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

时间:2019-05-14 12: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

第一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

货币资产损失

一.现金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现金短缺(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四)附报材料:

1.纳税人申请报告(纳税人应对申报理由、损失原因,赔偿追讨等内容和情况在书面申请中详细说明)。

2.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3.公司的申明书;

4.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 5.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6.对责任人由于管理责任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 7.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提供司法机关的涉案材料。8.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9.税务机关所需的其他材料。二.存款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吸存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被政府责令关停(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四)附报材料:

1.纳税人申请报告(纳税人应对申报理由、损失原因,赔偿追讨等内容和情况在书面申请中详细说明)。

2.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批)表; 3.公司的申明书;

4.企业存款的原始凭据;

5.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破产、清算的法律文件; 6.政府责令停业、关闭文件等外部证据; 7.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的文件; 8.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9.税务机关所需的其他材料。五.坏帐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发生坏帐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945号)。(二)损失原因:

1.债务人依法宣布破产、关闭、解散、撤销、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 2.债务人失踪、死亡 3.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4.债务重组

5.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 6.担保损失: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

(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四)申请人提交的材料:

1.纳税人书面申请(纳税人应在书面申请中详细说明债务人的基本情况、坏帐形成的原因及崔讨过程,债务人破产、死亡、撤销或失踪的主要原因,受灾或意外事故损失情况等)。2.坏帐损失税前扣除申请审核明细表。3.企业内部审批表。

4.上级公司审核意见或董事会决议。

5.应收帐款还款期限的证明,如经济合同、还款计划或协议等。

(1)债务人依法宣布破产、关闭、解散、撤销、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

3、法院的败诉判决书、裁决书,或者胜诉但被法院裁定终(中)止执行的法律文书;

4、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5、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的行政决定文件;

6、清算后剩余资产分配文件。

7、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2)债务人失踪、死亡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3、资产或遗产分配的文件

4、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3)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催收磋商记录

3、债务人已资不抵债、连续三年亏损的,应报送债务人近三年财务报表

4、债务人连续停止经营三年以上的,应提供县及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询证明

4、三年内没有业务往来的证明或法人声明,及近三年企业应收、预付账款明细账

5、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4)债务重组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的破产重整计划;

3、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5)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

1、应收、预付帐款发生的的原始凭据,包括购销合同(协议)

2、气象、地震等政府职能部门出具的受灾证明

3、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凭证。

(6)担保损失: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

1、担保合同

2、被担保方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证明

3、向被担保方清查和追索证明

4、承担担保损失实际支付

注:是否为与本企业应税收入有关的担保,如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 非货币资产损失

一、存货盘亏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盘亏(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四)附报材料:

1、存货盘点表;

2、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3、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4、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5、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二、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报废、毁损和变质损失(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6.是否减除殘值、保险赔偿、责任人赔偿

(四)附报材料:

1、资产帐面价值有关记帐凭据及清单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并出具金额较小证明;

3、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存货,应取得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或者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5、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变质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

6、残值情况说明;

7、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8、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三、存货被盗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是否扣除责任人赔偿

(四)附报材料:

1、资产原始入帐凭据、帐面价值有关记帐凭据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5、涉及不得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凭证。

四、固定资产盘亏、丢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盘亏(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6.是否减除责任人赔偿

(四)附报材料:

1、固定资产盘点表;

2、盘亏、丢失情况说明,3、固定资产原始入帐凭据、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帐

4、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并出具金额较小证明;

5、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

6、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五、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报废、毁损(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6.是否减除责任人赔偿(四)附报材料:

1、固定资产原始入帐凭据、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帐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由企业逐项作出说明,并出具内部有关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证明;

3、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专业技术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也可以同时附送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

4、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5、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6、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7、报废的固定资产的处理说明

六、国定资产被盗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是否扣除责任人赔偿

(四)附报材料:

1、固定资产原始入帐凭据、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帐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七、在建工程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四)附报材料:

1、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或者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出具内部有关技术部门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并出具金额较小证明;单项数额较大的,应有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3、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如在建工程核算明细帐。

八、在建工程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四)附报材料:

1、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2、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

4、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如在建工程核算明细帐

九、生物性资产盘亏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盘亏(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四)附报材料:

1、生产性生物资产盘点表;

2、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生产性生物资产,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十、生物性资产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四)附报材料:

1、生物资产原始入帐凭据、累计折旧情况、帐面价值有关记帐凭据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企业内部有关有关技术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并出具金额较小证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出具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

3、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林业部门出具的森林病虫害证明、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的疫情证明、消防部门出具的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等;

4、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森林病虫害、疫情、死亡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

5、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十一、生物性资产因被盗伐、被盗、丢失税前扣除审批事项

(一)审批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二)损失原因:被盗伐、被盗、丢失(三)税前扣除条件:

1.附报资料是否完整

2.外部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内部证据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有关规章,是否合理 3.损失是否已作会计帐务处理 4.损失金额是否准确

5.由企业内部出具技术鉴定报告的,其损失金额是否占企业同类资产10%以下、或减少当年应纳税所得、增加亏损10%以下、或10万元以下

(四)附报材料:

1、生物资产原始入帐凭据、累计折旧情况、帐面价值有关记帐凭据

2、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或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

3、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4、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投资损失

一、债权性投资损失

(一)债务人和担保人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

第二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净损失,坏帐损失,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人类无法抗拒的非常损失,经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后,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凡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财产损失,一律不得自行税前扣除。

