准备工作。
(二)验收时,必须审核收到货物的明细,核对品种与数量是否与订单一致,对不符合规格或数量要求的应当拒绝签收。总部配送商品、区域间批发商品按单审核,验收时所发现的数量差异报防损部追踪核查。
(三)收货部应当根据订单记录、配送单、批发单 进行收货,对无对应订单的货物,不得签收。
(四)对于生鲜商品,按合同规定需要取样检验时,必须将样品送检验部门按法定的或约定的标准进行检验,若检验不合格,则按采购部门提出的意见办理退货、更换、扣款、或索赔。若违约情形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应依据法律途径追索赔偿。
(五)对验收合格的存货,验收人、核查人、送货人、防损员(贵 重商品由区域所在接收人员签字)等在《商品验收单》上签字,并加盖防损部及收货部专用章。第一联收货部留存,二联交供应商。
第十一条 财务部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商品验收单》对验收合格的存货及时办理入账手续,正确登记入库存货的金额。
第四章 仓储与保管
第十二条 各子公司应当根据销售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资金筹措预算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货的结构和数量。
第十三条 各子公司应当加强对存货的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
仓储、营运人员责任心要强,应及时对各类商品上货,在保管过程中废弃的存货,必须进行登记,办理报废手续。
各子公司仓储、保管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在值班轮班、入库检查、货物调运、出入库登记、仓库清理、安全保卫、情况记录等各方面的职责任务,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第十四条 各子公司应每月两次(中旬和月底)对生鲜商品进行盘点、于每年十一月按《商品盘点规范》对所有商品进行一次全场大盘点、不定期由库控部、防损部等对库存商品按类别(或单品)进行循环盘点,核实库存数量,及时发现并掌握存货的损坏、变质和长期积压等情况。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存货盘点表》,并与MIS系统存货相核对。发现账实不相符的,应编制《存货盘盈(亏)表》,并及时查明存货盘盈、盘亏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报告总部,据以调整账务。
第十五条
对高价值/高损耗商品定期进行盘点,以维持低损耗水平,防止公司利益的损失。
第十六条 各子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存货的具体特征,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第五章 销售、收款与处置
第十七条 各区域应当加强对存货的销售收款与处置控制。
各门店内部各业务部门因管理、工作等需要领用存货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填制行政调拨单,报区总审批。
各门店销售存货,应当符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收入》的有关规定。
各门店对外捐赠存货,应当报总部审批,签订捐赠协议。捐赠对象应当明确,捐赠方式应当合理,捐赠程序应当可监督检查。
各门店运用存货进行对外投资,应当报总部审批,并与投资合同或协议等核对一致。
第十八条 存货因保管不善造成已过期不能销售或已霉烂变质的,需报防损、财务、店总、区总审批后,进行报损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各门店处置残、次存货,应由防损部、商品部和库控等部门共同提出处置方案,店总应重点审核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报区总审批后实施。
第六章 存货核算
第十九条
公司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商品进、销、调、配、存进行管理,每种商品通过不同的编码进行区分,有关商品进、销、调、配、存的各种数据都能及时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查询。
第二十条
取得存货时按历史成本计价,库存存货按最新进价计价。
第二十二条
发出存货的成本按月、分大类结转,采取“以存计耗”法,计算公式为: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期增加存货成本—本期库存存货成本
本期增加存货成本=本期进货成本—本期退货成本+本期调价单调增额—本期调价单调减额—本期存货报损额+(—)本期大类变更调整库存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总部相关部门或提请董事会下辖的内部审计机构定期和不定期派出人员对子公司存货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存货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二)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三)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取得是否真实、合理,存货验收手续是否健全,存货保管的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存货清查、盘点是否及时、正确。
(四)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处置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价款是否及时收取并入账。
(五)存货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成本核算、价值变动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及时。
第二十五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存货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负责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当告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单位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按照单位内部管理权限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由总部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货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存货(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单位存货的内部控制和管理,防范存货业务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存货的安全、完整,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
第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制定本部门或本系统的存货内部控制规定。
各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结合部门或系统的存货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存货业务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第二章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第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存货业务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一)存货的采购、验收与付款;
