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公司一起成长》读书报告
《与公司一起成长》读书报告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心头不由微微一颤,觉得这本书特别适合我——一个职场新人。
时光荏苒,回首过去,不知不觉间我来到公司已经整整5个月了。仔细思索、回味,才发现这5个月愰若弹指一挥间,悄然飞逝。而身为职场新人的我却也在悄悄地成长,只是我未曾好好地思索罢了。所以说《与公司一起成长》一书来的正是时候,它让我看到了自身的成长,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成长、如何与公司一起成长。这本书如同天空中的启明星,给我指引,走出迷茫。
《与公司一起成长》一书是由于反老师编著,多年以来,他一直专注于企业员工激励和个人潜能方面的研究和培训。该书结合许多国际知名公司最新培养优秀员工的管理理念、列举许多经典案例,从员工的素质标准、必须具备的能力、行为准则和竞争力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高素质员工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剖析,通俗而生动地阐述了要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所需要的条件、标准和要求,立论精辟,论述详尽,对每个员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全书共六章,章章内容精彩。全书的核心思想是:与公司一起成长,如何更好地与公司一起成长。在员工与公司这个微妙的关系中,员工是公司发展的基石,公司是员工展示才华的舞台,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是不可分离的。本书内容精彩纷呈,其中我对各别章节印象深刻,感受颇深,下面我就简单谈一谈这几章的内容以及我自己的切实感受。
本书第二章说的是实现与公司的互动成长。我觉得此章节内容正体现了本书的核心思想。书中说:“公司的发展与你的前途息息相关,你为公司服务,公司为你创造发展的机遇,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你与公司的成长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公司发展了,而你却没有进步,那就意味着你要掉队,如果你只顾着自己成长却损害了公司的发展,那你会很快游离于公司之外。”书中列举了麦克道尔的事例来进一步阐释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
每天早上麦克道尔都十分快乐地和妻子道一声“Good bye”,然后他就精神十足地开着车去公司上班了,公司中的同事每天都会看到麦克道尔神采奕奕地展开各项工作,无论多难的任务他都不退缩,无论做多少事情他也不喊累,而且他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同事们都对麦克道尔充沛的精力感到十分钦佩,同时也为此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工作一天下来,大家都觉得累极了,麦克道尔不仅不感到累,而且还工作的意犹未尽。
更令同事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麦克道尔还常常很积极的加班,而且还主动申请那些没有人愿意干的棘手的工作。当公司出现危机时,他不像其他同事那样急着另谋生路,而是像公司总裁一样急着寻找克服危机的方法„„
“麦克道尔好像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财产,或者他是一个天生的工作狂,否则的话,他怎么会如此热爱工作,让我们听听在今年的员工大会上,公司总裁的一段讲话吧:“公司今年的‘超级明星员工’仍然是麦克道尔。麦克道尔先生已经连续5年获得了此项殊荣,他的家庭应该有他这样的成员而感到骄傲,他的朋友也应该以有他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公司中的所有员工也应该为有他这样的伙伴而感到激励,公司更为有这样的员工而倍感荣幸。另外,公司的发展也正是在麦克道尔一样忠诚和优秀的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在此,我感谢麦克道尔,感谢像他一样为推动公司成长付出切实努力的员工。”
有人问麦克道尔为什么会做得这么优秀,为什么工作起来不知道疲倦,为什么要为公司付出这么多精力时,他回答:“工作让我感到快乐,对我来说工作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我接受一项任务时,我实际上是在完成一样让我有强烈成就感的使命,而且这项任务越富有挑战性,我内心的成就感就越强。至于我为什以要为公司付出那么的精力,我想这个问题更容易回答了,因为我的事业和公司的事业是绑在一起的,因此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司就是我的合伙人,我们必须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努力。如果我努力了,进步了,那么公司的事业就会得到发展;同样,公司的持续发展又为我个人的进步创造了最优越的条件,所以我认为,我为公司付出多少精力都是值得的,也都是应该的。”
