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安徽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时间:2019-05-14 12:0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安徽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安徽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第一篇:2012安徽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关于组织开展2012年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城乡建设委)、财政局、房地产管理局,广德、宿松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局)、财政局、房地产管理局: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建筑示范建设,是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提升人居环境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对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绿色建筑发展,根据安徽省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安徽省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2〕923号),现将2012年绿色建筑示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和要求

(一)单体绿色建筑示范项目。1.申报项目应为拟建、在建或竣工时间在一年内的,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民用建筑工程。优先支持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及保障房开展绿色建筑示范。

2.申报项目办理了立项、土地、规划等相关手续、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项目资金来源可靠。3.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或住宅小区组团的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应用重大、先导、高新技术等示范意义突出的建筑不受规模限制。

4.申报单位为建筑业主单位,申报单位和依托的技术支撑单位具有承担项目必要的能力及良好的资信。

5.项目验收须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二)绿色生态城区示范。

1.申报城区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 有明确的名称与边界。2.申报城区已制定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对政府投资项目利用可再生能源、建设绿色建筑等,有明确的政策支持措施,在土地出让、规划条件等环节有将绿色建筑纳入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优先支持已出台绿色建筑资金支持政策的城区。

3.申报城区绿色建筑建设目标不低于80万平方米,或者新建建筑面积的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4.申报与实施主体必须为行政区人民政府,或行使政府职能的管理机构。

(三)绿色建筑科技支撑项目。

主要包括绿色建筑政策标准规范编制、适宜技术研发、检测评价等科技支撑项目。

申报单位为从事绿色建筑相关研究的科研机构,在绿色建筑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具备成熟的研究技术条件。

二、申报程序

(一)单体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由建筑项目业主单位提出申请,组织编制可研报告,经项目所在市、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联合行文申报。

(二)绿色生态城区示范。由所在城区政府或管委会提出申请,组织编制可研报告,经所在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联合行文申报。

(三)绿色建筑科技支撑项目。由科研机构提出申请,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直接申报。

三、申报要求

(一)各地要充分认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认真做好2012年度安徽省绿色建筑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精心组织,严格把关,提高项目申报质量。

(二)列入省级示范的绿色建筑项目、绿色生态城区,省财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择优向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推荐。

(三)严格按照要求编制好申报材料,并于7月25日前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其中申报材料一份报送省财政厅,申报材料一式五份、电子文档等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过期一律不予受理。

(四)申报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技处、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联系。

联系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郭峥

0551-2871529 省财政厅

唐兵

0551-5100447 邮

箱:ahjskjc@126.com 附件: 1.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申报书

2.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3.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区示范申报书

4.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5.安徽省绿色建筑项目申报汇总表

〇一二年六月十九日二

第二篇:关于申报2014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关于申报2014文化产业

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办文资[2014]4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办公厅(室),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办公厅(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财政部关于重新修订印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文资[2012]4号)有关要求,现就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支持内容

1.继续支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等六大方向。

2.巩固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加大对文化金融合作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鼓励企业在项目实施中积极利用金融工具,对于获得有关银行基准利率贷款的文化产业项目给予优先考虑。

3.扩大实体书店扶持试点范围。决定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陕西、云南等12个省市纳入试点范围,原则上每个试点省市可推荐不超过5家实体书店。中央财政将对试点省市符合条件的优秀实体书店给予奖励,用于帮助其购

置软硬件设备、支付房租、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等。

4.实施环保印刷设备升级改造工程。重点支持企业购置更新环保印刷设备,扩大高端环保印刷生产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支持绿色环保原辅材料研发及推广。

5.开展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开展相关国家标准的应用,采购或升级用于出版资源深度加工的相应设备及软件系统,传统出版业务流程数字化改造软件系统、内容资源关联与复合应用软件系统,版权资产管理工具与系统等。

6.推动电影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电影企业“走出去”、重要电影工业园区和高科技核心基地建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影片、重点专业性电影网站建设等。

7.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重点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的内容支撑、创意和设计提升;支持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支撑文化内容、装备、材料、工艺、系统的开发和利用。

8.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族工艺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开发、演艺剧目制作、特色文化资源向现代文化产品转化和特色文化品牌推广,向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国家重点支持区域倾斜。

9.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重点对列入《2011-2012国家文

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的有文化服务出口业绩的企业给予奖励;对列入目录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给予补助。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企业。

1.申报专项资金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二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三是具有一定规模实力、成长性好,其中净资产一般不低于500万元。

2.企业申请项目补助的,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申请金额一般不超过企业上年末经审计净资产额的30%;企业集团最多可同时申报两个项目,合计申请金额不得超过企业集团上年末经审计合并净资产的20%。

