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

时间:2019-05-14 12:4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昌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昌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

第一篇:文昌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

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

申 报 单 位:文昌市人民政府 技术编制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 编制时间:二○一二年六月

目录

目录...................................................................................I

一、项目概况.....................................................................1

(一)项目由来.........................................................1

(二)项目选址情况.................................................2

(三)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3

二、项目拟用地规划调整的必要性.................................5

(一)规划调整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5

(二)项目拟用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用途.................5

(三)规划调整的必要性.........................................5

三、规划调整的原则和依据.............................................7

(一)原则.................................................................7

(二)依据.................................................................7

四、规划调整方案...........................................................10

五、规划调整方案实施的影响评估...............................11

(一)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11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

六、规划调整方案可行性分析.......................................13

(一)项目用地规模和选址的合理性分析...........13

(二)行业规划的可行性分析...............................14

I

七、规划调整方案实施后的效益评估...........................16

八、规划调整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17

(一)做好审批工作...............................................17

(二)方案的公示...................................................17

(三)做好存档备案...............................................17

(四)生态环境保护...............................................17

九、附图............................................................................19

II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由来

文昌市清澜港是一个综合性港口,清澜港建港已有600多年历史,一直是海南岛东岸重要商港,是海南东部水运物资集散地、沟通三沙市的枢纽之一。现有码头包括清澜新港、清澜渔港、轮渡码头、公务码头等,主要码头设施分布在清澜潮汐通道的西侧。

1996年清澜一级渔港由农业部批复立项。2009年5月,农业部下达《农业部关于辽宁省丹东市前阳等9个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函„2009‟52号),对包括文昌市清澜渔港项目在内的9个国家一级渔港码头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同年12月,农业部办公厅下达《农业部关于海南省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农办渔„2009‟135号),对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

2012年5月17日,农业部渔业局下达《关于抓紧完善2012年渔港项目前臵手续的通知》(„2012‟农渔„计便‟字第107号),要求对2012年申报的渔港项目前臵手续进行完善,前臵手续不全的2012年将不下达投资计划,于5月31日前将“海域使用许可”、“环评批复”、“用地预审”意见上

报农业部渔业局,并保证2012年内进行项目施工。

(二)项目选址情况

项目选址于文昌市文城镇八门湾附近的清群村东部清澜码头北侧,项目分码头一区和码头二区,分别位于在建的清澜跨海大桥南北两侧,拟用地面积5.4643公顷,其中围填海造地3.9518公顷。根据现行《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项目拟占用海域3.9518公顷、港口码头用地1.5125公顷。项目涉及围填海造地3.9518公顷未纳入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

1、项目的建设是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文昌市清澜渔港毗邻南海各渔场,来自本地及广东、广西和港、澳、台的渔船云集清澜渔港交易与补给,造成渔业码头常年处于超负荷的情况下运行。每天卸鱼补给的渔船近100艘,目前清澜渔港码头岸线泊位严重不足,现有渔业码头承担不起渔船交易和补给任务,迫使相当一部分渔船要分散到港内海关、海警、商业、客运、轮渡码头起卸渔货与补给,不利港口有序管理,导致安全隐患,制约了本地区乃至两广部分地区渔业经济的发展。

因此,依据国家一级渔港模式,对该渔港码头进行扩建,完善陆域配套设施,改善渔港的生产停泊条件,满足渔船停泊、装卸、交易和补给需要,使该港成为海南岛东北部地区集渔船休整、补给、避风和鱼货装卸交易、水产品加工及渔业休闲的综合型渔港,是十分必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2、项目的建设是拓展渔港经济、安臵转产转业渔民的需要

按照一级渔港模式对清澜渔港进行建设,可获取适当面积的陆域,改善投资环境,为吸引多方位投资创造条件,有利于发展与渔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建设水产品加工厂、制冰厂、渔需物资加工厂等,进一步促进渔港工商业、饮食业

和旅游业的发展,可适当安排渔民转产转业,增加渔民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稳定,发展渔港经济,促进渔港向多功能的中心渔港发展。

3、项目的建设是发展远洋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远洋渔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治建设清澜渔港,以满足改造渔船、引进新的生产技术、改良网具和作业方法的需要,可促进远洋捕捞业的发展,提高海洋渔业的产量和经济收益。

二、项目拟用地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一)规划调整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

项目拟用地位于文城镇行政区域范围及部分临近海域,涉及文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范围。

(二)项目拟用地利用现状与规划用途

项目用地总面积5.4643公顷,其中0.1281公顷土地现状用途为有林地,规划用途为港口码头用地;0.1311公顷土地现状用途为建制镇,规划用途为港口码头用地; 1.2533公顷土地现状用途为滩涂,规划用途为港口码头用地;3.9518公顷为海洋,未纳入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必要性

1、落实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明确“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第十五条提出:在规定的情形下,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属于建设用地

中的港口码头用地。根据《文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项目用地中1.5125公顷位于文城镇行政范围,且符合规划;项目用地中3.9518公顷属于海域部分,涉及围海造地,未纳入规划,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的要求,围填海造地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编制规划修改方案。为了使项目用地符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要求,应依法调整土地规划用途。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目前清澜渔港码头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当地渔业实际生产需要,迫切需要按照国家一级渔港码头标准对其进行扩建。

根据《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调整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或省政府确定的能源、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急需建设且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在遵循依法合规、总量平衡、节约集约、布局优化的原则基础上,结合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的实际需求,对《文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局部调整。

三、规划调整的原则和依据

(一)原则

1.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坚持依法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坚持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

4.确保规划林地总量不减少;

5.坚持建设项目符合产业政策,项目用地符合供地政策; 6.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它规划相衔接; 7.坚持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28);

(2)《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2008.08.01);(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4.1);(6)《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9);(7)《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0.2.18)。

2.政策、文件及技术标准

(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

(2)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9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

(4)《全国渔港建设规划》(2006~2010);

(5)农业部《渔港总体设计规范》(SC/T9010-2000);(6)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1999年颁布)及相关规程;

(7)《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调整办法》;(8)《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琼府办„2008‟70号);

(9)农业部渔业局《关于抓紧完善2012年渔港项目前臵手续的通知》(„2012‟农渔„计便‟字第107号);

(10)农业部《农业部关于辽宁省丹东市前阳等9个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农计函„2009‟52号);

(11)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关于海南省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农办渔„2009‟135号);

(12)《海南省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 告书》。

(13)《海南省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08.8)。

(14)文昌市海洋与渔业局2011年11月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证书》。

3.相关规划

(1)《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2011.3);

(2)《海南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4);(3)《海南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2010.12);(4)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5)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10);(6)《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7)《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总体规划》(2008.3);(8)《文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四、规划调整方案

将位于文城镇清群村东侧、八门湾泻湖潮汐通道西侧,项目拟占用的3.9518公顷海域规划为港口码头用地。

五、规划调整方案实施的影响评估

(一)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

1.对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影响

本规划调整方案中新增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9518公顷,根据省厅相关规定,填海项目不占用文昌市规划建设用地指标,没有对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产生影响。

2.对耕地保有量的影响

本规划调整不涉及耕地,因此对耕地保有量没有影响。3.对规划林地面积的影响

本规划调整不涉及林地,因此对林地规划面积没有影响。

4.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影响

项目建设用地选址不涉及基本农田,且远离基本农田,规划调整不会导致基本农田数量变化,规划调整方案实施后也不会对项目周边的基本农田造成不良影响。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建设期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填海造地,疏浚挖泥和海岸工程产生粉尘和悬浮泥沙等对大气和水域带来一定污染及生态破

坏,但环境影响的是暂时的、可逆的,施工期结束,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很快得到恢复。

2、营运期

(1)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港口营运期间,由于采取先进的装卸工艺和设备,并对污染源采取了有效治理措施,因此污染影响范围一般多限于港区内,对港界外大气影响不大。

(2)对水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项目设计对生活污水、油污水等采取了收集措施,因此水污染能达到环保目标及污水中污染物排放负荷总量控制的要求。

(3)噪声对环境影响评价

港区噪声主要包括装卸机械和交通噪声,考虑防治措施后,预计港区内噪声将达到工业集中区噪声标准,港界噪声可满足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4)对八门湾养殖业、红树林保护区及潮汐通道的影响评价

《清澜港总体规划》与《文昌市海洋功能区划》进行了充分的协调,不破坏八门湾养殖区、严格保护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港口航道、锚地及倾废区与海洋功能区划保持一致。本项目选址于潮汐通道岸边的凹陷处,项目的建设不减少潮汐通道的有效宽度。

六、规划调整方案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用地规模和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1、用地规模合理性

2009年12月,农业部办公厅下达《农业部关于海南省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农办渔„2009‟135号),对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对本渔港初步设计概算(含各项投资、用地面积及建筑面积申报概算)进行了核定,对超标和不足的部分进行了调整。所以本次规划调整的项目用地规模是基本合理的。

2、选址合理性

清澜渔港所在的琼东区域自然条件优良,清澜湾内岸线近年来基本稳定,岸线资源较为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1)具有良好的天然掩护条件

八门湾三面环陆,南面向海,港湾由南向北伸入,湾顶开阔,有文昌河、文教河等河流流入,在清澜渔港北侧汇合。清澜湾顶与湾口之间水域面积较小,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湾口有拦门沙浅滩发育,波浪在浅滩中破碎。东北向海浪受到清澜港对面的陆域遮挡,对本港影响小,掩护条件良

好,岸线稳定。

(2)水体含沙量小

八门湾为泻湖湾,纳潮量大,汇入河流水体含沙量小,另外由于纳潮量较大,对潮汐通道有较强的冲刷作用,使得航道泥沙回淤强度小,建港条件较好。

(二)行业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1、与《海南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相符 海南省制定的“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构建北部海洋综合产业带、南部滨海旅游产业带、西部临海工业园区、东部滨海旅游—渔农矿业产业带等4个产业带。清澜渔港正处在东部滨海旅游—渔农矿业产业带上,符合《海南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布局。

