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蒋林路径”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蒋林路径”
为发展繁荣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区于近日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但是如何找到发展壮大的突破口?如何探索符合实际的实现形式?发展的路径何在?有无可资借鉴的模式?这些仍然是摆在我区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课题。
作为“村改社区”的阜桥街道蒋林社区,20年前村集体外债高达380万元,村民人心涣散,是济宁城区有名的“乱子村”。如今,蒋林社区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抢抓机遇,依托资源,不断创新,实现了富民强居的奋斗目标。2011年,蒋林社区集体固定资产达2.4亿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00万元,上缴税金900余万元,成为居民人均收入过万元的富裕社区、小康社区、和谐社区。
虽然蒋林社区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地缘特色,有其不可复制性的现实,然而探寻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仍然可以获得从“惊险一跳”到“华丽变身”的启迪,仍然可以从中总结出可供借鉴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蒋林路径”。
机遇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的1993年,随着济宁城区东扩、洸河路拓宽改造,当时的蒋林村面临征地拆迁,160亩土地将被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农民通过集体“农转非”后,一夜之间由村民变为居民。经过“惊险的一跳”,问题也接踵而来,面对大笔补偿金,许多村民要求“分家”。以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翟玉田为班长的村”两委”班子坚持补偿款不能全分,必须留下钱搞积累、搞经营,发展村集体经济。经过反复做工作,每个人除了分得500元现金外,剩下的钱都作为了集体资产,成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创业启动资金。
从此,蒋林开始了发展居村经济的探索。他们紧紧抓住城市开发的机遇,联合几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从解决发展空间着手,开始实施旧村改造,在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同时,盘活了大量的集体闲置土地和房产,为蒋林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资源优势。1993年秋,社区一班人捕捉到济南三联集团欲在济宁寻求发展的信息,迅速出击,抢先与济南三联家电公司合作,联合成立了济宁三联家电公司,一下为集体增收300多万元,挖到了蒋林发展的“第一桶金”。
接着,他们进一步审时度势,发挥社区沿街靠路的区位优势,依托服务城市,大力兴办三产,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的商用建筑,内引外联,或租赁,或合作经营。就这样,蒋林边建房子、边招商出租,滚动发展,到1997年时,不仅还清了以前的集体欠账380万元,而且积累了一笔可观的发展资金。利用这些资金,自1998年到2000年的三年间,蒋林先后建起了家电商城、府河大厦、洸河商贸城、汇泉饭店等10多座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商用建筑。这些商用建筑,仅租赁一项就为蒋林集体带来了每年100多万元的收入,蒋林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兴办三产的甜头。就是这条以三产为主的经济发展路子,使蒋林化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走上了发展集体经济的快车道。
转型
建楼、招商、租赁、合作经营、自主经营,蒋林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思路,用好用足有关政策,积极探索经营模式,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城市发展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进入新的世纪,由于我市三产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面对日趋狭小的发展空间和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蒋林似乎遭遇到发展的“瓶颈”,散乱的租赁模式无法形成产业体系。由此,蒋林一班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出了 “由租赁经营变为自主经营、由经营房产变为经营人才、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的发展思路。蒋林的发展开始进入了转型时期。
2001年,蒋林社区通过银行贷款、吸引客户投资,共筹集资金1500万元,规划建设古朴典雅、环境优美的“江南春美食街”。第二年,这条城区首条以餐饮美食为特色的“名街”几乎家喻户晓,顾客络绎不绝,仅租赁费用一项收入就达290多万元。随后,他们又投资3500万元建设江南春美食街二期,即江南春宾馆和湘鄂情饭店。通过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很快这两个店就成为济宁市乃至鲁西南的知名品牌。近年来,江南春南北二街,共实现销售收入近6000余万元,真正成为了蒋林的黄金街和摇钱树,同时也成为蒋林立志培育的主导产业,自此构建起集体经济强大的支柱。
在此基础上,蒋林的可持续发展大幕徐徐开启,实施顺势转型、跨越发展的措施也次第展开:一是对原来租赁出去的房产,加大管理服务力度,深入挖潜,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租赁收入。二是对江南春集团自主经营的江南春宾馆、贵和花园酒店实行绩效化、精细化、亲情化管理,招引、培养、留住优秀管理人才,使江南春宾馆入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年为集体增收400多万元。三是对闲置资产进行改造升级,投入800万元,成功运作了运河之星商务宾馆;选派优秀人才承接了大青花饭店,成功运作了湘香源饭店。四是进行股份制改造。2004年,成立了蒋林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每位村民获得了2万份内部股,从居民变成了股民。这些股份不可买卖和转让,只能继承和退股,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全体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跨越
经济的发展使蒋林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更加坚强有力,同时给居民带来更多的实惠。社区建立了高标准党建工作室、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社区健身园。社区股民每月可领到退休金,看病全报销,米面油定期供给。如今的蒋林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社区“两委”班子风正、气顺、心齐,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和支持。社区也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教社区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敬老爱老模范单位”、省级文明社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同时蒋林也清醒地看到,制约发展的“瓶颈”仍然凸显,发展空间日趋狭小、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我区《关于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出台后,新的机遇再一次摆在蒋林人的面前。他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破难攻坚,厉行担当,创新争先,继续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服务城市、大力兴办三产、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
管理服务求高。高点定位,规范管理,全力打造江南春美食街餐饮经营新高地。为经营商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优惠的政策、更全面的支持。有针对性地筛选优质品牌,注重经营特色的塑造和培植,抓好经营环境的管理。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整合资源,搭建优质招商平台,招大引强,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后劲。
