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设立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公证处的请示
关于设立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公证处的请示
山西省司法厅:
根据《公证法》和《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我局拟申请设立“山西省吕梁市吕粱公证处”。
一、申请理由
(一)为适应吕梁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必要设立市级公证处。吕梁市是我省的经济发展新区和潜力大区,近年来,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吕梁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位居金省前列,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0亿元,是2003年178亿元的4.2倍,总额列全省11市第五位。十二五期间,吕梁市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旋律,以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争取在十二五末跨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市行列。为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设立市级公证机构。
目前,吕梁市是全省唯一没有市级公证机构的市。现有的区级公证处只有公证员4名,涉港澳台业务也没有开展,每年的办案数量一直徘徊在四、五百件左右,不及其他市级公证处的十分之一,公证法律服务水平严重滞后于全市其他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速度,严重的制约影响了吕梁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带动全市公证事业健康发展,急需设立市级公证机构,(二)为了维护我市公证行业的公信力,有必要设立市级公证机构。市辖区离石区公证处自2005年我省公证机构设置调整以来,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一直以公证设置调整为理由,没有进行年检注册,公证机构名称、公章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更换,公证赔偿基金也没有上缴,处于非法执业状态。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市公证文书的公信力,导致了公证信用的危机。为了保证我市公证行业的严肃性、合法性,维护法律的尊严,使公证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成立新的市级公证机构已势在必行。
二、我市已具备设立公证处的法定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八条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已具备设立公证机构的各项条件:
(一)名称拟定为“山西省吕梁市吕梁公证处”,性质为全额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于吕梁市司法局;
(二)根据晋司字(2001)128号文件,我局现有公证处政法专项编制6个;
(三)办公场所位于离石区建设北街6号,市司法局办公楼一层,面积约90平米;
(四)拟任公证员两名。分别是冯跃安和贺小梅;(五)具备成立公证处所必需的开办资金。
特此报告,请批准!吕梁市司法局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中共吕梁市委 吕梁市人民政府
中共吕梁市委 吕梁市人民政府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实施吕梁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 机构改革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吕梁市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吕发〔2014〕10号,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市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在2014年10月底完成,职能转变任务在3—5年内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事关重大、任务艰巨,需统一部署、突出重点、分步推进。为确保《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和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2014 年完成的任务
(一)关于政府职能转变。
1.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市编办牵头,省政府公布取消和下放后3个月内完成)
2.进一步清理核实市本级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底数。包括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目录以外“红头文件”设定的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同时做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市编办牵头,省审改办清理结束后启动)3.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重点取消以部门“红头文件”等形式对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限制性规定的审批事项和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登记、年检、年审、监制、认定等管理措施。将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县级管理更方便有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将凡法律法规规定市、县两级均可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下放。市政府各部门要制定出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形成工作机制。(市编办牵头)
4.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规范,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并向社会公开。制订《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范本),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审批服务,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严格规范行政审批裁量权,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市编办牵头,省审改办制定出省级《手册》后启动)
5.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继续推进部门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集中,各部门行政审批科向市政务大厅集中,行政审批事项进大厅到位,行政审批授权大厅窗口到位,努力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新机制,真正做到“一口进出、闭环运行、高效快捷、方便群众”。要强化监督机制,确保“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政府各部门要结合“两集中、两到位”审批权集中到行政审批科,制定出台内设科室职责调整方案和运行机制,改变“以审代管”的传统模式,切实转变职能,达到“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目的。(市政务大厅牵头,市监察局、市编办会同)
