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印发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教基一厅[201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各校在日 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教育部办公厅 2014年2月22日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的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 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
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有关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学校可视演练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学校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校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全校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
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演练前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不同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六、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它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遇到浓烟时,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如果烟气特别浓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清新空气);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 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4.中高层楼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关要求:在7层以上中高层建筑物进行消防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处在10楼以下的学生可视情况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楼以上的学生,可视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台奔跑或尽快寻找阳台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从而逃离起火层。
5.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帮助有困难的人员疏散。如出现拥挤摔倒等突发情况,负责疏散引导的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等险情排除后,再组织学生有序撤出。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等工作;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记录(摄像、摄影等)和计时等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报警等工作;抢险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等工作。6.学生疏散到避险场所后,应按照班级形成队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乱。班主任或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班级、年级人员统计;抢险救护组检查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组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阶段
(一)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讲评,内容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情况,演练目标及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结合演练的主题和目的,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三)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回收整理演练物资装备。
(四)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通过访谈、填写评价表、提交报告等方式,进行总结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评价机制,聘请相关人员为整个演练进行测评。
(五)将演练文字及视频资料进行整理、保存。
第二篇: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演练指南》2014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2014-03-04
教育部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通知
教基一厅[201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现印发给你们,供各地各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教育部办公厅 2014年2月22日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的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
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有关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学校可视演练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学校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校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全校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
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演练前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不同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2014-03-04
教育部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六、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它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遇到浓烟时,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如果烟气特别浓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清新空气);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4.中高层楼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关要求:在7层以上中高层建筑物进行消防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处在10楼以下的学生可视情况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楼以上的学生,可视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台奔跑或尽快寻找阳台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从而逃离起火层。
5.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帮助有困难的人员疏散。如出现拥挤摔倒等突发情况,负责疏散引导的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等险情排除后,再组织学生有序撤出。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等工作;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记录(摄像、摄影等)和计时等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报警等工作;抢险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等工作。
