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A18010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作业指导书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10—2006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通过规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操作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以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实行“双定”等核定征收方式的纳税人暂不纳入评定范围)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对总机构在外省而分支机构设在我省,且该分支机构已在我省办理地方税务登记并单独申报纳税的,该分支机构具备评定纳税信用等级的主体资格条件。
对总机构设在我省而其分支机构也设在我省的,若分支机构已办理税务登记并单独申报纳税的,应分别对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实施纳税信用登记评定和分级管理;反之只对总机构实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和分级管理,其分支机构不具备单独评定纳税信用等级的主体资格条件。3.0职责
3.1各级地税机关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指导、协调、审批、检查和监督工作;
3.2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下设的纳税信用等级办公室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审、报批和评定资料的归档管理、纳税信用等级的跟踪管理;
3.3办税服务厅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审申请资料的发放、受理、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10—2006
整理传递和申报征收情况的评分;
3.4属地分局(所)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审申请资料的发放和纳税人申请情况的初审;
3.5稽查局负责纳税人申请情况的复核。4.0工作程序
4.1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内容和标准、评定机构 4.1.1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内容与标准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内容与标准对照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第四条至第九条所列评定内容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4.1.2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机构
省局、设区市局、县(市、区)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具体办事机构,负责评定初审、审查工作。
4.2申请
纳税人在地税机关公布的时间内(每隔一年的二月份)向办税服务厅领取《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对照提交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书面申请。申请A级的需附送下列文件及资料:
a)税务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主管部门批准经营的有效文件的副本或复印件(需盖单位公章);
b)纳税人对照《试行办法》的评定内容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进行的自我评估报告。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也可以由属地分局(所)自拟名单,自行评定。4.3受理 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10—2006
办税服务厅受理岗受理纳税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审核填报的表格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所附资料是否齐全。
对经初审不符合要求的,当即退还纳税人补正;对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制发日期为4月份的第一个工作日的《税务文书领取通知书》给纳税人。
受理的评定材料,由办税服务厅征收(业务)组长统一在《纳税信用等级分类核定表(征收机构)》上填写日常申报征收的初评意见后,将相关申请表格和材料传递给属地分局(所)。
4.4评定 4.4.1意见征集
属地分局(所)收到办税服务厅传递的资料或自拟信用等级评定名单后,根据业户的日常征管资料填写《纳税信用等级分类核定表(管理机构)》并签署意见,同时附上相关资料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评定办公室将《纳税信用等级分类核定表(稽查机构)》统一转至稽查局,由稽查局根据税务稽查情况签署评定意见后返回评定办公室。
4.4.2初评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属地分局(所)、稽查局的评定意见和日常纳税评估、税源监控情况,按照评定内容和标准,逐一审查,提出初审意见提交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
4.4.3公示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对纳税信用等级的初审意见,由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制作公示材料,在办税服务厅或新闻媒体、网络上予以公示。公示后的15天内负责收集反馈意见。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10—2006
公示期满,对提出意见需要检查的,转稽查局进行核查,根据核查结果确定评定结果。
4.4.4终评
评委会评定结果需与同级国税评定委员会通过联席会形式达成一致,不一致的原则上按照从低原则核定(确有争议的提交上级国、地税局共同核定)。
共同核定结果中,核定为A级的纳税人需逐级上报到省国税、地税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最终审定,核定为B级的纳税人需上报到设区市地税局审定, 核定为C、D级的纳税人直接由县(市、区)地税局审定。
4.5证书制发
各级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已审定的《纳税信用等级分类核定表》,在3月30日前制作《纳税信用等级管理通知书》和《纳税信用等级证书》,传递到办税服务厅,并通知纳税人领取。
4.6资料归档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结束后60日内,进行资料立卷,分类归档。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10—2006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流程图纳税人办税服务厅受理岗税收管理岗、属地分局(所)长岗信用等级评定委员会及办公室稽查局申请受理书面申请及所附资料N审查是否符合要求Y根据征管资料制表并签署意见整理传递根据税务稽查情况签署评定意见评委会办公室审查并提出初评意见,经评委会审核进行公示,收集反馈意见没有问题的需检查的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核查确定评定结果提交核查结果结束与国税评委会通过联度会达成一致按权限上报批准或自行评定通知取件接收传回的评定文书、证书评定文书、证书传递制作证书和认定通知书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10—2006
5.0工作标准
5.1办税服务厅受理岗:按规定受理纳税人的信用等级申请材料,受理的材料每八日整理一次交征收(业务)组长岗;
5.2办税服务厅征收(业务)组长岗: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户日常申报征收情况的查询与评分;
5.3属地分局(所)长岗:及时组织填写《纳税信用等级分类核定表》,三个工作日内传递到评委会办公室;
5.4稽查局局长岗:接到评委会办公室初审意见,及时组织进行核查,三个工作日内(特殊情况除外)将核查情况进行反馈;
5.5县(市、区)局评定委员会:收到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初审意见后,三个工作日内与国税评委会召开联席会,确定评定结果,并在次日开始对外公示;公示期内认真搜集社会意见,公示期满(15日)次日将收集的社会意见传稽查局核查;
5.6设区市局、省局评定委员会: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审定。6.0相关文件
6.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4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6.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2年第362号)
6.3《国家税务总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国税发[2003]92号)6.4《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补充通知》(赣地税发[2004]33号)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文件编号:JXDS/WD—A18010—2006
7.0表证单书
7.1《纳税信用等级分类核定表》 JXDS/QR—A18040—2006 7.2《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 JXDS/QR—A18041—2006 7.3《纳税信用等级管理通知书》 JXDS/QR—A18042—2006 7.4《纳税信用等级证书》(略)
编写:李小红、计贵柳 初审:赵赣华 发布日期:2006年1月4日 修订日期:
审核:付和平
第二篇:二辩(纳税信用等级评定)
首先我们需要达成一个共识,我们讨论所的这个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保证税收的公平正义(),但是刚才对方陈词立论中似乎没有对辩题中信用等级评定和现试行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进行明确的辨析,对评级标准的不同界定 就好像我们在选择辩手的时候可以通过逻辑思维,讲话风格甚至通过颜值来判断,但是对于我们达成赢得比赛这个目的的决定性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诚信纳税人需要取决于他能不能还得起房贷,是不是有点可笑呢?
与此同时将企业不分大小 不分行业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得出结果,会因为他们承受时间和经济压力的能力不同,导致一部分尚未达到参与评级要求的微小企业,(和从事新兴行业的创新企业)受到忽视,税务学报甚至指出出现近两年的评定为A的企业 基本都是各地年纳税额在百万元或千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户。以“纳税贡献大小论英雄”似乎成为大家心照不喧的默契。这似乎和信用等级高低与纳税数额大小成正比的悖论。
