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

时间:2019-05-14 12: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

第一篇: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

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

一、被拘人员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1、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受保障,享有不被他人侮辱、体罚、虐待的人格权利、患病有权得到治疗。

2、随身携带的非生活必需品与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出所时返还。按照规定由拘留所代为保管的财务出现损坏、灭失(不可抗力因素除外)的,由拘留所照价赔偿。

3、在拘留所内购买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不超出当地市场零售价格,“亲情餐”价格需公示,所内消费均被拘人员本人签字确认。

4、按照规定的标准获得饮食,民族饮食习惯得到尊重。

5、按照规定获得法律道德教育,每日有不少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时间。

6、拘留所不得强迫被拘留人员从事生产劳动。

7、被拘留人员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或者被拘留人员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拘留所应当给予表扬。

8、被拘留人员在遵守拘留所通信、会见管理规定的同时,享有与他人来往信件不受检查和扣押及在会见区会见的权利。

9、被拘留人员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

10、提出举报、控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暂缓执行拘留的,拘留所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转送有关部门,不得检查或者扣押。

二、被拘留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1、被拘留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拘留所的管理规定,服从管理,接受教育。

2、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按照作息时间和指定范围进行活动,内务要整洁,物品摆放要规范整齐。

3、严禁将刀具、利器、绳索、香烟、火柴和打火机等违禁物品带入监室。

4、严禁哄闹、打架斗殴,殴打、欺辱他人,故意损毁他人财物。

5、严禁预谋或者实施逃跑,未经法律程序不能离开拘留所。

6、生病及时报告,如实陈述病情,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不准私藏药品,不准自伤、自残、绝食或者装病。

7、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改过自新,认真做笔记,写心得体会。

8、爱护公物,不准损坏拘留所公共设施、装备和物品,不准随意刻画,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9、发现其他被拘留人员有预谋、实施逃跑、行凶、自杀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立即报告或者制止,不得隐瞒、包庇。

10、请假出所时间不计入拘留期限,请假期满,被拘留人员需返回执行剩下的期限。

第二篇:拘留所条例 规定不得强迫被拘者劳动

拘留所条例 规定不得强迫被拘者劳动 张洋

《拘留所条例》已于2012年2月15日由国务院第1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4月1日起施行。日前,记者就这部行政法规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安部有关负责同志。

问:为什么要制定《拘留所条例》?

答:拘留所是依法执行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以及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场所。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1990年公安部公布施行的《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拘留所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各地拘留所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有必要将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教育模式和执法程序上升为行政法规。在此基础上,条例得以制定并出台,将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规范执法,提高拘留所执法管理水平,维护和保障被拘留人合法权益。

问:拘留所拘留的对象有哪些?

答:我国法律规定了四种拘留: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其中,被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关押在看守所,其他三种拘留对象都在拘留所执行拘留。

被行政拘留的人员,是指被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安全法》等有关法律给予拘留行政处罚的人员;

被司法拘留的人员,是指被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决定拘留的人员;

被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人员,是指被公安机关按照《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依法决定拘留审查的外国人、按照《集会游行示威法》和《戒严法》等法律依法现场立即予以拘留的人员,对这些人员只是在拘留所采取临时性的强制性拘留措施,公安机关经审查后再依法作出处理。

考虑到行政拘留、司法拘留是处罚性拘留,与行政强制措施性质拘留有所不同,条例把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放在附则中规定,要求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人员分别拘押,具体管理办法授权国务院公安部门参照本条例规定。

问:《拘留所条例》主要规定了哪些内容?

答:一是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拘留所的设置和保障,解决了长期困扰拘留所工作的基础性、保障性难题。

二是健全完善了拘留所的职责。条例将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和行政强制措施性质的拘留人员全部纳入拘留所的收拘对象,完善了对被拘留人员的相关管理规定。

三是明确了基本工作规范。条例全面地对拘留所的收拘、安全检查、值班巡视、应急处置、生活卫生、教育工作、请假出所、解除拘留等各个执法和管理环节作出了规定。

同时,条例还突出了对被拘留人合法权益的保障。

问:条例对保障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有哪些具体规定和要求?