2、与《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符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好崖城、白马井、新盈等国家中心渔港和海尾、清澜、岭头、港北、玉包等一级渔港及相关配套设施;完善渔业生产服务体系”,本港为《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出的海南省五个一级渔港之一。

3、与《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总体规划》相符

《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总体规划》将清澜港划分为:清

澜新港、清澜渔港区、公务码头区、西南中沙后勤供应专用码头区、海军码头区、远景旅游码头区,清澜渔港位于清澜港北部,是国家一级渔港。

4、与《海洋功能区划》相符

根据《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1),清澜港区为我省划定的8个重点港口功能区之一。根据《文昌市海洋功能区划》(2007.8),清澜渔港区是文昌市两个重点渔港区之一。

5、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相符

根据《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海南省近岸海域共划分四类环境功能区,其中四类环境功能区36个,包括30个港口区、6个倾废区。清澜港区(HN077DⅢ)为30个港口区之一,总面积3.04平方公里,主导功能为港口。本项目属于《海南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清澜港区(HN077DⅢ)范围。

七、规划调整方案实施后的效益评估

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其效益首先体现在社会效益,其次是体现在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后,清澜一级渔港将成为具有渔船停靠、鱼货交易中转、渔船供水加冰、油料供应、渔船维修等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渔港,解决原渔港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能加快该区渔业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当地海洋渔业产业政策,项目的建设将对海南省乃至周边省区渔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八、规划调整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做好审批工作

文昌市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要在规划局部调整方案报经省政府同意后,方可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用地报批手续。同时,调整方案的实施应纳入文昌市政府的工作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处理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调整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方案的公示

规划调整方案经批准后,要及时进行公示;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于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以及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自觉性。

(三)做好存档备案

调整方案一经依法批准,市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该项目地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的规划图件、数据库更新、存档备案工作,做好规划衔接,确保规划成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四)生态环境保护

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会有一定 的影响。因此,项目实施应规范建设污染物排放,加强落实现有环境问题整改措施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确保运行正常,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保护区域环境质量和周围人群健康,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九、附图

第二篇:建设工程项目用地申请报告

XX国土分局:

依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为加快推进******建设进程的总体部署,********开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拟于2014年底前完成********等27条道路工程项目建设。本项目作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必将为

空港城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将极大地改善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为此,特申请该建设工程项目用地,以便该项目尽快启动建设。

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

该项目建设内容为27条新建道路工程及其给水管网、中水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电信管网、电力电缆工程和道路照明工程,道路总长56439.80米,总计占地2604.04亩,总投资175279.04万元,包括纬一路1957米,占地176.13亩,投资8236.73万元;纬二路1838米,占地 68.92亩,投资4841万元;纬三路4602米,占地276.12亩,投资18658.57万元;纬四路4472米,占地167.70亩,投资12726.49万元;纬五路4602米,占地 276.12亩,投资19165.65万元;纬六路4472米,占地167.70亩,投资13272.39万元;纬七路4472米,占地268.32亩,投资17480.94万元;经一路1420米,占地85.20亩,投资5980.71万元;经二路1194米,占地28.66亩,投资2030.47万元;经三路1194米,占地28.66亩,投资2040.35万元;经四路1420米,占地53.25亩,投资3837.93万元;经五路1194米,占地 28.66亩,投资 2040.35万元;经六路1420米,占地53.25亩,投资3870.35万元;经七路1194米,占地28.66亩,投资2040.35万元;经八路2525米,占地128.25亩,投资7260.46万元;经九路1194米,占地28.66亩,投资2040.35万元;经十路1420米,占地53.25亩,投资3872.51万元;经十一路1194米,占地28.66亩,投资2040.35万元;经十二路 3161米,占地 189.66亩,投资 13274.18万元;经十三路1400米,占地33.60亩,投资 2361.16万元;经十四路1832米,占地68.70亩,投资5309.64万元;经十五路1420米,占地34.08亩,投资1908.54万元;经十六路1832米,占地109.92亩,投资5937.96万元;经十七路1154米,占地27.70亩,投资1564.48万元;经十八路1918米,占地71.92亩,投资5279.15万元;纬一路连接线630米,占地56.70亩,投资3024.40万元;刘东线(新民居内东侧道路)735米,占地44.11亩,投资3513.49万元;新民居内西侧道路574米,占地21.51亩,投资1670.07万元。

资金来源:政府财政投资及社会融资

计划开、竣工日期:计划于2012年三月开工建设,2014 年底全面竣工。

第三篇: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2008-07-09 | 作者: | 来源: 国土资源部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关于批准发布 《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 建设用地指标 ―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 的通知

建标 〔1996 〕630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土地(国土)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 《 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1987)国土 〔 建 〕 字第1 料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 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 》(〔1989 〕 国土 〔 建 〕 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 《 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制订修订计划 》(计综(1987 〕2390 号)的安排,由煤炭工业部负责编制的 《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1997 年2 月1 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煤炭工业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编制说明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 是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 《 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87 〕 国土 〔 建 〕 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 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1989 〕 国土[建 〕 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 《 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制订修订计划 》(计综 〔1987 〕2390 号附件十六之二)的安排,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会同煤炭工业部沈阳、南京、武汉、选煤、重庆、西安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对煤炭工业矿井、选煤厂和筛选厂建设用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论证了大量资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多次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最后由我部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审查定稿。

本建设用地指标共分五章:总则、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矿井建设用地指标,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指标,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

本建设用地指标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德外安德路67 号,邮政编码:100011)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司(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1 号,邮政编码:100008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八日

第一章 总则

第1.0.1 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适应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第1.0.2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制和审批煤炭工业工程项目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编审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尺度。

第1.0.3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煤炭工业新建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1 , 0.4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包括下列用地:

一、矿井建设用地指标包括:矿井工业场地、风井场地、研石排弃场、爆破器材库、防火灌浆站、瓦斯抽放站、场内准轨铁路装(卸)车站等的用地。

二、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指标包括:选煤厂、筛选厂工业场地,歼石排弃场,场内准轨铁路装(卸)车站等的用地。

第1.0.5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未包括标准轨距铁路专用线,场外道路、水运码头、其他场外运输、防洪、排涝工程、场外送、配电工程,研石发电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区等项目的用地。

第1.0.6 条煤炭工业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1.0.7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程项目用地,除执行本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

第2.0.1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程项目建设,应根据煤炭工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资源、动

力、市场等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2.0.2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的工业场地场址选择应坚持合理利用和节约用地原则,在满足井田开拓、铁路运输、工程地质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用地。

第2.0.3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的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地贯彻煤炭工业 《 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的若干规定 》(试行),生产、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应按三条线安排,集中设置辅助企业和生活区,改革机修和材料供应体制,简化工业场地设施,减少重复建设。

第2.0.4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业场地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及节约用地方面选择最佳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建(构)筑物不同功能,因地制宜地分区布置。

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建筑物在满足生产使用、防火、环保、卫生、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应设计多层和联合建筑。矿井设计宜采用以主、副井为中心的联合建筑体系。

三、分期建设工程应便于前后期衔接。预留场地宜布置在场地边缘。

四、改建、扩建企业应充分利用已有场地、建(构)筑物和设施,尽量减少新征用地面积。

五、矿井及群矿选煤厂、筛选厂的辅助生产和仓储运输设施建(构)筑物、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应与矿井联合设置。

六、场地建(构)筑物及管线布置,应整齐、紧凑、建筑体形简洁。

第2.0.5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的研石应综合利用,充填塌陷区,或选择荒地、劣地、洼地、山沟地进行排弃,不应设永久性排弃场,周转场应进行土地复垦。

第2.0.6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建设项目的具体构成,应根据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7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不得先征待用,多征少用。严禁征而不用、违法占用或改变用途。

第2.0.8 条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材料堆放场地、施工道路以及其它临时设施的建设用地,应尽量在批准的项目用地范围内安排。

第三章矿井建设用地指标

第一节矿井工业场地

第3.1.1 条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矿井建设规模按不同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为:

大型井120、150、180、240、300、400、500、600万t / a 及以上;

中型井45、60、90 万t / a;

小型井6、9、15、21、30 万t / a。

二、开拓方式平铜、立井、斜井三种开拓方式,各种开拓方式均为一个主井和一个副井。

三、地面生产工艺有选煤生产工艺和无选煤生产工艺。

四、运输方式场内主要为窄轨铁路、带式输送机运输,场外主要为标准轨距铁路运输。

五、场地条件一个工业场地;地形平坦、自然地形平均坡度不大于4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第3.1.2 条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用地,由下列工程设施的用地组成:

一、生产设施包括主、副井提升系统、地面生产系统和有选煤厂时的选煤系统等;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动力和机修设施等;

三、公用工程设施包括给、排水和供热、供气系统等;

四、仓储运输设施包括材料仓库、支护材料加工和储运设施、储煤设施,不包括围墙内标准轨距铁路装车站及其附属设施等;

五、行政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矿办公室、采区办公室等。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宜符合附录一表1 的规定。

第3.1.3 条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3.1.3 规定。

第二节矿井其它场地

第3.2.1 条风井场地一般包括通风机房、配电室、值班室以及场内道路、排水等建(构)筑物。专作排风用时,其场地围墙内用地面积小型井宜为0.3 hm?,中型井宜为 0.4 hm?,大型井宜为 0.5 hm?。兼作其他用途时,可按其使用情况另行增加。