(二)存货的保管与清查;
(三)存货的销售与收款;
(四)存货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
(五)存货业务的审批、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
单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存货的全过程业务。
第六条 单位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办理存货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
第七条 单位应当建立存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存货业务。
第八条 审批人应当根据存货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存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存货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第九条 单位应当制定科学规范的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的开展情况,确保存货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章 取得、验收与入库控制
第十条 单位应当根据存货的不同取得方式,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存货取得真实、合理、透明。
单位外购存货,应当符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的有关规定,采购批量和采购时点的确定应当符合市场状况、行业特征和单位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单位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其实有价值和质量状况应当经过评估和检查,并与单位筹资合同或协议的约定相一致。
单位取得的存货为对方单位抵顶债务的,该类存货的取得应经过单位有关部门和人员审核批准,其实有价值和质量状况应当符合双方的有关协议。
第十一条 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所取得的存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对于验收合格的存货,应当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部门和人员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视存货的不同取得方式作出相应处理。
第十二条 单位财会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验收证明对验收合格的存货及时办理入账手续,正确登记入库存货的数量与金额。
对会计期末货物已到、发票未到的收货,应暂估入账。
第十三条 单位存货管理部门应当设置实物明细账,详细登记经验收合格入库的存货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数量、单价等内容,并定期与财会部门核对。对代管、代销、暂存、受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相混淆。
第四章 仓储与保管控制
第十四条 单位应当根据销售计划、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货的结构和数量。
第十五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存货的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
单位生产部门应当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材料、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与控制,并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等对转入、转出存货的品种、数量等进行登记。对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的存货,也应进行登记。
单位仓储、保管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在值班轮班、入库检查、货物调运、出入库登记、仓场清理、安全保卫、情况记录等各方面的职责任务,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第十六条 单位应当建立存货的分类管理制度,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应当采取额外控制措施,确保重要存货的保管、调用、转移等经过严格授权批准,且在同一环节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经办。
第十七条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存货的具体特征,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鼠、防盗和防变质等措施,并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存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类存货进行实地清查和盘点,及时发现并掌握存货的灭失、损坏、变质和长期积压等情况。存货发生盘盈、盘亏的,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九条 单位应当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存货的信息化管理,确保相关信息及时传递,提高存货运营效率。
第二十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存货成本会计核算系统,正确计算和结转存货成本。
单位应当加强对存货跌价的会计核算,及时掌握存货价值变动情况。确认、计量存货跌价的依据应当充分,方法应当正确。
第五章 领用、发出与处置控制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加强对存货领用与发出的控制。
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因生产、管理、基本建设等需要领用原材料等存货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填制领料凭证。
单位销售存货,应当符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行)》的有关规定。
单位对外捐赠存货,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签订捐赠协议。捐赠对象应当明确,捐赠方式应当合理,捐赠程序应当可监督检查。
单位运用存货进行对外投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并与投资合同或协议等核对一致。
第二十二条 单位应当建立存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存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