答:条例将保障被拘留人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作为立法原则,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一是在权利义务告知方面,要求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告知被拘留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当遵守的规定。要求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拘留人家属。

二是在生活饮食方面,要求拘留所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为被拘留人提供饮食,并尊重被拘留人的民族饮食习惯。

三是在医疗卫生方面,拘留所应当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做好防病、防疫、治疗工作。对患病的被拘留人应当及时治疗。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患有精神病、传染病或者病情严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应当建议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停止执行拘留的决定。

四是在日常作息方面,明确了被拘留人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拘室外活动时间;不得强迫被拘留人从事生产劳动。

五是在通信权方面,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通信权利,被拘留人与他人的来往信件不受检查和扣押。

六是在会见权方面,拘留所保障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的会见权利。

七是在检举控告权方面,被拘留人提出举报、控告,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者申请暂缓执行拘留的,拘留所应当在24小时内将有关材料转送有关机关,不得检查或者扣押。

八是在对女性被拘留人权利保障方面,要求对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对女性被拘留人的直接管理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

九是特殊情形下的请假出所权,被拘留人遇有参加升学考试、子女出生或者近亲属病危、死亡等情形的,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提出请假出所的申请,拘留决定机关应当在被拘留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12小时内作出是否准予请假出所的决定。

问:条例在规范拘留所民警执法管理工作方面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规范拘留所民警的执法,保障拘留的正确执行,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是条例立法的根本目的。对此,条例作了相应的规定:

一是规定拘留所应当凭拘留决定文书收拘被拘留人,对可能被错误拘留的应当通知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处理决定,对符合法定不予收拘情形的,拘留所不予收拘,并通知拘留决定机关;

二是规定拘留所应当建立值班巡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医疗卫生防疫制度,对被拘留人实行分别拘押和监管制度,进行法律道德教育,对有违法行为的被拘留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使用警械;

三是规定了对拘留期满的被拘留人解除拘留以及对有其他违法行为需要移交给有关机关和单位继续处理的情形。

第三篇:治安拘留所被拘留人员行为规范

治安拘留所被拘留人员行为规范

公监管(2001)112号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维护治安拘留所的饿正常工作秩序,规范被拘留人员行为,更好地实施管理和教育,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被拘留人员的言行准则,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章 基本规范

第三条 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改过自新的正确态度。

第四条 严格遵守治安拘留所的有关规定,服从管理和教育。

第五条 努力学习,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主动汇报思想,如实讲清自己的问题。

第六条 积极举报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现其他人员有违反规定以及有脱逃、行凶、自杀等行为的,要立即报告或制止,不得隐瞒、包庇。

第七条 爱护公物。

第八条 按照规定及时交纳伙食、医疗费用。

第三章 生活规范

第九条 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制度,按作息时间和指定范围进行活动。

第十条 听到起床号,立即起床。未经批准,不得卧床不起。白天除午睡时间外,其他时间未经批准不准随意躺卧。

第十一条 起床后按要求整理好内务,按顺序洗漱和上卫生间。

第十二条 被褥、鞋子、洗漱用品、饭盆几其他生活用品,按指定位置摆放整齐。

第十三条 按顺序用餐,不准敲击餐具,不准抢吃多占,不准乱倒剩饭,不准浪费粮食。

第十四条 男性被拘留人员不准赤身裸体,女性被拘留人员不准只穿背心和三角裤。

第十五条 按指定铺位睡觉,不准擅自调换铺位。不准蒙头睡觉。不准喧哗、耳语或从事其他影响他人睡眠的活动。

第十六条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扔废弃物,严禁在室内吸烟。

第十七条 搞好个人清洁卫生,按规定理发、洗澡。

第十八条 保持餐具清洁,注意饮食卫生。

第十九条 文体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内进行。

第二十条 有病要及时向管教民警或医生报告。就诊时要如实陈述病情,遵从医嘱,配合治疗,不准无理取闹,指名要药。

第二十一条 自伤、自残或装病者、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第四章 学习规范

第二十二条 必须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第二十三条 遵守学习纪律,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学习秩序。

第二十四条 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深刻反思,改过自新,认真作笔记,写心得体会。

