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共5篇]

时间:2019-05-14 12: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篇: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条例》,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按学科门类以及专业,向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人授予硕士、博士两级学位。

第三条本工作细则适用于国科大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院、所、台、站、中心等单位(以下简称“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授予,以及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学位授予工作。

第二章 学位申请人资格与要求

第四条

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并具有规定的学术水平的学位申请人,可按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向国科大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五条

国科大及研究所在受理学位申请人提出的学位申请后,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相同学位。

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应组织专人对学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审核,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第六条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第七条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八条 学位申请人提出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取得的科研学术成果(如专利、专著、经评定的科研成果等)、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的要求,由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并报国科大学位办公室备案。

第三章 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第九条

硕士学位的考试课程与要求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三至四门。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一门外国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般听说和写作能力。

除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必须修满课程学习四十五学分外,其他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完成三十学分的课程学习,并完成必修环节五个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第十条 博士学位考试课程与要求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二至三门。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第一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必须完成不低于三十七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中学位课二十五学分;公开招考博士生必须完成不低于七学分的课程学习,并完成必修环节五个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第四章 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第十一条 符合上述资格要求的学位申请人,可以向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并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二)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学位论文,提交份数由研究所确定,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均应附电子版;

(三)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抽印本、接受发表(有正式录用函)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已取得的其他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四)学位论文中文和英文详细摘要。具体份数由研究所确定。第十二条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对学位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

第五章 学位论文评阅

第十三条 学位论文评阅人,由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确定。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评阅人。评阅人应对学位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二至三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应聘请至少三位同行专家评阅,且至少有一位是本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中应有一位来自企业或实际工作部门。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三至五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含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同行专家),其中应包含本单位专家及一至两位外单位同行专家。其中,同等学力博士学位论文应聘请至少五位同行专家作为论文评阅人,且至少三位是本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博士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应有一位至二位来自企业或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

第十四条

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评阅书,应由研究所研究生部负责寄送,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学位申请人及其导师不得参与。

第十五条 学位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一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再增聘两位评阅人进行评阅。累计有两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六章 学位论文答辩

第十六条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除同等学力学位申请者的导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外,其他学位论文答辩人导师均可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且在评议阶段应回避。学位论文的评阅人一般应参加该论文答辩委员会。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成员应为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成员一般应包含本单位专家及外单位专家。若答辩人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应至少由四人组成。其中,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五位同行专家组成,且至少一位是本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硕士专业学位须有一位来自企业或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位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成员应为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成员中博士生指导教师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并应包含本单位及二至三位外单位的专家。其中,同等学力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须由不少于七位同行专家组成,且应有本单位的同行专家及不少于二人是本单位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以外的专家;博士专业学位须有二至三位来自企业或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

第十七条 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名。答辩委员会秘书应由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或在学高年级研究生担任。答辩秘书参加答辩工作全过程,并对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的提问、答辩人的回答及答辩委员会决议等情况做客观、详细的记录。答辩秘书没有表决权。

第十八条 除有保密要求外,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按程序公开举行。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应授权相关人员介绍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交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议。答辩会议程为: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

(二)学位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

(三)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参会人员提问,学位申请人回答问题;

(四)学位申请人答辩结束后,学位申请人的导师可就学位论文及答辩中提出的问题作补充说明;

(五)答辩会休会,学位申请人及参会人员退场;

(六)答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教育管理人员可列席。其议程如下:

1.学位申请人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学位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2.答辩委员会结合论文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议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

3.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可做出建议授予学位申请人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决议;

4.答辩委员会成员填写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建议书,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在学位授予建议书签署姓名。

(七)答辩会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学位申请人发言,答辩会结束。

第十九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在答辩前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

第二十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二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若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一般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二十一条 硕博连读研究生、直博生申请硕士学位

(一)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两年后,直博生入学四年后如确属达不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无法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本人可申请终止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导师同意,报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申请硕士学位。

(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博士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水平,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申请人须重新按照申请硕士学位的要求,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申请材料,报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三)若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已做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的决议,申请人已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则不能再申请硕士学位。

第七章 学位初审

第二十二条研究所研究生部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位申请人的以下材料,一并提交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

(一)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二)学位论文评阅书;

(三)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

(四)学位论文及摘要。

第二十三条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对学位申请人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做出拟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议。