6.严控新设行政许可事项,防止边减边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政府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政府清理政府规章和各类规范性文件工作在2014年底前完成)
7.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市级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进一步加大投资审批相关事项下放力度。积极探索实施民间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金融、电信运营、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能源开发和转型综改重大项目。规范项目核准前置条件,对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作为项目核准前置条件的审批手续,一律放在核准后、开工前完成。进一步简化项目核准审查内容,提高审批效率。(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公布后启动)
8.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审批平台,修订方便快捷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管理流程图,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管理机制。(市政务大厅牵头)
9.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放宽公司注册资本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实行企业年检改年报制度和市场主体信用公布制度。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逐步实行“先照后证”登记办法。(市工商局牵头)
10.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取缔各级政府及部门(单位)私自设立的收费项目,取缔煤炭、教育、公路等领域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摊派;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清理规范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开展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整治工作。(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和改革委(物价局)、市监察局会同完成,2014年底前完成专项整治工作,适时公布清理规范结果)
11.开展评比达标表彰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清理不按程序申报,擅自开展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清理取消以各种业务考核、检查、评比为名,变相开展的表彰活动;清理取消重复评比的事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2014年底前公布清理规范结果)
12.开展社会组织规范管理专项整治工作。规范社会组织运作方式,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管,建立社会组织常态管理机制,规范社会组织收费事项。(市民政局牵头,2014年底前完成清理工作)
13.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制度,依法加强登记审查和监督管理。(市民政局牵头)
14.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强化行业自律,使其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主体。(市民政局牵头,2014 年底前提出脱沟方案,同时试点一业多会)
15.根据省里的决策部署延长一批年检、年审事项的审验周期。(市编办牵头)
16.改进和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加快形成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市财政局牵头)
17.积极探索取消行政审批的事项后续监督办法和配套措施。对取消的审批事项,特别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操作性强的监管办法和措施,进一步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后稽查;对下放的审批事项,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进行规范,防止出现监管职能缺位或不到位。(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18.加强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强化部门内部制约监督机制,明确责任人和时限,探索推行审批与监管分离的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强化电子监察,实时全程监控运行情况,实现可视、可控、可追溯;强化审批全过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监督。2014年底前,对各部门监督制度和运行情况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同时监督检查县级政府衔接省、市政府取消下放审批事项工作情况。(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19.研究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化和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规范预审程序,消除体外循环。着力解决审批标准科学性不足、联合审批标准制定面临法规和技术障碍、实质性联合审批缺乏制度和体制支撑等问题,为标准化建设夯实基础。筹备成立由法律专家、社会问题专家、行政体制改革专家等各方面人士组成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业务指导。专家咨询委员会参加“第三方”评估工作,重点对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同意见的拟取消或者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详细评估论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市编办牵头)
20.探索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重点探索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事后监督工作新思路,创新事后监督管理模式。探索能够弥补现行管理体制不足,提升事后监督工作绩效,充分发挥事后监督职能作用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市政府各部门要提出本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办法,并形成机制,切实转变职能。(市编办牵头)
(二)关于机构和职责整合。
21.制定印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文化局(市版权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工作部门“三定”规定。(市编办牵头,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22.制定印发机构改革中涉及市政府有关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市编办牵头,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23.减少、调整一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事项。(市编办牵头,2014年底前完成)
24.做好省以下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市编办牵头,各县市政府、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会同。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25.市政府各部门加强自身改革,大力推进本部门、本系统改革。(各部门分别负责,2014年底前按照《方案》精神和职能转变要求,提出加强自身改革和推进本系统改革的具体措施)