麦克道尔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可见他的思想认知境界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公司的成长需要所有的员工都和公司朝着同一个方向迈进。当所有员工都同心协力地为公司的事业奋斗拼搏时,公司的成长就会势如破竹、激流勇进。与此同时,为公司成长时付出努力的每一位员工都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高。在公司和员工朝着同一个方向共同迈进的过程中,公司和员工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当中,公司和员工互为合伙人。公司是每位员工的合伙人,公司的成长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却从没有想到和公司共同开创一番伟大的事业,他们只是把工作当成了谋生的手段,把公司当成了谋生的场所,他们认为自己和公司就是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自己为公司做工作,公司为自己付酬劳。持这种想法的人绝不是一小部分,这既是社会的不幸,更是员工个人的不幸。当员工把本应彼此协作的关系看成简单的劳资关系时,他实际上就已经扼杀了自己和公司一起成长的萌芽,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的进步和公司的成长放在一起考虑。当你进入公司的时候,你实际上就应该知道,自己和公司的事业将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你已经成了公司拓展事业的合伙人,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的事业也就因此而实现了相应的成长。
其中‘和公司同步发展’这一小节内容也十分精彩。这一小节列举了富兰克林在军队服兵役时,他的连长经常喊的一句话“跟上,跟上,大家跟紧点”。这句话不仅一直激励着富兰克林不断向前,也激励着我要不断地成长。通过富兰克林这个故事的阅读,我明白:当你所在的集体急速前进的时候,你一定要紧紧跟着集体的舞步,集体的力量可以使每个成员的速度都大大提高,因为在集体前进的过程中,所有的成员都在互相督促,互相追赶。当集体统一前进的时候,往往自身速度不快或者受伤的人也能跟着集体一起前进,其中的原因就是集体在前进过程中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只有时刻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实现和公司的同步发展,公司才能赋予你相应的使命,而你实现个人成长的机会自然蕴藏在这些使命之中。如果你不能和公司的发展保持同步,你就不能从相应的高度理解公司的营销战略、发展愿景、企业文化等等,那么你就无法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创造一定的价值,接下来等着你的自然是公司发展与你个人成长的严重脱节。这种现象就如同两个儿时的伙伴,一个在几年之后成了博士,而另一个仍然只认识ABC一样,已经没有了共同语言,更不可能再像幼年玩耍时一样默契配合了。这个比喻虽然不够恰当,但它足以说明,两种不同发展阶段的事物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它们之间的联系会随着差距的增大而逐渐脱节。
如果公司发展了,而你仍旧停滞不前;或者公司发展的脚步增大了,而你仍然迈着小碎步一点一点向前挪动;甚至当公司飞速发展时,你不但不紧跟公司发展的脚步,反而还后退了,那你面临的情况只有两种,而且是每一个追求个人成长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两种情况;或者待在公司最低层的地位上得过且过;或者被公司淘汰,然后到规模更小,水平更低的公司寻求一份更简单的工作。当这两种情况出现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道路更艰难。
和公司保持同步发展是员工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你个人的成长目标也会逐渐实现;如果你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脚步,那么你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就很难搭上公司的顺风船。
书中穆尔德的故事使我想到了一个成语:水涨船高。
穆尔德出生在印度,中学毕业生后,他到了美国一家世界名牌大学,成了该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几年的大学时光一晃而过,刚毕业时,他和许多同学一样,一心想进名气大、薪水高的大公司。几番打拼后,同学们有的进了微软、IBM等大公司。可是,偏偏他自己事与愿违,在这些大公司的招聘中都却铩羽而归。最后穆尔德回到印度,进了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医药保健公司,成了市场推广部的一员。穆尔德没有灰心,他决心在公司中大干一场。他凭借出色的表达能力和新奇的创意,成功地把公司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推向了本地的消费市场。第一次新产品的推广成功,使他很快被老板提升为该产品的品牌经理。后来,穆尔德又负责了整个产品在国内的销售工作,在他的努力下,该产品在国内同类保健品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
由于公司的飞速发展和良好运作,在穆尔德进入公司3年后,公司成功上市了。作为公司开创时期的元老功臣之一,穆尔德分得了不少的公司股份,至于他的职业地位,也在这短短的3年里,从一名普通职员升到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其职业含金量已经随着公司在业界名气的直线上升而不断高涨。
现在的穆尔德已经成为了公司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而公司也由原来的小公司发展成了一家全国知名的集团公司,穆尔德感觉自己的发展空间更大了。
所以不要总是嫌自己所在的公司规模太小,如果小公司有不错的行业背景和发展潜力,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选择这样的小公司,员工往往可以让自己和企业共同前进,最后成为“双赢”的结局。
