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2012年1月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以下简称“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北京市社会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并在总结《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用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下简称“市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与管理。市社科规划项目分为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重大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特别委托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20万元,重点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8万元,一般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青年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3万元。
第三条 项目经费分配、使用和管理原则: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项目经费应主要用于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项目,以及对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研究项目,避免分散使用。
(二)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项目预算,杜绝随意性。应当加强相关科研资源的统筹协调和有效整合,避免重复浪费。
(三)权责明确,规范管理。项目经费管理各方权责要明确,各负其责,协力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管理。
(四)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确保专款专用,并建立追踪问效机制。
(五)一次核定,分期拨付。项目经费资助额度根据实际情况一次核定,分期拨付。
第二章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
第四条 项目经费主要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研究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资料费、数据采集费、交通与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管理费等。
(一)资料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资料收集、录入、复印、翻拍、翻译等费用,以及必要的图书和专用软件购置费等。
(二)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费用。
(三)交通与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调研活动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及其他费用。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市财政局有关规定执行。
(四)会议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召开小型会议的费用。会议费的开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赴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调研的交通费、食宿费及其他费用。项目经费应当严格控制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支出,并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因项目研究确需开支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的,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由市社科规划办批准后执行。支出总额不得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30%。
(六)设备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购置或租赁使用外单位设备而发生的费用。项目经费应当严格控制设备费支出。因项目研究确需购置或租赁的,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并经市社科规划办批准后方可购置,并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七)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咨询费不得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以及参与项目管理的相关人员。咨询费的支出总额,重大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5%,特别委托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10%。
(八)劳务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在校研究生和其他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劳务费的支出总额,重大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5%,特别委托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总额的10%。
(九)印刷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项目研究成果的打印费、印刷费和誊写费等。
(十)管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为组织和支持项目研究而支出的费用。管理费的支出总额,重大项目不超过5000元,特别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不超过3000元,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不超过2000元。严禁超额提取和重复提取。
(十一)其他支出: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项目预算中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五条 成果鉴定费由市社科规划办在年度预算中单独列支,另行支付。重大项目、特别委托项目、重点项目最终成果鉴定由市社科规划办负责组织,鉴定专家的劳务费由市社科规划办直接拨付;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的最终成果鉴定由市社科规划办委托规划项目信誉保证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鉴定专家的劳务费由市社科规划办委托该管理部门拨付。每位鉴定专家的劳务费根据最终成果字数一般掌握在500~1000元。因成果质量问题需组织第二次鉴定
发生的费用,由课题组支付或从尚未拨付的项目经费中扣除。
第六条 凡鉴定为“优秀” 等级、值得出版、学术性强且出版经费有一定困难的专著类最终成果,经验收合格后,项目经费有结余的,结余部分可用于该项目研究成果的出版补助。没有结余的,市社科规划办可根据情况给予一定数额的出版资助,经费由市社科规划办在年度预算中单独列支,直接拨付给课题组或出版单位。
第七条 项目研究完成后有经费结余的,净结余资金原渠道全额收回,并按照财政局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审批和执行
第八条 市社科规划办对确立的所有市社科规划项目资助金额行使最终审批权,并将全部立项项目纳入市级预算项目库备案。市社科规划办可根据当年预算经费支配额度,确定各立项项目当年拨付的首期资助额度并予以拨付。
第九条 所有立项项目负责人在接到市社科规划办发出的立项通知书后,填写《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回执》,按批准的资助金额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在通知要求的时间内由各科研管理部门统一报送市社科规划办审批。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填报项目立项回执者,视为自动放弃资助,不予办理后续立项手续。
第十条 项目经费预算编制要求:
(一)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应当根据项目研究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二)应根据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并对主要用途和理由进行详细说明。
(三)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应接受本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审核。
第十一条 市社科规划办对所有立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审核,批准后将项目经费拨付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统一管理,一般不能转拨其他单位。如确需转拨给协作单位,应书面报市社科规划办审批。协作单位不能在转拨经费中重复提取管理费,转拨经费应全部用于该项目研究支出。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分期拨付。项目申请结项前拨付的资助经费最高不超过总额的80%,剩余20%在项目研究完成,提交项目最终研究成果申请鉴定后予以拨付,未通过验收结项的不予拨付剩余经费。
第十三条 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批准后的项目预算,一般不能调整。确因项目研究需要进行调整,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项目预算总额调整,应当按照程序报市社科规划办批准。
(二)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一般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调整金额超过项目预算总额10%的,应报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批准并报财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办理支出。严禁使用项目经费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严禁以任何方式变相谋取私利。
