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灾后重建国土资源政策答疑(共68条)
灾后重建国土资源政策答疑(共68条)
灾后重建国土资源政策研读
一、为支持受灾地区重建家园,国务院和省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及时制定了哪些政策文件?使用期限是多少?
(一)国务院先后颁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二)省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川府发[2008]20号);
(三)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用地免征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事宜的通知》(财综[2008]53号);
(四)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19号);
(五)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国家和省灾后恢复重建国土资源支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川国土资发[2008]65号);
(六)绵阳市国土资源局《关于保障灾后重建用地加快促进全市经济恢复增长的意见》(绵国土资发[2008]126号)。
这些政策使用期限为三年。
二、地震灾后重建应遵循的方针是什么? 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三、地震灾后重建应与哪些原则相结合?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四、灾后重建项目如何认定?
经受灾市、县(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核批准并出具灾后重建立项文书,可认定为灾后重建项目。
五、灾后重建用地规模如何核定?
灾后重建中的城镇、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各项用地规模,国家和省全面纳入灾后重建总规模优先核定。并从规划上确保灾后重建的所有用地需求。对纳入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产业项目用地等新增的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指标不足的,由省根据各地实际预支安排。
这些规定明确了灾后重建将根据实际需要,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将灾区的各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优先纳入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并对城镇、农村居
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产业项目等新增的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供地。指标不足的,由省预支安排指标供地。
六、灾后重建所需用地计划指标有哪些规定? 2008年,灾后重建需要的新增建设用地,由灾区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国家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指标不足的,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可预支安排,并分类统计上报。国土资源部在国家计划指标中给予追加认定。从2009年起按灾后重建用地需求并依据耕地复垦情况,对灾区的灾后重建用地指标优先安排。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从2009年起,国家和省对灾区重建用地计划指标安排的前提条件:是根据各地完成的土地整理和复垦耕地情况安排用地指标。
七、如何解决灾后重建耕地占补平衡? 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受灾县(市)原有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可以继续使用,没有占补平衡指标的县(市)城镇批次用地可以正式批复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审核意见或立项文件为依据挂账,在三年内完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利用新增耕地核销挂账。独立选址项目按法定标准低限纳入项目预算缴纳耕地开垦费。
八、土地利用规划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怎样衔接?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包括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市场服务体系规划、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因此,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应服从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并做到相互衔接吻合。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应当重点对城镇和乡村的布局、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土地整理和复垦等做出规划安排。这些是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规划内容。九、四川省政府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对土地利用提出了什么要求?
省政府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对土地利用提出了具体要求,支持灾区县(市)恢复重建工业区。重建项目原则上向园区、集中发展区聚集,逐步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节约使用、环境综合治理、功能有效发挥的产业集聚发展区。
十、灾后重建哪些项目可以先行用地? 灾区过渡性安臵房用地,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抢险救灾设施和应急安臵、医疗、卫生防疫等急需用地,按临时用地优先安排,可以先行使用。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城镇村和配套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受灾企事业单位搬迁用地,由市、县人民政府先行安排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可以边建设边报批(期限为2008年至2010年),并
依法完善土地征用手续。
房地产开发、商业娱乐等经营性用地和未纳入灾后重建规划项目的用地,不享受“边建设边报批”优惠政策。
十一、申请先行用地单独选址的工程项目符合哪些条件?
可以先行用地的单独选址控制性工程项目,需符合重建规划,并具备项目立项批准文书和核准程序;完成申请先行用地范围内土地勘测定界、地类确认、地上附着物登记确认等土地征收前期工作,并提供相关资料。
十二、受灾群众过渡性安臵的方式有哪些? 各级政府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臵,应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臵与异地安臵、集中安臵与分散安臵、政府安臵与投亲靠友或自行安臵相结合的方式。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臵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
十三、过渡性安臵地点的选址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过渡性安臵地点的选址应选在交通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过渡性安臵用地应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灾区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成果,在保证最大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易发区。并开展分区适宜性评价,对临时安臵点、重建选址进行危险性评估,为群众安臵点选址提供决策依据。执行好这些规定,有利于确保过渡性安臵点选址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十四、过渡性安臵用地有什么特殊规定? 过渡性安臵用地按临时用地安排,过渡性安臵房及配套设施用地,可先行使用再补办临时用地手续,到期不需转为永久性用地的,由当地政府组织复垦,交还原土地使用者;需要转为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应依法完善用地手续。凡被占地单位和群众的权益受到损失的,应给予补偿。
十五、抗震救灾临时用地的范畴包括哪些? 地震灾区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抢险救灾设施和应急、安臵、医疗、卫生防疫等急需使用的土地,过渡性安臵房及配套设施等用地,属于临时用地。
