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几条建议

时间:2019-05-14 13:1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几条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几条建议》。

第一篇: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几条建议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几条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国民经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动力,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称为:《认定办法》)及其配套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称为:《工作指引》)加以管理。全省各级地税机关加强与科技、财政、国税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规范高企认定和复审工作,支持我省科技创新发展。2011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13户,其中地税管户391户;复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1175户,其中地税管户585户;全系统共计1069户高新技术企业当年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30亿元,增长36%。此外,有1377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39亿元,比上年增长71%。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起到了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促进了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培育发展了我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无线传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但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各相关单位未能很好履行各自的认定职责。各市、县级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虽然负责对市本级高新技术企业申请的认定审核及向省级机构推荐上报,但由于其专业性太强,基本上是由科技部门按中介机构的签证材料在进行书面审核,市、县级财政、税务部门参与认定初审往往是流于形式多,没有很好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能。认定机构根据专家库内抽取的专家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审查,也仅仅是对申请企业上报的纸质资料进行一些合规性审核,没有很好地深入申请企业了解,对各项认定指标作实地核查。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机构鉴证存在一定的偏差,显失公正。根据《认定办法》及其《工作指引》的有关规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中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接受企业委托,依据《认定办法》及其《工作指引》的规定,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进行专项审计,出具审计报告。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介机构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性机构,同时又受企业的委托,在认定工作中很难保持绝对的客观公正性。一些中介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受利益的驱使,不仅为企业申报资格跑程序,有的还为企业创造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所需的条件。除了上述主观因素以外,客观上,一些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对企业研发项目的专业知识掌握是有限的,在对一些指标的判断方面,如对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进行鉴证过程中,对所认定的研究开发费用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项目要求往往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因此,中介机构很难对高新企业的几大核心要素作出客观公正地评判。

(二)部分指标概念模糊, 致使认定时部门间认识不一致和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

1、关于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认定 《认定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必须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l0%以上。但在实际执行中,关于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概念不够明确, 企业当年职工总数中是否包括企业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临时工是否可按工作时间的一定期限认定为企业当年职工总数?在认定时部门间、中介机构认识不一致,认定的标准也就不一致。在调研中发现,实际操作上大多是按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为据,因些,并不包涵企业使用的劳务派遣人员或者有一定期限的临时工。调研中还发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了达到这一指标,将原在本单位工作的工人分离出来给劳务派遣公司,有的甚至自己将这些原在本单位工作的工人分离出来设立一个劳务派遣公司,然后再由劳务派遣公司将这些分离出去的职工派遣回到原单位工作, 劳务派遣公司成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调节池”。

2、关于收入的界定

《认定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必须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 60%以上。目前在《认定办法》中涉及的收入概念有“近三年的销售收入总额”、“最近一年的销售收入”和“当年总收入”三个概念,尽管《工作指引》对“销售收入”作了政策解释,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中涉及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确认标准和当年总收入统计口径等指标依然存在很多不明确的问题。例如,《工作指引》中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定义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符合《重点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的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但对于高新技术服务收入是否应包括设备价款和工程价款、中间产品(服务)收入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等问题在《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中都未提及。此外,对于总收入的统计口径问题上,个别企业在归集总收入时直接将主营业务收入视同于总收入,未将其它业务收入计入总收入,这一统计口径显然与会计核算制度不符。这些不确定因素不仅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诱发了个别企业借政策不明、难以操作之名随意调节收入的现象发生,最终导致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比重计算不实。

3、关于研发费用的归集

《认定办法》最重要的特点是以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这种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根据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大小不低于6%、4%、3%”这一指标值加以衡量,因此,在认定过程中对研发费用归集的审核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工作指引》中明确,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是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核算并加总计算,同时《工作指引》提供了研发费用归集的样表,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的格式设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提供相关凭证及明细表,并按照《工作指引》的要求进行核算。但在实际认定操作中,我们发现就研发费用归集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研发费用项目的明细归集,由于企业在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需填报的研发经费总支出是申报当年以前的连续三年的研发费用金额,这些数据往往是事后从以前年度账册中整理而来的,企业如果之前没有以各个研发项目为基本单位分项目分科目进行分别核算,却要在申请之年做到准确归集前三年的研发经费事实上难度很大;二是研发费用的分配标准问题,由于《工作指引》没有规定研发费用在各项目间分配的具体标准,因此实际工作中,合理确定研发费用的分配标准有时比较困难,不少认定企业在研发费用分配标准的具体确定上过于随意,这些不确定因素给高新技术企业归集研发费用留下了人为的调节空间。

