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变迁研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变迁研究
摘要:从文化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以及文化的现代与传统兼备等特征。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树立文化自觉与保护意识,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是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众多,它们共同构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社会处在一个融合发展的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成分,如何进行文化定位与发展,有效地融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发挥积极的文化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1.1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统一
地域文化是以历史地理学为中心展开的一门文化学科…。体育具有地域性,是体育不同项目与文化产生的基础。正因为不同地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大相径庭的体育活动,因此,在不同的地域范围才有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可能。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彰显出不同的地域体育文化特征。
体育项目技术对地域具有较大的依赖。可以说,地域地理环境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发展的基础。如藏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马运动。赛马是藏族人民尤为喜爱的地方体育项目。在我国许多藏族聚居地,还保留着相当规模的赛马运动。如藏北赛马会、康定赛马会、甘肃华锐藏区的赛马会等。藏族的赛马项目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关系。藏区草原居多,马作为藏族人民重要的交通工具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以赛马作为当地藏族人民欢庆娱乐的方式,方便可行。当然,赛马并非藏族独有的传统体育项目。
一般来讲,凡是聚居在草原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赛马的运动。如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这种项目地域性特点较为明显,这一点从各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特点上就可以找到相应的依据。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地域性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具有高度的统一。当前地域体育文化理论认为,“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和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体育项目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是构成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
1.2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相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特征也表明了其文化的原生态性。我国大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具有原生态性和自然性。如位于桂西北的宜州市北牙瑶族乡水族聚居地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相传来源于水族的祭祀文化和采收桐果的生产习俗,迄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嘉庆年间,部分水族同胞为了躲避官府、恶霸的压迫而迁徙到广西宜州市北牙瑶族乡居住,附近山上盛产油桐,每年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到山上采收桐子。劳作之余,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在村头竖起一张篾笆,画上圆圈当作“靶子”,以桐果为“镖头”,比赛谁投得准,后经民间老艺人的整合加工,与水族丧葬仪式中的“过火海”结合起来,演绎成为水族传统体育项目“桐子镖”。这种类似的原生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较多,如西藏的“古朵”、土家族的“安昭舞”、畲族的“打枪担”等。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具有上百年历史,尤其是在一些聚居地较为偏远的少数民族,其传统体育无论是从外在的技术到内在的文化,夹杂了较少的现代化因素,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态和自然性,使文化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得到了展现。
1.3文化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尽管由于产生和形成的传统性和历史性,带有更多的传统化意义。然而,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发生着悄然变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带有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发展。这种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致。
少数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必然产生文化的整合,增加新的内容和形成新的文化结构。当然,与外来文化的整合过程中,文化的革命力是传统性的,外来文化在与本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逐渐促使外来文化适应本土文化发展的要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自身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学习,促进了自身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使优秀的民族文化“现代化”,形成标志着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民族特色的现代文化模式。在此方面尤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明显。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目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包括了抢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秋千、武术、射弩、龙舟、打陀螺、“押加”、民族式摔跤、马上项目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近年来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革的基础上而形成的现代民族体育项目。这些项目既有现代体育的内容,同时具有深厚的传统体育内涵。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功能
2.1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
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显现,一个民族文化或者说是民族精神的彰显往往通过传统体育来实现。在这些充满文化内涵的体育活动中,都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我国广大地区分布有较多的少数民族,而且很多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大众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该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方式。通过各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中所隐含的该民族制度习俗与心理价值趋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从而达到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
例如土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与该民族的节庆习俗和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正月的初一,土族人民常常相聚跳安昭舞。正月初三,则跳为祭祀驱魔的舞蹈。二月初二,则举办跳神会,会前一般举行赛马活动。而在正月十四和六月初
八、初九,在西宁的佑宁寺要举行隆重的“晒佛“仪式。大会期间,要举行盛大的祭神舞蹈表演和赛马、射箭等活动。土族传统体育与宗教祭祀活动常常相伴而行,在传统庙会和宗教活动的同时,使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人们感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导土族人们了解和遵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达到土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很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数来源于该民族的宗教文化起源和节庆丰收,因此,这些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身就是记载和保留该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如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彝、白、僳僳、佤、布朗、纳西、拉枯、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将会举行盛大的多种传统体育活动。据说最早的火把节是人们点起火把在庄稼地转悠,烧死庄稼地里的虫害,使来年农业得到好的收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火把节便成了人们向火神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彝族白马山寨里的男女老少排着火把的长龙,一路高呼着,弯弯曲曲地穿过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们要用火把驱除邪气,祈求吉祥和幸福。因此,通过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来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使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远古生活与文化起源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我国已有研究机构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近年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对民族文化遗产进行的种种所谓的“化石努力”,即非常忠实的保留一个濒危民族文化的样本,尽量排除一些现代人给予的观念,或者是现代人给予的偏见。