十六、抗震救灾临时用地有哪些要求? 临时用地不改变原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及其用途性质。即原来属于农用地的仍为农用地;原来属于未利用地的仍为未利用地。临时用地结束后,必须恢复土地原貌和原土地用途。临时使用农业用地,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临时用地期限为2年,抗震救灾临时用地一般不超过3年。
临时用地不得违法修建永久性建(构)筑物,只
能用于灾后过渡性安臵或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抢险设施和应急安臵、医疗、卫生防疫等急需使用。临时使用国有存量土地的,在抢险救灾中可以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临时使用其他国有土地的,在土地使用中使用人应及时与土地使用权人就补偿事宜协商一致。
临时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当地乡镇政府应当及时就补偿和使用土地后恢复原貌等事项与集体经济组织和原土地承包人协商一致,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并补办临时用地手续。
临时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后,当地乡镇政府负责组织恢复土地原貌和原用途,及时交还原土地承包人。需要转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应及时依法办理占用审批手续。
十七、如何理解灾后重建用地边建设边报批? 灾后重建项目边建设边报批用地的范畴是:经依法批准纳入当地灾后重建规划的城镇村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工业生产设施建设用地、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受灾企业事业单位搬迁用地;受灾城镇村、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因受灾倒塌或经依法鉴定属于危房且不符合城市规划或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确需搬迁用地的。
边建设边报批用地,是指经县级以上发改部门批准立项建设和城市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同意选址的项目。报批工作须在开工建设的同时组织征地报件,一个项目的征地报件一般不超过一年。所有的项目在灾后重建的三年期内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三年以后逾期的报件,将视为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行为,并受到法律制裁。
十八、灾后重建哪些项目可以划拨方式供地?
(一)县级以上政府投资、社会捐助的统建房、经济实用房或受灾城镇居民自行集资原址建设(应符合灾后重建规划的原划拨土地)非商品住宅的用地;
(二)采取BOT、TOT等模式建设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用地;
(三)县级以上政府或相关部门将基础设施等项目在三年期限以内通过契约特许授权给企业承包建设和运营的项目用地,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将国有土地用于融资而由其他经营者经营的项目用地;
(四)灾后重建按灾后重建规划需整体搬迁并收回原土地使用权的工商企业、城镇居民自建的住房、房改房和已购买的商品房等使用的国有土地。
(五)异地重建的受灾村民需要使用存量国有土地的。
十九、灾后重建哪些项目可以协议出让供地? 灾后重建需要异地重建的工业项目或其他经营性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用地项目)用地,在挂牌公示后只有一个用地意向者的,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出让供地,并将协议出让供地情况面向社会公示。
二十、灾后重建哪些项目可以降低出让地价? 各县(市)人民政府对地震灾害中投资规模较大、有明显社会经济效益的新建工业项目或大型商业设施等项目用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地价标准或低于原评估地价出让土地。
投资规模和降低出让地价的标准,由各县(市)人民政府具体制定并向上级政府备案。
享受降低地价或降低原评估地价的土地使用者在转让企业或土地时,政府要追缴原地价或评估地价降低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并按央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利息。二十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高用地审批效能有哪些规定?
一是对受灾县(市)灾后重建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审批直接上报省政府,并抄报所在市州政府备案。二是城镇批次报件材料简化为:县级政府的请示文件(附安臵补偿方案):“一书三方案”、勘测定界图(附地块54或80坐标),符合重建规划 的图件或说明材料,被征地村组对地类面积和地面附着物等的确认材料,涉及林地的附有林业部门的批准书。对报省审批的独立选址项目报件简化为:城镇批次报件材料;建设项目批准或核准文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备案登记表;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及审查意见或说明“供地方案”项目总平面布臵图;项目符合重建规划,并完成项目批准或核准程序,完成土地勘测定界、地类确认、地上附作物登记确认并提供相关材料的单独选址控制性工程,可以申请先行用地。灾后重建项目及增强灾区防灾抗灾能力的新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属省厅或国土资源部委托省厅审理的,省厅于七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新增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事项,省厅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转报。二十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灾后重建项目用地的时限是多久?
灾后重建项目及增强灾区防灾抗灾能力的新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地,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含国土资源部委托省厅审理)预审的,省厅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预审;新增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事项,省厅15个工作日完成审核并转报。单独选址控制性工程,可向省厅申请先行用地,省厅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二十三、灾后重建哪些项目用地免收新增建设用地有偿
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怎样申报审批?
受灾地区为安臵受灾居民新建各类安臵房以及非
地震受灾地区为安臵受灾居民新建各类安臵住房的;受灾地区的行政机关、学校等事业单位、各类企业、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因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毁损,需要在原地或迁至异地进行重建而需要占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免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的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收入。
符合规定免收新增建设有偿使用费条件的,由县(市、区)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提出意见报县(市、区)政府审核后,报市(州)政府复核。征地报件材料中应注明拟征地用途和用地单位情况,及申请免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题报告,并附市、县政府复核、审核意见。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费主体是市县人民政府,因而免收的对象是政府而不是土地使用者。
免收土地出让收入,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时,免收土地出让收入中的政府收益部分。
二十四、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土资源方面有哪些税收优惠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
政府组织建设的安居房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转让土地免征土地增值税;免征耕地占用税;2008年年底前免征损毁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损毁的居民住房应缴未缴契税的不再征收;灾区居民购买的安居房,减半征收契税。
矿产资源开采企业,免收中央收入的矿产资源补
偿费、采矿权(探矿权)使用费、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登记费、采矿登记费、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
二十五、灾后恢复重建用地怎样保护原土地权利人的权益?