第二十五条 学习时间内,不准从事其他活动。

第二十六条 讨论时必须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积极发言。

第二十七条 爱护书籍、报刊杂志等学习材料,不得损坏或占为己有。

第五章 文明礼貌规范

第二十八条 举止文明,不准打闹,不准勾肩搭背,不准做低级下流动作。

第二十九条 礼貌用语,说话和气,不准说谎话、粗话、脏话。有求于人时,使用“请”、“您”等敬语;有愧于人时,使用“对不起”、“请原谅”等歉词;有助于人时,使用“没关系”、“别客气”等谦词;得到别人帮助时,使用“谢谢”、“麻烦您了”等用语。

第三十条 对工作人员要使用姓氏加职务的称谓。

第三十一条 被拘留人员之间一律称呼姓名,不准叫外号、绰号,不准称兄道弟。

第三十二条 遇有来宾参观和领导视察时,应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领导的问话,要如实回答。视察过程中,不准围观,品头论足,不准到门、窗张望及擅自接近攀谈。

第三十三条 有事找民警,要喊“报告”。听到民警呼唤时,应立即答“到”。对民警问话,必须有问必答。回答问话时不得指手划脚。

第六章 劳动规范

第三十四条 必须参加组织的生产劳动,端正态度。服从安排,听从管理,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劳动任务。

第三十五条 必须注意劳动生产安全,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劳动生产操作规程。

第三十六条 不准把自己应完成的任务强加于他人。

第三十七条 不准擅自离开劳动场所,不准携带违禁品和与劳动生产无关的物品进出劳动场所。

第三十八 劳动结束时要清点工具,按规定摆放整齐。不准将工具、原料、产品等带回寝室或隐藏,丢失工具等物要立即报告并进行查找。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九条 各级公安监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被拘留人员行为规范考核奖励办法。

第四十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6 | 评论

第四篇:刑释解教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刑满释放人员的权利

刑满释放人员的权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二、2004年6月15日,由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牵头,自治区司法厅、自治区民政厅、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七部门配合下,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中央综治委等八部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通知旨在鼓励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自主创业。其中对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实行扶持的有以下政策:

(一)对刑释解教人员参加培训的培训费按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培训补助办法(暂行)》所确定的范围和标准减半收取。

(二)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前从事个体经营(建筑、娱乐业以及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除外)的,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三)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责任田和社会保障:对城市户籍的,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各级民政部门应将其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在服刑、劳教前已经参加失业保险或者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其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后,符合条件的,可以按规定享受或者恢复失业保险待遇。

对被判刑或者劳教前已经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对被判刑、劳教前已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刑释解教人员,可按服刑或者劳教前的标准继续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以后的养老金调整。

农村籍的,在回原籍居住地后,应及时落实责任田(山、地)。因无生活来源造成生活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出据证明、乡镇司法所和民政办报县(市、区)司法局、民政局审核同意后,可领取地方政府临时社会救济。

二、关于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安置、是否能会原单位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

(一)关于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安置问题给贵州省劳动局的复函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82-05-10 生效日期: 1982-05-10 发布部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发布文号:

你局(82)黔劳配字第26号函悉。关于贯彻执行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纪要》,如何安置刑满释放人员就业问题,简复如下:

1、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保留职工身份的,可仍回原单位安置工作,或由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分配到其它单位工作。其工龄按现行规定办理。其工资待遇,可按捕前的工资等级执行。

2、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已被原单位除名或开除的,原单位同意接收,又有增人指标的,可回原单位按重新就业对待。其工龄按现行规定办理。其工资待遇,可按所从事的工作,经过考核,评定工资等级,但一般不得超过判刑前的水平。

3、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已被原单位除名或开除、原单位不同意接收的,或捕前系城镇无业人员的,由当地有关部门按一般待业人员同样对待。

4、刑满释放的人员,捕前为农业户口的,一律回农村,由社队安排参加农业生产或其它生产劳动。

(二)司法部关于严格控制刑满释放人员留场(厂)安置的通知 发布部门: 司法部 发布文号: 一九八一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纪要》,一九八四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关于做好犯人刑满释放后落户和安置工作的通知》。几年来,各地劳改机关积极贯彻中央指示,认真调整刑满留场就业政策,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清理原有留场就业人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五年来,全国又留了近XX名刑满人员(不包括强制留场人员)。据统计,其中不属于生产需要的有××人,占××。照此下去,几年之后我们将再次背上一个大包袱,形成新的历史问题。

