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时间:2019-05-14 12:0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第一篇: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杭 州 市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负责人: 承担单位: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资助经费:(注:学科共建课题、自筹课题此处不填金额,填写“学科共建”或“自筹”)

经专家评审,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本课题列为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为确保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能高质量地按时完成,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和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市社科规划办”)共同签订协议书如下:

一、课题负责人承诺:

1.以本课题组填写的《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规划课题申报表》为有效约束,按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认真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2.不以资助经费不足等为由,擅自变更原课题设计中的研究内容和最终成果形式。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遇课题负责人变更、完成期限延长、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课题管理单位变更等事项,主动填写《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要事项变更审批表》,报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上报市社科规划办审批,不经批准不做变更。

4.应用对策类研究课题一般不得延期,如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接受撤项处理。5.按照本课题成果形式的结题要求完成课题。① 成果形式为专著的,应公开出版;

② 成果形式为论文的,应公开发表,重点课题要求二级以上刊物发表,其他课题要求公开刊物发表(参照浙江大学刊物级别标准);

③ 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应有市级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或根据研究内容被相关厅局级实际工作部门使用采纳,或送交相关厅局级部门领导批阅,或请专家鉴定通过。④ 最终成果形式为专著、论文、研究报告三者组合的,应同时达到相应成果形式的结题要求方可申请结题。

6.课题完成后按有关规定及时向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报送完整的结题材料,提出结题申请。结题材料包括:

① 研究成果3套(成果形式为专著的,提供出版后的书5套;成果形式为论文的,提供发表刊物原件1份,复印件2份;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提供研究报告全文打印稿3份,并附领导批示、采纳证明、领导批阅等佐证材料原件1份,或专家鉴定表。)②《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结题审批书》一式三份。

③ 成果要报3份(《成果要报》应简要叙述该成果最有价值、最能引起学界或领导关注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证、社会评价,字数4000字左右),并附电子版。7.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呈送时,在封面醒目位置注明“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字样。无此字样,市社科规划办不承认其为市社科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8.按照《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中有关课题管理的规定,接受市社科规划办的管理。若违反协议,愿按《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接受处理,并接受市社科规划办网上通报批评、撤项、追回经费等处理。

二、课题承担单位承诺:

1.将本课题列为单位的科研重点,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本课题的按时高质量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2.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立项课题给予支持。

3.认真审核课题负责人报送的结题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审核合格后及时将结题材料报送市社科规划办。

4.按照《管理办法》做好本单位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并及时上报成果转化的情况(如:实际部门采纳、领导批示、论文转载、收录、引用情况等)。

三、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承诺:

1.按照《管理办法》,及时拨付市社科规划资助课题研究经费。研究经费分二期拨付,第一期拨付研究经费的60%,成果通过验收结题后,拨付预留经费。

2.定期检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通报检查结果。

3.按照《管理办法》,做好成果的奖励、宣传推广工作,并对成果转化工作成绩突出的科研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课题负责人(签字)

课题承担单位(盖章)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盖章)

年 月 日

第二篇: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鉴定结题审批书

课题编号课题类别课题名称成果形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年月日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制

声明

本申请鉴定结题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办公室享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但保留作者的署名权。特此声明。

课题负责人(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浙江省所有类型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结题申请。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所填栏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凡选择性栏目请在选项上划圈或打“√”。

二、封面“项目类别” 指所属规划课题的类型,如“文化研究工程课题”、“重大招标课题”、“常规性课题”、“委托课题”、“基地课题”、“长三角课题”等。

三、“成果要报”的写法和要求见《鉴定结题审批书》内该栏目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提示”。

四、本《鉴定结题审批书》一律计算机填写,A4纸型双面打印,左侧装订(A3纸型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五、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杭州市省府大楼省社科联规划办,邮政编码:31002

5六、如有其他不明白的问题,请与所在单位科研处联系。

一、数据表

二、总结报告

三、课题组的主要阶段性成果

注:(1)课题组的主要阶段性成果,请按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任务主要承担者、课题组一般成员的顺序填写。可加行、加页。(2)主要阶段性成果的重要转摘、引用和应用情况可加页说明,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四、成果要报

五、成果通讯鉴定结果

(2)须附《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通讯鉴定表》。

六、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七、省社科发展规划办公室审批意见

第三篇: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加强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水平,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以下简称“省社科规划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三条

省社科规划课题要着重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着重研究我国和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着重研究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交叉、边缘、新兴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发展我省优势学科和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第四条

省社科规划课题面向全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凡符合本办法各项规定、有条件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请。省社科规划课题积极扶持中青年社科研究工作者和州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第二章 课题申报

第五条

省社科规划课题的选题,是根据省哲学社会科学五年规划工作要点明确的研究方向确定,并以发布课题指南的方式进行,课题指南发布不定期;五年规划五年制定一次,自起始年的第一季度。第六条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社科规划办”)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全省发布《课题指南》,我省有条件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按规定提出申请。课题设计要符合《课题指南》的要求。

申请者填写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须经申请者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初审,签署明确意见,承担科研信誉保证。无科研管理部门的单位,须由申请人所在单位办公室或相关部门签署意见。

填报《申请书》时,如有多人参加课题研究,必须注明课题负责人(即第一申请人,对课题经费有最终支配权)。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课题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在该课题中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无具体承担人的申请不予受理。

第一申请人不得同时申请两个以上(含两个)课题。承担省社科规划课题尚未结项的,不得申报新课题。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担任处级以上行政职务的人员可以直接申请课题;其他人员申请课题须有两名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第七条

省社科规划办自《课题指南》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申请,具体受理期限以发布时规定的期限为准,一般不少于一个月。

申请人应通过省社科规划办网站下载《申请书》及有关材料。申请人应按申请书的提示及要求使用计算机认真填写申请书。申请书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不得出现申请人姓名和所在单位。申请课题的成果形式为专著、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报告、论文的完成时限一般为1年,专著一般为2—3年。一般性教科书、工具书、资料书、年鉴、编著、译著等不列为省社科规划课题。申请人申报课题须交付课题申报评审费和数据录入费。第八条