一是灾区市、县国土资源局要尽快恢复土地确权登记资料,充分利用原有地籍资料,及时更新,为灾后重建提供确权依据,最大限度保护各类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灾后重建用地和征地,要依法履行法律程序,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臵工作,避免群众的土地权益受损。灾区原有建设用地和其它土地,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不变的,不调整使用方式和使用权人;因重建规划涉及土地需调整、臵换或改变原用地性质和规划条件的,坚持等价交换原则,确保原土地使用权人的权益。农村居民原宅基地存在安全隐患确需另行选址建设的,应当重新分配宅基地。原地重建和涉及土地调整、臵换或改变规划条件的,应当依法保护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灾后重建用地和征地,要依法履行法律程序,避免群众的土地权益受损。保障紧急用地时,市、县国土资源局要迅速启动土地快速调查和确权,凡灾后重建需要紧急征收集体土地的,要以适当方式告知和征询农民的意见,现场完成被征土地的产权调查、拍照和确认后,方可动工用地。快速调查和权属确认结果要记录存档备查,对现状有争议的,据实记录一并存档。要采取多种途径按规定做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臵,协调相关权益,及时化解和裁决产权争议,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二十六、城镇居民危房改建应如何申报?需提交哪些手续?
城镇居民危房认定应由有资质的部门出具书面危房鉴定书,居民户持危房鉴定书向市、县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提交危房改建申请,经实地核实凡符合灾后重建规划和城镇利用总体规划的予以审核同意。在原址重(改)建并具有合法的国有建设用地手续的,国土资源部门不再另行审批,不收取任何费用。申报时居民需提交原国有土地使用证(或权属证明材料)、原房屋所有权证、危房鉴定材料、本人身份证明、改建申请书等。
二十七、灾后重建工业项目用地应如何办理用地手续?
一是凡属原已经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只需原址改(重)建(不超用地面积)的,经规划部门出具原址改(重)建意见后,土地权利人凭已经领取的《国有土地使用证》或相关批准文件和规划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使用土地,不另行办理审批手续,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是凡属原已经依法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因地震灾害确需迁至异地重建的,由受灾企业向发改部门提出灾后重建项目立项申请后,持灾后重建项目立项批准文书向重建所在地的规划、国土资源部门递交灾后重建用地申请;工业项目需另行使用国有土地的,经规划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根据灾后重建规划为项目选址
定点后,国土资源部门再按照灾后重建政策直接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工业项目需使用集体土地的,在项目选址定点后,及时按照法定程序落实征地补偿及人员安臵,经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出具可以先行用地手续,企业可先行安排用地,农用地转用及土地征收资料按规定及时上报审批后,企业应及时办理合法的用地手续。
二十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及行政事业单位灾后易地重建怎样办理用地手续?
经批准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及行政事业单位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可以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行安排使用土地,实行边建设边报批,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用地手续,交纳取得土地的成本费用。二十九、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用地有什么要求?
对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用地,必须按照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未按要求开展评估工作的,不得批准用地。
三
十、恢复农业生产用地有什么规定? 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各项用地,在今后三年内,对非硬化农村道路、农田水利、晒谷场、畜禽养殖等农业建设用地,可不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规模控制。市、县国土资源局按要求实施补充耕地方案后,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用地,并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三
十一、城镇乡村受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有了哪些指令性规定?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交通、铁路、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学校、医院、社会福利、文化、广播电视、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镇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统筹安排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设施,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尊重农民意愿,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以群众自建为主,政府补助、社会帮扶、对口支援为辅,因地制宜,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灾区的县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住宅建设的选址予以指导,并向村民提供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多种村民住宅设计图,供村民选择。村民住宅应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城镇、乡村恢复重建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内涵及尊重民意、尊重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思想精神。
三
十二、地震毁损的城镇和乡村需要异地选址重建的有哪些要求?
地震灾区内的城镇、乡村完全毁损、或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人口规模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需要异地新建的,重新选址时,应按照灾后重建规划要求选址,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三
十三、灾区农房原址重建须具备什么条件?必须异地迁建的怎样申报?