第3.2.2 条防火灌浆站采取地面钻孔下浆,紧靠钻孔布置有关建(构)筑物,独立形成场地时,其用地面积宜为0.6 hm?(未包括取土场用地)。采取靠近某一井口或场地,合用一个场地布置有关建(构)筑物时,中、小型井用地面积宜为0.2 hm?(未包括取土场用地),大型井宜为0.4 hm?(未包括取土场用地)。取土场用地面积均应按3a 用土量另行计算。当有采暖设施时,可另行增加用地面积 0.2hm?。

第3.2.3 条瓦斯抽放站的用地面积宜为0.4 hm?(不包括储气罐用地)。当有储气罐时可另行增加储气罐用地面积。

第3.2.4 条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研石的排弃,应设置周转场。其用地面积不分何种排弃和堆置方式,均应根据矿井建设规模大小按不大于7a 的排研量计算用地。当矿井带有选煤厂时,应另加选煤厂排研用地,选煤厂排研用地大小应根据其建设规模大小按不大于7a 选研量进行计算。当砰石外运排弃时,应另加外运线路用地面积。

第3.2.5 条矿井地面爆破器材库场地包括库房区和库前区,各区建(构)筑物组成宜符合附录一表4 的规定。其用地面积不宜超过表3.2.5 规定。

第四章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指标

第一节选煤厂

第4.1.1 条选煤厂可分为矿井型、群矿型、矿区型和用户型四种。

第4.1.2 条选煤厂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选煤厂建设规模按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为三类厂型:

大型厂120、150、180、240、300、400、500、600 万t / a 及以上;

中型厂45、60、90 万t / a;

小型厂30 万t / a。

二、产品方案精煤、中煤、煤泥。

三、工艺和主要设备选煤工艺:跳汰、浮选、重介。主要设备:跳汰机、浮选机、斜(主)轮重介分选机。

四、厂房结构型式主要厂房采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钢结构,其它建筑采用砖混结构。

五、运输方式原煤主要采用标准轨距铁路、窄轨铁路和带式输送机运输,产品煤主要采用标准轨距铁路运输。

六、场地条件地形平坦,自然地形平均坡度不大于4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第4.1.3 条选煤厂工业场地建设用地,由下列工程设施的用地组成:

一、生产设施包括受煤和选煤系统等;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动力和机修设施等;

三、公用工程设施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热、供气系统等;

四、仓储运输设施包括材料仓库、药剂库、原煤、精、中煤储运设施、煤泥处理系统等,不包括围墙内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及其附属设施。

五、行政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厂办公室等。选煤厂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宜符合附录一表2 的规定。

第4.1.4 条矿井型选煤厂建设用地指标与矿井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合并考虑,不宜超过本建设用地指标第3.1.3 条、表3.1.3 规定。

第4.1.5 条群矿型选煤厂建设用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Ao= A1+A2×N

式中:Ao ― 群矿型选煤厂建设用地面积,(hm?);

A1 ― 所在矿井带选煤厂建设用地面积,(hm?);

A2 ― 与群矿型选煤厂同规模的矿井型选煤厂用地面积与同规模的矿井建设用地面积万t 用地指标之差,(hm?/万t);

N ― 外来煤数量,(万t);

第4.1.6 条矿区型选煤厂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4.1.6 规定。

第4.1.7 条矿区型选煤厂工业场地建筑系数宜为30 %一37 %。

第4.1.8 条矿区型选煤厂选研排弃场的用地面积应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3.2.4 条规定执行。

第二节筛选厂

第4.2.1 条筛选厂可分为矿井型及独立型两种。其工业场地用地面积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筛选厂建设规模按不同设计生产能力划分为:90、60、45、30、21 万t / a 五种。

二、产品方案不同粒度的分级煤。

三、工艺和主要设备工艺:选研和筛分。主要设备:振动筛、滚轴筛等。

四、运输方式场内主要为道路、窄轨铁路和带式输送机,场外主要为标准轨距铁路运输。

五、场地条件地形平坦,自然地形平均坡度不大于4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第4.2.2 条筛选厂工业场地用地面积,由下列工程设施的用地组成:

一、生产设施包括受煤和筛分系统等;

二、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动力和机修设施等;

三、公用工程设施包括给、排水、供热、供气系统等;

四、仓储运输设施包括材料仓库、原煤和产品煤储运系统等;

五、行政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包括厂办公室等。筛选厂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宜符合附录一表3 的规定。

第4.2.3 条独立型筛选厂工业场地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4.2.3 规定。

第4.2.4 条独立型筛选厂建筑系数宜为30 %一37 %。

第4.2.5条独立型筛选厂选研排弃场的用地面积应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3.2.4 条规定执行。

第五章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

第5.0.1 条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以下简称为车站)建设用地界线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车站设有货运站台时,车站与矿井、选煤厂工业场地的分界线应以站台边线为界;无货运站台地段,当设有水沟时,以靠近工业场地一侧的水沟边线为界;当无水沟时,应以铁路路基与工业场地地坪相交边线为界。

二、车站与区间线路的分界,应以车站咽喉区最外进站道岔基本轨接缝外50m 处为界。

三、车站未与工业场地相邻地段,应按工业企业铁路用地的现行规定执行。

第5.0.2 条矿井装车站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津设规樟根据矿井设计牛产能力分为60 万t / a 及以下、90~180 万t / a、240 ~400 万t/a 三种。

二、装车站为终端站型并分为横列式和纵列式两种。

三、装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分为850、750、650m 三种。对于60 万t / a 及以下的矿井,采用半列装车,其装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分为450、400、350m 三种。

四、装车站的布置能满足煤车送空取重和材料车卸车作业;无客运;采用9 号道岔;装车时间每列不超过2h。

五、地形平坦,地面横坡不大于4 %,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路基平均填挖高度为 2m。

第5.0.3 条矿井装车站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5.0.3 规定。

第5.0.4 条当矿井设有选煤厂时,其装车站的用地指标,除应符合本建设用地指标表5.0.3 的规定外,尚需增加煤泥线和油脂线的用地,其增加用地面积,不宜超过表5.0.4 规定。

第5.0.5 条矿区型和群矿型选煤厂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根据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分为60 万t / a 及以下、90 ~ 150 万t / a、180 ~ 240 万t / a、300 ~ 400 万t / a 四种。

二、其他编制条件与本建设用地指标第5.0.2 条第二至第五款相同。

第5.0.6 条矿区型及群矿型选煤厂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5.0.6 规定。

第5.0.7 条装(卸)车站生产房屋建设用地指标,应按其建筑系数为20 %计算确定。

第5.0.8 条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的调整,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装(卸)车站路基平均填、挖高度不等于 2m时,其用地面积可根据实际平均填、挖高度与 2m之差值乘以本建设用地指标表5.0.3 或表5.0.6 中“每米填挖高度调整值”所得的调整数进行调整。

二、当装(卸)车站为通过式站型时,可按增加1 股正线进行调整。

三、当装(卸)车站位于地面横坡大于4 %的地段时,其用地面积可按表5.0.8 规定进行调整。

四、当装(卸)车站位于风沙、雪害、多年冻土以及其他特殊条件的地区,其建设用地面积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增加。

附录一:

工业场地组成、矿井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选煤厂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筛选厂工业场地建(构)筑物及设施组成 .爆破器材库场地建(构)筑物组成

附录二:

调整系数 1 .地形调整系数

当工业场地位于自然地形平均坡度大于4 %影响场地总平面布置时,其用地面积可按表1 进行调整。、湿陷性黄土调整系数

当工业场地位于 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时,其用地面积可按表2 进行调整。、当工业场地位于受洪涝威胁地区,需作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时,其用地面积按具体情况确定。.由于地形和煤层赋存条件限制,矿井采取多场地开拓布置时,包括主井与副井分别位于二个工业场地或主、副井口与装车站分为两个工业场地,以及一个矿井多坑口出煤等,其工业场地建设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当工业场地位于多年性冻土、膨胀土、溶洞、滑坡等不良工程地质以及因地震影响需增加用地面积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凡同时有两个以上(含两个)调整系数,其用地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

Ao= A 〔1 +(Kl 一1)+(K 2一1)+ „ „(K n一1)〕

式中:Ao ― 调整后的用地面积,(hm?);

A ― 规定的用地面积,(hm?);

K 1K2 „Kn ― 调整系数。

附录三:征地范围的计算 .工业场地征地范围宜按工业场地围墙轴线外1 ~ 2m 计算; .山区或丘陵地区按台阶布置进行平场的,征地范围,填方可按放坡脚线外 2m计算;挖方可按波及范围外 2m计算;砌挡墙时,可按墙脚跟外或墙顶端外 2m计算;自然地形平均坡度为15%或以上时,可按斜面进行计算征地面积; .紧贴工业场地有防、排洪沟时,可按沟外侧l ~ 2m 计算; .爆破器材库区有围墙时,宜按围墙轴线外3 ~ 5m 计算,无围墙时参考有关规定计算

第四篇: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标准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3.0..1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包括公路的总体工程(路基、桥梁、隧道、交叉等工程)和沿线设施(收费、服务、监控通信、养护等设施)的用地面积,不包括辅道、支线和链接线的用地面积

3.0.2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按公路公里长度编制计算。公路公里长度是扣除隧道长度(当有隧道工程时)滞后的路线长度(单位为公里)。公路工程项目的公路公里长度乘以总体指标,并根据不同情况按本章和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九章的规定进行调整,即为项目的总建设用地面积。

3.0.3

当公路工程项目由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路基宽度的路段组成时,应根据不同路段长度分别计算建设用地面积,再累计各段之和得出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本条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章节。

3.0.4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按I类II类和III类地形区分别编制。当公路工程项目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形区时,应根据不同地形区的路段长度分别计算建设用地面积,再累计各段之和得出总建设用地面积。本条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章节。

3.0.5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3.0.5-1~表3.0.5-6的规定

I类地形区高速、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八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34.5