4.关于指标值的设定

《认定办法》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通过许多量化的指标值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主要考量依据,这样的设置使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比原来的认定方法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但在实际调研中普遍反映,部分认定指标设定标准过高,与高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例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在通过资格认定的后续一二年中发生的研发费用会出现下将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企业通过认定前三年研发费用的大量投入,在认定后续的一二年内,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工作重心进入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阶段,尽管企业也在继续开展对新产品的研发,但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急剧增长的速度相比,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之前开发期会明显下降,大多企业不能持续保持这一指标值。

三、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存在的财务与税收管理问题

1.认定后日常管理没有按《认定办法》规定组织实施

应该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在管理各方面都已具备一定基础,之后的三年将是不断提高与深化的过程。但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企业在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往往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财务核算及其它日常管理未能按税务机关和财务核算规定的要求进一步加以规范与完善的现象。纠其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业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企业往往认为只要通过认定,即使在上述管理中存在一些缺陷,基层税务机关也无权取消企业年度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因此,不少企业在认定后松懈思想,忽视了对人员管理、研发费用核算、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在日常管理操作中的诸多问题,给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的备案性减免审核等后续管理及下一轮复审都埋下了隐患。

2.企业相关人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理解不透

高新技术企业的后续管理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对税收政策与财务核算熟悉,还必须对高新技术研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范围等情况有清晰的理解。加之于有些税收政策对于研发费用的范围本身有着不同规定,容易混淆概念,如《工作指引》中对于研发人员费用的范围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的范围规定不完全一致,后者不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等等这些都需要相关的财务等企业管理人员很好地去学习。但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不少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人员对高新企业相关财务规定、税收政策缺乏一个系统地学习,政策理解不透,直接导致在财务处理上与现行政策产生或多或少的差异。

3.高新技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是财务核算真实有效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企业缺乏与高新技术企业所匹配的一整套从高新技术开发管理到生产、销售管理,从人员管理到财务核算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新企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一些企业高层自身的管理理念较新,也意识到加强高新企业各项后续管理对于企业发展与认定复审的重要性,但在层层落实过程中因为管理上的不适应、不对应,缺乏制度的保障,结果其很好的创新理念未能体现其实效。

四、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中的职能和执法风险认识不足

从调研发映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中,由于政策的不明确以及自身理解上的诸多因素,税务机关对于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中的职能与执法风险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主要职能部门是科技部门,在认定中科技部门怎么安排就怎么操作,没有按《认定办法》及其《工作指引》规定的要求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认定中形式上参与,但实质上没有很好履职;二是认为高新技术企业是经省级联合认定机构认定的,企业只要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证书,就可以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期三年,对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日常的后续管理;三是认为企业经过审核认定,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后,基层税务机关即使在备案资料审查时发现其有关财务指标值没有达到规定,也不能采取任何措施,只有当认定机关取消不符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才能取消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资格。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税务机关对高新企业疏于管理。

2.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政策性强,专业要求较高。大部分税务工作人员缺乏高新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无法对一些涉及专业的项目准确加以判断,即使通过与企业研发人员的交谈和平时对于企业的了解,能够有一个大致情况的分析,也不一定完全准确,这就使得我们对于企业有些指标只能做一个面上的审核,无法深究,这就形成了税收管理上的一些风险点。另外,就高新技术税收管理所涉及的税收政策本身也比较多,从基本的法律、法规到各类详细的政策解读,以及后续的税收管理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等,税收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钻研,才能准确把握政策,对企业实施准确有效的税收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高新企业的政策宣传与辅导。

3、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后续税收管理不到位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税务机关对企业认定后的后续管理中存在没有及时跟进或者不到位的地方,例如一些基层税务机关对企业在年终汇算清缴申报时忽略了备案环节的管理,有的企业虽然进行了备案,但报送的资料仅仅是一份“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复印件,而没有按政策规定的要求报送本年度的研发费用结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以及人员方面的比例等相关指标数据,使得税务机关无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这些重要指标进行审核,对能否享受本年度优惠政策进行严格审查,后续管理实际上没有直正到位。