农村村民原有住房地震灾害损毁后,符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的,只需在已经依法批准占用的宅基地范围内原址改(重)建的,凭原用地手续用地,国土资
源部门不另行办理审批手续,不收取任何费用。
因原宅基地灭失或实施灾后重建规划需要异地重(新)建的,在符合当地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村镇规划部门的规划选址意见安排用地,并报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灾区农村居民原宅基地已灭失或存在安全隐患确需另行选址建设的,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重新分配宅基地。确有必要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上重建的,可以采取调整、互换方式解决。也可相对集中宅基地建设农民新村。
三
十四、灾区农民外迁转移并由接收地分配宅基地的,或由接收地政府作为城镇居民安臵的,原宅基地怎样处臵?
对灾区农民外迁转移的,由接收地分配宅基地,或由接收地政府作为城镇居民安臵;享受城镇居民待遇的,原宅基地由原集体经济组织收回。非原址重建的宅基地都应当进行复耕。
三
十五、纳入灾后异地重建边建边报批的项目,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怎样补偿和启动土地报批工作?
纳入灾后异地重建边建边报批的项目,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用地前必须按最新的经依法批准的补偿标准将安臵补偿落实到位;并在用地的同时启动土地报征工作。
三
十六、农房异地重建选址哪些区域禁建? 农村重建选址,严禁在地震断裂带范围内、风景名胜区核心区、自然资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保护区(带)等六类区
域内选址。
灾区各地凡异地选址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
十七、农房重建用地如何选址?
地震灾害农房重建的用地选址,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科学选址,有利于村民生产,方便生活。农房重建要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相结合。必须做到规划先行、方案具体,在全面准备掌握房屋倒塌和损坏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实施重建方案。规划中要坚持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集中建设与分散建设相结合。受灾农户散居建房以自愿为主,可自行确定建房结构及样式。农房建设选址要避开行洪区、蓄洪区、低洼地带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及风灾、雷击等气象灾害易发地带建房。
三
十八、灾后农房建设宅基地的面积如何核定? 农村村民住房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按每人20至30平方米计算,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4人的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的户按5人计算。北川羌族自治县农村村民每户宅基地面积标准可以适当增加20-30平方米。
三
十九、灾后村民自建农房怎么选择建筑设计图案?
地震灾后,上级政府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多种不同户型的设计图案,各地农民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人口多少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型。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施工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督,提高服务质量。
四
十、因地质灾害等原因异地建房占用集体土地该如何协调?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异地建房的,由建房户向本人所在地村民小组提出用地申请,由村民小组采取调整、互换等方式协调解决;
(二)在本地村委会范围内其他村民小组异地建房的,由村委会采取互换等方式协调解决;
(三)外地受灾农民异地建房的,建房户应向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和乡镇政府提交建房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后,向市、县国土资源局提交建房用地申请书,经市或县政府批准后按程序办理建房用地许可证和划定宅基地面积。
(四)异地建房后原宅基地必须复耕,由原集体经济组织收回。
四
十一、成建制的村、社农民宅基地整体受灾灭失或因地质灾害需要搬迁的怎么办?
因灾害导致成建制村、社农民的宅基地整体灭失或因地质灾害必须避让搬迁另行选定宅基地的,由政府异地征收适宜建房的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用于安臵受灾村民的宅基地。
四
十二、城镇居民是否可以购买农村宅基地修建住宅?
国家法律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修建住宅。
四
十三、村民小组或村民是否可以利用本集体经济组织除耕地以外的土地自办企业或以土地使用权与其他企业联营、联建从事非农业建设生产活动?
村民小组或村民利用本集体经济组织除耕地以外的其他土地自办企业或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与其他企业联营、联建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应签订合法的联营、联建合同或协议(需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签字同意),明确界定各方利益人的责、权、利,并向国土资源部门申报备案。凡占用耕地的,必须依法严格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四
十四、招商引资企业是否可以占用或租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除耕地以外的土地从事农产品加工或农产品仓储用地?
依据有关规定,应当支持、鼓励招商引资企业占用或租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除耕地以外的土地从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仓储等用地,但用地者应与村民小组和原土地承包人签订合法的租用或占用土地合同或协议(需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签字同意),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向国土资源部门申报备案。用地者要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严禁占用耕地。凡占用耕地的,必须依法严格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四
十五、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扩大种植业、养殖业规模是否可以另行占用土地?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农民扩大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及其服务设施用地,在不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应当给予支持、鼓励。用地户应当与所占用土地的村民小组(含其他村民)签订合法的用地协议(需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
员签字同意),并向村民小组和占用其他承包土地的村民全额支付相应的土地补偿费用,同时要向国土资源部门申报备案。用地者要做到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四
十六、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其他人员是否可以承包村民的土地从事养殖业、种植业?
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其他人员,可以依法承包除耕地以外的农用土地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用地者应向所在地村民小组、村委会和乡镇政府提交承包土地申请书,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同意后,用地者应与村民小组签订合法的土地承包合同(需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签字同意),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同时向国土资源部门申报备案。用地者应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四
十七、过渡房占用的耕地是否对承包耕地的村民给予补偿?