(一)申请资料

企业申报扣除各项资产损失时,均应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

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政府部门的公文及明令禁止的文件;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符合法律条件的其他证据。

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是指税务师事务所等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按照独立、客观、公正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和计算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对企业某项经济事项发表的专项经济鉴证证明或鉴定意见书。

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是指本企业对各项资产发生毁损、报废、盘亏等内部证明或承担责任的申明,主要包括: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资产盘点表;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

具体资料包括:

1.税前扣除申请报告;

2.《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一式四份; 3.现金损失确认应提供以下证据:

(1)现金保管人确认的现金盘点表(包括倒推至基准日的记录);(2)现金保管人对于短款的说明及相关核准文件;

(3)由于管理责任造成的,应当有对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的说明;(4)涉及刑事犯罪的应当提供有关司法涉案材料。

4.企业应收、预付账款发生的坏帐损失申请税前扣除应提供下列依据:(1)法院的破产公告和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2)工商部门的注销、吊销证明;

(3)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等的行政决定文件;(4)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5)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

(6)债权人债务重组协议、法院判决、国有企业债转股批准文件;(7)与关联方的往来账款必须有法院判决或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证明。5.对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1)存货盘点表;(2)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3)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4)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5)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6.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4)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5)残值情况说明;

(6)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7.对被盗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1)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2)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8.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固定资产盘点表;

(2)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9.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委托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说明;

(3)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4)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5)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10.对被盗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2)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11.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1)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2)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3)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项目报废,应当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技术鉴定意见;

(4)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

12.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

(1)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2)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13.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情形,应提供以下证据认定财产损失:

(1)资产被淘汰、变质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霉烂变质、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已毁损等的书面申明;

(3)中介机构或有关技术部门的品质鉴定报告;(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5)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6)有关资产的成本和价值回收情况说明;(7)被投资方清算剩余财产分配情况的证明。

14.企业的各项资产评估损失应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1)国家统一组织清产核资的文件(不包括国有资产日常管理中经常化、制度化资产清查);

(2)中介机构资产评估资料;(3)政府部门资产评估确认文书;(4)应税改组业务已纳税证明资料;

(5)免税改组业务涉及资产评估增值或损失已纳税调整证明资料。15.企业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应提供下列证据认定财产损失:(1)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及法律政策依据;(2)专业技术部门或中介机构鉴定证明;(3)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依据。

16.企业由于未能按期赎回抵押资产,使抵押资产被拍卖或变卖,其账面净值大于变卖价值的差额部分,提供拍卖或变卖证明。

17.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处理的批复; 18.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二)办理期限

企业发生的各项需审批的财产损失应在纳税终了后15日内集中一次报税务机关审批。企业发生自然灾害、永久或实质性损害需要现场取证的,应在证据保留期间及时申报审批,也可在终了后集中申报审批,但必须出据中介机构、国家及授权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的鉴定材料。(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三)审批权限 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发生的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财产损失(包含金融企业的财产损失,不含因政府规划搬迁、征用等发生的财产损失及金融企业呆帐损失)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报省国家税务局审批,3,000万元以下(不含3,000万元)的报广州、各地级市国家税务局审批,县(市、区)级国家税务局的审批权限,由广州、各地级市国家税务局确定。

(四)审批期限

县(市、区)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做出审批决定;市(地)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省级税务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自受理之日起六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因情况复杂需要核实,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做出决定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天,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3)政府部门有关撤销、责令关闭等的行政决定文件;(4)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死亡、失踪证明;

(5)逾期三年以上及已无力清偿债务的确凿证明;

(6)债权人债务重组协议、法院判决、国有企业债转股批准文件;(7)与关联方的往来账款必须有法院判决或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证明。5.对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1)存货盘点表;

(2)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

(3)存货保管人对于盘亏的情况说明;

(4)盘亏存货的价值确定依据(包括相关入库手续、相同相近存货采购发票价格或其他确定依据);

(5)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6.对报废、毁损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及保险赔偿或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小的存货由企业内部有关技术部门出具技术鉴定证明;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存货,应取得国家有关技术部门或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技术鉴定证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4)企业内部关于存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审批文件;(5)残值情况说明;

(6)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赔偿说明和内部核批文件。

7.对被盗的存货,其账面价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依据下列证据认定损失:

(1)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2)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8.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固定资产盘点表;

(2)盘亏情况说明,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盘亏,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由中介机构进行职业推断和客观评判后出具经济鉴证证明;(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和内部核准文件等。

9.对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出具的鉴定证明;

(2)单项或批量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企业应逐项作出专项说明,并委托有技术鉴定资格的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说明;

(3)不可抗力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战争等)造成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应当有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鉴定报告,如消防部门出具受灾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事故现场处理报告、车辆报损证明,房管部门的房屋拆除证明,锅炉、电梯等安检部门的检验报告等;

(4)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情况说明及内部核批文件;(5)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10.对被盗的固定资产,其账面净值扣除保险理赔以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向公安机关的报案记录,公安机关立案、破案和结案的证明材料;(2)涉及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3)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公司理赔情况说明。

11.因停建、废弃和报废、拆除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以下证据:

(1)国家明令停建项目的文件;

(2)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工程停建、拆除文件;

