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雪域N舞蹈学专业自评报告[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2:0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师范雪域N舞蹈学专业自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师范雪域N舞蹈学专业自评报告》。

第一篇:广西师范雪域N舞蹈学专业自评报告

2015年新设本科专业评估

舞蹈学专业自评报告

广西师范学院

2015年7 月

目 录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1

(一)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1

(二)专业建设规划.................................................................2

二、师资队伍.................................................................................2

(一)专任教师基本情况..........................................................2

(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2

(三)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情况....................................3

(四)舞蹈学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3

三、教学资源.................................................................................4

(一)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4

(二)教学用房情况.................................................................5

(三)图书资源........................................................................5

(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6

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6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6

(二)教学改革........................................................................8

五、教学质量保障.........................................................................9

六、人才培养质量.......................................................................11

(一)所培养的学生艺术实践经验丰富,舞台表现力强..........11

(二)所培养的学生在舞蹈教学以及文艺活动策划、指导和组织方面的优势突出,职业适应面广,从职能力较强....................11

七、专业特色与优势....................................................................12

八、专业发展的未来展望.............................................................13

2015年新设本科专业

舞蹈学专业自评报告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

(一)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

目前广西艺术文化建设对本科舞蹈人才的需求尚有较大缺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区基础教育舞蹈课程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高中学生报考艺术院校舞蹈专业的愿望日益增强,社会各类民办学校、艺术培训中心等对舞蹈人才的需求也呈旺盛趋势,幼儿教育对舞蹈师资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根据社会需求现状,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舞蹈学专业自2011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以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整个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战略,确定了本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能力强”为总体指导思想,为满足广西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影视业和企事业培训演出单位的舞蹈教学、表演、创编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专业定位。这一定位既适应了社会需要,也与学校的定位相符合。

根据舞蹈学专业的办学定位,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和表演技能技巧,具有一定的舞蹈表演和教学能力,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掌握教学法,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影视业和企事业培训演出单位的舞蹈教 1 学、表演、创编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这一定位,本专业确定了近期与中期专业发展建设规划:遵循一年启动,二年上水平,三年上规模,四年见效益,五年创品牌的动态发展思路,通过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整合相关课程,探索办学特色,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努力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力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师资队伍

(一)专任教师基本情况

舞蹈学专业开设以来,学校按照“以人为本、优化结构、重视培养、广纳贤才、培育团队、成就名师”的队伍建设思路,通过积极培养、引进、凝聚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学科带头人,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适应本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舞蹈学专业现有专任舞蹈教师8人,均为46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其中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6名,占总人数的75%,主攻专业涵盖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芭蕾舞和拉丁舞等多个领域,全部具有高等学校岗位任职资格。1人获得“全国美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获广西师范学院“师德标兵”称号,2人获得广西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本专业开设以来积极进行师资引进工作,根据教学急需,把引进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作为改善师资结构主要手段,成功引进一级舞蹈演员2名,进一步充实师资队伍。其次,学院采用送出去培养和进修的方式,鼓励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和申报各个层次的专业技术职称,实现自我增值,自我提升。再者,学院还秉承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原则,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积极选聘校外专长人才到校任教,对校内教师队伍形成有益补充,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三)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情况

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率为100%,舞蹈学专业所有教授从2011年专业创建至今,每年一直为本科生上1至4门的课程。例如:具有正高职称的王韦老师、刘媛老师一直为学生上民间舞、基训等课程。

(四)舞蹈学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情况

舞蹈学专业教师一直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在圆满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教研和科研活动,获省部级科研立项1项,地厅级科研、教研立项3项,参与完成或在研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有十余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或各级各类学术论文评比中获奖。

近四年来,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每位舞蹈教师均逐渐形成了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尤其在广西民族民间舞蹈、非物质舞蹈文化遗产的研究和教学方面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批有质量的研究论文。如学科带头人刘媛发表了《舞 3 蹈表演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表现》;舞蹈教研室主任李海革老师发表了《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专业的教学与改革》、《保持民间舞教学原生态风格的有效措施》、学科骨干教师黄妙秋博士发表了《广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课程的创设与构建》等。有了科研成果的积累,我院舞蹈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既有知识和前人的成果,同时也将教师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引入到教学中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升了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在教学上,除了最基本的原理讲析外,教师特别注重以标准的示范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样本,指导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模仿,从中体验并掌握动作的标准、感觉。示范性教学在舞蹈技术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我院舞蹈教学采用的最突出的教学方法。复杂课程注重采用研究性教学,舞蹈学各门技术性课风格特点各不相同,为探讨舞蹈教学的科学标准,舞蹈教研室全体教师教学高度重视研究性和教师教学的技术交流性。主要载体是采用舞蹈教学汇报考试课的形式进行。每个舞蹈专业教师每学期都组织本人所教学生举行教学汇报考试课,全体舞蹈教师参加,考试后进行集体研讨,共同把握舞蹈教学的科学规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一)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情况