五、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

加强与规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税收管理是充分发挥国家税收政策效应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快速、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与税收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在政策层次上加以完善,同时还必须在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与深化。

(一)政策上需明确和完善的几个方面

1.明确指标口径,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管理及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管理

由于政策上对一些指标口径的不统一,使得企业和基层税务机关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应,因此要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一些不明确的指标进一步明确,以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规范、高效的运行。例如,对在研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上应统一标准、统一范围,列出具体明细项目,同时对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在计算的口径上、范围的界定上、财务的取数上做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减少税企之间在实际操作中不必要的争议;针对当前一些高新企业存在的劳务派遣用工的现象,进一步明确如何确定职工总数,在此问题上是否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参照小型微利企业从业人数的口径,将劳务派遣人员计入总人数。

2.明确被取消资格企业税收追缴的操作性规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强化自身管理及创新发展

根据2010年审计署对国家税务总局和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等18个省区市国税系统2009年至2010年的税收征管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在被抽查的18个省区市的148户高新技术企业中,有9个省市的认定管理机构将17户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导致这些企业2009年至2010年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优惠26.65亿元。对于上述税款的追缴以及对于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到期后经过复审被取消资格的企业,不仅将失去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待遇,而且还涉及到以前年年度已享受政策税款的追缴问题。根据《认定办法》第九条规定,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由此可见,对在复审期间发现企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对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应自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年度起开始追缴是有政策依据的,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规定,对此应进一步明确这方面的操作办法。

3.完善认定指标值,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长足发展

设定一个合理的认定指标值是科学判断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关键。因此,在认定指标值的设定上应深入调查、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一些指标值和取数口径,对部分与实际不相适应的指标值建议做适当调整。一是关于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的问题,允许企业在每轮认定后的一至两年内,上述占比应当按实际情况适当下调标准值;二是关于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职工人数比例的问题,也应适当考虑那些虽未达到一定学历资格、但具备与规定的学历资格相当的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可忽视这部分人员在实际研发工作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建议在设定指标的取数口径时将拥有相当技术职称的人员也视同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员统计在内。

4.优化认定标准,使认定指标更能反映企业创新发展的真实水平

《认定办法》中关于人员比例指标的设定,目的是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的研发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给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企业力求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设置了过高的门槛。在一般情况下,这类企业即便包括研发团队在内的其它申请条件均达到标准,也会因为企业职工总人数基数过大的原因导致人员比例不达标。如果想通过认定审核,企业往往要通过对人员设置的种种变通操作等不合规的操作来实现比例达标。因此,我们建议放弃一些实际意义不大的认定指标,对类似上述认定标准进一步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创新发展的真实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几点措施

1.增进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认定过程的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认定是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前提条件。实施操作规范、把关严格的企业认定管理不仅关系到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能否执行到位,而且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产业政策的落实,因此不能将认定工作与政策落实简单地割裂开来。在认定管理中,一是要争取地方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对我们税收工作的理解;二是税务机关要增进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在工作中形成合力;三是提高基层税务部门的参与度,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核实,注重实质性审查,严把企业认定审核关,为加强企业的后续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日常与后续管理,防控税务机关自身执法风险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日常与后续管理是税务机关的重要职责。要管理好高新技术企业,首先要消除以往认识上的误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以后,明确了税务机关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日常管理中的职责,税务机关将由此承担因管理不到位所带来的执法风险。因此,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日常与后续的动态管理,对企业是否符合优惠条件、能否享受本年度优惠政策进行认真审查,发现有问题或有关部门鉴定报告有失误的情况应及时上报,在复核期间应暂停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对复核认为不符合优惠政策的,应追缴的税款要按规定严格及时追缴。

3.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指导

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辅导是深入贯彻高新技术税收政策和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其作用不可小觑。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中一方面要大力宣传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提高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知情权,对条件成熟的企业做好政策引导,提前介入,做好辅导工作;另一方面对已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要加强沟通,深入了解企业人员比例、研发费用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比例等几大核心要素管理的相关情况,强化管理,避免事后出现问题,影响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此外,税务机关还可以邀请高新技术企业中在日常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进行经验介绍,为企业搭建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推进企业自身的管理与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水平提高。

4.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督管理,确保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

加强和规范对中介机构的鉴证管理,是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和后续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在认定过程中对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应严格审查,如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未达到高新技术标准,或存在与企业共同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一经查实,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省认定办公室,取消其资格。主管税务机关发现类似问题,应及时提请财政部门加强对从事鉴定工作的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专项审计的客观公正性。