(3)企业对报废、废弃的在建工程项目出具的鉴定意见和原因说明及核批文件,单项数额较大的在建工程项目报废,应当有行业专家参与的技术鉴定意见;

(4)工程项目实际投资额的确定依据。

12.由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毁损的在建工程,其账面价值扣除残值、保险赔偿及责任赔偿后的余额部分,应提供下列证据:

(1)有关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

(2)涉及保险索赔的,应当有保险理赔说明;

(3)企业内部有关责任认定、责任人赔偿说明和核准文件。13.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情形,应提供以下证据认定财产损失:

(1)资产被淘汰、变质的经济、技术等原因的说明;

(2)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资产已霉烂变质、已无使用价值或转让价值、已毁损等的书面申明;

(3)中介机构或有关技术部门的品质鉴定报告;(4)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期限文件;

(5)有关被投资方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工商部门注销、吊销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决定文件;终止经营、停止交

第三篇:企业所得税税前费用扣除一览表

企业所得税税前费用扣除一览表

税前扣除一般不需要正式发票的情况总结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在实际过程中,许多财税人员认为,要扣除,就得要有正式发票(税务机关监制或授权印制),没有正式发票的,则不能税前扣除。实际上有些税前扣除项目不需要正式发票,而只需要内部凭证,仅仅要求纳税人能够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而不是实际支付的适当凭据就可以税前扣除。在此,笔者归纳以下几种类型,与大家共同学习、商讨。不妥之处,请与本人联系。

工资、奖金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是指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准予扣除。纳税人应制订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中应明确工资薪金总额范围并正确归集.《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社保费用、工会经费

公司提取的社保、工会经费上缴,取得社保缴费凭证、《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该费用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内部发生的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属于企业必要和正常的支出,应凭合法的适当凭据从税前扣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根据列入职工福利费范围支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扣除的适当凭据,如:职工困难补助费,只要是能够代表职工利益的决定就可以作为合法凭据,类似的还有如以货币形式按标准发放职工的各项补贴(如独生子女补贴)、救济费、安家费、葬费、抚恤费、探亲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社保。合理的福利费列支范围的人员工资、补贴是不需要发票的。需要提醒的是,对购买属于职工福利费列支范围的实物资产和发生的对外的相关费用应取得合法发票。

银行借款利息支出

企业向银行贷款,约定贷款期限为两年,利息按月计算,到期一次性付清,企业按期预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需提供相关的借款协议证明有关利息金额计提正确即可,而毋须提供也不可能提供其他外部凭证。

财产损失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如企业的库存商品盘亏、霉烂、现金被盗等情形。《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文件规定: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因发生永久或实质性损害而确认的财产损失须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才能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应在损失发生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企业提供的资料主要有:

(一)会计核算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

(二)资产盘点表;

(三)相关经济行为的业务合同;

(四)企业内部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文件或资料(数额较大、影响较大的资产损失项目,应聘请行业内专家参加鉴定和论证);

(五)企业内部核批文件及有关情况说明;

(六)由于经营管理责任造成的损失,要有对责任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情况说明;

(七)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和企业财务负责人对特定事项真实性承担税收法律责任的申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由资产拥有的国资委出具的资产处置证明;其他企业资产所有者出具的资产处置证明的监控;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报备内、外部证据的监控。

企业发生的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

支付违约金

根据增值税规定中对价外费用的界定,销售支付的违约金,不是价外费用,也不属于征收流转税范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违约支出,不需要取得发票,必须取得由收取方提供的合法、合理的依据,借此证明和判断赔偿行为的真实存在和进行会计及税务处理,具体的依据应包括:法院判决书或调解书、仲裁机构的裁定书、双方签订的提供应税货物或应税劳务的协议、双方签订的赔偿协议、收款方开具的发票或收据。

罚款支出

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罚款不涉及具体纳税行为,因此无法取得正式的发票。

需要提醒的是,纳税人生产、经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被有关部门处以的罚款以及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不得扣除;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金和罚款也不得扣除。

农民取得的农作物损坏补偿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取得的青苗补偿费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发[1995]079号)规定,乡镇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取得的青苗补偿费收入,属种植业的收益范围,同时,也属经济损失的补偿性收入,因此,对他们取得(由纳税人支付)的青苗补偿费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个人在取得此收入时未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不征收营业税,不需要使用税务机关监制的发票,可以凭赔偿协议与付款凭证进行财务处理。

自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企业自建厂房,材料自购,现工程结束,要转入固定资产。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只有发生有偿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或者提供劳务的行为才需要缴纳营业税,而纳税人自建的行为不属于有偿转让,也就不属于营业税的课税范围,因而相关的自建行为也就不需要开票,纳税人可以凭借自购材料以及其他合法有效的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并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接受捐赠的资产计提折旧

接受赠与方接受赠与的不动产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八项规定,接受捐赠收入组成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八项所称接受捐赠收入,是指企业接受的来自其他企业、组织或者个人无偿给予的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在计税价格的确认上,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并按规定计提折旧。

未竣工结算的在建工程、已投入使用的资产计提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第4 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及准则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后,由于尚未取得工程款发票,因此公司计提的折旧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待工程决算并取得发票后,才能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将所提折旧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支付给境外企业的劳务费用

如果设计行为全部发生在境外,则不需要在中国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因此不需要正式发票。不过,应提供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支付外汇证明、合同等。

纳税人计提六类准备金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及其《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与生产经营有关且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准予税前扣除。截至2009年12月底,企业按规定计提的下列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准予税前扣除:

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证券行业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3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证券行业按照以下规定提取的证券类准备金和期货类准备金,可以税前扣除。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准备金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48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止,保险公司按照以下规定缴纳或提取的保险保障基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准予税前扣除。

3.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2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以下规定提取的担保赔偿准备、未到期责任准备,准予税前扣除。

4.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4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和城乡信用社等国家允许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企业按照以下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准予税前扣除。

5.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保险公司提取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0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保险公司按照以下规定计提的巨灾风险准备金,准予税前扣除。

6.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9号)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金融企业按照以下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税前扣除。

准备金是纳税人所得税申报时的主要纳税调整项目,纳税人要关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于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即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但是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允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应及时调整,以避开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目前除上述6类准备金外,其他各类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均不得税前扣除。<阮观健>

网友王佳俊整理的一份所得税税前扣除明细表

费用类别扣除标准/限额比例说明事项(限额比例的计算基数,其他说明事项)职工工资据实任职或受雇,合理加计100%扣除支付残疾人员的工资职工福利费14%工资薪金总额职工教育经费2.5%工资薪金总额8%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全额扣除软件生产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职工工会经费2%工资薪金总额业务招待费(60%,5‰)发生额的60%,销售或营业收入的5‰;股权投资业务企业分回的股息、红利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作为收入计算基数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15%当年销售(营业)收入,超过部分向以后结转30%当年销售(营业)收入;化妆品制作、医药制造、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不得扣除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捐赠支出12%利润(会计利润)总额;公益性捐赠;有捐赠票据,名单内所属内可扣,会计利润≤0不能算限额利息支出(向企业借款)据实(非关联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非金融向金融借款同期同类范围内可扣(非关联企业间借款)非金融向非金融,不超过同期同类计算数额,并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权益性投资5倍或2倍内可扣(关联企业借款)金融企业债权性投资不超过权益性投资的5倍内,其他业2倍内据实扣(关联企业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提供资料证明交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企业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利息支出(向自然人借款)同期同类范围内可扣(无关联关系)同期同类可扣并签订借款合同权益性投资5倍或2倍内可扣(有关联关系自然人)据实扣(有关联关系自然人)能证明关联交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利息支出(规定期限内未缴足应缴资本额的)部分不得扣除不得扣除的借款利息=该期间借款利息额×该期间未缴足注册资本额÷该期间借款额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间支付利息不得扣除住房公积金据实规定范围内罚款、罚金和被没收财物损失不得扣除税收滞纳金不得扣除赞助支出不得扣除各类基本社会保障性缴款据实规定范围内补充养老保险5%工资总额补充医疗保险5%工资总额与取得收入无关支出不得扣除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费用不得扣除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据实按规提取,改变用途的不得扣除财产保险据实特殊工种职工的人身安全险可以扣除其他商业保险不得扣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除外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按租赁期均匀扣除经营租赁租入分期扣除融资租入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可提折旧劳动保护支出据实合理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如上缴总机构管理费)不得扣除企业内营业机构间支付的租金不得扣除企业内营业机构间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不得扣除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得扣除所得税税款不得扣除未经核定准备金不得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规定范围内可扣不超过最低折旧年限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规定范围内可扣林木类10年,畜类3年无形资产摊销不低于10年分摊一般无形资产法律或合同约定年限分摊投资或受让的无形资产不可扣除自创商誉不可扣除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限额内可扣

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房屋建筑物改建支出,按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摊

2、租入房屋建筑物的改建支出,按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分摊

3、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按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摊

4、其他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年限不低于3年开办费可以扣除开始经营当年一次性扣除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据实审计及公证费据实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从事国家规定项目的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汇算时向税局申请加扣税金可以扣除所得税和增值税不得扣除咨询、诉讼费据实差旅费据实会议费据实会议纪要等证明真实的材料工作服饰费用据实运输、装卸、包装费等费用据实印刷费据实咨询费据实诉讼费据实邮电费据实租赁费据实水电费据实取暖费/防暑降温费并入福利费算限额属职工福利费范畴,福利费超标需调增公杂费据实车船燃料费据实交通补贴及员工交通费用08年以前并入工资,08年以后的并入福利费算限额2008年以前计入工资总额同时缴纳个税;2008年以后的则作为职工福利费列支电子设备转运费据实修理费据实安全防卫费据实董事会费据实绿化费据实手续费和佣金支出5%(一般企业)按服务协议或合同确认的收入金额的5%算限额,企业须转账支付,否则不可扣15%(财产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5%算限额10%(人身保险企业)按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0%算限额不得扣除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投资者保护基金0.5%~5%营业收入的0.5%~5%贷款损失准备金(金融企业)1%贷款资产余额的1%;允许从事贷款业务,按规定范围提取不得扣除委托贷款等不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不得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在税前扣除按比例扣除———关注类贷款2%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贷款———次级类贷款25%———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保险公司)25%本年保费收入的25%,适用经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保费补贴的种植业险种担保赔偿准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未到期责任准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50%当年担保费收入交易所会员年费据实票据交易席位费摊销按10年分摊同业公会会费据实票据信息披露费据实公告费据实其他视情况而定

第四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批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批