第二十四条研究所研究生部应按规定时间,将加盖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公章的拟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及其学位电子信息报送至国科大学位办公室。

第八章 学位授予

第二十五条 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审核研究所上报的相应学科拟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名单;负责审议研究所上报的相应学科拟授予博士学位、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拟授予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名单;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提出本学科群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名单。

第二十六条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审核通过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国科大学位办公室负责将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人员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同时,还应向国科大图书馆提交获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附电子版)各一份。

第二十七条学位获得者名单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学位授予日期,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做出同意授予学位决定的日期。

第二十八条 缓议学位申请

(一)缓议学位是指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对学位申请人做出暂缓学位申请的决议,并在缓议决议书中将缓议理由详细说明。

(二)博士学位最长缓议期限两年,硕士学位最长缓议期限一年。缓议人员在最长缓议期限内可再次提出学位申请,再次申请学位仅限1次,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三)根据缓议决议要求须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者,应按学位申请及审核的程序和要求重新办理。

(四)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经过缓议再次申请学位者,须按缓议决议的要求进行逐项重点审核,经不记名投票表决,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第二十九条 撤销学位

对于已经授予学位,如发现论文确有舞弊作伪、抄袭剽窃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或在学位申请时确有不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经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不记名投票表决后,可做出建议撤销学位决议。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为最终裁决机构,并对撤销学位者予以公布。第三十条 学位授予异议事项的处理

(一)对学位授予的过程和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学位授予决定做出的三个月内申诉,逾期不再受理;申诉须以实名方式书面提出,匿名申诉不予受理。

(二)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处作为受理异议事宜的日常办事机构,须在接到申诉10个工作日内,报相应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成立专家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提交相应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的处理决定,应在做出处理决定的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逐级反馈至申诉人。

(三)申诉人如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书面处理决定3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逾期不予受理。申诉人提交时间超过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时间,则提交下一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查。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认定后的结论不再复议。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九章 名誉博士学位

第三十一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依据相关规定,由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或研究所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授予国科大名誉博士学位。

第十章 其他

第三十二条本工作细则解释权归属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由国科大学位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院发学位字„2009‟59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补充规定》(院发学位字„2011‟10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实施办法》(院发学位字„2009‟98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实施办法(暂行)》(院发学位字„2005‟100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组织条例》,特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简称“研究生院”)按学科门类以及专业,向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人授予硕士、博士两级学位。

第三条 本工作细则适用于研究生院按照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在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院、所、台、站、中心等研究生培养单位(以下简称“培养单位”)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授予,以及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博士学位的学位授予工作。

第二章 学位申请人资格与要求

第四条

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并具有规定的学术水平的学位申请人,可按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向研究生院 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五条

研究生院及培养单位在受理学位申请人提出的学位申请后,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相同学位。

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应组织专人对学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审核,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第六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七条 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第八条 学位申请人提出学位申请前,应取得的科研学术成果(如专利、专著、经评定的科研成果等)、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刊物级别的要求,由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定,并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备案。

第三章 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第九条 硕士学位的考试课程与要求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三至四门。要求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一门外国语。要求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般听说和写作能力。

硕士生必须修满课程学习三十学分,并完成必修环节五个学分,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第十条 博士学位考试课程与要求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一般二至三门。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第一外国语。要求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博士学位的具体课程和要求以及是否必修第二外国语,由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决定。

第十一条 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必修环节的总学分数不少于五学分。

必修环节以考查为主,可计入相应学分。必修环节的具体实施及学分数,由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 决定。

第四章 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第十二条 符合上述资格要求的学位申请人可以向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负责对学位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三条

学位申请人通过资格审查,并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后,可向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提出学位论文答辩申请,同时提交下列材料:

(一)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二)符合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份数由培养单位确定,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均应附电子版;(三)已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抽印本、接受发表(有正式录用函)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已取得的其他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四)学位论文中文和英文详细摘要,具体份数由培养 单位确定。

第五章 学位论文评阅

第十四条 学位论文评阅人,由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确定。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评阅人。评阅人应对学位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二至三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 人应为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三至五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除本单位专家外应有一至两位外单位同行专家。

第十五条

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评阅书,应由培养单位研究生部负责寄送,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学位申请人及其导师不得参与。

第十六条 学位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一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应再增聘两位评阅人进行评阅。累计有两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者,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六章 学位论文答辩