第二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问题及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问题及建议

马莹、王永琦

2012年30期

经济研究导刊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发展具有导向和推动作用,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现行认定方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应从明确主要产品(服务)的概念、加大对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的鼓励、提高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条件的刚性、完善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制度的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令其真正起到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立。

为了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按照上述规定,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联合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进行了规范。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地认定机构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突破了3万家,发挥了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有效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现行认定方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或加以改进。

一、主要产品(服务)的概念不清晰

《认定办法》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第一个条件是: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主要产品,定性还是定量,《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并没有明确。在具体操作中,各地的理解不

一、执行尺度也就不一样。一方面,有的地方认为主要产品应该是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那么在认定中,企业只有对占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符合条件。如果企业只是对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大甚至很小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对占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产品的核心技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则不符合条件;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则认为不需要这么严格,既然国家没有规定,就不要加以限制,只要是企业的产品就可以认定为主要产品。那么在认定中,只要企业对自己的任意一款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符合条件,而不管该产品占销售收入比重是多少。上述两种理解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在认定中不同省市认定口径或执行尺度不一样,同样情况的企业,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而有的则没有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这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性。

笔者认为,关于主要产品的界定问题,既要达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又要保持口径一致、保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从便于操作和科学地角度出发,以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作为衡量标准是可行的。

具体来说,以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50%以上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是最准确的说法,但是这样掌握过于严厉或教条。考虑目前企业的产品可能多种多样的经营实际,可以按照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最大的产品作为主要产品,再宽松一点掌握,可以按照企业应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若干种产品的合计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最大的若干种产品作为主要产品。总的来说,不管是按哪种方法或口径掌握主要产品的界定标准,最关键的是全国要统一口径,避免各地因理解不同而在具体的认定中执行尺度差异过大,人为造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不公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尽早明确。

二、自主知识产权的规定不合理

《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有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对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的途径比较宽松,无论是企业自主研发获得的,还是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的,甚至通过五年以上独占许可方式获得的,都可以视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工作指引》中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具体评价方法中,没有将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方式作为评价指标,仅仅按照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评价,对企业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并没有任何鼓励措施。企业为了尽快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往往通过受让、受赠、并购、五年以上独占许可方式快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实际上这些自主知识产权可能对企业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作用,与企业主营业务也没有太大关系。

企业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独占许可等方式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样的政策导向不利于企业加强自主研发,不能真正达到刺激和促进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目的。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事实也告诉我们,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因此,笔者建议,为了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在具体认定过程中,对于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和通过其他方式取得的知识产权应该区别对待,在对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赋予更高的分值;二是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初次认定通过后,应要求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三年后的复核中,对这类企业应要求企业有通过自主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从而督促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三、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条件刚性不足

虽然《工作指引》对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均进行了具体的定义,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无法准确衡量,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口径弹性较大,企业和认定部门之间容易产生争议。如,《工作指引》中规定研发人员包括的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熟练技工。企业在申报时有的为了凑够数量,将一些不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技工也作为了辅助人员,有时候甚至辅助人员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研发人员,而认定部门在具体审核时既无法把握技工参与研发活动达到什么程度算参与,也无法界定究竟有哪些技工参与了研究开发活动。在具体实践中,能够作为抓手的只有是否签订了劳动合同和是否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因此,只要这些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和企业签订了合同并且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就可以了,这样就造成了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和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条件的刚性不足。

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对进一步细化科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口径,如,可以考虑将专职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作为认定条件,同时降低10%的比例要求,这样可以提高认定条件的刚性,便于操作;也可以鼓励企业增加专职研发人员、从而提高研发实力。

四、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制度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是中国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而且还影响着数以百亿计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重大。为保证质量,《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引入了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制度,但是对中介机构鉴证和专家评审的质量如何进行监督和约束规定得不够全面。

(一)中介机构管理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部门对中介机构出具的关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专项审计报告既没有统一格式,也缺乏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通知》(会协[2008]83号),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应该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规定格式的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明确要求中介机构在进行高新技术企业专项审计时采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的统一格式。在缺乏统一要求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中介机构关于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专项审计格式混乱,审计质量参差不齐。在利益驱动下,有的中介机构在审计证据受限的情况下,仍然会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甚至帮助企业弄虚作假。