6.学生疏散到避险场所后,应按照班级形成队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乱。班主任或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班级、年级人员统计;抢险救护组检查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组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
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阶段
(一)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讲评,内容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情况,演练目标及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结合演练的主题和目的,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三)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回收整理演练物资装备。
(四)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通过访谈、填写评价表、提交报告等方式,进行总结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评价机制,聘请相关人员为整个演练进行测评。
(五)将演练文字及视频资料进行整理、保存。
第三篇:校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 副本
校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校园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目的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学校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消防安全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在2分钟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的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7.应急演练次数: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具备条件的每学期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消防重点部位所属单位和人员长期较为密集的单位,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可以在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进行加强型应急疏散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
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单位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演练场所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演练单位可视演练主题和单位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演练单位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
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校内各二级单位组织演练的,演练前应向学校保卫处、学生处、教务处、资后处等职能部门通报。职能部门应当对演练单位开展业务指导,并可根据不同演练主题,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演练单位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六、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演练单位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它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遇到浓烟时,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如果烟气特别浓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清新空气);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4.中高层楼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关要求:在7层以上中高层建筑物进行消防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处在10楼以下的学生可视情况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楼以上的学生,可视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台奔跑或尽快寻找阳台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从而逃离起火层。
5.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帮助有困难的人员疏散。如出现拥挤摔倒等突发情况,负责疏散引导的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等险情排除后,再组织学生有序撤出。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等工作;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记录(摄像、摄影等)和计时等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报警等工作;抢险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等工作。
6.学生疏散到避险场所后,应按照班级形成队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乱。班主任或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班级、年级人员统计;抢险救护组检查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组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
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阶段
(一)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讲评,内容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情况,演练目标及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结合演练的主题和目的,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三)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回收整理演练物资装备。
(四)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通过访谈、填写评价表、提交报告等方式,进行总结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评价机制,聘请相关人员为整个演练进行测评。
(五)将演练文字及视频资料进行整理、保存。
保卫处
整理 2017年10月30日
第四篇: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意义
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
四、基本原则
(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
(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
(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2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2分钟以内,小学生3分钟以内完成。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
(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
五、演练准备阶段
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
(一)制定演练方案
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
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
相关要求:
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
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
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
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的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