第十七条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批准。答辩人导师可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且在评议阶段应回避。学位论文的评阅人一般应参加该论文答辩委员会。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三至五位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成员中除本单位专家外一般应当有外单位专家。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本单位及外单位的五至七位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必须包括二至三位外单位的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博士生指导教师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第十八条 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名。答辩委员会秘书应由责任心强、工作认真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或在学高年级研究生担任。答辩秘书参加答辩工作全过程,并对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的提问、答辩人的回答及答辩委员会决议等情况做客观、详细的记录。答辩秘书没有表决权。

第十九条 除有保密要求外,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应按程序公开举行。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应授权相关人员介绍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交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会议。答辩会议程为:

(一)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二)学位申请人报告学位论文;

(三)答辩委员会成员和参会人员提问,学位申请人回答问题;

(四)学位申请人答辩结束后,学位申请人的导师可就学位论文及答辩中提出的问题作补充说明;

(五)答辩会休会,学位申请人及参会人员退场;(六)答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教育管理人员可列席。其议程如下:

1.学位申请人导师向答辩委员会介绍学位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及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2.答辩委员会结合论文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议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

3.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答辩委员会全 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学位申请人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决议;

4.答辩委员会成员填写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建议书,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在学位授予建议书签署姓名。(七)答辩会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学位申请人发言,答辩会结束。

第二十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在答辩前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

第二十一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 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二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若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一般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二十二条 硕士生或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的,如未满足第八条规定的要求,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暂不受理学位申请。在博士生毕业后两年、硕士生毕业后一年的规定期限内,满足第八条规定后,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再审议本人提出的学位申请。

第七章 学位初审

第二十三条 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位申请人的以下材料一并提交本单位学位委员会审查:

(一)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二)学位论文评阅书;

(三)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四)学位论文摘要。

第二十四条 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应按答辩委员会上报的答辩决议和学位申请人的名单,对学位申请人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做出拟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议。

第二十五条 培养单位研究生部应按规定时间,将加盖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公章的拟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及其学位电子信息报送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同时,还应向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附电子版)各一份。

第八章 学位授予

第二十六条 学科群学位分委员会,负责审核培养单位上报的相应学科拟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名单;负责审议培养单位上报的相应学科拟授予博士学位、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拟授予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名单;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提出本学科群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名单。第二十七条

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核通过学科群学位分委员会提出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负责将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人员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八条 学位获得者名单由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发文公布。学位授予日期,为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终审做出同意授予学位决定的日期。

第九章 名誉博士学位

第二十九条 对于国内外卓越的学者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依据相关规定,由学科群学位分委员会或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推荐,经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授予研究生院名誉博士学位。

第十章 其他

第三十条 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具体实施办法,依照本工作细则另行制定。

第三十一条 在培养单位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外国学者及港澳台同胞申请学位,参照本工作细则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工作细则解释权归属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工作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院发学位字„2005‟95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院发学位字„2006‟157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授予细则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授予细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天 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授权,中国科学院大学按学科门类以及专业,向符合条件的学位申请人授予硕士、博士两级学位。

第三条 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并完成某项研究工作,对所研究的课题及本人独立完成的论文应当有自己的新见解,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领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且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条 博士论文的要求:应是在导师原则指导下,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领域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且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应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的选题

第五条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整个学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既使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融汇贯通和应用,又使研究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论文开题报告则是保证论文进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选题报告制度。

申请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内进行并完成;申请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在入学后的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内进行并完成。有特殊情况的,经台研究生部批准可适当推迟。

涉密论文的密级申请须在论文开题之前,由导师或者研究生提出申请,提交台保密委员会审批;参加涉密项目研究工作的研究生,导师应及时将其界定为“涉密研究生”,纳入我台涉密人员管理范围;此外,若是涉密研究生在学期间小论文由于涉密,不能公开发表,由学位会主席决定该生申请学位所需满足的科学研究成果条件。

第六条 选题报告应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报告的内容及要求如下: 阐述所选论文题目的背景及意义;

明确论文是属基础研究还是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或其它类型(一旦开题,一般不再修改论文类型,若是修改,需要研究室重新组织开题);