申请自筹经费课题,须有出资单位的经费资助证明。

第三章 立项评审

第九条

省社科规划办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申报课题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申报课题,省社科规划办组织同行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和评审委员会评审,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向社会公布。课题评审的基本标准:

1、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对学科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论证;

4、有利于积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

5、论证充分,研究方案切实可行,经费预算合理,课题承担者具有按计划完成任务的政治素质和科研能力;

6、预期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成果有出版、使用、推广的可能。第十条

评审委员会应严格掌握标准,贯彻民主、科学、公正的原则,对课题进行评议和审核。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出席评审会一半以上人数赞成的课题才能通过。第十一条

实行本人回避制度。凡本人申报课题的专家,当年不聘为评审委员会成员。第十二条

获得立项的申请课题,由省社科规划办下发立项通知,并通知立项课题申请人及其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立项课题负责人按《立项通知书》要求到省社科规划办办理正式立项手续。立项时间从立项通知书发出之日算起。第十三条 委托课题的立项,由省社科规划办提议,经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并由省社科规划办具体落实。

第四章 课题管理

第十四条

省社科规划课题的管理实行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责任制。第十五条

省社科规划办对省社科规划课题的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和各单位管理情况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及时通报课题的执行情况、交流信息和经验。第十六条

课题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工作是否按申请书预定计划进行;

2、课题进展情况;

3、经费使用是否符合管理办法;

4、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第十七条

省社科规划课题的承担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换课题负责人、改变研究内容、变更最终成果形式、申请延期完成、变换课题管理单位等,应由课题负责人和所在单位提出书面报告,经省社科规划办批准后,才能变更和调整。第十八条

在课题实施期间,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由省社科规划办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重大政治问题;

2、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3、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4、两次鉴定未能通过;

5、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到期仍不能完成;

6、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项的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请新课题,并视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

省社科规划办在评审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发出立项通知。课题负责人接到通知后,应按批准金额,编制开支计划,在一个月内返回省社科规划办,逾期视为自动放弃,不再办理拨款手续。

课题负责人在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自主支配课题经费。资助经费要专款专用,专列财务帐目。课题完成后,编制经费决算表,上报省社科规划办。第二十条

课题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一般课题分二次拨款,立项当年以收到编制开支计划为凭,拨付资助经费的60%,其余40%为预留经费。预留经费在课题验收后拨付,未通过验收的,不予拨付。第二十一条

按照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资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是限于完成课题研究直接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

1、管理费: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指院、校一级)提取的管理费不得超过所有课题经费的2%,主要用于单位申报课题而发生的有关费用支出。

2、资料费:指获取研究工作所需要的报刊、档案文献、稿件抄录、誊印、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资料购置费等。

3、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研究工作而必须进行的省内外社会调研活动的调查费。其标准依据《云南省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的规定》执行。调研差旅费不得用于课题组以外的人员。

4、计算机使用费:指为完成研究课题使用计算机而发生的录入费、租用费或机时费等费用。

5、咨询费:指为开展课题研究而开支的问卷、专家咨询等费用。

6、印刷费:指课题研究成果的印刷、制作、打印和誊写等费用。

7、成果鉴定验收费:指由省社科规划办组织的成果鉴定活动所支付的费用,包括资料邮递费和鉴定会相关费用、鉴定专家劳务费。第二十二条

课题研究成果通过验收后,课题资助经费若有结余,可用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出版补助或跟踪调查,也可以用于课题承担人或单位开展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第二十三条

经费使用要合理,要充分利用所在单位和协作单位现有设备和资料等条件。资助经费不得用于职工工资福利、基本建设和购置计算机以外的固定资产,以及其它与完成本课题无直接关系的开支。第二十四条

省社科规划办撤项的课题将立即终止经费资助,并追回已拨经费的余款,其中因严重违反财务制度而被撤销的课题,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负责追回并偿还全部不合理开支。第二十五条

课题一经批准,不得无故变更或终止。课题负责人6个月以上无故不启动和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按无故中止课题处理,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第二十六条

对因课题负责人出国、生病、死亡或其它原因不能继续研究的课题,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的余款;课题负责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确需变更经费管理部门,需经原经费管理单位和经费管理变更单位同意,报省社科规划办审批。第二十七条

课题负责人应主动配合省社科规划办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的,省社科规划办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书面警告、通报批评、停止拨款、撤销课题等处理措施。触犯法律的,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第二十八条

自筹经费课题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参照本办法。

第六章 课题结项

第二十九条

省社科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须进行鉴定后予以验收结项。课题研究成果鉴定具体事项如下:

1、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通过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省社科规划办提出结项申请报告,并从省社科规划办网站下载《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鉴定结项审批书》(以下简称“《结项审批书》”),填写后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查合格后,报送8套最终成果及3份《结项审批书》到省社科规划办。如无科研管理部门的可由单位办公室等相关部门代为履行科研管理部门职责;

2、鉴定组织者对《结项审批书》和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审查,课题研究成果须符合立项时批准的设计内容和形式,审查合格后,由省社科规划办决定采取通讯鉴定或会议鉴定的方式予以鉴定;

3、鉴定专家不少于5人;

4、鉴定未通过的,允许一年内对研究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费从课题费中开支),重新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5、鉴定通过后,由省社科规划办签署意见,报请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后,发给《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项证书》;

6、凡可公开出版的课题研究成果,应按照先鉴定后出版的原则进行验收结项。

第三十条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免于鉴定。

1、课题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的;

2、提出的理论观点、政策建议等被省部级以上党政机关完整采纳吸收的;

3、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不宜公开,且质量已得到有关部门认可的。符合上述情况者,仍须填写《结项审批书》,指明免于鉴定的理由,并附有关证明材料,连同最终成果上报省社科规划办。第三十一条