品牌运作求亮。以江南春酒店管理集团三家酒店为基地,依托品牌增效益,培养人才,在标准化、精细化经营上积极探索,三年内建设5家以上酒店直营店,向连锁化、集团化迈进,形成规模和效益优势,做大做强江南春品牌,实现居办经济由传统租赁经营向现代品牌自主经营的转变。
多元发展求新。围绕我区“四心两区”发展战略,借势运河之都旅游产业发展,调整发展思路,抓好济宁游客集散中心的运作,做好旅游线路设计、品牌包装、产品推介。积极筹备旅游信息平台建设,使旅游业成为社区发展新的增长点。
经营规模求强。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思想,胆子大点,步子快点,盘活现有集体资产,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多渠道融资,放大资产。在运河之星酒店位置规划设计建设蒋林创业大厦,尽快启动济邹路和南岱村两家星级酒店的建设,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经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阜桥街道蒋林社区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壮大居村集体经济的新路,给基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既是一个经济课题,更是一项政治命题。“蒋林模式”虽然很难复制,但是细想又很具有借鉴价值,特别是“村改居”的居村,对于他们如何走出集体薄弱的“瓶颈”,破解发展难题,实现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着发人深省的启示。
经验一:把班子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多年来,蒋林“两委”班子时刻牢记党的教诲,听党的话,让党放心,以社区党建为总抓手,聚民心,汇民智,依托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目前,社区“两委”班子风正、气顺、心齐,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和支持。社区先后被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起到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经验二:只租不卖实现集体经济滚动积累。蒋林十分注重集体资产的长期积累,他们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楼招商、盘活资产、多方融资,大量商业楼宇和门面房等经营性资产,只租不售。由此,居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集体积累日益扩大。经验三:拓宽思路培育集体经济主导产业。在蒋林发展的初期,靠着租赁经营,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零突破”。然而要想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利用优势、发挥特色,培育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当务之急。江南春美食街一、二期的规划运营,就是蒋林发展道路上的经典之笔。
经验四:更新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虽然只是一个街道居村,但是发展集体经济、实现科学跨越发展一样少不了融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近年来,蒋林社区“两委”成员先后赴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营模式,同时重视人才引进培养,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先进的酒店管理模式使蒋林在酒店自主经营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江南春宾馆、湘鄂情酒店以及相继创办的贵和花园酒店、运河之星酒店,成为济宁市乃至鲁西南地区商务餐饮行业的知名品牌。
经验五:跳出常规实现异地生财。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发展居村集体经济往往遇到发展空间狭小、环境和政策因素受困等问题。针对这些类似的现状,蒋林没有停滞发展的脚步,他们的思路是跳出常规,采取收购兼并的方式,在辖区之外创办江南春集团连锁酒店,走上了辖区经营起家、区外扩大规模、异地生财发家的道路。
经验六:股份合作助推集体和居民共富。分析蒋林集体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合作是蒋林模式的又一闪光点。2004年,蒋林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蒋林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居民摇身变成股民,给村民增加一项收入,这些股份还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全体成员发展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篇:新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新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农村经济是核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壮大不仅是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经济发展任务,也是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大农村政治问题,对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疆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研究,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理清思路,制定规划,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切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抓紧抓实,自治区印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实施“村集体一块地、一片林、一片园、一群畜、一套农机具”等“五个一工程”,建立了领导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帮扶责任制,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党政领导政绩的考核内容,并确定一批集体经济薄弱村,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结对帮扶,由县乡选派干部到薄弱村任职,指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有效服务,认真解决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选准发展路子。认真分析每一个村的发展条件,把扶持的重点放在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上,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加快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中突出了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特色和优势,力争经过3—5年,逐步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建立起村级稳定的收入来源。
努力营造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出台了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采取各种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力度。认真总结实践中群众创造的丰富经验,大力表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迈上新的台阶。
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认真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采取“两推一选”办法,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先富本领和带富能力强的各类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尤其配强党支部书记。做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工作,完善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工作,优化村级班子结构。二是充分利用党校、农业院校、科技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企业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三是大力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经营能手、把致富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经营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工程,认真做好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改善村干部和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以及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的做法,不断创新党组织领导集体经济发展的形式。