第十六条 项目研究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会同所在单位财务部门清理该项目收支账目,编制市社科规划项目结项审批书中的项目决算表,并附上由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打印并盖章的项目经费收支明细账。项目负责人和所在单位应实事求是地填写项目决算表。
第十七条 项目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名称、成果形式改变;项目研究内容重大调整;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管理单位变更;未能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要求延期一年以上(含一年)和其他
重要事项变更的,须由项目负责人或所在单位提交书面申请,经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明确意见,报市社科规划办审批。经市社科规划办检查发现有重大事项变更未予报告者,暂停拨款,待报告并经审批后,再恢复拨款。
第四章 项目经费管理与监督
第十八条 项目一经批准,不得无故中止。对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者,市社科规划办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对因故中止研究者(指项目负责人因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研究的),市社科规划办停止拨款,并追回已拨经费的剩余部分;对因严重违反财务制度或其他原因而被撤销项目的,追回已拨经费。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必须协助追回相关经费,并退还市社科规划办。如无正当理由,接到通知后超过三个月仍未追回,市社科规划办将视情况依法对该单位做出相应的处理。
第十九条 市社科规划办每年将有重点地检查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项目管理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各研究项目所在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受市社科规划办委托,对管理范围内的项目经费行使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实施具体管理,按财务制度要求,加强对项目经费预决算的审核,对预算的执行和各项开支情况进行检查,如有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规定的,应及时予以纠正。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应妥善保存项目经费账目和单据。
第二十条 市社科规划办加强对项目实施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每年年终向市财政局报送当年经费决算和使用情况说明。
第二十一条 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虚报冒领、挪用、截留项目经费的行为,财政部门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市社科规划办,以往其他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凡与本办法不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201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申报说明
一、申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下简称“市社科规划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团结引导广大专家学者研究回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首都科学发展发挥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推动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
二、申报市社科规划项目,应用对策研究要围绕北京市“十二五”期间的工作重点,突出党和政府急需的、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来确立研究选题;基础理论研究要关注重大的、填补空白的、代表学科前沿的、反映北京特色的选题,鼓励原创性和开拓性,倡导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相互结合,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着力推出高水平的社科研究成果。
三、市社科规划项目设立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课题申请人须符合以下条件:重点项目申请人原则上须具有正高级(或相当于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承担过市社科规划项
目或其他省、部级以上社科项目研究;一般项目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青年项目申请人(包括课题组成员)年龄不得超过39周岁(1972年6月30日以后出生),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申请人必须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课题参加者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
四、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管理职能部门;能够为课题组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科研信誉保证。《通知》中所说的“二级管理单位”特指由我办统一予以授牌的科研管理单位或部门;“研究基地”特指由我办与市教委共同授牌或我办单独授牌确立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央在京单位(高校除外)申报市社科规划项目须是研究北京问题的研究选题,其他选题原则上不予受理。
五、课题申报均须按照《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填写。跨学科课题要以“尽量靠近”原则选择为主的学科申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条目一般只规定研究范围、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申请人可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可申报自选课题。申报自选课题
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
六、市社科规划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2至3年,也可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延长;应用对策研究要根据研究问题的时效性确定,一般为1至2年,鼓励以论文或调研报告形式结项。
七、申报课题的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规划项目。在研的市社科规划各类项目(以结项证书标注日期为准)负责人不能申报新的项目,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
八、申报课题须按照《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要求如实填写材料。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根据需要提出适当的资助经费,并按照《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编制合理的经费预算。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并通报批评。
九、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
十、课题申报时间为2011年6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在送报申报材料前请将汇总的申请书电子版发至我办邮箱(E-mail:xsb@bjpopss.gov.cn),并确保电子版和申请书纸质版一致;务必于6月30日16:00时前将申请书材料报送至我办,逾期不予受理。
第三篇:2017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2017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课
题
指
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7年2月
南
第四篇:2018保定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
2018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全国、省、市两会精神,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保定跨越崛起和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撑。
二、重点研究方向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2.总书记关于河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研究 3.推动保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研究 4.推动京津保地区率先联动发展研究 5.保定市推进“双创双服”工作对策研究 6.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7.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对策研究 8.保定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的对策研究 9.保定市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护城河战略研究 10.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财富管理研究 11.保定市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市研究
12.“京津疏解、保定承接;雄安引领、保定支撑;深圳北上、保定落地”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13.推动“深圳北上、保定落地”对策研究