验收合格的省社科规划课题最终成果,在正式出版、公开发表、内部使用或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报送时,均应在显著位置标明“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字样。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未尽事项另行制定具体办法或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研究解决。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社科规划办负责解释。

第四篇:杭州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2018年8月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和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以下简称“市社科规划课题”)管理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第三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要着重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重研究我国、我省和杭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注重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繁荣和发展本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四条 在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全面负责市社科规划课题的管理。

第二章 选 题

第五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的选题,主要以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五年规划和课题指南的形式公布。规划每五年制定一次,一般在规划起始年公布;课题指南一年发布一次,时间一般在上一年末或当年初。

第六条 课题指南的制定,须首先向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研究课题,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汇总整理,报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

第七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的选题,要以我国、我省特别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注重基础研究、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章 申 报

第八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主要分常规性课题、重大课题、专项课题、后期资助课题和基地课题等类别。

常规性课题是指在课题指南指导下按立项的课题,包括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学科共建课题、青年课题和自筹经费课题。其中重点课题为研究重大问题及学术前沿的课题;一般课题为围绕主攻方向和学科发展立项的具有某一方面价值的课题;学科共建课题是指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与有关单位为扶持学科发展而设立的课题;青年课题为课题负责人及成员年龄都在35周岁以下的课题;自筹经费课题为经费由申报单位或个人自行解决的课题。

重大课题是指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我市优长学科发展的需要,采用招标、委托研究等形式不定期确立的课题。

专项课题是根据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或理论和实践形势需要,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或与合作单位联合设立,采用共同招标、委托研究等形式不定期确立的课题,包括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

后期资助课题是指事先没有立项但研究成果符合市社科规划课题条件、经申报评审后立项资助的课题。

基地课题是指在市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立的围绕基地自身研究方向、打造学术高地而设置的课题。

第九条 市社科规划常规性课题的申报,从课题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受理;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专项课题、后期资助课题和基地课题的申报,一般从课题招标通告或申报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受理期限以当年申报通知发布时规定的期限为准。第十条 申报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选题须符合当年发布的课题指南的要求。

2.课题负责人只限一人,必须真正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得申请。

3.申报青年项目者(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5周岁(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

4.实行一人申报一项的原则,课题负责人不能同时申报二项以上(含二项)的课题。

5.未完成国家、省及市社科规划课题研究任务者,不得申报新的课题。(特殊情况除外)

6.申报课题的成果形式:基础理论类课题一般为论文或专著(含文献校勘),应用对策类课题一般为研究报告。专著完成时限一般为3年,论文时限一般为2年,研究报告时限一般为6个月。有特殊要求的按招标书确定时间。最终成果形式为一般性的教科书、工具书、资料书、年鉴、编著、译著等的,一般不得申请市社科规划课题。

7.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工作人员不得申请基地课题,以及与合作单位联合设立的专项课题等市社科规划课题。

第十一条 申请人可从杭州社科网查看和下载课题申报的有关材料,根据《课题指南》和《课题申请书》的要求设计课题,通过杭州社科网“网上申报系统”认真填写和打印申请书(特殊情况除外)。申请书中的《课题设计论证》活页不得出现申请人姓名和所在单位的背景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第十二条 课题承担单位按本办法规定对网上和书面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并对提供研究条件和承担课题管理任务等作出明确承诺。课题承担单位须在申报期限内,将本单位审查合格的申请书报送市社科规划办公室。

第十三条 课题申报截止后,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对申报课题进行资格审核、汇总、分类,并在杭州社科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5个工作日。

第四章 评审和立项

第十四条 课题立项评审采取同行专家评审方式进行。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从市社科规划学科组专家库中选择专家,采取网上评审、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方式进行匿名评审,也可委托外省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或社科联)组织异地匿名评审。

第十五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评审贯彻民主、科学、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十六条 课题评审程序:

课题评审程序因不同类型的课题有所不同。常规性课题的评审程序为:

1.资格审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按本办法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进入初评。2.初评。初评采用网络匿名评审。初评专家主要由兄弟省市社科规划学科组专家组成。初评专家登录网上评审系统,按课题评审标准对申请书的《课题设计论证》进行量化评分。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初评专家评分的平均得分,择优选出拟立项数1.5—2倍的申请书,提供下一轮终评。

3.终评。终评采用会议评审。评审组主要由市社科规划学科组专家组成。学科评审组成员应对进入会议评审的申请书进行认真审读和全面评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根据立项限额,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拟立项的课题。拟立项的课题需获学科评审组参评成员2/3以上票数。

评委会综合平衡后,提出报送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的拟立项课题名单。

4.复核审批。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对会议评审结果进行复核审批,并经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在杭州社科网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对公示有异议的课题,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进行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5.公示无异议的课题和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课题确定为正式立项课题,在杭州社科网发布立项通知,并由市社科联会同市财政局下达经费资助通知。

重大课题、专项课题等其他类型课题的评审程序原则上参照常规性课题的评审。与合作单位(市委市政府重要部门除外)联合设立的专项课题立项一般控制在5项以内。

第十七条 课题立项标准:

1.选题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决策参考,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课题承担者对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把握准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科学,观点明确且论证充分,具有创造性;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合理;

4.课题研究预期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成果有出版、使用、推广的可能。

第十八条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评审纪律:

1.保密制度。初评阶段,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透露或查询课题论证的相关背景材料;立项课题正式公布之前,评审专家不能擅自透露拟立项课题名单。

2.回避制度。申请本课题的学科组专家、与申请人具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学科组专家,均不得参加本课题评审。

3.不得索取和收受礼金或礼品。违反以上纪律者,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将视情节轻重作出警告、停止参加本课题评审工作、通报批评、取消作为规划学科组成员资格等处理。

第十九条 课题立项通知发布后,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与课题负责人及承担单位签订《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协议书》(简称“课题协议书”)。课题协议书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三方各执一份。课题名称、完成时间、资助金额、最终成果形式以及各方承担的责任均以课题协议书中的规定为准。无特殊情况逾期未签订课题协议书者,视为自动放弃课题立项。