单位处置残、次、冷、背存货,应由仓储、质检、生产和财会等部门共同提出处置方案,经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员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单位应当组织相关部门或人员对存货的处置方式、处置价格等进行审核,重点审核处置方式是否适当,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价款是否及时、足额收取并入账。
第二十四条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存货取得、验收、入库、保管、领用、发出及处置等各环节凭证、资料的保管制度,并定期与财会部门核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单位应当建立对存货业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第二十六条 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存货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二)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三)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取得是否真实、合理,存货验收手续是否健全,存货保管的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存货清查、盘点是否及时、正确。
(四)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处置是否经过授权批准,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价款是否及时收取并入账。
(五)存货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存货成本核算、价值变动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及时。
第二十七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存货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负责监督检查的部门应当告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单位监督检查部门应当按照单位内部管理权限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和有关部门的整改情况。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浅论存货管理和成本控制
浅论存货管理和成本控制
【摘要】存货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被列为第一号,由此可见存货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的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存货 管理 控制
一、存货及其管理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因为它不仅在企业营运资本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又是流动性较差的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二、存货管理的目标
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三、推行零存货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反对产品过分积压,这一目标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存货在适时制下被认为对企业的经营存在负面影响。
1.企业持有存货,占压流动资金。当企业持有大量存货时,相应数额的资金就暂时沉淀下来,直到产品销售出去才能重新参加周转。如果企业存货严重积压,为了获得流动资金支付工资等必要的开支,企业可能被迫增加举债,支付额外利息;反之,如果企业能够大量减少存货,甚至是零存货,将这部分资金运用到其他方面,则可以取得投资收益。可见,企业持有存货存在机会成本。2.企业持有存货,会发生仓储成本。大量存货必然要占用仓储空间,要耗费企业人工进行管理,存货本身在仓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损耗。这种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将提高企业的成本水平。
3.企业持有存货,会掩盖生产质量问题,掩盖生产效率,增加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当企业后一道工序进行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从在产品库中取出的在产品有次品,则可以再去在产品库中取用合格品,这时次品的出现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不会立即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不利于企业寻找次品出现原因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假设企业生产效率低,市场需要大量成品时,有库存成品起缓冲的作用,不利于督促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四、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途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在企业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利润增加;在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使企业利润更快地增长;在企业销售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以有效地控制利润的下降。因此,企业应该把成本控制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2.成本控制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的重要武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同行业的竞争、企业职工要求提高薪水、改善福利待遇等。企业要想在压力中寻求生存及发展,降低成本是最重要的措施。降低成本可以降低保本点,扩大安全边际,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后有了稳固的经营基础,才能有力量去寻求新的发展。
五、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的管理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张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理提到日程上来。
1.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及完整。
2.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3.存货的规划。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前的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占用额。
4.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第一,做好岗前分工控制。第二,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第三,仓储与保管控制。第四,监督与检查。