14.在服务雄安新区中加快实现保定跨越、崛起和复兴的对策研究 15.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统筹发展研究 16.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协同*发展研究 17.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错位发展研究 18.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融合发展研究 19.推动保定与雄安新区一体化发展研究 20.推动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21.推动雄安新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 22.推动雄安新区项目建设研究 23.推动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研究 24.推动雄安新区交通发展研究 25.雄安新区三农问题研究
26.保定市加快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策研究 27.保定市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大开放新格局的对策研究 28.保定市加快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研究 29.保定市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对策研究
30.保定市推进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对策研究 31.保定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 32.保定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研究 33.保定市农村厕所革命对策研究 34.保定市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研究 35.保定市精准扶贫经验与特色研究 36.保定市农民思想教育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37.保定农民信教情况调查、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38.保定市深度优化服务环境、全面优化社会环境研究 39.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保定市改善民生措施研究 40.保定市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研究
41.大力弘扬新时代保定人文精神的对策研究 42.保定市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研究 43.保定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研究 44.保定市综合实力跨越式增长研究 45.保定市创新经济跨越式崛起研究 46.保定市城乡面貌跨越式改善研究 47.保定市环境质量跨越式提升研究 48.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49.保定市加快推进环境治理相关问题研究 50.保定市宣讲工作问题和对策研究 三、一般课题选题
51.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研究 52.加快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研究
53.保定市争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排头兵的对策研究 54.雄安新区乡村城镇化平衡发展研究
55.雄安新区城市化过程中乡土文化的变迁调查与研究 56.雄安新区乡村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心理与态度研究 57.雄安新区周边区域环境与文化建设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研究 58.保定市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研究
59.雄安新区原产业转型升级中对企业经营者保护与安置研究 60.保定市推动交通领域率先突破的对策研究 61.保定市积极培育创新主体的对策研究 62.保定市做大做实创新平台的对策研究 63.保定市全面打造创新生态的对策研究 64.保定市加强与中关村合作的对策建议 65.推动中关村创新政策向保定延伸的对策建议 66.保定市在破解发展瓶颈中释放发展活力的对策研究 67.保定高端制造宏观布局与规划研究
68.发展保定设计产业、提升保定设计水平的策略研究 69.保定对高端资源的集聚、配置、共享能力的对策研究 70.保定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71.保定市加强社会治理,实施“净源行动”的对策研究 72.保定市化解矛盾隐患,实施“清淤行动”的对策研究 73.保定市建设平安保定,实施“筑坝行动”的对策研究 74.保定市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 75.保定市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对策研究 76.保定市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工作模式研究 77.保定市乡村农民家庭养老模式问题与对策 78.保定物联网应用推广对策研究 79.保定市政府集中采购利弊研究 80.保定市着力提升城市带动力的对策研究 81.保定市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研究 82.保定市着力培育新动能的对策研究 83.保定市着力推动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 84.保定市着力推动文化强市的对策研究 85.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保定市城市文化定位研究 86.保定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战略研究
87.保定市构筑市民文化素养、文明素养长效机制研究 88.保定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89.保定市提升对外文化宣传对策研究 90.保定市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研究 91.保定市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研究 92.保定市红色文化发展研究
93.保定市创新旅游文化、推进文化惠民的政策与建议 94.“科技+文化”背景下数字文化保定建设研究 95.保定非遗音乐特色小镇建设与旅游发展研究
96.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旅游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7.“互联网+”时代保定传统农业现代化研究 98.保定市农村土地集约化流转策略研究 99.保定市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体育供需结构研究 100.依托雄安新区的保定市新时代农民培育研究 101.保定市农村党员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102.新时代加强和完善保定市基层党建研究 103.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保定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104.保定市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策研究
105.保定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干部反腐败问题研究 10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途径、对策研究 107.提高干部自身修养与领导力研究 108.保定市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对策研究 109.保定市加快完善决策咨询机制研究 110.推进我市哲学社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11.保定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12.保定市教育均衡化发展对策研究
113.保定高职高校院校科学化管理提升工程研究 114.保定市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115.保定市青少年法制教育机制完善对策研究 116.创建绿色驻保高校,助力我市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对策研究 117.保定市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18.“以人民为中心”在党的思想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119.保定市“互联网+”时代的舆情疏导对策研究 120.保定市医患关系与医生职业幸福感关系研究 1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外译研究
四、基础理论和学科建设研究
充分发挥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加强对学科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等基础理论、重大问题的研究。突出地域特色,兼顾学科发展,服务保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本部分未确定研究选题,申报者可根据上述要求自拟题目。
第五篇: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8课题指南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8年5月
目 录
申报说明··(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0)党史·党建··(11)
哲学··(13)理论经济 应用经济··(14)统计学··(16)政治学··(17)法学··(18)社会学 人口学··(19)民族学··(21)国际问题研究··(22)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考古学 ·(24)宗教学··(25)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语言学··(26)新闻学与传播学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7)体育学··(29)管理学··(29)
申报说明