据初步调查,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家居农村的人嫌农业劳动苦,收入低,而留在劳改单位,年轻的可以转工、办农转非,年老的可以养老、吃劳保。为此以种种理由要求留场,有的甚至通过关系开具假证明。二是有的基层组织,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不愿接收刑满释放人员,把矛盾推向劳改单位。三是少数干警仍持有劳改单位包揽一切的旧观念,对留场(厂)人员审查、控制不严;个别干警甚至把一些有关系的或所谓“听话”的人留下来。应当指出,这样做,既不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也不符合中央确定的新时期的留放政策.还将削弱劳改机关惩罚犯罪、改造罪犯的职能,并加重劳改单位的负担,影响劳改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决纠正。为此,特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1、留放工作要严格依法办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 一百五十六条规定:罪犯执行期满,“由执行机关发给刑满释放证”。关于留场(厂)政策,“八劳”会议《纪要》已有原则规定。关于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公安部等五部《关于犯人刑满释放后落户和安置的联合通知》也已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劳改单位必须严格遵循这些法律和法规,该留则留,该放的坚决放。要向社会宣传劳改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求得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协助,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工作。对那些不依法办事,不接收刑满释放人员的地区和部门,劳改单位要据理力争,并将有关情况积极向省(市、区)人民政府或政法委报告,求得妥善解决。

2、鉴于劳改生产的需要,今后劳改单位对刑满释放人员中的三级以上技工.技术员、工程师、医师,或具有同等水平的科技人员,在做好思想工作、征得本人同意后,报经省(市、区)劳改局审批,予以正式录用。对家住农村的,要从严掌握,一般只录用生产必需的技术骨干。劳改单位在上报录用材料时,必须附有当地劳动部门或本单位技术部门的技术等级考核证明,由劳改局劳资(就业)、狱政部门共同审批,并确定相应的待遇。

3、应当指出。当前劳改生产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不是一般劳动力。因此,对一九八二年以来留场尚未转工的刑满人员,各地都要进行一次甄别。凡不是生产必需的,要抓紧清理。此项工作要求明年上半年完成。

4、除录用的生产技术骨干外,对原住大中城市但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或短期内放不出去的刑满人员,可作为暂留待迁人员,一律调到农业和矿业单位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可与其签订短期合同,安排临时劳动,参照当地规定的同类临时工的工资发给劳动报酬;合同期满后,继续督促其离场。对他们一般不予转工,也不得享受正式工人待遇(包括调整工资、公费医疗、探亲假等)。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目前暂时参照当地民政部门的标准给予生活救济,并随时与其捕前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民政部门或亲友联系,一有条件,立即清理。

五、各省(市、区)劳改局要加强劳动工资计划管理,掌握各劳改单位劳动力的定员,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劳动力的变化情况,制定下达职工劳动工资计划,定期检查各单位执行情况,并把此项工作列为单位考核的内容之一。

(三)关于刑满释放人员不能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批复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9-08-02 生效日期: 1999-08-02 发布部门: 司法部

发布文号: 司复(1999)6号 江苏省司法厅:

你厅苏司基(1999)012号《关于刑满释放人员能否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司法部1989年11月10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法律服务所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89)司发基字第208号)(以下简称《意见》)第四条对专职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从业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模范遵守法纪”是从事专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不论在申请执业前,还是在获准执业后,凡因故意犯罪受到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均不符合《意见》所规定的从业条件。你厅1998年8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苏司基(1998)第012号)中有关基层法律服务所不得聘用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的规定,符合我部《意见》的原义。

因此,对于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已领取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证件的,应当认定其《法律服务执照》无效,其所在的法律服务所应当予以辞退,收回其《法律服务执照》,并报核发执照的司法行政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此复

(四)关于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后如何确定职务和工资等问题给河南省人事厅的复函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1-03-27 生效日期: 1991-03-27 发布部门: 人事部 发布文号:

你厅(1990)豫劳人惩便字第1号函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1、因为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所以,原国家劳动总局(82)劳总字029号文件中的“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期间保留职工身份的,可回原单位安置工作,„„其工资待遇,可按捕前的工资等级执行”之规定,不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受刑事处罚的工作人员。

2、按照1982年10月29日劳动人事部劳人干(1982)160号文第五条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劳动教养,应区别情况进行适当处理。对仍保留公职,在劳动教养期间悔改表现好的,期满后回原单位分配适当工作。分配工作时,其职务和工资级别,可比照原劳动人事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级奖惩暂行处理办法》(劳人干[1987]62号)第 六条中“察看期满分配正式工作„„,一般按低于受撤职处分的职级待遇重新予以确定”的原则办理。

(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内务部、劳动部关于刑满释放解除教养后能否回原单位就业及其批准权限问题的批复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63-11-04 生效日期: 1963-11-04 发布部门: 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内务部、劳动部 发布文号:(63)法研字第151号、(63)公发(劳)803号、(63)内人干二字第292号、(63)中劳配字455号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安厅、人事监察厅、劳动局: 你省七月十七日黑劳调李字第79号请示报告收悉。现答复如下:

1、关于原系国家职工被判处徒刑(包括监外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是否一律开除公职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的精神,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是经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徒刑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其职务自然撤销,可以不再办理纪律处分的手续。国家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可以按照这个原则处理。对于没有依法判处管制的劳动教养分子,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一般都应当开除,并经主管行政机关做出书面决定。

2、刑满释放、解除教养后,对已被开除公职的人,是否可以批准录用为国家职工问题。

我们的意见,对这些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的人员,目前一般不重新录用。但是,人民内部犯法分子,原来罪行情节较轻,改造期间一贯表现良好,有关部门又很需要的,可以录用。录用为干部的,须经人事部门批准,录用为工人的,须经劳动部门批准。录用后对他们要加强教育。而在2007年11月6日开始施行的《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里有这样的规定:“第十七条下列人员不得报考公务员:(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2)曾被开除公职的;(3)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根据这一规定,刑满释放人员是不可以回到原单位继续上班当公务员的。

(三)其他不能从事的行业

我国《律师法》第七条规定:受过刑事处罚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但过失犯罪的除外。《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公证法》第二十条规定: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公证员。

第五篇: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06-7-21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MIPRO咪宝行业领先导游系统移动扩音,声声入耳

嘉强电子提供数字导游系统,大型企业,政府单位,外宾接待,国际会议,博物馆,旅游业..无线导游器 无线导游器天津恒达科技专业经营无线导..天津恒达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经营无线导游器,生产语音讲解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

百度推广

1.概述

权利和义务,是个多义的、广泛的范畴。在社会生活中,个人或组织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所讲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是指导游人员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所谓法律权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导游人员的法律权利,是指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的权能或利益。这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导游人员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一切法律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享有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申诉和请求保护。

所谓法律义务,是与法律权利相对称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它表现为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导游人员的法律义务是指导游人员依法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例如《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这就是法规要求导游人员必须作出的行为。又如《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这就是法规规定导游人员不得作出的行为。

导游人员作为公民的一员,依法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权益。这里所讲的导游人员的权利主要是指《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样,这里所讲的导游人员的法律义务也主要是《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所规定的义务。

2.导游人员的权利

(1)导游人员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由以上规定可见,导游人员在执行导游职务活动中,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种。所谓人格,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能够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独立的资格。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必须享有的民事权利。如生命、健康、名誉等,既是构成人的人格要素,也是人作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人格权是每一个公民和法人毫无例外终身享有的权利,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基本的民事权利,无论公民或者法人,如不享有人格权,他的人身权就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之所以作上述规定,是因为在实际中,个别旅游者在旅行游览活动中,遇有不顺其心意的事情,就肆意侮辱谩骂导游人员,甚至还发生殴打导游人员的事件。针对这种情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此外,在旅行游览实际中,个别旅游者对导游提出一些有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例如在出境旅游中,要求导游人员带其到色情场所等等。对于这些无理要求,《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有权拒绝。