穆尔德的故事使我想到‘水涨船高’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我觉得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员工与公司的关系也很恰当。公司好比就是承载船的水,而员工就是水上的船,当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为员工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员工也通过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为公司创造了越来越大的价值。公司与员工个人的成长是呈现互动关系的,所以员工必须全心全意地维护公司利益。
总之,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我们每一个劳动者,进入一家公司后,就应该具有与公司一起成长的概念,只要公司在操作上规范,就要把个人的发展和公司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信念;与公司一起承受暂时的困难,自觉地首先维护公司的利益。这样,只有公司发展壮大了,才能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年青人初入职场(或者进入职场不久),看重的往往是薪水的多寡、福利的好坏,当然,从生存的角度看,这无可厚非。然而,眼中若被薪水和福利填满,就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整体规划,自然也看不到工作带来的隐性报酬,那就是公司对你自身能力的锻造。这些都是远比薪水和福利更重要的东西,因为薪水和福利都是暂时的,只有自身能力才是随你一生的重要资源。
如果说公司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对我们从事职业的人来说,还不如说公司是一个永恒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你只有认真努力地把自己的角色尽力演好,你才有继续担任角色的可能,否则你就会被其它的角色所代替。如果你认真努力,那么,也许在前一场戏里你只是个背景,但只要你不断的努力,你就可以在下一场戏中成为一个小小的配角,虽然只是前进了小小一步,但对于短暂的表演时间来说这已弥足珍贵,然而对于当今的社会这一点表演时间也已在众人的窥探之中了,于是我们要不断的努力才可以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才能从配角成为主角。公司的成长亦是如此,公司里的每位员工,有的人随着公司的成长已经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的不断提高,公司也会对他所做的一切表示感谢。因为他们主动承担了公司发展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在追求自身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公司的成长,这正是他们得到提拔重要原因,也是公司今后更好成绩的保证。
所以聪明的员工总是把自己的发展和公司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一荣俱荣、树立一损俱损的信念,与公司一起成长。因为公司发达,你才能够发达,只有公司赢利了,你的工资才能得到提高,你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利润的增加,哪里有你丰厚薪酬?哪有你施展能力的空间?你又从哪里得到锻炼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呢?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有才华的人,而是缺少能与公司共命运的人。许多企业孜孜以求的也正是这种人。然而,在很多员工的眼中,似乎从来没有把公司发展当成自己的责任,他们心里永远只有自己的利益,只知道想方设法谋求更高的薪水。一旦公司出现危机,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跳下这艘漏水的船,而不会想着如何去抢救和保护它。这样的人也许能够谋取一份可以维持生存的工作,但永远也难以在一生中取得任何成就。
公司是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是每个人——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舞台宽阔了,个人的才华方能得到充分的施展。
与公司共命运是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前提。与公司患难与共,深刻体会公司成长的艰辛,增进与公司的感情,才能彻底地融入公司。
一个人从步入社会开始,除去休息,他的绝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公司应该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工作则是我们的使命。使命凝聚责任,我们应该要以主人的身份,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勇敢承担起人生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把“小家”、“大家”都建设得生机勃勃,时光才不会虚度。
如果把员工比喻为一粒种子,那么公司则是培育这粒种子的厚土。不论是为了个体的生存,还是为了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与价值,生命的成熟与成长,都必须在工作中得以完成。
如果你要成功,如果你想辉煌,如果你渴望尽最大能力实现人生的价值,请不要忘记——与公司一起成长!