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原则上楼层较低(4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2分钟之内。
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
(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
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有关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
主要职责:
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
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
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避险场所)、疏散通道,明确应急疏散信号,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
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
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
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作。
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120,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为救治伤者赢得时间。预防次生灾害发生。
5.后勤保障组:负责治安保卫工作,布设演练场地,维护演练秩序,拉响演练警报;通讯、标识、广播、救助等演练所需物资装备的准备;检查、恢复学校水电、通讯等后勤保障设施。
各小组应设立负责人,统一协调本组工作。各小组演练前应充分了解本小组职责,并将职责落实到每位成员;演练中按照职责开展工作,在疏散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应及时向总指挥进行反馈、汇报。学校可视演练主题和学校实际情况调整演练组织结构,以保证演练质量。
(三)演练前宣传教育
学校应根据演练的主题,在演练前要依托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传播载体,通过专题会议、班、校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向全校师生宣讲疏散演练方案,让师生明确演练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号、疏散路线、疏散顺序、疏散后的集合场地和时间要求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师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四)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
演练前要对师生身体情况做一次问询检查,凡有特异体质(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演练前发烧、腿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五)其他准备工作
1.加强协调宣传工作。演练前学校应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根据不同演练主题,教育部门、中小学要加强与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邀请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帮助学校完善方案,加强过程指导。学校可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单位,并通过广播、网站、横幅标语等方式,预告演练的时间、地点、内容,避免发生误解、谣传和恐慌,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2.印制演练相关文件。包括演练方案、演练人员手册、演练脚本等;酌情配备需要的装备器材,如:胸挂式应急工作证和指挥员、安全疏导员标志,手电、应急灯、口哨、对讲机、手持扩音器、医疗急救箱、灭火器材、警戒线等。
3.张贴疏散线路图和指示标志。在每个教室、宿舍、办公室内或门后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在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场所疏导通道的适当位置张贴应急疏散示意图和到达避险场的指示标识,避险场所应设置标有文字说明的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指示标识、平面图和疏散示意图应当清晰完整、简洁规范、美观大方。
4.准备演练器材。演练前后勤保障组要提出演练经费申请计划,根据需要购置或准备演练所需的烟雾发生器、警报器、场地标志等物品。
六、演练实施阶段
演练实施包括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一般情况下,防震疏散演练依次实施避险科目、疏散科目;消防疏散演练直接实施疏散科目;其他应急疏散演练应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
(一)避险科目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广播响起:“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同时避险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响起,长鸣60秒。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第一时间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起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的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它柔软物品等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在12秒内完成。
(二)疏散科目
1.火灾发生后或者地震暂停后,需要进行疏散时,广播响起:“现在发生火灾(现在紧急避险结束),全体师生立即疏散”,同时,疏散警报信号(电铃声、警报声、哨声等)长鸣,长鸣60秒,停30秒,反复两遍为一个周期,时间共3分钟。
2.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地点的教职工立即告知学生“按照疏散路线,快速疏散”,组织学生从前后门有序进行疏散,并且根据教室、实验室、宿舍等的位置,按照不同楼层,就近从疏散楼梯向下疏散。
3.学生立即向避险场所疏散,要求:沉着冷静,服从指挥;所有学生应做到快速、猫腰、护头、掩鼻(遇到浓烟时,可利用衣服、毛巾或者其他可利用的东西捂住口鼻,并尽量降低行走姿势,以免烟气进入呼吸道。如果烟气特别浓而使人感到呼吸困难,可贴近墙边爬行,因为近地处往往残留清新空气);不拥挤,不推搡他人,不起哄,不高声喧哗,不争先恐后,不拉手搭肩,不嬉戏打闹,不弯腰拾物,不逆流而行;在拥挤的人群中,注意双肘撑开平放胸前,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当自己摔倒时,应尽快爬起;当被踩踏时,要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
4.中高层楼房消防疏散逃生的有关要求:在7层以上中高层建筑物进行消防疏散时,严禁乘坐普通电梯(有条件的可以乘坐消防电梯)或跳楼逃生;处在10楼以下的学生可视情况利用楼梯道走廊向下逃生;12楼以上的学生,可视情况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向天台奔跑或尽快寻找阳台等安全的地方躲避,等待专业人员的救援。有条件的学校可自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设施离开危险楼层,也可用身边的绳索、床单、窗帘、衣服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从而逃离起火层。
5.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帮助有困难的人员疏散。如出现拥挤摔倒等突发情况,负责疏散引导的老师应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等险情排除后,再组织学生有序撤出。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方可撤离。
组织协调组做好演练指挥、协调等工作;宣传报道组做好演练的记录(摄像、摄影等)和计时等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报警等工作;抢险救护组做好伤员救治等工作。
6.学生疏散到避险场所后,应按照班级形成队列在指定位置站好,避免混乱。班主任或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班级、年级人员统计;抢险救护组检查学生身体、心理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组检查学校各项设施、物资等。完成后,各小组负责人及时向总指挥报告,并根据总指挥的指令采取下一步行动。
7.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
七、演练总结阶段