5.合理调整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六、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组织体系
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就其整体结构而言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成本控制决策系统:该系统负责决策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战略措施。二是成本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以成本控制总体目标和战略目标为指导,制定成本控制计划,行使协调、监督职能,是成本控制主体层次系统的中间层次。三是成本控制执行系统:该系统一方面从已经明确的成本控制责任出发,各具体控制现代企业人财物对象成本和产供销环节成本的成本控制主体(包括各部门、各内部单位和各岗位职工),从实际出发,采取一系列战术和措施,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各自分解到的成本子目标;另一方面,根据各部门、各内部单位的工作特点和生产工艺及成本的形成特点,制定二级成本控制方法,并行使相应的决策、管理职能,以保证完成或超额完成各自分解到的成本控制子目标。
(二)改革财务管理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企业内部划分为小核算单位后,相继出现了一些经营实体另立户头,财权分散,出现了开支成本总部负担,盈利留在下属部门,而对下属部门的财务监督力度较软,造成企业效益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必须改革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解决好扩权、放权与必要集中的关系,将分散的财权收归总部统一管理。为确保这一集中的实现,各单位的核算员必须与原单位(或部门)脱钩,划归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的聘用应由财务部门决定,使核算员能在职权范围内尽职尽责地做好财务核算工作。
(三)加强企业成本的日常管理工作
成本的日常管理,在企业既是一项极其普通的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极其难以控制到位的工作。成本控制的效果受内在及外在因素的影响,包括执行标准的科学性,贯彻的准确性、普遍性及个案的特殊性等。企业成本的日常管理要根据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责任制,明确企业内部应建立以资金、固定费用、变动成本三大指标为中心的核算、控制、考核体系。
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经营管理等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下一进行成本预测,并将成本分解落实到各下属单位、部门,加强考核与控制,把下属单位、部门的变动成本和利润作为考核指标,把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捆绑在一起,作为评分计奖的依据,总部下属各单位、部门应对责任指标进一步分解为产量、质量、消耗、出勤率4项指标下达到下一层,以保证本单位责任指标的完成,月终通过编制责任会计内部报表,反映各单位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以达到事前、事中控制,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加强物资采购的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健全的物资采购制度,合理的采购分工,科学的采购方式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根本保障。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物资采购应实行归口管理。物资采购只有归口物资部门,才能为实现集中批量采购打下基础,反之,不实行归口管理,造成多头采购,必然形成管理混乱、成本失控的局面。
2.实行集中批量采购。集中批量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降低采购价格的前提。要实现控制,首先就要集中采购,只有集中才能形成批量,有了批量才能争取到生产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才能达到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
3.加强物资采购来源渠道的管理。选择物资采购来源渠道,应坚持“质量合格、费用最低,费用相同、质量选优”的原则。按照这样的原则确定长期的采购供应渠道,建立物资采购来源渠道档案,对物资采购来源渠道实行动态分析管理,定期评审,不符合要求的及时调整。同时还要继续开辟更优的渠道,形成渠道间的竞争,为保证物资供应和降低采购成本创造条件。
4.合理制定采购方案。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对需采购的物资,采购部门要依据企业审定的渠道,根据到站情况、运输方式等,逐一测算采购总成本并用采购成本法进行核算,据以确定最佳方案。
(五)充分利用闲置资源
这里所说的闲置资源并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闲置资源,包括充分利用外部和内部本身的闲置资源,如土地、未开发的矿产及自然物,闲置的厂房、仓库以及机器设备等等。这些资源本身具有使用价值,由于种种原因而废弃不用,使其价值被埋没。如果通过合作、租赁等方式将它们合理的经营运作或以较少的资金拥有它们,就会产生低投入、高产出的效果。
(六)盘活积压商品
商品滞销积压,是企业经营中常见的问题。商品卖不出去,其价值自然会减损,这时候,及时处理积压商品就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件重要事项。积压的商品如果不及时推销出去,便会慢慢地失去市场,企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积压商品卖出去,表面看依然是亏损,实际上是把企业因商品积压而造成的亏损降到了最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积极处理积压商品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成本的节约。
(七)加强费用管理,控制不合理支出
在费用管理上,要全面实行目标限额控制以及节约奖励超支处罚制度。首先要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正确确定费用开支范围和各项目开支标准,按照费用项目的性质和可控制原则,归口到各有关单位,如:营业费用归口由物资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管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归口由其他各职能部门管理。各部门还要将费用项目分解到下属各车间、班组及个人,明确责任,使全员提高费用控制意识,以达到全面控制费用支出的目的。
总结以上几点可以得出存货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对于会计这份职业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接触,都应该认真仔细的详细了解。是对自身,对工作单位以及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王黎: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中共长春市党委校学报,2006(4)[2]冯丽娟,王秀凤,李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征[J].冶金财会,2005(1)[3]陈冬妍.谈企业成本控制[J].煤炭技术,2002,(3).