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建设的救灾过渡房占用的耕地,审批部门应当对原承包耕地的村民按抗震救灾的政策规定给予补偿。过渡房完成过渡期所占用的耕地原则上应予复垦,恢复原貌。
四
十八、受灾农民是否可以异地购买房屋? 受灾农民因本地没有建房条件,需异地买房者,应给予支持,但应当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后,到相关部门办理合法的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和宅基地使用手续。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内的村民因房屋毁损购买其他村民的房屋,应给予支持和鼓励,办理合法手续。出售房屋的村民,不得再审批宅基地。
四
十九、受灾户建房可否从他人手中另行购买宅
基地? 受灾农民建房使用的土地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一户一宅供地。不允许他人统一购买土地后,再向其他受灾户出售宅基地获取利益。从他人手中购买的宅基地不受法律保护。
五
十、祖辈遗留在农村的房屋因灾毁损后,房屋继承人已是非农村户口,是否允许原地重建?
祖辈遗留在农村的房屋,继承人有使用的权利,未毁损的可以合法使用。但已毁损的,不得在原址重建房屋。
五
十一、是否允许村民按户口成员分别申请占用宅基地?
按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一户的村民按公安部门登记的户籍为准,宅基地申请人为户口薄登记的户主。
五
十二、灾毁宅基地是否复耕?
国家支持灾毁宅基地复耕,纳入土地复垦或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实施的,其费用按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项目的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
五
十三、城镇居民已购买的农村房屋垮塌毁损的,是否允许重建?
根据法律规定,城镇居民禁止购买农村住房或宅基地修建住房。已经购买了的房屋或宅基地不受法律保护,已经毁损的不得重新修建。
五
十四、农房灾后重建用地是否收费? 灾后农房建设用地禁止收取任何费用。五
十五、农房建设使用的宅基地是否发放集体土
地使用证?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将于2009年底对全国农村宅基地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只收取证书工本费。
五
十六、如何保障农村村民灾毁重建用地? 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适度撤并自然村落,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设,统一规划用地,统一建房标准,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原址重建改建的不需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异地重建,按规划部门选址意见安排用地,国土资源部门纳入灾后重建规划,补办用地手续,不收取相关费用。
五
十七、灾后恢复重建中地质灾害防治有哪些要求?
(一)要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要利用已有地质灾害普查成果,结合最新遥感资料,加快灾区应急排查工作。特别是要查明城镇、乡村,受灾群众安臵点,救援人员驻地,交通干线,主要河流,基础设施周边的地质隐患,进行危险性评估,并编制重建防灾减灾规划。
(二)要恢复和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加强监测点建设,明确防灾责任人,安排专人24小时不间断监测,向受威胁群众发放“两卡”,实时提供预警和避险信息,以提高监测和预警能力。并充分利用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成果,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易发区,为受灾群众安臵,灾后重建选址,规划编制提供决策依据。
(三)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应急勘
查,排危除险以及上述相同的综合防治工作。
(四)涉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由国家安排资金组织实施。
五
十八、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要求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应采用全面调查评估,实地调查评估,综合评估的方法,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地震灾害调查评估报告应当及时上报国务院。
五
十九、因灾毁损的各类用地进行土地整理和复垦有哪些规定?
国家和省政府在土地整理复垦工作上规定,因地震灾害毁损的耕地、农田道路、抢险救灾应急用地,过渡性安臵用地、废弃的城镇、村庄和工矿旧址,应当依法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并治理地质灾害。对易地重建的,其灾毁建设用地按有关规定进行土地整理。省、市(州)、县(市)要将灾毁耕地复垦纳入灾后重建复垦专项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拟定复垦工程项目,并组织实施。市(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灾毁耕地进行灾情评估,将受损耕地分受损较轻、受损较重、受损严重三类,鼓励农民自行复垦。经验收合格后按受损程度给予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及支付方式,根据国家批准的复垦项目资金,由有关部门制定,要加强灾毁耕地项目资金管理及审计监督;受损耕地评估分类及资金使用情况必须在当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仍按四川省“金土地工程”管理办法执行。
六
十、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实施方式有哪些调整? 土地整理复垦工程可调整项目实施方式,组织农民广泛参与,确保农民在重建家园中直接受益。对轻度受损的耕地、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以村为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尽快复垦和恢复利用。
灾毁耕地复垦项目的实施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灾毁耕地进行灾情评估,组织农民自行复垦,给予资金补助,让受灾农民直接受益。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中要尽量招用当地受灾农民工,让他们获得一些收入。
六
十一、保障灾毁耕地复垦有哪些支持政策? 加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中央分配给地方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留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其他可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资金,要向灾区和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重大工程倾斜。对实施整体恢复重建的,可由省政府向国务院申报灾后重建土地整理复垦重大工程项目;对轻度受损的耕地、农田水利和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则以村为单位,给予资金补助,尽快复垦恢复利用。
六
十二、中央财政对灾区恢复生产的土地整理项目有哪些支持?