2.2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功能
2007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在讲话中讲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它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文化的建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国家,地域辽阔,民族分布广泛,不同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正是多个民族文化才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灿烂的华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民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当前文化发展多元化成为文化界炙手可热的话题。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人们愈加发现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保持民族文化活力的有效保证,尊重各自的民族文化,反对民族霸权文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不争事实。因此,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其实质就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则是构建我国文化多元结构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3.1文化自觉与文化保护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初是由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发展的前提。就现代形式而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各个方面的因素,总体上与国家推广的众多的现代竞技体育,无论是从后备人才、设备条件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绝非是一种被动的文化保护,而是应具备一种文化自觉的常态。应主动树立和加强自己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以求得生存与发展。
有学者指出:“就生存论层次的现代化而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继续生存,就只能作总体的、根本的适应性转型,走一体化的道路,并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从意义论层次的现代化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则可以在有可能作个性化选择的精神信仰和生活境界的范围内,以多元化的民间风俗习惯和个性生活情趣形态长期存在,并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参考性影响。”
3.2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生命力,任何一个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并非完整不变的,文化嬗变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民族和社会文化发展之中。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汇集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160多项传统体育项目,已成为展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平台。此外,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央在政策、法律及经费上都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OO1—2O1O年体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中央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经费的支持,增加这些地区全民健身工程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布点,通过实施“雪炭工程”,向少数民族地区援建了大批体育场馆项目。这些措施都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向和标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还表现在对传统体育项目完善创编层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进行了规模庞大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挖掘整理工作,其中,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整理出676个项目。这些项目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走人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学校课堂。如维吾尔族为庆祝麦收举办的高空转轮游戏,上世纪中后期,沙哈尔地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而经过挖掘、整理和大力推广,目前又在新疆地区得到普及。又如抢花炮、毽球等项目也是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化改革的成果。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保存下来的,反映各民族意识和多元文化活动的财富。它是探究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4、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乃至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具有深远意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民族事业,树立民族文化自觉与保护的文化发展意识,梳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鸥昆渤,著.滇云文化.编者扎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2]温佐惠,陈振勇.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地域体育文化理论探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14—18.[3]文展.桂西北水族桐子镖的体育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3):24—44.[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e.con.cn/GB/1026/9711514.htll
[5]曲凯音,周美晶.和谐文化构建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8(2):49—52.[6]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OO4:69.[7]林庆,李旭.城市化进程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17—21.[8]胡小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体育学刊,2007,14(8):5—9.
第二篇:20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2011-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二)(T)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于2001年9月10日至19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竞赛项目包括独竹漂、板鞋竞速、陀螺、高脚竞速等16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贵阳市金阳新区的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为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主会场。该系列第一组邮票内容基本表现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项目,第二组主要表现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开展的项目。板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脚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的比赛。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陀螺是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为“干乐”,北方叫做“冰尜”。形状略像海螺,多用于木头制成,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有的用铁皮制成,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高脚竞速俗称“高脚马”又称“竹马”,是一项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的比赛。
2011-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二)【全 套 数】:4枚 【发行日期】:2011-9-10 【 规 格 】:40mm×30mm 【齿孔度数】:13度
【 暗 记 】: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殷会利、牧婧 【 版 别 】:影写版 【印 刷 厂】:北京邮票厂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为配合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拟安排发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邮票第二组。该系列第一组邮票内容基本表现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运动项目。第二组拟主要表现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开展的项目,包括独竹漂、板鞋竞速和陀螺等。
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种独特的黔北民间绝技。独竹漂高手们脚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
板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脚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陀螺是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为“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儿童玩具,形状略像海螺,多用于木头制成,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有的用铁皮制成,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