提出论文的具体实现方案并进行论证; 论文的预期结果和水平; 提出完成论文所需的经费预算。

第七条 论文选题报告应由学位申请人本人撰写。完成后,经导师同意,再由研究室(或同级部门,下同)组织在室范围内进行报告,广泛听取意见,并由导师和研究室签署通过意见后,方可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第八条 对有争议的论文选题,可另请若干位台外同行专家进行审议。如仍存在争议,而主要指导教师在认真考虑不同意见后,坚持认为该论文选题可行,可同意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论文选题并报告。

学位申请人资格与要求

第九条 凡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并具有规定的学术水平的学位申请人,可按本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科学院大

学申请相应的学位。

第十条 中国科学院大学及上海天文台在受理学位申请人提出的学位申请后,学位申请人不得同时向其他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相同学位。台学位委员会应组织专人对学位申请人的思想政治表现进行审核,并提出具体审核意见。

第十一条 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第十二条 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完成本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列学术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2(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十三条 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具备的科学研究成果条件:(一)2016年秋季学期之前入学的研究生执行以下标准:

1.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其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一般应在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当其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时,允许申请答辩人为第二作者,下同)并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为第一署名单位,必须至少公开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两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一篇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在 SCI、EI、ISTP三大检索上;或发表一篇相应的论文并已有授权的发明专利一项,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2.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一般应在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并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发表过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或已有授权的发明专利一项,方能进行论文答辩。

3.对从事工程技术、天文技术与方法研究的研究生,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申请答辩人必须至少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并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过两篇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或发表一篇相应的论文并已有授权的发明专利一项(包括是获省部级三等以上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方能进行论文答辩。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申请人必须至少在国内外期刊或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并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被收录过与本专业有关的论文,或已有授权的应用专利一项才能进行答辩。

(二)2016年秋季学期之后(含秋季学期)入学的研究生执行以下标准:

1、天体物理

申请天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其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至少公开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两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SCI论文(有审稿制者)。

申请天体物理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的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至少公开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或已有受理的发明专利一项。

2、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申请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其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的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至少公开发表或接受(有 3 正式录用函)两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或发表一篇相应的论文并已有授权的发明专利一项。其中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在 SCI、EI、ISTP 三大检索上。

申请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的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至少公开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或已有授权的发明专利一项。

3、天文技术与方法

申请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其学位论文应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在学期间应在本专业的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至少公开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两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或发表一篇相应的论文和已有受理的发明专利一项;或发表一篇相应的论文和已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一项并取得获奖证明书。其中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在 SCI、EI、ISTP检索上。

申请天文技术与方法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在学期间应在本学科专业核心刊物,以第一作者至少公开发表或接受(有正式录用函)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性学术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一项并取得获奖证明书。

从事具有保密内容研究课题的研究生,开题时应由导师向研究所研究生指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可不受论文发表篇数限制。

注:申请各个专业学位论文答辩者必须是所发表论文、已受理的发明专利的第一作者或第一发明人(导师署名排序不计在内)。发表论文的作者单位,除署本培养单位名称外,还应署名“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位论文的评阅

第十四条 学位申请人应在论文完成后,申请论文评阅和答辩的一个月前,向研究生管理部门递交学位申请书和论文。

第十五条 论文评阅人由台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以天文台的名义聘请。学位申请人的导师不能作为评阅人。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需聘请三至五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需聘请五至七位同行专家评阅,评阅人应为研究员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中至少有两位为外单位的同行专家。

第十六条 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内容包括: 1.论文在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等方面的水平。2.论文有无新的见解或创造性成果。3.论文中的论据是否充分、可靠。4.论文是否达到申请学位的学术水平。5.论文是否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6.论文是否可以提交答辩。

第十七条 评阅人中如有一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台学位委员会应再增聘两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累计有两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时,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十八条 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评阅书,应由答辩秘书或台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寄送,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

学位论文的答辩

第十九条 学位论文评阅完毕后,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台学位委员会审核;并在答辩日期前两周,将论文和举行论文答辩的时间和地点的通知送达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人导师可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但答辩人导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且评议阶段应回避;学位论文的评阅人一般应参加该论文答辩委员会。(各研究部门相同学科,答辩委员会委员应该尽量统一)

1.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由3-5位副教授、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成员中除本单位专家外一般应当有外单位专家。但若答辩人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应至少由4人组成。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位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必须包括两至三位外单位的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博士生指导教师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

