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推荐指南
附件: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推荐指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目标要求,制定本推荐指南。
第二条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建立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集聚区或服务于行业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试验试制、检验检测、设备共享、质量管理、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等技术服务,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具有示范作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务机构。
第三条 示范平台应是具有开放、资源共享、公共服务特征,经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或全国性行业协会认定或政府重点扶持的服务机构。
第四条 推动示范平台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规范、有序推进。
第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示范平台的指导和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地区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全国性行业协会负责组织本行业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并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示范平台应有较完善的建设方案和发展规划,服务的产业应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区域产业特色优势。申报示范平台名称须反映所在地、主导产业和服务特色。
第七条 示范平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服务于产业集群、特色优势产业中小企业,运作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具有明确的发展战略,有与所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工作场地、仪器设备和人才团队,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三)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质量服务能力,较强的组织社会资源能力,与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四)从事技术服务业务两年以上,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100家,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管理制度健全,经营行为规范,服务收费合理,有较突出的服务业绩和较强的影响力,用户满意度高,在促进区域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方面作用显著。
(六)对所服务区域或行业中小企业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品牌创造力等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八条 示范平台的申请
由平台服务机构填写《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申请表》,向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申请,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全国性行业协会可根据行业特色平台建 2 设情况,组织平台服务机构填写示范平台申请,并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在确认资料齐全、真实有效,符合申报条件后,从中选择服务业绩突出、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平台,提出推荐意见,填写《推荐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汇总表》,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九条 申报材料
(一)申报材料包括:
1、申报服务机构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的上报文件,《推荐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汇总表》,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意见;
2、《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申请表》及反映平台建设运营情况、服务绩效、对照申报条件自查情况的文字说明材料;
3、平台服务机构的法人证书复印件;
4、本年度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
5、省级及以上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明(证书)复印件,省级及以上部门授予的荣誉证明(证书)复印件;
6、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二)申报材料要求上报一式两份及电子版。《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申报表》、《推荐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汇总表》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www.xiexiebang.com或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下载。
第十条 复核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对申报材料进行复核和必要的实地考察,提出复核意见,并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或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3 公示十五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 冠名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授予“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所在地〃产业〃服务特色)”称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年集中办理一次。
第四章 跟踪指导
第十二条 示范平台名录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户网站和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公布,并适时更新。
第十三条 示范平台每年1月30日前将上一年度运营服务情况通过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或全国性行业协会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运营发展情况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
第十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示范平台实行动态跟踪,依据平台运营服务情况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核,对不合格的取消冠名并公布。
第十六条 对已经冠名的示范平台,如发现弄虚作假,除撤销冠名外,暂停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性行业协会下一年度的推荐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可参照本推荐指南,组织开展省级示范平台和行业特色示范平台工作。
第十八条 推荐指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负责解释。附:⒈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申报表
⒉推荐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汇总表
第二篇:中山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管理办法
中山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企业工作的意见》(中府办„2017‟14号)、《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办法的通知》(粤经信规字„2017‟2 号)和《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管理办法的通知》(粤经信规字„2016‟2 号)精神,规范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我市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微企业提供培训、市场、创业创新、管理咨询、信息化、法律、财税、融资、技术开发、技术转移、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控制、技术评价、协同创新、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等公共服务,由企业或社会团体建设和运营的服务平台,经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经信局)认定,在本行业或本地区中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业绩突出、公信度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服务平台。
第三条 市经信局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及服务指导工作;各镇区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以下简称镇区经信局)负责示范平台的初审推荐、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建设应当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相结合。