对A级纳税人,在纳税申报、发票领供、纳税评估及稽查等方面进行适度简化和放宽;而对D级纳税人则要强化管理,严格限定,从严审批,并进一步加大稽查和监督力度。甚至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适得其反,限制了企业纳税能力,显然不符合税收公平正义的要求。
其实简言之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现试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政策借鉴与美国,而这个制度并不与中国国情相贴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单一依靠纳税人主动申报,附加上政府主动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有效方式了解纳税人的综合信息,对个人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估后采取差异化管理,与此同时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信息联动,地方结合特色实行地方有效的管理方式,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使评定结果更加符合税收公平正义的要求。
在这种奇怪逻辑下,A类信用等级似乎已成为纳税大户的专享荣誉和尊贵特权。而占纳税户总量90%以上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即使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却因纳税贡献小而被“身份歧视”,往往在最初环节就被拒之门外。这不仅扭曲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原则和本意,违背了等级评定的公平性,打击了中小纳税人提高纳税信用等级的积极性,更是从某种意义上破坏了依法诚信纳税的大环境。
第三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
根据《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
(一)评定内容与标准
《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为:
1、税务登记情况
(1)开业登记;(2)扣缴税款登记;
(3)税务变更登记;
(4)登记证件使用;
(5)年检和换证;
(6)银行账号报告;
(7)纳税认定情况(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等)。
2、纳税申报情况
(1)按期纳税申报率;(2)按期纳税申报准确率;
(3)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4)代扣代缴按期申报准确率;
(5)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
3、账簿、凭证管理情况
(1)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2)按照规定设臵、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
(4)税控装臵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
4、税款缴纳情况
(1)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
(2)欠缴税款情况;
(3)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
5、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前款指标累计值为100分,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内容分值进行分解细化。
《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按照第四条的评定内容分指标计分,设臵A、B、C、D四级。
《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
纳税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
1、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2、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的;
3、不能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4、评定期前两年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5、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至评定日为止有新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自评定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发生,至评定日尚未清缴的),不具备评定为B级纳税人的资格。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
《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超过60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一律定为C级:
1、依法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2、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纳税申报率在90%以下,纳税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3、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
4、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一年内两次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5、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1、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2、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3、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多缴税款退回的。
(二)激励与监控
《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以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
《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对A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依法给予以下鼓励:
1、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
2、对税务登记证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采取即时办理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当场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3、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4、在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的前提下,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
5、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激励办税的服务措施。
《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对B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除在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退免、税务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进行常规税收征管外,重点是加强日常涉税政策辅导、宣传等纳税服务工作,帮助其改进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依法纳税水平,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对C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管理,并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1、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2、列入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对象;
3、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4、发票的供应实行收(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等办法;
5、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和税款先比对、后抵扣;
6、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应从严审核、审批;
7、各地根据情况依法采取其他严格的管理措施。《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D级纳税人,除可采取上述C类纳税人的监管措施外,主管税务机关还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强化管理,并可实施以下措施:
1、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2、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
(三)评定组织与程序
《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其所管辖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两个评定一次。
《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以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评,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和验审,初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
《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本项工作的协作,对各自初步确定的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税收征管改革后,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设臵不一致的,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