2.答辩委员会设秘书一名,协助办理论文评阅和答辩有关事宜,参加答辩工作的全过程,记录、整理与答辩有关的全部材料;答辩秘书没有表决权。

3.论文答辩除密级规定需保密之外,一般应公开举行。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就论文是否达到相应的学位水平、答辩是否合格、论文的成绩及建议是否授予相应的学位等作出决议。

第二十条 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在答辩前 5 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

第二十一条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答辩委员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可做出半年后至二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的决议。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若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一般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第二十二条,对于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补充说明:

1.硕博连读研究生转博两年后,如确属达不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无法在最长学习年限内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本人可申请终止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导师同意,报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申请硕士学位。

2.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认为博士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虽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水平,可做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申请人须重新按照申请硕士学位的要求,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和相关申请材料,报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3.若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已做出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的决议,申请人已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则不能再申请硕士学位。

第二十三条 论文答辩程序: 1.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授权论文答辩组织者宣布答辩委员会主席、成员名单,答辩人及导师姓名等。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会议,宣布论文答辩开始。

3.答辩人(学位申请人)报告论文的主要内容(硕士论文一般不超过30分钟,博士论文一般不超过45分钟)。

4.答辩委员会成员及参会人员提问和学位申请人回答问题,硕士一般不超过20分钟,博士一般不超过30分钟。

5.论文答辩休会,学位申请人及参会人员退场;答辩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教育管理人员可列席。导师或研究生管理部门介绍答辩人的简历、思想政治品德表现、学习成绩、论文情况等;答辩委员会结合论文评阅人对学位论文的评阅意 6 见、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评议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是否达到所申请学位要求的学术水平;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学位申请人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决议;论文成绩达到“良好”(包括良好)以上方可建议授予学位。

6.答辩复会,答辩委员会主席当众宣布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学位申请人发言,答辩结束。

学位初审

第二十四条 台研究生部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学位申请人的以下材料一并提交本单位学位委员会审查: 1.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 2.学位论文评阅书;

3.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 4.学位论文摘要。

第二十五条 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应按答辩委员会上报的答辩决议和学位申请人的名单,对学位申请人进行全面审查和综合评价;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做出拟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决议。

第二十六条 台研究生部应按规定时间,将加盖培养单位学位委员会公章的拟授予学位人员名单及其学位电子信息报送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办公室;同时,还应向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附电子版)各一份。

学位授予

第二十七条 学科群学位分委员会,负责审核培养单位上报的相应学科拟授予硕士学位人员名单;负责审议培养单位上报的相应学科拟授予博士学位、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拟授予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名单;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提出本学科群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名单。

第二十八条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核通过学科群学位分委员会提出的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名单,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决定。决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委员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办公室负责将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人员名单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九条 学位获得者名单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委员会发文公布。学位授予日期,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委员会终审做出同意授予学位决定的日期。

缓议学位申请

第三十条 缓议学位是指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对学位申请人做出暂缓学位申请的决议,并在缓议决议书中将缓议理由详细说明。

第三十一条 博士学位最长缓议期限两年,硕士学位最长缓议期限一年。缓议人员在最长缓议期限内且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授予细则》中有效申请学位时间规定者可再次提出学位申请,再次申请学位仅限1次,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三十二条 根据缓议决议要求须重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者,应按学位申请及审核的程序和要求重新办理。

第三十三条 台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经过缓议再次申请学位者,须按缓议决议的要求进行逐项重点审核,经不记名投票表决,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报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撤销学位和申诉

第三十四条 对于已经授予学位,如发现论文确有舞弊作伪、抄袭剽窃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或在学位申请时确有不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经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群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和不记名投票表决后,可做出建议撤销学位决议。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为最终裁决机构,并对撤销学位者予以公布。

学位授予异议事项的处理

第三十五条 对学位授予的过程和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学位授予决定做出的三个月内,逾期不再受理;申诉须以实名方式书面提出,匿名申诉不予受理。

第三十六条 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秘书处作为受理异议事宜的日常办事机构,须在接到申诉10个工作日内,报相应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成立专家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提交相应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的处理决定,应在做出处理决定的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方式逐级反馈至申诉人。