(2)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但是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根据该条法规的规定,导游人员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的权利。但是,导游人员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旅游活动开始后。在旅行、游览活动开始之前,导游人员不得行使这一权利。在旅游合同订立之后,旅游活动开始之前,如果出现不利于旅游活动的情形,应当由旅行社与旅游者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由旅行社调整或者变更旅游接持计划。

②必须是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导游人员才可以行使这一权利。例如,导游人员李某带团旅游中,得到前方某旅游目的地发生暴风雪的消息,如果团队继续前往,就有可能被困,使旅游者的人身安全发生危险。在此紧急情况下,由于导游人员只身执行带团任务,为了避免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情形的发生,导游人员就需要当机立断地调整或变更旅游行程计划。

③必须是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即在旅行游览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导游人员如果要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必须要征得旅游团中多数旅游者的同意。这是因为,旅游合同包括旅游接待计划一经双方确认订立后,就应当严格接照合同约定履行。如果需要调整或变更旅游计划,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但是,由于现在发生了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所以,导游人员只要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就可以调整或变更旅游接待计划,而不必得到全体旅游者的同意。

④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这是因为旅游接待计划是由旅行社确定的,是得到旅游者认可的,而导游人员是受旅行社的委派带团执行旅游接待计划。调整或变更旅游接待计划并不是导游人员的职责权限。但是,由于导游人员在执行带团旅游任务的途中,遇到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为了避免旅游者人身安全发生危害,在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后,导游人员依法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导游人员在调整或者变更接待计划后,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以得到旅行社的认可。

(3)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行为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了对导游人员违反条例的行政处罚。如果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依照我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有权向旅游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行政复议一般是由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产生的。如我国许多法律、法规均规定,当事人对行政管理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可以向其上一级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虽然没有行政复议的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导游管理不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因为我国《行政复议法》明确规定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权利。因此,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时,有权向其上一级旅游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并不一定需要《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复议条款。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结合旅游行政管理实际,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下列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申请复议:

①对罚款、吊销导游证、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②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旅游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③认为旅游行政部门违法要求导游人员履行义务的;

④认为旅游行政部门侵犯导游人员人身权、财产权的;

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或者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4)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眼时,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权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此规定可见,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其的行政处罚和有关行政行为,不仅享有申请复议权,而且还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权。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来源:本站原创 2011-9-6 16:23:32【中华考试网: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1、人身权利和自由

第一:生命权第二:人格尊严权 第三:人生自由权

2、社会经济权利

第一:私人财产所有权第二:劳动权 第三:休息权

3、导游人员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第一: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

第二:必须是遇到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

第三:必须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

第四: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4、诉权

是权力主体向国家机关请求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

导游人员的义务:指导游人员依法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是法律规定的人必须做出一定行为或者不

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1、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义务

2、佩戴导游证的义务

3、必须经旅行社委派的义务(违规处罚1000~30000罚款)

4、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义务

5、遵守职业道德的义务

6、严格遵守接待计划的义务

7、维护旅游者的人身和财务安全义务

8、不能从旅游者身上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义务

下载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拘留所被拘人员权利和义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员权利和义务

    基本义务: (一)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

    团员义务和权利

    团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1)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团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

    职工代表权利和义务

    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一、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审议权和表决权; (二)对涉及本单位发展和职工权益的重要事项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

    党员权利和义务

    敬爱的党组织:这次党课的内容是关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我们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陈xx书记给我们上课,通过陈xx书籍的精彩授课,课上,书记还给我们举了许多的例子来更好的讲解党员的......

    职责、权利、义务

    群众安全监督员的职责 1、协助班组长落实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 2、查询工作现场存在的职业危害和企业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3、督促和协助班组长对本班组人......

    第三节 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导游的权利与义务 教学目标: 1、掌握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法律】【案例】女硕士闯红灯被拘

    海归女硕士闯红灯被拘十日案情经过: 2006年4月,上海淮海路上有一位违法闯红灯的海归女硕士,在警察劝阻并依法处理时,该女士和警察发生激烈冲突,最后该女士被治安拘留10天。经电视......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与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及程序 一.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党员的权利:是指党员按照党章的规定应行使的权力和应享有的利益。 党章第四条规定了党员应享有的八项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