笔者建议:一是统一审计规范和格式。国家有关部门应明确规定中介机构要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的要求进行专项审计,并出具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规定格式的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二是完善对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的监督制度。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监督制度,要求各地认定部门采取适当方式,如聘请财务专家或其他机构对中介机构的审核结果进行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机构应该取消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介机构资格,并按规定予以处罚,同时由企业重新聘请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鉴证。

(二)专家评审制度

为了保证认定的公平性,国家有关部门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中引入了盲审制度,即认定机构在将企业的有关电子材料通过网络工作系统分发给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专家时,要在电子材料中将企业身份信息隐去。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全国专家库至今尚未建立,再加上网络工作系统建设问题,盲审制度一直没有实施。目前,各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是由本省专家进行评定,且在认定过程中多数没有实行盲审制度。由于地域限制和专家数量、研究领域等原因,在专家评审阶段可能存在问题,如,可能导致认定受少数专家的影响,而且有些专家可能与企业之间因为在某些研发项目上有过接触而存在影响客观公正的因素,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从约束机制来说,据笔者了解,多数省市没有建立对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复审制度,导致专家的评审意见无人监督。

笔者建议:一是科技部要尽快建立全国专家库,提高评审专家的随机性,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平性;二是要加快完善认定网站,加紧推行专家盲审制度,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独立性;三是建立对专家评审意见的复审制度,形成对专家评审意见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 姚和平,徐红.谈改进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2] 陈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仍存在不足[J].浙江经济,2009,(18).[3]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Z].国发[2006]6号.

第三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一、认定条件:

1、高新技术范围: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新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粮食深加工新技术;矿产资源及深加工技术;其它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

2、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大专以上学历及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

4、有相适应的经营场所、设施和资金。

5、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6%;新办企业高新技术领域投入占60%。

6、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及技工贸总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60%。

7、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本企业专职科技人员。

二、申报材料要求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有申报材料要规范、齐全,纸质材料要有目录,目录要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指引》中的要求逐项认真填写,按要求进行排序。

2、高新技术企业网上申报材料、纸质报送材料和各市科技局、高新区(所报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推荐表三者要一致。

3、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有申报材料要按书籍式装订成册(A4纸格式),请勿采用塑封和塑料夹子装订,以防止申报材料在各个运送环节中散落和丢失,影响申报效果。

第四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国科发火〔2008〕172号

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局)、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科 技 部财 政 部国家税务总局

二OO八年四月十四日

主题词: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通知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2008年4月14日印发

附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见附件)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第三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应遵循突出企业主体、鼓励技术创新、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依据本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称《税收征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五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第六条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为:

(一)确定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方向,审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

(二)协调、解决认定及相关政策落实中的重大问题;

(三)裁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项中的重大争议,监督、检查各地区认定工作;

(四)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出现重大问题的地区,提出整改意见。

第七条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部,其主要职责为:

(一)提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

(二)组织实施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的检查;

(三)负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专家资格的备案管理;

(四)建立并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

(五)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以下称“认定机构”),根据本办法开展下列工作: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二)接受企业提出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

(三)负责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有关举报;

(四)选择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专家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九条 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应依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税、免税手续。

享受减税、免税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减税、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同时,主管税务机关在执行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发现企业不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应提请认定机构复核。复核期间,可暂停企业享受减免税优惠。

第十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第十一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如下:

(一)企业自我评价及申请

企业登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对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认定条件的,企业可向认定机构提出认定申请。

(二)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2.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3.知识产权证书(独占许可合同)、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证明(查新)材料、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省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明

材料;

4.企业职工人数、学历结构以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的比例说明;

5.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研究开发费用情况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

6.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以及技术性收入的情况表。

(三)合规性审查

认定机构应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库;依据企业的申请材料,抽取专家库内专家对申报企业进行审查,提出认定意见。

(四)认定、公示与备案

认定机构对企业进行认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5个工作日,没有异议的,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认定结果,并向企业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第十二条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第十三条高新技术企业复审须提交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

复审时应重点审查第十条

(四)款,对符合条件的,按照第十一条

(四)款进行公示与备案。

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企业再次提出认定申请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重大变化(如并购、重组、转业等)的,应在十五日内向认定管理机构报告;变化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自当年起终止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需要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的,由认定机构确认并经公示、备案后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第四章罚则