在土地整理项目上,中央财政采取项目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适当支持。
六
十三、恢复重建中国土资源部门重点应抓好哪些工作?
为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重点组织抓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用地安排、土地整理和复垦、地质灾害防治三方面工作。
六
十四、什么叫双挂钩?灾后重建如何实现双挂钩?
双挂钩是指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
灾后重建,今后三年内,对规划易地重建的村庄和集镇,凡废弃村庄和集镇具备复垦条件的,可以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确定建新地块,先行安排重建。在建设过程中再将建新地块与拟复垦地块组成周转项目区,纳入建新拆旧规划。项目区经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定后,报国土资源部确认周转指标。
这项规定指三年内,易地重建的村庄和集镇,原址土地具备复垦条件的,可以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由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确定建新地块先行用地,在建设中再将建新地块与拟复垦地块组成周转项目区。项目区经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定后,报国土资源部确认周转指标。
六
十五、灾后重建应坚持怎样的用地原则,需异地选址重建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做好什么工作?
灾后重建需要的新增建设用地,应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今年由灾区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国家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尽量使用存
量国有建设用地,少占或不占耕地,并不得突破灾后重建特殊土地政策的底线。
灾后重建需异地选址的,除经建设规划部门出具选址意见书外,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参与现场选址。未经国土资源部门参与的现场选址项目,上级主管部门将不予认可。
六
十六、灾后重建国家免收哪些矿产资源费? 三年内将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收入等中央分成部分全额留给地方,以支持受灾地区政府恢复矿产资源的生产和发展。
六
十七、灾后新建砖厂如何办理用地手续? 灾后新建规模化砖厂用地,由业主单位向市、县国土资源局提出采矿申请,市、县国土资源局再根据灾后重建规划拟定采矿权招、拍、挂出让方案,业主单位通过公开竞价取得采矿权后,再申请办理用地手续。对需占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经规划批准同意后,市、县国土资源局按规定直接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土地出让年限原则上不超过该采矿点采矿年限。对需占用集体土地的,由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先行选址(不占或尽量少占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再由业主单位与被占地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占地补偿协议及耕地复垦保证协议,补偿费用足额落实到位后,市、县国土资源局按程序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和集体土地占用手续。采矿权到期后,业主须将所占土地复耕后退还原集体经济组织。如到期后需要转为国有土地且符合规划的,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
凡村民灾后自建、自制、自用的小型非营利性砖瓦窑的,只需到市、县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备案手续。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监管,灾后重建房屋竣工之后业主对制砖瓦场地及时复耕。
六
十八、对不符合灾后重建政策的用地和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如何处理?
由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按《中和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
第二篇:灾后重建税收减免政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要求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
灾后重建税收优惠政策
2008-5-21 11:23:4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财政税务机关要将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作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可以适用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企业实际发生的因地震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按《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个人所得税:因地震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可减征个人所得税。具体减征幅度和期限由受灾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受灾地区个人取得的抚恤金、救济金,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将其所得向地震灾区的捐赠,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房产税:经有关部门鉴定,对毁损不堪居住和使用的房屋、危险房屋,在停止使用后,可免征房产税。
房屋大修停用在半年以上的,在大修期间免征房产税,免征税额由纳税人在申报缴纳房产税时自行计算扣除,并在申报表附表或备注栏中作相应说明。
契税:因地震灾害灭失住房而重新购买住房的,准予减征或者免征契税,具体的减免办法由受灾地区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资源税: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地震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由受灾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减征或免征资源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因地震灾害造成严重损失,缴纳确有困难的,可依法申请定期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已完税的车船因地震灾害报废、灭失的,纳税人可申请退还自报废、灭失月份起至本终了期间的税款。
进出口税收:对外国政府、民间团体、企业、个人等向我国境内受灾地区捐赠的物资,包括食品、生活必需品、药品、抢救工具等,免征进口环节税收。
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中适用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其他税收政策。
第三篇:2010 灾后重建 工作总结
2010温暖家园灾后重建安置点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为了加快灾后重建进度,确保我镇灾后重建工作有力、有效、有序开展,结合我镇重建实际情况,后洋镇政府成立了某灾后重建办专职负责此事,现将2010工作总结如下:
一、概况介绍
后洋村大窠安置点,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面积295.8亩,分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用地80亩用于灾民安置,采取统规统建方式建设,建设六层小高楼2座(1#、2#楼),发包中标总造价9704840元,建筑面积10682.42㎡,工期140日历天,设计有100㎡、120㎡和140㎡等三种户型共计72套,共计划安置灾民43户177人,其中后草棚村2户、标出村11户、象样儿村22户、打基础村7户,棒子村1户。为了保证重建进度,该安置点由检察院挂点负责。
后洋大窠安置点于8月19日完成选址工作;8月20日施工队进场开始一平工程,同时地质钻探、边坡治理、盲沟施工同步开展;8月27日完成地面物清理;9月20日完成一平工程;9月21日完成建筑主体设计;9月30日工程招投标完成,房屋由某建筑公司中标承建,目前已于春节前完成建筑主体的结构封顶施工并通过区质检站主体结构验收,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工程,预计2011年3月底全面竣工,2011年4月左右灾民可搬入新居。
二、主要完成工程量及造价
1、安置楼1#、2#楼已完成结构封顶,完成总投资约580万。
2、完成一平土石方约40万立方米,完成总投资195万。
3、完成挡墙约210米长,完成总投资约50万。
4、完成盲沟、管涵、清理淤泥、施工便道等零星工程约50万。总计完成投资约875万元。