《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各自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分别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重大异议的,即可确定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的纳税信用等级。有异议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研究后予以确定并告知有关各方。《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选择适当方式将A级纳税人的名单予以公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查询。
《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实施动态管理。A、B、C级纳税人发生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情形的,即降低为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
《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评定完毕,各级税务机关不得擅自将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情况和有关评定资料向社会公布或泄露给他人。
附: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补充规定
(一)评定内容和标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内容和指标分值,结合我省实际,对各项内容的分值进行分解细化(分数的具体评定说明见附件1《纳税信用等级量化评定表》)。
1.税务登记情况15分。其中:开业登记(2分)、扣缴税款登Z(2分)、税务变更登Z(2分)、登记证件使用(2分)、年检和换证(2分)、银行账号报告(3分)、纳税认定情况(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等)(2分)。
2.纳税申报情况25分。其中:按期纳税申报率(5分);按期纳税申报准确率(5分);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5分);代扣代缴按期申报准确率(5分);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5分)。
3.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其中: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2分);按照规定设臵、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4分);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6分);税控装臵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3分)。
4.税款缴纳情况25分。其中: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9分);欠缴税款情况(9分);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7分)。
5.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其中,有涉税违法犯罪记录的,每次扣20分;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每次扣10分;有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的,每次扣5分。
(二)评定组织与程序
各级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机关应分别成立由征管部门牵头,法规、税政、计统、稽查等部税信用等级评定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成立国、地税联合评审委员会,负责纳税信用等级的共同评审工作。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基本程序如下:
1.以每两个纳税为一个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周期,各级联合评审委员会应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纳税信用等级的共同评定工作。
2.各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的评审小组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初评出各自管辖范围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各级联合评审委员会负责纳税信用等级共同评定工作。其中,A级纳税信用等级由县(市、区)级联合评审委员会初审,报市级联合评审委员会审批。B、C、D级纳税信用等级由县(市、区)级联合评审委员会审批。A、D级纳税人名单报省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备案,以加强管理与服务。
3.市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对共同评定的A级纳税人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重大异议的,发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通知书》,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税务网站、12366纳税专线等向社会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查询。
4。各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对共同管辖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各自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三)激励与监控
除按办法规定的要求对不同等级纳税人实施基本的分类管理之外,明确以下两点:
1.对A级纳税人的发票供应,可按纳税人的实际经营需要保证供应,原则上一次可供应1个月的用量,并实行验旧供新。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原《关于下发重新修订的{广东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粤国税发[2003)107号)中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分类标准部分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分类标准按《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进行,但对分类后有关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等问题,在未另文通知之前,暂按原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对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且其出口退税被核定为A、B类的企业,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其中,对出口退税A类企业实行先预退税后核销的管理办法,在其退税凭证尚未收集齐全的情况下,可凭出口合同、销售明细帐申报办理退(免)税;经审核无误后,主管税务机关可据此办理退(免)税的审核审批手续;待该企业将有关退税凭证收集齐全后,再予逐笔复审(包括凭证审核、电子信息对审)核销已退(免)税款;所退(免)税款在终了后,按出口退税清算的规定进行清算,多退(免)税款予以补缴入库,少退(免)税款予以补退。对出口退税B类企业实行按简化凭证申报办理退税的管理办法,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可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和增值税税收缴款书(出口货物专用)申报退(免)税。其他包括出口收汇核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出口发票等辅助凭证可不按月附送,但须装订成册备查。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经审核(包括凭证审核和电子信息对审)无误后,即可办理退(免)税的审批手续。
第四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200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
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3〕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现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税务机关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搞好学习、宣传和辅导,使广大税务干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为知晓本办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操作规定,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支持和配合。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积极协调、沟通信息、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各地可以根据本办法的精神,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告总局。
税务总局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
第三条 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评定内容与标准
第四条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为:
(一)税务登记情况
1.开业登记;
2.扣缴税款登记;
3.税务变更登记;
4.登记证件使用;
5.年检和换证;
6.银行账号报告;
7.纳税认定情况(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等)。
(二)纳税申报情况
1.按期纳税申报率;
2.按期纳税申报准确率;
3.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
4.代扣代缴按期申报准确率;
5.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
(三)账簿、凭证管理情况
1.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2.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
4.税控装置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
(四)税款缴纳情况
1.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
2.欠缴税款情况;
3.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
(五)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