(一)总指挥对演练进行现场总结讲评,内容主要包括演练组织情况,演练目标及效果,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二)结合演练的主题和目的,可适当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
(三)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回收整理演练物资装备。
(四)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通过访谈、填写评价表、提交报告等方式,进行总结评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独立评价机制,聘请相关人员为整个演练进行测评。
(五)将演练文字及视频资料进行整理、保存。
第五篇:《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解读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解读
精细科学设计 有序有效实施
李雯
应急疏散演练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安全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应急疏散演练,中小学幼儿园急需科学、明确的规范来指导实践演练活动。《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对于应急疏散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对于中小学设计和实施应急疏散演练有重要指导作用。
《指南》按照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等三个阶段,对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清晰的规定,既明确了精细、科学的方案设计,又突出了有序、有效的实施过程。
《指南》从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演练前师生身体状况问询检查及其他准备工作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在演练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对于制定演练方案和成立演练组织机构这两个方面的关键工作进行了细致的界定。在制定演练方案部分,明确规定了制定演练方案的依据、演练方案的各个内容要素和设计演练方案的几点具体要求;在成立演练组织机构部分,明确规定了应急疏散演练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下设的若干专项工作小组的具体任务。
《指南》按照中小学幼儿园演练实施的实践过程,分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两个方面,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在演练实施阶段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这些不仅明确了每个环节做什么,而且明确了在哪里、谁来做、用多长时间等,对演练活动的具体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了精准、精细的阐述。
总体来说,《指南》对于指导和改进中小学幼儿园应急演练活动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是能够提升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实施的有序性和有效性;三是能够最终落实中小学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紧急逃生和安全自护能力。(作者系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有序迅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卢林
学校安全是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前提和保障,安全教育又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教育是一项终身受益的教育,同时又具极强的实践性。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素养,切实提高安全避险能力,则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目的。做好应急疏散演练,正是提高安全避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发布,为学校做好应急疏散演练指明了方向。
编制依据是《指南》的法律依据;目的意义强调了应急疏散演练的灵魂是:发生紧急情况时,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安全。《指南》明确了适用范围,强调了“精心准备,科学组织;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明确目标,循序渐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四项基本原则。从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指南》就是应急疏散演练的教学大纲,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应严格遵循《指南》的各项要求。同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一是处理好有序和迅速的关系。应急疏散演练的核心是有序、迅速,目的是确保安全。有序强调约束、规律,是动态的,应急疏散决不能发生拥挤踩踏。迅速即速度快,确保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二是处理好实战与目标的关系。应急疏散演练的最终时间目标一般是2分钟左右,这需要通过常态化的演练来实现。演练要立足实战,模拟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通过实战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三是处理好演练频次与常态的关系。《指南》要求中小学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疏散演练从根本上讲,应常态化。通过常态化的应急演练,真正做到熟能生巧、以不变应万变。
《指南》就是安全教育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要使参加演练的广大师生严格按照《指南》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精益求精,切实收到实效。通过应急疏散演练,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切实提高安全能力,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作者系吉林省教育厅学校安全处处长)
强化管理夯实校园安全工作
肖英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颁布,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幼儿健康成长的关注,是对安全教育防范于未然意识的强化。《指南》针对目前学校可能存在的危机进行预设,并指出避险和疏散的具体流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意义。
《指南》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指南》的编写突出一个“实”字。时间就是生命,应急疏散演练重在实战,事故发生时在最短时间内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是关键。《指南》内容全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第五部分演练准备,《指南》列出演练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制定演练方案时,关于场所等的具体安排更是翔实具体,操作性非常强,包括如何保证应急疏散场所的安全性、如何维护应急疏散通道的畅通、如何科学制定应急疏散路线、如何规范应急疏散用语、如何完善应急警报信号、如何科学规定疏散时间、如何制定应急演练次数等。学校应针对这些要求,进一步完善演练方案,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达到实效。
二、细。《指南》的编写凸显一个“细”字。如在制定演练方案时,分别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有不同的演练要求,把演练分为避险项目和疏散项目,细化了每一个项目的要求,如《指南》要求,疏散引导组在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楼梯口、转角处、楼门口等)引导疏散,指挥学生保持秩序,控制速度,逐次疏散。同时视实际情况可喊“大家注意脚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拥挤;注意保护头部,小心坠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向回跑、不要捡东西”等提示语。这些对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按照《指南》要求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新局面,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夯实安全工作,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作者系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校长)