第二篇:读书与成长
一问一世界
有人曾说过:“世界就像一本书,愚蠢的人匆匆翻过,聪明的人细细品读。”《一问一世界》是杨澜入行20年的自传作品,讲述了真实的她和她眼中的世界真相。杨澜式的提问,包含着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对客观事实的谦逊,还有那种对自身的自信与务实。她没有一丝一毫的过客心态,她只是驻足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专心地细数世界一点一滴的关乎自己的动态,然后世界就在一问一答中若隐若现。
在这本书中,杨澜讲述了她从1990年到2010年间生命的多重跨越与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众多政界名人的交往秘辛;她如何用一个梦想打造属于自己的“梦之队”,然后为之倾尽所有,最后又如何在每一个关键的节点实现潇洒的转换,让自己的心灵放空;她眼中的传媒江湖,以及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对于赢和成功的真切感悟。Let me ask you!
杨澜与名人政要的接触主要是在她创办《杨澜访谈录》后才逐渐频繁的,因为这个节目的初衷就是打造一个高端访谈栏目,通过与嘉宾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对一个人的还原,他的伟大与平凡,成功与失败,在这个栏目里淋漓尽致地呈现,同时让我们对于“赢”与“成功”这些词有一个重新的定义。这个时代是一个追求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快速的成功,为了成功,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与内心的真正渴望;为了成功,我们急急忙忙地赶路,经常撞着这个,碰上那个,我们是不是想把他们扶起来,说声“对不起”?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身边的人,我们能不能停下脚步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有时候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当所有这一切风轻云淡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在石头上睡觉”,听起来是个很晦涩难懂的字眼。但是在杨澜的字里行间里,“在石头上睡觉”流露出来的是对她前半生所做的事业的抽象概括。当一个人决定离开床的舒适,去石头上睡觉的时候,他就已经摆脱了某种惰性,而带来许多种可能。有一天,顽石上也会留下他的温度。这个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女孩,自从当初选择英语作为自己与世界接触的奠基开始,就注定了一个在石头山睡觉的过程。央视、凤凰卫视主持人的多坎经历与付出,创办阳光卫视的重重阻碍与强烈的理想操守,到最后不得不放下自己一心培育的孩子交别人照顾,坚持与放弃在这个时候显得异常艰难,正如她所说的,辛苦坚持是人生的A面,放弃放松是人生的B面,掌握其中平衡的人,才是最终的赢家。最终的她,选择华丽的转身,于是成就了一个强者的神话。
很多时候,所谓的女强人,经常会被问道:“你是如何平衡你的家庭与事业的?”我觉得在男女趋向于平等化的当今社会,这是一个很愚蠢的问题,因为很少有记者问男性这个问题,男人们就不需要平衡事业与家庭吗?有人总结21世纪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三大动力是:网络、气候、女性。女性作为劳动力和消费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美国、中国这些国家,女性已占劳动力市场的50%左右,女性在政界、商界的高层管理中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这一切都给女性更多的参与权与话语权。从女性正要到第一夫人,从商界精英到艺术家,女性的“权利”与“权力”被重新定义,女性的“成功”与“成长”呈现不同的选择。关键是,我们需要突破怎样的刻板印象,是复制男性的竞争模式,还是在贤妻良母的惯性思维中内疚不已?高跟鞋与泥土地这两个截然对立的体系,不断挑战者女性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无处不在地为女人的生活制造着麻烦,在世俗人的眼中,女人无法兼顾两方,最终只能选择其中一样,或者是美满的婚姻,或者是出色的事业,但是对于杨澜而言,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女人可以做精致的事业,同时也可以过美满的生活。杨澜就是一个典范。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曾有一句名言:“当我们回首历史,我们要问为什么,当我们面向未来时,我们要问为什么不。人生其实就是在自问和他问中不断认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认识自己比认识他人重要,只有很好的认识自己才能客观地认识他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快乐吗?”这是每个人需要经常问自己的问题。经常问自己,才不会让自己因为忙碌的生活而乱了方向,经常自问才能保持一份对事业和理想的坚守,未来才会有清晰的方向。
世界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全在于自己对世界的提问;一个人,比进入他人世界更重要的,是打开你自己的世界,一问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第三篇:读书与成长
读书与成长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家庭中没有书,就像没有窗户。是啊,打开这扇窗户,才能让阳光、空气、清香流泻进来,滋养人的头脑、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品格。不由得浏览一下我和女儿的书架,女儿的学习用书、课外读物,我的杂志、小说和工作用书,还有我们一起读过的童话。这里储藏着知识,蕴含着快乐,也记载着我和女儿一起成长的历程。