二、2015年完成的任务
(一)关于政府职能转变。
1.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市编办牵头,省政府公布取消和下放后3个月内完成)
2.继续清理核实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底数。公布核实后的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市编办牵头2015年6底前完成。)
3.实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动态管理制度。对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定期向社会公告,广泛接受监督。今后,凡未列入目录的行政审批事项不得实施。(市编办牵头)
4.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市编办牵头)
5.继续规范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印发《市政府行政审批事项业务手册》(范本)(。市编办牵头,2015年底完成。)
6.继续强化监督机制,推动“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落到实处。牵头(市政务大厅牵头,市监察局、市编办会同)
7.公布市政府各部门权力清单。(市编办、市政府法制办共同 , 2015 年底前完成)
8.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市级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继续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2015年6月前完成)
9.继续探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管理机制。(市政务大厅牵头)
l0.继续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先照后证登记。(市工商局牵头)
11.基本完成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并组织实施。(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分别牵头,2015 年6月底完成)
12.做好省政府下放给市县政府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承接工作。(市财政局牵头,省政府下放后3个月内完成。)13.调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将适合县级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给县级政府,相应加强财政、审计监督。(市财政局牵头)
14.全面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探索一业多会,引入竞争机制。(市民政局牵头)
15.出台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方案。(市公安局牵头,省方案出台后3个月内完成并组织实施)
16.出台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施方案。(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市质监局会同,省出台实施方案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17.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逐步纳入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省出台实施方案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18.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市财政局牵头,省出台措施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19.继续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市财政局牵头)
20.健全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省出台落实方案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21.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建立决策后评估和纠错制度。(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省出台措施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22.深化政务公开,推进行政权力行使依据、过程、结果公开。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让人民监督权力。强化行政问责,严格责任追究。(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分别牵头,省出台方案后 3个月内完成方案并组织实施)
23.继续研究探索取消审批的事项后续监督办法和配套措施。(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24.继续加强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25.继续深入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研究。(市编办牵头)
26.继续探索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市编办牵头)
(二)关于机构和职责整合。
27.整合房屋登记、林地(草原)登记、土地登记等不动产登记职责。(市编办牵头,2015年6月底前完成)28.对应省政府部门调整修订市政府部门“三定”规定,调整充实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等职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市编办牵头,2015年底前完成)29.减少、调整一批部门间职责交叉和分散事项。(市编办牵头,2015 年底前完成)
30.实施和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市国土局牵头,市住建局、市房产局等有关部门会同,2015年底前出台不动产登记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31.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等。(市编办牵头,省政府要求时间内完成)
三、2016 年完成的任务
(一)关于政府职能转变。
1.做好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市编办牵头,省政府公布取消和下放后3个月内完成)
2.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基本完成取消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工作,相应加强监督管理。(市编办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3.取消市政府各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事项。条件成熟的,逐步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相应加强监督管理。(市编办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4.继续强化监督机制,基本达到“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指标。(市政务大厅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5.基本完成投资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确立企业和个人投资的主体地位。(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6.基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快捷高效的,机制。(市政务大厅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7.基本建立起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规范、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行政审批流程。(市编办牵头,市监察局会同,2016年底前完成)