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前款指标累计值为100分,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内容分值进行分解细化。
第五条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按照第四条的评定内容分指标计分,设置A、B、C、D四级。
第六条 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纳税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
(一)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的;
(三)不能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四)评定期前两年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五)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第七条 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至评定日为止有新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自评定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发生,至评定日尚未清缴的),不具备评定为B级纳税人的资格。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
第八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超过60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一律定为C级:
(一)依法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二)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纳税申报率在90%以下,纳税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三)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
(四)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一年内两次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五)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
第九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一)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三)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多缴税款退回的。
第三章 激励与监控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以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十一条 对A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依法给予以下鼓励:
(一)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
(二)对税务登记证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采取即时办理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当场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四)在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的前提下,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
(五)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激励办税的服务措施。
第十二条 对B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除在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退免、税务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进行常规税收征管外,重点是加强日常涉税政策辅导、宣传等纳税服务工作,帮助其改进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依法纳税水平,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三条 对C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管理,并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列入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对象;
(三)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四)发票的供应实行收(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等办法;
(五)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和税款先比对、后抵扣;
(六)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应从严审核、审批;
(七)各地根据情况依法采取其他严格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对D级纳税人,除可采取上述C类纳税人的监管措施外,主管税务机关还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强化管理,并可实施以下措施:
(一)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二)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
第四章 评定组织与程序
第十五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其所管辖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两个评定一次。
第十六条 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以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评,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和验审,初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七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本项工作的协作,对各自初步确定的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税收征管改革后,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设置不一致的,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
第十八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各自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第十九条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分别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重大异议的,即可确定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的纳税信用等级。有异议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研究后予以确定并告知有关各方。
第二十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选择适当方式将A级纳税人的名单予以公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查询。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实施动态管理。A、B、C级纳税人发生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情形的,即降低为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三条 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评定完毕,各级税务机关不得擅自将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情况和有关评定资料向社会公布或泄露给他人。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均不含本数,所称“以上”、“日内”、“年内”均含本数。
第二十五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致使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由税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信用等级
评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3〕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现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税务机关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搞好学习、宣传和辅导,使广大税务干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广为知晓本办法的精神实质和具体操作规定,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支持和配合。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积极协调、沟通信息、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各地可以根据本办法的精神,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反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告总局。
税务总局 二○○三年七月十七日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纳税人。
第三条 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责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坚持依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
第二章 评定内容与标准