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途径。一是搞好资本经营。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果园、水面、房屋、机械设备、水利设施等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或对外招标承包、租赁,获得租金收入;或作为股份与其它社会资本嫁接,兴办经济实体;或拍卖暂时不能发挥效益的资产,变现后投资新的项目,以存量换增量。如玛纳斯县对集体所有的荒滩、荒地、荒坡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户或外来人员开发,产生效益后,先缴纳土地资源管理费,再由村集体和开发人按比例分配。玛纳斯县已开垦“三荒”4.7万亩,增加集体收入260多万元。博乐市小营盘镇哈日根村以集体场地、厂房入股,农户以资金、技术入股,村户合作经营发展养禽业,年实现集体收入10万元。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培育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尤其注重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畜牧、林果业。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由村集体牵头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流通经营服务实体,在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和田皮山县皮亚曼乡村依托“皮亚勒玛石榴”品牌优势,共建成石榴基地3万多亩,集体积累大幅度增加。和静县哈尔莫墩镇觉伦图尔根村组建集体服务站,为农户有偿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年创收3万多元。三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立足自身优势,采取村集体与企业、科研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以股份、股份合作形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商品流通、建筑建材业,兴建各类市场、商业网点,或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及观光休闲农业。轮台县阳霞镇、野云沟乡各村利用地处314国道沿线的便利条件,办食堂、开商店、搞房产、建市场,发展第三产业。布尔津县一些村合资开发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特色的景点,兴办旅游配套服务实体,增加集体收入。四是推进村集体企业技术改造和体制创新。对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企业,一方面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一方面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对小型、微利、亏损企业,采取租赁、拍卖、联合、兼并、破产等办法,进行要素重组。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请来有经验的私企老板,按集体和个人各占50%股份,对原有集体砖厂实行股份制经营后,已为集体创收220多万元。
四、改进方法,统筹协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紧密结合。一是用好自治区扶贫开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005年自治区党委下发《关于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意见》,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每年从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资金,采取项目补助方式,用于困难村发展集体经济。有关部门制定了《扶贫开发重点村集体经济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项目重点投向,申报程序、资金管理以及检查验收等方面的内容,并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的办法,确定和编制了810个“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项目计划。第一批项目资金已于去年12月下达,扶持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巴音郭楞、哈密、伊犁、塔城、阿勒泰、昌吉等九个地州的116个“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乌鲁木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还通过政府立项支持、贴息贷款、动员社会力量合股发展等有效形式,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加大部门包村定点帮扶力度。200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对改进部门包村工作,由过去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改为定点到村、帮扶到户,整村推进全区360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做出部署。自治区201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含中央驻疆单位、驻疆部队)直接帮扶66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重点从发展规划、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先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规范管理,盘活资源,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强化管理出效益、促发展的观念,建立健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一是认真开展“双清”工作,盘活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全面清理乡镇以上机关单位、国家干部、外来承包者无偿经营的村集体土地、草场等资源;依法清收国家干部、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拖欠的村集体款。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机动地、水塘等资源,自来水塔、库房、闲置空房及砖厂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清理无效合同,通过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目的。二是实行承包论证、合同管理和招投标制度。