第五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认定的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 示范平台认定
第六条 申报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山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或社会团体,已经运营2年以上,资产总额不低于100万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服务功能和设施完善,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三)具有较稳定的从业人员队伍,专职从业人数不少于10人,其中大专(含)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四)年服务中小微企业数不少于6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稳定增长。
(五)管理制度健全,经营行为规范,服务收费合理,服务业绩突出,用户满意度高,能满足企业公共服务需求,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
第七条 申报程序。按照属地原则自愿申报。申报单位按当年市经信局的申报通知要求,登录中山市产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信息网进行项目申报,经所属镇区经信局初审同意后报市经信局。申请单位应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全部责任。
第八条 申报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中山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申请表。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上一财务报表。
(四)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证明复印件,包括房产证、租赁合同等。
(五)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申请单位基本情况、服务对象所在区域行业状况及公共服务需求情况、管理运营
情况、近年来服务情况、主要服务业绩(典型案例)、下一步发展规划或运营计划。
(六)主要服务设施情况。包括软件、仪器设备等设施情况。
(七)主要从业人员情况。包括主要从业人员的学历证书、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证明和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八)开展相关服务的证明材料(通知、照片、总结等)和区域或行业内15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服务评价意见。
(九)市级及以上部门颁发或授予的从业资格、资质证书(证明)及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等。
(十)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十一)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第九条 认定程序。
(一)形式审查。市经信局对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是否符合申报条件进行审查。
(二)专家评审。市经信局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服务基础、服务能力、服务绩效进行评审。
(三)公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市经信局初步确定示范平台名单,在市经信局门户网站公示7天后予以认定,每次认定有效期3年。
第十条 示范平台的评审和认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具体工作按照当年申报通知要求进行。我市已获国家、省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若平台建设单位提出申请,无需按照本办法第八条申报,即可视为我市示范平台。
第十一条 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示范平台申报国家、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各镇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为示范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第三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二条 示范平台应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各镇区经信局应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与示范平台开展服务对接活动。
第十三条 市镇两级经信局应建立示范平台工作联系与沟通机制,了解掌握示范平台的发展情况,及时提供政策信息。
第十四条 示范平台应主动接受市镇两级经信局的指导、组织和管理,积极参加、承接市镇两级经信局组织的相关活动,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市经信局报送本单位平台运营情况。
第十五条 示范平台3年期满后,需申请复核,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经市经信局复核并公示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重新认定;对不合格的予以取消。
第十六条 已经认定的示范平台,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取消其示范平台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
(二)连续2年不报送示范平台工作情况。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本办法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第五批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名单
附件:
第五批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
服务示范平台名单
序号 地区 1 南京市2 无锡市3 无锡市4 常州市5 苏州市6 南通市7 淮安市8 扬州市
平台名称 南京市智能电网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无锡市中小企业智能化应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江阴市纺织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常州市复合新材料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苏州市中小企业力学环境试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海安县锻压机械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金湖县智能仪表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扬州市液压机械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
建设运营单位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院
江苏海宝软件股份有限
公司
江阴市纤维检验所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
材料研究院
苏州长菱测试技术有限
公司 海安县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所
金湖中博工业物联网技
术有限公司
扬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所
序号 9 地区平台名称 建设运营单位
宿迁市 宿迁市纺织产业中小企业宿迁市纤维检验所 省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属 江苏省绿色建筑材料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4—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有限公司
第四篇:2016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申请指南
2016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申请指南
一、审批内容
为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高效利用而组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项目资助。
重点支持领域: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以及资源环境等民生科技领域。
二、设定依据
(一)《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委,深发〔2016〕7号;
(二)《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08年7月22日;
(三)《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8〕200号;
(四)《深圳市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9〕180号;
(五)《深圳市互联网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9〕238号;
(六)《深圳市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9〕240号;
(七)《深圳市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11〕124号;
(八)《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11〕210号;
(九)《深圳节能环保产业振兴发展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14〕33号;
(十)《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13〕122号;
(十一)《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14〕97号;