在一九九八年的初夏,我身边多了一个可爱的小精灵,于是书对于我又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给女儿读睡前故事,最初,为了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故事给女儿听,我买了大量的图画故事书,还记得女儿三岁时,在我的解说下刚看完西游记这本图画书,就信心十足的对我说:“妈妈长大我也要当孙悟空!”回想起来,其实从那时起,在女儿微弱的潜意识里,刚刚发芽的思维当中就有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暴力,美丽与丑陋的概念,而这些只是凭借家长的语言和一本小小的图书所传递给她的,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那么和孩子一起读书便是实施启蒙的有效途径,书便是我们实施启蒙的最佳载体。
女儿在各种各样的儿童故事中慢慢长大,书给了我们无尽的欢乐和珍贵的人生启迪。
直到女儿自己能独立的看懂这些图书,直到女儿带着长大要当孙悟空,要当柯南,要当奥特曼的憧憬走入了小学校门,戴上了红领巾,她慢慢发现,那些童话中的人物已经离他那么遥远,她要重新确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从那些卡通图书中走出来,与语文数学课本为友,要去绞尽脑汁的思考这些阿拉伯数字。而女儿入学以后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每当试卷发下来时,面对令人苦恼的成绩,她自己很自卑,我也手足无措,我甚至怀疑她的前途,她日后的人生路该怎么走,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园长的干部培训用书里看到了一本《管理与实践》,其中的一则案例深深地打动了我,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位将领要领兵去前方作战,为了鼓舞士气,他制作了一枚没有反正面的铜钱,并在士兵面前做了一个小游戏,他把铜钱掷向空中,说这是一枚有魔力的铜钱,如果落地时正面朝下,这场战争就会失败,如果正面朝上,就是神灵在保佑我们这场战争肯定会胜利,结果当然是正面朝上,于是,不知情的将士们个个都士气高昂,信心十足,奋勇作战,果真打了胜仗。事后,他把身上的这枚铜钱掏出来给部将看,部将们才发现原来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看完这则故事,我忽然有一种要与女儿共同阅读的冲动,晚上我与女儿一起读完了这则故事,女儿似乎也从中读懂了什么,日后我又搜集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事迹讲给女儿听,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在许多成功者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他们在自信心的驱动下,能在失败的时候看到希望,最终获得成功。我与女儿共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信心是一个有志者成功的基本素质。人生中不可以缺少自信,告诉自己“别人能行,我更行”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自己说一句:“你是最棒的!”自信心就会像能力的催化剂一样,将你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成为理想的动力,成功的开篇。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过:“实现目标的唯一障碍就是今天的怀疑”,在我的鼓舞和及时的表扬下,女儿从自卑中走出来,成绩有了逐步的提高,平常不敢做的事也敢大胆地去尝试。感谢这则故事帮助了女儿也帮助了我。
书,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还修葺着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懂得应该怎样去做人。
到女儿四、五年级的时候,很乐于读故事给我听,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
给我读了一篇题目为“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文中小兔子与大兔子用天真和睿智的话语描述了自己的爱,字里行间充盈着温暖和感动。女儿读完以后忽然问我“妈妈,你对我的爱也是从月亮上再回到这里这么多吗?”我说“当然,你对妈妈呢?”“我对妈妈也是,那么你对我外婆的爱呢?”瞬间,我竟无言以对。
想起初为人母的我舍弃了许多与母亲团聚的机会,一心扑在女儿身上,虽然有时心中对母亲略有歉意,而母亲的理解,使我怅然。在童年的记忆里,我与母亲好像也有过类似的对话,但是,那是多么的遥远,如女儿不提,我几乎不曾想起,不知母亲是否忘记?我知道母亲不会提起,因为,她从不索求回报。她对我,就像我对我的女儿。正因如此,人类得以代代繁衍,生生相息,脉脉相传形成了血的连锁。令人心痛的是我与母亲的连锁无泽无润,而与女儿的连锁却熠熠生辉。于是,我与女儿一起拨通了母亲的电话,订好了周末的团聚,我听到的是老人的惊喜------。我要真心的感谢女儿和她的故事,是她提醒了我如何做女儿。
我和女儿就是这样在阅读中一起成长着,书籍就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一脉血液,描绘着我们的生活,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构建着我们的头脑,灵动着我们的思想。
如今,女儿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平时遇到身边发生的事情,看到新奇的事物,她总爱写上几笔,慢慢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书已经成了她密不可分的朋友。有时候她竟然能说出一些我不知道的知识,她告诉我说,是从书上看到的。《最后一课》、《少年维特的烦恼》、《海底两万里》等图书,她都仔细的读完,并小心的储藏起来,并且每读完一本书,她都会若有所思的给我讲书中的故事和主人公的性格、品质,并能说出自己的感想,看到女儿表露出的对英雄人物的钦佩和对反面人物憎恶和痛恨,我深知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是书籍做了