第三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体育,构建和谐芷江。争取在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为芷江增光。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龙文忠(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副组长:唐光金(县教育局副局长)
张绍发(县体育局副局长)
杨敦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大垠(芷江三中校长)
成员:田明凡
蒲中川
杨国和
张小明
李良秋
杨铁钢
三、各队教练员名单:
秋 千:杨国和(三中教师)高脚竞速:张小明(三中教师)蹴 球:李良秋(三中教师)板鞋竞速:杨铁钢(三中教师)陀 螺:蒲中川(职中教师)射 弩:
四、运动员选拔方面:
按照《芷江侗族自治县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工作安排,每期招收25名优秀运动员。各队根据项目特点选拔运动员。选拔时间为2008年6月1日―――6月15日。在选拔运动员期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教育局分别派人协同教练员到各学校选拔运动员。
五、运动员管理及补助方面:
经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研究决定,每年向芷江三中拨5万元人民币。运动员补助由芷江三中负责。
(一)、凡是被招入的学生运动员:
1、确保进入芷江三中学习,并与其它三中学生同等待遇。
2、必须接受芷江三中的管理。
3、学生生活补助费每年不少于1000元人民币。对学习成绩好,服从安排,训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突破1000元人民币。
4、训练和学习过程中,不听安排与管理的学生可直接退回。
5、对在省、市民运会获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就读芷江一中学习。
(二)、凡是被招入的社会运动员:
1、由教练员负责管理。
2、训练补助由芷江三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造册发放。
六、学校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每月用3――4节的时间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并各队利用每周星期二、三、四业余时间进行技能、技术方面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90分钟左右。
七、运动场地维修、器材购置、医药费、学生保险费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进行预算与支出。
八、教练员补助:
为更好的激励教练员训练热情、科学、有效的工作,给予教练员平时每次训练20元的训练补助费。集训期间每次训练30元的训练补助费。
九、目标与任务:
为在省市民运会取得好成绩,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能夺取奖牌的教练员队伍,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市民运会目标: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省民运会目标:力争团体总分第二、金牌总数第二。
二00八年五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走向研究(推荐)
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走向研究
1郭恒涛 2张浩宇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2)2(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湖南 长沙 410008)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编号:09c684
摘要:我省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并有效的利用我省的名族传统体育资源,是加快我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本研究立足于实践,根据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提出了开发湖南省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原则和相应对策,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利用
Study in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y of Hunan Province
1Guo Heng Tao 2ZhangHaoYu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012,)2(Mingde Mddle School Changsha Hunan
ChangshaHunan 410008,)
Abstract: The province is rich in traditional sport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name of the province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resources, i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our provinc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trategy.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s of sports resources in the minority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of Traditional Spor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experience.Keyword: Hunan Province;Ethnic minority;Traditional sports;Development;Utilize
1前言
湖南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极其丰富,内容纷繁复杂,风格迥异。目前,在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如何开拓竞技性或表演性项目上,着眼点在于训练和比赛,而对于开发少数名族体育项目领域却很少涉及,而我省独有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虽然场地要求不高,便于开展,却很少人问津,从而影响了我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开展,因此对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研究显得意义重大。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湖南省51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检索了中国期刊网期刊数据库(1999一2010)、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1999一2010)和国家图书馆中西文书刊书目的相关文献。调查并收集了湖南省档案馆、民宗局、文体局、旅游局等机构的相关资料以及湖南省所属县区的资料,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依据。2.2.2 访谈法
走访了有关专家、学者、研究民族体育方面的教授9人,从不同角度获取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向有关专家请教咨询,准确界定有关概念、接受合理化建议。2.2.3 实地调查法
调查访问了凤凰、泸溪、吉首、龙山、保靖等地区体育局、旅游局、体育社会团体等以及民宗委的主要部门和负责人,就该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进行访问、座谈,对各县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民族民间体育、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了解,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及时做好记录,获得了许多真实、重要的第一手资料。2.2.4 归纳和演绎法
归纳主要体现在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演绎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解决,根据文献的分析、调查研究得出方案和对策建议。3结果与分析
3.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概念
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是指以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为客体,以政府机构和开发企业为主体,以社会群体为消费对象,以满足和谐社会文化休闲的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实现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最佳社会效益和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营与管理活动。3.2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原则 3.2.1 收益性与保护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扬弃和完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文化特色,保持民族性,使这些项目与民族的现实生活和文化状况相协调,同时应积极吸收现代竞技运动的精髓,找到它们的结合点。使其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充实和丰富,在文化层次上进化、延伸,在内容上的拓展、充实。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研究工作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拓、创新,使之更具趣味性。3.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强调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并不意味着以牺牲民族文化为代价。开发特色体育资源应使当地群众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优势,使民族文化不但能经受住市场经济的冲击,而且能保持和发扬,不断提高体育资源的文化价值要素,走内涵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2.3 多样性与统筹性相结合的原则
湖南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根据不同的民族体育资源,在开发特色文化体育产业资源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湖南少数民族文化多样化的优势,强调多样性发展的原则。应在尊重当地少数民族风俗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发挥地区整体资源优势,形成合力,以实现规模效应与综合效应。3.2.4 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的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缺乏社会的普遍支持和人们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民族传统体育不能吸引广大群众,并唤起其参与热情,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必须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参与意识;同时,在继承传统和保持民族风格的前提下,民族传统体育要大胆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3.3 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3.3.1 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