一、申报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发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示范引导作用,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全省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云南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二、《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8课题指南》,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研究阐释;省委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云南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研究;各学科学术发展和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问题的跟踪研究,在相关学科中拟定了一批研究参考选题,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
三、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要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体现云南社科研究水准的重要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和动态,力求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力求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强的决策 参考价值。
四、课题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但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均不超过39周岁(1979年5月7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或推荐人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组成课题组申请项目。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具备申报条件的在职博士生(博士后)从所在工作单位申请。
五、课题申请单位须符合以下条件: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雄厚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实力;设有科研工作管理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并承诺信誉保证。以兼职人员身份从所兼职单位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的,兼职单位须审核兼职人员正式聘用关系的真实性,承担项目管理职责并承诺信誉保证。
六、课题申报范围涉及23个学科。因列入《课题指南》的学科条目数有差别,为突出研究重点,对部分学科在序号排列上作了归并,但不表示学科分类的改变。申请人仍然要按照国家社科基金学科代码填写《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跨学科研究课题要以“靠 4近优先”原则,选择一个为主学科申报。教育学、艺术学2个单列学科的申报分别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省艺术科学规划办另行组织。《课题指南》条目分为具体条目(带*号)和方向性条目两类,以具体条目为主。具体条目的申报,可选择不同的研究角度、方法和侧重点,也可对条目的文字表述作适当修改。方向性条目只规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申请人要据此自行设计具体题目。只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各学科均鼓励申请人根据研究兴趣和学术积累申报自选课题(包括重点课题)。自选课题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待。无论是按《课题指南》拟定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一般不加副标题。
七、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重点项目5万元,一般项目3万元,青年项目2万元。申请人自行选择项目类别申报,按照《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云财教〔2017〕412号)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八、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的完成时限,基础研究、综合研究一般为2~3年,应用研究一般为1~2年,以《立项协议书》确定的起始时间为准。获准立项项目的《申请书》和《立项协议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研究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时完成项目研究并申请结项。无正当理由逾期未结项的,课题一 5 律作终止处理,已拨剩余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取消申请人3年申报资格,列入科研诚信不良记录;研究成果存在抄袭剽窃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经发现查实,课题一律作撤销处理,已拨全部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列入科研诚信不良记录。
九、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从严控制项目逾期,提高申报质量,2018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申请作如下限定:(1)课题负责人同只能申报一个省社科规划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最多参与两个省社科规划项目申请;在研的各类省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省社科规划项目申请。(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省社科规划各类研究项目未结项的负责人不能申请新的省社科规划项目(结项证书标注日期在2018年5月8日之前的可以申请)。(3)2015年~2018年省社科规划项目被终止或撤销的项目负责人,不能申请本省社科规划项目,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本省社科规划项目。(4)申请人申请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已获得立项的,所申请的省社科规划项目不再立项。(5)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课题,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 6 个项目结项。(6)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的,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项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复核。(7)不得以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本省社科规划项目。(8)凡以省社科规划项目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须标注受“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字样。
十、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被《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要报》采用1篇以上;通过其他渠道报送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1篇以上的,只要符合不以重复选题申报、无省社科规划或同级别及以上在研项目、无省社科规划项目被终止或撤项等限制规定的,申请本项目可直接立项或优先立项。成果采用或领导批示、部门采纳情况须在《申请书》中说明,需提供证明材料并得到认定。
十一、本项目采取网上申报,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省社科规划科研管理系统(kyglpt.ynpopss.gov.cn)下载《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申请书》(一式2份)、《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论证活页》(一式7份),按申报系统提示说明填写申报材料,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申报重点项目的《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7000字;申报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的《活页》论证字数不超过5000字。按《活页》中要求列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申请者要如实准确填写申请材料,凡存在弄虚作假、重复申报、抄袭剽窃等严 7 重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经查实将对个人及责任单位予以通报;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
十二、申报课题全部实行同行专家网上《活页》匿名初评,通过初评的再提交会议评审,结果在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网上公示。初评和会议评审前申报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走访、咨询学科组评审专家。凡行贿评审专家者,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如获立项即予撤项,取消申请人5年申报资格。凡在项目评审中发现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评审人列入不良科研信用记录,取消个人5年项目评审资格。
十三、课题最终成果实行匿名通讯鉴定,鉴定等级予以公布。除特殊情况外,最终成果须先鉴定、后出版,擅自出版者视为自行终止资助协议。
十四、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课题申报,省社科规划办不直接受理个人申报。要加强对申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严格审核申报资格、前期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课题组的研究实力和必备条件等,签署明确意见。适当控制申报数量,提高申报质量,特别是要避免同类选题、低水平选题、已立项选题申报。
十五、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按规定做好《申请书》《活页》审核及系统上的审核确认工作,并确保提交的《申请书》《活页》的纸质版与上传系统电子版的信息完全一致,以免影响评审结果。