第四条 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内容为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接受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的情况,具体指标为:
(一)税务登记情况
1.开业登记;
2.扣缴税款登记;
3.税务变更登记;
4.登记证件使用;
5.年检和换证;
6.银行账号报告;
7.纳税认定情况(包括一般纳税人认定等)。
(二)纳税申报情况
1.按期纳税申报率;
2.按期纳税申报准确率;
3.代扣代缴按期申报率;
4.代扣代缴按期申报准确率;
5.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
(三)账簿、凭证管理情况
1.报送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2.按照规定设臵、保管账簿、凭证,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
3.发票的保管、开具、使用、取得;
4.税控装臵及防伪税控系统的安装、保管、使用。
(四)税款缴纳情况
1.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
2.欠缴税款情况;
3.代扣代缴税款按期入库率。
(五)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
1.涉税违法犯罪记录;
2.税务行政处罚记录;
3.其他税收违法行为记录。
前款指标累计值为100分,具体分值为:税务登记情况15分;纳税申报情况25分;账簿凭证管理情况15分;税款缴纳情况25分;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处理情况20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项内容分值进行分解细化。
第五条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按照第四条的评定内容分指标计分,设臵A、B、C、D四级。
第六条 考评分在95分以上的,为A级。纳税人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评为A级:
(一)具有涉嫌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行为,至评定日仍未结案或已结案但未按照税务机关处理决定改正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新发生欠缴税款情形的;
(三)不能依法报送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纳税资料的;
(四)评定期前两年有税务行政处罚记录的;
(五)不能完整、准确核算应纳税款或者不能完整、准确代扣代缴税款的。
第七条 考评分在60分以上95分以下的,为B级。至评定日为止有新发生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的(自评定日起向前推算两年内发生,至评定日尚未清缴的),不具备评定为B级纳税人的资格。对办理税务登记不满两年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视为B级管理。
第八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上60分以下的,为C级。考评分超过60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纳税人,一律定为C级:
(一)依法应当办理税务登记而未办理税务登记的;
(二)评定期内同时具备按期纳税申报率在90%以下,纳税申报准确率在70%以下,应纳税款按期入库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申报准确率在80%以下,代扣代缴税款入库率90%以下的;
(三)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且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
(四)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一年内两次不能按期抄报税的;
(五)应税收入、应税所得核算混乱,有关凭证、账簿、报表不完整、不真实的。
第九条 考评分在20分以下的,为D级。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进行计分考评,一律定为D级:
(一)具有涉税犯罪嫌疑,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尚未结案的;
(二)两年内(指税务机关确定纳税信用等级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记录的;
(三)骗取税收优惠政策、骗取多缴税款退回的。
第三章 激励与监控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不同等级实施分类管理,以鼓励依法诚信纳税,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十一条 对A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依法给予以下鼓励:
(一)除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两年内可以免除税务检查;
(二)对税务登记证验证、各项税收年检等采取即时办理办法:主管税务机关收到纳税人相关资料后,当场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三)放宽发票领购限量;
(四)在符合出口货物退(免)税规定的前提下,简化出口退(免)税申报手续;
(五)各地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激励办税的服务措施。
第十二条 对B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除在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退免、税务检查、行政处罚等方面进行常规税收征管外,重点是加强日常涉税政策辅导、宣传等纳税服务工作,帮助其改进财务会计管理,提高依法纳税水平,提升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三条 对C级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管理,并可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严肃追究违法违规行为的有关责任并责令限期改正;
(二)列入检查计划重点检查对象;
(三)对验证、年检等报送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复核;
(四)发票的供应实行收(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等办法;
(五)增值税实行专用发票和税款先比对、后抵扣;
(六)纳税人申报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应从严审核、审批;
(七)各地根据情况依法采取其他严格的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对D级纳税人,除可采取上述C类纳税人的监管措施外,主管税务机关还应当将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强化管理,并可实施以下措施:
(一)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二)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出口退(免)税权。
第四章 评定组织与程序
第十五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其所管辖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两个评定一次。
第十六条 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的内容和标准,以日常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为基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评,必要时进行实地检查和验审,初步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十七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本项工作的协作,对各自初步确定的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税收征管改革后,纳税人的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设臵不一致的,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
第十八条 主管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报各自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由上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按照从低原则共同核定。
第十九条 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共同核定的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分别由主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征求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没有重大异议的,即可确定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评定的纳税信用等级。有异议的,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研究后予以确定并告知有关各方。
第二十条 省一级或者市(地)一级或者县(市)一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可以选择适当方式将A级纳税人的名单予以公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社会提供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查询。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后,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实施动态管理。A、B、C级纳税人发生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所列情形的,即降低为相应的纳税信用等级。
第二十二条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三条 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评定完毕,各级税务机关不得擅自将纳税信用等级的评定情况和有关评定资料向社会公布或泄露给他人。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均不含本数,所称“以上”、“日内”、“年内”均含本数。
第二十五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致使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由税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确定开展此项工作的范围和进程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