3.除贷款贴息、出口奖励项目外,企业不得就往年已获支持项目或类似项目再行申报。

4.企业集团下属单位,通过企业集团统一进行申报。

(二)其他申报单位。

1.申报专项资金的其他申报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具备从事文化产业相关工作的职能或资质;二是已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2.其他申报单位的申报项目应当体现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服务或示范作用,重点是国家或地方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所确定的产业项目。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应按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如实提供申报材料,其中:

1.申请资产评估、审计、政策法律咨询等费用补助的,需提供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业务约定书、付款原始凭证及发票复印件。

2.申请项目补助的,需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相关合同等复印件。

3.申请贷款贴息的,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利用贷款实施重点发展项目情况说明、已支付贷款利息凭证等复印件。付息凭证须与贷款合同所列的项目用途一致。

4.申报保险费补助的,需提供保险合同、已支付保险费凭证等复印件。

5.申请境外投资项目补助的,需提供境外企业注册文件、商务主管部门核准颁发的企业境外投资证书、资金汇出证明、项目合同、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资金审计报告和项目补助资金申请报告。

6.申请实体书店扶持奖励的,需提供实体书店出版物经营许可

证、实体书店奖励资金申请表。

申报专项资金的企业,还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经审计的最近两年企业财务报告等复印件。

(二)申报方式。

纸质文件申报与在线申报同时进行,申报单位按要求完成在线申报后,还应提交纸质文件。申报单位从财政部政府网站司局频道(http://wzb.mof.gov.cn/),进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模块,按要求填写和提供有关资料;其中,申报出口奖励的单位登陆商务部文化贸易管理系统(http://fwmyzb.mofcom.gov.cn/),进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申报系统,按要求填报有关数据。申报项目涉及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合同文本、付款凭证等,应按要求上传扫描件。每个项目的电子文件应做到数据准确、资料齐全、扫描图像清晰。

(三)申报程序。

中央各部门(单位)、各省级(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财政厅(局)、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中央企业负责组织本部门、地区或单位申报工作,并于2014年5月20日前完成在线审核,正式向财政部报送申请文件,逾期不受理。

四、工作要求

中央各部门(单位)、各省级财政厅(局)、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中央企业应高度重视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组织工

作,不断提高申报工作质量,按时完成申报工作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强化项目审核主体责任,严格制定审核程序和标准,提高项目审核透明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对所有向财政部上报的项目严格审核把关并对其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二)紧紧围绕国家文化改革发展战略和规划以及本部门(地区)改革发展重点领域,注意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做到工作衔接顺畅、运转高效。

(三)将今年项目申报与以往文化产业项目监督检查工作结合起来,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申报单位可限制其申报资格。

(四)认真开展项目初审工作,初审报告应包括初审工作组织情况、申报项目情况、初审意见等内容。初审报告系必备申报文件,需加盖单位公章后随其他申报材料一并报财政部。

财政部办公厅

2014年4月4日

第三篇:关于申报2016商业专项资金的通知(第二批)

关于申报2016商业专项资金的通知(第二批)

京商务财务字〔2016〕19号

发布时间:2016-07-14

信息提供:财务处

各区商务委、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有关单位:

根据《北京市商业流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等文件规定,结合全市重点商务工作,现将申报2016商业专项资金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方向和重点

统筹使用商业流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标准和要求的项目采取项目补助、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支持。优先支持符合政策的公共平台建设和典型示范类项目。专项资金主要支持商业流通发展领域内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促消费、稳增长,推动保障民生的项目;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推动商业便民利民发展的项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的项目;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等规范化、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和便利化项目。

二、申报条件

(一)在北京市登记注册、独立核算的企业、机构、经济组织等单位;

(二)项目申报单位经营状况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三)项目申报单位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

(四)申报项目能够按申报计划实施;

(五)为避免重复支持,对于已获得或确定将获得其他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参加申报。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一)项目申报书(含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项目已发生费用明细表;

(三)2016年市商业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情况表;

(四)项目申报单位承诺书;

(五)项目单位法人证明文件复印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

(六)项目单位近两年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七)其他与项目相关的证明材料。

项目申请材料一式两份,应按顺序装订成册,并加盖单位公章。项目申报材料不予退回。

四、项目申报流程

(一)项目申报。自通知发布之日起,项目申报单位填报项目申报材料,市属国有企业向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提交申报材料,其他项目申报单位向注册地商务委提交申报材料。

(二)项目初审。按照管理权限和属地原则,由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和各区商务委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通过初审的项目汇总后报市商务委进行复审。

五、申报时限

为方便企业进行项目申报,2016年征集工作不设时限要求,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企业可全年申报,市商务委将在预算额度内,按照审核标准(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11)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择优给予支持。

六、工作要求

(一)各项目申报单位应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完整,保证项目各项建设手续合规、建设资金及时落实到位、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并向市商务委做出书面承诺。