自舞蹈学专业正式获批以来,学校为新专业建设投入的经费逐年增长。近四年来,学校共投入134.325万元,建设完成了芭蕾舞实训室、民族民间舞实训室、古典舞实训室、拉丁舞实训室4间专门实训室和1间舞蹈艺术实践综合实训室,每个实训室的 4 设施齐全,均安装有空调、钢琴、音响、电视、录像机、风扇、DVD播放机、把杆,铺设有专用地胶,配备有毯功垫。此外,学校为舞蹈学专业投入艺术活动经费和购买演出服装费约9.8万元,用于艺术活动专项及第三、四届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音乐制作、舞蹈服装制作等。

学校下拨专项经费全部用于学科专业建设,经费使用合理、有成效。2011年至2014年,我们在学校专项经费的支持下连续四年组织全院师生举办以“梦想、腾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全院产生良好的影响。近四年来,学校还划拨专项资金送一些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或观摩活动,参与各个层次的艺术竞赛活动,比如参加了第三、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比赛,舞蹈《蜂鼓神韵》《达勒蔓》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教学用房情况

舞蹈房能基本满足学生上课需求。目前,音乐舞蹈学院共有舞蹈教室5间,其中舞蹈楼有舞蹈教室4间,面积约合560平方米,电教楼一楼舞蹈教室1间,面积约180平方米。舞蹈教室利用率高,每个教室每周平均排课24节。

(三)图书资源

学院图书馆现有大量舞蹈类图书共2097册,内容涵盖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舞蹈教育教学、舞蹈编导知识、舞蹈专业技能训练、舞蹈优秀作品集锦和舞蹈音乐制作、舞蹈配乐等各方各面,资源形式有纸质版图书、电子版图书以及音像资料(光盘、VCD、DVD)等,很好地满足了专业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需要。5 学校为院图书资料室提供的经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专人负责舞蹈学专业图书和音像资料的购买和管理,院图书资料室全天为学生开放,建有完善的网络资源查询数据库,方便学生查阅,院图书资料室管理制度规范有序,阅读空间较大。

(四)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建设情况

从2011年起,学院学工办、分团委利用第二课堂组织部分学生到十七中、十九中、师院附小、燕子岭小学等学校开展系列教育见习、实习和教学辅导活动。内容包括指导中小学合唱队、艺术节、节庆演出;担任见习班主任、辅导员、班级课外艺术活动指导;也为学生了解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熟悉艺术教师工作,树立教师职业道德和学以致用奠定了一定基础。还到广西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现代舞中等职业学校、南宁市五象10+1健身会所进行演出实习。

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基地。2012年,我院党总支和南宁市巡警支队,建立广西师范学院大学生警民共建单位,连续多年为巡警进行演出和联欢活动。

建成三个校外演出实习基地。分别跟广西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现代舞中等职业学校、南宁市五象10+1健身会所建立演出实习基地,通过多场演出锻炼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三个校外演出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多种不同的教学实践需要。

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 6 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增强前沿意识、民族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总结并吸收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求。坚决贯彻落实了方案宽口径,培养个性化,出口多方向的制定原则,通过调整学分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管理模式,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舞蹈学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1.培养宽口径与出口多方向并重

培养方案按照一级学科的要求制定,一方面通过提高公共必修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综合文化素养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通过开设多种门类的公共选修课,加强舞蹈学科与姊妹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宽知识面。在专业课设置方面,除了专业必修课以外,还设置灵活多变,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和实践环节,实现人才培养出口的多向性。如《瑜伽》、《街舞》、《啦啦操》等课程。

2.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方案以实施选课制为基础,专业课程中适当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实行弹性学制,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积极组织双学位、教改实验班等多种培养形式,拓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渠道。

3.重视艺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舞蹈是以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针对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我院舞蹈学的培养方案加重了艺术实践的学分(学时)的比例,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调查、毕业设计等,尝试开设《剧目排练》等选修性质的实践课程和创新学分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研学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4.提倡民族性和国际化,突出师范特色

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力求凸显我院舞蹈学专业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一方面,与教师的科研成果和主攻发展方向相契合,通过《广西民间舞》、《东南亚国家舞蹈》等地方性特色课程的开设,促使学生兼备本土民族化和国际化的视野;另一方面,依托我校多年教师教育办学的优势和经验,在进行舞蹈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有机融入《舞蹈教育学》、《舞蹈教育心理学》、《舞蹈教学法》等系列教师教育类课程,培养学生不仅会跳、会编,还会教、善教,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既区别于区内其他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又有自己优势和特色。

为了使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为优化,我院成立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变化以及上一届学生的反馈,对下一学年舞蹈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及时的审定和修订。此外,我们还多次聘请广西艺术学院林贵雄教授、舞蹈教育专家韦娜,对本专业的教学方案和发展规划进行指导和把关。

(二)教学改革

舞蹈学专业开设以来,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2014年我院舞蹈学专业成功申报了广西师范学院2014年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并已在12级舞蹈班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实验班进行试点改革实践,通过舞蹈学应用型人才实验班的设立,培养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和表演技能技巧,具有较高的舞蹈表演和教学能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过硬,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影视业和企事业培训演出单位的舞蹈教学、表演、创编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目前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在专业和教学的技能和理论上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知识面得到进一步拓宽,教学改革的成效较为显著。