(十二)《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会,深科技创新规〔2012〕9号;
(十三)《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财科〔2012〕168号。
三、审批数量及方式
审批数量:受科技研发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和未来产业资金总额控制,单个项目资助强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审批方式:采用“先征集、再选题、后申报”的模式,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选题,再以“单位申报、专家评审、答辩或者现场考察、社会公示、审批机关审定”的方式确定承担单位予以支持。
四、审批条件
(一)申报单位应当是在深圳市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或深汕合作区内注册的深圳企业;
(二)从事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不少于15人,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三)具备对外提供检测、分析、测试等公共技术服务的装备能力和场地条件,拥有的仪器设备及专用软件的现值不低于600万元,检测、分析、测试专用场地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已提供规模化的相关技术服务3年以上,每年来自于我市机构的服务收入不少于总服务收入的50%。
五、申请材料
(一)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申请书,提供通过该系统打印的申请书纸质文件原件;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登记证书复印件;
(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五)近3年的平台专项审计报告复印件(含平台设备原、现值、全部收入、服务收入等内容的汇总及明细清单,验原件);
(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原件;
(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仪器设备清单和服务人员名单;
(八)专职技术服务人员情况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包括专职技术服务人员基本情况表、2015年12月社会保险单位缴交明细表复印件、主要专职技术服务人员的学历、学位和职称复印件,验原件);
(九)取得相关资质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验原件); 以上材料一式两份,复印件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A4纸正反面打印/复印,非空白页(含封面)需连续编写页码,装订成册(胶装)。
六、申请表格
本指南规定提交的表格,申请人登录深圳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在线填报。
七、审批受理机关
(一)受理机关:市科技创新委。
(二)受理时间:详见各批次项目指南。
(三)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12:00 下午:14:00-17:45
(四)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电子科技领域:郑文先、席卫忠(88102169、88101351)信息科技领域:陈明磊、郭尚明(88102334、88102145)生命健康领域:陈献梅、付秀芹(88102254、88103567)资源与环境领域:李付贵、廖敬扬(88121043、88103434)材料与能源领域:傅岳敏、徐晓峰(88103121、88102405)先进制造领域:张智勇、杜保伟(88103956、88121726)
(五)受理地点: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13-14号窗口。
八、审批决定机关
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财政委)。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资助项目由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九、审批程序
项目征集——项目发布——申请人网上申报——向市科技创新委收文窗口提交申请材料——市科技创新委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组织专家评审,答辩或者现场考察——市科技创新委会同市财政委审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资助项目由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社会公示——市科技创新委、市财政委共同下达项目资金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资助项目由市新兴高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达)——申请单位与市科技创新委签订项目合同书——拨付资助经费。
十、审批时限
结合受理情况,按申报顺序,分批处理。
十一、审批证件及有效期限
证件:批准文件。
有效期限:申请人应当在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与市科技创新委签订项目合同书。
十二、审批的法律效力 申请人凭批准文件获得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项资金资助。
十三、收费
不收费。
十四、年审或年检
无年审。市科技创新委按照项目合同书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和组织验收。
第五篇: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师范平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范文
附件1
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
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粤发„2010‟16号)和《广东省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办〔2015〕48号)有关精神,加快中小微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我省中小微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全省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化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移、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信息化应用、设备共享、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等公共服务,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的服务平台,经广东省中小企业局(以下简称省局)认定,在本行业或本地区中小微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业绩突出、公信度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技术平台。
第三条
省局负责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及服务指导工作;各地级以上市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主管部门)、县(市、区)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主管部门)负责示范平台的初审推荐、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认定的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
示范平台认定
第五条 申报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广东省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及从事相关服务的资质或能力,已经运营两年以上,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主要服务于产业集聚区域或行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
(三)具备与所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工作场地、仪器设备和人才团队,其中,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珠三角地区不低于50%,其他地区不低于25%。
(四)珠三角地区年服务中小微企业数不少于60家或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50%;其他地区年服务中小微企业数不少于30家或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5%;近三年服务企业数稳定增长。
(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具备条件的应开放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与中小微企业共享。
(六)管理制度健全,经营行为规范,服务收费合理,服务业绩突出,用户满意度高,对所服务区域或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品牌创造力等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第六条 申报程序。按照属地原则自愿申报。申报单位按当年省局的申报通知要求将申报材料报当地县级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市级主管部门,由市级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省局。省直单位申报示范平台由主管单位审核后直接报省局。申请单位应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全部责任。
第七条 认定程序。
(一)专家评审。省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申报单位服务基础与管理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服务绩效与影响力等情况进行审核(评审)。
(二)公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省局初步确定示范平台名单,经公示后予以认定,每次认定有效期三年。