我的好帮手。
书是知识的海洋,又是人生中最初的启蒙,发展的向导,成长的阶梯。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以掌握参与竞争的技能,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品位与修养,读书可以益智和健全我们的心灵。未来社会的发展是知识型的,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武器,拥有了正确的方向就拥有了美好的未来。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是造就孩子一生的基础。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孩子选择属于他们的书,对他们有意义的书,与他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心与心的沟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我们伴随我们的孩子在读书中,独立地,健康地,幸福地成长。
读书与成长
昌盛园小学六
(一)班
董欣岩家长
2010年1月
第四篇:与公司一起成长
这次我讲述的是第二章节《实现与公司的互动成长》 正如席慕容所说,“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而这“走过”与“走下去”的转折口,正是偶然中的必然。
作为国家,落后就会挨打;作为个人,落后就意味着生活的窘迫。找的工作好,不如企业发展得好,为何?
个人的发展得依托于企业的造就、领导的栽培,当我们学会经营自己,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同企业的长远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那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并顺利实现个人理想,不管你是企业高管,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只要愿与公司战略同步,就一定能得到持续地成长,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成就个人。
公司经营目标不断提高,企业不断壮大,我们也需要同步学习并力求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我们个人的发展才能同企业的发展协调并互相促进。
如果企业发展壮大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却没能及时提升到相应的高度,那我们就无法适应企业发展新的需要,并会拖累企业长远战略的步伐。于已于企业来说均不利。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在和公司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成就感,是赵楼让我们这些互不相干的人走到一起来,并且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懈努力。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用好的心态去对待工作的每一件事,学会快乐地去完成它。这样我们就可以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并且可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喜悦。无论我们身处在何种岗位,无论我们职位高低、大小,我们都尊重自己的工作,肯定自己的工作,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在工作中获得技能与经验,是最大的收获。
机遇是人创造的,只有懂得珍惜现在,才有机会赢得未来。调整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保持与公司长远战略的同步,与公司一起成长,成就公司伟大事业的同时也就造就了个人。
是企业给了我施展的舞台,使我能够在工作中继续的学习、锻炼、成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企业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事业。尽管每个人的职位、岗位各有不同,能力有大有小,但我想只要不遗余力的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干好的基础上,去尽量帮助别人,为企业尽到自己的责任,这就已经是对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最好报答了。
我们进去社会的过程,就如同一盘散沙般的面粉,被社会不断搓揉,摔打,最后变成非常有韧性的面团的过程。在这种考验下,你锻炼出来了,那么将来遇到了失败,痛苦,你都能从容承受。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就承受不了人生的压力,注定会叹息一生。所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也是一个锻炼的过程。锻炼自己确定目标的能力,锻炼自己的竞争能力。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能为一个目标去拼命奋斗,最后取得成功。
都知道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上千遍万遍,不出错,就是不简单。员工靠企业生存,企业靠员工发展。个人的成熟也预见了企业的成熟,这是相辅相成的。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就如同小溪与大海的关系。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曾问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永不干涸?”弟子们都面面相觑,没有人回答出来。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只有无数个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时,才能迸发出海一样难以抵挡的力量。因此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个人的追求只有与企业的追求精密结合起来,并树立与企业风雨同舟的信念,才能和企业一起得到真正的发展。员工必须认同企业,心忧企业的兴衰,与企业一同成长。这样才能在企业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自己赢得赞誉,才能建设有极强凝聚力的公司形象。