此外,舞蹈学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取得可喜收获。目前舞蹈学专业共有8项研究课题获得自治区级科研立项。其中包括《广西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课程的创设与实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剧中舞蹈元素的挖掘与研究》《桂东北瑶族芦笙长鼓舞的开发与传承》等。

五、教学质量保障

舞蹈学开设后,我们建立了系领导层面——教学管理干部层面——教研室层面面——学生层面——教学效果汇报课层面等五个层次的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确保了学校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院领导层面主要是通过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深入课堂听课、设立教学质量反馈意见箱、听取上级教学主管部门的意见要求等对本院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教学管理层面主要是通过召开教研室主任汇报会议、对教师进行重点抽查、组织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相互听课等活动进行教学质量监 9 控。学生层面,主要是由学生工作系统和教学副主任连手召开教学质量学生反馈会议,掌握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质量监控。教学汇报层面主要是定期举行教师教学汇报课程,组织相关课程教师进行评课,对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和有效监控。教学质量监控效果比较显著。

上述五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是有效的,校领导班子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形成了院系领导班子的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提高教学工作决策的科学性。教学管理层面的监控,使教学工作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教研室层面监控工作的落实,使教研室的管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学生层面的监督,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使教学管理变得更加有的放矢。教师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全院舞蹈学专业教师努力追求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局面,每学期教师举办的教学汇报课程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来,舞蹈学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优良率不断上升,每位老师的每学期评教都在90分以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实践水平的愿望不断加强,也提升了本院教学管理干部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为确保教学监督措施的执行和落实,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们严格执行广西师范学院关于教学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和广西师范学院关于学生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在不断地完善教学质量监督措施,严格执行音乐舞蹈院教学管理制度和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在教学环节上形成了一套与学院接轨,又具有本专业 10 特征的有效的监控体制,使教师在规范教学管理制度下开展教学活动。

六、人才培养质量

舞蹈学专业开设以来,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四年来,舞蹈学共培养学生党员23名,入党率达21.5%,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热情饱满,政治思想过硬。2015届学生毕业率100%,88.6%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达良好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中小学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职业学校舞蹈老师、群众文化馆群艺工作、企业工会等,就业单位对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所培养的学生艺术实践经验丰富,舞台表现力强 四年来,学生多次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并获奖。如表演的节目《达勒蔓》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了二等奖;全国拉拉操联赛总决赛大学组花球第三名,第十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优秀成果展演二等奖,第四届全区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水韵》获专业组三等奖。通过各类演出和比赛,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心理素质过硬,舞台表现力强。

(二)所培养的学生在舞蹈教学以及文艺活动策划、指导和组织方面的优势突出,职业适应面广,从职能力较强

2005届毕业生中,100%学生获得了相关从业资格证,其中,有9位同学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师资格证,21位同学获得了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师资格证,21位同学获得了中国啦啦操规定动作(5级)等级证书,2位同学获得了全国爵士舞蹈等级 11 教师资格证,还有同学获得了国标舞、民间舞等行业认证的舞蹈类教师资格证,6位同学获汉语言文学和法学双学位。

七、专业特色与优势

经过四年舞蹈学办学的探索和实践,广西师范学院舞蹈学专业逐渐形成和凸显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舞蹈学依托我校教师教育优势学科,有机融入我校60年的教师教育办学优势和经验,用“师范”和“技能”培养两条腿走路,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好的舞台表演能力、舞蹈创编能力及舞蹈教学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尽管舞蹈学属于非师范专业,但我们的教师始终注重提高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实践性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中小学、文艺演出团体、少年宫、文化宫、群艺馆、艺术院校、大众事业单位宣传机构、社会培训机构等对舞蹈师资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舞蹈教学和指导能力,通过对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促使我们的学生除了善跳、善编、善演以外,还要善教、善策划、善组织,实践证明,这与时代发展和艺术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

另一方面,利用广西南宁的区位优势,面向东盟,突出民族-区域性培养,侧重培养符合广西民族文化建设需要,以及广西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这四年以来,我们在办学上持续开展广西-东盟舞蹈文化交流,突出地域特色,并将发展广西地区特色舞蹈作为学院舞蹈专业的一个主攻发展方向,不断地从教材建设、课程内容整合、本土地方性舞蹈课程资源的开 12 发等方面,完善课程体系构建。

八、专业发展的未来展望

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已认识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由于目前广西民族民间舞教学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所以部分教学内容前后的衔接和递进仍不够科学和严密,仍需按照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和科学构建,使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安排更为科学合理。

第二,由于舞蹈专业师生的文化素质均相对薄弱,文字运用能力较欠缺,因此舞蹈学专业的学生进校后往往愿意在技能训练中花费大量精力,而相对忽视理论性较强的学术研究,科研能力不足,造成学生参与和主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的成果较少。同理,尽管现阶段舞蹈教师的科研意识已日渐浓厚,科研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但学术成果还相对薄弱,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面对不足,使我们更加明确自身未来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第一,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两提高,两进入,一基本”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部署,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师资建设为抓手,学科建设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本学院办学的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本学院内涵式发展。