8.基本完成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先照后证,实现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市工商局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9.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出台实行一业多会的具体办法。(市民政局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10.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市民政局牵头,2016年全面实施)
11。实施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市公安局牵头。2016年全面实施)
12.实施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市质监局等有关部门配合。2016 年全面组织实施)
13.继续推动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省出台实施方案后3个月内提出方案并组织实施)
14.基本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体系。(市财政局牵头)
15.基本形成取消审批的事项后续监督办法和配套措施。(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16.基本形成行政审批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市监察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会同完成)
17.基本形成行政审批标准化措施。(市编办牵头)
18.基本形成有效的行政审批事后监管模式。(市编办牵头)
(二)关于机构和职责整合。
19.减少、调整一批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事项。(市编办牵头,2016年底前完成)
20.清理整顿和整合现有行政执法队伍。(市编办牵头,市政府法制办等部门会同,2016年底前完成市级行政执法队伍的清理整顿工作)
21.积极探索综合能源管理机构改革,逐步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环保的能源综合管理体系。(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2016年6月底前提出改革方案)
22.研究探索工业领域行业管理机构深化改革问题。(市经济和信息委牵头,2016年6月底前提出改革方案)
四、2017年完成的任务
1.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市发展和改革委牵头,2017 年底前完成)' 2.基本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市民政局牵头,2017年底前完成)
3.基本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市编办牵头,市民政局会同,2017年底前完成)
4.基本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市编办牵头,2017年底前完成)
五、工作要求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实现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确保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方案》落实工作,深刻丛识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各项改革要求,将落实《方案》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确保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明确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要立即建立落实《方案》的工作机制,按照任务分工,制订详细工作方案,倒排时间,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涉及多个部一门的,牵头部门要负总责,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支持。
(三)统筹兼顾,逐项抓好落实。要按时完成新组建部门的“三定”工作。“三定”规定要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落实职能转变要求,综合设置内设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各部门要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该取消的必须取消,该下放的必须下放,该整合的必须整合,真正做到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在放权的同时,要切实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依法监管,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四)加强督查,务求取得实效。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方案》落实工作的统筹协调、跟踪了解、督促检查、汇总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市政府办公厅将对各部门落实分工情况组织专项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逐一落实到位,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取信于民,树立市政府良好形象。
吕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10月29日
第三篇:山西省吕梁市电力系统现状
柳林县电力公司前身为柳林县电业局,始建于1976年,1998年归属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现有正式职工157人,大集体27人,农电工17人,乡镇电管员10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5名,中级职称人员15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3人。机构设置五部一中心,十个供电所。即:综合管理部、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监察部、财务部、后勤物业管理中心。固定资产3247.82万元,拥有110KV变电站一座,35KV公用变电站五座,主变六台,总容量25300KVA,35KV输电线路10条105.74KM,10KV配电线路26条846.67KM,10KV配电变压器933台,总容量58260KVA。
公司现有职工154人,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35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3名。
1997年全县57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电,供售电量连年递增,由1997年的7000多万KWH,增加到2005年的2.38亿KWH,递增幅度达51%,综合线损率连续五年保持在6%左右,安全运行天数达8089天,创全国县局供电企业先进水平。