科学规范演练为学生保驾护航
王玉芬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为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全面、具体的指导,为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促进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指南》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为中小学幼儿园制定应急疏散演练应急预案、组织应急疏散演习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了保证,让我们基层学校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基本原则中,《指南》从“精心准备,科学组织;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明确目标,循序渐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四个方面为学校组织者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任何演练都要有计划、有准备,演练方案要科学合理,实际演练要保证安全,演练结束要及时总结,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目标,这是组织好演练的基础和保障。
《指南》不仅有明确的要求,最让学校受益的还有具体的指导。如从演练准备阶段:如何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方案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演练组织结构应该有哪些,主要职责是什么;演练前的安全教育应讲哪些;演练前应选择怎样的疏散场所,对疏散通道、疏散路线、疏散用语、警报信号、疏散时间以及演练次数,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和细致的指导,非常有利于学校对照指南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演练方案。
特别是演练实施阶段,从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两方面,从宣布演练开始到结束,一步一步做什么、怎样做,对师生的要求、各个组织机构的分工,甚至口令说什么、怎么说,演练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什么,都非常具体地写了出来,给基层学校提供了一个非常翔实的范本。
纵观整个《指南》,既有明确要求,又有具体做法;既有科学规范的要求,又有全面细致的指导,为中小学幼儿园更有实效地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提高演练实效和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提供了一个实用、操作性非常强的指导性、服务性文件。(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福州馆小学党委书记兼校长)
提高学校应急演练效能的“及时雨”
徐美贞
学生安全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印发,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提出了更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要求,为广大师生的安全提供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指南》是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和评价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效果的基本准则。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应急疏散演练标准,各地各校的演练内容、演练水平参差不齐,质量难以保证。有些不规范的演练既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使部分师生把演练当儿戏,产生了懈怠情绪,违背了通过演练提高师生防范能力的初衷。有了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教育行政部门不仅可以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学校的安全演练内容,同时,可以把《指南》落实情况作为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指南》是中小学幼儿园提高应急疏散演练活动质量的重要指导。近年来,学校安全工作虽然日渐受到重视,但是许多学校的安全工作还停留在经验类模式上。无论是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还是一线教师的安全实践,都缺乏成熟的标准和指南进行参照,大家往往都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开展学校安全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指南》对应急疏散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按照这些要求,不仅能保证应急疏散演练活动的科学性,也能保证演练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了从经验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提高了学校安全工作的规范性。
总之,《指南》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在提高学校安全工作水平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它的制定与颁布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作,是提高当前学校安全工作效能的“及时雨”。我们期盼着《指南》为师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多方面具体规划布置应急演练
杨兴瑞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以国家出台的几项重要的安全事故条例、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为蓝本,将法规中的条文具体化为富于指导意义的操作指南,从几个方面对疏散演练的步骤进行规划布置,把这项工作的操作过程落到实处,从而成为一本实用性强的疏散演练工作手册。
《指南》对演练实操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做出了具体指导,对演练准备阶段的指导工作非常细致周全,对保证演练顺利开展的各种客观因素做出周密部署。首先,对演练场所的安全要求。演练场所要通风开阔,没有安全隐患,疏散通道禁止不畅,教室与实验室、宿舍等逃生出口要禁止堵塞。其次,落实组织人员职责,提高对演练安全的保障。《指南》要求建立由相关校领导负责的演练组织构架,并将组织机构分设成组织协调、宣传报道、疏散引导、抢险救护等各个小组,分配专人负责,明确各组分工。再其次,对参与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方式使参与人员明确疏散演练的步骤和方法,熟悉疏散程序、信号、路线、顺序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师生掌握避险、撤离、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技能。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指南》重点对参与者在避险与疏散操作时的方式方法给予了充分指导。第一,避险实施阶段的安全要求。避险过程中,参与者要充分理解信号提示,听从指挥,根据险情特点做出相应的避险动作。第二,疏散实施阶段的安全要求。风险发生暂停后,参与者要根据指挥信号从疏散通道迅速撤离,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安全可靠的逃生路径。
总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各级各类的学校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校园安全宣传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从小让孩子树立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区教委保卫保密科科长)
建立机制注重实战增强安全意识
余晓灵 吴宽宇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对应急疏散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具有以下特点:
《指南》要求应急演练建立机制、长效发展。《指南》要求中小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在实践中,应急疏散演练应该与学校升旗、课间操、大型聚会活动相结合,明确学生活动的集合程序、集合时间、集合路线,在每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应急意识,养成学生疏散习惯,建立应急演练长效发展机制。