第二,继续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明确以“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继续注重学生职业力的培养,主动适应当前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把职业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能积极应用所学知识,从容应对不同工作任务。

第三,培养职业导向型师资队伍。授课教师需迅速了解和把握当前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并对本专业的职业力内涵和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能通过教学环节和方法的设计来有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从职能力。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舞蹈学师生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如对加强科研价值观引导,加强科研项目申报培训等等。

相信在广西师范学院全体领导、员工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我们的舞蹈学新专业会越办越好,争取更大成就。

第二篇:专业自评报告

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

1、专业概况

三峡大学是经过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培养能够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人才,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以及各级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人员,学校2003年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

1.1 专业成立时间与教学组织设置

三峡大学成立之前,原湖北三峡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校区)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置进行过广泛调研。三峡大学成立后,由现代信息技术中心联合学校师范教学部、电气信息学院,对该专业的设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认为开办该专业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2002年,学校申报该专业并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于2003年秋季开始招生,首届招生29人。

2002年三峡大学学科调整,设立了教育学院(2005年改名田家炳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归属于田家炳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学院负责学校教师教育的协调管理和教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开办有高等教育硕士点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学院设有教师教育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系,教育学系设有教育技术教研室、教育学与心理学教研室。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依托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满足了专业办学需要。

1.2 现有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另有与其它学院共享的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含在读博士2人)。

根据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该专业适当控制办学规模。办学6年,每年学生人数是:03级29人,04级36人,05级48人,06级32人,07级22人,08级38人,09级52人。目前在校四届学生共144人。

1.3 主要办学条件

为了改善学校整体办学条件,三峡大学组建之初,就兴建了现代化的图书馆。目前馆藏图书165万册,各类电子图书53万余种。田家炳教育学院资料室于2004年10月正式搬迁至文科楼一楼,条件建设得到了加强,订阅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方面的图书、音像资料和期刊杂志,为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证。

近几年,学校陆续修建了新的教学楼,增加了新教室,除了普通教室外,还投资建设了150间多媒体教室,配备了较完整的设备,能够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学生宿舍的条件逐渐改善,装了电话,开通了校园网,学生可以在宿舍上网,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需求。2004年迁入文科楼后,建设了专业实验室。到2008年为止,专业实验室资产价值443.78万元,为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1.4 建设与发展思路

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质量为生命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实验室建设,根据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文理交叉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努力探索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把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知识传授和实践能

力培养、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有机地接合起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努力将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

2.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2.1 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自开办以来,根据形势发展与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了专业建设规划,力求目标定位准确,规划科学合理。为此每年选派专业负责人与相关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系主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以及湖北省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行的工作会议,及时掌握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数次组织专业教师考察、调研省内外高等学校,与各类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交流、探讨办学措施与经验。

本专业开办之初就制定了2003—2007年专业建设规划,后来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又制定了“2006—2010年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依托教育学科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整合优质办学资源,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办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面向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行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努力将教育技术专业办成为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措施是:

(1)通过引进、共享、培养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以在

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引进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的同时,十分注重计算机专业和教育学专业人才的引进。近三年,引入1名教育技术学硕士,2名教育学博士,安排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做实验员。根据学校课程归口的制度,本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如电子技术类课程、计算机类中的一些课程由电气信息学院和信息技术中心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近三年有3名教师到华中师范大学做为期半年的国内访问学者,2名教师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2)优化专业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精心构建课程体系 教育技术学专业原属师范类专业,但是随着基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减少,学生就业呈多元化。所以在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专业方向的优化、调整,适当减少师范类课程,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精心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确定教育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和专业主干课的比例以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原则是计算机类课程贯穿始终,前后课程衔接得当。教育类课程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为基础,教育技术主干课以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主。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教育类、计算机类、影视类等各类课程学时比例和衔接进行重点研讨。

(3)加强教研与教材建设,打造优质课程

鼓励教师参与编写专业教材、实验讲义。加强课程建设,课程组3年内必须建设一门校级优质课。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促进优质课程建设。近3年内共主编和参编教材六部(含2009年出版),两门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一门院级优质课。

(4)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水平

在现有的研究方向基础上,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我校人才队伍现状,确定学科方向。到2010年本学科要形成2个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即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方向、影视技术与艺术方向。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不断提升队伍实力。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在引导和规划青年教师学术研究方向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教师尤其是中高级职称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水平。每个方向每年要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2篇。争取省级科研或教研立项2—3项。搭建学科平台,积极实施硕士点立项建设项目,争取“十一五”期间获取硕士授权点。

经过6年的建设,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取得长足的进步。2006年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通过湖北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审批,成为湖北省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

从2003年至今,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历经了03、04、06、07、08、09六个版本。基本上每年都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挥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达到因材施教,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目的。随着形势发展,培养方案也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同时保留自己的特色。

早期培养方案主要培养目标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必修课程中设置师范模块,主要由教师语言艺术、书法、班主任工作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构成。课程体系特点是三个不断线,即四年学习中每学期都开设师范类课程,每学期都开设计算机类课程,每学期都开设专业主干课程。早期培养方案经过几年运行,发现其不足是:一是课程过于庞杂,面面俱到,学习难度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