33.5

24.5

33.5

24.5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

m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2.2

2.2

2.2

2.2

2.2

桥梁跨径长度比例

%

5.5

5.5

5.5

5.5

5.5

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11.7

11.7

12.35

12.35

12.35

13.39

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天桥间距

km

通道间距

km

0.4

0.4

0.4

0.4

0.4

0.5

0.5

0.5

平面交叉间距

km

主线收费站间距

km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服务区间距

km

停车区间距

km

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间距

km

路段监控通信站间距

km

47.5

47.5

47.5

养护设施间距

km

47.5

47.5

47.5

47.5

47.5

指标值

nm2/km

8.6154

8.5313

7.8313

7.7469

7.6196

7.1376

6.9667

6.7836

6.3935

6.2518

5.6044

5.4623

5.32

注:表中桥梁跨径长度比例是桥梁跨径长度占路线总长度的比例

II类地形区高速、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八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34.5

33.5

24.5

33.5

24.5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

m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2.8

2.8

2.8

2.8

2.8

桥梁跨径长度比例

%

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12.6

12.6

13.58

13.58

13.58

14.42

21.85

21.85

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天桥间距

km

通道间距

km

0.4

0.4

0.4

0.4

0.4

0.5

0.5

0.5

0.8

0.8

0.8

0.8

0.8

平面交叉间距

km

主线收费站间距

km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130

服务区间距

km

停车区间距

km

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间距

km

路段监控通信站间距

km

47.5

47.5

47.5

养护设施间距

km

47.5

47.5

47.5

47.5

47.5

指标值

nm2/km

9.3025

9.2147

8.4668

8.3773

8.243

7.5947

7.4141

7.2275

6.97

6.8207

6.1494

5.9996

5.8499

III类地形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六车道

四车道

四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33.5

24.5

24.5

整体式路基比例

%

分离式路基比例

%

桥梁跨径长度比例

%

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13.5

13.5

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天桥间距

km

通道间距

km

0.5

0.5

0.6

0.6

平面交叉间距

km

主线收费站间距

km

130

130

130

130

服务区间距

km

停车区间距

km

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间距

km

路段监控通信站间距

km

47.5

47.5

养护设施间距

nm2/km

47.5

47.5

指标值

8.8994

8.8272

7.8227

7.6543

6.8205

6.7105

6.6005

注:表中整体式路基比例和分离式路基比例分别是整体式路基长度和分离式路基长度占路基总长度的比例。

I类地形区二、三、四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参数项

单位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双车道

双车道

双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8.5

7.5

6.5

路基平均计算高度

m

1.5

1.5

1.3

1.3

1.1

桥梁跨径长度比例

%

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天桥间距

km

通道间距

km

平面交叉间距

km

0.8

0.8

0.4

0.4

0.4

停车区间距

km

养护设施间距

km

指标值

hm2/km

2.8014

2.5916

2.1608

2.0549

1.7279

II类地形区二、三、四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参数项

单位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双车道

双车道

双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8.5

7.5

6.5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

m

1.5

1.5

1.2

1.2

1.2

桥梁跨径长度比例

%

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天桥间距

km

通道间距

km

平面交叉间距

km

0.8

0.8

0.4

0.4

0.4

停车区间距

km

养护设施间距

km

指标值

hm2/km

2.9864

2.7708

2.4084

2.2992

1.9531

III类地形区二、三、四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参数项

单位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双车道

双车道

双车道

单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8.5

7.5

6.5

4.5

桥梁跨径长度比例

%

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间距

km

天桥间距

km

通道间距

km

平面交叉间距

km

1.2

1.2

0.6

0.6

0.6

0.6

停车区间距

km

养护设施间距

km

指标值

hm2/km

3.6183

3.4334

2.6088

2.5126

2.2819

1.9274

3.0.6

当时机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宽度与本章指标编制采用的值不同时,其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应按表3.0.6进行调整。

表3.0.6

路基宽度调整指标(hm2/km)

地形类别

路基宽度每增减1m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I类

1.1047

0.1022

0.1049

II类

0.1304

0.1173

0.1186

III类

0.166

0.1591

0.1202

3.0.7

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时机间距与本章指标编制采用的值不同时,其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应按表3.0.7进行调整。

表3.0.7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调整系数

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km)

Ⅰ类地形区

Ⅱ类地形区

Ⅲ类地形区

八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八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1.35

1.39

1.43

1.31

1.35

1.4

1.31

1.36

1.08

1.09

1.1

1.08

1.09

1.1

1.1

1.11

0.98

0.98

0.97

0.99

0.99

0.99

0.95

0.94

0.93

0.96

0.96

0.95

0.98

0.98

0.93

0.92

0.91

0.95

0.94

0.93

0.97

0.96

3.0.8

对位于大型或特大型城市的绕城公路、城市出入口公路及过境公路的路段,当建设标准为高速或一级公路,且主线下穿分离式立体交叉和天桥密集时,其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可按系数1.05~1.1进行调整。

3.0.9

本章指标中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用地指标按非干线公路编制,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所规定的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其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可分别按系数1.1和1.05进行调整。

3.0.10

对基本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区(荒滩、戈壁、沙漠等地区)公路,可在Ⅰ类地形区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基础上,高速公路按系数2.1、一级及以下公路按系数1.2对总体指标进行调整。

3.0.11

当公路通过软土、沼泽、地震、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需建设防灾设施时,应根据其具体位置或处置措施,按本建设指标第九节有关规定增加用地面积

3.0.12公路工程项目的辅道、支线、连接线的建设用地面积,应根据其公路技术等级按相应用地指标另行计算。

3.0.15

当公路工程项目设计用地界外的改路、改河、改沟、改渠、改移输电、通信线路和专业管道等改移工程的用地,以及经技术、经济论证必须设置取、弃土场时,应按实际需求单独计列,并应在设计说明中予以专门叙述。

第四章

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4.0.1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包括路基宽度、护坡道、碎落台、排水设施、防护设施、小桥函和桥梁桥台等的用地面积,其中路基宽度由行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和路肩(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不包括公路用地界外改路、改河、改沟、改渠、改移输电、通信线路和专业管道等改移工程以及取、弃土场的用地面积,当公路工程项目涉及这些用地时,应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九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4.0.2

路基工程用地指标适用于公路工程项目主线路基、支线路基、连线路基、桥梁引道及隧道洞口外路基的建设用地面积计算。

4.0.3

路基工程用地指标按路基公里长度编制计算。路基公里长度是扣除大中桥(含特大桥)跨径长度、隧道长度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长度滞后的路线长度(单位km)。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公里长度乘以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并根据不同情况按本章和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九章的规定进行调整,即为项目的路基工程总用地面积。

4.0.4

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编制采用的用地宽度,各级公路均按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加1m计算。

4.0.5

整体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4.0.5~表4.0.5-6的规定。

4.0.6

高速、一级公路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应符合以下规定:

1.边坡联体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4.0.6-1的规定。

2.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4.0.6-2~表4.0.6-4的规定。

3.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内侧边坡坡脚之间的土地,应尽可能修建一定的设施(如通道)使其连通到路基外侧以便利用,当能够用于公路工程项目以外的其他用途时,该范围土地可不计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当不能用于其他用途时,则该范围土地可计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并单独列表说明。

表4.0.5-1

I类地形区高速、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八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34.5

33.5

24.5

33.5

24.5

路基平均计算高度

m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2.2

2.2

2.2

2.2

2.2

边坡坡率

1:n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边沟顶宽

m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护坡道宽

m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nm2/km

6.57

6.463

5.7675

5.6605

5.4999

5.0719

4.8579

4.6974

5.211

5.0505

4.4085

4.248

4.0874

注:表中护坡道宽,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按一般情况下不同路基高度所需设置的护坡道宽度取值,并按调查统计分析的不同路基高度所占权重综合计算。实际公路工程项目应根据其路基高度,按规范尽可能取低限值以节约土地(表4.0.5-2~表4.0.6-4同)

表4.0.5-2

Ⅱ类地形区高速、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八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六车道