十六、课题申报时间为2018年5月8日至5月29日。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在5月29日前,将本单位申报项目的《申请书》《活页》《申报清单》纸质版审核盖章后报送至我办。邮寄材料必须在5月27日前以特快专递方式寄出(以邮戳为准)。逾期报送材料不予受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过程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精神 实质研究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与当代 价值研究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实践 意义研究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研究 *6.总书记新时代观研究
*7.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 *8.总书记改革开放思想研究 *9.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研究 *10.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 *11.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演变及其规律研究 *1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研究
*1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研究 *16.新时代“四个伟大”内在逻辑与重要意义研究 *17.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机制 研究
*18.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研究 *19.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0.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研究
*21.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研究
*22.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23.《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研究
*24.《共产党宣言》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实践研究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 *26.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历程及历史经验研究 *27.新时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系列思想研究 *28.改革开放40年云南“直过民族”跨越式发展经验研究 29.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的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专题研究 30.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有效引导研究 31.新时代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研究 32.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33.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34.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态势研究
党史•党建
*1.习近平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思想研究 *2.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 *3.总书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 *4.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思想研究 *5.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6.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
*7.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研究 *8.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研究 *9.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研究 *10.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研究 *11.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 *12.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研究
*13.改革开放40年云南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研究 *14.新时代加强云南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1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与经验研究 *16.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研究 *17.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研究 *18.构建新时代云南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研究
*19.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云南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研究 *21.构建云南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22.创新云南党建文化传播途径研究 *2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云岭铁军”研究 *24.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图谱研究
*25.中国共产党巩固边疆发展边疆的奋斗历程研究 *26.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云南工作、活动史料收集 整理研究
27.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云南革命根据地研究 28.中共云南地方党组织的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编纂与利用 研究
29.云南红色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建筑、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30.中共云南地方党史专题资料收集整理研究 31.中共云南地方党史重要人物口述史研究
32.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云南革命英烈研究
哲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研究 *2.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维方法研究 *3.总书记创新思想的哲学研究 *4.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的哲学研究 *5.总书记民生观研究
*6.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研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研究
*8.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研究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研究
*10.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现代转化研究 *1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研究 *12.艾思奇哲学思想学术史研究 *13.新时代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14.云南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哲学研究 *15云南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6.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17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价值研究 *18云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 19.大数据技术运用的伦理问题研究 20.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思潮、新流派研究
理论经济 应用经济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研究 *3.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研究 *4.改革开放40年云南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研究 *5.新时代云南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研究 *6.建设现代经济新体系的云南方案研究
*7.云南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8.新时代云南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和机制研究 *9.新时代深化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10.云南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点与机制研究 *11.实现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机制研究
*12.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下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 发展研究