展;二是由于国家的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非师范生也可以当教师,增加了中小学的教师来源,我校传统师范专业毕业生去中小学的比例减小,所以主要培养目标应及时调整。

从06版人才培养方案开始,根据学生就业多元化的特点,改变单纯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培养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就业的原则进行课程设置。具体做法是适当增加部分专业课的学分,如教学系统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等,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适应性,并满足部分学生考研的需求;减少必修的师范类课程,设置选修师范模块课程,适应愿意当教师的学生的需求;在短学期设置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程结构是一条线,两加强、三结合:即在大学四年内,计算机类课程每学期都不断线;加强专业主干课的主导作用,加强影视类课程的支撑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

通过3年的探索与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09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主要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工程、数字化音视频技术设计开发、广播电视系统支持服务、电视节目制作、教育软件、教育系统平台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服务等工作。

经过六年办学实践,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比较完善,课程体系初具特色,且实施情况良好。

2.2 专业基础条件

本专业实验课程在学院专业实验室和学校基础实验室完成。学院专

业实验室下设计算机室、室内摄影室、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室、录音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卫星地面接收站、微格教学室、观片室等功能实验室。学院专业实验室用房面积1100平方米,800元以上的实验教学设备和大型仪器设备472台(件),各类实验设备总资产443.78万元。学校基础实验室设在信息技术中心、理学院和电气信息学院,各类实验设备总资产2384万元。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内实习基地有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外语学习中心、广播台,校外实习基地有宜昌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设备装备站、电脑公司、宜昌市28所中学。学生实习期间,由本校教师、实习基地人员进行指导,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生毕业实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愿意到中学教育实习的学生,学院集中安排到实习基地实习,也可以自己找学校或有关单位分散实习。分散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单位调查报告、实习总结。学院组织分散实习答辩,进行实习成绩评定。经过几年的运行,这种方法日趋完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达到了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

学校图书馆与本专业相关的理学类和教育学类图书分别有:理学类纸质中文图书83092册,中文期刊6735册,外文图书6755册,外文期刊3193册,中文电子图书19301片,中文电子期刊1659片,外文电子期刊18156。教育学类纸质中文图书51821册,中文期刊24354册,外文图书1709册,外文期刊204册,中文电子图书14277片,中文电子期刊3848片,外文电子期刊18156片。能够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日常需要。

本专业教学活动经费由学院根据经费预算统筹安排,2006安排

教学经费38156.40元,2007教学经费46608.40元,2008教学经费57573.50元,基本能够满足图书资料购买、教学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活动的需要。

2.3 师资队伍

专业负责人金林,男,生于1957年3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副教授、教育系主任,2002年被评为为校学术骨干。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2003年至今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负责人。200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2009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参编教材两部。近几年撰写教科研论文十余篇。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76.9%,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9人(含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占教师总数的69.2%,学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

近三学年本专业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达到100%,55岁以下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

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生评教情况反馈优秀比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具体是:2007年春季学期学生对本专业整体评教为86.56分(全校平均分84.82分),2007年秋季学期86.98分(全校平均分85.08分),2008年春季学期88.69分(全校平均分83.95分),2008年秋季学期89.50(全校平均分87.61分),近三年学生对本专业整体评教得分均高于学校平均分。

近三年专业教师共承担各级教、科研项目24项,发表论文26篇,出版著作6部。如柳庆勇等人参与的省教育厅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郭辉等人的省教育厅课题: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建构。杨世军发表论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电教2008.2)。金林发表论文《〈新闻摄影学〉学习网站建设实践》(新闻界2008.4)。科研和教研成果对促进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 课程建设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综合型、应用型学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主要由计算机类、教育类、影视类课程构成。为使学生完整的、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设置了下列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程、课外学分。

公共必修课由学校向学生统一开设,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身心健康等基本素质教育。如大学英语、军事理论与训练、体育、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专业课(必修)由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程构成。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主要由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基础、数字电路等课程构成,主要由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的教师讲授。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由摄影技术与艺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摄像与电视教材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等课程构成。专业必修课主要是专业主干课,由教育技术学导论、媒体理论与实践、远程教育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构成。专业必修课中有一到两

门采用双语教学。

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在短学期内以教育技术项目实践的形式完成,即在长学期学完实践性课程后,在随后的短学期通过项目实践得以巩固、提高。

公共选修课由学校开设,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能力和水平、增强其文化素养而开设的,以适应今后就业和发展的需要。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4个学分的文学艺术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特长,使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多种技能。此外,学生还需参加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等,获得10个课外学分。

通过上述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整合了学校的各种资源,尽可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教育技术学专业现有两门课程被评为校优质课,一门课被评为院优质课程。

教育技术学专业选用教材的原则:

(1)尽量选用国家教育部和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优秀教材及获奖教材或省级统编教材;