1、跨发放年终奖所得税处理

年终奖属于工资薪金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084号)第十七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工资薪金只有在进入当期损益即实际支付后才能计入工资总额按照扣除标准在税前扣除,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1、跨发放年终奖所得税处理:年终奖属于工资薪金范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084号)第十七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工资薪金只有在进入当期损益即实际支付后才能计入工资总额按照扣除标准在税前扣除,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2、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计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同时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所以,根据上述文件规定,如果公司未成立工会组织,也未向工会组织拨缴工会经费,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工会经费。而职工教育经费实际发生数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3、职工教育费所得税扣除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企业所得税法规中仅对职工教育经费的税前扣除做出了上述规定,对于职工教育经费包含哪些内容,未作规定,可参照会计方面的规定予以确认。

4、企业计提坏帐准备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第082号)规定:

(九)提取坏帐、呆帐准备金和坏帐、呆帐损失的管理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帐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也可以提取坏帐准备金。取消该审批事项后,主管税务机关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工作:1.应要求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说明坏帐、呆帐损失采取直接核销法还是备抵法。2.主管税务机关应着重审核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已计提准备金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重点是纳税人申报 1 扣除的准备金数额,是否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和《金融企业呆帐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的规定执行,其计算基数和比例有无超出规定的范围。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的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可提取5‰的坏帐准备金在税前扣除。为简化起见,允许企业计提坏帐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因此,可以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帐准备金。

5、年末应付职工薪酬跨支付可否税前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第十七条规定:工资薪金支出是纳税人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与其有雇佣关系的员工的所有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工资薪金只有在进入当期损益即实际支付后才能计入工资总额按照扣除标准在税前扣除,未实际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估价入账材料已结转成本能否税前扣除2008-08-18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084号)规定:“纳税人申报的扣除要真实、合法。真实是指能提供证明有关支出确属已经实际发生的适当凭据;合法是指符合国家税收规定,其他法规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收法规规定为准。”

所以,企业有关支出的税前列支应该有适当的凭证。如果单位暂估的成本在汇算前取得真实合法的凭据,那么汇算清缴时可以进行扣除。

6、某市财政局拨付基金是否应并入计税所得额:只有国家立项,并且有相关免税规定的基金才免征所得税,市财政拨付“××基金”应计入应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

7、工会经费如何税前列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会经费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678号)明确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交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8、土地作为无形资产摊销是否可在税前列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六十五条: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

用于职工住房建设的单位土地使用权不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其摊销不能在税前列支。

9、以前结余的福利费如何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以前提取的福利费有结余怎么办?2008年是否还可以提取?基数如何掌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从2008年起,企业不再提取福利费,按实际发生额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以内扣除。即低于14%按实际扣除,高于14%的部分,年终汇算时要进行纳税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第三条规定,2007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仍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未实际使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入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企业以前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第一,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有结余,2008年首先使用这部分结余数,如果不足再按工资、薪金总额14%计算扣除。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结余额非常大,当年实际发生数小于结余数。这种情况可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即使当年发生数超过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也不调整。但不能再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扣除。

例1,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5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40万元,当年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30万元怎样处理?

>>>虽然实际发生额40万元超过扣除标准30万元,但不需要调整,也不能再计提,结余的10万元可在2009年继续使用。

2.结余数小于实际发生数,不足部分可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扣除。这时应区分两种情况:

(1)结余数加上当年实际发生数,未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

例2,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3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

>>>2008年可扣除20万元,以前结余的10万元结零。

(2)结余数加上当年实际发生数,超过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

例3,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6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

2008年实际发生的60万元都可扣除。当年允许扣除的数额是50万元,余下的10万元是用了2007年的结余。

例4,2007年某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结余10万元,2008年实际发生70万元,按当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为50万元,怎样处理?

>>>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因为使用了上年结余后,当年允许扣除的最高限额是50万元。

第二,企业“应付福利费”科目出现赤字,要用自有资金(税后利润或盈余公积)冲减,不能用2008年按工资、薪金总额的14%计算的数额冲减赤字。

第三,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结余的福利费必须用在职工福利方面,如果改变用途,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不再提取福利费,原有的“应付福利费”科目是否保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九号第二条的规定,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职工薪酬包括职工福利费。所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应在“职工薪酬”科目中核算,应该设“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科目,用来归集核算发生的福利费支出。

10、企业预缴的所得税亏损弥补的处理:问:我们在所得税申报中发现《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通知》(国税函[2008]44号)所列新申报表取消了以前亏损弥补这一栏,那么是否意味着新的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是不允许弥补亏损的呢?我们咨询了当地税务机关,一些税务人员认为由于新的月(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取消了亏损弥补这一栏,新的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是不允许弥补亏损的。请问,我们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况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63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第4行“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填报说明第5条第3项相应修改为:“第4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

因此,企业预缴的所得税可以在弥补亏损后再进行申报纳税。

11、企业借私人部分款项利息税前扣除的处理:企业向个人借款支付的利息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在附有合法凭证和借款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能税前扣除。

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 号] 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所以,目前新企业所得税中未直接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率,需要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

12、离退休人员费用税前扣除问题:问:我公司实行效益工资,为了退休人员更好的生活,退休人员除了领取社会统筹养老金外,我公司还对其支付一些补助和福利,(例如:工资、医疗费用、卫生费、党支部 4 书记补贴、报刊杂志费、煤气补助,降温费补助、离退休干部健康养护费、节日福利等),这些支出能否在所得税前扣除,另外上级公司对此部分退休人员也有一部分拨款,我财务已经计入营业外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二十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