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对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进行清理,手续不全的进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废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的土地、果园、农机具、水利设施等,要先行论证,合理确定村集体与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三是全面推行“村财乡管村用县监督”,落实村务财务公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建立集体财务审计制度,切实加强基建工程开支、土地承包收入、非生产性开支的专项审计和村干部任期、离任审计,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形成资金积累与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六、突出重点,搞好服务,建立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安排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把集体经济薄弱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进行帮扶,特别是在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给予优先安排,改善生产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建设“五个一工程”,经营管理好乡村现有集体经营的农场、果园、养殖场、大棚、加工厂等生产经营项目,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找准突破口,选好发展项目,用活用足国家优惠政策,兴办有特色、投资少、见效快的集体经济项目,实现集体经济的滚动式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一个乡一个产业,一个村一个特色,建立和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对农民承包地给予切实指导,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和信息服务,组织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特色养殖业、林果园艺业和种植业,积极牵头组织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搞好招商引资和市场开拓,凡是能带动农户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给农民带来实惠,都要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一视同仁的给予支持,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在项目管理上,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申报项目。金融部门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对信用好的村优先信贷。
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新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全区9183个行政村中当年有收益的村6551个,占村总数的71.3%。在有收益的村中,有集体经营收益的村6155个,占93.9%,其中集体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4172个,占67.8%,5―10万元的村1189个,占19.3%,10万元以上的村794个,占12.9%。
与此同时,新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无钱办事和有钱办事但实力不强的问题仍比较突出。2005年,全区无经营收益的村占28.7 %,这些村靠转移支付资金和两税附加返还只能勉强维持村级组织运转,无力承担更多的服务功能。二是村集体经济主要依赖于集体机动地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绝大多数村集体积累底子薄,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小。从收入构成看,经营收入占15.4%,发包及上交收入占41.7%,财政转移支付及其它收入占42.9%。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层次不高,后劲不足,在全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三是制度不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不严,部分村干部滥用乱支,常常是寅吃卯粮。相当一部分村尚未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透明度不强,产权不明,财务管理不严,民主监督不力。有些重大开支不合理,随意性较大,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四是村集体不良债权、债务过重,束缚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少乡村在开展公益事业、达标升级活动中,盲目举债上项目,搞“政绩”工程,老债未还又添新债,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发展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五是部分村干部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感到束手无策,发展集体经济点子少。
为此,我们将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第三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
XX村2012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实现农民致富和村级发展的目标,我村支两委先后组织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进行商讨,制定了我村2012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扶持,逐步推进并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我张乡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建立充满活力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村级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村级经济收入、人平纯收入年年递增,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存在的主要原因
(1)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
(2)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
(3)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外部扶持不够;
(4)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及素质不强。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规划。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配套实施。针对存在的主要原因,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拟定我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实践证明,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物质保障。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我们必须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我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任务来抓。
(二)理清思路、明确措施。
1、充分利用村级闲置土地,按照新农村的建设标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
2、利用交通便利和地处主要交通要道的优势,开发好有地方特色的农庄。
3、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搞好招商引资工作,承接中小企业进行特色农产品包装改造。
4、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农作物全机械种植模式。
5、加强土地流转工作管理,强化土地补偿费征收力度。
(三)、强化领导、抓好班子。
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人、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发展集体经济首先要抓好两委班子建设,选好配强“领头雁”。要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把那些文化素质高、有市场经济实践经验和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特别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最大限度地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第四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2011年党建品牌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级两委为民办事能力,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精乡党委研究特制定我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目标任务