第八条 示范平台的评审和认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具体工作按照当年申报通知要求进行。
第九条
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示范平台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各地市、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为示范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第三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条 示范平台应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组织带动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各级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与示范平台开展服务对接活动,支持示范平台到欠发达地区建立服务机构和开展服务活动。
第十一条 各级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当地产业及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中小企业示范平台管理办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加强对示范平台的服务指导工作。同时,建立示范平台工作联系与沟通机制,了解掌握示范平台的发展情况,及时提供政策信息。
第十二条 示范平台应主动接受当地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组织和管理,积极参加、承接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定期向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反映发展动态和服务企业情况。各市级主管部门(省有关单位)应于每年底向省局报送本市和本单位平台运营情况。
第十三条 示范平台三年期满后,需申请复核,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经省局复核并公示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认定;对不合格的予以取消。
第十四条 已经认定的示范平台,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取消其示范平台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
(二)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不参加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或连续2年不报送示范平台工作情况。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暂行管理办法》(粤中小企„2011‟14号)同时停止执行。
附件2
广东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
示范基地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粤发„2010‟16号)和《广东省支持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粤府办〔2015〕48号)有关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进步体系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是指由我省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建设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学研联合创新等产业化基地,经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省中小企业局)(以下简称省局)认定,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创建名牌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成效明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基地。
第三条 省局负责示范基地的认定管理及服务指导工作;各地级以上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级主管部门)、县(市、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县级主管部门)负责示范基地的初审推荐、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第四条 示范基地的认定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认定的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
示范基地认定
第五条 申报示范基地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报企业须在广东省境内依法注册成立两年以上,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企业主营业务和技术发展重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要求。其中申报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的企业必须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的划型标准。
(二)具有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本地同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三)主要从事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申报前一用于技术产品研究开发或技术改造的经费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3%。
(四)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珠三角地区申报企业须具有中级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至少30名以上(或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其他地区申报企业须具有中级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至少15名以上(或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
(五)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经营业绩良好。近三年连续盈利或技术创新产品产值平均增长率20%以上。
第六条 申报程序。按照属地原则自愿申报,申报企业按当年省局的申报通知要求将申报材料报当地县级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报市级主管部门,由市级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省局。省直单位申报示范基地由主管单位审核后直接报省局。申请单位应如实填写申报材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全部责任。
第七条 认定程序。
(一)专家评审。省局组织专家对申报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外部环境等情况进行审核(评审)。
(二)公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省局初步确定示范基地名单,经公示后予以认定,每次认定有效期三年。
第八条 示范基地的评审和认定工作每年开展一次,具体工作按照当年申报通知要求进行。
第九条
各地市、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第三章
示范基地管理
第十条 示范基地应不断提高示范带动能力,主动开展公益性服务。各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到示范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示范基地有义务向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介绍基地建设经验,带动本区域本行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十一条 各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当地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当地产业及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相符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管理办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加强对示范基地的服务指导工作。同时,建立示范基地工作联系与沟通机制,了解掌握示范基地的发展情况,及时提供政策信息。
第十二条 示范基地应主动接受当地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创新产业化方面工作的指导、组织和管理,积极参加、承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定期向他们反映发展动态和企业情况。各市级主管部门(省有关单位)应于每年底向省局报送本市示范基地运营情况。
第十三条 示范基地三年期满后,需申请复核,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经省局复核并公示合格的示范基地予以认定;对不合格的予以取消。
第十四条 已经认定的示范基地,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取消其示范基地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
(二)无正当理由连续3次不参加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或连续2年不报送示范基地工作情况。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省中小企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广东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粤中小企„2011‟5号)同时停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