(二)对于伪造相关材料,提供虚假发票和虚假材料的项目申报单位,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且三年内不得申报专项资金支持。

(三)获得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申报单位应积极配合相关监督检查、审计等工作。

(四)各初审单位应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切实做好指导与审核,严格把关,按照规定程序做好相关工作。

(五)各初审单位应加强对已支持项目的后续指导和跟踪监管,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应将获得的专项资金列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相关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七、其它事项

(一)本文件电子版请登录市商务委官方网站:

www.xiexiebang.com;

(二)具体支持内容咨询电话:详见附件1-11。

(三)市商务委对本通知负责解释。

联系人:财务处 宋欣

联系电话:87211637 相关附件:

1.2016新建或规范提升便民商业网点支持项目申报指南.doc

2.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项目申报指南.doc

3.社区商业建设项目申报指南.doc

4.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项目申报指南.doc

5.农超对接建设项目申报指南.doc

6.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项目申报指南.doc

7.促进二手车流通项目申报指南.doc

8.老字号传承发展项目申报指南.doc

9.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及商业流通领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项目申报指南.doc

10.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直购体验店建设项目申报指南.doc

11.特色商业街申报指南.doc

12.项目申报书.xls

13.项目已发生费用明细表.xls

14.2016年市商业专项资金申报项目情况表.xls

15.项目申报单位承诺书.doc

第四篇:绿色建筑申报指南详细版

一、申报主体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应由业主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申请,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

二、申报条件

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许可,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应当通过工程质量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

三、申报材料

申报单位应当提供真实、完整的申报材料,内容和要求:

1、《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声明》一式1份

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书》一式1份

3、《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一式1份

4、所有申报材料均需另附光盘一份

四、申报方式

申报采用网上申报形式,申报单位登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http://www.xiexiebang.comgb@mail.cin.gov.cn,cngb3183@126.com ② 注册手续是指在网上申报系统中注册帐号并签署申报声明。“申报声明”为申报单位确认参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并遵循相关规定的承诺书。申报单位登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站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系统(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gbl/newgbl),在网上注册帐号、申报项目并签署申报声明,将申报系统生成的“申报声明”打印、盖章后,寄至绿标办。

③ 为提高绿色建筑申报质量,提供申报单位一次改进设计的机会,绿标办组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咨询和培训。

④ “申报材料”包括申报项目的申报书、自评报告和证明材料。申报单位进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系统后下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软件”填写申报书、自评报告,并按申报书和自评估报告的要求准备证明材料电子版并寄至绿标办(同时提交纸质材料的项目可跳过“纸质材料审查”环节)。在形式审查、专业评价和专家评审阶段各有一次补充申报材料的机会,补充材料中若涉及到原有的方案、报告、图纸等勿重复提交,仅需提供其原有的存档信息(提交时间、存档位置或编号、存档名称)。

⑤ “形式审查”是指对申报单位资质、申报材料完整性、电子版文件夹的名称和分类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和可显示性等的审查。

⑥ “专业评价”是指绿标办成员单位中工作经验丰富、熟悉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已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材料,核实申报单位自评结果。

⑦ 专业评价组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系统上填写《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专业评价报告》、提出需申报单位补充或说明的材料清单以及专业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疑义,绿标办汇总后向申报单位提交补充材料清单。

⑧ “专家评审”是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委员对申报材料和专业评价结果进行核实和确认。

⑨ 绿标办将函审材料递送给评审专家,评审专家采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依据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系统上填写函审意见,并汇总在核实申报材料和专业评价报告时存在的疑义,一般需5个工作日。

⑩ 对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还需由绿标办工作人员、相关专业专家各1名组成的核查组赴申报项目现场逐项核查达标落实情况,一般需5个工作日。

⑪ 在查阅评审资料、询问专业评价组和申报单位代表的基础上,评审专家逐项填写《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专家评审报告》,明确申报单位需进一步补充或说明的材料。⑫ “纸质材料审查”是对纸质申报材料有效性的审查,只针对通过专家评审后仍未提交纸质材料的申报项目。公示前未通过纸质材料审查的项目将不予公示或待补充完整后参加后续批次公示。⑬ 通过专家评审的项目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网站(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上进行公示,公示期30天。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对公示的项目持有异议,均可在公示期内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提出书面意见。

⑭ 对于公示期间无异议或已妥善解决异议的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颁发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证书或标志、以及备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向申报单位提供《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报告》。《标识报告》是指绿标办向参与绿色建筑评价的单位提供的《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报告》,报告包含对项目的评价意见和达标情况。

第五篇:2018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申报

2018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申报

来源丨 科技部发布丨 EaBIM_工号07 日前,科技部新发布了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14个重点专项申报指南,截至目前已发布的2018年40个专项的指南内容,所有专项的项目课题数不超过836个,国拨总经费将近136.8亿元。