第五章 中期管理

第二十条 为保证课题正常进行,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课题负责人和各管理部门要各负其责,共同做好课题的中期管理。

课题负责人要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和管理部门的要求做好课题的自我管理,组织课题组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课题承担单位要将市社科规划课题纳入本单位的科研工作计划,加强课题的跟踪管理,重点做好中期检查工作。要建章立制,严格执行。

第二十一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实行中期检查制度,检查课题的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市社科重大课题的中期检查,根据课题完成的期限下发《课题中期检查表》。课题负责人须认真填写《课题中期检查表》,经课题承担单位审核后,连同中期研究成果报送市社科规划办公室。

各课题承担单位负责常规性课题、专项课题和基地课题的中期检查,了解、掌握当年在研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已完成的课题情况,填写《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情况总结表》报送市社科规划办公室。

第二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课题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同意,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不得偏离研究主题); 3.改变最终成果形式; 4.变更课题承担单位; 5.延期6个月以上;

6.课题执行过程中或成果出版等方面有涉外问题; 7.中止课题研究; 8.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其中第一项变更须附有原负责人对新更换负责人的“委托书”,以及新负责人的“承诺书”;第四项变更须有新更换承担单位管理部门的签章;五项延期最长不超过一年。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应对申请及时作出批复。

第二十三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课题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批后,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备案:

1.变更或增补课题组成员;

2.延期不超过6个月;

3.其他非重要事项的变更。

第二十四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报批后,撤销课题: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研究成果的结题等级鉴定为不合格;

3.结题成果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4.擅自更改研究内容和计划;

5.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一年到期仍未完成研究任务;

6.严重违反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制度。

被撤销课题的负责人三年内不得再申请市社科规划课题。

第二十五条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每年将各课题承担单位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对课题完成率较低的单位或部门,应督促其整改提高,整改未见成效的,在次年的申报中实行限额申报或限额立项。对课题完成情况较好、结题率列前位的单位或部门,在次年的立项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六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的资助经费由市财政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市社科规划常规性课题、重大课题、专项课题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市社科规划课题经费的使用,由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决定,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方便科研。课题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也不得用于与完成规划课题无直接关系的开支。规划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八条 每年立项评审前,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当年经费情况提出资助课题数及资助金额标准,报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每年将当年规划经费收支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一次。

第二十九条 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按计划支配课题经费。课题资助经费使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别按70%和30%比例核定。

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

1.资料费: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图书(包括外文图书)购置费,资料收集、整理、复印、翻拍、翻译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等。2.数据采集费: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调查、访谈、数据购买、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支出的费用。

3.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交流、考察调研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交通、食宿等费用,以及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赴港澳台、外国专家来华及港澳台专家来内地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的费用。

4.设备费: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设备和设备耗材、升级维护现有设备以及租用外单位设备而发生的费用。

5.专家咨询费: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

6.劳务费: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课题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的劳务费用。

7.印刷出版费: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的打印费、印刷费及阶段性成果出版费等。

8.其他支出: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

间接费用是指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用于补偿课题承担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等间接成本,有关管理费用,以及激励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等。间接费用由课题承担单位统筹管理使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处理好合理分摊间接成本和对科研人员激励的关系,根据科研人员在课题工作中的实际贡献,结合课题研究进度和完成质量,在核定的间接费用范围内,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

第三十条 常规性课题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期拨付,首期经费统一按一般课题资助标准的40%拨付;后期经费根据课题完成的成果评审等级拨付:成果等级为优秀的,按重点课题资助标准核定、拨付剩余经费;成果等级为良好的,按一般课题资助标准核定、拨付剩余经费;成果等级为合格的,按一般课题资助标准核定、拨付50%的剩余经费;成果等级为不合格的,不再拨付剩余经费。不资助课题如成果评审等级为优秀的,则追认为资助课题,按一般课题资助标准后期一次性拨付经费。专项课题等其他课题可根据立项需要一次性或分期拨付经费。资助经费下拨到课题承担单位的银行帐户,不分拨给课题组成员个人。多单位承担课题的资助经费,一般拨到第一承担单位。也可根据研究需要,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拨到有关单位。

第三十一条 对未按时完成的课题,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延期情况,减少拨付后期经费。其中延期在6个月以内的减少20%,延期半年至一年的减少50%。第三十二条 因课题负责人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而要求中止的课题,或按本办法予以撤销的课题,后期经费不予拨付。

第三十三条 学科共建课题、自筹经费课题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及本办法的规定。经费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

第七章 结 题

第三十四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一般分为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其结题条件要求分别为:最终研究成果为专著的须公开出版;最终研究成果为论文的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物或本市级公开出版物发表;最终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的直接提交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申请评审结题,或向市社科联(院)刊物《成果要报》投稿申请刊发结题。

同时,课题最终成果要求体例完整,字数一般要求在专著10万字、发表论文5000字、研究报告1万字以上。

市社科规划课题的主要成果,在正式出版、公开发表或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报送时,须在醒目位置标明“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含课题编号)”等字样。无此字样,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不予受理结题申请。

第三十五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完成研究并最终研究成果达到结题条件后,课题负责人通过杭州社科网“项目管理系统”填写和打印《鉴定(验收)结题审批书》,上传电子版结题材料(包括成果要报、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等),同时向课题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报送相应的书面结题材料,由承担单位书面和网上审核并签署意见盖章后,报送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提出结题申请。

报送的书面结题材料包括《鉴定(验收)结题审批书》一式1份、成果要报2份、最终成果一式4份、各阶段性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1份。

第三十六条 课题负责人提交结题申请后,常规性课题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审,确定相应等级。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档次。成果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可免于评审直接确定为优秀等级:(1)成果形式为论文,按浙江大学《国内学术期刊名录》标准,在国内一级期刊以上发表;(2)成果形式为论文或专著,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上;(3)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被杭州市社科联(院)刊物《成果要报》录用刊发,或被省、市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主要领导批示,或被省、市党委、政府重要文件采纳(相关部门出具证明)。资助课题成果如结题评审为优秀的确认为重点课题,良好和合格的确认为一般课题。不资助课题成果如结题评审为优秀的则追认为一般课题。如课题成果结题评审等级为不合格的则撤消立项。