[4]任多魁,胡中艾.成本会计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5
第四篇:存货内部控制案例
从企业失败的原因看:
第一,该企业基本没有内控制度,更谈不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合理性问题。在内部控制中,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对实物资产处置的授权批准制度作出相互制约的规范,非常必要。对重大的资产处置事项,必须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不能搞一言堂、一支笔,为单位负责人企图一个人说了算设置制度上的障碍。
第二,企业没有对入库存货的质量、数量进行检查与验收,不了解采购存货要求。没有建立存货保管制度,仓储部门将对存货进行盘点的结果随意调整。
采购人员应将采购材料的基本资料及时提供给仓储部门,仓储部门在收到材料后按实际收到的数量填写收料单。登记存货保管账,并随时关注材料发票的到达情况。
第三,没有规范的材料的领用和盘点制度,也没有定额的管理制度,材料的消耗完全凭生产工人的自觉性。应细化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方法。我们知道,单位实物资产的取得、使用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采购部门负责购置,验收部门负责验收,会计部门负责核算,使用部门负责运行和日常维护,可以说,实物资产的进、出、存等都有多个部门参与,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由此看来,不是控制流程不完备就是控制方法没发挥作用。一个人、少数几个人想要为所欲为,在制度面前就根本不可行,除非他买通所有的人。第四,存货的确认、计量没有标准,完全凭会计人员的经验,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不实。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最终失败。
在分析存货管理失败的案例时,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一是都由单位负责人掌握着人、财、物大权;二是不重视内控制度,企业没有一套严格的办事程序;三是领导者对内控制度的不了解,加之管理人员的素质跟不上先进管理模式的需要。这些均说明单位负责人首先不按规定办事,是无法保证单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
我们认为,从内部控制角度讲,至少应解决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在单位、公司治理结构中合理安排授权批准职务。就目前掌握的企业、公司实物资产流失案例看,除了盗窃、毁损等类型的流失,多数与单位法定代表人,如董事长和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等有关。但是,无论董事长还是总经理,都并不代表对单位法定财产权的任意支配。因此,在内部控制中,对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高管人员对实物资产处置的授权批准制度作出相互制约的规范,非常必要。对重大的资产处置事项,必须经集体决策审批,而不能搞一言堂、一支笔,为单位负责人企图一个人说了算设置制度上的障碍。
第二,细化控制流程,完善控制方法。我们知道,单位实物资产的取得、使用是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采购部门负责购置,验收部门负责验收,会计部门负责核算,使用部门负责运行和日常维护,可以说,实物资产的进、出、存等都有多个部门参与,为什么还会出现问题?由此看来,不是控制流程不完备就是控制方法没发挥作用。一个人、少数几个人想要为所欲为,在制度面前就根本不可行,除非他买通所有的人。第三,要把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通过改善控制环境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单位的舞弊案件往往只是少数人、个别人,多数人都蒙在鼓里。但之所以蒙在鼓里,与缺乏控制意识、未尽到控制职责不无关系。单位控制坏境的好坏固然与单位负责人的行为、态度有关,但并不完全取决于单位负责人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说,单位职工的行为、态度、品格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如何促进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如何对单位富有责任感、正义感的职工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激励。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根据《会计法》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认为,这种监督检查首先应该针对单位负责人的行为和态度,并且,要在监督检查中逐渐摸索规律,加以总结和提高,制定出更详尽、可行的具体办法,切实把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制约,把对职工的保护、激励落到实处。
第五篇: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存货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公司库存物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保证库存物资的验收进库、存储保管和领料出库业务的规范有序,保证合理确认存货价值,防止并及时揭示差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存货是指本公司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主要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第二节 职责分工和授权批准
第三条 公司设置专门的存货仓储管理部门和人员,并根据本制度要求做到不相容人员的分离。还要建立健全请购、审批、询价、采购、验收、保管、付款、盘点、对帐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本单位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积极组织、协调本单位的存货管理控制工作,做到制度执行严格、资料保存完整不缺货、不长期存货、不形成积压存货,并定期盘点、对帐、编制存货盘点表,保证库存物资达到帐证相符、帐实相符、帐帐相符。
第四条 财务部要设置存货核算岗位,对存货收发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并每月监督、检查仓库保管人员存货核算、账簿登记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五条 存货验收入库的批准权限由物资保障部部长行使,保管员要按规定严格审查入库资料,禁止办理无实物入库的验收入库手续,否则要追究批准人和验收人的责任。