*13.云南“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 构建研究
*14.“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链重构与云南制造业升级路径 研究
*15.云南民间投资可持续增长的环境与体制机制研究
*16.发展云南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多元化要素市场研究 *17.发挥投资对云南经济增长关键性作用研究 *18.发挥消费对云南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研究 *19推进云南乡村绿色发展研究 *20.云南乡村振兴的制度经济学研究
*21.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基本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2.云南地方金融体系改革与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23.防范化解云南系统性金融风险研究 *24.云南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研究
*25.全面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云南财源建设研究 *26.云南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27.激发云南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研究 *28.云南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就业问题研究
*29.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新趋势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30.云南劳动力技能短缺与化解路径研究 *31.云南民营企业完善财务与会计制度问题研究 *32.云南企业家精神激发与培育研究
*33.境内外铁路建设对云南产业布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4.云南科技型企业现状与转型升级体制支持研究 *35.云南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36.深化云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37.壮大云南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38.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与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 *39.云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40.云南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研究
*41.云南乡村污染评估与治理模式研究 *42.培育壮大云南全域旅游市场研究 *43.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44.云南出入境旅游的经济效应与提升机制研究 *45.推进云南沿边经济带加快发展研究 *46.云南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研究 *47云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能与激励机制研究 *48.云南企业对外投资安全与效益研究 *49.云南企业融入海外工业园区发展研究 *50.云南融入多边双边经济走廊建设研究 *51.云南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控机制及效果研究 52.云南共享经济发展研究 53.云南平台经济发展研究 54.云南分享经济发展研究
统计学
*1.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统计测度研究 *2.新时代云南产业升级的统计监测研究
*3.云南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其效应研究 *4.云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计测度研究 *5.云南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统计评价研究 *6.云南环境治理绩效的统计测度研究
*7.基于大数据的云南周边国家产业结构比较统计研究
*8.基于大数据的云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统计研究 *9.云南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统计测度及效应研究
10.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1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延伸模型与应用研究 12.隐形贫困测度与精准扶贫政策研究 13.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研究 14.地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
政治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政治建设思想及其战略和方略研究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研究
*4.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制度建设研究 *5.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政治机制研究 *6.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培育机制研究 *7.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研究 *8.提高民主监督实效性研究 *9.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研究 *10.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机制研究 *11.新时代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研究 *12.增强党的领导干部执政本领的政策和机制研究 *13.云南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 *14.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在云南的实践研究 *15.云南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政治责任研究
*16.优化政府管理机制与提升政府公信力研究 *17云南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公共政策研究 *18.中华文化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协调整合机制研究 *19.云南社会治理实践中的正确民族观研究
*20.新时代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态势评估及施策体系研究 *21.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 22.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跟踪研究 23.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政党政治研究
法学
*1.总书记法治思想研究
*2.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 *3.弘扬宪法精神和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研究 *4.推进地方立法的合宪性审查研究
*5.改革开放40年云南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研究 *6.新的历史方位与推进云南法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7.地方监察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8.大数据运用与司法工作创新研究 *9.加强和改进云南地方立法工作研究
*10.云南法治社会建设的落实机制研究 *11.提高云南宗教事务法治化水平研究 *12.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改革立法问题研究
*13.环保督查制度的法治保障研究 *14.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研究
*15.完善云南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研究 *16.加强云南重点领域民生法制保障研究 *17.优化云南法治营商环境研究
*18.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 *19.云南旅游业诚信建设的法治化研究 *2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研究
*21.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22.防范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问题研究 *23.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4.推进新时代信访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25.化解综合治理执行难问题的对策研究 26.司法改革配套保障制度研究 27.司法改革成效评估研究
28.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 29.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研究
30.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法律服务 建设研究
31.推进“数字边防”建设研究
32.推进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研究 33.深化依法治省实践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社会学 人口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社会建设思想 研究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学研究 *3.云南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4.云南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 *5.新时代云南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的社会学研究 *6.新时代培育云南乡村发展新动能的社会学研究 *7.云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社会治理研究 *8.新时代云南劳动就业的社会学研究