第十五条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取消其资格:

(一)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二)有偷、骗税等行为的;

(三)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

(四)有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的。

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认定机构在5年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认定申请。

第十六条 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的各类机构和人员对所承担认定工作负有诚信以及合规义务,并对申报认定企业的有关资料信息负有保密义务。违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相关要求和纪律的,给予相应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1996]018号)、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停止执行。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另行制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一、电子信息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三、航空航天技术

四、新材料技术

五、高技术服务业

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技术

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优势

一、凡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25%降为15%(即降了10%的企业所得税),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降低了40%,连续三年,三年期满之后可以申请复审,复审通过继续享受三年税收优惠,一共是6年。(如年纳税100万,申报通过当年,即可享受减免40万的优惠,三年就可减免120万税收,六年则减免240万)。

二、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也是很多资助类、认定类科技项目的基础,资助类如重大专项、国内/国际合作、创新基金等,认定类如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工程中心等,所以很多科技项目都需要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基础上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将会是众多政策支持的一个基本门槛。

三、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科技研发管理水平,重视科技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有力的资质,极大地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无论是广告宣传还是产品招投标工程,都将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也是企业上市的基础条件。

四、高新技术企业不仅能减免企业所得税,无论对于何种企业都是一个难得的国家级的资质认证,对依靠科技立身的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其品牌影响力仅次于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第五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需材料

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一、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产品类别必须符合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和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参考目录的产品。

2、申报产品应该是采用新技术原理、新技术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型产品,或为省内首次生产的换代型产品,或为国内首次生产的改进型产品。

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相关的行业政策。

4、产品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申报的产品利税率不低于20%。

5、产品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用于该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费占产品的销售收入不低于10%。

6、从事申报产品研制开发的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包括同等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产品研制开发总人数不低于20%。

7、没有与申报产品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

二、申报所需材料清单(外资企业):

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请表

2、申请单位必须提交的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企业资产负债表

企业损益表

企业资产负债审计报告

查新报告(须由省部及以上查新单位出具)

检测报告(须由权威部门出具)

用户报告

环保证明

产品采标证明

3、申请单位视情况提交的辅助材料:

专利证书

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特殊行业许可证(从事医药、医疗器械、农药、邮电通信等特殊行业的企业

必须提交)

获奖证书等

三、申报时间和费用

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江苏省科技厅常年受理,每年有四次申报时间。每项产品申报收费300元人民币。材料提交后2~3个月可完成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一、高新技术企业应达到的八个重要指标:

1、企业总收入应达到500万元以上

2、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技术性收入应占企业总收入的60%以上

3、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利税率应达20%以上

4、全体劳动生产率应达15万元/人

5、人均利税应达3万元/人

6、高新技术研发经费占总收入的5%以上

7、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人数比例应达20%以上

8、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人员占职工人数比例应达10%以上

二、申报所需材料清单(外资企业):

1、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请表

2、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技术创新情况、高新技术企业特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发展前景与规划等)

3、反映单位厂容厂貌、生产设备、研发手段的图片

4、申请单位必须提交的材料: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企业管理章程

企业资产负债表

企业损益表

企业资产负债审计报告

查新报告(须由省部及以上查新单位出具)

检测报告(须由权威部门出具)

用户报告

环保证明

产品采标证明

5、申请单位视情况提交的辅助材料:

专利证书

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

特殊行业许可证(从事医药、医疗器械、农药、邮电通信等特殊行业的企业

必须提交)

获奖证书等

三、申报时间和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江苏省科技厅常年受理,每年有两次申报时间。每个企业申报收费300元人民币,认定完成后再收费800元人民币。材料提交后2~3个月可完成认定。

下载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几条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税收管理的几条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事项名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事项类型:行政确认类。 网上申报: http://168.160.193.113:8080/onlinereport/login.jsp 设定依据: 1.《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问题解答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相关问题解答 1、专利为公司股东或内部员工的能否视为公司的专利?独占许可合同是否包括5年? 答:专利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权属人必须为申报企业本身,公司股东或内......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一)办事依据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 [2008]362号); 3、《高新技术企业认......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2016(最终定稿)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

    2018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www.xiexiebang.com 2018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 申请指南 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证书有效期即将到期或已到期的......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需满足的六大条件,其中第二个条件是“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国家重点支持的......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条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