(2)鼓励一纲多本,在双语教学中必须选用外文原版教材;(3)鼓励从互联网下载最新学习资料,随时补充自编材料;(4)尽量采用新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时代性。近三年有多名教师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主要有金林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金林、谭平、柳庆勇、杨世军参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教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多媒体技术基础》、《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等。通过教材建设,增强了教师的

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下:

(1)教学方法的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在有条件的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读书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实践课程,由学生提交自己的作品,互相开展探讨,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3)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引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例如,把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改革考试命题与评价方法。通过注重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增加主观题、减少客观题,开、闭卷考试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条件的课程采取撰写课程论文、开卷考试、口试等方法进行考核,实践性强的课程增加了平时练习、作业、参与实践活动、考勤的权重。

2.5 实践教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力求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年来由于实验设备的更新、实验环境的改善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通过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得到了加强。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实验、上机、实训课构成。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课程中的实验课)30学分左右,将近总学分的20%。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学时是: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3学分,2周)、教育见习(2学分,2周)、毕业实习(8学分,8周)、毕业论文(8学分,8周)、摄像技术实践(2学分,2周)、电视节目制作实践(2学分,2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2学分,2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实践(2学分,2周)。

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实验、上机、实训占课内总学时的30%。通过长、短学期结合;动脑、动手结合;课上、课下结合的连接将实践性强的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本专业学生由本校教师、实习基地人员指导,在学校基础实验室、学院专业实验室、学校信息技术中心、校外语学习中心、校广播台,宜昌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设备装备站,宜昌市28所中学等完成实验、实习、实训。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形式,补充课内实践教学。本专业有三个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网站设计小组,影视制作小组,多媒体制作小组。以学院实验室为基地,采用教师指导,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开展活动,几年里制作了大量多媒体包装、影视作品。仅2007年我专业为宜昌市多家单位制作电教片、电视宣传片67件。2006、2007年获得横向科研项目5项,参与学生近百人。这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以生产实践的形式,将教学实践活动变“模拟”为“实际”,变“实验”为“真实”,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2.6 教学管理

2.6.1 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努力朝管理内容的科

学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管理过程的程序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迈进。

(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本专业认真贯彻执行校院两级制定的《三峡大学本科教学研究活动工作条例》、《三峡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暂行条例》、《田家炳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田家炳教育学院教材建设计划和选用制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方案》、《田家炳教育学院教学视导组工作条例》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对教案编写、作业批改、试卷评阅等教学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

(2)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院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教学副院长为分管负责人、系主任为直接责任人。

(3)试行课程负责人制。目前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组建课程组,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学组织,质量把关、教改与课程建设。

(4)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三峡大学考试违规处分办法》的有关规定:凡考试(考查)舞弊者,一律给予校外察看一年的处分;复学后再次舞弊者,一律开除学籍;请人代考者、替人考试者,一律开除学籍。

(5)实施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答辩制。按照《三峡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和《三峡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估办法》要求,规范本科论文环节,采用两次答辩制度,督促论文质量差的学生不断改进。

2.6.2 教学质量监控

对教案编写、作业批改、考试出题和试卷评阅等教学环节有明确的监控措施,执行得力。具体做法是:

(1)加强教案检查。明确规定了课程组集体备课和教案检查制度。教研室和教学视导组对每门课程的教案进行的检查。

(2)建立听课制度。要求院领导、系领导、课程负责人、教学委员会成员、教学视导组成员经常进教室听课。

(3)完善信息反馈制度。通过教学秘书、辅导员、教学委员会成员、教学视导组、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4)坚持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开展了院领导、视导组、教师、学生等多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把学生网上评教和院系领导、教学视导组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主要依据。

(5)坚持作业批改。对必修课程规定教师作业批改的次数,同时规定教研室和教学视导组定期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6)规范考试命题、试卷制作、评阅与试卷分析。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为提高教学监控的效度,每学期对每份试卷的制作都进行A、B试卷制作;试卷评阅要求每门课程的负责人组织所有科任教师集体流水作业,严格按学校的评卷要求和程序操作,统一登分,并由评阅教师和课程的负责人共同签名;试卷分析要求客观、全面总结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提出教改建议。

(7)严肃教学秩序。严禁擅自调课、停课;经常检查学生到课情况。2.7 人才培养质量

依照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本着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就业的原则,加强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2007、2008、2009三届毕业生共112人,其中1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人数的13.4%。2009届48名毕业生,有7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人数的14.6%。2007、2008届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分别为90%、72%。2004级姚涛同学的影视作品“土家‘女儿会’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获2007年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

奖。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长度为10000个字符以上,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并严格按照规范的论文格式要求撰写。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系统、严密:先举办论文撰写讲座,然后学生选题,指导教师审题、修改、定题;学生开题,指导教师多次修改,定稿,最后全员参加由3-5人组成的答辩小组进行论文答辩。近几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严把学生论文质量关,将优秀率控制在20%以内。从整体上看,论文质量较好,不少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增强;论文语言较通畅,结构较为清晰,条理较清楚,格式较规范。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极少数论文选题陈旧、狭窄,内容贫乏,创新不够。教育技术学专业注重论文的原创性,特别狠抓学生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一经发现,进行严肃处理。2007、2008两届毕业生中有2人获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本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比省线高10分左右,报到率超过90%,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很少。本专业学生就业呈多元化。除一部分去中小学任信息技术课教师外,多数去企业、公司,从事网络服务、视频支持、电视记者、影视制作、教务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