重大课题、专项课题等其他类型的课题按立项要求进行结题。

第三十七条 成果评审专家的选定: 1.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从市社科规划学科组专家库中选择产生成果评审专家。应用对策类研究成果的评审,必须有相关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人数不得少于1/3)。

2.每个课题的评审专家一般选定3-5人。

3.课题组成员及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的评审专家。

第三十八条 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的评审根据课题结题申请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一般采用会议评审的形式,也可采用通讯评审的形式。

第三十九条 成果评审的标准和内容重点是评审课题成果是否达到课题立项标准,并确定成果等级。

第四十条 课题评审专家在成果评审中要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对成果质量进行评估,对自己的评审意见和结论承担学术和道义责任。如发现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错误,或学术质量低劣甚至有剽窃等情况,应及时向评审组织单位报告。

第四十一条 受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委托评审的课题承担单位或合作单位应认真做好评审组织工作,及时向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报送专家评审意见书(原件)及相关材料。

第四十二条 课题结题评审完成后,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在杭州社科网公布课题成果等级及后期下达经费,公布时间一般为每半年一次。

第四十三条 最终成果通过结题评审为合格等级(含)以上的课题,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颁发《结题证书》。第四十四条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各课题组、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立项合作单位应充分利用刊物、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形式,加强对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应及时摘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

第四十五条 凡正式出版或发表的市社科规划课题成果,其著作权和版权归属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办理,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对成果可非经营性免费优先使用。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原《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杭社规〔2016〕7号)同时废止。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篇: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7年4月

说明 ·········································································(1)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2)党史·党建 ································································(3)哲学 ·········································································(4)理论经济 ···································································(5)应用经济 ···································································(6)统计学 ·····································································(10)政治学 ·····································································(10)法学 ········································································(12)社会学 ·····································································(14)人口学 ·····································································(15)民族问题研究 ····························································(16)国际问题研究 ····························································(18)中国历史 ··································································(19)世界历史 ··································································(20)考古学 ·····································································(21)宗教学 ·····································································(21)中国文学 ··································································(22)外国文学 ··································································(22)语言学 ·····································································(23)新闻学与传播学 ·························································(24)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25)体育学 ·····································································(26)管理学 ·····································································(27)

《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和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发挥社科规划课题载体、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夯实基础研究、突出应用研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党委政府提高科学化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为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用于指导2017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各类课题的申报。

——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

2、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当代阐释研究

3、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当代价值研究 4、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若干问题研究 5、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思想新趋势研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7、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研究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机制研究

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10、新时期社会价值观变迁及其对社会成员影响研究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现途径研究

1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探索

13、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及路径研究

14、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路径、新方法研究

15、当代中国政治话语认同与建构研究

16、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实践研究

17、民族地区的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传承、创造性转化研究

18、“一带一路”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19、中国与别国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比较研究 20、广西实现“五大发展理念”路径研究

21、广西“三大定位”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22、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成就与经验研究

23、构建面向东盟的广西民族文化软实力研究

24、广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

25、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二)党史·党建

1、总书记关于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研究

2、总书记党的建设思想研究

3、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成就研究

4、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历史经验研究

5、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创新研究

6、我国基层党政关系演变研究

7、全面从严治党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8、实施全面从严治党与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研究

9、社会治理视阈下党组织、政府与社会力量关系研究

10、创新创业型非公有经济组织党建研究

11、加强农村基层党建与推进精准扶贫研究

12、深化中国—东盟干部教育培训合作研究

13、十八大以来广西落实全面从严治治党的成就和经验研究

14、广西党史重大事件在中国革命史的地位和意义研究

15、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文献集成研究

——

16、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历史系统性研究

17、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和基层组织创建与发展研究

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西妇女解放运动研究

19、广西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研究 20、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

21、广西党史宣传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2、发挥广西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23、广西高校党建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4、广西边境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研究

(三)哲学

1、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哲学基础研究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

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的当代诠释研究

4、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研究

5、发展问题的伦理学研究

6、当代美学发展(转向)研究

7、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

8、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共同体建设研究

9、民族地区发展的公平正义研究

10、中国—东盟儒学文化交流研究

11、西方近现代哲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研究

12、越南儒学研究

13、广西营造“三大生态”的哲学研究

14、新时期广西社会道德建设现状及引领机制研究

15、历代桂籍名家哲学思想研究

(四)理论经济

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培育发展新动力研究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管理研究

3、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管理研究

4、碳交易对碳排放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5、珠江—西江经济带协同开发模式研究

6、珠江—西江经济带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战略研究

7、珠江—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评价研究

8、北部湾城市群推进粤桂琼一体化战略研究

9、中越陆地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10、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合作机制研究

11、“一带一路”背景下南宁—新加坡旅游走廊建设研究

12、广西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13、广西打造“四维支撑”“四沿联动”开放合作新格局研究

14、广西打造“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研究

1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广西经济结构调整研究

16、广西重点集成创新问题研究

——

17、广西重大支柱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18、广西制造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19、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与整合研究 20、广西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优化协同推进机制研究

21、能耗“双控”背景下广西产业转型机制与模式研究

22、广西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23、广西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研究

24、广西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机制研究

25、广西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26、新型城镇化与广西城镇布局优化研究

27、广西北部湾港口城市发展与大西南腹地关系研究

28、广西新型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的耦合机制研究

29、广西易地扶贫搬迁问题研究 30、广西民营经济支持政策研究

31、广西贫困户“脱贫摘帽”后可持续生计研究

32、广西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33、桂商研究

(五)应用经济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有企业改制路径研究

2、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机制与方法创新研究

3、地方产业政策的经济与环境协同效应研究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科技创新驱动模式研究

5、北部湾经济区与北部湾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

6、中国—东盟要素成本与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7、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服务融合发展研究