其中“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国拨经费总概算约3.2亿元,拟安排7个技术方向,18项任务。7个技术方向为:1.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2.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3.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4.绿色建材5.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6.建筑工业化7.建筑信息化

其中建筑工业化技术方向研究内容为: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程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与装备关键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开发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平台与模架、塔机一体的智能化大型集成组装式平台系统,包括平台高承载力、模架复杂工况高适应性与系统的智能控制,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现场工业化建造;研究开发成型钢筋的智能化加工与配送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成型钢筋的工业化加工,提高现场钢筋安装效率;研究开发与顶升模架一体化混凝土布料关键技术及装备,包括泵管与布料机的快装连接、混凝土布料机自动控制,提高现场混凝土浇筑效率和质量;研发用于设备与管线的模块化装配施工的装备与关键技术;研发适合于工程现场的组装式大型3D打印设备与3D打印技术,探索现代化的房屋建造方式。

考核指标:研制承载能力1000吨级的超高层智能化大型组装式集成平台系统、成型钢筋智能化加工成套装备(加工规格可达1200mm×600mm,提高现场钢筋安装效率30%)、顶升模架一体混凝土布料大型装备(最大布料半径可达33m)、组装式大型3D打印设备各1套;形成相关产品、标准和工法6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应用于8项以上现场工业化建筑施工项目。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

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任务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科技部会同教育部、工业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

本重点专项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需求,聚焦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绿色建材、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等7个重点方向,设置了相关重点任务。

总体目标为:瞄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针对我国目前建筑领域全寿命过程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共性关键问题,以提升建筑能效、品质和建设效率,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科技带来的建筑行业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通过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和产业化全链条设计,加快研发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的下一代核心技术和产品,使我国在建筑节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2017已经在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等7个方面,针对绿色建筑后评估、建筑规划设计新方法、建筑室内环境、近零能耗建筑、既有公共建筑高性能改造、绿色建材、高性能结构体系研究、工业化建筑设计施工等内容安排部署42个项目。2018,拟在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等7个方面,针对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市县规划设计技术、既有城市住区及工业区功能提升、工业建筑环境保障与节能、智能结构体系、立式工业建筑体系等内容安排18项任务。

同一指南方向下,如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国拨经费总概算约3.2亿元,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

本项目指南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对于企业牵头应用示范类和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类任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对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要充分发挥地方和市场作用,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要求。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5家。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区域开展。

1、基础数据系统和理论方法

1.1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大数据及数据获取机制构建

研究内容:从大规模实际采集数据出发,定量给出我国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保)的实际状况。确定数据获取和表述的科学方法,并通过数据获取过程检验和完善。研究大规模数据的不同获取渠道,实现多渠道数据的相互校验;研究数据更新与共享机制,建立持续进行动态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确认方法,形成我国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基础数据持续更新与共享机制。

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的民用建筑“四节一环保”数据统计指标体系,建成持续采集和统计的建筑“四节一环保”数据平台,并实现与国家建筑节能主管部门数据平台的对接,实现稳定运行1年以上,形成动态采集和数据统计分析标准。大规模数据采集统计误差不超过10%,并给出误差分析的科学依据。数据层次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新建竣工建筑总量,建材使用量、建材生产过程能源消耗量,既有建筑拆除量,建筑用地使用状况的变化,既有建筑运行能耗状况、各类不同功能建筑分项用能状况、用水状况等。建成民用建筑实际状况数据库,并可持续稳定接收数据,实现可更新可共享;发布我国民用建筑实际状况系列报告,报告应对各项实际状况数据进行概括与分析。

1.2研究我国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

研究内容:从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目标和对各类建筑的需求出发,结合我国的土地资源条件和建筑运行能耗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控制,结合中外状况对比,确定我国未来城镇各类建筑的规模总量。从我国能源总量规划出发,综合协调工业、交通和建筑各领域用能平衡状况,确定我国未来建筑用能总量。基于建筑运行用能总量控制目标和未来城镇各类建筑的规模总量,确定我国城镇各类建筑用能强度上限,制订逐步实现建筑用能强度上限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

考核指标:给出我国未来各类民用建筑的规模上限和发展路线。建立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模型,包括建材生产过程碳排放、运行和拆除过程碳排放。根据我国能耗总量控制目标给出我国建筑运行耗能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我国建筑四个用能分项(北方采暖、公共建筑、城镇住宅、农村住宅)的强度控制目标和实施技术路线。将中国建筑用能与美国、欧洲、日本、印度进行对比分析,并说明其差异。建立中国建筑用能的定量分析模型,定量规划中国建筑四个用能分项逐年用能总量和强度,以及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路线,并经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认可。对四个用能分项的用能强度指标分别给出不少于10个已实现的实际案例,并以一个国家级新区的具体规划作为案例对以上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及应用。提出我国室内环境营造的基本理念和技术途径,并针对给出不少于20个不同气候、不同建筑类型长期实测建筑运行能耗数据案例分析。