四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34.5

33.5

24.5

33.5

24.5

路基平均计算高度

m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2.8

2.8

2.8

2.8

2.8

填方边坡坡率

1:n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挖方边坡坡率

1: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填方边沟顶宽

m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挖方边沟顶宽

m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护坡道(碎落台)宽

m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nm2/km

7.3368

7.2267

6.5055

6.3954

6.2302

5.6086

5.3872

5.2211

5.847

5.6803

5.0137

4.847

4.6804

表4.0.5-3

Ⅲ类地形区高速、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六车道

四车道

四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半幅路基宽度

m

33.5

24.5

24.5

填方边坡高度/坡率

普通单边边坡

m/1:n

5/1.5

5/1.5

5/1.5

5/1.5

4.5/1.5

4.5/1.5

4.5/1.5

二级边坡

第一级

m/1:n

8/1.5

8/1.5

8/1.5

8/1.5

8/1.5

8/1.5

8/1.5

第二级

m/1:n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挖方边坡高度/坡率

普通单边边坡

m/1:n

8/1.0

8/1.0

6/1.0

6/1.0

5/1.0

5/1.0

5/1.0

二级边坡

第一级

m/1:n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第二级

m/1:n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第三级

m/1:n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第四级

m/1:n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边坡平台宽度

m

填方边沟顶宽

m

1.8

1.8

1.8

1.8

1.8

1.8

1.8

挖方边沟顶宽

m

0.8

0.8

0.8

0.8

0.8

0.8

0.8

护坡道(碎落台)宽

m

0~2

0~2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hm2/km

8.4523

8.3023

7.1216

6.8222

6.1406

5.9906

5.8406

表4.0.5-4

I类地形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双车道

双车道

双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8.5

7.5

6.5

路基平均计算高度

m

1.5

1.5

1.3

1.3

1.1

边坡坡率

1:n

1.5

1.5

1.5

1.5

1.5

边沟顶宽

m

2.1

2.1

2.1

2.1

2.1

护坡道宽

m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nm2/km

2.5856

2.3716

1.9469

1.8399

1.6687

表4.0.5-5

Ⅱ类地形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双车道

双车道

双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8.5

7.5

6.5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

m

1.5

1.5

1.2

1.2

1.2

填方边坡坡率

1:n

1.5

1.5

1.5

1.5

1.5

挖方边坡坡率

1:n

1.25

1.25

1.25

1.25

1.25

填方边沟顶宽

m

1.8

1.8

1.8

1.8

1.8

挖方边沟顶宽

m

0.8

0.8

0.8

0.8

0.8

护坡道(碎落台)宽

m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nm2/km

2.7699

2.55

2.197

2.0867

1.8962

表4.0.5-6

Ⅲ类地形区二、三、四级公路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双车道

双车道

双车道

单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路基宽度

m

8.5

7.5

6.5

4.5

填方边坡高度/坡率

普通单边边坡

m/1:n

3.5/1.5

3.5/1.5

2.5/1.5

2.5/1.5

2.5/1.5

2.0/1.5

二级边坡

第一级

m/1:n

8/1.5

8/1.5

8/1.5

8/1.5

8/1.5

8/1.5

第二级

m/1:n

10/1.75

10/1.75

10/1.75

10/1.75

10/1.5

10/1.5

挖方边坡高度/坡率

普通单边边坡

m/1:n

3.8/0.75

3.8/0.75

3.3/0.75

3.3/0.75

3.3/0.5

3.0/0.5

二级边坡

第一级

m/1:n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第二级

m/1:n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第三级

m/1:n

8/0.75

8/0.75

6/0.75

6/0.75

6/0.75

8/0.75

第四级

m/1:n

6/1.0

6/1.0

6/1.0

6/1.0

6/1.0

6/1.0

边坡平台宽度

m

填方边沟顶宽

m

1.8

1.8

1.8

1.8

1.8

1.8

挖方边沟顶宽

m

0.8

0.8

0.8

0.8

0.8

0.8

护坡道(碎落台)宽

m

0~2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hm2/km

3.6488

3.4488

2.6326

2.5326

2.2699

1.9269

表4.0.6-1

高速、一级公路边坡联体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半幅三车道

半幅双车道

半幅双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半幅路基宽度

m

12.25

12.25

11.25

联体边坡高度/坡率

m/1:n

6/1.5

6/1.5

6/1.5

5/1.5

5/1.5

5/1.5

联体边坡底部平台宽

m

联体边坡边沟顶宽

m

1.8

1.8

1.8

1.8

1.8

1.8

外侧填方边坡高度/坡率

普通单边边坡

m/1:n

6/1.5

6/1.5

6/1.5

5/1.5

5/1.5

5/1.5

两级边坡

第一级

m/1:n

8/1.5

8/1.5

8/1.5

8/1.5

8/1.5

8/1.5

第二级

m/1:n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外侧挖方边坡高度/坡率

普通单边边坡

m/1:n

6/1.0

6/1.0

6/1.0

5/1.0

5/1.0

5/1.0

两级边坡

第一级

m/1:n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第二级

m/1:n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外侧边坡平台宽度

m

外侧填方边沟顶宽

m

1.8

1.8

1.8

1.8

1.8

1.8

外侧挖方边沟顶宽

m

0.8

0.8

0.8

0.8

0.8

0.8

外侧护坡道(碎落台)宽

m

0~2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hm2/km

7.6565

6.8672

6.7172

6.4361

6.2861

6.0861

注:1.表中用地指标为边坡联体分离式路基整体的用地面积,即包括上下行方向两半幅的路基用地面积。

2.表中用地指标按III类地形区编制,主要适用于III类地形区,其他地形区可参考使用。表4.0.6-2

I类地形区高速、以及公路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半幅四车道

半幅三车道

半幅双车道

半幅三车道

半幅双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半幅路基宽度

m

21.75

16.75

13.75

16.76

12.25

路基平均计算高度

m

3.6

3.6

3.6

3.6

3.6

3.6

2.2

2.2

2.2

2.2

边坡坡率

1:n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边沟顶宽

m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护坡道宽

m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nm2/km

4.4299

4.4031

3.8948

3.8681

3.547

3.4668

3.3186

3.2384

2.9174

2.8371

表4.0.6-3

II类地形区高速、以及公路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半幅四车道

半幅三车道

半幅双车道

半幅三车道

半幅双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半幅路基宽度

m

21.75

16.75

13.75

16.76

12.25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

m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填方边坡坡率

1:n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挖方边坡坡率

1:n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填方边沟顶宽

m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挖方边沟顶宽

m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0.8

护坡道(碎落台)宽

m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nm2/km

5.0073

4.9797

4.4568

4.4292

3.9392

3.8562

3.8511

3.7676

3.4335

3.35

表4.0.6-3

Ⅲ类地形区高速、以及公路两幅完全分离式路基工程用地指标

参数项

单位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半幅三车道

半幅双车道

半幅双车道

主要编制条件参数

半幅路基宽度

m

12.25

12.25

11.25

填方边坡高度/坡率

普通单边边坡

m/1:n

5/1.5

4.5/1.5

4.5/1.5

4.5/1.5

4.5/1.5

4.5/1.5

二级边坡

第一级

m/1:n

8/1.5

8/1.5

8/1.5

8/1.5

8/1.5

8/1.5

第二级

m/1:n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12/1.75

挖方边坡高度/坡率

普通单边边坡

m/1:n

6/0.75

5.5/0.75

5.5/0.75

4.5/0.75

4.5/0.75

4.5/0.75

二级边坡

第一级

m/1:n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第二级

m/1:n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8/0.75

第三级

m/1:n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第四级

m/1:n

8/1.0

8/1.0

8/1.0

8/1.0

8/1.0

8/1.0

边坡平台宽度

m

填方边沟顶宽

m

1.8

1.8

1.8

1.8

1.8

1.8

挖方边沟顶宽

m

0.8

0.8

0.8

0.8

0.8

0.8

护坡道(碎落台)宽

m

0~2

0~2

0~2

0~2

0~2

0~2

用地界宽

m

指标值

hm2/km

5.3944

5.0284

4.9534

4.4917

4.4167

4.3167

注:同表4.0.6-2的注。

4.0.7

当实际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宽度与本章指标编制采用的值不同时,可按表4.0.7对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进行调整。

表4.0.7

路基宽度调整指标(hm2/km)

地形类别

路基宽度每增减1m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I类

0.1070

0.1070

0.1060

Ⅱ类

0.133

0.1222

0.1155

Ⅲ类

0.2083

0.1992

0.1200

4.0.8

当实际公路工程项目的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与本章指标编制采用的值不同时,可按表4.0.8对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进行调整。

表4.0.8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调整指标(hm2/km)

地形类别

路基平均计算(填挖)高度每增减1m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I类

0.3900

0.3700

0.3200

Ⅱ类

0.3500

0.3400

0.3300

4.0.9

对基本无植被覆盖的荒漠区(荒滩、戈壁、沙漠等地区)公路,可在I类地形区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的基础上,按表4.0.9对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进行调整。

表4.0.9

荒漠区路基工程用地指标调整系数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二、三、四级公路

1.3600

1.3000

1.2500

4.0.10

对处于特殊地形、地质条件下的路段,当边坡高度、边坡坡率、排水设施尺寸等采用超出公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得一般值时,经相关主管部门审定,路基工程用地指标系数按1.05~1.15调整。

4.0.11

设置港湾式应急停车带的路段,可按0.24hm2/km增加用地面积;设置爬坡车道的路段,可按0.275hm2/km增加用地面积;设置避险车道的路段,可按0.285hm2/km增加用地面积;通信管理埋设于路基排水沟外侧的路段,可按0.2hm2/km增加用地面积。

4.0.12

设置主线辅助车道的路段和主线分、合流的路段,除按本章指标计算标准路基宽度的用地面积外,尚应按实际涉及方案计算需增加的用地面积。

第五章

桥梁工程用地指标

5.0.1

桥梁工程用地指标适用于公路工程中的特大桥、大桥和中桥工程,也适用于独立的桥梁工程。桥梁工程用地指标不包含桥梁两端桥台、七天头引道的用地面积,该用地面积应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四章的规定计算。

5.0.2

桥梁工程用地指标按桥梁上部构造投影面积计算,桥下常水位时水面宽度范围的土地不作为桥梁工程用地。桥梁工程用地面积应按(5.0.2)计算。

(5.0.2)

式中:

S---桥梁工程用地面积(hm2);

B---桥梁上部构造的建筑看度(m);

L----桥梁跨径长度(m);

W----桥下常水位时的水面宽度(m),旱桥取值为0.5.0.3

顺江(河)桥梁用地指标可扣除顺桥方向桥下常水位时水面宽度范围的土地面积。

5.0.4

桥梁工程用地指标中未包含桥头景观工程的用地面积,需要时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另行计算,并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章

隧道工程用地指标

6.0.1

隧道工程用地指标适用于公路工程中的隧道工程和独立隧道工程,分为中长隧道(含特长隧道)洞口仰坡和短隧道用地指标。中长隧道洞身部分不作为工程用地计算。隧道洞口外路基(整体式路基或分离式路基)的用地面积,应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四章的规定计算。

6.0.2

中长隧道洞口和仰坡用地指标按每座隧道(两个洞口)计算,一般不应超过表6.0.2的规定。

表6.0.2

中长隧道洞口仰坡用地指标(hm2/座)