8、RCEP对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9、中国—东盟跨境产业园区合作机制与对策研究

10、中国—东盟旅游市场一体化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

11、北部湾港口群与东盟国际航运通道联通研究

12、广西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对策研究

13、广西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

14、广西营商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15、广西新兴资本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16、新常态下广西产业政策调整优化研究

17、广西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研究

18、构建广西绿色制造业体系的方法与对策研究

19、“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0、广西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策略研究

21、广西智能制造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22、广西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方略研究

23、新形势下广西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研究

24、广西PPP项目推进策略研究

25、广西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

26、广西商务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27、广西全域旅游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28、广西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系统优化研究

29、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30、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广西康养产业发展研究

31、广西交通规划与产业布局研究

32、创新驱动与广西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33、“双创”背景下广西民营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34、对接“一带一路”框架的广西节点城市群重构研究

35、广西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协同研究

36、广西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研究

37、广西县域次中心城镇功能与作用提升研究

38、广西智慧城市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39、广西边境城镇化与边境开放开发研究 40、广西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41、广西特色小镇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

42、广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效途径研究

43、广西“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研究

4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广西优势农业发展机制研究

4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广西精益农业发展研究

46、广西主要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47、地理标志商标服务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48、广西“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49、广西农业劳动力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50、广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参与扶贫机制创新研究

51、广西县乡级政府的经济职能研究

52、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

53、广西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效率评价及其政策优化研究

54、促进左右江革命老区开放开发研究

55、广西沿边开放与口岸带动作用提升研究

56、广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57、广西知识产权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58、广西区域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59、广西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60、广西创新精准扶贫金融支持模式研究 61、广西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研究

62、广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价体系研究 63、广西实施国家区域战略效果评价与策略响应研究

64、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广西县(市)域经济发展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65、提升广西与东盟国家区域合作水平研究 66、“一带一路”建设与广西口岸经济发展研究

67、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互动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68、广西与越南沿边跨国地区深化合作研究 69、广西建成“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问题研究

——

(六)统计学

1、大数据背景下地方政府统计的改革研究

2、基于网络大数据的宏观经济预警指标研究

3、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研究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效果研究

5、面向政府统计的大数据技术价值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6、扩展“三新”和新经济增加值核算内容研究

7、健全和完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8、新经济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研究

9、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

10、广西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与分析研究

11、广西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

12、广西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研究

(七)政治学

1、总书记“大统战”理论在民族地区的实践研究

2、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研究

3、新时期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4、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和评价研究

5、政府治理理论视角下官方统计数据失真问题研究

6、政治稳定与社会风险防范研究

7、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研究

8、党的基层组织民主集中制的现状与实施机制研究

9、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10、构建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和矛盾调解化解机制研究

11、地方和基层政府廉政建设研究

12、实行干部责任追究制度与构建容错纠错机制研究

13、老龄化背景下城乡养老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1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政治关系研究

15、东南亚政治文化变迁研究

16、越南祖国阵线与我国人民政协比较研究

17、国外政治学前沿发展研究

18、广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研究

19、推进广西“三型”(创新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协同建设研究 20、广西“三区统筹”背景下政府协调合作机制研究

21、广西简政放权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

22、广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

23、广西事业单位改革研究

24、广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25、广西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差异及均等化路径研究

26、广西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与实践经验研究

27、广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研究

2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

29、广西民族地区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30、新农村建设中的广西农村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研究

31、“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越南边境四省合作机制建设研究

(八)法学

1、总书记法治思想研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3、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研究

4、廉政法治理论研究

5、农村土地登记的法律问题研究

6、行政不作为责任追究法律研究

7、和谐社会语境下警察执法规范化研究

8、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研究

9、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

10、完善司法公证制度研究

11、社区治理的法治化研究

12、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研究

13、网络犯罪防范与打击研究

14、网络电信诈骗犯罪成因及防范

15、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准入法律制度

16、消费者保护法治创新研究

17、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模式研究

18、基层信访工作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19、司法机关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实践与探索 20、法律职业共同体流动机制研究

21、社会保障法治创新研究

22、食品安全法律实施对策研究

23、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24、PPP法律保障研究

25、大数据交易的私法规制问题研究

26、微信交易平台存在的法律风险研究

27、民族区域自治立法与民族政策关系研究

28、少数民族地区立法性别平等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9、员额制改革下提升民族地区司法审判效率问题研究 30、员额制改革中的司法队伍建设研究

31、生态补偿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2、珠江—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利益补偿与法律问题研究

33、“走出去”战略下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法律问题研究

3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国家司法合作机制研究

3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功能的法律问题研究

36、“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海运立法融合法律问题研究

37、中国—东盟投融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38、中国—东盟海洋区域开发法律制度研究

39、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背景下大数据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

40、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背景下网络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41、“澜湄合作”机制下环境犯罪早期化治理的规制调适研究

4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43、广西民生建设领域的法治保障问题研究

44、广西土地利用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45、广西生态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46、广西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研究

47、广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法制度完善研究

48、广西精准扶贫法律问题研究

49、广西实施企业破产法清理僵尸企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0、广西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现状及对策

51、广西民族地区女性罪犯矫正问题研究

52、广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法治保障研究

53、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法治保护问题研究

54、广西民族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55、“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与东盟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法律机制构建研究

(九)社会学

1、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机制及效果研究

2、社会组织对政府重大决策执行的影响研究

3、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群体性事件规律与特点研究

4、信访积案处理中社会组织参与机制及其效果研究

5、新型城镇化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研究

6、儿童社会认知的内隐学习研究

7、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研究

8、女子择偶条件变迁及其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研究

9、协调发展理念下边疆民族地区公民国防素质的培育研究

10、基于人力资本视角下贫困的代际持续性与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11、国外社会学前沿发展研究