2001年后半年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来,完成农网建设与改造总投资达5975万元,其中第一期投资4681万元,第二期第一批投资1294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改造10KV线路282.17KM,完成农村低压用电户45000户,城区居民用电户7100户,验收农网改造行政村232个,10KV线路全部验收完毕,农网改造工程预计今年十月底全部完成。2002年8月被国家计委、国家电力公司授予农网建设与改造先进单位。
1987年以来,公司先后晋升为吕梁行署甲级企业,省级先进企业,1989年跻身于全国首批农电国家二级企业行列,1991年又被原国家能源部命名为国家二级节能企业,1993年电力“三为服务”达到原国家电力部标准,1994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至2001年连续四年被山西省地方电力公司授予先进集体称号。同时被山西省总工会授予“职工职业道德双十佳单位”,被山西省消费者协会授予“诚信单位”称号,被吕梁行署总工会授予“职业道德红旗单位”并记集体一等功,被地电吕梁分公司授予“红旗单位称号”、“党建先进集体”、“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档案管理工作2001被国家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一级,2002年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5年十月份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近年来,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管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远程抄表自动化、电费核算微机化,向社会进行公开承诺,实行换位服务的业务代办制,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各项工作深受社会各届的好评,2002年在柳林县委工作会议上县委政府对我公司突出的工作给予了通令嘉奖,吕梁分公司号召地电系统开展向柳林县电力公司学习的决定。
吕梁供电分公司是山西省电力公司直属的国有大型二类供电企业,始建于1971年,前身为山西省吕梁地区电业局。承担全市13个县市区供电和吕梁主电网调度、运行、维护、规划、建设等任务,直供直管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岚县等5个县(市),对离石、柳林、方山、中阳、交口、石楼、临县、兴县等8个县区实行趸售供电。截止2010年底,公司拥有资产近32亿元,共有员工1541人。
近年来,在省公司和吕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吕梁电网飞速发展,在山西电网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成为山西电网实现“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又一重要联网区域。目前,吕梁境内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150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3条270公里。公司所辖220千伏变电站9座容量282万千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28条1022.8公里。110千伏变电站31 座容量231.55 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71条1003.05公里。35千伏变电站36座容量45.17万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67条662.29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245条4175.1公里,配电变压器2590台。低压线路4212.76公里。2011年,吕梁电网最大供电负荷达164.6万千瓦,最大网供负荷153.7万千瓦,上半年公司完成售电量52.68亿千瓦时。2007年以来,吕梁供电分公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文明单位,被省文明委、安委会命名为省级文明和谐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称号。供电优质服务工作得到广泛好评,连续多年在全市行风评议中名列公共服务行业第一名。
在新的发展时期,吕梁供电分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为发展目标,把电网和公司发展融入全市转型发展和“五三发展战略”的大局中,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以备受关注的“吕梁速度”向全省经济强市目标迈进。与之相呼应的是,吕梁电力事业负重前行,奋力赶超,吕梁电网结构不断完善,供电能力显著提升。在那高耸的铁塔、飞架的银线间奔涌的电流,点亮了吕梁山的角角落落,赋予了吕梁新的生机和活力,也推动了吕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由几条电线到超高压电网——构筑发展保障线
1959年,吕梁第一座发电厂——离石电厂建成后,由该厂引出的一条3.3千伏线路让50余户居民用上了电灯。
1958年,孝义兑镇35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这座由汾西矿务局自行建设,主供孝义水峪、高阳煤矿生产用电的自备变电站,成为吕梁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
直到1993年12月,柳林电厂正式开工建设,并于1995年并网发电,结束了吕梁长期处于全省电网末端的历史。山西柳林电厂位于河东煤田离柳矿区腹部,距柳林县城6.5公里,东与孝柳铁路相连,西与307国道相联,交通十分便利。
柳电二期工程,是我国首例60万千瓦以上机组EPC总承包建设项目,是山西省“十五”重点能源建设项目。主要建设规模为2台60万千瓦空冷亚临界发电机组,同时配套建设高效脱硫装置。
工程总投资49.5亿元。由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按照50%、40%、10%的出资比例共同投资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电力事业更是借着十六大召开的春风,乘风破浪,电量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水海威电厂、交城义望铁合金电厂、离柳山润热电有限公司、孝义金晖电厂等一批企业自备电厂相继建成投运,有效缓解了电网供电压力。
当时平川四县的电网大都以35千伏为主网架,一个110千伏变电站要带两三个35千伏站,供电可靠性难以保证。更有甚者,交城的一条35千伏线路要同时给野则河、西冶、东坡底、柏叶口四座35KV变电站供电,标准的“葫芦串型”电网。这条线路发生故障后四座变电站全部停电。直到吕梁首座220千伏变电站——汾阳220千伏站和几个110千伏变电站相继建成后,吕梁电网薄弱的情况才有所缓解。
2006年6月13日,省电力公司与市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吕梁电网建设发展会谈纪要》的签署,更是开启了政企通力合作、共谋电网发展的崭新一页。2006年12月,文水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该工程首次使用 GIS 组合电器新技术,实现了吕梁电网建设史上“同类工程建设工期最短、采用技术最先进、站区占地最省、一期规模最大、网架最合理”的五大突破。
2008年11月,岚县220千伏变电站顺利投入运行,岚县电网结束了仅靠110千伏供电的历史,吕梁分公司“平川四县市和岚县各拥有一座220千伏变电站”的电网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当年12月,吕梁历史上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正式启动,500千伏主干网架落户吕梁,标志着北起朔州,经古交、吕梁至运城稷山的山西500千伏骨干网架南北第三通道初步形成。
截止2011年年底,吕梁境内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150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4条470公里。吕梁供电公司辖有220千伏变电站9座,主变容量282万千伏安,220千伏输电线路28条1022.8公里;110千伏变电站32座,主变容量239.5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73条1031.7公里