公路技术等级及隧道类型

车道数

围岩级别

高速、一级公路连拱隧道

0.4760

0.6924

0.8815

1.0832

1.1072

1.1573

0.4342

0.6399

0.8242

1.0227

1.0493

1.1012

高速、一级公路独立双洞隧道

0.6433

0.9370

1.2028

1.4868

1.6247

1.7341

0.5569

0.8217

1.0690

1.3294

1.4509

1.5580

二级及以下公路单洞隧道

0.2892

0.4582

0.6253

0.8128

0.8485

0.9064

6.0.3

短隧道用地面积按每座隧道计算,一般不应超过表6.0.3的规定。

表6.0.3

短隧道用地指标(hm2/座)

公路技术等级及隧道类型

车道数

围岩级别

高速、一级公路连拱隧道

0.5550

0.6200

0.6825

0.7450

0.8075

0.7650

0.4800

0.5450

0.6075

0.6700

0.7325

0.6900

高速、一级公路独立双洞隧道

0.8550

0.9700

1.1025

1.2450

1.4775

1.5350

0.6400

0.7450

0.8675

0.9900

1.1925

1.2400

二级及以下公路单洞隧道

0.2200

0.2850

0.3475

0.4100

0.4725

0.4300

注:表中用地指标包含短隧道洞身和洞口仰坡用地面积。

6.0.4

隧道健康空通信及养护管理等设施的用地面积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八章的规定计算。隧道竖井、斜井、风道等设施以及隧道外维修养护道路的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计算。

第七章

交叉工程用地指标

第一节

互通式立体交叉

7.1.1

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包括主线、被交叉公路、匝道、匝道与交叉公路所围区域,以及匝道收费广场等的用地面积。匝道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面积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八章的规定计算。

7.1.2

互通式立交交叉用地指标按以下形式编制;

1.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分为:单喇叭形、双喇叭形、半苜蓿叶形、菱形。

2.2.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分为:Y形、I形(含一条左转直连或半直线匝道的四肢交叉)、II形(含两条左转直连或半直线匝道的四肢交叉)、Ⅲ形(含三条左转支线或半直线匝道的四肢交叉)、Ⅳ形(全部为直线或半直线匝道的四肢交叉)、Ⅴ形(全苜蓿叶形四肢交叉)。

7.1.3

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按表7.1.3的工程规模编制。

表7.1.3

编制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的工程规模

立交形式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

单喇叭形

双喇叭形

半苜蓿叶形

菱形

主线

长度(m)

2500

1100

1500

1300

1300

宽度A(m)

宽度B(m)

24.5

24.5

24.5

24.5

被交叉公路

技术等级

高速

二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长度(m)

2500

500

1100

900

900

宽度A(m)

宽度B(m)

24.5

注:1.表中被交叉公路的长度均指四肢交叉时的长度。三肢交叉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被交叉公路的长度由交叉中心起算至550m处;三肢交叉的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被交叉公路的长度由交叉中心起算至1100m处。

2.表中宽度A指I、II类地形区公路路基宽度,宽度B指Ⅲ类地形区公路路基宽度

7.1.4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7.1.4-1的规定,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7.1.4-2的规定。

表7.1.4-1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hm2/座)

地形类别

I、II类

III类

立交形式

单喇叭形

双喇叭形

半苜蓿叶形

菱形

单喇叭形

双喇叭形

半苜蓿叶形

菱形

交叉肢数

三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三肢、四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用地指标

14.3333

16.3333

31.3333

19.6667

14.6667

15.6667

28.6667

17.3333

12.6667

注:表中四肢交叉的单喇叭和双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均不包括由主线、被交叉公路和匝道所围成的三角区用地面积。当需要征用时,单喇叭形可按4.6667~6.6667hm2

/座,双喇叭形可按8.6667~12.6667hm2

/座增加用地面积。

表7.1.4-2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hm2/座)

交叉形式

Y形

Ⅰ形

Ⅱ形

Ⅲ形

Ⅳ形

Ⅴ形

交叉肢数

三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用地指标

46.3333

50.6667

56.6667

65.3333

46.6667

7.1.5

当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满足下述条件之时,可按表7.1.5对用地指标进行调整。

1.转弯交通量较大,匝道需采用较高指标方可满足通行能力;

2.喇叭形互通式立体交叉唤醒咋打半径大于65ml

3..菱形互通式立体交叉两平交口间距大于200m;

4..受地形、地物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难以按照常规紧凑布设。

表7.1.5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调整系数

地形类别

I、II类

III类

立交形式

单喇叭形

双喇叭形

半苜蓿叶形

菱形

单喇叭形

双喇叭形

半苜蓿叶形

菱形

交叉肢数

三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三肢、四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调整系数

1.15

1.10

1.15

1.15

1.10

1.10

1.10

1.15

1.15

注:荒滩等地区的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当交通量及行车安全需要时可按I类地形区指标的1.2~1.5倍调整。

7.1.6

当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表7.1.6对用地指标进行调整。主线为一级公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一般不宜调整。

1.匝道同向分岔、合流按照主线分岔、合流设计;

2.左转弯匝道设计速度大于60km/h;

3.混合互通式立体交叉唤醒匝道半径大于75m;

4..主线与被交叉公路交叉角度小于70°;

5.受地形、第五影响,互通式立体交叉难以按照常规紧凑布设。

表7.1.6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调整系数

交叉形式

Y形

Ⅰ形

Ⅱ形

Ⅲ形

Ⅳ形

Ⅴ形

交叉肢数

三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四肢

用地指标

1.35

1.20

1.25

1.15

1.10

1.10

7.1.7

五肢及五肢以上的顺牛互通式立体交叉,可按照审查批准的涉及方案计算用地面积。

7.1.8

复合式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可参照其中的子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合计值确定;本章指标中未列出的其他形式或变异形式互通式立体交叉,其用地指标可参照本章指标列出的其他形式或变异形式互通式立体交叉,其用地指标可参照本章指标列出的详尽形式的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及调整系数采用。

7.1.9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中连线主线与被交叉公路的匝道,当其余主线的交叉点至被交叉公路的交叉点的长度通过550m时,其超出部分的用地应计为公路工程项目连接线的用地,所需建设用地面积根据连接线公路技术等级及其所含分项工程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四~九章的相关规定计算并单独计列。

当互通式立体交叉的主线和被交叉公路的长度和宽度与本章指标编制采用的值不同时,可分别按主线及被交叉公路的长度和宽度对用地指标进行调整。

1.长度调整按式(7.1.10-1)计算:

(7.1.10-1)

式中:SL――长度增减指标调整值(hm2);

L――主线或被交叉公路实际长度(km);

L0――主线或被交叉公路指标计算采用长度(km),按表7.1.3查取;

SJ――路基工程用地指标,从表4.0.5-1~表4.0.5-6中查取。

2.宽度调整按式(7.1.10-2)计算:

(7.1.10-2)

式中:SW----宽度增减指标调整值hm2

L

-----主线或被交叉公路实际长度(km)

W

-----主线或被交叉公路实际宽度(m)

W0

---主线或被交叉公路指标计算采用宽度(m),按表7.1.3查取;

SJD

-------路基工程用地指标宽度调整指标,从表4.0.7中查取。

第二节

分离式立体交叉和天桥

7.2.1

分离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适用于主线下穿的分离式立体交叉工程,天桥用地指标适用于车行天桥,两者均不考虑呗交叉公路的技术等级及长度变化。

7.2.2

分离式立体交叉和天桥的用地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7.2.2的规定。

表7.2.2

分离式立体交叉和天桥用地指标(hm2/座)

交叉类别

地形类别

被交叉公路长度(m)

被交叉公路宽度(m)

用地指标

分离式立体交叉

I、II类

700

2.212

III类

500

1.48

天桥

I、II类

700

1.792

III类

500

1.28

7.2.3

主线上跨的分离式立体交叉工程,当被交叉公路需改线时,可采用本届指标计算用地面积,但结果应按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九章中的规定计入改移工程用地面积。

第三节

通道

7.3.1

通道用地指标包括通道进出口两端被交叉道路顺接所需的用地面积,不包括通道范围主线路基的用地面积,适用于将汽车通道和机耕通道。

7.3.2

通道的用地指标可按0.0960hm2/座取值。

第四节

平面交叉

7.4.1

T形和十字形平面交叉的用地指标包括平面交叉设置的附加车道和加铺转角等的用地面积,不包括香蕉公路路基自身的用地面积。

7.4.2

T形和十字形平面交叉的用地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7.4.2的规定

表7.4.2

T形和十字形平面交叉用地指标(hm2/座)

主要公路设计速度(km/h)

30及以下

T形平面交叉

0.1733

0.14

0.1

0.0667

0.019

十字平面交叉

0.2467

0.1867

0.1267

0.0933

7.4.3环形平面交叉的用地由环岛、环形车道及加铺转角等部分的用地组成,应按审查批准的环形平面交叉方案计算用地面积。

第八章

沿线设施用地指标

第一节

一般规定

8.1.1

沿线设施用地指标按收费设施、服务设施、监控通信设施和养护设施等分类编制。

8.1.2

沿线设施用地指标按厂区平面面积编制计算,不包括厂区边缘外的填(挖)方边坡、边沟以及与主线连接道路的用地面积,此部分用地面积应按实际涉及方案计算。

第二节

收费设施

8.2.1

收费设施用地指标包括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主线收费广场和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收费站管理设施等用地指标,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收费广场用地面积在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七章第一节中计算。

8.2.2

主线收费站管理设施和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收费站管理设施的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8.2.2的规定

表8.2.2

收费站管理设施用地指标(hm2/座)

收费设施类型

公路技术等级

用地指标

主线收费站

高速公路

1.5333

一级公路

0.8667

匝道收费站

0.6000

8.2.3

主线收费广场用地指标按相应路段的交通量及收费车道数确定,不宜超过表8.2.3的规定

表8.2.3

主线收费广场用地指标(hm2/座)

路段交通量Q(pcu/d)