*9.新时代云南城乡基层社区治理的社会学研究 *10.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战略与实践的社会学研究 *11.新时代云南农村社会空间变迁研究 *12.云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 *13.新时代云南农村新乡贤文化研究
*14.健康云南建设与新型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15.云南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16.云南农村互助养老问题研究
*17.云南加强与周边国家反贫困领域交流合作研究 *18.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19.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20.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机制创新研究 21.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阻断机制研究
22.乡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的新趋向、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23.城镇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24.云南生育变动及趋势研究
*25.云南人口分布变动的新特征与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研 20 究
*26.云南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社会问题研究 *27.云南农村劳动力状况与变动趋势研究 *28.云南农业转移人口城市适应性研究 *29.云南农村劳动力回迁研究
*30.云南边境地区跨境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31.大数据时代云南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32.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对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 33.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衔接研究 34.城乡人口流动与城乡人力资本分配重组研究 35.全面两孩政策与妇女发展研究
民族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民族工作研究 *2.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民族学学理研究 *3.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研究 *4.“四个自信”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 *5.改革开放40年云南的民族工作研究 *6.新的历史方位与推进云南民族工作创新研究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缩小区域、族别发展差距研究 *8.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与促进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 交融研究
*9.推动云南边境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10.乡村振兴战略与云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研究
*1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民族文化振兴发展研究
*12.云南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13.云南历史文化古籍、民族文化古籍数字化服务研究 *14.农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研究 *15.云南民族工作口述史研究
*16.“边民为本”与云南边民扶持政策研究 *17.云南沿边村寨建设与守土固边研究
*18.鼓励和扶持云南边民抵边居住生产对策研究 *19.西方纳西学研究百年评述
20.云南民族关系史专题研究(分区域、分时段)
21.云南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研究 22.云南各民族传统音乐研究
23.云南传统民族文化与创意设计、现代时尚、数字技术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4.云南城市民族工作典型经验实证研究
25.云南跨境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保护传承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1.总书记周边外交思想研究
*2.新时期云南周边国家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研究 *3.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中国观”和中国形象研究 *4.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5.构建西南地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开放格局研究
*6.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关系中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问题研究
*7.民族主义对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投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8.新世纪以来中印关系热点及应对研究 *9.印度莫迪政府外交战略与中印关系走向研究 *10.印日自由走廊进展及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11.澜湄合作框架下云南跨境河流水资源合作研究 *12.中国与印度对缅战略的比较研究
*13.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研究
*14.加快推进中缅、中越、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15.推进中老泰经济走廊建设的前景与策略研究 *16.新世纪以来的缅甸新政治体制研究 *17.缅甸政治转型以来中缅党际外交研究
*18.“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发展战略 对接研究
*19.中国公民和企业在南亚东南亚的利益安全保障研究 *20.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摩擦风险与对策研究 21.当代南亚东南亚国家民族问题专题研究 22.新世纪南亚东南亚国家区域国别关系研究
23.新世纪南亚东南亚地区热点综合分析研究 24.东南亚区域合作组织的双边多边投资与贸易研究 25.拓展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工程承包市场研究 26.全球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考古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理论基础研究 *2.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 *3.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系类型研究 *4.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史研究 *5.云南古碑刻整理与研究
*6.云南社会史专题研究(交通史、城市史、移民史、民族社会史等)
*7.云南对外关系史研究(贸易史、文化交流史等)*8.云南妇女史研究(分区域、分民族、分时段)
*9.云南与周边省区关系史研究(经济、文化、交通、区域治理等专题)
*10.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发展史研究(分区域、分民族、分类别)
*11.近代西方国家涉我国西南地区的文献资料整理研究 *12.云南历史名人家族史专题研究
*13.云南历史名人的思想文化资源及当代价值研究 14.云南历史地理专题研究
15.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关系史专题研究
*16.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稻作文化史研究 *17.东盟国家对华关系史研究 *18.当代南亚东南亚史学史研究 *19.东南亚国家云南人社团发展史研究
*20.近代以来云南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史研究
21.南亚东南亚国家国别史专题研究 22.南亚东南亚国家双边关系史专题研究 *23.云南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研究 *24.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 *25.云南古代城镇与社会的考古学研究 *26.云南古代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27.云南少数民族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壁画、石窟、崖刻等)考古学研究
*28.古代云南与周边地区河流流域沿线考古调查研究 *29.古代云南对内对外交通线路考古调查研究 *30.云南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研究 31.云南文物发掘保护利用研究
32.加强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考古合作研究
宗教学
*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发展研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宗教观研究*3.改革开放40年云南宗教工作实践经验研究
*4.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5.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口述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6.“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宗教文化对外交流研究