第六条 仓库保管员在发出存货时,要严格审核领用手续,对不符合领用手续的,可拒绝发货。否则,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七条 库存物资的盘盈、盘亏、变质老化、毁损、跌价的处理由物资保障部与财务部提出处理意见,经上级有关部门(总公司财务部)核实认可后,由公司的总经理签字批准实施。经批准后,物资保障部与财务部门共同协商,根据相关法规制度的规定作出处理并进行会计核算。第三节 存货内部控制的实施与执行
第八条 根据本公司的生产、销售、仓储、资金周转状况以及库存定额等情况,对存货实行预算管理,合理确定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的库存比例。在认真考虑公司需求、市场状况、行业特征等因素,尽可能使库存储量趋于合理。
第九条 存货验收入库前必须经质量部门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要及时办理退货和索赔,自制存货要拿出处理意见。检验合格后仓库保管人员要认真核对实物与物资请购单或入库申请单(自制存货)上注明的品名、规格、数量等,如发生短缺、破损等情形,应尽快查明原因上报部门负责人,作出相应的处理意见。经验收正确无误的,应按物资的类别、数量、单价、金额、入库时间等,开具入库单办理入库手续。验收人员一定要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验收,凡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验收。
第十条 存货的初始计量要严格按照《公司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核算,不得人为调节存货的初始计量成本。否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根据自身存货的特点、管理要求、人员设置等,建立存货保管制度,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工作,并制定相应的保安、防火、卫生等制度,实施有效管理。
第十二条 存货的存放和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所有存货原则上储存在规定的库房内,严禁未经批准或授权的人员进入库房或接触存货。入库储存确有困难的,也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护理监管,以确保物资的安全、完整、有效。
第十三条 仓库保管员应对入库存货按其重要程度采取ABC分类法管理,使入库存货分门别类、摆放整齐、标识清楚、帐卡物相符,并定期对库内存货进行库龄分析、检查,及时整理,防止库房贮存管理混乱,杜绝材料变质、偷盗丢失、私自挪用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第十四条 仓库保管人员应根据存货的收发情况,及时登记仓库存货明细帐、存货收发记录卡,并定期清点存货数量,达到帐、卡、物相符。财务存货核算人员负责财务存货的核算工作。财务部门对仓库部门负有监管职责,每季度至少一次对仓库部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形成监督、检查记录。
第十五条 建立严格的存货领用和发出制度,明确对领用材料的授权,特别是对大批存货、贵重存货、危险品以及非生产性存货的发出授权应明确。
第十六条 领料单(或出库单)是仓库发出存货的原始凭证,仓库部门要坚持凭领料单(或出库单)发放存货。领料单上应准确地记录存货的种类、品名、数量、批准人、经办人姓名,经仓库主管人员审核领料单的内容是否详实、批准权限是否恰当等,审查正确无误后,由仓库主管人员在领料单(或出库单)上签字,然后交由仓库保管员发放存货并在领料单(或出库单)上签名。领料单(或出库单)存在填写内容不详实或越权批准行为的,仓库部门有权拒绝发货或要求补办有关手续,仓库部门明知领料单(或出库单)填写内容不详实或有越权批准的行为而予以审核签字、发货的,以失职论处,造成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公司的存货发出可根据本公司的生产管理特点,采取实际成本核算。其计价方法原则上采取加权平均法,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跌价准备计提按期末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计提。严禁人为调节存货的发出价格,否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仓库部门应于每月财务结帐日将各单位领用的材料进行汇总,连同领料单(财务核销联)上报财务部门。对于发出的自制存货(如产成品)应于每月财务结帐日与销售部门的销售数量、开出发票数量进行核对,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处理。
第十九条 坚持定期盘点制度。检查存货的实际库存数量是否与账面数量相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堵塞漏洞。要求仓库部门自行盘点,年末或遇特殊情况财务人员要与保管员共同盘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十条 对在盘点中发现的存货的盘盈、盘亏、变质老化、毁损等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处理,属人为因素造成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在期末,若发现存货有减值迹象,应根据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计量原则,确认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第二十二条 仓库部门对长期闲置不用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派不上用场的存货,要进行清点造册并提出处理意见,经公司生产技术部门鉴定认可,报公司总部批准后,由财务部门根据处理结果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以减少存货的库存量,降低减值风险。
第四节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三条 本公司由财务部行使对存货的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权。
第二十四条 对存货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存货管理、核算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制度健全的情况;
(二)存货的验收入库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存货出库制度执行情况;存货的内部对帐情况;
(三)存货盘点制度的执行情况;存货盘盈、盘亏、变质老化、毁损的处理情况。
第二十五条 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库存物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要求被检查单位予以纠正和完善,发现重大问题应写出书面检查报告,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
第五节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自执行董事批准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