收费车道数

用地指标

每增减一个收费车道调整指标

进口

出口

Q>10000

9.8154

0.3596

60000

6.3538

0.2984

45000

3.7814

0.2411

25000

3.0938

0.2228

Q≤25000

1.1966

0.1449

注:1.表中路段交通量应采用主线收费广场所在路段的预测第20年交通量。

2.表中用地指标包含主线收费广场的过渡段用地面积,不含主线路基宽度范围内的用地面积。

3.当实际收费车道数与表中指标编制采用值不同时,应按实际收费车道数调整用地指标。

第三节

服务设施

8.3.1

服务设施分为服务区和停车区。服务区用地指标包括停车场、公共厕所、加油站、车辆维修站和残影与小卖部的用地面积;停车区用地指标包括停车场、公共厕所、休息长凳的用地面积。

8.3.2

服务区用地指标一般条件(即服务区所在路段按车道数可承载的通常交通量和大型车比例)下的基准值按表8.3.2-1取值。当实际建设的服务区所在路段的交通量和大型车比例与基准值的编制条件不同时,其用地指标按表8.3.2-2中的系数进行调准

表8.3.2-1

服务区用地指标基准值(hm2/处)

公路技术

等级

车道数

用地指标基准值

编制条件

路段交通量Q(pcu/d)

大型车比例μ(%)

高速公路

9.5333

60000≤Q<80000

20<μ≤30

7.6

45000≤Q<60000

20<μ≤30

6.5333

25000≤Q<40000

20<μ≤30

一级公路

4.8667

30000≤Q<55000

20<μ≤30

4.2667

15000≤Q<30000

20<μ≤30

二级公路

1.6667

Q<15000

20<μ≤30

表8.3.2-2

服务区用地指标调整系数

公路技术等级

车道数

路段交通量Q(pcu/d)

大型车比例μ(%)

μ≤10

10<μ≤20

20<μ≤30

30<μ≤40

μ>40

高速公路

80000

0.65

0.93

1.09

1.24

1.36

60000

0.59

0.82

1.00

1.14

1.24

60000

0.73

0.99

1.20

1.38

1.51

45000

0.59

0.85

1.00

1.12

1.25

40000

0.64

0.90

1.09

1.25

1.35

25000≤Q<40000

0.60

0.85

1.00

1.15

1.25

一级公路

30000≤Q<55000

0.59

0.86

1.00

1.14

1.20

15000≤Q<30000

0.61

0.84

1.00

1.16

1.23

二级公路

Q<15000

0.79

0.91

1.00

1.08

1.12

8.3.3

停车区用地指标一般条件(即停车区所在路段按车道数可承载的通常交通量和大型车比例)下的基准值按表8.3.3-1取值。当实际建设的停车区所在路段的交通量和大型车比例与基准值的编制条件不同时,其用地指标按表8.3.3-2中的系数进行调整。

表8.3.3-1

停车区用地指标基准值(hm2/处)

公路技术

等级

车道数

用地指标基准值

编制条件

路段交通量Q(pcu/d)

大型车比例μ(%)

高速公路

2.5000

60000≤Q<80000

20<μ≤30

2.1333

45000≤Q<60000

20<μ≤30

1.6667

25000≤Q<40000

20<μ≤30

一级公路

1.3333

30000≤Q<55000

20<μ≤30

0.6667

15000≤Q<30000

20<μ≤30

二级公路

0.3333

Q<15000

20<μ≤30

表8.3.3-2

停车区用地指标调整系数

公路技术等级

车道数

路段交通量Q(pcu/d)

大型车比例μ(%)

μ≤10

10<μ≤20

20<μ≤30

30<μ≤40

μ>40

高速公路

80000

0.92

1.02

1.11

1.19

1.26

60000

0.87

0.93

1.00

1.06

1.10

60000

0.97

1.04

1.12

1.19

1.25

45000

0.82

0.91

1.00

1.09

1.16

40000

1.01

1.11

1.20

1.30

1.39

25000≤Q<40000

0.81

0.92

1.00

1.08

1.16

一级公路

30000≤Q<55000

0.80

0.90

1.00

1.05

1.10

15000≤Q<30000

0.80

0.90

1.00

1.10

1.15

二级公路

Q<15000

1.00

1.00

1.00

1.00

1.00

8.3.4

服务设施出入口加减速车道用地指标,I类地形区一般不宜超过3.4hm2/处,II类、III类地形区一般不宜超过过4.0hm2/处。

8.3.5

经主管部分批准,服务区可与公共汽车停靠站、长途汽车站、物流中心、公路治理超限超载站、联合执法站等设施合建。与服务区合建的设施的用地面积应单独计列。

8.3.6当服务设施需要承担公路交通应急保障功能时,其用地面积应根据实际涉及方案增加。

第四节

监控通信设施

8.4.1

监控通信设施一般分为省监控通信中心、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路段监控通信站和桥隧监控通信站。

8.4.2

省监控通信中心一般每省(自治区、直辖市)设一处,宜与省管理中心合并设置,其用地面积根据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方案计算确定。

8.4.3

公路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路段监控通信展和桥隧监控通信展应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设置,其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8.4.3的规定。

表8.4.3

监控通信设施用地指标(hm2/处)

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

路段监控通信站

桥隧监控通信站

1.7333

0.8667

0.5333

8.4.4

公路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宜与相关管理设施合并建设。在有条件时宜将多项目的路段监控通信分中心合并建设。

8.4.5

桥隧监控通信展可多座桥梁或隧道合并设置,或与路段监控通信展合并设置。

第五节

养护设施

8.5.1

养护设施分为养护工区、道班房和桥隧养护管理站。养护工区一般在高速公路和以及公路上设置;道班房主要在二、三、四级公路上设置;桥隧养护管理站一般在独立特大桥、隧道或桥梁、隧道群处设置。

8.5.2

养护工区和道班房用地指标不宜超过表8.5.2的规定。

表8.5.2

养护工区和道班房用地指标(hm2/处

养护设施类别

用地指标

高速公路养护工区

2.5333

一级公路养护工区

1.8000

二级公路道班房

1.2000

三级公路道班房

0.8000

四级公路道班房

0.6000

8.5.3

桥隧养护管理站的用地指标不宜超过0.5333hm2/处,当需要单独设置桥隧变电站时,其用地指标可按0.0800hm2/处计算。

8.5.4

养护工区可按项目需要分路段设置,有条件时宜多项目合并建设;桥隧养护管理站根据特大桥、隧道养护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宜与桥隧监控通信展合并设置。

8.5.5

北方继续冰冻地区的养护设施科考虑取暖、除雪等因素,适当增加不超过15%的面积。

第六节

其他

8.6.1

公路治理超限超载站可按实际功能需要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规模确定用地面积,没出不宜超过4hm2。

8.6.2

根据有关规定需增加的其他设施,可按实际需要并经主管部门批准确定用地面积。

第九章

用地指标的调整

9.0.1

当公路通过软土、沼泽地区,经设计验算及地基加固方案论证,必须设置反压护道时,应按设计增加用地面积。设计文件中应就设置反压护道的必要性及发压护道部分增加的用地面积予以专门叙述。

9.0.2

公路通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的地区,当下卧地基被判定为可液化土,并确定需要加固地基时,应按设计的加固处理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其超过公路路基用地指标的部分,应按设计计算数量增加用地面积。

9.0.3

当公路通过滑坡、崩坍、岩堆和泥石流地区时,应按特殊路基整治设计的工程范围增加需要的用地面积,并应在设计文件中专门叙述。

9.0.5

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二级公路通过强、中膨胀土地段时,应按设计的路基边坡坡度计算所需增加的公路用地宽度,增加相应的用地面积。对通过强膨胀土地段、填土高度小于1m的路床应换填非膨胀土,尚应计入所需增加的取、弃土场用地。

9.0.6

当公路通过盐渍土地区时,应根据盐渍土的含盐性质、盐渍化程度,当地气象、水温条件,路基填料的土类等因素进行处治设计,并应根据处治范围增加需要的用地面积,在设计文件中专门叙述。

9.0.8

当公路工程项目需建设防灾设施时,应根据防治的灾害种类、危害情况,结合地形、路线位置,按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的设计方案增加用地。

9.0.9

当公路工程项目经土、石方合理调配,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利用了可供利用的挖方量后,仍不能满足路基填方需要,必须借土时,宜结合当地的土壤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集中取土。取土场的文职及取土场的文职及取土面积应在占用土地表中按各取土场的文职单独计列,并应在设计说明中予以专门叙述。

9.0.10

公路工程项目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经土、石方调配移挖作填方剩余的弃方,应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尽可能选择皇帝作为弃土场。弃土场用地应在占用土地表中按各弃土场的为止单独计列,并应在设计说明中予以专门叙述。

9.0.11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指标在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各分项工程的用地面积,可根据工程本身逐步进展的实际情况,在批准的总指标内适当调整。

9.0.12

当公路工程项目设计用地界外的改路、改河、改沟、改渠、改移输电和通信线路以及专业管道的用地和拆迁还建以及专业管道的用地和拆迁还建补偿用地时,应按实际需要的数量单独计列,并应在设计说明中予以专门叙述。

第五篇: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2008-05-30 | 作者: | 来源: 国土资源部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主编部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施行日期:1993 年10 月1 日

关于批准发布 《 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水泥、玻璃部分)》 的通知

建标[1993]511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土地(国土)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 〔1987 〕国土[建 〕 字第 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1989 ] 国土 〔 建 〕 字第169 号文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计标 〔1988 〕281 号文的安排,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负责编制的 《 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水泥、玻璃部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1993 年7 月2 日