1.3建筑节能设计基础参数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建筑节能设计用基础参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标准;研究建立建筑节能用室内、室外设计计算参数和模拟分析气象数据;研究更新建筑热工设计、采暖通风与空调室外和室内设计计算参数;研究建筑节能设计基础参数的应用方法和模式,建立成套支持我国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建设和工程应用的基础数据;开发建立开放共享的建筑节能设计基础数据平台。

考核指标:室内、室外设计计算参数能覆盖现有建筑节能设计相关标准,满足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建筑能耗预测研究,可支撑我国建筑节能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更新和完善;室外数据成果的覆盖面不少于我国1000个县级行政单位;室内数据应覆盖全部5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不少于20000组标准样本组。申请获得软件著作权不少于10项;编制建筑节能基础数据研究及应用技术导则不少于2部;标准数据成果在行业内实现公开发布,可在线查询、实时计算和更新。

2、规划设计方法与模式

2.1城市新区规划设计优化技术

研究内容:结合国家重点城市新区建设,研究城市新区发展规律和规划设计的方法,研制绿色新区评价体系;提出我国城市新区人工环境与地区水系生态环境耦合的关键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城市新区能源规划总体框架与操作步骤,研发城区组团内低碳生活的优化设计技术;研制城市新区碳排放核算、监测、模拟分析的智能化技术与工具;结合新区建设实践,系统开展城市新区不同形态类型规划设计的绿色评估,完成新区绿色技术的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衡量城市新区低碳发展战略定位的科学指标、评估方法、规划技术规程3部以上(送审稿)。针对实际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级新区,建立城市新区动态监测评价体系,形成城市新区规划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绿色低碳运行指标动态监测数据库,有效数据量超过1亿条,并结合本项目示范新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示范。完成《绿色城市新区规划评价体系》送审稿。完成2个以上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设计,建立2个以上碳排放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城市新区示范项目。

2.2县域城镇规划设计优化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县域城镇人居治理战略定位的理论与方法,建立县域城镇低碳规划的约束性标准,发展以绿色低碳为引导的县域城镇战略行动模式及其考核评价体系;研究适合于县域技术水平的典型气候区县域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与监测的评估技术标准和预警方法体系;研究典型县域(人口密集区、风景旅游区等)低碳化发展的城镇布局模式和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管控技术;研究基于生产生活圈的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模式、适宜于城镇低碳交通与能源设施的规划设计优化技术;研究县域城镇规划本土经验科学化的理论与方法,传承优秀乡土文化与风貌,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设计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衡量县域城镇低碳发展战略定位的科学指标、评估方法、规划技术规程。开发不同气候区县域人口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模型,编制相应的计算机软件2套以上。制定以低碳发展为目标的县域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技术标准2套以上。编制以低碳为目标的县域城镇规划设计相关设计导则不少于3套。在西南山区、黄土高原、江南水乡等典型县域开展规划设计工程示范不少于 3 项,碳排放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既有城市住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既有老旧城市住区的规划与美化更新、停车设施与浅层地下空间升级改造技术;研究既有城市住区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技术;既有城市住区能源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既有城市住区管网升级换代技术;既有城市住区海绵化升级改造技术;既有城市住区功能设施的智慧化和健康化升级改造技术;选择典型城市住区进行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住区更新与绿色建筑性能模拟工具6套;建立3套城市住区更新规划与建筑绿色化设计新方法和技术标准体系,并编制导则或标准不少于3项;开展5个2平方公里规模以上绿色低碳区或健康城区示范,碳排放强度降低20%,健康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5个既有居住区环境品质和基础设施综合改造示范;完成5个地域性、文脉传承和气候适应优先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示范项目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引导值降低10%,室内环境品质达到国际水平优级以上,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超过10%。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2.4既有城市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转型、环境安全、土地价值提升的诊断评估技术与策划方法;研究城市既有工业区低影响开发、能源优化配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信息化升级的绿色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工业区地下增层、共同管沟、停车设施等浅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升级改造技术及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的模式、绿色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选择典型工业区进行功能提升与改造技术集成与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相应的策划、规划和设计等一整套技术方法,形成导则或标准(送审稿)不少于3项;研发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技术和评价诊断方法;申请/获得专利不少于5项,形成相关分析工具不少于3项;开展5个2平方公里规模以上绿色低碳工业区示范,碳排放强度降低20%;完成城市既有工业区功能提升与改造示范工程5项,示范工程的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引导值降低10%,可再循环材料使用率超过10%。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3、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3.1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机场航站楼、高铁客站、地铁车站、港口客运站、公路客运站等公共交通枢纽建筑适宜的室内环境设计参数、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形成适用于公共交通枢纽建筑供暖空调系统设计指标体系;研究不同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能耗构成特征和影响因素(包括建筑形式、围护结构、大空间采光照明和采暖空调系统、实时客流变化等),提出针对其特点的节能关键技术及运行调控方法;研究公共交通枢纽建筑高效空调末端应用、输配系统及能源系统整体优化解决方案;研发公共交通枢纽建筑降低空调末端能耗、输配能耗、冷热源能耗等关键技术设备,形成公共交通枢纽建筑的设计方法及工程示范。研发交通枢纽能耗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及综合监管平台;研究交通枢纽客流量实时监测装置,提出基于实时客流波动的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策略,通过示范工程的实际运行管理示范其建筑节能效果。