3.存在的问题与拟整改措施

3.1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专业认识不够充分,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教育技术学专业原属师范类,开办之初,适应社会与中小学基础教育之需,培养目标

以信息技术课教师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师范教育的改革,师范类专业受到了挑战。三峡大学是一所以水电为优势特色、工科处于强势的地方性综合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作为理科专业,学生受到学校水电等工科专业的吸引。因此,在本校的招生、转专业方面本专业显示了一定的欠缺和不足。

(2)师资队伍的人数与结构还不够合理。三年来,专业师资队伍总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为专业的改革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受学校所处地域的限制,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物引进不够,不能满足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的需要。

(3)科研、教学成果,特别是高档次成果较少,教学及教学管理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

2.1整改措施

(1)积极进行学科与专业的调整。学校现正启动学科专业调整,发挥本校综合性大学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拟将教育技术学调整到准备成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这将有利于本专业的发展,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制定明确的人才引进计划和师资培养计划,力争在今后5年内引进或定向培养本专业高水平学科带头人1名,博士2-3人。

(3)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凝炼学科方向,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加强对教研活动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管理,引导学科组和广大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第三篇:专业自评报告佐证材料

专业自评报告佐证材料

1、专业自评报告

2、专业建设委员会开展的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研以及会议纪要或记录。

3、专业建设短、中、长期规划:目标、思路、措施

4、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5、修订教学计划申请表或申请书(体现出审批程序)

6、专业课程教材明细表(要与课程开设计划表一致)

7、专业师资队伍情况一览表

8、相关教师各类证书复印件

9、专业教学设施一览表

10、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

11、学生校外实习记录

12、学生校外实习工作安排

13、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指导记录

14、专业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第四篇:专业成长自评报告

专业成长自评报告

自从踏上教学岗位,如今已接近一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从向他人学习请教到逐渐摸索自己的教学道路,其中充满艰辛,但结果还是比较圆满的。下面就本人的点点滴滴成长之路向作以汇报:

一、虚心请教,沉下身子教学。

在踏入教师行业的那刻,我明白,我空白的工作经历就像学生的考试成绩是零一样,如果学生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就要踏踏实实,持之以恒,那么,我作为一名老师,是全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人行事的风向标,如果我这个头摆不好,立不正,那么无疑会影响模仿能力极强的学生的一举一动。因此,我下定决心,踏踏实实,不仅自己苦心研究教材、教学、学生,而且也多向有丰富经验的年长老师请教,亲自到他们的课堂去听课,学习他们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如何使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并对他们课堂中的个别自己不理解其用途的课堂活动进行仔细琢磨,希望从中有所收获。在这方面,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同课目老师尤海燕老师,他们二人在这些方面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促进了我职业经历的迅速成长。

二、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长期以来,我们根深蒂固的社会阶级观念和人才的三六九等划分,无疑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这表面上看起来无可厚非,但确早早的对祖国的未来产生了无形的影响。我的经历也深深的让我反思。起初,我刚接手学生,满怀热情,学生也竭力配合我的教学活动,但日子久了,情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学生开始在课堂上捣乱,有时个别同学的违纪行为屡禁不至,课后做工作几番无效的情况下,我对这些学生开始置之不理,课堂也不提问他们,结果一次测验下来,这几名同学成绩不尽如人意,虽然这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但看到他们这样低的分数,我还是不免有些气愤,想找他们出气,但仔细回想,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向其他几位老师讨教处理这种学生的方法,他们的友好帮助与提醒极大地帮助了我,使我认识到即使他们这样低的成绩也是他们辛勤学习的成果,我们做老师的在踏上教师这条道路时就应该心存平等观念,不以统一的界限划分学生,而应因材施教,体谅学生的学力、学情,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评估体系。

三、教学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不以客观情形的改变而做出主观冲动的表示。

教师的教育行为的规范性在时代的巨大变迁中也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以前的“不打不成材”的观念在如今崇尚法治的社会观念冲击下,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教师对学生的任何体罚、辱骂,在如今的教育法规的明文条款中都是不允许的,所以,不论我们出于何种目的体罚、辱骂学生,在法面前,我们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合乎规范的。一个个铁的事实告诫着我,如果在不满意的教学业绩与违法两者之中做出选择,我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前者。因此,我试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在课堂上不喜不怒,也学着去宽容学生的错误与课堂上的个别行为,就这样,我逐渐适应了这个时代的学生,也尝试着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我去讨教其他老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方式、态度,从中也获益匪浅,原来他们的自控与忍受能力也是这样一天天磨就起来的。

四、自我摸索是教学成长的必经之路。

不可否认,向其他老师的虚心请教的确极大地帮助了我们这些青年新手教师的迅速成长,但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在我们的课堂上加以使用,那么就不能深刻体会这些做法后面的意义究竟何在。于是,我听完课后,总要把他们成功的方法用于我的课堂上,看是否这些方法也能起到同样显著的效果,结果,有些方法很奏效,有些则作用不大,有些则起反作用,于是,仔细思考,渐渐明白,就像我们倡导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样,我也必须去摸索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尽管这很辛苦,很费时间,但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起来时必经的一段路。