三、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措施
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在市、区挂点帮扶单位的支持、指导下,我镇将紧紧围绕预定的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了切实加强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双管单位人员充实队伍,加强力量有力有效地抓好各项落实工作。镇与各村及各安置点责任人签订责任
状,采取灵活多样的灾民建房措施,同时每个集中重建点成立了一套班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聘请一名技术指导员,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包户的灾后重建帮扶、联系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重建完不成,帮扶不脱钩。
2、合理安置,科学规划
积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此次灾后重建机会,对家园重建点进行合理安置,科学规划,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做到与造福工程、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江南新区建设、高铁建设有机相结合。对集中重建点,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外观的原则进行施工,力争建设成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小区。
3、加强服务,确保时效。建立每星期实行两次灾后重建会商机制,协助重建户做好建材集中采购工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群众建房成本。
4、广泛宣传,加强引导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干部走村入户、发放宣传单、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宣传形式,及时、准确地把有关灾后重建政策向村民宣传、解释,稳定村民情绪,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畅通群众诉求的正常渠道,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重建秩序,实现和谐重建。
四、实施中重点控制环节
1、正确处理灾后重建工程质量、进度、造价控制、安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在建工程保证安全质量的宣传、监督和管理,确保无安全、质量事故,委托某工程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程施工相关的勘察、设计、施工均委托具体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完成。
2、财务设置独立账户,专款专用,一切费用均需村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批准方可入账,保证重建补助资金使用安全,对重建补助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重建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使用合理,保证资金不被挪用、挤占和私吞。
3、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要求档案资料反映的情况必须真实可靠,相关数据必须准确无误。购房户、联建户等特殊情况须完善协议及新房照片等资料。
4、加大危房拆除力度,保证危房拆除率在规定时限前达到100%。
5、保质量、重安全,对各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做好工程的审核和验收,完善各项结算手续,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存档等工作。
五、工作回顾
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党员、干部应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负责的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做到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尽职尽责,将解决受灾群众实际困难与建设和谐美好新后洋紧密结合起来,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确保后洋村灾后重建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后洋镇镇人民政府
2011年1月
第四篇:灾后重建自查报告
城郊乡灾后倒房重建工作自查报告
“7.18”暴雨洪灾对全乡民房等造成了灾难性损失。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乡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严格按照县上有关要求核查灾情,建立台帐上报;妥善安置灾民,采取各种措施强力推进倒房重建进度。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现将倒房重建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重建任务完成情况
1、全乡共申报审批倒房重建农户83户。截止目前,83户房屋主体已全部竣工,绝大部分已经住进新居。
2、对房屋受损户进行了维修加固,目前全面完成,受损户已住上安全的房屋。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乡成立了灾后倒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乡灾后倒房重建工作的管理、协调和督促。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把重建任务逐一分解,确定明确的目标、时限、进度要求,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采取领导分片包干、乡村干部包户,具体负责所包户倒房重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真正做到村村有人抓、户户有人管、谁管谁负责,确保倒房重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规范程序,加强资金监管。
1、规范涉灾对象评议程序。我乡严格按照群众申报、民主评议、村组公示、乡审核、县民政审批的程序进行,按程序评议公示,做到了涉灾政策落实公开、公平、公正。
2、在重建户的宅基地划拨审批上,城建、土地部门减免一切费用,简化建房审批手续,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实行边建边批,帮助灾民科学选址,既方便灾民建房又符合规划要求。
3、严格资金兑付程序。按照灾后资金管理和兑付的相关政策,加强重建资金的管理,对倒房重建资金发放,我乡明确资金兑付程序,对房屋主体完工、旧房拆除的由包村组干部与村干部逐户检查验收,符合要求的足额兑付重建资金。目前,已兑付95户,124.5万元。
(三)及时掌握进度,准确上报信息。严格按照灾后重建的工作要求,及时掌握进度,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及时、准确上报重建信息和数据,每10天向县救灾领导办公室和县建设、民政报告倒房重建工作进展情况。
(四)规范涉灾档案管理。所有涉灾台账、明细账、原始资料都严格按要求收集整理、规范装订、专人专帐管理。
(五)严格时限,强化督查。集中力量,帮助主体已竣工的群众完成房屋粉刷、门窗安装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收尾工作,严格重建时限,确保受灾群众在年前全部入住新居。切实强化责任考核,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完善考核体系,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对思想不重视包抓工作,履行包抓职责不到位,导致工程进展缓慢,或出现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及时检查、指导、督
促建设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以良好的激励机制加快民房重建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存在问题
由于上级给的重建指标不能满足我乡倒房重建需求,后经乡党委政府班子会研究决定增加12户,使实际倒房重建户达到95户,平均分配原
83户倒房重建资金。
第五篇:灾后重建方案
“7·18”、“7·2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损毁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实施方案