第三十七条 申诉人如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书面处理决定3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学位评定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逾期不予受理。申诉人提交时间超过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时间,则提交下一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查。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认定后的结论不再复议。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同等学历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答辩资格仍执行《中国科学院大学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人员硕士、博士学位试行办法》。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评定委员会委托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台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公布之日起施行,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学位授予细则》(沪天发教字〔2014〕4号)同时废止。

二○一七年一月

第四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实施办法(暂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实施办法(暂行)

(2005年7月30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届第5次会议通过)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硕士试行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若干规定》,以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申请条件与资格审查

申请人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申请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

一、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能正确理解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联系群众、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文化素质。

二、应掌握比较宽广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有较强的管理和经营决策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达到学分要求,并提交学位论文。

四、应在正式入学之日起5年内申请学位,逾期不予受理。MBA专业学位的申请资格,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委托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本实施办法,结合其培养计划进行审定。第三条 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

MBA学位申请人应完成总学分不少于50学分的课程学习与必修环节,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请人应在正式入学之日起3年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课程学习总学分应不低于45学分,总门数不少于15门。其中,学位课5门,必修课不得少于7门,选修课不得少于3门。

二、申请人在提交学位论文前须完成所有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专题报告和社会实践等)5学分。第四条 学位论文要求

一、MBA学员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应尽早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的总工作量不得少于半年。

二、论文选题要在MBA学员自己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企业管理或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进行。论文应体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特点,其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或有学术水平的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或编写高质量的案例等。评价论文水平主要考核MBA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水平以及论文的应用价值。

三、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学员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由导师负责对论文进行预审。预审未通过者,不能进入论文评阅和答辩。

四、学位论文应用中文撰写,字数不少于3万字。论文要求文字简练通顺,有较强的逻辑性,行文格式规范。MBA学位论文撰写具体要求参见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撰写要求》。第五条 学位论文评阅

一、MBA学员完成学位论文后,送交所在培养单位进行学位申请资格审查。审查通过后,培养单位应聘请至少两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评阅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有一名应为实际工作部门专家)。论文评阅时间应不少于15天。论文评阅人建议名单可由导师提出,MBA中心复议后报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下简称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申请人导师不能作为论文评阅人。

二、《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评阅书》(见附表2)应由培养单位专人统一寄送和回收,学员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应对学员保密,评阅意见及有关材料应密封传递。

三、论文评阅过程中如有一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则再增聘一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如累计二位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

第六条 学位论文答辩

一、MBA学员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由培养单位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组成建议名单可由导师提出,经MBA中心复议后报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五名本学科专业和有关学科专业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中须有一名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具有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或相当行政职务)。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申请人的导师不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出席论文答辩会和答辩委员会会议,在答辩前必须审阅论文,答辩时进行提问和参加投票表决,未出席的委员不得委托他人或以通讯方式投票。

三、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达到的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表决票见附表4),获全体委员2/3以上(含2/3)同意,方可作出建议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决议。对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一次;若答辩委员会未做出修改论文、重新举行答辩的决议,或申请人逾期未完成论文修改,或重新答辩仍不合格者,以后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四、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填写《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论文答辩情况和学位授予决议书》(见附表3),决议书经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论文答辩应有详细记录,除有保密要求外,论文答辩一般应公开举行。第七条 学位授予

一、MBA学员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由MBA中心统一将申请人的有关学位申请材料报送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学位初审。研究生院专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按照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对学位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综合评价,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成员过半数以上同意,方可作出拟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决议。

二、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于每年春季和秋季召开全体会议,审核、通过各培养单位报送的拟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员名单。审核通过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获得者名单由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发文公布,同时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证书。

第八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本实施办法解释权属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五篇:武汉大学学位授予仪式规定

学位服着装规范

学位服作为专用服装,着装应符合下列规范:

一、学位帽

学位帽为方型黑色。戴学位帽时,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二、流苏

博士学位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流苏为深蓝色,校(院、所)长帽流苏为黄色。

流苏系挂在帽顶的帽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获学位时,流苏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予仪式上以及授予学位后,由学位授予者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授学位者及已获学位者,其流苏均垂在所戴学位帽的左前侧中部。

三、学位袍

博士学位袍为黑、红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学士学位袍为蓝色,校长服为红、黑两色。穿着学位袍,应自然合体。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装。

四、垂布

垂布佩戴在学位袍外,套头披在肩背处,铺平过肩,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垂布按授予学位的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佩戴。