总之,我的教学成长道路离不开诸如田子雨等老师的悉心帮助,离不开其他同事传授的经验,也离不开自我摸索,虽然其中充满艰辛,但我有信心将这条路走好。

第五篇:市场营销特色专业自评报告

市场营销特色专业自评报告

商学院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立于2008年10月,建设历时两年,在项目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地完成预期目标。总体来看,市场营销特色专业标准高、应用性和推广性强、质量保证有力,各项目符合山东省特色专业验收标准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一、本专业建设内容

1、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专业内涵建设。积极探索与实践高职教育规律,着力推进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建立符合市场营销实际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并通过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走专业内涵建设之路,全面推动专业整体建设,使市场营销的专业改革与建设能够引领全国高职同类专业建设与发展。

2、精心营造职业教育氛围,注重实训条件建设,发挥重点专业建设的示范效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实训条件与手段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一个省内领先的综合实训中心,推进与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探索和建立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式,充分发挥重点专业建设的示范效应。

3、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悉心聚集教学资源,提升专业建设品质,增强社会服务辐射功能。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抓手,以“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建设一支省内一流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市场营销专兼职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品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在专业建设方面,所学专业教材要“先进、有用、够用”;专业课“课程实习”要强调基本“实践能力”和培养“基本管理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二、特专业的特色优势

1、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教学目的,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注重实训、实习和工学交替。教学中将认识性实习、模拟性流程性实训、对抗性创业比赛、案例难点解析、阶段性顶岗实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实践和管

理能力的提高。

3、注重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将职业标准和行业要求纳入培养方案,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版本的选择先进、有效,现在使用的近3年出版的教材占80%,并自编配套讲义。

4、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严格。成立了由3位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测评、教授听课等方式为教师教学提供教学管理的可靠信息。已有6位青年教师被评为青年教学能手,成为学院的教学骨干。

三、专业建设完成情况

1、专业建设整体情况: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师资队伍逐

年壮大,目前已建成多个实训室和一个研究室。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情况、效果:根据市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

方案,及时调整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建立校企合作订单班。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引进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本专业教师中35岁以

下青年教师硕士或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0%,增加专业教师中硕士的比例;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和超过80%。

4、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情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大,课程整

合后形成了实用性、实践性强,现代技术含量高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能反映当前社会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近5年建成教育部或省级精品课程1项。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5、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情况:目前已经成ERP及单证实训室、沙盘实

训室、案例实验室、国际商务实训室;已建成《市场营销》等多门精品课。

6、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教学管理改革力度

大、效果好;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化、经常化,促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建立学员、二级学院、学生教学监督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

7、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满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建设需要,且近5年持续增长。各项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已完成既定目标。

四、本特色专业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满足山东省特色专业标准,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是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1、目前本专业教师队伍中缺乏博士学历

2、非双师教师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3、实训室利用程度还需提高

4、校企合作项目数量仍需增加

五、本特色专业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组仍需努力,改进建设中的不足,改进措施如下:

1、在争取获得省级特设专业的基础上,努力争取省级品牌专业,培养创新性应用性市场营销人才。

2、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

3、多渠道引进高学历教师及企业型教师。教师还需通过企业定岗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技能,并运用到教学中。

4、进一步加强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对优秀毕业生建立长期跟踪机制;扩宽合作办学渠道,为企业做好各项专业培训。

下载广西师范雪域N舞蹈学专业自评报告[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师范雪域N舞蹈学专业自评报告[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自评报告(汽修专业)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自评报告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基本情况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创办于2009年,是我校新开设的专业之一。现有在校生216人。 二、专业师资......

    学习型社区自评报告(专业格式)

    XX社区申报学习型社区 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一、 基本情况 1、 社区概况 在区委、区政府及街道办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分类指导、以人文......

    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自评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自评报告 东莞市五星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自评报告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检查的通知》(粤教职函〔2013〕117号)文件和......

    重点专业自评报告-艺术设计

    重点专业自评报告-艺术设计我系“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经省教育厅批准,创办于2005年,专业代号为050408。2005年7月开始面向湖南、江西、江苏等省市招生,招生数为243人,分为:环境艺......

    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自评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自评报告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检查的通知》(x教职函〔2013〕117号)文件和《xx省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合格检查指标体系》要......

    自评报告

    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自评报告 排头乡中心小学 排头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地处涓水河畔,韶回公路和潭花公路交汇处。建校于一九六九年,是一所年轻的农村中心小学......

    自评报告(定稿)

    举行了“水之德——教师师德论坛”活动。在主题论坛会中,教师们学习了《 林崇德教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魅力源于创造》来探讨学习职业幸福感的来源,大家济济一堂,热切探......

    2011自评报告

    2010年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黄骅市常郭镇常郭中学 2010年11月23日 2011常郭中学教学评估自评报告 常郭中学根据河北省和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的要求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