同时,电力部门还认真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至2008年,仅吕梁供电分公司就投入资金 5390.83万元,对249个村的主干道路进行了亮化改造,建成电气化县1个、电气化乡7个、电气化村84个,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供电保障。
回顾过去,放眼未来,吕梁电力正沿着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向电力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迈进,为助推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绩书写新的篇章。
第四篇:山西省司法厅关于涉外公证处的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0403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9-06-07 【生效日期】1999-06-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司法厅关于涉外公证处的管理办法
(1999年6月7日)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省涉外(含涉台、港、澳,下同)公证处的管理,提高涉外公证信誉,推动涉外公证业务全面发展,充分运用公证手段为全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省司法厅是全省涉外公证处的主管机关。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公证处的申请和工作需要依照有关规定审查批准公证处开展涉外公证业务;负责涉外公证员的资格审批、备案和执业注册;指定涉外公证处的业务管辖;对涉外公证处进行业务指导、管理、监督和协调。省厅对涉外公证处进行管理的职能部门是省厅公证管理处。
第三条 第三条 涉外公证处是指经省厅批准开办涉外及涉台、港、澳公证业务的公证处。未经批准的公证处不得开展该类业务。
鼓励各公证处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涉外公证业务。
第四条 第四条 公证处申报办理涉外公证业务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一名以上符合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公证员;
二、有专职或兼职外语翻译;
三、有较好的办公条件和设备(应配有电脑和打印机);
四、每年的涉外公证量不少于三十件;
五、公证处有较好的社会声誉,连续三年无错、假证和影响较大的上访、诉讼案件。
第五条 第五条 申报办理涉外公证业务,由公证处提出书面申请,公证处的同级和上级司法局同意后向省厅申报,申报时应附第四条规定条件的详细材料。
第六条 第六条 办理涉外业务的公证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公证员守则; 二、一、二级公证员或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证员,经省厅考核合格;三级公证员或具有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公证工作三年以上的四级公证员,熟悉涉外法律并经全国涉外公证业务考核合格;
三、未受过党纪、政纪处分和刑事处罚;
四、具有较高的公证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连续三年无错、假证;
办理涉外公证业务的公证员,应按规定填写涉外公证人员登记表,逐级报省厅批准并报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备案,未经备案和执业注册的不得履行涉外公证员职务。办理涉台业务的公证员还需由省厅公证管理处指定。
第七条 第七条 全省各涉外公证处的管辖范围由省厅指定,涉外收养业务由省厅公证管理处指定办理。
第八条 第八条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加强对涉外公证处的监督、指导,通过检查、评比、培训、交流、会议等形式,提高涉外公证处和涉外公证员的办证水平,保证涉外公证质量。
第九条 第九条 涉外公证处应依照有关规定积极开展涉外业务,认真执行香港委托公证人的证书转递、公证书的涉外认证和涉台公证书寄送、查证等制度,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逐级请示汇报:
一、当事人所申请办理公证事项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
二、当事人有骗取公证书嫌疑的;
三、公证处就涉外公证事项经集体讨论不能形成决议的;
四、对管辖权有争议的;
五、涉及重大涉外(涉台、港、澳)法律、政策的;
六、可能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
七、本级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过问或交办的公证事项;
八、其他应当请示汇报的事项。
应当请示汇报而没有请示汇报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严肃追究公证处和公证员的责任。
第十条 第十条 涉外公证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厅决定限期整改或停办涉外业务:
一、已不再具备开办涉外业务条件的;
二、出具错、假证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违反涉外业务有关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或出现问题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四、对水印纸管理不善造成水印纸丢失或被盗的;
五、不按管理部门规定和要求配备必要的涉外办公设备的;
六、连续三年办理涉外公证达不到三十件的;
七、发生其他影响涉外业务正常开展情形的。限期整改或停办公证处涉外业务应由公证处的同级司法行政机关逐级向省厅申报。省厅发现涉外公证处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也可直接决定公证处限期整改或停办公证处涉外业务。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办理涉外业务的公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厅决定限期改正或停办涉外业务:
一、因过错出具错、假证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违反有关涉外公证规定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
三、完不成规定的培训学习任务的;
四、未按规定进行执业注册的;
五、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的;
六、其他应限期改正或停办涉外业务的情形。
限期改正或停办公证员涉外业务应由公证员所在公证处提出书面报告逐级上报省厅批准。省厅发现涉外公证员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也可直接决定限期改正或停办其涉外业务。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经省厅考核批准办理涉外公证业务的公证处和公证员或经省厅决定停办涉外公证业务的报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备案。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关于设立……中心的请示
**办[2011]*号
关于设立***中心的请示
***委员会办公室:
根据《**法》和《**条例》的规定,为健全我局机构设置,切实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推进我县审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按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参照省、市及其他兄弟审计机关的做法,结合我县审计工作实际,请求设立***中心。现将有关事项请示如下:
设立***中心,作为我局辖下的***单位。该中心配备**编制x名,设主任y名。其主要职责是……,确保该项工作合理化、规范化运作,切实有效地发挥基建工程项目审计监督作用。
以上请示妥否,望批复为盼!
二O一一年三月七日
主题词:设立职位机构请示
抄送: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局内分送:局领导(3)存(1)
***县审计局办公室2011年3月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