首先要重视中华文化源流中合理的内核挖掘重新定位和认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涵义。其次必须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诠释,使我们在理论探讨和行动实践上更为请晰和明确方向。为此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优先建立、健全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转化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要将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发掘、保护同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结合起来。
3.3.2 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各中小学应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作用,努力开发其潜在功能只有开发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才能使体育课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让学生从中享受各种体育活动的愉悦。例如: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也可以用作障碍物等;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跳蛇绳、二人三足跑、跳移动绳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例如:自制沙袋、沙包、接力棒、毽子、铁环、呼啦圈、抽陀螺、体操轻器械等。
总之,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体育器材的许多潜在功能,并能自制出多样可利用的器材来。这样,不仅可抑制教学内容单一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而且可以克服学校器材设施匮乏的困难,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3.3.3 健身资源开发与利用
在各民族中,人们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成各具特色的锻炼手段。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如侗族的抢花炮、傈僳族的射弩、回族的木球、藏族的押加、白族的霸王鞭、哈尼族的秋千、朝鲜族的跳板等,都具有显著的强身健体功效,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之余,能得到体力的锻炼和精神的调节。3.3.4 竞技资源开发与利用
首先应该对中国传统民族体育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解构与重构、发掘与扬弃、转化与创新。一方面应以先进的西方体育思想、机制和观念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改良,即西方体育引入我民族体育之中使之中国化。另一方面,加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的进程。应当对民族传统体育从形式、作用、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挖掘、整理、阐释、转化,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世界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显示其民族特性的同时具有鲜明的世界特性。这应该是我们重塑民族传统体育追求的必然过程和结果。3.3.5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不仅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爱好游客的需求。把这些项目开发出来成为产品,可以丰富旅游文化产品市场。民族体育是民族文化的复合体,对其开发利用,成为旅游产品,可以大大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3.3.6 娱乐资源开发与利用
与西方体育相比,民族运动会的运动项目更偏重娱乐性和随意性。它着重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欲望的满足,以自娱自乐、消遣、休闲和游戏的活动形式出现。娱乐是人类在基本的生存和生产活动之外所获取快乐的非功利性活动,包括生理上获得快感,更主要是指心里上得到愉悦。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就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像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的龙舟、舞龙、舞狮,可以说是娱乐成分较高的项目,它能使人们在激烈的竞争气氛中感受到合作的需要,享受取得胜利的喜悦,不仅能起到健身的作用,而且还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求。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湖南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体育资源丰厚,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项目种类繁多,对于开发和利用地方少数民族体育资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1.2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需挖掘地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形成特色;树立地方民族体育项目品牌,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走科学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4.1.3湖南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体育旅游还没提到议事日程,但湖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景观,湖南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红色旅游”和“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未来开发的前景指日可待。4.2 建议
4.2.1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应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相结合:以学校教育为中介,对传统体育进行改造并完善,使其更有利于教学、训练和竞赛。发展湖南少数民族体育要与全民健身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它的健身性、娱乐性、普及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4.2.2开发湖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促进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组织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和表演、旅游、培训班,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心,创办少数民族体育用品、体育服饰等体育经济实体,使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切实发挥其在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4.2.3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宣传、推广湖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培养优秀民族体育人才来促进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江.中华民族体育导论[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25-46 [2]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4,121-136 [3]韦晓康.民族传统体育教材[M].民族出版社,2002,58-72
[4]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民族体育论集[M].民族出版社,2007,242-263
[5]方桢,黄光伟.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J].体育文化导刊,2006,7(9):23-25 [6]陈立华.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3,12(2):34-35 [7]栾桂芝.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与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3):13-15 [8]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5,4(10)11-13
第五篇: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报
德江县民族中学举行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运动会简报
11月25日,德江县民族中学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学校运动场盛大开幕。县民宗局、县文体广电局、县教育局、团县委及城区各学校负责人应邀参加开幕式。
中午12点,国旗方队、文艺表演队、舞龙队等队伍从学校出发,沿红旗路、中华路、建设路一路游行,他们朝气蓬勃、英姿飒爽、激情澎湃,一
路
载
歌
载
舞,充分展示了德江土家文化和傩文化的多姿多彩,展现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新时期的中学生精神。下午2时,开幕式正式开始,各代表队精神饱满、气宇轩昂,迈着整齐矫健的步伐依次入场,运动健儿们个个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向在场的领导和嘉宾以及观众朋友们展现出了他们坚定自信、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开幕式后,学校还为现场观众精心准备6个富有浓郁民族风情及体育精神的文艺演出。据了解,本届运动会为期2天,共1500名运动员参加陀螺、板鞋、踢毽子等11个项目比赛。活动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为特色,旨在传承民族文化,挖掘和发现少数民族学生中的体育苗子,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中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少数民族中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田仁忠 王 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