12、广西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的维护与退出机制研究

13、广西贫困地区农户家庭生计脆弱性与应对策略研究

14、广西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研究

15、精准脱贫背景下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研究

16、广西传统社会治理智慧对现代社区治理的启示研究

17、社会组织参与广西贫困治理策略研究

18、广西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研究

19、广西社会工作机构培育与发展问题研究 20、广西社会学发展史料研究

21、广西少数民族民间礼仪研究

22、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与特色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

23、“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治理创新研究

24、广西中越边境地区边民互市互助组织服务边疆治理研究

(十)人口学

——

1、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机制和政策研究

2、“全面两孩”政策对女性就业和发展的影响研究

3、父母迁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4、失能失智老人救助机制与政策研究

5、贫困地区男性独身人口社会问题研究

6、广西劳动力供给的动态与对策研究

7、广西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追踪研究

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流动人口问题研究

9、广西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融合困境及治理创新研究

10、广西“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11、“全面两孩”政策下广西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研究

12、“全面两孩”政策对广西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13、广西城镇老年人照料劳动力需求预测与供给策略研究

14、广西居家养老服务研究

15、广西城乡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

16、广西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社会支持建设

17、广西完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研究

(十一)民族问题研究

1、基于人地关系的少数民族地区环境责任行为研究

2、文化艺术的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传播

3、人口流动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影响研究

4、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少数民族乡村建设研究

5、壮族多声部民歌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6、壮族支系研究

7、中国壮族与东南亚民族的文化关系研究

8、南岭走廊民族文化研究

9、南方少数民族音乐、书画史学研究

10、侗族琵琶歌研究

11、珠江—西江经济带“长寿之乡”康养文化调查研究

12、精准扶贫与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13、新时期广西城市人口民族问题研究

14、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扶贫研究

15、广西民族乡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16、广西民族特色小镇的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17、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机制研究

18、生态移民与红水河流域瑶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19、广西跨境民族问题研究 20、广西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研究

21、广西民族政策落实问题研究

22、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研究

23、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

24、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25、广西民族和地方节庆文化品牌研究

——

26、广西人口较少民族特色文化传播研究

27、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研究

28、广西少数民族服饰保护与发展研究

29、广西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保护与创新研究 30、广西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发展与研究

31、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织绣技艺传承与发展研究

32、广西壮族山歌传承发展研究

33、广西少数民族戏剧现状调查与研究

34、“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地方戏剧的发展路径

35、后申遗时代左江花山岩画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36、左江花山岩画文化研究

37、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精品走进东盟研究

38、广西特色民族学科建设研究(壮学、瑶学、桂学)

39、广西民族工作口述史研究

(十二)国际问题研究

1、中国—东盟政治互信建设研究

2、中国—东盟的“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研究

3、中国—东盟信息港难点问题研究

4、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协同促进研究

5、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6、中国—东盟区域民族特色文化研究

7、中国—东盟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与交流研究

8、中国—东南亚稻作文化研究

9、中国—中南半岛民族文化走廊建设研究

10、中越壮侬岱族群节庆文化比较研究

11、中缅壮掸族群文化比较研究

12、东盟国家与广西经贸合作的主要国际影响因素研究

13、“一带一路”视阈下广西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对策研究

14、广西与东盟人文交流研究

15、扩大广西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策略研究

16、广西与中南半岛扶贫合作研究

17、广西与东盟国家深化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

18、东南亚广西籍华侨华人研究

(十三)中国历史

1、“西南丝绸之路”南北道(蜀—邕—交道)研究

2、岭南山区族群互动与社会变迁研究

3、历代岭南地方危机与地方控制

4、西江流域民间文献收集与整理

5、北部湾城市群历史研究

6、广西“三大定位”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7、历史上广西县域经济开发研究

8、广西城乡关系发展史研究

——

9、广西外贸史

10、近代广西对外交流研究

11、广西海防史

12、近代广西旅游发展史

13、广西近代自然灾害史料整理与社会变迁研究

14、唐宋以来外来移民与广西社会变迁

15、广西客家入桂历史研究

16、广西近代医药卫生转型与社会变迁研究

17、近现代广西留学生群体研究

18、桂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19、历代桂商历史研究

20、广西望族世系及姻亲谱系考索

21、钦廉地区传统商业文化史研究

22、左右江粤语文化线路历史研究

23、广西与援越抗美

(十四)世界历史

1、“海上丝绸之路”史研究

2、“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研究

3、“海上丝绸之路”外文史料整理翻译与研究

4、越南汉文文献整理研究

5、中法(越)疆界划界交涉研究

6、广西与东南亚国家人文交往史研究

7、广西海外移民史研究

8、广西海外桂商历史研究

9、广西越南校友资源研究

(十五)考古学

1、西瓯骆越文化的考古研究

2、珠江中上游流域的考古研究

3、广西考古成果外译研究

4、广西稻作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

5、广西古代水利设施遗存调查与研究

6、广西古代通道遗存调查与研究

7、广西唐宋时期佛教遗存调查与研究

8、广西与周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比较研究

(十六)宗教学

1、少数民族多元信仰现代价值研究

2、少数民族宗教经籍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3、新时期广西民众宗教信仰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4、新时期各类宗教在广西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5、广西民间宗教信仰问题研究

6、广西宗教工作服务广西社会治理对策研究

——

7、广西宗教场所调查研究

8、广西非法宗教活动及其影响研究

9、广西防治宗教极端主义的对策研究

10、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研究

(十七)中国文学

1、中华美学精神研究

2、中国文学外译研究

3、古典文学与桂学研究

4、东南亚汉籍整理研究

5、广西民间文学作品整理与研究

6、广西古代作家作品研究

7、广西诗歌研究

8、广西作家群研究

9、广西文学艺术创作机制创新研究

10、广西优秀当代文学作品的外译与推介研究

11、广西戏剧研究

(十八)外国文学

1、海外华人文学研究

2、东方文艺美学范畴与国别文学研究

3、中外文论与文学批评实践问题

4、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研究

5、外国文学的重要现象与代表作家作品研究

6、外国文学的中国现象研究

7、文化混杂与散居族裔文学的跨界研究

8、东南亚国别文学研究

9、中国与东南亚(东亚)文学关系研究

10、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翻译研究

(十九)语言学

1、新媒体与青少年语言使用调查研究

2、功能理念视角下的旅游翻译研究

3、汉语优选句法研究

4、壮泰文化圈语言文化研究

5、壮侗语族谚语英译研究

6、“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语言服务策略研究

7、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普通话习得偏误语料库建设研究

8、广西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9、广西少数民族语言礼俗用语的民俗文化研究

10、广西民族地名文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11、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2、广西特色文化精品对外传播翻译研究