编制说明

《 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水泥、玻璃部分)》,是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 1987 ]国土[建 〕 字第144 号 《 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 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1989]国土[建]字第169 号 《 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 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计标「1988 」281 号 《 关于印发<一九八八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制订计划>等的通知 》 的安排,由我局负责主编,具体由我局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和我局秦皇岛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国内已经投产以及正在建设的水泥厂、浮法玻璃厂作了广泛地调查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文字、数据和图纸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和建材行业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整理、数理统计、模拟制图,广泛征求了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最后由我局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建设用地指标包括建材工业中的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水泥厂和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厂两个部分的工程

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共分四章一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水泥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附录为其它窑型和其它生产方法的水泥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本建设用地指标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补充和修改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管理司(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1 号,邮政编码:100081)和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综合计划司(地址:北京市百万庄,邮政编码:100831)或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209 号,邮政编码:210005)和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秦皇岛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街,邮政编码:。66000),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993 年 2 月 15 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 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适应建材工业建设用地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第1.0.2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制和审批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编审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尺度。

第1.0.3 条本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水泥工厂和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工厂新建工程项目;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1.0.4 条建设用地指标内容包括主要生产、辅助生产、公用工程、仓贮、运输以及厂区行政管理和厂区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用地,未包括厂外工程及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用地。

第1.0.5 条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水泥工厂和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工厂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切实做到科学、合理、节约用地。

第1.0.6 条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水泥工厂和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工厂工程项目建设用地,除执行本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

第2.0.1条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应根据建材行业发展需要,综合考虑资源、运输、动力、市场、资金等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规模。

第2.0.2 条厂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可利用荒地、劣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和经济效益高的土地。

第2.0.3 条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能缩短工艺流程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

第2.0.4 条分期建设的项目,用地应远近结合,统筹规划,分期征用。近期建设用地应合理集中,远期建设发展用地应预留在厂外;后期工程与前期工程在生产流程、运输方式上有密切联系,确需预留在厂内的用地,亦应严格控制。

第2.0.5 条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和设施,尽量减少新征土地面积。

第2.0.6 条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应贯彻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扩大社会化协作范围,减少工厂组成项目。

第2.0.7 条厂区建、构筑物和运输线路,应按照生产工艺和物料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合理布置。对生产联系密切、性质近似的车间、仓库和辅助建筑物,在满足生产使用和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条件下,宜组建成联合厂(库)房或采用多层厂(库)房。

第2.0.8 条厂前区设置方式应根据工厂规模和实际需要确定,厂前区建筑宜合理组合、集中布置。

第2.0.9 条厂区通道宽度应根据使用功能,并结合管线布置合理确定。在符合安全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架空管线宜集中共架布置,埋地管线宜共沟布置。

第2.0.10 条建材工业新建工程项目应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当采用铁路运输时,在满足生产工艺和铁路运营要求的条件下,厂区铁路线应尽量集中布置,减少被厂区铁路分割不能充分利用的土地面积。

第2.0.11 条工厂总平面布置应作多方案比较,从技术经济方面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合理性,在生产工艺合理的前提下,应选择合理和节约用地的最佳方案。

第三章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水泥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第3.0.1 条新型干法生产工艺水泥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

日产熟料4000t,年产水泥 130×10t;日产熟料 2000t,年产水泥65×10t;日产熟料 1000t,年产水泥32.5×10t;窑的年运转率以300d 计。

二、产品方案按525#硅酸盐水泥和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各占50 %计。

三、厂房组合形式厂房基本上为单体建筑。

四、工艺和主要装备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主要缎烧设备为带分解炉的旋风预热器窑。

五、运输方式采用铁路运输,但厂区内不设置企业站。

六、场地条件微丘、坡地,场地横坡为5 %以内的通常场地。

七、协作条件

大型备件、铸钢件、铸铁件、热处理件、大型加工件、标准件由外协解决;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的大

444

修也按外协考虑。

第3.0.2 条厂区建设用地,由下列工程设施的用地组成:

一、生产设施主要包括原料预均化设施,生料粉磨、均化设施,燃料破碎、粉磨设施,熟料烧成设施,石膏破碎设施,水泥粉磨和包装等设施,各类原燃料、成品半成品的中间贮存和输送设施以及相应的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自动化控制等设施。

二、动力公用设施主要包括变配电设施、给排水和水处理设施、供气供热设施、小型贮油等设施。

三、辅助生产设施主要包括仪表修理、机电修理和汽车修理设施,备品备件和材料库房(包括润滑油库、电石氧气库、耐火材料库等)设施以及生产用车车库和加油等设施。

四、仓贮运输设施主要包括原、燃料进厂卸载和贮存设施,水泥成品贮存和装运设施,露天存料场地,以天然气或重油为生产用燃料时的贮气或贮油等设施,厂内铁路和道路的配置和货物计量等设施。

五、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室、化验室、食堂、浴室、医务室、行政、消防车车库等。

第3.0.3 条水泥工厂厂区建设用地指标应按表3.0.3 的规定确定。

第3.0.4 条当项目建设的具体条件与本建设用地指标规定的条件不同时,厂区建设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经技术经济论证后调整确定。

第3.0.5 条水泥工厂的建筑系数宜为25%一30%。项目建设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应尽量提高建筑系数。

第四章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第一节厂区建设用地指标

第4.1.1 亲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一、建设规模 熔窑日熔化量300t;熔窑日熔化量500t;熔窑日熔化量700t。

二、工艺和主要装备

采用先进的浮法生产工艺,达到国外八十年代装备水平。主要生产设施具有较高的机械化、目动化水半,关键部位用计算机和工业电视进行监控。

三、厂房组合形式 主要生产车间为联合厂房。

四、原、燃料为块料进厂(粒度≦50mm),贮存期为三个月;燃料为重油,贮存期为一个月。成品包装集装架(箱)占70 %,木箱占30 %,贮存期为半个月。

五、运输方式

以铁路运输为主,汽车运输为辅。

六、场地条件

场地平坦,横坡为3 %以内的通常场地。

七、协作条件

机电设备大修由外协解决,成品集装架(箱)由外单位加工,厂内仅考虑维修。

第4.1.2 条厂区建设用地,由下列工程设施或系统设施的用地组成:

一、原料系统主要包括原料库、碱硝库、块料堆场、原料车间、混合房及原料输送设施等。

二、燃料系统主要包括贮油罐、零位油罐、油泵房、卸油设施等。

三、浮法生产联合车间主要包括熔化工段、成形工段、退火工段、节装工段、成品库、碎玻璃系统、余热锅炉房等。

四、保护氧体系统主要包括氮氧站、氢氧站、灌氧站等。

五、动力公用设施主要包括厂区总变配电设施、给排水设施和循环水系统、供气(压缩空气)供热设施等。

六、辅助生产设施主要包括机电及仪表维修车间、造箱车间及木板库、集装架(箱)堆场及维修间、打砖房及耐火砖库(棚)、综合材料库及堆场(备品备件、五金、建筑材料、劳保用品、耐火材料、润滑油等)、生产用车车库扩加油设施等。

七、行政管理及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办公楼、化验室、食堂、单身及倒班宿舍、医务室、浴室、行政用车车库等。

八、其它设施,主要包括铁路、道路的配置和货物计量设施、运载车辆停车调车场等。

第4.1.3 条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工厂厂区建设用地指标,宜按表4.1.3 的规定确定。

第4.1.4 条不同条件下,厂区建设用地指标的调整系数宜按表4.1.4的规是确定。

第4.1.5 条当项目建设具体条件与本建设用地指标规定的条件不同时,除4.1.4 条规定外,厂区建设用地应根据实际需要,经技术经济论证后调整确定。

第4.1.6 条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工厂建筑系数宜不低于35 %。项目建设应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尽量提高建筑系数。

第二节单项工程建设用地指标

第4.2.1 条浮法生产工艺玻璃厂单项工程建设用地,应按表4.2.1的规定确定。

附录:

其它窑型和其它生产方法的水泥工厂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一、本建设用地指标系按下列条件编制:

湿法回转窑的年运转天数以328.5d 计算,其它干法小型带分解炉窑和预热器窑的年运转天数以3ood 计算。水泥品种除机械立窑外均按525 “硅酸盐水泥与5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各占 50 %计,其产量分别按:

湿法回转窑

日产熟料2×720t,年产水泥51.1×10t 日产熟料 2×600t,年产水泥42.6×10t 干法回转窑

日产熟料700t,年产水泥23×10t 日产熟料600t,年产水泥20×10t 日产熟料300t,年产水泥10×10t 机械立窑年

产矿渣水泥20×10t 年产矿渣水泥10×10t

二、其它窑型和其它生产方法的水泥工厂建设用地指标宜按下表的规定确定。4

4444

三、干法小型水泥厂一般不要求铁路运输,但若条件许可建设方便,可修建一至二股厂内线,但用地无需增加。

四、干法小型水泥厂一般不考虑或仅适当考虑一些简单的原、燃料预均化设施

下载文昌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昌清澜一级渔港建设工程项目用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2008-07-28 | 作者: | 来源: 国土资源部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 建设用地指标 关于批准发布《有色金属工......

    机械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五篇范文

    机械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施行日期:1992 年12 月1 日 关于批准发布 《 机械工业......

    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2008-08-08 |来源: 国土资源部 | 关于批准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 建标[ 1995 ] 345 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

    一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总结大全及心得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方的项目管理;施工方的项目管理;供货方的项目管理;设计项目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 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

    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

    建材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 〔1987 〕 国土 〔 建 〕 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 〔1989 〕 国土 〔 建 〕 字第16......

    一级建造师考试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推荐)

    项目管理类型: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建设物资供货方、建设项目总承包方 全寿命管理: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项目结构的编码和用于投......

    2014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讲义

    1.竣工质量验收依据(1)法律法规和条例办法;(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3)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说明书;(5)工程施工承包合同;(6)其他相关文件。 2.具备下列条......

    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复习材料五篇范文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第二版)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2010年网上增值服务(3) 1.请简述施工总承包管理与施工总承包模式在分包单位的选择和认可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