《指南》要求应急演练注重实践、着眼实战。《指南》要求演练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实践中,各学校要结合不同的事故类型(包括火灾、地震、校车事故)、不同的天气状况(如晴天、阴雨天、冰雪天等)、不同的事故地点(如宿舍、教室、实验室、集体活动地点等)模拟紧急事件的真实情景,既要确保各个环节没有遗漏,又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掌握,提高学生应急自救能力。
《指南》要求应急演练立足自身、不断完善。《指南》要求应急演练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务求达到实效。实践中,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学生规模、校舍布局、单体建筑特点和室外空旷场地等具体情况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并聘请专业人员诊断演练的各个环节,及时解决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提高本校的应急疏散水平。
总之,《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能指导学校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作者系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校长;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特色部主任)
让师生树立“我要安全”的意识
赵璞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在提升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和管理应急疏散演练方面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指导性、规范性和操作性。
《指南》强调“明确责任”的原则。应急疏散演练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编制依据中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当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所以,校长(园长)是落实《指南》各项规定的第一责任人。《指南》在演练准备阶段中强调,建立演练机构并落实,演练指挥部及组织协调组、宣传报道组、引导疏散组、抢险救护组、后勤保障组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都做出了详尽的规范。
《指南》强调“准备工作要细”的理念。《指南》对演练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出大量的规范:制定演练方案,强调了7项要求;建立演练组织机构,规定了指挥部和5个专业组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演练前宣传教育;演练前师生身体问询检查;其他准备工作等。力求做到详尽无失,最终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学校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拓展准备工作内容和具体措施。
《指南》强调“灵活机动”的原则。《指南》规定,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就餐、午休时间和夜间疏散演练,是要求学校在各种时间和地点进行演练,包括在放学等时段进行,有利于学校处理好演练与教学等工作的矛盾。
《指南》强调学校要“积淀安全文化”的理念。在演练实施阶段,规范了避险科目和疏散科目的7项工作内容,包括各类人员在科目中的临险态度、指挥口令、规范动作、处置办法,涉及安全知识和技能等。学校可通过大量的演练工作,培养师生的安全文化意识,培养师生的安全行为习惯,改变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自上而下、师生是被动的服从,从而使师生树立“我要安全”的意识。(作者系天津市教委保卫处处长)
基层教育部门应加强学校演练指导
潘伟川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明确了学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的具体规程和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就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指导学校贯彻落实好《指南》谈几点想法。
一、加强对学校应急演练预案科学性的评估。学校应急演练预案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是保证演练成功、达到既定目标的基础。实践中,应急演练预案和实际操作“两张皮”、应急演练预案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现象还是比较多的。有的应急预案设置得不科学,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过程中难以起到保护师生生命安全的作用。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学校应急演练预案制定工作的指导,学校在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演练预案后,应邀请消防、公安、防震减灾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对演练预案的有效性、科学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定期修订预案,使预案真正符合“实战”需要,科学指导“实战”。
二、督促学校加强应急演练预案学习和模拟演练。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督促学校抓好应急预案的学习,各岗位人员要熟悉发生突发事件时各自的工作职责。在演练开始前要指导学校进行“纸上谈兵”,通过口头或模型模拟演练,使参与演练人员都能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各时间节点的工作任务。学校在开展演练前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各警示信号的意义、牢记各自的疏散路径和要求,教育学生在演练时不能嬉闹,确保安全疏散。
三、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观摩活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指南》的要求,定期组织多种类型和形式的应急演练观摩活动,提高学校应急演练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学校的安全应急水平。教育部门要重点指导学校针对易造成师生群死群伤的火灾、地震、校车事故等领域开展演练。(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校园安全管理处处长)
定期开展演练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郑增仪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这是对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及时、具体的指导,也充分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每所学校都要拿出具体方案,实实在在地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逃生和自救、自护的能力。
做好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决不是仅仅带领学生跑几次,一定要按照《指南》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应急疏散演练的各项工作:一是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使应急疏散演练有章可循、演练规范,才能取得实效。二是演练组织的建立,从演练指挥部相关小组的建立和职责的明确,到学校、年级、班级和小组,层层有人负责,人人明确职责,当灾难真正来临时,才能保证师生有序逃生自救,把伤亡和损失减到最小。三是演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师生明确演练的意义,重视演练,认真参加演练。同时要对师生身体进行问询检查,对有特殊体质的学生(特别是心脏不好的同学),要劝其不要参加演练,但要让他知道逃生路线,掌握逃生本领。做好相关器材、文件、标示等准备工作,并要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保证演练安全顺利进行。四是按照演练方案认真实施。根据演练方案中的不同情况,依次实施好避险科目和疏散科目,还可以根据演练要求实施伤员救护、火灾扑灭等。在实施过程中,场景要力争逼真,使师生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同时要求师生面临突发事件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严肃认真参加演练。五是做好演练总结。演练后及时做好现场讲评,讲评内容包括演练的组织、实施情况,演练效果,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办法。同时要严肃认真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批评、表扬,使每一次演练都能取得实际效果。(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4年03月27日 星期四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