五、附属着装

内衣:应着白或浅色衬衫。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

裤子: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色裤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应着深色皮鞋。

学位服装规范

学位服是学位获得者、攻读学位者及学位授予单位的校(院、所)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委员(或导师)出席学位论文答辩会、学位授予仪式、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毕业典礼及校(院、所)庆、庆典等活动的穿着的正式礼服。学位服作为专用服装,着装应符合下列规范:

一、学位帽

学位帽为方型黑色。

戴学位帽时,帽子开口的部位置于脑后正中,帽顶与着装人的视线平行。

二、流 苏

博士学位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流苏为深蓝色,校(院、所)长帽流苏为黄色。

流苏系挂在帽顶结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获学位时,流苏垂在着装人所戴学位帽右前侧中部;学位授予仪式上,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校、院、所长)把流苏从着装人的帽檐右前侧移到左前侧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状。

三、学位袍

博士学位袍为黑、红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校长服为红、黑两色。空穿着学位袍,应自然得体。学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装。

四、垂 布

垂布为套头三角兜,饰边处按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标为粉、灰、黄、绿、白、红颜色、垂布佩戴在学位袍外,套披在后背处,匍平过肩,扣绊扣在学位袍最上面纽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垂布按授予学位的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分别佩戴。

五、附属着装

内衣:应着白或浅色衬衫。男士系领带,女士可扎领结。裤子:男士着深色裤子,女士着深裤子或深、素色裙子。鞋子:应着深色皮鞋。

学位服的式样和意义

学位服是学位的有形、可见标志之一。一方面是能较好的向大众体现出标志不同学识的各级学位和穿着者的学术水平,更重要的是能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显示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学位服的加身,标志着一个人的人生事业路途的重要转折,即可唤起对过去求学时代的美好回忆,蕴藏着对师生和母校的尊敬和眷恋;又可以成为今后在科学海洋中永不停桨的提示物,同时感到社会对自身要求的压力。实行学位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学位制度,有利于全社会进一步尊重知识和人才,有利于激发攻读学位者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位授予工作的管理和国际交流。

统一规范的学位服,分为博士服、硕士服两种,学士服。此外,还有校长服。

学位服由学位帽、流苏、学位袍、垂布等四部分组成。学位帽,统一为书本式方形造型,黑色;流苏,是不同学位的重要区别,博士学位帽流苏为红色,硕士学位帽流苏为深蓝色,校长帽流苏为黄色;垂布,饰边颜色是学科专业的重要标识物,按文、理、工、农、医和军事六大类分别为粉、灰、黄、绿、白、和红色,垂布图案选用中国传统的牡丹花图案;学位袍,博士学位袍为红、黑两色,硕士学位袍为蓝、深蓝两色,校长袍为红、黑两色,学位服的前襟纽扣,采用中国传统的“如意”扣。学位服的袖口处,标有中国长城图案。

学位授予典礼上,身着校长服的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研究生院院长,首先把学位获得者的流苏从右边拨到左边,然后庄严的授予学位证书。被授予者应鞠躬,向校长表示谢意。

下载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经国务院学位委......

    学位授予证明

    学位授予证明是刚毕业的本科学生,我的学位证因为差错,刚刚拿到,但是学校告诉我,本应该在档案里的学位证授予证明由于档案已转至天津市(我家,我的大学在成都)无法放进去,所以直接给......

    学位授予条件及材料

    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及材料准备 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 1、已拿到本科毕业证; 2、论文成绩达到中及以上; 3、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 4、在籍学习、考试期间没有受到记过(含记过)以上......

    2013学位授予通知

    关于做好我校2013年6月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 研究生院通字[2013]1号各学院、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 为做好我校2013年6月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时......

    2012学位授予通知

    关于做好2012年夏季学位授予工作的通知  发布日期:2012-03-01 浏览次数:117学位办字[2012]2号各有关学院:为保证我校夏季学位授予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申请......

    学位授予条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及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工......

    河北经贸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共5篇)

    河北经贸大学文件 校学位字【2009】3 号 河北经贸大学 关于印发《河北经贸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学院及相关处室: 《河北经贸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已经......

    社科院毕业论文学位授予工作细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工作总则》,结合我院按国家招生计划录取的工商管理硕士生的专业学位授予工作的具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