所以,贵公司发生的上述费用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3、总机构管理费:

问: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企业间支付的管理费等不得扣除”是不是说以后总机构管理费就不在批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另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企业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应当统一核算应纳税所得额,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行规定。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

14、房地产商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否需要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销售或经营费用。老税法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房地产开发企业,每一纳税可在销售(营业)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广告支出,超过比例部分的广告支出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纳税人每一纳税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5‰范围内,据实扣除。同时,老税法明确了广告费的列支条件,即广告费支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二是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取得相应发票;三是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未通过媒体传播的广告性支出,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

新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第五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及其标准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及其标准

1.工资、薪金支出:无限额,但要求“合理”。

政策依据:

□《实施条例》第34条: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国税函〔2009〕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1)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2)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3)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4)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

(5)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两个税收优惠: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工资费用的加计扣除,即在据实扣除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基础上,再按其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使用下岗职工的,可按年人均4000元依次扣除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企业所得税。冀地税函〔2009〕9号——《河北地方税务局关于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于已提取未发放的工资和奖金,欠发工资在次年汇算清缴期限内发放的,准予做为当年工资进行扣除。超过汇算清缴期限的,按下年实发工资进行税务处理。

例:某酒店10月份向职工发放下列支出:

(1)

基本工资(2)提成工资(3)奖金(4)加班补贴(5)生活困难补助(6)五险一金(7)工作服冬装(8)交通补贴(9)通讯补贴(10)取暖补贴(11)工伤医疗费(12)旅游费(13)差旅费补贴(14)员工会餐支出(15)过节费(16)发放月饼食用油等过节福利

请指出:哪些属于税法上的计算福利费的基数“工资总额”内容,哪些属于税法上的福利费支出内容,哪些属于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

答案:工资总额包括(1)(2)(3)(4);福利费包括(5)(8)(9)(10)(11)(14),其余不得列在福利费中进行税前扣除。应征个税项目:除(6)(7)(13)(14)外的所有项目。(注意有允许限额扣除项目)

工资中常见的涉税问题:

(1)工资表中签名不全,有未签领工资;

(2)一人代领多人工资手续不全,无法说明正当理由和充足证据;

(3)虚列人员工资或重复发放;

(4)未足额代扣个人所得税。

检查工资是否多列或虚列的主要方法:调取职工花名册、劳动合同、考勤表与工资表核对,查有无虚列人员;抽取部分职工询问工资发放情况,核实发放金额是否真实,有无多列或少列;对一人代领多人工资要求提供充足证据。

检查中涉及科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或应付职工薪酬)、管理费用、营业成本、其他应付款。

2.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4%、2%、2.5%内据实扣除。

扣除原则: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标准扣除,未超过标准的按实际数扣除,超过标准的只能按标准扣除。

政策依据:

(1)实施条例40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注意,这里的工资总额和职工福利费是指税法意义上的工资和福利费,与会计上的计量有很多差异,其内容由国税函〔2009〕3号规定:

(一)“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具体内容为:基本工资、工龄工资、职务工资、各种补贴津贴、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加班工资,其他与任职有关的支出),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二)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①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②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2009年省地税局又加入“通讯补贴”)

③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冀地税发〔2009〕48号——《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企业发放的通讯补贴应计入职工福利费,按规定比例在税前扣除。

注:以上各项费用在企业所得税中无限额,均按实际发生额列入职工福利费,在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4%以内税前扣除。凡税法中未列举项目不得在福利费中列支。如过节费、职工旅游费、逢年过节发放的实物福利等,在税法未明确前不得税前扣除。

补充资料:以上福利费如何征个人所得税:

(一)防暑降温费、交通补贴、通讯补贴、取暖费超标准部分征收个税

冀地税发〔2009〕46号——《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规定:

(1)各单位向职工个人发放的交通补贴(包括报销、现金等形式),按交通补贴全的30%作为个人收入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2)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当地政府(县以上)规定标准向职工个人发放的通讯补贴(包括报销、现金等形式)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标准部分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各类企业单位,参照当地行政事业单位标准执行,但企业职工个人取得通讯补贴的标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月500元,在标准内据实扣除,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或超过每人每月500元最高限额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当地政府未规定具体标准的,按通讯补贴(包括报销、现金等形式)全额的20%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石家庄市目前还未规定具体标准)

(3)各单位按照当地政府(县以上)规定标准向职工个人发放的防暑降温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部分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石家庄市目前还未规定具体标准)

(4)各单位按照当地政府(县以上)规定的劳动保护标准发放给个人的劳动保护用品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超过规定部分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当地政府未规定标准的,发放实物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发放现金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石家庄市目前还未规定具体标准)

(5)冀地税函〔2008〕236号——《河北地方税务局关于关于取暖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规定》:各类企业职工取得的取暖补贴按以下原则执行:

1.当地政府对企业的取暖补贴发放标准有具体规定的,按政府规定执行;没有具体标准的可参照当地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取暖补贴标准执行,但企业职工取得取暖补贴的标准最高不得超过3500元,在标准内据实扣除。

2.企业职工取得的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或超过3500元最高限额的取暖补贴,分摊到取暖期所属月份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取暖补贴仍然实行“暗补”的企业或企业职工不需要负担取暖费的,企业职工取得的取暖补贴收入应在发放月并入其当月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以下“福利”不计税