13、广西跨境语言研究

——

14、广西少数民族语言与东盟国家民族语言比较研究

15、“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语言战略研究

(二十)新闻学与传播学

1、总书记对外传播思想研究

2、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机制研究

3、技术变革语境下传统媒体新闻价值重塑研究

4、北部湾城市群的品牌塑造与形象传播研究

5、南海岛礁争端语境下中国对东盟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6、东盟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国家形象报道研究

7、东盟华文华语传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8、新媒体环境下广西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9、移动互联网时代广西传统媒体新闻业务改革研究

10、广西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研究

11、广西地方党媒移动端话语影响力研究

12、全媒体时代广西媒介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13、融媒时代广西形象符号的创新与传播研究

14、移动互联网时代广西自媒体发展研究

15、广西网络媒体公信力建构研究

16、大数据背景下广西数字出版产业研究

17、广西广播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18、新媒体在广西精准扶贫中的应用研究

19、广播电视壮语节目(频道)建设研究 20、新媒体视阈下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

21、广西特色文化符号的受众消费新格局研究

22、广西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

23、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研究

2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西农村社区传播研究

25、广西媒体财经新闻报道的发展趋势研究

26、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7、广西新闻播音主持发展史研究

28、新时期广西广告产业发展研究

29、广西乡村影像的本土化表达与跨文化传播研究 30、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广西与东盟传媒合作研究

31、“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对东盟讲好中国故事研究

(二十一)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1、大数据时代情报学理论创新研究

2、高校图书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3、基于知识图谱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与评估研究

4、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推广联盟创新机制研究

5、真人图书馆服务行为的档案管理研究

6、广西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书香社区中的定位与作用研究

7、新媒体视野下广西公共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

——

8、广西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9、广西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研究

10、具有广西特色的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11、广西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研究

12、广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研究

13、广西传统养生文献的挖掘与整理

14、“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公共档案馆工作创新研究

15、“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特色档案文献资源整合研究

(二十二)体育学

1、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研究

2、中国—东盟体育产业跨境合作与发展研究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边境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研究

4、“健康广西2030”与广西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5、“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民族地区体育产业的法律保障

6、广西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7、广西体育社会组织研究

8、广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机制研究

9、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西公共体育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10、高龄化社会视角下广西老年健身问题研究

11、广西基层体育赛事的运营与管理研究

12、广西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与运行机制的研究

13、广西“桂超”联赛研究

14、广西教练员队伍建设研究

15、广西体育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研究

16、广西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培训与认证标志体系的构建研究

17、构建体育产业发展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18、广西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19、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0、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创新研究

21、广西体育场(馆)运营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2、广西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

23、广西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研究

24、广西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二十三)管理学

1、新常态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协同治理研究

2、政府购买服务招标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

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政府补助资金使用优化路径研究

4、企业监管“六证合一”背景下的工商、税务、审计协同监管研究

5、资源环境约束下土地扶贫政策创新研究

6、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消费维权模式转型的对策研究

7、农村社区多方参与治理的体制机制研究

8、广西实施“九张创新发展名片”战略研究

——

9、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人力资本效率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

10、广西新型智库建设成效评估研究

11、广西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12、服务广西传统支柱产业“二次创业”财税政策研究

13、广西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绩效评价研究

14、广西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研究

15、广西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支持研究

16、广西企业信用分级及社会化监管体系研究

17、广西小微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18、广西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问题的研究

19、“商标强桂”战略研究

20、加强广西电子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21、广西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评估体系研究

22、广西加强传销监管与防范的策略研究

23、广西网络商品交易监管问题研究

2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广西土地管理创新研究

25、广西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评价研究

26、广西房地产市场预警系统及风险管理研究

27、广西新兴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持响应研究

28、广西碳酸钙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29、广西智慧物流发展研究

30、“北部湾城市群”国家战略下广西旅游资源纵深发展研究

3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旅游标准化体系构建及发展创新研究

32、资源环境约束下广西贫困特征形成及空间格局研究

33、广西农业现代化与涉农企业协同发展研究

34、广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参与扶贫机制创新研究

35、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园发展研究

36、广西农村电商与物流产业共生体系培育与发展研究

37、广西特色农产品形象识别系统(CIS)的建设、传播与保护研究

38、打造广西“农产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研究

39、广西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 40、广西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现状与纵深发展研究

41、广西实施高中阶段义务教育研究

42、基于“互联网+”的广西政府公共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43、广西公务员队伍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创新

44、供给侧视角下广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

45、基于公益目标下的广西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评估体系研究

46、网络强桂战略研究

47、广西县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研究

48、广西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的路径分析及对策研究

49、广西企业家精神提升路径研究

50、“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对外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

下载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保定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

    2018年度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引

    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说明 《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指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xx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xx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划和课题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xx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下称省......

    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加强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出优......

    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6年4月 2016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 说明:本《课题指南》所列条目只规定研......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论证活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评审意见表说明:1、本表由评审专家填写,申请人不得填写。项目登记号、项目序号不填。2、请在“评价指标”对应的“专家评分”栏选择一个分值画圈,不......

    2018年山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精选5篇]

    2018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拟立项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山西大学 山西省改革开放40周年历程及经验研究 谢忠强 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绿色转型方式与机制研究 曲卫华 山西......

    2014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精选5篇)

    2014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项目课题指南2014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和文化研究三部分。基础理论研究要瞄准学科前沿,力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