考核指标:建立不同类型公共交通枢纽建筑的热环境营造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不同公共交通场站建筑能耗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公共交通枢纽建筑能耗数据库及综合监管平台;完成分布在不同气候区域的机场航站楼、高铁客站、地铁车站新建项目示范工程,其中大型机场航站楼不少于4座、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00万平方米,高铁客站不少于8座、总建筑面积不低于80万平方米,地铁车站不少于100座;在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基础上,示范工程中空调系统全年综合能效比不低于3.0,比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降低15%以上;提供机场航站楼、高铁客站、地铁车站三种不同类型示范工程的室内环境及运行能耗实测数据,项目数不少于3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5项,形成技术指南2项,形成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规范(送审稿)、导则不少于5项。3.2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发光二极管(LED)与公共建筑有机结合的室内照明设计新方法及照明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构建LED照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检测及评价技术体系;研究解决LED高亮度特性在公共建筑室内照明应用的舒适度问题,完善照明技术指标评价体系,并在非视觉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动态光环境设计、评价方法,开发基于健康照明的LED照明产品,提出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光环境解决方案;研究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安全性、可靠性,开发相应的照明网络系统,并制订相关产品的应用技术指南;开展典型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与照明节能技术集成示范并进行测试验证,开展我国绿色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技术应用模式研究,更好指导绿色公共建筑工作实践。

考核指标:构建LED照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技术体系,利用LED与建筑有机结合,最终提出相应的建筑室内照明设计新方法;建立人基动态光环境应用实施技术体系,提出基于非视觉效应的动态光环境设计、评价方法,获得软件著作权;完成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的照明应用关键技术,提出照明系统设计评价方法;给出适用范围分析研究报告;提交相关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设计规范送审稿不少于5项,并申请国际标准;建造完成商业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典型绿色公共建筑光环境提升与照明节能技术示范项目不少于5个,较现行照明节能标准实现节能60%以上,提出适宜我国绿色公共建筑的光环境提升技术应用模式。

3.3洁净空调厂房的节能设计与关键技术设备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电子器件生产、制药、医院手术室及动物实验房,研究同一洁净空间内不同区域具有不同洁净等级要求的环境营造方法;研究部分风量运行下的洁净度与压差的保障情况,以及值班模式下降低风量运行的调控策略;研究洁净度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化学、静电、拦截等过滤器的过滤机理及阻力特性,研发适应洁净室要求的低阻高效过滤器;研究保障洁净室洁净度和温湿度参数的高效空气处理方法,减少全年所需要的冷量和热量。研发洁净空调厂房能耗水平及保障效果的综合监测平台;制定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验收指标及能耗水平的相关标准;建立我国洁净空调厂房运行效果及能耗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不同类型洁净空调厂房的能耗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制定或修订洁净空调厂房行业规范、标准或设计指南/导则不少于4部(送审稿/报批稿);研制适用于洁净空调厂房的高性能系统或产品不少于6项;开发洁净空调厂房的数据监测平台1项,实现不同类型洁净空调厂房环境参数和关键设备能耗的实时监测;完成电子洁净厂房、制药厂房以及洁净手术室或实验动物房的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对这些示范工程进行不短于一年的运行监测,使改造后或新建的电子洁净厂房、制药厂房和医院洁净手术室或实验动物房能耗水平比同气候区相同等级洁净室能耗降低30%;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8项。

3.4高污染散发类工业建筑环境保障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揭示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行业工业建筑的污染物特征和散发规律,建立运用高效通风控制高散发污染物的气流组织方式;研究高温余热、颗粒物及有害气体的迁移规律和非均匀场量分布特性,分析人体微环境对个体暴露的影响机理,建立高效低耗污染物控制技术体系;研究工业建筑典型污染物的通风系统能效提升原理和方法,从岗位环境、建筑环境和排放环境三个层面,提出关键技术及综合评价体系,研发污染物高效捕集、净化除尘及个体防护装备;建立工业建筑多因素作用下的综合节能技术体系,研究不同余热强度及气候区的工业建筑低能耗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及低品位热能利用技术,提出工业建筑运行能耗构成及节能措施。