*7.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督教本土化研究 *8.云南常住外国人宗教活动状况调查研究 *9.“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外宗教问题研究
*10.防范境外政治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策略研究 *11.互联网背景下宗教传播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12.宗教经典文献整理翻译研究
13.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研究 14.国外宗教极端主义问题研究 15.南亚东南亚国家宗教专题研究
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语言学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 *2.云南文学史研究
*3.新时期云南文学发展研究
*4.云南历代作家的年谱、行迹考证研究 *5.云南少数民族史诗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 *6.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资源整理保护传承研究 *7.云南民族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8.基于云南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学艺术创作研究 *9.文化地理与当代云南诗歌的生长研究 *10.中国文学作品在南亚东南亚的译介研究
*11.近现代云南(籍)翻译家研究
12.多民族文学融合研究
13.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学关系研究 14.南亚东南亚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15.南亚东南亚国别文学史研究 16.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学研究
17.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学经典作家、作品研究 *18.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开发应用研究 *19.云南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保护传承研究 *20.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图谱研究 *21.云南地方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22.藏缅语序数词结构的类型及演变研究 23.云南民族语言文字资料库建设研究 24.云南少数民族语言词典编纂和词典学研究 25.新时代国家语言能力建设研究 26.网络时代语言特点与语言文明研究 27.南亚东南亚国家国际汉语传播研究
新闻学与传播学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1.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研究 *2.总书记新闻舆论思想研究
*3.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4.提升云南文化国际传播力建设研究
*5.中国传统文化在南亚东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 *6.媒介融合视域下云南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7.融媒体背景下云南媒体机制创新研究 *8.云南广播史研究
*9.云南省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对策研究 *10.新时代网络舆情的大数据应用与研究 *11.网上正能量传播方式和激励机制研究 12.当前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和引导对策研究 13.网络意识形态新情况及应对策略研究 14.网络社会综合治理研究 15.网络信息安全综合治理研究
*16.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图书馆发展研究 *17.开放数据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18.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研究
*19.智慧社会与云南信息环境建设研究 *20.大数据时代云南档案数据管理研究
*21.云南濒危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生存风险评估研究 *22.新技术环境下云南档案资源的大众化传播研究 *23.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研究 *24.云南少数民族档案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25.城市记忆下的云南城市档案资源建设研究 *26.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发掘整理研究 *27.提升云南社科学术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研究 *28.信息化背景下云南农村信息贫困治理策略研究 *29.缩小云南城乡数字鸿沟研究
30.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研究
31.公共图书馆用户的信息行为与信息服务研究 32.图书馆服务全民阅读战略的对策与措施研究
体育学
*1.总书记体育思想研究
*2.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体育事业发展经验研究 *3.新时代云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4.深化云南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研究 *5.加快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发展研究 *6.云南户外运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7.云南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8.云南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分类建设研究 *9.云南农村体育振兴发展研究
*10.云南体育后备人才多种模式培养研究 *11.云南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发展研究
*12.云南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研究 13.体育大数据开发与产业化研究 14.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研究 15.居民体育消费的实证研究
管理学
*1.创新云南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研究 *2.加快形成云南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的政策体系研究 *3.强化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研究
*4.强化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5.健全完善云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研究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构建云南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研究 *7.完善云南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8.构建云南多层次多元化大健康服务体系研究 *9.云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路径与支持政策研究 *10.基于大数据的云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 *11.推进云南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研究 *12.云南完善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13.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企业形象建设研究 *14.深化云南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研究 *15.云南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研究 *16.云南精准脱贫项目后续管理研究
*17.云南科技人才培养引进的机制创新研究 *18.“互联网+”与提升云南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9.互联网和大数据对云南企业治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云南六大水系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21.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环境综合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22.云南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研究
*23.云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24.云南省短缺药品现状及监测预警机制研究
*25.云南众创空间培育机制及发展策略研究
*26.云南老字号的文化价值及保护发展研究
*27.云南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案例研究 *28.互联网时代的云南品牌建设研究 *29.打好云南绿色能源牌研究 *30.打好云南绿色食品牌研究 *31.打好云南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研究 *32.互联网时代云南旅游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33.云南城市品牌营销战略研究 34.“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研究 35.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研究 36.虚拟社会组织管理研究 37.新时代公共文化政策研究 38.新时代公共卫生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