企业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应提供当地正规医院的医疗费用凭证,急诊证明材料等)、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企业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企业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

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费用。

(2)实施条例41条: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

(3)实施条例42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扣除。

职工福利费中易出现的涉税问题:(1)列支不属于福利费的项目;(2)超限额部分未代扣代缴个税;(3)使用白条等不合法票据。3.社会保险费与商业保险:按标准扣除(1)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准予扣除。

(2)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3)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商业保险费准予扣除。说明:特殊工种人身保险是法律法规强制缴纳的,是有强制性规定的保险,企业自愿为职工投保的人向安全保险不得税前扣除。(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电工、起重工、锅炉工、压力容器操作工、焊工、建筑登高作业人员、机动车驾驶员、瓦斯检验人员、爆破作业人员等。)

(4)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

提示:关于纳税人向商业保险机构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扣除问题

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纳税人向社保机构、医保机构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在其职工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允许扣除。但纳税人向商业保险机构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在计税时不得扣除。

参考资料:五险一金的缴付比例:

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20%,个人8%)、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8%,个人2%)、失业保险费(单位2%,个人1%)、工伤保险费(单位1%)、生育保险费(单位0.8%)住房公积金(单位11%,个人7%)补充养老保险(不超过4%)

补充资料:企业年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国税函[2009]694号《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企业缴付的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其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企业缴费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

(2)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3)企业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将限期责令企业按以下方法计算扣缴税款:以每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应扣缴税款。

以企业每个月为员工年金账户缴费400元为例,如果每个月缴费,就可以按5%的税率计算,年纳税额为400×12×5%=240(元);如果按季度缴费,年纳税额为(400×3×10%-25)×4=380(元);如果按半年缴纳企业缴费,年纳税额为(400×6×15%-125)×2=470(元);如果按缴纳企业缴费,年纳税额400×12×15%-125=595(元)。

上述企业年金仅适用向社保机构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向商业保险机构交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要全额并入职工当月工资计算个税。

注:社保费的个人缴费部分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允许扣除。

4.利息费用:限额扣除

扣除原则: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利息费用,按下列规定扣除。

(1)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业的各项存款利息支出和同业拆借利息支出、企业经批准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可据实扣除。

(2)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许扣除。

第一种情况:个人贷款、企业使用发生利息的扣除问题(冀地税函[2006]244号)

对个人将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企业使用(个人与企业之间必须有相关的协议)发生的利息,在确认该项贷款直接划入企业银行账户,利息支出由企业账户划出后,允许企业在计征所得税时扣除。

第二种情况:企业向股东或其他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按财税[2008]121号计算扣除。(国税函[2009]777号)

即:纳税调增金额=超过一般贷款利率的利息支出+不允许扣除的债资比例超过标准比例的利息支出。例:甲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000万元,向股东借款2000万元,利率8%,当年支付利息160万元,银行一般贷款利率为6%。则超过一般贷款利率的利息支出=2000*(8%-6%)=40万元;债资比例=2000/3000﹤2未超过标准比例(2倍)。纳税调增金额为40万元。

第三种情况:企业向其他内部职工或其他个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同时符合2个条件的,按不超过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扣除:(1)借贷真实合法、有效,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法行为;(2)签订了借款合同。(国税函[2009]777号)

第四种情况:由集团公司统贷统还的,凡能提供集团公司贷款合同和利息计算分配表的,支付给集团公司的利息可税前扣除。

第二、三两种情况下的利息支出,税务机关均要求提供借款合同和利息支付合法票据(非金融企业或个人需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方允许限额扣除,同时应按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全额代扣个人所得税。

5.业务招待费:按营业收入的5‰和实际发生额的60%双限额扣除

政策依据:

《实施条例》第43条: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国税函〔2009〕20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执行中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扣除限额时,其销售(营业)收入额应包括《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视同销售(营业)收入额。

【例】某工业企业2009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50万元,当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则该企业当年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招待费为()万元。

【答案】20万元

注意计算步骤:

(1)确认实际发生数=50万元

(2)计算招待费第一限额=50×60%=30(万元)

(3)计算招待费第二限额=4000×5‰=20(万元)

(4)确认准予税前扣除数=20万元

(5)确认纳税调增数=50-20=30(万元)6..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按营业收入的15%限额扣除,可结转下年。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扣除。

【例】某酒店2009餐饮收入5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0万元,营业外收入60万元。该支付广告费80万元,业务宣传费为50万元。则该企业准予在税前扣除的费用()万元。

【答案】90万元

注意计算步骤:

(1)确认实际发生数=80+50=130(万元)

(2)计算广告宣传费限额=(500+100)×15%=90(万元)

(3)确认准予税前扣除数=90万元

(4)确认纳税调增数=130-90=40(万元)注意: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扣除限额时,其营业收入额应包括《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视同销售营业额。即计算基数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

7.租赁费:均匀扣除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按照以下方法扣除:

①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

②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规定构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

8.劳动保护费: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劳动保护支出(有发票,无限额),准予扣除。

9.汽修费、会议费、差旅费的扣除

(1)我省关于企业租用个人汽车发生修车费的扣除问题(冀地税函[2006]244号)

对以个人名义贷款购买但使用权归企业的汽车,企业与个人之间有租赁合同或协议的,企业按租赁合同或协议支付的租赁费允许扣除。如果在租赁合同或协议中约定修车费由企业负担的,对个人发生的修车费允许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扣除。