人,活着,总是需要进步的。因为不仅企业在进步,整个社会都在进步。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生活交给我们的作业,让我们在曲曲折折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它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应适应并用不畏惧的心理对待它,只有多经历它,而每经历一次,我都会更加成熟一点,更加坚强一点。因为永远都一帆风顺不经历挫折的人,他的人生书集就只有一些虚浮的文字,没有色彩,没有激情,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千篇一律,年龄上他在长大,但心态上,他却还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点风吹就会击倒他。可以这么说,是公司的进步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在成长、进步,公司的巨变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理想、理念,公司改变着我们,我们改变着公司,我们与公司共成长„„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人生的加法,是给我们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财富的积累,加入亲情的温馨,使人生更加丰盈。而人生的减法,是为我们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去奢侈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减去环境的纷扰,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使人生更健康。
生命也是一道算术题,随着时间推移做着加减法。当这两条曲线交叉时,生命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零,0 乘以任何数都等于 0。再多的也都带不走。这就是生命的算术公式。加法减法并用,两个轮子齐转,生命之旅才会风光无限。
雷锋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
第五篇:读书与成长(田)
培养读书的兴趣
三年级四班
语文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深度象征着一个人的学思与城府,当人类文明进步的时光之镜照耀人的心灵时,我们看到的全部是知识的无穷力量,只有书籍才是我们前进的唯一捷径,所以,我们必须与书为伴,让知识的雨露滋润我们成长。而学会读书则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要培养读书的兴趣,让书籍像交响曲一样,走出精彩的乐章。
读书是一种乐趣,此趣犹如饮芳醇甘冽之酒。正如林语堂所说:“人生快事莫如趣,而且也凡在学问上有成就的,都同趣字得来。所有科学的进步,都在乎这好奇心,好奇心就是趣。科学发明就是靠这趣字有关。”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日夜身处于图书室,一边啃干冷馒头,一边全神贯注,查阅书籍,不以为苦!这有趣故事在国人中已传为佳话。
读书最难是动了灵机,能够知趣,灵机一动,读书之趣将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机是兴趣的内在强大动力,读书的兴趣越浓越使人生发痴,痴心读书比比皆是,如巴金在《我的幼年》中所言:“天下第一乐事,无过于雪夜闭门读禁书”、“我只有在书本上去寻找朋友。”再如画家王冕,在少年时一边放牛,一边坐在柳荫下看书。
兴趣不分时空。一个虔诚有趣的读书人,不论在校内校外都可以读,也不论春夏秋冬。曾国藩在家书中答复他弟弟想到京师读书以求深造时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承皆可读书。”欧阳修自承最佳的读书时候乃是“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两脚踏东西文化,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所说:“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就时间与地点而言,简直是等于幽囚在周遭的环境里边。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例行公事的圈禁中。”一年四季之中也自有不能读书的充分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去冬来真迅速,收拾书包过新年。
兴趣因人因阶段而异。宋代某大儒在提到《论语》时所说,读《论语》的人很多,有的人读了之后,一无所有,无趣;有些人对其中某一、二句略感兴趣,但有些人则会在读了之后,手舞足蹈。一个人不同人生阶段读同一本书,可以得到不同的收获。在三十而立读《易经》所得到的滋味淡,在不惑之年所得到的滋味浓,在知天命之时人生阅历更丰富时所得滋味如原汁原味,十分纯真。
读书之趣是求知的内驱力,是创新的强大生命力,是精神生命的源泉,因此,我时时处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不释卷,津津有味,坚持不懈地读书。不为明天有多么光彩,只求今天我的头脑是多么充实。爱读书,贵在体会其中之乐,我想,我已经领悟,所以,我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