根据各村级不同现实状况,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的壮大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稳定性可支配收入,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
三、发展思路
各村要在认真学习、总结和借鉴近年来我乡及其他乡镇村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资产经营、资源开发、产业互动、服务创收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加快土地有序流转,盘活村集体土地存量。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田,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开发集体土地资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以前单一的农户之间的流转向农业企
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参与流转转变,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实效。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反租承包、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创办农业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村级集体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量的固定资产,盘活这些闲置资产,对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
(三)利用资源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旅游兴乡”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村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建设优势旅游点,采取村级牵头发展恰西、塔里木、恰甫其海水库、吉尔格郎河谷等旅游服务项目,创新形式,开发特色旅游资源项目。
(四)依托各村优势,发展“一村一特”。依据各村现有优势,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力时机,大力发展“一村一特”项目。如:阔格尔森村、阔克加孜克村发展特色林果业种植,阿勒玛勒村、喀拉吐木苏克村发展中草药种植、奥夏干德村、沙尕村发展优质养殖项目,通过打造特色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四、方法步骤
(一)强化领导,提供组织保障(5月10日-6月10日)。成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相互协作,强力推进新型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各联系村领导和驻村干部对各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领导,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做好指导工作和提供信息服务,加强对集体资金的监管,严格财经纪律,依章理事,实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范、可持续的、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二)制定发展计划,打造“一村一特”(6月11日-12月30日)。要考虑村集体、全体村民、经营者等几方面的利益,既要做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确保村集体资产的安全性。做到经济发展有项目,发展有规划,有预期目标,有完善制度,有具体措施,有考核奖惩方案。同时进行不定期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对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总结推广,建立切合发展实际的长效机制。
******党委
2011年5月3日
第五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提案内容:村级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社保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功能就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却远落后于私营、个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随着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部分经济实力薄弱的村集体,已不堪重负,个别村集体不得不采取借、贷 甚至村干部私人垫资的方式,以维持工作的正常开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为此建议:
一要政府扶持。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贫乏,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区、镇两级政府不仅要提高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同时还要在税费的征收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另一方面,对于长期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工作的镇、村干部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干部为村集体创业致富的积极与能动性。
二要用好能人。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带头人很重要。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
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
三要加强培训。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政治方面,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村干部的头脑,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政策法律方面,要让村干部全面正确及时地理解和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提高政策水平,增强法律意识,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和运用政策法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经济方面,学习结构调整、市场经济、金融、城建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方面,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使他们树立科学管理是第一位的理念。
四要挖掘优势。采取不同的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立足优势,立足资源、区位,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经济,建立村级信息网络,积极收集信息,开展有偿服务,寻找与本地种、养植特色相适应的公司或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村里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围绕特色农产品兴办交易市场或流通公司,建成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开展产、购、销一条龙服务,在服务农民中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五要借助外力。要争取政策扶持。由公共财政开支的项目,要实事求是核清种类和金额,依据客观、真实和准确的理由积极争取财政给予资金扶持。争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种植业无偿补助项目,以及国家或省的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无偿资金。要争取外力支持。充分利用区直经济实力强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村级结成帮扶对子,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开展扶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