考核指标:建立新型高效工业通风技术体系,提出完善的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指标,提出系统的设计参数及运行模式,开发新型技术和装置,形成高污染散发工业建筑环境保障和节能的设计、产品、运行产业链技术,建立高污染散发工业建筑环境评价、检测体系。申请或完成专利20项,建设5种以上代表性行业的高污染散发工业建筑环境保障和节能示范工程,在满足现行环境标准的前提下,示范工程环境系统运行能耗降低20%以上,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送审稿)不少于4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4、绿色建材4.1水泥基高性能结构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设计、耐久性、本构关系及其构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超高性能混凝土装配式结构体系,开发超高性能混凝土专用外加剂、高阻抗水泥基材料、高耐久水泥基修复材料、高强高韧蒸养水泥基材料及预制构件,并进行产业化示范和应用。

考核指标: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150MPa,抗折强度>25MPa,坍落扩展度≥650mm;超高性能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减水率≥45%,降低混凝土粘度≥40%,28d混凝土收缩率比降低50%;地铁道床用高阻抗水泥基材料的56d电阻率≥5000Ω?m;高耐久水泥基修复材料界面粘结强度≥3MPa,延伸率增加≥50%;与普通蒸养混凝土相比,高强高韧蒸养混凝土折压比提高20%以上。形成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不少于10项;编制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规范(送审稿)不少于5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建成相关示范生产线不少于5条,在装配式建筑、城市轨道交通、通讯等领域建立示范工程不少于6项。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4.2高性能建筑结构钢材应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高强度结构钢、耐火钢、耐候钢、不锈钢、高性能钢索等的应用体系设计理论和工程技术;研究高效截面钢、纵向变截面钢板、轧制金属复合板、大直径高强耐候索等材料及结构构件性能、设计、制作等关键技术,开发配套的安装技术和相应构件生产线;研究开发与高性能结构钢配套的焊接、螺栓连接材料和相应的连接技术;完善高性能钢拉索预应力装配结构体系和技术;编制高性能结构钢应用技术标准、图集和设计软件;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确定高性能结构钢的相关性能参数和设计指标,提出构件设计方法;开发系列螺栓产品并建立其连接设计方法;提出高强度钢、耐火钢、不锈钢、轧制金属复合板、混合钢种截面等5种特殊钢材的配套焊接材料和焊接技术;开发适用跨度150m~300m的高性能钢拉索装配钢结构体系和100m以上高性能钢拉索装配式高耸结构,用钢量比普通钢结构节约3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编制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规范(送审稿)不少于5项;建设生产示范线2条;建成5项示范工程。

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5、绿色高性能生态结构体系5.1智能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自感知、可恢复、自修复、自适应等智能结构体系,研发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的无损伤可恢复构件、低损伤高性能构件、高耗能易更换构件;研究具有自适应耗能机制的减震结构体系,提出耗能减震与损伤控制机制、设计理论与方法;开发高性能防灾减灾监测与控制一体化智能结构系统、物理和信息融合智能防灾减灾结构系统;研究基于移动群智感知技术、视频监测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结构灾害破坏评价方法;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可恢复功能智能结构体系、混凝土微裂缝自修复功能结构体系、自适应耗能减震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形成全寿命性能监测与控制一体化智能结构系统、物理和信息融合智能防灾减灾结构系统;形成不少于3套新型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混凝土微裂缝自修复功能结构体系、自适应耗能减震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实现对0.1mm混凝土微裂缝的自修复;提出不少于2种智能结构灾害评价方法;编制相关技术标准2部;申请/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件;完成示范工程不少于2项。

5.2高效节地立式工业建筑结构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适应于垂直运输和现代生产物流,具有节约占地、布局灵活、性能优越的绿色高效多层工业建筑结构体系;研究重载、动载及其耦合作用下多层工业建筑受力性能及设计方法;研发基于立式工业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围护结构体系;研究吊车系统和吊车荷载对多层厂房结构性能影响;研发多层工业厂房防灾结构体系与构造;研究绿色立式工业建筑综合性能指标;开展相关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绿色立式工业建筑设计系列技术;开发立式工业建筑节能环保围护结构及产品;提出相应的技术经济量化指标,与传统工业建筑相比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0%以上。编制相关技术标准2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建设示范工程不少于3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6、建筑工业化6.1建筑工程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与装备关键技术开发