冀地税函〔2009〕9号又予以明确:

企业借用个人的车辆,企业与个人之间必须签定租赁协议,如租赁协议中明确规定该车发生的汽油费、修车费由企业负担的,则相关的汽油费、修车费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

(2)关于会议费的扣除问题(冀地税函[2006]244号)

对纳税人内发生的会议费,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准予扣除。

(一)会议名称、时间、地点、目的及参加会议人员花名册;

(二)会议材料(会议议程、讨论专件、领导讲话);

(三)会议召开地酒店(饭店、招待处)出具的服务业专用发票。

企业不能提供上述资料的,其发生的会议费一律不得扣除。

(3)关于差旅费补贴的扣除问题(冀地税发〔2009〕48号)

纳税人支付的差旅费补贴,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准予扣除。

(一)有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二)有明确的差旅费补贴标准;

(三)有合法有效凭证(包括企业内部票据)

差旅费补贴标准:(地税函〔2008〕80号):

一、伙食补助费

(一)省内出差,在途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为每人每天50元,工作期间不再发放伙食补助。

(二)省外出差,在途期间的伙食补助为每人每天50元,工作期间能够出具有效凭证的按文件规定标准执行,没有有效凭证的按每人每天25元补助。

二、公杂费

(一)出差人员持有效凭证的,省内出差,在途期间按每人每天30元补助,工作期间按每人每天15元补助;省外出差,无论在途和工作期间,均按每人每天30元补助。

(二)出差人员无有效凭证的,出差期间按每人每天15元补助。

三、参加学习和培训期间的差旅费

(一)公杂费在外地学习、进修、培训期间的个人公杂费由所在单位按每人每天5元定额包干发给。

(二)伙食补助费学习、进修、培训期间主办单位不负担费用的,持有效凭证的,按出差人员补助标准上限据实核领伙食补助费;无有效凭证的,按每人每天20元定额补助。

本补充规定自2008年3月1日起实行。

《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冀地税函[1996]222号)规定:单位对个人实行差旅费包干办法,个人取得的差旅费包干收入,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总原则是按合法的差旅费凭证据实扣除,不能提供凭征的按包干收入的 20%-40%扣除,具体标准由主管税务机关确定。

10.固定资产折旧:

无论企业何时购置的固定资产,其固定资产标准、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均可按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执行,但应做好相应的纳税调整。

A:折旧范围: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

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

2.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3.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4.已足额提取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5.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6.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7.其他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B:残值: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C:固定资产折旧的最低年限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D: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11固定资产修理费和装修费

企业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一般可直接税前扣除,但下列支出要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不得直接扣除。

(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含装修费);

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含装修费);

A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B企业所得税法所指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①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②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12.捐赠支出:会计利润的12%限额扣除

①企业发生的非公益性捐赠支出(指直接捐赠),一律不得扣除。

②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有捐赠收据),不超过利润总额(指会计利润)12%的部分,准予扣除。

【例】某企业2009实现会计利润总额40万元,经审查,当年“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了通过当地民政部门向地震灾区的捐赠10万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计算该企业当年允许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额。

答案:

(1)允许税前扣除额==40×12%=4.8(万元);

(2)纳税调增数=10-4.8=5.2(万元)13.资产损失:审批扣除

企业当期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盘亏、毁损净损失,由其提供清查盘存资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准予扣除;

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等原因不得从销项税金中抵扣的进项税金,应视同企业财产损失,准予与存货损失一起在所得税前按规定扣除。

15.纳税人以前发生的成本和费用的扣除

冀地税发〔2009〕48号——《河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通知》规定:

对纳税人发生的成本或费用,如果在次年5月31日以前取得了相关合法票据的,允许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相关票据在次年5月31日以后取得的,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一律不得扣除。

16关于承包费的扣除问题(冀地税函[2006]244号)

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后,以承包人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其上缴的承包费,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不得扣除。

(三)、不得扣除的项目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2.企业所得税税款、增值税款、滞纳金、罚款。

3.行政性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4.以不合法票据列支的成本、费用。

5.超过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支出。

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如坏账准备金。

8.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9.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如个人车险、电话费等消费支出;外单位费用支出;上成本费用等。

(四)亏损弥补

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暂行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计算公式:

亏损=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0

注: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亏损

税法规定,企业某一纳税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的所得弥补,下一的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下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审批依据及附报资料一览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限额标准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限额标准 1、纳税人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采取直线折旧法。(国税发[2000] 84号) 2、企业计算可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明细表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明细表 说明事项(限额比例的计政策依据 费用类别 扣除标准/限额比例 据实 职工工资 加计100%扣除 职工福利费 14% 2.5% 职工教育经费 8% 全额扣除 职工工......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一、工资薪金支出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税前扣除。应从如下三个方面理解上述规定: 一是允许税前扣除的,必须是企业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支......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申请受理回执

    GNGS-QL-QT042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申请受理回执:贵公司报送的下列扣除项目申请,经审核,资料齐全,已予受理: 1、 2、 3、受理人:受理部门:受理日期:年月日......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2018)【附解读】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以下简称“税前扣除凭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规范税收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制......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合集)

    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管理,规范税收执法,优化营商环境,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企业所......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

    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 【发布日期】: 2007年11月19日 字体:【大】【中】【小】 一、业务概述 企业的各项财产损失,企业提请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经税务机关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