7月16日至25日,我省先后两次出现大范围、长历时、高强度降雨过程,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多种次生灾害,造成大量农村民房倒塌或严重损坏。为了切实做好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坚持“政府指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力争入冬前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一是坚持自力更生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受灾群众是住房恢复重建的主体,在自力更生、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各级政府给予适当补助,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财政给予贴息支持。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对口支援和捐赠活动,援助受灾地区搞好恢复重建。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择优房型、提高质量的原则。从各地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坚决避开洪水、断层、泥石流和滑坡等危险区。提倡采用建设部门推荐的设计图纸,提高住房质量。
三是坚持恢复重建与农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以及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出台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重建户进入城镇,既解决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又促进城镇化建设。
四是坚持分类施救、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建房补助资金,对重灾区给予适当倾斜。根据受灾群众的实际,实施分类救助,保障救助重点。
五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严格执行政策,加强民主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现象发生。
二、补助政策
(一)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需要重建的重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按照5︰3︰2的比例再补助1万元。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级补助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对居住在深山半坡、狭窄深沟、低洼地、河道(滩)旁、滑坡点等危险地带但房屋并未受损的农户,由国土部门牵头,进行科学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搬迁,不列入此次灾后重建补助范围。
(二)一般损坏房屋需要维修加固的受灾户,每户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省、市、县再补助1000元,其中省财政补助500元。
(三)对房屋倒塌的“五保户”和“三孤”人员,原则上不再重新建房,由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补助资金下拨敬老院。
三、扶持措施
(一)金融机构开设农村受灾群众建房贷款业务,省财政安排资金,给予3年贴息支持。
(二)省发改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省扶贫开发办、省物价局等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灾后重建。
(三)组织西安、榆林等灾情较轻、财力较好的市以及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白河县,商洛市山阳县、丹凤县、商南县,汉中市镇巴县、宁强县、勉县等11个重灾县(区)开展恢复重建,每个县援助2000-3000万元,对农村低保户、低收入户和“三无”户建房每户再补助1万元。西安市、榆林市各对口支援1个县,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对口支援8个县,中、省金融机构对口支援1个县。
(四)广泛开展救灾捐赠活动,捐赠资金全部用于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倒损房屋恢复重建。陕南三市募集的捐赠资金由各市安排使用,其他各市募集的捐赠资金全部上解省救灾募捐办公室,由省救灾和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统筹安排使用。省红十字会和省慈善协会接收的捐赠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全省救灾工作需要和灾后重建规划,商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统筹安排使用。
四、重建时限
农村受灾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从2010年8月启动实施,力争在2010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规模较大的集中重建必须在2011年5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机构
成立省“7〃18”、“7〃23”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同志任组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保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许龙发同志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开发办、省金融办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由李保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抽调必要的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省民政厅职责:核实因灾倒塌和损坏房屋数量;指导督促市县搞好灾后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提出中、省农村民房重建资金和捐赠资金分配意见,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省发改委职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生态移民搬迁项目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的衔接工作。
省财政厅职责:及时下拨各类重建资金;会同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扶贫开发办等单位,统筹安排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
省国土资源厅职责:搞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牵头制订陕南山区移民搬迁总体规划,保障灾区民房重建用地。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职责:负责灾区民房重建和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加强建材和建筑质量监管,协调解决施工队伍及建材供应等。
省卫生厅职责:负责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搞好集中重建点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室规划建设。
省国资委职责:组织协调省属国有企业、中央驻陕企业开展对口支援。
省金融办职责:协调组织中、省金融机构开展对口支援。
六、组织实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帐。市、县民政部门对倒塌、损坏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需要重建和维修加固的房屋数量,建立台帐,为实施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二)核定对象,落实到户。严格按照受灾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监督委员会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确认、县(区)人民政府审批的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实行“三榜”公示,接受各方监督。
(三)制订规划,细化方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抗震设防标准制订重建方案,新建住房均采用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确保符合避灾、防灾、抗灾要求。对集中重建点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同步规划实施。各市、县受灾民房恢复重建方案于8月底前完成,上报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备案。
(四)分级负责,落实责任。民房恢复重建工作由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为第一责任人。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民政、规划、城建等部门和有关乡镇,及时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确保按时完成恢复重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