研究内容:开发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现场施工平台与模架、塔机一体的智能化大型集成组装式平台系统,包括平台高承载力、模架复杂工况高适应性与系统的智能控制,实现超高层建筑的现场工业化建造;研究开发成型钢筋的智能化加工与配送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实现成型钢筋的工业化加工,提高现场钢筋安装效率;研究开发与顶升模架一体化混凝土布料关键技术及装备,包括泵管与布料机的快装连接、混凝土布料机自动控制,提高现场混凝土浇筑效率和质量;研发用于设备与管线的模块化装配施工的装备与关键技术;研发适合于工程现场的组装式大型3D打印设备与3D打印技术,探索现代化的房屋建造方式。

考核指标:研制承载能力1000吨级的超高层智能化大型组装式集成平台系统、成型钢筋智能化加工成套装备(加工规格可达1200mm×600mm,提高现场钢筋安装效率30%)、顶升模架一体混凝土布料大型装备(最大布料半径可达33m)、组装式大型3D打印设备各1套;形成相关产品、标准和工法6项,申请/获得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应用于8项以上现场工业化建筑施工项目。有关说明: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

7、建筑信息化7.1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优化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研究绿色建筑运营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建模技术和标准化流程,建立设施设备分类、编码标准以及模型交付标准;研究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成本精准控制和价值测量技术;研究以人员满意度为导向的环境性能动态调控技术;研究基于能耗、水耗与碳排放目标的前馈式绿色建筑运行管理技术;研究BIM与设备设施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等融合技术,集成绿色建筑运营数据,实现设备设施静态管理和运行性能智能控制,开发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优化集成平台,并开展工程应用示范,达到绿色建筑运营性能优化目标。

考核指标:形成绿色建筑运营的BIM建模和质量控制技术,达到模型轻量化率80%以上;形成面向既有绿色建筑的快速参数化建模技术,比传统建模方式提升效率30%以上;建立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行成本精准预测技术,编制绿色建筑全生命期成本测算指南,使运营成本下降15%以上;建立绿色建筑BIM运营应用价值测量技术体系,实现运营效益的数字化定量评价;编制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相关标准或导则3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筑BIM运营优化管理平台,包含基于BIM智慧型物业管理系统等专业运维管理系统4套,编制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指南;开展20项以上的工程应用示范,建筑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能耗比《民用建筑能耗标准》同气候区同类建筑能耗的约束值降低不少于30%,室内环境用户满意度75%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6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7.2建筑垃圾精准管控技术与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建筑垃圾定量预测模型及对应精准处置技术;研究建筑垃圾类型/体量天地一体化快速识别技术与监测系统;研发建筑垃圾产生、运转、处理、资源化、再生产品应用全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技术;研究建筑垃圾安全风险、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体系及预警技术;开发建筑垃圾全过程管控平台,并开展城市级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建筑垃圾定量预测模型及对应精准处置的技术体系,完成5个典型工程的实施;建立建筑垃圾天地一体化快速识别技术体系与监测系统,识别精度高于90%;建立建筑垃圾全过程实时监测与智能管控平台,实现区域内工程类建筑垃圾调配控制量占建筑垃圾产生量的95%以上;建立建筑垃圾安全风险与环境影响评估及预警技术体系;完成不少于2个地级以上典型城市的应用示范,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发明专利3项以上,软件著作权7项以上,编制相关国家/行业/团体标准(送审稿)、指南不少于5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下载2012安徽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安徽绿色建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环保专项资金申报

    环保专项资金申报材料 专项资金项目(环境监管能力项目除外)申报材料包括: 1、申请报告。内容包括企业名称、项目名称、项目主要内容、投资、建设地点、申请环保专项资金类别(国......

    专项资金申报注意事项

    专项资金申报注意事项 一、实验室设备购置项目应安排合理的仪器设备安装、使用空间。 二、对于改造、修缮项目,需同设备购置项目分开申报, 若不能分开细化的,将会被一律核减不......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摘自《绿......

    浅谈绿色建筑

    浅谈绿色建筑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供人居住、进行活动的场所。随着环......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论文摘要】“工程概论”是建筑工程领域的综合型概论课程,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工程启蒙,培养工程意识。本文从土木工程领......

    广东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申报通知 2013-06-18 14:53:55 0 9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组织2013年省节能循环经济 专项资金申报的通知 粤经信节能函〔2013〕1232号......

    关于重庆市2016年度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申报通知

    关于重庆市2016年度产业技术创新 专项资金的申报通知 渝经信发〔2016〕10号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财政局,有关单位: 为深入实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绿色建筑评审申报程序明白卡

    绿色建筑专项评审程序明白卡 一、形式审查 申报单位填写《绿色建筑专项评审形式审查登记表》并加盖公章,连同项目电子版资料一同报送市节能办住宅产业化科(县区项目由项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